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教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优质教学设计10: 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教案
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教学目标】重点:欧洲共同体;欧洲共同体;不结盟运动;中国的振兴。
难点:了解多种力量的崛起对世界两极格局带来的影响。
一、走向联合的欧洲1.欧洲共同体的建立结合教材有关欧共体的知识介绍,启发学生思考:欧洲国家为何要建立这一组织?其主要目标是什么?欧共体是个什么性质的组织?欧共体的成立对欧洲历史乃至于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欧共体的成立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性的产物。
欧洲国家随着自身实力的恢复与增强,西欧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要求改变受美国支配的局面。
同时,认识到只有联合起来才能保障自身安全和发展。
西欧的联合从经济领域开始,1951年4月18日,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在巴黎签订了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
1957年3月,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等六国签署了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建立欧洲原子能联营条约,总称《罗马条约》。
1965年4月8日,六国签订《布鲁塞尔条约》,决定将欧洲煤钢联营、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联营三个机构合并,统称为“欧共体”。
但三个组织仍各自存在,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
《布鲁塞尔条约》于1967年7月1日生效,欧洲共同体正式成立。
2.欧洲共同体的发展欧共体随着经济的一体化,正朝着政治一体化发展,努力在国际上步调一致,实行共同的外交政策。
欧共体的主要目标是争取在成员国之间逐步实现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的自由交流,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
性质是西欧国家推行欧洲经济、政治一体化,并具有一定超国家机制和职能的国际组织。
1973年后,英国、丹麦、爱尔兰、希腊、西班牙和葡萄牙先后加入欧共体,成员国扩大到12个。
欧共体12国间建立起了关税同盟,统一了外贸政策和农业政策,创立了欧洲货币体系,并建立了统一预算和政治合作制度,逐步发展成为欧洲国家经济、政治利益的代言人。
1991年12月11日,欧共体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通过了以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洲政治联盟为目标的《欧洲联盟条约》,亦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07人教新版][教案3].doc
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一、课标要求: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的过程。
二、本课重难点:重点:走向联合的欧洲、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难点:了解多种力量的崛起对世界两极格局带来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合作探究四、过程设计:(一)走向联合的欧洲1、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材料一:通过共同市场的建立和各成员国经济政策的逐步接近,促进经济活动的和谐发展……导致各成员国间越来越密切的关系。
——欧洲共同体条约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给欧洲留下的混乱……欧洲的联合是绝对迫切需要的。
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德] 阿登纳材料三:这是欧洲早已存在的一种思潮:总有一天,……所有的欧洲国家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整体里,到那时,我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法] 卢梭【问题探究】根据以上材料归纳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2、欧洲国家走向联合的进程(1)深谋远虑:1950年,“舒曼计划”的提出(2)雏形初备:1951年,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法德和解。
(3)更上层楼:1957年,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4)三位一体:1967年,三个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总部:布鲁塞尔)。
(5)不断扩大:1993年,成立欧洲联盟……3、欧洲国家走向联合的影响【问题探究】二战后至今,欧洲联合的过程有何显著特征?反映了当今世界发展的哪些特点?(二)、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1、日本经济崛起的表现2、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问题探究】日本经济高速发展对中国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3、日本经济发展的影响【学习延伸】你赞成日本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吗?(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1、背景2、兴起3﹑影响(四)、中国的振兴五、课堂总结世界多极化趋势的表现[20世纪90年代前]:二战后美苏争霸造成了彼此实力的下降,与此同时,随着世界经济政治的发展,欧洲逐渐走向联合、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当今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日益强大,这些因素促使世界走向多极化发展。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概念及其形成背景,掌握多极化趋势的发展过程及其主要表现;
2.了解二战后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特别是美苏两极格局的解体和多极化趋势的初步形成;
3.掌握世界多极化趋势对我国外交政策的影响,以及我国在这一背景下所采取的应对策略;
2.讲述美苏两极格局的解体过程,分析多极化趋势初步形成的原因及其影响;
3.阐述世界多极化趋势对我国外交政策的影响,以及我国在这一背景下所采取的应对策略;
4.结合现实案例,讲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当前国际政治舞台上的表现,让学生认识到这一趋势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注重史料教学,运用图片、图表、视频等多种教学资源,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组织学生进行以下讨论:
1.分析世界多极化趋势对我国外交政策的影响,讨论我国在这一背景下应如何应对;
2.探讨多极化趋势对国际政治格局的影响,以及这一趋势可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3.结合现实案例,分析世界多极化趋势在当前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具体表现。
讨论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鼓励他们进行批判性思考。同时,关注学生的讨论进度,适时给予指导和点拨。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概念与形成背景;
-美苏两极格局的解体过程及多极化趋势的初步形成;
-世界多极化趋势对我国外交政策的影响及我国的应对策略;
-当前国际政治舞台上多极化趋势的具体表现及其影响。
2.请学生从以下三个问题中任选一个,进行深入思考并撰写一篇小论文:
-在世界多极化背景下,如何构建和平稳定的国际秩序?
