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会展发展史

合集下载

上海地区会展业的概况

上海地区会展业的概况

上海会展业的优势1)位置优势上海是中国的经济中心、重要的海空港和交通通讯枢纽,具有强大的经济集聚和扩散效应。

上海作为中国最大、国际化程度最高和人流、物流最集中的特大型城市,由于地处经济发达、市场消费有很强的辐射效应的长三角地区,随着长三角地区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以及世界制造业重心东移的趋势,正在飞速发展的上海以及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正成为国内外商贸投资人士所关注的焦点,国际上一些大型跨国公司的亚洲研发中心和采购中心迁至上海。

上海申博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在于这座城市展现出的中西合璧与古今交融的文化特征。

上海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目前已确定有11个历史文化风貌区、398处优秀历史建筑和234个具有传统特色的街坊,再以江苏、浙江两省作为延伸旅游,周边100 公里以苏州、周庄、同里、西塘、乌镇等为代表的江南水乡,150 公里至200 公里的无锡、杭州,300 公里内的南京、扬州、镇江等,都将成为会展旅游目的地,受到会展业的直接辐射和带动。

2)经济与市场优势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1992 年至2004 年GDP 连续13 年实现两位数增长,2004 年上海人均GDP 达到5629 美元,居全国十大城市人均GDP 之首,已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1999 年至2002 年第三产业产值占GDP 比重超过50% ,已具备发展会展业的区位优势、经济基础及产业规模。

i[i]在华东诸城市中,上海的产品、技术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商务信息快捷丰富,外商光临频率最高,人才相对集中,上海作为华东地区的会展龙头,加速了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3)行业规模优势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贸易中心,十分重视发展会展业。

经过20多年发展,各类展览企业及与展览相关的企业已达到8000多家,据上海会展行业协会统计,至2005年底,共有会员277家,其中国有企业33家占19%外商独资、合资企业53家占191%,民营企业191家占69%。

国家会展中心(上海)

国家会展中心(上海)
国家会展中心(上海)采用分布式能源中心(三联供)集约化供能方式,同时以“分布能源合同能源管理” 方法进行建设及运营,省却了主体建筑内安置锅炉和冷却塔,降低潜在的风险,减少设备维保费用及二氧化碳排 放。 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夜景图3
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共使用12万套LED灯具,实现“室内室外”LED照明“全覆盖”,包括147万平方米建 筑室内功能照明、10平方米室外展厂的功能照明和室外景观照明,是世界上第一个全部使用LED照明的场所。 国 家会展中心(上海)夜景图2
文化活动
重大活动
娱乐活动
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是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展馆举办地。博览会“不仅要年年办下去,而且要办出水平、 办出成效、越办越好”。
2023年11月5日至10日,第六届进博会将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办,由国家综合展、企业商业展、虹桥 论坛、专业配套活动和人文交流活动等板块组成。
2019年11月,为宣传2022年北京冬奥会,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北广场设立冰雪体验区,并以沉浸式VR体验 区、冰壶体验区、冰雪奇幻嘉年华、冰上体验区、雪世界等五个区域的娱乐活动,推动实现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 目标。
建筑格局
01
综述
02
会展场馆
04
办公楼宇
06
洲际酒店
03
商业广场
05
会议中心
国家会展中心(上海)由综合体、会展场馆、商业广场、办公楼宇、会议中心、洲际酒店等组成。集展览、 会议、活动、商业、办公、酒店等多种业态为一体。
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会展场馆区域为整个建筑的核心引力空间,占据四个“叶面”的大空间。国家会展中 心的1至3号馆均为单层无柱展厅,4至8号馆为双层大展厅。 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会展展馆图
2013年10月26日,中国博览会会展综合体进行国家会展项目二标段C1区屋面钢结构桁架吊装工程。

会展概论复习资料

会展概论复习资料

会展概况要点一、填空题1.从1894年德国莱比锡样品博览会到今天的国际性展览贸易活动,现代会展业已走过了100多年的历程。

2.“庙会”的产生源于宗教活动的开展。

3.1935年11月至次年3月,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在伦敦举行,这是中国第一次出国办展。

4.1951-1985年的34年间,中国贸促会共举办427个出国展览。

5.1984年,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建成,成为北京20世纪80年代十大著名建筑之一。

