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博免疫学总结
免疫学考试总结
一. 免疫学概论❖免疫的概念免疫(immunity):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己”和“非己”,对自身成分产生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异物产生排除作用的一种生理反应。
❖免疫的主要功能免疫防御: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及清除已入侵病原体及其他有害物质。
免疫监视:随时发现和清除体内出现的“非己”成分,如肿瘤细胞、衰老凋亡细胞免疫耐受:免疫调节:❖免疫应答的种类及其特点固有免疫(先天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分类适应性免疫(获得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概念:固有免疫是生物在长期进化中逐渐形成的是机体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物质基础:组织屏障:皮肤粘膜屏障、血脑屏障、血胎屏障固有免疫细胞:吞噬细胞、DC、NK细胞、NKT细胞、B1细胞、固有免疫效应分子:补体系统、细胞因子、溶菌酶、抗菌肽、乙型溶素作用特点:♦先天性(无需抗原激发)♦作用在先(0~96小时)♦非特异性(模式识别受体)♦无记忆性适应性免疫(acquired immunity):概念:适应性免疫应答是指体内T、B淋巴细胞接受“非己”的物质(主要指抗原)刺激后,自身活化、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包括清除抗原等)的全过程。
物质基础: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抗原提呈细胞(APC)作用特点:♦获得性(需抗原激发)♦作用在后(96小时后启动)♦特异性(TCR/BCR)记忆性耐受性二. 免疫器官和组织❖免疫器官的组成和功能中枢免疫器官(初级淋巴器官)♦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包括骨髓和胸腺外周免疫器官(次级淋巴器官)♦成熟淋巴细胞定居的场所,免疫应答的主要场所♦包括淋巴结、脾脏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骨髓的功能:♦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B细胞和NK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胸腺的功能:♦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免疫调节♦自身耐受的建立与维持淋巴结的功能:♦T细胞和B细胞定居的场所(T占75%,B占25%)♦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过滤作用脾的功能:♦T细胞和B细胞定居的场所(T占 40%,B 占60%)♦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合成生物活性物质♦过滤作用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的功能:♦行使黏膜局部免疫应答♦产生分泌型IgA淋巴细胞再循环:指定居在外周免疫器官的淋巴细胞由输出淋巴管经淋巴干、胸导管或右淋巴导管进入血液循环,经血液循环到达外周免疫器官后,穿越HEV,重新分布于全身淋巴器官和组织的反复循环过程。
免疫学考试总结
9.APC:即抗原递呈细胞,是体内具有抗原递呈作用的一类细胞,包括有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内皮细胞、B细胞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简述NK细胞的杀伤机制?
NK细胞杀伤靶细胞有两种方式:其一是通过NK细胞与靶细胞的直接接触作用,依赖细胞表面的粘附分子(如NK细胞上的CD2、LFA-1和靶细胞上的CD58、ICAM-1)相互结合,释放NK细胞毒因子和穿孔蛋白等破坏靶细胞。其二是通过ADCC效应杀伤靶细胞,即靶细胞膜抗原与特异性lgG类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后,IgG的Fc段与NK细胞表面的FcrRⅢ(CDl6)结合,使NK细胞活化,杀伤靶细胞。
3.简述细胞免疫的生物学效应。
抗细胞内病原体感染的作用,抗肿瘤作用,免疫损伤作用,移植排斥反应。
4.简述CTL杀伤靶细胞的特点。
(1)特异性杀伤:CTL膜表面的TCR特异性识别和结合靶细胞表面相应的抗原肽-MHC Ⅰ类分子复合物。
(2)杀伤机制:
A. 分泌型杀伤:活化的CTL通过膜表面的TCR特异性识别和结合靶细胞表面相应的抗原肽-MHC Ⅰ类分子复合物,CTL细胞释放穿孔素、颗粒酶等介质,其中穿孔素在靶细胞膜上形成跨膜孔道,使水分进入细胞,靶细胞裂解坏死;颗粒酶通过穿孔素在靶细胞膜上形成的跨膜孔道进入靶细胞,导致靶细胞DNA损伤,引起靶细胞凋亡。
单核吞噬细胞在免疫病理发生中主要在超敏反应的病理损伤中发挥作用。具体表现在1)参与Ⅱ型超敏反应。单核吞噬细胞可通过相应受体(FcγR,C3bR)与组织细胞结合;使靶细胞溶解破坏(如新生儿溶血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另外,活化的单核吞噬细胞可释放一些生物活性介质,使固定的组织细胞溶解破坏(如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2)参与Ⅳ型超敏反应。在Ⅳ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中产生的细胞因子 (如IFN-γ)可活化单核吞噬细胞,产生多种引发炎症反应的细胞因子和介质,如IL-1,IL-12,IL-6,血小板活化因子和前列腺素等,在高浓度时可加剧炎症反应,引起局部组织的细胞损伤。
医学免疫学复习总结
1、免疫系统组成与功能。
免疫系统包括:1)免疫器官:中枢免疫器官(骨髓、胸腺)和外周免疫器官(脾脏、淋巴结和黏膜免疫系统);2)免疫细胞:主要有T细胞、B细胞、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等;3)免疫分子:抗体、补体、细胞因子和免疫细胞表面的多种膜分子免疫功能包括:1)免疫防御,是机体排斥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保护功能。
该功能正常时,机体可抵御病原微生物及其毒性产物的感染和损害,即抗感染免疫;异常情况下,反应过高会引起超敏反应,反应过低或缺失可发生免疫缺陷。
2)免疫监视,是机体免疫系统及时识别、清除体内突变、畸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一种生理功能。
该功能失调时,有可能导致肿瘤发生,或因病毒不能清除而出现持续感染。
3)免疫自稳,是机体免疫系统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功能。
该功能正常时,机体可及时清除体内损伤、衰老、变性的细胞和免疫复合物等异物,而对自身成分保持免疫耐受;该功能失调时,可发生生理功能紊乱或自身免疫性疾病。
2、免疫应答的分类:固有免疫应答、适应性免疫应答。
免疫应答的阶段:感应阶段、反应阶段、效应阶段。
4、中枢免疫器官、外周免疫器官的组成、功能。
