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 机械运动知识点精细梳理
第一章《机械运动》基本知识点梳理(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机械运动》基础知识梳理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1km=1 000m;1dm=0.1m;1cm=0.01m;1mm=0.001m;1μm=0.000 001m;1nm=0.000 000 001m。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④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⑤记录数据时要包含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1h=60min 1min=60s。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
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
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
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梳理一、长度与时间的测量1.长度(1)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
使用刻度尺前要“三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使用刻度尺时要注意“选、放、看、读、记”五点方法:①选择适当量程的刻度尺;②刻度尺的分度值:相邻两条刻度线之间的长度,即(一小格表示的长度),决定测量的精确程度。
③放置刻度尺要沿着被测物体,(a零刻度线与被测物边缘对齐b刻度尺与被测物体平行c对于厚刻度尺应使刻度线贴近被测物)不利用磨损的零刻度线;④观察示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⑤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eg;⑥记录的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3)长度的单位①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1米,课桌的高度约0.75米。
其他常用单位,比米大的是千米(km),比米小的有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2.时间(1)小时(h)、分(min)。
(2)实验室测量时间的工具是停表(或秒表)。
注意:小盘的分度值是大盘的量程。
3.误差①定义: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②误差产生的原因主要与测量工具的精确度和测量的人读取估计值有关。
③减小误差的方法主要有:使用精确度更高的测量工具、运用合理的实验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④测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一起的使用规则、读书是粗心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能够避免的,误差不是错误,是不能避免的。
7、特殊的测量方法(1)累积法:把相同的微小量放在一起测量,测量结果除以被测量的个数,即得到一个微小量的长度。
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张纸的厚度.(2)组合法(平移法):(a)测硬币直径;(b)测乒乓球直径;铅笔的长度圆锥的高度(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4)估测法:用目视方式估计物体大约长度的方法。
(5)测操场跑道的长度用“轮滚法”。
二、运动的描述1.参照物(1)定义:判断物体是在运动还是在静止,必须选择另一个物体做为标准。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机械运动知识点精细梳理
第1章机械运动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米(m),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 (μm),纳米(nm)。
1km=103m 1m=10dm 1dm=10cm 1cm=10mm 1mm=103μm 1m=106μm 1m=109nm3.刻度尺的使用规则A.“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B.“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C.“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
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
(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物体时,要从整刻度开始)D.“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E.“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F.“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4.特殊的测量方法A.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积法(当被测长度较小,测量工具精度不够时可将较小的物体累积起来,用刻度尺测量之后再求得单一长度)B.测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园柱的周长等常用化曲为直法(把不易拉长的软线重合待测曲线上标出起点终点,然后拉直测量)。
C.测硬币、球、园柱的直径;圆锥的高等常用辅助法(对于用刻度尺不能直接测出的物体长度可将刻度尺三角板等组合起来进行测量)。
(二)时间的测量1.测量工具: 古代---日晷、沙漏、滴漏等;现代---机械钟、石英钟、电子表、停表等。
2.单位:秒(S) ,常用单位有时(h),分(min)。
1h=60min;1min=60S。
3.误差(1)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
(2)产生原因:测量工具、测量环境、人为因素。
(3)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用更精密的仪器。
(4)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避免,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1章机械运动知识点全面总结
1机械运动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知识点一、测量的意义及其单位(1)测量的意义:如图甲所示,帽檐直径AB与帽子高度CD那个较长?如图乙,中心的两个圆那个面积较大?先目测,在用刻度尺测量,通过测量我们会发现AB和CD一样长,中心两个圆的面积一样大,由此说明仅凭感觉判断一个物体的大小、长短,有时并不准确,所以要对物体的某些外观特征进行定量的描述,必须用专门的仪器和工具来进行准确的测量。
(2)国际单位制:测量实际上就是一个比较过程,就是将一个待测的量与一个公认的测量标准进行比较。
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做单位。
由于世界上不同地区选定的标准各不相同,交流就会很不方便。