6.根据国际大会和会议协会(ICCA)的规定,国际会议的标准是至少有20%的外国与会者,与会人员总数不得少于50名。

7.如果会展经济的基本功能是其得以发展的基石,那么会展经济的提升功能就是促进其发展的“助推器”。

8.商务旅游市场分为三个部分,即一般商务旅游、同各种会议展示有关的商务旅游和奖励旅游。

9.从费用支出的用途看,会展财务管理的内容则一般包括直接费用管理和间接费用管理。

10.我国会展相关政策法规亟待健全。

11.众多城市如大连、厦门、合肥等都通过兴建会展场馆打造“会展城市名片”。

12.中国推进会展业集团化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会展企业之间实现优势互补,从而提高全国会展业的国际竞争力。

13.国外会展业的市场化程度整体水平已经很高,政府只对会展业进行宏观调控和行业管理,绝不干涉会展活动的运作。

14.对于我国会展承办单位资格的规定,目前我国实行的是资格审定制度。

15.会展营销在会展活动运作和会展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16.在整个国民经济中,会展经济本身就是作为一种开放性的经济形态而存在的。

17.成本领先战略又称低成本战略,即会展企业的总成本低于竞争对手的成本,甚至是达到同行业中的最低陈本水平。

18.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开创了学习型组织理论。

19.会展项目以客户群体而非个体为对象。

20.中国现行的审批办法规定,在国内举办超过1000平方米的国际性展览会均需审批。

21.在开发和竞争的市场中,品牌已成为竞争的焦点,企业赢得市场的主要途径之一便是塑造和维护品牌。

2.中国会展业发展概述-会展学概论

2.中国会展业发展概述-会展学概论
由于当时不懂展览,赴印巴参展的展品还包括5吨钢锭以及金条金砖。后 来出于安全考虑,金条金砖运到印度后被存入了孟买的中央银行,未曾 展出
01
中国的会展业发展的历程
新中国会展业的初期
当年由于种种原因,原定于1951年12月中旬开幕的印度国际工业博览会 几度延期,最终于1952年1月11日开幕,中国展出规模5000平方米 展出45天后,中国展团由印度转往巴基斯坦,参加于1952年3月9日开 幕的巴基斯坦国际工业博览会,经过35天的展出,于4月14日闭幕。 需要提出的是,中国贸促会成立后,经周恩来总理批准,赴印巴参展的 展团人员留任,成为中国贸促会的首批工作人员。
01
中国的会展业发展的历程
新中国会展业的初期
1956年10月6日至29日,日本商品展览会在座落于北京西直门的苏 联展览馆(现己更名为北京展览馆)举办,此次展会规模为1.8万平方 米,参展商807家。作为新中国成立后最早的来华展会之一,日本商品 展览会引起不小的轰动,毛泽东主席亲临展会现场参观展览。
01
中国的会展业发展的历程
新中国会展业的初期
在承接来华单国别展会的同时,出境展也同步进行着。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就先后接到了印度国际工业博览会、巴基斯坦国际 工业博览会的邀请,当时的中央贸易部经请示批准,责成对外贸易司筹 办赴印巴参展事宜。 1951年11月,由全国各机构抽调30人组成中国参展展团赴印度和巴基 斯坦参展。为了显示新中国的工业成就,赴印巴参展的展品涵盖了冶金、 机械、化工、轻纺、食品、土畜产品和工艺品等。
中国会展业发展概述
商学院 旅游管理系 李欢欢
中国的会展吴建民 当选了国际展览协会(局)UFI的新任主席
中国的会展业逐步得到了国际的认可
中国的会展业逐步得到了国际的认可 调查统计数据显示,2015 年全国共有 160 个城市举办了展览活动 展览数量达 9283 场1,比 2014 年的 8009 场增长 15.9%; 展览面积达 11798 万平方米,比 2014 年的 10276 万平方米增长 14.8% 按可比口径计算,2015年境内展览数量和 展出面积增速均超过 2014 年

上海世博会简介(中英文版)

上海世博会简介(中英文版)

2010年上海世博会,机遇和挑战并存The Expo in Shanghai,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世界博览会是全球最高级别的博览会,是世界各国展示其社会、经济、文化、科技成就和发展前景的盛会,被誉为“经济、科技、文化领域的奥林匹克”。

2010年世博会将在上海举行,这次世博会将成为强盛的中国向世界展示经济和技术实力的历史性契机。

这将对上海及周边地区的经济、社会、环境和制度等方面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一个国家举办世博会其目的从来就不是仅仅为了世博会本身的盈利,世博会本身被赋予了更大的经济内涵。

从1993年韩国大田世博会和2000年德国汉诺威世博会的经验来看,世博会往往具有提振经济、带动股市繁荣的作用。

世博会对于新技术开发、应用和推广起到重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对促进举办城市和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具体来说,世博会本身构成会展经济,并由此带动一系列产业链的发展。

