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韵联-对联技巧
《对联的撰写技巧》
《对联的撰写技巧》
一、对仗技巧
对仗是对联的基本要求,也是最重要的技巧之一、对仗是指上下联的字数、音韵等方面要相对应,形成一种和谐的美感。
1.字数对仗:上下联的字数应尽量一致,一般为4个字、6个字或8个字。
字数相差过大会破坏对联的整体美感。
2.音韵对仗:上下联的音韵要相对应,可以是平仄相对应、声调相对应、韵部相对应等。
二、平仄技巧
平仄是指音节的长短和声调的升降。
对联的上下联要平仄相对应,以保持韵律的和谐统一
1.平平仄仄:上联为平平仄仄,下联应为仄仄平平;或上联为仄仄平平,下联应为平平仄仄。
平仄相间,节奏感较好。
2.平平平仄:上下联都为平平平仄,或上下联都为仄仄仄平。
平仄一致,旋律感较强。
三、意境技巧
对联的意境是其最核心的部分,要通过意境的把握来展示人文情感和艺术抒发。
1.情景交融:上下联的意境要相辅相成、相互呼应,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画面,让读者产生联想和感受。
2.修辞手法:可运用夸张、比喻、排比、对比等修辞手法,增强对联的艺术感染力。
四、文采技巧
对联要注重文采,运用一些巧妙的语言表达方式,使对联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效果。
1.双关:巧妙运用词语的双关含义,增强对联的幽默和趣味。
2.典故引用:借用典故、诗词名句等知名文化元素,使对联富有典雅和深意。
3.绕口令:对联可以运用一些绕口令的手法,使其更具有口语化的韵律感。
对联押韵正确的方法
对联押韵正确的方法
写对联时,需要注意韵律和谐,押韵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下面是一些关于押韵的规则和方法:
1. 押韵的定义:对联的上下联,需要在末尾的用字上做到声音和谐且呼应。
通常,这个和谐的声音就是押韵。
2. 押韵的规则:
上联与下联的尾字,必须押同一韵部。
古汉语中的声调分平、上、去三声,现代汉语分为平、上、去、入四声,这四声又分为平、仄两类,平为平声,上、去、入为仄声。
上下联不能重韵。
即上下联不能使用同一个字作为韵脚。
3. 押韵的方法:
首句尾字押韵:这是最常用的方法,首句的尾字就定下全副对联的韵脚,以下各句尾字即须押同一韵部。
双句尾字押韵:首句不押韵,以下各句尾字须押同一韵部。
两句一换韵:即下联首句不押韵,以上联第二句作首句,以下各句尾字须押同一韵部。
多句一换韵:即全联多句一韵,也就是全联内容集中表达一个意思,全联同时结句。
4. 避免忌讳:
避免孤平:在格律诗中,不论平仄,单句中必须有韵脚,因此不存在孤平问题。
但在对联中,由于出句尾字不押韵,就容易犯孤平。
避免“挤韵”和“撞韵”:所谓“挤韵”,是指在对联中使用了与全副对联都不相同的韵脚字。
所谓“撞韵”,是指在对联中使用了全副对联重迭的字。
5. 实践和练习:了解并掌握这些规则后,需要大量的实践和练习来提高自己的对联创作能力。
可以尝试自己创作或修改一些对联,通过不断尝试来掌握押韵的技巧。
总之,要写出好的对联,除了要注意语法结构外,还需要注重声音的和谐和意义的深刻。
押韵是达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
对联的平仄对仗规则
对联的平仄对仗规则对联是中国古老表意文字的一种特殊的文学样式, 那么,平仄又是对联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说要出好联和对好联, 就必须掌握平仄, 没有平仄, 也就没有对联一说了:不懂平仄, 对联也无从谈起; 不讲平仄, 决不是对联. 说到掌握平仄, 还是有规律, 有方法的.一, 要了解平仄, 就要先学习基本功. 主要掌握 <声律启蒙>, 这是很有必要的. "云对雨,雪对风, 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 宿鸟对鸣虫........" <训蒙骈文>中, "天转北, 日升东. 东风淡淡, 小日蒙蒙. 野桥霜正滑, 江路雪初融......" 这些是学习对联者应该掌握的, 从中可以得到语音, 词汇, 修辞的训练. 特别是 <训蒙骈句> 词语平仄, 对仗工整, 对于对联修辞组句有很大的帮助. 可能有的文友认为, 对联只要有文字功底, 历史知识, 文学知识就可以了. 其实这仅仅是学好对联的必然条件, 但还必须真正了解平仄的基础知识, 没有了平仄制作对联就无从谈起.二,必须运用平仄, 就必须掌控平仄的框架. 秃笔在年<对联和楹联优劣的深入探讨>一文中, 曾谈及对联的平仄来源于律诗, 而又区别于律诗, 因为律诗只有五言, 七言, 而对联在长期的发展中稀释了词曲的长短句耍等格律. 律诗沦为格式化了, 而对联的句式,音节则比较活, 比律诗平仄的运用更加活跃.一、句中平仄规则(以上联为例)一言句:仄二言句:仄仄三言句:平平仄、平仄仄四言句:平平仄仄五言句:仄仄平平仄、仄差强人意仄仄(差强人意平仄仄)六言句:仄仄平平仄仄七言句:差强人意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差强人意仄仄(仄仄差强人意平仄仄)八言及八言以上的的平仄视节奏而定。
受到唐代以来律诗的影响,五言、七言句更多采用括号中的平仄格式。
