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设备原价计算公式的记忆决窍

进口设备原价计算公式的记忆决窍
进口设备原价计算公式的记忆决窍

进口设备原价计算公式的记忆决窍

进口设备原价的计算公式复杂,计费基础不一,记忆起来不易。

本部分还较为重要,在案例分析考试中常有出现,经过对教材认真研究读之后,写成一个口诀。现予以公布,望大家获益之后,也将自己的决窍公布出来。让大家群策群力,大家共同进步。

在记住这个公式之前,大家必须要先搞懂几个概念:

1、FOB:离岸价

2、CFR:=FOB+运费

3、CIF:=FOB+运费+运保费(即到岸价)

4、抵岸价:交纳完各项税费的价格。

口诀:

福财运,保外贸,

关税消费增值多,

海监费,虽费少,

车辆附加二税多。

说明:

福:谐音FOB,为进口设备离岸价

财:银行财务费,以FOB为计算基数

运:国际运费,以FOB为计算基数

保:运输保险费,以FOB+国际运费为计算基数

外贸:外贸手续费,以FOB+国际运费+运输保险费为计算基数

注意:以上三项层层累计

关税:关税,以CIF(FOB+国际运费+运输保险费)为计算基数

消费:消费税,以CIF+关税为计算基数

增值:增值税,以CIF+关税+消费税为计算基数

注意:以上三项也是层层累计

海监费:海关监管手续费,以CIF为计算基数,“虽费少”指CIF为基数

车辆附加二税多:车辆附加税以CIF+关税+消费税为计算基数,称之为“二税多”。

怎么样,这样一记,是不是变得容易了。

希望大家把自己想到的好点子都来发布,共同进步嘛

立方和与立方差公式

立方和与立方差公式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第一阶梯 [例1]我们来计算(a+b)(a-b)=a2-ab+ab-b2=a2-b2,这就是说,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这个公式就叫做乘法的平方差公式,利用这个公式计算: (1)(2x+3y)(2x-3y) (2)(1+2a)(1-2a) (3)(2x3+5y2)(2x3-5y2) (4)(-a2-b2)(b2-a2) 提示: 刚开始使用公式,运算格式可分两步走,第一步先按公式特征写出一个"框架",如(1)(2x+3y)(2x-3y) =()2-()2,第二步分析哪项相当于公式中的a,哪项相当于公式中的b,并在"框架"中填数计算。 参考答案: (1)(2x+3y)(2x-3y)=(2x)2-(3y)2=4x2-9y2 (2)(1+2a)(1-2a) =12-(2a)2=1-4a2 (3)(2x3+5y2)(2x3-5y2)=(2x3)2-(5y2)2=4x6-25y4 (4)(-a2-b2)(b2-a2)=(-a2-b2)(-a2+b2)=(-a2)2-(b2)2=a4-b4 说明: 平方差公式(a+b)(a-b)=a2-b2的特征是:

(1)左边是两个二项式相乘,并且这两个二项式中有一项完全相同,另一项互为相反数。 (2)右边是乘式中两项的平方差:即用相同项的平方减去相反项的平方,在学习平方差公式时还应注意: ①公式中的a和b可以是具体数,也可以是单项式或多项式 ②一定要认真仔细地对题目进行观察研究,把不符合公式标准形式的题目加以调整,使它变化为符合公式标准的形式,如第(4)小题。 [例2]计算(a+b)2和(a-b)2,可知(a+b) 2=(a+b)(a+b)=a2+ab+ab+b2=a2+2ab+b2(a-b)2=(a-b)(a-b)=a2-ab-ab+b2=a2-2ab+b2,即(a±b)2=a2±2ab+b2,这就是说,两数和(或差)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加上(或者减去)它们积的2倍,这两个公式叫做乘法的完全平方公式。利用这两个公式计算(1)(x+5)2 (2)(2-y)2 (3)(3a+2b)2 (5) (-a+2b)2 提示: 在套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计算时,一定要先弄清题目中的哪个数或式是a,哪个数或式是b。 参考答案: (1)(x+5)2=x2+2·x·5+52=x2+10x+25

八年级数学立方和与立方差公式

1 立方和与立方差 7、=+-++)39)(3(4222x x x x x n n n __________; 8、=+-+))((22n n n n n n y y x x y x __________; 9、=+++--+))()()((2222b ab a b ab a b a b a __________; 10、=++-)100309)(310(3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计算下列各式,不能直接用乘法公式的是 ( ) A 、)3)(93(22y x y xy x ++- B 、))((22b ab a b a ++- C 、)1)(1(2323-+-+++x x x x x x D 、23462311(4)(162)24 x y x y x y +-+ 12、 与)1)(1(2++-a a a 的积等于)1(9-a 的多项式是 ( ) A 、13-a B 、16-a C 、136+-a a D 、136++a a 14、222222)42()2()42()2(++--+-+m m m m m m 15、22[(2)2][(2)2](2)(2)a b ab a b ab a b a b +--++- 16、22216)8()164)(4(x x x x x x ---++- 17、222222(1)(1)(1)(1)t t t t t t +-++-+ 18、8)2)(3(12)32()1)(1(422--+<--+-+x x x x x x x 19、)469)(23()469)(23(2222b ab a b a b ab a b a +-+-++-,其中1-=a ,2 3-=b 。 20、22(23)(469)(34)(34)15(2)(1)2(23)a a a a a a a a a -++----+-+-+,其中3a =-。 21、))()()((633663363333n n m m n n m m n m n m +++-+-,其中1m =,1n =-。 22、已知3x y +=,2xy =-,求33y x +的值。 23、 已知1x y -=-,2y z -=,求代数式22(2)[()()()()]x y z x y x y y z y z -+-+--+-的值。 24、已知8,7=-=-c b b a ,求代数式22()[()()()()]a c a b a b b c b c -----+-的值。