从前期的基础设施投资,到会展期间将引导巨大的物流、人流、资金流进入上海,为经济增长和服务业发展带来强大推动力量。

World Exposition is regards as the world's highest level of exposition, on which the countries exhibit their social, economic, cultura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It is also known as "the Olympics in the economic, technological and cultural fields" .Expo 2010 will be held in Shanghai, this will become a historic opportunity for a powerful China by showing the world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strengths. This will bring forth profound influence on economic, social, environmental and institutional aspects in Shanghai and surrounding areas. A host country never aims to the profitability of the Expo itself, but to the great economic content the Expo has been given. Experiences of the Expo 1993 in Daejeon and Expo 2000 in Hanover showed that the World Exposition could boost the economy and stimulate the stock market. World Exposition plays an important and leading role in development, application and promotion of new technology .what’s more, it also has far-reaching significance in promot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host city and its country. Specifically, the Expo itself belongs to exhibition economy and thus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a series of industrial chain. During the exposition, It will bring powerful driving force for economic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service industry by investing in infrastructure, drawing a huge amount of materials, people and capital flow into Shanghai.经济增量效应。

中国博览会发展史

中国博览会发展史

中国博览会发展史1905年,清工商部在北京前门设“京师劝工陈列所”,展示各地工业品,同时附设劝业商场销售商品。

这是中国博览会的雏形。

1909年,江苏教育总会在沪召开全省学堂成绩展览会, 这是我国首次以展览会命名的展览。

1910年, 清廷在南京举办南洋劝业会,掀开了中国近代展览史的第一页。

南洋劝业会是中国历史上具现代展览概念的第一个商业博览会。

大会分设各省、纺织、茶叶、工艺、武备等馆,会期三个月, 观众达二十多万。

1912年,民国(公元1912-1949)初期,北京政府改清廷在前门的劝工陈列所为商品陈列所,以后又改为劝业场,致使这一中国最早期的展馆逐步变成商场。

1921年8月,上海总商会商品陈列馆建立,每年6、7月征集展品,每年秋季举办一次展览会。

1922年10月上海总商会在上海首次举办了中国蚕茧丝绸博览会。

1925年举办了武汉展览会。

1928年举办了四川国货展览会。

1929年举办了西湖博览会。

西湖博览会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规模最大的展览盛会。

2000年起,西湖博览会继续在杭州举办,每年一届。

1935年举办了西南各省物品展览会。

1936年举办了浙赣特产联合展览会。

1944年东北伪满州国举办了哈尔滨博览会。

1851年,中国商人徐荣村以私人身份参加首届世博会1873年,英国人包腊代表中国参加了维也纳博览会1876年,中国政府第一次派代表以国家身份参加费城博览会1915年,参加巴拿马博览会1951新中国参加莱比锡春季博览会。

1953年第一次接待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工业展览会1982年,中国代表团参加诺克斯威尔世博会1978年,中国贸促会在北京成功举办“十二国农业机械展览会”,这一时期总体水平较低发展时期(20世纪90年代后)。

新世纪,各地会展业纷纷出现。

以北京、上海、广州为中心,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会展产业带初步形成。

西部大开发西南会展业产业带正在形成。

第二章 会展活动的历史、现状与发展 《会展概论》ppt 课件

第二章 会展活动的历史、现状与发展 《会展概论》ppt 课件
据2013年7月上海会展研究院(SMI)编制并发布的2012会展蓝皮书《中外会展业动态评估年 度报告》称,2011年世界商展百强花落九国,主要集中于西欧六国和中、美、俄三国,中国 入围14席,数量排名全球第二;总展出面积199.7万平方米,入围面积排名全球第三;单展平 均面积14.26万,排名全球第六。
2)古代阶段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交换的形式发展成为有固定时间和固定地点的集市,集市产生、发 展的时期称为展览的古代阶段。 中世纪的欧洲,特别是在12至13世纪,著名的国际贸易集市是香槟集市,名义上依附于法兰 西国王的香槟伯爵在其领地上建立的跨国界的集市贸易中心,位于当时的法国东北部,正处 在北欧诸国与地中海之间的贸易商道上,交通方便,有水路和陆路。香槟伯爵从商品交易中 抽税取利,到14世纪,集市逐渐衰落。 15世纪末16世纪初,世界各大洲的经济和文化交流很快密切起来,展览会形成了跨地区、跨 国界的发展趋势,国际展览业得以形成。贸易活动逐渐扩展到北美等地区。
3)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华东会展经济产业带”
• 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的龙头——上海的会展经济整体实力在全国居于前列,与北京不相上下,而且大 有超过北京之势。
• “长江三角洲——华东会展经济产业带”,因其城市大部分都是沿海城市,经济国际化程度比较高,将 适合发展各种形式的以经济为主题的会议和展览。其中,杭州、苏州、南京、宁波以及厦门、青岛等 城市可发展成二级会展城市。长江三角洲会展经济产业带已通过将会展业定为动力产业,提高科技含 量,加强区域合作,将实现区域经济向更高层次整体推进。
5)以武汉、郑州、成都、西安、昆明等城市为龙头的中西部会展中心城市
• 中西部会展中心城市的发展与京津地区、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不同,不是以谁为龙头从而形成集 群效应会展经济产业带,而是要突出个性,培育地区特色展会。

