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贫困大学生现状及解困对策
高校贫困大学生教育救助问题及对策分析
高校贫困大学生教育救助问题及对策分析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一些学生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面临着较大的经济压力,成为了高校贫困大学生,他们的学业和发展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如何为他们提供教育救助已成为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问题现状、原因及对策方面进行分析。
一、问题现状目前,我国高校贫困大学生数量较多,部分贫困大学生因经济原因,无法维持日常生活和学业的需要,他们的生活费、学费、住宿等方面的支出都需要资助,一些贫困大学生甚至不能支付一些必要的借书费用和实验费用,更不用说买一些必要的教材和参加一些学术活动。
而且,他们中的一些人因为不能集中精力学习而导致成绩一直不够理想,甚至有的人可能因为无法支付学费而被校方退学。
二、原因高校贫困大学生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一些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学生无法应对高昂的高等教育费用,同时,由于当地教育经验的影响和家庭环境的不利因素,影响了其学业发展和成绩。
此外,对于一些在校贫困大学生而言,租房、饮食、交通等生活支出也会不断增加。
三、对策方案为了优化贫困大学生的教育救助模式,引导他们响应“扶贫助学”的政策倡导,建立一个全面、系统和可持续的救助制度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具体建议有以下几点:1、完善教育救助政策。
高等教育救助政策的制定需要合理考虑贫困大学生的特殊需求,根据其家庭贫困程度、学习表现等各种因素制定合理的救助政策。
政策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切实解决其生活困难。
2、增加经济资助。
在政策方面,国家可以逐步加大教育救助的经费投入,同时,高校应该在本校财力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加大借贷、助学金、学费减免等方面的救助力度,采取一些大力度的措施,为贫困大学生提供资助。
3、优化创新教育救助方式。
对于一些家庭经济状况相对较为困难无法获得经济资助的高校贫困大学生,可以根据其学科和兴趣,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需求,拓宽其能力和机会,并为他们创造一个有利的学习环境和成长的空间。
简析贫困生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解决办法
简析贫困生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解决办法近年来,贫困大学生由于其特殊的家庭环境和生活条件,他们面临更多生活和学习压力,在心理上承受着更大的精神压力,身心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从而导致自卑、焦虑、孤僻等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一、贫困大学生心理现状及问题(一)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现状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贫困生比例占15%—30%,特困生占8%—15%。
尽管高校贫困生人数占学生总数的比例不算高,但由于高校的办学规模较大,贫困学生的实际人数的绝对值还是比较大。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贫困生群体已呈现逐年扩大的趋势。
部分贫困生在除了经济穷迫之外,常常在心理压力、学习困难、学习时间不充分、人际关系等方面存在更多的困难。
(二)贫困大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第一,自卑心理。
由于家庭的经济困难,他们无力支付高昂的学费,与那些家庭经济较好的的学生相比,不愿让同学知道自己贫困,会担心被别人看不起。
贫困生家庭负担重,思想压力大,精神常处于一种焦虑状态,常常情绪低落,常因担心别人看不起自己而自我封闭,对身边的人和事极为敏感,总感觉到不自在,甚至产生对立抵触情绪。
第二,学习压力大。
贫困学子常常把成绩看作是自己实现自身价值的唯一标准,因而要求成绩出类拔萃,但很多人学习方法不得力,从早到晚忙忙碌碌,又不愿意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学习效果不佳,以致学习排名和素质综合测评在班级始排名终处于最后,从而更使得心理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第三,和同学之间相处不融洽。
贫困生大学生自卑心理较强,常因担心别人看不起自己而自我封闭。
不愿参加集体活动,又不愿意同他人交往,有的甚至独来独往,不与其他人交往,内向、恐惧、多疑,担心被人嫌弃和拒绝,行为上采取逃避方式。
第三,依赖心强,现在有些贫困大学生面对贫困,他们不是勇于去战胜贫困,自强自立,而是一味指望社会、政府、学校的资助,凡事等靠要,有些贫困生总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觉得世界很不公平,于是认为自己受帮助是天经地义的事。
贫困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帮扶对策探讨
贫困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帮扶对策探讨一、当前贫困大学生就业现状(一)就业整体水平低贫困大学生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在就业中往往处于劣势,在就业时贫困大学生对考虑职业情景更加考虑的是收入的多少,这样就导致学生在就业之后也会频繁的跳槽。
贫困大学生在就业之后一般不会找到合适的工作,即使有的学生在毕业之后能够找到一份工作,也往往和自己学习的知识内容不符。
从就业时间来看,贫困学生的签约时间往往比较晚,这样就导致贫困生初次就业并不是那么理想,使得贫困生的就业整体水平比较低。
(二)目的性过强贫困大学生相对于其他的大学生群体在教育教学中往往会考虑到很多的因素,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家庭因素,在就业时会考虑到改变自身的家庭状况。
这样导致贫困生在就业时往往就会考虑到收入方面的高低,至于专业对不对口则不是很在意。
在高薪的追求时,对于去基层、回老家发展更加倾向于向大城市发展。
(三)自主创业艰难贫困大学生在毕业之后也会有创业的想法,希望通过创业能够快速的改变自身的家庭状况,但是贫困大学生在创业时也会受到经济方面的限制,另外创业时也寻找不到较好的资源。
这样就导致学生仅仅是有创业思想的萌芽很快就会减退。
国家在发展中不断出现相关的就业政策,会设置大学生自主创业贷款政策,但是实际对贷款资金需要经过烦琐的审批手续,这样就导致学生不愿意麻烦去申请贷款。
二、贫困大学生就业帮扶对策大学生就业问题尤其是贫困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引起了社会和高校发展的关注,对于贫困大学生德吉就业问题要不断完善相关帮扶政策,以此提升学校贫困大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一)注重心理辅导高校在发展过程中要注重采用各种各样的形式来帮助贫困大学生,除了在生活、学习中给予一定的物质帮助之外,还要注重对学生的心理辅导。
通过和贫困大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引导,通过给学生创设一定的氛围,更好地进行就业指导。
通过组织多种多样的就业心理辅导,让学生能够在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开展有针对性、层次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浅谈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浅谈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高等教育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贫困生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
