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形象-接受指导

合集下载

(28)比较文学形象学梳理

(28)比较文学形象学梳理

(28)比较文学形象学梳理比较文学形象学梳理鲍良兵一、形象学的定义最宽泛意义上的形象之概念,并不要求对研究工作进行定义,而是要求一种假设。

这种假设或可这样来表示:所有的形象都源自一种自我意识,他是对一个与他者相比的我,一个与彼此相比的此在的意识。

形象因而是一种文字的或非文字的表述,它表达了存在于两种不同的文化现实间能够说明符指关系的差距。

或还可这样表示:形象是对一种文化现实的描述,通过这一描述,制作了它的个人或群体揭示出和说明了他们置身于其间的文化的和意识形态的空间。

将形象研究单独提出,是法国学者卡雷的专利。

他第一个主张在研究国际文学时,不要拘泥于考证,要注重探讨作家间的相互理解,人民间的相互看法、游记、幻象等。

由此他将形象研究定义为“各民族间的、各种游记、想象间的相互诠释”。

形象学,顾名思义,就是研究形象的学问,不过比较文学意义上的形象学,并不对所有可称为“形象”的东西普遍感兴趣,它所研究的,是一国文学中对“异国”形象的塑造或描述。

二、现代形象学的特征形象学充分利用多学科交汇的特点,将与身具有的跨学科性大大向前推进,同时借鉴人文、社科中一切有用的新观点、新方法,特别是接受美学、符号学和哲学上的想象理论,对研究的侧重点及方法论进行了重大改革。

当代形象学研究对传统的突破和发展:1、注重“我”与“他者”的互动性用巴柔的话说,就是“‘我’注视他者,而他者形象同时也传递了‘我’这个注视者,言说者、书写者的某种形象。

”在这种互动中,当代学者尤其偏重形象创造主体的作用。

巴柔曾明确地指出:在个人(一个作家)、集体(一个社会、国家、民族)、半集体(一种思想流派、文学)这些形象创造者的层面上,“‘他者’形象都无可避免地表现为对‘他者’的否定,而对‘我’及其空间的补充和延长。

这个‘我’要说‘他者’……但在言说‘他者’的同时,这个‘我’却趋向否定他者,从而言说了自我”。

2、注重对“主体”的研究注重“主体”意味着研究方向的根本转变:从原来研究被注视者一方,转而研究注视者一方,即形象创造者一方。

比较文学意义上的形象学

比较文学意义上的形象学

比较文学意义上的形象学一、概述形象学,作为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主要探讨不同文化、文学和历史背景下形成的形象及其所承载的意义。

在比较文学的视角下,形象学不仅关注单个文本中的形象塑造,更着眼于不同文化间如何通过形象进行交流、互动和影响。

这种跨文化的交流不仅揭示了不同文化对彼此的认知和想象,也促进了文化间的对话和理解。

比较文学意义上的形象学,不仅是对文学作品中形象的研究,更是一种跨文化交流的研究,它揭示了不同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互动与交融。

形象学的研究范围广泛,包括文学、艺术、历史、社会学等多个领域。

在文学领域,形象学主要关注文学作品中的异国形象、人物形象、社会形象等。

这些形象往往承载着作者的文化观念、审美理想和价值判断,同时也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文化风貌。

通过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中的形象,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不同文化对同一主题或事物的不同解读和表达方式,从而加深对人类文化多样性的理解。

在比较文学的框架内,形象学的研究方法也具有独特性。

它强调对比和比较,通过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进行细致的分析和比较,揭示出不同文化在形象塑造上的共性和差异。

同时,形象学也注重历史语境的考量,认为形象的形成和演变往往与特定的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在进行形象学研究时,我们需要将文学作品置于其产生的历史语境中进行考察,以揭示其深层的文化内涵和意义。

比较文学意义上的形象学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它旨在通过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中的形象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揭示出不同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互动与交融。

通过形象学的研究,我们可以加深对人类文化多样性的理解,促进不同文化间的对话和交流。

1. 简要介绍比较文学与形象学的概念在探索文学研究的广阔领域中,比较文学与形象学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它们以各自独特的研究视角和方法,深入剖析了文学作品的内在意义与跨文化交流中的复杂现象。

比较文学,作为一种以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与跨学科为研究视域的文学研究,其核心理念在于通过比较的方法来揭示不同文学传统、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下的文学作品的共同点和差异。

(完整版)比较文学复习知识点

(完整版)比较文学复习知识点

第三章复习题⏹一、填空题⏹ 1.比较文学的四种基本类型和研究方法分别是:影响研究、平行研究、阐发研究、接受研究。

其中最基本。

这四种研究类型中最主要的两种是:影响研究和平行研究。

⏹ 2.从传播方式来看,影响研究中的影响分为哪两种?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

⏹ 3.影响的过程可以分为放送、接受和传播途径。

从放送的角度进行的研究称之为“流传学学”,从接受的角度进行的研究可以称之为“渊源学学”,从传播途径的角度进行的研究可以称之为“媒介学学”。

⏹ 4.影响研究的具体方法是:考据的方法、科学性、历史性,平行研究的具体方法是哲学的、审美的、批评的⏹ 5.第一次正式正式提出“阐发法”这一名称的台湾学者是古添洪。

⏹ 6.接受研究可以看作影响研究的发展,它是在接受美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7.阐发研究可以看成平行研究是衍生出来的一种类型。

⏹二、名词解释⏹ 1.影响研究:是指对跨民族、语言和文化界线的不同文学之间基于事实联系之上的互相渗透与互动的影响史实进行的一项专门研究。

⏹ 2.平行研究:将那些相似、类似、卓然可比,但是没有直接关系的两个民族(或几个民族)文学、两个或多个不同民族的作家、两部或多部属于不同民族文学的作品加以比较,研究其同与异,并导出有益的结论。

