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学困生注意力涣散心理分析及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和改进策略
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和改进策略1. 引言1.1 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形成背景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形成背景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小学数学知识体系庞大,概念复杂,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逻辑思维能力,而有些学生在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上存在差异,导致难以掌握数学知识。
其次,部分学生缺乏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导致学习态度不端正,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不高。
此外,个别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缺乏及时的帮助和支持,导致学习困难无法得到有效解决,进而形成“学困生”。
另外,家庭环境的影响也是小学数学“学困生”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家长对孩子数学学习的重视程度、家庭教育方式和家庭学习氛围等因素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
有些学生来自于缺乏学习氛围的家庭,缺乏家庭支持和指导,导致学习动力不足,学业成绩下降,进而成为“学困生”。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形成背景与个体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
要想有效帮助“学困生”走出困境,需要综合施策,从学生自身、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等方面入手,共同努力解决这一问题。
1.2 小学数学“学困生”问题的现状随着教育的普及和小学数学课程的加重,小学数学“学困生”问题日益突出。
现在,许多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遇到困难,表现为成绩下滑、学习兴趣减退、思维能力不足等情况。
这些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较为薄弱,缺乏自信心,导致学习动力减弱,甚至产生恐惧心理。
小学数学“学困生”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导致后续学习困难。
许多学生在加减乘除、分数、小数等基础知识上存在一定的盲区,难以很好地理解和运用。
二是数学题目理解能力较差,无法准确把握题目的要求和解题思路,严重影响解题效率。
三是数学思维能力不足,缺乏逻辑思维、空间想象等方面的训练,导致在解决复杂问题时存在困难。
小学数学“学困生”问题的现状是比较严峻的,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改善和解决。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转化“学困生”的策略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转化“学困生”的策略在小学教育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尤其重要,它将影响学生的一生,决定其人生的成败。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我们每一个数学教育教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
有效的课堂教学与巩固练习是达成目标和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主要阵地;而“学困生”就在这一过程中由于教师的疏忽大意,没及时关注和跟进他们的学习情况而产生的。
为防止新“学困生”的产生和对已有“学困生”的转化,我做了以下一些尝试:一、课堂教学中把“学困生”放在优先的位置1、课堂答问优先:在课堂提问中,简单和一般的问题优先让“学困生”回答,回答正确时及时给予评价和表扬,以提高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即使回答错误或不准确,也要给与鼓励和纠正,同时还要给予他们改错的机会,保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课堂辅导优先:在课堂板演练习中,让他们有机会表现。
教师有意抽他们上讲台演示、演算,师生共同帮助他们克服畏难情绪,提高学习兴趣和解题能力,培养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同时,在课堂练习中,注重和加强个别同学的行间辅导,帮助他们分析题意,找准问题,正确解答,及时完成任务,并能自查自纠。
当堂课存在的问题当堂解决,不留后患。
二、培养“学困生”良好的作业习惯学生之所以成为“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表现为:上课不认真,思想上开小差,不积极思考和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游离于小组合作学习之外,对相关的知识点根本没掌握,无相应的学习方法;在作业中,采取应付的策略,能拖掉就拖,实在拖不掉就采取“完成任务”的战术(字迹潦草,乱写乱画,不管正确与否),也就根本谈不上认真检查的习惯了;教师批改后发下来他根本不看,往书包一塞就完事,是对是错对于他来说根本不无关。
日积月累,对知识“欠帐”太深,造成了学习上的障碍。
因此,这就必须要求他们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课堂上要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和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在小组合作学习时积极参与到小组讨论之中。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困惑与建议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困惑与建议一、教学中的常见问题1、学习兴趣不足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习兴趣不足是困扰教师和学生的一大难题。
一方面,由于数学本身的抽象性和逻辑性,使得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乏味,难以产生兴趣;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能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课堂互动不足: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往往扮演着主导角色,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这种教学模式导致课堂互动不足,学生缺乏参与感,难以激发学习兴趣。
