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形势论文
大学生当前就业形势问题分析论文3000字范文
大学生当前就业形势问题分析论文3000字范文随着中国高校教育的发展,大学生的数量急剧增加,大学生就业形势问题也日益凸显,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成为社会热点之一。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大学生就业形势论文3000字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大学生就业形势论文3000字范文篇1试谈高职大学生就业形势【摘要】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的形势日趋严峻,如何面对错综复杂的就业形势成为高职大学生面对的另一个课题,解决就业难题,成为在校大学生的热门话题。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进入21世纪以来,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多,高职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数量越来越多,高职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也越来越严峻。
高职大学生就业的形势为什么越来越严峻呢?2010年全国大学毕业生人数达到630万,加上初高中毕业后不再继续升学的学生以及大量的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军队退伍人员,全年需要就业的人员达2400万人左右,而目前只能安排1200万人就业。
而根据统计,2011年全国大学毕业生数量已达650万人。
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大学生就业压力不会减弱。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的新阶段,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越来越多的高校学生面临着—毕业就失业的危机。
究其原因,除受高校扩招、我国就业市场的需求变化等影响外,高职院校对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明显缺失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高职毕业生供给相对不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对高职类人才的需求迅速增加,尤其是一些高新技术企业急需一大批专门人才。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公布的一项调查也显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转型,我国高级技术人才严重短缺,企业对高级人才的实际需求要比现有数量高出几倍甚至几十倍,近年来,许多大城市就出现了高级技工奇缺的现象。
但是,一些高职高专院校在专业上却仍未能按市场需求设置,办学特色不鲜明,学生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差。
这就使得学校的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不相吻合,一方面,不能保质保量地培养社会急需的人才;另一方面,大量的毕业生不受社会欢迎以致供大于求。
大学生就业形势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就业问题多年来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在一些文化、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地区的高校中,不少大学生甚至有“毕业即失业”的悲观情绪。
为此,下面由为大家整理相关内容,欢迎参阅。
篇一《当代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摘要:近几年来,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那么,引起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本文首先现简要说明了大学生就业的现状,然后从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最后针对目前的就业难提出了几条解决对策。
关键词:现状;就业难;对策一、当代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从202X年至202X年,10年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从338万人增长至727万人,总数翻了一番还要多,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也随之而来。
对此,不少人将就业难归咎于扩招政策,认为是扩招导致大学生贬值缩水,供过于求。
OECD公布的《202X年教育展望》显示,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美国达42%,韩国达40%,加拿大位居全球之首,高达51%。
而我国受高等教育人口的比例在第五次人口普查时还不到5%,按照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目标,即使到202X年,我国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才达20%,与其他国家相比还是很低的。
事实上,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还是非常旺盛的。
当前存在的大学生就业难题,实质上是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不单是教育问题,更是社会问题,是我国经济体制、教育体制和社会体制深层矛盾的具体体现,涉及体制机制、政策体系和思想观念的深层问题,关系到政府、高校、用人单位、大学生和社会等诸多方面。
因此,要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题,必须加强通盘考虑,加强统筹管理,调动各方力量,形成强大合力。
二、当代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1.结构性矛盾,供求错位。
调查实证研究证明,“就业难”不是供给大于需求,而是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造成的一种阶段性社会现象:一是高校专业设置与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错位。
二是人才结构失衡,供求矛盾加大。
2.高校盲目扩招。
当今就业形势论文3000字
当今就业形势论文3000字就业问题是经济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对就业问题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当今就业形势论文3000字,大家快来跟小编一起欣赏吧。
当今就业形势论文3000字篇一浅析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摘要】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就业形势十分严峻,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热点问题,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分析大学生就业困难的表现和形成原因,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是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的主要任务。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与对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透露:我国就业稳中向好。
2016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168万人,为全年目标900万人的130%。
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47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65万人。
年末,全国实有城镇登记失业人员90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比上年底降低个百分点。