⏹⏹ 3.接受研究:以接受理论为基础,着重研究不同民族的文学和读者之间的关系,而不考虑在同一民族内部文学与读者之间的关系。

⏹ 4.圆形的研究:⏹ 5 .平行回现论⏹三、简答题⏹1、渊源学分为哪五类?笔数的渊源、口传的渊源、印象的渊源、集体的渊源、孤立的渊源⏹ 2.影响研究的理论体系(理论基础)有哪四个方面?1.影响的超国界存在说2.影响的事实联系论3.影响的历史意识论4.影响即对创作的理解论⏹ 3.影响研究的步骤有哪些?1.影响存在的提出2.材料的搜求和考订3.假设的证明4.影响的深入研究⏹ 4.平行研究与影响研究之间的差异?1.平行研究尚未发现或根本不存在事实联系2.平行研究范围广泛,影响研究范围窄⏹ 5.阐发研究包含哪三个方面的内容,需要注意哪两点?1、文学理论对文学现象的阐发2、理论对理论的互相阐发3、以别的学科对文学作出阐发⏹ 6.影响研究和接受研究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相同点:比较文学中的接受研究同样研究一个民族的作家和作品对外民族的影响,或者研究自己对外民族文学的接受,从这个意义上讲,它与影响研究有一致性。

《比较文学》课程笔记

《比较文学》课程笔记

《比较文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一、比较文学的定义与内涵1. 定义比较文学是一门国际性的学科,它涉及至少两种文学传统的研究,通过对这些文学传统的比较,揭示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似性和差异性,以及文学与其他领域之间的交叉关系。

2. 内涵- 跨文化性:比较文学研究跨越不同文化背景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

- 交叉性:比较文学不仅限于文学内部的研究,还涉及文学与历史、哲学、艺术、社会科学等领域的交叉。

- 开放性: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的多样性,使其成为一个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学科。

二、比较文学的研究范围1. 跨国家文学关系- 翻译研究:探讨文学作品如何通过翻译在不同语言和文化中传播和接受。

- 文学接受与影响:研究一个国家的文学作品在另一个国家的接受情况及其产生的影响。

2. 跨民族文学关系- 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少数民族文学的特点及其与主流文学的关系。

- 跨境民族文学:探讨跨境民族文学的传统、风格及其在不同国家的发展。

3. 跨文化文学关系- 东方与西方:比较东方文学与西方文学的传统、主题和表现手法。

- 古代与现代:分析古代文学对现代文学的影响,以及现代文学对古代文学的重新诠释。

4. 跨学科文学关系- 文学与哲学:研究文学作品中的哲学思想,以及哲学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 文学与艺术:探讨文学与绘画、音乐、电影等艺术形式的相互影响。

三、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1. 影响研究- 直接影响:研究一部作品或文学思潮对另一作品的直接影响。

- 间接影响:探讨文学作品通过中介(如翻译、评论)产生的间接影响。

2. 平行研究- 类似性比较: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文学作品之间的相似性。

- 对比性研究:对比不同文学作品之间的差异,揭示其背后的文化差异。

3. 媒介研究- 翻译媒介:研究翻译在文学传播中的作用和影响。

- 电子媒介:探讨网络、电影等电子媒介对文学形式和内容的影响。

4. 跨文化研究- 文化过滤:分析文学作品在跨文化传播中被如何重新解读和接受。

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是以世界性的眼光和胸怀来从事不同国家、不同文明和不同学科之间的跨越式文学比较研究,它主要研究各种跨越中文学的同源性、变异性、类同性、异质性和互补性。

以实证性影响研究、文学变异研究、平行研究和总体研究为基本方法论,其目的在于以世界性的眼光来总结文学规律和文学审美特性,加强世界文学的相互了解与整合,推动世界文学的发展。

作为一门学科,在19世纪30年代即已萌芽,七八十年代正式产生,正式诞生于19世纪70年代末在至90年代。

格义:即佛教格义,中国比较文学的第一阶段,即它的萌生阶段是在佛教传入中土之后的西晋时期,当时佛教产生的一种称为“格义”的研究法,是中国比较文学的渊源,即用汉学来解释比附外来文学,是“阐释研究”的最初形态。

文化过滤:是研究跨异质文明下的文学文本事实上的把握与接受方式,它是促成文学文本发生变异的关键。

文化过滤指文学交流中接受者的不同文化背景和文化传统对交流信息的选择、改造、移植、渗透作用。

也是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发生影响时,由于接收方的创造性接受而形成的对影响的反作用。

文学误读:“误读”概念由美国文艺理论家哈罗德布鲁姆在其所著《影响的焦虑》1975中论诗时提出。

在他看来,任何阅读都是一种“误读”的批评,一部文学史即本文间性的关系史,也就是前辈的压抑和后辈以“误读”逃避压抑的相互作用史。

源于接受者或接受者文化对放送者文化的渗透、修正与筛选,亦即文化过滤,从而造成影响误差,形成误读。

文学误读本来是阅读学中的概念,指偏离阅读对象本身的意思和内容的阅读。

过去常用来指称不正确的阅读,误差性阅读或阅读理解错误。

比较文学中指文学作品在传播和接受过程中发送者文化的损耗和接受者文化的渗透而形成的误差。

流传学:就是从给予影响的放送者出发,去研究作为终点的接受的情况,包括文学流派、文艺潮流、作家及文本等在他国的际遇、影响及被接受的情况。

框范:指作品中展示的某种特定的空间或环境,如经典文学作品中所描写的风物、背景、社会环境等常常形成一种“框范”,对后世文学产生广泛的影响。

《比较文学》重点整理

《比较文学》重点整理

《比较文学》重点整理比较文学的内部体系◆文学范围内比较研究(一)影响研究(重视“同” )1 .流传学(放送→传播→接受)2 .渊源学(接受→传播→放送)3 .媒介学(传播媒介:人、环境、文字的媒介)( 二) 变异研究(重视“异” )1 .译介学(误读)2 .形象学(“他者” )3 .接受学(重视接受)(三)平行研究(重视“审美” )1 .主题学(研究同一主题跨越性流变)2 .文类学3.比较诗学(四)历史类型学研究(前苏)(五)阐发研究(台湾大陆学者)◆跨学科的研究1.文学与艺术2.文学与宗教3.文学与社会科学4.文学与自然科学第一编绪论第一章比较文学的定义与目标1.比较文学的定义美国比较文学家雷马克在《比较文学的定义与功用》中说:比较文学是超出一国范围之外的文学研究,并且研究文学与其他知识及信仰领域之间的关系,包括艺术(如绘画、雕刻、建筑、音乐)、哲学、历史、社会科学(如政治、经济、社会学)、自然科学、宗教等。

