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基础》教学大纲.docx
《诊断学基础》计划教案
《诊断学基础》计划教案第一章:绪论一、教学目标:1. 了解诊断学的定义、任务和意义。
2. 掌握诊断学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 了解临床资料的收集和分析方法。
二、教学内容:1. 诊断学的定义和任务。
2. 诊断学的基本方法:问诊、体格检查、辅助检查。
3. 临床资料的收集和分析方法。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诊断学的定义、任务和意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病例,引导学生掌握诊断学方法。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诊断学的定义、任务、基本方法和步骤。
2. 难点:临床资料的收集和分析方法。
五、教学准备:1. 教材:《诊断学基础》。
2. 教案。
3. 典型病例。
六、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诊断学的定义和任务。
2. 讲解:详细讲解诊断学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 实践:引导学生分析典型病例,掌握诊断学方法。
第二章:问诊一、教学目标:1. 掌握问诊的方法和技巧。
2. 了解问诊的内容和注意事项。
3. 能够运用问诊获取临床信息。
二、教学内容:1. 问诊的方法和技巧。
2. 问诊的内容:一般项目、过去史、家族史、个人史、目前健康状况和此次发病情况。
3. 问诊的注意事项。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问诊的方法、内容和注意事项。
2. 情景模拟法:模拟问诊场景,培养学生问诊技巧。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问诊的方法、内容和注意事项。
2. 难点:问诊技巧的运用。
五、教学准备:1. 教材:《诊断学基础》。
2. 教案。
3. 问诊场景模拟道具。
六、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问诊的重要性和方法。
2. 讲解:详细讲解问诊的内容和注意事项。
3. 实践:进行问诊场景模拟,培养学生问诊技巧。
第三章:体格检查一、教学目标:1. 掌握体格检查的方法和技巧。
2. 了解体格检查的内容和注意事项。
3. 能够运用体格检查获取临床信息。
二、教学内容:1. 体格检查的方法和技巧。
2. 体格检查的内容:一般检查、神经系统检查、肺脏检查、心脏检查、腹部检查。
《诊断学基础》教学大纲
(一) 掌握:标本收集和保存的注意事项。
(二)理解:影响化验检查的生理因素。
(三)了解:标本收集和保存的注意事项。
学时分配:1学时
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测
第一节血液一般检测
目的要求
(一) 掌握: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的检查方法,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二)理解:贫血的形态学分类、红细胞压积、红细胞指数的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学时分配:2学时
第八章临床常用免疫学检查
目的要求
(一)掌握:临床常用免疫学检查的参考值和临床意义。抗核抗体的分类。
(二)了解:自身抗体测定的方法。
学时分配:2学时
第五篇器械检查
心电图检查
目的要求
(一)掌握:心电图检查方法,常用心电图导联心电图检查的临床应用范围,正常心电图各波的图像,正常值及其改变的临床意义。
1.掌握:问诊的内容,方法及注意事项.
2.理解:特殊情况的问诊技巧.
3.了解:问诊的重要性及在诊断疾病中的重要作用;问诊是了解病情及疾病全过程的最好方法.
学时分配:2学时
第四章常见症状
目的要求:
1.掌握:常见症状的病因,发生机理,临床特点及伴随症状,并了解各症状的鉴别诊断.
2.理解:分析症状的一般方法及规律.
(三) 了解: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嗅诊五项基本检查方法的临床应用
学时分配:0.5学时
第二章一般检查
目的要求:
(一) 掌握:一般检查的内容,顺序及方法,并能识别其正常状态与异常改变
1.性别,年龄与疾病的关系
2.生命征的内容,检查方法
3.发育与体征(无力型,超力型与正力型)的检查方法
4.意识状态的检查方法与分类
诊断学基础
《诊断学基础》教学大纲(范例)(供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专业使用)层次:本科总学时数:108学时考核方式:考试辽宁中医药大学西医诊断教研室编写编制时间:2015年3月前言【课程目标与任务】《诊断学基础》为现代医学基础类课程,是中医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主干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较熟练掌握西医诊断疾病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学会系统问诊并掌握常见症状的临床意义;能进行系统的体格检查,掌握常见体征的临床意义;掌握血、尿、粪常规检查及其他临床常用检验项目的参考值和临床意义;掌握心电图及影象诊断的适应证,熟悉或了解其正常表现和异常表现的临床意义;能编写出符合实际的、规范的住院病历,根据病史、体检结果、必要的实验室及其他检查结果,提出初步诊断。
为学习临床医学、临床实践奠定必要的基础,为丰富中医临床诊断手段服务,为继承发扬祖国医药学奠定必要的基础。
【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本课程是《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病理学》、《药理学》等医学基础课程过渡到临床医学各门课程的一门必修课,是医学基础与临床医学的桥梁,是打开临床医学大门的一把钥匙,也是临床各科的基础。
【教学方法与要求】《诊断学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学科,不但要求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同时要加强对学生临床基本技能的培训。
课堂理论教学,依据不同内容选择启发式、讨论式、PBL等适宜的教学方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把多种媒体资源,如图片、视频、音频、动画、CAI课件等运用于教学之中,使学生更加直观形象的掌握所学内容。
实践教学,利用现代医学模拟技术,如心肺听诊模拟人、腹部触诊模拟人等,教会学生对心肺听诊音的识别和腹部触诊方法;通过X光阅片、心电图阅图、化验单分析等提高学生临床判读能力。
【选用教材及参考书目】使用教材: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十二五”规划教材《诊断学基础》精编第2版(供中医类专业使用),主编孙颖立、詹华奎,上海科技出版社,2014年1月出版。