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包括胸腺、骨髓。
骨髓:分为红骨髓和白骨髓(其中红骨髓具有活跃的造血功能)1、是造血器官,为多种免疫细胞的发源地2、B 细胞分化发育的场所3、也是发生再次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胸腺:(胸腺基质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和胸腺肽,构成了T细胞分化、增殖和选择性发育的胸腺微环境)1. T淋巴细胞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2. 产生胸腺激素(免疫调节)3. 免疫自稳(自身耐受的建立与维持)外周免疫器官,是淋巴细胞和其他免疫细胞定居、增殖以及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可分为淋巴结、脾及黏膜免疫系统。
淋巴结:(其中生发中心…淋巴母细胞…浆细胞…抗体)1.过滤和清除异物2. 免疫细胞定居和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人体分布最广泛的免疫场所)脾:1. 滤过血液2. 产生吞噬细胞增强激素3. 免疫细胞定居和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人体最大的免疫场所)黏膜免疫系统:分为肠相关淋巴组织、鼻相关淋巴组织和支气管相关淋巴组织1.参与黏膜局部免疫应答2.产生分泌型IgA5、淋巴细胞再循环的含义及意义。
免疫学考试重点要点总结
1.免疫、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的功能及相互的区别、病原及病原菌概念、免疫学与水产养殖学的关系及意义免疫(immunity)是机体识别“自己”,排除“异己(非己)”过程中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的总和,正常情况下是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性防御功能。
组成1、免疫器官中枢免疫器官胸腺、骨髓、法氏囊外周免疫器官脾脏、淋巴结2、免疫细胞干细胞系、淋巴细胞、APC、单核吞噬细胞3、免疫分子TCR、BCR、CD、MHC、Ig、补体分子、细胞因子功能1.免疫防御(immune defense)指机体对外来微生物及其毒素的免疫保护作用;应答过强或持续过长超敏反应;应答过低或缺陷免疫缺陷病2.免疫自稳(immune homeostasis)免疫系统通过调节网络实现免疫系统功能相对稳定;自稳机制发生异常(应答过强或过弱)自身免疫病3.免疫监视(immune surveillance)免疫系统识别畸变和突变细胞并将其清除的功能定;免疫监视功能异常肿瘤发生或持续病毒感染2.抗原、与抗原相关的概念、抗原的特性、抗原决定簇、表位、影响免疫原性的因素、抗原的特异性、免疫佐剂、免疫增强剂抗原相关的其他概念:抗原:是指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之结合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
完全抗原(complete Ag):既具有免疫原性又有反应原性的物质。
如大多数蛋白质,细菌,病毒等半抗原(hapten):只具有反应原性而缺乏免疫原性的物质,又称为不完全抗原。
半抗原多为简单的小分子物质(分子量<1ku)。
多数的多糖,类脂,某些药物等属于半抗原 载体(carrier):与半抗原结合而赋予其免疫原性的物质抗原特异性: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即抗原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特异性免疫应答的能力)反应原性(Immunoreactivity)指抗原能与相应的抗体及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特性。
医学免疫学考试重点总结
一、绪论免疫:对“自己”或“非己”的识别,并排除“非己”以保护体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反应。
免疫防御:即抗感染免疫, 机体针对外来抗原(如微生物及其毒素)的免疫保护作用免疫监视:免疫系统可识别畸变和突变细胞并将其清除。
(一)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产生、分化和成熟的部位, 包括:1.骨髓2.胸腺3.法氏囊1.骨髓:造血器官,也是各种免疫细胞的发源地。
功能:造血(所有血细胞的发源地)B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2.胸腺结构:皮质、髓质功能:(1)是T淋巴细胞(——胸腺依赖性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2)分泌胸腺激素和细胞因子;(3)形成对自身抗原的耐受性。
3.法氏囊功能:是禽类、鸟类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二)外周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居住、捕获抗原和进行免疫应答的场所。
包括:淋巴结、脾脏、粘膜相关淋巴组织1.淋巴结:分布全身的豆形淋巴器官功能:(1)成熟免疫细胞居住的场所(2)发生免疫应答(IR)场所(3)过滤淋巴液捕获抗原(4)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2.脾脏: 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红髓:髓索、髓窦(T细胞区)白髓:密集的淋巴细胞(B细胞区)功能:(1)免疫细胞居住地(2)进行免疫应答的场所(3)过滤血液捕获抗原3.粘膜相关淋巴组织: 存在于呼吸道、消化道及泌尿生殖道粘膜及粘膜下无包膜的淋巴组织,或较为弥散地分布,或形成完整的淋巴滤泡。
如:扁桃体、小肠的派氏集合淋巴结及阑尾。
MALT的功能: (1)参与局部免疫应答(2)产生分泌型IgA淋巴细胞归巢: 成熟的淋巴细胞的不同亚群从中枢免疫器官进入外周淋巴组织后,可分布在各自特定的区域,称为淋巴细胞归巢。
淋巴细胞再循环: 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和淋巴器官之间反复循环称为淋巴细胞再循环。
三、抗原1、掌握抗原基本特性:(1)免疫原性:即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诱导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能力;(2)免疫反应性:即抗原与其所诱导产生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特异性结合的能力。
免疫学学习心得体会(范文2篇)
免疫学学习心得体会(范文2篇)本站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免疫学学习心得体会(范文2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本站还可以找到更多《免疫学学习心得体会(范文2篇)》。
第一篇:微生物学习体会1、总论要学好,这里的概念在考试中会经常以名词解释的形式出现的;2、善于横向联系,把各个章节的知识联系起来,加以对比,掌握他们中间有哪些共性,突出的个性是什么,这样感觉记忆起来相对容易一些;3、重视实验课上的时间。
