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畜病理学复习资料泌尿系统病理学

合集下载

畜禽解剖学——泌尿系统

畜禽解剖学——泌尿系统

泌尿系统泌尿系统包括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

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代谢产物(如尿素、尿酸等)和多余的水分,由血液带到肾,在肾内形成尿液,经排尿管道排出体外。

肾脏通过排出溶解在尿中的无机盐调节体液,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

肾的间质可分泌前列腺素,具有内分泌作用。

一肾(一). 肾的一般结构位于最后几个胸椎和前3个腰椎腹侧,左、右各一。

营养状况良好的动物,肾周围有脂肪包裹,叫肾脂囊(脂肪囊)。

内侧缘凹入叫肾门,是输尿管、血管(肾动脉和肾静脉)、淋巴管和神经出入的地方。

肾门深入肾内形成肾窦,是由肾实质围成的腔隙,以容纳肾盏和肾盂。

表面包有一层薄而坚韧的纤维囊,也称被膜。

健康动物肾的纤维囊容易剥离。

(二). 肾的类型及形态特点●● 1. 牛肾●是有沟多乳头肾。

肾叶大部分融合在一起,表面有沟,肾乳头单个存在。

右肾呈长椭圆形,位于第12肋间隙至第2、第3腰椎横突的腹侧。

左肾呈三棱形,前端较小,后端大而钝圆。

2. 猪肾属于平滑多乳头肾。

肾叶的皮质部完全合并,但肾乳头仍单独存在。

呈豆形,位于最后胸椎和前3个腰椎横突腹侧。

每个肾乳头与一个肾小盏相对,肾小盏汇入两个肾大盏,后者汇成肾盂,接输尿管。

3. 马肾属于平滑单乳头肾,不仅肾叶之间的皮质部完全合并,而且相邻肾叶间髓质部之间也完全合并,肾乳头融合成嵴状,称为肾嵴。

右肾略呈三角形,左肾呈豆形,位于最后二三肋骨椎骨端和第l~3腰椎横突腹侧。

●4.羊肾和犬肾均属于平滑单乳头肾,呈豆形。

羊的右肾位于最后肋骨至第2腰椎下,左肾在瘤胃背囊的后方,第4、5腰椎下。

犬的右肾位置比较固定,位于前3个腰椎椎体下的下方。

左肾位置变化较大,当胃空虚时,肾的位置相当于2-4腰椎椎体下方。

当胃内食物充满时,左肾更向后移。

羊和犬的肾除在中央纵轴为肾总乳头突入肾盂外,在总乳头两侧尚有多个肾嵴,肾盂除有中央的腔外,并形成相应的隐窝。

二. 输尿管、膀胱和尿道(一). 输尿管起自于集收管(牛)或肾盂(马、猪、羊、犬),出肾门后,沿腹腔顶壁向后伸延,左侧输尿管在腹主动脉的外侧,右侧输尿管在后腔静脉的外侧,横过髂内动脉的腹侧面进入骨盆腔。

家畜解剖学习题库:第五 六章 泌尿系统与生殖系统.doc

家畜解剖学习题库:第五 六章 泌尿系统与生殖系统.doc

第五、六章泌尿系统与生殖系统一、名词解释:1.肾窦:肾内侧缘有一凹陷,称肾门,肾门里面是一个空隙称肾窦。

2.肾盂:肾窦内有肾盂,尿液经肾盂到输尿管。

3.副性腺:包括精囊腺、前列腺和尿道球腺,具有分泌精清的功能。

4.精索:呈扁圆锥体形和索状,基部附着于睾丸和附睾,在腹肌沟管内向腹腔行走,内含睾丸动脉,静脉淋巴管神经、睾丸提肌和输精管外包固有鞘膜。

5.子宫阜:子宫黏膜在子宫角和子宫体形成纵褶,并有特殊卵形隆起。

二、单项选择题:1.牛的肾脏内没有(C )。

A.肾皮质B.肾髓质C.肾盂D.肾盏2.肾的功能是把(C )中的废物形成尿排走。

A 胃肠B 气体C 血液D 皮肤3.产生尿液的器官是(A )。

A 肾B 膀胱C 尿道D 输尿管4.下列腺体中属于副性腺的是(C )A 肾上腺B 颌下腺C 前列腺D 胰腺5.下列腺体中属于副性腺的是(C )A 甲状腺B 甲状旁腺C 精囊腺D 肾上腺6.输尿管起于(B )A 膀胱颈B 肾C 尿道外口D 尿道内口7.雄性生殖器官中,产生精子的器官是(A )A 睾丸B 附睾C 附性腺D 阴茎8.输精管末端开口于(C )A 膀胱颈B 尿道内口腹侧C 精阜D 阴茎头9.雌性生殖器官中,产生卵细胞的器官是(A )A 卵巢B 输卵管C 子宫D 阴道10.公畜的尿生殖道管壁结构中不包括(B )。

A 粘膜B 粘膜下层C 肌层D 外膜11.牛的子宫阜位于(B )。

A.输卵管B.子宫角C.子宫颈D.阴道三.多项选择题1.家畜的尿液需要通过下列结构才能排出体外(CDE )。

A.输卵管B.输精管C.输尿管D.膀胱E.尿道2.阴囊壁的结构包括(ABCE )A 皮肤B 肉膜C 睾外提肌D 睾丸E 鞘膜3.家畜的胎儿发育的部位是(CBD )A 输卵管B 子宫角C 子宫体D 子宫颈E 阴道4.猪的子宫有如下特点(ABCE )A 有二个子宫角B 子宫角长形似小肠C 子宫角粘膜有子宫阜D 形成子宫颈阴道部E 子宫颈管内有圆形隆起互相嵌合5、雄性生殖器官除睾丸外还有(ABCDE )A 附睾B 输精管C 精索D 泌尿生殖道E 副性腺6、卵巢的功能有(ABC )A 产生卵细胞B 分泌雌性激素C 分泌黄体酮D促使生殖器官发育E 促进乳腺发育7、要摘除公猪的睾丸,必须要先切开(ABCDE )A 皮肤B 肉膜C 鞘膜壁层D 鞘膜脏层E 附睾8、能产生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的器官是(AC )A 睾丸B 附睾C 卵巢D 输卵管E 输精管9、公畜的副性腺包括(ACB )A 精囊腺B 前列腺C 尿道球腺D 附睾E 睾丸10、公畜在交配时,精子需要通过(BCE ),才能排出体外A 膀胱B 输精管C 附睾管D 输尿管E 尿生殖道11.牛的子宫阜位于(BE )。