鉴于这种认识,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知识点二、长度的单位(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符号m。
(2)常用的长度单位及换算关系。
物理量单位符号换算关系长度千米km1km=1000m=103m米m----分米dm1dm=0.1m=10-1m厘米cm1cm=0.01m=10-2m毫米mm1mm=0.001m=10-3m微米μm1μm=0.000001m=10-6m纳米nm1nm=0.000000001m=10-9注意:在进行单位换算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单位之间的换算,不仅仅是数值参与运算,且单位也同时参与运算;(2)换算过程中,不要再写上原单位,只写目标单位;(3)明确原单位与目标单位之间的进率。
可简记为:数不变,单位换,乘进率,进行算。
知识点3、长度的测量(1)测量工具①刻度尺:指各种有刻度的尺子,如直尺、卷尺、三角尺、皮尺等,通常在日常生活、生产中测量长度时使用。
①精密测量工具:如需对物体进行更精确的测量,就要选用精确度比较高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如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常用于机械加工的精密测量,而激光测距仪通常用于远距离精确测量中。
(2)测量长度最常用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如图所示,在使用刻度尺前,应观察下表中的内容。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知识点全面总结归纳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知识点全面总结归纳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全面总结归纳第一章机械运动(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1)长度通常用L表示,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 1 米,课桌的高度约0.75米。
(2)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它们的换算关系是:1千米=1000米=310-米10米;1分米=0.1米=11厘米=0.01米=210-米10-米;1毫米=0.001米=31米=610-米。
10微米;1微米=6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长度单位也有差异,比如国外常用的有英里、英尺、英寸;中国古代常用的丈、尺、寸等;记住光年是长度单位,不是时间单位。
(3)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还有米尺、卷尺、激光测距仪。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量程:表示测量范围。
分度值:表示测量工具上相邻刻度线之间表示的长度,决定测量精度。
A、“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B、“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C、“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刻度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
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
(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物体时,要从整刻度开始)D、“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E、“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长度测量时必须估读,后期学习的其他测量工具(如停表、温度计、天平、弹簧测力计、电流表、电压表等)无需估读。
F、“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也可: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拓展: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的使用(高中重点学习)。
(5)特殊测量方法: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
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张纸的厚度。
2.配合法:用不同的工具或物体配合测量的方法。
如用一把直尺和两把三角尺测量乒乓球的直径;用三块砖头和一把直尺配合测量砖头最远的两个顶点间的距离。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总结:机械运动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总结:机械运动一、参照物(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二、机械运动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1)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2)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3)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采用: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实际问题中多用这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也采用这种方法描述运动快慢。
4、分类(根据运动路线):(1)曲线运动;(2)直线运动ⅰ匀速直线运动:a、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计算公式:v=s/t 变形t=s/v,s=vtb、速度单位:国际单位制中m/s 运输中单位km/h 两单位中m/s 单位大。
换算:1m/s=3.6km/h 。
人步行速度约1.1m/s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人匀速步行时1秒中运动1.1m直接测量工具:速度计速度图象: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机械运动ⅱ变速运动:a、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b、平均速度:= 总路程÷总时间(求某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必须找出该路程及对应的时间)c、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d、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方法:用刻度尺测路程,用停表测时间。
从斜面上加速滑下的小车。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归纳
匀速直线运动(1)定义: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
(2)特点: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
变速直线运动(1)定义:速度大小经常变化的直线运动。
(2)特点: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并不相等。
