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职业农民必备素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型职业农民必备素质
新型职业农民主要是指在农村中以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为主, 掌握农业专业技能、拥有 一定的生产经营规模,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和发展潜力,能起到示范带头作用的新型农民。 农民这个职业在过去的语境下一直被妖魔化、 丑化,跟文化水平低、贫困等联系在一起,如 何让这个职业恢复其应有尊重, 重新定义极为重要。比如在美国,一提农民,一般叫农场主, 基本上都有数百、上千公顷地, 是富有的象征。未来的新型职业农民, 随着土地规模经营的 扩大,也应该不再跟贫困、落后捆绑在一起,应该是新词新含义。
新型职业农民主要解决未来谁来种地问题。 近年来我国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是未来谁来种地问题, 它涉及到我国农业经营主体的稳定和
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进城务工人员超过
2.4亿,农村“谁来种地”、“谁来养猪”已
成为绕 不过的严峻问题。据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显示, 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不愿意再返乡务农。
我国是一个有 13亿人口需要养活的大国,粮食安全一直是压倒一切的“三农”政策底线。 设想二十年之后,目前在我国粮食生产第一线的农民随着年龄变老干不动农活时, 他们的子
女又不愿意返乡务农, 我国的粮食安全又将各以为继?城市居民消费的肉、 蛋、奶又将来自
何方?
为了破解此难题,培养新一代的职业农民就提到议事日程。 新型职业农民与国家提出的新型
农业经营主体应该有很大的重合,那就是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养殖大户、专
业合作社等,用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来满足未来我国发展的需要。
新型职业农民也能解决未来如何种好地的问题。
未来随着更多的人口转移到城市,留守农村需要经营更大规模的土地,要求管理技能也比
较高,传统的农民很难胜任这些要求。我国传统农户户均 8亩多地,如果单纯种粮食,规模 大小一般差异不大。但如果规模扩大到百亩甚至千亩, 目前传统的农民就面临经营管理能力 不足的挑战。根据对现行家庭农场的实地调查, 不少农民感到力不从心, 急需有经营管理能 力的新型农民来经营。最近看一份对国际不同国家农业规模经营与农业生产效率的研究论文, 结论也是如此。当农场规模扩大后,农场主的经营管理能力就变成十分重要, 农场主经营管 理能力高低直接决定着农场的生产率与收益, 也决定着本国农民的国际竞争力。 未来产品质 量的提升、新技术的采纳等都需要新型职业农民来承担。
要赋予职业农民新含义。 新型职业农民应该按照职业特色给予应有的荣誉, 让他们有奋斗的动力。学校教师有初级职 称、中级职称、高级职称,通过一定的标准,让从事这个职业的人有奋斗的目标和动力。农 民其实也是一种职业,当然还是一种最古老的职业。 但这个职业在我国目前成了没有任何准
入门槛,也没有任何技术含金量的代名词。而新型职业农民,必须按照现代职业要求,打
造
一套其职业技术规范,让符合这些规范与条件的农民,通过获得应有的职业荣誉。只有这
样,
才能真正吸引年轻人从事这个行业,并真正地喜欢这个行
业。
记得曾到浙江调研时,发现
一
个地方在不少农民大门旁挂上职称头衔,包括高级园艺师、高级养殖师等,这种土法职
称评
审体系激发了当地农民学习农业技术的热潮。术业有专攻,就是种
花,
养猪,技术有许多
差
异。如何建立起一套符合农业特点的职业认证体系,即要允许各地根据本地的条件来制定。
在国家层面上也应该出台一些指导性的意见,以引导、规范职业农民的
标准与提升。
要改变过去单纯以考试或者文化来定职称的旧观念。新型职业农民的提升,要破除单纯
唯知
识或者文化课论,应该以其技术熟练程度或者达到的水平为主要度量。在人才的选拔上也
应
该改变过去单纯的数理化考试,应该重视实际动手的技术能力。
如何打造新型职业农民?三条途径。
在韩国、日本、意大利等国考察时发现, 这些发达国家的农村虽然建得很漂亮,空气足够新
鲜,环境也足够亮丽,但农村依然还是留不住青年人。 原因很多,包括在农村务农收入不高, 农村较冷清,青年人喜欢城市的人气等等。 他们如何打造新型职业农民?国外的职业农民培 训模式分为东亚、西欧和北美三种:东亚模式是指适应于人均耕地面积少、 难形成较大土地 规模经营的农业生产特点,以政府为主导,以国家立法为保障, 以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培训主 体对农民进行多层次、多方向、多目标的教育培训;西欧模式是指体现以家庭农场为主要农 业经营单位进行农业生产的特点,以政府、学校、科研单位、农业培训网四者有机结合,通 过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等多种形式对农民进行培训; 北美模式是指适应以机械化 耕作和规模经营为主要特点的农业生产,通过构建完善的以农学院为主导的农业科教体系, 实现农业教育、农业科研和农技推广三者的有机结合, 从而提高农民整体素质。 几种模式各 有千秋,但共同特点是管理法制化、主体多元化、投入规范化。
加强对我国职业农民的培育。
对职业农民进行培训是一种国际趋势, 目前我国农民接受的培训少得可怜。 一份统计资料显 示,我国目前农村劳动力中接受过短期职业培训的占
20%,接受过初级职业技术培训或
教育 的占3.4%,接受过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仅占 0.13%,没有接受过技术培训的竟
高达 76.4%, 而美国、加拿大、荷兰、德国、日本农村劳动力中受过职业培训的比例都在 70%以上。荷兰 之所以能够在花卉等农业产品出口方面屡创佳绩,跟本国发达的农业教育与培训密切相关, 欧美国家的农场主不少都是大学农科毕业生。 而我国目前农业毕业生虽然不少, 但真正能够 回到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几乎没有。 单纯地从技能教育与学历来比较, 我国的农民职业培训 与发达国家还有太大的距离,需要通过加强来弥补差距 如果未来我国一线的农业经营者基 本上都是大学毕业生,那我国的农民也基本上能够跟国际接轨了, 最少在教育培训方面不要
与他们差得太大。
多途径培育职业农民。
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我国可以借鉴韩国、德国等国家办学经验,制定有关优
惠政策鼓励,提倡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的办学理念。职业农民培训,应以帮
助他们掌握新的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其产业化、专业化程度为主要目标,培训方
式可以结合“一村一品”的农业专业
化改造项目,进行包括种植业技术、养殖业技术、设施农业等的农业生产知识培
训,把农民的需要与培训活动统一起来。要组织农业教育、科研、推广以及共青
团、妇联、科协等方面
的力量,广泛深入地开展“绿色证书培训工程”、“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工程”
等,让更多的农业劳动者接受多层次、多形式、多内容的培训,为高素质经营型
农民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