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第十七课
八年级历史第17课笔记
八年级历史第17课笔记
第十七课内战烽火
一、重庆谈判
1. 背景:抗日战争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
但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统治集团,在美国的支持下,阴谋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
2. 目的: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
3. 时间:1945 年8 月
4 结果:194
5 年10 月10 日,签订“双十协定”。
二、内战爆发
标志:1946 年6 月,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人民解放战争开始。
三、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1. 背景: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矛盾。
2. 政策:1947 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
3. 内容: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4. 作用:土地改革使广大农民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土地,生活上得到保证。
他们积极参军、参战,为打败蒋介石、建立新中国奠定了深厚的群众基础。
第17课 十六国与北朝
三.北魏孝文帝改革
1、北魏的建立和统一: 2、北魏孝文帝改革:
内容:
影响:
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有利于北 方经济、文化的发展,为以后的南 北统一创造了有利条件。
3、北朝的分裂
南 北 朝 地 图
知识小结
十 六 国 前 秦
北魏统一 黄河流域 北 魏
东 魏
北 齐
西 晋 五胡内迁
孝文帝改革 西 魏 淝水之战 东 晋
隋
东 晋
宋 齐 梁 陈
南朝
2、淝水之战:
投鞭断流、 风声鹤唳、 草木皆兵、
淝水之战
时间
交战双方 战争特点 结果 公元383年 前秦和东晋 以少胜多 东晋胜利
影响 北方重新陷入分裂割据状态
二、前秦南伐与淝水之战
1、前秦统一北方:
氐族建立的前秦在苻坚领导下, 迅速强大并统一了北方。
2、淝水之战:
383年,前秦与东晋在淝水大战,东晋 以少胜多打败前秦。史称“淝水之战”。
结果: 东晋胜
动手填图
东魏
北齐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曾统一 北方的政权有哪些?
曹魏、西晋、前秦、北魏、北周。
洛阳是我国古都之一,驰名中外 的历史文化名城,你还记得我们学过 的哪些朝代曾在这里建都? 东周(洛邑) 东汉
曹魏(洛阳) 西晋(洛阳)
北朝
魏
十六国 北魏
蜀 吴
西 晋
东 北 魏 齐 西 北 魏 周
第十七课 十六国与北朝
自学指导:
1、五胡十六国是怎么来的?
2、淝水之战爆发的时间、经过、结 果。
3、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内容是 什么?结果又怎样?
魏司马炎
西晋
吴
公元280年,西晋统一了 全国,都城洛阳。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课件(21张PPT)
五族内迁后,西晋向 其收重税,征兵派役,掠 卖人口。由于受到西晋统 治者的压迫,由此民族矛 盾激化。
公元316年, 刘曜率领匈 奴军攻破长安,愍帝献 城投降,西晋结束。
统一至灭亡:36年 想一想:为什么西晋的统一只有很短的时间?
266年
280年
316年
问题探究: 提倡节俭、不能 奢侈浪费。要居安思危。 要处理好民族关系。
对照图片,说说, 在什么时期以上少 数民族迁往内地的 哪些地区?