简言之,比较文学是一国文学与另一国或多国文学的比较,是文学与人类其他表现领域的比较。

(比较文学并不是简单的文学加比较,而是以跨越为前提,以开放性为特征的。

) 比较文学是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的文学研究。

2.民族文学:指的是在某个民族土壤上产生的具有自己独特的历史传统和民族特色的文学。

它受制于本民族的文化背景,由民族的政治、社会、心理、语言等条件所决定,同时也反映了本民族的审美心理和美学品格。

世界文学:包括中国文学之内的取得了经典地位的作品作家的总和。

第二章比较文学的历史与现状一、法国学派(影响研究)1.观点①提倡“影响研究”的方法;②崇尚实证,重视考据;③不重视作品的美学欣赏与文学批评;④在学科上,将比较文学困于纯文学范围之内,而在地域上则局限于欧洲,特别是西欧的不同民族文学之间的比较;⑤提出“总体文学”一说2.代表人物:①梵第根a.出版《比较文学论》,全面系统地总结了法国文学的成就,阐述了比较文学的理论、方法与历史。

比较文学的名词解释

比较文学的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1、a 比较文学:是一门运用比较方法研究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文学以及文学和其他艺术形式、其他意识形态之间关系的独立学科,它是文学研究的一支。

b比较文学是一种开放式的文学研究,它具有宏观的视野和国际的角度,以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界线的各种文学关系为研究对象,在理论方法上,具有比较的自觉意识和兼容并包的特色。

——陈惇刘象愚c比较文学的定义:比较文学是以世界性眼光和胸怀来从事不同国家、不同文明和不同学科之间的跨越式文学比较研究。

它主要研究各种跨越中文学的同源性、类同性、变异性、异质性和互补性,以实证性影响研究、文学变异研究、平行研究和总体文学研究为基本方法论,其目的在于以世界性眼光来总结文学规律和文学审美特性,加强世界文学的相互了解与整合,推动世界文学的发展。

2、平行研究:就是将那些相似、类似的、卓然可比但是没有直接关系的两个或几个民族的文学,两个或几个民族的作家作品加以比较,研究其同异,并找出有益的结论。

3、影响研究:主要研究民族与民族文学之间的直接影响和实是联系,既要研究实施以影响的民族的作家、作品,又要研究接受影响的民族作家、作品,还要研究产生影响的过程、途径、媒介的手段。

4、渊源学:从接受者(终点)出发,溯源而上,去寻找影响源,确认放送点。

注重资料证据的搜集、整理和考核,是一种以考据为主的实证研究。

誉舆学:以研究放送效果为主的研究。

流传学:以研究放送起点(放送者)和终点(接受者)的内在联系,以寻找终点为目的的研究。

5、可比性:是指比较对象间具有某种可作比较的基础,即文学现象的同与异,只有那些同时具备相同或相异两重关系的文学现象才具有可比的价值,才可能探索出文学的共同规律和美学本质。

6、平行研究回现论:(俄比较文学家维谢洛夫斯基提出),它认为在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在他们的历史文化环境,不同民族的文学会出现重合和类似现象,这种重合或类似自成系统,不必考虑年代、地域或环境、影响等。

比较文学最新整理名词解释

比较文学最新整理名词解释

比较文学:一种开放式的文学研究,具有宏观的视野和国际的角度,以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界限的各种文学关系为研究对象,在理论和方法上,具有比较的自觉意识和兼容并包的特色。

以实证性影响研究、文学变异研究、平行研究和总体文学研究为基本方法论,其目的在于以世界性的眼光来研究文学规律和文学审美特性,加强世界文学的相互了解与整合,推动世界文学的发展。

法国学派:法国学派是比较文学学科史上最早形成的一个学派,也是影响最大的学派之一。

其主要代表人物有维尔曼、戴克斯特、巴登斯贝尔、梵•第根、卡雷和基亚等。

法国学派的比较文学研究是在进化论和实证主义思想指导下发展起来的,着重研究各国文学的联系,用确凿的事实证明各国文学之间影响与被影响的关系,使比较文学的国别文学和民族文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研究国际间文学交流、影响与融合的独立学科。

但其缺陷在于只注重事实的考据,崇尚实证,而且将文学比较的范围仅仅集中在以法国文学为中心的欧洲,从而使其缺乏更为广泛的视野和对文学的美学规律的关注,受到了后来的美国学派为主的比较文学研究新学派的攻击与批评。

美国学派:美国学派是比较文学史上第二个影响最大的学派,它的主要是针对法国学派在理论与实践中的偏颇和不足而产生。

美国学派将比较文学看作一种文学研究,涵盖文学史、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三个方面。

既包括“事实联系”的文学关系研究,也包括无事实联系的跨国界文学研究,还包括对文学与其他学科的比较研究。

强调文学首先是一种美学活动,它的审美价值是第一位的,因而比较文学应该首先建立在不同国别文学的自身审美规律的比较基础之上,据此,美国学派向法国学派提出了挑战,提出了平行研究的研究方法。