诊断学基础-针灸推拿学等
《诊断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供针灸推拿学、中西医临床医学、中医学、中医学(骨伤)、中医学(国际交流)专业使用)一、前言《诊断学基础》是研究诊断疾病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的学科。
诊断学基础是本专业的医学基础课,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是临床各科的基础。
诊断学基础的基本理论就是研究症状、体征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建立诊断的思维程序,从而在各种情况下去识别疾病。
中医和西医都要对病人做出诊断,但因理论不同,各有特点而自成体系。
讲授诊断学基础的目的就是要使学生能初步掌握西医诊断疾病的方法,为学习临床医学课程,为今后的临床实践奠定必要的基础,为丰富中医临床诊断手段服务,为继承发扬祖国医药学奠定必要的基础。
通过诊断学的学习,要求学生能达到系统地问诊、全面地体格检查,熟悉和利用实验检查、器械检查等协助诊断,初步具备分析各项资料的能力,并据此写出完整病历和做出初步诊断。
本教学大纲是根据国家教育委员会高等教育司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临床医学、中医学、药学专业(本科)主要课程基本要求(试行)》对本课程的要求以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北京召开的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本科规划教材建设工作会议的精神制定。
大纲在选材内容上有所侧重,尽量适应教学及学生毕业后的临床工作要求而不过分要求内容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尽量做到具备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
教学方式除强调课堂讲授的重要性外,更应加强实践及动手能力培养。
尽量应用幻灯、模型、录音、录像等现代化手段,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临床见习、实验诊断等实验实习课程是巩固理论学习的重要手段,更是掌握本门课程基本技能的重要手段,尤应从多方面加强。
本大纲配有《诊断学基础见习大纲》以利指导学生实验实习。
大纲将教材内容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种不同要求,供教学时参考。
由于中医专业与针灸、中医(骨伤)等专业的要求不同,在讲授内容上各有侧重,但学时安排上尽可能一致,其安排见后。
共117学时,6.5学分二、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绪论(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诊断学基础的内容、重要性、学习方法和要求。
诊断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诊断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诊断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诊断学是医学教育中的基础课程之一,它是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和判断能力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对诊断学基础课程的教学大纲进行探讨,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课程目标诊断学基础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医学生掌握临床诊断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初步诊断和鉴别诊断的能力。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掌握临床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的技巧,学会合理运用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辅助诊断手段。
同时,还应具备分析和解释临床检查结果的能力,形成科学、准确的诊断结论。
二、教学内容1. 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介绍常见疾病的发病机制、病理生理过程和临床表现,帮助学生理解疾病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2. 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技巧:教授学生如何有系统地收集患者的病史信息,包括主诉、现病史、既往史、家族史等,并指导学生进行全面而有序的体格检查,以获取更多的体征线索。
3. 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介绍常用的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方法,以及它们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学生需要了解各种检查方法的适应症、操作步骤和结果解读。
4. 临床推理和鉴别诊断:培养学生进行临床推理的能力,通过分析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建立初步诊断和进行鉴别诊断。
5. 诊断技能培养:通过病例分析和模拟临床操作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诊断技能,提高他们对临床情况的敏感性和判断力。
三、教学方法1. 讲授与讨论相结合:教师可以通过讲授基本理论知识,引导学生掌握相关概念和原理。
同时,也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并进行思考和交流。
2. 病例分析:通过真实或模拟的病例,引导学生进行临床推理和诊断,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分析思维。
3. 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操作,如体格检查技巧的训练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的解读等,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4. 小组讨论与团队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临床问题,培养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诊断学基础》计划教案