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1、内迁时期: 东汉、魏、晋时期
2、路线:
1)西北的羌族和氐族,由西向东迁入陕西关中 2)蒙古草原的匈奴族和羯族,由北向南迁到山西一带 3)鲜卑族有一部分迁到辽宁,有一部分迁到陕西及河套地区
3、结果:
西晋时,山西、陕西内迁的各族人口,已经占当地总人口的 一半。
课堂小结
魏 蜀
西晋
吴
灭亡
统治腐朽 八王之乱 内迁民族反抗
十六国 (前秦)
强盛
统一黄河流域 符坚任用王猛为 相,锐意改革。
课堂达标
1.标志三国以来分裂割据状况结束的事件是( )
C
A.西晋灭蜀 B.西晋定都洛阳 C.西晋灭吴 D.西晋迁都洛阳
A 2.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部和西北部少数民族不断内迁,这些少数
280年 结论:统一是大势所趋
一、西晋的建立
1. 背景: 263年,司马昭出兵,魏灭蜀。
曹丕死后,太尉司马懿参与辅佐新即位的小皇帝。不久, 司马懿逐渐控制了魏国的军政大权。司马懿死后,他的两 个儿子相继专权,魏国皇帝形同傀儡。
2.建立: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自立为帝, 改国号为晋,以洛阳为都,史称西晋。 司马炎就是晋武帝。
【学霸笔记】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盼》课堂笔记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十七课 盼 课前预习1.本文共有( )个自然段。
2.默读课文两遍,朗读三遍,读通、读顺课文。
3.拼读并在田字格中抄写生字。
袖xi ù 篷p én ɡ 缩su ō 疯f ēn ɡ 瓦w ǎ 柜ɡu ì 喧xu ān 甩shu ǎi 嚷r ān ɡ 酱ji àn ɡ 梯t ī 蹦b èn ɡ 唇ch ún注意:“袖”的部首是“衤”;“疯”是半包围结构。
4.在文中画出下列词语,并抄写一遍。
斗篷 情况 袖子 瓦蓝 衣柜 预报 喧闹 遮盖 讲座 酱油 逗引 嘴唇 楼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认真读课文,我会填词语。
(1)我只好打开电视,______(不出声)地听英语讲座。
(2)我挺着脖子,______(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地跑下了楼梯。
(3)我几步跑回家,______(理由充分,因而说话做事有气势或心里无愧,无所畏惧)地打开柜门,拿出雨衣。
6.通过认真阅读,我会填一填。
天一下子变了脸色。
路上行人都加快了走路的速度,我却放慢了脚步,心想, 雨点儿打在头上,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呢!“我”想的是( )。
7.课文以“____”为线索,以孩子的视角叙述事情经过,围绕一个“____”字,描述“我”有了雨衣,盼____;下起了雨,盼____;没法出门,盼____;盼来雨天,如愿穿上新雨衣等小事件。
8.朗读课文,选一选。
“我”特别喜欢妈妈送给“我”的新雨衣,原因是()。
(多选)A.那是一件淡绿色的新雨衣,颜色很漂亮B.那是一件样式很特别的新雨衣,竟然还长着两只袖筒C.穿上新雨衣很方便,不管下不下雨,想干什么就干什么9.本文写“我”盼雨,文中有一句话就是作者盼雨的真实流露,这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搜集有关作者的资料填空。
第17课昆明的雨课文笔记
第17课昆明的雨课文笔记
《昆明的雨》是汪曾祺的一篇散文,文章围绕“雨”这一主题,描写了昆明的雨和雨中景象,展现了昆明雨季的独特之美。
1. 主题与情感:本文通过对昆明雨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昆明的雨的喜爱和怀念之情,体现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2. 昆明雨的特点:明亮、丰满、使人动情、浓绿。
3. 写作手法: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将雨中的景物描绘得生动形象。
4. 对比手法:通过将昆明的雨与其他地方的雨进行对比,突显了昆明雨的独特之处。
5. 文化氛围:文章中提到了很多具有昆明地方特色的事物,如仙人掌、菌子、杨梅等,展现了昆明的地域文化。
6. 生活气息:作者通过描写昆明雨中的人、事、物,营造出一种悠闲、惬意的生活氛围。
7. 语言风格:本文语言简洁、自然,富有诗意,体现了汪曾祺散文的独特韵味。
通过学习这篇文章,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昆明的深厚感情,同时也能体会到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可以关注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语言运用,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第17课 风筝飘飘(ppt)
