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间盘突出症病人的护理
腰椎间盘突出症护理常规
![腰椎间盘突出症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798dfb20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99.png)
腰椎间盘突出症护理常规一般护理1、体位:病人平卧硬板床,保持床铺干燥、平整、舒适。
室内空气流通无异味。
翻身时必须保持躯干上下一致,可作腰背伸展,禁忌作腰前屈、侧弯,更不能作腰旋转。
休息: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三周,大小便时均不宜下床。
注意保暖,避免寒冷刺激。
避免脊柱屈曲位,不得搬动重物。
2、饮食护理:普通饮食,加强营养,忌生冷油腻之品。
情志护理:由于病症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易产生忧郁、烦躁心理。
因此护理人员应多关心体贴病人,及时了解思想情况,安慰开导,介绍本病相关知识及成功病例,保持乐观开朗情绪,使之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3、健康教育:(1)急性发作期应严格睡硬板床,症状缓解后,可用弹力腰围保护、固定腰部起床活动,腰围大小要合体,使用腰围时间不宜过久,避免过度前屈、后伸动作。
无症状即解除弹力腰围,以免肌肉退化萎缩。
(2)恢复期进行动静结合的体育活动,加强腰背肌锻炼。
教会病人行“飞燕点水法、五点支撑”等方法进行腰背肌的功能锻练,早晚各一次,每次10~15分钟。
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
(3)注意避免腰部过度负重,避免久坐及过于用力弯腰,不得挑重物,半年内避免体力劳动。
(4)咳嗽、大便时应使用弹力腰围,以防因胸腹腔压力增高,使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
辩证施护1、血瘀症型1.1症状:多有外伤病史,腰腿痛如刺,有定处,并可向下肢放射,日轻夜重,腰部板硬,俯仰旋转受限,痛处拒按,坐卧不宁,便秘。
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胎薄,脉旋紧或涩。
1.2护理要点:(1)急性期绝对卧床3周,观察疼痛的部位、时间、性质和程度等。
(2)局部保暖,防止风寒湿邪入侵。
(3)疼痛剧烈者可遵医嘱使用止痛剂。
局部采用本院自制中药粉末剂复合方湿热敷,每2天换药1次,以舒筋活血缓解疼痛,中药活血化瘀、通痹止痛之汤剂宜温服。
(4)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食粗纤维蔬菜及水果,忌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2、寒湿证型2.1症状:腰痛重者,活动不利,得热痛减,遇寒痛增,小便清长。
腰椎间盘突出的护理措施
![腰椎间盘突出的护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2af8899a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6d.png)
腰椎间盘突出的护理措施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由于腰椎间盘的退行性变、损伤或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
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的护理措施,患者和医护人员都需要付出持续的努力,以减轻症状、促进康复。
以下将详细介绍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的全面护理措施。
一、理解病因和病理过程腰椎间盘突出是由于腰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导致髓核组织从破裂处突出,压迫神经根,引起疼痛、麻木、活动受限等症状。
此病通常由于长期坐姿不正、过度使用、遗传因素或腰肌劳损等因素引起。
二、预防措施1.保持正确的坐姿:坐时要注意保持腰背挺直,避免长时间弯腰或半倚在座位上。
使用合适的坐垫和椅子,以减轻腰部压力。
2.避免过度使用: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以及过度弯腰等动作。
3.锻炼身体:适当的锻炼有助于增强腰部肌肉的力量,缓解疼痛。
4.控制体重:过重会增加腰椎的负担,因此控制体重对预防腰椎间盘突出很重要。
三、护理和治疗措施1.疼痛管理:使用非处方药如布洛芬等来缓解疼痛。
如果疼痛严重,应考虑就医并按照医生的指示使用处方药。
2.冷热敷:可用冰袋进行冷敷以减轻疼痛和炎症,每天敷3-4次,每次15-20分钟;也可用热敷来放松肌肉,每天1-2次,每次15-20分钟。
3.物理治疗:包括按摩、针灸、电疗等,有助于缓解疼痛、恢复肌肉功能。
在专业医疗机构进行。
4.康复训练:在疼痛可以忍受的情况下,进行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如“燕飞”、“五点支撑”等,可以增强腰部肌肉的力量,改善脊柱稳定性。
5.手术治疗:如果病情严重,如马尾综合征等,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在这种情况下,应听从医生的建议,并选择合适的医院和医生进行手术。
四、生活方式的改变1.饮食: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等。
避免过多摄入高热量、高脂肪、高糖和高盐的食物。
2.运动:除了进行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外,还应注意参加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瑜伽等,以增强身体的整体健康。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护理方案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护理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a42b6f89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e7.png)