7、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8、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改变的运动。
常见的运动都是变速运动。
9、平均速度:变速运动比较复杂,如果只是做粗略研究,也可以用公式来计算它的速度。这样算出来的速度叫平均速度。
说到某一物体的平均速度,一定要指明是在哪段路程内的平均速度。
2、公式:
S----路程----米m千米km
t-----时间----秒s小时h
v---速度---米每秒(m/s)千米每小时km/h
3、公式的变形:
4、单位换算:1m/s=3.6km/h
5、物理意义:汽车的速度是15m/s,它表示汽车每秒钟通过的路程是15m
6、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是一个定值,速度的大小与路程、时间的选择无关。不能认为速度与路程成正比,速度与时间值成反比。
4、时间单位:国际单位:秒S
其他单位:分min小时h
5、换算关系:1min=60s 1h=60min=3600s
6、测量工具:秒表。停表
7、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就叫误差。
8、误差的来源:(1)估读值跟真实值之间有一定的差异
(2)仪器本身不准确
(3)环境温度、湿度变化
9、减小误差的办法:(1)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2)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
(3)改进测量方法
二、运动的描述
1、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动”必背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必背知识点一、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1. 机械运动的定义: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2.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但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二、运动的描述1.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运动,且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的运动。
其速度大小保持不变,方向也不变。
2. 变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运动,但速度大小改变的运动。
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时,可以用平均速度,即总路程除以总时间。
3.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时间相同,比较路程,路程长的运动快。
路程相同,比较时间,时间短的运动快。
引入速度概念,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三、速度1. 速度的定义: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定义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 速度的公式:v = s/t,其中v是速度,s是路程,t是时间。
3. 速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秒(m/s),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小时 (km/h)作为速度的单位。
两者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m/s = 3.6km/h。
四、长度的测量1. 测量工具: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是刻度尺。
2. 使用刻度尺的方法: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
将刻度尺有刻度的一边紧贴被测物体,并与被测物体长度平行。
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3. 误差与错误: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减小误差的方法包括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而错误是不应该发生的,能够避免。
五、其他重要概念1. 运动的相对性:运动是相对的,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对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
2. 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现象。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归纳
机械运动是物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物体在空间中的运动规律。
本文将对八年级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包括运动的基本概念、速度与加速度、匀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等内容。
一、运动的基本概念1.运动的定义: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2.参照系:用于测量和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标准。
二、速度与加速度1.速度的定义: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和方向。
2.速度的计算公式:速度=位移/时间。
3.秒速、米制国际单位制速度单位:m/s。
4.速度的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
5.平均速度:总位移/总时间。
6.瞬时速度:极短时间段内的速度。
7.加速度的定义: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量的大小和方向。
8.加速度的计算公式:加速度=速度变化量/时间。
9.秒速、米制国际单位制加速度单位:m/s²。
10.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变化方向一致。
三、匀速直线运动1.定义:物体在同一方向上匀速运动。
2.特点:速度恒定,位移等于速度乘以时间。
3.速度-时间图:直线。
4.位移-时间图:直线。
四、匀加速直线运动1.定义:速度在单位时间内均匀增加或减小的运动。
2.特点:加速度恒定,位移等于初速度乘以时间加上加速度乘以时间的平方的一半。
3.位移-时间图:抛物线。
4.速度-时间图:直线。
五、自由落体运动1.定义:狭义上指物体只受重力作用而做竖直方向上自由下落的运动。
2.特点:加速度恒定,取向竖直向下,大小为9.8m/s²。
3.位移计算公式:位移=初速度×时间加上加速度乘以时间的平方的一半。
六、简谐振动1.定义:物体在平衡位置附近作往复振动的运动。
2.特点:周期恒定,振幅和频率可以改变。
3.周期的定义:一个完整的往复运动所需要的时间。
4.频率的定义:单位时间内发生的往复运动次数。
七、单摆运动1.定义:物体通过一根不可伸长的细线与一个固定点连接,做往复运动的运动。
2.特点:周期与摆长有关,摆长越大,周期越长,频率越低。
