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对比阅读
《活水源记》、《小石潭记》对比阅读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深入研究
01
建议未来研究进一步深入探讨两篇作品的主题、写作手法、影
响等方面的内容,挖掘其深层意义和价值。
跨学科研究
02
鼓励跨学科的研究方法,结合哲学、美学、心理学等学科对作
品进行多维度的解读和分析。
比较研究
03
建议将《活水源记》、《小石潭记》与其他文学作品进行比较
研究,以更全面地理解其文学价值和影响。
细腻入微
作者对小石潭的描绘细致入微,使人对小石潭 的景色有了深入的了解。
含蓄蕴藉
文章语言含蓄,意蕴深远,需要仔细品味才能领悟其中深意。
语言风格对比分析
两篇文章的语言风格各有千秋,《活水源记》简洁明快、生动形象、流畅自然,而《小石潭记》则清 新脱俗、细腻入微、含蓄蕴藉。这种差异主要源于两篇文章的主题和情感表达不同。
作者通过描写小石潭的美景,抒发了内心的情感,如“凄神寒骨, 悄怆幽邃”。
写作手法对比分析
风格差异
《活水源记》重在描述和寓言象征,而《小石潭记》则注重情景交 融和借景抒情。
主题表达
《活水源记》通过活水源的描述来表达人生哲理和道德观念,而 《小石潭记》则通过小石潭的描写来抒发作者的情感。
艺术效果
《活水源记》因其生动的描述和深刻的寓意,更具文学艺术效果;而 《小石潭记》则因其情感真挚和描写细腻,更具有情感渲染力。
《活水源记》、《小石潭记》对比 阅读
目录
• 引言 • 两篇文章的主题对比 • 写作手法对比 • 语言风格对比 • 结论
01 引言
背景介绍
01
《活水源记》是元末明初文学家 刘基的一篇游记,描述了作者在 浙江临安西山游览时所见的山水 景色和人文景观。
《小石潭记》对比阅读(含答案)
《小石潭记》课内外对比阅读一、阅读文言文,完成11—14题,【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
两岸悉皆怪石,敧嵌盘屈,不可名状。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佳木异竹,垂阴相映。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
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元结《右溪记》)[注] ①道州:今湖南省道县。
唐时偏僻荒凉,元结曾在此为官。
合营溪:汇入营溪。
③敧:倾斜。
④嵌:张开。
⑤逸民退士:遁世隐居的人。
⑥置州:设置州郡。
1、[甲]文第一段描写的内容是;[乙]文中描写溪水的语句是2、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4分)①潭中鱼可百许头可:②以其境过清清:③南流数十步南:④不可名状名: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6分)①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②佳木异竹,垂阴相映。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4、面对美景,[乙]文作者为什么会产生“怅然”的情绪?(2分)5、甲乙两文各从什么角度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4分)甲文:乙文:6、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试举一例说明。
(2分)二、阅读甲、乙两选文,回答l2-l5题。
(l2分)【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坏,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乙】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
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①、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玕②、如绿沉瓜,窈然深碧、潆回③城下者,皆浣花溪委④也。
专题23 小石潭记(解析版)-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
专题23 小石潭记(2023·山东济宁·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缓,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门北向,甃①石为路,路尽复为门,两垂柳夹之,婀娜可爱。
有堂亦北向,颜②曰“漱玉”。
堂之后为池,白石为栏槛,水清碧可鉴毛发,下视石子纵横,如樗蒲③,中多龟鱼。
金鲫被水,大有径尺者,游泳萍藻间,见人殊不畏。
池上有杨柳合抱,长条下垂披拂,与萍藻相乱。
荫可一亩许,炎景却避,凉风洒然,游者徒倚不能去。
池之东,循廊而南,为清皓之阁。
级石而上,南山如画屏,萦青缭碧,争效于栏楯之下。
下俯清流,曲折而东……阁上或书唐人诗,一联云:“泉声到池尽,山色上楼多。
”风景宛然。
石磴北下,复长廊,廊西即大溪阁。
跨溪水登阁者不知水至是乃知之则阁如海市蜃楼矣。
(选自王士祯《游漪园记》,有删改)【注释】①甃:砌。
②颜:门上的匾额。
③樗蒲:古代的一种棋类游戏。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日光下澈.澈:清澈B.不可久居.居:停留C.水清碧可鉴.毛发鉴:照视D.荫可一亩许.许:表示约数2.下列句子中,加点“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乃记之.而去A.何陋之.有B.已而之.细柳军C.属予作文以记之.D.争效栏楯之.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同为游记散文,甲文主要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乙文则主要采用定点观察的写法。
B.两文都用水底的石和水中的鱼来衬托潭水或池水的清澈,动静结合,十分传神。
《小石潭记》对比阅读4组(含答案)
•《小石潭记》对比阅读第一组:阅读下列甲乙两个文段,然后完成1-4题。
【甲】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游白水书付过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①游白水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②可熟物。
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缒(zhuì)③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
水际有巨人迹④数十,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观山烧,火甚,俯仰度数谷。
至江上月出,击汰中流,掬(jū)⑤弄珠璧。
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馀甘⑥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
东坡翁。
(选自《东坡志林》)【注】①幼子过:苏轼的三儿子苏过。
②殆:大概。
③缒(zhuì):用绳子拴住人或物放下去。
④巨人迹:巨大的脚印。
⑤掬(jū):捧。
⑥馀甘:即橄榄。
