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21苏州园林教案新版苏教版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1课《苏州园林》教案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1课《苏州园林》教案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第20课《某某园林》(叶圣陶)教材分析:本文是叶圣陶老先生为一本某某园林图片册写的序。

某某园林是我国园林建筑中的一朵奇葩,叶老是某某人,对某某园林的情趣和特征有深刻的体会。

他用朴实而又生动的语言,介绍了某某园林及其特征。

我们学习本文,要了解某某园林的共同特征和具体的特征,学习说明的顺序及说明的语言,感受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

培养我们热爱某某园林,保护生存环境的情感。

学情分析:园林艺术虽然我们学习得不多,但我们身处江南地区,对我们身边的园林还是有所了解,因此,对于文中所写的某某园林的特征学生还是能够理解和明白。

而对于说明文的学习,学生学习得不多,在教学本课时,要着重引导学生了解说明的顺序,学习说明的方法和说明的语言,体会文章语言的朴实生动,感受文章如何综合运用说明、描写、议论等表达方式生动透彻地表现事物的特征。

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从整体到局部多方面说明事物的方法,在整体把握全文的基础上,体会文章的结构美。

2.学习本文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从反复诵读和重点词句赏析中,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3.了解某某园林的特点,领略我国江南第宅园林建筑的风貌,从而得到美的享受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某某园林特点;教学难点:理清行文思路,明确说明顺序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自学:自读课文,解决生字词,尝试理清文章结构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步骤:【导入】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足以说明某某之美。

而某某之美除美在小桥流水之外,还在于它的园林。

某某的园林艺术历史悠久,现存园林远则上千年,近则四五百年,全城有一百多处园林,可以说是集历代江南园林艺术之大成。

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分别代表了宋、元、明、清四代不同的艺术风格。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步入有深厚园林情结的叶圣陶老先生的《某某园林》,从文中来感受园林之美。

【学生活动一】自学检查轩榭(xuānxiè) 石砌(qì) 一幅(fú) 着眼(zhuó) 重峦叠嶂(luánzhàng) 丘壑(hè) 嶙峋(línxún) 镂空(lòu) 琢磨(zhuó) 蔷薇(qiáng) 池沼(zhǎo)【学生活动二】整体感知谋篇布局1.阅读课文,感受某某园林的地位和特征。

八年级语文《苏州园林》教案(通用10篇)

八年级语文《苏州园林》教案(通用10篇)

八年级语文《苏州园林》教案(通用10篇)八年级语文《苏州园林》教案篇1教学目的:一、领会苏州园林的画意美,激发学生爱美、爱国。

二、了解作者的思路,把握文章总说和分说的结构层次。

三、学习本文多样性的语言。

重点和难点:本文着重于苏州园林的总特点,有很强的概括性,理清作者思路,了解文中总说和分说的自然结合。

教学关键:同上。

教学方法:尽可能将有关文字还原成画面。

教具:出示苏州园林图片。

教学时数:二节。

教学内容与步骤:一、导入新课苏州是个有悠久艺术传统的历史名城。

这篇艺术性很强的说明文就概括说明了苏州园林的基本特点。

作者叶圣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二、检查预习三、范读课文,引导分段。

(一)(1—2)概括说明苏州园林的总印象和共同点;(二)(3—9)具体说明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处处八画。

(三)(10)交代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不止以上写的”结束全文。

四、讲析第一段(1—2)1、指名朗读第一段,提问:作者对园林的总印象是什么?这种印象是怎样得来的?对我们有什么启示?——总印象为: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印象由一二句中两个“到来”而来。

