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道法期中复习提纲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期中考试复习知识点提纲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期中考试复习知识点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0597d899b0717fd5360cdca7.png)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期中复习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第一框1.我国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
2.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3.宪法对我国的国家性质是如何规定的?我国宪法第一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第二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4.宪法是如何使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得以实现的?(1)宪法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2)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
(3)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
(4)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
(5)宪法规定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
5.武装力量的作用是什么?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参加国家建设事业,努力为人民服务。
6.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平等权、政治权力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社会经济权利、文化教育权利和自由。
7.作为国家主人怎样尽责?一切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归根结底就是要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我们要依法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担当起国家主人应尽的责任。
8.公民通过哪些途径和形式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社会事务?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企业职工代表大会表决方案;村民参加村务公开会;年满18周岁学生投票选举人大代表;网络参政;听证会等。
9.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10.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对各级国家机关有什么要求?它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11.我国享有人权的主体有哪些?受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有哪些?主体:在我国,人权的主体非常广泛,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
八年级期中《道德与法治》复习提纲
![八年级期中《道德与法治》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243cfd420b1c59eef8c7b437.png)
八年级期中《道德与法治》复习提纲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一、我与社会(一)感受社会生活★社会生活给我们带来哪些变化?(或:置身社会生活的意义是什么?)P3-4A.我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
B.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
C.我们的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我们会与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D.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管理,更加关心国家发展。
(二)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1.个人和社会的关系是怎样的?P4-5A.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
B.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2.社会关系分为哪几种不同的类型?(或:几种主要的社会关系?)P5A.血缘关系:如家庭、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等。
B.地缘关系:如同乡、邻居等。
C.业缘关系:如同学、同事等。
二、在社会中成长(一)在社会课堂中成长★1.如何理解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或:如何理解社会对人的影响?)P7①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A途径:通过父母的抚育、同伴的帮助、老师的教诲和社会的关爱等,B表现:我们的知识不断丰富,能力不断提高,规则意识不断增强,价值观念日渐养成,C结果:我们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②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③人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二)养成亲社会行为1.什么是亲社会行为?(补充,抄在P8空白处)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来的那些有利于社会和他人的行为。
★2.亲社会行为主要包括哪些?(或:亲社会行为的表现有哪些?)P8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等。
★3.养成亲社会行为有何意义?P8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4.怎样养成亲社会行为?P8A.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
八年级上册政治期中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政治期中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96725154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18.png)
政治期中复习提纲班级:姓名: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1.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如何理解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P4-5①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
②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