由于家庭经济状况的限制,很多贫困生在高校学习生活中遇到了困难,需要得到资助。
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中存在着不少问题,亟待解决。
本文将围绕这一话题进行分析,探讨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1. 资助标准不合理在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中,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对于贫困生的资助标准存在着差异。
有些地方对贫困生的资助标准设置过低,难以满足他们的基本需求,导致贫困生生活负担过重。
而有些地方则对贫困生的资助标准设置过高,使得部分家庭条件虽然有所改善,但也造成了浪费。
2. 资助范围不清晰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资助范围并不清晰,导致了一些非贫困生也能够获得资助。
尤其是在一些特定背景下,一些家庭并不具有贫困生的身份,但因为种种原因也能够获取到资助,导致了真正的贫困生无法得到应有的资助。
3. 资助保障措施不健全在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中,对于资助保障措施并不健全,有些学校对于资助学生的管理监督不力,导致了一些学生利用资助资金进行不正当的消费,甚至存在挪用资助资金的情况。
4. 资助形式单一在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中,对于资助形式较为单一,主要以资金直接发放为主,很少涉及到其他方面的资助。
二、解决对策对于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资助标准,建议国家出台统一的标准,根据各地区的经济水平以及学生的实际家庭情况来确定资助标准,以保证贫困生的基本生活需求,避免造成浪费。
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应该建立完善的资助范围管理机制,对于资助对象进行认真审核,明确贫困生的身份,规范资助范围,杜绝非贫困生获取资助的现象。
在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中,应该通过多种形式来资助贫困生,不仅仅是直接发放资金,还可以开展生活补助、物资捐赠等形式的资助,以满足不同贫困生的不同需求。
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较多,但是只要学校、社会及家庭共同努力,一定能够克服现存的困难,确保贫困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为他们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校贫困大学生教育救助问题及对策分析
高校贫困大学生教育救助问题及对策分析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进入大学校园,但是在这些学生中,也存在着一部分由于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甚至处于贫困线以下的学生。
这部分学生由于家庭背景和资源的限制,在接受高等教育过程中面临诸多困难,他们的基本生活和学习条件常常受到影响。
高校贫困大学生教育救助问题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本文将从贫困大学生的现状和所面临的问题出发,提出相应的对策分析,以期为这一群体提供更好的教育救助。
一、贫困大学生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1.贫困大学生的现状根据教育部的相关统计数据显示,贫困大学生已成为我国高校学生群体中的一大特殊群体。
根据《中国教育发展指数报告(2020)》的数据显示,中国目前共有3275所本专科学校,其中农村贫困地区的高校占比较大。
在这3275所本专科学校中,有35%的大学生家庭处于低收入家庭中,面临着相对困难的生活条件。
2.贫困大学生面临的问题贫困大学生由于家庭背景和生活条件的限制,他们在接受高等教育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困难:贫困大学生在生活费用、学杂费用等方面存在着经济上的困难。
由于家庭贫困,他们往往难以支付学费和生活费,甚至可能因此而影响到正常的学业学习;(2)心理压力:贫困大学生由于经济贫困,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对学业和未来产生消极情绪,影响学习的积极性;(3)学习条件差:贫困大学生在学习条件上可能受到限制,如无法购买所需的学习用品、没有良好的学习环境等,这都会对其学业学习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对策分析鉴于贫困大学生面临的问题,现有的对策还需进一步完善和加强。
以下是一些应对贫困大学生教育救助问题的对策分析:1. 提供经济资助针对贫困大学生在学费和生活费方面的困难,学校应该建立完善的资助体系,为这些学生提供经济援助。
除了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等常规的资助方式外,可以设立专项资助项目,对家庭经济状况艰难的学生进行资助,确保他们能够顺利完成学业。
高校贫特困生资助工作的现状与帮困对策
高校贫特困生资助工作的现状与帮困对策
一、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高校贫困生择校
的人数也越来越多,但是贫困生的留学环境还有很多问题,导致大学贫困
生的学习和社会发展受到影响。
首先,贫困生在考试时成绩未必能够得到
真实的体现,家庭的贫困,要求自己去面对生活的压力,经常不能把时间
用在学业上,从而影响学习。
其次,贫困生往往没有足够的学习条件,贫
困地区的学生自身学习能力水平往往较低,导致他们接受的学习环境也较
为落后,缺乏良好的发展空间,从而影响学习。
另外,贫困生的社会经历
也有助于他们的学习,他们在看到教育公平的时候,会更加珍惜自己的机会,为自己的梦想努力奋斗,但也有人因为种种原因放弃,错过了及时获
得帮助的机会。
二、帮困对策
针对贫困生学习发展的问题,政府可以采取相应的对策来帮助他们提
升学习能力,帮助他们走出贫困拥抱幸福。
首先,政府可以增加贫困生的
资助力度,提供各种公益性资助,从而给贫困生更多的学习发展的机会,
使他们的学习不受贫困的影响。
其次,政府可以改善贫困地区的教育环境,鼓励学生发展,提供必要的训练,让贫困生得到良好的教育,可以在高校
的学习中。
浅析贫困大学生资助工作现状及优化对策
浅析贫困大学生资助工作现状及优化对策摘要:本文通过简要分析贫困大学生资助工作的现状,提出了合理的优化对策,以期能够提高贫困大学生资助工作的质量,促进贫困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资助工作;现状;对策贫困大学生主要是指高等院校中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在校学习及生活期间,费用缺乏固定保障的学生。
贫困大学生的资助工作不仅关系到大学生能否顺利完成学业,而且还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因此,加强贫困大学生资助工作的研究,提高贫困大学生资助工作的质量,成为我国高校学生工作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一、贫困大学生资助工作的现状1.资助模式单一贫困大学生不仅面临经济上的贫困问题,而且也承受着贫困所带来的心理压力。
传统的贫困生资助工作主要是解决经济困难问题,忽视了对贫困生的思想观念引导,没有体现出育人功能,不能满足贫困大学生的发展需求。
因此,贫困大学生的资助工作不应该仅仅停留在经济层面,还应该深入到贫困生的心理层面。
2.国家助学金的激励作用较低国家助学金资助金额较大、覆盖面广,可以减轻贫困大学生的经济压力。
但是,由于国家助学金属于无偿性的直接经济资助,使得部分受资助的贫困大学生产生懈怠心理,进而出现依赖思想。
另外,由于国家助学金的金额较大,一些经济条件稍好的大学生,为了获得这些利益,采取投机行为,从而影响到贫困生资助体系的公正公平。
3.奖学金的贡献力量不足奖学金有一定的激励作用,却不具备助困的特点。