作者的总印象指明了苏州园林在各地园林中的地位告诫我们鉴赏我国园林不应该错过苏州园林。

2、学习2段。

(1)齐读。

(2)提问:苏州园林的总特点是什么?哪些方面最能体现这一特点?作者在谴词上由什么匠心?——苏州园林的总特点是“处处八画”,具体表现为四个“讲究”和一个“一切”。

这是下文说明的总纲和顺序。

3、讨论第一段两自然段间关系及第一段与第二段的结构关系。

——第一段的两节为因果关系。

正因为苏州园林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才使它具有“标本”价值。

这里的因果说明既赞美了苏州园林,又颂扬了设计者和匠师们的智慧。

第一段是总的说明,明确说明中心;第二段是分别说明,先总后分是这篇说明文的说明顺序。

4、指导朗读课文第一段。

(1)明确说明文的朗读要求;(2)指名朗读。

初二上册《苏州园林》教案3篇

初二上册《苏州园林》教案3篇

初二上册《苏州园林》教案3篇初二上册《苏州园林》教案1一、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从整体到局部多方面说明事物的组织方法。

2.培养学生在占有一定材料的基础上(或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掌握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概括事物的共同特点的能力。

二、难点、重点分析1.归纳本文的中心思想。

分析:文章介绍了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再现了它的画意美,显示了设计者和工匠们的智慧和我国园林艺术的高超。

2.苏州园林中有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合称四大名园,作者为什么没有提到,却把苏州所有的园林都写到了?分析:苏州园林蜚声中外,作者对苏州园林的个性特色略而不提,而是异中求同,经过比较归纳,准确地抓住了各个园林建筑的共同点,并用精练的语言加以说明,这就避免了用很多文字写个别园林,而给读者以鲜明的整体感。

文章的结构层次安排也很巧妙:一是没有按常见的空间顺序,而是采用了由总到分的说明顺序,先作概括说明,明确说明中心;二是围绕中心作具体说明,其间又以从大到小从主到次为顺序,使文章条理清晰。

这样,读者不仅领略到了苏州园林的整体美,也获得了具体感受。

3.归纳说明文的一般特点,总结本文的写作特色。

分析:说明文的一般特点是: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恰当地安排说明顺序,灵活地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语言准确,明晰,表达充分、严密。

这是一篇典范性说明文,构思缜密,脉络清楚。

说明准确,叙述生动是本文的显著特点。

4.作者对苏州园林的印象是什么?有什么写作意图?分析:“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开头写总的印象,揭示了文章的'写作意图:让大家用艺术的眼光去鉴赏苏州园林。

三、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

苏州是个有悠久艺术传统的历史名城,全城有一百多处园林(种植花草树木,供人游赏休息的风景区),可以说是集历代江南园林艺术之大成。

这篇艺术性很强的说明文就概括说明了苏州园林的基本特点。

作者叶圣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5单元 第21课《苏州园林》教案 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5单元 第21课《苏州园林》教案 苏教版

苏州园林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积累“轩榭、败笔、邱壑、嶙峋、镂空、蔷薇、明艳、因地制宜、重峦叠嶂”等词语,掌握其音、义,并用词造句。

了解我国园林建筑艺术,特别是苏州园林的艺术成就,领会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

了解说明文常用的一些说明方法,初步学写说明文。

2、过程与方法:整体感知课文,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弄清作者介绍园林的条理和顺序,培养学生按事物本身规律组织材料,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能力。

把握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培养说明文的阅读能力,初步学写说明文。

揣摩语言,引导学生体会本文说明中糅合记叙、议论,表达方式灵活多变、语言简洁生动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我国园林建筑的成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和本文的说明顺序。

揣摩语句,理解句子丰富的内涵,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2、难点:理解绘画与园林建筑的联系。

搞清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苏州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程度上由于它拥有一批全国以至世界知名的古典园林。

苏州的园林艺术历史悠久,现存园林远则上千年,近则四五百年,全城有一百多处园林,可以说是集历代江南园林艺术之大成。

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分别代表了宋、元、明、清四代不同的艺术风格。

今天让我们一起随着叶圣陶老先生去观赏那富有诗情画意的园林吧。

作者:叶圣陶(1894——1988)名绍钧,现代作家,著名语文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他原籍江苏苏州吴县,22岁之前,他一直生活在苏州,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又有深厚的感情和深入的研究。