[1]教育部高校学生司主持的“中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分析与预测”课题组认为,就业率在90%以上表示毕业生供不应求;70%—90%之间表示供求基本平衡;50%—70%之间表示就业有一定压力;30%—50%之间表示就业有一定困难;30%以下表示可能产生就业危机。
[2]按此标准,许多毕业生找不到需要自己所学专业的用人单位,许多用人单位找不到合适专业的毕业生,这就出现了专业结构性矛盾问题,也就是说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产生了错位。
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势在必行。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表现高校毕业生在城市劳动力市场供求严重失衡;城市劳动力市场不仅能提供各类行政管理、企业管理、专业技术和技术辅助工作岗位,而且提供的工资福利待遇高、工作条件优越、就业稳定、安全性好、发展前景好。
然而,要求的学历也高,部分高校毕业生难以在城市劳动力市场获得就业机会,呈现出供过于求的局面。
此外,我国一部分城市劳动力市场除存在工资福利水平低、就业不稳定等问题外,还缺乏社会保障,劳动权益也得不到保护。
据对2016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雇主类型调查,城市劳动力市场的“民营企业及个体企业”雇佣了43%的“211”院校毕业生、34%的非“211”院校毕业生、60%的高职高专毕业生,是所有类型院校高校毕业生就业最多的雇主类型。
大学生就业形势论文优秀10篇
大学生就业形势论文优秀10篇摘要:目前,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不同地区、不同院校、不同专业和不同性质单位之间存在着严重的需求不平衡现象。
本文讨论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全国人口的就业趋势及毕业生就业问题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就业;失业;毕业生;消费需求目前,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总体上仍属供不应求。
特别是“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将引起我国社会对不同专业的毕业生需求量的不同变化,电子商务类、金融类、商贸类、旅游类以及经济管理等专业的毕业生需求形势会出现结构型的调整。
随着高新技术企业的飞速发展,对高新技术人才特别是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量将呈现巨大增长。
一、毕业生就业形势问题分析1、人事管理制度和企事业、生产企业处于调整期目前高校积极推进毕业生就业步伐,但由于各种客观因素的制约而举步维艰,这与我国人事制度相对滞后有关。
现在人事管理制度中的户籍、编制、各种指标和档案管理等,都没有进行根本性的,毕业生就业的申请报批手续过于繁杂。
国家机关继续推行机构,国务院机构结束后,省市机构马上全面推开。
毕业生到各部委系统和各级党政机关就业的人数会相对减少。
国有企事业目前依然处于转轨改制、生产企业结构型的调整期,使很多传统的毕业生就业主渠道的吸纳能力下降。
2、市场需求、供给、专业与地区之间等存在着诸多不平衡问题社会对于毕业生学历层次的需求越来越高。
目前我国社会中高层次的人才严重短缺,对高层次的复合型、外向型和开拓型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
近些年,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总体需求信息量呈逐年递减趋势。
同时,毕业生的能力素质与用人单位的要求也存在较大的差距。
现在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敬业精神、职业道德、思想道德觉悟和能力素质水平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重在人品和能力,对专业反而相对看得淡一些。
且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居高不下的问题,仍然是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主要难题。
有些毕业生感到“找不到理想的单位”,但同时又有许多基层一线的用人单位急需人才但又招聘不到毕业生,特别是西部欠发达地区难以对应届大学毕业生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客观上反映了毕业生求高薪、求舒适、求名气的心态较为普遍。
关于大学生就业形势与政策的论文
关于大学生就业形势与政策的论文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变化的不断加速,大学生就业形势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就此话题展开讨论,探究大学生就业形势与政策。
一、现状分析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比较严峻。
一方面,大学生就业难度增加,除部分热门专业外,“学历门槛”和“经验门槛”越来越高,就业市场竞争激烈。
另一方面,一些“月薪过万”的职业,却是人才缺口严重的行业。
比如,国内游戏、互联网行业等。
其次,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也在逐渐加剧。
一是产业结构性调整和产业升级带来的行业就业变化,比如制造业就业减少,服务业就业增加;二是全球化竞争带来的海外就业机会,许多国际企业的招聘更注重跨文化沟通能力和相关背景的人才;三是科技进步和信息化程度提高带来的职业流动性增加,高新技术企业在吸纳大学生时愈发注重学科交叉,比如计算机、机械、材料等学科领域融合带来的岗位需求。
四是就业群体时代的到来,大学生就业的人数规模也在不断增大。
二、政策解析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政府一直在出台相关政策。
政策的主要目标是:保障基本就业权利、改善就业质量、提高就业能力和竞争力、完善就业服务体系。
1. 开展就业创业政策这个政策主要是为大学生开设就业创业资金支持和贷款支持,制定培训计划和政策培训等。
2. 推行创新型人才培养政策这个政策主要是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制定培训计划和政策培训,宽松就业门槛等。
3. 推进高校人才市场信息化这个政策主要是为推进高校人才市场信息化,以促进就业机会的公开和透明,增强大学生对就业市场的了解和参与度。
4. 加强就业分流政策这个政策通过来调查分析就业市场数据,研究分析薪酬水平、就业门槛等,加强对大学生就业环节的调查分析和引导,推动大学生就业分流。
总的来说,政府的政策主要围绕着如何拓宽和优化就业渠道、提高就业的经济效益、改善就业的条件和环境等方面来着手。
三、对策建议面对就业难以及种种因素,大学生要亲自从自身的角度来着手,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和能力的培养。
大学生目前就业分析形势与政策论文3000字
大学生目前就业分析形势与政策论文3000字近几年来,国家和各地相继出台了各项就业政策与鼓励措施,积极促进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就业形势与政策3000字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大学生就业形势与政策3000字论文篇一:《浅谈大学生就业形势与对策》【摘要】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际金融风暴直至欧债危机带来的经济不景气,加之我国高校大规模扩招后毕业生逐年递增,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突显,就业形势更加复杂严峻,本文从当前就业形势与环境、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就业对策与措施等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与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形势对策措施一、当前就业形势与环境(一)近几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全民最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之一,更是我们每一个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为之担忧而令人深思的问题。
自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国际金融风暴,直至欧债危机带来的经济不景气对我国经济和就业产生不利影响的情况下,使得原本严峻的就业形势将延续。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正经受着社会转型、经济结构调整、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猛烈冲击,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国内外复杂的环境和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就业问题的产生是必然的。