《诊断学基础》计划教案第一章:绪论1.1 教学目标了解诊断学的定义、目的和重要性熟悉诊断学的基本原则和步骤掌握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的基本技巧1.2 教学内容诊断学的定义和目的诊断学的基本原则和步骤病史采集的重要性和方法体格检查的程序和技巧1.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诊断学的定义、目的和重要性,解释基本原则和步骤示范法:演示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的技巧练习法:学生分组练习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1.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诊断学定义和目的的理解示范评估:评估学生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的技巧第二章:病史采集2.1 教学目标掌握病史采集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了解病史的内容和重点熟悉常见疾病的病史特点2.2 教学内容病史采集的方法和技巧病史的内容和重点常见疾病的病史特点2.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病史采集的方法和技巧,解释病史的内容和重点案例分析法:分析常见疾病的病史特点角色扮演法: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练习病史采集2.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病史采集方法和技巧的理解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常见疾病病史特点的掌握第三章:体格检查3.1 教学目标掌握体格检查的基本程序和技巧熟悉常用体检项目和正常值范围了解常见疾病的体格检查特点3.2 教学内容体格检查的基本程序和技巧常用体检项目和正常值范围常见疾病的体格检查特点3.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体格检查的基本程序和技巧,解释常用体检项目和正常值范围示范法:演示常见疾病的体格检查特点练习法:学生分组练习体格检查3.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体格检查基本程序和技巧的理解示范评估:评估学生对常见疾病体格检查特点的掌握第四章:实验室检查4.1 教学目标熟悉常用实验室检查的方法和意义掌握常用实验室检查的正常值范围和临床应用了解常见疾病的实验室检查特点4.2 教学内容常用实验室检查的方法和意义常用实验室检查的正常值范围和临床应用常见疾病的实验室检查特点4.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常用实验室检查的方法和意义,解释正常值范围和临床应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常见疾病的实验室检查特点实验室实践:学生进行实验室检查的实践操作4.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常用实验室检查方法和意义的理解实验室实践评估:评估学生对实验室检查操作的熟练程度第五章:影像学检查5.1 教学目标熟悉常用影像学检查的方法和意义掌握常用影像学检查的正常值范围和临床应用了解常见疾病的影像学检查特点5.2 教学内容常用影像学检查的方法和意义常用影像学检查的正常值范围和临床应用常见疾病的影像学检查特点5.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常用影像学检查的方法和意义,解释正常值范围和临床应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常见疾病的影像学检查特点影像学实验室实践:学生进行影像学检查的实践操作5.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常用影像学检查方法和意义的理解影像学实验室实践评估:评估学生对影像学检查操作的熟练程度第六章:问诊技巧6.1 教学目标掌握有效的问诊方法和技巧了解问诊的重要性和目的熟悉常见疾病的问诊要点6.2 教学内容问诊的方法和技巧问诊的重要性和目的常见疾病的问诊要点6.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问诊的方法和技巧,解释问诊的重要性和目的角色扮演法: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练习问诊技巧案例分析法:分析常见疾病的问诊要点6.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问诊方法和技巧的理解角色扮演评估:评估学生对问诊技巧的掌握程度第七章:临床常见症状的诊断思路7.1 教学目标掌握临床常见症状的诊断思路和方法了解常见症状的临床表现和特点熟悉常见疾病的临床症状7.2 教学内容临床常见症状的诊断思路和方法常见症状的临床表现和特点常见疾病的临床症状7.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临床常见症状的诊断思路和方法,解释常见症状的临床表现和特点案例分析法:分析常见疾病的临床症状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诊断思路和方法7.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临床常见症状的诊断思路和方法的理解案例分析评估:评估学生对常见疾病的临床症状的掌握程度第八章:诊断学的临床应用8.1 教学目标了解诊断学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和重要性熟悉常见疾病的诊断流程和方法掌握临床诊断的基本原则和技巧8.2 教学内容诊断学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和重要性常见疾病的诊断流程和方法临床诊断的基本原则和技巧8.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诊断学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和重要性,解释常见疾病的诊断流程和方法临床案例分析法:分析临床诊断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提出临床诊断的方法和技巧8.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诊断学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和重要性的理解临床案例分析评估:评估学生对临床诊断的基本原则和技巧的掌握程度第九章:临床病例分析9.