第二讲 会展的发展历史

第二讲    会展的发展历史

我国的展览企业: 3000余个
我国年展览面积: 1000万平方米

德国会展经济效益: 展览场馆24个, 展览面积245万平方, 每年举办展览600个, 其中世界顶级展览145 个
●我国的会展经济效 益:

2、地域分布层面: (1)环渤海会展经济带 (2)长江三角洲会展经济带 (3)珠三角会展经济带 (4)东北边贸会展经济产业带 (5)中西部会展中心城市
宁波
宁波国际服装节 中国国际日用消费品博览会 浙江投资贸易洽谈会
义乌
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
绍兴
海宁
永康
(3)珠三角会展经济带
香港
电子、礼品、服装、珠宝、旅游 (香港五大名展)
广州
全国美容美发用品展 广州国际 家具展 国际橡塑工业展
深圳
全国高新技术产品交易会 东莞 顺德 珠海 中山
青岛
2.6
1528
中德合建,首期 4.5万平方米已竣 工。另有5万平方 米室外展场 另有5000平方米 室外展区。占地 25万平方米,二 期会议中心待建
山东博览中心 深圳 珠海 会展中心① 航空展览会
5
12
4000
5
投资25亿元,首 期工程2004年完 成 室外展场面积22 万平方米
展览馆数量
德国:世界展览王国 规模大 国际化程度高 贸易性强 管理先进
第二节 中国会展业的发展历史及现状
一、中国会展业发展的历史过程 古代时期(原始社会末期——1840年) 近代时期(1840——1949) 现代时期(1949——至今)
●古代时期 集、市、墟、庙会
●近代时期 1876年 美国费城博览会

上海申办2010年世界博览会案例

上海申办2010年世界博览会案例

上海申办2010年世界博览会案例项目背景当今社会国际商品交换的扩大和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紧密联系使世界博览会这一国际经济、科技、文化的奥林匹克盛会显得举足轻重,除发达国家外,发展中国家也纷纷要求举办世界博览会。

在走向新世纪的行列里,中国正以她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和在世界政治、经济、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和作用,令世人所瞩目。

和平与发展、互促与共进,不仅是12亿中国人民的理想和信念,也是全世界的永恒主题。

面对世纪之交,举办世界博览会的意义更显得尤为重要。

能否成功举办世界博览会,不仅反映出一个国家的建设成就和综合国力,更显示出主办国迈向下一世纪的决心和信心。

自1851年第一届世博会举办至今,经历了150多年。

新中国自1982年开始已先后12次参加世博会。

并于1999年主办了中国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

项目调查2002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了10.2万亿元,经济发展持续平稳,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中国有能力、有条件申办博览会已是无可争议的事实。

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拥有1300多万户籍人口的上海,2002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4900美元,综合经济实力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

经过20多年不懈努力,上海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旧区改造、产业结构调整都取得了重大进展,城市综合素质大大提高。

特别是经过’99财富全球论坛、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洗礼,上海举办大型国际活动的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上海正在迈向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由上海举办世博会,必将成为推动上海和华东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杠杆,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将因此跃上一个新台阶。

如果中国申博成功,对长江三角洲影响巨大。

上海周边城市将迎来一个扩大对外开放,活跃人流、物流、信息流,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历史性机遇。