1、下列加点的字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如鸣佩环,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B、山八九折斗折蛇行C、书以付过以其境过清D、潭中鱼可百许头可喜可畏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①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答:②水际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答:3、下列对【甲】【乙】两段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A.“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写出了水声悦耳和诗人的愉悦心情。
B.“顾影颓然,不复甚寐”的情状刻画,蕴含丰富,作者的山水之乐,身世之悲交织其间。
C.“深者缒石五丈,不得其所止”描绘出了潭水之深;“雪溅雷怒”写出了水急、声响如雷的特点。
D.《小石潭记》是唐朝诗人柳宗元的作品,全名《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游白水书付过》是北宋苏轼的作品,两人都“唐宋八大家”中的一员,除此外还有韩愈、欧阳修、曾巩、杜甫等也是。
《小石潭记》、《小石城山记》对比练习附答案
《小石潭记》、《小石城山记》对比练习附答案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
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
其上为睥睨①梁俪②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
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
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③,益奇而坚,其疏数④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
及是,愈以为诚有。
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⑤,更⑥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⑦,是故劳而无用。
神者倘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
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是二者,予未信之。
(选自柳宗元《小石城山记》①睥睨:女墙,城墙上如齿状的矮墙。
②梁俪:俪,lì,栋梁。
③箭竹,竹子的一种。
④数:cù,密,与“疏”相对。
⑤夷狄:我国古代对少数民族的蔑称。
⑥更:经过。
⑦售其伎:施展它的技能。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4分)①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 ②凄神寒骨________________③良久乃已________________ ④益奇而坚________________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4分)①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②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文第一段写了潭水怎样的特点?运用了怎样的手法来写?试结合语段简要分析。
(3分)两文均是柳宗元被贬永州时所作,比较这两篇文章,说说作者抒发的情感是否相同?试作分析。
(4分)答案①大约②使。
凄凉③停止④更加(答对1个给1分)①因为那种环境太凄清了,不能呆的太久,就记下这番景致离开了。
《小石潭记》对比阅读集锦
《小石潭记》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对比点:山水游记】(18 分)《小石潭谭记》与《洧水》【甲】水出长社县西北。
有故沟,上承洧水,水盛则通注龙渊,水减则津渠辍流。
其渎①中泌泉,南注东转为渊,渌水平潭,清洁澄深,俯视游鱼,类若乘空矣,所谓渊无潜鳞②也。
又东径长社县故城北,郑之长葛邑也。
(选自郦道元《水经注》) 【乙】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注释】①岚:山林中的雾气。
②箨(tuò):竹皮,笋壳。
③纨:白色的丝绢。
④拊;抚摩。
1.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标出两处)(2分)比之含烟新柳则较浓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5分)3.(1)日光下澈.( ) (2)怡然..不动( )(3)以其境过清.( ) (4)独.其水色最奇( )(5)乃.悟世间真有碧色(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答:(2)今见此水,乃悟世间真有碧色。
答:4.阅读【甲】文,请找出文中总括水特点的语句。
(3分)答:5.【甲】【乙】两文中,两位作者都是写游水所感,但表达的情感却不同,请简要概述。
(4分) 答: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对比点:直抒胸臆】(18分)《小石潭记》与《西山十记之记四》【甲】从香山俯石磴行柳路,不里许,碧云①在焉。
刹后有泉,从山根石罅中出,喷吐冰雪,幽韵涵澹②。
有老树,中空火出,导泉于寺,周于廓下,激聒石渠③,下见文砾金沙。
引入殿前为池,界以石梁,下深丈许,了若径寸。
朱鱼万尾,匝池红酣,烁人目睛,日射清流,写影潭底,清慧可怜。
小石潭记对比阅读(含答案)
小石潭记对比阅读(含答案)(一)小石潭记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二)极乐寺记游(节选)袁宗道极乐寺去桥可三里,路径亦佳。
马行绿荫中,若张盖①。
殿前剔牙松数株,松身鲜翠嫩黄,斑剥②若大鱼鳞,大可七八围③许。
予弟中郎云:“此地小似钱塘苏堤。
”予因叹:西湖胜境,入梦已久,何日挂进贤冠④,了此山水一段情障⑤乎?注:①张盖:打着伞。
②斑剥:色彩错杂的样子。
③围:周长的计量单位。
④进贤冠:古代朝见皇帝的一种礼帽。
挂进贤冠指辞官隐退。
⑤情障:情欲的魔障。
这里指对山水的喜好。
8.解释以下加点字词(4分)(1)佁然不动()(2)犬牙差互()....(3)去桥可三里()(4)隶而从者()..9.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皆若空游无所依马行绿荫中,若张盖..B、如鸣佩环,心乐之实是欲界之仙都..C、以其境过清高峰入云,清流见底..D、西湖胜境,入梦已久驴不胜怒,蹄之..10.翻译以下句子(6分)(1)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2)松身鲜翠嫩黄,斑剥若大鱼鳞,大可七八围许。
11.两篇文章在表达的情感上有何异同?(3分)8.解释以下加点字词(4分)(1)佁然不动(愣住的样子)(2)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齿那样)(3)去桥可三里(可能、大约)(4)隶而从者..(跟随、随从)9.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3分)A、皆若空游无所依马行绿荫中,若张盖..B、如鸣佩环,心乐之实是欲界之仙都..C、以其境过清高峰入云,清流见底..D、西湖胜境,入梦已久驴不胜怒,蹄之..10.翻译以下句子(6分)(1)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小石潭记》复习题(默写、对比阅读含答案)