2.方法方面:强调史料教学、问题驱动、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教案
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一、教材分析:本课教材的主题是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在美苏对峙之时,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和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整个世界的发展也出现了新的形势,区域合作组织发展起来,发展中国家逐步成为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
走向复兴的西欧,联合自强,建立欧洲共同体;日本成为经济大国;不结盟运动产生;第三世界开始兴起。
到20世纪70年代末,世界格局明显表现出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走向。
本课在整个单元中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前一课是它的大背景,后一课是它的延续。
本课的核心问题是两极格局下,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二、学情分析:本课涉及知识比较广泛,学生知识整体化把握能力弱,要注意整合教材,引导学生举一反三,突出主题。
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地图、图片、材料或其他媒介来说明历史问题,以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三、教学目标:1)知道欧共体的建立过程,分析日本迅速崛起的原因,了解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中国的振兴。
2)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吸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表现难点: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原因五、教学方法讲授法,引导法,提问法,阅读教材法,激发法、思考分析,讨论法,总结归纳法,合作学习法等。
六、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黑板、教科书、教案等。
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回顾前课】【导入新课】材料一欧共体总部大厦、中国改革开放后农业大丰收、日本太阳神塔、不结盟运动会议四张图片材料二主要国家对两场战争的态度和立场。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教学设计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表现,如欧共体的形成、日本的崛起、不结盟运动的兴起等。
(2)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原因,包括经济、政治、国际关系等方面的因素。
(3)分析世界多极化趋势对世界格局和国际关系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材料、观看视频等方式,培养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课堂辩论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世界多极化趋势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开放意识。
(2)引导学生关注国际形势的变化,增强学生的时代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欧共体的形成、日本的崛起、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2)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原因和影响。
2、教学难点(1)对世界多极化趋势内涵的理解。
(2)如何引导学生分析世界多极化趋势对国际关系的深远影响。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相关知识,使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历史背景有初步的了解。
2、材料分析法展示相关的历史文献、图片、数据等材料,引导学生分析和解读,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原因和影响,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思维碰撞。
4、比较归纳法通过对不同国家和地区发展情况的比较,归纳总结世界多极化趋势的特点和规律。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有关当今世界多极化格局的新闻视频或展示一张世界地图,指出当今世界存在多个力量中心,引出课题“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2、讲授新课(1)欧共体的形成①介绍欧洲联合的背景,如二战后欧洲的衰落、美苏两极格局的威胁等。
②讲述欧共体形成的过程,从煤钢共同体到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再到欧洲共同体的成立。
③分析欧共体形成的影响,包括促进欧洲经济的发展、提高欧洲的国际地位、推动世界多极化趋势等。
教学设计2: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战后多种新兴力量崛起的情况,知晓两级格局受到来自多种力量的有力冲击,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从多层次、多角度掌握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
(2)通过对本课历史史实的分析、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学生历史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3)概括日本战后经济发展的两个阶段,分析日本战后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探究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国际影响。
2、过程与方法(1)运用经济与政治之间辩证关系原理分析欧洲的联合过程;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观察分析日本迅速崛起的原因;横向比较中国与不结盟运动的关系。
(2)以合作学习的“创设情境—目标显示—自学尝试—合作学习—成果汇报—总结评价”模式为主线,以学生自主探究活动为主体,以教师点拨为主导,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为中心,来优化课堂教学。
教师创设重大国际事件的情境,让学生亲自探索各个主要国家对朝鲜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立场和态度的决策,培养学生解读历史信息能力,并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外部环境,正确应对重大事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运用经济与政治之间辩证关系原理分析欧洲的联合过程,使学生认识到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观察分析日本迅速崛起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弥补了国内资源的不足,使日本迅速崛起;(3)提高学生对二战后美苏两极以外的各种政治经济力量增长的认识,初步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形成及影响,树立世界走向多极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的价值判断标准。