本文是叶老病愈后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言。

著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

(二)初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轩xuān榭xiè池沼zhǎo丘壑hè 嶙lín峋xún庸俗yōng着眼zhuó琢zhuó磨镂lòu空蔓màn延蔷qiáng薇wēi斟zhēn酌zhuó相间jià单调diào因地制宜别出心裁重峦叠嶂俯仰生姿诸如此类别具匠心(三)自主阅读课文指导学生阅读说明文应从下面儿方面人手?(明确说明文的对象,分析说明对象的特征有哪些,理清说明的顺序,找出说明的方法,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的特点)1、定义: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说明事物或阐释事理为主要内容,它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特点、功能,或者解释事物的含义、原理、关系、演变等。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1课《苏州园林》教案 (新版)苏教版-(新版)苏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1课《苏州园林》教案 (新版)苏教版-(新版)苏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

二十一某某园林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

2.把握本文的说明顺序。

3.理清课文思路,把握某某园林的整体特点。

【学习重难点】1.把握本文的说明顺序。

(重点)2.理清课文思路,把握某某园林的整体特点。

(难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苏杭之美,山清水秀,人杰地灵。

而苏杭美景之最,还在于园林艺术之美。

江南园林甲天下,某某园林甲江南。

某某园林,处处呈现诗情画意,充满人文思想,置身其中,足以陶冶性情,自得其乐。

某某有四大名园:拙政园、沧浪亭、狮子林和留园,都是园林中的精品极品,处处体现中国江南宅第园林的独有特点。

今天,我们学习叶圣陶先生的《某某园林》,看他笔下的某某园林呈现出什么样的特征?二、自主预习1.走近作者。

叶圣陶(1894-1988),原名绍钧,字圣陶。

现代作家、著名教育家,编辑家,某某某某人。

1921年1月与沈雁冰、X振铎等12人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

先后出版了《隔膜》《火灾》《线下》《未厌集》等小说集。

1928年11月完成的长篇小说《倪焕之》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出现的长篇小说之一,另有散文集《脚步集》,新诗集《雪潮》,童话集《稻草人》等。

2.朗读课文,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

嶙峋..(lín xún)池沼.(zhǎo)对称.(chèn)轩榭..(zhēn zhuó)..(xuān xiè) 镂.空(lòu) 斟酌模.样(mú) 相间.(jiàn)3.理解词义。

标本:原指具有影响作用的标准图样,文中是典X的意思。

自出心裁:独创一格,与众不同。

心裁,心中的设计筹划。

胸中有邱壑:意思是设计者和工匠们的胸怀中有山水风景的形象,深知其中的趣味。

雷同:不该相同的而相同。

别具匠心:另有一种灵巧的心思。

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

4.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请根据总分总的结构形式,说说本文可分为哪几部分。

二十一 苏州园林 教案(苏教版八年级上)

二十一 苏州园林 教案(苏教版八年级上)

二十一苏州园林教案(苏教版八年级上)二十一苏州园林教案(苏教版八年级上)[教学目标 ]1、理解本文总说和分说的结构及说明语言的多样性。

2、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领略我国江南第宅园林建筑的风貌,从而得到美的享受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文章的结构。

2、难点:文章语言的特点。

[教学时数] 二教时第一教时一、导入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

他曾在小学、中学、大学教过书,对语文教学的改革和教材的建设有重大贡献。

20年代和30年代是他创作道路上的重要阶段。

这个时期他的作品很多,最有名的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

出版有《叶圣陶全集》。

本文作者叶圣陶是苏州人,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因此对苏州园林的情趣和特征有深刻的体会。

本文是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我们把它作为一篇说明文来学习。

它不仅介绍苏州园林的特点,而且文字生动、第一、撇开不同点,专说共同点。

第二、苏州园林共同点具体在四个“讲究”。

第三,再一次强调共同点(“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第四,用游览者的话证实作者的评价——突出本文是从欣赏者的角度描写的。

