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心理学必会知识点复习重点资料
《体育心理学》知识点
体育心理学1.反应时概念、分类、举例概念:是指从刺激的出现到第一个反应开始所经过的时间间隔,又称反应时间或反映的潜伏期。
分类:简单反应时和复杂反应时举例:P16简图2.运动动机的种类(1)生物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2)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3)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3.迁移的种类、概念种类:千亿哟正迁移和负迁移之分概念:已经形成的动作技能对掌握另一种技能的影响称作技能迁移4.动作技能的分类,举例分类:(1)封闭性与开放性动作技能(2)不连续性、系列性和连续性技能(3)低策略性技能和高策略性技能举例:(1)封闭性动作技能有投掷铅球、篮球罚篮;开放性动作技能有乒乓球接发球(2)不连续性技能有投掷铁饼、标枪、举重等;系列性技能有三级跳、跨栏、跳高等;连续性技能有游泳、短跑、滑冰、自行车等(3)低策略性技能有举重、田径、游泳、体操等;高策略性技能有羽毛球等5.焦虑的概念焦虑是指个体在担忧自己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而感到自尊心受到持续威胁下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惧怕色彩的情绪状态6.认知理论和行为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心理技能训练分别有哪些认知理论:表象训练、认知训练、自信训练、暗示训练行为主义理论:放松训练、生物反馈训练、系统脱敏训练、模拟训练7.表象训练的概念及相关内容概念:表象训练是人们有意识地利用自己头脑中已经形成的表象,对技能动作或运动情境进行回顾、重复和丰富发展,从而唤起运动感觉,强化肌肉本体感觉提高运动技能和情绪控制能力的方法和过程作用:(1)表象训练不仅有利于加快运动技能的学习,巩固和改善已学会的运动技术动作,还有助于演练战术(2)可以帮助练习者加深对运动战术的理解、演练实战中运动技术的运用(3)表象训练具有调节人的情绪以及生理唤醒水平的作用原理:1.心理神经肌肉理论 2.符号学习理论 3.唤醒—注意理论应用:1.提高学生和运动员表象能力的方法2.在体育教学和训练中结合项目的表象训练8.体育活动的心理健康效应(1)体育活动对认知功能的影响(2)体育活动对情绪的影响(3)体育活动对人格的影响(4)体育活动对应激的影响9.目标定向理论和目标设置理论,内容目标定向概念:成就目标定向是一种重要的动机变量,它是指个体参加于某一活动时所依据的成就目标取向。
体育心理学知识点资料整理总结
一,名词解释注意的分配指同时进行两种或几种活动时,把注意分配到不同的对象。
攻击性行为是指以伤害他人身心健康为目的,有外显的语言或身体动作的行为。
习得性无助感是指个体经历了失败与挫折后,面临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丧失信心的心理状态与行为。
感觉的联觉指某种感受性因受到其他感觉器官刺激的影响而发生变化的现象。
PST是心理技能训练指采用特殊的方法和手段,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训练者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施加影响,使其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心理状态,并进而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运动行为的过程。
ELLIS的ABC理论:一个人的情绪并不是由诱发事件本身引起的,而是由当事人对这一事件的解释、评价引起的。
心理健康指在智力正常的基础上所形成的良好的个性心理特质(知情意)和稳定的情绪表现(形成原因、持续时间、稳定性、心境平和),是一种能够有效地处理内外关系的良好状态。
练习曲线是在运动技能形成过程中,我们将练习的进展反映在坐标轴上,形成表示练习结果的图形。
暗示训练是利用言语、手势、表情等刺激物对训练者的心理施加影响,并进而控制行为的过程。
有意后注意是产生在有意注意之后的一种和自觉的目的任务联系在一起,但不需要做意志努力的注意。
二,填空题(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是一种S-R.(认知)心理学理论是一种S-O-R。
心理技能训练遵循的原则有(自觉自愿)原则,(持之以恒)原则,(区别对待)原则,(全面性训练)原则。
会骑自行车的人,学骑摩托车容易产生运动技能的(迁移),而学骑三轮车则会产生运动技能的(干扰)。
(身体运动能力)是体育能力的核心,(自我锻炼与评价能力)是体育能力的发展方向。
行为主义对体育学习影响较大的理论首推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的(强化)学说花瓶人头双管图体现了知觉的(选择性)特征暗示训练的理论依据包括(第二信号系统)的作用和(符号互动)理论。
表象训练的理论包括(心理神经肌肉理论)、(符号学习理论)、(唤醒–注意理论)意识过程分为(采取决定)阶段和(执行决定)阶段根据体育能力的差异,我们将学生分为(体育优等生)(体育一般生)(体育差生)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是(人本主义)心理学流派的思想。
《运动心理学》考试重点
第1章绪论1. 运动心理学、体育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各自的侧重点运动心理学:侧重研究竞技运动训练和比赛中的心理现象,特别是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和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运动成绩的影响。
体育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特别是学生在运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和变化。
体育心理学强调研究体育教育教学对学生心理成长和发展的作用锻炼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锻炼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锻炼心理学集中研究体育锻炼对参与者的心理健康的作用2. 运动心理学的性质、任务和影响其研究方向的因素(p15-17)运动心理学的性质:作为心理学的分支,它是阐明体育运动的心理学基础、研究人在体育运动中心理活动的特点及其规律的科学。
运动心理学的任务:1) 研究人在体育运动中心理过程的特点和规律以及人的个性差异与体育运动的关系2) 研究体育活动对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产生的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3) 研究掌握运动知识、形成运动技能、进行技能训练的心理学规律4) 研究运动竞赛中人的心理状态问题影响其研究方向的因素:1) 运动项目的普及程度2) 运动项目的性质3) 进行实验控制的难易程度3. 运动心理学之父:1923年,格里菲斯被称为美国运动心理学之父。
