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级古诗词注释翻译赏析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小学二年级语文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赠刘景文/冬景(宋代:苏轼)【原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译文】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注释】⑴刘景文:刘季孙,字景文,工诗,时任两浙兵马都监,驻杭州。

苏轼视他为国士,曾上表推荐,并以诗歌唱酬往来。

⑵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擎:举,向上托。

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⑶菊残:菊花凋谢。

犹:仍然。

傲霜:不怕霜冻寒冷,坚强不屈。

⑷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

须记:一定要记住。

⑸正是:一作“最是”。

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刘景文的。

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

“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

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

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山行(唐代:杜牧)【原文】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译文】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深处,居然还有人家。

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

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注释】1.山行:在山中行走。

2.远上:登上远处的。

3.寒山:深秋季节的山。

4.石径:石子的小路。

5.斜:此字读xiá,为倾斜的意思。

6.深:另有版本作“生”。

(“深”可理解为在云雾缭绕的的深处;“生”可理解为在形成白云的地方)7.车:轿子。

8.坐:因为。

9.霜叶:枫树的叶子经深秋寒霜之后变成了红色。

人教版1到6年级古诗词及解释

人教版1到6年级古诗词及解释
【注释】 篱落:篱笆。 疏疏:稀疏,稀稀落落的样子。 一径深:一条小路很远很远。 径:小路。 树 头:树的枝头。 阴:树阴。 未成阴:是新叶还没有长得茂盛浓密,未形 成树阴。 急走;快跑。 无处寻:找不到了,此处有“分不清”之意。 译文:在稀稀落落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伸 向远方,路旁树上的花已经凋落了,而新叶 却刚刚长出,还没有形成树阴。儿童们奔跑 着,追扑翩翩飞舞的黄色的蝴蝶,可是黄色 的蝴蝶飞到黄色的菜花丛中,孩子们再也分 不清、找不到它们了。
人教版一到六年级古诗词及注释释义
一去二三里【宋】邵康节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注释】 ①烟村:被烟雾笼罩的村庄。 ②亭台:泛指供人们游赏、休息的建筑物。 【译文】 诗人沿着小路向前走了二三里路,烟雾缭绕 的村庄里只有四五户人家。亭台楼阁有六七 座,八九十枝花正在绽放。。
【注释】 (1)九月九日:指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
民间很器重这个节日,在这一天有登高、插 茱萸、饮菊花酒等习俗,传说能以此避灾。 忆:想念。山东:指华山以东(今山西), 王维的家乡就在这一带。(2)异乡:他乡。 (3)倍:加倍,更加。(4)遥知:远远的
想到。登高:指民间在重阳节登高避邪的习 俗。 (5)茱萸:又名越椒,一种香气浓烈 的植物,重阳节时有佩戴茱萸的习俗。[1]
望庐山瀑布 【唐】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词语解释】 香炉:香炉峰,是庐山西北部一座高峰。 紫烟:云烟被日照呈紫色。 【诗文解释】 阳光照耀下的香炉峰紫色的云烟缭绕,远看 瀑布犹如一条长长的白练,高高悬挂于山川 之间。那激越的水柱从峭壁上一泻千尺,恍 惚间好像银河从云端坠落。
嫦娥 【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②。

人教部编版1-6年级上册古诗文译文、注释、赏析 (精品)

人教部编版1-6年级上册古诗文译文、注释、赏析 (精品)

人教版古诗文鉴赏古诗文译文、注释、赏析【小学一年级】上册:一去二三里yīqùèr sān lǐ【宋】·邵雍·【sòng 】shàoyōng一去二三里,yīqùèr sān lǐ烟村四五家。

yān cūn sìwǔjiā亭台六七座,tíng tái liùqīzuò八九十枝花。

bājiǔshízhīhuā【注释】⑴去:从这里走出去的意思。

⑵里:我国原用的长度单位,一里等于500米。

⑶烟村:炊烟缭绕的村子。

⑷亭台:供游人观赏、眺望和休息的亭子。

⑸枝:通常是细长的从树主干或大枝上长出的细茎或者由植物芽苞长出的嫩茎或部分。

【题解】这是一首儿歌。

此诗选取诗的第一句作标题,这是古诗标题的一种方法。

“一去二三里”,即从这里走出去几里路远的意思。

“二三”表概数,并非实指。

下文中的数字也是这种用法。

【译诗】从这里走出去几里路,看见炊烟袅袅的小村庄住着几户人家。

村庄里还有一些亭台,亭边村旁开满了许多美丽的野花。

【赏析】这是儿歌中的数数歌。

内容简单,又画面生动。

富有节奏、韵律感,读来琅琅上口。

诗句由一至十这十个数字串起来,却又描绘出了一幅宁静优雅、富有生气的乡村生活图。

画huà【唐】·王维·【táng 】wáng wéi远看山有色,yuǎn kàn shān yǒu sè近听水无声。

jìn tīng shuǐwúshēng春去花还在,chūn qùhuāháizài人来鸟不惊。

rén lái niǎo bújīng【注释】①色:颜色,也有景色之意②惊:吃惊,害怕.【译文】在远处可以看清山有青翠的颜色,在近处却听不到流水的声音。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必背古诗及其注释和译文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必背古诗及其注释和译文

