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元日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元日
元日教材分析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政治家王安石。
在有关春节的古典诗歌中,没有一首能像王安石的这首《元日》那样流传至广,影响深远。
这首七言绝句之所以获得历代人的喜爱,不仅在于它节奏明快,语言流畅,雅俗共赏,更主要的在于它通过对春节风俗的描绘,表达了全民族欢度佳节的美好祝愿和共同追求。
特别是诗歌中“总把新桃换旧符”一句中的“总”和“换”字,表达除旧迎新不可逆转的规律和坚定的信念。
题目《元日》。
元日,本意为吉日,我国古代以正月初一为元日,为一年的第一天。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这句是说在欢快的爆竹声中又送走了一年,在送暖的春风中,阖家欢饮屠苏美酒。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句说在守夜中,千家万户迎来了曈曈红日,然后用新的桃符来换去旧符。
曈曈:太阳初升时光亮的样子。
教学目标1.1.写会写会4个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和默写。
2.2.查字典,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
查字典,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
3.3.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教学重点、难点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气氛,体会人们的美好愿望。
教学建议关于课文1.1.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自学古诗,提出不懂的问题,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教师要善于启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自学古诗,提出不懂的问题,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不要直接讲解。
可以让学生试着讲讲诗句的意思和自己的理解。
不懂的地方,要指导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小组或全班讨论等方法解决。
2.2.古诗的学习除了要加强朗读和背诵外,还要引导学生结合诗句的内容,展开合理的想古诗的学习除了要加强朗读和背诵外,还要引导学生结合诗句的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
先把诗句变成画面,加强情感体验;然后再把画面变成语言,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以达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的目的。
古诗三首《元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
古诗三首《元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元日》教学设计一、文本解析:《元日》是统编本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篇课文《古诗三首》中的第一首。
第三单元的主题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元日》这首诗描写新春喜庆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同时寄托了作者执政变法、强国富民的抱负,充满欢快和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
诗句中“新”字成了本诗的诗眼,诗人所写春节情景都在叙述“新年新气象"。
本课教学着重让学生在文本体验中,了解春节习俗,感受中华传统文化,成为有根的中国人。
二、教学目标:1.认识“屠”2个生字,会写“符"1个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元日》。
2.能借助注释了解诗句的意思,描述诗中的节日情景,体会诗中的情感。
3.收集和积累描写传统节日的古诗词,体验传统节日的氛围和文化。
三、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有强烈的好奇心,对显现的画面感兴趣,但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较弱,因此,在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组织学生的小组学习,对学生各方面的学习应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重视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四、设计理念:这是统编本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九课的内容。
《元日》描写了春节除旧迎新的景象。
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学生自由表达,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
注重课内外紧密结合,拓宽学习语文的渠道,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把语言训练落到实处,注重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自学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以读悟情,了解写作背景,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文本体验中,了解春节习俗,感受中华传统文化,成为有根的中国人。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设疑揭题1.猜字:分步出示“元”的演变过程,让学生猜一猜这是什么字。
让学生感知元有“头、初、首"的意思。
2.解疑:为什么把正月初一叫作“元日”?3.交流:春节期间,你知道家乡有哪些习俗活动吗?二、初读古诗,感受韵律1.出示朗读要求,指导学生自读古诗,读准字音。
古诗三首《元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表格式)
古诗三首《元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表格式)部编教材三年级下册《元日》教学设计【教材解析】本诗选自部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九课《古诗三首》中的其中一首。
第三单元主题是“深厚的传统文化,中国的根”,本课教学让学生了解春节的习俗,感受中国的传统文化的魅力。
《元日》这首诗由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王安石创作,描绘了新年元日的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希望政治改革带来新貌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充满了欢乐和喜庆,表达了人们对新生活的美好向往。
【设计理念】1.朗读加强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用范读、引读、听音频跟读等方式让学生熟记古诗并体会诗中的情感。
2.借助书上的注释,结合上下文或者生活经验,图片来理解诗句。
3.结合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相结合开展说话训练。
【教学目标】1.认识“屠”“苏"2个字,会写“符”1个字。
2.学习《元日》,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
3.能借助注释了解诗句的意思,描述诗中的节日情景。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能借助注释了解诗句的意思,描述诗中的节日情景。