1925年,他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运动心理学实验室4. 社会促进效应:特里普利特是世界上第一个研究心理学问题的人,于1897年在《美国心理学杂志》上发表关于社会促进效应的论文。
第2章运动活动的动机1. 动机的概念和分类概念:推动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心理动因或内部动力,对人的行为具有始发作用、指向作用好强化作用。
分类:①生物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②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③缺乏性动机和丰富性动机④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内部动机:是指以生物性需要为基础,来源于主观内部的动机外部动机:指以社会性需要为基础,来源于客观外部的动机2. 动机的三个理论:1) 成就需要理论:由默里提出的人的一种基本需要,指一种内化的、出人头地的愿望,反映了人们在个人目标和工作志向方面的差异。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人们在体育运动中的心理过程和行为行为的学科。
它关注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如意志力、注意力、自信心、动力和压力管理等,以及运动员与教练、队友和观众之间的互动关系。
体育心理学在提高运动员的表现、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培养适应性技能和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体育心理学的一些重要概念和技术的复习资料。
一、动机与目标设置:1. 动机是指推动人们参与运动的内在或外在因素。
2. 内在动机是指运动员内心的意愿和激励,如对运动的热爱和乐趣。
3. 外在动机是指外部因素对运动员的激励,如奖金、声望和荣誉。
4. 目标设置是指设置明确、具体和可实现的目标,以激励运动员追求更高的成就。
二、注意力和集中力:1. 注意力是运动员在执行任务时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2. 有两种类型的注意力:外部注意力和内部注意力。
3. 外部注意力是指关注外部环境的能力,如比赛的环境和对手的动作。
4. 内部注意力是指关注内部感受和心理状态的能力,如焦虑和自信。
5. 集中力是指长时间保持高水平的注意力。
三、自信心与自我效能:1. 自信心是指运动员相信自己能够完成任务或取得成功的信念。
2. 自信心可以通过积极的思考和预期来培养和提高。
3. 自我效能是指运动员对自己完成特定任务的信心。
4. 自我效能可以通过设置有挑战性的目标和应对不断变化的情境来提高。
四、压力与应对:1. 压力是指来自比赛、观众、教练或自我期望等因素引起的紧张和不安。
2. 正面的压力可以提高运动员的注意力和表现,而负面的压力可能导致焦虑和压力反应。
3. 运动员可以通过积极的思维、深呼吸和放松技巧来应对压力。
五、团队合作与领导:1. 团队合作是指队员之间相互协作、相互信任和共同努力的能力。
2. 领导是指教练或队长在发挥指导和激励作用时所展现的特质和技能。
3. 有效的领导可以促进团队的凝聚力和成功。
六、心理训练与干预:1. 心理训练是指通过特定的技术和方法来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素质。
运动心理学复习重点
运动心理部分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人在体育活动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人的心理活动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方面。
第一个被视体育心理学的研究是特里比特的对运动员成绩影响的研究实验。
科曼*格里菲思于1925年在美国创建第一个运动心理实验室。
运动体验:就是从运动过程所提供的刺激中所获得的感受,是一种复杂的、多种感知觉参与的综合反映。
表象:是人脑对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形象的反映。
运动表象:是指在运动感知的基础上,在大脑中重现出的动作形象或运动情境。
它反映动作在一定时间、空间和力量方面的特点,如对身体的位置,动作的幅度、方向、速度的表象。
体育运动中动作记忆的特点:1多种感知觉参与2本体运动感知觉起重要作用3形成动力定型和高度自动化遗忘发展的规律是先快后慢操作思维:是伴随操作活动的思维,思维和操作密不可分、相辅相成。
直觉思维:体育运动中,人们的决策往往不是完全一句准确的知觉和严密的思维做出的。
奈德弗将注意分解为两个维度范围和方向:1广阔-外部注意适合于把握复杂运动情绪(足球篮球)2狭窄-外部注意反应短暂时刻需要这种注意(击球或对抗)3广阔内部善于分析4狭窄内部敏感把握身体感觉(射击跳水)高峰表现是指:超出一个人在某一情境中正常机能水平的行为表现。
刘畅体验是一种忘却自己我、全身心投入活动,对过程的体验本身就是乐趣和享受,并产生对运作过程的控制感的理想内部体验状态。
自我概念:一个人如何看待自己是个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座位一种行为方式,会相对稳定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的认知。
自我效能:指一个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完成一项任务所持的信心和期望,以及对自己成功地完成一项任务所具备的潜能的认识。
自我效能信念:自我效能知觉一旦升华为自我效能信念,就会较稳定地存在于个体的自我概念体系之中,影响个体的认知和行为。
引起动机的的条件是内在的需要和外部的诱因。
追求成功的动机:我们把趋向某种成就活动、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去追求,以达到成功或完美的境地的动机。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体育心理学是研究运动员在体育比赛中的心理表现以及影响这些表现的因素的学科。
它不仅对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发挥和表现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对于体育教练和管理者来说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有关体育心理学的复习资料,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一领域的知识。
一、体育心理学概述体育心理学是运动科学的重要分支,它研究的重点是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心理特点、心理表现以及心理训练等方面。
体育心理学的发展使得运动员在比赛中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心理压力和困难,提高竞技状态。
二、运动员心理素质1. 注意力控制:注意力是运动员在比赛中必不可少的心理能力,它直接影响着运动员的表现。
运动员需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注意力,集中精力在比赛需要的事物上,提高比赛的专注度。