(4)分析欧共体兴起的原因和过程,体会“人类从对抗走向对话,从单赢走向共赢”过程中的智慧。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日本战后经济的发展,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难点:欧洲走向联合的背景分析和艰难历程。
在欧洲国家一体化进程中,最为关键的一环即是如何化解积怨已久的法德矛盾。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学设计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4.教师将对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改进学习方法。
在本章节的学习中,学生可能对世界多极化对我国外交政策的影响产生浓厚兴趣,教师应把握这一契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和国际合作意识。同时,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探讨世界多极化发展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历史观。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及其特点;世界多极化对我国外交政策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1.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短文,要求不少于500字,内容包括:世界多极化的背景、发展过程、主要特点及其对国际政治格局的影响。
2.选择一个与世界多极化相关的历史事件,分析该事件对世界多极化进程的影响,要求不少于300字。
3.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设计一道关于世界多极化的思考题,要求题目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启发性。
2.强调世界多极化对我国外交政策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国家意识。
3.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水平。
4.鼓励学生在课后关注国际新闻,了解世界多极化发展的最新动态,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2.难点:理解世界多极化发展的内在规律;掌握各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地位和相互关系;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历史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直观感受世界多极化的过程。
(2)运用问题驱动法,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思考世界多极化的原因、过程及影响。
2022-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教案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消灭》教案教学目标:学问与力量通过了解多极化趋势和对世界的影响、欧盟的形成和扩展、日本成为经济大国的过程和缘由、中国和第三世界的崛起等基本史实,培育同学综合探究和归纳学问的力量过程与方法(1)通过相关资料的补充,理解法德关系的改善是欧洲走向联合的关键,初步把握从国际政治格局、国家利益、大国关系等方面分析国际关系进展演化的方法。
(2)概括日本战后经济进展的两个阶段,分析日本经济进展缘由,培育同学提取信息,对教材学问进行重组的力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生疏人类社会进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2)理解和敬重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吸取人类制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重点与难点:重点世界多极化趋势消灭的表现;难点世界多极化趋势消灭的缘由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二战后初期,美苏凭借强大的实力划分了自己的势力范围,形成了两极对峙的世界格局,不过这种格局并没有维持很长的时间,随着战后欧日经济的恢复和快速进展,资本主义阵营内部对美国的霸权提出挑战的力气越来越大。
独立后的中国综合国力不断上升,其他第三世界的国家在反殖反霸斗争中逐步走向联合,对美苏两极格局产生了重大冲击,世界开头从两极向多极进展。
新课学习一、走向联合的欧洲设问:50年前的欧洲是一片废墟,但是50年后的欧洲不仅可以跟日本媲美,而且还可以跟美国大哥抗衡!这其中的缘由是什么?引导同学回答出——欧洲的联合1、缘由:师生互动:欧洲的联合的缘由是什么?(1)现实缘由:其次次世界大战使西欧丢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它要重新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有力影响,必需联合起来。
(3)政治因素:美苏争霸的影响:在美苏两极格局下受到美国的把握和苏联的威逼美苏“冷战”开头后,西欧国家渐渐生疏到,必需走联合的道路才能保障自身的平安和获得进展。
材料一假如我们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欧洲联合是确定迫切需要的。
否则,欧洲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第26课_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教学案
文华高中历史导学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班级组名姓名【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欧共体、日本、中国、不结盟运动崛起的情况,理解多极化的概念及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影响。
通过研习史料,逐步形成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采用合作探究、课堂讨论相结合,突出对史实的分析与归纳方法的运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认识经济发展对多极化趋势出现的重要作用,让学生认识到发展经济对中国的重要性;认识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重点与难点】重点:欧洲一体化的进程;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和条件。
难点:法德和解的途径和方法对国际关系的启示;日本的国家发展战略对发展中国家的启示。
【自主学习】一、走向联合的欧洲⒈原因:⑴欧洲统一的思想源远流长,有共同的心理认同感;⑵在美苏两极格局下,西欧国家感到;⑶二战后,西欧各国在经济迅速恢复与发展过程中联系日益密切,逐渐走了联合的道路;⑷的和解。
⒉过程:⑴1951年签订,决定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⑵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⑶欧洲共同体成立。
⒊影响:⑴西欧各家不断加强经济合作,经济实力大大增强;⑵西欧国家开始摆脱的控制,推行;⑶推动西欧各家加强了政治上的联合,促进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二、日本崛起为经济大国⒈原因:⑴,消除生产关系中封建落后因素,为经济恢复发展奠定基础;⑵帮助日本经济恢复发展,包括减免战争赔款、提供资金和物质;⑶通过朝鲜战争,日本得到大量的“特需”收入,还使日本商品进入世界市场;⑷制定,如重视教育;提出“贸易立国”“出口第一”口号。
