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章干扰生态学.ppt
第七章人类干扰与生态恢复-精品文档
因此,许多干扰都具有破坏作用和增益作 用两重性,关键取决于干扰的是研究各类干扰对生命系统作用规律的科学。 任务一:通过对干扰类型、方式、强度、频率、 时间等特性的研究,揭示不同干扰对生物个体、 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方式、机制及其退化的影 响原因。 任务二:对干扰的性质及发展趋势做出科学的预 测,为受损生态系统修复、重建和科学管理提供 理论依据。
(研究的具体内容)
2、理论研究内容
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以及生态系统内在的生态学过程与 相互作用机制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多样性、抗逆力、生产力、恢复力与 可持续性研究 先锋群落与顶极群落的发生、发展机理与演替规律研究 不同干扰条件下生态系统的受损过程及其响应机制研究 生态系统退化的诊断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生态系统退化过程的动态监测、模拟、预警及预测研究
2、干扰的类型
按干扰动因分为:自然干扰和人为干扰 按干扰产生的来源分为:内部干扰和外部干扰 按干扰性质分为:破坏性和增益性干扰
自然干扰的作用总是使生态系统返回到演替的 早期阶段。人为干扰可以使演替加速、减缓、 改变方向以致向相反的方向进行。 人为干扰的特点: 从伤害强度、作用范围、持续时间、发生频率、 潜在危害、诱发性等方面,常高于自然干扰。
4、中国的脆弱生态系统
脆弱生态系统是指自身稳定性差、对外界干扰抵抗能 力低的生态系统。 内涵:1. 这类系统的正常功能一旦被打乱,系统常发 生不可逆变化而失去恢复的能力 2. 系统发生的变化不仅能影响当前或近期人类的社会 生产、生活和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甚至能长期改变一 个地区的生产结构、生产和生活方式; 3. 系统退化后的恢复是比较困难的。 脆弱生态系统受到干扰后极易成为退化的生态系统。 但二者不是一个概念。
第 7 章生态环境影响评价PPT课件
的有顺序的演变过程。
(五)生态系统
❖ 生物系统及其生存环境在特定空间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与功能 的系统。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各环境因 子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通过物质循环、能量 流动、信息传递结合成一个完整的综合系统。
间互相影响和相互依存的关系。 (2)评价范围涵盖评价项目全部活动的直接影
响区域和间接影响区域。
❖ 二、环境影响识别和评价因子的筛选
1. 生态影响识别 包括识别作用主体(影响因素)、 作用客体(影响对象)、影响的效应。
❖ (1)影响因素识别:要点:①内容全面;②全过程识 别;③识别主要工程及其作用方式。
立在现场校验的基础上。 ❖ 表现形式:文字资料和图形资料 ❖ 时间:历史资料和现状资料 ❖ 收集行业类别:农、林、牧、渔和环境保护部门 ❖ 资料性质:环境影响报告书、有关污染源调查、生态保护规
划、规定、 生态功能区划、生态敏感目标的基本情况以及其 他生态调查材料等。
(2)现场勘查法
❖ 应遵循整体与重点相结合的原则,在综合考 虑主导生态因子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的同时, 突出重点区域和关键时段的调查,并通过对 影响区域的实际踏勘,核实收集资料的准确 性,以获取实际资料和数据。
(六)生物多样性
❖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和它们组成的系统的总体多样性和变异性, 有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 生物多样性保护是世界环境保护的核心问题。
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产者
肉食动物 草食动物
生物成 消费者
生
分
分解者
杂食动物 腐食动物
态
系 统
能源-Solar 非生物 栖息地和生活条件:Air, water, soil etc.