2. 自信心:自信心是运动员在比赛中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自信的运动员能够更好地应对比赛的压力,并且更有可能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
3. 动机:运动员的动机是参与运动比赛的动力源泉,它直接影响着运动员在比赛中的积极性和表现。
理解和激发运动员的动机是体育心理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三、心理训练方法1. 想象训练:想象训练是一种通过大脑的“幻想”来加强体育技能和心理素质的方法。
运动员可以通过想象自己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培养自信心和积极情绪。
2. 放松训练:放松训练是一种通过放松身体和心理来减轻紧张和压力的方法。
深呼吸、渐进式肌肉松弛等放松技巧可以帮助运动员调整心理状态,提高比赛的稳定性。
3. 目标设定:设定明确的目标可以帮助运动员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训练和比赛计划,并激励自己朝着目标不断努力。
四、应对比赛中的心理压力1. 管理焦虑:比赛中的焦虑是运动员面临的常见问题,它会影响运动员的专注力和表现。
运动员可以采取一些应对策略,如积极思考、自我放松、寻求支持等来减轻焦虑。
2. 处理失败:失败是体育竞技中常常会遇到的挫折,运动员需要学会应对失败,从失败中汲取经验和教训,保持乐观态度,并且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训练计划。
运动心理学考试复习大纲
运动心理学考试复习大纲一、知识点1.1897年,美国的特里普里特研究了观众效应这一问题,被称为是第一个运动心理学的科学研究。
2.在研究领域上,运动心理学集中在竞技运动领域、体育教育领域、大众健身领域。
3.运动动机对体育活动和锻炼行为起着始动功能、导向功能、强化功能,并对运动活动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4.体育运动中的团队凝聚力可分为任务凝聚力和社交凝聚力。
5.体育运动中的攻击行为可以分为敌意性攻击、工具性攻击6.维纳的归因理论具有三个维度,即内外因、稳定性、可控性7.根据引起动机的原因,还可将动机分为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
8.根据奈德弗注意方式理论,注意结构包括注意范围和注意方向两个维度9.在注意分配能力的测量经常采用双重任务技术10.兴奋剂的类别表现增强性药物和娱乐性药物11.艾森克提出人格的三个基本维度,即内外向:神经质:精神质:12.根据奈德弗注意方式理论,注意方式具有广阔——外部注意、狭窄——外部注意、广阔——内部注意、狭窄——内部注意四种类型13.勒温将领导分为专制型领导、民主型领导、放任型领导14.连续技能是指组织方式上没有明确的开始和结束的运动技能,通常指那些具有重复或韵律性质,持续若干分钟以上的运动技能,如跑步、游泳、竞走、滑冰和骑自行车等。
15.分立技能是指组织方式上没有明确的开始和结束的动作技能,通常持续时间非常短暂,如投掷、踢球和排球中的扣球等。
16.运动员受伤后的认知反应有(1)自信心下降(2)丧失自我认同感17.目标设置训练中,一般设立最理想目标、最现实目标、最低目标三级目标。
18.遗忘曲线:是通过统计方法,表示停止练习后遗忘速率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曲线,特点是遗忘的进程先快后慢,但记忆的内容不会全部遗忘。
19.1923年,被称为美国心理学之父的格里菲斯开设了世界上第一个运动心理学课程,两年后,他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运动心理学实验室。
这个实验室的建立在运动心理学史上堪比冯特的心理学实验室,可以被视为运动心理学作为学科建立的标志。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体育心理学一、名词解释1.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情境中认知、情感和行为的科学。
2.目标定向:是指个体内心追求的成就目标取向。
3.目标设置:是指根据学生的体育能力和技能水平,确定在一定的时间期限内所要达到的体育研究和身体锻炼目标,以及达到目标所采用的步骤、策略和时间安排。
4.运动兴趣:是人们积极地认识、探究或参与体育运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动力。
5.运动动机:是指由运动目标引发的,推动学生参与体育研究与身体锻炼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因。
6体育态度:是学生对体育研究和锻炼活动所持有的认知评价、情感体验和行为意向的综合表现。
7.归因:指个体对自我或他人行为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解释和推测的认知过程。
8.应激:是人体对所施要求做出的一种非特殊反应。
唤醒:指机体总的生理行激活的不同状态或不同程度,是由感觉兴奋性水平、腺和激素水平以及肌肉的准备性所决定的一种生理和心理举动的准备状态。
焦虑:是个体在担忧自己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而感到自尊心受到持续威胁下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惧怕色彩的情绪状态。
(填、判、名解)9.心境状态:是由环境刺激而引起的情绪和情感的唤醒状态,是具有感染力的微弱而持久,但并非永久的情绪状态。
具有稳定和弥漫的特征。
10.高原现象:个体练成就的进步并非一直上升的,偶然会出现暂时的停顿的现象,这种现象叫高原现象。
11.态度:是个体对待外界现象(包括人和事物)较为稳固的,由认知、情感、行为意向三种成分构成的内在心理倾向。
12.专门化心理技能:通常指适合于某一专项所必需掌握的心理技能。
13.心理技能训练(PST):是指接纳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对人的心理施加影响,对大脑所进行的专门训练,以达到强化心理技能、造就特殊心理能力的目的。
14.表象:是一种不需外部刺激直接参与,在头脑中对人体的一切感觉(视觉、听觉、触觉、本体感觉等)经验进行再现或重构的心理过程。
运动心理学必会知识点复习重点资料
运动心理学必会知识点复习重点资料一、名词解释1.表象训练:在暗示语的指导下,头脑中反复想象某种运动动作或运动场景,从而提高运动技能和控制情绪能力的方法。
2.唤醒:有机体总的生理性激活的不同状态或不同程度3.归因: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判断和指出其性质或推论其原因的过程4.运动焦虑:指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对当前或预计到的具有潜在威胁的情境所产生的担忧倾向。
5.运动技能:指人利用一定的知识经验练习而获得的,借助身体运动实现的某种特定目标的操作方式。
6.成就需要: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是一种内心的出人头地的愿望,反映了人在个人目标和工作志向方面的差异,受早期父母教育培养的影响7.应激:是人遇到干扰自己平衡状态或超越自己应对能力的刺激事件时,表现出的特定或非特定的反应过程。
8.焦虑:由于不能克服障碍或不能达到目标,而体验到心理和身体的平衡状态受到威胁,形成的一种恐惧、担忧和紧张的情绪状态。
9.热身损耗:已经掌握的运动技能在间歇后不能立即恢复到原有表现水平的现象。