⒉表现:⑴1956年—1973年,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⑵20世纪80年代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强国。
⒊影响:日本开始,冲击两极格局,世界格局逐渐形成美、日、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中国的振兴⒈不结盟运动的兴起:⑴背景: ①二战后,亚非拉许多国家获得民族独立为其成立奠定了基础;②新独立的亚非国家为了摆脱美苏控制和维护自身的独立,主张团结起来,互相支持,推动不结盟运动的兴起;⑵标志:。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优秀教学案例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概念、发展历程及其对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具体包括: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思考问题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的表现,为学生提供反馈和建议。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我将以一个问题情景导入新课。具体包括:
1.展示一张世界地图,标出不同国家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特点,引导学生思考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和竞争。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我将运用情景创设的教学策略。具体包括:
1.通过展示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竞争与协作情景,让学生感受到世界多极化趋势的产生和发展。
2.以具体的历史事件为背景,如美苏冷战、日本崛起、欧洲一体化等,创设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过程。
1.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过程及其背后的原因。
2.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利用多媒体教学法,丰富课堂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认识。
4.指导学生进行课后实践,运用所学知识观察和分析现实中的世界多极化现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的意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评价和补充,促进学生共同进步。
人教版必修一 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教案
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课标要求通过欧洲一体化的进程;日本经济崛起和不结盟运动的兴起的史实,说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一、学习目标1。
知识能力了解战后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经济崛起和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形成和中国的振兴,并通过对以上现象的分析认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在曲折中发展。
分析欧洲共同体形成的过程和日本经济崛起谋求政治大国地位,认识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导致世界出现世界多极化趋势。
分析欧洲的联合过程及途径,认识此过程与方式对解决国家之间矛盾冲突的意义。
分析日本迅速崛起并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原因,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研读和分析历史材料初步掌握处理历史资料的一般方法和能力。
分析概括欧洲一体化和日本的崛起、不结盟运动的兴起的影响,理解三者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关系。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分析法德和解是欧洲一体化的关键所在,这一问题的处理方式对解决当今国与国之间矛盾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分析日本迅速崛起的内在措施对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具有借鉴作用。
分析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形成表明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是振兴发展中国家自身实力的必由之路。
(2)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是振兴中华民族的必由之路,由此加深对当前我国“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政策的理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欧洲一体化的进程;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和条件。
两极格局之下欧洲走向一体化的根本动因在于加强自身的经济实力;一体化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即是化解久已积怨的法德矛盾,法国外长舒曼提出的“煤钢联营计划”,将法、德两国重工业发展的经济利益绑定在一处。
欧洲煤钢联营开创了欧洲联合的先河,促进了各成员国资本的相互渗透,紧密了西欧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为欧洲进一步的一体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67年7月,欧洲共同体正式成立。
分析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和条件,从外部和自身两大方面进行分析:从外因来看,最重要的推动力来自于美国;从内因来看,日本民族具有强烈的集团意识和忧患意识,战后日本历届政府都积极干预经济活动,把迅速提高国家实力作为重要的执政目标,制定出合乎经济发展需求的战略,形成了一套具有日本特色且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
江苏省高中历史 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一:课标要求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二、教材分析(一)走向联合的欧洲1.欧共体成立的原因:①②③④ P1222.欧共体形成的过程(1)1951年,六国签订《巴黎条约》,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法德矛盾化解)(2)后来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3)1967年,三个共同体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
3.欧共体成立的意义:(1)【促进西欧国家的经济发展,】增强与美苏抗衡的实力,使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发生变化。
(2)【在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形成。
