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的几点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的几点思考
【摘要】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监督体系中的一种监督形式,舆论监督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日益发挥着巨大的社会功能,但也存在着错位、越位、失位、失度等现象和问题,面临着监督难的困境。本文从正确认识舆论监督入手,分析了当前舆论监督存在的问题,从加强法制建设、创新舆论监督的运行机制、形成监督合力等方面,提出了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舆论监督新闻媒体负面报道正面宣传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监督体系中的一种监督形式,舆论监督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热情支持舆论监督,新闻媒体积极开展舆论监督。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舆论监督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错位、越位、失语、失度等现象和问题。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要在正确认识舆论监督的基础上,加强法制化建设、队伍建设和机制创新,多方合作形成监督合力,凸现舆论监督的整体威力。
一、正确认识舆论监督
1.舆论监督不等于负面报道。一段时期以来,个别人头脑中把“舆论监督”同“负面报道”画上等号,一听到有媒体来开展舆论监督,就“如临大敌”,不愿意也不敢正确面
对、坦然接待。其实把揭露问题、帮助改进工作的舆论监督简单地视作负面报道,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舆论监督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解决问题、消除隐患,是为了督促落实党和政府的相关政策,帮助解决问题、推动工作。而负面报道,只是为了揭露问题而揭露,并不关心问题能否解决、怎样解决,多是为了吸引眼球、引起关注,甚至不惜夸大其词、罔顾事实,更有甚者,是想抹黑党和政府,抹黑社会,以至于带来较大的负面效应,伤害更多群体的权益。
我们首先应当正确区分舆论监督和负面报道,开展积极向上、富有建设性的舆论监督,抛弃消极的、破坏性的负面报道。
2.舆论监督与正面宣传是统一的。舆论监督曝光问题重在批评,而正面宣传报道成绩重在表扬,二者看似对立,实际上是有机统一的。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议强调:“舆论监督和正面宣传是统一的。新闻媒体要直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直面社会丑恶现象,激浊扬清、针砭时弊,同时发表批评性报道要事实准确、分析客观。”这为我们在新形势下做好党的舆论监督工作指明了方向,是我们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
舆论监督和正面宣传是统一的,二者都要体现一个目的,就是团结稳定鼓劲,都是党和政府改进工作、推动工作
的手段。正确的舆论监督要做到激浊扬清,曝光问题是为了推动问题解决,揭露丑恶现象是为了防止类似现象再次发生。在社会激荡转型的当下,突发事件、负面事件不可避免地时有发生,在正确把握的前提下及时准确地进行报道,不一定就是负面效果,反而有利于推动问题的解决和工作的开展,这同样也是正面报道。
让舆论监督成为正面报道,要求媒体和新闻工作者胸中有大局,心里有热情,以解决问题、改进工作、增进团结、维护稳定、鼓劲助威为出发点,抓住那些党和政府重视、人民群众关心,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为切入点,着眼于推动工作、着眼于社会和谐。
二、当前舆论监督难在何处
1.舆论监督存在法律环境不足。目前,我国尚缺乏比较完整的新闻法律法规体系,相关的法律法规总体上看是零散的,其规定大都比较抽象,难以操作。在舆论监督工作中,新闻媒体基本权利的保障,依然无法可依。媒体及记者正当的采访权、监督权,是从宪法的言论自由权中延伸出来的,但宪法不是程序法,没有具体的法律规定来保障相关权利的实现或行使。
2.行政权力干预阻碍舆论监督开展。一些党政干部对舆论监督是既恐惧又抵触,担心会破坏自己的政绩和形象,影响自己的升迁,丢“面子”不好看,掉“帽子”就更加要不
得了。对于舆论监督,他们是捂着盖着,拼命封堵消息,对待舆论监督普遍存在“躲、拒、瞒、缠”现象,极力阻挡记者的采访或者利用关系说情,甚至不惜动用武力来阻挠和限制记者的采访,阻碍舆论监督进一步深入开展。
3.部分新闻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失范。有的新闻从业者在利益面前原则性不强。他们把舆论监督权利当成私人权力,把新闻传媒当成谋取个人私利的“生财工具”,为此,有的人会选择性失语,搞起了“有偿不闻”;有的人会移花接木、是非不分、颠倒黑白,做起了“有偿新闻”。这些行为严重违反新闻职业道德规范,有些还会触犯法律。
4.新闻从业人员专业素质和技能不足。少数新闻传媒和从业者因缺乏理论或专业素养,专业素质和技能不足,对舆论监督的事实和分寸尺度把握得不好,舆论监督存在报道失度失当等现象,甚至引发新闻纠纷,明明工作中存在很多问题的报道对象,反而把媒体的监督报道告上法庭的事情?r有发生。这些都严重阻碍了新闻舆论监督权利的正常使用。
5.民众参与舆论监督不够充分。人民群众是舆论监督的真正主体。受民主法制建设水平所限,广大民众缺乏公民权利意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舆论监督作用的有效发挥。
三、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的有效途径
1.加强舆论监督权的法律保障。加强舆论监督权的立法
保障,明确规定舆论机构及工作人员的权利和义务,规定舆论监督者和被监督者的双方责任。
另外,还要以法定形式最大限度地增加行政事务和公共信息的透明度,为新闻媒体和大众开展舆论监督提供条件。
2.舆论监督要把握好时度效。“笔下有毁誉忠奸,笔下有财产万千,笔下有是非曲直,笔下有人命关天。”对于舆论监督来说,更是如此。新闻媒体和从业者要正确和规范地运用舆论监督这种监督形式。从事舆论监督的记者,要端正态度站稳立场,以正确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开展舆论监督。要提高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只有具备一定的理论素养和分析能力,学会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学会辩证地看问题,才能在面对纷繁复杂的新闻事实和现象时做出冷静、客观、合理的判断。这是做好舆论监督的关键。
开展舆论监督一定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具有建设性和操作性。开展舆论监督,要把握好“时机”“节奏”“分寸”“火候”,对于一些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以及有关民族、宗教、涉外的问题,决不能不负责任、不计后果地随意“引爆”。批评报道是媒体进行舆论监督的主要手段,但绝不是终极目的,舆论监督是为了推动问题的解决、工作的改进。媒体在舆论监督中,要积极转化矛盾,不能激化矛盾,要降温不升温、帮忙不能添乱。
搞好舆论监督,必须把握好“度”,就是要善于掌握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