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马长城窟行 翻译、解析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李世民《饮马长城窟行》原文、译文及赏析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李世民《饮马长城窟行》原文、译文及赏析

李世民《饮马长城窟行》原文、译文及赏析饮马长城窟行李世民塞外悲风切,交河冰已结。

瀚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

迥戍危烽火,层峦引高节。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寒沙连骑迹,朔吹断边声。

胡尘清玉塞,羌笛韵金钲。

绝漠干戈戢,车徒振原隰。

都尉反龙堆,将军旋马邑。

扬麾氛雾静,纪石功名立。

荒裔一戎衣,灵台凯歌入。

【译文】塞外悲凉的风刮得急切,交河上的凌冰已经冻结,浩瀚的大海掀起了千百万的波涛,阴山之下千万里全都落满了白雪。

将士们戍边在那远远地高高的烽火台上,一层一层的山峦引领向上显出了高高的气节,众多的战旗被长风吹卷这,将士们在哪长城低下饮马也不停歇。

寒冷的沙滩上连接着骑兵的足迹,狂暴的北风吹断了那边塞上传来的声乐,胡地的灰尘清扫着像那玉(冰冻如玉)做似的边塞,羌族的笛声和那金钲敲击的声音。

与世隔绝的沙漠上干戈都收藏起来了,可那战车却又不得不在那原野低湿的地方震颤摇曳。

都尉们都从龙堆返回了,将军还从马邑凯旋而来正在捷报。

高扬着妻子让那笼罩着大雾的地方都清净下来了,在石碑记上他们的功名他们又是那样的欢悦,在那荒凉的边界上只要有一个穿着戎装的人(作者自指)去守护,灵武台上(朝廷)的凯歌是来源于国界。

【注释】⑴切:凄切。

⑵交河:北方河名。

⑶瀚海:沙漠。

⑷波:沙丘起伏状。

⑸迥戌:远方的边戍。

⑹高节:旗帜。

⑺朔吹:北风。

⑻玉塞:玉门关。

⑼金钲:锣声。

⑽绝漠:大漠。

⑾干戈:指武器。

⑿戢:收藏。

⒀原隰(xí):原野。

⒁纪石:刻石纪功。

⒂荒裔:边荒。

⒃戎衣:战士。

⒄灵台:周代台名。

【创作背景】李世民的《饮马长城窟行》创作于贞观二十年(646年)九月驻跸灵州,太宗平定宋金刚之乱时,于“(武德)二年十一月,太宗率众趣龙门关,履冰而渡之”,诗中所描写的悲壮之景当是诗人亲眼所见,此诗亦是濡笔马上而作。

【赏析】这是一首汉乐府民歌,它书写了大唐平定天下,开创贞观之治后太宗皇帝的感慨。

全诗没有具体描写两军作战的场面,而是形象地描述了这场战争的发生发展与胜利的过程,是一首描写当时现实事件的史诗。

《饮马长城窟行》原文翻译及赏析

《饮马长城窟行》原文翻译及赏析

《饮马长城窟行》原文翻译及赏析饮马长城窟行【唐代】李世民塞外悲风切,交河冰已结。

瀚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

迥戍危烽火,层峦引高节。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寒沙连骑迹,朔吹断边声。

胡尘清玉塞,羌笛韵金钲。

绝漠干戈戢,车徒振原隰。

都尉反龙堆,将军旋马邑。

扬麾氛雾静,纪石功名立。

荒裔一戎衣,灵台凯歌入。

作者简介唐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23年,年号贞观。

名字取意“济世安民”,陇西成纪人(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

唐太宗李世民不仅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书法家和诗人。

唐太宗开创了著名的贞观之治,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全盛时期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基础,为后世明君之典范。

庙号太宗,谥号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葬于昭陵。

注释切:凄切。

交河:北方河名。

瀚海:沙漠。

波:沙丘起伏状。

迥戌:远方的边戍。

高节:旗帜。

朔吹:北风。

玉塞:玉门关。

金钲:锣声。

绝漠:大漠。

干戈:指武器。

戢:收藏。

原隰:原野。

纪石:刻石纪功。

荒裔:边荒。

戎衣:战士。

灵台:周代台名。

译文塞外悲凉的风刮得急切,交河上的凌冰已经冻结,广袤的沙漠上,沙丘连绵不断,阴山之下千万里全都落满了白雪。

将士们戍边在那远远地高高的烽火台上,一层一层的山峦引领向上显出了高高的气节,众多的战旗被长风吹卷这,将士们在哪长城低下饮马也不停歇。

寒冷的沙滩上连接着骑兵的足迹,狂暴的北风吹断了那边塞上传来的声乐,胡地的灰尘清扫着像那玉(冰冻如玉)做似的边塞,羌族的笛声和那金钲敲击的声音。

与世隔绝的沙漠上干戈都收藏起来了,可那战车却又不得不在那原野低湿的地方震颤摇曳。

都尉们都从龙堆返回了,将军还从马邑凯旋而来正在捷报。

高扬着旗子让那笼罩着大雾的地方都清净下来了,在石碑记上他们的功名他们又是那样的欢悦,在那荒凉的边界上只要有一个穿着戎装的人(作者自指)去守护,灵武台上(朝廷)的凯歌是来源于国界。

赏析这是一首汉乐府民歌,它书写了大唐平定天下,开创贞观之治后太宗皇帝的感慨。

《饮马长城窟行》原文和翻译译文

《饮马长城窟行》原文和翻译译文

《饮马长城窟行》原文和翻译译文《《饮马长城窟行》原文和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饮马长城窟行》原文和翻译译文《饮马长城窟行》原文和翻译饮马长城窟行选自宋郭茂倩编《乐府诗集·相和歌辞·瑟调曲》。

又名《饮马行》。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

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

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

他乡各异县,展转不相见。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

〔远道不可思〕这是句反话,意思是人在远方,相思徒劳无益,所以“不可思”。

〔宿昔〕昨夜。

〔展转〕他乡作客的人行踪不定。

也有人认为是反复的意思,指自己反复思量。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无叶的枯桑也能感觉到风的吹动,海水虽然不冻,也能知道天气的寒冷。