综上所述,八年级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的知识点主要包括运动的基本概念、速度与加速度、匀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简谐振动和单摆运动等。
初二上物理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初二上物理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第一章机械运动一、参照物(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二、机械运动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1)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2)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3)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采用: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实际问题中多用这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也采用这种方法描述运动快慢。
4、分类(根据运动路线):(1)曲线运动;(2)直线运动Ⅰ 匀速直线运动:A、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计算公式:v=s/t 变形t=s/v,s=vtB、速度单位:国际单位制中m/s 运输中单位km/h 两单位中m/s 单位大。
换算:1m/s=3.6km/h 。
人步行速度约1.1m/s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人匀速步行时1秒中运动1.1m直接测量工具:速度计速度图象: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机械运动Ⅰ 变速运动:A、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B、平均速度:= 总路程÷总时间(求某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必须找出该路程及对应的时间)C、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D、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方法:用刻度尺测路程,用停表测时间。
从斜面上加速滑下的小车。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梳理
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梳理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用符号表示为。
另外还有7个单位,设法记住他们的符号及换算倍率。
1k m=m,1m=dm=cm=mm=um=nm,。
还有英尺、码、光年等也是的单位.(2)测长度的基本工具是,还有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也是测的工具;2、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测量前首先要观察刻度尺的、和零刻线是否磨损;(2)测量时的方法:刻线与被测物体对齐,且尺要沿着或平行于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与垂直,厚刻度尺有刻度的面要紧贴被测物体,计数时要估读到的下一位,测量结果由和组成。
多次测量取作为测量结果。
这样可减少误差。
3、一个中学生的身高为1.58,一本书的厚度为10,一张纸的厚度为100。
4、小组同学用刻度尺测同一本物理课本的宽度,你的结果是18.41cm 。
结果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准确值、估计值、单位,你的结果的准确值是,估计值是,单位是.5、正确估读:如图1,图中物体的长度为cm,其中的估读值为cm.(2)如图2,图中物体的长度为cm。
图3中物体的长度记为cm。
(图1)(图2) (图3)6、长度的一些特殊测量:累积法测一张纸的厚度、测细铜丝直径;细线重合法测曲线的长度;滚动法:轮子滚动法测曲线的长度;配合法:三角板与刻度尺配合测立体物体的长度:右图圆的直径为cm。
测得200页书纸的厚度为1cm,则一张书纸的厚度为mm.把细铜丝紧密排绕在铅笔上,测得30圈的总宽度如图,则细铜丝的直径为mm。
7、时间的测量:(1)、时间的单位有、、。
其中国际制单位是。
测量时间的工具是。
你知道哪些类型的钟表?答:。
1h= min= s;1min= s;30min= h (2)、机械停表的使用方法:一走、二、三恢复。
外圈指针读数表示多少,内圈指针读数表示多少(分或秒)8、误差是与之间的差异。
误差与错误不同,能消除,只能减小,不能消除。
(2)、减小误差的方法有、、.其中取平均值时,平均值的位数与已知测量值位数相同,多余的四舍五入。
第一章机械运动重点笔记
第一章机械运动重点笔记1. 基本概念:- 机械运动:物体在一定时间内,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的过程。
- 位移:物体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的矢量距离。
- 时间:物体完成运动的持续时间。
- 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位移。
- 加速度:物体速度的变化率。
2. 匀速直线运动:- 特点: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速度保持不变,且沿一条直线运动。
- 公式:v = v0 + at(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s = v0t + 1/2at^2(位移与时间的关系)3. 匀加速直线运动:- 特点: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速度和加速度都保持不变,且沿一条直线运动。
- 公式:v = v0 + at(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s = v0t + 1/2at^2(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v^2 = v0^2 + 2as(速度平方与位移的关系)4. 自由落体运动:- 特点:只受重力作用,忽略空气阻力的物体在垂直方向上的运动。
- 公式:h = 1/2gt^2(高度与时间的关系)- v = g*t(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v^2 = v0^2 + 2as(速度平方与位移的关系)5. 相对运动:- 特点:两个物体之间的运动关系是相对于某一参照物而言的。
- 公式:s = vt(相对位移与相对时间的关系)- v = u + at(相对速度与相对时间的关系)- a = (u - v) / t(相对加速度与相对时间的关系)6. 圆周运动:- 特点: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始终沿着圆周轨迹运动。
- 公式:v = rω(线速度与半径的关系)- a = rα(角加速度与半径的关系)- l = rθ(弧长与角度的关系)。
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大全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知识点1: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