(4)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八段锦、太极拳等,提高腰背肌肉力量。
2.中医特色护理
(1)推拿按摩:通过手法按摩,缓解腰部肌肉紧张,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2)拔罐疗法:在腰部及患侧下肢取肾俞、大肠俞、委中等穴位,以祛风除湿、通络止痛。
(3)艾灸疗法:选用肾俞、腰阳关、命门等穴位,温经散寒,补益肾阳。
2.整体观念:综合考虑患者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因素,实施全面护理。
3.预防为主:加强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疾病复发。
4.治病求本: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病机,采取相应的中医护理措施。
三、中医护理措施
1.生活护理
(1)保持良好作息,保证充足睡眠。
(2)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适时变换体位,减轻腰部负担。
4.功能锻炼:
(1)指导患者进行腰背肌锻炼,如“飞燕式”、“拱桥式”等。
(2)逐渐增加锻炼强度,以不引起疼痛为度。
(3)锻炼过程中,注意保持正确的姿势,避免腰部损伤。
四、护理评估与监测
1.定期评估患者腰痛、下肢放射痛等症状的缓解情况。
2.观察患者腰部活动度、肌力、感觉等体征的变化。
3.关注患者心理状态,及时发现并解决心理问题。
(2)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定时变换体位,减轻腰部负担。
(3)合理饮食,增加富含钙、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增强骨骼强度。
(4)适当锻炼,如八段锦、太极拳等,增强腰背肌肉力量。
2.中医特色护理:
(1)按摩:采用推拿、揉捏等方法,缓解腰部肌肉紧张,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2)拔罐:在腰部及患侧下肢取穴,如肾俞、大肠俞、委中等,以祛风除湿、通络止痛。
腰间盘突出护理
![腰间盘突出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1f3ad416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547a149.png)
-
1 休息与体位
2 疼痛管理与药物治疗
3 康复锻炼
4 日常生活习惯
5 心理支持
Your Company
6
Your Company
其他注意事项
Your Company
Your Company
Your Compan
腰间盘突出护理
腰间盘突出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 病,主要是由于腰椎间盘的退行
性变和损伤导致的
Your Company
Your Company
以下是一些针对腰间盘突出的护
理建议,帮助您缓解疼痛和恢复
健康
Your
Your
Your
Company
Company
Compan
PART 1
休息与体位
休息与体位
平卧硬板床:硬板床可以提供更好的支撑,减 轻腰椎压力。尽量保持平躺姿势,避免长时间
PART 3
康复锻炼
康复锻炼
核心肌群锻炼:如平板支撑、仰卧起坐等,增强腰部
1
肌肉力量,提高腰椎稳定性
拉伸与柔韧性训练:如瑜伽、拉伸等,增加肌肉柔韧
2
性,缓解腰部紧张
Your
Your
Your
Your
Your
Com有pany氧运动:Comp如any散步、C慢ompa跑ny 等,增Co强mpa心ny 肺功能Co,mpa提n 高身
Your Compan
PART 5
心理支持
心理支持
• 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Your Company
保持乐观心态
积极的心态有助于康复,与医生、家人、 朋友保持沟通,寻求心理支持
腰椎间盘突出的护理措施
![腰椎间盘突出的护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e1a7395f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da.png)
腰椎间盘突出的护理措施关键信息1、护理目标:缓解疼痛,促进康复,预防复发。
2、护理原则:个性化、综合性、阶段性。
3、护理措施分类:日常起居护理、运动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
4、注意事项:避免剧烈运动、保持正确姿势、定期复查。
1、日常起居护理11 卧床休息患者发病初期应绝对卧床休息 3 周左右。
床垫不宜太软,以保持脊柱良好的支撑。
翻身时应保持身体呈一条直线,避免扭曲。
12 起床活动症状缓解后,可佩戴腰围逐渐起床活动。
起床动作应缓慢,先侧身,用手臂支撑身体坐起,再缓慢站立。
13 坐姿选择高度合适、有靠背的椅子,保持腰部挺直,双脚平放在地面。
避免长时间久坐,每隔 1 小时左右应起身活动。
14 站姿保持挺胸收腹,双眼平视前方,双脚分开与肩同宽。
避免弯腰驼背或身体倾斜。
15 行走抬头挺胸,步伐稳健,速度适中。
尽量避免行走时间过长,可适当休息。
2、运动护理21 康复训练症状缓解后,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如五点支撑法、三点支撑法、飞燕式等。
训练应循序渐进,逐渐增加强度和时间。
22 腰部伸展运动站立位,双手向上伸直,然后缓慢向一侧弯腰,伸展对侧腰部肌肉,左右交替进行。
每次伸展保持 10-15 秒,重复 10 次。
23 游泳游泳是一种对腰椎间盘突出较为有益的运动,尤其是蛙泳。
每周游泳 2-3 次,每次 30 分钟左右。
3、饮食护理31 营养均衡保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
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瘦肉、鱼类等。
32 控制体重避免过度肥胖,减轻腰部负担。
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摄入。
33 补钙多食用富含钙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虾皮等。
必要时可补充钙剂。
4、心理护理41 情绪疏导患者因疾病可能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应给予关心和安慰。
鼓励患者表达内心感受,帮助其缓解心理压力。