【教具准备】教师准备:1.制作本课课件。
2.搜集学生过春节的照片,制作小视频。
学生准备:收集、介绍春节的相关习俗。
【教学方法】1.教法:讲解法、问答法、分组讨论法2.学法:听说互动法、朗读强化法、互动探究法【教学过程】板块一:回顾旧知,揭题激趣1.导入: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二年级学过的韵文《传统节日》吗?现在跟随老师的动画视频一起来回顾一下吧!2.提问:韵文中出现了哪些传统节日过渡:像这些世代相传的节日就是传统节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九课《古诗三首》,这三首古诗都是描写传统节日的。
我们一起走进宋代看王安石的诗中古人是怎么过春节的,这节课我们首先来学习第一首古诗《元日》。
3.板书课题:元日4.出示学习目标: 学生回顾,跟着视频一起朗诵. 学生举手回答.___ 学生齐读课题.【设计意图】以学生二年级学过的课文《传统节日》视频导入新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元日》教学教案设计优秀7篇
《元日》教学教案设计优秀7篇《元日》教案篇一教学要求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默写课文。
3、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4、查字典,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
重难点、关键指导学生了解诗句的意思,说说自己的理解。
教具准备字典、生字词语卡片,课文插图。
课时划分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解释题目1、同学们,快要放假了,能想起来每年放假咱们在家里过得最大、最热闹的节日是什么节日吗?(春节)2、说一说,你们家里都是怎样过节日的?(指名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自由反馈)3、教师板书课文,解释课文。
(元旦就是元旦的意思)二、学生自读,读通古诗1、教师范读古诗。
2、学生结合生字的认读,自读古诗。
3、同学间互相检查读。
4、指名读一读,其他评价。
5、集体读一读,教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适当点评。
6、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三、学习生字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2、指名读,然后再交流读。
3、教师指导,强调要点。
4、互相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四、借助字典,理解诗意1、教师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说说画面上的内容,感知元日热闹的景象。
2、课文中是怎么写的呢?再读古诗。
3、鼓励学生小组合作,借助字典,结合图说说古诗的意思。
4、集体反馈。
(只要求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大概的意思就可以了)备注:在学生理解诗句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引导学生反馈收集到的资料,了解有关春节的知识。
如:为什么贴春联?为什么放鞭炮等。
五、拓展延伸1、过春节的时候,你们的心情怎样?为什么?(感情春节快乐、幸福、热闹的场面)2、你们最喜欢春节里的什么节目?为什么?3、讨论:到底还要不要办春节晚会。
(学生各抒己见)附板书设计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
热闹、欢快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读准生字“爆、屠、曈、符”的读音,并认清字形,正确地朗读(停顿要恰当)、背诵本诗,力求有感情;2.了解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一、二、四句押“u”韵。
《元日》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元日》教学设计6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诗句内容,感受诗句中渲染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气氛。
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了解诗句的意思,说说自己的理解。
教学准备字典、生字词语卡片,课文插图。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诗题1孩子们,你们喜欢过年吗?说一说,你们家里都是怎样过春节的?(指名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自由反馈)2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一首描写欢度新春佳节的古诗,教师板书课题,解释课题。
(元日就是农历正月初一)二、学生自读,读通古诗1教师范读。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古诗。
3指名朗读,师生共同正音,注意强调“竹”“除”“苏”“曈”等平翘舌音和后鼻音。
4认记生字。
告诉学生:如果认识了诗中的生字,就能把这首诗读得更好听。
5出示生字卡片,学生开火车认读。
6指名读,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三、自读自悟,理解诗意1根据自学提示展开自学。
出示自学提示:(1)自由读诗,结合书中注释或工具书、课外资料等理解诗句意思。
(2)把自学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出来。
2合作小组交流。
四、品词赏句,想象悟情1教师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说说画面上的内容,感知元日热闹的景象。
2课文中是怎么写的呢?再读古诗。
3汇报前两行诗的自学情况,说说前两行诗的意思。
(借助“一岁除”和“屠苏”的注释,理解诗意)4诵读诗句并展开想象,你从前两行诗中体会到什么?你此时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5读诗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和你的感受。
6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你想说点什么?引导学生从“曈曈日”“新桃换旧符”处想象:人们对新的一年充满了新的.希望,寄托了人们对来年的美好祝愿。
备注:在学生理解诗句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引导学生反馈搜集到的资料,了解有关春节的知识。
如:为什么贴春联?为什么放鞭炮等。
7指导朗读。
(配上欢快的古典乐曲)谁能把你体会到的欢乐热闹的气氛通过朗读表现出来?(抽生读,男女生比赛读,全班齐读)8指导背诵。
古诗三首《元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2
古诗三首《元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元日》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元日》是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首古诗,作者是宋代的王安石。
全诗描写了春节除旧迎新,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
整首诗的意思是:在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了,新的一年正欣欣向荣。
暖阳照耀着春风,洋洋洒洒的屠苏酒,使人们心情舒畅。
繁花似锦,暗香浮动,人们迎着温暖的春风,将美好的愿景寄托在新的一年。
二、教学目标1. 认识本课生字,会写课后的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理解诗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想象诗句所描写的画面。