以下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必背古诗及其注释和译文:《鹿柴》【唐】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注释:鹿柴(zhài):王维辋川别墅之一(在今陕西省蓝田县西南)。

柴:通“寨”、“砦”,用树木围成的栅栏。

但:只。

返景(yǐng):同“返影”,太阳将落时通过云彩反射的阳光。

译文:幽静的山谷里看不见人,只能听到那说话的声音。

落日的影晕映入了深林,又照在幽暗处的青苔上。

《嫦娥》【唐】李商隐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注释:嫦娥:古代神话中的月中仙女。

云母屏风:以云母石制作的屏风。

长河:银河。

晓星:晨星。

译文:云母屏风染上一层浓浓的烛影,银河逐渐斜落启明星也已下沉。

嫦娥想必悔恨当初偷吃下灵药,如今独处碧海青天而夜夜寒心。

《出塞》【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注释:但使:只要。

龙城飞将:指汉朝名将李广。

不教:不叫,不让。

胡马:指侵扰内地的外族骑兵。

度:越过。

译文: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凉州词》【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注释:夜光杯:用白玉制成的酒杯,光可照明,这里指华贵而精美的酒杯。

欲:将要。

琵琶:这里指作战时用来发出号角的声音时用的。

催:催人出征;也有人解作鸣奏助兴。

译文: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精美的夜光杯之中,歌伎们弹奏起急促欢快的琵琶声助兴催饮,想到即将跨马奔赴沙场杀敌报国,战士们个个豪情满怀。

今日一定要一醉方休,即使醉倒在战场上又何妨?此次出征为国效力,本来就打算马革裹尸,没有准备活着回来。

《夏日绝句》【宋】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注释:人杰:人中的豪杰。

鬼雄:鬼中的英雄。

项羽:秦末时自立为西楚霸王,与刘邦争夺天下,在垓下之战中,兵败自杀。

人教版小学语文1-6年级古诗词注释翻译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1-6年级古诗词注释翻译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1-6年级古诗词注释翻译赏析注释】⑴所见:看到的。

⑵骑:骑乘。

⑶振:震动。

⑷樾:林荫处。

⑸意欲:想要。

⑹捕:抓。

⑺蝉:知了。

⑻闭口:停止歌唱。

【译文】牧童骑着黄牛,在林荫处高声唱歌,歌声震动山林。

他想要抓住唱歌的知了,但突然间却停止了歌唱。

鉴赏】这首诗描写了诗人看到的一幅乡村牧童唱歌的画面。

前两句描写了牧童骑黄牛在林荫处唱歌的情景,用一个“振”字,一个“樾”字,把唱歌的声音和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

后两句叙述了牧童想要抓住唱歌的知了,但却突然停止了歌唱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瞬间美好的感受和珍惜。

全诗简洁明了,语言朴实自然,表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命的赞美。

译文】漫步在崎岖的寒山石径上,___升腾之处有人家。

停下车子,坐在枫林里享受傍晚时分的美景,霜叶比二月的花还要红艳。

鉴赏】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深秋时节漫步于寒山之上的情景。

诗人以“石径斜”、“白云生处”等细节描绘了山的高远和险峻,同时也展现了自然的壮美和神秘。

最后两句则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美景的热爱和赞叹。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清新,是一首典型的山水田园诗。

译文】悠悠的秋风吹动着江面和梧桐树叶,传来寒冷的声音。

这时,我想起了离家在外的旅客的思乡之情。

我听到有儿童在夜深人静的篱笆旁抓蟋蟀,只有一盏灯亮着。

鉴赏】___以深沉的思维和细腻的笔触,将夜晚的景象和人情交织在一起,展现出深刻的意境。

诗中的“萧萧梧叶送寒声”表现出深秋的凄凉,而“江上秋风动客情”则表达了旅人思乡的心情。

最后,诗人通过描写儿童抓蟋蟀和篱笆旁的一盏灯,表现出夜晚的宁静和生活的朴素,使整首诗更具有生活气息。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注释】(1)潋滟:水面波光潋滟。

(2)空蒙:山色被雨雾笼罩,看不清。

(3)西湖:位于杭州市区西部,是中国著名的淡水湖泊之一。

(4)西子:杭州美女的代称。

(5)淡妆浓抹:形容山色淡雅、水色浓郁。

(6)总相宜:完全相配。

译文】湖水波光粼粼,晴空万里山峦若隐若现,雨后的山色更显得神秘莫测。

(完整版)人教版小学古诗词及文言文大全含注解译文

(完整版)人教版小学古诗词及文言文大全含注解译文

人教版小学古诗词【小学一年级】上册:1、一去二三里yī qù èr sān lǐ【宋】·邵雍·【sòng 】?shào yōng ?一去二三里,yī qù èr sān lǐ烟村四五家。

