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微乳剂

合集下载

10%肟菌酯·15%乙嘧酚磺酸酯微乳剂的配方研制

10%肟菌酯·15%乙嘧酚磺酸酯微乳剂的配方研制

日农 馆 2018.09
农药 研 究 性 剂 的选 择结 果如 表 2:
表 2表面活性剂对制剂稳定性的影响

日农为
从上表可以看出:在 602使用量为 16%,500#使用量为 4%时,所制作 的 10%肟茵酯 ·1 5%乙嘧酚磺
酸 酯 ME各 项指标 合格 ,两种 助剂搭 配使 用可 制作 稳 定 的微 乳 剂 。
3.3助表 面活 性剂 的 筛选
(1)透 明温 区 一l0℃到 70℃ 。
先后对 甲醇、 乙醇 、正辛 醇 、正丁 醇 、异丙 醇
(2)高温 稳 定性 54±2 ̄C ,热贮 两周 ,仍 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分 别进行 微乳剂配 置 ,经各 项指标检 测结 果如表 3: 保 持澄 清透 明 ,无 分层 现 象 。
活 性 剂 浓 度 超 过 一 定值 时 才 会 发 生 ,这 一 浓 度 值 称 为 临 界 胶 束 浓 度 。在 微 乳 剂 的 配 制 r}11使 用 阴 离子 表 面 活 性 剂 与 非 离 子 表 而 活 性 剂 复配 较 单 一 表 面 活 性 剂 具 有 更 高 的 效 率 ,可 以使 透 明温 度 范 围 变 宽 ,并 且减 少 表 面 活 性 剂 的用 量 等 。表 而 活
表 1溶 刺用量对 制 剂稳 定 性 的影响
编 号
溶 剂
用 量 (%)
200倍 稀 释
冷 :
热 _ J『’:


S 2O0#
稳 定性
稳 定性
稳 定性
稳 定 H
15
不 合格
析晶
合格
合}备

S一200#

农药新剂型——微乳剂

农药新剂型——微乳剂
维普资讯
第2 0卷 第 5期
20 0 6年 5月
化 工时刊
Ch m ialIdu ty Ti e e c s r m s n
VoI2 No. . 0, 5 M a 5. 0 y. 20 6
召 王 军
Ab ta t I h sp p r h o si e eo me tstain a d te d o e t ie p e a ain a d u e wee i to s r c n ti a e .t e d me tc d v lp n iu to rn sfrp si d rp r t n c o n s r nr - d c d frty.T e h o e re tr b s d m c o mu so s we' it d c d.Th rp r e sr cue ca sfc to s u e s l i h n t e n v lge n wae — a e i re lin I n r u e  ̄ o ep o e t s,tu t r l i ain , i s i
ra h meh d ,f r to h o e ,q ai n e d me t d d a a k eo muso s we nr d c d.Me w ie e c t o s o main te r s u t i d x a r sa rwb c s o mire l/ n r ito u e i ly n i n f e n a h l te d v lp n i ain a d d v lp n rn e t ie m co muso s a o s art n b e . h e eo me tst to e eo me tt d o p i d re lin th me Wa n rae i r f u n e f s c i d i

微乳剂在农药制剂中的应用

微乳剂在农药制剂中的应用

引言在1958年“微乳”正式出现之前,微乳已应用于生产活动中,60年代以后,微乳在三次采油中的应用前景引起了广大科学工作者的兴趣,目前,微乳已在三次采油、日用化学、纺织染整、催化、化学反应介质、药物传递等领域广泛应用,其中,微乳剂作为一种水性化制剂,便是微乳在药物领域中的应用。

在农药、安全性和环境污染要求日趋严格的今天,以水为基剂的农药新剂型已成为世界农药剂型研究和发展的方向,而作为一种新型的水性化农药制剂,微乳剂正是这样一种绿色农药制剂。

外观透明、均匀的微乳剂是一种热力学稳定的O/W型体系,是由农药有效成分和乳化剂、分散剂、防冻剂、稳定剂、助溶剂等助剂均匀地分散在基质水中而形成的。

1 微乳剂在农药加工中的应用1.1 农药制剂概况我国是以农业为基础的大国,随着农药的大量使用,农药领域存在的问题也愈来愈突出,其中,广泛引起注意的问题之一就是农药给环境造成的严重污染。

目前,我国使用的农药剂型主要有乳油、可湿性粉剂、颗粒剂、粉剂、水剂、悬浮剂、微乳剂等。

在农药剂型使用方面存在着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例如:水稻、棉花是我国主要作物,虫害普遍发生,杀虫剂的使用约占整个农药产量的70%,而杀虫剂中乳油制剂占各种剂型总量的70%,其中有机磷农药又占70%。

这种不合理情况也可由1998年我国各种剂型制剂数占制剂总数的百分比情况来说明:乳油(EC)、可湿性粉剂(WP)、粉剂(DP)、颗粒剂(GP)四种传统剂型占我国剂型产量的75%,其中乳油产量及制剂数就占一半。

由于乳油要耗用大量的甲苯、二甲苯等有毒的有机溶剂,而这些有机溶剂在使用中绝大部分又被白白耗费,这不仅造成了生产成本的提高,而且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发达国家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出发,限制和禁止芳香烃类有机溶剂在农药中的使用,尤其是在蔬菜、果树上的使用。