4. 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感受过年时的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
三、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背诵古诗。
四、教学难点想象诗句所描写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五、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或教学挂图。
学生:预习课文,收集有关王安石的资料。
六、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 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播放过年的场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画面描绘的是哪个中国传统节日吗?(春节)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古诗,就是描绘春节时热闹场面的。
(板书课题)3. 教师简要介绍作者王安石。
王安石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
他的诗文注重反映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这首《元日》描绘了春节除旧迎新,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听读,注意读准字音和停顿。
2.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提醒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注意停顿和语气语调的变化。
同时要求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诗意,感受春节的热闹和喜悦。
3. 教师出示本课生字卡片,指名认读,并引导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同时教师强调易错字的读音和字形,提醒学生注意书写规范和美观。
4. 教师引导学生说说诗句中描绘的春节习俗。
(贴春联、放鞭炮、饮屠苏酒等)通过整体感知,让学生对古诗有初步的理解和感知。
(三)细读课文《元日》1. 教师出示诗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并引导学生逐句分析。
古诗三首《元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1
.解读诗意:
“爆竹声声”,引领我们进入热闹非凡的庆典画卷。这震耳欲聋的爆竹声,仿佛正在向我们讲述着欢腾的故事。 同学们,你们能用哪些词语来描绘这欢腾的景象呢?畅所欲言后,让我们再次沉醉于这动人的诗句中。
“屠苏”是何物?借助注释,我们得以窥见诗句背后的深层含义。这不仅仅是一场喜庆的气氛,更让我们看到了 一个独特的历史背景和习俗。同学们,你们从这句诗中看到了什么?又联想到了什么呢?大胆分享你们的想法,然 后再次品味这诗句的韵味。
教授这首诗歌的核心在于引领学生以饱满的情感去诵读,使他们能够充分领略春节的热闹与喜庆,深入品味诗 中蕴含的情感。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和情感体验,让他们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律之 美和意境之韵,从而更深刻地理解诗歌的内涵,丰富其感悟。
四、教学过程
(一)点燃兴趣之火
上一节课,我们携手探索了《元日》的韵味,深入领略了春节这一我国最璀璨的传统佳节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 涵。春节,那是欢乐与祥和的交响乐章,人们习惯性地扫除一年的尘埃,贴上鲜艳的对联与窗花,点燃热烈的爆竹 ,全家人欢聚一堂共享丰盛的团圆饭。春节不仅仅是新一年的起点,更是每个人成长的标志与蜕变的象征,因此它 被亲切地称为“过年”。今天,让我们在老师的引领下,共赴春节的喜庆盛宴,去品味那份独一无二的欢乐与祥和。 (多媒体展示春节的喜庆画面,让学生们仿佛置身于节日的热闹氛围之中)
(5)在充分理解诗句的含义后,我们共同朗读:在爆竹声声中,旧岁已逝,在和煦的春风拂面之际,(学生接 读)在初升的红日映照之下,(学生接读)千家万户正将旧的桃符换成新的桃符。一幅充满生机的迎春图展现在我 们眼前,那份祥和、欢乐的氛围跃然纸上。让我们共同领略这首诗所描绘的美好世界。
古诗三首《元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古诗三首《元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元日》教案:一、教学目标:1. 学习生字“爆"“屠”等,了解其读音、字义并进行组词。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注意诗句的停顿。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掌握生字的读音、组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2. 难点:感受诗句中所表达的节日气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春节的习俗和传统,引出《元日》这首诗。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具有丰富的习俗和传统: .贴春联: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
.挂灯笼:象征团圆意义,营造喜庆氛围。
.吃年夜饭:家人团聚共享丰盛菜肴,寓意团圆和幸福。
.守岁:通宵不眠,迎接新年到来。
.发红包:长辈给晚辈发放,寄托祝福。
那么古人是如何过春节的呢,下面我们进入王安石的元日《元日》的作者是王安石。
王安石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和改革家。
他在政治方面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试图改善国家的政治、经济状况。
在文学方面,王安石的成就也颇高。
他的诗歌风格简洁明快,善于用质朴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思想和情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的作品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诗歌、散文、政论等。
2. 学习生字(1)出示“爆"“屠”等生字,示范其读音。
(2)让学生进行组词练习,如“爆炸"“爆竹”“屠杀"“屠夫”等。
《元日》中可能涉及到的生字及其拼音、组词如下:-爆(bào):爆炸、爆炒、爆发力-屠(tú):屠杀、屠刀、屠夫这些生字在诗中的具体含义如下:- “爆"指爆竹,古代在节日或喜庆日,用火烧竹,发出爆裂声,以驱除邪秽,迎接吉祥。
- “屠”这里指屠苏酒,古代一种酒名。
3. 朗读古诗(1)教师范读,强调诗句的停顿,如:爆竹/ 声中/ 一岁除,春风/ 送暖/ 入屠苏。
千门/ 万户/ 曈曈日,总把/ 新桃/ 换旧符。
(2)学生跟读,注意字音和停顿。
4. 理解诗意《元日》诗句的意思如下:- 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
《元日》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元日》教学设计11【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爆”、“屠”、“符”,理解词语“屠苏”、“曈曈日”、“新桃”、“旧符”,了解诗句意思。
2、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3、感受诗句的喜庆场面,体会诗人借诗抒发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了解诗人创作背景,体会诗人除旧布新、强国富民地情感。
【教学准备】1、反映春节喜庆、热闹的一组画面及背景音乐。
2、查阅关于屠苏酒、桃符的资料。
【教法学法】1、多媒体辅助教学2、自主、合作研学【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课(一)、欣赏画面、揭示诗题1、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份你们非常喜欢的礼物,请同学们仔细地看、认真地听。