国家奖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金的金额较大,但名额有限,家庭贫困而且成绩优异是获奖的前提条件。
而事实上,符合这两个条件的学生人数较少,因此,往往是一些成绩优异、家庭情况一般的学生获得了奖学金。
而且,多数学校设立的奖学金往往以学生学习成绩为主要参考依据,再加上知识基础的差异,贫困生承担着一定的竞争压力。
4.缺乏完善的困难补助机制在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中,减免学费是一项长期有效的贫困资助方式,但是,随着高校收费体制的逐渐完善,减免学费的情况越来越少。
论大学生贫富差距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论大学生贫富差距的现状及对策分析摘要:近年来高校大学生群体贫富差距的问题日益严重和突出,本文深入分析了当前大学生贫富差距的原因及其对学生心理行为等方面的影响,并就如何缩小大学生在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双重差距提出了必要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贫富差距现状对策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在校贫困生的数量和比例也在扩大。
据统计,目前我国大学生中贫困生的比例已近30%,其中绝大多数来自农村。
他们生活清贫,节衣缩食,为维持生计而四处奔波。
贫富差距不仅影响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也给高校的学生教育与管理带来了新的问题,亟待引起各方面的关注与重视。
一、大学生贫富差距的现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打破平均主义的大锅饭,大大地调动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大幅度地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收人水平和生活水平,但同时在分配领域上也出现了收入差距扩大的问题。
如今,贫富悬殊是中国面临的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消费水平的差异贫困学生每月的生活费一般在100元至200元之间,有的甚至更低,并且要靠到处打工维持学业和生活,而部分富学生花钱大手大脚,穿名牌,手机、电脑、数码相机样样俱全,月消费达1000元以上。
(二)交往的差异现在大学生交往多是以经济条件的好坏来划分,能穿得起同等品牌的衣服、用同等品牌的化妆品、有笔记本电脑等等,就有共同语言。
同样,贫困生之间的共同语言也多些。
另外,从学校的一些社团组织来看,也是以家境宽裕的孩子为多。
这是因为进入到学生组织里,必然要增加大量的交际,需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
(三)性格的差异富裕学生一般比较开朗活泼,优越感强,充满自信,甚至有的高傲自大,生活散漫;而贫困生一般比较封闭、自卑、敏感、焦虑,甚至有的还很偏激、孤僻、悲观厌世、仇视富人,心理危机在贫困生中蔓延。
二、大学生贫富差距的原因分析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外向度的提高,贫富差距成为一个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
高校贫困大学生教育救助问题及对策分析
高校贫困大学生教育救助问题及对策分析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普及程度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学生有机会进入大学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
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一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在高校学习生活中面临着诸多困难。
高校贫困大学生教育救助问题亟待解决,本文通过对该问题的分析,提出了一些对策,以期能够有效帮助这部分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业。
一、高校贫困大学生教育救助的问题1.经济困难许多家庭无法承担高额的大学学费和生活开支,导致一些学生在经济上非常困难,甚至无法维持基本的学习生活。
2.心理压力由于金钱方面的困难,一些贫困学生常常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3.学业受挫由于经济困难,一些学生不得不放弃学业,或者因为兼职工作而耽误了很多学习时间,导致学业受挫,无法顺利完成学业。
二、高校贫困大学生教育救助的对策分析1.提供经济援助学校和社会应当提供更多的经济援助,资助贫困学生的学费和生活费用,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2.心理辅导学校应当加强对贫困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帮助他们缓解心理压力,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
3.岗位推送学校可以积极推送一些适合贫困学生的兼职岗位,帮助他们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来解决部分经济问题,同时也不影响正常的学习。
4.建立资助体系建立完善的资助体系,包括奖学金、助学贷款、临时救助等,以满足不同层次的贫困学生的需求。
5.加大社会帮扶力度社会应当加强对贫困大学生的关注,积极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鼓励他们勇敢面对生活,积极面对学业。
三、结语高校贫困大学生教育救助问题,既是一个教育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学校、社会以及家庭的共同努力。
学校可以加大对贫困大学生的资助力度,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社会可以加强对贫困大学生的帮扶力度,让更多的人关注并关心他们的处境;家庭也要充分支持孩子的学业,鼓励他们勇敢面对困难,努力学习。
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让更多的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走向光明的未来。
浅析贫困大学生现状及解困对策
改 革 开 放 前 ,我 国高 等 教 育 费用 全 部 由国 家 承担 ,国 家统 包 了个 人 的 高等 教 育 与 生 活 费 ,因 此贫 困生 问 题尽 管 存 在 但 不是 很 明 显 。改 革 开 放后 ,尤 其是 随着 社 会 主 义市 场 经 济 体制 的逐 步 确 立 ,特 别 是 实 行 高校 招 生 “ 轨 ”制度 改 革 以后 ,高 等教 育 部 分 并 费 用 由个 人 负 担 ,于是 高 前 中 国高 校 贫 困生 问题 凸 显 的 原 因主 要 有 以下 几 个 方 面 : ( ) 社 会原 因是 贫 困大 学 生产 生 的根本 原 因 一 由于 我 国 经济 发展 起 步 较 晚 ,教 育 基 础 薄 弱 ,教 育 总 体水 平 较 之 发达 国家 仍 有 不 少 差距 ,公 共教 育 支 出 比例 相对 很 低 ,所 以
参考文献 : 【】 秀玲 。梅 义征 . 1程 法治论 丛 一上 海 市政 法管理 干部 学 院 学报 . 20 ,1 , 0 l 03 8 ( 6