】(二)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1.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①政府进行大力改革,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
②(外因)美国大力扶植。
③朝鲜战争的特需订货。
④制定出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日本加强政府投资和重视教育,提出“贸易立国”“出口第一”的口号2.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提出了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
(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1、背景:①二战后,国家独立,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②为摆脱美苏的控制和维护自己的独立(目的)。
2.不结盟运动的形成:1956年,广大亚非拉国家提出不结盟的主张,不结盟运动兴起。
1961年,不结盟会议在南斯拉夫的贝尔格莱德举行,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实行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
3.不结盟运动兴起的意义:①推动民族解放运动深入发展。
加速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崩溃。
②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不结盟运动把反对美苏霸权主义作为重要任务③提出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④它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构成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
三、教学设计本课的导入,教师可引入与本课教学内容相关联的,近年来欧洲地区和日本的一些时政问题,如“欧盟成立”、“日本入常”等,说明本课的主题──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走向联合的欧洲”一目,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战后欧洲走向联合的条件日趋成熟,两极格局之下实施联合的途径,初步实现联合的历程,以及联合对自身及世界局势发展的影响。
最新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人教版】教案
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教案)一、课标要求: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经济的腾飞、第三世界的崛起以及各自对世界局势所产生的影响。
二、教材与学情分析:(1)教材内容分析:本课主要讲述了“冷战”过程中孕育而出的多极政治力量,中心问题是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原因及表现。
这些新兴政治力量对于美苏两极格局渐成冲击作用,其中的典型代表也将在两极格局解体之后成为国际格局多极化趋势中的重要一极,所以,它在本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学生学情分析:本课授课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本阶段学生业已接受过历史义务教育课程以及一个学期的高中历史课程,对基本的史实有基本的认识,对近代世界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有一定的了解,但不排除学生对历史事件有混淆和记忆错误的情况出现。
因此,本课将在教学过程中,贯彻“落实掌握知识点,完整历史线索,探究问题”的思路,在探究问题的同时填补学生知识空白点,扫除知识盲点。
同时,针对高一学生思维逻辑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较强,并且乐于合作探究的特点,本课程教学将着重于引导学生阅读史料以及合作探究来解决问题,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余地和合作探究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教学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识记欧洲一体化的进程、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以及战后不结盟运动发展的概况。
理解世界多极化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由于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各国(区域集团)之间实力对比的此消彼长。
2、过程与方法:通过研习史料的方法,探讨欧洲联合的原因及影响;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推导出欧洲联合的进程、日本崛起的原因,以及不结盟运动兴起的大致情况;用情景再现的方法感受日本经济的腾飞;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日本经济发展给我们的启示,以及世界格局对人类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法德和解是欧洲一体化的关键所在,日本经济迅速崛起的内在措施对发展中国家具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1、本课重点:欧洲一体化的原因、经过;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和条件2、本课难点:法德和解的原因;日本经济崛起的内在措施对发展中国家的启示五、教法与学法讲述法、启发引导法、史料阅读、师生对话、自学阅读法等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过程复习: 前面在25课,我们学习了两极格局的形成,那么两极格局下对世界有重大影响的国家和地区有那些?——美国和苏联[新课导入]:师:课件展示《两极格局下的世界》漫画,引导学生思考:在美苏双方剑拔弩张,争夺世界霸权的氛围下,在两大阵营内和非两大阵营的国家与地区的人民希望本国走怎样的道路?生:和平,合作,发展。
历史必修Ⅰ人教新课标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教案
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考点同步解读1.简述多极化趋势与两极格局的关系(1)欧共体形成、日本成为经济大国、不结盟运动兴起和中国的振兴,这些共同构成了世界的多极化趋势。
(2)多极化趋势还只是一种趋势和方向,不是一种成熟的国际关系格局。
(3)两极格局虽然受到多极化的冲击,在当时仍是国际关系格局的总体的、基本的特征,因而多极化趋势是两极格局下的多极化趋势。
(4)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虽然瓦解,但多极化的世界格局也没有最终形成,直到今天,仍处于向多极化演变的过程中。
2.促进世界向多极化发展的原因分析(1)美国和苏联因军备竞赛和对外侵略战争的拖累,实力走向相对衰落。
(2)西欧由经济联合走向政治联合,实力大增。
在各个领域与美国和日本开展竞争。
在外交上执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3)战后日本抓住机遇,经济高速发展,20世纪80年代中期成为在经济上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国家,形成美、日、欧三足鼎立经济格局。
日本以其强大的经济实力为基础,积极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
(4)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使得第三世界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反对美苏的霸权主义,冲击两极格局。