三角函数公式与记忆方法

三角函数公式及其记忆方法 一、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一)基本关系 1、倒数关系 1cot tan =?αα1csc sin =?αα1sec cos =?αα 2、商的关系 ααα tan cos sin =ααα tan csc sec = αα α cot sin cos =αα α cot sec csc = 3、平方关系 1cos sin 22=+αααα22sec tan 1=+αα22csc cot 1=+ (二)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六角形记忆法 构造以"上弦、中切、下割;左正、右余、中间1"的正六边形为模型。 1、倒数关系 对角线上两个函数互为倒数; 2、商数关系 六边形任意一顶点上的函数值等于与它相邻的两个顶点上函数值的乘积。(主要是两 条虚线两端的三角函数值的乘积,下面4个也存在这种关系。)。由此,可得商数关系式。 3、平方关系 在带有阴影线的三角形中,上面两个顶点上的三角函数值的平方和等于下面顶点上的 三角函数值的平方。 二、诱导公式的本质 所谓三角函数诱导公式,就是将角n·(π/2)±α的三角函数转化为角α的三角函数。 (一)常用的诱导公式 1、公式一: 设α为任意角,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的值相等: z k k ∈=+,sin )2sin(ααπz k k ∈=+,cos )2cos(ααπ z k k ∈=+,tan )2tan(ααπz k k ∈=+,cot )2cot(ααπ z k k ∈=+,sec )2sec(ααπz k k ∈=+,csc )2csc(ααπ 2、公式二:α为任意角,π+α的三角函数值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ααπsin )sin(-=+ααπcos )cos(-=+ ααπtan )tan(=+ααπcot )cot(=+ ααπsec )sec(-=+ααπcsc )csc(-=+ 3、公式三:任意角α与 -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ααsin )sin(-=-ααcos )cos(=- ααtan )tan(-=-ααcot )cot(-=- ααsec )sec(=-ααcsc )csc(-=-

武大期末复习-数理方程教学指导纲要

第九章定解问题的物理意义 基本要求与教学内容: 1、理解波动方程、热传导方程、Poison方程和Laplace方程的物理意 义, 根据物理问题写出其相应的方程(不需要推导方程)。 2、第一、第二类边界条件的物理意义。根据具体物理问题,掌握确 定这两类边界条件的方法。 3、初始条件的意义及确定。 本章重点: 掌握由具体的物理问题写出其相应的定解问题方法,即泛定方程和定解条件。

第十章利用积分变换解无界问题 基本要求与教学内容: 1、熟练掌握利用d'Alembert公式计算一维无界的齐次波动方程,理 解其解的物理意义。 2、了解一维无界非齐次波动方程的通解形式及计算。 本章重点: 利用d'Alembert公式计算一维无界的齐次波动方程

第十一章一维有界问题的分离变量 基本要求与教学内容: 1、理解分离变量法的基本概念:方法、条件、不同定解问题的通解 形式。 2、熟练准确写出第一、第二类齐次边界条件的本征值和本征函数。 3、熟练掌握用分离变量法求解一维有界问题的解:1)分离变量得到 的两个方程;2)由本征值问题确定相应的本征值和本征函数;3)确定关于)(t T方程的解(或者与其对应变量方程的解);4)定解问题的通解;5)由定解条件确定待定系数(通过系数比较方法确定系数是一种重要的方法)。 4、熟练掌握利用本征函数展开解一维有界非齐次方程:1)对应齐次 方程和齐次边界条件的本征函数的确定;2)非齐次项和初始条件按本征函数的展开, 方程的解按本征函数的展开;3)求解关于)(t T 方程的解;4)定解问题的解。 5、掌握非齐次边界条件的齐次化。 本章重点: ?第二类齐次边界条件的本征值和本征函数 ?用分离变量法求解一维有界问题的解 ?利用本征函数展开解一维有界非齐次方程 ?非齐次边界条件的齐次化