中国学派:中国学派指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一批中国学者为代表所形成的一支重要的比较文学队伍。

他们提出了“阐发研究”等新的研究视野和角度,代表第三世界比较文学学者对于“欧洲中心主义”的挑战,倡导文化平等与文化对话,提出多元共生、“和而不同”的文化多元主义,冲破了欧洲传统的比较文学观念。

《比较文学》重点整理

《比较文学》重点整理

《比较文学》重点整理比较文学的内部体系◆文学范围内比较研究(一)影响研究(重视“同” )1 .流传学(放送→传播→接受)2 .渊源学(接受→传播→放送)3 .媒介学(传播媒介:人、环境、文字的媒介)( 二) 变异研究(重视“异” )1 .译介学(误读)2 .形象学(“他者” )3 .接受学(重视接受)(三)平行研究(重视“审美” )1 .主题学(研究同一主题跨越性流变)2 .文类学3.比较诗学(四)历史类型学研究(前苏)(五)阐发研究(台湾大陆学者)◆跨学科的研究1.文学与艺术2.文学与宗教3.文学与社会科学4.文学与自然科学第一编绪论第一章比较文学的定义与目标1.比较文学的定义美国比较文学家雷马克在《比较文学的定义与功用》中说:比较文学是超出一国范围之外的文学研究,并且研究文学与其他知识及信仰领域之间的关系,包括艺术(如绘画、雕刻、建筑、音乐)、哲学、历史、社会科学(如政治、经济、社会学)、自然科学、宗教等。

简言之,比较文学是一国文学与另一国或多国文学的比较,是文学与人类其他表现领域的比较。

(比较文学并不是简单的文学加比较,而是以跨越为前提,以开放性为特征的。

) 比较文学是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的文学研究。

2.民族文学:指的是在某个民族土壤上产生的具有自己独特的历史传统和民族特色的文学。

它受制于本民族的文化背景,由民族的政治、社会、心理、语言等条件所决定,同时也反映了本民族的审美心理和美学品格。

世界文学:包括中国文学之内的取得了经典地位的作品作家的总和。

第二章比较文学的历史与现状一、法国学派(影响研究)1.观点①提倡“影响研究”的方法;②崇尚实证,重视考据;③不重视作品的美学欣赏与文学批评;④在学科上,将比较文学困于纯文学范围之内,而在地域上则局限于欧洲,特别是西欧的不同民族文学之间的比较;⑤提出“总体文学”一说2.代表人物:①梵第根a.出版《比较文学论》,全面系统地总结了法国文学的成就,阐述了比较文学的理论、方法与历史。

第4章--形象学、接受学与变异学--(《比较文学概论》PPT课件)

第4章--形象学、接受学与变异学--(《比较文学概论》PPT课件)

研 究
4、外国作家、文学和理论思潮的中国接受研究
5、翻译研究
(一)接受学的历史与现状
接受美学的国内情况
我国较早接纳“接受美学”的 比较文学著述
《比较文学原理》【乐黛云著】
主 《中西比较文学教程》【乐黛云主编】
要 《比较文学》【陈惇、孙景尧、谢天振主编】
著 述
《比较文学教程新编》【张铁夫等主编】
《比较文学教程》【曹顺庆主编】
卡雷
(影响研究)做起来是十分困难的,而 且经常是靠不住的。在这种研究中,人们往 往试图将一些不可称量的因素加以称量。相 比之下,更为可靠的则是由作品的成就、某 位作家的境遇、某位大人物的命运、不同民 族之间的相互理解以及旅游和见闻等等所构 成的历史……
(一)形象学的历史与现状
萌蘖与生发
卡雷的贡献
新的研究 空间
各民族间通过文学作品、旅游日记所表 现出来的“想象性的相互诠释”
研究力作
《法国游客与作家在埃及》
《法国作家与德国幻想》 形象学拓荒力作
(一)形象学的历史与现状
萌蘖与生发
基亚
不再追求抽象的总括性影响,而设法深入 了解一些伟大民族传说是如何在个人或群体的 意识中形成和存在下去的,这就是近五十年来 法国的一种远景变化,它使比较文学产生了真 正的更新,给它打开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20世纪九十年代 初,代表学者: 莫哈、巴柔 形象学成为比较 文学学科的一种 专门研究类型。
(一)形象学的历史与现状
萌蘖与生发
学术背景 19世界末20世纪初
比较文学研 究取向趋异
受进化论影响 重视归纳与综合
强调文献实证, 排斥理论综合和
美学评价
难以操作 “影响研究”
(一)形象学的历史与现状

比较文学形象学

比较文学形象学
中国文学在西方受到了一定的关 注和认可,尤其是一些经典作品。
03
跨文化交流的挑战
中国文学在西方传播过程中面临 文化差异、语言障碍和意识形态 冲突等挑战。
跨文化语境下的文学形象塑造与传播
跨文化语境下的文学形象
文学形象的传播
文学形象的传播受到媒介、翻译和文化过滤等因素 的影响,需要关注传播过程中的失真和误解。
主要研究内容
现代形象学主要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文学作品中的异国形象塑造、文化误读与文学形象之间的互动关系。
当前研究现状与趋势

现状
当前形象学研究已经超越了早期以欧洲 为中心的局限,涵盖了世界各地的文化 和文学。研究领域不断拓展,涉及的主 题更加多样。
VS
趋势
随着跨文化交流的深入和全球化的推进, 形象学研究将更加注重跨文化对话与交流 ,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形象在全球 化语境下的传播与接受。同时,随着数字 技术和新媒体的兴起,形象学研究也将探 索新的研究方法和手段。
机制。
跨学科融合有助于拓展形象 学的研究领域和应用范围, 为文化交流、国际关系、跨 文化传播等领域提供理论支
持和实践指导。
跨学科融合需要注意学科间 的差异和界限,避免研究的 泛化和滥用,确保研究的严 谨性和专业性。
06 总结与展望
比较文学形象学的贡献与局限
拓宽了文学研究的视野
比较文学形象学通过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的 文学作品,揭示了文学的多样性和跨文化交 流的可能性。
在西方文学作品中,东方形象通常被描绘为神秘、异国情调、落后 或野蛮。
批判与反思
东方主义对东西方文化交流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需要批判和反 思,以促进更平等、客观的文化交流。
中国文学在西方的影响与接受