yān cūn sì wǔ jiā亭台六七座,tíng tái liù qī zuò八九十枝花。

bā jiǔ shí zhī huā【注释】⑴去:从这里走出去的意思。

⑵里:我国原用的长度单位,一里等于500米。

⑶烟村:炊烟缭绕的村子。

⑷亭台:供游人观赏、眺望和休息的亭子。

⑸枝:通常是细长的从树主干或大枝上长出的细茎或者由植物芽苞长出的嫩茎或部分。

【题解】这是一首儿歌。

此诗选取诗的第一句作标题,这是古诗标题的一种方法。

“一去二三里”,即从这里走出去几里路远的意思。

“二三”表概数,并非实指。

下文中的数字也是这种用法。

【译诗】从这里走出去几里路,看见炊烟袅袅的小村庄住着几户人家。

村庄里还有一些亭台,亭边村旁开满了许多美丽的野花。

【赏析】这是儿歌中的数数歌。

内容简单,又画面生动。

富有节奏、韵律感,读来琅琅上口。

诗句由一至十这十个数字串起来,却又描绘出了一幅宁静优雅、富有生气的乡村生活图。

2、画huà【唐】·王维·【táng 】?wáng wéi ?远看山有色,yuǎn kàn shān yǒu sè近听水无声。

jìn tīng shuǐ wú shēng春去花还在,chūn qù huā hái zài人来鸟不惊rén lái niǎo bú jīng注词释义:①色:颜色,也有景色之意②惊:吃惊,害怕.〖译文〗在远处可以看清山有青翠的颜色,在近处却听不到流水的声音。

人教部编版1-6年级上册古诗文译文、注释、赏析(必备精品)

人教部编版1-6年级上册古诗文译文、注释、赏析(必备精品)

人教版古诗文鉴赏古诗文译文、注释、赏析【小学一年级】上册:一去二三里yīqùèr sān lǐ【宋】·邵雍·【sòng 】shàoyōng一去二三里,yīqùèr sān lǐ烟村四五家。

yān cūn sìwǔjiā亭台六七座,tíng tái liùqīzuò八九十枝花。

bājiǔshízhīhuā【注释】⑴去:从这里走出去的意思。

⑵里:我国原用的长度单位,一里等于500米。

⑶烟村:炊烟缭绕的村子。

⑷亭台:供游人观赏、眺望和休息的亭子。

⑸枝:通常是细长的从树主干或大枝上长出的细茎或者由植物芽苞长出的嫩茎或部分。

【题解】这是一首儿歌。

此诗选取诗的第一句作标题,这是古诗标题的一种方法。

“一去二三里”,即从这里走出去几里路远的意思。

“二三”表概数,并非实指。

下文中的数字也是这种用法。

【译诗】从这里走出去几里路,看见炊烟袅袅的小村庄住着几户人家。

村庄里还有一些亭台,亭边村旁开满了许多美丽的野花。

【赏析】这是儿歌中的数数歌。

内容简单,又画面生动。

富有节奏、韵律感,读来琅琅上口。

诗句由一至十这十个数字串起来,却又描绘出了一幅宁静优雅、富有生气的乡村生活图。

画huà【唐】·王维·【táng 】wáng wéi远看山有色,yuǎn kàn shān yǒu sè近听水无声。

jìn tīng shuǐwúshēng春去花还在,chūn qùhuāháizài人来鸟不惊。

rén lái niǎo bújīng【注释】①色:颜色,也有景色之意②惊:吃惊,害怕.【译文】在远处可以看清山有青翠的颜色,在近处却听不到流水的声音。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解释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解释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解释
1.诗经·采薇(节选)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解词:昔:从前。矣:语气助词。依依:形容树枝柔弱,随风摇摆的样子。
思:语气助词。霏霏:雪花飞舞的样子。
诗意:回想当年我出征时,正值春天,微风吹拂着柔嫩的柳枝。如今归来之日,已是满天飞雪的冬天。
2.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4.天净沙·秋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解词:天净沙:曲牌名。飞鸿影下:雁影掠过。
诗意:夕阳西下,天边留下一抹残存的晚霞,在孤零零的山村上空升起了缕缕炊烟,落光了叶子的老树上,栖息着几只乌鸦,天空中掠过一只大雁。远处是一片青山绿水,其间是白草、红叶、黄花,好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解词:乃:就。发生:催发植物生长。潜:暗暗地,悄悄地。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野径:乡间小路。晓:天刚亮的时候。花重:花因沾着雨水,显得饱满沉重的样子。锦官城:成都的别称。
诗意:及时的好雨像知道时节似的,当春天到来的时候就飘飘洒洒地下起来,催发植物生长。春雨伴着春风悄悄地在夜晚下起来,无声地滋润着春天的植物。雨意正浓,田野与天空一片昏黑,唯有江边船上的一点渔火放射出一线光芒,显得格外明亮。早晨起来,那潮湿的泥土上一定满是红色的花瓣,成都的大街小巷必将是一片万紫千红。
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解词:西江月:词牌名。黄沙:黄沙岭,在江西上饶的西面。别枝惊鹊:惊动喜鹊飞离树枝。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见:同“现”。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古诗词及文言文大全含注解译文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古诗词及文言文大全含注解译文