世博会从申办到举办,整个过程长达10年,上海市初步估计要投资30亿美元,用于世博会园区建设。

1美元的会展投资,将拉动5到10美元的城市相关产业投资,这对江浙两省无疑是一个极好的机遇。

中外会展业发展概述

中外会展业发展概述

展览有关的主要行业协会
❖ 意大利工业展览委员会(CFI) ❖ 意大利展览协会 ❖ 展览促进会 ❖ 意大利家具展览组织委员会 ❖ 意大利展览公司联合会(AEFI)
意大利主要展览城市及展览中心
❖ 米兰国际展览中心(FIERA-MILANO) ❖ 波洛尼亚展览中心 ❖ 维罗纳展览中心(BERONAFOERE) ❖ 东方展览中心(EA-FIERA-DEL-NEBANTE)位于意大利
4、品牌化趋势
会议和展览品牌化 会展企业品牌化
5、创新化化趋势
新技术/新领域/新增长点
6、信息化趋势
会展场馆大量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 会展营销、会展组织、会展服务、会展宣传等大量使用信息技术 网上展览作为实物展览的重要补充,展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
7、大型化趋势
会展场馆数量增加,规模扩大,便捷化程度和现代化水平提高。 米兰国际展览中心占地面积140万平方米,展场面积100万平方米。
2.我国会展业取得的成就
Title
1、展会项目数量及收入逐年增加
2、会展场馆建设数量不断增加,相继出现一些名牌展馆 3、专业化、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
4、五大会展经济带及其核心会展城市 5、具有中小城市当地特色的会展快速发展
全国各行业会展分布
3.我国会展业存在的不足
Title
1、展会数量增长迅速而总体质量不高。
国际书展;科隆国际食品展、国际家具展、国际自行车展;杜塞尔多夫国 际时装展、国际印刷工业展、国际鞋展;慕尼黑国际建筑机械展、国际手 工业博览会、国际体育用品展;柏林国际旅游博览会、绿色食品周、国际 航空航天展等。
德国会展业特点
❖ 全国性会展管理机构——德国展览委员会(AUMA) 和行业协会。
❖ 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情况,以城市的发达产业为依托。 ❖ 全球化展览网络 。

会展导论课件

会展导论课件
展。
3、会展促进旅游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在举行会展时离不开旅游业的辅助服务,成为会展 强有力的支撑平台,同时会展又为旅游业提供了旅游客 源,二者互为拉动,互为受益。会展都有一定规模,需 要占用一定的空间,更需要有实力的城市和合适的场馆 来承办,要将所有参展商的产品和设备运抵承办目的地, 良好交通运输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这样也拉动了交 通运输业的发展。
经过近20年的培育与发展,现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 每年举办各类展会100多个,展出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 这些展览会大多数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其中进入国际 专业展览会前四名的有机床展、纺织机械展、冶金、铸 造、锻造展和工业炉展;在国际知名的有汽车展、化工 展、电讯展、计算机展和航空展等。目前列入该中心定 期展有31个,周期大多为2年,其中汽车展和首届集邮 展都很轰动,观众十分踊跃;瑞士联邦主席、法国总统 等外国政府要员也分别前来参观了纺机展、物流展等, 充分体现了展览会的作用和影响。
第三节 会展业
一、会展业概述
1、会展业的概念
会展业在国际上通常被称为MICE Industry,是指 由经营各种会议和展览公司而形成的行业。
会展业属于职业服务的范畴,是第三产业。
2、会展业的构成
(1)直接会展企业:会展专业举办公司、会展经营 公司、会展管理企业、会展服务企业;
(2)会展间接企业:主要有交通运输企业、酒店、 广告设计装潢;
参观者。
(2)发展性和创新性
通过举办会展活动来加强各个国家之间的经济和 文化交流,也有力的推动了会展业的发展,使会展每年 以8%——10%的速度增长,会展经济已经呈现出迅猛的 发展态势,前景十分广阔。同时,会展也是新产品、新 技术、新信息的展现,它传播革新和创造的展会内容和 产品技术,传播企业新的形象,开拓新的市场,体现国 内外各个方面新的发展动态,呈现在具有时代的气息的 发展和创新的意境里,使会展充满着生机和吸引力。