(课件出示春节喜庆画面及背景歌曲,学生欣赏)2、说说都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汇报预设:家家户户在贴春联、敲锣打鼓放鞭炮、听到《欢欢喜喜过大年》的歌曲……)3、同学们观察地真仔细,知道这喜庆热闹的场面反映的是什么时候的情景吗?(生答师相机板书:过年)4、我们说的过年具体指什么时候?(板书:农历正月初一春节)导语:春节是一年中最盛大、最喜庆的节日,宋代诗人王安石仅用了28个字就把这热闹的场面描绘出来了,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这首诗《元日》。
5、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解诗题1、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学情预设:正月初一春节元旦)2、明确:“元”是“开始”的意思,“元日”就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农历的这一天也就是正月初一、春节。
[设计意图:播放喜庆的画面和歌曲,用以营造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解“元”字的意思,使学生明确“元日”是指农历的正月初一,正确把握全诗。
]二、初读感知、探究词意(一)、一读:读正确1、同学们想知道古代过春节是什么样的情景吗?请大家打开书128页,借助课后生字表自己读读这首诗。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多读几遍。
小学古诗《元日》教案(通用15篇)
小学古诗《元日》教案小学古诗《元日》教案(通用15篇)作为一名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古诗《元日》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古诗《元日》教案篇1设计理念1.打破串讲的传统古诗教学模式,试图避免逐字逐词逐句讲析的呆板做法,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权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在参与中自悟自得,使学生充分体察个人感受,以学生自身的个性、生活背景、阅读积累等生活情景为基础,从诗中有所感悟。
从而进行有个性的阅读。
2.领会诗歌的意境是古诗教学的关键。
教学中想方设法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活”起来,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情感,把诗人创造的意境在学生的心中再现。
3.课后作业收集其他诗篇,使学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节课,一本书,在激发学生学习古诗兴趣的同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认识生字二十三个。
3、完成“课堂作业”中“我来试一试”。
4、理解诗句的内容,感受诗句中渲染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气氛。
教学难点: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
2、理解语句的意思。
教学准备:春节家人年饭的照片,生字、词卡片;过年时家中门上的对联和一些有趣的春联。
课型:古诗。
教学方法:讨论、小组合作式。
教学过程:一、谈春节激趣入课题:同学们,是否还记得去年的春节吗?那时的热闹,那时的亲人相聚,那时火红的对联?(出示一组春联和过年的画面)二、初读感知,想像画面。
1.听老师配乐朗读,看书上的插图,看这篇课文图上有什么?2.轻声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生字游戏――教师:课文上说,过年的时候放鞭炮,这鞭炮,用了什么词?预设:爆竹。
教师:对啊,大家写上这个词,想象它怎么就是鞭炮呢?预设:在竹子里安装火药,爆炸,出花,出响。
教师:没错!那,这“爆”字该怎么写呢?预设:火药的“火”作形旁,暴躁的“暴”作声旁,两个熟字,合起来,很好记。
古诗三首《元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古诗三首《元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元日》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元日》这首诗。
掌握生字新词,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中的节日情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阅读、合作讨论、师生互动等方式,引导学生感悟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培养学生运用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春节的热闹和欢乐,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和习俗。
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感。
二、教学重点(1)掌握生字新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2)感悟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中的节日情景。
三、教学难点(1)理解“爆竹声中一岁除"等诗句中蕴含的深刻含义。
(2)体会王安石变法革新、强国富民的政治抱负。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1)情景导入,引发共鸣①通过展示春节的热闹场景图片和播放欢快的春节音乐,让学生在视觉上感受到春节的氛围,激发他们对春节的美好回忆和期待。
②与学生分享一些有趣的春节小故事,如王安石写《元日》的背景和创作过程,增加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和好奇心。
(2)启发思考,导入新课①提问学生:“你们喜欢过春节吗?为什么?”引导学生自由发言,分享他们对春节的喜爱和期待。
②顺势引出课题《元日》,并告诉学生:“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首描写春节的古诗,让我们一起感受诗人笔下的春节景象吧!"(3)明确目标,激发动力①告知学生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要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元日》这首诗,并理解诗中描写的春节景象。
”②鼓励学生:“只要我们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就能轻松掌握这首诗的内容。
大家有没有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通过以上导入新课的过程,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还为他们后续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同时,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教师也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为接下来的教学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古诗三首《元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三、畅想画面,理解诗意
我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下面就请同学们再读诗歌,你的脑海中浮现出古人过春节的哪些画面呢?(板 书:诗中画)预设:
1、放爆竹:生:我能想象到过春节放鞭炮的情景在僻里啪啦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过去了,新的一年来到了, 大家都长大了一岁。所以王安石才会这样说到:(引生读)爆竹声中一岁除。你的脑海中还浮现了哪些画面?