家畜病理学复习材料

家畜病理学复习材料

第一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血液循环障碍可分全身性和局部性两种类型。

全身性血液循环障碍主要为心血管系统损伤及血容量、血液形状的改变所致,波及全身各器官组织。

局部性血液循环障碍主要为某一局部或个别器官发生循环障碍。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或表现为局部器官组织血液含量和流速的改变(如缺血性梗死、淤血),或表现为血液形状的改变(如血栓形成、栓塞),或表现为血管完整性的破坏和通透性的改变(如出血)等。

一、充血/淤血局部器官或组织内血液含量增多的现象称为充血。

依据发生原因和机制不同可分为动脉性充血和静脉性充血两类。

由于小动脉扩张而流入组织或器官的血量增多的现象称为动脉性充血,也称为主动性充血(简称充血)。

由于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局部组织或器官中血量增多的现象称为静脉性充血,又称为被动性充血(简称淤血)。

动脉性充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充血的组织器官体积轻度肿大,色泽鲜红,温度升高。

镜下变化为小动脉及毛细血管扩张,管腔内充满大量红细胞。

静脉性充血的病理学变化主要表现为淤血的组织或器官体积增大,颜色加深,呈暗红或紫红色,表面温度降低。

镜下变化为小静脉和毛细血管扩张,充满大量红细胞。

若淤血持续时间较长、侧枝循环不能建立时,可导致淤血性水肿、出血、组织坏死、间质结缔组织增生等,甚至发生淤血性硬变。

淤血组织易继发感染而发生炎症、坏死。

肺淤血:多见于左心衰竭和二尖瓣狭窄或关闭不全时。

剖检,肺体积膨大,被膜紧张,呈暗红色或紫红色,在水中呈半沉半浮状态。

切面上常有暗红色不易凝固的血液流出,支气管内流出灰白色或淡红色泡沫状液体。

肝淤血:多见于右心衰竭时,急性肝淤血时,肝体积肿大,质地较软,呈紫红色,切面流出多量暗红色液体。

肾淤血多见于右心衰竭时。

剖检,肾体积稍肿大,呈暗红色。

切开时,从切面流出多量暗红色液体,皮质常呈红黄色,故皮质和髓质界线清晰。

二、出血血液流出心脏或血管外的现象称为出血。

根据出血的发生原因可将出血分为破裂性出生和渗出性出血。

家畜泌尿系统疾病

家畜泌尿系统疾病
泌尿系统疾病
• 泌尿器官疾病约占内科疾病的1~2%。泌尿器 官的机能活动,受神经,体液的调节,这种 种经体液调节一旦发生障碍,则可引起肾脏 的病理变化。而泌尿器官又有着共同的解剖 生理联系,因此,泌尿器官的疾病多半是彼 此相关,互为因果的。 • 一、肾炎(Nephritis) • 二、膀胱炎(Cyscitis) • 三、尿石症(Urolithiasis) • 四、血尿(Haematuria) • 五、其他
膀胱炎(Cyscitis)
• 膀胱炎是指膀胱粘膜及粘膜下层组织的 炎症。 • 临床特征为 临床特征为:1、疼痛性尿频,尿淋漓 等排尿障碍;2、尿中出现多量膀胱上 皮,血细胞等异物;3、常有有机械性 损伤。 • 临床症状:1、出现尿频等排尿障碍;2、 临床症状: 直肠检查膀胱空虚,缩小甚至有结石; 3、尿检有膀胱病理性产物。 • 治疗:抗菌消炎、防腐消毒。 治疗: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四、诊断:
• 对血尿的诊断重点是查明原因,确定出血 部位。 • 对出血病因就根据病史,临床症状以及尿 液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 对出血部分的判定,一般采用三杯尿检查 法。 即将病畜一次排尿液前、中、后各接 取一烧杯,进行肉眼观察。
五、治疗
• (一)治疗原则:治疗原发病,制止出血。 • (二)查明致病原因,根治原发病,是治 疗血尿的根本措施。 • 1、 制止出血:安络血,止血敏等 。 • 2、中药疗法,清热凉血,利尿止血。方剂: 秦艽散或瞿麦散。
三、尿石症的临床表现:
• 尿石情况较轻时不明显,排尿相对浓一点并 且有点发白;严重时出现排尿障碍。 • A、 肾盂结石 : 往往在劳动或使役中出现疼 、 肾盂结石: 痛,常伴有肾盂肾炎的表现。 • B、 输尿管结石 、 输尿管结石:常有剧烈而持续性的腹痛; 肾端粗大。单侧性症状轻微。 • C、 膀胱结石 、 膀胱结石:在膀胱腔中结石,动物常出 现尿频,腹痛为明显,往往在排尿终末有絮 状物等,在膀胱结石,动物腹痛明显,常发 生排尿障碍。甚至尿闭。 • D. 尿道结石 . 尿道结石:主发生于公畜,牛羊多发生 于“S”状弯曲起始部及龟头。 • E、膀胱破裂 、膀胱破裂:动物排尿障碍,排尿姿势等改 变,动物变得安静,呆滞,腹腔增大。