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分析临床病例的能力加深对常见疾病的认识和理解提高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的能力9.2 教学内容临床病例的分析方法和步骤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要点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技巧9.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临床病例的分析方法和步骤,解释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要点案例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临床病例,提出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方案角色扮演法: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临床诊断的过程9.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临床病例分析方法和步骤的理解案例讨论评估:评估学生对临床病例分析和鉴别诊断的掌握程度第十章:临床实践与实习指导10.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的能力加深对临床诊断学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临床实习的效果和质量10.2 教学内容临床实践的注意事项和方法临床实习的安排和指导临床诊断学的实际应用和技巧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临床实践的注意事项和方法,解释临床实习的安排和指导临床示范法:教师进行临床示范,展示临床诊断学的实际应用和技巧学生实习评估法:学生进行临床实习,教师进行评估和指导10.4 教学评估临床实践评估:评估学生在临床实践中的表现和应用能力实习报告评估:评估学生临床实习报告的质量和深度教师反馈评估:评估教师对学生的反馈和指导效果重点和难点解析1. 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的基本技巧:这是诊断学的基础,对于学生来说,理解和掌握正确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技巧是至关重要的。
《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doc 21页)
《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doc 21页)《诊断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诊断学英文名称:《Diagnostics》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总学时:108学时讲课学时:75学时实习学时:32学时学分:6学分适用对象:医学检验专业、医学影像专业、医学眼视光学专业、口腔医学专业、法医学专业诊断学五年制本科教学大纲基本要求45学时理论讲授和32学时见习学习。
通过专业理论和见习实践的学习,使学生逐步掌握诊断疾病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进一步学习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在诊断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努力学习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通过理论课和自学的学习,掌握上述各章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通过见习课的学习,学会并掌握或熟悉基本技能的操作方法。
在诊断学的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多地运用电子标准化模拟病人、临床典型病例示教及学生互帮互学等形式,使学生积极参加实践,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
由于学时教少,有部分需要熟悉或了解的内容必须由学生自学完成。
因此,教师应督促和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应加强学习主动性,以使检体诊断学的课程教学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不断提高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检体诊断学为学期课,学习结束时进行期末考试。
考试内容:(1)理论笔试,卷面成绩100分,占总成绩的70%;(2)课堂纪律及平时成绩30分,占总成绩的30%。
检体诊断教学时间安排问诊、病历书写、诊断方法 1 4 6心电图12 5 17合计45 32 77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阐述诊断学是研究诊断疾病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方法的学科。
应用问诊、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辅助检查等方法,进行调查研究,达到正确认识健康与疾病的一门课程。
学习本门课程,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为指导,努力学习,反复训练,牢固掌握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今后掌握临床各科疾病的诊断打下基础。
《诊断学基础》计划教案
《诊断学基础》计划教案第一章:绪论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诊断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诊断学的基本原则和步骤。
3. 了解诊断学的历史和发展。
二、教学内容:1. 诊断学的定义和重要性。
2. 诊断学的基本原则和步骤。
3. 诊断学的历史和发展。
三、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诊断学的定义、重要性和基本原则。
2.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病例,让学生理解诊断学的应用。
四、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问和回答问题。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第二章:问诊一、教学目标:1. 掌握问诊的目的和重要性。
2. 学习问诊的基本技巧和注意事项。
3. 了解常见症状的问诊要点。
二、教学内容:1. 问诊的目的和重要性。
2. 问诊的基本技巧和注意事项。
3. 常见症状的问诊要点。
三、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问诊的目的、重要性和基本技巧。