会展

会展

• (四)非洲会展业
• 南非会展业在南部非洲领先。每年举办展览300 多个。北非以埃及为代表,每年举办大型展览 30多个。
• (五)大洋洲会展业
• 大洋洲会展经济发展水平仅次于欧美,但规模则 小于亚洲。主要在澳大利亚,拥有107个展馆, 年办大型展览360个,参展商超5万家,观众 660万人次。
• 名词解释:会展经济
• 指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会议和展览、展销,带来 直接或间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一种经济现象 和经济行为。会展经济一般被认为是高收入、高 盈利的行业。据专家测算,国际上展览业的产业 带动系数大约为1:9,即展览场馆的收入如果是 1,那么相关的社会收入为9. • 【案例:美国市长】
• 欧洲是世界会展业发源地。会展经济整体实力最 强,规模最大,处于领先地位,占据全球会展市 场的半壁江山。德、意、法、英是世界级会展大 国。
• 1、德国
• 会展业最发达、举办展会最成功的国家。世界150多个 著名专业博览会约120个在德举办,世界影响较大的 210个专业性国际贸易展会有130多个在德举办。世界 十大展览公司德国占6个。德有23个大型展览中心,9 个超10万m2,展览面积250万m2。世界最大的4个展 览中心德国占3个。德国展览机构在全世界的办事机构 达386个,形成了全球化展览网络。 • 汉诺威、慕尼黑、杜塞尔多夫为德国三大会展中心城市 • 汉诺威工博会、c-Bit、柏林绿色周是世界同行中最大 、最具吸引力的展览。
• 【BIE, 国际博览局,Bureau International des Expositions ,总部设在巴黎】 • 【2010上海世博会的主题】
(二)旧中国的展览活动 • 1、参加世博会:1851年商人徐荣村参加 首届世博会。
清咸丰元年(1851),英国伦敦举行世界博览会, 徐荣村寄出“湖丝”12包参加展览,经博览会评定 ,公推中国湖丝为第一名。英王赐金银牌各一面, 并赐赠“翼飞洋人”执照一份,允许“湖丝”进入 英国市场。这是中国产品首次在世界博览会上取得 第一名金奖,比贵州茅台酒还要早几十年。获诰授 奉政大夫赏戴花翎候选郎中。徐发迹后曾以十余万 巨资支援家乡建设。

国内外著名展会的成长启示

国内外著名展会的成长启示

国内外著名展会的成长启示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即广交会,创办于1957年春,每年春秋两季在广州举办,是中国目前历史最长、层次最高、规模最大、商品种类最全、到会客商最多、成交效果最好的综合性国际贸易盛会。

广交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主要是顺应时势,不断变革的结果。

改革开放前,我国对外贸易由专业外贸总公司垄断经营,广交会由各专业外贸总公司组织交易团参展。

1978年后,我国外贸逐步发展,经营渠道逐渐拓宽。

广交会应形势而改革,将组团单位由专业外贸总公司扩大到国家部委工贸公司。

1994年,广交会组展体制改为“省市组团,商会组馆”,同时按国际惯例分商品类别设置展区,贯彻市场多元化、以质取胜、科技兴贸和大经贸发展战略。

此举极大调动了地方商务主管部门和商会参与广交会的积极性,方便了客商采购和出口成交。

2002年,由“一馆一期”改为“一馆两期”。

这一改革实现了综合性展会和专业性展会的有机结合。

广交会还积极推动出口品牌建设。

2004年第九十五届广交会开始,广交会设立品牌展区,“中国制造”开始以自主品牌昂首迈向国际市场。

此举既推动了国产品牌建设,又扩大了广交会自身品牌的影响力。

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即每年在厦门举办的夏洽会,也称投洽会,是中国目前唯一以促进双向投资为目的的国际投资促进活动,也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国际投资促进盛会之一。

夏洽会能取得巨大成功,与组织者的开放办会思想不无关系。

夏洽会始于1987年由福建省厦门等四个地市联合主办的“闽南三角区外商投资贸易会”。

第二届时,云南、贵州两省加入,主办方积极为他们创造条件。

不仅把外商名单全部打印出来,毫不保留地提供给各省来宾,还把厦门最好的宾馆客房让给外商及兄弟省份客人,省内各地市的参会人员住招待所甚至住地下室,把展厅最好位置也让给客人……如此一省搭台、全国唱戏的开放思想,使得夏洽会规模越来越大,外商与会人数、项目签约数及投资金额逐年增加,国际知名度也与日俱增。

2005年3月,夏洽会正式通过国际展览联盟(UFI)的认证,成为全球唯一经UFI认证的投资促进类展览会。

上海展馆定位分析及比较__以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和上海展览中心为例

上海展馆定位分析及比较__以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和上海展览中心为例

上海展馆定位分析与比较——以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和上海展览中心为例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上海作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城市,由于其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年人均GDP超过4500 美元,达到中等发达国际水平,服务业在GDP中占据半壁江山,现已率先在国内建立了地方会展业协会。

2010 年世界博览会的申办成功,更使上海的会展业吸引了全球的眼光。

现在,每年上海举办的国际展会数量已经接近德国,上海正在成为中国展览业最为繁荣的城市之一。

然而,上海要真正确立国际会展中心的地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展览场馆质量的提升和数量的增长把上海会展业推上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整个会展行业的发展促进展览场馆的建设与完善,而高质量的展览场馆又可提升会展业的整体实力。