立方和与立方差公式

[文件] sxcdja0025.doc [科目] 数学 [年级] 初一 [章节] [关键词] 立方和/立方差 [标题] 立方和与立方差公式(一) [内容] 立方和与立方差公式(一)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立方和与立方差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有关计算; 2 注意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以及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公式的推导. 难点:公式的正确运用.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一、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前面我们学习了哪些乘法公式?并用语言叙述,公式中的字母可以表示什么? (公式1:(a+b)(a-b)=a2-b2,公式2:(a±b)=a2±2ab+b2,公式中的字母可以表示数、单项式,也可以表示多项式 语言叙述略) 二、师生共同研究立方和与立方差公式 提问:对于(a+b)(a2-ab+b2),(a-b)(a2+ab+b2)这两个算式,能否用学过的公式进行计算呢?(不能)那么用什么方法进行计算呢?(多项式乘以多项式法则) 请两位同学板演计算过程,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计算 (a+b)(a2-ab+b2) =a3+a2b-a2b-ab2+ab2+b3 =a3+b3 (a-b)(a2+ab+b2) =a3-a2b+a2b-ab2+ab2-b3 =a3-b3 根据学生的板演提问: 1 这两道多项式乘法计算的算式有什么特点? (都是两个因式相乘,一个是二项式,一个是二次三项式,结果都是二项式,而且是立方的形式) 2 二项式乘以三项式,一般说它们的积应该有几项?(6项)为什么这里的结果只有2项?(同类项合并) 3 比较等号左边的二次三项式与完全平方公式有何不同? (乘积项不一样 完全平方公式的乘积项还有一个2倍,这里仅相乘) 4 等号左边的三项式中的三项与二项式中的两项有什么关系? (左边三项式中有两项是二项式中两项的平方,还有一项是二项式中两项的积) 5 比较这两个等式的异同 (两等式中对应的项只有符号不完全相同,字母和指数都相同,左边的两个因式中只有一个负号,右边两项的符号同左边二项式的符号相同) 根据这两个等式具有简洁、对称、便于记忆的特点,我们可以把它们作为公式用于今后的运算,并让学生给两个公式起个名字

三角函数公式及记忆方法

三角函数公式 诱导公式的本质 所谓三角函数诱导公式,就是将角απ ±?)2 (n 的三角函数转化为角α的三角函数。 常用的诱导公式Z k ∈ 公式一: 设α为任意角,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的值相等: ααπs i n )2s i n (=+k ααπcos )2cos(=+k ααπt a n )2t a n (=+k ααπcot )2cot(=+k ααπs e c )2s e c (=+k ααπcsc )2csc(=+k 公式二: 设α为任意角,π+α的三角函数值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ααπs i n )s i n (-=+ ααπcos )cos(-=+ ααπt a n )t a n (=+ ααπcot )cot(=+ ααπs e c )s e c (-=+ ααπcsc )csc(-=+ 公式三: 任意角α与 -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ααs i n )s i n (-=- ααcos )cos(=- ααt a n )t a n (-=- ααcot )cot(-=- ααs e c )s e c (=- ααcsc )csc(-=- 公式四: 利用公式二和公式三可以得到π-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ααπs i n )s i n (=- ααπcos )cos(-=- ααπt a n )t a n (-=- ααπcot )cot(-=- ααπs e c )s e c (-=- ααπcsc )csc( =- 公式五: 利用公式一和公式三可以得到2π-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ααπs i n )2 s i n (-=- ααπcos )2cos(=- ααπt a n )2 t a n (-=- ααπcot )2cot(-=- ααπs e c )2s e c (=- ααπcsc )2csc(-=-

数理方程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曲线论 §1 向量函数 1. 证明本节命题3、命题5中未加证明的结论。 略 2. 求证常向量的微商等于零向量。 证:设,为常向量,因为 所以。证毕3. 证明 证: 证毕4. 利用向量函数的泰勒公式证明:如果向量在某一区间内所有的点其微商为零,则此向量在该区间上是常向量。

证:设,为定义在区间上的向量函数,因为在区间上可导当且仅当数量函数,和在区间上可导。所以,,根据数量函数的Lagrange中值定理,有 其中,,介于与之间。从而 上式为向量函数的0阶Taylor公式,其中。如果在区间上处处有,则在区间上处处有 ,从而,于是。证毕 5. 证明具有固定方向的充要条件是。 证:必要性:设具有固定方向,则可表示为,其中为某个数量函数,为单位常向量,于是。 充分性:如果,可设,令,其中为某个数量函数,为单位向量,因为,于是

因为,故,从而 为常向量,于是,,即具有固定方向。证毕 6. 证明平行于固定平面的充要条件是。 证:必要性:设平行于固定平面,则存在一个常向量,使得,对此式连续求导,依次可得和,从而,,和共面,因此。 充分性:设,即,其中,如果,根据第5题的结论知,具有固定方向,则可表示为,其中为某个数量函数,为单位常向量,任取一个与垂直的单位常向量,于是作以为法向量过原点的平面,则平行于。如果,则与不共线,又由可知,,,和共面,于是, 其中,为数量函数,令,那么,这说明与共线,从而,根据第5题的结论知,具有固定方向,则可表示为,其中为某个数量函数,为单位常向量,作以为法向量,过原点的平面,则平行于。证毕 §2曲线的概念

1. 求圆柱螺线在点的切线与法平面的方程。 解:,点对应于参数,于是当时,,,于是切线的方程为: 法平面的方程为 2. 求三次曲线在点处的切线和法平面的方程。 解:,当时,,, 于是切线的方程为: 法平面的方程为 3. 证明圆柱螺线的切线和轴成固定角。 证: 令为切线与轴之间的夹角,因为切线的方向向量为,轴的方向向量为,则