二、句脚平仄规则(正格,以上联为例)(最后两句句脚平仄不相同为时态变化)每边一句:仄每边两句:平仄每边三句:平平仄每边四句:仄平平仄每边五句:仄仄平平仄每边六句:平仄仄平平仄每边七句:平平仄仄平平仄每边八句:仄差强人意仄仄平平仄我们在对联时长用到的格式基本框架还有:四字联及:平平仄仄仄仄差强人意五字联: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或者: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差强人意六字联:仄仄差强人意平仄仄平仄仄平平或者: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七字联:平仄仄差强人意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或者: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差强人意仄仄平变格: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八字联及: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差强人意仄仄差强人意或者:仄差强人意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九字联及: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差强人意仄仄仄仄差强人意或者:差强人意仄仄仄差强人意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差强人意平仄仄差强人意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十字联及: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差强人意仄仄平平仄平句式:差强人意仄仄差强人意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三三四句式:仄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平仄平仄平仄仄仄差强人意十一字联:仄仄差强人意平仄仄差强人意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或者: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差强人意仄仄差强人意仄仄平五六句式:仄仄仄差强人意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十二字联及: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差强人意平仄仄仄差强人意仄仄差强人意或者:差强人意平仄仄差强人意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短一点的对联, 虽并无紧固的格式, 但必须就是平仄交叠, 互相协同, 要不然就无法算是对联. 其实对于平仄掌控娴熟的人来说, 就是可以冲破平仄格式的束缚的.但是音节部分必须严苛.启功先生曾用一个分节"竹竿"对对联平仄基本框架的形容,即:差强人意仄仄差强人意仄仄差强人意仄仄.........各种句式都可以从竿上截出来, 这是对联创作最简单的框架.对联就是一种讲究格律的文学形式,观赏与文学创作对联,必须介绍其基本的格律建议。
对联种类及举例说明
对联种类及举例说明对联,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无论在中国还是海外华人社区,都有广泛的应用和传承。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联不仅恰如其分地表达着人们的思想和情感,而且在造型和字形上也有着别具一格的独特之处。
本文将对对联的种类和举例进行阐述,以期读者能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这一千年古老文化珍品。
一、音韵对联音韵对联,是指由两个语意相反、音韵相同的对联组成的。
这种对联运用了汉字的发音和韵律,使得整个对比更富有优美和活力。
其中比较经典的有:“鱼跃龙门、虎啸猛山”、“梦断岳阳楼、情散洛阳烟”。
二、意义对联意义对联,是指由两个语意相同、结构相对称,但所用字形不同的对联组成的。
这种对联虽然没有运用到汉字的音韵,但更多地从汉字的图形和象形入手,表达出深刻的意义和感受。
其中比较有名的有:“黄河之水、不可挽回;东流去,便西去”。
三、形式对联形式对联,是指由两句形式相对称、意义相似或对比明显的对联组成的。
这种对联讲究起承转合,形式上各种花样繁多,常见的有联起双十字形状或山水楼阁形状的对联。
比较了不起的有:“身轻如燕、步似飘莲;前程无畏、志向远扬”。
四、反义对联反义对联,是指由两个意义相反,但表面形式相对称的对联组成的。
反义对联写作方法独特,需要以同一主题进行表述,并用相反的语言形式进行表现,这种对联的用意和音韵对联类似,都是要突出“对比”的手法。
比如:“假若登上太空,将会找到一片寂静”。
其中,“太空”和“寂静”这两个词意义相对,但在形式上又非常具有对比性,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五、龙凤对联龙凤对联,是指由一句具有体面、崇高意义的格言作为龙头,另一句则象征着繁华、欢欣、吉祥的词语作为凤尾,组成的对联。