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干扰与生态系统的退化优秀课件
影响度 协和作用
对生物体、群落或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 对其他干扰的影响,如干旱和火、害虫和风暴等
❖ 2)离散性和周期性 洪涝灾害(频率高、危害小) 地震(周期长、危害大)
❖ 3)干扰的相对性:不仅取决于干扰本身,还取决 于客体,即干扰对象(如暴风)
❖4)异源性和相关性 干扰源多样,但往往具有相 关性 如干旱和火灾
人类对自然环境 的干扰与生态系 统的退化优秀课 件
第一节 干扰与干扰生态学
1.1 干扰及其特性 1.2 人为干扰的主要形式 1.3 干扰的生态学意义 1.4 干扰生态学及学科任务
1.1 干扰及其特性
影响群落结构和演替的重要因素。生态系统发 展变化的速度和方向,在很大程度上由干扰决定的。 干扰在大多数情况下阻碍植物群落演替的进展,甚 至使植物群落逆反到早期的演替阶段,只是在少数 的情况下,干扰有助于生态系统的进展。
多数因子为突发的,作用的效应具有滞后性,导致难以区分内源和外援 干扰。可看作是一个连续谱的两个端点。
❖ 3)破坏性干扰和增益性干扰 破坏性干扰:多数自然干扰和人为干扰会导致生态系统正常结构的破 坏、生态平衡的失调和生态功能的退化,有时候甚至是毁灭性的影响, 如各种地质、气候灾害、森林采伐和长期的过度放牧等掠夺性经营。
从生态因子角度的定义
❖ 群落外部不连续存在、间断发生的因子的突 然作用或连续存在因子的超正常范围的波动,这 种作用或波动能引起有机体、种群或群落发生全 部或部分明显变化,使其结构和功能受到损害或 发生改变。
❖ 扰动:偏重于过程 ❖ 胁迫:倾向于结果
二、干扰的特性
干扰体:干扰强度、作用频率、干扰范围和作用时间等干扰 特性在某一时间过程的综合称作干扰体。
害的过程,这种作用能直接或间接的为新的有机体定居提供机会。干 扰是一种突发事件,对个体或者群体产生破坏或毁灭性作用。 (Sousa,1984) 4)一种与其种群本身性质和原因无关,能够立即引起种群反应的敏感变 化,并且在景观水平上突然改变资源量的因素。(Bazzaz,1983) 5)干扰是一个偶然发生的不可预知的事件,是在不同空间和时间尺度上 发生的自然现象。(Rykiel,1985) 6)干扰是生命系统(包括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等各个水平)的 结构、动态和景观格局的基本塑造力,它不但影响生命系统本身,也 改变了生命系统所处的环境系统。(彭少麟,1996)
电子教案与课件:生态学课件 第七章污染生态学
火山爆发 产生SO2
与O2 产生硫酸
煤燃烧
SO2 水作用 形成酸雨
数万年地质作用
煤矿与化石
植物吸收
破坏建筑 土壤酸化 湖泊酸化
影响人类 生产生活
▪ 物理—化学的迁移: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在强光的照射下,
进行光化学氧化作用,产生硫酸雾。硫酸雾在空气中凝聚增 大,遇到水汽就以酸雨(亚硫酸)的形式降落。
▪ 机械迁移:二氧化硫和硫酸雾被气流携带,危害到远离污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 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 UNEP)国际公约中 首批控制的三类12种POPs是艾氏剂、狄氏剂、 异狄氏剂、DDT、氯丹、六氯苯、灭蚁灵、毒 杀芬、七氯、多氯联苯、二恶英和苯并呋喃。
其中前9种属于有机氯农药。多氯联苯是 精细化工产品,后2种是化学产品的衍生物杂 质和含氯废物焚烧所产生的次生污染物。
1998年6月在丹麦奥尔胡斯召开的泛欧环境 部长会议上,美国、加拿大和欧洲32个国家正 式签署了关于长距离越境空气污染物公约,提 出了16种(类)加以控制的POPs,包括六溴联 苯、林丹(99.5%的六六六丙体制剂)、多环芳 烃和五氯酚。
4、POPs在环境中的转归
POPs
空气
土壤
水体
生物富集(食物链)
对植物而言:主要是叶片吸附、叶孔吸收、根部吸收三个途径
▪ 叶片吸附
➢可吸附一些颗粒态污染物,植物叶片越粗糙,比表面积越大,越能吸附大 量污染物。
➢一些植物叶片分泌一些油脂性物质,增加了对气态污染物的吸附作用。例 如云杉、油松、马尾松能分泌油脂性物质,杨梅、草莓等叶片粗糙,比表面 积大。
▪ 叶孔吸收
❖植物呼吸主要通过叶片气孔进行,大量污染物由此进入植物体内, 例如二氧化硫通过通过气孔进入叶片,被叶肉组织吸收,高浓度的 二氧化硫能导致气孔的开闭功能瘫痪;