③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2.几种主要的社会关系①血缘关系②地缘关系③业缘关系3.为什么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社会对个人成长的作用)P7①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②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③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4.社会化的含义、途径、结果①含义:社会化是指一个人从最初的自然的生物个体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
②途径:通过父母的抚育、同伴的帮助、老师的教诲和社会的关爱等③结果:我们的知识不断丰富,能力不断提高,规则意识不断增强,价值观念日渐养成,我们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5.青少年为什么要养成亲社会行为?P8①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必要性)②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意义)③参与社会的过程,既是体验社会生活的过程,也是在实践中发展和成就自己的过程。
6.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要求、做法)P8①亲社会行为要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
②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
③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④我们要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⑤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等。
7、中学生可以参与的亲社会行为有哪些?P8①劳动体验②研学旅行③义务植树④捐款、捐物第二课网络生活新空间1.为什么说网络丰富了日常生活?(网络对日常生活的积极影响)P10-12①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道德与法治期中复习提纲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道德与法治期中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bf9fad6c767f5acfa1c7cda9.png)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期中复习提纲第一课坚持宪法至上1、为什么这些国家机关和场所要悬挂国徽?答:国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和标志。
2、为什么我国很多国家机关的名称里有“人民”二字?答: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3、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答: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属于人民,这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4、宪法是如何使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得以实现的?答:1)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2)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
3)规定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
4)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
5)规定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它的任务是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等等。
5、为什么说在我国人权的主体和人权的内容非常广泛?答:人权主体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
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
人权内容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权利。
6、宪法规定我国国家机构实行什么原则?这个原则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答:民主集中制原则。
主要体现为:(1)在国家机构与人民的关系方面,国家权力来自人民,由人民选举产生国家权力机关,国家权力机关在国家机构中居于主导地位。
(2)在中央与地方国家机构关系方面,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3)在国家机关内部作出决策、决定时,实行民主集中制。
第二课保障宪法实施1、新任命的国家机构领导人要向宪法宣誓,这是为什么?答:①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②宪法集中体现人民的共同意志,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③一切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维护宪法权威,捍卫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
2、宪法地位如何?答: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
八年级政治期中知识梳理提纲
![八年级政治期中知识梳理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9f8e52afb0717fd5360cdc7a.png)
八年级政治期中知识梳理提纲第一课爱在屋檐下一、我知我家(1)家庭的含义: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而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2)家庭结构的类型:现在常见的几种家庭类型,一般为核心家庭和主干家庭,还有少量单亲家庭、联合家庭。
(3)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①生命是父母给予的,这种关系无可选择、无法改变。
二、我爱我家(1)父母对子女的抚养教育(或父母为什么要抚养和教育子女)①是亲情的自然流露。
②是传统美德的彰显和发扬。
③是道德和法律的要求。
(2)我们要热爱我们的家【原因】:①家是我们的感情栖息地、物质生活后盾、安全健康保障、娱乐天地、天然学校和今后发展的大本营。
(家庭的功能)②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
(家庭的主要特点)三、难报三春晖(1)孝敬父母的含义:孝敬父母就是子女对父母的尊敬、侍奉和赡养。
其中最重要的是敬重和爱戴父母。
(2)孝敬父母的原因:①父母不仅赋予我们生命,还教我们做人。
②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③孝敬父母是子女对父母应尽的道德义务、法律义务。
(3)孝敬父母的表现(或怎样孝敬父母):①爱父母,心里想着父母,理解、关心父母。
②行动上帮助父母,为父母分忧。
③努力学习,积极上进,让父母高兴。
第二课我与父母做朋友一、严也是一种爱(1)父母与子女产生隔阂的原因:我们与父母的人生经历、生活经验、社会地位不同,对社会规范的熟悉程度不同。
(2)我们与父母发生冲突的原因:父母对我们的高期待、严要求。
(3)逆反心理的产生及表现:①产生:对父母的思想观念、管教方法、严格要求,产生反感。
②表现:要我这样,我偏要那样;你说这个好,我非说那个好;让我相信这个,我偏相信那个不可。
(4)正确对待逆反心理:逆反心理不能一概说是错的,有的反抗不无道理。
父母不是圣人,他们的观念有时落后,在家庭教育方面他们也难免有误区。
(5)逆反心理的危害及应对方法:①危害:逆反心理导致的对父母的反抗,其结果都是惩罚了自己——不是拿自己的错误惩罚自己,就是拿父母的错误惩罚自己,这种结果也是对父母的一种伤害——不是拿自己的错误伤害父母,就是拿父母的错误伤害父母。
初中道德与法治期中复习提纲
![初中道德与法治期中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945bc801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ca.png)