提问:课文的第3、4、5、6段内容与第2段是什么关系?第2段是总说,其他是分说。

每一段与前面的一个“讲究”相照应,具体说明苏州园林某一方面所体现出来的图画美。

以上四方面是重点,作者作详细说明。

提问:课文第7、8、9段写了什么内容,与中心有何关系?文章收尾留有余地,令人回味。

思考:本文说明事物的顺序是怎样的?讨论归纳:从全文看,按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

从各部分看,按由主到次,由大到小的顺序。

提示:本文先总说后分说的结构层次在段中也有体现。

以第3段为例作分析。

提问:为了能说明事物特征,给读者具体形象的感受,作者要选用恰当的说明方法。

试找出第3段中使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归纳:运用作比较、打比喻的说明方法,说明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园林是美术画,讲求自然之趣。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1课(苏州园林)教案 苏教版 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1课(苏州园林)教案 苏教版 教案

?“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用打比方的方法形象说明亭台轩榭等建筑的布局突出自然之趣,是美术画,照应了“完美的图画”。

2、重点品读第4节,分析语言的准确、形象,体会假山、池沼配合出的图画美。

提问:接下来我们来看假山和池沼这个点,请同学们阅读思考:作者是怎样说明假山和池沼的美的?(1)假山重峦叠嶂——造型假山竹木掩映——搭配设计者、匠师——胸中有丘壑游览者——身在山间品味句子:(预设)“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

”..是技术..而不仅A、删词法: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是技术。

B、换词法: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技术..。

”..而不仅是艺术体会艺术与技术的区别:艺术:指有创造美的方式方法。

技术:指生产操作方面的技能。

重峦叠嶂:形容层层叠叠,山连着山的情形。

写出了假山在小巧玲珑的园林中,从平地突兀而起,层层叠叠的景象。

(2)池沼提问:池沼是如何讲究配合的?你从哪些词语或句子中读出了“美”?宽敞的作为全园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因地制宜成河道模样的与桥梁配合——绝不雷同河岸与石头花草配合——高低屈曲水与莲、鱼配合——入画一景品味词句:预设示例:1、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

大多:不排除少数例外,更增加语言的准确性。

活:让池沼增添了一份灵动,生机。

2、“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安排:动词,强调设计感,说明这桥梁不仅为了实用,还为了美观。

决不雷同:坚决不。

十分肯定的语气,强调了桥梁的富于变化,也是为了避免对称,更增其美感。

3、高低屈曲:写出了石岸高低起伏、曲折回环的走式,符合某某园林追求自然之趣的设计目的,显得灵动、富于变化。

4、“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玲珑:表现了湖石小巧秀美的特点。

布置:说明是有意为之,写出了设计者的匠心。

5、鱼戏.莲叶间:引用诗句,一个“戏”字将鱼儿那种调皮、玩耍、游戏的神韵、灵气都写出来了,表现出一种动态美,让人不由得联想到“似与游者相乐”的快乐情景。

第21课《苏州园林》教案(苏教版初二上) (3)doc初中语文 (1)

第21课《苏州园林》教案(苏教版初二上) (3)doc初中语文 (1)

第21课《苏州园林》教案(苏教版初二上) (3)doc初中语文 (1)教学目的:1.明白得讲明事物的特点2.了解讲明事物的层次教育目标:1.使学生认识祖国江山壮美、历史悠久、文化辉煌2.使学生认识我国人民的高度聪慧和制造才能,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学艺术的情感教学重点:1.从几个方面讲明事物的特点2.总讲分讲的结构层次课时:一课时教学内容与步骤一.导入新课〔教育重点○1〕同学们,我们都明白我们伟大的祖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文化。

我国拥有许多让我们引以自豪的山川大河名胜古迹,有谁能讲出几个?-北京的长城、故宫、桂林山水……有句俗语讲得好"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以什么闻名?-西湖,那么苏州呢?-园林,同学们也许我们未曾到过苏州园林,那么今天就让我们随着叶圣陶老先生的笔,插上想象的翅膀,一起去游玩一下苏州园林,一饱眼福。