拓展提高
制作风筝的步骤: 1.用竹片依图在X处扎牢 2.小心用剪刀将纸裁剪成菱形 3.沿虚线剪成心形, 粘着底部,再用线如图 绑好竹片 4.装饰风筝,并贴上纸条飘带及完成作品
上述是制作风筝的步骤,同学们可 以了解制作的过程,平时可自己动手 制作试试的,在制作过程中注意剪刀 的安全使用。接下来主要学习如何以 手绘的方式去呈现风筝。
第十七课:风筝飘飘
岭南版美术 五年级上
新知导入
同学们,猜猜我手里拿的是什么? ——风筝。 大家有玩过风筝吗?对风筝了解多少? 本节课带大家深入认识了解风筝。
来看看以下短片,认识了解风筝的文化
新知讲解
风筝是由古代劳动人民发明于中国东周春秋 时期的产物,至今已2000多年。相传墨翟以木头 制成木鸟,研制三年而成,是人类最早的风筝起 源。后来鲁班用竹子,改进墨翟的风筝材质,更 而演进成为今日多线风筝。
Hale Waihona Puke 学生作品课堂展示与交流欣赏其他学生的作品,请做出 评价,说说自己的看法。同时展 示自己课堂练习完成的作品,相 互分享与交流。
课堂总结
本节课关于风筝的讲解到此结束,大家也认识了 风筝的历史,欣赏了它的造型,图纹等多种多样,同 时也都动手绘画及制作了风筝作品,探索体验了其绘 画及制作过程中的乐趣,希望同学们能保持对任何事 物的好奇心主动去探索当中的奥秘。
绘画风筝的步骤: ➢ 勾画风筝的轮廓 ➢ 添加图纹 ➢ 添加色彩 另外,也可给风筝添加背景 即完成风筝的绘画
案例示范:
1、纸上画出一个 合适大小的个菱形
2、菱形的里面中 间处画出一个十字
3、菱形的外面两边分 别画上几条彩带
4、风筝的后面给 它画出一条长长的 线
17课古诗三首诗意
17课古诗三首诗意
第十七课通常指的是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七课,第十七课古诗三首分别为《芙蓉楼送辛渐二首》、《塞下曲》、《墨梅》,以下是这三首诗的诗意:
1. 《芙蓉楼送辛渐二首》:作者王昌龄,作于作者被贬为江宁(今江苏南京)县丞时。
第一首写的是第二天早晨作者在江边送别辛渐的情景;第二首写的是第一天晚上作者在芙蓉楼为辛渐饯别的情景。
这两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辛渐的深情厚谊以及自己冰清玉洁的高尚情操。
2. 《塞下曲》:作者卢纶,描写了将军雪夜准备率兵追敌的壮举,气概豪迈。
诗句虽然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斗场面,但留给了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营造了诗歌意蕴悠长的氛围。
3. 《墨梅》:作者王冕,这是一首题画诗,借梅自喻,表达了作者的人生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以上是第十七课古诗三首的诗意,由于不同版本的教
材内容可能有所差异,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内容,请告诉我具体的课程信息,我将尽力为你提供帮助。
第17课 第三次科技革命(共21张PPT)
1969年,两名美国宇航员登上月球,人 类第一次在另外一个星球上留下足迹!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P104 材料一: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技术大多在10年,如从发现雷达原理到制造雷达用了10
年;原子能从开发到应用为6年;晶体管4年;移动电话4年;激光2年;而电子计算机问世 至今已经发展到第五代.
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缩短了知识变为物质 财富的过程
3、起源于:
美国
4、核心: 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
注意:人类进入信息化时代
2、主要发明
1945年7月16日上午,美国 科学家奥本海默领导实验室 工作人员,在新墨西哥州沙 漠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 弹。 1964年10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 试爆成功。
1954年,苏联建成第一座核电站,这是人类和平利用原 子能的开始。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什么?: 4、第三次科技革命起源于哪一个国家:
20世纪四五十年代
原子能、计算机、
空间技术、生物工程 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
美国
5、什么是计算机产业最有前途的发展方向?
6、生物工程的核心是什么?
计算机网络技术
基因工程
、是谁改进了蒸汽,把人类带入“蒸汽时代”?