10、小石潭记复习题一、默写1、潭中鱼可百许头, 。
2、潭西南而望, ,明灭可见。
3、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
4、青树翠蔓, , 。
5、 ,皆若空游无所依。
6、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 。
7、《小石潭记》中,从动态角度描写潭边植物的语句是: ,。
8、《与朱元思书》一文中的“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和《小石潭记》中的“,。
”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写出了鱼儿自由游弋的情趣和水的清澈。
9、文中写溪流曲曲折折,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的句子是: ,。
10、文中描写小石潭岸上优美景色的句子是: ,。
11、文中描写游鱼静态的句子是: 。
12、文中描写游鱼动态,勾勒出一幅鱼乐图的句子是: ,。
13、写小石潭源流的溪身和岸势时,文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这两句是“”和“”。
14、文中写作者凄凉感受的语句是: ,。
15、文中从侧面描写潭水清澈透明的语句是:①。
②,。
,。
③。
16、写作者在小石潭边总体感受的句子是:,。
17、写出潭水的空明澄澈和游鱼的形神姿态的句子是:,。
18、文中写小石潭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句子是: , , 。
19、文中写小石潭岸上优美景色的句子是: , , 。
答案:1、皆若空游无所依2、斗折蛇行3、水尤清冽4、萦络摇缀,参差披拂。
5、潭中鱼可百许头。
6、悄怆幽邃7、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8、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9、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10、青树翠蔓,萦络摇缀,参差披拂。
11、佁然不动。
12、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13、斗折蛇行,其岸势犬牙差互。
14、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15、①全石以为底。
②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③皆若空游无所依。
16、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17、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18、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
19、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对比阅读阅读(甲)(《小石潭记》)(乙)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
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
柳宗元《石渠记》《小石潭记》对比阅读及答案
(二)阅读下列文言语段,完成20—24题。
(15分)【甲】自渴①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
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
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
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
逾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藓环周。
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
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倏鱼。
又北曲行纡馀,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渴。
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②,可列坐而庥③焉。
风摇其巅,韵动崖谷。
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节选自柳宗元《石渠记》)【乙】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注]①渴(hè):地名,指袁家渴。
②箭:小竹。
③庥(xiū):同“休”,止息。
2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A.民桥.其上凄.神寒骨B.昌蒲被.之便要.还家C.心乐.之渔人甚异.之D.其岸势犬牙..差互斗.折蛇行2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从小丘西.行向西B.日光下澈.穿透C.悄怆..幽邃凄凉 D.不可久居.居住22.下列各项中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其长可十许步。
翻译:它的长度可能有十步左右。
B.风摇其巅,韵动崖谷。
翻译:风吹动着树梢,悦耳的声音在山崖和山谷间回荡。
C.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翻译: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茎蔓,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D.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翻译:忽然又向远处游走,往来轻快迅疾。
2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甲文中石渠中的泉水最终流入了渴潭。
《桃花源记》《小石潭记》对比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题。
(共7分)(一)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甲】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乙】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二)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丙】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不足为外人道兵甲已足足智多谋微不足道B.便扶向路欣欣向荣所向披靡眈眈相向C.乃记之而去停数日,辞去去冬今春去日苦多D.悉如外人悉以咨之悉听尊便悉数奉还2.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甲】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翻译: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详细地告诉了桃花源中的人,他们都很感叹惋惜。