数理方程总结完整终极版

00 |()()t t u x u x t ?ψ===????=?? ?k z j y i x ?????+??+??= ?u u ?=grad 拉普拉斯算子:2222222 z y x ??+??+??=???=?2 2 22 2y u x u u ??+??=? 四种方法: 分离变量法、 行波法、 积分变换法、 格林函数法 定解问题: 初始条件.边界条件.其他 波动方程的初始条

波动方程的边界条件:

(3) 弹性支承端:在x=a端受到弹性系数为k 的弹簧的支承。 定解问题的分类和检验:(1) 初始 问题:只有初始条件,没有边界条 件的定解问题; (2) 边值问题:没有初始条件,只 有边界条件的定解问题; (3) 混合问题:既有初始条件,也 有边界条件的定解问题。 ?解的存在性:定解问题是 否有解; ?解的唯一性:是否只有一 解; ?解的稳定性:定解条件有 微小变动时,解是否有相应的微小变动。 分离变量法:基本思想:首先求出具有变量分离形式且满足边界条件的特解,然后由叠加原理作出这些解的线性组合,最后由其余的定解条件确定叠加系数。把偏微分方程化为常微分方程来处理,使问题简单化。适用范围:波动问题、热传导问题、稳定场问题等

分离变量法步骤:一有界弦的自由振动二有限长杆上的热传导三拉普拉斯方程的定解问题 常用本征方程齐次边界条件 2''0 (0)()0,/,1,2,sin k k X X X X l k l k X x λλββπβ+=?? ==? ====0,1,2,0,1,2,λ0,1,2,λ

非齐次方程的求解思路用分解原理得出对应的齐次问题。解出齐次问题。求出任意非齐次特解。叠加成非齐次解。 行波法:1.基本思想:先求出偏微分方程的通解,然后用定解条件确定特解。这一思想与常微分方程的解法是一样的。2.关键步骤:通过变量变换,将波动方程化为便于积分的齐次二阶偏微分方程。3.适用范围:无界域内波动方程,等…

记忆方法:高中数学知识点公式定理记忆口诀

本文集资料共4个分类:学习方法、记忆方法、快速阅读、潜能开发。每个分类都有多个资料,可在百度文库、新浪爱问共享、豆丁文库中直接搜索:“学习方法:”“记忆方法:”“快速阅读:”“潜能开发:”,即可找到更多资料。高中数学知识点公式定理记忆口诀(转) 《集合与函数》 内容子交并补集,还有幂指对函数。性质奇偶与增减,观察图象最明显。 复合函数式出现,性质乘法法则辨,若要详细证明它,还须将那定义抓。 指数与对数函数,两者互为反函数。底数非1的正数,1两边增减变故。 函数定义域好求。分母不能等于0,偶次方根须非负,零和负数无对数; 正切函数角不直,余切函数角不平;其余函数实数集,多种情况求交集。 两个互为反函数,单调性质都相同;图象互为轴对称,Y=X是对称轴; 求解非常有规律,反解换元定义域;反函数的定义域,原来函数的值域。 幂函数性质易记,指数化既约分数;函数性质看指数,奇母奇子奇函数,奇母偶子偶函数,偶母非奇偶函数;图象第一象限内,函数增减看正负。 《三角函数》 三角函数是函数,象限符号坐标注。函数图象单位圆,周期奇偶增减现。 同角关系很重要,化简证明都需要。正六边形顶点处,从上到下弦切割; 中心记上数字1,连结顶点三角形;向下三角平方和,倒数关系是对角,顶点任意一函数,等于后面两根除。诱导公式就是好,负化正后大化小,变成税角好查表,化简证明少不了。二的一半整数倍,奇数化余偶不变,将其后者视锐角,符号原来函数判。两角和的余弦值,化为单角好求值,余弦积减正弦积,换角变形众公式。和差化积须同名,互余角度变名称。

计算证明角先行,注意结构函数名,保持基本量不变,繁难向着简易变。 逆反原则作指导,升幂降次和差积。条件等式的证明,方程思想指路明。 万能公式不一般,化为有理式居先。公式顺用和逆用,变形运用加巧用; 1加余弦想余弦,1减余弦想正弦,幂升一次角减半,升幂降次它为范; 三角函数反函数,实质就是求角度,先求三角函数值,再判角取值范围; 利用直角三角形,形象直观好换名,简单三角的方程,化为最简求解集; 优秀经验分享:太多的人总是抱怨学不进去,记不住,思维转得慢,大脑不好使,吸取知识的能力太差,学习效率太低。读书的学习不好,经商的赚钱不多!作者本人以前也和读者有着同样的困惑,在我考上公务员,然后后来又转行经商,然后再读MBA,后来再考托福,一路的高压力考试中,从开始就学习了很多的学习方法,记忆方法,包括各种潜能开发培训班都上过一些,还有吃补脑的药也有一些,不过感觉上懂了理论,没有太多的实践,效果不太明显,吃的就更不想说了,相信太多的人都吃过,没有作用。06年的时候,无意间在百度搜索到一个叫做“精英特快速阅读记忆训练软件”的产品,当时要考公务员,花了几百块钱买了来练,开始一两个星期没有太明显的效果,但是一个月的训练之后,效果非常理想,阅读速度和记忆能力在短时间内提高很多,思维这些都比以前更敏捷,那个时候一两个小时可以看完一本书,而且非常容易记住书中的内容。这个能力在后来的公务员考试、MBA、托福以及生活中都很大程度上成就了我,这也是我今天要推荐给诸位的最有分享价值的好东西(想学的朋友可以到这里下载,我做了超链接,按住键盘左下角Ctrl键,然后鼠标左键点击本行文字即可连接。)基本上30个小时就够用了。非常极力的推荐给正在高压学习的朋友们,希望你们也能够快速高效的学习,成就自己的人生。最后,经常学习的同学,我再推荐一个学习商城“爱贝街”,上面的产品非常全,有一个分类是潜能开发,里面卖的产品比市场上便宜很多哦~(按住键盘左下角Ctrl键,然后鼠标左键点击本行文字即可连接。) 《不等式》 解不等式的途径,利用函数的性质。对指无理不等式,化为有理不等式。 高次向着低次代,步步转化要等价。数形之间互转化,帮助解答作用大。 证不等式的方法,实数性质威力大。求差与0比大小,作商和1争高下。 直接困难分析好,思路清晰综合法。非负常用基本式,正面难则反证法。 还有重要不等式,以及数学归纳法。图形函数来帮助,画图建模构造法。