其它的长度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长度单位换算关系:1km=103m; 1dm=10-1m;1cm=10-2m;1mm=10-3m;1μm=10-6m;1nm=10-9m。
2.长度的测量1.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刻度尺,卷尺,米尺,游标卡尺等2.测量前的观察: (1)零刻度线(2)量程(3)分度值3. 使用刻度尺测长度的方法:归纳总结: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可用四个字加以概括,即“选、放、读、记”。
(1)选:应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需要达到的程度,再选择满足测量要求的刻度尺。
(2)放:即刻度尺的位置应放正,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物体保持平行(如图甲所示),不能歪斜(如图乙所示)。
甲乙对于较厚的刻度尺,应使刻度线贴近被测物体(如图丙所示)。
零刻度线磨损时,要从其他清晰整数刻度线作为起始刻度测起,测量结果应该等于读出的刻度值减去作为起始的刻度值(如图丁所示)。
丙丁(3)读:即读数,视线要正对刻度线(如图所示);除读出分度值以上的准确值外,还要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值(估读值)。
图中铅笔长度为69.5 mm,其中69 mm是准确值,0.5 mm是估读值。
(4)记:指记录。
记录测量结果应包括数值和单位。
图中木块长度为2.77 cm。
4.特殊长度的测量:测圆珠笔的周长,测碗口的长度,测一张纸的厚度。
知识点2:时间的测量1.时间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其他的时间单位:年(y)、天(d)、时(h)、分(min)、毫秒(ms)、微秒(μs)。
时间单位的换算关系:1h=60min;1min=60s;1s=103ms;1ms=103μs。
2.常用的时间的测量工具:停表。
知识点3:测量误差1.概念: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叫做误差,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机械运动一、参照物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典型例题:1.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船和山。
2.坐在向东行使的甲汽车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去,同时又看到乙汽车也从甲汽车旁向后退去,试说明乙汽车的运动情况。
分三种情况:①乙汽车没动;②乙汽车向东运动,但速度没甲快;③乙汽车向西运动。
3.解释毛泽东《送瘟神》中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第一句:以地心为参照物,地面绕地心转八万里。
第二句:以月亮或其他天体为参照物,在那里可看到地球上许多河流。
二、机械运动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⑴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
⑵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
⑶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采用: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实际问题中多用这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也采用这种方法描述运动快慢。
4.分类:(根据运动路线)⑴曲线运动;⑵直线运动。
Ⅰ匀速直线运动:A.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B.速度单位:国际单位制中m/s ;运输中单位km/h;两单位中m/s单位大。
换算:1m/s=3.6km/h人步行速度约 1.1m/s,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人匀速步行时1秒中运动1.1m。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知识点总结一、机械运动。
1. 定义。
- 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机械运动是最简单的一种运动形式,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例如:汽车在公路上行驶、鸟儿在空中飞翔等都是机械运动。
2. 参照物。
- 概念: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在运动,必须选择另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 特点。
- 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但不能选择研究对象本身。
- 一旦选定参照物,就假定它是静止的。
- 同一物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状态可能不同。
例如:坐在行驶汽车中的乘客,若以汽车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若以路边的树木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
3.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 运动是绝对的,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
静止是相对的,我们平常所说的静止是相对于所选参照物而言的。
例如:地球同步卫星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但它相对于太阳是运动的。
二、运动的快慢。
1. 速度。
- 定义: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它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 公式:v = (s)/(t),其中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
- 单位。
-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是m/s或m· s^-1。
- 常用单位还有千米每小时,符号是km/h。
1m/s = 3.6km/h。
- 物理意义:例如某物体的速度是5m/s,表示该物体每秒通过的路程是5米。
2. 匀速直线运动。
- 定义: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 特点。
- 速度大小不变。
- 运动路线是直线。
- 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
例如:自动扶梯的运动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
3. 变速直线运动。
- 定义:物体做直线运动时,速度随时间改变的运动叫变速直线运动。
- 平均速度。
- 定义:变速运动比较复杂,如果只做粗略研究,也可以用v=(s)/(t)来计算,这样算出来的速度叫平均速度。
- 意义:表示物体在某段路程或某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1章机械运动知识点全面总结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1章机械运动知识点全面总结一、位移、速度、加速度1. 位移:一个物体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的距离,有正负之分。