理解:这是渔人与桃花源人谈话的情景,言简而意丰。
我们可以推知桃源人是在为渔人进入桃花源的奇特经历而叹惋。
B.【乙】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翻译: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竟然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路了。
理解:渔人复寻桃花源而不得的结果,暗示了这样的理想社会在当时是不存在的,表达了作者无可奈何之感。
完整版)小石潭记对比阅读含答案解析
完整版)小石潭记对比阅读含答案解析小石潭记从XXX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XXX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XXX上。
佁然不动,XXX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XXX,XXX,XXX。
隶而从者,XXX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心乐之:心情愉悦。
2)佁然不动:静止不动。
3)其岸势犬牙差互:岸边形势错综复杂。
4)乃记之而去:记录下来并离开。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全石以为底不足为外人道也B.乃记之而去有闻而传之者C.乃记之而去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D.心乐之山川之美答案:D。
都是表示对景色美丽的赞叹。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潭中有上百条鱼,它们游来游去,仿佛没有归宿。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从潭的西南方向望去,弯弯曲曲像蛇一样,时隐时现。
4.下列对选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段围绕着“石”来写,在移步换景中引导读者去领略不同的景致。
B.第二段写了游鱼、阳光和影子,动静结合,展现了生动的画面,目的是表现鱼的活跃、可爱。
C.作者的感情随景而变,由乐而忧。
D.XXX被贬失意,心情抑郁,所以认为小石潭“不可久居”。
其实作者笔下的小石潭风景如画,如果我们能跨越时空到此一游,或许会流连忘返。
答案:D。
虽然XXX在文中提到“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但并不代表他认为小石潭不值得游玩。
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通过描写潭边青葱的树木和翠绿的藤蔓,突出小石潭周围环境的幽美,与下文“四面竹树环合”相呼应。
《小石潭记》中考比较阅读5篇(含答案)
《小石潭记》中考比较阅读5篇(含答案)班级: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2分)缀,参差披拂。
《小石潭记》(节选)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2分)①往来翕.忽()②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2.解释下面划横线词的意思。
(2分)①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__ ②怀民亦未寝.3.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①其岸势犬牙差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②念无与为乐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用原文回答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
(4分)甲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仿照示例,赏析甲文中的句子。
(2分)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示例:此句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月光的皎洁(清澈透明)。
句中没有写“月”字,却无处不见皎洁的月光,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小石潭记的对比阅读及答案
小石潭记的对比阅读及答案小石潭记的对比阅读及答案一.(08年山东)【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翁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行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枪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行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
南流数十步,合营溪。
水抵两岸,悉皆怪石,奇欠(qi)嵌盘屈,不行名状。
清流触石,泪悬激注。
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元结《右溪记》10. 说明下列加点的词。
(2分)叩以其境过清()@不行名状( )11. 翻译下列句子。
(4分)印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12. 甲乙两文各从什么角度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4分)甲文:乙文:13. 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试举一例说明。
(2分)10答案:心因为@ 说出评分:每小题1分,共2分。
意思对即可。
11答案:也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婉蜓前行,时隐时现。
@美妙的树木与奇异的山竹投下的阴影,相互遮映。
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
意思对即可。
12答案:甲文:侧面(间接)描写澄澈透亮乙文:正面(干脆)描写水流湍急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
意思对即可。
13答案:借景抒情例如甲文借描写小石潭的幽美、凄寒,表达了作者孤寂悲凉的心境。
评分:共2分。
意思对即可。
二.( 08年内蒙古)(一)阅读下文,回答5-8题。
(8分)小石潭记(节选)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筐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峓,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翁忽,似与游者相乐。