[讲解]立方和与立方差公式

[讲解]立方和与立方差公式 [文件] sxcdja0025.doc [科目] 数学 [年级] 初一 [章节] [关键词] 立方和/立方差 [标题] 立方和与立方差公式(一) [内容] 立方和与立方差公式(一)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立方和与立方差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有关计算; 2 注意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以及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公式的推导. 难点:公式的正确运用.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一、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前面我们学习了哪些乘法公式?并用语言叙述,公式中的字母可以表示什么? 2222(公式1:(a+b)(a-b),a-b,公式2:(a?b),a?2ab+b,公式中的字母可以表示数、单 项式,也可以表示多项式语言叙述略) 二、师生共同研究立方和与立方差公式 2222提问:对于(a+b)(a-ab+b),(a-b)(a+ab+b)这两个算式,能否用学过的公式进行计算呢?(不能)那么用什么方法进行计算呢?(多项式乘以多项式法则) 请两位同学板演计算过程,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计算

22(a+b)(a-ab+b) 322223,a+ab-ab-ab+ab+b 33,a+b 22(a-b)(a+ab+b) 322223,a-ab+ab-ab+ab-b 33,a-b 根据学生的板演提问: 1 这两道多项式乘法计算的算式有什么特点? (都是两个因式相乘,一个是二项式,一个是二次三项式,结果都是二项式,而且是立方的形式) 2 二项式乘以三项式,一般说它们的积应该有几项?(6项)为什么这里的结果只有2项?(同类项合并) 3 比较等号左边的二次三项式与完全平方公式有何不同? (乘积项不一样完全平方公式的乘积项还有一个2倍,这里仅相乘) 4 等号左边的三项式中的三项与二项式中的两项有什么关系? (左边三项式中有两项是二项式中两项的平方,还有一项是二项式中两项的积) 5 比较这两个等式的异同 (两等式中对应的项只有符号不完全相同,字母和指数都相同,左边的两个因式中只有一个 负号,右边两项的符号同左边二项式的符号相同) 根据这两个等式具有简洁、对称、便于记忆的特点,我们可以把它们作为公式用于今后的运算,并让学生给两个公式起个名字 让学生看书,并让学生用语言叙述公式 三、运用举例变式练习 例计算: 2 (1)(3+2y)(9-6y+4y);

立方和与立方差公式

(5)(3x2-2y2)(9x4+6x2y2+4y4)=(3x2-2y2)[(3x2)2+3x2·2y2+(2y2)2]=(3x2)3-(2y2)3=27x6-8y6说明: 1、注意对公式的理解和记忆(1)项数特征:两项乘三项→积为二项,(2)符号特征:二项的因式若两项都为"+",则三项的因式符号为+,-,+,积的符号与二项因式的符号相同,二项的因式符号若为"+","-",则三项的因式符号为+,+,+,积的符号与二项因式的符号相同,即是说公式在各种条件都相符的情况下,所得的积是两数的"立方和"还是两数的"立方差",主要看乘积中第一个乘式是"两数和",还是"两数差"。 2、公式中的字母a、b仍代表任意数或代数式。 第二阶梯 [例1]利用乘法公式计算: (1)(x+3)(x-3)(x2+9) (2) (a+b)(a-b)(a2-b2) (3) (x-2)(x+2)(x4+4x2+16) (4) (a-b)(a2+ab+b2)(a6+a3b3+b6) 提示: (1)小题可两次使用平方差公式; (2)小题先使用平方差公式,再使用完全平方公式; (3)小题先使用平方差公式,再使用立方差公式 (4)小题两次使用立方差公式。 参考答案: (1)(x+3)(x-3)(x2+9)=(x2-9)(x2+9)=(x2)2-92=x4-81 (2)(a+b)(a-b)(a2-b2)=(a2-b2)(a2-b2)=(a2-b2)2=(a2)2-2a2b2+(b2)2=a4-2a2b2+b4 (3)(x-2)(x+2)(x4+4x2+16)=(x2-4)(x4+4x2+16)=(x2)3-43=x6-64