鉴于此,我国应压缩乳油的产量,大力发展新剂型品种,逐步开发乳油的替代品。

1.2 微乳剂在农药制剂中的应用从一些国家和地区限用、禁用乳油农药起,许多科学工作者致力于微乳剂的研究。

农药微乳剂复配工艺

农药微乳剂复配工艺

农药微乳剂复配工艺农药微乳剂是一种新型的农药剂型,它以微乳化技术为核心,在农药制剂中加入特定的表面活性剂和辅助剂,通过适当的工艺条件使农药溶解在水相中,并形成具有较小粒径的乳液系统。

农药微乳剂以其稳定性好、溶解性高、分散性强、渗透力强等优点备受关注。

下面将介绍农药微乳剂的复配工艺。

农药微乳剂复配工艺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选择合适的表面活性剂、选择合适的溶剂、确定适宜的工艺条件和进行稳定性测试。

首先,选择合适的表面活性剂对于农药微乳剂的制备非常重要。

表面活性剂是农药微乳剂中的关键成分,能够影响到乳液的稳定性、分散性和渗透性。

合适的表面活性剂应具有较低的临界胶束浓度和较高的亲水性,能够在水相和油相之间形成稳定的界面层,从而保证农药微乳剂的稳定性。

此外,表面活性剂还应该具有较好的分散性能,能够有效地使农药分散在乳液中,提高农药的利用率。

选择合适的表面活性剂可以通过评价其乳化性能、乳化指数、胶束粒径以及乳液稳定性等指标来进行。

其次,选择合适的溶剂也是农药微乳剂制备的关键环节之一。

溶剂在农药微乳剂中起到溶解农药、调节乳液粘度和保持乳液稳定性的作用。

合适的溶剂应具有对农药的良好溶解性,能够使农药充分溶解在溶剂中,并且不会对农作物产生毒害。

同时,溶剂还应具有较好的乳化性能,能够与表面活性剂配合使用,形成稳定的乳化体系。

选择合适的溶剂可以通过评价其溶解度、乳化指数、乳液稳定性以及对农作物的毒性等指标来进行。

确定适宜的工艺条件也是农药微乳剂制备的重要环节之一。

工艺条件包括乳化温度、乳化时间、剪切力度和pH值等。

乳化温度是指农药溶剂体系在乳化过程中的温度,温度的升高会加速溶剂的挥发和溶液的混合,有利于农药微乳剂的稳定性。

乳化时间是指农药溶剂体系进行乳化过程的时间,适当的乳化时间可以使农药均匀地分散在乳液中。

剪切力度是指溶剂体系在乳化过程中受到的剪切力大小,剪切力的增大有助于农药微乳剂的稳定性。

pH值是指农药溶剂体系的酸碱性,不同的pH值会影响到表面活性剂的分散性和界面活性,从而影响到农药微乳剂的稳定性。

农药微乳剂的优越性及其发展现状

农药微乳剂的优越性及其发展现状
点。
随着农 业 科学 的发展 .尤 其 是 近 2年 国
家加大对农业 发展 的重视 .使得 防治农业病 、
虫 、草 的 重要 性 尤 为 突 出 。农 药 用 量 增 加 , 在提 高作 物产量 的同时 也 给环境 带来 了负面 影 响 目前农 药 加工 工 作者 针对 这一 问题 找 到 了有效 可行 的解决 方 法 。即以悬 浮剂 、微 乳剂 、水乳 剂等 水基 化农 药 制 剂代替 有 机溶 剂用量 大 的乳油 老剂 型 其 中微 乳剂 是 近些 年发展 起来 的一 种较 安 全 、环保 型 水基化 的
2 0世 纪 7 0年 代 开 始 将 微 乳 液 应 用 于 农 业 . 解 决 了有效 成分 的热 贮稳 定 性 问题 .当 时美 国专利 (94年 ) 日本专 利 (9 8年 )都 17 、 17
度 的 表 面活 性 剂 .可有 效 地 降低 表 面 张力 。
改善 了雾 滴 和靶标 之 间 的相 互 作用 .使 雾滴 达 到植物 叶 面后不 发 生 反 弹 .使其 在 植物 表
P siieS in ea d Ad nsrt n et d ce c n miit i c ao
20 2 () 06,7 1
蒸发 浓缩 时 生成 黏度 很 高 的液 晶相 .能牢 固
毒 溶剂 )用 量 大 ,有 机 溶剂 随农 药 的使 用 进 入 土壤 、河 流 对环 境造 成 严重 污染 。据 统计 占总产量约 6 %的乳油 每年要耗费 3 O 0万 吨的 有 机溶剂 5 ] .浪 费大量 的石 油资源并 严重 影 响 人体健 康 。随着人 们环保 意识的逐渐 增强 . 以水 为基质 的新 型农 药 制剂 将 逐步 取 代那 些 环 境污染严 重 的老剂 型 _ .因此 以水 部分 或 3 ] 全 部 代 替乳 油 中有机 溶剂 的微 乳剂 、水乳 剂

15%炔草酯微乳剂标准

15%炔草酯微乳剂标准

15%炔草酯微乳剂标准
15%炔草酯微乳剂是一种农药,主要用于农业上除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15%炔草酯微乳剂的标准:
1. 有效成分:15%的炔草酯。

炔草酯是一种除草剂,可以防止和杀死田里的很多杂草。

2. 剂型:微乳剂。

微乳剂是一种农药剂型,其粒子非常小,可以均匀地分布在土壤中,提高农药的使用效率。

3. 使用方法:通常,15%炔草酯微乳剂可以在杂草发芽前或发芽后使用。

使用方法通常包括均匀喷洒在杂草上,或者均匀地撒在田地里。

4. 使用量:使用量通常根据杂草的种类、数量、田地的面积等因素来确定。

通常,每公顷土地的用量应该在0.5-2升之间。

5. 安全性:使用15%炔草酯微乳剂时,需要遵循安全使用规定,避免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