二.介绍作者〔教育重点○2〕叶圣陶,原名绍钧,字圣陶,一字行,江苏苏州人,闻名文学家,作家,教育家,编辑家,作品收在«叶圣陶集»里。

他写自己的故乡,表达他对故乡的爱恋和热爱之情,假如让我们写写我们的故乡,也会把对故乡的热爱之情表达的淋漓尽致吗?--会。

三.生字生词〔出示小黑板〕轩榭〔xuān xiè〕丘壑〔hè〕嶙峋(lín xún ) 镂空〔lòu kōng〕重峦叠嶂〔zhàng〕标本:保持原样,通过专门制作供学习、研究、参考的动物、植物、矿物。

鉴赏:鉴不,观赏。

败笔:写字写得不行的笔。

重峦叠嶂:形容层层叠叠,山连着山。

雷同:不该相同反而相同。

玲珑:器物精巧细致。

四.把握单元教学要求和本文学习重点,要紧结合摸索题1~2完成:重点○1:从几个方面讲明苏州园林的特点--摸索○1重点○2:总讲分讲的结构层次。

--摸索○2 五.划分层次一.<1>介绍苏州园林的地位--"标本"二.<2~9>从几个方面介绍苏州园林的特点--处处入画三.<10>总结全文--回味无穷六.分析课文〔一〕分析第一部分〔1〕:学生齐读并摸索这一部分哪个词最能讲明苏州园林的地位。

第21课《苏州园林》教案(苏教版初二上) (4)doc初中语文 (1)

第21课《苏州园林》教案(苏教版初二上) (4)doc初中语文 (1)

第21课《苏州园林》教案(苏教版初二上) (4)doc初中语文 (1)一、教学目标:1、领会苏州园林的画意美,激发学生爱美爱国。

2、了解作者的思路,把握文章总讲和分讲的结构层次。

3、学习本文多样性的语言。

二、教学设想:1、本文着笔于苏州园林的总特点,有专门强的概括性。

理清作者思路,了解文中总讲和分讲的自然结合,是教学重点和难点。

2、苏州园林的总特点是画意美,教学时应尽可能将有关文字还原成画面。

3、本文以讲明为主,有时也穿插使用了议论、描写等多样性的语言表达方式,教学时应适当分析。

4、本文的语言专门有特色,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认真领会,认真辨析。

5、教具:可出示苏州园林图片。

6、布置预习:粗读课文,抓住本文的讲明中心,划分课文段落;借助工具书弄明白生字词。

三、教学时数:二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要点:正音正字,补充解词,分段,讲析。

二、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苏州是个有悠久艺术传统的历史名城,全城有一百多处园林〔种植花草树木、供人游赏休息的风景区〕,能够讲是集历代江南园林艺术之大成。

这篇艺术性专门强的讲明文就概括讲明了苏州园林的差不多特点。

作者叶圣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他原籍江苏苏州吴县,对苏州园林专门熟悉,又有深刻的研究,因此写得专门有特色。

2、检查预习,出示小黑板正音正字,补充解词。

补充解词:①因地制宜:依照各地不同的情形规定适宜的方法。

②标本:本意是通过整理而储存原形的动物、植物、矿物等实物样品,供观摩、研究之用;文中借来形象地讲明苏州园林的价值③败笔:字写得不行的一笔;画画得不行的部分;诗文中写得不行的词句。

④图案:有装饰意味的花纹或图形,以结构整齐、匀称、调和为特点。

⑤重峦叠嶂:重重叠叠的山峰。

峦,小而尖的山;嶂,直立如屏障的山峰。

文中指假山堆叠的形状。

⑥俯仰生姿:有的向下,有的向上,形成各种美好的姿势。

⑦珠光宝气:珍宝与美玉发出的光辉。

⑧闲适:闲静舒服。

⑨鲜艳照眼:鲜鲜艳丽,使人眼明目亮。

八年级上册语文《苏州园林》教案6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苏州园林》教案6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苏州园林》教案6篇八年级上册语文《苏州园林》教案6篇八年级上册语文《苏州园林》教案1 教学重点1、把握苏州园林的“图画美”整体特点和本文的构造、顺序。