家畜解剖生理第六章泌尿系统课件

家畜解剖生理第六章泌尿系统课件

泌尿系统的基本结构
总结词
泌尿系统的基本结构包括肾单位、肾小囊、肾小球、肾小管 等。
详细描述
肾单位是肾脏的基本功能单位,包括肾小囊、肾小球、肾小 管等结构。肾小囊负责收集原尿,肾小球负责过滤血液,肾 小管则负责重吸收尿液中的有用物质,同时分泌一些物质进 入尿液,形成最终的尿液。
02
CATALOGUE
家畜解剖生理第六 章泌尿系统课件
目录
• 泌尿系统的概述 • 肾脏的结构与功能 • 输尿管的解剖与生理 • 膀胱的解剖与生理 • 尿道的功能与结构
01
CATALOGUE
泌尿系统的概述
泌尿系统的定义和功能
总结词
泌尿系统是家畜体内的重要排泄系统,负责调节体液平衡、排除废物和多余物 质的功能。
详细描述
腰部位于第1-2腰椎前方,骨盆部位于骨盆侧缘,壁内部位于膀胱壁内。
输尿管直径约为2-3厘米,管壁厚约2-3毫米,具有蠕动功能,有助于尿液的输送。
输尿管的生理功能
输尿管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输送 尿液从肾盂到膀胱。
当肾脏产生尿液后,尿液通过 肾盂流入输尿管,在输尿管内 形成尿液流,并输送至膀胱。
输尿管的蠕动有助于尿液的输 送,同时输尿管的上皮细胞能 够吸收和分泌一些物质,如水 、电解质和尿素等。
输尿管的排泄机制
当尿液进入膀胱后,膀胱壁肌肉的收 缩将尿液从膀胱中排出,即排尿。
输尿管的排泄机制还包括尿液的浓缩 和酸化等过程,以维持机体内环境的 稳定。
排尿时,输尿管会发生节律性蠕动, 将尿液逆向输送回肾脏,以协助排尿 。
04
CATALOGUE
膀胱的解剖与生理
膀胱的解剖结构
膀胱是家畜体内的一个空腔器官 ,位于骨盆腔内,呈梨形或锥形

兽医病理学复习要点

兽医病理学复习要点

兽医病理学复习要点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兽医病理学病理学第一单元动物病理学概论一、疾病得概念疾病就是在一定条件下致病因素与机体相互作用而产生得一个损伤与抗损伤得复杂斗争过程。

在疾病过程中机体表现出各种机能、代谢与形态结构得异常变化,以及各种相应得症状、体征与行为异常。

动物疾病包括以下基本特征:1、疾病就是在正常生命活动基础上产生得一个新过程,与健康有质得区别;2、任何疾病得发生都就是由一定原因引起得,没有原因得疾病就是不存在得。

3、任何疾病都就是完整统一机体得反应,呈现一定得机能、代谢与形态结构得变化,这就是疾病时产生各种症状与体征得内在基础。

4、任何疾病都包括损伤与抗损伤得斗争与转化。

5、疾病就是一个有规律得发展过程,在发展得不同阶段,有其不同得变化与一定得因果转化关系、6、疾病时不仅动物得生命活动能力减弱,而且其生产性能、特别就是经济价值降低,这就是动物疾病得重要特征。

二、疾病得经过具有一定得阶段性,通常分为潜伏期(隐蔽期)、前驱期、临床经过期(症状明显期)、转归期(终结期)四个基本阶段。

三、疾病得转归就是指疾病过程得发展趋向与结局。

疾病得转归一般可分为完全康复(痊愈)、不完全康复与死亡三种形式。

四、引起疾病得原因大致分为外因与内因两大类。

疾病发生得外因包括:生物性因素(包括各种病原微生物与寄生虫)、化学性因素、物理性因素(包括温度、光能、放射能、电流、机械性因素、大气压、噪音等)、营养性因素。

疾病发生得内因包括:防御功能及免疫功能降低、机体反应性改变、遗传因素、特异性免疫反应第二单元组织与细胞损伤一、变性变性就是指细胞或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得数量显著增多,并伴有不同程度得功能障碍。

一般而言,变性就是可复性改变。

变性可分为两大类:即细胞变性(常见得有细胞肿胀、脂肪变性及玻璃样变性等)与细胞间质得变性(有黏液样变性、玻璃样变性、淀粉样变性及纤维素样变性等)、1、细胞肿胀就是指细胞内水分增多,胞体增大,胞浆内出现微细颗粒或大小不等得水泡。

家畜病理复习题

家畜病理复习题

家畜病理学复习资料(仅供参考)名词解释1.家畜病理学:是研究动物疾病的原因、发生、发展和转变规律及患病动物物质代谢机能活动和形态结构变化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2.充血:组织或器官内含血量增多称为充血。

(动脉性充血或主动性充血)3.淤血:由于静脉血液回流受阻而引起局部组织或器官中的血量增多,称为静脉血充血(淤血或被动性淤血)4.肝淤血:右心衰竭时,因肝静脉血液回流受阻常引起肝淤血。

眼观急性肝淤血时,肝脏肿大,呈暗紫色,切开时从切面流出多量暗红色血液。

镜检见肝小叶中央静脉、窦状隙以及叶下静脉扩张,充满血液。

5.槟榔肝:肝脏由于慢性淤血发生脂肪变性时,淤血明显处呈暗红色,而变性部位呈灰黄色,其表面和切面形成红黄相间的纹理,形似槟榔花纹,故称此变化的肝脏为“槟榔肝”。

6.心力衰竭细胞:当左心衰竭引起慢性肺淤血时,肺泡腔中出现了吞噬有红细胞或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