(2)教学方式单一: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依赖教材和教参,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练习法等,缺乏创新和趣味性,使学生感到乏味。
2、重结果记忆,轻思维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过于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导致教学过程中重视结果记忆,而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1)题海战术:为了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教师可能会采用题海战术,让学生大量做题。
这种做法虽然能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和准确率,但容易使学生陷入机械记忆的困境,不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
(2)缺乏思维训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能过于关注知识的讲解,而忽视了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这使得学生在面对新问题时,往往难以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
3、对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往往不够深入,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概念混淆:由于数学概念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混淆不同概念之间的区别,导致解题时出现错误。
(2)理解表面化:部分学生在学习数学概念时,仅仅停留在表面记忆,而没有深入理解其内涵和外延,导致在实际应用时难以灵活运用。
二、教学实践与思考1、梳理脉络,全面理解教材(1)从培养目标出发,理解课程核心素养的发展体系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出发,深入理解课程的发展体系。
这意味着教师需要把握数学学科的本质,将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相结合。
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分析及对策
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分析及对策内容摘要:学困生的减少和教育转化是当前教育界共同关心的热点问题,也是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一项重要任务。
近几年我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调查,分析发现:学生的自身心理障碍是形成研究困难的主要原因,而这些心理的形成又与我们现在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为此针对学困生的自身不良心理特征,根据当前教学中存在的种种弊端,我在数学教学中减少和转化学困生有以下对策:1、分析数学学困生产生的原因;2、减少小学数学低年级学困生的形成;3、转化学困生的数学教学对策;4、加强学法指导,教会学生研究。
通过对策的实施,极大促进了学困生的转化。
关键词:学困生;心理障碍;潜能;对策学校作为社会各类人才的培养机构,必须使每个学生达到规定的合格标准。
曾有教育专家指出“学校是要十分重视对差生的转化工作,转化一个差生与培养一个优秀生同样重要、光荣、有价值”,素质教育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
但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确实产生了一部分研究困难的学生。
如何做好这些学生的转化工作,既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也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需要,因此,我就从这一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一、数学学困生的减少和转化的重要性《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知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这一提法反映了义务教育阶段面向全体学生,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的基本精神。
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教育是面向全体的教育,数学学困生的出现是不可回避的问题。
因此,研究数学学困生的形成,采取及时、有效的方法加以引导,逐步提高数学学困生的数学水平,教会他们生活中必须掌握的基本数学知识。
十分必要的,是刻不容缓的。
二、分析数学学困生产生的原因(一)对学困生的理解所谓学困生,就是指那些在知识、能力、方法、技巧等要素及要素的融合方面存在着偏离常规的结构性缺陷,智力得不到一般开发,不能达到教学纲目规定的基本要求,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措施给予补偿和矫治的学生。
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因材施教转化策略
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因材施教转化策略数学是一个全面、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目,它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工具。
在小学阶段,有很多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到困难,甚至成为了所谓的“学困生”。
那么,造成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是什么?如何因材施教,制定转化策略呢?一、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1.学习兴趣不高有些学生对数学缺乏兴趣,认为数学枯燥乏味。
他们可能更偏爱文学、艺术等其他学科,对数学的学习投入不够。
2.学习动机不强有些学生学习数学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或者听从父母老师的安排,缺乏内在的学习动机和目标。
3.基础薄弱在学习数学过程中,有些学生因为基础薄弱,所以很难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导致学习困难。