高等 教 育 不 可 能实 行 免 费 。其 次 ,由于 我 国人 1 多 ,高校 招 生 3众 规模 扩 大 ,尽 管 教 育 投 入 总 量 不 断 提 高 ,人均 教 育 支 出却 很 低 。 第三 ,家庭贫 困是产生贫 困大学生 的直接原因。地区经济发展失 衡导 致社 会 贫 富分化 加 剧 。 目前 高校 大半 的贫 困生 来 自 “ 、少 、 老 边 、穷 ”地 区 。 近几 年 ,城 市 贫 困家 庭 尤 其是 下 岗职 工 家庭 数 量 E趋 加 大 ,再 加 上 经 济危 机 ,下 岗职 工 的再 就 业 率 比前 两年 有 所 l 降低 ,社会 贫 富 差距 也 无 可避 免地 体 现 在校 园里 ,贫 困大 学 生 问 题也 逐 年 体 现 出 来 。 ( )教 育 产 业 化 是 贫 困大 学 生 问题 产 生 的 直 接 根 源 。 二 教 育 体 制 改 革 ,高 校 教 育 产 业 化 ,学 费 与 住 宿 费 越 来 越 高 , 生活 费 用 也 随之 增 加 。尽 管 目前 不 同学 校 、不 同 专业 的收 费 标 准 有所不 同 ,但学 生人 均 年 缴费 用大 都 在 4 0 0 0元 一 0 0 ,一 些 民 60元 办 院校 学 费则 高 达 万元 ,再加 上 住 宿 费 、生 活 费 等 ,培 养 一 个大 学生 年 平 均 费用 为 1 万元 甚 至更 多 。一 般 家 庭 尚难 支 付 ,贫 困家 庭 则更 难 承担 ,从而 导 致高 校贫 困生 人数 不 断加 大 。1 9 9 9年以来 , 随着 高 校 不断 扩 招 ,贫 困生 的绝 对 人 数 也不 断 上 升 。据 统 计 ,全 国大学 生 中贫 困生的 比例达 到 了近 3 %,特 困生 比例 为 1% 1 %, 0 0 5 而在 一些 边远 地 区 和 山 区 ,贫 困生 和 特 困生 的 比例 更 高 , 占到 一 半 的 比例 。 ( )资 助 体 系有 待 于 进 一 步 完 善 三 党 和 政府 一 直 致 力 于建 立 一 种 比较 完 善 的 资 助 困难 学生 的政 策体 系 。 目前 已 初 步 建立 起一 种 以 “ 、助 、 贷 、 补 、减 、免 ” 奖 为主 要 内 容 的资 助 体 系 。各高 校 、社会 各 界 也 以 多种 方 式 资 助 贫 困生 。应 该 充 分 肯定 ,我 国高 校 贫 困生 资 助 工 作有 了相 当大 的 进 步 ,也取 得 了一 定 的成效 。但是 ,相 对 于 日益 扩 大的 贫 困生 需 求 , 目前 我国高校贫 困生 助学 工作及其体 系仍存在着许 多问题与不 足,譬如资助体系比例不均匀 、励志诚信教育措施不到位等。因 而总体缺乏完善有效 的工作机制 ,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 )助 学 贷 款额 度 有 限 ,难 以 解 决 大 面积 贫 困 生 问题 四 从 目前情 况 看 ,存在 学 生 贷 款难 问题 。 面对 逐 年 迅 速增 长 的
农村贫困大学生弱势群体现状、特征、成因及对策的相关研究(精选5篇)
农村贫困大学生弱势群体现状、特征、成因及对策的相关研究(精选5篇)第一篇:农村贫困大学生弱势群体现状、特征、成因及对策的相关研究摘要:在我国,“农村贫困大学生”在大学生中是占有很大比重的一个群体。
这一群体在经济、文化上处于边缘状态,特别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
本文将从农村贫困大学生现状、特征、成因及对策四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农村贫困大学生;弱势群体自震惊全国的“马{学}加{海}爵”事件发生以来,农村贫困、特困大学生的生存状况,特别是他们的心理状况再一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弱势群体是一个比较意义的概念,具有明显的相对性。
中国现实生活中的弱势群体具体是指在社会变革过程中,其经济收入、社会地位、权益维护、竞争能力、发展机遇、物质生活条件等一方面或多方面处于劣势(如经济拮据、心理脆弱等)的群体。
在我国,“农村大学生”在大学生中是占有很大比重的一个群体,也是相对的弱势群体。
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实行城乡二元制结构,导致城乡贫富差距、城乡文化差距都很大。
很多农村出身的大学生在经济上呈现贫困状态,文化上处于边缘状态,所以这一群体特别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
一、心理问题困扰高校农村贫困生的现状心理问题一直是困扰农村贫困大学生的重要因素,在当今社会,因为心理问题而引发的农村贫困大学生的重要影响一直被社会所关注,主要表现有:(一)成绩滑坡,学业荒废农村贫困大学生由于经常要为各种费用操心,无法专心学习。
有的无视校纪校规,忙于赚钱而随意旷课,直接影响学业。
有的只顾怨天尤人,对生活绝望,对学习失去兴趣和动力,认为学好学坏一个样,无心学习甚至厌烦学习。
大部分贫困生虽然想搞好学习,但焦虑的情绪使其无法集中精力,学习效率低下。
同时,自卑的心理便其不愿意向同学、老师请教,也没有坚定的信心。
正因为如此,我们经常发现,贫困生中总有大批人学习落后,成绩垫底。
(二)心理脆弱,人格缺陷一部分贫困大学生由于经济上的重负,造成了精神和心理上的贫困,成为“双困生”。
贫困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及解决对策
贫困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及解决对策近几年,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加,大学生就业的形势非常严峻。
就业难已然成为社会问题。
对于贫困大学生,就业压力就更大了。
由于外在因素和自身内部因素共同决定,他们在就业方面处于明显劣势,造成就业率偏低。
有的甚至在毕业后半年仍旧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
贫困大学生是我国重要人才资源的一部分,他们能否顺利就业关乎社会稳定和社会和谐。
一、贫困生就业难是综合因素形成的结果具体分析有下面几个方面的原因:1.社会就业大环境因为我国高校扩招,高校毕业生增长迅猛。
据统计,2001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114万,2016年高达770万。
毕业生数量翻了7倍多。
但是就业岗位的增加程度远不如此比例。
待就业人员与社会能提供的就业岗位之间的矛盾,造成了当前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应届毕业生就业遇到的是前所未有的困难。
大学生早已从天之骄子”退为大众化劳动力”。
贫困生亦是如此。
2.个人家庭小环境一个人的成长和家庭环境密不可分,深受家庭环境的影响。
贫困生的家境贫困,在教育孩子、培养孩子的过程中是有异于富裕家庭的。
贫困大学生在就业方面受到的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贫困生的综合素质较低会导致就业能力较低。
贫困生可能自小就受家庭影响而存有些许自卑心理。
随着年龄的增长,自信心的缺乏会造成不能利用相关平台去提高素质、锻炼能力。
这些诸如社交礼仪、人际交往能力的缺乏在招聘的过程中使得贫困毕业生处于劣势。
其次,贫困生的就业渠道、就业资源非常有限。
在当前的社会,贫困毕业生只有通过自己寻找就业机会,形成的是社会支持较少,就业渠道较窄,就业机会较少的局面。
就业资费也是贫困生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就业期望也是贫困毕业生寻找工作的一个阻碍。
因为家境贫寒,所以自己会非常努力的去争取好的就业环境、就业待遇,以期完成父辈们改变生活境况的愿望,也改变自己比较困苦的生活。
如此,形成的结果是贫困毕业生的就业期望较高。
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贫困生的这种就业期望无疑会更加大就业难度。
高校贫困大学生教育救助问题及对策分析
高校贫困大学生教育救助问题及对策分析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得到了迅速的扩张,越来越多的学生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
高校贫困大学生的教育救助问题也日益凸显,这不仅对学生的学业发展构成了巨大的挑战,也影响了他们的生活和发展。
有必要对高校贫困大学生的教育救助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提高他们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1. 贫困生家庭经济困难许多大学生来自贫困家庭,他们的家庭经济状况无法满足他们的学费和生活费用。
这使得他们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都面临巨大的压力,甚至有可能因此辍学。
2. 学习资源匮乏贫困大学生通常面临着学习资源匮乏的问题,包括教科书、学习资料、图书馆的书籍等。
这使得他们无法充分获取优质的教育资源,影响了他们的学业发展。
3. 心理压力大贫困大学生由于经济困难,可能长期处于心理压力大的状态,由此导致学业成绩下滑,甚至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健康。
1. 建立专门的资助体系针对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建立专门的资助体系,包括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资助。