例如,使用时应佩戴必要的防护装备,使用后应及时清洗。

以上是15%炔草酯微乳剂的一些基本标准,具体的使用方法和使用量应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和产品说明来确定。

农药乳油水乳剂微乳剂使用效果区别

农药乳油水乳剂微乳剂使用效果区别

农药乳油水乳剂微乳剂使用效果区别张荣胜深圳市朗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农药乳油:液体制剂。

将不溶于水的农药原药(有效成分)溶于有机溶剂中,如苯类、醇类、酯类、酮类及其它溶剂,加入乳化剂,搅拌均匀,得成品,外观为均一透明液体。

存放两年不分层、不沉淀。

乳油加入水中稀释后呈白色或者乳白色,与水混匀后即可使用。

稀释后的溶液中,乳液粒子直径在几微米之几十微米之间。

农药水乳剂:液体制剂。

将不溶于水的农药原药溶于有机溶剂中,再加入乳化剂、增稠剂、稳定剂、pH值调节剂、水,高速搅拌(一般用高剪切乳化机),使农药有效成分以微小油珠状均匀分布在水中,为典型的水包油型(O/W)混合液。

水乳剂属于热力学不稳定体系,其中的油相有自发聚集的倾向,所以,常常有水乳剂产品出现破乳,分层、沉淀等,导致不合格,失去商品价值。

水乳剂产品外观一般呈现白色或乳白色。

使用时,加水稀释,稀释后乳液呈无色,乳液粒子直径一般在几微米至几十微米。

农药微乳剂:液体制剂。

将不溶于水的农药原药溶于有机溶剂中,加入乳化剂、助溶剂等,在搅拌下与水充分混合,形成均一透明的溶液。

微乳剂为热力学亚稳定体系,其中的油相在水中分布的粒径极小,粒径分布范围主要集中在0.01微米至 0.1微米之间。

合格产品常温存放两年,不分层、不结晶、不沉淀。

使用时,兑水稀释后的溶液呈无色。

有效成风在水中的粒径极小。

一般地来说,宏观地说,合格的农药乳油、微乳剂、水乳剂,如果含量相同使用时的稀释倍数相同,其药效差异不大。

从微观角度分析,因为微乳剂中有效成分粒子在水中最小,而且其中乳化剂的含量远高于水乳剂和乳油,其药效一般较好;乳油中含有大量的有机溶剂,往往对有效成分有增效作用,效果次之。

水乳剂中的溶剂、乳化剂含量均很低,使用效果与乳油相当。

乳油中含有大量的有机溶剂,往往对幼嫩的花果有加重药害的作用;微乳剂和水乳剂中含有大量的水,对植株的药害往往较之同样有效成分的乳油轻一些。

所以微乳剂、水乳剂、乳油制剂各有其长处,使用中注意选择。

微乳剂农药的发展概况及其优越性

微乳剂农药的发展概况及其优越性

vern自动测粒度仪或电子显微镜才能测其颗粒大小及形状。

(3)物理稳定性好,由于微乳状液的微粒性质使其在重力场中的行为与一般乳状液有显著差别,组成合适的微乳剂不会发生液滴凝聚作用,而且加热时的液滴增大的过程是可逆的。

(4)导电率O/W型的微乳剂导电率与水的相近,W/O型微乳剂导电率很低。

微乳剂农药一般制成O/W型,具有如下特点:(1)闪点高、不燃不爆,生产、贮运和使用安全。

(2)不用或少用有机溶剂,环境污染小,对生产者和使用者的毒害大为减轻,有利于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和能源节约。

(3)乳状液的粒子超微细,对植物和昆虫细胞有良好渗透性,吸收率高,与相同有效成分含量的乳油相比,防效显著提高。

(4)水为基质,资源丰富价廉,产品成本低,包装容易。

(5)喷洒臭味较轻,对作物药害及果树落花落果现象明显减少。

3微乳剂农药的优越性微乳剂农药较其他类型的农药具有如下优越性:3.1稳定性农药在配制后直到使用前,一般要经过长时间的贮存。

另外,在田间使用农药时,要求经过水稀释和简单搅拌后能够保持均匀的状态,以便通过喷雾器喷洒。

许多农药,包括可湿性粉剂、悬浮液和各种乳剂,都是不稳定的多相体系。

而微乳剂是热力学稳定体系,可以长期放置而不发生相分离。

因此在各种类型的农药配方中,也只有微乳剂农药才真正解决了稳定性问题。

3.2增溶作用农药中的主要有效成分多数是不溶或难溶于水的。

微乳剂农药选择恰当的表面活性剂可以起到对这些主要成分的增溶作用,这不仅使农药使用方便,而且也帮助主要成分穿过动植物组织的半透膜,提高了农药的药理性能和利用效率。

3.3传递效率高微乳剂农药含有一定量的表面活性剂,用水稀释时,得到的喷雾液的表面张力得到了有效的降低,结果产生较小的喷雾液滴,它们在到达植物叶面后往往不发生反弹。

由于其低的表面张力,使其在植物表面更易粘附、润湿和铺展。

另外,许多微乳剂农药液滴在蒸发浓缩时生成粘度很高的液晶相,能牢固地将农药粘附在植物表面上,不易被雨水冲洗掉,这是提高农药生理效能的另一个重要因素3.4促进向动植物组织内部的渗透微乳剂在增强农药生理效应方面的最重要功能之一是它对农药向叶片组织中渗透的影响。