4.学习方法不当有些学生学习数学方法不当,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5.数学焦虑情绪有些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焦虑情绪,认为数学学习太难或者害怕失败,导致学习动力不足,进而产生学习困难。
二、因材施教转化策略对于对数学缺乏兴趣的学生,老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如趣味性的数学游戏、实验、数学卡片等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情。
老师可以通过赛事、奖励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在动机,让学生明白数学对他们的意义和作用,从而建立积极的学习目标和动机。
3.差异化教学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老师可以通过差异化教学的方式,因材施教,根据学生差异化的学习需求,采取个别辅导、小组辅导等方式,帮助学生补齐数学基础。
老师可以指导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技巧,提高学习效率。
5.心理辅导对于产生数学焦虑情绪的学生,老师可以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调节情绪,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只有采取因材施教的转化策略,才能帮助学生顺利克服困难,提高数学学习效果。
我们也需要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学习方式和优势,作为老师,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灵活运用教育资源,让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潜力,充分发展。
小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具体表现调查分析与对策
⼩学⽣注意⼒不集中的具体表现调查分析与对策LiberalArtsGuidance2019年10⽉(总第354期)⽂理导航No.10,2019Serial No.354注意是⼀切⼼理活动的开始,是学⽣认识客观世界,获得知识和智慧的门户。
学⽣的学习过程是接受新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注意⼒⾄关重要。
⼀个⼈的成功离不开对学业和事业的专注。
那么,我们如何消除⼩学⽣注意⼒不集中这⼀问题,进⾏有效的教学活动呢?为此,我进⾏了相关调查。
⼀、调查⽬的在学习过程中,注意⼒的集中和保持是有效学习的基本条件。
在⼏年的教学实践中,我经常会遇到注意⼒难以集中的学⽣,这些学⽣给教师和家长带来了很多烦恼,他们好动、淘⽓,经常违反纪律,学习上有很多困难,让教师和家长费尽了⼼⾎。
对于⼩学教师⽽⾔,若发现学⽣注意⼒不集中的表现,研究其成因及矫治越来越重要。
它不仅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更关系到学⽣⾃⾝的发展,尤其是正处于从⽆意注意向有意注意发展关键期的⼩学⽣。
在教学中,常常碰到这样的情况:有些学⽣学习专⼼致志,从不受任何⼲扰。
然⽽有些学⽣常随便说话、做⼩动作;有的上课看似认真,实际上⼼已飞出教室。
以致教师叫他回答问题,他才如梦初醒;有的学⽣做作业、看书总是静不下⼼来;还有的学⽣做功课时,总要弄⼀些“玩”的⼩插曲,作业漫不经⼼,边做边玩,结果作业时间长、差错多。
⼆、调查的内容本次调查问卷表共10题。
分别从注意⼒集中的时间、时间段、分散注意的原因和对注意的认识等⼏个⽅⾯对学⽣进⾏了调查,有侧重、有层次地对学⽣课堂注意⼒的现状进⾏了调查分析。
三、调查的⽅法及对象(⼀)调查⽅法调查采⽤集体开卷式,本次学⽣问卷发出195份,回收有效问卷195份,问卷完全由三⾄五年级学⽣⾃主填写,所有数据全部采⽤⼈⼯统计处理分析,有效率达100%。
(⼆)调查对象:天⽔市建三⼩学三、四、五年级学⽣。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发现学⽣注意⼒不集中的表现:⾸先,在学习、做事或玩的时候很难保持注意⼒集中,很容易因外界刺激⽽分⼼;所以上课⼏分钟后,就开始动、说话或⾛神,不知上课讲的是什么,不知所留作业;做作业时,不能集中⼒量做完,三⼼⼆意,边做边玩,作业效率极低,⼀有声响就分⼼,没有家长陪就做不完;作业中丢字、错字、错符号,抄错得数;读书时,错字、丢字很多;考试中,看错题,漏题。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困惑与建议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困惑与建议第一部分:现状分析一、小学数学教学现状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一些困惑和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以下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主要困惑:1. 学生兴趣不足: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参与度较低。
2. 教学方法单一:部分教师仍采用“填鸭式”教学,缺乏启发性和互动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知识点掌握不牢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一些基础知识点掌握不牢固,导致后续学习困难。
4. 解决问题能力不足: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缺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家长辅导能力有限:部分家长自身数学素养不高,难以对孩子进行有效的辅导。
二、困惑原因分析1. 教育观念落后:部分教师仍然固守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数学教学只需传授知识,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2. 教学资源不足:部分学校教学资源有限,教师难以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3. 评价体系不合理:过分注重考试成绩,导致教师和学生过分关注成绩,而忽视学习过程和能力培养。
4. 家庭教育缺失:部分家长对孩子的学习关注度不够,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
三、改进建议1. 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2. 多元化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探究式、小组合作等多元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 加强基础知识教学: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让学生牢固掌握基本概念和公式。
4. 提高解决问题能力:设置实际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家长培训与辅导:加强对家长的数学教育培训,提高家长辅导孩子的能力。
6. 完善评价体系:建立多元化、全面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能力培养。