10.动机: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导致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动力。
简答题1.为激发运动员的动机应满足其哪方面需要?①满足运动员的追求乐趣的需要②归属集体的需要③展示自我的需要2.心理技能训练的阶段?A.要向运动员介绍每一种心理技能训练原理,使他们能够认识到这些技能的使用;了解技能如何影响他们的运动技术表现及了解如何掌握这些技能;B.以可能得到的有关资料帮助运动员通过循序渐进地训练掌握这些技能;C.熟练掌握这些技能,以使运动员能够将其应用到竞赛中。
3.如何培养运动员自信?①注意可控因素;②想象成功场景;③积极语言暗示;④发现尺短寸长;⑤夸大外部动作;⑥创设原有环境;⑦集体相互鼓励;⑧演示水杯实验。
4.情绪和情感的关系?区别:情绪主要指感情过程,具有情景性、暂时性、机动性的特点;情感指具有稳定的、深刻的社会意义的感情,具有较大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
运动心理学复习资料
运动心理学复习资料1.体育心理学与运动心理学、锻炼心理学的关系。
体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目的是提高教与学的效果;其主要研究对象是学生,也包括教师。
侧重研究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主要心理现象,特别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和变化。
运动心理学的主要研究目的是提高训练效果和比赛成绩;其主要研究象对是运动员,也包括教练员。
侧重研究竞技运动训练和比赛中的心理现象,特别是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和变化。
锻炼心理学的主要研究目的是参与体育锻炼的前因和心理效应;主要研究对象是大众。
侧重研究体育锻炼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2.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实验研究法:1、实验室实验法2、自然实验法3、准实验法现场研究法心理测量法3.体育心理学的发展方向(1)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的分工将更为明确(2)运动心理学的专业领域将进一步细化(3)体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将趋向综合化4.目标定向:一种重要的动机变量,它是指个体参与某一活动时所依据的成就目标取向。
它不是具体要达到的行为的数量标准,而是个体心中追求的成就取向。
5.体育活动中的学习目标定向和成绩目标定向的区别●看待成功:学习目标定向的学生相信努力和理解学习内容以及与他人合作可以导致学业的进步;成绩目标定向的学生总是试图超越其他人●运动目的:学习目标使人深刻认识到努力学习、与他人合作等重要性;成绩目标使人产生知名度和富有竞争能力●运动道德和攻击性行为:学习目标定向的运动员更重视运动场上的道德修养,而成绩目标定向的运动员比较欣赏用欺骗行为获取成功。
成绩目标定向高的运动员比成绩目标定向低的运动员更有可能在比赛中伤害他人。
●运动快乐感:学习目标定向与运动情境中的乐趣和满意度呈正相关。
●学习策略:高学习目标定向的运动员认为听从教练指挥、努力掌握新的技能以及有规律的练习能够给他们带来益处,而成绩目标定向的运动员则认为练习是无效的策略。
6.如何培养学习目标定向✧引导学生关注自身的动作技能学习✧合理运用表扬的激励方式✧合理采用分组教学的形式✧合理的评价方式7.学习目标:通过学习新的技能、控制新的环境来发展自己的能力。
第10章 《运动心理学》考点
第九章运动心理学知识点一、名词知识点1.目标定向:指一个人能否积极参加活动时所依据的成就目标倾向。
它不是具体要达到的行为数量标准,而是内心中追求的成就取向。
如有些学生上体育课以掌握动作、提高能力为目标,意在发展个人能力;有些学生则视他能否显示自己高人一筹的能力,认为有炫耀机会就积极,可能显示“低能”时就逃避,甚至投机取巧。
前者的目标定向称为任务参与型,后者的定向称为自我参与型。
教师应引导学生做前者而非后者,不要过分强调成绩的名次。
2.人格:指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是个人综合素质的外在行为表现形式,包括智慧、道德、意志三要素。
3.运动兴趣:是人们积极地认识、探究或参与体育运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身体健康的重要动力。
4.运动动机:是指由运动目标引发的推动学生参与体育学习与身体锻炼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因。
5.体育态度:是学生对体育学习和锻炼活动所只有的认知评价、情感体验和行为意向的综合表现。
6..表象:是一种不需要外部刺激直接参与,在人脑中对人体的一切感觉经验进行再现或重构的心理过程。
7.运动表象:指在运动感知的基础上,在大脑中重现出的动作形象或运动情境。
8.表象训练:是体育运动领域最为普遍的一种心理技能训练,被视为心理技能训练的核心环节。
它是在暗示语的指导下,在头脑中反复想象某种运动动作或运动情境,从而提高运动技能和情绪控制能力的过程。
9.技能迁移:是指已经形成的运动技能对掌握另一种运动技能的影响。
10.焦虑:是个体字担忧自己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而感到自尊心受到持续威胁下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惧怕色彩的情绪状态。
11.逆反心理:它是一种对外界环境的刺激产生与一般人对立或相反情绪体验的较稳定的行为倾向。
12.习得性无助感:是指个体经历了失败和挫折后,面临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丧失信心的心理状态与行为。
13.归因:是指个体对自我或他人行为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解释和推测的认知过程。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心理敏捷性:指善于捕捉和发现问题、反应迅速,能当机立断。
2.运动记忆:体育活动中由多种记忆形成共同实现的记忆。
3.本体运动感知觉:是运动者对自身各部分运动和位置变化的感知,是运动者综合运动觉、平衡觉、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觉信息,经过分析加工后获得的复杂知觉。
4.体育动机:促进一个人参与体育活动的内部动因。
5.反馈:是通过对技能操作或学习结果的评定,评价及自我知觉使学生了解自己学习的情况,并对后继行为进行调节的过程。
6.两侧性迁移:指身体一侧器官的学习向另一侧器官的迁移。
7.放松训练:是以一定的暗示语集中注意,调节呼吸,使肌肉得到充分放松,从而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的方法。
8.体育团体:是指由共同的目标联系在一起的人群的聚合。
具体说,是指由体育教师、学生、运动员、教练员等人在同一规范与目标的指引下,协调工作的组织形式。
9.观察法:是指在心理现象自然发生的情况下有目的、有计划并不加任何干涉地对心理或行为进行观察,以了解其特点或规律的方法。
二.填空题1.运动心理学诞生的标志1925年,科曼格里菲思在伊利诺伊大学建立了第一个体育心理学实验室。
2.体育活动中思维的种类:操作思维、预测思维、战术思维、创新思维。