42 树立信心向患者介绍成功治疗的案例,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引导患者积极配合护理和治疗。
5、注意事项51 避免剧烈运动如篮球、足球、快跑等,以免加重病情。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常规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b45f4270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ed5b364.png)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常规(一)护理诊断:1.焦虑:与担心疾病预后、缺乏疾病预防保健知识有关;2.疼痛:与突出的椎间盘压迫、刺激神经根有关;3•躯体移动障碍:与疼痛、肌肉痉挛有关;4.生活自理能量下降:与因疾病被迫卧床、疼痛有关;5.潜在并发症:脑脊液漏、神经根粘连、肌肉萎缩、便秘等;(二)护理措施:1.心理护理: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以取得患者的信任,鼓励患者坚持治疗,树立信心,克服急躁焦虑情绪;提高病人对疾病的认识,向病人介绍治疗成功的病例,消除因治疗怕疼痛而引起的紧张心理。
2.一般护理:(1)保持病房环境整洁、舒适、温湿度适宜、避免噪音;(2)指导患者进食清淡、粗纤维营养丰富的饮食,不要饥饱失常,尽量少食生冷、过热的食物,戒烟戒酒;(3)病情观察:注意观察疼痛部位、性质、程度,活动受限情况;(4)患者应步态不稳,须向患者做好防跌倒的有关宣教,积极正确使用防护用品;3•腰部养护:(1)急性期须严格卧床休息,置于硬板床;翻身时保持轴线,防止椎体扭曲;(2)指导患者正确佩戴腰围,正确选择腰围的规格,保持腰椎良好的生理幅度,防止长期无原则佩戴腰围而引起的腰背肌废用性萎缩和关节强直;(3)正确指导患者行腰部功能锻炼:3.1四肢关节锻炼:在床上进行四肢伸屈、股四头肌收缩、足背伸、屈髓、直腿抬高锻炼3.2"双桥式"练习:仰卧位,双腿屈曲,双脚平放于床上,腰部用力使身体离开床面,尽量拱起身体,于最用力位置,身体能耐受下保持平衡,早晚各一组,每组10次,每次持续10秒;3.3"飞燕式"练习:俯卧位,手背于腰后,使头部与下肢同时远离床面,于最用力位置,身体能耐受下,早晚各一组,每组10次,每次持续10秒;3.4屈腿仰卧法:仰卧位,双腿屈膝屈髓,双脚平踩于床面,上身抬起,使肩胛骨离开床面,上身不可抬起过高,避免增加腰椎负荷,早晚各一组,每组10次,每次持续5秒;(三)健康宣教:1.叮嘱患者注意腰部保暖,防止风寒侵袭及久居潮湿之地;2.避免腰椎过度劳累、不可急弯腰及提取重物;3•行走时佩戴腰围,卧床后可拆除;4•避免剧烈咳嗽、打喷嚏,进行时须用手护住腰部,防止便秘;5•患者应适当控制体重,防止腰部及下肢负荷过重;6•功能锻炼的原则:先慢后快,先轻后重,先小幅度后大幅度,先局部后整体,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生活护理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生活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5242681f551810a6f4248644.png)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生活护理作者:李晴来源:《家庭医学·下半月》2020年第12期腰椎间盘突出是椎间盘组织局限性移位超过椎间隙。
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或外伤所致纤维环破裂,髓核从破裂处脱出,压迫腰椎神经,从而出现腰腿放射性疼痛,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诸多痛苦,甚至造成残疾,丧失劳动能力。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
其病程长、时轻时重、反复发作,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工作及生活质量。
患者在积极治疗的同时,日常生活护理也尤为重要。
急性期的生活护理1.急性期患者应绝对卧硬板床休息,减轻腰椎负担,避免久坐。
2.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受凉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重要诱因,可给予腰部热敷、理疗照射、艾灸治疗,可以起到温热驱寒、疏通经络的目的。
3.做好心理护理。
急性发作期是腰椎间盘突出症中患者最痛苦的阶段,剧烈的疼痛可使病人夜不能眠,从而使病人产生一定的心理负担,出现烦躁、抑郁情绪。
要体谅病人,耐心护理,给予精神上的安慰,使其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4.长期卧床给人体生理代谢带来一定问题,使机体免疫机能与体质下降。
居室要经常开窗换气,注意饮食调理,多吃青菜水果,摄入充足维生素,多饮开水,保持二便通畅。
5.病人疼痛缓解后,即开始腰背肌功能锻炼,加强腰背肌的保护功能。
功能锻炼包括五点支撑法和三点支撑法。
五点支撑法是以头部、双肘及双足跟作为支撑点,使劲向上挺腰抬臀;腰背肌功能加强后,可改以头部及双足跟三点作为支撑,即三点支撑法锻炼方法。
锻炼应循序渐进,逐渐增加,避免疲劳。
6.病人疼痛缓解后,可逐渐增加活动量,腰部使用保护用具,避免腰部突然受力。
起床时要掌握正确的下床方法。
病人宜先移动到床的一侧,抬高床头,将腿放于床的一侧垂下,用胳膊支撑上身,使自己坐起;坐稳后无不适症状,再将脚放在地上,缓慢站起。
下床时家人需陪护在身边,防止意外发生。
如无不适,可以在家人的照护下缓慢行走。
活动时要适量,应循序渐进。
腰间盘突出的护理
![腰间盘突出的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ad47f7c9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b81675d.png)
腰间盘突出的护理腰间盘突出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腰痛和下肢放射痛等症状,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和痛苦。
在治疗腰间盘突出的同时,护理也非常重要。
本文将探讨腰间盘突出的护理方法及其重要性。
一、腰间盘突出的护理方法保持休息腰间盘突出后,患者需要充分休息,减少腰部活动,避免过度用力或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