7.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培养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第二部分:针对性策略与实施步骤一、针对性策略针对上述分析的小学数学教学困惑,以下提出具体的针对性策略:1. 创新教学设计:- 设计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案例,增强数学学习的现实意义。
小学数学学困生学困原因及对策
论文小学数学学困生学困原因及对策唐庄第一中心小学小学数学学困生学困原因及对策少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未来的希望。
他们肩负着新世纪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重任。
数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
然而在现实教学活动中,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态度消极,兴趣淡薄,缺乏自信,成了数学学困生。
我们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来转化“学困生”,那么,如何转化来转化呢?在“学困生”转化方面,我们采取了根据“学困生”学困原因及特点,对症下药,因材施教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学习不得法型对策:在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上下功夫。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这就是说拿鱼给别人,不如教给人家捕鱼的方法。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也是如此,教给学生学会,不如教给学生会学。
因此,我们注重了教给学生多种思维方法和有效的数学思维方法。
例如“转化法”、“假设法”、“列表法”、“筛选法”、“迁移法”、“对应法”、“提前预习法”、“合作探究法”……通过各种途径,培养他们灵活的思维,提高他们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
二、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型对策:关注对其注意力的培养,着力引导他们将其注意力集中到学习和班集体生活上。
上课时盯住其情绪和注意力的变化,及时给予提醒,多加关照多提问,同时配合有效的有意注意训练途径。
如:“双耳分听法”,“目视追寻比赛”,“品指试验”,“学习医生”小品等。
通过我们的耐心指导与训练,学生的注意力显著提高。
三、学习能力差型“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
无以至江海”。
“学困生”学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疑难问题解决不及时,积攒成堆,而知识和方法积累太小。
因此,教学过程中我们启发鼓励学生“求知不让一疑存”,课堂上对“学困生”实行优先政策。
优先提问,优先发言,优先板演,优先活动。
同时发挥班集体的作用。
采用“结对子,一帮一,一对红,手拉手”的活动方式,建立“团结向上,互助友好”的班集体,形成一种“帮助热情高,学习干劲足”的良好学习氛围。
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
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一、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分析1.主观因素在对学困生的成因进行分析时,主要针对小学低高年级的两位学生进行了研究。
我班二年级男生涛涛,他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单亲家庭,父亲忙于工作没时间管他。
涛涛虽是一个男生,平时很少主动和老师、同学交流;缺乏学习积极性,遇到不懂的问题不会主动去请教老师,在家只能在父亲的监督下他才能完成作业;同时对数学的题型应变能力比较迟钝,涛涛在一个遇见难以解答的题型时会表现出沮丧感,并且为之有愤怒、反应冲动等不良情绪。
另外我班学生刘清,他出生在一个较富裕的家庭,父母是做生意的,从小对其爱护有加,性格非常活泼。
平时喜欢和同学交流,由于性格过于活泼,他经常在课堂上与同学交头接耳,学习态度很差,影响其他学生学习,常遭到老师的批评,导致害怕跟老师直接交流。
回到家后也是在父母的逼迫与监督下完成作业,欠缺学习的积极性。
涛涛与刘清的数学成绩得不到提高与其自身的内在因素既即自身性格有着很大的关系。
a.数学学习习惯不良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实现学生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之一。
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好数学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学困生之所以在数学学习上存在困难,一部分原因归咎于学习态度不太端正,没有一个自身良好的学习习惯。
b.数学学习动机不明所谓的数学学习动机就是指能够引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关注,能够维持数学学习活动,并使数学学习方式趋向于教师所设定目标的内在心理历程。
当前学习动机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的非智力因素之一。
良好的学习动机有助于学生对数学学习效率的提高。
学困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动机不明确,都是被动性的学习。
由此得出没有明确的学习动机,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2.客观因素a.家庭原因学困生涛涛,就其家庭来看是一个单亲家庭,从小缺乏母爱,父亲为忙着事业更很少与之沟通交流,从而使其性格内向化,并且缺少家长的管教。
再加上父亲的文化程度也不高,不能够给孩子引导正确的学习方式,就目前小学低年级来说还能够给予与一定的指导,如果到了高年级的话父亲也爱莫能助。
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和改进策略
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和改进策略小学数学学困生指的是在学习数学过程中遇到困难、成绩较差的学生。
他们在数学学习中出现问题的原因较多,主要有以下几点:1.学习方法不当:一些学困生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没有建立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他们可能没有养成认真听讲、课后复习和做习题的好习惯,导致对数学的理解不深入,记忆也不牢固。
2.基础薄弱:一些学困生的数学基础较为薄弱,没有掌握好基本的计算技巧和概念理解。
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小学低年级阶段对基础知识理解不透彻,没有打牢基础,进而导致后续学习中出现问题。