3.特殊情绪体验:高峰表现、流畅体验、跑步者高潮。
4.目标定向的种类:任务参与、自我参与。
5.认知类型:场依存型、场独立型。
6.自我效能产生的途径:直接经验、间接经验、书本知识或他人经验、本人的身心状态。
7. 运动迁移的种类:两侧性迁移、语言—运动迁移、运动—运动迁移。
8. 模拟训练的种类:实景模拟、语言图像模拟。
9. 攻击性行为的种类:敌意性的攻击、工具性的攻击。
10. 攻击性行为的理论名称:本能论、挫折-攻击论、社会学习理论。
三.简答题1.原始体育的产生?答:原始体育的产生是人的生理和心理需要。
手的形成和发达使人类有了肢体语言,这是体育产生的根本原因。
与人的心理活动关系十分密切的社会文化活动也推动了体育的产生。
体育心理学复习重点
体育⼼理学复习重点第⼀章运动⼼理学的性质与任务1、⼼理学(psychology):以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为为⽬的,通过分析⼈的意识和⾏为,揭⽰⼈的⼼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理学是研究⼼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其研究对象是⼼理现象。
2、⼼理学的研究内容(详见PPT架构图)3、教育⼼理学:研究教育过程中所包含的各种⼼理现象及其规律,揭⽰教育同⼼理发展的相互关系。
4、⼼理测量(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以了解和评价个别差异为⽬的、采⽤标准化⼼理测验作为测量⼯具的测量,可在称名量表、顺序量表、等距量表和⽐率量表4种量化⽔平上进⾏。
最典型的⼼理测量是智⼒测验和⼈格测验。
4、⼼理咨询(psychological counseling):⼀种通过辅导达到教育⽬的和学习⽬的过程。
在这⼀过程中,通过⾯对⾯的交谈,咨询员根据受辅者的背景和需要,帮助受辅者了解⾃⼰,认识环境,解除困惑,完善⼈格,体现潜能。
5、运动⼼理学(sport psychology)是研究⼈在体育运动中的⼼理活动特点及规律的科学。
6、艾滨浩斯对⼼理学的发展有⼀句⼴为流传的评语:“⼼理学有⼀长期的过去,但只有短暂的历史”(波林,1982)。
7、⼼理学作为⼀门科学从哲学中脱胎出来,不过才有⼀百多年的历史,其标志⼀般认为是冯特(Wilhelm Wundt,1832-1920)于1879年在德国莱⽐锡建⽴了世界上第⼀个⼼理学实验室。
这⼀事件可被看作⼼理学发展史的重要⾥程碑。
8、第⼀个被明确视为属于运动⼼理学领域的研究美国印第安纳⼤学的诺曼·特⾥普⾥特于1897年进⾏的社会促进效应实验研究,即开社会⼼理学研究之路,也创运动⼼理学研究之先。
9、运动⼼理学进⼊科学⾏列的标志在1913年的洛桑会议上,现代奥运会创始⼈顾拜旦明确提出了运动⼼理学的研究问题,推动了⼼理学与体育运动相互结合的科学历程。
10、运动⼼理学学科诞⽣标志1923年美国运动⼼理学之⽗格⾥菲斯(Coleman Roberts Griffith,1893-1966)在美国伊利诺斯⼤学开设了世界上第⼀个运动⼼理学课程,1925年,他建⽴了世界上第⼀个运动⼼理实验室,这⼀事件可被视为运动⼼理学学科建⽴的标志。
体育硕士运动心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讲运动心理学研究进展一、竞技运动心理研究进展(一)心理训练•获得理想竞技表现(peak performance)是所有运动训练与体育比赛的目标,也是运动员心理训练的现实目标。
•中国运动心理学家紧密结合运动员、教练员参加奥运会、亚运会和全运会的比赛实践,在高水平运动员心理训练领域进行了长期的、富有开创性的探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刘淑慧(2001)率先提出并逐步形成了:以心、技结合训练为基础,以积极思维控制训练为中介,以积极比赛自我意象训练为整合的前后有序、上下联结的心理建设综合模式。
•该模式的实施帮助射击运动员在多次国际比赛中取得了骄人战绩。
•刘淑慧(2001)依据“行为塑造理论”,创造设计了射击心理训练系列程序,形成心、技、战、体协调统一的个体化合理动作定型,并通过加重心理负荷训练与比赛衔接,进一步提高射手的行为应对能力。
•心理建设综合模式体现了心理教育、心理训练、心理咨询在实施上的系统性和个体心理建设的综合性。
•姒刚彦(2006)构建了运动员的逆境应对训练模式。
•这种心理训练模式由4个阶段组成:①确认或预见典型逆境;②找出合适的应对逆境方法;③实施个人化的训练;④评价训练效果。
•这种训练模式可以使运动心理学家在实践中的干预体现出更强的可操作性与有效性。
•姒刚彦(2006)认为,个体对逆境的意识和认知能力是可以被评价和训练的,所学到的应对行为的效果也是可以被评价和再建的。
•通过逆境应对训练模式,理想的竞技状态就向“通过训练可获得”的境界迈进了一步。
逆境应对训练模式直接植根于竞技运动实践,以众多实例为依据,提示了高水平运动员系统心理训练的一个新导向。
(二)运动认知•运动员在面临高难度的运动任务时,往往表现出四肢发达、头脑聪慧的特征。
这种聪慧,主要表现在运动思维和运动决策上。
•梁承谋(1996,2006)认为,面对运动任务时,运动员的问题解决与一般思维有三个明显的不一致:•第一,在运动中,不长的时间内,往往有一系列不断产生的问题需要主体解决,这些问题连续性强、偶然性大、预测性小,这其中没有间歇、更不允许有停顿。
运动心理学考试重点
运动心理学考试重点一、选择,判断1、影响动机的强度和方向的因素:源于人的内部的需要,源于人的外部的条件。
2、社会支持是最重要的应对应激的外部资源。
3、应激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生理过程,包括应激刺激,对威胁的知觉评价,应激反映三种主要成分。
4、焦虑状态含三种主要成分,分别是生理唤醒、情绪体验以及威胁、不确定性和担忧的认知表征。
5、倒U形假说预测,个体处于较低的唤醒水平时,工作效率较低;处于中等唤醒水平时,工作效率最高;处于较高唤醒水平时,工作效率下降。
倒U形假说还预测,对于需要精细肌肉协调性的复杂运动而言,最适宜的唤醒水平可能较低一些。
6、赫尔的内驱力理论推测,操作成绩(P)是内驱力状态(D)与习惯强度(H)的乘积,即P=D某H。
内驱力的增强(唤醒水平提高)将使又是反应出现的可能性增大。
如果优势反应是正确的,唤醒水平的增高会引起操作成绩的提高。
如果优势反应是错误的,唤醒水平的增高会引起操作成绩的下降。
7、汉宁的个人最佳功能区理论强调个体差异,认为每个运动员有自己独特的理想机能区段。
焦虑水平的增高会引起操作成绩的下降。
8、维纳认为,人们对成功和失败的解释有以下几个方面:能力高低、任务难易、努力大小和幸运与否。
这四个方面构成两个维度:内外控和稳定性,这就是最初的归因模型,。
他的研究表明,人们把成功或失败归于何种因素,对情绪体验和今后工作的积极性有重要影响。
9、人们对成功与失败进行的归因,可以分为4个主要方面:内外控、可控性、稳定性和整体性,他们在体育运动领域具有实际意义。
10、奈德弗的注意方式理论将注意能力分解为两个维度:范围(狭窄到广阔)和方向(内部到外部),并以此分为广阔--外部、广阔--内部、狭窄--外部、狭窄--内部四种注意类型。
11、运动技巧是运动技能的高级阶段,它的特点是对动作的清晰知觉和精确表象,以及执行动作时的高度自动化。
13、概括化理论认为,迁移是由于人对各任务间具有的一般性因素进行了概括。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引言: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中运动员心理活动和思维过程的学科。
它综合运用心理学和体育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旨在提高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的表现。