【小学一年级】上册:一去二三里yī qù èr sān lǐ【宋】·邵雍·【sòng 】shào yōng一去二三里,yī qù èr sān lǐ烟村四五家。

yān cūn sì wǔjiā亭台六七座,tíng tái liù qī zuò八九十枝花。

bā jiǔshí zhī huā【注释】⑴去:从这里走出去的意思。

⑵里:我国原用的长度单位,一里等于500米。

⑶烟村:炊烟缭绕的村子。

⑷亭台:供游人观赏、眺望和休息的亭子。

⑸枝:通常是细长的从树主干或大枝上长出的细茎或者由植物芽苞长出的嫩茎或部分。

【题解】这是一首儿歌。

此诗选取诗的第一句作标题,这是古诗标题的一种方法。

“一去二三里”,即从这里走出去几里路远的意思。

“二三”表概数,并非实指。

下文中的数字也是这种用法。

【译诗】从这里走出去几里路,看见炊烟袅袅的小村庄住着几户人家。

村庄里还有一些亭台,亭边村旁开满了许多美丽的野花。

【赏析】这是儿歌中的数数歌。

内容简单,又画面生动。

富有节奏、韵律感,读来琅琅上口。

诗句由一至十这十个数字串起来,却又描绘出了一幅宁静优雅、富有生气的乡村生活图。

画huà【唐】·王维·【táng 】wáng wéi远看山有色,yuǎn kàn shān yǒu sè近听水无声。

jìn tīng shuǐwú shēng春去花还在,chūn qù huā hái zài人来鸟不惊。

rén lái niǎo bú jīng【注释】①色:颜色,也有景色之意②惊:吃惊,害怕.【译文】在远处可以看清山有青翠的颜色,在近处却听不到流水的声音。

春天过去了但花儿还是常开不败,人走近枝头上的鸟儿却纹丝不动。

(完整版)人教版小学语文1-6年级古诗词释义、译文和鉴赏

(完整版)人教版小学语文1-6年级古诗词释义、译文和鉴赏

人教版小学语文1-6年级古诗大全(带注释、译文、鉴赏) 【小学一年级】上册: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注释】(1)静夜思:静静的夜里,产生的思绪。

(2 )疑:好像。

(3)举头:抬头。

【译文】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

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鉴赏】这首诗写的是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

诗的前两句,是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

诗的后两句,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

下册: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注释】1.春晓:春天的早晨。

2.闻:听。

【译文】春意绵绵好睡觉,不知不觉天亮了;猛然一觉惊醒来,到处是鸟儿啼叫。

夜里迷迷胡胡,似乎有沙沙风雨声;花儿不知吹落了多少?【鉴赏】《春晓》给我们展现的是一幅雨后清晨的春景图。

诗歌从春鸟的啼鸣、春风春雨的吹打、春花的谢落等声音,让读者通过听觉,然后运用想象的思维方法,转换到视觉,在眼前展开一夜风雨后的春天景色,构思非常独到。

诗歌语言自然朴素,通俗易懂,却又耐人寻味。

从那“夜来风雨声”中,我们可以尽情地想象那莺歌燕舞、百花齐放的烂漫春光。

村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扬柳醉青烟。

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注释】⑪村居:住在农村。

⑫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

⑬醉:迷醉,陶醉。

⑭散学:放学。

⑮纸鸢:鸢:老鹰。

纸鸢:风筝。

【译文】绿草茂盛,黄莺飞舞,正是二月早春,轻拂堤岸的杨柳沉醉在烟雾之中。

乡间的孩子们放学回来得很早,一个个借着东风愉快地放起了风筝。

【鉴赏】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

前两句描写江南二月里的自然风光,用一个“拂”字,一个“醉”字,把静止的杨柳人格化了。

后两句叙写了儿童们放学归来放风筝的情景,刻画出了孩子们的天真烂漫,也映衬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人教部编版1-6年级上册古诗文译文、注释、赏析(优质)

人教部编版1-6年级上册古诗文译文、注释、赏析(优质)

人教版古诗文鉴赏古诗文译文、注释、赏析【小学一年级】上册:一去二三里yīqùèr sān lǐ【宋】·邵雍·【sòng 】shàoyōng一去二三里,yīqùèr sān lǐ烟村四五家。

yān cūn sìwǔjiā亭台六七座,tíng tái liùqīzuò八九十枝花。

bājiǔshízhīhuā【注释】⑴去:从这里走出去的意思。

⑵里:我国原用的长度单位,一里等于500米。

⑶烟村:炊烟缭绕的村子。

⑷亭台:供游人观赏、眺望和休息的亭子。

⑸枝:通常是细长的从树主干或大枝上长出的细茎或者由植物芽苞长出的嫩茎或部分。

【题解】这是一首儿歌。

此诗选取诗的第一句作标题,这是古诗标题的一种方法。

“一去二三里”,即从这里走出去几里路远的意思。

“二三”表概数,并非实指。

下文中的数字也是这种用法。

【译诗】从这里走出去几里路,看见炊烟袅袅的小村庄住着几户人家。

村庄里还有一些亭台,亭边村旁开满了许多美丽的野花。

【赏析】这是儿歌中的数数歌。

内容简单,又画面生动。

富有节奏、韵律感,读来琅琅上口。

诗句由一至十这十个数字串起来,却又描绘出了一幅宁静优雅、富有生气的乡村生活图。

画huà【唐】·王维·【táng 】wáng wéi远看山有色,yuǎn kàn shān yǒu sè近听水无声。

jìn tīng shuǐwúshēng春去花还在,chūn qùhuāháizài人来鸟不惊。

rén lái niǎo bújīng【注释】①色:颜色,也有景色之意②惊:吃惊,害怕.【译文】在远处可以看清山有青翠的颜色,在近处却听不到流水的声音。

人教版小学语文3-6年级古诗词注释翻译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3-6年级古诗词注释翻译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3-6年级古诗词注释翻译赏析三年级上册夜书所见(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注释】①萧萧:风声。