初中道德与法治期中复习提纲一、人与社会1.人的本质和属性-人的本性和理性-人的自由和责任2.人与社会的关系-人的个体和集体-人的自由和约束-人的权利和义务3.社会的组织与发展-社会的分工和合作-社会的阶层和差异-社会的变迁与进步二、道德与人生-道德的社会起源-道德的内在特征-道德与法律的关系2.个人在道德中的地位-个人的人格与道德-个人的自主与他律-个人的价值与意义3.道德行为和价值观-道德行为的要求-道德价值观的培养-道德修养的方式三、法律与社会1.法律的产生和功能-法律的起源和发展-法律的基本功能-法律的约束和保护2.法律的制定和实施-法律的主体和程序-法律的实施和司法-法律的权威和公平3.法律与公民的关系-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公民的法治意识-公民的参与与监督四、道德与法治的关系1.道德与法律的相互作用-道德的内在约束与外在约束-法律的道德基础和道德规范-道德和法律的冲突与统一2.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道德教育的视角和方法-法制教育的内容和途径-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的结合3.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道德的社会基础和法治的法制基础-道德与法治的作用与意义-道德与法治的相辅相成关系五、社会问题与伦理思考1.公正与正义-社会公正的实现和维护-正义观念的培养与实践-人与社会的关系中的正义问题2.诚信与道德风险-诚信的重要性和影响-道德风险的表现和预防-培养诚信意识与行为的途径3.和谐与法治建设-社会和谐的要素和特征-法治建设对社会和谐的作用-公民参与和谐社会的意义总结:道德与法治是人类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共同构建了一个有序、公正、和谐的社会,促进了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通过学习和实践道德与法治,我们可以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自觉遵守法律规范,为社会的繁荣和人类的幸福做出积极的贡献。
八年级道法期中复习提纲 最新
![八年级道法期中复习提纲 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cc03b229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28.png)
第四课社会生活讲道德第三框:诚实守信1.★为什么诚信无价?(诚信的重要性)①诚信就是诚实、守信用。
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诚信也是一项民法原则。
②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
是我们融入社会的“通行证”。
③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
④诚信促进社会文明、国家兴旺。
2.★怎样践行诚信?①树立诚信意识。
我们要真诚待人,信守承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
②运用诚信智慧。
做到既恪守诚实的要求,又尊重他人隐私。
③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
大力弘扬诚信文化。
营造社会诚信环境,努力促进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
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一框:法不可违1.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分类含义: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分类:(1)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
(2)根据对社会的危害程度:分为一般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和犯罪(刑事违法行为)2.判断违法行为的方法(1)一看违反的法律类别(行政法、民事法、刑法)(2)二看违法行为的危害(轻或重)(3)三看违法者的被处罚结果①民事违法行为:赔偿、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支付违约金等②行政违法行为:拘留、罚款、开除、记过等③刑事违法行为: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等)。
3.身边的违法行为①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等行为都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
②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都是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
4.★如何做到遵章守法?①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
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②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③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侵权行为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八年级政治期中复习提纲
![八年级政治期中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2e556eec6137ee06eff91881.png)
八年级上册政治期中复习提纲第一单元自立自强第1课好习惯受用一生[复习要点]:1、习惯对人的影响有哪些?答:(1)习惯影响着人的身体健康(2)影响着人的思维发展(3)影响着人们的行为。
2、对于中学生而言,应该养成哪些受益一生的好习惯?答:要养成计划消费的好习惯、勤于劳动的好习惯、节约时间的好习惯等。
3、如何培养好习惯?(途径和方法)答:(1)培养好习惯必须有完善可行的计划。
(2)培养好习惯必须有毅力。
(3)培养好习惯必须改掉坏习惯。
(4)培养好习惯必须有实际行动。
第2课积极的生活态度1、为什么要学会生活自理?答:(1)学会生活自理是提高自身生存能力、竞争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的基础。
(2)生活不能自理,样样由别人操心代劳,也是懒惰与无能的表现。
2、对于中学生而言,学会生活自理主要包括哪些内容?答:(1)要提高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如:做饭菜、洗衣服、整理房间、自我保护等;(2)提高自主安排和计划生活的能力,如:计划和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生活作息时间、日常活动和开支等。
3、必要的生活技能包括哪些内容?答:包括:学习生活技能,如整理书包;家庭生活技能,如做饭、洗衣;社会生活技能,如怎样做客等。
4、自理能力不是自发产生的,它需要我们有意是地加以培养,如何培养?答:(1)克服依赖心理(2)掌握必要的生活技能(3)寻找独立锻炼的机会:5、为什么要保持乐观心态?答:(1)乐观地看待生活,眼中的世界充满希望,生活中到处是机遇;悲观地看待生活,眼中的世界尽是缺陷和丑恶。
(2)精神愉快时,血液中会产生有利于健康的化学物质;悲伤忧愁时,则会产生对肌体有副作用的物质,引起生理功能紊乱,从而引发多种疾病。
6、如何保持乐观心态?答:(1)首先要认识到每个人的心态都是自己选择的。
(2)要热爱生活,善于从身边寻找快乐。
(3)要正确对待生活中的不如意。
(4)要借助运动保持健康。
(5)要学会爱别人,宽容别人。
7、为什么要确立人生目标?答:如同走路一样,我们的人生应该有自己的目标。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期中复习提纲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期中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14d3e5f6e009581b6bd9ebb4.png)
第一课以礼相待
第一框知仪识礼
1. 中国古代重视礼仪的表现?