尤其是在疼痛加重期间,应该采取卧床休息或坐位休息,避免站立或行走。
使用支撑物使用支撑物可以缓解腰椎的负担,减轻疼痛。
例如,佩戴腰带或护腰枕可以支撑腰部,减少腰部活动,从而缓解疼痛。
进行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包括按摩、牵引、热敷、冷敷等方法,可以改善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减轻疼痛。
其中,热敷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舒缓肌肉,冷敷则可以减轻肿胀和疼痛。
采取正确的姿势正确的姿势可以减少腰椎的压力,防止腰椎受伤。
例如,坐姿应保持挺胸、收腹、腰部保持略微前倾的姿势,避免驼背或过度弯腰等不良姿势。
进行运动康复运动康复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腰部肌肉的力量和柔韧性,减轻疼痛。
适当的运动包括伸展、弯曲、扭转和抬腿等动作,但需要根据个人情况和医生的建议进行。
二、腰间盘突出护理的重要性促进治疗效果腰间盘突出的护理措施可以缓解疼痛、减轻症状,从而促进治疗的效果。
同时,护理还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功能,避免疾病复发。
因此,腰间盘突出的护理非常重要。
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腰间盘突出给患者带来了很多不便和痛苦,如腰痛、下肢放射痛、行动不便等。
通过正确的护理方法,可以缓解这些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预防并发症腰间盘突出可能引发一些并发症,如尿失禁、肌无力、感觉障碍等。
通过正确的护理方法,可以预防这些并发症的发生,减少疾病对患者的危害。
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腰间盘突出的护理不仅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功能,还可以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
患者可以通过学习正确的姿势、使用支撑物、进行运动康复等方法,掌握正确的自我护理技能,避免疾病复发。
综上所述,腰间盘突出的护理非常重要。
腰椎间盘突出的护理措施
![腰椎间盘突出的护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792463cf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6d.png)
腰椎间盘突出的护理措施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会给患者带来不适和疼痛。
为了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和缓解症状,以下是腰椎间盘突出的护理措施。
1. 休息与活动:在发作期间,患者应该保持充分的休息,避免过度活动。
卧床休息可以减轻脊柱压力,有助于缓解疼痛。
在床上,可以使用具有支撑性和适合脊柱曲度的床垫和枕头,以维护良好的脊柱姿势。
2. 热敷与冷敷:可以交替使用热敷和冷敷物来缓解疼痛。
热敷可帮助放松肌肉,增加血液循环,缓解炎症。
冷敷则有助于减轻肿胀,麻痹神经末梢,减少疼痛感。
患者可以在热水袋或冰袋上用一块干净的布包裹后,轻轻放置在受处疼痛的腰椎区域。
3. 合理的体位: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该尽量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特别是长时间坐着或弯腰。
合理的体位可以减少对腰椎的压力,对外伤的恢复有重要作用。
当需要长时间坐着的时候,可以使用腰靠垫来支撑腰部,保持腰部曲度。
站立时,应该保持脊柱的直立姿势,避免驼背。
4. 适度的运动:虽然休息是治疗的重要部分,但适度的运动也是必要的。
锻炼可以增加腰椎周围肌肉的力量和灵活性,缓解腰椎的压力,并预防后续的损伤。
推荐患者进行低强度的体育活动,如散步、游泳、瑜伽等。
此外,特定的操纵和拉伸运动,比如俯卧撑、腹肌训练,也有助于加强腰部的支撑力。
5. 疼痛管理:如果患者出现严重的疼痛,可以考虑使用非处方药物来缓解症状。
常用的药物包括非类固醇消炎药(NSAIDs)、止痛药和肌松药。
然而,患者在使用这些药物之前应该咨询医生,以确定剂量和时间的安全范围。
6. 腰部支撑:穿戴腰围或腰带可以提供额外的支撑并减轻腰椎的负担。
腰带可以帮助维持腰部的稳定性,减少疼痛的感觉。
然而,长期依赖腰带可能会削弱腰部肌肉,所以应该避免过度依赖。
7. 减轻体重:如果患者超重或肥胖,减轻体重可以减少对腰椎的压力。
合理的饮食以及适量的运动是控制体重的有效方法之一,并有助于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的症状。
8.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患者的症状无法通过自我护理和管理缓解,应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腰突症的护理措施
![腰突症的护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4dd15be7a1c7aa00b52acbd3.png)
腰突症的护理措施
一、腰突症的护理措施二、腰椎间盘突出的症状三、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方法
腰突症的护理措施1、腰突症的护理措施之不要睡软床
正常脊柱有一个“S”形的生理弯曲度,睡觉的时候姿势不好、枕头过高、床垫过软,均不利于脊柱的生理弯曲度,使腰肌紧张,僵硬,血液循环不畅,不利于腰椎间盘突出康复。
因此腰间盘突出患者睡觉时候的枕头高度和床垫软硬度要适中,床垫硬度以人睡在上面不会凹陷变形,舒适为宜。
2、腰突症的护理措施之不要使用爆发力
腰椎间盘组织处承受着腰椎的压力和运动。
突然出现的超负荷爆发力容易使椎间盘损伤。
所以我们在用力之前,最好是先活动一下腰部,然后缓慢用力。
比如搬抬重物,先做好准姿势,一定要避免突然用力。
3、腰突症的护理措施之不要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由于腰椎间盘突出后对神经的压迫刺激,使神经对外界刺激的敏感性加强,对食物中的生冷、烟酒等刺激性一样敏感,所以烟酒就会比较容易造成腰间盘突出患者出现腰部的疼痛。