初中 语文 八年级 下学期 文言文 小石潭记 对比阅读 练习题(含解析答案)
八年级语文《小石潭记》对比阅读练习题一、选择题1.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目光下彻,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乙)雨中上韬光①,雾树相引,风烟披薄,木末飞流,江悬海挂。
稍倦,时踞石而坐,时倚竹而息。
大都山之姿态得树而妍山之骨格得石而苍山之营卫②得水而活,惟韬光道中能全有之。
初到灵隐,求所谓“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者,竟无所有。
至韬光,了了在吾目中矣。
白太傅碑可读,雨中泉可听,恨僧少可语耳。
枕上沸波,终夜不息,视听幽独,喧极反寂。
益信声无哀乐也。
(节选自明代萧士玮《韬光庵小记》)(注释)①韬光:指韬光庵,寺名,在杭州西湖。
②营卫:原指由饮食中吸收的营养物质,这里指精气。
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时踞石而.坐学而.不思则罔B.以.其境过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C.山之.营卫得水而活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D.其.岸势犬牙差互其.真不知马也【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要熟记课文注释。
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很多,需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解释。
A表承接/表转折。
故A不合题意。
B连词,因为/连词,因为。
故B符合题意。
C助词,的/代词,它。
故C不合题意。
D代词,它的/表推测,相当于“恐怕”。
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二、对比阅读阅读下面诗文,完成小题[甲]小石潭记(节选)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小石潭记对比阅读
小石潭记对比阅读
《小石潭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是一篇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浓郁的山水游记。
下面我们进行详细的比较阅读。
首先,从写作背景来看,《小石潭记》是柳宗元在贬官永州期间创作的,而《醉翁亭记》则是欧阳修被贬滁州时所作。
两篇文章都是作者在遭受贬谪、身处困境之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情感抒发,表达内心苦闷和愤懑之情。
但柳宗元更注重对自然景物的精细刻画和对孤凄情感的抒发,而欧阳修则更注重与民同乐的情感表达。
其次,从文章风格来看,《小石潭记》采用文学性更强的笔法,注重对景物的精细刻画和对孤凄情感的抒发,具有诗歌的韵律和美感。
而《醉翁亭记》则更注重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感受,以及与民同乐的情感表达,更具有散文化的风格。
再次,从文章主题来看,《小石潭记》主要表现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以及通过自然景物来抒发内心情感。
而《醉翁亭记》则更注重表现与民同乐的主题,以及追求自由自在、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最后,从文章形式来看,《小石潭记》采用传统的古文形式,注重文字的精炼和句式的工整,更具有古典文学的韵味。
而《醉
翁亭记》则采用更为自由、灵活的散文笔法,更具有现代文学的气息。
综上所述,《小石潭记》和《醉翁亭记》虽然都是山水游记,但在写作背景、文章风格、主题和形式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通过比较阅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两篇文章的特点和异同之处,更好地欣赏它们的文学价值和美学意义。
《小石潭记》_《满井游记》对比阅读
满井游记 (先抑)1节:作者欲游不得的苦恼(孤寂、烦躁) (后扬)2节:郊游的所见所感(描写满井春色) a 时间、地点
轻松 、喜悦
感叹、赞美 b 所见
自然景:水、山、柳、麦(山水风光)
人文景:游人 自然景:鸟、鱼 (动物) c 所感:“始知郊田------知也。”(主旨句)
3节:再次表明寄情山水的兴趣。(议论) 中心:作者游览满井所见,刻画北国初春万物萌动,欣欣向荣 的景象,表现作者向往自然,闲适自得的洒脱情怀。
不同之处
1、 《小石潭记》与 《满井游记》二者在写 景方式上有何不同?
同《小石潭记》相比,《满井游记》不单 写景,更注意到写人,在描绘了满井秀丽的 山水之后,自然地写到了寻春的游人,使原 来的纯粹的早春风光图,一变而成为生机盎 然的游春图。这同《小石潭记》寂寥无人的 凄清之景也构成了强烈的对比。
小石潭记 1节:发现小潭 (移步换景) 潭水:清 经过:(隔 闻 伐 取 见) 潭石:形态各异 潭上景物:树蔓 2节:潭中景物 潭水:清(侧面) 游鱼:动静结合(衬托水、愉悦的心情) 3节:小潭源流 (比喻) 溪身:曲折 岸势:参差不齐 4节:潭上所见所感(寓情于景) 幽深冷寂 凄苦孤寂 抒情:抓住小石潭幽静的特点,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抑郁心 情,欢快毕竟是暂时的,一 经凄清的环境便触发忧伤、悲凉的心 境。
同同小石潭记相比满井游记不单写景更注意到写人在描绘了满井秀丽的山水之后自然地写到了寻春的游人使原来的纯粹的早春风光图一变而成为生机盎然的游春图
《小石潭记》 《满井游记》
相同之处
1、两篇文章均为游记,作者寄情山水,把自 己的感情融入景物描写之中。在文中
名校版中考文言文专练《小石潭记》对比阅读四篇
名校版中考文言文专练《小石潭记》对比阅读四篇一、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①游白水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②可熟物。
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磓石五丈③,不得其所止。
雪溅雷怒,可喜可畏。
水厓④有巨人迹⑤数十,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观山烧壮甚。
俯仰度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中流,掬⑥弄珠璧。
到家二皷⑦,复与过饮酒,食余甘⑧,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
东坡翁。
(选自苏轼《游白水书付过》)[注]①幼子过:苏轼的三儿子苏过。
②殆:大概,恐怕。
③磓(duī)石五丈:用五丈长的绳子系上石头投入水中,是测水深的方法。
④厓:岸边。
⑤巨人迹:巨大的脚印。
⑥掬(jū):双手捧取。
⑦皷:古同“鼓”。
⑧余甘:水果名。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佁然不动佁然:(2)凄神寒骨凄:(3)折处辄为潭辄:(4)书以付过书: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2)雪溅雷怒,可喜可畏。