1.是谁改进了蒸汽机,把人类带入蒸汽时代? 2、谁被誉为“发明大王”,而且还 发明了电灯? 3、是谁发明了火车? 4、是谁发明了轮船?
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普及, 越来越多的人会使用计算机。特 别是“上网(internet)”已经成为 人们获取信息、进行交流的重要 工具。不论是孩子,还是老人, 都能“坐在家中,知晓天下事”。
1946年2月15日 ,世界上第一台电脑ENIAC
(埃尼阿克)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
八年级上册历史课件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长征记》
走向成熟
——《中国红军
中国共产党诞生 (1921年)
遵义会议 (1935年)
14年 转
新中国成 立(1949 14年年)
出现了很多错误,如 大革命的失败、第五 次反“围剿”的失利
折 由胜利走向胜利, 点 建立新中国
二、过雪山草地
飞夺泸定桥 四渡赤水
第十七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1、战略转移 背景
由于红军和根据地的发展,使国 民党统治集团大为震惊。从1930年 底开始,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革命根 据地连续进行了五次大规模的军事 “围剿”。由于博古、李德等人的错 误指挥,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共中 央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五次反围剿情况对比
敌人的围追堵截
长征里震撼人心的数
1. 1934年10月长征出发:约30万人;1936年10月长征结束:约2.5万 人;抵达终点者为出发人数1/12。中央红军从瑞金出发时有8.6万人,到 达陕北时,仅剩6500人,平均每行进1公里,就有3至4名战士壮烈牺牲。 2. 红军牺牲营级以上干部多达430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长征途中年 龄最小的女红军名为王新兰,年仅11岁。3. 共进行600余次重要战役战 斗;中央红军平均每天一个遭遇战。中央红军长征路上一共368天,15 天用于打大的决战,235天用于白天行军,18天用于夜晚行军;整个长 征途中,只休息了44天,平均走182公里才休整一天4. 经过11个省,分 别为: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藏、甘肃、 陕西。翻越大山40座,其中5座大山终年积雪。跨过近百条河流,其中大 河24条。5. 总行程6.5万余里;红一方面军二万五千里,红二方面军二万 余里,红四方面军一万余里,红二十六军近万余里。
第17课 《刚才你去哪儿了》
Gāngcái nǐ qù nǎr le?
刚才你去哪儿了?子 顶 帽子 嗬 这么
guàng qúnzi dǐng màozi hē zhème
【课文(一)】
小叶:刚才你去哪儿了 小叶:刚才你去哪儿了? 莉莉:我跟直美逛商店去了。 莉莉:我跟直美逛商店去了。 小叶:你买东西了吗? 小叶:你买东西了吗? 莉莉:我没买东西,直美买了。 莉莉:我没买东西,直美买了。 小叶:她买了什么东西? 小叶:她买了什么东西? 莉莉:她买了三件衬衣,两条裙子, 莉莉:她买了三件衬衣,两条裙子,还有 一顶帽子。 一顶帽子。 小叶: 买了这么多! 小叶:嗬,买了这么多!