4、腰突症的护理措施之注意局部热疗
可用热水袋等进行局部热疗,也可热敷。
如中成药跌打丸每日1-2粒,研细酒调为稀糊状外敷患处,包扎固定后,再施以局部热疗,效果更佳。
5、腰突症的护理措施之注意锻炼腰肌
急性期宜在床上开展五点支撑法锻炼。
取仰卧位,以头、两肘、两足为支撑点,向上抬高身体,每次2~5分钟,每日2次。
一个月后可做三点支撑锻炼,取仰卧位,以头和双足为支撑点向上抬高身体,每次4~6分钟,。
腰椎间盘突出中医护理方案
![腰椎间盘突出中医护理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1d29f244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92.png)
1.缓解患者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疼痛、麻木等症状。
2.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功能恢复。
3.降低腰椎间盘突出的复发率。
三、护理措施
1.生活护理
(1)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2)保持正确的坐、站、行走姿势,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
(3)注意保暖,避免腰部受凉。
(4)合理饮食,增加富含钙、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摄入。
(4)推拿按摩:由日3-5次,每次保持30秒。
(2)飞燕式:每日3-5次,每次保持30秒。
(3)倒走:每周5-7次,每次20-30分钟。
(4)其他适宜的运动,如游泳、太极等。
4.心理护理
(1)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了解其心理需求,给予关心和支持。
3.巩固期:发病后3-6个月,继续加强功能锻炼,预防复发。
六、注意事项
1.护理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2.护理人员需具备中医护理知识和技能,确保护理措施的实施效果。
3.患者在进行功能锻炼时,应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避免过度锻炼。
4.遵循医嘱,合理使用中药,注意药物不良反应。
(2)鼓励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3)定期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
四、护理评估
1.患者症状的缓解情况。
2.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
3.患者功能恢复情况。
4.患者心理状态的变化。
五、护理周期
1.急性期:发病后1-2周,以缓解症状为主,加强生活护理和中医特色护理。
2.恢复期:发病后2周-3个月,加强功能锻炼,逐步恢复日常生活和工作。
2.中医特色护理
(1)拔罐疗法:选取患侧腰部的穴位,如腰阳关、肾俞、大肠俞等,采用留罐或走罐的方法,每周2-3次。
腰间盘突出的护理措施
![腰间盘突出的护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0fe389b1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03.png)
腰间盘突出的护理措施背景导言腰间盘突出是一种常见的腰椎疾病,主要表现为腰背部疼痛、下肢放射痛、感觉异常等症状。
在护理过程中,正确的护理措施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症状、促进康复。
本文将介绍一些腰间盘突出的护理措施,以帮助护理人员更好地照顾腰间盘突出患者。
护理措施一:休息与体位调整腰间盘突出患者在发作期需要充分休息,尽量减少活动,减轻腰背部的压力。
患者应采取卧床休息的体位,并且可以适时调整体位,例如,可选择侧卧位,将腿部稍微弯曲,可以减少腰椎的压力。
此外,还可以配合使用腰部支撑器或枕头,帮助维持良好的体位。
护理措施二:冷热疗法在腰间盘突出的护理过程中,冷热疗法是常用的物理治疗方式之一。
在发作早期,冷敷可以帮助缓解疼痛和减轻炎性反应。
患者可使用冰袋或冷敷贴敷在疼痛部位,每次持续敷几十分钟,每天多次,可以缓解疼痛和肌肉痉挛。
在疼痛缓解后,可以采用热敷进行舒缓,如热水袋或热敷贴,每次敷几十分钟,每天多次。
护理措施三:活动与康复训练在腰间盘突出的护理过程中,适度的活动和康复训练对于促进康复非常重要。
患者可以进行一些适度的运动,如散步、游泳等。
此外,还可以进行一些腰部的康复训练,例如腰部伸展、旋转运动等。
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指导,确保患者正确而适度地进行运动和康复训练,避免过度劳累和损伤。
护理措施四: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腰间盘突出的常用治疗方式。
常用的药物包括非甾体消炎药以及镇痛药物。
非甾体消炎药可以缓解疼痛和减轻炎性反应,例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镇痛药物可以帮助缓解疼痛,例如可待因、氢化可待因等。
护理人员在给予药物治疗时需要注意剂量和给药时间,避免过度使用和药物依赖。
护理措施五:心理支持与教育腰间盘突出患者常常伴有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护理人员需要给予充分的心理支持和教育。
护理人员可以通过倾听患者的心声,与他们交流并提供情绪安抚。
此外,护理人员还可以向患者提供相关的疾病知识和自我管理技巧,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疾病,增强康复信心。
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护理计划
![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护理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5b19117b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e45ff48.png)