言外之意,难道我不知道自己的相思之苦吗?这是民歌中常用的比兴手法。

〔媚〕爱悦。

〔谁肯相为言〕有谁肯为我捎封信呢?言,问讯。

又译作“谁肯来安慰一些我呢”也通。

〔双鲤鱼〕放书信的函,用两块木板做成,一底一盖,刻成鱼的形状。

〔烹鲤鱼〕指打开书函,这样说是为了用语生动。

〔尺素书〕即书简。

素,生绢,古人在上面写字。

〔长跪〕伸直了腰跪着。

古人席地而坐,两膝着地,坐在脚后跟上。

如果将腰伸直,上身就显得长了。

〔上言〕前边说。

“下言”就是后边说[译文]河边青草连绵,引起我无尽的思念。

思念那远方的良人,可是这一份相思却无从获得宽慰。

我只有在梦中才能与他相会,梦里他分明在我身边,而好梦乍醒才知他依旧远在异乡。

异乡是那么遥远,他的行踪又漂泊无定,想要见面真是难之又难。

枯桑虽无枝叶也能感受到北风的凛冽,海水虽不结冰也能感觉到天气的严寒。

只见别人各自回家欢聚,谁肯对我稍加安慰?有个客人打从远方而来,带给我一封信。

赶紧叫小孩把信函拆开,里面有块一尺长、用白绢裁成的信笺。

我伸直了腰跪着读信。

高中语文 文言文《饮马长城窟行》原文和译文

高中语文 文言文《饮马长城窟行》原文和译文

《饮马长城窟行》原文和译文饮马长城窟行选自宋郭茂倩编《乐府诗集·相和歌辞·瑟调曲》。

又名《饮马行》。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

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

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

他乡各异县,展转不相见。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

〔远道不可思〕这是句反话,意思是人在远方,相思徒劳无益,所以“不可思”。

〔宿昔〕昨夜。

〔展转〕他乡作客的人行踪不定。

也有人认为是反复的意思,指自己反复思量。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无叶的枯桑也能感觉到风的吹动,海水虽然不冻,也能知道天气的寒冷。

言外之意,难道我不知道自己的相思之苦吗?这是民歌中常用的比兴手法。

〔媚〕爱悦。

〔谁肯相为言〕有谁肯为我捎封信呢?言,问讯。

又译作“谁肯来安慰一些我呢”也通。

〔双鲤鱼〕放书信的函,用两块木板做成,一底一盖,刻成鱼的形状。

〔烹鲤鱼〕指打开书函,这样说是为了用语生动。

〔尺素书〕即书简。

素,生绢,古人在上面写字。

〔长跪〕伸直了腰跪着。

古人席地而坐,两膝着地,坐在脚后跟上。

如果将腰伸直,上身就显得长了。

〔上言〕前边说。

“下言”就是后边说[译文]河边青草连绵,引起我无尽的思念。

思念那远方的良人,可是这一份相思却无从获得宽慰。

我只有在梦中才能与他相会,梦里他分明在我身边,而好梦乍醒才知他依旧远在异乡。

异乡是那么遥远,他的行踪又漂泊无定,想要见面真是难之又难。

枯桑虽无枝叶也能感受到北风的凛冽,海水虽不结冰也能感觉到天气的严寒。

只见别人各自回家欢聚,谁肯对我稍加安慰?有个客人打从远方而来,带给我一封信。

赶紧叫小孩把信函拆开,里面有块一尺长、用白绢裁成的信笺。

我伸直了腰跪着读信。

信里到底写些什么呢?开头叮咛要好好地保重身体,结尾诉说他永远的思念。

陈琳《饮马长城窟行》全文译文及赏析

陈琳《饮马长城窟行》全文译文及赏析

陈琳《饮马长城窟行》全文译文及赏析《饮马长城窟行》是由陈琳所创作,诗中用书信往返的对话形式,揭示了男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和他们彼此间地深深牵挂,赞美了筑城役卒夫妻生死不渝的高尚情操。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饮马长城窟行》魏晋:陈琳饮马长城窟,水寒伤马骨。

往谓长城吏,慎莫稽留太原卒!官作自有程,举筑谐汝声!男儿宁当格斗死,何能怫郁筑长城。

长城何连连,连连三千里。

边城多健少,内舍多寡妇。

作书与内舍,便嫁莫留住。

善事新姑嫜,时时念我故夫子!报书往边地,君今出语一何鄙?身在祸难中,何为稽留他家子?生男慎莫举,生女哺用脯。

君独不见长城下,死人骸骨相撑拄。

结发行事君,慊慊心意关。

明知边地苦,贱妾何能久自全?《饮马长城窟行》译文放马饮水长城窟,泉水寒冷伤马骨。

找到长城的官吏对他说,“千万别再留滞太原的劳役卒!”(当官的说:)“官家的工程有期限,快打夯土齐声喊!”(太原差役说:)“男儿自当格斗死,怎能抑郁造长城?”长城绵绵无边际,绵延不断三千里。

边城无数服役的青壮年,家乡无数的妻子孤独居。

捎书带信与妻子:“快快重嫁不要等!嫁后好好伺侯新公婆,时时记住不要忘了我这个旧男人。

”妻子回书到边地,(妻子信中质问:)“你如今说话怎么这么难听?”(太原差役信中说:)“身陷祸难回不去,为什么还留住人家女儿不放呢?生下男孩千万不要养,生下女孩用肉来哺。