梧:梧桐树。

②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③挑:捉。

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叫蛐蛐儿。

④篱落:篱笆。

【译文】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鉴赏】抒发了诗人在秋天里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

先是写客游在外,因秋风落叶,感到孤独郁闷,由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小孩在捉蟋蟀,不禁回忆起自己的故乡和童年的生活,于是那种郁闷之情又被一种亲切之感所代替。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zhū yú)少一人。

【注释】(1)九月九日:指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

民间很器重这个节日,在这一天有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等习俗,传说能以此避灾。

忆:想念。

山东:指华山以东(今山西),王维的家乡就在这一带。

(2)异乡:他乡。

(3)倍:加倍,更加。

(4)遥知:远远的想到。

登高:指民间在重阳节登高避邪的习俗。

(5)茱萸:又名越椒,一种香气浓烈的植物,重阳节时有佩戴茱萸的习俗。

【译文】:“我”一个人客居异乡,每次遇到重阳佳节就加倍思念家乡亲人。

这时候,“我”想远方的弟兄们一定登上了高处,弟兄们身上都佩带了茱萸,只是少了一个人。

【鉴赏】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一首抒写乡情的千古绝唱,诗人的思乡之情在前两句中得到了直接抒发,要特别引导学生体会第一句中“独”字和两个“异”的表达效果。

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注释】(1)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

两山隔江对峙,形同门户,所以叫“天门”。

(2)中断:指东西两山之间被水隔开。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古诗全部(含作者、注释、诗意)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古诗全部(含作者、注释、诗意)

【小学二年级】赠刘景文苏轼.宋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注释】(1)擎:举,向上托。

(擎雨盖:喻指荷叶)(2)傲霜:不怕霜冻,坚强不屈。

(3)最:一作“正”(4)君:你,指刘景文。

【译文】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

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最美的景是在初冬橙黄橘绿的时节啊!山行杜牧.唐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注释】1.山行:在山中行走。

2.寒山:指深秋时候的山。

3.径:小路。

4.白云生处:白云缭绕而生的地方。

5.坐:因为;由于。

【译文】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深处,居然还有人家。

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的枫林晚景。

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回乡偶书贺知章.唐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译文】青年时离乡老年才归还,口音未变却已鬓发疏落容颜衰老。

村童看见我却不能相认,笑着问我这客人是从何处而来。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译文】诗人刚回到故乡时,儿童谁也不认识他。

当他在故乡住下来后,发现离别家乡这么多年,故乡的人和事都已经变化太多,跟记忆中的一点也不一样了,似乎只有家乡的镜湖没有变。

赠汪伦李白.唐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释】1.汪伦:李白在桃花潭结识的朋友,性格非常豪爽。

这首诗就是赠给他的。

2.踏歌: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着拍子。

3.桃花潭:水潭名,在今安徽泾县西南。

4.不及:比不上【译文】李白坐着船将要远行,忽听到岸边上有踏歌声。

呵,这桃花潭的水呀能深有千尺,也不如你汪伦---为我送别的那片实意真情!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唐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人教版语文1-6年级古诗词(带注解)

人教版语文1-6年级古诗词(带注解)

《江南》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画》王维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咏鹅》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悯农》(其二)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古朗月行》(节选)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

《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小学一年级】下册:《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寻隐者不遇》(唐)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画鸡》(明)唐寅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

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池上》白居易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小池》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小儿垂钓》(唐)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登鹳雀楼》(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望庐山瀑布》(唐)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夜宿山寺》(唐)李白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敕勒歌》北朝民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小学二年级】下册:《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70首人教版小学语文必背古诗词(附译文)

70首人教版小学语文必背古诗词(附译文)

70首人教版小学语文必背古诗词(附译文)1、江南(汉乐府)【原文】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译文】青年男女在江边采莲,茂盛的莲叶在江中生长,有些游鱼在莲叶间穿梭往还。

鱼儿一会儿游向东,一会儿游向西,一会儿游向南,一会儿游各北,无拘无束,怡然自得。

2、敕勒歌(北朝民歌)【原文】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译文】敕勒人生活的原野在阴山脚下,这里的天幕象毡帐篷一样笼罩着辽阔的大地。

苍天浩渺无边,草原茫茫无际,每当大风儿吹来草儿低伏的时候,放牧的牛羊就显现出来。

3、咏鹅(骆宾王)【原文】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译文】“呷哦,呷哦,”——多好看的鹅!曲着脖子仰起头,对着青天唱赞歌。

雪白的毛,碧绿的水,一对鲜红的脚掌,轻轻地,拨弄起两行清清的水波。

4、风(李峤)【原文】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译文】风,能使晚秋的树叶脱落,能催开早春二月的鲜花,它经过江河时能掀起千尺巨浪,刮进竹林时可把万棵翠竹吹得歪歪斜斜。

5、咏柳(贺知章)【原文】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译文】如玉雕一样的新柳碧玉婆娑,无数柔嫩的柳条挂下来象丝带一样。

细长的柳叶是谁剪出来的呢?原来二月的春风就是一把神奇的剪刀。

6、凉州词(王之涣)【原文】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译文】黄河远远流淌直飞上白云端,孤零零一座边城屹立在崇山峻岭间。

