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性景观作为城市记忆与身份建构的途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性景观作为城市记忆与身份建构的途径
历史性景观作为城市记忆与身份建构的途径
摘要:针对当前城市景观身份特点弱化和缺失的现象,探讨和分析历史性景观与城市身份特点建构的关系,以及历史性景观的方法途径在推动城市的身份认同、提高地方景观质量方面应该注意的问题。指出历史性景观应作为城市记忆与身份建构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历史性景观、城市记忆、身份
中图分类号: TU986 文献标识码: A
城市的发展演变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那些历史性场所的存在便是城市记忆的印证。历史性景观是建构城市身份特点的重要因素和手段。在中国当前的城市化进程中,地区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对于城市以及生活其中的人们都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城市景观变化显著且日益加速,景观趋同现象严重,地方特点弱化甚至消失。历史性景观不仅关系到城市景观的多样性和身份特点的问题,而且关系到地方景观的质量和当地居民生活的品质。
一、历史性景观的界定
论及“历史性景观”(Historic Landscape),得借助“景观”(Landscape)、“城市历史景观”(Historic Urban Landscape)的概念来加以理解和界定。
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东方,景观都曾与“风景”、“景色”、“园林”这类事物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然而随着人类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的迈进,景观的内涵、所指和实践方法手段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是作为通向可持续发展之路的重要途径。2000年《欧洲景观公约》对“景观”的定义是:某一被所感知的区域,其性格是自然的和/或人的因素的作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其运用范围是全部领土地域和适用于自然的、农村的、城市的和城市周边地区,涉及到被认为是突出的景观以及平常的或者衰退的景观。2008年的《关于执行欧洲景观公约的指导方针》指出:这一在世纪之交的景观新定义
不同于在某些文件中可以找到的把景观引向“资产”(景观遗产概念)和通过认为它是实际空间的一部分(作为“文化的”、“自然的”等等景观)来进行评定;正相反,这一新概念表明了以广泛包容的正面方式去面对的愿望,以及人们居住环境的这一主题;这被认为是个人的和社会的康乐(可理解为在身体上的、生理上的、心理上的、智力上的感觉)和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以及作为一种导向经济活动的资源前提;并且它没有局限于文化的、人造的和自然的因素,景观形成一个整体,这个整体的各要素部分是经过考虑的,同时是处于相互关系中的。由此可见,景观是可被感知的空间,是自然和文化因素两者动态结合的整体。因而,“景观”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可将景观的途径视为一种在文化与经济上的智谋,一种在栖居之地整体生存与发展的智慧。
“城市历史景观”在2005年的《维也纳备忘录》中被定义为:自然和生态环境内任何建筑群、结构和开放空间的整体组合,其中包括考古遗址和古生物遗址,在经过一段时期之后,这些景观构成了人类城市居住环境的一部分;从考古、建筑、史前学、历史、科学、美学、社会文化或生态角度看,景观与城市环境的结合及其价值均得到认可;这些景观是现代社会的雏形,对我们理解当今人类的生活方式具有重要价值。2011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关于城市历史景观的建议书》指出“城市历史景观”是文化和自然价值及属性在历史上层层积淀而产生的城市区域,其超越了“历史中心”或“整体”的概念,包括更广泛的城市背景及其地理环境,主要包括遗址的地形、地貌、水文和自然特征;其建成环境,不论是历史上的还是当代的;其地上地下的基础设施;其空地和花园、其土地使用模式和空间安排;感觉和视觉联系;以及城市结构的所有其他要素。此外,背景还包括社会和文化方面的做法和价值观、经济进程以及与多样性和同一性有关的遗产的无形方面。这一定义为在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大框架内以全面综合的方式识别、评估、保护和管理城市历史景观打下了基础。[ UNESCO. 36/C.
/images/0021/002110/211094c.pdf] 基于以上的相关概念,本文的“历史性景观”是指文化和自然价
值及属性在历史上积淀而产生的区域(不限定于城市区域),包括区域的背景及其地理环境。它是自然和生态环境内任何建筑群、结构和开放空间的整体组合(包括考古遗址、古生物遗址,也包括沿用和保留至今的古城、村落等及其背景环境),它们是人类居住环境多样性的一部分。“历史性景观”的提出旨在正视和关注那些分布在城市及其周边地区的具有历史传统的景观的衰退和消失现象,并通过景观的途径来发挥历史性景观在城市及其周边地区的整体可持续发展格局
中的潜在价值作用。
二、历史性景观与城市记忆和身份认同
景观是可识别的,具有身份性,带着历史与记忆的痕迹(Steward and Strathern 2003),是可以作为“文本”来阅读的(Ducan 1990,Schama 1995,Scazzosi 2002,Claval 2005)。景观的描述和评价方法是多样的,可以是先验的,也可以从审美的、科学的、心理的角度来考察(Paul Claval 2008)。当今,景观不仅成为洞悉当代城市的透镜,也成为重新建造当代城市的媒介。[ [美]查尔斯·瓦尔德海姆:《景观都市主义》,刘海龙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2011,P9。]历史性景观是编织城市记忆、建构和体现地方景观身份特点的重要因素和手段,它们可以转化为地方可持续发展的资源。
地处珠江三角洲的深圳,往往被认为是一座没有历史、没有文化、没有根的城市。但事实上深圳有着上千年的城市发展史,保有岭南地域多元文化的传统印记,这些历史性的景观包括明代南头古城、明代大鹏所城、清代龙岗区客家民居、传统广府民居村落以及一系列具有重要考古价值的遗址(新石器时代、商、春秋时期、东晋至明清)等等,它们像珍珠般散落于深圳辖区。然而从今天的状况来看,即便在历史上被视为深港两地源头之根、有着“全广门户”之称的南头古城,在景观整体保护以及古城与周边迅速崛起的现代城市建筑环境与空间的整体协调性等方面仍不理想,未能实现与其历史地位相匹配的当下景观阐释。随着深圳城市的不断扩张蔓延,一些传统村落正在逐渐消失。此外,在深圳城市发展的肌体中未能够建立起清晰的历史性景观群落保护的结构关系。为建构可持续发展的有根可寻的宜居城市,深圳需要应对历史性景观衰退和消失的现象。可通过景观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