比较文学意义上的形象学

比较文学意义上的形象学
流与融合。
添加标题
形象学与比较文学研究的关系:形象学作为比较文学的一个分支,旨在研究文学中的形象和象征意义, 以及它们在不同文化和语言中的表现和意义。
添加标题
形象学与其他比较文学研究领域的联系:形象学与比较文学中的其他研究领域相互交织,共同探讨文学 作品的跨文化和跨语言的意义和影响。例如,比较诗学、比较文化研究等。
形象学的研究内容
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学研究:探讨文学形象的形成、演变和影响 形象与现实的关系:分析文学形象如何反映现实生活和时代背景 形象与文化的关系:探讨文学形象在文化交流和跨文化比较中的作用 形象与语言的关系:研究文学语言在形象塑造中的运用和特点
形象学研究不同 文化背景下的形 象塑造特点
探讨形象如何反 映文化价值观和 意识形态
跨文化交流与比较文学的进一步发展 形象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 数字化与新媒体技术在形象学研究中的应用 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多样性对形象学研究的挑战与机遇
形象学在后现代 文化中的重要性
形象学如何应对 后现代主义的挑 战
形象学对后现代 文化的反思与批 判
形象学在后现代 文化中的发展前 景
汇报人:abc
分析形象如何影 响跨文化交流与 理解
探究形象塑造在 全球化背景下的 意义与价值
形象学的研究内容 之一是跨文化形象 传播与接受,旨在 探讨不同文化背景 下文学作品中的形 象塑造与读者接受 之间的关系。
形象学关注不同 文化间的交流与 碰撞,以及这些 交流如何影响人 们对异域文化的 认知和接受。
跨文化形象传播 与接受研究有助 于深入理解不同 文化间的差异与 共性,促进文化 交流与理解。
深化对不同文化 背景下的文学形 象的理解和认识
形象学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文化产业的内涵和外延 形象学为文化产业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考方式 形象学在文化产业中的实践应用可以提升文化产品的质量和价值 形象学对于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和启示意义

比较文学概论名词解释(3)

比较文学概论名词解释(3)

比较文学概论名词解释(3)比较文学概论名词解释期待视野:在文学阅读之先阅读过程中,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基于个人与社会的复杂原因,心理上往往会有既成的思维指向与观念结构。

读者这种据以阅读文本的既定心理图式,叫作阅读经验期待视野,简称期待视野。

层次:文体期待、形象期待、意蕴期待形成:1读者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趣味2文学艺术修养3生理机制接受动机:审美动机求知动机受教动机批评动机借鉴动机隐含的读者:是相对于现实读者而言的,是指作家作家本人设定的能够把文本加以具体化的预想读者。

也就是说,是作家预想出来的他的作品问世之后,可能出现的或应该出现的读者。

存在原因:1创作动机决定文体中隐含读者的存在2作家赋予文本的思想内涵决定隐含读者的存在3作家的选材及文本特点共鸣:是文学接受进入高-潮阶段的重要标志,指的是: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读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情感,理想愿望及人物的命运遭际所打动,从而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状态净化:就是读者阅读作品而达到的一种“杂念去除,趋向崇高”的自我教育效果。

领悟:是指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继共鸣和净化之后而进入的一个更高阶段,具体包括潜思默想,体悟人生真谛,提升精神境界等状况与过程。

文学批评:作为文学理论的重要内容和文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批评主体按照一定的理论思想和批评标准,对批评对象进行分析,鉴别,阐释,判断的理性活动,表达着主体的立场观点和价值取向。

性质:1是一种科学活动a由文学批评的职能所决定的b由文学批评科学性的素质所决定的2是融合了社会批评的美学批评a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文学现象是社会现象的一种,所以文学批评离不开社会历史观念b文学的主要价值在于审美,文学批评的主要对象是文学作品,所以文学批评归根结底是美学批评3具有倾向性和创造性原则:1文学批评应从文学形象的分析入手2文学批评应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3文学批评应有全面的整体的观点A应当用美学的和历史的观点,历史地艺术地加以B应顾及全人和全篇a评价作品应顾及全篇,不能断章取义b评价作品顾及作家全人,做到知人论世c评价作家,还要顾及作家所处的社会状态C应当看到作品的总倾向和整体价值标准:1思想标准 a就作品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考察其是否具有高度的真实性b就作品与作家的关系考察是否具有进步的倾向性c从作品影响人们的特殊途径考察作品是否具有积极健康的情感性2艺术标准a 生动性深刻性b作品的生命整体性和强烈的感染力方法:1批评的方法是发展的,多样的2批评的方法是分层次的a 哲学方法具有根本的指导意义b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方法具有普遍性c具体方法应接受高层次方法的指导3各种方法是互渗互补的对话:伽达默而艺术存在于读者与文本的“对话”中,作品的意义与作者的个人的情感体验之间没有联系,而是存在于读者与文本的对话之中有意味的形式:克莱夫·贝尔艺术作品的本质特征存在于它是“有意味的形式”,他指出作品的各部分各要素之间从独特的方式组合起来的“形式”是有意味的,它主宰着作品,能够唤起人们的审美情感特征:德希尔特黑格尔就是“组成本质的那些个别标志”,是“艺术形象中个别细节把所要表现内容突出他表现出来的那种妥帖性” 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1审美意象的本质特征是哲理性2表现特征是象征性3形象特征是荒诞性4思维特征是抽象思维特征的直接参与5鉴赏特征是求解性和多义性文学生产与文学消费的关系:1生产规定着消费a文学生产为消费提供消费的对象b规定着消费的需求方式c规定着文学消费的需要,生产着新的消费者2文学消费制约着文学生产a文学产品在文学消费得以最后实现b文消制约着文学生产的文学方式和规模c文消体现了文学生产的目的和动力接受心境: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是总是处于一定的情绪状态中,在文学阅读活动开始时,这种生活中的状态不可能截然中止中断,它伴随读者进入阅读过程,影响阅读效果,读者的这种影响阅读的情绪状态就叫阅读心境第一文本:接受美学认为,文学作品完成之后,在没有和读者发生关系关系之前,还不能算真正的作品而只能被称为“第一文本”第二文本:经由阅读之后,文学作品才能摆脱孤立的“自在”状态,成为“自为”的存在,即为审美对象的“第二文本”存在共鸣产生的原因:1作品本身具有丰富的思想感情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2有能感受美的接受主体有一定的文化基础与思想水平有丰富的生活经验有感受理解想象力3读者的期待视野中的思想观念与作者或作品中人物的思想观念相通思想观念情感经验意志愿望正误:指读者的理解与创作者本意有所抵触,但作品本身客观上显示了读者理解的内涵,这合得这种“误解”看看上去又切合作品,令人信服反误:指读者自觉不自觉地对文学作品进行穿凿附会的认识与评价,包括对作品非艺术视角的歪曲灵感是创造性思维过程中认识发生飞跃的心理现象,它的外在形态是围绕某一主题线索(意念或形象)的思考获得突如其来的顿悟,它的来临时的特点是突出特征是非预见性和转瞬即逝性,不及时捕捉就难以再现客体即情感说:文学的客体是人的心灵,其中有的认为文学的客体是人的思想理性,有的认为是人的意志,有的认为是人的无意识,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客体即情感说下载全文。