3.下列对甲、乙两个文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使用比喻手法,写出了小溪岸势高高低低,凹凸不平,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B.“悄怆幽邃”写出了作者的内心感受。
作者一来到小石潭,心情就凄苦忧伤。
他游山玩水,是为了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
C.“掬弄珠璧”写出了江月倒映水中,父子二人捧水弄影的幽雅情趣。
D.“顾影颓然,不复甚寐”的情状刻画蕴含丰富,作者的山水之乐、身世之悲交织其间。
4.【甲】【乙】两文都写了水,结合画波浪线句子,分析写法上有何不同,写出水怎样的特点?【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小石潭记》《醉翁亭记》对比阅读
《小石潭记》(甲文)《醉翁亭记》(乙文)对比阅读1、甲、乙两文文体均为记,两文作者均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2、甲文作者柳宗元,倡导“古文运动”。
乙文作者欧阳修,是北宋文坛领袖。
3、两文均是文质兼美的山水游记。
甲文作者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融合于自然风景的描绘中,借被遗弃于荒远地区的美好风物,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孤凄悲凉(怨愤抑郁)的心情。
乙文作者也借山水排遣心中抑郁之情,但抒发的则是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4、甲文小石潭美在竹林清幽、潭岸石姿万千;潭水清澈空无、游鱼活泼灵动;乙文醉翁亭的山中之美则在朝暮、四时之景不同,带给人无穷的乐趣。
5、两文开篇写景,都运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法。
甲文写出发现小石潭的经过,也表现出作者探幽访奇的兴致。
乙文则利用空间变换,由远及近,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山水特写。
6、甲文写小石潭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气氛幽深冷寂;乙文醉翁亭则写游人“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气氛热闹。
7、甲文作者因“其境过清”,所以产生“妻神寒骨,悄怆幽邃”的孤凄悲凉之感,认为“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而乙文作者却因百姓生活富足安定,自己治政有方而欣慰自豪,深深的陶醉其间“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8、甲、乙两文都提到了自己的情,“乐”,甲文作者“乐”是听到“如鸣珮环”的水声和看见自由自在,活泼欢乐的游鱼,而暂时忘却悲伤,是“以物喜”,而后文的“忧”则是他感情的主调,是“以己悲”。
乙文的作者既写了“醉”又写了“乐”,二者是统一的关系,“醉”是表象,“乐”是实质,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表现。
9、《岳阳楼记》中作者的“忧”与“乐”则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一种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是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思想,是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品德。
《小石潭记》对比阅读+《昆虫记》
【甲】北之晋,西适豳(bīn古国名,唐代邠州),东极吴,南至楚、越之交,其间名山水而州者,以百数,永最善。
环永之治百里,北至于浯溪,西至于湘之源,南至于泷泉,东至于东屯,其间名山水而村者,以百数,黄溪最善。
黄溪距州治七十里,由东屯南行六百步,至黄神祠。
祠之上,两山墙立,丹碧之华叶骈植,与山升降。
其缺者为崖峭岩窟。
水之中皆小石。
平布黄神之上,揭水八十步,至初潭,最奇丽,殆不可状。
其略若剖大瓮,侧立千尺。
溪水积焉,黛蓄膏渟。
来若白虹,沉沉无声。
有鱼数百尾,方来会石下。
南去又行百步,至第二潭。
石皆巍然,临峻流,若颏颔龂(yín)齶(è)。
其下大石杂列,可坐饮食。
有鸟赤首乌翼,大如鹄,方东向立。
自是又南数里,地皆一状,树益壮,石益瘦,水鸣皆锵然。
又南一里,至大冥之川。
山舒水缓,有土田。
始,黄神为人时,居其地。
传者曰:黄神王姓,莽之世也。
莽既死,神更号黄氏,逃来,择其深峭者潜焉。
始,莽尝曰:“余黄、虞之后也。
”故号其女曰“黄皇室主”。
“黄”与“王”声相迩而又有本,其所以传言者益验。
神既居是,民咸安焉,以为有道,死乃俎豆之,为立祠。
后稍徙近乎民,今祠在山阴溪水上。
元和八年五月十六日,既归为记,以启后之好游者。
(选自【唐】柳宗元《游黄溪记》)【乙】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选自【唐】柳宗元《小石潭记》)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限一处)其缺者为崖峭岩窟2.(1(23.(1)树益壮,石益瘦,水鸣皆锵然。
(2)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4.分析甲文画线句子是如何表现初潭“最奇丽”的特点的。
、5.甲乙两文中柳宗元的心境有何不同?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阐述。
二.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问题。
【甲】ㅤㅤ总之,在我的金属罩里,勇敢的猎手从来就不会在任何对手面前退缩。
灰蝗虫也好,螽斯也好,圆网蛛也好,蚱蜢也好,还是冠冕蛛,迟早都被它抓住固定在锯齿之间,继而津津有味地吃掉。
2024年广东省中考文言文对比阅读《小石潭记》试卷分析说题课件
命题立意 考题变化 命题历程 教学应对
【教学应对】
一、在具体的教学运用中,可以将所读文本和已学过的古诗、文 言文内容相结合,以鲜明的情境性和任务性、综合性和开放性,对 学生进行相关情境的训练,锻炼学生对文本知识的理解和内容分析, 将课程融通,延伸到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上。
二、创新题型,重视不同题型的考查。练习部分新颖题型可以进 一步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避免在同质 化试题上用时过多,出现新题型时措手不及。
第五步:默读一遍,誊写答卷。
最后一步即把第四步的草稿再作斟酌、调整,自己确信无误,且通顺畅然,然后才誊写到答卷上,这 样既可以保证答案的思路清晰,又可以保持卷面整洁。这里要求“读一遍”既是最后审查有无遗漏,与 上下文是否吻合,也是看译句是否符合现代汉语习惯。
命题立意
解题方法 考题变化 教学应对
3
文言断句
【解题思路】 1.审读题干,抓关键词。 2. 锁定信息区 (1)诗歌(文言文)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描绘情境 (3)抒发什么情感 (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来寻求 诗词与文本间的相同性。) 3.分条陈述,简明有序。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表述时要注 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感谢聆听! 敬请指导!