2.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实践问诊技巧。
四、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问和回答问题。
2. 角色扮演评估:评估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问诊技巧。
第三章:体格检查一、教学目标:1. 理解体格检查的目的和重要性。
2. 掌握体格检查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3. 熟悉常见疾病的体格检查特点。
二、教学内容:1. 体格检查的目的和重要性。
2. 体格检查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3. 常见疾病的体格检查特点。
三、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体格检查的目的、重要性和基本步骤。
2. 示范:老师进行体格检查的示范操作。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互相检查。
四、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问和回答问题。
2. 实践操作评估:评估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体格检查技巧。
第四章:实验室检查一、教学目标:1. 理解实验室检查在诊断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2. 掌握常见实验室检查的方法和结果解读。
3. 了解实验室检查的临床应用和注意事项。
二、教学内容:1. 实验室检查在诊断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诊断学基础教学大纲
《诊断学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和任务《诊断学基础》是高职高专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及针灸推拿等专业的基础课程,也是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其主要任务是向学生传授西医诊断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使学生掌握并具有运用这些理论知识进行临床基本技能操作的能力。
为学生成为高素质临床工作者和基层实用型中医药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本大纲适用于高专中医学专业、中西医结合专业、中医骨伤专业和针灸推拿专业,亦可供五年制高职同类专业参考使用。
根据为农村基层、城镇社区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中医专门人才的培养总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课堂理论与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诊断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对疾病做出初步诊断、完成规范病历书写的能力。
并注重培养其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具有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精神。
【知识教学目标】1、掌握各种常见症状的概念、病因与临床表现;熟悉各种常见症状的发生机制;了解各种常见症状的伴随症状和诊断提示。
2、掌握问诊的主要内容;熟悉问诊的方法与技巧;了解问诊的概念和系统问诊要点。
3、掌握体格检查的正确方法、重要体征及临床意义;熟悉体格检查内容的正常状态和其他体征及其临床意义。
4、掌握实验室常见检查项目的参考值;熟悉常见检查项目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了解常见检查项目标本采集的方法。
5、掌握X线检查和超声检查的临床应用;熟悉各系统重要器官X线正常表现和常见疾病的X线表现、重要器官正常声像图和常见疾病异常声像图;了解X线检查的基本原理和超声检查的基本原理。
6、掌握心电图描记的操作方法和心电图的测量方法、心电图的常用导联、心电图检查的临床应用;熟悉正常心电图表现;了解心电图产生原理、常见异常心电图表现、其他常用心电图检查。
7、熟悉常用诊断新技术的临床应用;了解常用诊断新技术的基本知识。
8、掌握病历书写的内容与格式、诊断的内容与格式;熟悉诊断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病历书写的基本要求;了解诊断的步骤和病历的重要意义。
西医诊断学教学大纲(中医)
《诊断学基础》课程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诊断学基础课程编号: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课程性质:必修适用专业:中医专业课程总学时:126实验(上机)计划学时:42开课单位:福建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一、大纲编写依据《诊断学基础》理论教学大纲及相关专业教学大纲二、实验课程地位及相关课程的联系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为本专业学生进入临床奠定实践基础三、实践项目1、基本检查法与一般检查2、头颈部检查3、正常胸廓与肺部检查4、心脏检查5、腹部检查6、脊柱四肢检查7、神经系统检查实践一基本检查法与一般检查一、教学目的要求1、掌握视、触、叩、听、嗅诊的基本方法。
2、熟悉一般状态检查内容。
正常及异常体征的临床意义。
3、学会体温计及血压计的使用。
二、实践教具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三、实践内容1、视诊、触诊、叩诊、听诊的检查方法。
2、体温、呼吸、脉搏及血压,并综合分析上述四项内容即生命征的临床意义。
3、淋巴结的检查方法、分布。
四、教学方法:1、首先由教师示教;然后学生每2人为1组,学生互相检查,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基本手法的反复练习,逐步掌握。
2、通过多媒体课件熟悉:发育及营养的异常,常见的意识障碍,不同疾病的面容及表情、姿势、体位(自动体位、被动体位、强迫体位)。
皮肤的弹性、颜色、皮疹、出血点、淤斑、蜘蛛痣、水肿等的辨认及临床意义实践二头、颈部检查一、教学目的要求1、熟悉头部器官、颈部的检查方法。
2、了解头部器官、颈部的正常和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二、实践教具软尺、棉签、手电筒、压舌板三、实践内容1、头、颈外部形态的检查方法。
2、眼、耳、鼻的检查方法。
3、口腔检查:唇、口腔黏膜、牙及牙龈、扁桃体、咽和腭、舌等的检查方法。
4、颈部静脉怒张及颈动脉搏动增强的临床意义。
四、教学方法:首先由教师示教;然后学生每2人为1组,学生互相检查。