我们的实验课上,会看一些教学录像,临下课的时候老师也会把一些相关的内容、重点的内容重申一下,这很可能就是重点所在!还有,实验课上会看许多片子,要用心一点,最好把看到的都用红蓝铅笔画个图,对于最后实验考试的时候复习也是很有帮助的哦!另外,你也可以边看片子,边看书,最好自己学会描述,这样印象会很深刻,到了期末也会给复习减少一些难度!4、可以买本参考书,最好是总结得比较好的。
免疫学也是非常重要的,请看:——随着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神经科学等前沿学科互相交融、渗透,免疫学已经成为医学和生命科学中独具活力的生长点,其发展水平更是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科技实力的重要指标。
对此,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解析。
1、免疫学是生命科学发展的前沿领域。
这可以用两个指标清楚地显示出其地位。
一是近30年来已有14位免疫学家或免疫学相关学科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医学奖,项目涉及抗体的结构和基因重排、主要组织相融性复合体、单克隆抗体、免疫调节网络、T细胞识别、移植免疫、放免技术等。
二是在生命科学顶级学术杂志中,免疫学论文比例日渐增多,并于近年新创了一批影响因子达到17~27的专业性杂志。
其中,Annu Rev Immunology 达到54.5(2002年),居全球5877种入选SCI的科技杂志之首。
2、免疫学还是现代医学的支撑学科。
免疫学是基础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现在免疫学又已经涉及几乎所有临床医学的分支。
其中关系尤为密切的包括感染、过敏、自身免疫、肿瘤、移植、免疫缺陷等。
免疫学知识点总结
免疫学知识点总结免疫学是研究机体对抗外界病原体入侵及维持内环境稳定的学科。
它主要研究机体免疫系统的构成、功能、调控及其与疾病的关系。
以下是免疫学的一些基本知识点总结。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由多种细胞和分子组成,包括白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等。
免疫系统还包括淋巴器官,如脾脏、淋巴结和扁桃体等,以及骨髓和胸腺等。
二、免疫系统的功能免疫系统具有识别、消灭和记忆外界病原体的功能。
它可以通过识别病原体表面的特异抗原来区分自身和非自身物质,并通过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作用来消灭入侵的病原体。
同时,免疫系统还能够记住曾经接触过的病原体,以便于再次遭遇时能够更快、更有效地应对。
三、免疫系统的调控免疫系统的功能需要受到精细的调控。
调节免疫应答的关键分子包括细胞因子、抗体和细胞表面受体等。
免疫系统的调控能够保持机体的免疫平衡,避免过度炎症反应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
四、免疫系统与疾病的关系免疫系统异常功能会导致一系列疾病的发生。
免疫缺陷病可以导致机体易感染各种病原体,如艾滋病和先天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自身免疫性疾病则是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身组织,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
过度活跃的免疫系统也会导致过敏反应和器官移植排斥等问题。
五、免疫学的应用免疫学的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和药物研发领域。
例如,疫苗是免疫学的重要应用之一,通过激活机体的免疫应答来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
免疫治疗则是利用免疫系统的功能来治疗疾病,如使用抗体治疗癌症。
免疫学是一门重要的生命科学学科,它对于理解机体免疫应答、预防和治疗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研究的深入,免疫学的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展。
对于我们个体而言,了解免疫学的基本知识有助于我们预防疾病、保持健康。
免疫学知识点总结
免疫学知识点总结免疫学是研究机体对抗外界病原微生物入侵和功能紊乱的一门学科。
它包括免疫系统的结构、功能、调节和各种疾病的免疫病理机制等内容。
本文将对免疫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1.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由机体内多个器官和细胞组成,包括骨髓、胸腺、淋巴结、脾脏、扁桃体等。
这些器官分布于整个机体,共同构成了免疫系统的组成部分。
2.免疫系统的功能:免疫系统具有两种基本功能,即识别和消灭病原体。
免疫系统通过识别抗原,即病原体的特征分子,来区分自身和非自身。
一旦识别到非自身抗原,免疫系统会启动一系列的免疫反应,试图清除病原体和恢复机体的稳态。
3.免疫应答的类型:免疫应答可分为体液免疫应答和细胞免疫应答。
体液免疫应答主要由B细胞介导,通过分泌抗体来清除外界病原体。
细胞免疫应答主要由T细胞介导,通过直接杀伤感染细胞来清除病原体。
4.免疫系统的记忆性:免疫系统具有记忆性,即第一次接触抗原后,机体会形成对该抗原的免疫记忆。
第二次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免疫系统能够更快、更有效地启动免疫应答,从而迅速清除病原体。
5.免疫系统的调节:免疫系统需要保持正常的调节平衡,过度或者不足的免疫应答都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免疫系统的调节主要通过T细胞亚群中的调节性T细胞和体液免疫中的调节性B细胞完成。
6.免疫系统与疾病:免疫系统的紊乱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例如,免疫系统过度应答会导致自身免疫病,如风湿性关节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免疫系统功能不足会增加感染病和肿瘤的风险。
7.免疫学实验技术:免疫学研究中常用的实验技术包括流式细胞术、ELISA、免疫组织化学等。
这些技术可以用于检测免疫相关分子的表达和免疫细胞的状态,从而帮助研究免疫系统的功能和调节。
8.免疫疫苗和免疫治疗:免疫学的研究成果也应用于疫苗和治疗方法的开发。
疫苗通过引入非活性或减活病原体或其关键分子使机体产生针对该病原体的免疫记忆,从而在将来遭遇相同病原体时迅速做出应答。
(完整版)考博免疫学总结汇总
1、试分析导致AIDS患者CD4+T细胞数目减少的可能原因。
HIV损伤免疫细胞的机制HIV在靶细胞内复制,可通过直接或间接途径损伤多种免疫细胞。
(1)CD4+ T细胞:CD4+ T细胞是HIV在体内感染的主要靶细胞。
AIDS患者体内CD4+ T细胞不仅数量减少,且功能发生改变,表现为:IL-2分泌能力下降;IL-2受体表达降低;对各种抗原刺激的应答能力减弱等。