3.注意力不集中:一些学困生在课堂上无法集中注意力,容易走神,导致对知识点掌握不到位,从而影响理解与记忆。
4.缺乏兴趣:一些学困生对数学没有兴趣,对学习缺乏动力,因而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
1.建立良好学习方法:学生应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听讲、课后复习和做习题。
老师可以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如何有效地学习数学,教授一些学习技巧和方法,如归纳总结、思维导图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2.扎实基础训练:针对基础薄弱的学困生,应该进行有针对性的基础训练,强化基本计算技巧和概念理解。
可以通过布置更多的基础题目、进行小组互助练习以及辅导课程等方式,帮助学生在基础上取得进步。
3.注意力训练:增强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能力,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课堂教学方式,如举例说明、问题引导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参与度。
进行一些注意力训练活动,如集中注意力时间的逐步延长、分解注意力训练等,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4.激发兴趣,增加动力: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是提高学习效果的关键。
教师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如游戏化教学、数学应用场景的引入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也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动力,及时给予鼓励和认可,让学生感受到成就和满足。
针对小学数学学困生的问题,应该通过建立良好学习方法、扎实基础训练、注意力训练和激发兴趣增加动力等策略,全方位地帮助学生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小学数学辅导学困生计划 学困生辅导计划及措施三篇
小学数学辅导学困生计划学困生辅导计划及措施三篇一、制定有关学困生工作计划。
本学期以"提高合格率,优秀率,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为目的,根据本年级本学期的所有知识点,制定《五年级数学(下册)学困生研究单元任务表》,并且在每单元的教学前,根据本单元的知识点制定《单元知识的计划与实施表》,这样不仅使教学更有针对性,而且通过在教学中对学生实际错误的`收集与处理,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
二、及时填写好典型学困生个人档案,从学困生的成因入手,找出相应的转化策略,使转化措施更有针对性。
三、定期做好家访工作,以多种形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争取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支持与配合,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和思想状况,努力形成学校、家庭教育的合力,促进学困生的转化。
四、继续以"计算教学"为切入点,扎实开展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计算是数学的根本,在数学教学中继续以"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率"为突破口,辅导学困生注意从计算的方法处着手,通过多种形式去帮助他们正确掌握计算的方法,从会算慢慢过渡到正确、有一定速度的计算,同时,让学困生在计算的过程中,掌握计算的技巧,从而达到提高学困生计算能力及数学学习成绩的目标。
五、多方帮教,共同进步。
在学困生的转化过程中,将继续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继续采用生教生、师教生、小组内合作学习、家庭辅导等帮扶方法,使学困生能学会,优秀生在帮教中得到进一步提升,达到共同进步的效果。
六、利用每周课余时间的"帮扶"活动,指导学困生学习。
每周的课余时间不固定,我将见缝插针地安排对学困生的帮扶活动,对学困生进行已学知识点的巩固,更重要的是对学困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七、改变评价方式,对学困生适时鼓励评价。
课堂上将继续寻找时机多对学困生的课堂表现予以肯定鼓励,让他们增加自信心;在作业批改时,将会继续用一些富有针对性、指导性、鼓励性强的语言评价他们,Ji励他们按时、独立完成作业;每次测试后将继续帮助他们分析试卷,肯定好的地方,找出不足,点出下一步奋斗的目标等不断的对学困生给予关注、帮助,促使他们不断进步。
小学生数学常见错误心理成因及对策
小学生数学常见错误心理成因及对策金涛小学辜春苗摘要:小学生在解决数学题时,经常会犯偷换概念、分类不当、重复计算、以偏概全等错误。
从心理学的视角看这些错误,就会发现如下心理障碍导致了小学生的解题错误:精神紧张、感知比较粗略、注意品质差和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等。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错误心理对策在小学生的解题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具有共同特征的错误,有些学生由于违反逻辑思维的形式和规律而导致解题出错,也有因其他原因而出错的。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这些错误,就会很清楚的发现现象背后的深层次的心理原因,就会启示我们有针对性的采取必要的对策。
一、小学生数学常见错误的表现小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常常不自觉地犯如下的错误:1、偷换概念所谓的偷换概念,是指在同一个问题解答过程中,有意或无意地把原来的概念换成另一个不同的概念。
如,教学“求平均数”后,学生在作业时曾出现过如下错误:一只轮船从甲港出发,顺水每小时航行24千米,3小时到达乙港。
这只轮船返回时逆水航行用4小时回到甲港。
这只轮船往返一次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错解]24 × 3 ÷5=18(千米)(24+18)÷2=21(千米)答:这只轮船往返一次平均每小时行21千米。
这道题实质上是要求这只轮船往返一次的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上述错误中的结果每小时21千米,是顺水航行的速度(每小时24千米)和逆水航行的速度(每小时18千米)的平均值,即求得的是一个“速度的平均值”而不是“平均速度”。
显然上述错误就在于把这两个概念混为一谈,用“速度的平均值”去替换“平均速度”了。
2、分类不当分类是揭示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
解数学题时经常要分类讨论,分类讨论要依据形式逻辑中关于概念划分的规律,否则,划分所得的各个概念就会互相包含或交叉,从而混淆不清,不能达到明确概念外延,正确思考解题的目的。