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基本手法的反复练习,逐步掌握。
实践三正常胸廓及肺部检查一、教学目的要求1)、掌握肺部视诊、触诊、叩诊的检查方法。
《诊断学》(diagnostics)课程教学大纲
《诊断学》( Diagnostics)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总学时:82学时学时分配:大课讲授82学时,课间见习和临床见习24学时。
适用专业:适用于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医学影像学专业、预防医学(妇幼卫生)专业、临床病理专业、临床药理专业;四年制药学专业。
课程类型:考试二、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诊断学》是高等医学院校七年制和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本大纲是参照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诊断学》(第七版)而制定的。
《诊断学》是由基础医学过渡到临床医学的的桥梁学科,也是医学生进入临床实习最基础的、最重要的必修课之一,更是毕业后医学生取得临床医师资格的重要基础知识,是打开临床医学大门的一把钥匙。
《检体诊断学》是《诊断学》中的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内容,主要论述疾病的临床表现及其发生机制;讲解问诊和体格检查的基本内容和方法技巧;教授如何用科学的逻辑思维和方法去识别和判断疾病、揭示其本质,以获得正确的临床诊断,为进一步检查和治疗提供科学的依据。
《检体诊断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地组织学生接触临床,参加医疗实践,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
通过对学生诊断思维和诊查技术的训练,要注意引导学生努力学习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不断锻炼和提高学生们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本阶段的教学中,通过专业学习与临床实践,使学生逐步掌握诊断疾病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诊断思维程序,不断丰富学生的医学知识和临床基本技能的应用。
同时学会与患者接触和交流,培养学生的爱伤观点和良好的医德医风,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各临床课程及从事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课程基本任务是重点讲授问诊、体格检查、心电图检查、诊断思维和病历书写等内容,其它未列入教学大纲中的部分内容,供学生自学参考。
最终要求学生能掌握常见症状的发生机理和临床意义,并学会问诊的方法与技巧;掌握检体诊断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规范化检查手法,掌握典型体征的发生机制与临床意义;了解心电图各波图形产生的基本原理,初步掌握正常心电图的各波图形及各波的测量方法 ; 并了解心电图检查的临床应用及某些常见典型的异常心电图表现;了解对各种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的方法,使学生具有独立编写完整的住院病历和提出初步诊断的能力。
《诊断学基础》计划教案
《诊断学基础》计划教案第一章:绪论一、教学目标:1. 了解诊断学的定义、任务和意义。
2. 掌握诊断学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 理解诊断学在临床医疗工作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诊断学的定义和任务2. 诊断学的基本方法3. 诊断学的步骤4. 诊断学在临床医疗工作中的意义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诊断学的定义、任务和意义,阐述诊断学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病例,让学生了解诊断学在临床医疗工作中的应用。
四、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诊断学定义、任务和意义的理解。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案例分析,检验学生对诊断学应用的掌握。
第二章:问诊一、教学目标:1. 掌握问诊的目的、方法和技巧。
2. 了解问诊中的常见问题及处理策略。
3. 熟悉问诊中应注意的伦理道德和法律法规。
二、教学内容:1. 问诊的目的和方法2. 问诊的技巧和注意事项3. 问诊中的常见问题及处理策略4. 问诊的伦理道德和法律法规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问诊的目的、方法和技巧,阐述问诊中的伦理道德和法律法规。
2. 角色扮演法:模拟问诊场景,让学生实际操作,提高问诊能力。
四、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问诊目的、方法和技巧的理解。
2. 角色扮演:评估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问诊能力。
第三章:体格检查一、教学目标:1. 掌握体格检查的顺序、方法和技巧。
2. 了解体格检查中的常见问题及处理策略。
3. 熟悉体格检查的伦理道德和法律法规。
二、教学内容:1. 体格检查的顺序和方法2. 体格检查的技巧和注意事项3. 体格检查中的常见问题及处理策略4. 体格检查的伦理道德和法律法规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体格检查的顺序、方法和技巧,阐述体格检查的伦理道德和法律法规。
2. 示范法:教师示范体格检查,学生跟随操作,提高体格检查能力。
四、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体格检查顺序、方法和技巧的理解。
2. 示范跟随:评估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体格检查能力。
诊断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诊断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Diagnostics)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1、课程性质和特点:诊断学是运用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疾病进行诊断的一门学科。
是一座连接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也是打开临床医学大门的一把钥匙。
2、课程的基本要求:诊断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基本课程。