《环境生态学》第七章:人类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与生态恢复
第六章 人类对自然生态系统 的干扰与生态恢复
第一节 干扰与干扰生态学 第二节 退化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成因 第三节 恢复生态学及其基本理论
第一节
干扰与干扰生态学
一、干扰及其定义
1.干扰的定义
(1)“显著地改变系统正常格局的事件” Forman 和Godron(1986)
(2)“一个对个体或个体群产生的不连续的、间 断的斩杀、位移或损害” Sousa (1984)
• (3)按干扰性质划分为破坏性干扰和增益性干扰。 • 多数自然干扰和人为干扰会导致生态系统正常
结构的破坏、生态平衡的失调和生态功能的退化, 有时候甚至是毁灭性的,如各种地质、气候灾害、 森林的采伐和长期的过度放牧等掠夺式经营。 • 干扰并不总是对生态系统的一种破坏行为。例 如对森林生态系统来说,人类经营利用森林,如 合理采伐、修枝、人工更新和低产、低效林份改 造等一些人为干扰,就可以促进森林的发育和繁 衍、提高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效率。适度的 干扰可以增加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而生物多 样性的增加往往又有益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提高。
(3)干扰强度
干扰发生时,干扰因素所表达出的 能力值。由于干扰因素的差异,这 一特性的定量分析要视具体干扰类 型来确定强度衡量的具体单位。
如草原火烧强度是指单位时间每增大1m火烧所释放出的能 量。在实际研究工作中,常把干扰强度分为轻度干扰、中度 干扰和重度干扰。
(4)时间尺度
指干扰发生的具体时刻及其时间跨 度,不同时间的干扰作用,会产生 不同的干扰效果。
5.狩猎和捕捞
• 狩猎是一种特殊的干扰方式,森林中生存 着大量的野生动物,有大象、昆虫和线虫 等植食动物,有田鼠、蝙蝠、鸟类、蛙类、 狼、狐、蜘蛛和捕食性昆虫等肉食动物, 有狮、虎、豹和鹰等凶禽猛兽。人类以经 济和食用为目的的非计划性狩猎,尤其是 对种群数量很少的濒危动物的捕杀,将会 严重破坏动物种群的生殖和繁衍,甚至造 成物种的灭绝;人类对水生生物资源的适 度捕捞,可保持水产品的持续利用。但是, 在种群繁殖前的大量捕捞,则会使种群生 殖年龄提前,个体小型化,种群数量急剧 下降等。
生态学课件第7章 群落特征
3)盖度coverage I) 概念: 盖度:植物体垂直投影面积与单位土地面积之 比,叫投影盖度,简称盖度。 基部盖度:植物基部面积与样地面积之比,又 叫显著度、优势度。 草本植物2.5cm高处草丛断面积,乔木取 1.37m高处断面积(胸高断面积DBH)。 II)盖度—多度关系 个体数量多,盖度大灌木; 多度大,盖度小草本; 多度小,盖度大乔木
3、空间异质性与群落结构
• • 非生物环境的空间异质性 生物空间异质性
异质性是多物种共存的重要机制
4、岛屿与群落结构
•
• •
种-面积关系 S=cAz MacArthur平衡假说: 迁入迁出 绝灭速率 岛屿生态与自然保护:生境岛屿与自然保护区设计
5、一个物种丰富度的简单模型
6、平衡说与非平衡说
3、个体学派、有机体学派 不同群落有时有明显的差异,有时却彼此 混合,以至于不存在明显的界限。 有机体学派:沿着环境梯度或连续环境的群落 组成是一种不连续的变化,生物群落是鲜明而 间断分开的,群落具有整体性,是一个有机整 体。 个体学派:连续环境下,群落组成是逐渐变化 的,群落并不是一个个分离的有边界的实体, 多数情况下是在空间和时间上连续的一个系列。
2、干扰对群落结构的影响 (1) 干扰disturbance 定义:相对离散的,对生态系统组成与结构造成 破坏性影响的事件。分自然干扰、人为干扰等。 (2) 干扰与层盖度
(3) 干扰与林窗、群落缺口 对缺口的抽彩式竞争:优势者取决于随机因 素。条件:1、存在许多入侵缺口及生存力相 等的物种;2、其中任何一种在其生活史过程 中能阻止其他物种再入侵。 (4) 中等干扰假说 干扰频率/干扰强度中等程度时生物多样性最大. (5) 干扰理论与生态管理 利用干扰管理生物群落,如利用火进行干扰管 理. --小火不止,大火不至
第七章行为生态学精讲
独霸式 单线式
循环式
三、利它行为
? 利它行为( Altruism)的概念:一个个体以牺 牲自己的适应来增加、促进和提高另一个个 体的适应。