与路径无关,只与起点和终点的位置有关。
2. 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有正负之分,也可以用向量来描述。
常用的速度单位有米/秒,千米/小时等。
3. 加速度: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程度,物理量的单位是米/秒²。
常用的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即9.8米/秒²。
二、匀速直线运动、非匀速直线运动1. 匀速直线运动:指物体在相同时间内运动的路程相等,速度不变。
常见的有自由落体运动、平抛运动等。
2. 非匀速直线运动:指物体在相同时间内运动路程不同,速度也不同。
常见的有抛体运动、圆周运动等。
三、距离、时间、速度的计算关系1. 距离和速度与时间的关系:S=V×t。
其中,S表示路程,V 表示速度,t表示时间。
2. 时间和速度与路程的关系:V=S/t。
其中,S表示路程,V 表示速度,t表示时间。
3. 时间和路程与速度的关系:t=S/V。
其中,S表示路程,V 表示速度,t表示时间。
四、加速度、时间、速度、位移的计算关系1. 速度和加速度与时间的关系:V=V0+at。
其中,V表示末速度,V0表示初速度,a表示加速度,t表示时间。
2. 距离、初速度、加速度和时间的关系:S=V0t+1/2at²。
其中,S表示路程,V0表示初速度,a表示加速度,t表示时间。
3. 末速度、初速度、加速度和时间的关系:V²=V0²+2aS。
其中,V表示末速度,V0表示初速度,a表示加速度,S表示路程。
4. 末速度和位移、初速度、加速度的关系:V²-V0²=2aS。
其中,V表示末速度,V0表示初速度,a表示加速度,S表示路程。
五、力和牛顿定律1. 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产生或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 牛顿第一定律:质点在静止状态下会保持静止,质点在匀速直线运动时会保持其速度和方向不变。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归纳
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归纳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只凭感觉去判断,不一定正确,更谈不上准确。
)一、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及换算关系国际单位:米符号:m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换算:10-3km=1m=10dm=100cm=103mm=106μm=109nm(大单位化小单位乘以进率,小单位化大单位除以进率)2、测量工具刻度尺(最常用)、卷尺、三角板、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较精密)图13、正确使用刻度尺(1)会认单位,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量程——如图1,该刻度尺的量程是0-13cm。
分度值——如图1,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
(2)会放①刻度尺零刻度线与被测物体一端对齐;②有刻线的一边与被测物体边缘保持平行,不能倾斜。
(3)会看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尺面垂直。
(4)会读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若长度正对刻度时则读0)(5)会记记录结果包括数字(准确值与估读值)和单位。
4。
测量长度的特殊方法图2(1)辅助工具法——如图2,适于测圆、圆柱体的直径和圆锥体的高。
图3(2)化曲为直——如图3,适于测较短的曲线,如地图册上的铁路线长、硬币的周长等;图4(3)累积法——如图4,适于测纸厚,细丝直径。
(例子:①一页纸的厚度——要100张同样的纸,用尺子量出它的厚度,再用总厚度除以100就得一页纸的厚度;②铜丝的直径——Ⅰ、用铜丝在一只笔上排紧绕上数圈,再用这根铜丝的长度除以所绕的圈数得到直径;Ⅱ、在硬币上做个记号,然后沿着记号在直尺上转一圈再回到原来做记号的地方,所到直尺刻度之处就是硬币的周长;Ⅲ、测量道具:一只铅笔,一把直尺。
测量方法:先用直尺量出这根铜丝的长度,然后用铜丝再铅笔上紧排着绕上数圈,绕完铜丝,再用铜丝的长度除以所绕的圈数就得出了铜丝的直径;)二、时间的测量1、时间的单位及换算关系国际单位:秒,符号:s;常用单位:时(h)、分(min)。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1章机械运动知识点全面总结
1机械运动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知识点一、测量的意义及其单位(1)测量的意义:如图甲所示,帽檐直径AB与帽子高度CD那个较长?如图乙,中心的两个圆那个面积较大?先目测,在用刻度尺测量,通过测量我们会发现AB和CD一样长,中心两个圆的面积一样大,由此说明仅凭感觉判断一个物体的大小、长短,有时并不准确,所以要对物体的某些外观特征进行定量的描述,必须用专门的仪器和工具来进行准确的测量。
(2)国际单位制:测量实际上就是一个比较过程,就是将一个待测的量与一个公认的测量标准进行比较。
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做单位。
由于世界上不同地区选定的标准各不相同,交流就会很不方便。
鉴于这种认识,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知识点二、长度的单位(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符号m。
(2)常用的长度单位及换算关系。
物理量单位符号换算关系长度千米km1km=1000m=103m米m----分米dm1dm=0.1m=10-1m厘米cm1cm=0.01m=10-2m毫米mm1mm=0.001m=10-3m微米μm1μm=0.000001m=10-6m纳米nm1nm=0.000000001m=10-9注意:在进行单位换算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单位之间的换算,不仅仅是数值参与运算,且单位也同时参与运算;(2)换算过程中,不要再写上原单位,只写目标单位;(3)明确原单位与目标单位之间的进率。
可简记为:数不变,单位换,乘进率,进行算。
知识点3、长度的测量(1)测量工具①刻度尺:指各种有刻度的尺子,如直尺、卷尺、三角尺、皮尺等,通常在日常生活、生产中测量长度时使用。
①精密测量工具:如需对物体进行更精确的测量,就要选用精确度比较高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如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常用于机械加工的精密测量,而激光测距仪通常用于远距离精确测量中。
(2)测量长度最常用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如图所示,在使用刻度尺前,应观察下表中的内容。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 机械运动 (基础知识考点复习)