HIV感染损伤CD4+ T细胞的机制为:1)HIV直接杀伤靶细胞:①病毒包膜糖蛋白插入细胞膜或病毒颗粒以出芽方式从细胞释放,引起细胞膜损伤;②抑制细胞膜磷脂合成,影响细胞膜功能;③感染HIV的CD4+ T细胞表面表达gp120分子,与周围未感染细胞的CD4分子结合,导致细胞融合或形成多核巨细胞,加速细胞死亡;④病毒增殖时产生大量未整合的病毒DNA及核心蛋白分子在胞质内大量积聚,干扰细胞正常代谢,影响细胞生理功能;⑤HIV感染骨髓CD34+ 前体细胞,在造成细胞损伤的同时,还削弱其生成增殖性骨髓细胞克隆的能力。
此外,由于骨髓基质细胞被感染,使骨髓微环境发生改变,导致造血细胞生成障碍。
2)HIV间接杀伤靶细胞:①HIV诱导感染细胞产生细胞毒性细胞因子,并抑制正常细胞生长因子的作用;②HIV诱生特异性CTL或抗体,通过特异性细胞毒作用或ADCC效应杀伤表达病毒抗原的CD4+ T细胞;③HIV编码产物有超抗原样作用,可引起表达TCRV链的CD4+ T细胞死亡。
3)HIV直接诱导细胞凋亡:①可溶性gp120、HIV感染DC表面的gp120可与T细胞表面CD4分子交联,通过激活钙通道而使胞内Ca2+ 浓度升高,导致细胞凋亡;②gp120与CD4分子交联,促使靶细胞表达Fas 分子,通过Fas途径诱导凋亡;③HIV附属基因编码的tat蛋白可增强CD4+ T细胞对Fas/FasL效应的敏感性,从而促进其凋亡。
2、试述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免疫损伤机制。
自身抗体和(或)自身反应性T淋巴细胞所介导的、对自身细胞或自身成分发生的免疫应答是导致自身免疫病病理损伤的原因。
免疫学知识点总结
免疫学知识点总结免疫学是研究生物体对抗疾病的科学。
它探究了免疫系统的结构、功能和调节机制,以及疾病发生与发展的免疫学基础。
以下是对免疫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总结。
1. 免疫系统免疫系统是人体的一种防御机制,由免疫细胞、免疫分子和淋巴组织器官等组成。
它的主要功能是识别并消灭入侵的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和真菌等。
2. 免疫细胞免疫细胞包括巨噬细胞、B细胞和T细胞等。
巨噬细胞能够吞噬和消化病原体,B细胞和T细胞则负责产生抗体和杀死感染的细胞。
3. 免疫分子免疫分子包括抗体、细胞因子和补体等。
抗体是一种特异性蛋白质,能够结合病原体并标记其进行消灭。
细胞因子是一类信号分子,能够调节和协调免疫细胞的功能。
补体是一组蛋白质,能够直接杀死病原体或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
4. 免疫记忆免疫系统具有记忆功能,即一旦免疫细胞接触到特定的病原体,它们就能够记住并产生特异性的免疫应答。
这种记忆使得人体在再次感染相同病原体时能够更快更有效地进行抵抗。
5. 免疫应答免疫应答是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防御反应。
免疫应答包括先天免疫应答和获得性免疫应答。
先天免疫应答是非特异性的,由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介导。
获得性免疫应答则是特异性的,由B细胞和T细胞介导。
6. 免疫耐受免疫耐受是指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的容忍,避免对自身抗原产生过度的免疫应答。
免疫耐受的失调可能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
7. 免疫调节免疫调节是免疫系统自身对免疫应答进行调控的过程。
它能够平衡免疫应答的强度和持续时间,以避免过度炎症反应或免疫抑制。
8. 免疫疫苗免疫疫苗是通过引入弱化或死亡的病原体或其抗原来诱导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
疫苗能够预防疾病的发生,并且在全球范围内起到了重要的控制传染病的作用。
9. 免疫缺陷病免疫缺陷病是指免疫系统功能异常或缺陷所导致的疾病。
免疫缺陷病可以是先天性的,如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症(SCID),也可以是后天获得性的,如艾滋病。
10. 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利用免疫系统或其产物来治疗疾病的方法。
考博免疫学总结
1、试分析导致AIDS患者CD4+T细胞数目减少的可能原因。
HIV损伤免疫细胞的机制HIV在靶细胞内复制,可通过直接或间接途径损伤多种免疫细胞。
(1)CD4+ T细胞:CD4+ T细胞是HIV在体内感染的主要靶细胞。
AIDS患者体内CD4+ T细胞不仅数量减少,且功能发生改变,表现为:IL-2分泌能力下降;IL-2受体表达降低;对各种抗原刺激的应答能力减弱等。
HIV感染损伤CD4+ T细胞的机制为:1)HIV直接杀伤靶细胞:①病毒包膜糖蛋白插入细胞膜或病毒颗粒以出芽方式从细胞释放,引起细胞膜损伤;②抑制细胞膜磷脂合成,影响细胞膜功能;③感染HIV的CD4+ T细胞表面表达gp120分子,与周围未感染细胞的CD4分子结合,导致细胞融合或形成多核巨细胞,加速细胞死亡;④病毒增殖时产生大量未整合的病毒DNA及核心蛋白分子在胞质内大量积聚,干扰细胞正常代谢,影响细胞生理功能;⑤HIV感染骨髓CD34+ 前体细胞,在造成细胞损伤的同时,还削弱其生成增殖性骨髓细胞克隆的能力。
此外,由于骨髓基质细胞被感染,使骨髓微环境发生改变,导致造血细胞生成障碍。
2)HIV间接杀伤靶细胞:①HIV诱导感染细胞产生细胞毒性细胞因子,并抑制正常细胞生长因子的作用;②HIV诱生特异性CTL或抗体,通过特异性细胞毒作用或ADCC效应杀伤表达病毒抗原的CD4+ T细胞;③HIV编码产物有超抗原样作用,可引起表达链的CD4+ T细胞死亡。
3)HIV直接诱导细胞凋亡:①可溶性gp120、HIV感染DC表面的gp120可与T细胞表面CD4分子交联,通过激活钙通道而使胞内Ca2+ 浓度升高,导致细胞凋亡;②gp120与CD4分子交联,促使靶细胞表达Fas 分子,通过Fas途径诱导凋亡;③HIV附属基因编码的tat蛋白可增强CD4+ T细胞对Fas/FasL效应的敏感性,从而促进其凋亡。
2、试述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免疫损伤机制。
自身抗体和(或)自身反应性T淋巴细胞所介导的、对自身细胞或自身成分发生的免疫应答是导致自身免疫病病理损伤的原因。
免疫学重点知识总结
1.免疫的现代概念:免疫是指机体通过识别“自己”与“非己”成分,对非己物质进行识别、应答和予以清除的过程。
2.固有免疫与适应性免疫的特点:固有免疫的特点是先天具有、无特异性、无免疫记忆性。
适应性免疫的特点是后天获得、有特异性、有免疫记忆性。
3.免疫系统的功能: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免疫自稳。
4.人体中枢免疫器官、外周免疫器官的类型:中枢免疫器官是T、B淋巴细胞发生、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包括骨髓和胸腺。
外周免疫器官是成熟T、B细胞定居和发生免疫应答的场所,包括淋巴结、脾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5.淋巴细胞再循环: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组织或器官反复循环的过程称为淋巴细胞再循环。
6.淋巴细胞妇巢:成熟的淋巴细胞趋向性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的特定区域,称为淋巴归巢。