特别是近几年来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剧增,全国高校毕业生从2003年高校扩招后的第一个毕业生(212万)高峰期的到来至今,高校毕业生逐年递增,就业形势更加严峻,根据相关资料报道,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再创历史新高达到699万人,10年来增加了487万人,因此,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复杂严峻,工作任务更加艰巨繁重。
(二)国家和各地相继出台了各项就业政策与鼓励措施,积极促进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
党的明确提出,努力实现就业更加充分,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
为积极有效应对当前大学生就业压力,各省级工作部门、各高校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11〕16号),继续实施好“农村教师特岗计划”“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和“到村任职”等已有基层项目。
经济新常态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论文
论文之经济新常态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摘要:随着经济新常态的到来,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本文旨在分析经济新常态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原因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一、背景经济新常态是指经济增长速度趋缓、结构调整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新形势。
在这种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
二、问题分析1. 就业压力增大:经济增长放缓导致就业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大学生面临更大的就业压力。
2. 人才需求结构变化: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大学生需要具备更高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3. 就业渠道不畅:部分行业就业渠道受限,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一定困难。
三、挑战与对策1.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大学生应注重提升自身的职业技能,通过参加就业培训、实习等活动来提高就业竞争力。
2. 发展创业精神:大学生应培养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积极寻找创业机会和项目,创造自己的就业机会。
3. 拓宽就业渠道:大学生应积极拓宽就业渠道,不仅局限于传统行业,还可以关注新兴产业和创新领域的就业机会。
4. 加强与企业的合作:高校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开展双向选择、双向培养的合作模式,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和适应性。
四、政策支持1. 完善就业政策:政府应制定更加灵活和有针对性的就业政策,支持大学生就业创业。
2. 扶持创新创业:提供创业扶持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大学生积极创业并提供相应支持和保障。
3. 鼓励跨学科学习:鼓励大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提高综合素质和适应能力。
五、结论:经济新常态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问题面临着更大的困难和挑战。
通过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发展创业精神、拓宽就业渠道以及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可以有效应对这些挑战,并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政府应完善就业政策,扶持创新创业,并鼓励大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以推动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解决。
只有通过多方努力,才能为大学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使其更好地适应经济新常态的形势。
大学生就业形势论文
大学生就业形势论文一、引言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凸显,成为社会的焦点。
本文旨在探讨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大学生就业形势的背景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攀升,而就业率却持续走低。
一方面,这与社会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等宏观因素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大学生自身素质、能力培养及就业观念等方面有关。
三、大学生就业形势的问题分析1、就业结构失衡:目前,大学生就业难主要集中在一些热门专业,如经管类、法律类等,而一些冷门专业则存在人才短缺的情况。
这导致了就业市场的供需失衡,加大了大学生就业的难度。
2、实践能力不足:当前,用人单位更倾向于招聘有实践经验的员工。
然而,许多大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实际操作能力不足,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3、就业观念落后:部分大学生对于就业抱有过高的期望,不愿从事一些基层工作或到边远地区工作,导致就业选择面变窄。
4、政策支持不足:虽然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但实际执行效果并不理想,政策支持力度仍有待加强。
四、改善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对策1、优化专业结构:高校应结合市场需求,合理设置专业,避免专业设置过于集中,以平衡供需关系。
2、加强实践能力培养:高校应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3、转变就业观念: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引导其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鼓励其到基层或边远地区工作。
4、加强政策支持:政府应加大对大学生就业的政策支持力度,提高政策执行力,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
五、结论大学生就业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政府、高校、用人单位及大学生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地改善大学生就业形势,实现更加公平、合理的就业。
大学生就业形势一、引言在当代社会,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一直备受。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生数量增多,就业压力也逐渐增大。
大学生就业议论文(3篇)
大学生就业议论文大学生就业议论文篇1造成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因素影响着大学毕业生顺利就业。
狭隘的人才观阻止大学毕业生合理流动,减少了他们的就业机会。
记者在河北省一些高校采访时了解到,一些地方为了留住人才,不允许肥水流入外人田,对大学毕业生到本地以外的地方就业进行限制,大学毕业生就业机会减少。
河北科技大学一名学医药的大学毕业生对记者说,他与山东省几家大型医药生产企业联系,有两家企业都愿意接收,但因出省指标限制,他无法到山东的药厂就业,至今仍没有落实工作单位。
一些高校的老师对记者说,一些地方留住人才、招收人才的动机是好的,但用限制流动的做法不妥当。