本文将为读者提供一份体育心理学的复习资料,帮助读者理解和掌握体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践技巧。
第一部分:体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1.体育心理学的定义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中运动员的心理特征和心理过程的学科。
它涉及运动员的认知、情绪、动机和自我调节等方面,以及如何通过心理训练提高运动员的表现。
2.运动员的心理特征运动员的心理特征包括个性、态度、动机、注意力、情绪等方面。
个性特征影响着运动员对竞技体育的适应性和抗压能力;态度决定着运动员对训练和比赛的态度和期望;动机是运动员参与体育运动的内在驱动力;注意力是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集中注意力的能力;情绪对运动员的体力和技能发挥有着重要影响。
第二部分:体育心理学的理论1.自信心理学理论自信心理学理论认为,自信是运动员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自信心理学理论主张通过提高运动员的自信心理,可以增强运动员的动机、注意力和情绪控制等能力,进而提高运动员的表现。
2.动机理论动机理论研究运动员参与体育运动的动机和动力来源。
常见的动机理论包括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和自我决定理论。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类的需求按照一定的层次结构排列,当基本生理需求得到满足后,个体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自我决定理论强调人们的行为需要来自内在驱动力而非外界压力。
3.注意力理论注意力理论研究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和策略。
心理学家威廉姆斯提出的窄化注意力理论认为,运动员在高压、高竞争的情境下,应该将注意力集中在关键的任务上,以提高反应速度和准确性。
第三部分:实践技巧1.积极心理训练积极心理训练是提高运动员心理素质和应对压力的一种常用方法。
它包括目标设定、自我激励、想象练习、情绪调节等。
运动员通过设立具体可行的目标,并采取积极的自我激励方式来提高自信心和动机;想象练习可以帮助运动员在脑海中重现比赛场景,提高技巧和表现;情绪调节则是通过各种技巧来调节情绪,保持冷静和专注。
《运动心理学》考试重点
《运动心理学》考试重点第 1 章绪论1. 运动心理学、体育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各自的侧重点运动心理学:侧重研究竞技运动训练和比赛中的心理现象,特别是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和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运动成绩的影响。
体育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特别是学生在运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和变化。
体育心理学强调研究体育教育教学对学生心理成长和发展的作用锻炼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锻炼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锻炼心理学集中研究体育锻炼对参与者的心理健康的作用2. 运动心理学的性质、任务和影响其研究方向的因素( p15-17 ) 运动心理学的性质:作为心理学的分支,它是阐明体育运动的心理学基础、研究人在体育运动中心理活动的特点及其规律的科学。
运动心理学的任务:1) 研究人在体育运动中心理过程的特点和规律以及人的个性差异与体育运动的关系2) 研究体育活动对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产生的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3) 研究掌握运动知识、形成运动技能、进行技能训练的心理学规律4) 研究运动竞赛中人的心理状态问题影响其研究方向的因素:1) 运动项目的普及程度2) 运动项目的性质3) 进行实验控制的难易程度3. 运动心理学之父:1923 年,格里菲斯被称为美国运动心理学之父。
界上第一个运动心理学实验室4. 社会促进效应:特里普利特是世界上第一个研究心理学问题的人,理学杂志》上发表关于社会促进效应的论文。
第 2 章运动活动的动机1. 动机的概念和分类概念:推动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心理动因或内部动力,对人的行为具有始发作用、指向作用好强化作用。
分类:①生物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②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③缺乏性动机和丰富性动机④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内部动机:是指以生物性需要为基础,来源于主观内部的动机外部动机:指以社会性需要为基础,来源于客观外部的动机2. 动机的三个理论:1) 成就需要理论:由默里提出的人的一种基本需要,指一种内化的、出人头地的愿望,反映了人们在个人目标和工作志向方面的差异。
运动心理学复习资料
运动心理学复习资料运动心理学复习资料运动心理学是研究运动和体育活动中的心理过程和行为的学科。
它涉及到运动员的动机、注意力、情绪、自信心以及压力管理等方面。
对于学习运动心理学的人来说,掌握一些复习资料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有关运动心理学的复习资料,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运动心理学的知识。
一、运动心理学的基本概念1. 运动心理学的定义:运动心理学是研究运动和体育活动中的心理过程和行为的学科。
2. 运动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运动员的动机、注意力、情绪、自信心以及压力管理等方面。
3. 运动心理学的应用领域:包括运动训练、竞技表现、运动康复和运动领导等方面。
二、运动心理学的重要理论1. 动机理论:解释运动员参与运动的动机和激发运动员的积极性。
2. 注意力理论:研究运动员在运动中的注意力分配和集中程度。
3. 情绪理论:探讨运动员的情绪对运动表现的影响以及情绪管理的方法。
4. 自信心理论:研究自信心对运动员的表现和成就的影响。
5. 压力理论:分析运动员在竞技中所面临的压力及其应对方法。
三、运动心理学的实践技巧1. 动机激发技巧:通过设定明确的目标、提供及时的反馈和奖励等方式激发运动员的积极性。
2. 注意力训练技巧:通过集中注意力、调整关注焦点和应对干扰等方法提高运动员的注意力水平。
3. 情绪调节技巧:包括放松训练、认知重构和情绪管理等方法,帮助运动员调节情绪,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
4. 自信心建立技巧:通过成功经验的积累、自我对话和积极心态的培养等方式提高运动员的自信心。