2、诗眼新的政策即将推行,王安石此时的心情怎样?你觉得诗中的哪个字淋漓尽致地写出了诗人此时的心情学 生各抒己见总结:“暖”字更能体现诗人当时的心情。同学们,诗词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词语我们 称之为诗眼。(诗之眼暖)这首诗的诗眼就是一-暖。结合诗眼引读诗句一个“暖”字我们体会到了作者当时的心情是高兴、兴奋、激动、愉快。让我们齐读这首诗,体会诗人的心情。我们通过诗人为我们描绘的四幅画面,一步步走 近王安石,了解他一心为民的远大志向;抓住诗眼一一暖这个字,感受到诗人在推行新政时兴奋激动的心情
飞燕子,沙暖睡鸳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第三幅图画写 的是我国那个传统节日?(清明节)同学们古诗的积累很丰富,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近传统节日,体会传统文化的 奥秘。好,同学们上课!
一、直接导入,趣解诗题
1.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一首诗,齐读题目一—《元日》。
上,一推开家门,初升的红日照耀着我们,给千家万户带来了光明,象征着一年的日子都会红红火火。所以诗 人才写下了这一句,请你来读。如何理解”瞳瞳”呢?利用好注释才能学好古诗呀!多种形式读诗句。
4、换桃符在这样的一天,古代的人们还会做些什么呢?贴桃符,谁来介绍介绍桃符?师:下面请一个同学来读 读关于“桃符”的介绍,读完以后你就懂了。了解桃符的相关习俗配乐读:短短的28个字,在同学们的细细品读下成 了一幅幅热闹的画面,勾勒出欢度新年的喜庆景象。时至今日,人们每到辞旧迎新之时,都会情不自禁地吟诵起王 安石的这首《元日》。一起来。
古诗三首《元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古诗三首《元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元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认读并记忆生字新词,如“屠苏"、“旧符”、“曈曈"等,并能够正确书写一些关键字,如“欲”和“魂"。
2.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元日》这首诗。
3. 理解诗句的意思,通过学习古诗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4.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重点:1. 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来感悟和理解诗句的意思。
2. 帮助学生理解“爆竹、屠苏、桃符”等词语,并引导学生描述诗中的节日情景。
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自学古诗,提出疑问,了解写作背景,理解诗句的意思。
2. 让学生想象古诗描述的景象,细致地写下来,感悟古诗表达的情感。
3. 对于王安石的执政理想,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因此这部分内容的教学需要适当的简化和引导。
教学流程:一、导入单元主题,营造文化氛围教师:亲爱的同学们,我们的文化博大精深,是每一位华夏儿女的自豪。
今天,我们将开启第三单元的学习之旅(展示单元概览),在这一单元里,我们将一同步入“传统文化博览园”,跟随《古诗三首》的脚步,探索“习俗园”的传统,揭开“科技园"中纸张发明的奥秘,在“艺术园”中近距离感受赵州桥的古韵,欣赏《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的风采,最终,我们将举办一场“传统节日风俗展”,向更多人展示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
【点评:第三单元是一个融合了多学科的学习单元,以“传统文化”为核心主题。
《元日》作为单元的开篇之作,不仅引领着整个单元的学习方向,还具有定位整个单元学习内容的重要功能。
在教学之初,通过构建“传统文化博览园"的情境,利用不同展区的展示,引导学生全面了解单元内容,既明确了学习主题,又清晰了学习路径,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沉浸式的学习环境,激发了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体验欲望。
】二、利用资料解读诗题,初步了解传统节日教师:现在,让我们首先踏入“习俗园”。
古诗三首《元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
古诗三首《元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元日》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元日》是北宋著名政治家、诗人王安石的一首七言绝句。
全诗通过对春节等节日的融描绘,抒发了作者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
作为一首记事抒怀的小诗,很耐人寻味。
不仅写出了春节的喜庆热闹,更富有一种深的哲理,表达了作者想要作为改革者一展身手的政治理想,也一定程度上表现了那个时代统治阶级的革新思潮。
教学目标:1. 学会本课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2. 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说说诗中描写的春节习俗,体会其中的文化内涵。
3. 能借助资料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4. 收集与春有关的诗句,拓展阅读,提高课外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初步感知诗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教师:《元日》教学PPT。
学生:1.搜集有关描写“春节"的诗词,收集整理后带到课堂中来与同学交流。
了解王安石的生平和他的其他诗词。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题解题1. 同学们,我国有许多传统节日,你们能说说吗?2. 你们最喜欢的是哪个节日?在这个节日里你们是怎么过的?打打闹闹、热热闹闹的还有什么好处呢?(体会春节的喜庆气氛)3. 在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中,最高兴的就是过年(春节),因为过年可以穿新衣、贴对联、放鞭炮、吃团圆饭还有压岁钱等等。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与春节有关的古诗《元日》。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4. 解题:“元日”就是正月初一新年第一天,你知道这一天有哪些习俗吗?学生自由回答。
5. 教师小结:放鞭炮、贴春联、挂灯笼、拜年、走亲戚等等。
唐代诗人王安石就写了一首这方面的诗来吟咏春节,千百年来广为传诵。
现在让我们来学习这首脍炙人口的古诗吧。
【设计意图:此环节用学生感兴趣的传统节日导入,学生容易产生感情共鸣。
古诗三首《元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_1
古诗三首《元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元日》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元日》这首诗的基本内容,掌握生字新词。
(2)能够通顺、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元日》。
(3)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的习俗,感受诗中的节日气氛。