7.血栓:在活体的心脏或血管内,血液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成分析出、黏集形成固体物质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所形成的固体物质称为血栓。

8.梗死:由于动脉血液断流,局部组织或器官缺血而发生的坏死,称为梗死。

9.栓塞:循环血液中出现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液运行并阻塞血管腔的过程,称为栓塞。

10.出血:血液流出心血管之外,称为出血。

11.休克:是指机体在受到各种有害因子作用时所发生的,以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组织器官微循环血液灌流量严重不足为特征,并由此而导致的各重要器官功能代谢障碍和结构损害的全身性病理过程。

12.坏死:活体内局部组织或细胞的死亡。

创伤愈合:组织器官受机械性损害所造成的组织伤损,由其周围的健康组织进行增生、修复的过程,称为创伤愈合。

13.西米脾:淀粉样物质沉积于白髓,切面上脾小体如高粱米大小,灰白色,半透明,与煮过的西米相似。

14.火腿脾:淀粉样物质沉积于红髓,切面上红褐色的脾组织与黄色的淀粉样物质相间混杂,似火腿样花纹。

15.坏死:活体内局部组织或细胞病理性的死亡称为坏死。

兽医6泌尿系统疾病

兽医6泌尿系统疾病

第六章泌尿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临床综合症尿量改变由于肾小球滤过率与肾小管重吸收机能障碍,出现尿量变化少尿:肾小球滤过率减少,而肾小管重吸收机能增强,见于肾炎多尿:排出尿量增多,比重降低,达1.001–1.01(正常:1.01-1.05)肾脏机能障碍 1.肾小球滤过率增加。

2.肾小管重吸收降低。

中枢性损害见于非炎症型肾病无尿:尿液形成障碍,见于肾炎或肾病后期,膀胱空虚尿闭:尿液不能排出,见于尿道阻塞或膀胱麻痹尿失禁:中枢神经或脊髓损害,使膀胱括约肌松驰。

尿淋漓:炎症刺激频尿:由于炎症刺激,见于肾炎尿质量变化正常尿中尿液成分改变蛋白尿正常尿中含微量蛋白,不易测出。

在急性肾功能不全时,由于缺血、缺氧或中毒等因素,导致肾小球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肾小管对原尿蛋白质重吸收减少。

尿中蛋白含量≥3mg/ml,则为蛋白尿。

蛋白尿是肾炎的重要症状,但蛋白质多少与肾炎病情严重程度不成正比。

蛋白尿又分真性蛋白尿和假性蛋白尿两种真性蛋白尿:由肾脏性疾病引起假性蛋白尿:由非肾脏性疾病引起,如膀胱、尿道的炎症血尿由肾小球毛细血管破损引起。

可分为以下三种肾性血尿:排尿开始到结束,始终为红色,分布均匀膀胱血尿:排尿结束时尿液呈红色,尿液中有红细胞尿道血尿:排尿开始时尿液中有红细胞尿三杯试验:开始、中间、结束尿沉渣检查尿沉渣是肾脏及尿路感染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种病理产物有机沉渣红细胞:损害白细胞:炎症脓细胞:化脓性炎症肾小管上皮细胞:呈纺缍形,如在尿液中出现则说明肾损害膀胱上皮细胞:扁平。

尿道上皮观察方法:尿液离心:1000rpm,5—10min,加稀碘液观察管型(或圆柱)尿液中出现圆柱状或管型样物质。

它是在肾小管内凝集而成的,后随尿液排出管型可分为血球圆柱:红细胞颗粒圆柱:颗粒物质透明圆柱:随尿排出的蛋白质凝固肾炎中一定有血球圆柱心血管综合症肾炎→肾组织局部缺血→刺激致密斑→肾小球旁细胞释放肾素(肾素是一种蛋白水解酶,能催化血管紧张素原转变为血管紧张素)→肾活素大量分泌(包括醛固酮→肾素→血管紧张素↑)→末梢小血管痉挛性收缩,导致血压升高。

畜禽解剖学-泌尿系统

畜禽解剖学-泌尿系统

猪 肾
属于平滑多乳头肾。肾叶的皮质部完全 合 并,但肾乳头仍单独存在。左、右肾呈 豆形 ,位于最后胸椎和前 3 个腰椎横突腹侧。
羊肾和犬 肾
均属于平滑单乳头肾。两肾均呈豆形。
羊的右肾位于最后肋骨至第 2 腰椎下,左
肾在瘤胃背囊的后方,第 4 、第 5 腰椎下 。
犬的右肾位置比较固定,位于前 3 个腰 椎 椎体下的下方,有的前缘可达最后胸 椎。 左肾位置变化较大,当胃近于空虚 时,肾 的位置相当于 2-4 腰椎椎体下方内 。当胃 食物充满时,左肾更向后移,左端 肾的前 约与右
被膜:健康者较易剥离
,营养良好的,有脂 肪 包裹,称肾脂囊
实质:
a. 皮质:位于浅层,色深
,富含血管,有肾小体
b. 髓质:位于深层,色浅
,有肾小管
肾门:肾的内侧缘凹入,是血
管(肾动脉、肾静脉)、神经、淋 巴管、输尿管进出肾的地方。
肾窦:位于肾实质内,是肾门深
入肾内形成的漏斗状腔隙,以容 纳肾盏和肾盂。
有沟多乳头肾:肾叶中间部分合并,表面有沟,内
部有分
离的乳头,有收集管― ― 牛
Swine
牛肾 马肾
羊肾 猪肾