这种对联在表现主题时,既有高山流水般的飘逸,又有花开花落般的风韵翩翩。
比较著名的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风云变幻、世事如棋”。
综上所述,对联种类繁多,每种对联都蕴含着深刻的寓意和情感,都展示了中华文化精神的独特魅力。
对对联的技巧和方法
对对联的技巧和方法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通过对仗、对调、反衬等手法,运用工整的字词、巧妙的结构,表达出深刻的意境和寓意。
下面将介绍对对联的技巧和方法。
1.谐音技巧谐音是对对联中常用的技巧之一,通过运用拼音、音韵、声调等语音特点,使对联的上下联字词在发音上达到一定的谐趣。
例如,“苹果多吃,医药钱省”中的“苹”与“药”、“果”与“钱”谐音呼应,增强了对联的趣味性。
2.对仗技巧对仗是对对联中最基本的技巧,它包括平仗和仄仗两种形式。
平仗是指对联中上下联的字词在声调上保持一致,例如“风华正茂,养生有道”;仄仗是指对联中上下联的字词在声调上相间变化,例如“抱书山,迎字泉”。
3.映衬技巧映衬是对对联中常用的修辞手法,通过巧妙地安排上下联的字词,使其相互呼应,从而增强对联的表现力。
例如“宛若云飞,疾若雷霆”中,“云飞”与“雷霆”相呼应,形象生动地表达出快速的意境。
4.互文技巧互文是对对联中的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在对联的上下联中使用相同或相似的词语或结构,使其相互呼应,增强对对的统一感。
例如“宾至如归,客来久留”中,“宾”与“客”相呼应,增强了对联的连贯性。
5.借代技巧借代是对对联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通过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手法,使对对联中的字词更具表现力和鲜明的形象。
例如“日月之光,照亮人生”中,“日月之光”借代太阳和月亮的光芒,喻指生命的光辉。
6.用典技巧用典是对对联中运用典故、典型人物、历史事件等文化资源,增强对对联的文化内涵和表现力。
例如“山高水长,诸葛亮心”中,“山高水长”是对壮丽景色的描绘,“诸葛亮心”则运用了历史人物诸葛亮的名字,突显了智慧和胆识。
7.画意技巧画意是对对联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字词的排列和安排,使对对联的整体形成一幅生动的图画,在表现主题和意境上更加丰富和生动。
例如“春色满园关不住,一封家书润万缘”中,“春色满园”和“一封家书”以及“关不住”和“润万缘”形成了两组鲜明的画面。
语文对联技巧
语文对联技巧对联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用文字对称、格律对称的方式表达情感、寓意的艺术形式。
写对联需要讲究文采、才情和词汇的运用,下面介绍一些写对联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1. 选取合适的主题:对联的主题应与所祈求的对象或表达的情感相符合。
常见的主题有祝福、励志、庆贺等。
对于特定的主题,可以选择相关的词汇,以增强对联的含义深度。
2. 注意对仗关系:对仗关系是对联的核心。
好的对联需要在字数、字义和音韵上都能形成对称的关系。
在字数上,前联和后联的字数要一致或相差不大;在字义上,前联和后联要相互呼应,形成意境的延续或矛盾对比;在音韵上,前联和后联的音调要和谐、流畅,不能出现拗口或不谐的情况。
3. 运用修辞手法:在对联中,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可以提升对联的艺术效果。
例如,可以使用比喻、夸张、对比等手法,以增加对联的表达力和感染力。
同时,注意使用恰当的修辞手法,不要过度追求华丽或奇特,要保持对联的自然和谐。
4. 注意字词的搭配:对联中使用的字词要准确、达意。
避免使用生僻字或难懂的词语,以免影响对联的理解和感受。
尽量选择平易近人、常见的字词,使对联更具易读性和亲和力。
5. 注重韵律和节奏:对联不仅是文字的呈现,还包含了一种音乐的韵律和节奏。
要注意对联的读起来是否流畅,是否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通过合理的韵律和节奏的设置,可以使对联更具动感和感染力。
6. 注重情感的表达:对联通常是用来表达情感、祈求或寄托愿望的。
要在对联中充分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和愿望,让读者能够感受到其中的情感力量。
可以通过一些形象、生动的描写或比喻,以增强对联的表达力。
7. 不拘泥于字数:对联的字数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不必拘泥于传统的四个字或六个字。
适量增加或减少字数,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使对联更具个性和独特性。
总之,写对联需要注重对仗、字词搭配、修辞手法和情感的表达。
通过合理运用这些技巧,可以写出优美、雅致、寓意深远的对联作品。
对联是一种艺术创作,可以培养我们的文采和情感表达的能力,也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对联的韵律与对仗技巧