他们希望政府不应对大学毕业生就业进行过多限制,而应把精力用到为大学毕业生就业服务上。
一些用人单位盲目提高用人门槛,把许多毕业生挡在就业大门之外。
河北科技大学一些同学对记者说,一个只有十几号人的普通日用化工企业,虽然没有任何境外业务,竟然也要求应聘大学毕业生有六级英语水平。
稍微大一点的企业就盲目要求应聘者为硕士研究生。
不少同学反映,现在大学毕业生多了,一些企业选人的条件也苛刻了,有的企业甚至不从实际需要出发,盲目招收研究生、博士生为其装门面。
许多大学老师和学生希望,用人单位应从实际需要出发,把真正学有所长的大学毕业生招收到单位来。
除以上两个方面客观因素的影响外,一些主观因素也成为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障碍。
首先是大学毕业生知识面过窄、实践能力差,影响了择业。
有着多年指导大学毕业生就业经验的河北科技大学学生处副处长刘成龙对记者说,多数用人单位都希望大学毕业生参加工作后能够迅速适应工作需要,对动手操作能力强的大学毕业生特别欢迎。
现在不少大学毕业生存在的问题是知识面比较窄、实践能力不强,影响了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就业期望值过高,使不少大学毕业生错过了就业机会。
大学毕业生希望自己能够到待遇好、工作环境好的单位就业,这本身无可厚非,但一些大学毕业生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对就业抱有过高的期望就有些不切实际了。
大学生当前就业形势问题分析论文3000字范文
大学生当前就业形势问题分析论文3000字范文大学生当前就业形势问题分析摘要:大学生就业形势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
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就业问题进行分析,主要从就业观念、就业市场、就业能力等方面探讨大学生当前就业形势问题,提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对策一、引言当前,我国拥有庞大的大学生人数,但大学生就业形势却充满着巨大的挑战。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因此对大学生当前就业形势进行问题分析,找出问题所在,并提出合理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二、就业观念问题大学生就业观念问题是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容忽视的一大因素。
由于长期以来所有人都认为高学历就业很容易,很多大学生都选择读大学或研究生,因此导致目前大学生人数众多,竞争激烈。
而且很多大学生对就业的观念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有些大学生只注重学历,而忽视了实际能力的培养,导致毕业后无法适应社会需求,从而难以找到理想的工作。
三、就业市场问题就业市场是大学生就业的主要载体,但目前就业市场问题愈发突出。
一方面,就业市场供求矛盾加剧,导致就业机会减少,大学生就业压力加大。
另一方面,就业市场结构性问题明显,某些行业大量需求,而某些行业却供过于求。
这就导致了很多大学生只能选择与专业不相关的工作,或者选择就业城市、单位等条件不理想的岗位。
四、就业能力问题大学生就业能力问题是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一大难题。
由于长期以来大学教育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很多大学生毕业后缺乏实际工作能力。
在职场上,很多大学生无法胜任实际工作,不仅影响个人就业,也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发展。
五、解决对策1. 加强就业观念教育。
要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教育,让大学生明确就业的目标和方向,增强就业的自信心。
2.优化就业市场结构。
要加大对具有市场需求的行业进行扶持,同时引导大学生积极就业,侧重发展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
3.加强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
大学生就业形势的相关论文1000字
大学生就业形势的相关论文1000字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给大学生的就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就业形势1000字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大学生就业形势1000字论文篇一:《浅析高校校园文化与大学生就业创业》摘要:高校校园文化是校园内特有的文化氛围和气息,对高校大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能够从不同程度影响大学生的三观,同时对大学生的道德修养以及人格修养都有提高的作用,而大学生作为新世纪的高素质人才只有具备完善的人格修养和道德修养,才能够促使大学生以更好的姿态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当中,积极创业和就业,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所以,该文详细的针对高校校园文化与大学生就业创业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大学生;高校校园文化;就业创业高校校园是培养我国社会建设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的摇篮,而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和发展,我国各个行业的就业岗位对于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也都不断地变化着,需要综合素质更高的复合型人才,并且要具备务实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这就要求高校在培养大学生的过程中也要保持与时俱进,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校园文化正是对人才的综合素质以及其他各方面产生影响的关键所在,自古以来,我国就有着孟母三迁的典故广为流传,充分说明了文化氛围对于学生的影响和潜移默化的作用,折射到现代校园文化中来,就是高校校园文化对于大学生在就业和创业潜移默化的影响。
随着近年来国务院对于教育方针的不断改革,已经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作为培养的重点,而学生本身是否具有实践能力,也决定着其在走上社会时能否适应时代的需求,更好的就业或选择创业。
1高校校园文化的含义高校校园文化是指高校在校园生活和和生活环境等方面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组成的一种文化形态,物质方面是指在学校的硬件陈设和学校的教学设备等物品,精神方面则是更深一步的层面,它包括校园所传递的文化气息和校园风气以及社会价值等方面,也包括深层次的人文主义情怀和整体的校园风光。
大学生就业形势的相关论文
大学生就业形势的相关论文目前,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不同地区、不同院校、不同专业和不同性质单位之间存在着严重的需求不平衡现象。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就业形势的相关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大学生就业形势的相关论文篇一《当前形势下对大学生就业的几点思考》【摘要】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就业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形势,“就业难”问题凸显。
本文分析了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提出了新形势下破除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思考目前,随着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多,“大学生就业难”凸显,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第一,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
随着各大院校的扩招,技术院校、成人高校的普及使毕业生的数量越来越多,同时各专业型人才也逐年增加。
第二,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要求越来越高。
现在各单位对应聘者要求专业技术的同时,还对应聘者的交际能力、语言能力、实践能力、世界观、价值观都有不同的要求。