三角函数诱导公式记忆方法(打印版)

三角函数诱导公式及记忆方法 一、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二、 (一)基本关系 1、倒数关系 tanα ·cotα=1 s inα ·cscα=1 cosα ·secα=1 2、商的关系 sinα/cosα=tanαsecα/cscα=tanα cosα/sinα=cotαcscα/secα=cotα 3、平方关系 sin2α+cos2α=1 1+tan2α=sec2α 1+cot2α=csc2α (二)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六角形记忆法 构造以"上弦、中切、下割;左正、右余、中间1"的正六边形为模型。 1、倒数关系 对角线上两个函数互为倒数; 2、商数关系 六边形任意一顶点上的函数值等于与它相邻的两个顶点上函数值的乘积。(主要是两条虚线两端的三角函数值的乘积,下面4个也存在这种关系。)。由此,可得商数关系式。 3、平方关系 在带有阴影线的三角形中,上面两个顶点上的三角函数值的平方和等于下面顶点上的三角函数值的平方。 二、诱导公式的本质 所谓三角函数诱导公式,就是将角n·(π/2)±α的三角函数转化为角α的三角函数。 (一)常用的诱导公式 1、公式一:设α为任意角,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的值相等: sin(2kπ+α)=sinα,k∈z cos(2kπ+α)=cosα,k∈z tan(2kπ+α)=tanα,k∈z cot(2kπ+α)=cotα,k∈z sec(2kπ+α)=secα,k∈z csc(2kπ+α)=cscα,k∈z 2、公式二:α为任意角,π+α的三角函数值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π+α)=-sinα cos(π+α)=-cosα tan(π+α)= tanα cot(π+α)= cotα sec (π+α) =—secα csc (π+α) =—cscα 3、公式三:任意角α与 -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α)=-sinα cos(-α)= cosα tan(-α)=-tanα cot(-α)=-cotα sec (—α) = secα csc (—α) =—cscα 4、公式四:利用公式二和公式三可以得到π-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π-α)= sinα cos(π-α)=-cosα tan(π-α)=-tanα cot(π-α)=-cotα sec (π—α) =—secα csc (π—α) = cscα 5、公式五:利用公式一和公式三可以得2π-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2π-α)=-sinα cos(2π-α)= cosα tan(2π-α)=-tanα cot(2π-α)=-cotα sec (2π—α) = secαcsc (2π—α) =—cscα

专题立方和差公式和差的立方公式

专题立方和差公式和差 的立方公式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专题二 立方和(差)公式、和(差)的立方公式 我们在初中已经学习过了下列一些乘法公式: (1)平方差公式 22()()a b a b a b +-=-; (2)完全平方公式 222()2a b a ab b ±=±+。 我们还可以通过证明得到下列一些乘法公式: (1)立方和公式 2233()()a b a ab b a b +-+=+; (2)立方差公式 2233()()a b a ab b a b -++=-; (3)三数和平方公式 2222()2()a b c a b c ab bc ac ++=+++++; (4)两数和立方公式 33223()33a b a a b ab b +=+++; (5)两数差立方公式 33223()33a b a a b ab b -=-+-。 对上面列出的五个公式,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去证明。 反过来,就可以利用上述公式对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 例1 计算: (1)2(32)(964)y y y +-+; (2)22151(5)(25)224 x y x xy y -++; (3)2(21)(421)x x x +++。 分析:两项式与三项式相乘,先观察其是否满足立方和(差)公式,然后再计算. 解:(1)原式=3333(2)278y y +=+; (2)原式=333311(5)()12528 x y x y -=-; (3)原式=322328424218841x x x x x x x x +++++=+++。 说明:第(1)、(2)两题直接利用公式计算.第(3)题不能直接利用公式计算,只好用多项式乘法法则计算,若将此题第一个因式中“+1”改成“-1”则利用公式计算;若将第二个因式中“2x +”改成“2x -”则利用公式计算;若将第二个因式 中“2x +”改成“4x +”,可先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然后再用和的立方公式计算 23322332(21)(21)(21)(2)3(2)13(2)1181261x x x x x x x x x ++=+=+?+?+=+++。 例2 计算:

专题立方和差公式和差的立方公式

专题二 立方和(差)公式、和(差)的立方公式 我们在初中已经学习过了下列一些乘法公式: (1)平方差公式 22()()a b a b a b +-=-; (2)完全平方公式 222()2a b a ab b ±=±+。 我们还可以通过证明得到下列一些乘法公式: (1)立方和公式 2233()()a b a ab b a b +-+=+; (2)立方差公式 2233()()a b a ab b a b -++=-; (3)三数和平方公式 2222()2()a b c a b c ab bc ac ++=+++++; (4)两数和立方公式 33223()33a b a a b ab b +=+++; (5)两数差立方公式 33223()33a b a a b ab b -=-+-。 对上面列出的五个公式,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去证明。 反过来,就可以利用上述公式对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 例1 计算: (1)2(32)(964)y y y +-+; (2)22151(5)(25)224 x y x xy y -++; (3)2(21)(421)x x x +++。 分析:两项式与三项式相乘,先观察其是否满足立方和(差)公式,然后再计算. 解:(1)原式=3333(2)278y y +=+; (2)原式=333311(5) ()12528x y x y -=-; (3)原式=322328424218841x x x x x x x x +++++=+++。 说明:第(1)、(2)两题直接利用公式计算.第(3)题不能直接利用公式计算,只好用多项式乘法法则计算,若将此题第一个因式中“+1”改成“-1”则利用公式计算;若将第二个因式中“2x +”改成“2x -”则利用公式计算;若将第二个因式 中“2x +”改成“4x +”,可先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然后再用和的立方公式计算 23322332(21)(21)(21)(2)3(2)13(2)1181261x x x x x x x x x ++=+=+?+?+=+++。 例2 计算: (1)3639 (1)(1)(1)x x x x -+++; (2)22(1)(1)(1)(1)x x x x x x +-++-+; (3)2222(2)(24)x y x xy y +-+;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知识点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知识点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知识点 诱导公式的本质 所谓三角函数诱导公式,就是将角n·(π/2)±α的三角函数转化为角α的三角函数。 常用的诱导公式 公式一:设α为任意角,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的值相等: sin(2kπ+α)=sinαk∈z cos(2kπ+α)=cosαk∈z tan(2kπ+α)=tanαk∈z cot(2kπ+α)=cotαk∈z 公式二:设α为任意角,π+α的三角函数值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π+α)=-sinα cos(π+α)=-cosα tan(π+α)=tanα cot(π+α)=cotα 公式三:任意角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α)=-sinα cos(-α)=cosα

tan(-α)=-tanα cot(-α)=-cotα 公式四:利用公式二和公式三可以得到π-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π-α)=sinα cos(π-α)=-cosα tan(π-α)=-tanα cot(π-α)=-cotα 公式五:利用公式一和公式三可以得到2π-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2π-α)=-sinα cos(2π-α)=cosα tan(2π-α)=-tanα cot(2π-α)=-cotα 公式六:π/2±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π/2+α)=cosα cos(π/2+α)=-sinα tan(π/2+α)=-cotα cot(π/2+α)=-tanα sin(π/2-α)=cosα cos(π/2-α)=sinα tan(π/2-α)=cotα cot(π/2-α)=tanα

10平方差公式 立方和与立方差公式

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立方和与立方差公式 一、学习目标 熟练掌握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立方和与立方差公式,并能灵活地应用它们进行计算 二、学习要求 1、知道乘法公式是一种特殊形式的乘法,是通过多项式的乘法,把特殊多项式相乘的结果写成公式形式并加以运用。 2、理解五个乘法公式,掌握这五个公式的结构特征,并会用这五个公式进行运算。 3、会用这五个公式使计算简便,会简捷地计算某些数的积。 4、能够灵活运用公式进行计算,提高运算能力。 三、例题分析 第一阶梯 [例1]我们来计算(a+b)(a-b)=a2-ab+ab-b2=a2-b2,这就是说,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这个公式就叫做乘法的平方差公式,利用这个公式计算: (1)(2x+3y)(2x-3y) (2)(1+2a)(1-2a)(3)(2x3+5y2)(2x3-5y2) (4)(-a2-b2)(b2 -a2) 提示: 刚开始使用公式,运算格式可分两步走,第一步先按公式特征写出一个"框架",如(1)(2x+3y)(2x-3y) =()2-()2,第二步分析哪项相当于公式中的a,哪项相当于公式中的b,并在"框架"中填数计算。 参考答案:

(1)(2x+3y)(2x-3y)=(2x)2-(3y)2=4x2-9y2 (2)(1+2a)(1-2a) =12-(2a)2=1-4a2 (3)(2x3+5y2)(2x3-5y2)=(2x3)2-(5y2)2=4x6-25y4 (4)(-a2-b2)(b2-a2)=(-a2-b2)(-a2+b2)=(-a2)2-(b2)2=a4-b4 说明: 平方差公式(a+b)(a-b)=a2-b2的特征是: (1)左边是两个二项式相乘,并且这两个二项式中有一项完全相同,另一项互为相反数。 (2)右边是乘式中两项的平方差:即用相同项的平方减去相反项的平方,在学习平方差公式时还应注意: ①公式中的a和b可以是具体数,也可以是单项式或多项式 ②一定要认真仔细地对题目进行观察研究,把不符合公式标准形式的题目加以调整,使它变化为符合公式标准的形式,如第(4)小题。 [例2]计算(a+b)2和(a-b)2,可知(a+b) 2=(a+b)(a+b)=a2+ab+ab+b2=a2+2ab+b2(a-b)2=(a-b)(a-b)=a2-ab-ab+b2=a2-2ab+b2,即(a±b)2=a2±2ab+b2,这就是说,两数和(或差)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加上(或者减去)它们积的2倍,这两个公式叫做乘法的完全平方公式。利用这两个公式计算 (1)(x+5)2 (2)(2-y)2 (3)(3a+2b)2 (5) (-a+2b)2 提示: 在套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计算时,一定要先弄清题目中的哪个数或式是a,哪个数或式是b。 参考答案: (1)(x+5)2=x2+2·x·5+52=x2+10x+25 (2)(2-y)2=22-2·2·y+y2=4-4y+y2