7.抗原的定义及双重属性:抗原是指能够与T、B细胞受体(TCR、BCR)特异性结合,启动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效应细胞)产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抗原的双重属性指的是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
免疫原性是指抗原能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或效应细胞的能力,免疫反应性是指抗原与其所诱导的抗体或效应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能力。
8.半抗原:半抗原是指只有免疫反应性而无免疫原性的抗原。
9.表位(AD):又称抗原决定簇,是指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区域或基团,它是TCR、BCR及抗体与其特异性结合的基本结构单位。
10.异嗜性抗原:在不同种属的动物、植物、微生物细胞表面存在着的共同抗原,最初由ForSSn1.an发现,又称为Forssman抗原。
11.影响免疫原性的主要因素:1.抗原的结构与生物学特性:异物性;分子量;复杂性;易接近性;可提呈性2.免疫系统的识别能力3.抗原与免疫系统的接触方式。
12.T细胞依赖性抗原(TD-Ag):指需要在APC和Th的参与下才能激活B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
绝大多数的天然抗原属于TD-Ag。
其特点是均为蛋白质抗原,分子量大,结构复杂,表位种类多,含有B细胞表位和T细胞表位,但每种表位的数量不多且分布不均。
免疫学知识点重点内容总结
精品文档供您编辑修改使用专业品质权威编制人: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________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团队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或复制使用后,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全文可编辑,以便您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同时,本团队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资料,如办公资料、职场资料、生活资料、学习资料、课堂资料、阅读资料、知识资料、党建资料、教育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学习、参考、使用不同格式和写法的资料,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office materials, workplace materials, lifestylematerials, learning materials, classroom materials, reading materials, knowledge materials, party building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免疫学知识点重点内容总结在人体内部存在一个复杂而精密的免疫系统,其功能是保卫身体抵挡病原微生物和其他外来物质的入侵,从而维持身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免疫学知识点总结
免疫学知识点总结免疫学是研究生物体抵抗疾病的一门学科。
它涉及到人类免疫系统的结构、功能和调节,以及疾病的发生和治疗等方面的内容。
以下是关于免疫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总结。
1. 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由多个器官和组织组成,包括骨髓、胸腺、淋巴结、脾脏、扁桃体等。
这些器官和组织共同协作,形成一个复杂的免疫防御网络。
2. 免疫系统的功能免疫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保护机体免受外界病原体的侵害。
它通过识别和消灭病原体,维持机体的内环境稳定。
3. 免疫系统的两种免疫应答免疫系统具有先天性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两种免疫应答。
先天性免疫是机体固有的免疫应答能力,不需要经过特定抗原的刺激。
获得性免疫是机体对特定抗原的免疫应答,需要经过抗原识别和免疫记忆的过程。
4. 免疫系统的细胞成分免疫系统的细胞成分包括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T细胞和B细胞等。
它们各自承担着免疫应答的不同角色。
5. 抗原与抗体的作用抗原是能够引起免疫应答的物质,它可以是病原体的一部分或整个病原体。
抗体是由B细胞分泌的一种免疫蛋白,可以与特定抗原结合,从而促进病原体的清除。
6. 免疫系统的调节免疫系统的调节是保持免疫应答平衡的重要机制。
它包括免疫耐受、免疫反应的抑制和激活等过程。
7. 免疫系统的异常免疫系统的异常可以导致免疫缺陷病、自身免疫病和过敏反应等疾病的发生。
免疫系统的异常可能是先天性的,也可能是后天获得的。
8. 免疫系统与疾病治疗免疫系统在疾病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
例如,通过免疫调节剂可以治疗自身免疫病,通过疫苗可以预防传染病。
9. 免疫系统与肿瘤免疫系统对肿瘤的监视和清除起着重要作用。
免疫治疗是一种新兴的肿瘤治疗方法,通过激活机体免疫系统来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10. 免疫系统与老化随着年龄的增长,免疫系统功能逐渐衰退,易受感染和肿瘤的侵袭。
因此,保持免疫系统的健康对于老年人来说尤为重要。
总结起来,免疫学是一门研究机体免疫防御机制的学科。
了解免疫系统的组成、功能、细胞成分、抗原与抗体的作用、调节机制以及与疾病治疗的关系,对于预防和治疗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免疫学重点知识总结
一、免疫学功能
四、佐剂
1.定义:增强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的类型的物质
2.功能:①延缓抗原的降解,延长在体内的潴留时间
②增强抗原提呈细胞对抗原的加工和提呈能力
③非特异性增强和放大免疫应答
④提升免疫效果
⑤改变免疫类型
六、Th 淋巴细胞的分类及特点
七、免疫球蛋白分类
根据重量恒定区不同而分5 类
九、肿瘤相关抗原
肝癌——AFP 结肠癌——CEA 鼻咽癌——EB 病毒宫颈癌——HPV 乙肝——HBV 前列腺癌——PSA
十、免疫缺陷病
十一、我国常用疫苗:乙肝、卡介苗、百白破、脊髓灰质炎、麻疹活疫苗
1.灭活疫苗:伤寒霍乱百日咳,流脑乙脑钩端螺,外加一个狂犬病
2.减毒活疫苗:脊髓麻疹卡介苗
3.类毒素疫苗:破伤风、白喉类毒素
4.疫苗接种时间:出生就打卡介苗,乙肝疫苗016
脊髓灰质炎234, 345 月百白破
8 月不忘麻疹苗。
免疫学基础考试重点总结
免疫学基础1免疫三大功能:免疫防御:是机体排除外来抗原异物的一种保护功能。
免疫稳态:机体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进行自身调节,维持体内平衡的功能。
免疫监视:机体识别和清除突变细胞,防止发生肿瘤,控制癌变细胞的功能。