第三,失业再就业人员、往届毕业生也挤进就业大军。
第四,部分毕业生择业观念存在偏差,就业期望值和社会需求差距较大,有业不就的错位现象普遍存在。
第五,应届毕业生缺乏就业竞争力,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难于找到合适的岗位,“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大学毕业生面临的严峻问题。
鉴于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大学生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一)要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在知识经济的时代,能够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一定是德才兼备的人。
其中的“才”指的便是专业知识,在日益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中,专业知识是求职者的立足之本,掌握熟练的专业知识才能使自己在竞争中占据优势。
因此,大学生从入学的第一天起,就应该树立就业观念,努力用四年的时间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学好,增强专业技能,学到利于职业规划的知识,增强自己的竞争力,使自己在专业领域立于不败之地。
(二)参与社团活动,挖掘学生的个性才能开展学生社团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载体,开展内容丰富、形式灵活的社团活动,它能更大限度地激发主体的创造潜能、培养兴趣、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1)
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学生就业形势逐渐变得严峻,特别是在当前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下,就业形势对大学生来说更加严峻。
因此,对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进行分析与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就业形势的现状1. 就业竞争日趋激烈。
目前,国内大学生数量逐年增长,但就业岗位数量增长速度却相对较低,加之就业市场竞争激烈,使得大学生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变得越来越困难。
2. 行业薪酬存在不平等。
各行各业的薪资差异较大,某些行业的高薪和低薪行业之间也存在明显的差距。
由此,使得大学生在选择就业方向时,往往面临着待遇与个人兴趣之间的选择。
3. 企业对大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
目前的就业市场中,企业对大学生的专业技能、综合素质以及实践经验等方面要求越来越高。
因此,没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综合素质的大学生往往难以得到理想的工作。
二、影响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因素1. 教育背景。
大学生的教育背景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就业前景,广泛的知识面和较高的文化水平往往更有竞争力。
2. 个人能力和素质。
在当今的企业中,除了学历、专业外,企业更看重的是个人能力和综合素质,如交流能力、团队合作精神、领导力、执行力等。
3. 就业市场。
就业市场的需求也是决定大学生就业形势的重要因素,当前社会化、国际化的经济形势下,制造业、服务业的发展趋势明显,对其的需求量也更大。
三、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策略1. 增强个人能力和实践经验。
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除了学习专业知识以外,还要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实践经验。
2. 选择恰当的就业策略。
要在求职前选择合适的就业目标,并制定适当的求职计划和策略,这样才能让自己更有竞争力。
3. 加强就业政策的调整与支持。
政府部门可以出台更优惠的就业政策,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和帮助,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和中西部地区发展就业。
总而言之,当代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形势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除了在学习期间学好专业知识外,还要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实践经验,加强就业政策的调整与支持,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这样才能更好地面对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
大学生就业形势论文
⼤学⽣就业形势论⽂论⽂常⽤来指进⾏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章,它既是探讨问题进⾏学术研究的⼀种⼿段,⼜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学术交流的⼀种⼯具。
论⽂⼀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参考⽂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
论⽂在形式上是属于议论⽂的,但它与⼀般议论⽂不同,它必须是有⾃⼰的理论系统的,应对⼤量的事实、材料进⾏分析、研究,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学⽣就业形势论⽂1 摘要:⼤学⽣择业成功的关键还要从⾃⾝实际出发,灵活选择。
另外,就业时绝不能⼀昧⾼挑、慢等。
因为⽆论是对⾃⼰、对家庭还是对社会,⼤学毕业⽣早El就业都是硬道理。
关键词:⼤学⽣;就业形势 随着世界经济与国内经济的起伏变化,⼤学⽣就业形势也年年发⽣着变化,但不管怎样,⼤学⽣的就业问题却始终存在。
⼤学⽣就业观与其就业密切相关,关注⼤学⽣就业观已成为社会的焦点,引导⼤学⽣形成正确的就业观是我国教育肩负的重任。
⼀、当前⼤学⽣就业观存在的问题 1。
价值取向和社会需求之间存在不对称现象。
有不少⼤学⽣在找⼯作时,往往把“外资公司”、“全球500强企业”当作⾸选,根本不愿意去中⼩企业、尤其是中⼩民营企业就业,这导致他们就业的道路越来越窄。
事实上,随着国内中⼩企业、民营经济的迅速发展,近年来,中⼩企业为⾼校毕业⽣提供的就业机会已经远远超过了⼤中型企业。
⽽许多⼤学⽣出于“求稳”的⼼态,看不上⼩型的私营企业,他们只愿意选择⼤中型企业,因此失去了许多原本⾮常好的⼯作机会。
可以说,当前⼤学⽣群体就业难度的加剧,很⼤程度上是由这种脱离社会实际需求的求职⼼态所造成的。
2。
毕业⽣在求职过程中存在诚信缺失现象。
由于⾼校就业体制改⾰,⼤学⽣成了毕业分配、就业市场的利益主体,就业、签约、违约、毁约都与学⽣⾃⾝的利益紧密联系,致使很多⼤学⽣在择业时更多地以⾃⼰利益为出发点,不考虑⽤⼈单位的利益和学校的声誉。
求职履历是⽤⼈单位选⽤⼈才的第⼀道关卡。
为了能在就业市场抢占先机,多数⼤学⽣会在毕业前尽可能地提升⾃⼰的竞争实⼒,但也有少数⼤学毕业⽣通过夸⼤或造假履历来武装⾃⼰,造成了部分⽤⼈单位对⼤学⽣的诚信认可度下降。
大学生就业形势现状分析论文范本
大学生就业形势现状分析论文范本一、引言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针对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的现状进行分析,以期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一些思路。
二、大学生就业形势现状1. 就业竞争激烈:随着大学扩招,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就业竞争愈发激烈。
许多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面临学历、经验等方面的压力,难以找到理想的工作。
2. 结构性矛盾:当前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转型,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
许多大学生所学专业与市场需求不匹配,导致就业难度增加。
3. 就业观念问题:部分大学生就业观念存在偏差,过于追求高薪、稳定的工作,忽略了自身发展和社会需求,导致就业困难。