比较文学形象学名词解释

比较文学形象学名词解释

比较文学形象学名词解释
比较文学形象学是指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中的异国形象或文化形象,以及这些形象在传播和接受过程中所产生的变异、变形和评价等问题的一门学科。

比较文学形象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异国形象、文化形象、形象变形、形象评价等,这些对象是在不同文化之间的互动过程中产生的。

在研究方法上,比较文学形象学注重定性和定量研究相结合,注重文本细读和跨学科研究,同时还要考虑历史、社会、文化等因素。

比较文学形象学的学科特点在于其跨学科性和跨文化性,它涉及文学、历史、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需要研究者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和理论素养。

同时,比较文学形象学还关注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注重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和协商。

总之,比较文学形象学是一门跨学科、跨文化的学科,旨在研究不同文化之间的互动过程中所产生的文学形象和文化形象,以及这些形象的变化和评价等问题。

第七讲_比较文学形象学

第七讲_比较文学形象学
中国人“虚有其表,思想极为贫乏”。——卢梭
“荒凉的夜幕笼罩着遍布水田和沼泽的中国……恐惧、荒凉、残 酷、迷雾、狂乱,在那个永远黑暗的国度里,重重叠叠挣扎着的人 都陷入同样的绝望中,饥饿、贫穷、虚弱、愚昧无知,萎靡不振, 混浊的河流像地狱中的血,从那里流向生活。 ”——马尔罗 《人
3、漂浮不定的中国形象坐标
3、词汇和套话
词汇:构成形象的最小的原始单位,在某些特定的社 会历史时期,某种特定的文化氛围当中,或多或少都积 累或储存着一批描绘异国异族形象的词汇,他们是构成 形象的最小成分。
套话:是法文“stéréotype”的汉译,原指印刷业中 的“铅版”,引申为一个民族在长时间内反复使用、用 来描写异国或异国人的约定俗成的词汇。作为他者定义 的载体,套话是陈述集体知识的一个最小单位,形成后 并非一成不变。
2、西方眼中的黑暗中国形象
“中华帝国是一个神权专制政治的帝国……中国的历史从本质上 来看仍然是非历史的:它翻来覆去只是一个雄伟的废墟而已……是 一个停滞的帝国。任何进步在那里都无法实现。”—黑格尔
“从各方面看,中国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一种奴隶的思想 统治着亚洲”。——孟德斯鸠
“如果承认中国的历史很悠久,那么愈悠久愈应该向他们提出批 评,因为他们的语言文字是不完善的:一群如此富有才智的人,不 是增加自己语言中的词量,而是无限地增多口音;不是把方块字中 的一小部分组合起来,而是无限地增多方块字的数量;这令人不可 思议。”——狄德罗
形象不仅被看做是作家个人的创作,它更被看做是 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的言说。
三、比较文学形象学的异国异族形象
异国异族形象的五个层次p135 西方文本中的异国异族形象p139 中国文本中的异国异族形象p141
四、形象学研究的内容

比较文学名词解释简答

比较文学名词解释简答

绪论常见问题1、比较文学的定义是什么?比较文学的定义:比较文学是以世界性眼光和胸怀来从事不同国家、不同文明和不同学科之间的跨越式文学比较研究。

它主要研究各种跨越中文学的同源性、类同性、变异性、异质性和互补性,以实证性影响研究、文学变异研究、平行研究和总体文学研究为基本方法论,其目的在于以世界性眼光来总结文学规律和文学审美特性,加强世界文学的相互了解与整合,推动世界文学的发展。

2、简要谈谈比较文学的可比性。

比较文学的可比性是比较文学得以存在的立身之本,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同源性。

在以同源性为突出特征的影响研究的可比性中,影响的种类、影响的途径和接受的实证性方式就成为法国学派比较文学具体的研究内容。

除此以外的一切比较文学研究,由于缺乏同源性,法国学派均否认其属于比较文学。

由于在法国学派那里可比性已被人为限制到很小的领域内,显而易见,这并不是比较文学可比性的全部。

(2)、变异性。

出自同源的文学在不同国家、不同文明的传播与交流中,在语言翻译层面、文学形象层面、文学文本层面、文化层面产生了文化过滤、误读与“创造性叛逆”,产生了形象的变异与接受的变异,甚至发生“他国化”式的蜕变,这些都是变异学关注的要点,在这里,差异性成为可比性的核心内容。