对联的韵律与对仗技巧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独特形式,它以韵律和对仗为特点,是一种句式严谨、文字工整的艺术形式。
对联的韵律与对仗技巧是其核心要素,下面将对这两方面进行探讨。
一、对联的韵律对联的韵律是指对联的音韵特征和节奏感。
在对联中,每句都包含若干个字,字的多少和字音都需要相互呼应,以形成协调的韵律感。
1. 字数对称:对联的上下联字数一般保持对称,即每句的字数相同或接近。
这种对称可以增加对联的平衡感和和谐感。
例如:春风满面笑颜开,秋水无痕任逐回。
2. 韵脚呼应:对联的上下联需要在韵脚上相互呼应。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声母、韵母和声调之分,因此在对联中需要注意字的发音和韵脚的呼应关系。
例如:江山如画醉诗人,日月如诗入画人。
3. 音调协调:对联的上下联需要在音调上保持一定的协调。
不同的音调可以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意境,通过合理运用音调,可以让对联更加生动有趣。
例如:乐和人间福如东,诗醉春风赋半句。
二、对联的对仗技巧对仗是指对联中上下联的文字内容相对应,以形成意义的对称或呼应。
对仗需要注意语义的匹配和句式的对称,以使对联更加有内涵和艺术感。
1. 平行对仗:平行对仗是对联中最常见的对仗形式,即上下联的内容在意义上相对或呼应,并通过平行的结构来达到呼应的效果。
例如:山青水碧春风里,花开花谢故人来。
2. 反义对仗:反义对仗是对联中运用反义词或反义结构进行呼应的一种形式。
通过反义对仗,可以增加对联的表现力和对比效果。
例如:大海波涛汹涌怒,小楼人声鼎沸喧。
3. 轻重对仗:轻重对仗是对联中通过运用轻重不同的词或短语来呼应,从而达到表现不同层次的意境和情感。
例如:梅花香透寒窗冷,菊月明留暖炉明。
总结: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独具特色的一种文艺形式,其韵律和对仗技巧是其重要的要素。
在对联的创作过程中,需要注重字数对称、韵脚呼应和音调协调等韵律方面,同时运用平行对仗、反义对仗和轻重对仗等对仗形式,以达到文学创作中的各种丰富效果。
对联平仄技巧口诀
对联平仄技巧口诀名对名,动对动, 实对实来虚对虚,数字上下两相望,词类相当结构同。
上下两句字数等,之间莫有虫子(重字)现。
一声二声我说平, (指汉语拼音中的一声和二声,如烟YAN1,言YAN2)三声四声他言仄。
(指汉语拼音中的三声和四声,如眼YAN3,燕YAN4)上句我用仄作尾,下联他以平来结。
三平尾,三仄尾, (指上联或下联中,最后的三个字)对联忌讳不可要。
一三五位可不论, (一三五,指上联或下联中,排位是奇数的字)二四六巧分明。
(二四六,指上联或下联中,排位是偶数的字)一三五,天下汉字任我用。
二四六,他说平来我说仄,他说仄来我说平。
细敲平仄费心机,朗朗上口成好联。
对联格律的简易记忆方法一、对句练习,先遵循“135不论,246分明”。
二、判别平仄照例依照“平、上、去、入”四声,不过现在很难区分。
先按照普通话一声、二声、三声、四声来分辨,“一声,二声”作为平;“三声,四声”作为仄。
入声字为短音节EDA,另外考虑。
三、句子平仄两字一变化,如: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135不论,246分明”就是说单数字平仄随意,双数字平仄严格。
四、这里有两个特例:A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子第一个字不能变,“仄平仄仄平”这样叫孤平,大忌。
如果一定要变化,就改成这样:仄平平仄平,叫孤平拗救。
仄仄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子第三字不能变,变了也是孤平。
如果一定要变就改成这样:仄仄仄平平仄平,也是孤平拗救。
B七言:仄[D平仄平仄,五言:平平仄平仄,这个不符合“246分明”的原则,这个也是特例,算合律了。
五、对联上句最后一个字一定是“仄”,如七言: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五言: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
下句一定是平收,如七言: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五言: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其实五言就是七言去掉前面两个字)六、对句一般是“135不论,246分明”就是上句和下句的双数字一定要平仄相反。
如: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芔BD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对联平仄的要求及规律(经典4篇)
对联平仄的要求及规律(经典4篇)平仄的要求篇一平仄相对音韵谐调如果说,对联要求做到字数相等、对仗工整是为了达到整齐的建筑美,那么要求平仄相对、音韵谐调则是追求有节奏的音乐美。
讲平仄合联律往往令初学者望而却步,其实并不复杂,只要懂得汉语的一些音韵知识,按规律去试着作,循序渐进,也没什么难的。