4. 政策支持不足:政府在促进大学生就业方面的政策措施还不够完善,缺乏有效的引导和支持,使得大学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三、原因分析1. 高等教育改革不到位:高等教育改革未能适应市场需求,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导致学生缺乏实际操作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2. 人才培养模式落后:许多高校仍采用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缺乏创新和特色,难以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3. 家庭和社会教育缺失: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未能充分关注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导致学生缺乏正确的就业观念和技能。
四、对策建议1. 加强政策引导:政府应进一步完善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措施,如提供就业指导、创业扶持等,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2. 优化人才培养模式:高校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根据市场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培养方式,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3. 转变就业观念: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注重自身发展和社会需求,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
4. 加强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家庭和社会应关注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五、结论大学生就业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政府、高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
2023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3000字(通用3篇)
2023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3000字(通用3篇)2023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3000字篇1摘要:我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且有可能越来越难的趋势。
这个方面和国际经济形式近3年来连遭打击,一方面和中国经济结构体制和教育改革落后有关,更和当今大学生的就业观滞后有关。
据统计,20xx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超过640万,这些高校学子的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和学校关注的焦点。
在高手如云的求职大军中,如何脱颖而出,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是每个毕业生都在思考的问题。
在能力结构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并不是基于职业路径的需要进行建构与培养,难以满足人力资源市场的需求。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变化,用人单位的需求模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本文从多个方面对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进行分析,以求让大学生们认清当前社会形势,从而更好的解决就业问题关键字:经济原因社会原因自身原因政府方面社会方面大学生方面一、当代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造成当代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经济原因、社会原因和自身原因,下面将从这几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1.经济原因金融危机直接影响行业就业,并可能引发更大规模的就业冲击。
因美国次贷危机而引发的国际社会金融海啸导致了金融机构的连锁性破产,引发了金融行业的裁员风潮。
金融危机渗透到实体经济领域,会对整个经济增长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
就中国而言,作为国际金融体系的组成部分,行业性的冲击不可避免,尽管由于资本市场“防火墙”的存在而在程度上有所减缓。
此外,与国际贸易相关的行业就业会受到最为明显的冲击。
如果这个过程继续影响到经济增长,这对就业增长将是一个非常不利的信息。
2.社会原因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的问题。
好多企业虽明知其公司的栋梁和骨干是大学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但是,他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
这将是应届大学生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企业是不会无缘无故不要应届生的。
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1500字(通用6篇)
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1500字(通用6篇)【摘要】当前经济新常态下社会经济发展各个领域都在不断进行创新,以期更好地适应市场形式变化,把握政策机遇等全面提升发展效能。
本文围绕经济新常态探究了目前就业形势整体情况与问题,并围绕经济新常态下就业政策方面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就业形势经济新常态结构政策选择对策新時期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转型的新阶段,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就业形势也面临新的挑战,如何进一步优化就业政策,为广大就业群体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广泛的就业平台,成为目前相关部门探索的重点。
加强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就业形势与政策选择课题研究,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一、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就业形势分析当前我国经济不断进行转型发展,新时期我国在就业形势方面依然存在不少的问题或挑战,具体表现在:(1)结构性就业矛盾依然比较凸显。
经济新常态下劳动力市场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供需发生变化,那么产业结构也会发生变化,进而就业结构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劳动力结构调整和产业机构变化之间未能协同的矛盾更加凸显。
比如常见的大学生就业难、农民工招工难的现象。
究其原因还是由于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模式主要是依靠劳动力和资本要素的投入,没有上升到依靠内涵式发展以及人力资本素质提升等发展道路上来,市场劳动力价格低,且没有竞争优势等,经济社会发展模式依然比较粗放,从而导致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2)供给侧结构带来转岗就业的现实问题。
伴随国家供给侧结构进程的深入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工程有序推进,但是也要看到供给侧结构也会导致一些劳动力出现转岗等情况,进而导致煤炭、钢铁等传统行业很多的职工需要转岗就业,面临新的就业压力。
(3)科技水平不断提升与就业难度大之间的矛盾更加凸显。
随着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向前发展,科学技术的作用更加凸显,国家对科技方面的重视度不断提高,国家科技水平也在不断提升。
但是也要看到科技进步一定程度上在短时间内会导致劳动力市场中技术性失业情形的出现,尤其是对于劳动人口素质相对较低的群体而言,他们对科技进步方面的认知度不够,甚至存在机器代替人工等作业情况,机器人等智能化工具的推广使用,将会导致很多的工作群体面临失业。