(3)、类同性。

比较文学发展到以平行研究为特征的美国学派时,影响研究的束缚便得以突破。

可比性的内容得到进一步拓展,类同性和综合性作为平行研究可比性的特征凸现出来。

平行研究的对象是彼此毫无直接影响和亲缘联系的不同国家或民族间的文学。

因此,类同性所指的是没有任何关联的不同国家的文学之间在风格、结构、内容、形式、流派、情节、技巧、手法、情调、形象、主题、思潮乃至文学规律等方面所表现出的相似和契合之处。

而综合性则是立足于文学,以文学与其他学科进行跨学科比较的一种交叉关系。

因此,平行研究的可比性就在于类同性与综合性。

(4)、异质性与互补性异质性与互补性的可比性主要是从跨文明平行研究和总体文学研究的角度来说的,因为,法、美学派均属于同一欧洲文化体系的比较文学学科理论,而随着比较文学发展到以跨文明研究为基本特征的第三阶段,异质性作为比较文学的可比性又凸现出来。

比较文学-07译介-形象-接受

比较文学-07译介-形象-接受

异教徒中国佬(HeathenChinese) 布勒特· 哈特:《诚实的詹姆斯的老实话》
查理· 陈(CharlieChan) 美国作家厄尔· 德尔· 比格斯《星期六晚邮报》的 专栏:《没有钥匙的房间》(The House Without a Key,1925) 《中国鹦鹉》(The Chinese Parrot,1926) 《那扇窗帘的背后》 (Behind That Curtain,1928)
译介学
译介学
译介学就是比较文学视野下的翻译研究。
法国梵· 第根 、基亚 美国韦斯坦因
英国巴斯奈特
中国钱钟书 、谢天振 、张隆溪、赵毅衡等
(1)文化信息的失落与变形
The River-Merchant‘s Wife: A Letter
严复译赫胥黎的《天演论》
林纾的翻译小说
《巴黎茶花女遗事》、《贼史》、《块肉余
生记》 、《海外轩渠录》 、《黑奴吁天录》 亚洲“四小龙” “四小虎” Church mouse
(2)“创造性叛逆”问题
苏曼殊、陈独秀等人用章回小说形式翻译
《悲惨世界》

(3)翻译文学(即译本和译作的研究) A.研究翻译文学的价值何在 B.探讨翻译文学与外国文学的关系 C.研究翻译文学史
1.“形象”
莫哈:“它是异国的形象,是出自一个民族
(社会、文化)的形象,最后,是由一个作 家特殊感受所创作出的形象。” 当代形象学更强调对作家主体的研究,即研 究作家是如何塑造“他者”形象的。
2.“社会总体想象物” 莫哈:形象学对“他者”的研究不能只局限
在作家作品,而必须伸展到历史、社会、文 化等诸多方面。它不仅是跨语言的,跨文化 的,也是跨学科的。形象学研究的目的更在 于揭示一种文化在言说“他者”时所特有的 规律、原则和惯例。 社会集体想象物:指全社会对一个异国社会 文化整体所做的阐释。 莫哈:“分析形象采用的方法依托于形象与 集体想象物的关系。”