(4)通过诗歌学习,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1)理解《元日》这首诗的意境和情感。
(2)掌握诗中的生字新词和难句。
三、教学难点(1)体会诗人在新年之际的情感和抱负。
(2)通过诗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 互动提问,引出主题老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春节都有哪些习俗吗?"(等待学生回答)学生分享自己知道的春节习俗,老师点评并补充。
老师引出本课主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元日》这首诗,就是描写春节的热闹和喜庆场面的。
你们想知道诗人是怎样描绘这个节日的吗?”2. 介绍作者与创作背景老师简介王安石:“王安石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政治家和文学家,这首诗就是他在新年之际所作,寄托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祝福。
"老师展示王安石的图片及相关历史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
引导学生带着对王安石和春节的好奇,进入新课的学习。
这样的导入设计,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还通过提问和分享,拉近了学生与诗歌、与传统节日的距离,为后续的深入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学习新课(1)教师领读与学生跟读①教师首先以饱满的感情领读《元日》,注意语音语调的抑扬顿挫,营造出节日的喜庆氛围。
②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朗读,模仿教师的语音语调,体会诗中的韵律之美。
(2)生字新词学习与词义解释①教师展示《元日》中的生字新词,如“爆竹”、“屠苏"等,并详细解释它们的含义和用法。
②学生认真听讲,并做好笔记,以便日后复习。
(3)诗歌内容分析与逐句讲解①教师逐句分析《元日》的内容,通过讲解诗句中的意象、情感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②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与教师进行互动交流。
古诗三首《元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1
古诗三首《元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元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会认2个字,会写5个字,其中重点认识“屠”字,重点指导书写“屠”、“符”字,并注意“屠”字是半包围结构。
并正确读写“屠苏、瞳瞳”词语,尤其是“瞳瞳”注意是左边是日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培养孩子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培养孩子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热爱。
【教学过程】一、回忆生活经验,激趣导入通过播放短视频的形式,再现过年的场景,引动学生的过年记忆复现,引起学生的兴趣,再引入新课《元日》【设计意图】这样导入设计,拉近了学生和古诗的距离,为学古诗做好了情感和知识的铺垫。
二、借助白板课堂识字,降低难度本课借助了白板的识字功能,将识字分两部分进行。
第一部分借助课件展示读音和写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部分借助造字法展现字的演变Q【设计意图】由正确识记读音的写法,再到从字的演变历史来认识字,学生的识字有了层次性的变化。
三、资料分享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一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王安石历任扬州签判、邺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
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
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
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
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京),赠太傅。
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
创作背景: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
20岁以前,他随父南北游学,了解民生疾苦。
21岁起,当过地方官员,做了许多有益于老百姓的事。
在王安石49岁时,宋神宗为摆脱危机,任命他为宰相,主张变法,推行新政。
此诗是诗人初为宰相执行新政时,见到新年家家忙着过春节的景象,而联想到变法开始的新气象,有感而发创作了此诗。
古诗三首《元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2
古诗三首《元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元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学习诵读古诗的方法。
2.理解“屠苏”“瞳瞳日”等生僻字词的意思,明白本首诗的大,思∙O3.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中表达的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理解诗题。
师:同学们,老师带来了几句诗词,大家读读,看看都跟什么节日有关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你能背出下面两句吗)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一王维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一李白小结:清明、重阳、中秋都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一首和传统节日有关的古诗,题目叫《元日》。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师:根据课文注释理解元日师:这首诗就是写春节这个传统节日。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读古诗,看读得是不是正确,流利。
2.指名划节奏,并按照节奏读古诗。
(教师指导按节奏读古诗的方法)三、深入品读,细细感悟。
1.指名回答,这首诗描绘了古人过春节的哪几个习俗?2•我们先来看第一个习俗。
(1)指名读,理解“爆竹”。
爆竹就是鞭炮。
你知道为什么要放爆竹吗?大家想象一下,放爆竹了,孩子们有的(),有的(),有的(),开心极了.爆竹声中孩子们的欢笑声响彻云霄,用你的朗读带我们进入这欢快之中。
(2)解释除。
(查字典的方法)旧的一年匆匆而去,新的一年如约而至,在这美好的时刻,人们的心情怎能不激动,让我们齐读感受着激动兴奋的心情品读“春风送暖入屠苏二(1)出示:“屠苏”资料如果说,“劝君更进杯酒”的酒是离别之酒,“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的酒是思念之酒,那么这“春风送暖入屠苏”的屠苏酒是一杯什么酒呢(祈福酒,辟邪酒,长寿酒。
)屠苏酒是祈福酒,引读一春风送暖入屠苏屠苏酒是辟邪酒,引读-春凤送暖入屠苏屠苏酒是长寿酒,引读一春风送暖入屠苏(2)加上动作朗读。