1、汉语的平仄和节奏汉语平仄,说穿了就是按照汉字的四声来区分,平仄声不同的字交替使用,以达到音韵谐调,读起来抑扬顿挫琅琅上口。
汉字四声有新四声和旧四声之分。
现代汉语的四声为阴平(音标—)、阳平(音标/)、上声(音标v)、去声(音标)。
阴平、阳平声调不高不低,不升不降,读时可以拉长声;而上声、去声的声调有高有低,有升有降,且声音短促。
人们把阴平、阳平划归平声;把上声、去声划归仄声,这就是平、仄声的区别。
古汉语四声为平、上、去、入,其平声在现代汉语中分解为阴平、阳平二声,上、去二声与现代汉语一致,只有入声已消失,但在我国某些地区,如上海、广东,山西等地还部分地保留着。
古代汉语平、仄的划分是,平声属平声,上、去、入声属仄声。
要按照联律之要求写对联,除了明白什么是平仄以外,最好再了解点语音节奏方面的知识。
何谓节奏,节奏即有规律的重复。
世界上许多事物都具有节奏性,如山势的起伏、海潮的涨落、人肺的呼吸以及走路时脚步之起落等等。
节奏可以给人以快感和美感。
对联属于语言艺术,汉语语音本身就具有节奏性,所以对联在读法上也同样具有节奏性。
下面我们通过一副例联来分析一下其中的节奏:对江楼阁参天立全楚山河缩地来这是武汉黄鹤楼上的一副七言联,联中每两字或一字划为一个音步,这样读起来具有明显的节奏感。
原来,汉字每一字就是一个音节,每两字或一字构成一个音步,这是联句、诗句的一种节奏规律。
四言的音步为二二式;五言音步为二二一式;七言为二二二一式,余者类推。
每一音步的第二字(单音步者即本字)处在节奏点上,可展现语音特色,尤为重要。
明白了语音节奏是什么,再谈平仄就容易理解了。
对联格律以及自创联(附:学习古仄音八法)
对联格律以及自创联(附:学习古仄音八法)对联格律,就是对联的声韵,字的平仄,在对联中也占有非同小可的地位,是点评欣赏对联的“敲门砖”,找到“起点位”准确无误,才能“深入研讨”“循环渐进”,否则将面临“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悲剧,望联叹息。
例句:风动花自舞平仄平仄仄春入鸟独鸣平仄仄平平我们按领头字推断出句(出联)的格式应该是:平平平仄仄。
按照这个格律我们再看出句。
出句是:平平平仄仄,也就是第2字“动”出律。
再看全句,由于“动”字出律,使得全句仄多平少,音律美感顿失,对句:平仄仄平平,单独看此句,平仄音律正确,且句意优美,如果出句格律正确,那么作为这个对联的对句应该是:仄仄仄平平我们修改下出句:风来花自舞平平平仄仄春入鸟独啼平仄仄平平修改出句后,对联的格律就正确了,上下联意境非常优美,一副春日图画就在我们身边,让我们一同感受春日浪漫风情,拥抱这个美好的季节。
一:平仄概述对联与律诗一样,是讲究格律的,对联的格律,简称为联格或联律,就是对联在内容、词性和声律三个方面的规则,“字数相等,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节奏相应”,这四点讲的是对仗方面的问题。
“内容相关,意境相容”实质上是立意、意境方面的问题。
而“平仄相谐”,即从声律、音韵方面对联句提出要求,目的是使对联更具音韵美与和谐美。
什么是平仄?怎样辨别平、仄声?古、今音平仄有何异同?要了解什么是平仄,首先要了解新旧四声。
新四声也就是现代普通话所分的四个声调,即阴平(比如:央)、阳平(比如:羊),上声(比如:养)、去声(比如:样)。
而古汉语则将汉字分为平、上、去、入四个声调。
现代汉语普通话里没有入声字,古汉语中的入声字分布在新四声的各个声调里了,这就是为什么很多联友经常问到的,一些联句中明明某个地方本来应该用仄声的,句中却用了在现代汉语词典里属阴平或阳平的字,因为这个联句用的是古韵,那个平声字在古汉语里往往读入声。
例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拍”在现代汉语中读一声,也就是阴平,但在古汉语则是入声字,属仄声。
对联的标准韵律
对联的标准韵律对联的标准韵律平仄运用的好,运用的自然,可以使对联增强音乐感,呈现韵律美;运用的不好,用得过滥,就会给人以生拼硬凑之感,甚至以文害义。
【对联的标准韵律】一言句:墨(仄)泉(平)二言句:戌狗(平仄)亥猪(仄平)绿叶(仄仄)红花(平平)三言句:独生子(平平仄)特种兵(仄仄平)龙胆草(平仄仄)马兰花(仄平平)四言句:四方来宝(仄平平仄)八路进财(平仄仄平)鸣蝉叫夏(平平仄仄)过雁飞秋(仄仄平平)五言句:有客如擒虎(仄仄平平仄)无钱似撵狼(平平仄仄平)——五言句律诗格之一百花开盛世(仄平平仄仄)双燕入农家(平仄仄平平)——此格式也可看作下列格式的变格。
八方盈正气(平平平仄仄)四化涌春潮(仄仄仄平平)——五言句律诗格之二六言句:六言句律诗格之一燕舞九洲春韵(仄仄平平平仄)蝉鸣四海夏音(平平仄仄仄平)马蹄韵处处明山秀水(仄仄平平仄仄)家家笑语欢歌(平平仄仄平平)七言句:莺歌燕舞留春住(平平仄仄平平仄)虎跃龙腾向未来(仄仄平平仄仄平)——七言句律诗格之一诸葛大名垂宇宙(平仄仄平平仄仄)李白杰作耀人寰(仄平平仄仄平平)——七言句此格式也可看作下列格式的变格。
碧海红霞辉玉宇(仄仄平平平仄仄)青山绿水写江山(平平仄仄仄平平)八言钓诗钩饮下联千首(仄平平仄仄平平仄)(钓诗钩是酒的别称)顾渚紫品来赋万篇(平仄仄平平仄仄平)(顾渚紫是茶叶名称)八言以上多为复句,在复句中介绍。
(二)复句句脚平仄规则举例二句联:水月星光,青荷伞下蛙声脆。
(平仄)烟花景色,赤杏林中鸟影忙。
(仄平)朝霞万里,诗联浪漫说图画。
(仄仄)雄文千章,翰墨殷实话古今。