(1)重视称谓
(2)讲究礼节,礼节伴随人的一生。
2. 仪式的特点?
每种仪式都有一定的规范和程序,并有其独特的象征和意义。
3.为什么要讲究礼仪?(重要性)
(1)(道德角度)讲究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现代公民的道德规范。
(2)(个人角度)以礼待人,能够展示一个人优雅气质和良好的修养,让自己更容易被别人接受和认同,获得更多的尊重和机会,进而更好地立足于社会。
(3)(国家角度)礼仪文明,关系着我们自身的形象,关系着我们集体的形象,关系着我们民族和国家的形象。
4.如何做到以礼待人?(要求)
(1)礼贵心诚,对人表示重视、尊重、敬意,要发自内心、真心实意、不骄不媚,才让人感动。
(2)对于别人的无礼,我们不能求全责备,斤斤计较,过分苛求,更不能以无礼的方式对待,应该多容忍他人,体谅他人,理解他人,要通过自己的行为和智慧去感染他人。
第二框时移礼易
1.时移礼易的原因?。
八年级道法期中复习提纲
![八年级道法期中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bde6d891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f5.png)
1、形成独立意识
(1)认识自己的价值,了解自身短板,构建自信心;
(2)树立宏伟的理想,勇敢地去追求;
(3)敢于担当,发挥个性,勇于表达自己的看法;
(4)崇尚正义,尊重个人,用实践证明自己。
2、增强道德观念
(1)了解传统文化,学习礼仪,提高文明礼貌;
(2)珍惜社会资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3)认识危害社会健康的观念,积极反对吸毒、抽烟、赌博等非法行为;
(4)尊敬他人,尊重父母的教诲,拥有责任心和正义感。
3、发展健康生活方式
(1)选择正确的朋友,养成良好的比赛习惯;
(2)积极参与体育活动,保持身体健康;
(3)经常参加社会实践,提高社会实践能力;
(4)注意休息,改善学习习惯,克服偷懒,锻炼自制力。
4、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1)善于使用计算机网络,提高信息能力;
(2)会使用新型技术,体验及欣赏上网文化;
(3)做好网络安全的分类,遵守网络风险的防范;
(4)避免上网沉迷,使用网络合理。
5、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
(1)学会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高学习成绩;
(3)勇于探究,善于总结。
初二政治期中复习提纲
![初二政治期中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18c2f37027d3240c8447efc9.png)
因此,异性同学间的交往是必要的。
一、如何理解青春平行线呢?
1、 懂得男女有别
2、异性能够成为朋友
3、异性同学间的交往是必要的
如何与异性同学正常交往呢?
首先,要端正态度,培养健康的交往意识。淡 化对方对性别的意识,交往时自然就会落落大方。 其次,要广泛交往,避免个别接触。 广泛交往 、 有利于认识,了解更多的异性,对异性有一个基 本的总体把握,并学会辨别异性,便于吸取多个 异性同学身上的优点,利于自己的性格发展和人 格塑造
2.2友情价更高
1.学会与异性相处。
2.学会正确对待异性的好感。 (1)青春期对异性产生好感是一种正常的现象。 (2)在与异性交往时,应该全面地了解和认识对 方。 (3)当对方表达爱慕之情时,要学会拒绝。
3.我们要更多地参加集体活动。
第3课 诚实为本 第 1站
诚实最好
2、诚实的重要意义有哪些?