兵士们何必吹着羌笛奏起衰怨的《折杨柳》,温情的春风难以吹过玉门边关。

7、登鹳雀楼(王之涣)【原文】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译文】太阳贴着山落下去了,黄河水滚滚流向大海。

想要看到千里之外更壮观的景色,那就得再登上一层楼。

8、春晓(孟浩然)【原文】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译文】春夜里贪睡眠不知不觉天已破晓,醒来时四处已传来鸟儿的啼叫。

五年级下册人教版古诗词三首译文和赏析

五年级下册人教版古诗词三首译文和赏析

五年级下册人教版古诗词三首译文和赏析《牧童》唐朝·吕岩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译文;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晚风中隐约传来牧童断断续续悠扬的笛声。

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分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赏析:全诗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原野、绿草、笛声、牧童、蓑衣和明月。

诗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声音,这生动的一幕,是由远及近出现在诗人的视野里的;写出了农家田园生活的恬静,也体现了牧童放牧生活的辛劳,是一首赞美劳动的短曲。

草场、笛声、月夜、牧童,像一幅恬淡的水墨画,使读者的心灵感到安宁。

《舟过安仁》南宋·杨万里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译文;一只小渔船里坐着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划船用的篙和桨,怪不得没有下雨他们就张开了伞,不是为了遮雨,原来是想借助风的力量来使船前进。

赏析:《舟过安仁》是南宋诗人杨万里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浅白如话,充满情趣,展示了无忧无虑的两个小渔童的充满童稚的行为,其行为中透出了只有儿童才有的奇思妙想与聪明。

体现了两小童的可爱与思维的敏捷。

《清平乐·村居》作者:宋·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译文:房子是用茅草盖的,屋矮檐低;门前有一道溪流,岸边长满青草,绿水青草相映,更显得碧清可爱.不知是谁家的两位斑斑白发的老夫妻喝过几杯酒后,醉醺醺地用地道的土语对话,互相取悦,语调柔媚亲昵. 大儿子在河东的豆田里锄草,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子,只有我最喜欢的顽皮的小儿子在河边爬着卧着剥莲蓬玩.赏析:《清平乐·村居》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借此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

全词以白描手法描述了农村的乡土风俗,作者把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态,以及他们的美好的农家生活描写得有声有色,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表现出作者对农村和平宁静生活的喜爱,呈现出一种清新宁馨的风格。

人教版小学语文古诗文译文、注释、赏析(精编版)

人教版小学语文古诗文译文、注释、赏析(精编版)

人教版小学语文古诗文译文、注释、赏析(精编版)【小学一年级】一去二三里yīqùèr sān lǐ【宋】·邵雍·【sòng】shàoyōng一去二三里,yīqùèr sān lǐ烟村四五家。

yān cūn sìwǔjiā亭台六七座,tíng tái liùqīzuò八九十枝花。

bājiǔshízhīhuā【注释】⑴去:从这里走出去的意思。

⑵里:我国原用的长度单位,一里等于500米。

⑶烟村:炊烟缭绕的村子。

⑷亭台:供游人观赏、眺望和休息的亭子。

⑸枝:通常是细长的从树主干或大枝上长出的细茎或者由植物芽苞长出的嫩茎或部分。

【题解】这是一首儿歌。

此诗选取诗的第一句作标题,这是古诗标题的一种方法。

“一去二三里”,即从这里走出去几里路远的意思。

“二三”表概数,并非实指。

下文中的数字也是这种用法。

【译诗】从这里走出去几里路,看见炊烟袅袅的小村庄住着几户人家。

村庄里还有一些亭台,亭边村旁开满了许多美丽的野花。

【赏析】这是儿歌中的数数歌。

内容简单,又画面生动。

富有节奏、韵律感,读来琅琅上口。

诗句由一至十这十个数字串起来,却又描绘出了一幅宁静优雅、富有生气的乡村生活图。

画huà【唐】·王维·【táng】wáng wéi远看山有色,yuǎn kàn shān yǒu sè近听水无声。

jìn tīng shuǐwúshēng 春去花还在,chūn qùhuāháizài人来鸟不惊。

rén lái niǎo bújīng【注释】①色:颜色,也有景色之意②惊:吃惊,害怕.【译文】在远处可以看清山有青翠的颜色,在近处却听不到流水的声音。

人教版小学古诗词汇总及详解

人教版小学古诗词汇总及详解

1、《一去二三里》(宋?邵康节)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文学体裁:五言绝句原文大意:一下子到二三里远的地方,看见四五个生着炊烟的人家。

路过六七座亭台楼阁,周围有十几枝美丽的花。

散文式翻译:一个小孩,牵着妈妈的衣襟去姥姥家。

一口气走出二三里;眼前要路过一个小村子,只有四五户人家,正在做午饭,家家冒炊烟。

娘俩走累了,看见路边有六七座亭子,就走过去歇脚;亭子外边,花开的繁茂,小孩越看越喜爱,伸出指头点数,嘴里念叨着“八枝,九枝,十枝~~~~~~~”。

他想折下一枝来,戴在自己的身上。

他刚要动手,他的妈妈便喝住他,说:“你折一枝,他折一枝,后边的人就不能看美丽的花儿了。

”后来,这儿的花越来越多,数也数不过来,变成了一座大花园。

2、《画》唐?王维(王维,字摩诘,有“诗佛”之称)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文学体裁:五言绝句作品注释:[1]色:颜色,也有景色之意。