2、学习多种说明方法,品味准确、简洁、生动的说明语言。

教学难点初步鉴赏美才能的培养。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2、自主、合作、探究法3、问答式教学法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学习说明文有关知识〔幻灯片展示〕一、导入新课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苏州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拥有一批全国以致全世界知名的古典园林。

老师板书课题二、欣赏苏州园林:幻灯片展示苏州园林图片,学生欣赏,谈感受。

首先让学生明白,“苏州园林”不是某个园林的名称,而是指苏州这个地方的园林群体。

比拟知名的有这些园林:拙政园、沧浪亭、狮子林、留园、网师园、怡园。

学生谈感受:简直就是一幅幅美丽的图画。

下面,我们看看现代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是怎样来介绍苏州园林的。

三、作者简介:叶圣陶〔1894—1988〕原名绍钧,字圣陶,以字行。

江苏苏州人。

作家、教育家、儿童文学。

代表作品有《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倪焕之》、《多收了三五斗》等。

四、指导阅读,整体感知1、指导学生阅读说明文应从下面几方面入手:幻灯片展示:明确说明文的对象,分析说明对象的特征有哪些,了讲解明的构造、顺序,找出说明的方法,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的特点。

2、自读课文,考虑问题。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圈点勾画。

幻灯片展示问题:〔1〕作者是在开场是如何评价苏州园林的?明确:“标本”〔2〕苏州园林的总体特点是什么,能不能从课文中找出一句话来概括?明确: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3〕本文的构造、顺序怎样?明确:整体——部分——细部,并根据学生的答复相应写出序号,概括说明顺序:从整体到部分,从总到分,从大处到小处的逻辑顺序。

五、合作探究画意美1.老师提问引入:请从文中找出表达苏州园林“图画美”的句子,并说说它美在哪里。

八年级语文上册 5.21 苏州园林教案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 5.21 苏州园林教案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某某园林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整体把握内容,理清文章结构,把握某某园林的整体特点2.过程与方法理清课文说明某某园林各个画面的顺序3.情感、态度与价值了解某某园林建筑艺术的成就重点难点1.重点整体把握内容,理清文章结构,把握某某园林的整体特点2.难点理清课文说明某某园林各个画面的顺序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讨论法教学用具多媒体,黑板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如果把某某比作一棵参天的大树,那么,举世瞩目的某某园林就是绽放枝头的美丽花朵,它的造园艺术代表了中国园林的最高水平。

下面就让我们跟随叶圣陶老先生一起欣赏某某的园林。

(释题,明确文章体裁和说明对象)二.亮标1.整体把握内容,理清文章结构,把握某某园林的整体特点;2.理清课文说明某某园林各个画面的顺序;3.了解某某园林建筑艺术的成就三.自读感知,整体把握1.走近作者叶圣陶,某某某某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原名叶绍钧。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童话《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

2.指导学生积累字词xuān xiè{轩榭) línxún(嶙峋) jiànshǎng (鉴赏)zhēn zhuó( 斟酌) 池沼(zhǎo )丘壑(hè)镂空(lòu )阑干(lán )模样(mú)3.初读课文,整体把握内容。

自学指导一:⑴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选用文中一个词来概括作者对某某园林的总体印象。

“标本”是同一类事物中有代表性的事物,可供人们学习、研究之用,一词能形象地概括某某园林在中国园林中的地位。

(注意引导学生比较“标本”和“样本”、“蓝本”的异同)(2)为什么某某园林可以称它是“标本”呢?某某园林“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是本文的中心句,“图画”即文中的线索。

四.合作交流,解读探究自学指导二:1.理清内容在这幅完美的图画中,都有些什么内容呢?点拨:亭台轩榭、假山池沼、花草树木、花墙廊子、角落、门窗、色彩(出示某某园林相关摄影图片)自学指导三:2.理清顺序和结构小组讨论并思考:作者是采用怎样的顺序来说明某某园林的各个具体画面的呢?复习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由主到次、由果到因、递进、现象到本质等)交流后明确:第3~6段从大处入手,具体说明亭台轩榭布局的自然美、假山池沼的艺术美、花草树木的映衬美、花墙廊子的层次美;第7~9段从细处着眼,概略说明某某园林的构图美、门窗的图案美,园内建筑的色彩美。