你难道没有看见长城下,死人的骸骨相交叉?”(妻子信中说:)“嫁你就该随着你,想来不够牵记你。

明明知道边地苦,我怎能长久活着求自保?”《饮马长城窟行》注释饮马长城窟行:汉乐府旧题,属《相和歌·瑟调曲》。

长城窟,长城侧畔的泉眼。

窟,泉窟,泉眼。

郦道元《水经注》说“余至长城,其下有泉窟,可饮马。

”慎莫:恳请语气,千万不要。

慎,小心,千万,这里是告诫的语气。

稽留:滞留,阻留,指延长服役期限。

太原:秦郡名,约在今山西省中部地区。

这句是役夫们对长城吏说的话。

官作:官府的工程,指筑城任务而言。

《饮马长城窟行·塞外悲风切》古诗原文及译文鉴

《饮马长城窟行·塞外悲风切》古诗原文及译文鉴

《饮马长城窟行·塞外悲风切》古诗原文及译文鉴《饮马长城窟行·塞外悲风切》为唐朝文学家李世民。

其古诗词全文如下:塞外悲风切,交河冰已结。

瀚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

迥戍危烽火,层峦引高节。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寒沙连骑迹,朔吹断边声。

胡尘清玉塞,羌笛韵金钲。

绝漠干戈戢,车徒振原隰。

都尉反龙堆,将军旋马邑。

扬麾氛雾静,纪石功名立。

荒裔一戎衣,灵台凯歌入。

【前言】《饮马长城窟行》全诗立意高远,言辞从容,层次分明,音韵美丽,达到了艺术手段与个中立意的高度统一,一扫六朝以来的绮靡和宫廷诗的明丽,堪称唐诗的辟荒之作。

所谓“要给人一杯水,自己先得有一桶水”,太宗正是以其高超的文艺才华,身为九五至尊,而力倡文学,遂有唐诗这一中华文坛之高峰的横空出世。

【解释】1、切:凄切。

2、交河:北方河名。

3、瀚海:沙漠。

4、波:沙丘起伏状。

5、迥戌:远方的边戍。

6、高节:旗帜。

7、朔吹:北风。

8、玉塞:玉门关。

9、金钲:锣声。

10、绝漠:大漠。

11、干戈:指武器。

12、戢:保藏。

13、原隰:原野。

14、纪石:刻石纪功。

15、荒裔:边荒。

16、戎衣:战士。

17、灵台:周代台名。

【翻译】塞外悲凉的风刮得急迫,交河上的凌冰已经冻结,浩瀚的大海掀起了千百万的波涛,阴山之下千万里全都落满了白雪。

将士们戍边在那远远地高高的烽火台上,一层一层的山峦引领向上显出了高高的气节,众多的战旗被长风吹卷这,将士们在哪长城低下饮马也不停歇。

寒冷的沙滩上连接着骑兵的脚印,狂暴的北风吹断了那边塞上传来的声乐,胡地的灰尘清扫着像那玉(冰冻如玉)做似的边塞,笛声和那金钲敲击的声音。

与世隔绝的沙漠上干戈都保藏起来了,可那战车却又不得不在那原野低湿的地方震颤摇曳。

都尉们都从龙堆返回了,将军还从马邑凯旋而来正在捷报。

高扬着旗子让那覆盖着大雾的地方都清净下来了,在石碑记上他们的功名他们又是那样的欢悦,在那荒芜的边界上只要有一个穿着戎装的人(自指)去守护,灵武台上(朝廷)的凯歌是来源于国界。

饮马长城窟行原文及翻译

饮马长城窟行原文及翻译

饮马长城窟行佚名〔两汉〕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

远道不可思,夙昔梦见之。

(夙昔一作:宿昔)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

他乡各异县,辗转不相见。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

(餐食一作:餐饭)译文及注释译文看着河边连绵不断的青青春草,让人想起那远行在外的征人。

远在外乡的丈夫不能终日思念,只有在梦中才能相见。

梦里见他在我的身旁,一觉醒来发觉他仍在他乡。

其他乡各有不同的地区,丈夫在他乡漂泊不能见到。

枯桑虽已无叶尚且知道天风的拂吹,海水虽然广大不易结冰,也可知道天气的变冷。

同乡的游子各自回到家门与家人亲爱,有谁肯向我告诉我丈夫的讯息?客人风尘仆仆从远方来,送给我装有绢帛书信的鲤鱼形状的木盒。

呼唤童仆打开木盒,其中有尺把长的用素帛写的信。

恭恭敬敬地拜读丈夫用素帛写的信,信中究竟说了些什么?书信的前一部分是说要增加饭量保重身体,书信的后一部分诉说思念。

注释绵绵:这里义含双关,由看到连绵不断的青青春草,而引起对征人的缠绵不断的情思。

远道:远行。

夙昔:指昨夜。

觉:睡醒。

辗转:亦作“展转”,不定。

这里是说在他乡作客的人行踪无定。

“展转”又是形容不能安眠之词。

如将这一句解释指思妇而言,也可以通,就是说她醒后翻来覆去不能再入梦。

枯桑:落了叶的桑树。

这两句是说枯桑虽然没有叶,仍然感到风吹,海水虽然不结冰,仍然感到天冷。

比喻那远方的人纵然感情淡薄也应该知道我的孤凄、我的想念。

入门,指各回自己家里。

媚:爱。

言:问讯。

以上二句是把远人没有音信归咎于别人不肯代为传送。

双鲤鱼:指藏书信的函,就是刻成鲤鱼形的两块木板,一底一盖,把书信夹在里面。

一说将上面写着书信的绢结成鱼形。

烹:煮。

假鱼本不能煮,诗人为了造语生动故意将打开书函说成烹鱼。

尺素书:古人写文章或书信用长一尺左右的绢帛,称为“尺素”。

素,生绢。

书,信。

长跪:伸直了腰跪着,古人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压在脚后根上。

饮马长城窟行原文及翻译

饮马长城窟行原文及翻译

饮马长城窟行原文及翻译饮马长城窟行原文及翻译饮马长城窟行佚名〔两汉〕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

远道不可思,夙昔梦见之。

(夙昔一作:宿昔)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

他乡各异县,辗转不相见。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

译文看着河边连绵不断的青青春草,让人想起那远行在外的征人。

远在外乡的丈夫不能终日思念,只有在梦中才能相见。

梦里见他在我的身旁,一觉醒来发觉他仍在他乡。

其他乡各有不同的地区,丈夫在他乡漂泊不能见到。

枯桑虽已无叶尚且知道天风的拂吹,海水虽然广大不易结冰,也可知道天气的变冷。

同乡的游子各自回到家门与家人亲爱,有谁肯向我告诉我丈夫的讯息?客人风尘仆仆从远方来,送给我装有绢帛书信的鲤鱼形状的木盒。

呼唤童仆打开木盒,其中有尺把长的用素帛写的信。

恭恭敬敬地拜读丈夫用素帛写的信,信中究竟说了些什么?书信的前一部分是说要增加饭量保重身体,书信的后一部分诉说思念。

注释绵绵:这里义含双关,由看到连绵不断的青青春草,而引起对征人的缠绵不断的情思。

远道:远行。

夙昔:指昨夜。

觉:睡醒。

展转:亦作“辗转”,不定。

这里是说在他乡作客的人行踪无定。

“展转”又是形容不能安眠之词。

如将这一句解释指思妇而言,也可以通,就是说她醒后翻来覆去不能再入梦。

枯桑:落了叶的桑树。

这两句是说枯桑虽然没有叶,仍然感到风吹,海水虽然不结冰,仍然感到天冷。

比喻那远方的人纵然感情淡薄也应该知道我的孤凄、我的想念。

入门,指各回自己家里。

媚:爱。

言:问讯。

以上二句是把远人没有音信归咎于别人不肯代为传送。

双鲤鱼:指藏书信的函,就是刻成鲤鱼形的两块木板,一底一盖,把书信夹在里面。

一说将上面写着书信的绢结成鱼形。

烹:煮。

假鱼本不能煮,诗人为了造语生动故意将打开书函说成烹鱼。

尺素书:古人写文章或书信用长一尺左右的绢帛,称为“尺素”。

素,生绢。

书,信。

《饮马长城窟行》译文及赏析

《饮马长城窟行》译文及赏析

《饮马长城窟行》译文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教案大全、教学资料、作文大全、演讲致辞、祝福语、名言句子、感悟故事、心得体会、总结报告、工作计划、党团资料、条据书信、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eaching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speeches, blessings, famous quotes, sentences, insights, experiences, summary reports, work plans, party and group information, and rules Letters, contract agreement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tay tuned!《饮马长城窟行》译文及赏析《饮马长城窟行》魏晋:陈琳饮马长城窟,水寒伤马骨。