[2]惊:吃惊,害怕。

原文大意:在远处可以看见山有青翠的颜色,在近处却听不到流水的声音。

春天过去了,但花儿还是常开不败,人走近了,枝头上的鸟儿却纹丝不动。

作品鉴赏:这是一首画作欣赏诗,从诗中的描述来看,画中有山、水、花、鸟都是典型的中国画题材,而且肯定是一幅画得相当逼真、传神的作品。

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文学体裁:七言绝句作品注释:⑴九月九日:即重阳节。

忆:想念。

山东:王维迁居于蒲县(今山西永济县),在函谷关与华山以东,所以称山东。

⑵异乡:他乡、外乡。

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⑶佳节:美好的节日。

⑷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

⑸茱萸:一种香草,即草决明。

古时人们认为重阳节插戴茱萸可以避灾克邪。

原文大意:独自离家在外地为他乡客人,每逢佳节来临格外思念亲人。

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插菜萸可惜至少我一人。

作品鉴赏:此诗写出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注释】(1)静夜思:静静的夜里,产生的思绪。

(2 )疑:好像。

(3)举头:抬头。

【译文】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

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鉴赏】这首诗写的是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

诗的前两句,是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

诗的后两句,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

一年级下册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注释】1.春晓:春天的早晨。

2.闻:听。

【译文】春意绵绵好睡觉,不知不觉天亮了;猛然一觉惊醒来,到处是鸟儿啼叫。

夜里迷迷胡胡,似乎有沙沙风雨声;花儿不知吹落了多少?【鉴赏】《春晓》给我们展现的是一幅雨后清晨的春景图。

诗歌从春鸟的啼鸣、春风春雨的吹打、春花的谢落等声音,让读者通过听觉,然后运用想象的思维方法,转换到视觉,在眼前展开一夜风雨后的春天景色,构思非常独到。

诗歌语言自然朴素,通俗易懂,却又耐人寻味。

从那“夜来风雨声”中,我们可以尽情地想象那莺歌燕舞、百花齐放的烂漫春光。

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注释】⑴村居:住在农村。

⑵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

⑶醉:迷醉,陶醉。

⑷散学:放学。

⑸纸鸢:鸢:老鹰。

纸鸢:风筝。

【译文】绿草茂盛,黄莺飞舞,正是二月早春,轻拂堤岸的杨柳沉醉在烟雾之中。

乡间的孩子们放学回来得很早,一个个借着东风愉快地放起了风筝。

【鉴赏】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

前两句描写江南二月里的自然风光,用一个“拂”字,一个“醉”字,把静止的杨柳人格化了。

后两句叙写了儿童们放学归来放风筝的情景,刻画出了孩子们的天真烂漫,也映衬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全诗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所见清·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注释】⑴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⑵振:振荡。

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⑶林樾:指道旁成阴的树。

⑷欲:想要。

⑸捕:捉。

⑹鸣:叫。

㈦“所见”,即诗人偶然看到的一幅生活画面。

【译文】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

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下。

【鉴赏】诗人先写小牧童的动态,那高坐牛背、大声唱歌的派头,何等散漫、放肆;后写小牧童的静态,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又是多么专注啊!这从动到静的变化,写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烂漫、好听多事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

至于下一步的动静,小牧童怎样捕蝉,捕到没有,诗人没有写,留给读者去想象。

小池宋·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注释】①泉眼:泉水的出口。

②惜:爱惜。

③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④小荷:指刚刚长出水面的嫩荷叶。

⑤尖尖角:还没有展开的嫩荷叶尖端。

⑥头:上方【译文】小泉无声像珍惜泉水淌着细流,映在水上的树阴喜欢这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鲜嫩的荷叶那尖尖的角刚露出水面,早早就已经有蜻蜓落在它的上头。

【鉴赏】这首诗描写一个泉眼、一道细流、一池树阴、几支小小的荷叶、一只小小的蜻蜓,构成一幅生动的小池风物图,表现了大自然中万物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之情。

二年级上册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注释】②擎:举,向上托。

(擎雨盖:喻指荷叶)③傲霜:不怕霜冻,坚强不屈。

④君:你,指刘景文。

⑤盖:车盖,这里比喻荷叶。

【译文】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最好的景致你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

【鉴赏】这首古诗是写秋末的景色,第一句以荷败、菊残,写出了秋末的特征。

接下来诗人以橙子的金黄与橘子的青绿,把深秋的景色点缀得色彩鲜明而富有生气。

诗人在此一反悲秋的调子,突出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擎雨盖”指荷叶。

第二行诗赞颂了菊花的残枝有傲霜凌寒的气概。

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注释】1.山行:在山中行2.寒山:指深秋时候的山3.径:小4.白云生处: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

5.斜:此字读xiá,为伸向的意思6. 坐:因为。

【译文】深秋时节,沿着山上盘曲的小路行走,白云升腾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停下车来是因为欣赏这傍晚枫林的美景,被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的花还要红。

【鉴赏】通过诗人的感情倾向,以枫林为主景,绘出了一幅色彩热烈、艳丽的山林秋色图。

回乡偶书唐·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催。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注释】①少小:年轻少时②老大:年纪大了。