2免疫系统的组成:由免疫器官(黏膜相关淋巴组织、胸腺、骨髓、脾脏、淋巴结),免疫细胞(吞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T细胞和B细胞),及免疫分子(补体、细胞表面分子、各种细胞因子)组成。
3免疫应答的分类:固有免疫(先天性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和适应性免疫(获得性免疫或特异性免疫)4适应性免疫的作用特点:1识别自我与非自我 2特异性 3多样性 4记忆性 5自我调节性5克隆选择性学说:是1959年Burnet在研究免疫耐受性和Jerne的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上提出的克隆选择性学说。
6免疫系统定义:是机体执行免疫应答和免疫功能的组织系统。
7免疫器官按功能分为: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
8中枢免疫器官:也称初级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包括胸腺、骨髓和腔上囊。
是B 细胞分化发育的场所。
9T细胞分化成熟场所:胸腺B细胞分化成熟场所:骨髓10外周免疫器官:是成熟淋巴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淋巴细胞对外来抗原刺激产生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包括有:淋巴结、脾脏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11脾是体内最大的免疫器官。
12淋巴细胞归巢:成熟淋巴细胞离开中枢免疫器官后,经血液循环趋向性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或组织的特定区域。
13 淋巴细胞再循环的生物学意义:1使带有各种不同抗原受体的淋巴细胞不断在体内循环,增加与抗原和APC接触的机会,有利于适应性免疫应答产生,许多免疫记忆性细胞也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一旦接触相应抗原,可迅速进入淋巴组织产生免疫应答,2充实淋巴细胞,即淋巴组织科从反复循环的“细胞库”正补充新的淋巴细胞,3保证淋巴细胞在组织中的均匀分布。
14抗原的概念:是指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诱导免疫应答并能与应答产物。
免疫学知识点总结
免疫学知识点总结免疫学是研究生物体对抗疾病和感染的过程以及免疫系统的功能的学科领域。
在人类的生命过程中,免疫系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能够识别并消灭入侵的病原体、维护身体内部的稳定环境。
了解免疫学知识点对于预防疾病、维护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免疫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1. 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由许多不同类型的细胞、分子和组织组成。
其中包括白细胞(如T细胞和B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等。
这些细胞通过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免疫网络,以保护机体免受病原体的侵袭。
2. 免疫应答免疫应答是指机体对于感染病原体时所产生的一系列反应。
它分为先天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两个阶段。
先天免疫是个体先天具备的一套抵御病原体侵袭的防御机制,如皮肤、黏膜屏障、巨噬细胞等。
适应性免疫是指机体在接触到特定病原体后,通过产生特异性抗体或细胞免疫应答来对抗感染。
3. 抗原与抗体抗原是指能够诱导免疫应答的物质,它可以是病原体的组分、细胞表面的蛋白质等。
抗体是由B细胞产生的一种蛋白质分子,能够与特定抗原发生结合并中和或清除它们。
抗原和抗体的结合是免疫应答的核心过程。
4. 免疫记忆免疫记忆是指免疫系统对于先前感染的病原体能够产生持久的记忆,并在再次接触该病原体时产生更快、更强的免疫应答。
这是疫苗接种的基本原理。
通过引入弱化或者死亡的病原体,疫苗能够激活免疫系统并形成免疫记忆,提高机体对于相应病原体的抵抗能力。
5. 自身免疫疾病自身免疫疾病是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身组织和器官的疾病。
免疫系统丧失对于自身抗原的识别能力,导致产生自身抗体或T细胞,攻击并破坏正常的组织和器官。
常见的自身免疫疾病包括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6. 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利用免疫系统的功能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它可以通过激活机体自身的免疫应答,抑制病原体的生长和传播。
免疫治疗也可以通过使用免疫抑制剂来调节免疫反应,治疗自身免疫疾病和器官移植排斥等。
7. 免疫检测免疫检测是通过检测机体内特定的抗体或抗原来判断某种疾病的存在与否。
免疫学知识点重点总结归纳
免疫学知识点重点总结归纳1.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免疫系统包括先天免疫系统和获得性免疫系统。
先天免疫系统是先天性的、快速的、非特异性的免疫反应,它通过炎症反应和细胞毒性作用来抵挡病原体。
获得性免疫系统是后天性的、慢速的、高度特异性的免疫反应,它通过抗原识别和抗体产生来抵挡病原体。
2. 免疫应对的起始和调控免疫应对的起始是由抗原的接触和抗原呈递活化抗原递呈细胞(APC)引发的。
抗原呈递细胞激活T淋巴细胞,从而引发T 淋巴细胞活化和分化。
T淋巴细胞活化后,增殖分化形成效应细胞,产生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和帮助效应T淋巴细胞。
帮助效应T淋巴细胞分化为Th1细胞、Th2细胞、Th17细胞和调整性T细胞,分别引发不同类型的免疫应对。
3. 抗体的产生和功能抗体是由B淋巴细胞分泌的免疫球蛋白,它通过与抗原结合来中和病原体、沉淀毒素和增进病原体吞噬。
抗体的产生经历B 淋巴细胞活化、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的过程。
抗体通过其Fc区域与免疫细胞的Fc受体结合,参与免疫复合物的清除和介导细胞毒性。
4. 免疫应对的记忆和免疫调整免疫应对的记忆指的是在初次感染后,机体产生持久的免疫记忆细胞和抗体,使得再次遭遇同一病原体时能更快速、更有效地进行免疫应对。
免疫调整是指机体通过调整免疫细胞的活性和免疫分子的产生来维持免疫平衡,防止免疫应对过度活化或免疫耐受。
5. 免疫系统的异常和免疫相关疾病免疫系统的异常会导致免疫缺陷、自身免疫和过敏反应等免疫相关疾病。
免疫缺陷指的是免疫系统的功能缺陷,容易导致再三感染。
自身免疫是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发生异常免疫应对,导致炎症和组织毁伤。
过敏反应是免疫系统对无害物质产生过度敏感反应,导致过敏症状的发生。
总结:免疫学是一门重要的生命科学,它探究了生物体如何抵挡疾病。