3、重复计算某些计数问题涉及的数目较大或种类较多,学生采用分类方法进行计数时,分类重复(有时很难做到分类结果不重复),往往容易导致重复计算的错误。
小学数学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及对策
小学数学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及对策摘要: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形成主要是因为其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以及上课时跟不上教师的思路,也正因为这些原因给学生产生越学越难的想法,从而对数学学习产生厌倦,增加了数学学习难度。
小学数学学困生的产生,也是因为其心理、行为、环境等外界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数学学习出现断层,在正常教育环境中与同年级的其他学生相比效果比较差,没有达到较好的学习水平。
对此,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过程中,也必须要关注全体学生,尤其是要重视学困生的转化,这样才有利于整体教学成绩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困生;解决对策前言: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经常看到很多学生因为数学成绩跟不上教师的教课进度,从而对数学学习产生厌倦感。
数学的学习比较系统化,如果学生在小学对数学学习就产生厌倦感,那么后续的学习活动就无法顺利开展。
对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注意数学学困生的转化,保持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
1.小学数学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分析1.1教师方式首先,小学教师的教学能力有待提升,教师采用固定化的教学模式,并且与外界没有互动,其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式都没有及时更新,课堂内容比较枯燥,长期以往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不高,容易出现数学学习上的困难。
其次,教师数学专业能力也需要加强,由于有较多的教学任务,所以没有时间对业务水平进行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也难有保证。
最后,小学数学教师缺乏上进心,由于其教学人才紧缺,教师岗位竞争比较小,所以很多教师也安于现状,在教学上没有上进心,因此导致教学质量较差。
1.2学生方面小学生年级比较小,注意力也很难长时间集中,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就没有办法跟上教师的节奏,久而久之,学生感觉其数学学习难度加大,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怀疑,造成数学学习难度大的局面。
另外,小学生的自控能力也比较差,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被外界事物所干扰,不能有效的控制自身的行为,所以在数学学习上如果不能长期坚持,那么数学基本功不扎实,其数学学习成绩自然提不上去。
浅谈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
浅谈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随着九年义务教育以及“五严”规定的实施,在农村小学中高年级中数学教学中学困生的人数呈现增长的趋势。
了解这类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其形成原因,同时找出相应的策略去解决,对农村小学的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将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多数农村小学的学生不喜欢数学,觉得难学,学习效率低下。
教师也感觉到数学课不能像语文等学科那样上得出彩。
学生两极分化的现象特别严重,在数学这门学科中尤为突出。
学困生历届每班都有,使众多农村小学数学教师感到非常头疼。
在教学改革的今天,要了解这类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形成的原因,并找出相应的策略去解决这个问题,是一所学校,一个班级甚至是一个教师能否大面积提高本班数学教学质量以及合格率而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数学学困生的心理特征所谓数学学困生?是指那些智力正常,而得不到正常开发、能力目标、知识目标、情感目标均不能达到新课标基本要求的学生。
这些学生大多存在以下心理特征:(1)自卑心理:学困生常常因为学习不好而受到教师的批评,同学的嘲笑,家长的训斥,因而在学习上不能积极进取向上,应付式地对待学习。
这些学生缺乏自信,自我评价低,自甘落后,自卑心理严重。
认为自己就不是一块学习的料。
上课时蜷缩在座位上一动不动。
教师提个问题,学困生甚至不敢看老师一眼。
(2)内向心理:这是学困生最为常见的一种心理失调症,是他们感到无力应付学习上的压力而产生的一种消极情绪。
他们上课往往情绪低落、心境焦虑、内心孤僻,有事不愿向同学、家长和老师倾诉。
在课堂上,他们经常精力不集中、情绪低落、反应迟钝,不积极举手发言。
下课也经常独自坐在位置上不愿意与他人交流甚至玩等。
(3)逃避退却心理:学困生对挫折承受能力特差,意志薄弱,稍遇到一点困难或挫折就会动摇和失去信心。
受到批评就泄气,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选择逃避退缩。
二、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分析1.个人原因(1)缺乏学习兴趣。
经过多年对学困生观察,发现学困生对数学知识普遍缺乏兴趣不好奇,求知欲低。
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与转化策略
休 息 时 间 为他 们 补 课 。 2不 断 改进 教 法 , 养 学 习兴 趣 . 培 小学数学教师 在教学 中, 不 断改进教法 , 养 学习兴趣 , 应 培
这是学困生转化的核心。 教师 要 针 对 学 困生 缺 乏 自信 , 解 和 接 理
受 能 力 较 差 这 一 现 状 , 真 备 课 , 细 琢 磨 教 材 特 征 , 拘 一 格 认 仔 不
百 出 ; 次 学 习好 的 同学 上 课 总 是 积 极 举手 回答 , 与 到 课 堂 中 其 参 来 , 学 困 生 在 课 堂 上 总是 表 现 得 默 默 无 闻 , 爱举 手 发 言 , 而 不 上 课 经 常 开 小 差等 等 。 为此 , 文 将 针对 此来 做 进 一 步 的研 究 , 本 分
4学 习方 法 差 、 习 效 率 低 . 学 众 所 周 知 , 习 效 果 决 定 学 习成 绩 。调 查表 明 , 2 % 的学 学 有 5 生 存 在 下 面 现 象 : 前 没有 预 习 、 后 没 有 复 习 。他 们 只 停 留在 课 课 “ 单全 收 ” 照 的学 习方 法 , 乏 有 效 的 学 习 方法 和 知 识迁 移 能 力 。 缺
习效 果 以及 学 生 的成 长 成 才 。 由于 教 师 职业 的清 贫 辛 苦 以及 社