3.信任不等于轻信。
第
5课
尊重他人
第
1
站
尊重乃公德之始
5.1尊重乃公德之始
1.什么是尊重? 尊重是对他人的尊敬和重视。
2.尊重他人的表现是什么? 尊重是对他人的人格而言的。
3.尊重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1)尊重是公德的前提。 (2)尊重是和谐社会的基础。
第 二 站 学 会 尊 重
Copyright 2004-2009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 尊重他人,首先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不 能妨碍他人。 • A.这是尊重他人的基本要求。 • B.做到“目中有人”。
Copyright 2004-2009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1.由尊重他人 宗教和习俗
尊重他人的民族文化、
2.民族宗教无小事。如:中东战争就是由民 族宗教问题引起的。 3.各种文化都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只有不同 没有高下之分。 4.要以平等的态度与不同民族和文化背景的 人友好交往。
八上道法期中复习提纲
![八上道法期中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18027c6b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c64634f.png)
八上道法期中复习提纲一、章节一:道法概述1.道法的定义和起源2.道法的基本原理和核心观点3.道法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二、章节二:道法的基本观点1.道法中的道的概念与特点2.道法中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3.道法中的行为规范和道义准则三、章节三:道法与社会道德1.道法对个人行为的指导作用2.道法对社会行为的规范作用3.道法对国家和世界的影响四、章节四:道法的实践与应用1.道法对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的指导2.道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3.道法在社会建设和管理中的应用五、章节五:道法的发展与前景1.道法的历史演变和发展过程2.道法的现代研究与应用3.道法对未来社会的影响和展望六、综合例题和思考题1.题目1:道法的核心理念是什么?请简要描述其基本观点。
2.题目2:道法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有哪些方面的突出表现?3.题目3:请结合实际案例,说明道法对个人和社会的指导作用。
七、知识扩展和拓展阅读1.阅读《道德经》的精彩段落,理解其中的道法思想。
2.搭配阅读相关的哲学文献和研究成果,拓展对道法的理解。
八、注意事项1.复习时要重点理解道法的核心观点和基本原理。
2.多进行思考和讨论,加深对道法的理解和应用。
3.注意整理和归纳复习材料,制作思维导图和图表,有助于记忆和理解。
总结:通过对道法的概述、基本观点、与社会道德的关系、实践与应用、发展与前景等方面进行系统的复习,可以全面理解道法的核心思想和应用价值。
在复习过程中,注意加强思考和讨论,以提升对道法的理解和思维能力。
此外,拓展阅读相关的文献和研究成果,可以加深对道法的认识和理解,探索道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最终通过有效的复习,能够为接下来的考试做好充分的准备。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期中复习提纲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期中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8f7801720b4e767f5acfce9c.png)
1、法律规范有什么社会作用?
答: 法律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和方向。
法律还告知人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它是评价人们行为是否有效的准绳。
2、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3、什么是违法行为?
人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4、为什么要养成亲社会行为(养成亲社会行为的必要性)?
答: 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
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等亲社会行为,有利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和认可;
5、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
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都是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
7、如何遵章守法?
答: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辨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
8、什么是犯罪?
答:根据刑法规定,犯罪是具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2)做文明有礼的人,要仪表整洁,举止端庄。
(3)做文明有礼的人,需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
7、诚信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1)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
(2)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
(3)诚信促进社会文明,国家兴旺。
8、如何做一个诚信的人?