农药微乳剂物理稳定性的探讨

农药微乳剂物理稳定性的探讨

在农药安全性和环境污染要求日趋严格的今天,以水为基剂的农药新剂型已成为世界农药剂型研究和发展的方向,微乳液便是其中一种。

借助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将液态油性农药以超微细状态(粒径0.1~0.01μm)均匀分散在水中,形成透明或半透明的均相体,分散度高、具有不燃不爆、贮运安全、渗透性好等优点,是取代农药传统产品乳油的最佳剂型,近年来倍受青睐。

但微乳液在农药剂型上应用的有关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仅就农药微乳液的物理稳定性问题、联系研究工作实践进行分析和探讨。

1农药微乳液的主要组分及作用1.1农药有效成分农药种类的选择主要根据植保需求,但对微乳液而言,还应考虑它在水中的化学稳定性及防分解措施,这方面的研究结果视不同品种而异,也有一些报道。

作者选择拟除虫菊酯类农药进行研究,成功地试制出复合氯菊酯、氯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等微乳液产品。

1.2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及选择表面活性剂是制备微乳液的关键组分,Shinoda等人阐述了微乳形成机制,提出混合膜理论和加溶作用理论,说明了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原理。

配方工作者应以此理论为基础,参考表面活性剂的HLB值法和胶束浓度cmc理论,综合考虑、试验选择,并考虑以下特性。

1.2.1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亲水亲油性对温度非常敏感,当体系温度靠近三相区浊点线略低时是亲水的,形成O/W型微乳,升高温度,亲水性下降、体系变混。

因此单独使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制成的微乳,温度范围窄,缺乏商品价值。

改变表面活性剂分子中环氧乙烷链节数来调节亲水亲油性。

增加分子中非极性和极性基团的大小,保持HLB值不变,可提高微乳形成的范围。

1.2.2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其亲水亲油性对温度不敏感,可用加助表面活性剂的方法来调节。

一般使用中等链长的极性有机物,常用醇。

C3~5.醇易形成O/W型微乳,C6~10醇易形成W/O型微乳。

盐的影响:水相中加入盐可调节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亲水性,有利微乳的形成。

利用这个原理,在复合氯菊酯微乳液制备中,提高了物理稳定性。

话说农药微乳剂

话说农药微乳剂
农药微乳剂是高科技纳米级的绿色剂型。不同的农药品种、不同的组合、不同的含量的微乳剂自然有其独特的不同的客观规律。技术手法不创新是难以开发出符合农药标准和市场要求的合格的农药微乳剂来的。创新是成功开发农药微乳剂的不二法门。
话说农药微乳剂
2003年9月19日
20世纪初国外已经成功开发出氯丹农药微乳剂。国内起步较晚,90年代才开始研究开发农用微乳剂。到2000年止10年共登记17个农用微乳剂品种,平均每年新增新品种新产品不到2个。17个品种共39家农药企业生产,其中登记生产最多的是“20%阿维菌素·杀虫单微乳剂”共10家。有14个品种为独家生产。
14、微乳剂中农药有效成份分解或水解。
15、复配农药微乳剂时不用“三苯”作溶剂。不用“三苯”作溶剂,说来容易做起来有时却有些难。例如本部曾经推介的“26%哒螨灵·茶皂素微乳剂”至今尚未找到可以取代“三苯”的理想溶剂。因此,不能把它再推向市场。
16、降低原料成本,进一步提高农药微乳剂药效等等。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开发一个经得起时间和市场考验的符合农药有关标准要求的农药微乳剂实非易事。但是,从目前农药微乳剂品种少、数量少和高毒有机磷农药退出市场的现实来看;从农药剂型发展的方向来看,加大力度开发农药微乳剂无疑又是一个非常明智之举和难得的机遇。市场就在手中、市场就在足下。
1、不形成微乳
在复配时得到的是浓浓的白色乳浊液,根本看不到透明的微乳踪影。
2、微乳昙花一现
透明的微乳虽然出现,但还没有看清它的芳容时转瞬即逝,很快变浊或析出结晶。
3、微乳状态虽然能保持一段时间,但在常温下也经不起时间的考验。微乳逐渐变浑浊,最终出现沉淀,清浊不可逆。
4、微乳状态在常温下稳定。但是,不是低温稳定性试验过程中变浑浊就是热贮稳定性试验过程中变浑浊,虽然清浊可逆,也不能推向市场。因此微乳剂变浑浊时已经不是微乳剂,不能当作微乳剂出售。

微乳剂综述——精选推荐

微乳剂综述——精选推荐

微乳剂综述微乳剂综述00一、定义微乳剂(Micro-emulsion 代码ME) 是由“水和与水不相溶的农药液体,在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形成各向同性的、热力学稳定的、外观是透明或半透明的、单相流动的分散体系”。

微乳剂基本特性农药微乳剂以水代替了大量的有机溶剂,减少了有机溶剂在制剂加工和使用过程中的各种弊端。

因此,微乳剂能够避免或减少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同时可提高或不降低农药的药效,被人们称为“绿色”农药制剂。

微乳剂产品具有以下的特性:1、性质(1)外观透明均一的液体;(2)液滴细微,其半径在0.01~0.1μm之间;(3)物理稳定性好,在规定的时间内透明,无沉淀;(4)导电率:水包油型的导电率与水的相似或稍高,而 W/ O 型的则很低。