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一)
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一)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教育的普及,大学生的就业形势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面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大学生必须面对很多问题。
下面本文将对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进行分析,探究大学生就业的现状和政策。
一、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分析在当前的就业市场中,大学生就业面临着种种问题。
首先,就业需求与大学生的专业选择不匹配是一个大问题。
许多大学生在选择专业时,过于追求个人兴趣而忽略了市场需求,这导致了许多大学生难以找到匹配的工作。
其次,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的增加,就业竞争也愈加激烈。
这种激烈的就业市场也给大学生带来了很多挑战。
二、大学生就业的现状根据最近一份调查数据显示,近80%的大学生对自己的就业前景持乐观态度。
但是,这种态度不符合大多数大学生实际的就业状况。
由于市场竞争,许多大学生进入了低薪、低层次的职业,且在职业发展方面难以快速提高。
虽然大学生的就业率逐年提高,但是就业难的问题仍然存在。
三、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分析为了解决大学生就业的问题,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就业政策,包括振兴中小企业、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加强技能培训等。
政府也加强了对大学生的职业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规划未来发展。
另外,大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也可以提高就业竞争力。
首先,通过实习和兼职等方式提升个人技能和经验,增加自己的竞争力。
其次,在就业之前也可以提前了解行业的趋势和未来的发展方向,积极学习有关的知识和技术。
总之,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需要做好相应的规划和准备。
政府也应加强对大学生就业的政策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就业市场。
仅有优秀的专业能力是不够的,在职场上要有更好的自我营销能力,不断吸收和学习新的东西,大胆面对挑战和机遇,才能成功地实现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的认识近年来,中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加之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大学生就业难既有社会原因、政策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
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事关大学生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需要政府、企业、高校和大学生共同的努力。
曾几何时,被誉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找工作时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可如今这种优越感几尽消失,面对就业却眉头紧皱。
以2006—2007年大学生就业情况为例,2006年中国大学毕业生30%没有找到工作,就是有120多万大学生在离校时还没有就业,2007年有100万左右毕业生未实现就业,加以中国数以万计的民工和下岗再就业人员,即便政府每年提供900万的就业机会,还是不能较好地解决就业问题。
总的来说,大学生的就业前途不容乐观。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1.毕业生就业结构失衡,供给与需求矛盾突出。
高校毕业生的总体供给与社会需求的矛盾,实质是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与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所处的转型阶段不配置的矛盾。
首先,中国处于人口高峰期,存在大量的新增劳动力需要就业。
“中国现有人口近13亿,人口基数大,新生劳动力增长过快,远远超过经济增长创造就业岗位的速度,全国劳动力资源由20世纪90年代前五年的平均新增1 250万人预计到1996—2010年平均新增1 450万人,未来劳动力资源的自然增长每年可以建立两个海南省,这对大学毕业生就业产生一定影响。
”[1]出现了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而就业岗位增长缓慢,经济高增长与就业增长脱节的困难局面。
其次,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在短短几年内,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代。
高等教育大众化已成为一种必然,但一些问题也由此而带来,教育大众化要求中国普通高校进行大规模扩招,而扩招的直接结果之一就是高校毕业生的快速增长。
“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145万,2003年212万,2004年达到280万,2005年将超过300万,在社会人力资源需求没有明显增长的前提下,这种量的变化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影响是巨大的,大学生就业也从精英化走向了大众化。
”[2]第三,社会发展的区域存在不平衡,东部发达地区为毕业生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和较好回报发展的前景,成为人才输入省。
在这些地区人才竞争激烈,很多学生未能有效就业,即使处于失业状态也不愿去西部地区就业。
在西部地区,却存在大量的岗位找不到毕业生。
2.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所带来的就业难。
首先是大学生不合时宜的职业价值取向和就业观念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
大学生作为公认的精英阶层,传统的儒家思想所编制起来的“精英情结”深深的束缚了他们的观念。
“北京社会经济科学研究所‘当代大学生就业状态研究’课题组在《中国教育报》上公布了他们的调查,大学生目前的择业观念,在单位的选择上:选择科研结构、党政群体、中外企业占总人数的63%,而选择乡镇企业、大中学校、集体企业的,只有7%,在地区的选择上,选择大城市的有20.8%,而选择小城镇、农村、老少边地区三项仅有5%。
”[3]其次,大学毕业生自身综合素质不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差,难以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
一些大学生在学校里只满足所学课程,缺乏广博的知识积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之语言表达能力不足,在应聘场合紧张、胆怯,不能充分展示自己,从而错过了许多工作机会。
另外,大学生在择业时,缺乏对自己的清晰定位,择业缺乏目的性也导致成功率不高。
3.用人单位盲目设置的各种条件带来的就业难。
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经验障碍,很多用人单位特别是企业动辄要求求职者二至三年的工作经验,许多应届毕业生往往因缺少实际工作经验而难以落实工作。
另外,有些用人单位盲目提高选才标准,追求高学历。
相当多的用人单位存在着重学历而轻视实践的倾向。
4.高校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不利于大学生就业。
一些学校的办学方法和观念落后,没有市场意识,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大学生所学专业不符合市场需求,出现了供需的结构性矛盾。
此外,部分高校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就业工作还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就业工作往往毕业前才进行,就业指导仅仅是一种职业介绍,而在某种程度上还是脱离实际的泛泛而谈。
“调查显示,非常需要职业指导的大学毕业生对本校就业指导机构的了解程度多寡不一,其中非常了解和比较了解的只有1/3的人,有10%的人根本不知道学校有这样的机构。