比较文学之接受学

比较文学之接受学
小说提供意义的“持载者”,通过读者的创造性阅 读活动,“持载者”所“持载”的意义才能显示出 来。
《阿Q正传》、《红楼梦》
第五,“具体化”论 “空白点”与“未定点”(作品)
二者相遇 “先见”与“期待视野”(读者)
第六,垂直接受与水平接受
垂直接受(历史发展的)和水平接受(共时并存 的)决定了作品的深度和广度,也决定了不断 变化的文学作品的价值 《红楼梦》、《人间 喜剧》、莎士比亚作品等等
接受理论的产生,极大冲击了文学
研究的各个领域,革新和创造了一
批新的研究范式。作为文学研究一
支的比较文学,从这一理论中看到了发展自己的机 遇。接受理论对读者在作品实现过程中主导地位 的肯定,对读者接受规律的研究,正好契合了比 较文学研究中影响的放送路线中对接受者的关注, 比较文学和接受理论在这里找到了它们的契合点。 “比较文学中的接受研究以接受理论为基础”。
• 这方面的一个典型范例是范存忠的《〈赵氏孤儿〉 杂剧在启蒙时期的英国》。这篇文章具体考证了中国 元杂剧《赵氏孤儿》在十八世纪传入欧洲后对法、英、 德、意诸国剧作产生的影响。
➢ 其次,接受学与影响研究的理论重心不同。
在作品、作者、读者三个因素中,接受学更看重 读者的因素,它重在研究读者在阅读域外作品的 过程中的种种反应,研究域外读者对同一文本的 不同的阐释以及产生此类阐释的不同原因,探索 不同文化圈的读者在阐释和理解文本时的各种规 律,以读者作为其理论研究的核心;而影响研究 以文本为核心,研究作家作品之间的事实联系, 重视形成文本的外来影响的因素。
赵树理:
“摸住读者的喜好,进一步研究大家所喜 好的东西”,不能“把群众不喜欢的或暂时 不能接受的东西硬往他们手里塞”。
第四,“未定点”论
“空白点”与“未定点” 也在阅读阐释时发挥着 “交往”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集体想象物” “滞定型”形象:“妖魔”和“天使”
比较文学-形象-接受指导
比较文学-形象-接受指导
娜拉(Nora)
《庭院里的女人》(Pavilion of Women, 2000)中 的吴太太
《末代皇帝》中的文绣
《卧虎藏龙》(Crouching Tiger, Hidden 2000)中玉蛟龙
蜘蛛女(the spider woman)
《卧虎藏龙》的玉姣龙
公主(princess)
《龙旋风》中的中国公主佩佩
地母(the earth mother)
《大地》中的阿兰
பைடு நூலகம்
《喜福会》(The Joy Luck Club, 1993)中的几位母亲
家庭妇女(housewife)
《一碗茶》中的妻子美爱
中国的茶叶、瓷器、丝绸、园林等等
比较文学-形象-接受指导
2、作家创作时的感情、想象和心理因素。 杜拉斯的《情人》:
- “支那人” -作者“创造性想象”的产物 - 越南湄公河边上的西贡
孙萌:《她者”镜像:好莱坞电影中的华人女 性》
-15种华人女性形象 好莱坞按狂热、憎恶、友善三种态度建构出来的
比较文学-形象-接受指导
(4)翻译与政治意识形态之关系 “个人主义”、“文化”、“国民性”等名词的翻译 “去刺处理”:日本学者翻译茅盾的小说《虹》:
“抵制日货运动” “抵制劣货运动” “日 货铺” “俄国商店”
比较文学-形象-接受指导
异域形象学
比较文学-形象-接受指导
一、什么是形象学?
基亚:“人们可以按照一定的方法,准确地把 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的某个形象或某些形 象的流传情况描绘出来。”
比较文学-形象-接受指导
二、形象学的研究内容
(一)、外部研究 首先,研究在作家创作的年代整个社会对
异国的看法,即研究形象是如何社会化的。 钱钟书研究17、18世纪英国文学中的中国形 象。(复制、或逃避、或批评生活) 其次,研究作家与创作的关系。
比较文学-形象-接受指导
1、有关异国的信息是来自于亲历还是利用二 手资料。
比较文学-形象-接受指导
蝴蝶夫人(Madame Butterfly)
1922年的《海逝》(The Toll of the Sea) 1927年的《王苏茜的世界》(The World of Suzie
Wong)
妓女(prostitute)
《老三蕃市》(Old San Francisco, 1927) 《上海快车》(Shanghai Express, 1932)中卉飞 《上海奇遇》(Shanghai Surprise, 1986)中的“中国
1984)中的中国老妪 1993年的《蝴蝶君》(M.Butterfly)
婢女(maidservant)
《太阳帝国》中的女仆形象 《大班》(Tai Pan)中的女仆形象等
女奴(slave)
《大班》(Tai Pan)中的美美
小妾(the concubine)
《大地》中的荷花 比较文学-形象-接受指导
比较文学-形象-接受指导
1.“形象”
莫哈:“它是异国的形象,是出自一个民族 (社会、文化)的形象,最后,是由一个作 家特殊感受所创作出的形象。”
当代形象学更强调对作家主体的研究,即研 究作家是如何塑造“他者”形象的。
比较文学-形象-接受指导
2.“社会总体想象物”
莫哈:形象学对“他者”的研究不能只局限在 作家作品,而必须伸展到历史、社会、文化 等诸多方面。它不仅是跨语言的,跨文化的, 也是跨学科的。形象学研究的目的更在于揭 示一种文化在言说“他者”时所特有的规律、 原则和惯例。
译介学
比较文学-形象-接受指导
译介学
译介学就是比较文学视野下的翻译研究。 法国梵·第根 、基亚 美国韦斯坦因 英国巴斯奈特 中国钱钟书 、谢天振 、张隆溪、赵毅衡等
比较文学-形象-接受指导
(1)文化信息的失落与变形
The River-Merchant‘s Wife: A Letter 严复译赫胥黎的《天演论》 林纾的翻译小说 《巴黎茶花女遗事》、《贼史》、《块肉余
Dragon,
木兰(Mulan)
《花木兰》(Mulan, 1998)中的花木兰
《明日帝国》(Tomorrow Never Dies, 1997) 中的邦 德女郎
天使(angel)
《美梦成真》(What Dreams May Come, 1998) 中的东方天使
《霹雳娇娃》中的查理的天使阿里克斯·芒迪
职业女性(career women)
《龙年》(Year of Dragon, 1985)中的记者 茜·谢
特雷
比较文学-形象-接受指导
3、作家描写的异国与现实中真正的异国是真 实再现还是带有不同程度的美化或丑化。
13世纪的《马可·波罗游记》 20世纪卡尔维诺描述马可·波罗与忽必烈对话的
生记》 、《海外轩渠录》 、《黑奴吁天录》 亚洲“四小龙” “四小虎” Church mouse
比较文学-形象-接受指导
(2)“创造性叛逆”问题 苏曼殊、陈独秀等人用章回小说形式翻译
《悲惨世界》
(3)翻译文学(即译本和译作的研究) A.研究翻译文学的价值何在 B.探讨翻译文学与外国文学的关系 C.研究翻译文学史
娃娃” 《中国盒子》中的薇安 《天浴》(Xiu Xiu—The Sent Down Girl, 1998)中的
秀秀
龙女(the Dragon Lady)
《龙的女儿》(Daughter of the Dragon) 《尖峰时刻Ⅱ》中胡莉
比较文学-形象-接受指导
妖魔(demon)
《卧虎藏龙》中的碧眼狐狸 《美国往事》(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
社会集体想象物:指全社会对一个异国社会 文化整体所做的阐释。
莫哈:“分析形象采用的方法依托于形象与集 体想象物的关系。”
比较文学-形象-接受指导
3、“意识形态和乌托邦” 异族形象是意识形态的: 指作者在依据本国占
统治地位的文化范型表现异国,对异国文明 持贬斥否定态度。 乌托邦: 作者依据具有离心力的话语表现异国, 向意识形态所竭力支持的本国社会秩序质疑 并将其颠覆时,这样的异国形象叫乌托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