第三步:理清句式,调整语序。
在很多情况下,因为没有看出句子中所隐藏的特殊句式,导致翻译出来的句子很乱,不符合现代汉语 的句子规范。所以,翻译句子一定要把语序理顺,要掌握课内文言文特殊句式。
第四步:草拟底稿,连词成句。
这一步可以在草稿纸上(考试时可以在试卷上)先大致草拟一下答案,结合上面几步连词成句。
命题立意 解题方法 考题变化 试题特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石潭记》《游居柿录》阅读下文,完成第6-10题。
(14分)【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乙】夜雪大作。
时欲登舟至沙市[1],竟为雨雪所阻。
然万竹中雪子敲戛[2],铮铮有声,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
自叹每有欲往,辄复不遂。
然流行坎止[3],任之而已。
鲁直所谓﹕“无处不可寄一梦”也。
――袁中道《游居柿录》作品注释[1]沙市:在湖北江陵县东南十五里长江北岸。
[2]雪子:即霰,南方称雪子。
[3]流行:远行。
坎止:静止。
6、【甲】文的作者是____(朝代)文学家_____(人名)。
(2分)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①潭中鱼可百许头()②明灭可见()③任之而已()④辄复不遂()8、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①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②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所阻。
9、甲文“潭中鱼……皆若空游无所依”从侧面表现了___________;乙文“万竹中雪子敲戛铮铮有声”反衬了________________。
(2分)10、甲乙两文表现了不同的思想感情,甲文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乙文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6.答案:唐朝柳宗元评分:每空1分,共2分。
7.答案:①大约②显现,看得见③它④就评分:每小题1分,共4分。
8.答案:①它的岸势像犬牙那样互相交错,不能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
②我当时想乘船到湖北沙市去,竟然被下大雪所阻挡。
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
翻译正确,语言通顺即可。
9.答案:潭水的清澈透明夜的寂静评分:每空1分,共2分。
答案:甲文表现的是孤寂、忧伤,乙文表现的是达观、超脱。
评分:每空1分,共2分。
意思对即可。
(二)《小石潭记》《浣花溪记》阅读甲、乙两选文,回答l2~l5题。
(l2分)[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坏,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乙]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
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①、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玕②、如绿沉瓜,窈然深碧、潆回③城下者,皆浣花溪委④也。
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
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隔岸阴森,尽溪,平望如荠⑤。
水木清华,神肤洞达.自宫以西,流汇而桥者三,相距各不半里。
舁夫⑥云通灌县,或所云“江从灌口来”是也。
(选自《浣花溪记》)[注]①玦(jué):环形有缺口的佩玉。
②琅玕(láng gān ):像珠子的美石。
③潆回:水流回旋。
④委:聚集。
⑤荠(jì):荠菜。
⑥舁(yú)夫:轿夫。
12.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4分)(1)水尤清洌洌(2)佁然不动佁(3)西折纤秀长曲西(4)尽溪,平坦如荠尽13.翻译下列句子。
(4分)(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2)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
l4.甲、乙两文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相同点?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点?(2分)l5.乙文第一段“少陵浣花居在焉耳”中的“少陵”指谁?请你写出他的连续的两句诗。
(2分) 【答案】12.(1)寒冷(2)愣住(3)向西(4)走到……尽头(每词1分,共4分)13. (1)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
(或:太阳光直射水底,(鱼的)影子散布在潭底的石头上。
)(2分)(2)走了三四里路,就是青羊宫,溪水有时远有时近,竹子和柏树苍翠碧绿。
(2分)14.相同点:都使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方法。
(1分)不同点:甲文写景动静结合;乙文以静景为主。
(1分)15.杜甫。
(1分)“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等。
(1分)(三)《小石潭记》《右溪记》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0-13题。
(16分)【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有删节)【乙】道洲城西百余步,有小溪。
……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攲嵌盘屈①,不可名状。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休②木异竹,垂阴相荫③。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④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而置州已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⑤形胜。