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护理计划1.腰椎盘突出怎么保养跟护理2.腰椎间盘突出的护理腰椎间盘突出的护理3.腰间盘突出术后护理方法4.腰椎间盘突出如何做好家庭护理5.腰椎间盘突出家属及病人收藏日常如何护理?6.腰椎间盘突出症如何护理?腰椎盘突出怎么保养跟护理腰椎间盘突出日常护理和保养第一,注意卧床休息,避免腰椎受外力压迫。
第二,应用其他方法积极锻炼腰部肌肉力量,增加腰椎前韧带,后韧带及侧韧带的力量,避免椎间盘受压迫突破人体正常韧带,肌肉的保护。
第三,加强腰部肌肉的锻炼可以预防和延缓腰椎病的发生和发展并治疗早期腰椎病。
据调查,腰部肌肉韧带发达,力量大的人群中,腰椎病继续发作发展的几率下降了80%。
所以,腰部周围韧带,肌肉的锻炼强大,对于椎间盘突出的治疗恢复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上文的介绍我们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的日常护理和保养有了更加详细的认识,尤其是掌握到了这么多腰椎间盘突出的注意事项,希望大家在进行腰椎间盘突出的日常护理时能够按照上述的要求进行,多多注意休息,减少腰椎的压力。
腰椎间盘突出的护理腰椎间盘突出的护理很多人从事需要长时间坐在椅子上的工作,容易出现颈椎问题,一不注意就会变成腰椎间盘突出。
这种病不好治,需要长期护理。
这就需要有专业知识和经验的护理人员。
由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特殊性,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让患者了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相关知识,提高疾病预防意识,坚定治疗信心,掌握康复方法,观察治疗过程中患者心理情绪的变化,调整心理情绪,保持心理健康。
(2)正确有效的牵引解除机械压迫。
注意牵引的姿势、位置和重量,及时发现牵引时的反应,如头晕、恶心、心悸等。
因为对患者颈部进行制动,可以减少局部刺激。
应采用正确的理疗、按摩、药物和其他综合疗法来缓解疼痛。
指导患者正确锻炼头颈部功能,坚持颈部锻炼。
方法是前、后、左、右、左右旋转。
指导病人做双手捏橡皮球或毛巾的练习,以及手指的各种动作。
(3)非手术治疗时注意疼痛部位和肢体麻木无力的变化。
腰椎间盘突出症护理常规
![腰椎间盘突出症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2796a7e8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83.png)
腰椎间盘突出症护理常规
术前护理
1、执行外科手术前护理常规。
2、卧硬板床,可减轻体重对椎盘的压力。
3、佩戴腰围,加强对腰椎的保护和制动作用。
4、有效镇痛:遵医嘱给予镇痛剂,保证充足的睡眠。
术后护理
1、执行外科手术后护理常规。
2、观察患者下肢皮温、感觉及运动恢复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处理。
3、体位护理:术后平卧,2小时后轴线翻身。
4、引流液为淡黄色液体,怀疑脑脊液外漏,应通知医生及时处理。
5、功能锻炼:指导患者进行四肢肌肉、关节的功能锻炼以防关节僵硬;指导患者直腿抬高锻炼以防神经根粘连;指导腰背肌功能锻炼,以增加腰背肌肌力,预防肌萎缩和增强脊柱稳定性;指导患者正确起床和下床活动,预防体位性低血压及肌无力。
参考文献:《临床疾病护理常规》2017年11月第1版拟定:脊柱外科审核:护理部修订日期:2020年月拟定日期:2020年月。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日常养护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日常养护](https://img.taocdn.com/s3/m/9b1eb58f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ce.png)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日常养护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腰椎疾病,发病率逐年增加。
腰椎间盘突出会导致腰椎周围神经受压,引起腰痛、下肢放射痛、感觉异常等症状。
除了在医院接受专业治疗外,日常的养护也非常重要,可以帮助缓解疼痛,促进康复。
下面是一些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日常养护方法。
1.适当休息:适当的休息可以减轻腰椎间盘的压力。
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需要避免长时间站立或坐着,尤其是动作较重的工作。
适当休息,可以帮助缓解疼痛,加速康复。
2.正确姿势:保持正确的姿势非常重要。
坐着时,应该选择硬质椅子,保持腰部挺直。
站立时,要保持腰部和膝盖微曲。
睡觉时,选择合适的硬度的床垫,最好选择中等硬度的床垫,避免过软过硬的床垫对腰椎的伤害。
3.适量运动:适量的运动有助于增强腰部肌肉力量,提高腰椎的稳定性。
但是要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避免高强度的运动。
常见的适宜运动包括散步、游泳、瑜伽等,可以向医生咨询并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
4.热敷:腰部疼痛时,可以使用热敷来缓解症状。
可以用热水袋或热毛巾敷于患处,每次15-20分钟,多次进行。
热敷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缓解疼痛。
5.保持身材:控制体重对于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非常重要。
过重的体重会给腰椎增加额外的压力,加重症状。
保持适当的体重,有助于缓解腰痛和提高生活质量。
6.避免劳累:避免长时间的劳累和过度用力。
比如扛重物、弯腰、提拉重物等动作都可能对腰椎产生额外的压力和损伤,应避免这些动作。
如果需要做重力活动,应该注意正确的操作方式,减少对腰椎的伤害。
7.戒烟限酒:烟草和酒精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有不良影响。
烟草中的尼古丁和其他有害化学物质会导致血管狭窄,影响腰椎间盘的营养供应。
酒精对于骨骼健康有不良的影响,容易引发骨质疏松,加重腰椎的负担。