高中语文文言文《饮马长城窟行》原文和译文

高中语文文言文《饮马长城窟行》原文和译文

《饮马长城窟行》原文和译文饮马长城窟行选自宋郭茂倩编《乐府诗集·相和歌辞·瑟调曲》。

又名《饮马行》。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

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展转不相见.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远道不可思〕这是句反话,意思是人在远方,相思徒劳无益,所以“不可思”。

〔宿昔〕昨夜。

〔展转〕他乡作客的人行踪不定.也有人认为是反复的意思,指自己反复思量。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无叶的枯桑也能感觉到风的吹动,海水虽然不冻,也能知道天气的寒冷。

言外之意,难道我不知道自己的相思之苦吗?这是民歌中常用的比兴手法。

〔媚〕爱悦。

〔谁肯相为言〕有谁肯为我捎封信呢?言,问讯。

又译作“谁肯来安慰一些我呢”也通.〔双鲤鱼〕放书信的函,用两块木板做成,一底一盖,刻成鱼的形状.〔烹鲤鱼〕指打开书函,这样说是为了用语生动.〔尺素书〕即书简。

素,生绢,古人在上面写字。

〔长跪〕伸直了腰跪着。

古人席地而坐,两膝着地,坐在脚后跟上。

如果将腰伸直,上身就显得长了。

〔上言〕前边说.“下言”就是后边说[译文]河边青草连绵,引起我无尽的思念。

思念那远方的良人,可是这一份相思却无从获得宽慰。

我只有在梦中才能与他相会,梦里他分明在我身边,而好梦乍醒才知他依旧远在异乡。

异乡是那么遥远,他的行踪又漂泊无定,想要见面真是难之又难。

枯桑虽无枝叶也能感受到北风的凛冽,海水虽不结冰也能感觉到天气的严寒。

只见别人各自回家欢聚,谁肯对我稍加安慰?有个客人打从远方而来,带给我一封信。

赶紧叫小孩把信函拆开,里面有块一尺长、用白绢裁成的信笺。

我伸直了腰跪着读信。

信里到底写些什么呢?开头叮咛要好好地保重身体,结尾诉说他永远的思念。

《饮马长城窟行》的诗意与鉴赏

《饮马长城窟行》的诗意与鉴赏

《饮马长城窟行》的诗意与鉴赏《饮马长城窟行》是一首汉代的乐府诗,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所作的《昭明文选》,清·沈德潜《古诗源》将诗作列入蔡邕名下。

该诗描写了一个独居的思妇梦想见到她远行的丈夫,而远方客人送来丈夫的书信,其意仅是“加餐饭,长相忆”六字而已,体现了女主人公从痛苦绝望到惊喜激动再到失望平静的心情,表达了与丈夫别离的女主人公在家中“独守”的悲苦和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饮马长城窟行的诗意,方便大家学习。

本文背景:这首诗最早见于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沂编的《文选》,归入“乐府·古辞”。

该诗的作者问题,历来有争议。

《文选》李善注云:“此辞不知作者姓名。

”《玉台新咏》则以为是汉蔡邕所作。

当代也有人认为与蔡邕并无关系,而是东汉之前即流传于民间的歌诗。

原文:《饮马长城窟行》两汉:佚名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

远道不可思,夙昔梦见之。

(夙昔一作:宿昔)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

他乡各异县,辗转不相见。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

注释:绵绵:这里义含双关,由看到连绵不断的青青春草,而引起对征人的缠绵不断的情思。

远道:远行。

夙昔:指昨夜。

觉:睡醒。

展转:亦作“辗转”,不定。

这里是说在他乡作客的人行踪无定。

“展转”又是形容不能安眠之词。

如将这一句解释指思妇而言,也可以通,就是说她醒后翻来覆去不能再入梦。

枯桑:落了叶的桑树。

这两句是说枯桑虽然没有叶,仍然感到风吹,海水虽然不结冰,仍然感到天冷。

比喻那远方的人纵然感情淡薄也应该知道我的孤凄、我的想念。

入门,指各回自己家里。

媚:爱。

言:问讯。

以上二句是把远人没有音信归咎于别人不肯代为传送。

双鲤鱼:指藏书信的函,就是刻成鲤鱼形的两块木板,一底一盖,把书信夹在里面。

一说将上面写着书信的绢结成鱼形。

烹:煮。

假鱼本不能煮,诗人为了造语生动故意将打开书函说成烹鱼。

《饮马长城窟行》原文及翻译赏析

《饮马长城窟行》原文及翻译赏析

《饮马长城窟行》原文及翻译赏析《饮马长城窟行》原文及翻译赏析在平平淡淡的学习中,大家都背过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文言文。

广为流传的经典文言文都有哪些呢?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饮马长城窟行》原文及翻译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饮马长城窟行》原文及翻译赏析篇1饮马长城窟行塞外悲风切,交河冰已结。