第一章机械运动长度、时间及其测量1.长度的测量(1)单位及其换算: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1 km=m,1 dm=m,1 cm=m,1 mm=m,1 μm=m,1 nm=m.(2)刻度尺的使用:①观察刻度尺的、量程和;②正确摆放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物体的被测边放置,有刻度的一侧要紧靠被测物,不用磨损的零刻度线为起点;③正确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测量值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估读的0不能省略;④正确记录:测量值由准确值、估计值和组成.【提示】当刻度尺的零刻度线磨损时,可使某整数刻度线对齐物体一端,然后用另一端对齐的刻度值减去这一整数刻度值,就得出被测物体的长度了.2.时间的测量(1)单位及其换算:基本单位是,常用单位还有分(min)、时(h);1 h=60 min=3 600 s.(2)如图,停表的读数:min s或s.【提示】停表中间的小表盘代表分,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停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3.误差与错误1.如图,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木块的长度是cm.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我们把物体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2.参照物(1)定义:在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这个物体叫做参照物.(2)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方法:①确定研究对象;②根据题意选取适当的参照物;③把自己放到这个参照物上,去看被研究的物体,从而得出物体的运动情况.可以理解为“参照物上长着观察者的眼睛”.3.运动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取决于所选的 ,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1.运动快慢的比较方法:①相同时间比较 ;②相同的路程比较 .2.速度(1)定义:在物理学中,把 与 之比叫做速度.它是表示物体的物理量.(2)公式:v =s t ,变形式:s =v t 、t =s v .(3)单位:基本单位是 ,符号是 ;交通运输中的单位常用千米每小时,符号是 ,这两个单位的换算关系是1 m/s = km/h.(4)几种常见的速度值:人步行的速度约为 m/s ;自行车的行驶速度约为 m/s ;高速公路上轿车的行驶速度约为 m/s ;3.直线运动分类(1)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 且速度 的运动.(2)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做直线运动时,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这种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4.平均速度的测量(1)测量工具:刻度尺、秒表(或停表).(2)原理: .(3)实验步骤:用刻度尺测出物体运动的路程,用停表测出物体运动的时间,利用公式v =s t 求得物体的平均速度.【提示】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是保持不变的,不能说速度与路程成正比,或速度与时间成反比.在这种情况下,速度与路程和时间无关.【图片解读】1.如图1记录了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时,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由图可知,甲车做的是 运动,它在全程中的速度是 ,乙车做的是 运动,它在前30 s 比内甲车运动得要 (填“快”或“慢”).图12.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小轿车走进许多家庭,如图2,此时速度表表盘的指针指向的速度值约为 km/h ,若以此速度行驶180 km ,所需时间为 h.图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知识点1.长度的测量1. 长度单位及换算 常用的长度单位由大到小排列为km 、m 、dm 、cm 、mm 、µm、nm .记忆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时,有以下方法:按单位的大小顺序记忆:先记住长度单位大小的排列顺序;再记住相邻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如下图所示);需进行单位换算时,根据上图便可算出所需换算的两单位之间换算关系:如要知道km与cm 之间的换算关系,则可由图得出:3113+1+151km=101010cm=10cm=10cm ⨯⨯;又如要知道nm 与dm 之间的换算关系,则可由图得出:3311331181nm=10101010dm=10dm=10dm ---------⨯⨯⨯.知识点2.正确选择、使用刻度尺、认识长度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
(1)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前,首先要弄清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线的位置。
(2)选择刻度尺时应根据测量的要求来选择。
(例如:要测量一支钢笔的长度,精确到mm ,则可选用分度值是1mm 、量程是150mm 左右的刻度尺;而在体育课上要测量跳远的长度,则可选用分度值是1cm 的皮卷尺。
)(3)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被测长度的一端要与刻度尺的零刻线对齐(若零刻线已磨损,则选择刻度尺上另一完好的刻度线),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且正对刻度线读数。
(4)一本书的厚度为8_mm_;课桌的高度约为80_cm_;一支粉笔的长度约为8_cm_;一位学生的身高为160_cm__;双人课桌的长度是120_cm__;圆珠笔芯塑料管的直径是3_mm__;乒乓球的直径约是40_mm__;教室门的宽度是0.95_m__。
手指的宽度约为1_cm__;自行车的高度约为1.1_m__。
一根头发丝的直径约为100_μm__。
一元钱硬币的厚度约为2_mm__;手掌的宽度约为1_dm__;一个分子的直径是20_nm__;分析:先把长度的几个单位都写出来,然后代入原题的数字,看一下是否符合常理,就可以了。
比如:一本书的厚度为8__?8cm好像太厚了,8μm又太薄了不可能,那只能是8mm了。
注意μm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眼睛能见到的最小的尺度了,用μm做单位我们尚且还能用肉眼看得到,但是如果用nm做单位,我们用肉眼就看不到了。
知识点4.测量结果的记录测量结果是由数字和单位组成的。
其中数字部分由准确值加上一位估计值组成。
例如,上图中,刻度尺的最小刻度为1cm,被测物体的长度为12.7cm,其中,12cm是由刻度尺上准确测得的,为准确值;而0.7cm是估读的,为估计值。
由于在准确值的下一位已经为估计数字,是不准确的,所以再往下一位估计便无意义了,因此记录的结果只需一位估读值。
测量结果在书写的时候一定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知识点5.秒表的读法时间的国际单位秒,符号s 常用单位小时(h )分(min )1h=60min 1mim=60s知识点5.实验误差(1)误差与错误:首先误差不是错误。
错误,是指由于实验方法不正确或实验时违反操作造成的,错误是能够避免的。
误差,是指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我们不能消除误差,只能尽量减小误差。
错误与误差的最大区别是,错误可以避免,误差不能消除。
(2)误差产生的原因:3种:测量仪器不够精密、测量方法不够完善、测量的人为因素。