? 亲缘选择( Kin selection ) ? 亲缘识别( Kin Recognition ) ? 互惠( mutualism ) ? 蒙混(manipulation ) ? 回报(reciprocity)
(四)自私基因
? 自私基因(selfish gene):是指基因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 绝对自私性,是对动物行为功能的基本解释。
? 《自私基因》(Dawkins, 1976, 1982): ? 基因的天职是复制,而动物只是它们的生存机器和运载体; ? 基因天生就是自私的,如果它不自私,把生存机会让与其
? 真社会组织的共同特点: ? 至少两代成员同居一处; ? 只有少数成员从事繁殖; ? 不从事繁殖的成员互相合作,共同照料从事
繁殖成员所生育的后代。 ? 蚂蚁、蜜蜂、黄蜂、白蚁等; ? 裸鼢鼠。
(三)集群生活
? 集群行为的好处 ? 发现好的觅食地点(红嘴奎利亚雀) ? 对付难以捕获的猎物 ? 有利于繁殖 ? 有利于防御捕食者 ? 有利于营造适宜的小环境
单配偶制(monogamy)
? 单配偶制:雌雄个体彼此独占的婚配制度。 如天鹅、丹顶鹤;狐、鼬等。
? 出现单配偶制的条件:资源分布均匀,个体 很少有可能独占资源;只有双亲共同担负育 幼任务,生殖才可能取得成功。
多配偶制(pologamy)
? 一雄多雌( polygyny) ? 一雌多雄( polyandry) ? 混交制
量
胃容限制
陆生植物摄入量
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干扰课件
推广环保技术
推广先进的环保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
培养环保科技人才
加强环保科技人才培养,为生态保护事业提供人才保障。
06
结论
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干扰的严重性
生态系统破坏
人类活动导致了森林砍伐、湿 地排水、野生动植物栖息地丧 失等,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完整
政策制定和执行
制定严格的环保法规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提高 违法成本。
推广生态补偿机制
通过经济手段激励企业和个人减少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如实施生 态补偿政策。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共同制定和实施生态保护政策,共同应对全球 性生态问题。
科技创新和研发
加大环保科技研发投入
自然灾害风险增加
人类活动可能改变自然灾害的风险和频率,例如过度开发 和建设可能增加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风险。
健康风险增加
生态系统退化和污染可能增加人类接触有害物质的风险, 如空气污染、水源污染等,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04
减轻人类对生态系统干扰 的措施
可持续的土地利用
01
02
03
保护森林
人类对生态系统的 干扰课件
目 录
• 引言 • 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干扰方式 • 人类对生态系统干扰的影响 • 减轻人类对生态系统干扰的措施 • 未来展望 • 结论
01
引言
主题介绍
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干扰是一个重 要的研究主题,它涉及到人类活 动对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影
响。
这个主题涵盖了广泛的内容,包 括土地利用变化、气候变化、物 种入侵和丧失、水资源管理等方
生态系统中的干扰生态学研究
生态系统中的干扰生态学研究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生物体系,由各种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其中的干扰生态学研究就是指在生态系统中出现的各种干扰因素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和作用的研究。