立方和与立方差

利用立方和立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 一、公式法(立方和、立方差公式) 在第一讲里,我们已经学习了乘法公式中的立方和、立方差公式: 2233()()a b a ab b a b +-+=+ (立方和公式) 2233()()a b a ab b a b -++=- (立方差公式) 由于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正好是互为逆变形,所以把整式乘法公式反过来写,就得到: 这就是说,两个数的立方和(差),等于这两个数的和(差)乘以它们的平方和与它们积的差(和). 运用这两个公式,可以把形式是立方和或立方差的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 【例1】用立方和或立方差公式分解下列各多项式: (1) 38x + (2) 30.12527b - 分析: (1)中,382=,(2)中3330.1250.5,27(3)b b ==. 解:(1) 333282(2)(42)x x x x x +=+=+-+ (2) 333220.125270.5(3)(0.53)[0.50.53(3)]b b b b b -=-=-+?+ 说明:(1) 在运用立方和(差)公式分解因式时,经常要逆用幂的运算法则,如3338(2)a b ab =,这里逆用了法则()n n n ab a b =;(2) 在运用立方和(差)公式分解因式时,一定要看准因式中各项的符号. 【例2】分解因式: (1) 3 4 381a b b - (2) 76 a a b - 分析:(1) 中应先提取公因式再进一步分解;(2) 中提取公因式后,括号内出现6 6 a b -, 可看着是32 32 ()()a b -或23 23 ()()a b -.

解:(1) 3433223813(27)3(3)(39)a b b b a b b a b a ab b -=-=-++. (2) 76663333()()()a ab a a b a a b a b -=-=+- 强化练习 1.因式分解下列各式:(1) 3 1x - (2) 338a b + (3) 66x y - 2.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 3 27a + (2) 38m - (3) 3278x -+ (4) 33 11864 p q - - (5) 3 3 18125x y - (6) 333 1121627 x y c + 2.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 3 4 xy x + (2) 33n n x x y +- (3) 2 3 23 ()a m n a b +- (4) 2 2 3 2 (2)y x x y -+强化练习答案 1. (1) 3 1x -=33 1x -=22(1)(11)x x x -+?+=2(1)(1)x x x -++ (2) 338a b +=33(2)a b +=22[(2)][(2)(2)]a b a a b b +-?+ (3) 66x y -=3232()()x y -=3333()()x y x y +- 2.222(3)(39),(2)(42),(23)(469),a a a m m m x x x +-+-++-++ 222222211211(2)(42),(2)(4),(2)(24)645525216 p q p pq q xy x y xy xy c x y xyc c - +-+-+++-+3.2222()(),()(),n x x y y xy x x x y x xy y +-+-++ 立方和与立方差公式 1、(a+b)(a 2-ab+b 2) =a 3+b 3 两数的和乘以它们的平方和与它们的积的差,等于这两个数的立方和. 2、(a -b)(a 2+ab+b 2) =a 3-b 3 两数的差乘以它们的平方和与它们的积的和,等于这两个数的立方差.

立方和与立方差公式(一)

立方和与立方差公式(一)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立方和与立方差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有关计算; 2 注意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以及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公式的推导. 难点:公式的正确运用.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一、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前面我们学习了哪些乘法公式?并用语言叙述,公式中的字母可以表示什么? (公式1:(a+b)(a-b)=a 2-b 2,公式2:(a ±b)=a 2±2ab+b 2,公式中的字母可以表示数、单 项式,也可以表示多项式 语言叙述略) 二、师生共同研究立方和与立方差公式 提问:对于(a+b)(a 2-ab+b 2),(a-b)(a 2+ab+b 2)这两个算式,能否用学过的公式进行计算呢?(不 能)那么用什么方法进行计算呢?(多项式乘以多项式法则) 请两位同学板演计算过程,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计算 (a+b)(a 2-ab+b 2) =a 3+a 2b-a 2b-ab 2+ab 2+b 3 =a 3+b 3 (a-b)(a 2+ab+b 2) =a 3-a 2b+a 2b-ab 2+ab 2-b 3 =a 3-b 3 根据学生的板演提问: 1 这两道多项式乘法计算的算式有什么特点? (都是两个因式相乘,一个是二项式,一个是二次三项式,结果都是二项式,而且是立方的形式) 2 二项式乘以三项式,一般说它们的积应该有几项?(6项)为什么这里的结果只有2项?(同类项合并) 3 比较等号左边的二次三项式与完全平方公式有何不同? (乘积项不一样 完全平方公式的乘积项还有一个2倍,这里仅相乘) 4 等号左边的三项式中的三项与二项式中的两项有什么关系? (左边三项式中有两项是二项式中两项的平方,还有一项是二项式中两项的积) 5 比较这两个等式的异同 (两等式中对应的项只有符号不完全相同,字母和指数都相同,左边的两个因式中只有一个负号,右边两项的符号同左边二项式的符号相同) 根据这两个等式具有简洁、对称、便于记忆的特点,我们可以把它们作为公式用于今后的运算,并让学生给两个公式起个名字 让学生看书,并让学生用语言叙述公式 三、运用举例 变式练习 例 计算: (1)(3+2y)(9-6y+4y 2); (2)(5a-21b 2)(25a 2+41b 4+2 5ab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