国家可以出台相关政策,提供一定的奖学金和助学金,地方政府也可以制定相应的政策,提供资助,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供资助。
这样可以帮助他们解决经济问题,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确保他们的正常学习和生活。
学校可以考虑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包括免费的教科书、学习资料和图书馆的开放时间延长等。
这可以帮助贫困大学生更好地接受优质的教育资源,提高他们的学业水平。
3. 开展心理援助工作学校可以组织专门的心理辅导员或志愿者团队,开展针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援助工作,包括心理咨询、心理疏导等。
这可以帮助他们减轻心理压力,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
4. 加强社会支持除了学校,社会各界也可以加强对贫困大学生的支持,包括企业捐助、社会组织的援助、个人捐赠等。
这可以形成一个多方参与的支持体系,更好地帮助贫困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5. 强化师生关系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与贫困大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关注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提供帮助和支持。
高校贫困生认定现状及解决对策
高校贫困生认定现状及解决对策摘要: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是落实国家贫困生资助政策、体现高等教育公平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高校要努力做到让真正贫困的大学生享受国家资助,同时避免部分动机不纯的大学生瓜分资助资源。
本文在对当前高校贫困生认定情况的现状和原因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就从学生思想上入手,结合地方、高校和大学生三方面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认定对策高校贫困生,是指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无力支付教育及其相关生活费用,或者基本生活难以达到学校所在地最低标准的学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民生活的改善,一部分人先富了起来,高房价、高物价等民生问题也凸显出来。
为了体现社会、高校教育的公平,让所有公民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国家制定了高校贫困生资助政策。
当今各高校的贫困生建档人数逐年增加,国家也提高了资助力度,如何将资助政策落实好,让真正贫困的大学生享受国家的资助,成为当前高校贫困生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1 当前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的主要问题1.1学生功利化思想的影响国家近几年大幅度的提高了贫困生的资助标准,同时也根据实际情况,为遭遇突发灾害地区的学生提供临时资助,简单的说,贫困生资助项目越来越多,贫困生能拿到的钱也越来越多。
由于贫困生认定工作的不完善,加之贫困生比例的调高,使得并不贫困甚至家庭富裕的学生利用造假手段拿到了贫困生身份,得到了本不该属于自己的“资助”。
同学之间碍于情面,没有及时举报,导致造假之风抬头。
1.2贫困证明材料内容真假难辨作为贫困生建档程序第一步,提供家庭经济情况困难证明材料是认定学生是否贫困的最重要信息。
证明材料应详细说明家庭经济情况的各方面客观事实,并由所在地乡镇或街道民政部门盖章。
但是,我们在申请人里经常看到一些平时有高消费行为,从各方面体现家庭并不贫困的学生为了骗取国家资助,依然上交了“合格”的贫困证明。
这说明我们的相关民政部门在贫困家庭的认定上存在责任心不够,打不开情面,办事没有原则等问题,加大了高校的贫困生认定难度,造成了国家资助资源的浪费。
贫困大学生形成原因、现状及对策
贫困大学生形成原因、现状及对策随着大学生人数的增加,贫困学生人数也随之增多。
因为贫困,这些学生在生活、学习和心理上存在的问题也逐渐凸现出来。
这种状况成为高等教育构筑和谐校园不可忽视的问题。
本文从贫困大学生产生的原因、现状及对策进行初步分析及探讨。
标签:大学生贫困原因现状对策(一)问题的提出每年九月,一封封大学录取通知书寄往全国各地,莘莘学子十几载寒窗苦读、梦寐以求的梦想如愿以偿。
当他们手里攥着厚重的大学录取通知书激动、喜悦之时,父母及全家的心却沉了下来,面对一笔数额的学费而愁眉不展。
这笔学杂费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庞大的数字,有的人甚至一辈子也没见过这么多的钱,学杂费成了他们跨入大学校门的最大难题。
据国家有关部门2005年8月公布的数据,我国普通本专科在校生数是1561万余人,其中贫困大学生405万人,约占学生总数的26%,西部地区高校中贫困生的比例更高。
大学生贫困问题已经影响到许多成绩优异的学生难以深造成才,明显地制约了我国高等教育健康发展,成为构筑和谐社会、分享改革发展成果的不协调音符,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和焦点。
(二)贫困大学生产生的原因高校贫困大学生产生和形成的原因各不相同,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家庭负担过重,缺泛经济来源。
大多数贫困学生,贫困的主要原因是家庭负担过重,缺乏经济来源。
如孤儿或单亲家庭、家庭突遭天灾人祸或家人长期患有重病人员的学生;文化水平不高、多子女、无谋生特长家庭的学生;父母一方或双方同时下岗家庭的学生;单一从事传统耕种的农村家庭的学生等。
这些学生家庭经济来源十分有限或不稳定,尽管举家节衣缩食,但还是难以缴付上学费用。
2.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收入较低。
学生居住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也是造成贫困的原因之一。
如经济不发达的老、少、边、穷地区、西部及内陆相对落后地区等。
这些地区与东部及沿海经济较为发达地区的学生家庭相比,收入偏低且差距太大。
另外,城乡间经济差异也是客观因素之一。
高校贫困大学生教育救助问题及对策分析
高校贫困大学生教育救助问题及对策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于高等教育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家庭愿意让自己的孩子接受高等教育。
由于经济条件等因素的限制,一部分家庭并不具备给孩子提供高等教育的条件,这就导致了我国高校贫困大学生数量的增加。
而对于高校贫困大学生的教育救助问题,也需要我们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关注。
本文将就此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供参考。
1. 家庭贫困家庭的经济状况直接影响着孩子们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一些贫困家庭由于生活水平较低,无法给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条件,这就使得孩子在上学的过程中面临着经济上的困难。
2. 缺乏社会资助除了家庭贫困外,一些贫困大学生由于家庭的特殊情况或者其他原因,并不能获得足够的社会资助。
在上学期间,他们需要支付学费、住宿费和生活费等,但由于家庭经济条件有限,他们很难承担这些费用。
3. 就业困难一些贫困大学生毕业后由于就业困难,进而导致他们无法及时还清助学贷款或者还贷款给家庭造成了经济困难。
当前,我国对高校贫困大学生的教育救助已经得到了一些改善,但是整体来看还存在不少问题。
1. 救助渠道有限目前,我国对于高校贫困大学生的教育救助渠道还比较有限,主要依赖于政府的资助和学校的奖学金。
这些渠道并不足以满足所有贫困大学生的需求,导致了一些贫困大学生依然面临经济困难。