【生词】
bìng 病 时间) chōushíjiān 抽(时间) 时间 shíjiān 看 kàn 已经 yǐjīng 以前 yǐqián 上 shàng 洗 xǐ 衣服 yīfu 枝 zhī 洗澡 xǐzǎo 玩儿 wánr
【课文(三)】
小叶: 听说小雨病了。 小叶 听说小雨病了。咱们抽时间去看 看他吧。 看他吧。 莉莉: 什么时候去? 莉莉 好,什么时候去? 小叶: 明天没有课, 早饭就去吧。 小叶 明天没有课,吃了早饭就去吧。 莉莉: 你已经告诉小雨了吗? 莉莉 你已经告诉小雨了吗? 小叶: 还没呢,我下了课就给他打电话。 小叶 还没呢,我下了课就给他打电话。
【生词】
陪 风景 特别 美 烤鸭 只 全聚德
péi fēngjǐng tèbié měi kǎoyā zhī quānjùdé
全聚德 quánjùdé
【课文(二)】
小叶:周末你做什么了? 小叶:周末你做什么了? 莉莉:我朋友来北京了, 莉莉:我朋友来北京了,周末我陪他去长 chángchéng了 城chángchéng了。 小叶:你们去颐和园yíhéyuán 没有? yíhéyuán了 小叶:你们去颐和园yíhéyuán了没有?我 觉得颐和园的风景特别美。 觉得颐和园的风景特别美。 莉莉:还没去呢。我们打算后天去。 莉莉:还没去呢。我们打算后天去。 小叶:你请他吃北京烤鸭了吗? 小叶:你请他吃北京烤鸭了吗? 莉莉:那还用说。昨天我们在“全聚德” 莉莉:那还用说。昨天我们在“全聚德” quánjùdé吃了一大只烤鸭 吃了一大只烤鸭。 quánjùdé吃了一大只烤鸭。
九年级上册历史课件第17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
1215
1265
1603 1625
大宪章
议会雏 形
詹姆士一 查理一世 世
《大宪章》的颁布
颁布 统治者权力过大,英国贵族和教会活动 背景 受到严重限制
“国王在没有征得贵族同意时,不可随
主要 意收取赋税,也不能任意向臣民勒索钱
内容 财”
征税需同意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法律至上剥“夺...国其王财不产得,将不审任得判何施依人加法逮任律捕何囚刑禁罚,折不磨得...” 王权有限“国王如有违背之,贵族议会有权对国
3.除经议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
军,皆属违法
军事权
4.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选举权
5.议会内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在 议会以外之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讯问
言论自由权
6.为申雪一切诉冤,并为修正、加强与维护法律起
见,议会应时常集会
集会权
《权利法案》
资
《权利法案》颁布前后英国政体发生了哪些根本变化?
2
长期、曲折、前期不彻底
光
民 主
1649处死国王 建立共和政体
荣 革 命
1640内战
专 制
1653克伦威尔独裁
1660斯图亚特王 朝复辟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意义
1.对英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为英 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障碍,为英国的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
2.对世界: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程,揭开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 标志着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光荣革命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完 成,资产阶级掌握政权
《权利法案》 颁布
要不要国王?
17课《松鼠》课文
松鼠》是五年级上册第十七课的课文,部分内容如下:
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
它们虽然有时也捕捉鸟雀,却不是肉食动物,常吃的是杏仁、榛子、榉实和橡栗。
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
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
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
它们常常直竖着身子坐着,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
可以说,松鼠最不像四足兽了。
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经常在高处活动,像飞鸟一样住在树顶上,满树林里跑,从这棵树跳到那棵树。
它们在树上做窝,摘果实,喝露水。
只有树被风刮得太厉害了,才到地上来。
在平原地区是很少看到松鼠的。
它们不接近人的住宅,也不待在小树丛里,只喜欢住在高大的老树上。
在晴朗的夏夜,可以听到松鼠在树上跳着叫着,互相追逐。
它们好像很怕强烈的日光,白天躲在窝里歇凉,晚上出来奔跑、玩耍、吃东西。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二、意义:
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 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