牛 马
输尿管 起自:肾盂(马、猪、羊、犬)或集收管(牛) 止于:膀胱颈背侧
马:肾乳头融合成山脊状的肾总乳头、突入 肾 盂中,肾盂呈漏斗状,直输接尿 管
牛:输尿管起始部在肾窦内形成前后两条集 收 管,每条集收管分出许多分枝,未端膨大 肾小 盏,接受肾乳头的尿液
Dog
Pig
sheep
Cow
Horse
肾的类 型
光滑多乳头肾:人、猪 光滑单乳头肾:马、羊、犬

兽医病理解剖学课件:泌尿系统病理

兽医病理解剖学课件:泌尿系统病理

间质性肾炎
3、化脓性肾炎(suppurative nephritis)
肾实质和肾盂感染化脓菌而发生的化 脓性炎,包括血源性和尿源性感染。
病变: 3.1 血源性化脓性肾炎 眼观: 肾表面及切面皮质部散在许多大
小不一的黄白色化脓灶或脓肿,化脓灶周围 有暗红色炎性反应带。
化脓性肾炎
组织病理学变化:
2.间质性肾炎(interstitial nephritis)
肾间质发生的以淋巴细胞、单核细胞 浸润,水肿和结缔组织增生为主要病变的 非化脓性炎症。
病因: 感染和中毒,如布氏杆菌病、钩端螺旋
体病、副伤寒、犬瘟热、猪大肠杆菌病等都 有间质性肾炎的病变。另外,青霉素类、先 锋霉素、磺胺类药物过敏,寄生虫感染等都 可引起间质性肾炎。
病变 眼观 : 初期,肾肿大,被膜紧张,易于剥
离,在表面及切面皮质部散在多数灰白、灰黄 色有油脂样光泽的斑点或结节,称“白斑肾”。 后期,肾缩小,质地变硬,表面有凹凸不平的 颗粒状,称“皱缩肾”。
白斑肾
组织病理学变化:
初期,间质小血管扩张、充血,有大量浆 液渗出,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浸润及结缔组织 增生,肾小管上皮细胞萎缩、变性。后期,结 缔组织广泛增生,肾小球、肾小管萎缩,部分 肾小管阻塞,少数肾小管扩张,呈大小不一的 囊泡。
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
抗肾小球基底膜性肾小球肾炎
类型:
渗出性
急性肾小球肾炎
细胞增生性
增生性
纤维增生性
病变:
眼观: 体积肿大,被膜紧张、易剥 离。切面潮红而光滑,肾小球形象明 显;有时肾表面及切面皮质部均有分 布均匀、大小一致的小出血点。
组织病理学变化: (1)急性渗出性肾小球肾炎
肾球囊内有数量不等的炎性渗出物, 常为浆液、纤维素及中性粒细胞,有时 有红细胞 。

《畜禽解剖学》教学课件:泌尿系统

《畜禽解剖学》教学课件:泌尿系统
(一)位置 最后几个胸椎、前3个腰椎腹侧 左、右各一
(二)结构
1.肾脂肪囊 2.被膜:薄而坚韧的纤维囊 3.肾实质←肾叶(n) ➢ 皮质:浅层,色深,红褐色,有肾小体 ➢ 髓质(肾锥体):深层,色浅,有肾小管
肾乳头(尖端)→肾小盏 4.肾间质:结缔组织、血管、N
相关概念
*肾门、肾窦 肾盂 肾锥体、肾柱、肾乳头 肾小体、髓放线、皮质迷路 *肾叶、肾单位
泌尿系统 ( Urinary System )
泌尿系统
重点 泌尿系统的组成 马、牛、羊、猪肾的类型 肾的基本结构 膀胱的位置、结构及与相邻器官的关系
泌尿系统
组成:肾、输尿管、膀胱、尿道 功能: 排出代谢产物 调节体液,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 内分泌(促红细胞素、前列腺素、
肾素)
一.肾
公马输尿管
➢ 尿生殖褶中 ➢ 与输精管相交叉
公畜膀胱位置
背侧接: 直肠、尿生殖褶、输精管末端、精囊腺、前列腺
母畜膀胱位置
背侧接子宫和阴道
输尿管开口
▪ 斜向延伸一段距离,开口于膀胱颈背侧壁 ▪ 防止尿液逆流
膀胱韧带
结构
(三)分类及形态特点
根据肾叶连合情况分: 复肾 有沟多乳头肾 平滑多乳头肾 平滑单乳头肾
牛肾
1.类型 有沟多乳头肾
2.形状 左肾:三棱形,右肾:长椭圆形
3.位置
右肾: 最后肋间隙~第2、3腰椎横
突的腹侧 左肾:
第2~第5腰椎左侧横突,系 膜较长,位置不固定
图片
图片
猪肾
1.类型:平滑多乳头肾 2.形状:豆形
粘膜:不规则皱褶、变移上皮
肌层:平滑肌 外膜:浆膜
内纵肌 中环肌:最厚 外纵肌
三.膀胱
空虚:梨形、拳头 (马、牛),骨盆腔内公畜、母畜 充满:顶端突入腹腔