干扰因素的种类和影响程度各不相同,因而干扰生态学研究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难点,同时也在促进我们对生态系统的深刻认识和理解。
一、干扰因素的分类干扰因素的分类是干扰生态学研究的基础。
根据干扰因素的性质和来源,可以将其划分为两大类: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主要包括气候变化、火灾、洪水、风暴等自然灾害等,人为因素主要包括土地利用变化、环境污染、物种入侵、开发和利用等人类活动造成的影响。
不同类型的干扰因素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也不尽相同。
二、干扰因素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干扰因素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是干扰生态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干扰因素一般都会引起生态系统内各个生物群体、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变化等一系列的响应。
气候变化是一种全球性的自然因素,通过温室效应增强或减弱的变化,会对生态系统造成重大的影响,如降雨量、温度、海平面上升等,进而导致地表植被、动物的分布范围发生变化。
人为干扰因素的影响更加复杂和多样化。
土地利用变化和城市化的扩展直接损害和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导致原生态系统的减少和生态空间的不断收缩,进而导致许多物种的灭绝和生态功能的丧失。
环境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也越来越显著,水质污染、大气污染、垃圾堆积等对土壤、植物、动物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物种入侵是另一种类型的人为干扰因素,某些外来物种通过适应环境和普及种群,最终成为危害生态系统的主要生物群体。
三、干扰生态学研究的意义干扰生态学研究在生态学研究中占据了重要位置。
这方面的研究一方面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生态系统内部的相互关系和相关性,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预测和评估干扰因素的影响程度,为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提供科学的支撑。
干扰生态学研究也对生态系统保护和生态监测等领域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并且为制定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景观生态过程-干扰PPT幻灯片PPT共38页
46、法律有权打破平静。——马·格林 47、在一千磅法律里,没有一盎司仁 爱。— —英国
48、法律一多,公正就少。——托·富 勒 49、犯罪总是以惩罚相补偿;只有处 罚才能 使犯罪 得到偿 还。— —达雷 尔
50、弱者比强者更能得到法律的保护 。—— 威·厄尔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7章干扰生态学.ppt
背景下,生态系统受到自然、人为因素或二者的共同 干扰下,使生态系统的某些要素或系统整体发生不利 于生物和人类生存要求的量变和质变,系统的结构和 功能发生与原有的平衡状态或进化方向相反的位移。
具体表现:生态系统基本结构和固有功能的破坏或丧
干扰生态学
7.4 中国的脆弱生态系统
我国生态系统分布范围广、面积较大。据 赵跃龙(1999)统计,我国脆弱生态系统的面 积为194万km2,超过国土总面积的1/5。 它们又可分为: 北方半干旱一半湿润区 华北平原区 西南石灰岩山地 西北干旱脆弱区 南方丘陵区 西南山地和青藏高原区
干扰生态学
北方半干旱一半湿润区(如黄土高原,其土壤 风蚀沙化严重、水土流失严重、土壤盐渍化、 自然灾害频繁)
问题发生,如森林被大量砍伐后,不仅导致森林植被的退 化、水土流失加剧、区域环境的变化,还会造成因生物环 境的破坏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等。
2. 采集