(3)减小误差的办法: 3种:一般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有效减小误差。
公式为:nl l l l n Λ++=21。
②改进测量方法③选用更加精密的测量工具1.2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定义: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
机械运动一般指的是宏观物体的运动,微观物体的运动不叫机械运动(如分子的运动)。
(2)参照物:宇宙中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静止的物体是没有的。
平时我们认为是静止的树木、房屋,实际上也随地球一起绕太阳运动,可见,说某物体是运动的或静止的,要看是以另外的哪个物体作标准而言。
所以,在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时,总是事先选择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在选取了参照物后,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就是看物体与参照物之间有无位置的变化,有位置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否则物体就是静止的。
被选作参照物的物体,我们就可以默认它是静止的了。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3运动的快慢知识点1. 速度、速度单位及换算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速度的单位速度单位由路程单位与时间单位相除复合而成。
在国际单位制中,由于v=s/t 中,距离的标准单位是m ,时间的标准单位是s ,所以速度的标准单位是m/s ;在交通运输中,路程常以km 为单位,时间常以h 为单位,这样得到的是速度的常用单位km/h 。
除此之外,速度还可由其它路程单位和时间单位复合而成的单位,如km/min 、cm/s(2)速度单位的换算如72km/h =?m/s ,如下计算:72km/h =72km1h =721000m 20m /s 13600s ⨯=⨯ 又如5m/s =?km/min ,如下计算:35m 510km 5m /s 0.3km /min 11s min 60-⨯=== m/s 是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主单位,km/h 是最常用的速度单位,这两个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1m/s=3.6km/h,所以1m/s 是大于3.6km/h 的。
匀速直线运动图像(s-t 图像,v-t 图像)及定义。
知识点2.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如果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可用平均速度粗略地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公式为v =s t.使用平均速度公式时应注意: (1)计算平均速度时,选取的路程s 和时间t 要有对应关系,即公式中s 必须是在时间t 内通过的路程,t 必须是通过路程s 所用的时间。
(2)做变速运动的物体不同段的平均速度一般不同,所以不同段的平均速度要分段计算.描述平均速度时应指明是物体在哪段路程(或哪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3)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
求某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时,要抓住平均速度的定义s=,其中s表示物体做变速运动的总路程,t表示做变速运动的物体通过路程s所用的vt总时间.计算平均速度时,不能将几段路程中的速度求算术平均值。
求平均速度,哪怕海枯石烂,天崩地裂,永远是总距离除以总时间,哦了!第1章机械运动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米(m),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1km=103m 1m=10dm 1dm=10cm 1cm=10mm 1mm=103μm 1m=106μm 1m=109nm3.刻度尺的使用规则A.“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B.“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C.“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
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
(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物体时,要从整刻度开始)D.“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E.“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F.“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4.特殊的测量方法A.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积法(当被测长度较小,测量工具精度不够时可将较小的物体累积起来,用刻度尺测量之后再求得单一长度)B.测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园柱的周长等常用化曲为直法(把不易拉长的软线重合待测曲线上标出起点终点,然后拉直测量)。
C.测硬币、球、园柱的直径;圆锥的高等常用辅助法(对于用刻度尺不能直接测出的物体长度可将刻度尺三角板等组合起来进行测量)。
(二)时间的测量1.测量工具: 古代---日晷、沙漏、滴漏等;现代---机械钟、石英钟、电子表、停表等。
2.单位:秒(S) ,常用单位有时(h),分(min)。
1h=60min;1min=60S。
3.误差(1)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
(2)产生原因:测量工具、测量环境、人为因素。
(3)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用更精密的仪器。
(4)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避免,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
二、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1.时间相同,运动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运动得越快;路程相同,运动时间越短,物体运动得越快。
2.速度: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计算公式:v=s/t。
3.速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是m/s ;运输中单位是km/h 。
1m/s=3.6km/h 。
4.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5.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做直线运动,速度大小变化的运动叫变速直线运动。
在变速直线运动中,用平均速度v=s/t来描述运动的快慢。
四、测量平均速度原理:v=s/t。
方法:用刻度尺测路程,用停表测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