5. 压力管理技巧:包括应对压力的认知重构、情绪释放和应对策略的训练等方法,帮助运动员有效应对竞技中的压力。
四、运动心理学的案例分析1. 迈克尔·乔丹的成功之路:通过乔丹的案例,分析他在运动心理学方面的优势和应用技巧,如自信心的建立和应对压力的能力。
2. 菲尔普斯的游泳心理:探讨菲尔普斯在游泳比赛中的心理状态和应对策略,如注意力的集中和情绪的调节。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第一章体育心理学概述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这一特定情景中的心理和行为的科学。
具体而言,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情景中认知、情感和行为的科学。
体育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特别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和变化。
运动心理学侧重研究竞技运动训练和比赛中的心理现象,特别是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和变化。
锻炼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锻炼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第三章运动兴趣运动兴趣是指人们积极地认识、探究或参与体育运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动力。
运动兴趣、运动需要与运动爱好之间的关系运动兴趣和人的运动需要有着密切的联系,其发生以一定的运动需要为基础。
也就是说只有当人们对所要参与的体育运动或所学的运动知识仍欲望,且感到它是我所需要了解和掌握的进候,人们才有兴趣参与并学习它。
运动兴趣可以发展为运动爱好。
运动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探究或参与体育运动的心理倾向,运动爱好则是从事某项体育活动的倾向。
当运动兴趣发展成为从事某事体育活动的倾向时,就变成了运动爱好。
运动兴趣的特性——(倾向性、广泛性、稳定性、效能)运动兴趣的分类●根据运动兴趣的内容,可分为物质兴趣和精神兴趣。
●根据运动兴趣的倾向性,可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
●根据运动兴趣的广泛性,可分为广泛兴趣和中心兴趣。
●根据运动兴趣的深度、范围和稳定性,可以分为有趣(初级水平)、乐趣(比较高级水平)和志趣(高级水平)。
培养学生运动兴趣的重要性:1、强大的动力作用。
2、培养学生装的探险究学习和创新能力。
3、最终实现终身体育。
影响运动兴趣水平的主要因素有:1、运动需要的满足。
2、现有的运动技能水平。
3、运动内容的新奇性与适合性。
4、成功体验的获得。
5、融洽的师生关系。
◆激发学生装体育场兴趣的方法:1、明确参与体育场运动的目的和意义;2、选择有吸引力的运动内容和项目;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4、注意教法手段多样化;5、创造生动、活泼和谐的课堂学习气氛;创设问题情境保持强烈的好奇心;7、充分利用兴趣的迁移;8、针对运动兴趣的品质、培养兴趣;9、培养师生感情;10、重视信息反馈;11、因人而异合理设置目标,获得成功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心理学必会知识点复习重点资料-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一、名词解释1.表象训练:在暗示语的指导下,头脑中反复想象某种运动动作或运动场景,从而提高运动技能和控制情绪能力的方法。
2.唤醒:有机体总的生理性激活的不同状态或不同程度3.归因: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判断和指出其性质或推论其原因的过程4.运动焦虑:指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对当前或预计到的具有潜在威胁的情境所产生的担忧倾向。
5.运动技能:指人利用一定的知识经验练习而获得的,借助身体运动实现的某种特定目标的操作方式。
6.成就需要: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是一种内心的出人头地的愿望,反映了人在个人目标和工作志向方面的差异,受早期父母教育培养的影响7.应激:是人遇到干扰自己平衡状态或超越自己应对能力的刺激事件时,表现出的特定或非特定的反应过程。
8.焦虑:由于不能克服障碍或不能达到目标,而体验到心理和身体的平衡状态受到威胁,形成的一种恐惧、担忧和紧张的情绪状态。
9.热身损耗:已经掌握的运动技能在间歇后不能立即恢复到原有表现水平的现象。
10.动机: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导致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动力。
简答题1.为激发运动员的动机应满足其哪方面需要①满足运动员的追求乐趣的需要②归属集体的需要③展示自我的需要2.心理技能训练的阶段A.要向运动员介绍每一种心理技能训练原理,使他们能够认识到这些技能的使用;了解技能如何影响他们的运动技术表现及了解如何掌握这些技能;B.以可能得到的有关资料帮助运动员通过循序渐进地训练掌握这些技能;C.熟练掌握这些技能,以使运动员能够将其应用到竞赛中。
3.如何培养运动员自信①注意可控因素;②想象成功场景;③积极语言暗示;④发现尺短寸长;⑤夸大外部动作;⑥创设原有环境;⑦集体相互鼓励;⑧演示水杯实验。
4.情绪和情感的关系区别:情绪主要指感情过程,具有情景性、暂时性、机动性的特点;情感指具有稳定的、深刻的社会意义的感情,具有较大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
联系:①历史上统称为感情;②相互依存,不可分离。
5. 运动直觉的特征是什么⑴快速性:运动直觉经历的时间极短,甚至是在瞬间完成;⑵直接性:运动直觉过程从现象直接到本质,没有经过严密的逻辑程序;⑶或然性:运动直觉所得结论或所做决策不必然真,也不必然假,具有不确定性;⑷情境性:运动直觉多出现于带有一定压力的、复杂的竞争情景;⑸信息受限性:在运动情境中,当先行线索不充分的时候,高水平运动员容易表现出运动直觉。
6. 放松训练的作用主要有哪些⑴降低中枢系统的兴奋性;⑵降低由情绪紧张而产生的过多能量消耗,使身心得到适当的休息并加速疲劳的恢复。
⑶为进行其他心里训练打下基础。
7.动机与需要、目的关系A.动机与需要:①动机是需要的动态表现,需要处于静态时则不成为动机;②某些并非属于需要的心理因素(如一时冲动)也有可能成为行为的动因;B.动机与目的:①动机与目的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动机是驱使人们去活动的内因,目的是对行动结果的预期;②有时候目的相同,动机不同;有时动机相同,目的不同。
8.目标定向理论对体育实践的意义A.目标定向理论强调人的目标定向对动机的影响;B.在锻炼方面,任务定向是通过体育活动的乐趣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9.自我效能理论对体育实践的意义A.自我效能与运动成绩的关系;B.自我效能与运动动机的关系(运动的坚持性);C.自我效能的改善和提高。
10.如何促进学习中的迁移①掌握有关的基础知识;②提高学生的分析和概括能力;③正确运用比较的方法;④学习时间的安排和掌握熟练地程序。