4.品读“千门万户瞳瞳日J在我们感受着欣喜和激动中迎来了新升的太阳,同学们,看!(课件出示灿烂的初升太阳)哪个词描写了这样的太阳?理解“瞳瞳”。
《元日》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元日》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诗歌《元日》2. 理解诗歌中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欣赏诗歌的兴趣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诗歌《元日》的含义和情感表达2. 背诵和朗读诗歌三、教学难点1. 理解元日这个特殊节日对于诗人的意义2. 准确把握诗歌的情感表达四、教学准备1. 诗歌《元日》的课本内容2. PPT或黑板和白板五、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通过师生互动介绍新年的来临,引出元日这个特殊的节日。
2. 导入诗歌教师提问:“你们知道《元日》是什么吗?”引导学生回答。
然后教师介绍《元日》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所作的一首诗。
3. 导读诗歌教师根据课本内容,逐句解读诗歌的意义和情感表达。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对新年的美好祝愿和对时光流逝的感叹。
4. 分析诗歌结构教师指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包括诗歌的韵律和押韵方式。
5. 学生阅读练习教师安排学生分组朗读诗歌,同时注意语调和情感的表达。
然后请学生小组间进行交流,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6. 全班展示从各小组中选择代表,让他们上台朗读诗歌,并分享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7. 引导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诗歌传达了哪些情感?- 诗歌中的意象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你们对诗歌中的新年祝愿有什么理解?8. 总结和拓展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并提醒学生要继续欣赏和理解诗歌的美。
鼓励学生通过阅读更多的诗歌来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
六、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理解并背诵了王之涣的诗歌《元日》,并思考了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通过学习诗歌,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欣赏诗歌的兴趣。
七、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写一篇感想,表达他们对《元日》这首诗的理解和感受。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读及分析诗歌结构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了《元日》这首诗的含义和情感表达。
然后通过朗读和讨论,培养了学生对诗歌的欣赏和思考能力。
但在课堂时间的控制上可能需要调整,以确保学生充分参与到诗歌学习和讨论中。
古诗《元日》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古诗《元日》教案一、教学目标:1. 熟读古诗《元日》,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2. 学习古诗的形式和特点,掌握古诗的常用修辞手法。
3. 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对古诗的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古诗《元日》的主题和意境。
2. 学习古诗的形式和特点。
三、教学难点:1. 掌握古诗的常用修辞手法。
2.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复印古诗《元日》的课件或纸质材料。
2. 听力设备。
五、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古诗《元日》的背景和作者。
2. 引导学生回顾春节的寓意和习俗。
步骤二:学习古诗《元日》(15分钟)1. 学生听读并朗读古诗《元日》。
2. 教师解读古诗的内容和意境,引导学生理解古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3. 学生分组讨论古诗的主题及表达方式。
步骤三:学习古诗的形式和特点(20分钟)1. 教师向学生讲解古诗的形式和特点,如四言、五言、七言等。
2. 学生分组分析古诗《元日》的形式和特点。
3. 学生利用课堂时间或课后时间,自行查找、学习其他古诗的形式和特点,并分享给全班。
步骤四:学习古诗的修辞手法(20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古诗的常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2. 学生分组分析古诗《元日》中的修辞手法,并解释其意义和效果。
3. 学生自行查找、学习其他古诗的修辞手法,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步骤五:朗读和理解(20分钟)1. 学生轮流朗读古诗《元日》,注意语音语调和停顿。
2. 教师带领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情感和意义。
3. 学生自由发挥,用自己的语言诠释古诗《元日》的内涵。
步骤六:归纳总结(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感想。
2. 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并交流讨论。
六、作业布置:1. 完成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 自行选择一首古诗背诵,并准备下节课朗诵。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古诗《元日》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了古诗的形式和特点,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对古诗的理解能力。
大班古诗《元日》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大班古诗《元日》教案引言:古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通过学习古诗,可以培养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了解中国的文化传统。
本教案以大班为对象,通过教授《元日》这首古诗,帮助孩子们学习古诗的基本知识,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并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一、教学目标:1. 学习《元日》这首古诗,了解作者王之涣的背景和创作意图。
2. 通过诵读和讲解,掌握古诗的基本意思和语言特点。
3. 学习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古诗的意思。