通过常见症状与体征、体格检查、问诊、实验室检查、心电图检查等方面的教学,使学生正确掌握诊断的原理和方法,学会采集、综合、分析客观的人体资料,概括诊断依据,提出符合疾病本质的结论,作出诊断。
使学生能掌握基本理论、基本操作及基本技能,不断提高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临床防治和进一步学习各种临床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3、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分工或区别:诊断学是医学生学毕基础医学各门学科包括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组织胚胎学、病理生理学及病理学等课程,过渡到学习临床医学各学科而设立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
第二部分学时分配(仅供参考)一、学时分配(仅供参考):1、理论学习共72学时。
4学分第三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绪论(1学时)一、教学目的:了解诊断学的内容、学习诊断学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一、诊断学基础的内容二、诊断学基础的分类三、学习目的、要求和方法第一篇体格检查本篇是全书的重点第一章常见症状(5学时)一、教学目的:本节是本篇重点中的重点掌握发热的原因及常见热型、头痛的临床表现、黄疸的病因与分型;各种常见症状的问诊及检查要点和诊断注意事项。
熟悉发热的临床表现、胸痛的病因、腹痛的病因及发病机理、水肿的发生机理及临床表现、咳嗽与咳痰的病因和发生机理、咯血常见原因、心悸的临床表现、熟悉紫绀的临床表现、腹泻的发生机理及病因和临床表现、意识障碍的原因和临床表现。
了解头痛的病因、咳嗽的概念、咯血的概念、呼吸困难的概念和发生机理、心悸的病因、紫绀的发生机理、恶心与呕吐的病因及发生机理、呕血与黑便的特点及其关系、了解黄疸的概念、意识障碍的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诊断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诊断学基础课程编号411001083课程英文名字Diagnostics课程性质必修课总学时学分80/5理论/ 实验64/16周学时数5先修课程基础医学开课院系医学系适用专业针灸推拿专业本科(五年制)编写人庹新兰审批人马丹一、课程简介:诊断学是运用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疾病进行诊断的一门学科。
是为医学生学毕基础医学各门学科过渡到学习临床医学各学科而设立的一门必修课。
为学习临床医学各学科、临床见习与实习奠定基础。
重点内容包括:问诊、体格检查、实验诊断、心电图诊断、影像诊断。
其它部分,未列入教学大纲中的内容,供学生自学参考。
在诊断学教学过程中,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作指导,坚持实践第一,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指导实践的基本原则。
尽可能地多运用电子模具及接触临床,参加实践,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
在方法上,要采用启发式,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独立自学,科学思维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本阶段的教学中,通过专业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使学生逐步掌握诊断疾病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进一步学习各临床课程打下基础。
二、课程重点与难点1.学会问诊、了解常见症状的发生机理,问诊要点和临床意义。
2.掌握物理检查的基本理论及基本方法,以及典型体征的发生机理与临床意义。
3.了解实验诊断讲授内容的基本理论、临床意义与应用指征。
4.了解心电图检查的临床应用及其某些常见典型的异常心电图特征。
5.了解影像诊断的理论基础、临床意义与应用指征。
三、选用教材及参考书目教材 :(1)《诊断学基础》第二版 . 戴万亨主编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7 年 3 月(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2)《医学影像学》第六版 .吴恩惠,冯敢生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 2008 年 1 月(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卫生部规划教材)参考书目 :(1)《临床诊断学教程》 .刘文秀等主编 .北京医学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周永昌郭万学主编 .《超声医学》第四版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马丹主编,《临床基本技能》第一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年四、教学内容(含目的与要求):教学时间分配表章节内容学时绪论绪论1第一篇第一、二、三章问诊的内容、方法与技巧2第一篇第四章发热、水肿、咯血、呼吸困难、疼痛、意识障碍6第二篇第一、二章体检基本方法、一般检查2第二篇第三、四章头颈部检查2第二篇第五章第一至四节胸廓、肺检查6第二篇第五章第五、六、七节心脏、血管检查7第二篇第六章腹部4第二篇第八章脊柱与四肢检查1第二篇第九章神经系统检查2第三篇病历书写,诊断方法1第四篇第一章概论1第四篇第二章第一节血液一般检测2第四篇第二章第三节骨髓细胞学检测1第四篇第三章出血、血栓与止血检测2第四篇第四章第一节、第二节尿液检测、粪便及其他体液检查1第四篇第五章常用肾功能、肝脏功能检测常用的实验室检测2第四篇第七章临床常用生物化学检测2第四篇第八章临床常用免疫学检查1第五篇第一章心电图9X 线诊断4影像诊断部分CT、 MRI 诊断4超声诊断1实验课 16 学时16总学时理论课 64 学时、实验课 16 学时共 80学时绪论目的要求:(一)理解:1.《诊断学》的基本内容 : 常见症状 , 问诊 , 体格检查 , 实验室检查及心电图检查以及病历编写与诊断思维方法等 ..2.临床诊断的分类与临床意义( 二) 了解:1. 《诊断学》在临床医学中的重要性地位与作用.2.诊断与诊断学的基本概念.3.了解《诊断学》的学习方法及注意事项.学时分配: 1 学时第一篇问诊第一章问诊目的要求:1.掌握:问诊的内容, 方法及注意事项.2.理解:特殊情况的问诊技巧.3.了解:问诊的重要性及在诊断疾病中的重要作用; 问诊是了解病情及疾病全过程的最好方法 .学时分配: 2 学时第四章常见症状目的要求:1.掌握:常见症状的病因 , 发生机理 , 临床特点及伴随症状 , 并了解各症状的鉴别诊断 .2.理解:分析症状的一般方法及规律.