(5)改革开放使中国迅速崛起,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世界政治舞台上的地位日益提高。
总之,世界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导致各国或区域集团之间力量对比此消彼涨,促进世界向多极化发展。
核心素养聚焦1.以建立欧洲联合的方式解决法德两国矛盾为例,对现代国际关系领域中的热点,如:巴以问题;朝鲜半岛问题等提出解决意见。
2.熟悉挑战美苏两极格局的政治经济力量发展壮大的史实,记忆有关的组织、机构名称,理解世界由美苏两极对立到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3.掌握“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史实依据。
认识图片材料的价值及其与文字资料的印证。
4.提高认识二战后美苏两极以外的各种政治经济力量的增长,初步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形成及影响,树立世界走向多极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的价值判断标准。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优秀教学案例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4.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环节,收集学生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5.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实际需求,设计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以讲解为主,结合历史事件和实例,阐述多极化的概念、发展历程及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表现。
2.重点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两极格局,以及随后多极化趋势的萌发和加强。
3.讨论多极化趋势下的国际政治格局,如中美关系、欧洲一体化进程等,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多极化现象。
4.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影响,如机遇与挑战等。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优秀教学案例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一、案例背景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世界多极化趋势愈发明显,这对高中生的历史观念和视野提出了新的挑战。在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的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中,我们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多极化概念、掌握多极化发展历程,并培养其分析和评述历史问题的能力。
4.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历史的发展规律,珍惜和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5.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如毛泽东、邓小平等,培养学生坚定的信念和奋发向前的精神风貌。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视频、图片等,为学生营造身临其境的学习氛围,增强对多极化趋势的认识。
2.强调多极化趋势在全球发展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
3.教师对学生的讨论和表现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作业小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识记欧洲一体化的具体进程、日本的崛起过程、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中国的改革开放。
理解因为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各国(区域集团)之间实力对比此消彼涨,因此出现了多极化趋势,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题。
过程与方法:
运用经济与政治之间辨证关系原理分析欧洲的联合过程。
横向比较中国与不结盟运动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可以弥补国内资源的不足,使日本迅速崛起。
教学重点: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原因与表现
教学难点:区域经济发展与多极化格局的关系
导入新课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1、走向联合的欧洲
师:同学们,大家想一想,欧洲怎么就能联合起来啦?大家知道,两次世界大战都是在欧洲燃起战火的,欧洲国家像法德、英德矛盾应该很深的,可以说是世仇啊,怎么就能联合起来呢?
一是经济发展的需求。
这是欧洲一体化的根本原因。
欧洲经济的发展对他们政治上的联合来说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你们在政治上学过了吗?经济是一条神奇的纽带,它能联系你我他,甚至能够将昔日的仇敌,变成今天的朋友——经济决定政治!欧洲经济的发展促使欧洲国家在政治上的联合,而反过来呢?政治对经济又具有反作用,欧洲得联合又对经济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那么,欧洲的联合除了经济发展的需求,还一有什么原因吗?谋求政治上的独立和安全。
二战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在苏联的威胁日益严重和美国的经济渗透、政治控制不断加强的情况下,西欧国家感到,要在美苏两大国之间保证自己的独立和安全,提高国际地位,就必须联合起来,加强团结合作。
欧洲联合和建立统一欧洲的思想早在中世纪末甚至更早些时候就已经形成,是欧洲的一种理想主义思潮。
这种思潮根植于对中世纪基督教帝国的眷恋,希望欧洲停止分裂,实现欧洲的持久和平。
不少欧洲的大师如但丁、卢梭、伏尔泰、康德、雨果,包括政治家丘吉尔都主张欧洲统一的舆论重新兴起,为欧洲一体化的实施创造了良好的思想条件。
欧洲的联合表现在——欧洲共同体的建立(欧共体)。
那么,欧共体由哪三部分组成?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这三个共同体合并为一个,统称为——欧洲共同体。
欧洲共同体建立后,他们采取的措施:推行统一的对外关税和对外贸易政策,在欧洲共同体内部实现大部分商品的自由流通。
实行共同的农业和渔业政策。
同时,欧共体朝着单一的欧洲货币体系的方向发展,推动欧洲经济的发展和政治上的进一步联合。
刚成立的时候,欧共体包括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联邦德国。
从1973年到1986年,欧共体又进一步扩大,英国、爱尔兰、丹麦、希腊、西班牙和葡萄牙先后加入欧共体。
欧共体总部设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
欧共体已经发展成为欧盟,并且欧盟还在不断地东扩,东欧的许多国家已经相继加入欧盟,欧盟现在正在和土耳其的加入处在谈判之中。
这说明了欧洲的联合还在继续,欧洲的政治经济实力在不断的增长。
欧洲经济政治实力的不断增长这对美苏两极格局来说是一个明显的挑战。
2.日本的崛起
与此同时,美苏两极格局的另一个挑战者日本开始迅速崛起,短短的几十年时间,经济实力就跃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这种飞跃又是怎么发生的呢?