2. 救助措施不够完善对于高校贫困大学生的救助措施还不够完善,有些贫困大学生虽然获得了救助,但是得到的救助力度不够大,无法真正帮助他们摆脱贫困。
3. 救助制度不规范目前的救助制度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规范,导致了一些地方对于救助标准的执行和管理不够完善,有些贫困大学生无法得到应有的救助。
三、对高校贫困大学生教育救助的对策建议为了更好地救助高校贫困大学生,我们需要着力完善救助渠道。
政府可以加大对高校贫困大学生的资助力度,同时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救助工作,扩大救助渠道,让更多的贫困大学生得到帮助。
除了完善救助渠道外,我们还要完善救助措施。
贫困大学生现状及解困对策研究
贫困大学生现状及解困对策研究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贫困大学生数量日益增多,如何推进贫困大学生工作,帮助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需要政府、高校、社会、贫困生个人各个层面要共同努力。
关键词:贫困生现状调查对策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高校收费标准逐年攀升,一些重点高校的学费每学年已达万元,一般地方院校也在3000~5000元,再加上住宿费、生活费等,大学生一般每年需要花费8000元到15000元。
这对于一般低收入家庭、农村家庭和城市下岗职工家庭来说,是无法承担的,致使高校贫困生队伍越来越大。
贫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水准远低于社会平均水平,有的甚至处在温饱线以下。
贫困生问题已成为政府高度重视、社会普遍关注、家长操心、学校担心、学生忧心的带有社会性的问题,甚至影响到了当前高校的稳定和发展。
如何推进贫困大学生工作,帮助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促进贫困大学生健康成长,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也是高等教育发展道路上面临的一大挑战。
因此,调查分析贫困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提出帮助贫困大学健康成长的具体措施,对于开展贫困大学生工作具有积极意义。
一、贫困生的现状要做好高校贫困生的助学工作,首先必须科学界定贫困生的范围,我们通常把家庭人均收入较少,有一定数额债务,只能缴纳部分学杂费,基本生活费接近于当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的学生定为“贫困生”;而把家庭经济收入没有任何来源,基本上靠借债上学,无力缴纳学杂费,在校生活水平明显低于当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的学生称为“特困生”。
贫困生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来自老、少、边、穷地区,家庭收入低、经济基础差的学生;(2)父母双亡或离异、经济失去依靠的学生;(3)父母年事已高,家庭缺乏劳动力的学生;(4)家庭或本人突遭意外或不幸,如家庭经济破产或家有病人长年治疗,面临长期或短期经济困难的学生;(5)父母下岗,家庭经济来源减少或中断的学生;(6)家庭人口多,兄弟姐妹多人上大学的学生。
浅谈大学生“穷忙”现象及教育对策
浅谈大学生“穷忙”现象及教育对策近年来,大学生“穷忙”现象逐渐引起社会关注。
这一现象的出现,既与社会经济压力的增大有关,也与大学生自身的学业和生活压力密不可分。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大学生“穷忙”现象,并提出一些教育对策,以期改善这一状况。
一、穷忙的表现大学生“穷忙”主要表现在学业、社交和心理层面。
在学业方面,大学生面临着繁重的课业压力,加之社会竞争激烈,很多学生不得不通过兼职来缓解经济压力。
社交方面,虽然大学是交友的好时机,但由于学业繁忙,很多学生在社交上感到力不从心。
心理层面上,压力的叠加使得一些大学生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二、穷忙的原因经济压力:大学生来自不同家庭背景,一部分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有限,为了支付学费、生活费等开支,不得不选择兼职,导致时间被进一步挤压。
学业压力: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更新迅速,专业知识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学生为了跟上潮流,不得不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导致时间紧张。
社会竞争:大学生毕业后将面临激烈的就业竞争,因此在校期间积累社会经验、提高综合素质成为许多学生的迫切需求。
这也迫使他们参与各种社团、实习、比赛等活动,增加了时间负担。
三、教育对策优化课程设置:学校应当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业负担。
减少冗余课程,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在更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知识。
建设更好的奖励机制:学校可以建立一套完善的奖励机制,鼓励学生在学业和社会实践方面取得优异成绩。
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还能够减轻一部分经济压力。
提供更多就业指导:学校应当加强对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帮助他们更早地了解社会需求,提前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减轻对就业的焦虑。
拓宽经济渠道:学校可以通过设立奖学金、提供勤工助学岗位等方式,拓宽学生的经济来源,降低他们的经济负担。
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学业和生活压力,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
大学生“穷忙”现象的产生既与社会因素有关,也与学生自身的发展需求密切相关。
浅谈大学生“穷忙”现象及教育对策
浅谈大学生“穷忙”现象及教育对策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他们被“穷忙”现象所困扰。
这一现象主要表现为大学生在学习、工作、社交、娱乐等方面都感到时间不够用,无法充分休息和放松。
这种“穷忙”现象不仅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还可能导致学业成绩下降、人际关系紧张等问题。
如何解决大学生“穷忙”现象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穷忙”现象的原因、对大学生的影响以及教育对策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穷忙”现象的原因1.社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大学生为了在日后的就业中获得更多的竞争优势,不得不在学业、实习经历、社会活动和自我提升等方面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2.自我要求过高由于家庭、学校、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逐渐增加,大学生普遍对自己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更好的成绩、更高的评价和更好的就业机会。
3.信息时代的影响信息时代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同时也使得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需要处理更多的信息,导致时间管理变得更加困难。
以上这些原因使得大学生感到“穷忙”,时间安排不合理,导致身心疲惫,无法充分休息和放松。