本文对免疫学的一些重点知识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包括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免疫应对的起始和调控,抗体的产生和功能,免疫应对的记忆和免疫调整,以及免疫系统的异常和免疫相关疾病。
免疫学总结
免疫学总结免疫;免疫基本功能;重要诺奖事件;肿瘤免疫逃逸;免疫系统;免疫细胞;免疫分子;人体的三道防线;免疫应答;肿瘤免疫抑制作用;一、免疫:免疫是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维持自身稳定和平衡的一种生理功能,通常对机体有利,但某些条件下也可对机体造成损害。
二、免疫基本功能:1. 免疫防御:机体抵御病原微生物感染和侵袭的能力。
免疫功能亢进→变态反应(allergy)免疫功能低下或缺陷→机会感染2. 免疫自稳:清除机体产生的大量衰老死亡细胞,维持自身内环境的稳定性。
功能异常→自身免疫病3. 免疫监视:识别、清除突变细胞和持续性感染细胞的功能。
功能低下或失调→肿瘤发生三、免疫学领域获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的研究成果(17次)1. 1901年 Emil Von Behring 发现抗体及建立血清疗法。
2. 1905年 Robert Koch 对结核病及结核杆菌的研究。
3. 1908年 Paul Ehrlich 抗体形成侧链学说。
Elie Metchnikoff 免疫细胞学说-吞噬细胞的作用。
4. 1913年 Charles Richet 过敏反应的研究。
5. 1919年 Jules Bordet 补体及补体结合反应。
6. 1930年 Karl Landsteiner 人血型抗原。
7. 1951年 Max Theiler 发明抗黄热病疫苗。
8. 1957年 Daniel Bordet 用组胺药物治疗变态反应。
9. 1960年克隆选择学说与获得性免疫耐受。
获得性免疫耐受。
10. 1972年 Rodney.R,Porter,抗体结构的研究。
11. 1977年 Rosalyn Yallow 建立放射免疫分析技术。
12. 1980年 Baruj Benacerraf 免疫应答基因。
Jean Dausset 人HLA结构。
George Snell 小鼠 H-2结构。
13. 1984年 Cesar Milstein 单克隆抗体技术及Ig遗传学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试分析导致AIDS患者CD4+T细胞数目减少的可能原因。
HIV损伤免疫细胞的机制HIV在靶细胞内复制,可通过直接或间接途径损伤多种免疫细胞。
(1)CD4+ T细胞:CD4+ T细胞是HIV在体内感染的主要靶细胞。
AIDS患者体内CD4+ T细胞不仅数量减少,且功能发生改变,表现为:IL-2分泌能力下降;IL-2受体表达降低;对各种抗原刺激的应答能力减弱等。
HIV感染损伤CD4+ T细胞的机制为:1)HIV直接杀伤靶细胞:①病毒包膜糖蛋白插入细胞膜或病毒颗粒以出芽方式从细胞释放,引起细胞膜损伤;②抑制细胞膜磷脂合成,影响细胞膜功能;③感染HIV的CD4+ T细胞表面表达gp120分子,与周围未感染细胞的CD4分子结合,导致细胞融合或形成多核巨细胞,加速细胞死亡;④病毒增殖时产生大量未整合的病毒DNA及核心蛋白分子在胞质内大量积聚,干扰细胞正常代谢,影响细胞生理功能;⑤HIV感染骨髓CD34+ 前体细胞,在造成细胞损伤的同时,还削弱其生成增殖性骨髓细胞克隆的能力。
此外,由于骨髓基质细胞被感染,使骨髓微环境发生改变,导致造血细胞生成障碍。
2)HIV间接杀伤靶细胞:①HIV诱导感染细胞产生细胞毒性细胞因子,并抑制正常细胞生长因子的作用;②HIV诱生特异性CTL或抗体,通过特异性细胞毒作用或ADCC效应杀伤表达病毒抗原的CD4+ T细胞;③HIV编码产物有超抗原样作用,可引起表达TCRV链的CD4+ T细胞死亡。
3)HIV直接诱导细胞凋亡:①可溶性gp120、HIV感染DC表面的gp120可与T细胞表面CD4分子交联,通过激活钙通道而使胞内Ca2+ 浓度升高,导致细胞凋亡;②gp120与CD4分子交联,促使靶细胞表达Fas 分子,通过Fas途径诱导凋亡;③HIV附属基因编码的tat蛋白可增强CD4+ T细胞对Fas/FasL效应的敏感性,从而促进其凋亡。
2、试述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免疫损伤机制。
自身抗体和(或)自身反应性T淋巴细胞所介导的、对自身细胞或自身成分发生的免疫应答是导致自身免疫病病理损伤的原因。
其发病机理与超敏反应的发生机理相同。
针对自身抗原发生的免疫应答可通过下述一种方式或几种方式共同作用导致免疫损伤或功能异常,继而引发自身免疫病。
一、自身抗体介导的自身免疫病1. 自身抗体直接介导细胞破坏针对自身细胞膜成分的自身抗体结合细胞后通过II型超敏反应引起自身细胞的破坏,其病理损伤机制为:①激活补体系统,溶解细胞;②补体裂解片段招募中性粒细胞到达发生反应的局部释放酶和介质引起细胞损伤;③补体裂解片段通过调理吞噬作用促进吞噬细胞损伤自身细胞;④NK细胞通过ADCC杀伤自身细胞。
自身抗体也可通过直接结合自身抗原,阻断其生物学作用。
2. 自身抗体介导细胞功能异常抗细胞表面受体的自身抗体可通过模拟配体的作用,或竞争性阻断配体的效应等导致细胞和组织的功能紊乱,引发自身免疫病。
3. 自身抗体与自身抗原形成免疫复合物介导组织损伤自身抗体和相应的自身抗原结合形成的免疫复合物,沉积于局部或全身多处毛细血管基底膜后,激活补体,并在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嗜碱粒细胞等效应细胞参与下,导致自身免疫病,其病理损伤机制为III型超敏反应。
二、自身反应性T淋巴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病自身反应性T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引发自身免疫病。
参与此型组织损伤的效应细胞主要为CD4+Th1和CD8+CTL,其病理损伤机制为IV型超敏反应。
活化的CD4+Thl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引起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反应;活化的自身反应性CD8+ CTL对局部自身细胞有直接杀伤作用。
有些自身免疫病是自身抗体和自身反应性T细胞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有些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体内既存在抗乙酰胆碱受体的自身抗体,也存在针对乙酰胆碱受体的自身反应性T细胞。
3、青霉素进入机体后引起超敏反应的机制是什么?举例并作简要说明。
青霉素进入机体后引起超敏反应的机制通常为I型超敏反应,具体是:①致敏阶段青霉素作为一种半抗原进入机体后与体内蛋白质结合成完全抗原,刺激机体产生IgE,IgE吸附到肥大细胞与嗜碱性粒细胞上。
②发敏阶段当青霉素再次进入机体后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上IgE结合致脱颗粒释放生物活性介质。
③效应阶段释放的介质作用于效应的靶器官与组织,引起平滑肌收缩,小血管通透性增加、扩张,腺体分泌增加,临床上出现以血压下降为主的过敏性休克的表现。
4、以细胞为基础的免疫有哪几类?各自的特点是什么?以细胞为基础的免疫主要是指以T细胞为基础的细胞免疫应答,包括:1.Th细胞介导的免疫效应,其特点为通过分泌细胞因子发挥效应,其中Th1主要募集和活化单核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诱导细胞免疫反应,又称为单个核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反应或迟发型炎症反应;Th2通过产生IL-4、IL-5、IL-10、IL-13等细胞因子,协助和促进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并参与超敏反应的发生和抗寄生虫感染。