(平平)三句联:理论先行,实践紧跟,步步为营摸韵律(平平仄)学习长进,教学互助,天天向上守规则(仄仄平)五瓣开梅,六型出雪,梅雪各型分五六(平仄仄)七夕织女,八卦赶牛,女牛无渡梦七八(仄平平)四句联:品四味,苦辣酸甜,踏四方,东西南北。
(仄平平仄)忆三番,情愁爱恨,想三遍,书画琴棋。
对联的金声玉律
对联的金声玉律对联的金声玉律3、对联应该遵循什么格律?4、应该用什么手段和方法来更好地学习和把握联律?……之类等等,是很多是联友学习探讨对联声韵和格律的过程中提出并为之争论的质疑。
笔者带着尝试解释这些疑问的试探,说说自己学习对联声韵格律过程中的一些看法和总结。
一、对联是具有声韵规律(以下简称声律)的对联的“联语”曾经是骈赋和律诗中孕育出来的,其母体骈赋和律诗都有严格的声律规定,自然联语也继承了这种声律上遗传。
而对联的“对句”在开始时应该是不要求声律的,但是随着“对句”与“联语”汇流成“对联”,熟练掌握了律诗格律的文人自然在自觉和不自觉间把一些短的(七字以内的)律句声律引入对句,从而也使对句“感染了”声律特征,至此对联就有了自觉遵循的声律特征,这个声律格式和律诗大同小异,都遵循以“双节平仄竿”为核心的声韵平仄格式。
二、对联声律的今声与古韵之争对联过去在声韵平仄的界定上是仿照律诗,也采用平水韵的平仄分类,平水韵含“上平、下平、上、去、入”五声。
随着时代历史的变迁,各地方言演变极大,平水韵中的“入声”基本消失,平水韵的读音也很少有人能读出来了,只剩我国南方尤其岭南一带方言还保留有“入声”,但是由于过去“普通话”没有在全国推广普及,对联的声韵格律一时还无法找到一个大家都能运用和接受的标准,所以平水韵作为声韵标准的习惯就一直沿袭下来。
在普通话得到推广和普及以后,全国已经有一个判定声韵读法的统一标准。
至此,无法读出,只是作为习惯保留的平水韵越来越受联界的质疑,由此引发联界在“从今声”还是“依古韵”问题上的争论,至尽仍在进行。
但从目前的趋势来看,主张用今声,即普通话入联的人越来越多,相信对联在声律上从古韵过度到今声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作为初学者应该如何对待这个问题,笔者个人以为要继续保持对联声韵的美感使它能被读出来,更好更完整地继承对联的艺术魅力,我们应该提倡以今声入联,逐步过渡。
但是对于“平水韵”也应该适当学习,以有助于了解学习古联,而如果是岭南或者其他方言中有“入声”的联友则可以两者适当兼顾。
对联常识与技巧
对联常识与技巧
对联是中国文化中独特的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规则和技巧。
以下是
对联的常识和技巧:
对联常识
1. 上下联的字数应相等,一般情况下都是5个字或7个字,也有多字
或少字的。
2. 上下联对应词语的字音应尽量避免相同或相似,押韵更佳。
3. 上下联的词性应大体相同,即名词对应名词,动词对应动词,以此
类推。
4. 上下联的句子结构应当相似或相对。
5. 对联的主题应当和谐统一。
对联技巧
1. 理解含义:在写对联前,理解上下句的含义是至关重要的。
2. 练习:对联需要练习才能掌握,可以尝试自己创作,然后与他人的
作品比较。
3. 押韵:对联的末尾可以押韵,这有助于记忆。
4. 视觉美感:对联应该看起来整齐,所以正确使用格律是很重要的。
5. 文化背景:了解中国的文化背景,熟悉常用的成语、典故和象征物,这将有助于您更好地理解和创作对联。
6. 听取建议:如果可能的话,向他人展示你的作品并听取他们的建议。
通过遵循这些规则和技巧,你将能够创作出既符合个人风格又具有艺
术价值的对联。
[对联平仄查询]对联平仄 对联怎么分上下联
[对联平仄查询]对联平仄对联怎么分上下联对联平仄对联怎么分上下联当人面向对联时,上联在右侧,下联在左侧。
对联要注意声律相对,判断上下联是按照最后一个字的平仄声来区分的,上联是仄声,下联为平声,这主要是为了音韵和谐,悦耳动听。
1.按字调平仄分。
对联比较讲究平仄,这是对联的特点。
具体来说,上联的最后一个字一般是仄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一般是平声,否则读起来常常感到别扭。
比如“家园似锦添春色(“色”是仄声),福运齐天赖党恩(“恩”是平声)”。
2.按左右方位分。
贴对联时应将上联贴在右边,下联贴在左边,左与右则以面对大门或壁柱来分。
之所以这样张贴,是因为直行书写都是从右到左,所以念对联也是从右向左念。
3.按时序先后分。
就是时间在前的为上联,时间在后的则为下联;或者说先办的事情为上首,后办的事情就为下首。
比如“门迎春夏秋冬福,户纳东西南北祥”;“小院栽花香四季,大门结彩乐全家”。
4.按语言习惯分。
比如“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风吹杨柳千门绿,雨润杏桃万户红”。
人们常说“福寿双全”、“风雨同舟”,从来没有“寿福双全”、“雨风同舟”的说法。
5.按因果关系分。
就是“因”为上联,“果”为下联。
6.按场面范围分。
在时间、空间和具体事物上一般是从大到小,比如“年年过年年年好,月月赏月月月圆”;“一城花雨山河壮,满院春风日月辉”。
从时间看,“年”比“月”长;按空间论,“城”比“院”大。
春联又名对联、门对,古时有“桃符”、“门帖”之称,是对联最早出现的形式。
清代《燕京岁时记·春联》对春联做了注释:“春联者,即桃符也。
自入腊以后,即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书写春联,以图润笔。
祭灶之后,则渐次粘挂,千门万户焕然一新。