二、“穷忙”现象对大学生的影响1.身心健康问题由于长时间的忙碌和紧张,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容易出现问题,比如焦虑、抑郁、失眠等。
2.学业成绩下降由于精力分散和精神状态不佳,大学生的学业成绩容易受到影响,导致学业上的压力进一步加重。
3.人际关系紧张由于长时间的紧张忙碌,大学生的社交时间减少,容易造成人际关系的紧张和疏远。
4.生活质量下降长时间的“穷忙”生活容易使大学生忽略对生活的享受和放松,生活质量难以保障。
以上这些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大学生的生活质量和学习成绩,影响他们的整体发展。
三、“穷忙”现象的教育对策1.合理安排时间大学生需要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合理规划学习、工作和娱乐时间,保证充分休息和放松的时间。
家长和老师也要对大学生的时间安排进行引导和建议,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
贫困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
一、国内贫困大学生就业现状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国内高等教育开始大规模发展,各不同类别学校、大中专院校以及职业院校开始大量出现,这也使得国内高等院校的录取率开始逐年攀升,到了2016年国内高等院校的录取率已经达到592,目前这一比率仍在不断提升,这也意味着国内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仍将持续。
一贫困大学生综合实力较弱,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由于受到家庭教育、自身素质以及后天培养的差异影响,贫困大学生与城市或国外留学生相比,在思维方式上的更是明显。
一项针对国内贫困大学生的调查显示,有632的贫困大学生曾经或者打算找份兼职或者勤工俭学的机会,在校外兼职或者勤工俭学的目的中,主要分为补贴生活费、锻炼自己、增加社会经验以及校内课程较少等,此外,学校组织的校外实习也是大学生获取物质回报、增长经验的有力途径。
二贫困大学生创业困难重重,不具备自主创业条件。
按照国家对于贫困大学生的界定标准,按照《2008年国家认定的经济困难家庭标准》中的规定,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于928元为经济困难家庭包含特困和一般困难两个级别。
因此家庭困难学生维持生计都很难,更不用说有富余的钱用于投资和办公。
三贫困大学生群体内部出现两极分化。
除经济问题外,贫困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也应受到关注。
贫困大学生普遍出身于偏远山区或者农村地区,家庭经济状况不理想,往往受到外界以及自身情绪的影响,心理状态较易波动。
通过对国内不同地区贫困大学生的调研发现,贫困大学生内部出现严重两极分化,一种是从小受到艰苦条件的磨练,精神和肉体都具有坚强的意志,能够应对各种复杂条件并通过自身努力取得一定成就,这是比较理想且喜闻乐见的状态;另一种是经过长期的压抑生活和学习,身心背负高于常人的压力,久而久之便会出现抑郁、心理敏感以及精神紧绷等状况,这些问题如不加以解决,造成的严重后果比经济问题更大。
二、促进贫困大学生就业的具体措施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并付诸实施是解决贫困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迫切需求,对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12009年· 08月·下期学 术 · 理 论现代企业教育 MODERN ENTERPRISE EDUCATION现代企业教育参考文献:[1]程秀玲,梅义征.法治论丛-上海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18,(06).[2]夏锦文,蔡道通.《论中国法治化的观念基础》.中国法学,1997,(5).[3]张君成.《当代中国法治国家的目标探讨》.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2003,12(4).[4]李步云,刘士平.《论法与法律意识》.法学研究,2003(4).[5]李燕萍,李秋萍.《法治理想的实现思考》.北方论丛,2003(5).□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收费及住宿标准也在提高,再加上经济危机、物价上涨等因素,当代大学生每年花费达万元以上。
这对于经济困难家庭来说是难以承担的,也导致高校贫困生队伍越来越大。
贫困生问题已成为政府高度重视和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也影响到当前高校的稳定和发展。
如何推进贫困大学生工作,帮助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促进贫困大学生健康成长,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要求,也是高等教育发展道路上面临的一大挑战。
因此,调查分析贫困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提出帮助贫困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具体措施,对于开展贫困大学生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贫困生的现状贫困生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1)来自经济欠发达偏远地区、灾区的农村家庭;(2)城市父母双下岗(无业)职工家庭;(3)低收入家庭的学生;(4)家庭突遭意外或不幸,面临经济困难的学生;(5)父母长期患病,需长期支付医疗费用且不能从事繁重劳动;(6)家庭人口多,兄弟姐妹多人上学的学生。
这些贫困大学生大都依靠借贷上学,其中大部分学生交不起学费。
他们生活十分简朴,在衣、食、住等方面较之其他同学差距很大。
生活上大多比较拮据,时刻限制着自己生活上各个方面的花费,甚至连生活都难以保证。
有些贫困生不仅面临着经济困难,还承受着很大的心理压力,在人际关系上趋于封闭,他们排斥师生善意的同情。
这种巨大的精神压力也产生了种种心理障碍,使其不愿积极主动地与人交往。
部分贫困生参与社会活动的热情受到打击,更有的贫困生由于贫困而对社会持极端的观点,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恰当的帮助,就会对其心理产生消极影响。
二、贫困大学生问题分析改革开放前,我国高等教育费用全部由国家承担,国家统包了个人的高等教育与生活费,因此贫困生问题尽管存在但不是很明显。
改革开放后,尤其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特别是实行高校招生“并轨”制度改革以后,高等教育部分费用由个人负担,于是高校贫困生问题日益突出。
具体来看,目前中国高校贫困生问题凸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 社会原因是贫困大学生产生的根本原因由于我国经济发展起步较晚,教育基础薄弱,教育总体水平较之发达国家仍有不少差距,公共教育支出比例相对很低,所以浅析贫困大学生现状及解困对策杨海波(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徐州 221003)摘要:目前我国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贫困大学生数量也日益增多,如何推进贫困大学生工作,改善高校贫困大学生的现状,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需要各个层面共同努力。
本文分析了贫困大学生的基本状况,总结了贫困大学生的主要特点及其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困对策。
关键词:贫困生 现状 对策高等教育不可能实行免费。
其次,由于我国人口众多,高校招生规模扩大,尽管教育投入总量不断提高,人均教育支出却很低。
第三,家庭贫困是产生贫困大学生的直接原因。
地区经济发展失衡导致社会贫富分化加剧。
目前高校大半的贫困生来自“老、少、边、穷”地区。
近几年,城市贫困家庭尤其是下岗职工家庭数量日趋加大,再加上经济危机,下岗职工的再就业率比前两年有所降低,社会贫富差距也无可避免地体现在校园里,贫困大学生问题也逐年体现出来。