11运动心理的主要任务⑴研究人在体育运动中心理过程的特点和规律以及人的个性差异与体育运动的关系⑵研究体育活动对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产生的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⑶研究掌握运动知识,形成运动技能,进行技能训练的心理学规律⑷研究运动竞赛中人的心理状态问题12.运动技能和认知技能的关系A.共同点:两者均以知识为基础,后天习得,具有目的性,由一系列相关操作组成;B.不同点:①动作技能更多的表现为外的身体操作,主要凭借神经支配下的肌肉运动实现,可直接观察到;②认知技能更多的表现为内部智力操作,主要凭借内部语言实现,不可直接观察到;C.联系:运动技能的实现在认知技能支配和控制下进行的;在人类活动中,两者往往同时并用。
13.认知决策和直觉决策的区别是什么⑴运动情景的要求不同⑵可以利用的线索不同⑶决策过程的速度不同⑷决策结果的准确程度不同⑸决策过程的意识程度不同⑹决策过程的分解程度不同14.如何从认知角度调节情绪⑴表象调节。
表象调节指通过表象控制情绪和行为的方法;⑵暗示调节。
暗示调节是通过言语暗示控制情绪和行为的方法,也可以用手势、表情或其他暗号来进行暗示;⑶宣泄调节。
宣泄调节是通过宣泄控制情绪的方法;⑷情志转移。
情志转移是通过转移注意控制情绪的方法;⑸激化调节。
激化调节就是通过刺激和唤醒自尊意识控制情绪和行为的方法。
三、论述题1.试述倒U型理论倒U假说是指关于唤醒水平与操作成绩关系的学说⑴倒U假说的第一个理论预测涉及及唤醒水平与操作水平的关系,即个体处于较低的唤醒水平时,工作效率较低,处于中等唤醒水平时,工作效率最高,处于较高唤醒水平时工作效率下降。
⑵倒U假说的第二个理论预测涉及工作任务性质对唤醒水平与运动成绩关系的重要作用,奥古斯汀将其归纳为以下几点:①高唤醒水平是耐力.力量和速度性项目取得最佳成绩所必须的。
②髙唤醒水平对于运动技能活动精细肌肉以及要求协调性稳定性和一般注意力活动会产生干扰。
③对所有运动任务而言,稍高于平均水平的唤醒比平均水平的或低于平均水平的唤醒更适合。
即完成体能成分为主的任务时,最佳唤醒水平要求处于较高位置,技能成分越多,最佳唤醒水平要求处于较低的位置。
据此,我们可以假设,完成体能为主的任务时,最佳唤醒水平要求处于较高位置;技能成分越多,最佳唤醒水平要求处于较低位置。
例如,以力量和速度为主的体能性项目,应有较高唤醒水平;协调配合、小肌肉群精细调节占主要成分的运动项目,应有较低的唤醒水平。
1.注意规律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A.合理布置场地、器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B.教法多样化,丰富教学内容;C.改变学习条件,降低标准要求,实现注意的合理分配(克服机械的重力);D.用新异刺激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E.采用适宜的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F.教学中适时发出控制信息,集中学生注意力(及时纠错);G.注意区别对待,因材施教。
2.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①知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要表征;②技能是人运用一定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获得的实现某种特定任务目标的操作方式;③知识和技能是能力的基础;④知识、技能不等于能力,只有得到广泛应用和迁移的知识和技能才能转化为能力;⑤意义:不应该仅根据一个人知识的多少来简单地判定这个人的能力的高低;在体育教育中,不仅要关心学生知识的掌握,更要关心能力的发展。
4.分析教练员的基本素质有哪些A.高尚的人格:具备强烈的事业心、进取心、责任心、同情心、要尊重他人,严于律己,在人格上取得运动员的充分信任;B.高超的管理能力:运动员的管理不但制约运动员和运动队水平的提高,甚至关系到运动队的生存,这已是体育行政管理人员,教练员和运动员的共识;C.高超的技术指导能力:教练员必须全面地、具体地负责运动员所有的技术、战术、身体方面的训练和比赛,因此教练员必须是某项运动的专家。
5.运动技能形成的阶段及心理特点A.动作初识阶段(初步形成) 心理特点:①注意范围比较狭窄;②知觉的准确性较低;③动作之间的联系不协调;④多余动作较多;⑤整个动作显得忙乱紧张,完成的动作在空间、时间上都不精确;B.动作联系阶段(巩固提高)心理特点:①注意的范围所扩大;②紧张程序有所减少,动作之间的干扰减少;③多余动作趋向消除,动作的准确性提高;④识别错误动作的能力也有所加强;初步形成了一定的技能;C.动作完善阶段(自动化)心理特点:①练习者的注意范围扩大,注意指向外部信息;②视觉控制作用减弱,动作控制作用加强;③意识支配的动作程度降低,能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
2.如何用直接方法激发动机及注意问题⑴依从法:指利用外部奖励和惩罚的作用来激发运动动机的方法。
⑵认同方法:指利用教练员与运动员之间的关系来激发运动动机的方法。
⑶内化方法:指通过启发信念和价值观来激发运动动机的方法注意的问题:⑴在技能发展初级阶段,依从方法和认同方法最有效,因为该阶段运动员尚不成熟⑵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心理的成熟,内化方法会起作用,也最适宜.⑶对那些十分习惯于依从法而不适应,不接受内化法的运动员,激发动机的方法取决与目标:如果首要目标是取胜,则应充分依靠和运用依从方法和认同方法,因为它更省时、更容易也很有效。
如果首要目标是帮助运动员成熟和发展,特别是要使他们在心理上不断成熟和发展,从而建立积极的自我意识和完整的价值观念,则应用依从法和认同法帮助运动员建立起正确的价值和信仰体系,然后可能用内化法激发和培养其运动动机。
⑷运动员归因的控制点不同,激发其运动动机的直接方法也不同,对于内控归因的运动员,更适合使用内化的方法;对于外控归因的运动员,更适合使用依从和认同的方法。
3.试述目标设置训练中4对目标的关系⑴长期目标指拟定在若干年后实现的目标,短期目标指指拟定在一周或几个月内实现的目标。
一般来说,短期目标最有效,对人的行动最容易产生立竿见影的推动作用,但必须有长期目标做引导,行动才能更加自觉、坚持不懈。
⑵具体目标、明确具体可进行数量分析的目标,是精确德目标,它对于激发动机最有效。
模糊目标是模糊的无法进行数量分析的目标则少有激发动机的作用。
许多实验显示,设置具体的、可测的目标会比仅仅设置一般性的目标产生更大的动机推动作用并导致更好的成绩。
也有研究表明,对于简单任务,设置具体的目标比设置一般目标更有效,取得的成绩更好。
但对于复杂任务,则没有这种效应,即具体目标和一般目标对成绩影响无可靠差异。
⑶现实目标是指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
不现实目标是指不论通过多少努力也不肯能实现的目标。
给自己设立难度适当的目标。
超过现实可能性的过高目标会使人产生挫败感,怀疑自己,放弃努力;过易目标有不可能充分动员、激发人的活动,挖掘人的潜力。
高难目标可能助于达到个人最佳成绩,实现个人最大潜力,但如果未达到所设置的目标,也可能造成失败感,是自信和兴趣受到伤害。
⑷任务定向目标和自我定向目标,任务定向强调纵向的自己与自己相比、注重个人努力、以掌握技能、完成任务为目标的心理定向。
自我定向式强调横向的自己与他人相比注重社会参照,以超过他人为目标的心理定向。
自我定向对内部动机有损害作用。
因此,即使自己的成绩与他人相同。
但只要自己付出的努力多一些,也会产生成功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