据统计,全球80%的人口依赖于传统医药,其85%与野生
动植物有关。例如,美国用途最广泛的150种医药中, 118种源于自然,其中74%来源于植物,18%源于真菌。
从物种的角度—→能引起物种变异和灭绝的事件就可 以认为是较大的干扰行为。
干扰生态学
7.1.2 干扰的生态学意义
从积极的角度看,干扰的生态学意义主要有以下
三点:
1. 有利于促进系统的演化
干扰往往始于系统的局部,其作用特征首先是斑 块化的——→影响生态系统的时空异质性。 斑块的出现可增加环境异质性——→可增加物种 多样性,有利于系统的自然演化。
5. 物质循环发生不良变化
生物循环减弱,地球化学循环增强。 物质循环由闭合向开放转化。
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干扰与生态系统的退化课件
第三十一页,本课件共有80页
3、生态系统退化的机理
❖ 某些干扰对生态系统或环境会形成静态或动态 压力。可直接破坏或毁灭环境和生态系统中的某些 组分,造成系统资源短缺和某些生态学过程或生态 链的断裂,导致整个生态系统的崩溃。
第二十一页,本课件共有80页
❖2、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稳定
❖ 经常处于变化环境中的物种要比稳定环境中生存的物种更可能忍 受环境压力。
❖ 不稳定生物群落常常具有较强的恢复力。
❖ 火烧:能使得成熟并表现出许多衰老特征的森林系统更新。
❖3、调节生态关系
❖ 干扰对生物群落中生物间各种生态关系的影响是复杂多方面的。
时间尺度:是指干扰发生的具体时刻及其持续的时间跨度。
频率和周期:是指同一空间范围或同一组织水平内,单位时 间某一干扰发生的次数。倒数即周期。随机点次数和区域 频次
第六页,本课件共有80页
干扰状况
干扰的性质 分布 频率
含义 空间分布包括地理、地形、环境、群落梯度 一定期间内干扰发生的次数,常用小数表示
第十七页,本课件共有80页
2009年6月安徽马鞍山长江 岸边很多小规模的选铁厂、 塑料加工厂排放污水进入长 江
2005年11月广东省贵屿镇 村民在被严重污染的池塘 里洗涤
2009年4月浙江某化工园区的
工业污水排放河道后经过河闸 排放钱塘江
第十八页,本课件共有80页
2008年4月黄海海岸线无 数的污水管道埋在海滩上 ,甚至延伸进深海
第二十六页,本课件共有80页
第二节 退化生态系统的类型及成因
第二十七页,本课件共有80页
干扰与生态系统的关系_王广慧
第19卷 第1期内 蒙 古 草 业Vol.19,No.1 2007年3月Inner M ongolia Prataculture M ar.,2007 文章编号:1009—1866(2007)01—0015—04干扰与生态系统的关系王广慧1,乌 兰1,于 军2(1.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旗草原站,内蒙古 鄂温克旗 021100;2.内蒙古农机试验鉴定站,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0)摘要:本文从生态学研究的角度出发,论述了干扰这一日益为广大生态研究者关注的问题,综述了干扰对生态系统的不同方面的影响。
进而提出了如何在合理干扰的条件下,维持与保护生态系统的平衡的具体方法和措施。
关 键 词:干扰;生态系统中图分类号:S18 文献标识码:A1 干扰的概念与特征生态学对干扰(disturbance)的研究非常多,如火干扰、洪水干扰、风干扰等。
但是干扰的概念却不统一。
Fo rman和Godron将干扰定义为显著地改变系统正常格局的事件。
Forman(1995)又对干扰与胁迫(stress)的区别进行了分析,并认为在草地、针叶林或地中海类型的生态系统内每隔几年就发生一次的火灾不是干扰,而防火则是一种干扰,他特别强调了干扰的间隔性和严重性。
景观生态学中对干扰的研究是非常重视的,认为干扰是景观异质性的一个主要来源,它既改变景观格局同时又受制约于景观格局。
干扰的后果具有双重性,它既有建设性的一面,也有破坏性的一面。
描述干扰的特征因子随干扰种类不同而有所变化,但通常有4个:①干扰频率;②恢复速率;③干扰事件影响的空间范围;④干扰所在的景观范围。
Turner等(1993)用这4个因子构筑了2个基本参数,时间参数(干扰频率/恢复速率)和空间参数(干扰影响范围/景观范围),根据这2个基本参数构筑了一个模拟模型来说明干扰强度与恢复速度之间的关系。
