告别革命论的个人见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革命之路没有告别

——浅析“告别革命”论

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已经成为历史书中的记忆。对于1949年的胜利,老一辈表现出的是难掩的激动,我们这一代则是对着历史书的死记硬背。战火和硝烟不属于我们这一代,每个人似乎都过着属于自己的波澜不惊的生活。这个时代也不缺少愤青,但充其量也就是在饭桌上高谈阔论,在某某论坛上赶着删帖之前直抒胸臆。即使有再多的不满,人们也终究是站在“和平”的阵营中,痛声斥责极端分子的惨无人道。

有时候我会想我们与曾经的革命者的区别在哪里?历史书中,辛亥革命的斗士们甘愿牺牲生命来推到两千年庞大的封建制度;五四运动的学生们怀着崇高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理想走上街头。然而把今天的我们放入那个时代,我们是否还有那种身先士卒的高贵觉悟?我们是否还会举着民主、科学、人权、自由的大旗走上街头,去争取整个民族的繁荣复兴?我相信大多数人还是会这样做的。即使作为独身子女的我们受惯了家人的宠爱,作为开放年代的孩子接受了许多国际的思想。但是每个人心中还是怀有对整个民族后代,对子孙后代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必要的时候,大家还是会揭竿而起去反对,去斗争。

而以李泽厚等人为代表的“告别革命论”却把这种斗争看做“丧失理性”、“盲目鲁莽”、“破坏一切”的行为。在李泽厚与刘再复的对话录《告别革命》中,他们把辛亥革命评价成为了一个“激进主义思潮的产物”。他们说,辛亥革命带来了军阀混战等革命的后遗症。在他们看来,革命更应该以一种缓慢的、循序渐进的方式展开。

而我觉得,这种思想更像是史学家对历史的另一种可能性分析。清王朝大厦正摇摇欲坠,昔日的繁华帝国已被外国列强攻打得面目全非。看到这一番触目惊心的末世图景,有谁能沉得住气去实现慢慢的变革?又有谁能对无能的清王朝重塑信心,帮助它慢慢改变?历史数次证明,良性的改革在中国封建社会中行不通:戊戌变法在百日后宣告结束,洋务运动也不见成效,不平等条约还在接二连三地签订……若是“告别革命论”者提议的缓慢改变,何时才能拨云见日?恐怕即使有那一天,中国也只剩下一具白骨,被啃食得一干二净了。

固然,革命就有牺牲就有流血。但是与其让人们在漠然与隐忍中渐渐变得行尸走肉,不如在轰轰烈烈的革命中自发找寻一条可靠的出路。正如辛亥革命之前资产阶级革命派与保皇派论战时理直气壮地指出:“革命不免于杀人流血固矣,然不革命则杀人流血之祸,可以免乎?”革命者并不是唯恐天下不乱的人。相反,他们往往心忧天下,而且更珍惜生命。看着身边的战友一个个倒下,我相信任何人心里都不会好受。但是他们最终会擦干泪水重新站起,扛起阵亡战士的那份责任,继续战斗。

此外,不是所有的革命都如“告别革命论者”所言“激进鲁莽”。鲁莽的革命不会成功,就像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最终在内部斗争中土崩瓦解。成功的革命其本身就是建立在理性的思索与组织上的。孙中山先生也是在对改良失望的情况下才走上革命之路的。这场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也是经过漫长的策划缓缓建立起来的。1894年11月24日兴中会成立于美国檀香山,11月4日黄兴创立华兴会,1903年蔡元培等人在上海成立了光复会,直到1912年孙中山创立了中国同盟会。资产阶级革命者近20年的准备终于在辛亥革命得到了回报。他们如同聪明狼群,静默而有规律地组织,在最后一刻发起致命的攻击。这样的组织,又怎会激进鲁莽?

没有辛亥革命的变革,没有五四运动的思潮,也许女生现在还裹着小脚,男生梳着长辫;也许紫禁城还是权利的中心,那里还住着满清的帝王;也许我们还坚定地认为男尊女卑是亘古不变的真理。革命是一步棋子,使我们走到了今天,过上了和从前截然不同的生活。

如今网上盛传的90后语录“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也颇有“告别革命论”的戏谑的味道。而活在辛亥年的人们,在开展革命的时候,大概没有这种“回家吃饭”的闲情逸致吧。

参考文献:

李泽厚,《告别革命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