学时分配: 6 学时第一节发热( 一) 掌握:1.发热的临床表现与常见热型2.发热的病因与分类( 二) 理解:1.发热的概念与机理.2.发热的症状与体征及其临床意义第二节水肿( 一) 掌握:1.水肿的概念与发生机理.2.水肿的病因分类与临床特点.( 二) 理解:1. 心原性水肿与肾原性水肿的鉴别要点.( 三) 了解:1.水肿的伴随症状 , 体征及其临床意义 .第四节咳嗽与咯痰第五节咯血( 一) 掌握:1.咯血与呕血的鉴别要点( 二) 理解:1.咳嗽与咯痰的发生机理 , 病因与临床特点( 三) 了解:1.咳嗽及咯痰的伴随症状, 体征及其临床意义2.咯血的病因及伴随症状第六节疼痛( 一) 掌握:1.头痛 , 胸痛与腹痛的病因与发生机理 , 临床特点及其鉴别诊断( 二) 了解:1.头痛 , 胸痛与腹痛的伴随症状 , 体征及其临床意义第七节发绀( 一 ) 掌握:中心性和周围性紫绀的特点和病因第八节呼吸困难( 一) 掌握:1.呼吸困难的临床特点:(1)肺原性呼吸困难 : 吸气性 , 呼气性及混合性呼吸困难(2)心原性呼吸困难 : 左心功能不全与右心功能不全所致的呼吸困难(3)中毒性呼吸困难(4)血原性呼吸困难 : 严重贫血与血红蛋白异常所致的呼吸困难(5)神经精神因素所致的呼吸困难( 二) 理解:1.呼吸困难的概念, 病因及发生机理( 三) 了解:1.呼吸困难的伴随症状, 体征及其对病因诊断的临床意义第九节心悸( 一 )理解:常见原因和发生机理第十节恶心与呕吐( 一)理解:1.恶心与呕吐的发生机理, 病因与分类2.恶心与呕吐的临床特点及对鉴别诊断的价值( 二)了解:1.恶心与呕吐的伴随症状, 体征及临床意义第十一节呕血第十二节便血( 一) 掌握:1.呕血与便血的概念与病因分类2.呕血与便血的临床表现特点及对病因诊断的意义( 二)了解:1.呕血与便血的伴随症状, 体征及其鉴别诊断价值第十四节腹泻( 一) 掌握:1.腹泻的概念与发生机理2.腹泻的病因分类与临床特点( 二)了解:1.腹泻的伴随症状, 体征及其鉴别诊断价值第十六节黄疸( 一) 掌握:1.黄疸的概念及黄疸的病因分类与发生机理2.三种黄疸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特点3.黄疸的伴随症状, 体征及三种黄疸的鉴别要点第二十六节意识障碍( 一) 掌握:1.意识障碍的临床表现( 二)了解:1.意识障碍的原因第二篇体格检查第一章基本方法目的要求:( 一 )掌握: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及嗅诊的基本检查方法及注意事项1.视诊方法:内容及临床应用2.触诊方法 : 浅部触诊法 , 深部触诊法 , 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3.叩诊方法 ( 间接叩诊法与直接叩诊法) 与叩诊音 ( 清音 , 鼓音 , 过清音 , 浊音及实音 )4.听诊方法: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 包括听诊器的组成及使用)5.嗅诊方法及其对某些病态鉴别诊断的价值( 二 )理解:五项检查法的内容, 正常状态及其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三 ) 了解:视诊 , 触诊 , 叩诊 , 听诊 , 嗅诊五项基本检查方法的临床应用学时分配: 0.5 学时第二章一般检查目的要求:( 一 )掌握:一般检查的内容, 顺序及方法 , 并能识别其正常状态与异常改变1.性别 , 年龄与疾病的关系2.生命征的内容, 检查方法3.发育与体征( 无力型 , 超力型与正力型) 的检查方法4.意识状态的检查方法与分类5.面容与表情: 各种常见的病容特点6.体位 : 自主体位 , 被动体位及各种强迫体位7.姿势与步态的特点及诊断价值8.皮肤粘膜 : 颜色 , 温度与出汗 , 弹性 , 皮疹 , 脱屑 , 紫癜 , 蜘蛛痣 , 皮下结节 , 毛发等的检查方法9.淋巴结 : 检查部位 , 方法与顺序 , 正常状态及其肿大( 二 )理解:一般检查内容发生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学时分配: 1.5 学时第三章头部第四章颈部目的要求:(一)理解:头颈部检查的内容, 方法与顺序( 二 )了解:头颈部的生理变异及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学时分配: 2 学时第五章胸廓及肺检查第一至四节目的要求:(一)掌握:胸廓及肺部检查的内容, 方法及顺序(二)理解:1.视诊 , 触诊 , 叩诊 , 听诊基本检查方法在胸廓及肺部的应用2.胸廓及肺部异常体征的发生机理, 特点及临床意义(三)了解: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主要症状与体征学时分配: 6 学时第五节心脏检查第六节血管检查目的要求:(一)掌握:1.心脏 , 血管视诊 , 触诊 , 叩诊 , 听诊检查的内容, 方法及顺序2.能比较准确地叩出心脏相对浊音界及绝对浊音界, 并理解心脏浊音界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3.第一 , 二心音的产生机理及第一 , 二心音的鉴别要点 , 并了解第一及第二心音增强 , 减弱及其他心音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4.二尖瓣开瓣音 , 心包叩音及心音分裂的产生机理与临床意义.5.心脏杂音的产生机理 , 听诊要点 , 掌握各种杂音的临床意义 , 准确地判别收缩期杂音与舒张期杂音6.动脉血压的测定方法 , 了解其正常值及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 理解血管检查的方法 , 血管体征及临床意义(二)理解:1.正常心尖搏动及影响心尖搏动的生理及病理因素2.第三心音与舒张期奔马律的产生机理, 鉴别要点及临床意义3.常见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速 , 窦性心动过缓及不齐 , 过早搏动 , 心房颤动)的特点(三)了解:1.循环系统常见病的主要症状及体征学时分配: 7 学时第六章腹部检查目的要求( 一 ) 掌握:腥部检查的内容简介, 方法及顺序 , 了解腹部体表划线, 分区与腹腔内脏的对应关系( 二 ) 理解:腹部检查的常见体征的发生机理, 特点及临床意义( 三 ) 了解:腹部常见疾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学时分配: 4 学时第八章脊柱与四肢检查目的要求掌握:脊柱 , 四肢检查的方法及其正常状态 , 病理改变的临床意义学时分配: 1 学时第九章神经系统检查目的要求:( 一 )掌握:各种神经反射的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 二 ) 了解:神经系统的检查内容( 运动功能 , 感觉功能 , 植物神经功能与神经反射) 及检查方法学时分配: 2 学时第三篇病历书写目的要求:( 一 ) 掌握:能独立写出格式正确 , 内容全面 , 真实可靠 , 重点突出 , 条理清楚 , 文词通顺 , 字全规范 . 言简意明 , 而又符合实际的住院病历( 二 ) 理解:病历书写的基本要求与方法( 三 ) 了解:了解病历对临床医疗 , 教学 , 科研及医疗纠纷等的重要意义学时分配: 1 学时第四篇实验诊断第一章概论目的要求( 一 )掌握:标本收集和保存的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