2. CTL介导的靶细胞杀伤,其特点为高效、特异性地杀伤胞内病原体(病毒和某些胞内寄生菌)感染细胞、肿瘤细胞等靶细胞,而不损害正常细胞。
CTL也能产生细胞因子调节免疫应答。
此外,NK细胞、巨噬细胞等参与固有免疫,可发挥非特异的杀伤作用。
5、为什么检查患者血清抗体时,常需采集双份血清标本?如抗体效价不升高,应考虑哪些可能性?感染性疾病进行血清学诊断时,通常需要采取病人的双份血清:即在发病第1~3天采第一份血清,第15~20天采第二份血清。
目的是观察特异性抗体水平的消长,以排除非特异反应。
抗体效价不升高的可能原因:误诊,患者存在免疫缺陷或免疫抑制,检测中非特异性结合高。
6、试述固有免疫应答和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相互关系。
固有免疫应答参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全过程,并能影响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类型。
生理条件下,固有免疫应答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相互依存,密切配合共同完成宿主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和免疫自稳功能,产生对机体有益的免疫保护作用。
1.启动适应性免疫应答DC是体内诱导初始T细胞活化能力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是机体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启动者。
与DC不同,巨噬细胞和B细胞只能向抗原作用过的T细胞或记忆T细胞提呈抗原,使之活化启动或增强适应性免疫应答。
2.调节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类型和强度固有免疫细胞可通过对不同病原体的识别,产生不同种类的细胞因子,影响初始T细胞的分化和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类型。
例如:①胞内病原体或肿瘤可诱导DC合成分泌以IL-12为主的细胞因子,使初始T细胞分化为Th1细胞或CTL细胞,引起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
②在蛋白质抗原或某些病原体感染时,DC与T细胞相互作用可产生以IL-4为主的细胞因子,诱导初始T细胞分化为Th2细胞,参与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
③活化NK细胞产生的IFN-γ可促进APC表达MHC分子和抗原提呈,使机体适应性免疫应答能力增强。
3.协助效应T细胞进入感染或肿瘤发生部位T细胞在外周免疫器官分化为效应T细胞后,表面黏附分子和趋化性受体发生改变,为其离开外周免疫器官和进入感染/肿瘤发生部位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在感染/肿瘤发生部位固有免疫细胞和补体活化产生的趋化因子、促炎细胞因子或其他炎性介质,可使局部血管内皮细胞活化表达多种黏附分子(地址素)/趋化因子,从而介导表达相应黏附分子(归巢受体)/趋化因子受体的效应T细胞与局部血管内皮细胞黏附、继而定向进入感染/肿瘤发生部位。
4.协同效应T细胞和抗体发挥免疫效应在胞内病原体感染时,效应T细胞与巨噬细胞相互作用,可产生以IFN-γ等为主的细胞因子和表达CD40L;同时诱导巨噬细胞表达IFN-γR和高表达CD40分子,进而使之与IFN-γ和CD40L结合而被活化,使其吞噬杀伤能力显著增强,导致胞内病原体被彻底清除。
抗体本身没有杀菌和清除病原体的作用,只有在吞噬细胞、NK细胞和补体等固有免疫细胞和分子参与下,通过调理吞噬、ADCC和补体激活介导的溶菌效应等,才能有效杀伤和/或清除病原体等抗原性异物。
7、试举一例已商品化的细胞因子,并说明其用于治疗病毒感染性疾病的作用机制。
重组人干扰素。
重组人干扰素α2a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其抗病毒机制主要通过干扰素同靶细胞表面干扰素受体结合,诱导靶细胞内2-5(A)合成酶、蛋白激酶PKR、MX蛋白等多种抗病毒蛋白,阻止病毒蛋白质的合成、抑制病毒核酸的复制和转录而实现。
干扰素还具有多重免疫调节作用,可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和增强淋巴细胞对靶细胞的特异性细胞毒等,促进和维护机体的免疫监视、免疫防护和免疫自稳功能。
8、目前用于临床肿瘤免疫学诊断的方法有哪些?并举例说明。
(一)检测肿瘤抗原这是目前最常用的肿瘤免疫学诊断法,如AFP的检测对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有诊断价值,CFA的检测有助于诊断直肠癌、胰腺癌等。
但对于人类肿瘤特异性抗原的检测进展不大。
此外还包括铁蛋白和同功铁蛋白测定在肿瘤病人的血清中,铁蛋白的浓度显著上升。
约85%的肝癌症人血清中铁蛋白浓度升高,其阳性率高于其它肿瘤,故铁蛋白浓度的测定,常被作为肝癌病人的第二种标记。
(二)检测肿瘤抗体例如在黑色素瘤患者血清中可查到抗自身黑色素瘤抗体,在鼻咽癌和Burkitt淋巴瘤患者的血清中检测出EB病毒的抗体,且抗体水平的变化与病情的发展和恢复有关。
(三)肿瘤的放射免疫显像诊断将放射性核素如131I与抗肿瘤单抗结合后,从静脉注入体内或腔内注射均可将放射性核素导向肿瘤的所在部位,用γ照相机可以显示清晰的肿瘤影像,已用于临床诊断,是一种有较好前景的肿瘤诊断新技术。
(四)对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状态的评估一般肿瘤病人的免疫功能变化不大,晚期肿瘤病人免疫功能可受抑制,在治疗后免疫功能状态改善,表明治疗方法得当,患者生存期可延长。
9、某妇女血型为RH-,其丈夫为RH+,第一胎会发生RH新生儿溶血病吗?为什么?如夫妇双方均为RH-,其子女有无可能发生RH新生儿溶血病?可能的。
因为不排除该妇女之前有流产或是输血史,可能已经接触过RH+抗原。
不会。
10、哪些因素可导致产生自身免疫性疾病,叙述其可能机制。
诱发自身免疫病的确切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
一般认为是在多种致病因素,包括抗原、免疫系统与遗传等因素的相互影响和作用下,引起自身免疫耐受的终止和破坏,使自身反应性淋巴细胞活化,产生自身抗体和(或)自身反应性T细胞,损伤表达相应自身抗原的靶器官组织,导致自身免疫病的发生。
一、诱发自身免疫病的因素(一)抗原因素1.免疫隔离部位抗原的释放2.自身抗原的改变3.分子模拟4.表位扩展(二)遗传因素遗传因素与自身免疫病的易感性密切相关。
HLA与人类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易感性相关(三)其他因素性别、年龄、环境等二、引起免疫耐受异常的机制1. 清除自身反应性淋巴细胞克隆清除的异常2. 免疫忽视的打破3. 淋巴细胞的多克隆激活4. 活化诱导的细胞死亡障碍5. 调节性T细胞功能的异常6. MHCⅡ类分子表达的异常11、试述免疫耐受与临床医学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