最常见的农药水乳剂绝大部分都是水包油型。

2、优点(1)闪点高, 不燃不爆炸,生产、贮运和使用安全;(2)不用或少用有机溶剂,环境污染小,对生产和使用者毒性低;(3)乳状液的粒子超细微(0.01~0.1 μm),因此药效好;(4)水为基质,资源丰富价廉,成本低,包装容易,喷洒时臭味轻,对作物的药害明显减少;(5)由于体系中有大量水的存在,有时产品在储存过程中会变混浊或发生分层;(6)乳化剂的用量要比相应的乳油多,在有机溶价格低时,微乳剂在加工、成本和稳定性等方面就不再具有竞争力,这也是微乳剂产品远少于乳油产品的原因之一,因此,应加强对企业的社会责任教育。

3、缺点(1)由于体系中有大量水的存在,有时产品在储存过程中会变混浊或发生分层;(2)乳化剂的用量要比相应的乳油多,在有机溶价格低时,微乳剂在加工、成本和稳定性等方面就不再具有竞争力,这也是微乳剂产品远少于乳油产品的原因之一,因此,应加强对企业的社会责任教育。

(3)用常规传统方法制备微乳剂虽然大都未使用极性溶剂,但是有些产品使用了大量的增溶剂和乳化剂,对环境可能有潜在的影响。

微乳剂中添加10%左右的增溶剂(主要为亲水性的直链或支链的醇、酮等),这些物质尽管急性毒性与二甲苯相当,但均为亲水性的极性溶剂,更易渗透到作物内部,同时也易于溶入农田和水源,要清除和分离,比苯类非极性溶剂更困难,慢性毒性不可忽视。

农药微乳剂复配工艺 -回复

农药微乳剂复配工艺 -回复

农药微乳剂复配工艺-回复农药微乳剂复配工艺,是指将农药有效成分和复配剂以适当的比例混合,通过特定的工艺制备成微乳剂的过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农药微乳剂复配工艺,并逐步回答相关问题。

第一步:研究农药微乳剂的基本原理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农药微乳剂的基本原理。

农药微乳剂是将农药有效成分通过表面活性剂与复配剂复配后,形成均匀分散的乳状液体,具有较好的溶解性和稳定性。

微乳剂的尺寸在20~200纳米之间,可以通过乳液稳定剂等添加剂来调整其粒径和分散性能。

第二步:确定所需成分和比例在复配过程中,需要根据农药有效成分的性质和目标使用对象来选择合适的表面活性剂和复配剂,并确定它们的比例。

一般来说,表面活性剂通常由非离子型和离子型两种组成,具有良好的增溶和分散作用;复配剂可以是溶剂、抗冻剂、PH调节剂等,用于提高乳液的稳定性和溶解性。

第三步:制备农药微乳剂在制备过程中,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操作:1. 预处理:将农药有效成分粉末研磨至一定细度,以提高其分散性。

同时,需要将表面活性剂和复配剂分别溶解在水中,形成两个溶液。

2. 混合:将预处理好的农药有效成分加入其中一种溶液中,并通过搅拌均匀混合。

3. 乳化:将混合液逐渐加入另一种溶液中,同时边加边搅拌。

这一步主要是利用搅拌的作用将两种液体相互分散,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温度和搅拌速度,以避免产生泡沫和破坏乳液稳定性。

4. 调整:在乳化过程中,可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如有必要,可以加入一些其他添加剂来调节乳液的粒径和稳定性。

5. 检测:制备好的微乳剂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质量检测,包括外观、粒径、稳定性等指标的测试。

只有通过检测合格的微乳剂才能用于实际应用。

通过以上步骤,就可以成功制备出农药微乳剂。

当然,制备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农药的特性和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进。

第四步:应用和发展前景农药微乳剂作为一种新型农药剂型,具有许多优势。

首先,它具有良好的乳液稳定性和分散性,能够提高农药的利用率和效果。

农药制剂-微乳剂

农药制剂-微乳剂

04 农药微乳剂应用领域及效 果
农业病虫害防治应用
粮食作物
水稻、小麦、玉米等作物 的病虫害防治,提高产量 和品质。
经济作物
棉花、油料、糖料等作物 的病虫害防治,保障经济 作物产量和质量。
果树蔬菜
苹果、梨、柑橘、番茄、 黄瓜等果蔬的病虫害防治, 确保果蔬品质和产量。
林业病虫害防治应用
森林病虫害防治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绿色农 业的发展,高效、低毒、环保 的农药制剂将成为未来农药市
场的主流产品。
微乳剂作为一种新型农药制剂 ,具有高效、安全、环保等优 点,未来将在农药市场中占据
重要地位。
随着纳米技术的不断发展,纳 米农药制剂将成为未来农药研 究的重要方向之一,微乳剂作 为纳米农药制剂的一种,具有 广阔的应用前景。
体。
稳定性
乳油在贮存过程中容易 发生分层和沉淀,稳定 性相对较差;而微乳剂 由于各组分之间的相互 作用力较强,稳定性较
好。
生物利用度
乳油中的农药原药往往 需要在溶剂中溶解后才 能发挥药效,生物利用 度相对较低;而微乳剂 中的农药原药可以直接 以分子状态分散在水中
,生物利用度较高。
微乳剂优点与局限性
题。
06 总结与展望
本次项目成果回顾
研发出高效、低毒的农药微乳剂配方,经过实验验证具有良好的杀虫效果和较低的 毒性。
建立了微乳剂制备工艺,实现了农药微乳剂的工业化生产,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力 支持。
开展了农药微乳剂的田间试验,验证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和安全性,为产品推 广和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乳化剂搭配
根据需要可选择多种乳化剂进行复配, 以获得更好的乳化效果和稳定性。
通过实验确定乳化剂的最佳用量,以 确保乳液的稳定性和农药的分散性。