8.心理疏导: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往往会伴随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适当的心理疏导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通过与亲友交流、参与兴趣爱好、听音乐等方式来放松心情,减轻对疾病的焦虑和痛苦。
腰椎间盘突出症护理
![腰椎间盘突出症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45e92eff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de.png)
腰椎间盘突出症护理
【主要护理问题】
1.疼痛
与疾病有关。
2.躯体移动障碍
与疼痛和疾病有关。
3.生活自理能力缺陷
与疼痛和活动受限有关。
【术前护理】
1.病人早期采用保守治疗。
2.可采用骨盆牵引治疗。
3.保守治疗无效并有神经根功能障碍时需手术治疗。
4.教会病人放松技巧以缓解疼痛,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止痛药有效控制疼痛。
5.加强巡视,及时满足病人生活需求。
【术后护理】
1.术后平卧6小时,压迫伤口止血,轴型翻身,防止脊柱扭转。
2.观察伤口引流同脊柱侧弯术后护理。
3.观察双下肢的感觉、活动,与术前作对比。
4.术后1周卧床期间进行直腿抬高锻炼,预防神经根粘连。
5.指导病人做腰背肌的锻炼。
6.单纯椎间盘切除的病人,术后3日即可下地佩戴支具行走。
7.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化学溶解术术后平卧24小时。
注意观察病人是否有过敏反应,预防过敏性休克。
观察是否有神经根刺激征。
如病人出现腰臀部疼痛,应考虑为腰肌血肿,通知医生及时处理。
如无异常,病人3天即可出院。
8.健康教育卧硬板床休息,减少腰部疲劳;行走时要佩戴支具,以防发生意外(如腰扭伤);进行腰背肌锻炼;佩戴支具3个月;术后1个月门诊复查。
半年内不可提重物,不可急弯腰。
腰椎间盘出症个案护理
![腰椎间盘出症个案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5515af1d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3a.png)
腰椎间盘出症个案护理一、疼痛控制:腰椎间盘出症患者常伴有明显的疼痛,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个体差异,采取适当的疼痛控制措施。
可以使用药物疼痛治疗,如非甾体抗炎药、镇痛药等,但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病史来选择用药。
还可以采用物理治疗手段,如电疗、热敷、按摩等来缓解疼痛。
二、功能恢复:腰椎间盘出症患者的运动功能受限,护理人员应进行功能评估,并制定相应的康复计划,包括物理疗法、运动疗法等。
物理疗法包括热敷、理疗、电疗等,可以改善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运动疗法主要包括床上活动、功能锻炼等,可以帮助恢复腰部肌肉的力量和灵活性。
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并根据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指导。
三、床位护理:腰椎间盘出症患者往往需要卧床休息,护理人员应进行适当的床位护理。
腰椎间盘出症患者的床位应保持平整、宽敞、干净,并保持清洁干燥。
同时,要注意患者的体位改变,避免患者长时间保持一个体位,以免加重疼痛和不适。
在床位护理过程中,还要注意翻身时的协助,避免患者用力和扭动。
四、心理护理:腰椎间盘出症患者常因疼痛和功能障碍而导致心理上的压力和焦虑,护理人员应进行心理护理。
可以通过与患者进行交流,了解患者的情绪变化和需求,给予适当的安抚和支持。
还可以运用一些心理疏导的技巧,如放松训练、音乐疗法等,帮助患者调整心态,缓解焦虑和紧张情绪。
五、饮食护理:腰椎间盘出症患者的饮食应该注意合理搭配和营养均衡。
可以适当增加蛋白质的摄入,帮助修复受损的间盘组织。
同时,要避免高脂肪、高糖、高盐的食物,以免增加患者的体重,增加腰椎的负担。
还可以适量增加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D等的食物,促进骨骼和软骨的健康。
在进行腰椎间盘出症个案护理时,护理人员需细心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帮助患者缓解疼痛,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同时,要与医生和其他专业人员密切配合,进行全方位的护理干预,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腰椎间盘突出的照护保健
![腰椎间盘突出的照护保健](https://img.taocdn.com/s3/m/a417e983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d0.png)
腰椎间盘突出的照护保健1.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要怎样护理?2.腰椎间盘突出症如何护理?3.腰椎间盘突出的护理措施4.腰间盘突出术后护理方法5.腰椎盘突出的治疗和保养6.腰间盘突出怎么护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要怎样护理?无论是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患者最重要的就是如何加强自我护理。
一般来说,在发病的急性期(也就是出现有明显的临床症状时)应当做到:卧床休息应当平卧硬板床,以保持腰椎的稳定性,翻身时要先挺腰再翻身,在每次的保守治疗后应当在腰部放置一个10厘米厚的枕垫抬高腰部,同时将枕头放低,采用卧位休息半小时。
腰部保护水平工作的时候可选用腰围来保护腰椎,卧床休息时将腰围解除。
要注意腰部的防寒和保暖。
尽量避免久立、久坐、久行,避免做强用力的动作,以免病情加重。
腰椎间盘突出症如何护理?腰椎间盘突出常见于20-50岁的病人,男女比例约为4-6:1。
病人多有弯腰劳动或者是长期坐位工作史,如:白领、司机、搬运工、建筑工人等都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高危人群,吸烟、肥胖、不经常锻炼也会增加患该病的风险。
首次发病多在持重或者突然扭腰动作中发生。
预防腰椎间盘突出,来看看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外科五病区贾栋主任的相关讲解。