第21课《苏州园林》教案(苏教版初二上) (9)doc初中语文 (1)

第21课《苏州园林》教案(苏教版初二上) (9)doc初中语文 (1)

第21课《苏州园林》教案(苏教版初二上) (9)doc初中语文 (1)课标要求1. 领会苏州园林的诗情画意美,激发学生爱美爱国。

2. 了解作者的思路,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从整体到局部多方面讲明事物的组织方法。

3. 学习抓住事物特点,由总到分的讲明顺序;学习本文多样性的语言。

、品味准确生动的讲明语言;学习把握作比较、举例子的讲明方法。

4. 培养学生在占有一定材料的基础上〔或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把握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概括事物的共同特点的能力。

[学法点悟]1、摒弃旧传统\"串讲\"教学模式。

设计\"课前积存--创设情形导入--自由式阅读--合作式解读--探究式拓展\"五大环节。

实施过程中以学生的自感、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制造性。

2、这是初一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讲明文,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把握阅读讲明文的方法,明确讲明对象是什么,分析讲明对象的特点有哪些。

3、本文着笔于苏州园林的总特点,有专门强的概括性。

理清作者思路,了解文中总讲和分讲的自然结合;苏州园林的总特点是画意美,教学时应尽可能将有关文字还原成画面。

4、本文以讲明为主,有时也穿插使用了议论、描写等多样性的语言表达方式,学习时应适当分析。

5、本文的语言专门有特色,学习时要引导学生认真领会,认真辨析。

[整体感知]本文是篇介绍园林建筑艺术的讲明文。

文章高度概括了苏州园林建筑的成就,详细介绍了园林建筑的布局,分析了园林建筑的原理。

作者采纳了由总到分的逻辑顺序,恰当地运用了多种讲明方法,写得情文并茂、趣味盎然。

从整体上把握全文,摸索:1、本文讲明的对象是什么?抓住了苏州园林建筑上的什么特点来写的?2、从整体上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讲明的?局部又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讲明的?[疑难解析]质疑:文中"自然之趣"的"趣"的意思是什么?解惑:山水园林建筑结构布局自然和谐带给人们的美感和乐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州园林》
教学设计:
人。

作家、教育家、编辑家。

代表作品有《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倪焕之》、《多收了三五斗》等。

(三)、简介苏州园林:
“苏州园林”不是某个园林的名称,而是指苏州这个地方的园林群体。

比较出名的园林:拙政园、沧浪亭、狮子林、留园、怡园等。

(展示图片)
(四)、预习展示(活动一)
1、掌握字音字形:
轩榭( xiè)丘壑( hè)雕镂( lóu )鉴(jiàn )赏嶙峋( lín xún )池沼( zhǎo )模( mú)样
斟酌( zhuò)自出心裁( cái )重峦叠嶂( zhàng )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说明文的常识:明确说明对象及其特征、合理的说明顺序、恰当的说明方法、说明语言的准确、生动。

(2)作者对苏州园林总的印象是什么?
【明确】:“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3)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是什么?
【明确】:“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活动一
师导入课文后,进行预习评讲
展示交流
质疑训练
点拨提高二、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一)再读课文,理清写作思路(活动二)
1、概括每段大意,划分结构层次。

【明确】:
第一部分(1~2段)概括说明苏州园林地位及特点。

第二部分(3~9段)分类具体说明苏州园林的艺术美。

第三部分(10段)总结全文
2、把握作者的说明顺序。

(1)课文先后多次提出“图画”,仔细阅读课文,用“圈点法“找
出这些句子。

(2—9段中)
(2)讨论这些句子中,哪几句是写整体?哪几句是写局部?哪几句
是写细部?
【明确】: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按照从整体到局部,由主到
次、从局部到细处的逻辑顺序展开。