在上海会展业大踏步前进的同时,会展场馆一直是个避无可避的问题。

尽管会展场馆对会展业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当这种发展不适应整个会展业的发展脚步时,它就会制约整个会展业。

从正反两方面看,为会展业发展提供动力支持的会展场馆与整个会展业的关系是相反相成,相克相济的。

而上海目前的现状是:会展场馆更多的时候制约了上海会展业的发展。

本文主要是以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和上海展览中心为例,针对上海展馆的市场定位的影响因素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结论与给出建议。

明确的展馆定位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解决以上这个现象,以及使得展馆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展馆角度的上海会展业发展史我国的会展经济是伴随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我国国民经济持续飞速发展而蓬勃繁荣起来的,开始于上世纪50年代末的广交会;到上世纪90 年代末的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的成功举办,我国的会展产业已经跨入一个新的时期;在新世纪伊始,上海成功申办2010 年世博会则是我国会展经济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件。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上海会展业经历了起步、发展、提升三个阶段。

顺着上海会展业的发展轨迹,我们看到会展场馆的数量从最初的寥寥数座,发展到到现在的数十座的规模;展馆的展览面积也从较早的不足万余平方米发展到现在的超过十万平方米的特大展馆;展览场馆的基础设施也伴随着高科技的广泛深入应用而有了质的飞跃,能够更好地满足现代展览的需求。

上海会展业的发展

上海会展业的发展

上海会展业的发展1、地理位置: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前缘,东濒东海,南临杭州湾,西接江苏,浙江两省,北界长江入海口,处于我国南北岸线的中部,交通便利,腹地广阔,地理位置优越,是一个良好的江海港口。

2、历史:上海作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城市,由于其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年人均GDP超过4500美元,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服务业在GDP中占据半壁江山,现已率先在国内建立了地方性会展业协会。

每年上海举办的国际性展会数量已经接近德国,上海正在成为中国展览业最为繁荣的城市之一。

3、上海会展业发展的硬件条件及其不足之处:上海目前的会展场所有上海光大会展中心、上海国际展览中心、上海新国际展览中心、上海展览中心、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上海金茂君悦大酒店、上海世贸商城、滨江大道、上海图书馆、上海美术馆等。

其中,新国际展览中心的展馆规模最大。

4、上海会展业软条件发展状况及其不足之处:(一)会展主题不明确。

缺少科技、环保,文化等因素。

(二)会展业我们还缺专业人才。

上海会展业的优势:1)位置优势:上海是中国的经济中心、重要的海空港和交通通讯枢纽,具有强大的经济集聚和扩散效应2))经济与市场优势:一)上海会展业的优势1)位置优势上海是中国的经济中心、重要的海空港和交通通讯枢纽,具有强大的经济集聚和扩散效应。