会 功 利 化 思 想 或 多 或 少 对 教 师 职 业 带 来 一 定 的 冲 击 ,结 果 使 一 些 教 师 不 热 爱本 职 工 作 , 安 心 现 状 , 乏 主 动 性 和 积 极 性 , 不 缺 没 有 认 真 备 教 材 、 学 生 、 教 法 , 课 只 是 敷衍 了事 , 法 乏 味 单 备 备 讲 教
心, 旦发现他们具有畏惧心理, 一 应及 时沟 通 交 流 甚 至 利 用 平 时
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一、教学中的常见问题1、学习兴趣不足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
一方面,由于数学本身的抽象性和逻辑性,使得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恐惧感和抵触情绪;另一方面,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课堂氛围枯燥,缺乏趣味性。
(2)教学手段单一,未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评价方式过于注重结果,忽视过程,导致学生只关注成绩,缺乏学习动力。
2、重结果记忆,轻思维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过于重视学生的成绩,导致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结果的记忆,而忽视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这种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课堂教学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机会。
(2)课后作业和练习过于注重计算速度和正确率,忽视了对学生思维过程的引导。
(3)教学评价体系中,成绩成为衡量学生能力的唯一标准,导致学生过分追求分数,而忽视思维能力的发展。
3、对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是影响学生数学素养提升的重要因素。
这一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对概念的教学重视程度不够,认为概念是显而易见的,无需过多讲解。
(2)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停留在表面,未能真正掌握其内涵和外延。
(3)教学过程中,对概念的巩固和运用不够,导致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无法灵活运用所学概念。
二、教学实践与思考1、梳理脉络,全面理解教材(1)从培养目标出发,理解课程核心素养的发展体系为了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从培养目标出发,深入理解课程核心素养的发展体系。
这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将数学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具体而言,教师应:- 明确小学数学课程的培养目标,把握核心素养的内涵和外延。
- 在教学设计中融入核心素养的培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学困生注意力涣散心理分析及教学策略摘要:注意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注意品质影响着教学效果。
因此,如何提高小学生注意品质,尤其是如何帮助学困生克服注意力涣散,是教育工作者必须研究的问题。
本文从注意心理分析上阐述如何运用注意规律指导小学数学教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困生注意力涣散心理分析教学策略
1.前言
文献[1]论述:20世纪50年代后期,有关注意的研究越来越受到认知心理学家的关注。
美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布鲁姆的研究结果指出:“注意力稳定性的作用比学习能力的作用更大。
”从中显示注意力稳定性的重要性。
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如:学生上课时学习不专心,做小动作、东张西望,这些问题始终困扰着小学一线教师,究其根源,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方面就是学困生注意力比较涣散。
如果能够对学困生注意力情况有个全面的调查了解,深入地追查注意力涣散的原因,必将对教育学生提供非常有力的帮助。
因此,我们有必要从生理、认知、情感和社会性等方面全面地了解学困生的注意心理发展特点,有的放矢地指导数学教学。
2.学困生注意力涣散的界定
近几年,心理学家对学困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综合各种文献论述,学困生是指那些智力发展水平正常,但由于生理、心理、行为、环境和教育等原因,致使在正常教育教学情形下学习效率低下,有明显的知识和技能缺陷的一类学生。
什么是注意力涣散型学困生?该类学生应如何界定?对于注意力涣散的理解,笔者还查阅了有关文献,其中有天津师范大学岳宝霞教师撰写的论文《注意力涣散型高中数学学困生研究的现状及思考》(2004年第二期《数学教育学报》)对学困生注意力涣散的界定有比较全面的阐述。
文述:朱智贤教授的观点[2],注意力涣散即指心理活动不能充分地指向并集中于应当指向并集中的对象上的一种心理状态。
与我们通常所说的“分心”(distract)有相似之处。
3.学困生注意力涣散心理分析
笔者认为影响学困生注意力涣散的原因多种多样,可归结为外因和内因。
内因:(1)学困生缺乏对数学的需要、兴趣;(2)学困生缺乏同化、顺应知识的认知结构;(3)学困生的意志力较弱,据研究,意志力越强注意越稳定;(4)学困生特有的心理状态。
外因:(1)课堂教学沉闷,缺乏刺激物的变化及新异性;(2)教师教学方法和内容处理缺乏针对性;(3)教学时,学生注意疲劳过度。
4.基于学困生注意力涣散心理教学案例
目前,对学困生注意的研究主要涉及选择性注意和持续性注意两个方面。
下面以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为例,阐述如何运用注意规律指导学困生的学习。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揭示问题
1.温故知新——完善认知,提升学困生的注意品质。
结合图1,复习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
作为新旧知识过渡的桥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1,发现已学图形并求图形面积,以此吸引“学困生的认知水平”,明确学习要求。
【设计意图】数学知识的认知过程,存在对知识理解不同的程度与深度,也即数学认知结构是分层次的。
据教学实践表明,大多数学困生表现出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缺乏相应程度与深度,知识迁移能力差。
因此,教学内容的设计应考虑学困生的认知现状,教学目标应设置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此吸引学困生学习的注意力。
2.精心设问——引发认知冲突,提高学困生注意稳定性。
问题:猜测花坛面积的大小。
师:这是校门外的两个花坛(面积相等),一个是长方形的,另一个是平行四边形的,你们猜猜看,哪一个花坛的面积比较大?