动物泌尿系统与生殖器官病理 畜牧兽医证书考试试题考点全套

动物泌尿系统与生殖器官病理 畜牧兽医证书考试试题考点全套

动物泌尿系统与生殖器官病理畜牧兽医证书考试试题考点第一节肾炎肾小球、肾小管及其间质的炎症,称为肾炎。

临床上最常见的有肾小球肾炎和间质性肾炎。

一、肾小球肾炎肾小球肾炎是以肾小球损害为主的肾炎。

炎症过程常常始于肾小球,然后波及肾小囊,最后波及肾小管和间质。

肾小球肾炎可为原发性,即原发于肾脏的独立疾病;也可为继发性,即肾脏疾病由其他疾病所引起。

一般所指肾小球肾炎为原发性。

因病变常呈两侧弥散性分布,故又称为弥散性肾小球肾炎。

(一)病因和机理肾小球肾炎的发病原因和机理尚不十分清楚,但研究发现肾小球肾炎多发生于某些传染病过程中,如猪瘟、猪丹毒、马鼻疽、鸡新城疫等均可伴发肾小球性肾炎。

一般认为与感染有关,是一种免疫性疾病。

目前认为发生肾炎主要可通过如下2种方式。

1.免疫复合物性肾小球肾炎免疫复合物性肾小球肾炎是机体在外源性(如链球菌的胞浆膜抗原和异种蛋白质等)或内源性抗原(如由于感染或自身组织破坏而产生的变形物质等)刺激产生相应的抗体,当抗原抗体在血液中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随血液流经肾小球时沉着在肾小球血管内皮下或血管间质内,弓I起肾小球损伤而出现肾小球肾炎2.抗肾小球基底膜性肾小球肾炎抗肾小球基底膜性肾小球肾炎是在感染或其他因素的作用下,细菌或病毒的某种成分与肾小球基底膜结合,形成自身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自身肾小球基底膜抗原的抗体;或某些细菌及其他物质与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有共同抗原性,这些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即可与该抗原物质起反应,也可与肾小球基底膜起反应,并激活补体等炎症介质,引起肾小球基底膜的损伤和肾小球肾炎。

(二)病理变化根据肾小球的病理变化,肾小球性肾炎可分为急性肾小球性肾炎、亚急性肾小球性肾炎和慢性肾小球性肾炎3种类型。

1.急性肾小球性肾炎急性肾小球性肾炎的病程一般较短,病理变化主要发生在血管球及肾小囊内,包括变质、渗出和增生等病理变化。

眼观肾脏稍肿大,被膜紧张,容易剥离,肾表面及切面呈红色,故称为〃大红肾〃。

动物病理学-泌尿系统病理

动物病理学-泌尿系统病理

第二节 肾炎
肾炎( nephritis ):指以肾小球、肾小管和 肾间质的炎症变化为特征的疾病,根据发生 的部位和性质,通常把肾炎分为肾小球肾炎 ,间质性肾炎和化脓性肾炎。
一、肾小球肾炎( glomerulonephritis ) 是以肾小球损害为主的变态反应性疾病。
病变特征:肾小球炎症性病理变化。 临床表现:少尿、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 压、肾功能不全等。 肾小球肾炎的分类很多,根据病理变化特征可 分为: 急性肾小球肾炎 亚急性肾小球肾炎 慢性肾小球肾炎
直管 乳头

曲 部 直部
直部 支 曲部
降支
髓 升袢
肾单位 肾小体:球形,分 血管球与肾小囊, 有两个极:血管极 与尿极
( 1 )血管球
由入球小动脉反复分支后的一团毛细血管, 又汇成一条较细的出球小动脉,管壁内皮细胞 有 孔,滤过血液形成原尿。
( 2 )肾小囊
是包在血管球外的双层囊,壁层为单层扁平上皮, 脏 层为多突的足细胞,突起之间有裂孔。
肾的实质由多数肾叶组成。每个肾叶分为浅部 的皮质和深部的髓质。 皮质:富含血管:故新鲜标本呈红褐色。切面 上有许多细小颗粒状小体,叫肾小体 髓质:颜色较浅,切面上可见许多纵向条纹
由许多肾小管构成。呈圆锥形的髓质部分
组织结构
肾单 位
肾小体
血 管
肾小囊
近端 小管

肾小
细部

远端小
管 弓形管
集合小 管
结局 大多在数周、数月内痊愈。少数转慢性,极少
数死于肾衰、心衰、高血压脑病。
2. 亚急性肾小球肾炎
1 、病理变化:
肉眼观:大白肾。
镜下观:球囊壁层上皮细胞增生、单核细胞渗出形 成新月体或环状体。早期为细胞性新月体,随后形 成纤维性新月体。使球囊腔闭塞,压迫血管球使其 萎缩,最后肾小球功能丧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肾炎类型:以肾小球损害为主的疾病,肾小球性肾炎;以间质损害为主的疾病,间质性肾炎;以化脓性病变为主的疾病,肾盂肾炎。

2.肾小球性肾炎指原发于肾小球,以肾小球损害为主的炎症。

始于肾小球,后波及肾球囊,最后累及肾小管及间质。

病因及机理某些传染病(猪丹毒,猪瘟,马传贫,马鼻疽)时,常伴发肾小球性肾炎。

从感染到发生肾小球肾炎的间隔需要1-3周,发生变态反应性致敏所需的时间——肾小球性肾炎的变态反应性本质。

机理:近年来研究证实,肾炎的发生机理有两种:1、免疫复合物性肾小球性肾炎:绝大多数(90%以上)肾小球性肾炎由免疫复合物所致。

2、抗肾小球基底膜性肾炎:此型肾炎较少见。

发生是由于机体内产生抗自身肾小球基底膜抗体与肾小球基底膜作用而致病的。

病理变化分急性、亚急性和慢性肾小球性肾炎,分述如下:3、急性肾小球性肾炎(acute glomerulonephritis)常发生于急性感染之后,病程较短。

病变主要在血管球及肾球囊内。

有变质,渗出和增生等变化。

眼观:肾体积轻度肿大,充血,质地柔软,被膜紧张,易剥离,表面与切面潮红。

皮质部略增厚,纹理不清。

若有出血,表面和切面散布针尖状大小的红点。

镜下: 1)肾小球毛细血管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系膜细胞肿胀,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渗出,肾小球血细胞成分明显增多,肾小球体积增大,充满小球囊。