瀚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

迥戍危烽火,层峦引高节。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寒沙连骑迹,朔吹断边声。

胡尘清玉塞,羌笛韵金钲。

绝漠干戈戢,车徒振原隰。

都尉反龙堆,将军旋马邑。

扬麾氛雾静,纪石功名立。

荒裔一戎衣,灵台凯歌入。

古诗简介《饮马长城窟行》是唐代皇帝李世民创作的一首乐府体边塞诗。

此诗先描写了悲壮的塞外之景,然后描述了一场战争的发生发展与胜利的过程,最后写对将士们努力作战以名垂千古的勉励及自勉、对边境安宁、四境宾服的向往。

全诗立意高远,言辞从容,层次分明,音韵优美。

翻译/译文塞外悲凉的风刮得急切,交河上的凌冰已经冻结,浩瀚的大海掀起了千百万的波涛,阴山之下千万里全都落满了白雪。

将士们戍边在那远远地高高的烽火台上,一层一层的山峦引领向上显出了高高的气节,众多的战旗被长风吹卷这,将士们在哪长城低下饮马也不停歇。

寒冷的沙滩上连接着骑兵的足迹,狂暴的北风吹断了那边塞上传来的声乐,胡地的灰尘清扫着像那玉(冰冻如玉)做似的边塞,羌族的笛声和那金钲敲击的声音。

与世隔绝的沙漠上干戈都收藏起来了,可那战车却又不得不在那原野低湿的地方震颤摇曳。

都尉们都从龙堆返回了,将军还从马邑凯旋而来正在捷报。

高扬着旗子让那笼罩着大雾的地方都清净下来了,在石碑记上他们的功名他们又是那样的欢悦,在那荒凉的边界上只要有一个穿着戎装的人(作者自指)去守护,灵武台上(朝廷)的凯歌是来源于国界。

注释⑴切:凄切。

⑵交河:北方河名。

⑶瀚海:沙漠。

⑷波:沙丘起伏状。

⑸迥戌:远方的边戍。

⑹高节:旗帜。

⑺朔吹:北风。

⑻玉塞:玉门关。

饮马长城窟行翻译、解析

饮马长城窟行翻译、解析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

远道不可思,夙昔梦见之。

(夙昔一作:宿昔)
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

他乡各异县,展转不相见。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
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

创作背景
这首诗最早见于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沂编的《文选》,归入乐府古辞”该诗的作者问题,历来有争议。

《文选》李善注云:此辞不知作者姓名。

”《玉台新咏》则以为是汉蔡邕所作。

当代也有人认为与蔡邕并无关系,而是东汉之前即流传于民间的歌诗。

鉴赏。

《饮马长城窟行》全诗翻译及赏析(集锦8篇)

《饮马长城窟行》全诗翻译及赏析(集锦8篇)

《饮马长城窟行》全诗翻译及赏析〔集锦8篇〕篇1:《饮马长城窟行》全诗翻译及赏析《饮马长城窟行》全诗翻译及赏析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译文]枯桑虽无叶却能感到风萧瑟,海水即使不结冰也会感到天之寒冷。

[出自]汉无名氏《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

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

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

他乡各异县,展转不相见。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长跪读素书,书中意何如?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

注释:绵绵:延续不断,形容草也形容对于远方人的相思。

宿昔:指昨夜。

展转:亦作“辗转”,不定。

这里是说在他乡作客的人行踪无定。

“展转”又是形容不能安眠之词。

如将这一句解释指思妇而言,也可以通,就是说她醒后翻来覆去不能再入梦。

枯桑:落了叶的桑树。

这两句是说枯桑虽然没有叶,仍然感到风吹,海水虽然不结冰,仍然感到天冷。

比喻那远方的人纵然感情淡薄也应该知道我的孤凄、我的想念。

媚:爱。

言:问讯。

以上二句是把远人没有音信归咎于别人不肯代为传送。

双鲤鱼:指藏书信的函,就是刻成鲤鱼形的两块木板,一底一盖,把书信夹在里面。

一说将上面写着书信的绢结成鱼形。

烹:煮。

假鱼本不能煮,诗人为了造语生动成心将翻开书函说成烹鱼。

尺素:素是生绢,古人用绢写信。

长跪:伸直了腰跪着,古人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压在脚后根上。

跪时将腰伸直,上身就显得长些,所以称为“长跪”。

“上”、“下”:指书信的前部与后部。

译文1:河边春草青青,连绵不绝伸向远方,令我思念远行在外的丈夫。

远在外乡的丈夫不能终日思念,但在梦里很快就能见到他。

梦里见他在我的身旁,一觉悟来觉察他仍在他乡。

他乡各有不同的地区,丈夫在他乡漂泊不能见到。

桑树枯萎知道天风已到,海水也知道天寒的滋味。

同乡的游子各自回家亲爱,有谁肯向我告诉我丈夫的讯息?有位客人从远方来到,送给我装有绢帛书信的鲤鱼形状的木盒。

呼唤童仆翻开木盒,其中有尺把长的用素帛写的信。

饮马长城窟行翻译赏析

饮马长城窟行翻译赏析

饮马长城窟行翻译赏析饮马长城窟行翻译赏析饮马长城窟行翻译赏析1饮马长城窟行原文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