农药亚微乳剂

农药亚微乳剂

二、农药微乳剂研究新进展
1、乳化剂用量低,甚至接近乳油,如30%三唑磷微乳剂,
乳化剂DK100#用量约12%。 2、乳化剂通用性好,如乳化剂DK100#,适合三唑磷、辛硫
磷、二嗪磷、毒死蜱、功夫、高氯菊酯等微乳剂;AR90# 适合较低含量有机磷、功夫、高氯、甲氰、氰戊、氯氰、 联苯菊酯微乳剂。
3、少量使用或不用甲醇,不用丁醇、DMF、吡咯烷酮等组 分,如20%三唑磷微乳剂,乳化剂DK90#用量约12%,不 需要其它有机溶剂。
11 5%氟虫腈微乳剂
磷酸三丁酯10% 11%
表三 乳化剂DK90#适用水乳剂品种
(水乳剂生产简单搅拌,无需剪切即可)
序号 品种名称 1 3~5%功夫水乳剂 2 3~10%联苯水乳剂 3 4.5%高氯水乳剂 4 20~30%仲丁威水乳剂 5 20%好安威水乳剂
溶剂种类用量
二甲苯10% 二甲苯6~20%
4、探明三唑磷、辛硫磷、二嗪磷、毒死蜱、喹硫磷、以及 其与阿维菌素、甲维盐复配微乳剂,适宜弱碱性至中性保 存,甚至与乳油该指标矛盾。
5、所得乳化剂组合物,同时也适用部分亚微乳剂和水乳剂。
表一 乳化剂DK100#适用微乳剂品种举例
(为解决乳化剂低温流动性,可能稀释成DK90#)
序号 品种名称
溶剂用量
1、微乳剂兑水稀释后粒径明显较原液大,稀释后(D50~D90,下同) 主要集中在0.5~0.8um(3%功夫微乳剂例外),粒径分布基本呈正态 分布,如20%三唑磷微乳剂(图1)。
2、亚微乳剂兑水稀释后粒径也明显较原液大,稀释后粒径主要集中 在0.6~1.1um,基本呈正态分布。
3、40%毒·唑水乳剂、30%毒死蜱水乳剂、20%三唑磷水乳剂,稀释 后粒径主要集中在1.4~3.3um,而3%功夫水乳25.6~56.6um。

微乳剂——精选推荐

微乳剂——精选推荐

微乳剂产品特点产品特点:1、高的稳定性农药在配置后到使用前,一般要经过长时间的贮存,使用时要求经过加水稀释和简单的搅拌后能保持均匀状态,以便通过喷雾器喷洒。

像可湿粉、悬浮剂和各种乳剂等稀释后都不是稳定的多项体系,而微乳剂是热力学稳定体系,可以长期放置而不发生相分离,稀释后仍是热力学稳定体系。

2、增溶作用增溶作用是胶团的基本性质之一,农药中的有效成分多数是不溶或难溶于水的,但被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所增溶。

增溶不仅使农药使用方便(如增溶解速率)且有助于成分传递穿过动植物组织的半透膜,提高药效。

微乳体系具有很强的增溶能力,对农药的有效成分的增溶作用大大优于其它剂型。

3、高的传递效率农药使用的方式一般是喷洒,要求形成的雾滴不能过大或过小,以防止滑若或飘逸,影响在叶面上的粘附。

微乳体系含有较高浓度的表面活性剂,可有效的降低表面张力,可以产生较小的雾滴,且雾滴到达叶面时给出小的接触角,这样就使得在到达叶面后不会发生反弹,避免了滑落和飘逸:同时由于雾滴与叶面间的接触角很小,使得农药在叶面上的铺展面积变大:最后当雾滴蒸发时形成粘度很大的液晶项,使沉积物能牢牢地粘附在叶面上,不易被雨水冲洗掉。

这些都使农药微乳剂的传递效率比起其它剂型的农药来要高的多。

4、促进相动植物组织内部的渗透微乳在增强农药药效方面的最重要之一是增强了农药相动植物组织中的渗透。

这里包含两种互相补偿的效应:一种是由于微乳使药液的界面张力明显降低,使药液容易克服动植物表皮组织的毛细管阻力,而能以较高的渗透速率渗入组织内部:另一种是微乳对农药主要成分的增溶增加了药液和动植物表皮间的浓度传递:使农药成分的扩散速率增加,从而促进了通过扩散的传递作用。

乳油的外观清澈透明均相液体,微乳剂外观为透明或半透明均相液体,水乳剂外观为乳白色液体,水乳剂没有微乳剂稳定,微乳剂没有水乳剂成本低。

水乳剂的外观与乳油和微乳剂不一样,水乳剂外观为乳白色,乳油和微乳剂鉴别一是乳油味道大而微乳剂味道很小,二是乳油入水为乳白色而微乳剂入水为透明或半透明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药微乳剂的研究进展杨克勤(河南科技学院,河南新乡453003)摘要:论述了农药新剂型微乳剂的进展、形成机理、特性和基本组成,较详细地讨论了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的选择。

关键词:微乳剂稳定性透明表面活性剂70年代起美、英、德和日本等国家都有微乳液的研究报道,研究内容涉及卫生用药和农用杀虫、杀菌和除草剂等方面。

在农药微乳液研究中,80年代国外有关专利就有用非-阴离子复配制农药微乳剂的报道,90年代就研发出5%氰戊菊酯和 10%高效苯醚菊酯微乳剂产品进入市场。

我国80年代后期开始涉及家庭卫生用药的微乳剂开发,90年代开始研发拟除虫菊酯类微乳剂用在蔬菜和棉花上防治害虫。

目前我国对农药微乳剂不断增加兴趣和投入,并且迅速研发,是由于我国农药销售市场仍旧以乳油为主,约占 60%,每年使用的有机溶剂(主要是二甲苯为主的“三苯”溶剂)近 30万吨。