2)囊腔内有时还有白细胞,红细胞,浆液。

病变严重时,毛细血管腔内可有血栓形成。

3)肾小管上皮细胞颗粒变性或脂变,肾小管扩张,内有透明或细胞管型,肾间质轻度水肿,出血,肾小球周围间质少量中性白细胞浸润。

4、亚急性肾小球性肾炎介于急性与慢性肾炎之间病理类型。

本病的主要特征是肾小球囊壁层上皮细胞增生,形成新月体或环状体。

眼观:肾脏肿胀,柔软,色泽苍白或灰黄“大白肾”之称,表面光滑,可能有散在出血点,皮质增宽,与髓质分界清楚,病变为弥漫性。

镜检:1)肾小球囊壁层上皮细胞显著增生,增生的细胞肿大,多角形或菱形,淡染,堆积成层,被复于肾小球的尿极,呈新月型(新月体);或呈环形(环状体);2)增生的上皮细胞间可见红细胞,中性粒细胞或纤维素样渗出物,增生的上皮细胞间纤维组织逐渐增加,形成“纤维性新月体”;5、慢性肾小球性肾炎发病迟缓,病程长,症状常不明显。

根据病理形态可分为以下几种:1)膜性肾小球性肾炎:特点:弥漫性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外侧有免疫复合物沉积。

2)膜性增生性肾小球性肾炎:特点: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和基底膜增厚。

3)慢性硬化性肾小球性肾炎各类肾小球性肾炎发展到晚期的结果。

其特征是肾脏明显缩小,变硬,又称为固缩肾。

眼观:两侧肾对称性缩小,苍白,质地变硬,表面呈细颗粒状,被膜粘连,不易剥离。

切面的皮质变薄,见有微小囊肿。

镜下1)早期可见到某种类型肾炎的残有病变(急性,亚急性,膜性,膜性增生性);2)中期多数肾小球纤维化和玻璃样变,相应的肾小管萎缩,消失,间质内纤维组织增生,多量的淋巴细胞浸润。

3)晚期:随肾小球的纤维化,玻璃样变和肾小管萎缩消失,间质增生等变化加重。

肾小球肾小管的数目减少,纤维组织增多,受压的肾小管发生梗阻,形成小囊肿。

6.间质性肾炎间质内发生的以单核细胞浸润和结缔组织增生为特征的原发性非化脓性炎症。

一般无临床症状。

多见于小牛,也见于猪、鸡和绵羊。

(一)病因及机理病因:未完全清楚,一般认为与感染,中毒,免疫损伤和缺血有关。

机理:病因多经血源性途径,进入肾间质,开始出现炎性细胞浸润,成纤维细胞增生,细胞成分增多,压迫肾小球和肾小管,肾实质破坏,纤维组织大量增生—“皱缩肾”7/. 局灶性间质性肾炎眼观:肾表面散在大小不一的圆形结节,灰白色(0.5-1cm),被膜易于剥离,或与结节发生粘连。

切面结节局限在皮质,呈楔形,眼观似淋巴组织,边缘部可有出血。

病变多时,皮质呈现斑纹或斑块。

又称为“白斑肾”。

镜下:1)肾小球一般正常,肾小管的变化继发于间质病变。

2)间质变化明显,初为水肿,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3)发展:除可见淋巴细胞、浆细胞外,成纤维细胞明显增多,纤维组织增生,肾小管变性,坏死、萎缩至消失。

残存的肾小管扩张,有细胞管型。

8.化脓性肾炎由细菌引起的肾脏的化脓性炎,侵害肾盂和肾实质,病理发生可有血源性或尿源性感染,可分为两种类型:肾盂肾炎、栓子性化脓性肾炎:(一)肾盂肾炎是肾盂和肾组织因细菌感染发生的化脓性炎,母畜较多见,由尿路上行的尿源性感染,常与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的炎症有关。

病理变化:眼观:急性肾盂肾炎:肾肿大,柔软,被膜易剥离。

肾表面有稍隆起的大小不一的灰黄色或灰白色化脓病灶,周围有炎性反应带,与健康组织分界明显。

切面肾盂高度扩张,肾盂内充满脓性液体--“脓肾”。

镜检:1)初期,肾盂粘膜充血,出血,水肿,炎性细胞浸润,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粘膜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脓性溶解--溃疡;2)亚急性肾盂肾炎时:肾小管及间质内淋巴细胞浸润为主,并形成明显的楔形梗死灶。

见成纤维细胞增生,病灶内的肾小球发生纤维化和玻璃样变;3)慢性肾盂肾炎时:肾实质内楔形病灶被机化,形成瘢痕组织,肾表面形成较大的凹陷,肾体积缩小,硬度增加,变实,被膜不易剥离——“皱缩肾”。

肾盂扩张变形,粘膜增厚,粗糙形成瘢痕。

(二)栓子性化脓性肾炎此型肾炎与其他部位多发性脓肿形成相似,以肾实质化脓性变化为主。

病理变化眼观:肾脏肿大,被膜易剥。

皮质内散在多量的小黄色病灶,大病灶突出肾表面。

镜检:早期:肾小球的毛细血管内及肾小管间小血管有菌块,周围有大量中性白细胞浸润,肾小管内也有同样的变化。

后期:细胞浸润处组织出现脓性溶解——小脓肿——大脓肿,周围组织充血,出血,水肿及中性白细胞浸润。

9.肾病概念:是指肾小管发生变性、坏死而无炎症变化的疾病。

二、原因与机制:原因有:外源性毒物:氯仿、四氯化碳、重金属、毒鼠药,栎树叶等;内源性毒物:不如外源性毒物明显,多伴发其它疾病传染病、蜂窝织炎。

三类型及病理变化:(一)急性肾病(坏死性肾病)多见于急性传染病和中毒病。

眼观:肾肿大,柔软,呈灰白色或灰黄色,切面结构浑浊不清,有淡黄色与髓放线平行的条纹。

镜下:肾小管上皮明显变性,坏死,崩解,脱落。

间质充血,有少量中性白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或无炎性反应。

(二)慢性肾病(淀粉样肾病)多见于一些慢性消耗性疾病。

眼观:肾肿大,质地坚硬,色泽灰白,切面呈灰黄色半透明的腊样或油脂状。

镜下:肾小球毛细血管输入小动脉、小叶间动脉及肾小管基底膜上有大量的淀粉样物沉着。

有时肾小球内充满同质团块,所属肾小管上皮变性,坏死——结缔组织增生——继发皱缩肾(淀粉样的皱缩肾)10. 肾功能不全各种原因所致肾脏泌尿及重吸收功能障碍,不能排除代谢产物和有毒物质,不能重吸收水、电解质及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时-“肾功能不全”。