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

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

他乡各异县,辗转不相见。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

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

饮马长城窟行译文及注释译文河边春草青青,连绵不绝伸向远方,令我思念远行在外的丈夫。

远在外乡的丈夫不能终日思念,但在梦里很快就能见到他。

梦里见他在我的身旁,一觉醒来发觉他仍在他乡。

他乡各有不同的地区,丈夫在他乡漂泊不能见到。

桑树枯萎知道天风已到,海水也知道天寒的滋味。

同乡的游子各自回家亲爱,有谁肯向我告诉我丈夫的讯息?有位客人从远方来到,送给我装有绢帛书信的鲤鱼形状的木盒。

呼唤童仆打开木盒,其中有尺把长的用素帛写的信。

恭恭敬敬地拜读丈夫用素帛写的信,信中究竟说了些什么?书信的前一部分是说要增加饭量保重身体,书信的后一部分是说经常想念。

注释绵绵:这里义含双关,由看到连绵不断的青青春草,而引起对征人的缠绵不断的情思。

远道:远行。

宿昔:指昨夜。

觉:睡醒。

展转:亦作“辗转”,不定。

这里是说在他乡作客的人行踪无定。

“展转”又是形容不能安眠之词。

如将这一句解释指思妇而言,也可以通,就是说她醒后翻来覆去不能再入梦。

枯桑:落了叶的桑树。

这两句是说枯桑虽然没有叶,仍然感到风吹,海水虽然不结冰,仍然感到天冷。

比喻那远方的人纵然感情淡薄也应该知道我的孤凄、我的想念。

入门,指各回自己家里。

媚:爱。

言:问讯。

以上二句是把远人没有音信归咎于别人不肯代为传送。

双鲤鱼:指藏书信的函,就是刻成鲤鱼形的两块木板,一底一盖,把书信夹在里面。

一说将上面写着书信的绢结成鱼形。

烹:煮。

假鱼本不能煮,诗人为了造语生动故意将打开书函说成烹鱼。

尺素书:古人写文章或书信用长一尺左右的绢帛,称为“尺素”。

素,生绢。

书,信。

长跪:伸直了腰跪着,古人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压在脚后根上。

饮马长城窟行李世民译文

饮马长城窟行李世民译文

饮马长城窟行李世民原文和译文
原文:
饮马长城窟行
李世民〔唐代〕
塞外悲风切,交河冰已结。

瀚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

迥戍危烽火,层峦引高节。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寒沙连骑迹,朔吹断边声。

胡尘清玉塞,羌笛韵金钲。

绝漠干戈戢,车徒振原隰。

都尉反龙堆,将军旋马邑。

扬麾氛雾静,纪石功名立。

荒裔一戎衣,灵台凯歌入。

译文:
塞外悲凉的风刮得急切,交河上的凌冰已经冻结,广袤的沙漠上,沙丘连绵不断,阴山之下千万里全都落满了白雪。

将士们戍边在那远远地高高的烽火台上,一层一层的山峦引领向上显出了高高的气
节,众多的战旗被长风吹卷这,将士们在哪长城低下饮马也不停歇。

寒冷的沙滩上连接着骑兵的足迹,狂暴的北风吹断了那边塞上传来的声乐,胡地的灰尘清扫着像那玉(冰冻如玉)做似的边塞,羌族的笛声和那金钲敲击的声音。

与世隔绝的沙漠上干戈都收藏起来了,可那战车却又不得不在那原野低湿的地方震颤摇曳。

都尉们都从龙堆返回了,将军还从马邑凯旋而来正在捷报。

高扬着旗子让那笼罩着大雾的地方都清净下来了,在石碑记上他们的功名他们又是那样的欢悦,在那荒凉的边界上只要有一个穿着戎装的人(作者自指)去守护,灵武台上(朝廷)的凯歌是来源于国界。

《饮马长城窟行》原文及译文

《饮马长城窟行》原文及译文

《饮马长城窟行》原文及译文《饮马长城窟行》原文及译文饮马长城窟行选自宋郭茂倩编《乐府诗集相和歌辞瑟调曲》。

又名《饮马行》。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

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

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

他乡各异县,展转不相见。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

〔远道不可思〕这是句反话,意思是人在远方,相思徒劳无益,所以“不可思”。

〔宿昔〕昨夜。

〔展转〕他乡作客的人行踪不定。

也有人认为是反复的意思,指自己反复思量。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无叶的枯桑也能感觉到风的.吹动,海水虽然不冻,也能知道天气的寒冷。

言外之意,难道我不知道自己的相思之苦吗?这是民歌中常用的比兴手法。

〔媚〕爱悦。

〔谁肯相为言〕有谁肯为我捎封信呢?言,问讯。

又译作“谁肯来安慰一些我呢”也通。

〔双鲤鱼〕放书信的函,用两块木板做成,一底一盖,刻成鱼的形状。

〔烹鲤鱼〕指打开书函,这样说是为了用语生动。

〔尺素书〕即书简。

素,生绢,古人在上面写字。

〔长跪〕伸直了腰跪着。

古人席地而坐,两膝着地,坐在脚后跟上。

如果将腰伸直,上身就显得长了。

〔上言〕前边说。

“下言”就是后边说[译文] 河边青草连绵,引起我无尽的思念。

思念那远方的良人,可是这一份相思却无从获得宽慰。

我只有在梦中才能与他相会,梦里他分明在我身边,而好梦乍醒才知他依旧远在异乡。

异乡是那么遥远,他的行踪又漂泊无定,想要见面真是难之又难。

枯桑虽无枝叶也能感受到北风的凛冽,海水虽不结冰也能感觉到天气的严寒。

只见别人各自回家欢聚,谁肯对我稍加安慰?有个客人打从远方而来,带给我一封信。

赶紧叫小孩把信函拆开,里面有块一尺长、用白绢裁成的信笺。

我伸直了腰跪着读信。

信里到底写些什么呢?开头叮咛要好好地保重身体,结尾诉说他永远的思念。

饮马长城窟行_诗原文赏析及翻译

饮马长城窟行_诗原文赏析及翻译

饮马长城窟行_诗原文赏析及翻译饮马长城窟行_诗原文赏析及翻译饮马长城窟行两汉佚·名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

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

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

他乡各异县,辗转不相见。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

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

译文河边春草青青,连绵不绝伸向远方,令我思念远行在外的丈夫。

远在外乡的丈夫不能终日思念,但在梦里很快就能见到他。

梦里见他在我的身旁,一觉醒来发觉他仍在他乡。

他乡各有不同的地区,丈夫在他乡漂泊不能见到。

桑树枯萎知道天风已到,海水也知道天寒的滋味。

同乡的游子各自回家亲爱,有谁肯向我告诉我丈夫的讯息?有位客人从远方来到,送给我装有绢帛书信的鲤鱼形状的木盒。

呼唤童仆打开木盒,其中有尺把长的用素帛写的信。

恭恭敬敬地拜读丈夫用素帛写的信,信中究竟说了些什么?书信的前一部分是说要增加饭量保重身体,书信的后一部分是说经常想念。

注释绵绵:这里义含双关,由看到连绵不断的青青春草,而引起对征人的缠绵不断的情思。

远道:远行。

宿昔:指昨夜。

觉:睡醒。

展转:亦作“辗转”,不定。

这里是说在他乡作客的人行踪无定。

“展转”又是形容不能安眠之词。

如将这一句解释指思妇而言,也可以通,就是说她醒后翻来覆去不能再入梦。

枯桑:落了叶的桑树。

这两句是说枯桑虽然没有叶,仍然感到风吹,海水虽然不结冰,仍然感到天冷。

比喻那远方的人纵然感情淡薄也应该知道我的孤凄、我的想念。

入门,指各回自己家里。

媚:爱。

言:问讯。

以上二句是把远人没有音信归咎于别人不肯代为传送。

双鲤鱼:指藏书信的函,就是刻成鲤鱼形的两块木板,一底一盖,把书信夹在里面。

一说将上面写着书信的绢结成鱼形。

烹:煮。

假鱼本不能煮,诗人为了造语生动故意将打开书函说成烹鱼。

尺素书:古人写文章或书信用长一尺左右的绢帛,称为“尺素”。

素,生绢。

书,信。

长跪:伸直了腰跪着,古人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压在脚后根上。

《饮马长城窟行》原文及译文

《饮马长城窟行》原文及译文

《饮马长城窟行》原文及译文《饮马长城窟行》原文及译文文字像精灵,只要你用好它,它就会产生让你意想不到的效果。

只要你能准确灵活的用好它,它就会让你的语言焕发出活力和光彩。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饮马长城窟行》原文及译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饮马长城窟行》原文及译文篇1饮马长城窟行选自宋郭茂倩编《乐府诗集相和歌辞瑟调曲》。