答:(1)树立诚信意识
(2)运用诚信智慧
(3)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
9、犯罪的基本特征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答:严重社会危害性(犯罪的最本质特征),刑事违法性(犯罪的法律标志)和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它们共同构成了区分罪与非罪的标准。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期中复习提纲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期中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c77bf1d9f524ccbff12184e6.png)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期中复习提纲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1. 我国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
2.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3.宪法对我国的国家性质是如何规定的?确定国家性质:宪法第一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宪法第二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4.我国宪法如何保障国家权力属于人民?①宪法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②宪法规定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
③宪法规定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
④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及其实现的保障措施。
⑤宪法规定武装力量属于人民,它的任务是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祖国,保卫任命的和平劳动....努力为人民服务。
★5.我国享有人权的主体有哪些?受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有哪些?(1) 在我国,人权主体很广泛: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
(2) .我国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包括平等权、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6.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
它对各级国家机关有什么要求?它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7.现代法治国家立法的基本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
★8.国家应如何做到尊重和保障人权?(1)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
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广泛的基本权利,法律进一步明确了公民享有的各项具体权利,规定了侵害权利的法律责任。
(2)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
(3)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期中复习提纲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期中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d16edc27c5da50e2524d7f77.png)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期中复习提纲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1.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宪法对我国的国家性质是如何规定的?我国宪法第一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3.国家权力属于人民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1)宪法确认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2)宪法规定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3)宪法规定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4)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及其实现的保障措施(5)宪法规定国家的武装力量属于人民4.我们青少年该怎么做呢?我们要依法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担当起国家主人应尽的责任。
5.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什么?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6.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对各级国家机关有什么要求?它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7.我国享有人权的主体有哪些?受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有哪些?(1)在我国,人权的主体非常广泛,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
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
(2)宪法保护的人权的内容也很广泛,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8.国家应如何做到尊重和保障人权?(1)总体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它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2)具体要求:①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
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广泛的基本权利,法律进一步明确了公民享有的各项具体权利,规定了侵害权利的法律责任。
②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
八上道法期中复习提纲
![八上道法期中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c1f45afe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25.png)
八上道法期中复习提纲一、道德与法律的关系1.道德的概念及基本要素。
2.法律的概念及基本要素。
3.道德与法律的异同。
4.道德对法律的引导作用。
二、宪法与法律1.宪法的概念及其作用。
2.法律的概念、分类及其特点。
3.宪法与法律的关系与作用。
4.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与内容。
三、国家法律体系1.国家法律体系的组成。
2.国家法律体系的层级关系。
3.各级法律的制定和组成。
四、公民的法律权利与义务1.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概念与特点。
2.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3.公民权利保护的途径与方式。
4.青少年的特殊权利与义务。
五、公民的法律意识与法治素养1.公民的法律意识的内涵与重要性。
2.培养公民的法治素养的途径与方法。
3.学习法律知识的重要性与方法。
六、法律与生活1.法律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2.法律与家庭生活的关系。
3.法律与学校生活的关系。
4.法律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七、社会公德1.社会公德的概念及其要求。
2.社会公德的表现形式。
3.培养社会公德的方法与途径。
八、网络道德1.网络道德的概念及其要求。
2.网络道德的基础知识。
3.网络道德的主要问题与防范措施。
九、学习方法与法定节假日1.合理高效的学习方法。
2.法定节假日的规定与活动安排。
3.节假日期间的法律风险与防范措施。
以上是八年级上册道法的复习提纲,大家可以按照这个提纲进行复习,争取复习到每个知识点,深入理解并能够进行灵活运用。
在复习过程中可以结合课本、习题和模拟试题进行练习,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同时,也要关注最新的法律法规和社会情况,进行知识的更新和补充。
最后,要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和积极的心态,相信自己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祝大家考试顺利!。
八年级道法期中复习提纲
![八年级道法期中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f798605a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88.png)
八年级道法期中复习提纲1.(1)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宪法的两大原则:a.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b.尊重和保障人权(3)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实现(4)宪法的核心内容: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5)宪法的核心价值:确认并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实现8.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对各级国家机关有什么要求?p6最后一段①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它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9.国家应如何做到尊重和保障人权?(具体要求)p7最后一段到p8最后一段,共4点①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
②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
③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的合法权益。
④国家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法治文化,增强全民法制观念,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成现实。