4. 培养孩子们的审美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和演讲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学习《元日》古诗的基本知识,理解诗中的意思。
2. 教学难点:用通俗的语言向孩子们解释古诗的意思,并培养他们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 课堂黑板和粉笔。
2. 《元日》古诗的讲解材料和翻译。
3. 学生乐园教学资源。
四、教学过程:1. 课堂开场:教师准备好《元日》古诗的讲解材料,展示给学生,感叹道: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古诗,它是王之涣的《元日》。
你们知道古诗是什么吗?有什么特点吗?(学生回答)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吧!2. 学习古诗:教师逐行讲解《元日》古诗的意思,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每句古诗的意思。
例如:东篱把酒黄昏后,这是说诗人王之涣在黄昏时光喝酒。
大家知道黄昏是什么时候吗?(学生回答)这是诗人喜欢在黄昏时分静静地喝酒,给自己一个宁静的时刻。
西楼揽月上三更。
这一句是说王之涣在深夜上西楼,看着满天的明月。
这里的三更是指凌晨三点,也就是说他熬夜看月亮。
2. 初步诵读:教师和学生一起诵读古诗《元日》,让学生尽量跟上教师的节奏,感受古诗的韵律和美感。
3. 反复练习:教师指导学生多次诵读古诗,让学生熟悉古诗的内容和韵律。
可以进行分组比赛,看哪个小组能够最准确地朗读出来。
4. 自由表达: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准备,要求他们用自己的话表达出《元日》古诗的意思。
可以鼓励他们发表个人观点和想法,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日
教材分析
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政治家王安石。
在有关春节的古典诗歌中,没有一首能像王安石的这首《元日》那样流传至广,影响深远。
这首七言绝句之所以获得历代人的喜爱,不仅在于它节奏明快,语言流畅,雅俗共赏,更主要的在于它通过对春节风俗的描绘,表达了全民族欢度佳节的美好祝愿和共同追求。
特别是诗歌中“总把新桃换旧符”一句中的“总”和“换”字,表达除旧迎新不可逆转的规律和坚定的信念。
题目《元日》。
元日,本意为吉日,我国古代以正月初一为元日,为一年的第一天。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这句是说在欢快的爆竹声中又送走了一年,在送暖的春风中,阖家欢饮屠苏美酒。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句说在守夜中,千家万户迎来了曈曈红日,然后用新的桃符来换去旧符。
曈曈:太阳初升时光亮的样子。
教学目标
1.写会4个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和默写。
2.查字典,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
3.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气氛,体会人们的美好愿望。
教学建议
关于课文
1.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自学古诗,提出不懂的问题,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不要直接讲解。
可以让学生试着讲讲诗句的意思和自己的理解。
不懂的地方,要指导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小组或全班讨论等方法解决。
2.古诗的学习除了要加强朗读和背诵外,还要引导学生结合诗句的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
先把诗句变成画面,加强情感体验;然后再把画面变成语言,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以达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的目的。
3.学习本诗之后,可鼓励学生查找资料,了解诗中提到的过节的各种习俗的来历。
关于生字
本课的几个生字“爆、苏、桃、符”都可以用记形声字的方法记忆。
拓展习题
1.默写古诗。
元日
,。
,。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画面,并把想象到的内容用通俗的语言描述出来。
要求句子通顺,描写形象。
相关资料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字介甫,晚号半山。
抚州临川(今江西)人。
宋仁宗庆历二年中进士后,曾任过地方官,后任参加政事、宰相等职。
世称荆公。
他的文学成就很高,影响甚巨。
他的诗文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体现了他的政治主张和抱负。
其诗长于说理,精于修辞,内容亦能反映社会现实。
词虽不多,却风格高峻豪放、感慨深沉、别具一格。
散文雄健峭拔,旧时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诗歌遒劲清新。
教案精品
元日
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有关春节的诗句;录音《新年好》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感、导入析题。
1.听唱《新年好》后,教师激情导入:是呀,过新年时我们唱歌、跳舞,心里多高兴呀!你们知道吗?过新年时还有很多更让人高兴的事。
就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宋代诗人王安石写的《元日》吧。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说说对课题的理解。
二、自学诗歌、感知大意。
1.读通古诗。
1)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检查初读情况,正音。
2.读出问题
1)轻声再读古诗,想一想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2)交流读懂了什么?
3)不懂的问题在四人小组内交流。
4)汇报解决不了的或意见不统一的问题,师生梳理、归纳出重点解决的共性问题。
三、精读品味,理解诗歌。
1.自主学习,读中感悟。
1)自读自悟,看看前面提出问题哪些能自我解决。
2)借助工具书,试想想诗句的意思和自己的体会。
2.同桌交流,互相说说自己的理解。
3.全班交流
1)交流要求:先读诗句,再说说诗句的意思和自己的体会。
2)教师对学生的不同体会给予肯定,并相机引导A.理解除:除去,过去。
B.曈曈:太阳初升时光亮的样子。
C.体会“总把新桃换旧符”中的“总”“换”表达除旧布新不可逆转的规律和坚定的信念。
D.感受诗中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4.吟诵古诗,启发想象。
1)指生吟读,师生评价。
2)师配乐范读,生评。
师生交流读好古诗的秘诀。
除了注意语速、语气外,还要边读边想。
这样,才能把诗中的感情读出来。
3)学生练读,边读边联想。
4)指生读,评议读、齐读、背诵。
5)画一画,说一说,把诗中的情景根据自己的想象画出来,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四、拓展延伸,感受民俗
1.阅读“开卷有益”中的《过年》,谈谈自己对过年的认识和感受。
2.课外搜集有关中国人过年习俗的资料,同桌交流。
1 2 3 4 5
2 3 4 5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