第十七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本节重难点
一、红军长征的背景。(重点) 1.红军的反“围剿”:红军队伍的壮大,革命根据地的发展,使蒋介石大为恐慌,于是调集大量军队对红军进行 “围剿”,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取得了第一、二、三、四次反“围剿”的胜利。 2.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1)原因:李德,博古等人的错误指挥。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解析:遵义会议的召开,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所以成为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故选择B项。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
第十七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本节重难点
三、长征精神、历史意义及现实意义。(难点) 1.长征精神,长征体现了艰苦奋斗的精神,坚定的信念和追求崇高理想的精神,反映了红军顽强的生命力,显示了 中国人民,乃至整个中华民族顽强的斗争精神。 2.历史意义 (1)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
C.红军长征过程中宣传了革命的思想
D.长征的胜利,意味着中国民主革命取得了成功 解析: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指的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所以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民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在军事指挥上“左”的错误,红军英勇奋战一年 ,付出了重大
牺牲,也没能打破敌人的“围剿”,反而陷入极其危险的境地 三、时间:1934年10月一1936年10月 四、开始:1934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八万多人突围西进,开始长征 五、受挫:冲破了敌人的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损失惨重,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强渡乌江.攻克遵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
内容
主教材:(技巧)前滚翻;
副教材:(游戏)换物赛跑
教材分析前滚翻是滚翻最基本的练习手段,把前滚翻练好,那学后滚翻就容易多了,也为以后学好几个连续的体操动作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学了几节课了,新鲜感可能没有多少了。
我想改变一下课的模式:因人而异,技术较高的学生可以练练鱼跃前滚翻。
教学目标一、通过本次课的教学,使学生学习前滚翻的技能,增强学生的身体的各项身体素质和平衡能力。
二、培养学生双脚连续跳的方法提高蹬地起跳的力量和发展学生的弹跳力。
三、教育学生对工作认真负责的精神和遵守规则。
教学
重点
团身、低头
教学
难点
团紧身
备注栏:
教学过程
课的结构教学
内容
教法、学法
及要求
组织形式
及要求
时
间
次
数
强
度
器
材
准备部分一、课常规
二、准备活
动:
(一)、篮球
的跳步急停
(二)、篮球
的正滑步
(三)、篮球
的侧滑步
(四)、篮球
的连续滑步
一、老师活动:
老师示范
二、学生活动:
学生跟随老师练习
三、要求:
(一)、动作基本准确
(二)、认真观察老师的
动作
一、组织:
×××××
×××××
×××××
×××××
◎
二、要求
做准备活动要感觉
到热,小组长要当好
小老师
3
5
2
2
2
2
小
小
小
小
口
哨
一
个
基本部分一、技巧:
前滚翻
(一)、滚一
床小体操垫
(二)、滚二
床小体操垫
(三)、滚三
床小体操垫
二、游戏:
换物赛跑
一、技巧:前滚翻
(一)、老师活动:
1、宣布练习内容
2、宣布练习步骤
(二)、学生活动:
分四组练习
(三)、要求:
1.一定要注意团身
2.要注意低头,
二、游戏:
换物赛跑
(一)、老师活动:
1.宣布游戏方法
2.老师当裁判
3.总结每一小节比赛
(二)、学生活动:
学生分四组比赛
(三)、要求:
1.换物后才能返回
2.不能抛物
3.必须击掌或发出后能
起跑。
一、技巧:前滚翻
(一)组织:
1
组
1、2、3
体操垫
2
组
1、2、3
体操垫
3
组
1、2、3
体操垫
4
组
1、2、3
体操垫
(二)要求:
在本组区域练习
二、游戏:换物赛跑
(一)、组织
学生分四组比赛
(二)、要求:
1.体育班长协助老师
管好纪律
2.小组长管好本组的
人
5
5
5
6
6
6
小
小
小
小
体
操
垫
共
12
床
4个
标
志
物
4
床
小
体
操
垫
结束部分一、放松活
动:
(一)拍打
肌肉
(二)轻跳
(三)大开
合
(四)大升
降开合
二、总结
一、老师活动:
(一)、做示范
(二)、提示学生导引时
的呼吸时间
(二)、学生活动:
跟随老师练习
(四)、要求:
不要求动作与老师一
样,放松就行
一、组织:
×××××
××××
◎
×××××
×××××
二、要求:
呼吸的节奏与动作
的快慢一致
3
2
5
个
放
松
动
作
各
作
一
次
极
小
的
强
度
口
哨
一
个
运动负荷预计平均心率:102次练习密度:35-38%
课后记录是否完成教学目标:教案存在的问题:如何改进备课:
附:模版不能改动,正文部分用5号宋体填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