2)经济与市场优势3)行业规模优势4)硬件优势5)政策环境优势二)上海会展业的不足1)政府主导会展业发展中,行政干预过多2)重审批轻管理3)重复办展严重4)多数展会不具规模,参展范围广但不专业,因而形成品牌展会不多5)国际化程度低6)信息不对称7)缺乏领头企业2012上海有哪些会展中心1、上海光大会展中心2、上海新国际会展中心3、上海汽车会展中心4、上海世博展览中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司、搭建公司、运输公司已逾百家,直接从业人员超过 4000人,会展业已成为充满活力的朝阳产业。方兴未艾的
上海会展业,有力促进了中外技术合作、信息沟通、贸易
往来、人员互访和文化交流,创造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
益。良好的发展势头:上海会展业众多国际知名企业在上 海安营扎寨,也给上海带来了许多国际性的会议。
2020
谢谢聆听
BUSINESS REPORT
以浦东为例,1999年“财富论坛”和2001年APEC
会议在浦东的成功举办,使浦东的会展业一路走 红,并带动了旅游业的腾飞。2002年上半年,在 浦东召开的各类会议达407次,其中包括IBM年会、 万事达卡年会、亚洲银行年会、APEC电信部长会 议等30多次国际性会议(国际政府间会议、国际 社团会议和跨国公司会议)。同期,浦东的旅游收 入超过15亿元,同比增长近三成,接待游客734万 人次,其中接待境外来户住宿游客18万人次,同 比分別增长62%和48%。12年前,浦东的星级酒店 只有3家,如今增加到60多家,平均入住率达80%。 全球排名前100位的工业型跨国公司,已有半数以
2020
上海发展史
BUSINESS REPORT
新中国建立之初,举国上下百废待兴,在进行全面的经济建设 的同时,城市建设事业也逐步开展,各类建筑需求与日俱增, 许多有开创性的建筑在这一时期落地生成,并且在半个多世纪 的岁月中逐渐成为建设国家发展的城市地标。在新中国成立70 周年之际,“澎湃新闻·艺术评论”从中选择了一些建筑,透过 它们自身的发展,折射出新中国七十周年来的变迁。
上海会展业软条件发展状况及其不足之处(一)会展主题 不明确举办会展除了搭建展台、布置会场,把展品呈现给 观众以外,最重要的是应该融入参展者的科技、环保和文 化等元素。而目前中国最缺少的就是这些元素。长期以来, 中国的展会设计都是由建筑师、装潢师及相关专业人员独 当一面,而且中国展会主要在商业销售方面徘徊。而国外 一些世界著名展城(汉诺威、巴黎、纽约等)已把文化元 素融入其中,给人们领略世界文化、畅游科技创新的空间。 国际上的五大车展(北美国际汽车展,巴黎国际汽车展, 日内瓦国际汽车展,法兰克福国际汽车展,东京国际汽车 展),这些国际顶级汽车展都是有明确的展会主题的展会就 是一张名片,是一个窗口,它需要经济型的集合和知识型 的交融。而实际上,我们的展会离国际化还有不小的距离。
上海展览中心是上海重要的城市地标,每年这里都要举办大大 小小的各种展会,眼下正在进行的是第六届“影像上海”艺博 会,而这座标志性的建筑本身也成为了游客们津津乐道的旅游 胜地。上海展览中心的前身是中苏友好大厦,建于上世纪50年 代,具有俄罗斯古典主义建筑风格,见证了半个多世纪以来上 海的城市变迁。
上海会展业发展的历史现状及其问题上海会展业发 展的优势区位:上海会展业发展历史上海地处长江 三角洲前缘,东濒东海,南临杭州湾,西接江苏, 浙江两省,北界长江入海口,处于我国南北岸线的 中部,交通便利,腹地广阔,地理位置优越,是一 个良好的江海港口。上海作为国际经济、金融、贸 易中心城市,由于其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基础设施 日益完善,年人均GDP超过4500美元,达到中等发 达国家水平,服务业在GDP中占据半壁江山,现已 率先在国内建立了地方性会展业协会。上海会展业 的发展历史:上海会展业伴随改革开放的脚步迅速 崛起。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上海的专业会展公司寥 寥无几,每年举办的大型会展不过十来个。
(二)缺乏专业人才上海每年办的展会很多,但真正 成功的不多,被UFI认证的国际展会只有4个,外加一 个与北京合办的。上海的展会和国际相比还存在较大 差距,社会对会展专业技能培训的需求非常大。总体 看,上海从业人员的技能水平参差不齐,操作不够规 范,国际上一个成熟的会展项目经理所拥有的资质是: 会展专业本科学历+10年会展行业工作经验。在上海 达到这样标准的专业人才寥寥无几。上海目前“科班” 出身的会展专业人才很少,做得好的大部分都是半路 出家。据中国贸易促进会的调查,50%的会展从业人 员从未经过任何专业培训,其余50%也只接受过短期 培训。上海需要的展会项目管理人才不单单是组织展 商、观众和策划管理,他至少要在某一方面具有专业 化的知识,如文化性的展会,管理者要能够精通某国 文化、了解世界历史,这样在展位安排布局上才能更 加合理。
90年代以来,全国性或国际性会展数量以每年近20%的速 度递增。1990年,上海每年举办的展览会只有40个,展览 面积10万平方米。到了1999年,上海的会展数量达150个, 展览面积80万平方米。2000年,上海市会展猛增至270个, 会展直接成交额超过450亿元。2001年上海会展业更呈现 蓬勃生机,交易额达550亿元,会展直接收入达18亿元, 占全国总量的45%,跃居全国会展城市之首。专业的会展
上云集沪上,一些全球性的经济会议纷纷选择在 上海举行。
APEC会议、上海工博会、国 际商会年会、财富500强论坛、 环太平洋论坛年会、亚太法
官会议、国际 海会展业硬件条件的发展有很明 显的不足之处。具体表现在展馆 建设上缺乏长远规划和合理布局,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先后兴 建了国际展览中心、世贸商城、 光大会展中心等场馆,但这些场 馆展览面积有大有小,而且场馆 布局分散。资源分散,导致有的 展会规模和影响很小,不足以吸 引足够多的客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