又名《饮马行》。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

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

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

他乡各异县,展转不相见。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

〔远道不可思〕这是句反话,意思是人在远方,相思徒劳无益,所以“不可思”。

〔宿昔〕昨夜。

〔展转〕他乡作客的人行踪不定。

也有人认为是反复的意思,指自己反复思量。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无叶的枯桑也能感觉到风的吹动,海水虽然不冻,也能知道天气的寒冷。

言外之意,难道我不知道自己的相思之苦吗?这是民歌中常用的比兴手法。

〔媚〕爱悦。

〔谁肯相为言〕有谁肯为我捎封信呢?言,问讯。

又译作“谁肯来安慰一些我呢”也通。

〔双鲤鱼〕放书信的函,用两块木板做成,一底一盖,刻成鱼的形状。

〔烹鲤鱼〕指打开书函,这样说是为了用语生动。

〔尺素书〕即书简。

素,生绢,古人在上面写字。

〔长跪〕伸直了腰跪着。

古人席地而坐,两膝着地,坐在脚后跟上。

如果将腰伸直,上身就显得长了。

〔上言〕前边说。

“下言”就是后边说译文河边青草连绵,引起我无尽的思念。

思念那远方的良人,可是这一份相思却无从获得宽慰。

我只有在梦中才能与他相会,梦里他分明在我身边,而好梦乍醒才知他依旧远在异乡。

异乡是那么遥远,他的行踪又漂泊无定,想要见面真是难之又难。

枯桑虽无枝叶也能感受到北风的凛冽,海水虽不结冰也能感觉到天气的严寒。

只见别人各自回家欢聚,谁肯对我稍加安慰?有个客人打从远方而来,带给我一封信。

赶紧叫小孩把信函拆开,里面有块一尺长、用白绢裁成的信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饮马长城窟行两汉:佚名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

远道不可思,夙昔梦见之。

(夙昔一作:宿昔)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

他乡各异县,展转不相见。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

译文看着河边连绵不断的青青春草,让人想起那远行在外的征人。

远在外乡的丈夫不能终日思念,只有在梦中才能相见。

梦里见他在我的身旁,一觉醒来发觉他仍在他乡。

其他乡各有不同的地区,丈夫在他乡漂泊不能见到。

枯桑虽已无叶尚且知道天风的拂吹,海水虽然广大不易结冰,也可知道天气的变冷。

同乡的游子各自回到家门与家人亲爱,有谁肯向我告诉我丈夫的讯息?客人风尘仆仆从远方来,送给我装有绢帛书信的鲤鱼形状的木盒。

呼唤童仆打开木盒,其中有尺把长的用素帛写的信。

恭恭敬敬地拜读丈夫用素帛写的信,信中究竟说了些什么?书信的前一部分是说要增加饭量保重身体,书信的后一部分诉说思念。

注释绵绵:这里义含双关,由看到连绵不断的青青春草,而引起对征人的缠绵不断的情思。

远道:远行。

夙昔:指昨夜。

觉:睡醒。

展转:亦作“辗转”,不定。

这里是说在他乡作客的人行踪无定。

“展转”又是形容不能安眠之词。

如将这一句解释指思妇而言,也可以通,就是说她醒后翻来覆去不能再入梦。

枯桑:落了叶的桑树。

这两句是说枯桑虽然没有叶,仍然感到风吹,海水虽然不结冰,仍然感到天冷。

比喻那远方的人纵然感情淡薄也应该知道我的孤凄、我的想念。

入门,指各回自己家里。

媚:爱。

言:问讯。

以上二句是把远人没有音信归咎于别人不肯代为传送。

双鲤鱼:指藏书信的函,就是刻成鲤鱼形的两块木板,一底一盖,把书信夹在里面。

一说将上面写着书信的绢结成鱼形。

烹:煮。

假鱼本不能煮,诗人为了造语生动故意将打开书函说成烹鱼。

尺素书:古人写文章或书信用长一尺左右的绢帛,称为“尺素”。

素,生绢。

书,信。

长跪:伸直了腰跪着,古人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压在脚后根上。

跪时将腰伸直,上身就显得长些,所以称为“长跪”。

下:末二句“上”、“下”指书信的前部与后部。

创作背景这首诗最早见于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沂编的《文选》,归入“乐府·古辞”。

该诗的作者问题,历来有争议。

《文选》李善注云:“此辞不知作者姓名。

”《玉台新咏》则以为是汉蔡邕所作。

当代也有人认为与蔡邕并无关系,而是东汉之前即流传于民间的歌诗。

赏析《饮马长城窟行》这首诗是思妇怀念在远方行役的丈夫的。

《盐铁论》中说:“今天下一统,而方内不安。

徭役远,内外烦。

古者,过年无徭,逾时无役。

今近者数千里,远者过万里,历二期而长不还,父子忧愁,妻子咏叹,愤懑之情发于心,慕思之积痛骨髓。

”这首诗就是汉代这类社会现实的反映。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

”绵绵:连绵。

思远道:指思念远方的亲人。

这两句是说,河边春草青青,连绵不绝伸向远方,令我思念远行在外的丈夫。

“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

”不可思:无可奈何之反语,意谓相思徒然无益。

宿昔:昨夜。

之:指代思念之人。

这两句是说,远在外乡的丈夫不能终日思念,昨夜在梦中却见到了他。

诗的开头作者借着景色的铺陈,引发妇人触景生情,对远离家乡的丈夫的思念。

绵绵两字传达了两层意义:妇人思绪的绵绵是由青草的绵延不绝引起的。

由于路途的遥远,思念也是徒然的,只好在梦中求得相会。

“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

”忽觉:忽然醒来。

这两句是说,梦里见到他在我的身旁,一觉醒来他仍在他乡。

“他乡各异县,展转不相见。

”各异县:各在异地。

展转:同“辗转”,飘泊不定。

这两句是说,他乡各有不同的地区,丈夫在他乡飘泊不能见到。

然而在梦中实现的愿望,醒过来后又是遥远的空间隔绝,依旧是“他乡各异县”,彼此无法相见。

这一段可以说是故事的前提。

在修辞技巧上,“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中的“远道”;“宿昔梦见之,梦见在我旁”中的“梦见”;以及“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中的“他乡”;都是修辞技巧中的“顶针”句法。