⑴美国的扶植:1948年后随着“冷战”的加剧,美国对日本占领政策的重点由强调日本执行战争赔偿转到扶植日本发展经济。
1948年后,先是削减日本甚至免除对美国的战争赔偿,发还已拆迁的工业设备;同时,向日本提供恢复生产急需的资金和物资。
⑵日本采取一系列措施发展经济:
①同舟共济、患难与共的集团和忧患意识。
使日本人比其他民族更有能力根据自身愿望,以自己的方式去寻求发展。
②“拿来”主义,为己所用。
日本从西方不仅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而且还引进了大量的先进管理经验。
日本人将这些先进的管理经验与本国的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一套具有日本特色,并且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
③重视教育的普及和人材的培养。
从明治维新开始,政府就鼓励留学,在国内力倡“文明开化”,开启民智。
这使得日本教育突飞猛进的发展,日本的国民素质大大提高。
④解散财阀。
战后解散财阀使日本经济结构中的封建性、军事性被消除,日本的经济结构不再是对外侵略的温床。
通过改革,资本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形成了新的经营者阶层,这为日本现代化企业经营管理体制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通过改革,日本经济的竞争性大大加强,推动了技术革命和设备投资,为战后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奠定了基础。
⑤实行“五大改革”。
即赋予妇女参政权、保障工人组织工会权、教育制度自由化、废除农村封建土地所有制。
⑥制定新《日本宪法》。
新宪法确定了主权在民的原则,否定了“天皇主权”论,从而确立了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为日本战后的走向民主化提供了法律保障。
战后日本政治的非军事化和民主化,对日本战后复兴的作用是无法估量的。
它使日本人摆脱靠战争发财的幻想,他们认识到日本要想再度崛起,只有顺应时代潮流,走经济大国的路子,这种观念上的转变无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总之,日本经济的腾飞给我们很多启示,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
而日本在成为经济大国之后呢,它又积极谋求政治大国地位,最近日本联合其他几个国家要求扩大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和谋求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3.不结盟运动和中国
阅读书本183页到184页,了解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形成、内容及影响。
不结盟运动兴起的原因:
⑴.二战后,国家独立,民族解放运动发展。
⑵.为摆脱美苏的控制和维护自己的独立。
二战后独立的新兴国家,为维护独立、主权和发展经济,既需要国际合作与团结,又不愿介入美、苏的争霸斗争,他们采取不与任何大国结盟的外交政策来维护自己的独立,奉行不结盟的政策,这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被称为“第三世界”。
这就是不结盟运动兴起的原因。
接着我们来看不结盟运动的形成:
1956年,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埃及总统纳赛尔、印度总统理尼赫鲁提出不结盟的主张,
不结盟运动兴起。
1961年,不结盟会议在南斯拉夫的贝尔格莱举行,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
不结盟运动的影响。
⑴.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第三世界的崛起,作为一支新的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
不结盟运动兴起后,帮助了其他一些还没有独立的、曾受殖民压迫的落后国家开展解放运动。
⑵.推动民族解放运动深入发展。
殖民国家的独立,并且以一种新的力量参与国际事务,这表明过去的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崩溃。
⑶.加速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崩溃。
⑷.影响世界格局的变化。
二战后美苏争霸造成了彼此实力的下降,与此同时,战后的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是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
美国、西欧、日本在这一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
另外,随着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经济政治的发展,世界日益显示出多极化趋势,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的崛起,当今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日益强大,这些因素促使世界走向多极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