这些溶剂在加工时不仅存在易燃易爆和中毒问题,而且在使用中对人类和哺乳动物构成直接危害,也严重污染环境,还耗费大量资金(使成本增加)和造成石化资源的浪费。

农药微乳剂是我国近几年来出现的一种安全、环保型水基性的新剂型,也是发达国家近几年来重视研发的一种代替农药乳油的优良液体剂型,并已成为国际上农药新剂型发展的方向。

1 微乳液的形成和特性1.1 微乳液形成的机理Schulman 等人认为,油-水-表面活性剂体系要形成微乳液,体系的界面张力必须降到零附近。

Gerbacia 和 Rosano 认为,微乳液的形成与助表面活性剂(如乙醇)沿着界面迁移有关。

这种迁移作用暂时将界面张力降到零,使得液滴重组为更小的液滴,一旦迁移结束,助表面活性剂又像表面活性剂那样使高表面能的液滴稳定下来。

有时加入助表面活性剂也不能制得微乳液是因为不能使这些更小的液滴稳定下来,这些小液滴就聚结起来形成液径较大的乳液。

Shinda 和Hirnoko 则认为,微乳液中观测到的迁移现象与胶团溶液中出现的现象没有本质区别。

这些理论都说明微乳液的形成是十分复杂的,不仅与助表面活性剂在界面吸附有关,而且与微乳液附近及其周围形成超低界面张力有关。

关于微乳液形成的机理有多种理论:混合膜理论,几何排列理论,胶团增溶理论和 R 比理论。

以下介绍两种较流行且易懂的形成机理。

1.1.1 混合膜理论在油-水-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体系中可组成混合膜。

在混合界面膜两侧形成不同特性的油/膜界面和水/膜界面(这种膜又称双层膜)。

若油/膜界面张力和水/膜界面张力相等时膜呈平面状,不会弯曲。

实际上膜两侧性质不同,必然会弯曲,直到膜两侧的应力相等为止。

膜弯曲后,膜两侧每个表面活性剂分子的表观面积不相等,若油侧表面活性剂分子展开程度比水侧小,则形成O/W 微乳液,反之形成W/O 微乳液。

微乳液的形成是界面增加过程。

Schulman提出微乳液形成的条件是:σt=σO/W -π<0。

式中σt 是未加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油-水界面张力,π为油-水界面间吸附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后吸附层的界面压,σO/W是加入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油-水界面张力。

当油-水混合物加入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形成混合膜后,油分子向膜内渗透,导致π增大到大于 O/W时,则有σt<0,可是负界面张力不可能稳定存在。

为了达到体系平衡,只能扩大界面,使液滴粒子分散度增加,最终形成更小的液滴,界面张力σt 由负变为零。

依此理论可知,微乳液的形成与制造方法无关,它只是由普通乳液突变自发形成的。

当液滴粒子在热运动下发生碰撞而聚结时,液滴粒子变大又会形成暂时负界面张力即σt<0,使液滴粒子再次分散变小,以增大界面积,使负界面张力消除(即σt=0),体系又达到平衡。

因此微乳液是热力学上稳定体系,分散相液滴粒子不会聚结和分层。

1.1.2 胶团增溶理论当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浓度大于临界胶束浓度(CMC)后,就会形成胶团(也有称为胶束)溶液。

此时加入油类,油类的溶解度显著增大,这表明起增溶作用的内因是胶团。

随着这一过程的进行,进入胶团的油量不断增加,使胶团膨胀形成微乳液,故有人将微乳液称为“胶团增溶溶液”或“膨胀的胶团溶液”。

胶团增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一般来说胶团增溶有:(1)增溶于胶团内核(2)增溶于胶团的定向表面活性剂之间(3)增溶于胶团的表面,即胶团-溶剂交界处(4)增溶于胶团极性基团之间等 4 种方式,不同体系有不同的增溶方式。

由于增溶作用能使油类的化学势显著降低,使体系更加稳定,即增溶在热力学上是稳定的,只要外界条件不改变,体系就不会随时间而改变。

也由于增溶胶团作用是自动进行的,故形成的微乳液能自发进行也是必然的。

1.2 微乳液的特性1.2.1 热力学上稳定体系普通乳液(macroemulsions)虽说在动力学上可在较长时间内稳定存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终究会发生相分离的。

有时加入表面活性剂、高分子保护剂和稳定剂可以降低乳液凝聚速度,但不能改变减少两相接触面积的推动力,通常只不过认为它是热力学上亚稳定体系,在加工时需要给予一定的能量来克服两相间界面自由能和液滴间凝聚速度。

微乳液则不同,它是热力学上稳定体系,黏度较低,长期放置不会分层和破乳(若把它放在超离心机分离 5~10 min 也不分离,而普通乳液早就分层了)。

在加工时它是自发形成的,只要配方恰当,稍加搅动即可形成微乳液。

1.2.2 液滴尺寸小液滴尺寸比普通乳液更小,液径一般都小于 0.1μm(100nm)。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为 200 nm,因此不能直接用来观测微乳液的液径。