这样连缀句子的方式,使得全段读起来有一种流畅的音乐性。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这两句是说,桑树枯萎知道天风已到,海水也知道天寒的滋味。

枯桑无叶可落,但知天风之大小;海水经冬不冻,仍知天气之温寒。

以此比喻夫妇久别,心知其苦。

“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媚:爱,悦,亲热。

这两句是说,同乡的游子们各自回家亲爱,有谁肯向我告诉我丈夫的讯息。

这是第二段,暗示远方的人也能了解,而邻居却只顾沉浸在家庭的欢乐中,不肯为她捎个信。

在这一段中,运用了起兴和对比的手法,写女子独守家门,表现其孤独凄凉的感情。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这两句是说,有位客人从远方来到,送给我装有绢帛书信的鲤鱼状木盒。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儿:指童仆。

尺素书:即书信。

古人写信用绢帛或木板,其长度不过一尺,故称“尺素”或“尺牍”。

这两句是说,呼唤童仆打开木盒,其中有有尺把长用素帛写的信。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长跪:直起腰来跪着。

何如:怎么样。

这两句是说,直起腰来跪着恭恭敬敬地拜读丈夫写来的信。

信中究竟说了些什么呢?“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

”书信的前一部分是说要增加饭量保重身体,书信的后一部分是经常想念。

最后一段,情节发生了转折,忽然有客从远方带来木质双鲤鱼夹封的信函,呼儿拆封解除了她的思念之苦,而在书中也获得了远方传来的对她坚定不移的情意。

这首诗以思妇第一人称自叙的口吻写出,多处采用比兴手法,语言清新,语句上递下接,气势连贯,很有特色。

全诗语言简短质朴,通俗易懂,但感情浓郁,流宕曲折,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诗歌从思念写到收到书信,从痛苦绝望写到惊喜激动再写到失望平静,情绪没有产生剧烈的波动,却显得自然而不突兀,显然作者在构思和剪裁上是下足了功夫的。

尤其以梦境为中心内容的前八句,形式结构相当有特色:每句协韵,两句一转,前一韵的末句与后一韵的首句,词语相同重叠,环环相扣,逐层推进。

这种联绵顶真的用法,在后世发展成为独特的“辘轳体”。

表达上的精妙,是为了更好地表现思想内容,这种相思的感受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即便是那个被相思的对象也是不能完全的感同身受的。

但在那个时代,战乱与动荡造成的家人离散很多时候是不可避免的,天灾与人祸的两相作用让底层的民众不得不面对分离。

在这样的不得已下,即便思念是让人绝望难以承受的,但日子总要过下去。

“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这样简单的几句真切的关怀也就足够感动了。

情感的交流。

并不只是靠甜言蜜语海誓山盟,生活细节的关注与分享才更加真挚温暖。

所以,即便这封盼了很久才盼到的书信真的只有这两行字,也足够给予女主人公坚持的希望了。

诗歌停顿到这里,留下空白,给读者以填补、想象的空间,恰到好处又余味无穷。

鉴赏这是一首汉乐府民歌,抒写怀人情愫。

诗歌的笔法委曲多致,完全随着抒情主人公飘忽不定的思绪而曲折回旋。

比如诗的开头,由青青绵绵而“思远道”之人;紧接着却说“远道不可思”,要在梦中相见更为真切;“梦见在身边”,却又忽然感到梦境是虚的,于是又回到相思难见上。

八句之中,几个转折,情思恍惚,意象迷离,亦喜亦悲,变化难测,充分写出了她怀人之情的缠绵殷切。

诗中所写思妇种种意想,似梦非梦,似真非真。

象诗中所写他家有人归来和自己接到“双鲤鱼”“中有尺素书”的情节,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一种极度思念时产生的臆象。

剖鱼见书,有着浓厚的传奇色彩,而游子投书,又是极合情理的事。

作者把二者糅合在一起,以虚写实,虚实难辨,更富神韵。

最令人感动的是结尾。

好不容易收到来信,“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却偏偏没有一个字提到归期。

归家无期,信中的语气又近于永诀,蕴含深意。

这大概是寄信人不忍明言,读信人也不敢揣想的。

如此作结,余味无尽。

这首诗以思妇第一人称自叙的口吻写出,多处采用比兴的手法,语言清新通俗,语句上递下接,气势连贯,很有特色。

全诗语言简短质朴,通俗易懂,但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诗起头的“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

”是作者借著景色的铺陈,引发妇人触景生情,对远离家乡的丈夫的思念。

“绵绵”两字传达了两层的意义:妇人“思绪的绵绵”是由“草的绵延不绝”引起的。

由于路途的遥远,思念也是突然的,只好在梦中求得相会,然而才在梦中实现的愿望,醒过来后又是遥远的空间隔绝,依旧是“他乡各异县”,彼此无法相见。

这一段可以说是故事的前提,在修辞技巧上,“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中的“远道”,“宿昔梦见之。

梦见在我旁,”中的“梦见”,以及“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中的“他乡”,都是修辞技巧中的“顶针”句法。

这样的连缀句子的方式,使得全段读起来有一种流畅的音乐性。

第二层只有两句,“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暗示远方的人也能了解,而邻居却只顾沉浸在家庭的欢乐中,不肯为她捎个信。

在这一层中,运用了起兴和对比的手法,写女子寒门独居,表现其孤独和凄凉的感情。

最后一段,情节发生了转折。

忽然有客从远方带来丈夫木质双鲤鱼夹封的信函,呼儿差封解除了她的思念之苦,而在书中也获得了远方传来的,对她坚定不移的情意。

者样的故事,主要在描述中国传统妇女“闺中思人”的感情起伏,文字质朴自然,情感真切悠远。

该诗在艺术上是具有独创性的,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受到历代诗评家的赞赏。

抒写诗人的情愫,笔法委婉多姿,完全随着抒情主人公飘忽不定的思绪而曲折回旋。

八句中八个转折,情思恍惚,意象迷离,似梦非梦,似真非真,亦喜亦悲,变化难测。

诗中所写他家有人归来和自己接到双鲤鱼中有尺素书的情节,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一种极度思念后产生的臆想。

剖鱼见书,有着浓厚的传奇色彩,而游子投书,又是极合理的事。

作者把两者糅合在一起,以虚写实,虚实难辨,更富神韵。

最令人感动的是结尾。

好不容易收到来信,内容却是“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却偏偏没有一个字提到归期。

归家无期,信中的语气又近于永诀,蕴含深意。

这大概是寄信人不忍明言,读信人也不敢揣想的,如此作结,余味无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