【设计意图】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往往源于好奇。
问题的设置有利于提高学困生注意的稳定性,创设“比大小”这样的问题
情境,引发学困生认知冲突,激发学困生的求知欲,让学困生带着已有的知识,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探究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
二、探究新知、归纳方法
1.猜想探究——明确学习任务,培养学困生意志力。
师:(出示剪好的、底是6厘米、高是4厘米、邻边是5厘米的平行四边形卡片)这张卡片是平行四边形(复习平行四边形定义和性质),它的面积怎样求呢?
(教师为每个小组提供一个同样的平行四边形卡片(上面没有方格,也没有标上高),学生结合课本,进行合作交流、探究、猜想。
)
【设计意图】有意注意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
据研究,意志力越强注意越稳定。
因此,数学学习对于学生的意志力有较高的要求,而学困生学习却缺乏这方面的品质。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探究、猜想,使学困生能够主动地、有目的地及时调整思路,明确学习任务、培养意志力。
2.操作验证——动手实践,激发学困生学习兴趣。
师:同样的平行四边形卡片,不同的猜想(学生已有多种结论),却产生了不同结果,如图2,到底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我们还得来验证一下。
准备用什么方法,选用什么工具验证?
【设计意图】学困生进行动手实践,在活动中培养学习兴趣,兴趣是一种最直接的主观状态。
我们在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时也发
现学困生数学学习兴趣不高,甚至有些惧怕数学。
这可能也是导致学生注意力涣散的一个主要原因。
因此,与其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还不如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3.交流成果——运用语言技巧,防止学困生注意疲劳。
教师以学生为主体,交流每组探究结果。
生1:数方格:先数整数格,再把不完整的格拼成一整格。
生2: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下一个直角三角形,再把这个三角形与剩下的直角梯形拼成一个长方形。
生3: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下两个直角梯形,再把两个直角梯形拼成一个长方形。
……
【设计意图】生1、生2、生3相对来说是学优生,学困生在此环节显得比较焦虑、保守,注意力也开始涣散。
其实,学困生有一个明显的特征:注意容易疲劳。
因此,学生通过互相交流,思想碰撞,更有利于注意持久稳定。
亦可运用“就近原则”、教师突然的停顿、教师言调的高低、教师的幽默感等,使学困生大脑得到“短暂”的休息。
观察比较、归纳方法:
师:同学们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在操作时有一个共同点,是什么呢?(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一条高剪开)
【设计意图】此时可以选择让学困生进行活动操作,采取“操
作—描述—观察”等方式引导学困生的剪法,交流各人的剪法,体会沿高剪的必要性与合理性,由此提高学困生学习热情。
4.课件演示——制造“刺激物”,吸引学生注意。
是不是任意一个平行四边形都能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呢?课件展示两种剪法的过程(如图3)。
通过老师的课件同步演示,一方面可以验证学生的操作过程,让学生体会正确操作方法的重要性,积累操作经验。
另一方面,能使学生再次体验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面积的关系,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为推导平行四边形的计算公式提供正确的指向。
同时体会平移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再次审视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设计意图】教师可利用多媒体的音、色、动画等,制造“刺激物”,吸引学生注意。
即在学生出现注意分散时,制造出可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兴趣的“刺激物”,化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吸引学困生的注意力。
5.实践应用——强化新知,深化学困生注意广度。
加强知识训练,巩固和掌握新知识,规范书写格式,充分发挥学困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又回应开头,学以致用。
师:要算出平行四边形花坛的面积,需要知道什么条件?经过测量,得到了这些数据[课件点出长方形的长(6m)和宽(4m)、平行四边形的底(6m)和高(4m)]。
(1)学生尝试解答。
(2)交流汇报。
(3)比较哪个花坛的面积大。
【设计意图】实践应用中,学困生认知活动的自觉性明显增强,有意注意占优。
有意注意不但受兴趣的影响,还受意志品质,知识经验,以及疲劳程度等的影响。
因此,在引导学困生解决问题时,应拓展注意的广度。
5.结语
小学数学课程对学生的注意的稳定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也使得数学有可能成为因注意力涣散而导致学习困难最多的学科,因此,注意力涣散型学困生问题不容忽视。
对于如何提高学困生注意稳定性,除了应进行一些大型调查及实验研究外,还应积极倡导“个案研究”,因为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认知水平各不相同。
其次,还应积极倡导“行动研究”。
数学教师参与行动研究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学生的眼神或表情能大致判断出学生课上是否认真听讲,便于教师改进教学方案,增强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吕传汉,汪秉彝.中小学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教学探究[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2.
[2]徐一冰.中职数学教学设计的有效策略的探讨[j].数学教育学报,2009,(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