当用电子显微镜观测时,发现液滴越细分布越窄,当液径为30nm 时液滴都为同样大小的圆球。

一般普通乳液液径在 0.5~10 μm,甚至更大,分布较宽,即液径大小较悬殊。

1.2.3 透光性可见光的波长在 0.4~0.8μm之间。

当液滴直径大于入射光的波长时,主要发生反射(也有可能部分折射和吸收),普通乳液液径常在 0.5μm 以上,故外观呈乳白色。

若液滴直径在0.1~0.4μm之间,此时乳液称为微细乳液(miniemulsions),外观呈蓝白色或半透明,也是一种较为稳定分散体系。

微乳液的液径在 0.01~0.1 μm之间,光的波长可以通过,因此外观呈透明液体。

在农药微乳剂中有时外观呈各种颜色,原因是它能较强地选择性吸收某一种波长的光,使透过光中的该波长部分变弱。

这时透过光不再是白光,而会呈现某种颜色(如淡黄色到红色)。

每种农药分子都有自己的特征吸收波长,农药微乳剂中液滴对光吸收某一波长主要决定于农药活性成分的化学结构。

1.2.4 结构类型在普通乳液中有O/W型W/O型和多重乳液(如W/O/W 等)3 种类型。

微乳液中也有 3种结构类型,即 O/W 型W/O 型和双连续相结构(也称为中间相微乳型)。

在双连续相结构范围内,任何一部分油形成油珠链网组成的油连续相,此外水也能形成水珠链网组成的水连续相。

油珠链网与水珠链网相互贯穿与绕缠形成油-水双连续相结构,它具有 O/W 型和 W/O 型 2种结构的综合性能。

双连续相结构是经理论和实验证实的。

这 3 种类型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转变,农药微乳剂大都制成以水为连续相的O/W型微乳液。

2 微乳剂的特点农药微乳剂(microemulsions,国际代码 ME)是一种至少含有3种成分即农药活性成分,水和表面活性剂(或助表面活性剂)及其他添加剂加工成热力学上稳定和透明的分散体系,其特性液径一般在10~100 nm,用水稀释时与水剂倒入水中形成的液体制剂外观并无不同。

其主要的优点是:(1) 安全性强ME 少用或甚至不用有机溶剂,避免生产中产生易燃、易爆和中毒问题,使农药加工低毒化,保障人类和哺乳动物的安全和健康。

(2) 环保性好ME 少用或甚至不用有机溶剂,避免或减轻对操作者和使用者的毒害,同时大量地减少排放到大气、土壤、地下水和河流中的有机溶剂量,减少对环境污染,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

(3) 药效高它的液径比乳油更细,在使用时喷雾液滴小,含有农药活性成分高和表面活性剂多,有超低表(界)面张力,对作物和虫体有更好的润湿、铺展附着和渗透性,吸收药液多,提高药效,同时降低药剂的用药量和减少果树花的脱落。

国外报道农药微乳剂的药效在同剂量下一般高于乳油;国内有人认为,由于微乳剂用的表面活性剂量较多,喷洒到生物体上不易破乳,高容量喷雾易产生药液流失原因,有微乳剂药效反而不如乳油的看法。

但是都未经过同剂量下同一种农药活性成分的药效对比试验。

现今有关资料对同一种农药活性成分的微乳剂与其他剂型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试验,结果均显示微乳剂的毒力和药效都高于乳油(EC)和可湿性粉剂(WP),其结果与国外报道试验情况是一致的。

(4) 高的制剂稳定性由于 ME是热力学上稳定分散体系,在确定的范围内,只要条件不改变,可以长期存放而不发生分层和破乳。

因此可以说在所有加工的农药剂型中,只有 ME 才能真正解决制剂稳定性问题,从而确保它在存放和贮运中有高的品质和长期的货架寿命。

(5) 经济性在加工中,低浓度的乳油须耗用60%~80%的有机溶剂,目前二甲苯溶剂价格上涨到5000元/t以上,生产厂家已无法承受。

ME 少用或甚至不用有机溶剂,用水代替大部分或全部有机溶剂,在加工低浓度(10%以下)微乳剂时其经济性更为明显,不仅可大为降低生产成本,而且还可降低包装、贮存和运输成本,更重要的是可以节省大量石化资源。

(6) 优良的倾倒性和低温稳定性。

(7) 易加工和生产。

因ME是热力学上稳定分散体系,只要配方合适,它能自发地形成,因此它的生产工艺流程比任何其他剂型加工都简单,无需特殊设备,投资和设备费用很低。

(8) 因是水基性剂型,可以清洁文明生产。

其主要的缺点是:(1) 加工的农药活性成分在水中必须稳定。

(2) 加入表面活性剂量大,通常超过乳油中用量(有时高达30%,为乳油用量的4~5 倍)。

(3) 时常需要加助表面活性剂,且用量也较大。

(4) 加工的 ME 一般活性成分的含量低,通常低于10%,很少超过20%。

(5) 专用乳化剂品种和数量少,研发时间长短视农药活性成分品种和性能而定。

(6) 难于得到宽的温度范围内稳定和透明的农药微乳剂,开发时间较长。

3 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3.1 表面活性剂的选择选择表面活性剂的要求是:(1) 必须有良好的表面活性,并能显著降低油-水界面张力,这表明它有迁移到界面的倾向,而不是溶解和保持在油相或水相中的任何一相。

(2) 表面活性剂吸附在油滴界面上形成界面膜,表面活性剂中的亲油基在界面膜中容易有强的横向作用。

(3) 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应尽可能有类似于油相分子结构。

使用的表面活性剂是否能形成微乳剂,关键在于它的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即只有表面活性剂的亲水亲油平衡值接近平衡时才能形成微乳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