” 最早的春联,是五代十国时期(公元907年至公元960年)后蜀主孟昶在桃符上写的联语,“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明洪武元年春节前夕(公元1368年至公元1644年),朱元璋命令全金陵城的公卿士庶,家家于除夕之日贴春联,并微服出巡,到民间观赏春联。
对联的金声玉律(精简版)
对联的金声玉律对联的金声玉律3、对联应该遵循什么格律?4、应该用什么手段和方法来更好地学习和把握联律? ……之类等等,是很多是联友学习探讨对联声韵和格律的过程中提出并为之争论的质疑。
笔者带着尝试解释这些疑问的试探,说说自己学习对联声韵格律过程中的一些看法和总结。
一、对联是具有声韵规律或平仄仄平天体地根 c、单边3字:平平仄仄仄平鹰勾鼻马失蹄或平仄仄仄平平游地府闹天宫D、单边4字:平平仄仄飞琴破月仄仄平平驭剑惊虹或仄平平仄平仄仄平礼行平等婚结自由E、单边6字: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礼乐绳其祖武诗书诒厥孙谋或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以上是14和6字短联的平仄截取,只要记得双节平仄竿,14和6字短联的格律就掌握了,接下来的是单边5字和七字的联句格式的截取: F、单边五字:仄平平仄仄卷帘收竹影平仄仄平平掬水萃星魂或仄仄平平仄海饮千江月平平仄仄平峰擎万嶂天g、单边7字:平仄仄平平仄仄垂手欲捞波底月仄平平仄仄平平俯眉痴看盏中星或平平仄仄平平仄船前水韵鱼敲鼓仄仄平平仄仄平夜半秋声月叩门严格按照“双节平仄竿”的截取,单边五字和七字的联律应该就是这两种形式了,但对联由于受到律诗的影响,五字和七字的联律还要在单纯截取的基础上适当变通,笔者认为,正如“马蹄律”尊重律诗对对联影响而承认、接纳律诗中习惯定格的“平平平仄仄”和“仄仄平平平仄仄”作为联句格式一样”,“双节平仄竿”也应该接受“平平平仄仄”和“仄仄平平平仄仄”作为单边五字和七字的标准格式之一,并引入律诗有条件的“一三五不论”来解释之。
律诗格律中有“一、三、五不论”原则,即“奇数位置”的字的平仄可以有条件放宽的原则,其条件是不能犯“孤平”、“三平尾”的顾忌。
对联比律诗更加强调对仗工整,所以对联在单句5字和7字上,格律一般有六忌:“孤平”、“三平尾”、“孤仄”、“三仄尾”、“全仄”和“全平”。
只要不违反这六大格律顾忌,对联的平仄格式可以任意“一三五不论”,即联句奇数位置的字的平仄可以随意。
音韵联对联技巧
音韵联-对联技巧
音韵联
妈妈骑马,马慢妈妈骂马
妞妞轰牛,牛拧妞妞拧牛
暑鼠凉梁,笔壁描猫惊暑鼠
饥鸡拾食,童桶翻饭喜饥鸡
书童磨墨,墨抹书童一脉墨
梅香添煤,煤爆梅香两眉煤
洛阳桥,桥上荞,风吹荞动桥不动
鹦鹉洲,州下舟,水使舟流洲不流
白云峰,峰上枫,风吹枫动峰不动
青丝路,路边鹭,露打鹭飞路未飞
客来醉,客去睡,老无所事吁可愧
论学粗,论政疏,诗不成家聊自娱
1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1 / 21
和尚法正,提汤上塔,大意失手,汤淌烫塔
裁缝老徐,与妻下棋,不觉漏眼,妻起弃棋
树上桐子、树下童子,童子打桐子,桐子落、童子乐
屋前园外、屋内员外,员外扫园外,园外净、员外静
2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2 / 22。
对联格律六要素(2)
对联格律六要素(2)节拍相应平仄相谐节拍相应僻静仄相谐密不行分,以下主要从平仄相谐法则的角度举办说明,平仄相谐法则中即包括了节拍相应的观念。
一、平仄归类尺度在现代春联写作中,常以平凡话四声(阴、阳、上、去)为平仄归类尺度。
可是,前人作品中某些字古韵、今韵读音差别较大,为充实体会其意境和韵味,应该把握古四声(平、上、去、入)。
拜见《平水韵部》。
答允用古四声创作春联,但应加以注明;假如出句注明“利用古韵”,对句也应遵循古韵,不该在一副春联中古今声韵混用。
平凡话平仄归类,简言之,阴、阳为平,上、去为仄。
(古四声:上、去、入为仄。
)二、平仄相谐法则相谐――彼此谐调(协调),调和一致,共同适当。
平仄相谐法则包罗三个方面:(一)上下联平仄相反;(二)句内平仄瓜代;(三)长联句脚法则。
(一)上下联平仄相反的法则汗青上曾有要求字字相反的严格法则,按照今世部门学者的发起,划定下述3条:1、上下联尾字(联脚)平仄应相反,而且上联为仄,下联为平。
2、词组末字可能节拍点上的字应平仄相反。
例:常见的格言联:书山有路勤为径(平平仄仄平平仄)学海无涯苦作舟(仄仄平平仄仄平)3、长联中上下联每个分句的尾字(句脚)应平仄相反。
(二)句内平仄瓜代的法则以下3种法则,机动把握,答允只顾其一。
1、“马蹄韵”法则。
简朴说就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这样一直下去,犹如马蹄的节拍(两平两仄瓜代,拜见《马蹄韵》)。
例:书山有路勤为径(平平仄仄平平仄)学海无涯苦作舟(仄仄平平仄仄平)(“学”字按《平水韵部》为入声)2、“一三五岂论,二四六理解”法则。
意即“第1、3、5位置上的字可平可仄,第2、4、6位置上的字当平则平,当仄则仄”。
学界对此法则争议较多,这里暂不作更多理会例证。
请接着看第3条法则。
3、词组或节拍点平仄瓜代法则。
此法则容易把握,且较为科学。
例:书山有路勤为径(“山、路、勤、径”瓜代)学海无涯苦作舟(“海、涯、苦、舟”瓜代)四面花公然好样(“花、样”瓜代即可)一肚草分外高声(“草、声”瓜代即可)与有肝胆人共事(“与、人、事”瓜代)从无字句处念书(“从、处、书”瓜代)此法则涵盖并拓展了第1、2种法则的内容。