14.宪法为什么要规范权利的行使?p14共3点①权力是把双刃剑,运用的好,可以造福于民;如果被滥用,则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
②必须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③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这是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
15.我国宪法是如何规范权力运行的?p15第一段至p16最后一段共4点①国家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围内行使。
②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来说,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必须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不得懈怠、推诿。
③宪法和法律还规定了国家权力行使的程序,要求国家权力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途径和方式行使。
④国家权力的行使不能任性,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宪法的两大原则:a.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b.尊重和保障人权
(3)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实现
(4)宪法的核心内容: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5)宪法的核心价值:确认并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实现
8.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对各级国家机关有什么要求?p6最后一段
①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它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9.国家应如何做到尊重和保障人权?(具体要求)p7最后一段到p8最后一段,共4点
①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
②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
③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的合法权益。
④国家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法治文化,增强全民法制观念,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成现实。
14.宪法为什么要规范权利的行使?p14共3点
①权力是把双刃剑,运用的好,可以造福于民;如果被滥用,则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
②必须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③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这是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
15.我国宪法是如何规范权力运行的?p15第一段至p16最后一段共4点
①国家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围内行使。
②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来说,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必须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不得懈怠、推诿。
③宪法和法律还规定了国家权力行使的程序,要求国家权力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途径和方式行使。
④国家权力的行使不能任性,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第二课保障宪法实施
21.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是怎样的?p22-23各段的第一句话,共5点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
(2)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
(3)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4)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
(5)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
22.为什么权力行使需要接受监督?p24第一段,共2点
(1)监督是权力正确行使的根本保证,不受监督的权力将导致腐败。
(2)为了保证国家机关严格按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力,需要建立健全完备的监督公权力行使的制度体系。
23.人大如何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p24第二段,共2点
(1)需要建立健全完备的监督公权力行使的制度体系,在这一监督体系中,宪法监督制度具有基础性意义。
(2)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解释宪法和法律;地方各级人大在本行政区域内负有保证宪法和法律实施的职责。
24.如何全面依法治国?(如何加强宪法监督工作?)p25第一段3点+第二段,共4点
(1)要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监督机制和程序,使其更好担负起宪法监督职责。
(2)要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加强对宪法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维护宪法权威。
(3)对于各种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和纠正。
(4)加强宪法监督,既需要完备的制度实施,也需要人们增强宪法意识。
25.为什么要增强宪法意识?p25最后一段+p27第一段第一句话,共2点。
1.增强宪法意识。
对国家公职人员来说尤其重要。
2.宪法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我们的一生都离不开宪法的保护。
26.如何增强宪法意识?p27最后一段到p29第1段每段的第一句+p29第2段,共4点
(1)学习宪法(知)(2)认同宪法(情)(3)践行宪法(行)
(4)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我们坚持宪法至上,自觉践行宪法精神,积极推动宪法实施。
28.政治权利和自由主要有哪些?p33第一段
依照宪法规定,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参与国家政治生活。
公民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2政治自由和3监督权等。
34.人身自由不受侵犯的法律规定。
P35最后一段
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
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35.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的法律规定。
p36第一段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人格尊严权的内容有哪些?p36第一段最后两行
公民的人格尊严权包括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等。
40.行使权利不能超越界限的要求是什么?P41第一段,共2点
(1)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
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
(2)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能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41.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哪些界限?P41最后一段,共2点
1.个人的自由和权力不能以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集体利益为代价。
2.同时,每个人合法的自由和权利都应当受到尊重和保护,我们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也不得损害其他公民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42.我国公民应该如何正确行使基本权利?
(1) P41第一段 (2)P42第一段第1和第3句话(3)p42第二段
1、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线,不能滥用权利。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驶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2、公民行使权利应依照法定程序,按照规定的活动方式、步骤和过程进行。
每个公民都应该树立按照法定程序办事的意识,通过正确的途径和方式维护自身权益。
3、公民权利受到损害,要依照法定程序维护权利。
维护权利的方式包括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等。
46.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是怎样?P52黑体字+第一段到第三段的每段第一句话,共4点
1.权利义务相统一。
2.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3.公民既是合法的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
4.公民的某些权利同时也是义务。
47.我们应该如何坚持权利和义务的统一?p53第一段,共2点
1.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任何公民既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承担义务,也不应只承担义务不享受权利。
2.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意识,依法行使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法定的义务。
49.我们应该如何履行法定义务?p55第一段+第二段,共2点 1.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
2.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