肾机能不全是许多疾病,特别是危重病例中常见的病理过程。

不仅与在肾脏疾病时发生,而且可在其他系统器官疾病时发生。

一肾机能不全的原因(一)肾外因素:全身性血液循环障碍,物质代谢障碍,神经体液调节障碍,尿道疾病等(二)肾内因素:肾本身的器质性病变如感染-肾炎等;变态反应:免疫复合物沉积在基底膜上,基底膜损伤;中毒:如误食有毒物质用药不当(剂量时间等)肾毒性物质:重金属盐;肾毒性药物:庆大霉素、链霉素、先锋、磺胺等;其它:肾结石,肾囊肿、肾肿瘤等三肾机能不全的类型(一)急性肾功能不全概念:任何原因引起的肾机能急剧障碍,并呈现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及氮质血症时,均称急性肾功能不全。

2、原因及机理:原因:多因肾前性因素(大失血、休克、脱水、中毒、感染等)引起。

机理: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肾皮质血管的痉挛性收缩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作用----球旁细胞释放肾素—肾内形成血管紧张素Ⅰ和Ⅱ——肾小球入球动脉痉挛性收缩3、急性肾功能不全的代谢变化(1)尿量变化:初期少尿或无尿;中期多尿;后期逐渐恢复。

(2)尿液成分的变化:蛋白尿;血红蛋白尿;肌红蛋白尿;管型尿(蛋白管型,各种细胞管型及肌红蛋白管型等)(3)肾性水肿(4)电解质紊乱:高钾低钠血症;高磷低钙症;高镁血症。

(5)代谢性酸中毒:肾功能不全,排尿减少——酸性代谢产物排出不充分保酸排碱功能下降—酸性产物蓄积(6)氮质血症:血液中非蛋白氮含量升高,称氮质血症。

急性肾功能不全时:蛋白质含量的代谢产物(尿素、尿酸、肌酸酐、氨基酸及氨)随尿排出受阻休克、感染时——组织分解、代谢,蛋白质分解旺盛——非蛋白氮明显升高(7)尿毒症(后述)(二)慢性肾功能不全1、概念:任何原因使肾单位发生进行性破坏,且在较长时间内,残存的肾单位不能充分排出代谢产物和维持机体内环境的恒稳定,引起代谢产物及有毒物质在体内逐渐潴留,水和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称慢性肾功能不全。

2、原因及机理1)原因:主要是慢性肾炎,肾硬化,尿道结石等,也可由急性肾功能不全转化而来。

2)机理:目前主要用“未受损的肾单位”来解释。

3、功能代谢变化(1)尿量:开始残存肾单位因代偿而肥大,扩张,流入血量增加—代偿滤过率增高;肾小管因扩张—重吸收能力相对下降—多尿。

若肾单位破坏过多—少尿。

(2)尿质变化:肾小球毛细血管通透性升高,肾小管重吸收能力下降——滤出的蛋白质——蛋白尿,血尿,管型尿。

(3)肾性脱水:肾小管对水钠重吸收下降—多尿—脱水倾向—(补水不及时)—脱水。

幻灯片50(4)电解质紊乱:初期多尿——钠钾随尿排出——低钠、低钾血症;后期少尿——磷排出受阻——高磷血症;肠道钙吸收降低——低血钙症及低钠、高血钾症。

(5)代谢性酸中毒:初期不明显,后期肾单位破坏过多,滤过机能下降,排酸保碱机能下降——代谢性酸中毒。

(6)氮质血症:初期不明显,晚期出现。

(7)红细胞生成酶减少:肾单位破坏过多——红细胞生成酶减少——肾性贫血。

11.尿毒症概念:是肾机能不全的最严重的表现,是由肾机能衰竭而导致的应从肾排出的毒性物质蓄积在体内引起机体自体中毒的综合性症候群。

二、分类:根据血液中非蛋白氮的含量分为真性尿毒症、假性尿毒症(一)、真性尿毒症:血液中非蛋白氮含量明显增多的尿毒症。

1、原因:严重的急性或慢性肾功能不全时,均可引起尿毒症。

2、机理:目前不十分清楚,与下列因素有关:1)尿素中毒2)肠道毒素物质作用3)胍类化合物作用3、尿毒症时机能代谢变化:(1)神经系统:主要表现为神经沉郁,昏迷或痉挛(氨中毒,假性神经介质形成,酸中毒);(2)心血管系统:肾性高血压(缺血致肾素分泌升高);(3)造血器官的变化:红细胞生成酶减少—红细胞生成障碍—肾性贫血;(4)呼吸系统:呼吸加快、加深或周期性呼吸困难;(5)消化系统:肠炎及消化不良。

(二)假性尿毒症某些肾机能不全时,也会出现以神经症状为主的尿毒症,但血液中非蛋白氮含量不升高,故称假性尿毒症。

1.各类肾小球肾炎的病变特点有哪些?2.各类肾功能不全的特点有哪些,其后果如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