对联声律规则的底线
对联声律规则的底线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要求对仗工整,音韵协调。
而对联声律规则则是指对联在音韵上的一些基本要求和规范。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列举10个符合对联声律规则的底线要求。
第一条:平仄对应对联的上下联在平仄上要相对应,即上联平则下联仄,上联仄则下联平。
这样的平仄对应能够增加对联的音韵美感。
第二条:平仄变化对联中的平仄不要过于单调,可以适当进行变化。
例如,上联可以使用平平仄仄的格律,下联则可以使用仄仄平平的格律,以达到平仄相间的效果。
第三条:字数对等对联的上下联在字数上要保持相等,一般为4个字或者8个字。
这样可以使得对联的结构稳定,形式美观。
第四条:字数适中对联的每个字的字数要适中,不宜过长或过短。
过长的字数会使得对联显得冗长,过短的字数则会显得简单平淡。
第五条:字形清晰对联中的每个字的字形要清晰,不模糊不潦草。
字形清晰可以使得对联的整体形象更加美观。
第六条:词语精确对联中使用的词语要精确准确,不模棱两可。
这样可以使得对联的意义更加明确,不容易产生歧义。
第七条:韵律优美对联的上下联在韵律上要优美流畅。
可以使用一些韵律优美的词语或者句式,增加对联的音韵美感。
第八条:意义对应对联的上下联在意义上要相对应,即上联有什么意义,下联也应有相应的意义。
这样可以使得对联的意境更加和谐统一。
第九条:避免重复对联中的字词不要重复使用,尽量避免重复。
重复的字词会使得对联显得平庸无奇。
第十条:创意独特对联要具有独特的创意,不要墨守成规。
可以在对联中加入一些新颖的元素或者创意,使得对联更加有趣有味。
通过以上10条符合对联声律规则的底线要求,我们可以写出一些优美的对联,这些对联不仅在形式上符合要求,而且在音韵和意义上也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
对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不仅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才情,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
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并欣赏这些优美的对联。
【清谈联话】浅探对联平仄和音律123
【清谈联话】浅探对联平仄和音律123作联时应注意的问题一要注意针对性。
联语要切合季节、切合人物身份、地位、情操、业绩,甚至此时此地的思想感情,要切合事物与场合。
如写喜联、寿联、挽联时,对所写对象的情况及与自己的关系必须写对,否则就会出笑话。
再拿一些可“通用”的联语来讲,其通用范围也是限的,如“皓月描来双燕影,寒霜映出并头梅”这副婚联,就婚姻本身来讲,它可以“通用”于不同人的婚姻,但就时间意义来说,它只能用于冬日结婚,如用于春夏秋就不行。
正是从对联的针对性这点来讲,可通用的对联,大多缺乏针对性,所以往往欠缺生动、准确、鲜明,最好的办法不是照抄照搬,而是通过学习借鉴,自己动手,写出针对性强的好的对联来。
二要反映时代精神。
对联是反映社会生活的,是表达人的思想感情的,因此时代变了,对联的内容也应起相应的变化。
如果现在有人送一副婚联还是“绣阁灯明,鸳鸯并立齐欢笑;妆台镜照,鸾凤和鸣共谈心”,再配一条“天定良缘”的横批,则是不合时宜的。
传统春、婚、挽、寿联,让读者对联语的发展有所了解,并可借鉴其表现手法,好创作出新的对联来。
如将旧时“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的对联,改作“生意兴隆富民富国做生意,财源茂盛献计献策找财源”,横批也把“生财有道”换作“繁荣经济”,那就增添了新的时代气息。
再如湖南邱阳一个体饮食店开张时,店主从旧楹书上抄得一联:劳心苦,劳力苦,苦中寻乐拿壶酒来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饮杯茶去联中的“酒”和“茶”倒含饮食店特点,可联语反映的旧社会时消极颓废的情绪不适宜于今天的时代,经群众提出意见后,店主将此联改为:劳心苦,劳力苦,劳逸结合拿壶酒来为国忙,为民忙,忙中有闲饮杯茶去这一改,有了新的内容,行人顾客都满意了,小店的生意也是对联的广告作用而更加兴隆。
对联的用字技巧对联有许多独特的用字技巧,以下为一些常见的技巧。
(一) 复字所谓复字,就是某一个字在对联中重复出现几次。
如: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韵联-对联技巧音韵联
妈妈骑马,马慢妈妈骂马
妞妞轰牛,牛拧妞妞拧牛
暑鼠凉梁,笔壁描猫惊暑鼠
饥鸡拾食,童桶翻饭喜饥鸡
书童磨墨,墨抹书童一脉墨
梅香添煤,煤爆梅香两眉煤
洛阳桥,桥上荞,风吹荞动桥不动
鹦鹉洲,州下舟,水使舟流洲不流
白云峰,峰上枫,风吹枫动峰不动
青丝路,路边鹭,露打鹭飞路未飞
客来醉,客去睡,老无所事吁可愧
论学粗,论政疏,诗不成家聊自娱
和尚法正,提汤上塔,大意失手,汤淌烫塔
裁缝老徐,与妻下棋,不觉漏眼,妻起弃棋
树上桐子、树下童子,童子打桐子,桐子落、童子乐屋前园外、屋内员外,员外扫园外,园外净、员外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