③乡音:家乡的口音。

④鬓毛:额角边靠近耳朵的头发。

⑤无:没有⑤衰(cuī):疏落,衰败。

【译文】我在年少时外出,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故乡。

我口音虽未改变,但我那双鬓却已经斑白。

所有儿童们看见我,都没有一个认识我的;他们笑着互相问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呀?【鉴赏】是久客异乡、缅怀故里的感怀诗。

写于初来乍到之时,抒写久客伤老之情。

赠汪伦唐·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释】①踏歌: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着拍子。

②不及:比不上【译文】李白坐上小船刚刚要启程,忽然听到岸上传来告别的歌声。

桃花潭水纵然有一千尺那么深,也深不过汪伦送别我的一片真情。

[【鉴赏】一首赠别诗。

诗中首先描绘李白乘舟欲行时,汪伦踏歌赶来送行的情景,十分朴素自然地表达出一位普通村民对诗人那种朴实、真诚的情感。

后两句诗人信手拈来,先用“深千尺”赞美桃花潭水的深湛,紧接“不及”两个字笔锋一转,用比较的手法,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的千尺潭水,形象地表达了汪伦对自己那份真挚深厚的友情。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想象丰富奇特,令人回味无穷。

二年级下册草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注释】①离离:青草繁茂的样子。

②一岁:一年【译文】平原上繁茂的野草,每年枯萎、繁盛一次。

野火烧不尽它,遇到春风吹拂它又生长起来。

【鉴赏】《草》是一首咏物诗,情景交融,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

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注释】1.新市徐公店:新市:地名。

徐公店,姓徐的人家开的酒店名。

2.篱落:篱笆。

3.径:小道。

4.阴:树阴。

5.急走:快速奔跑。

6.公: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7.黄蝶:黄银色的美丽的蝴蝶。

【译文】在稀疏的篱笆旁边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树上的花已经落了,但树叶还没有长得茂盛浓密。

一个孩子奔跑着追逐翩翩起舞的黄蝴蝶,这蝴蝶飞入金黄色的菜花丛中怎么也找不到了。

【鉴赏】宿新市徐公店》描绘的是诗人住在新市徐公店所见到的生机勃勃的暮春景色。

它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景象和可爱的儿童,作者运用白描的手法,把景物与人物融为一体,描绘了一幅动静结合的画面,极富生活情趣,作者的喜悦之情也尽在对景物、人物的描写之中。

望庐山瀑布唐·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注释】①香炉:指香炉峰。

②紫烟:指日光透过云雾,远望如紫色的烟云。

③遥看:从远处看。

④挂:悬挂。

⑤前川:川:河流,这里指瀑布。

⑥直:笔直。

⑦三千尺:形容山高。

这里是夸张的说法,不是实指。

⑧疑:怀疑。

⑨银河:古人指银河系构成的带状星群。

⑩九天:九重天,即天空最高处。

此句极言瀑布落差之大。

【译文】在阳光的照射下,庐山的香炉峰升起紫色的云雾。

一条白练似的瀑布从青翠的山壁间跌落下来,好像一条大河挂在山前。

那长长的瀑布飞快地直往下泻,真让人以为那是银河从九重天外落了下来。

【鉴赏】诗人李白运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尽情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绝句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注释】①西岭:西岭雪山。

②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

③泊:停泊。

④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

④万里船: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

【译文】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梢上欢乐地歌唱,一行白鹭在晴朗的天空中自由飞翔。

透过窗户看得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外江面上停泊着即将驶往东吴的客船。

【鉴赏】鸣叫的黄鹂、飞翔的白鹭、高山的积雪、待发的船只,构成了一幅完美的图画。

“黄、翠、白、青”描绘出明丽的色彩,“千秋雪”表现出时间的永恒,而“万里船”又让人联想起广阔的空间。

这首小诗对仗工整,朴实自然,一句一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为我们展现了杜甫草堂周围多姿多彩、清新开阔的自然景观。

同时,诗人愉悦的心情也蕴含于写景之中。

三年级上册夜书所见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注释】①萧萧:风声。

梧:梧桐树。

②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③挑:捉。

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叫蛐蛐儿。

④篱落:篱笆。

【译文】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鉴赏】抒发了诗人在秋天里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

先是写客游在外,因秋风落叶,感到孤独郁闷,由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小孩在捉蟋蟀,不禁回忆起自己的故乡和童年的生活,于是那种郁闷之情又被一种亲切之感所代替。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zhū yú)少一人。

【注释】(1)九月九日:指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

民间很器重这个节日,在这一天有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等习俗,传说能以此避灾。

忆:想念。

山东:指华山以东(今山西),王维的家乡就在这一带。

(2)异乡:他乡。

(3)倍:加倍,更加。

(4)遥知:远远的想到。

登高:指民间在重阳节登高避邪的习俗。

(5)茱萸:又名越椒,一种香气浓烈的植物,重阳节时有佩戴茱萸的习俗。

【译文】:“我”一个人客居异乡,每次遇到重阳佳节就加倍思念家乡亲人。

这时候,“我”想远方的弟兄们一定登上了高处,弟兄们身上都佩带了茱萸,只是少了一个人。

【鉴赏】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一首抒写乡情的千古绝唱,诗人的思乡之情在前两句中得到了直接抒发,要特别引导学生体会第一句中“独”字和两个“异”的表达效果。

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注释】(1)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