”[4]这说明大学职业指导工作还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5.社会壁垒,就业市场分割的现实加大了大学生就业的难度。
近年来,毕业生自主择业已成主流,然而户籍、档案等一些因素仍然是大学生就业的绊脚石。
许多大学生在找工作的都有“非本市户口免谈”的痛苦经历,由于没有用人单位所在地户口,使大学生与许多好的工作机会失之交臂。
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是有多种因素造成的,要解决这一社会问题,必须调动多种力量,做出多方努力。
二、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1.大学生自身作出调整和努力。
其一,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新时期的就业观。
大学生应从实际出发抛弃“社会精英”的情结,树立大众化的就业观。
目前社会上还有许多空闲岗位,小城市、乡村等地急需人才,小企业、私企业等还存在大量的用人要求;大学生还应树立基层意识,事业意识和奋斗意识,到基层锻炼自己,挖掘潜能,还可以将眼光投向西部,到西部地区锻炼成才;逐步树立起“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职业选择策略,从现实出发选择自己的求职道路。
其二,提高自身素质,掌握就业主动权。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生个人的素质、能力、专长和团队精神将是主导毕业生择业的重要因素。
优胜劣汰是市场竞争体制下的规律,大学生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掌握过硬的本领,才能在就业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谋取自己理想的职位。
其三,自主创业,依靠自身实力解决就业问题。
大学生在一定的条件下,找准商机,发挥一技之长,走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道路,在解决自己就业的同时,也为社会提供了新的就业渠道,缓解了就业压力。
2.高校的改革。
其一,高校应根据市场需求,合理调整学科结构和专业设置,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
调整专业结构,使之与招生,毕业生的就业趋向相结合,加大社会急需专业的招生数量,并对教学质量不高,专业设置不合理的学校和专业,减少招生数量,直至停止招生。
其二,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高校毕业生就业部门以及相应的管理人员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将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大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而不仅仅局限于临近毕业的同学。
其三,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
高校就业指导队伍的整体素质对于推动整个大学生就业工作起着关键作用。
这就要求对从事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专职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同时,积极吸收具有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信息学等专长的老师充实到就业指导队伍中来。
其四,以就业为导向,加快高校的教育与教学改革。
学校内部调整自身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变过去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培养模式,开设具有专业特点,实践性强的课程,使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
同时关注社会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3.政府部门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职责。
首先,制定政策法规,完善就业市场体系。
各级政府要从规范就业市场着手,建立健全法律、法规,逐步把毕业生的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还应继续完善毕业生就业政策,消除就业歧视,深化人事、户籍等相关就业制度的配套改革,打破由于户籍制度造成的市场分割问题,规范就业市场。
其次,加强宏观调控,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
国家应采取必要的宏观调供措施,加以必要的行政、经济手段来实现人才的合理配置。
鼓励大学生投身西部,在西部地区安家落户。
还应看到中国基层人才匮乏,存有大量的用人需求,国家也应制定相关的政策,鼓励大学生投身基层实现就业,锻炼成才。
另外,政府还应建立高校毕业生失业保障和培训机制。
毕业生是中国宝贵的人力资源,毕业生失业是一种巨大的人才浪费。
从政府的角度来看,应制定相关的法律规范,将未就业的大学生和失业的大学生纳入到社会失业人员的范畴,并给予相应的救济。
这样既可以维护社会的稳定,又体现了国家“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政策。
同时,针对毕业生未能及时就业的实际,有针对性的组织各种培训班,加强就业指导,提高失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相信通过大学生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一定能够妥善解决,高校毕业生一定实现充分就业。
高校毕业生作为中国巨大人口和庞大劳动力队伍中一支活跃的生产力,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一定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如何在大学期间提高自身就业能力近几年来,随着高校大规模的扩招,毕业生数量日益增多,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也越来越成为热点话题,在大学期间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有效途径。
我国是人口众多。
由于人口膨胀,就业负荷加重。
随着高校大规模的连年扩招,在校大学生人数急剧增加,毕业生人数也越来越多。
据统计至2009年,我国大学毕业生面临就业的人口累积达到800多万。
在毕业生数量日益增多、就业难日益明显的情况下,大学生在校期间就应提早做好就业的准备,努力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更好地就业。
1.提高规划学习的能力,提高就业能力。
规划学习的能力即大学生应根据其职业发展的趋势,并结合个人发展的需要,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或方式的能力。
而且,这是一项长期的活动,大学生必须懂得学什么、何时学、何处学等。
要时常反思现在的知识结构是否能胜任现在或将来不久的职位。
只有这样,才能懂得学习要求、控制学习过程,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灵活的适应自己所处的复杂环境,最终使学习活动达到预期目的。
2.认真做好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提高就业能力。
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
大学生一旦确定自己理想的职业,就会依据职业目标规划自己的学习和实践,并为获得理想的职业做好积极准备。
其次,正确进行自我分析和职业分析。
自我分析即通过科学认知的方法和手段,对自己的兴趣、气质、性格和能力等进行全面分析,认识优势与特长、劣势与不足。
职业分析是指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充分考虑职业的区域性、行业性和岗位性等特性,比如职业所在行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职业岗位对求职者的自身素质和能力的要求等。
第三,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
要根据职业和社会发展的具体要求,将已有知识科学地重组,建构合理的知识结构,最大限度地发挥知识的整体效能。
第四,培养职业需要的实践能力。
除了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外,还需具备从事本行业岗位的基本能力和专业能力。
大学生只有将合理的知识结构和适用社会需要的各种能力统一起来,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3.提高自我的社会适应能力,提升就业能力,提高就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