(二)教育产业化是贫困大学生问题产生的直接根源。
教育体制改革,高校教育产业化,学费与住宿费越来越高,生活费用也随之增加。
尽管目前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收费标准有所不同,但学生人均年缴费用大都在4000元 ̄6000元,一些民办院校学费则高达万元,再加上住宿费、生活费等,培养一个大学生年平均费用为1万元甚至更多。
一般家庭尚难支付,贫困家庭则更难承担,从而导致高校贫困生人数不断加大。
1999年以来,随着高校不断扩招,贫困生的绝对人数也不断上升。
据统计,全国大学生中贫困生的比例达到了近30%,特困生比例为10% ̄15%,而在一些边远地区和山区,贫困生和特困生的比例更高,占到一半的比例。
(三)资助体系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党和政府一直致力于建立一种比较完善的资助困难学生的政策体系。
目前已初步建立起一种以“奖、助、贷、补、减、免”为主要内容的资助体系。
各高校、社会各界也以多种方式资助贫困生。
应该充分肯定,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有了相当大的进步,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是,相对于日益扩大的贫困生需求,目前我国高校贫困生助学工作及其体系仍存在着许多问题与不足,譬如资助体系比例不均匀、励志诚信教育措施不到位等。
因而总体缺乏完善有效的工作机制,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四)助学贷款额度有限,难以解决大面积贫困生问题从目前情况看,存在学生贷款难问题。
面对逐年迅速增长的贫困生总数和奖、助学金等的局限,国家助学贷款本应该成为解决贫困学生完成学业的基本途径。
但遗憾的是,现在对贫困生的贷款比例、数额和次数等都有诸多限制。
根据有关文件规定,贫困生的贷款比例不得超过在校学生数的20%,每生每年贷款数额不超过 6000元。
且根据银行要求,贷款手续繁杂,时间、条件等要求严格,使本已很少能申请的贫困生中只有一多半的人能够申请成功。
所以,每年获得国家助学贷款的贫困生,往往只有一部分。
152社 科 论 坛现代企业教育 MODERN ENTERPRISE EDUCATION(五)勤工助学岗位数量有限,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随着高校的扩招以及贫困生数量的增加,要参加勤工助学岗位的学生数量急剧上升,导致勤工助学岗位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据《中国青年报》调查显示,学校有能力安排的勤工助学岗位不到申请学生总数的25%,距离教育部提出的“用3-4年的时间,使60%以上的在校研究生和部分本科生能够兼任助教、助研、助管工作岗位”的要求还有明显差距。
另外,学校环境也影响勤工助学岗位数量的扩大,有些部门大量聘用社会上的临时工,也造成学校内岗位数量的紧张,严重制约了其作用的发挥。
(六)贫困学生自身的因素也不可忽视一些贫困生自立程度较低,技能较差,使靠自立解决部分学费和生活费的愿望难以实现。
其实在高校里也不乏一些边上学边做兼职、上学阶段就赚了一笔钱的学生,但必须承认的是,在我们周围,更多的是能力一般或较差的学生,也许考试时他们各门功课成绩也都不错,但当面临一份只须具备简单专业素质就能胜任的工作时,却表现一般。
还有些贫困生由于自卑心理,不积极主动申请资助,有的甚至还存在虚荣心。
比如有的学生没有经济实力,却依然要去攀比、去享受。
还有一些学生,经济条件本来就不好,自己偏又迷恋网络游戏,甚至沉于其中而不能自拔,这样浪费时间和金钱不说,也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还有的由于心理问题,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三、贫困大学生的解困措施近年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贫困生的资助工作,从中央到地方制定了一系列扶困助学的办法,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以“奖、助、贷、补、减”为主的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
1996年国家教育部明确提出了“不让任何一个大学生因经济困难而失学”的庄严承诺,成为高校资助工作的指导方针。
2006年3月9日,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中,胡锦涛强调,“要加强教育和医疗卫生工作,加大政府助学力度,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2007年《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国发[2007]13号)及其配套办法。
尽管目前的资助政策体系在逐步完善,但目前看来,仍然无法彻底解决数目庞大的贫困生问题。
如何更好地解决贫困生问题,笔者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进一步完善学校资助体系1、科学认定贫困生资格、完善贫困生档案管理做好贫困生资助工作的前提是弄清贫困生的真实情况,使真正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得到资助。
贫困生认定应层层审定、严格把关。
但是由于贫困生中有许多学生爱于面子,往往并不主动向老师提出要求,而有些家庭经济并不十分困难,甚至有个别比较富裕的同学却出于利益而争取各种资助,造成有限的资源并未完全落实到真正困难的学生头上。
因此,高校应当通过网络系统建立准确、全面、动态的贫困生档案。
这是一项十分复杂细致的工作,因为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如果只凭学生的个人档案记载情况和一张困难证明而进行认定,往往会造成鱼目混珠。
因此,高校应十分重视这项工作,各系部辅导员要专人负责,完善贫困生的认定与管理工作。
高校通过网络系统建立完整详细的贫困生档案,并实行科学动态管理,做到既不漏掉一个贫困生,也不能让并不贫困的学生混到贫困生队伍中,真正发挥档案功效。
2、加大奖学金资助力度目前,我国高校助学金的资助人数约占学生数的18%左右。
尽管资助面比以往有一定提高,但与学生奖学金相比,还是少约10个百分点。
况且,困难学生获奖学金有一定难度,且奖金数额较小。
应该尝试设立较为高额的奖学金,并且扩大学生获奖的面。
使奖学金制度逐步成为国家助学贷款之外的另一种有力的解困手段。
这种手段不仅能解决学生的经济困难,而且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励他们战胜困难的决心,比无偿资助、社会捐赠所起到的精神激励作用更大。
3、建立规范的勤工助学制度、开展多渠道的勤工助学高校要设立勤工助学岗位,成立专门的勤工助学服务机构,帮助困难学生在校内后勤服务部门寻找助学岗位,如餐厅服务、校园清洁绿化、图书资料整理、实验室日常管理等,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贫困学生到校办企业、社会实践基地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使他们在通过劳动获得报酬的同时,树立起自尊自重、自强不息的信心。
4、积极争取社会力量助学解决数量越来越多的贫困生问题,仅仅靠政府和学校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要积极努力,广泛争取社会力量参与助学。
目前我国大多高校做得还不够。
我们可以借鉴一些好的经验,通过多种渠道积极宣传,争取社会的理解和支持。
高校要发挥自身优势与社会上的一些企业、外商、地方政府建立密切联系与合作,一方面争取他们设立多类奖励基金,资助在校品学兼优的学生,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作用。
(二)加强对贫困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在对贫困生资助前要首先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使其认识到资助是党和政府、社会和学校对他们的一种关爱,要使其树立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要他们珍惜上大学的机会,利用现有条件去改变未来的命运,努力消除自卑,培养吃苦耐劳的品质和社会生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