★作者先介绍了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艺术中的地位,从游览者的角
度概括苏州园林的特点,即“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
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然后,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
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等四个主要方面和每个角落
的构图美、门窗的图案美、园内建筑的色彩美等三个细微方面来具
体说明这个特点。

(3)联系上下文,看看这些局部和细部说明的对象分别是什么?
【明确】:可见,苏州园林无论是整体,还是它的每一个局部,甚至
每一个细部,处处都注意图画美,作者反反复复用图画作比,目的
在于强调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

活动二
学生讨论
交流展
示。

学生快速
浏览课
文,圈点
勾画
学生回
答,相互
补充
共同归纳
总结说明
顺序
认真阅读
课文,找
出相应的
说明对象
活动三
学生思
(二)研读课文,交流讨论。

(活动三)
1、以第4段为例,探究局部说明顺序。

【明确】:本段先写假山堆叠的艺术,或重峦叠嶂,或竹木掩映,游人远望有观赏古代名画的美感,攀登则有如身在山中的实感。

次写池沼和其他景物的配合,或河上两桥相望,各呈异彩;或石头花草,随意点缀,无不皆美。

再其次又写池沼中还有亭亭玉立的荷花,活泼戏耍的游鱼,充满生气。

“图画美”贯穿整个段落。

考,小组合作,教师组织交流评价。

检测
反馈《伴你学》“当堂检测”
学生练
习,展示
点评。

课堂评价小结
在作者笔下,苏州园林变成一幅幅大小错落,千姿百态的图画,游览者置身其中,如在“图画”中,读来令人美不胜收。

课后
作业《伴你学》“拓展迁移”
教后
反思
启东市初中“15/20/10”集体备课导学案
第五单元第21课《苏州园林》第2课时总第个教案
主备人:秦小兰
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采用的说明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2、品味准确生动的说明语言;
3、感受苏州园林的美,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学习重点
1、学习本文采用的说明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2、品味准确生动的说明语言。

学习难点感受苏州园林的美,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教具学具音频资料
预习
作业
复习回顾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
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过程
思考与
调整活动内容
师生
行为
温故群学
预习测试一、创设情境、自学质疑
1、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主要明确了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以及作者是如何安排
说明顺序的。

今天一起再来学习文中的说明方法和准确的语言。

2、预习展示(活动一)
要想把事物说明得好,还要讲究方法。

说明方法很多,常见的有:分类别、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列
导入课
文。

学生回
答,补充。

数字、打比方、列图表等。

展示交流
质疑训练
点拨提高二、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一)本文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结合实例体会其作用。

(活动
二)
【明确】:
①分类别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
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②作比较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
的……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


“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③引用
“……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
中’的”。

④举例子
“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
“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

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


⑤列数字
“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画
美。


(二)揣摩语句,交流讨论。

(活动三)
1、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
本。

(“标本”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2、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活动二
学生圈点
批注,交
流展示。

活动三
学生朗读
句子,悉
心体味,
思考,小
组合作,
5、去掉“往往”,使表达失去了分寸。

原句强调“大多是这样,但又不全是”这一层意思。

6、这句子写出了藤萝争春的情景,烘托园林的繁华气氛,生机盎然,沁人耳目。

(三)文章的结尾好不好?简要说明理由。

如果作者不在此结尾还继续写的话,会再写些什么呢?
检测反馈1、《伴你学》“当堂检测”;
2、请用一段文字介绍你所在的班级室内布置情况,要求说明顺序条
理,至少运用两种说明方法。

学生练
习,展示
点评。

课堂评价小结
本文介绍了苏州园林艺术的整体特征,说明顺序合理,说明方法得当,既突出了被说明事物的特点,结构又显得清楚有序,实为一篇难得的好文章,显示了叶圣陶先生驾驭复杂事物的非凡笔力。

在领略苏州园林艺术美的同时,借鉴作者说明的技巧,力求学以致用。

课后
作业
1、《伴你学》“拓展迁移”;
2、预习《都市精灵》。

教后
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