腰痛是腰椎间盘突出最主要的临床表现,腿痛可以与腰痛伴随出现,或者在其之前或者之后出现。
另一主要临床表现是坐骨神经痛,由于椎间盘突出95%都发生在腰4、5和腰5骶1之间,故多伴随有坐骨神经痛。
疼痛为放射性,由臀部、大腿后外侧、小腿外侧至跟足部或者足背。
疼痛可在喷嚏或者咳嗽时由于负压增加而加重。
中央型的腰椎间盘突出可压迫马尾神经,出现大小便障碍,鞍区感觉异常。
预防腰椎间盘突出,日常要注意下面的这些事项:1.保持健康的体重,减轻腰部负重;规律的锻炼身体2.戒烟:香烟中的尼古丁影响椎间盘对于营养物质的吸收;3.采用恰当的持物方法:4.避免不当的坐姿。
由于电脑的普及,大众的坐姿都如上图,但正确的坐姿应如下图,正确的坐姿对于颈椎腰椎都有保护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腰间盘突出症病人的护理
概述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目前大约10-20%的人存在腰椎间盘突出现象。
•据卫生部统计显示:我国腰椎间病患者已突破2亿,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占
15.2 %,并有不断上升趋势。
•在美国,每年约有20万人行腰椎间盘突出手术,而据中国中华医学会骨科学会统计,近十年内在14个省市的608所医院,腰椎间盘突出手术约48.5万例次。
腰间盘突出症的定义
是因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
好发人群
腰椎的解剖特点
▪腰椎共五节,各椎体间由椎间盘连接。
▪椎间盘位于上、下两椎体之间,由上下软骨板、中心的髓核和四周的纤维环构成。
▪对脊柱具有连接、稳定、增加活动及缓冲震荡的作用。
其后外侧为最薄弱部分。
▪椎间盘容易向后外侧突出压迫相应的神经根。
由于软骨板、髓核无血管和神经结构,因此,损伤后难以自行修复。
临床表现
▪起初可表现腰背部发板,有僵硬感,受累关节活动不灵便或有轻微疼痛。
早晨起床或久坐起立时最为明显,经片刻活动后即行减轻或消失。
▪腰痛,坐骨神经痛,两者均出现者约占89%,称为典型症状,神经痛起始于腰部,沿臀部到大腿后部,小腿外侧直至足跟或趾端。
▪受压严重者,可导致下肢麻木或感觉迟钝。
中央型椎间盘突出较大者可引起病人大小便异常或失禁,鞍区麻木,甚至出现足下垂。
治疗过程
1.合理体位、理疗、针灸、封闭、消炎镇痛药物
2.介入治疗:臭氧注射治疗
3.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和护理
术前护理(心理护理、术前适应性训练、皮肤准备、胃肠道准备)
术后护理(搬动和体位、饮食指导)
观察病情变化:
生命体征的观察
脊髓神经功能的观察
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
注意有无脑脊液漏,是否有活动性出血。
引流管一般于术后24-48小时后拔出。
观察伤口敷料有无渗出,如有渗出及时更换。
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椎间隙感染
•脑脊液漏
•切口内血肿
•肌肉萎缩和神经根粘连
椎间隙感染
是椎间盘手术最严重、少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约为0.78-3.2%。
临床表现
•低热:体温37.5-38度
•腰疼,呈阵发性抽搐样疼痛,翻身时加重,平卧时减轻。
•早期ESR升高
•腰部深压痛、叩痛,一般止痛药不能奏效
•直腿抬高受限
•肢体的感觉障碍不明显
预防措施
•术中提高手术操作环境的清洁度
•术中对椎间隙反复冲洗
•术中、术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术后保持引流通畅
神经根粘连的预防
•术中尽量减少创伤,止血彻底
•术后放置引流管,尽可能引流椎管内残余和再次渗出的血液(适时拔出引流管)•术后第一天进行直腿抬高练习(可改善血运,增加神经根的活动范围,减少局部瘢痕粘连)
•注意观察双下肢的感觉和运动功能
脑脊液漏
•主要是术中损伤硬脊膜,如处理不当会引起低颅压性头疼、发热切口愈合障碍,严重者可引起脑脊髓膜炎,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临床症状和处理
•低颅压症状(头疼、头晕)
•切口胀痛和波动感
•切口或引流管周围渗液
•处理:予以俯卧位或头低足高位;拔出引流管;补液治疗
康复锻炼
⏹扩胸、深呼吸运动:术后即可开始每日2次,每次10-15分钟。
⏹双下肢按摩:预防深静脉血栓。
术后当日,由上向下按摩双下肢腓肠肌,每日2次,
每次30分钟。
•膝、踝关节和足趾的屈伸动作,可防肌肉萎缩,每日2-3次,每次10-20。
•直腿抬高练习:平卧位双腿伸直,将下肢抬起,不断增加抬腿的高度,2~3次/d,每次10-20下,双腿交替进行防止肌肉萎缩和神经根粘连。
•股四头肌舒缩练习:绷紧大腿前方肌肉,用力下压膝关节,保持5-10秒钟,放松,两腿交替进行,直到感觉大腿疲劳为止。
•腰背肌锻炼:仰卧位先将上肢后伸,抬头抬胸,尽量将上身抬高,离开床面,再练下肢,双腿后伸,膝部伸直至双下肢同时抬起。
腰背肌锻炼方法
•挺胸练背肌:平卧位,肘关节屈曲,肘部着地支撑,尽量挺胸,开始5分钟,逐渐增加到10-15分钟,每日2次。
•俯卧练背肌:俯卧位,双臂自然放于臀部,尽量抬头后仰,使胸部抬起,保持5分钟,逐渐增加至10-15分。
•五点支撑法:仰卧位,用头部,双肘及双足撑起全身,使背部尽力腾空后伸,开始保持3-5分钟,逐渐增加至5-10分钟。
•四点支撑法:用双手和双足撑在床上,全身腾空,成一拱桥状。
每日2次。
▪三点支撑法:双臂置于胸前,用头部及足部撑在床上,然后全身腾空后伸,开始保持3-5分钟,逐渐增加至5-10分钟。
▪背伸法(燕飞式):俯卧位,抬起头胸部离开床面,两上肢向背后伸,两膝伸直,从床上抬起两腿。
每日2次。
出院指导
•坚持腰背肌锻炼,正确佩带腰围。
•术后3个月禁抬重物,半年内禁止坐矮软的沙发。
•注意站、坐、行和劳动姿势,弯腰取物时最好采用屈髋屈膝下蹲姿势,长期坐位工作注意桌椅高度适宜40~60min改变1次。
•术后两个月、半年定期门诊复查,如有不适随诊。
日常生活中应注意的问题
•睡硬板床,睡硬板床可以减少椎间盘承受的压力。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避寒保暖,避免着凉和贪食生冷之物,不要长时间在空调下,这样对腰部不太好! 加强腰背部的保护
•饮食调理饮食均衡,蛋白质、维生素含量宜高,脂肪、胆固醇宜低,防止肥胖,戒烟控酒。
•纠正不良体位和姿势
合理使用腰围
•佩带腰围的规格要适宜
•佩带位置正确
•根据病情掌握时间,一般以4-6周为宜
•注意避免腰部过度活动
•加强腰背肌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