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
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元结《右溪记》,有删节)【注释】①攲(qí)嵌盘屈:倾斜嵌叠、曲折盘旋的样子。
②休:美好。
③阴:树荫。
荫:遮蔽。
④逸民退士:退居山林的隐士。
⑤裨(bǐ):使。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⑴凄神寒骨()⑵悉皆怪石()⑶不可名状()⑷为之怅然()[来自:中国学考频道]11.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都邑之胜境无丝竹之乱耳(刘禹锡《陋室铭》)B.以裨形胜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耳(宋濂《送东阳马生序》)C.乃疏凿芜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司马迁《陈涉世家》)D.以其境过清其真无马也(韩愈《马说》)12.翻译下列句子。
(6分)⑴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2分)⑵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
(2分)⑶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
(2分)13.【甲】【乙】两文的作者带我们去“小石潭”和“右溪”游览了一番,请你向同学概括介绍“小石潭”和“右溪”的相似之处。
(3分)①②③参考答案:10.(4分)⑴使……凄凉使……感到凄凉(凄清)⑵全,都。
⑶说出⑷失望,失意,惆怅11.(3分)C于是,就。
A结构助词,的/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来/因;D它的/表推测语气,恐怕。
12.(6分)⑴(2分)那石岸的形状像狗牙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得分点:“犬牙”,像狗地牙齿,1分;“差互”,相互交错,1分。
)⑵(2分)这条溪水如果在荒山野外,那是很适合隐士游览和居住的地方。
(得分点:若,如果,1分;宜,适合,适宜,1分。
意思对即可。
)⑶(2分)因为溪在州城之右(的右边),就命名它为“右溪”。
(得分点:“为”,因为,1分;“命”,命名,1分。
意思对即可。
)若整体翻译不通顺,酌情扣分。
13.【甲】【乙】两文的作者带我们去“小石潭”和“右溪”游览了一番,请你向同学概括介绍“小石潭”和“右溪”的相似之处。
(3分)①都地处荒郊,少有人来。
(从【甲】文中的“寂寥无人”和【乙】文中的“无人赏爱”等语可以看出。
)②都是以石为底、为岸(从【甲】文中的“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和【乙】文中的“水抵两岸,悉皆怪石”等语可以看出。
)③景色都很优美。
(从【甲】文中的“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和【乙】文中的“休木异竹,垂阴相荫”等语可以看出。
)④都能使人产生凄凉、惆怅之感。
(从【甲】文中的“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和【乙】文中的“徘徊溪上,为之怅然”等语可以看出。
)(每写出1点得1分,无需举出相应的语句。
得满3分为止。
意思对即可)(四)《小石潭记》《游青溪记》【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乙】青溪之跳珠溅雪,亦无以异于诸泉,独其水色最奇。
盖世间之色,其为正也间也①,吾知之,独于碧不甚了然。
今见此水,乃悟世间真有碧色。
如秋天,如晓岚②;比之舍烟新柳则较浓,比之脱箨③初篁则较淡;温于玉,滑于纨④;至寒至腴,可拊⑤可。
(节选自袁中道《游青溪记》)【注】①其为正也间也:多为正色(青、黄、赤、白、黑)或间色(绿、红、紫)。
②岚:林中雾气。
③箨(tuî):竹笋皮,笋壳。
④纨:白色的丝绢。
⑤拊(fǔ):抚摩。
10.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4分)(1)潭中直可百许头_______________ (2)斗折蛇行_________________(3)独于碧不甚了然________________ (4)乃悟世间真有碧色____________1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4分)(1)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2)青溪之跳珠溅雪,亦无以异于诸泉。
12.在语段(一)中,作者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从哪些内容可以看出来? (3分)13.两个语段分别是怎样突出水的特点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4分)语段【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语段【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 共4分,每小题1分,(1)大约(2)像北斗星那样曲折(3)对(4)明白11.共4分,每句2分(1)因为这里的环境过于凄清,不能久留,于是题字(记下这里的景致或记住这个地方)后就离开了。
(2)青溪的水流激荡,水花像跳跃的珍珠,又像溅落的雪片,这和其它地方的泉水也没有什么不同的。
(抓住关键词:以乃跳珠溅雪诸)12 共3分,由乐到忧(1分)从"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可以看出乐;(1分)从"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可以看出忧。
(1分)13. 共4分,一个语段2分,其中方方法l分,具体内容l分。
语段甲:用潭中的石、鱼、日光、影等从侧面进行衬托。
语段乙:用“秋天”“晚岚”“含烟新柳”“脱箨初篁”等比喻水色。
(用“含烟新柳”“脱箨初篁”“玉纨”和水进行比较)(意思对即可。
)翻译:青溪的水流激荡,水花像跳跃的珍珠,又像溅落的雪片,这和其它地方的泉水也没有什么不同的,唯独水的颜色最为奇特。
大概世间的颜色,多为正色(青、黄、赤、白、黑)或间色(绿、红、紫)的,这是我所知道的,然后我唯独对碧(青绿)色却不太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