他们计算了成熟植被的标准差(Dn值),在以时间参数(t)为纵轴和空间参数(s)为横轴的对数坐标轴上,划分出6种类型:A类(平衡或稳定状态,Dn <5)、B和D类(稳定,低方差,Dn=5~10)属于轻度干扰,系统可迅速恢复;C类(稳定,高方差,Dn =10~20)与E类稳定,高方差,Dn>20)属于中度和经常性干扰,系统可以中等速率恢复;F类(分裂或崩溃,Dn<5)为潜在不稳定系统,处于强度和经常性干扰状况,恢复缓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干扰生态学 与
恢复生态学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fff
7.1 干扰生态学
预习问题
干扰(disturbance) 干扰的性质及其含义 干扰的生态学意义
退化生态系统(degraded ecosystem)的
特征
干扰生态学
7.1 干扰及其生态学意义 7.1.1 干扰的定义、类型及性质
1. 干扰的定义
从物种的角度—→能引起物种变异和灭绝的事件就可 以认为是较大的干扰行为。
干扰生态学
7.1.2 干扰的生态学意义
从积极的角度看,干扰的生态学意义主要有以下
三点:
1. 有利于促进系统的演化
干扰往往始于系统的局部,其作用特征首先是斑 块化的——→影响生态系统的时空异质性。 斑块的出现可增加环境异质性——→可增加物种 多样性,有利于系统的自然演化。
干扰生态学
2. 干扰是维持生态平衡和稳定的因子
经常处于变化环境中的物种一般要比稳定环境中生存
的物种更可能忍受环境压力。因为不稳定的群落中常 生活着对环境适应能力强、能忍受高死亡率的物种。
不稳定的群落常常具有较强的恢复力。
3. 干扰能调节生态关系
干扰对生物群落中生物间各种生态关系的影响是极其
为,从生态系统的尺度—→是一种正常的生态行为。
(3)干扰是对生态演替过程的再调节
使生态系统的演替过程加速或倒退。 如森林火灾发生过后,森林发育不得不从头开始,可 以说火灾使森林的演替发生了倒退;但又可以说火灾 促进了森林系统的演替,使本该淘汰的树种加速退化, 促进新的树种发育。 而通过合理的生态建设,如植树造林、封山育林、退 耕还林、引水灌溉等,可以使其向反方向逆转。
干扰生态学
2. 干扰的类型
1)干扰类型的分类方法
按来源:自然干扰
人为干扰:人类的生产活动 依据功能:内部干扰:长时间内发生的小规模干扰, 对生态系统演替起到重要作用。 外部干扰:短期内的大规模(如火灾、砍伐
等)干扰,打破了自然生态系统的演替过程。
依据机制:物理干扰、化学干扰和生物干扰。
如森林的砍伐不仅使本区域的生态环境发生变化,而 且还对河流整个流域的径流造成影响,使河流的水文 特征改变。
人为干扰具有广泛性、多变性、潜在性、协同性、累
积和放大性等特征和性质。
干扰(disturbance) :是群落外部不连续存在、
间断发生因子的突然作用或连续存在因子超“正
常”范围的波动,能引起有机体、种群或群落发 生全部或部分明显变化,使其结构和功能受到损 害或发生改变。
干扰被认为是影响群落结构和演替的重要因素。
与扰动(perturbation)、胁迫(stress)等相近。
根据传播特征分:局部干扰和跨边界干扰。
干扰生态学
2)常见的干扰类型
(1)火干扰
(2)放牧
(3)土壤物理干扰
(4)土壤施肥
(5)践踏 (6)外来物种入侵 (7)其它干扰类型
洪水泛滥、森林采伐、城市建设、矿山开发和旅游等也是
人们比较熟悉的人为干扰,它们对生态系统、景观格局和 过程的影响具有较大的人为性。
干扰生态学
(4)干扰经常是不协调的
干扰常常在一个较大的景观中形成具有一定的大小、
形状不协调的异质斑块—→可能导致景观内部异质性 提高。
(5)在时空尺度上具有广泛性
在景观尺度上—→往往是指能对景观格局产生影响的 突发事件,
在生态系统尺度上—→对种群或群落产生影响的突发 事件就可以看作干扰,
的生态系统,往往在干扰发生时,不会受到较大影响,
这种干扰行为只能成为系统演变的自然过程。
干扰生态学
表7–1 干扰的一般性质及其含义
干扰的性质 含 义 分布 包括地理、地形、群落梯度
频率 重复间隔 周期
预测性 面积及大小 规模和强度 影响度 协同性
一定时间内干扰发生的次数 频率的倒数,两次干扰之间的平均时间 与上述类同
但是,在种群繁殖前的大量捕捞,则会导致种群生殖年 龄提前,个体小型化,种群数量急剧下降等。
干扰生态学
干扰生态学
7.2.2 环境污染
人类对自然生态系统的一种最主要的直接干扰方式。
7.2.3 不断出现的态环境
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人类对生态系统的直接干扰还会产生许多间接的影响,
干扰生态学
3. 干扰的性质
干扰的分布、频率、尺度、强度和出现的周期成为影
响景观格局和生态过程的重要方面。干扰的一般性质
可以概括为表7–1。 (1)具有较大的相对性
自然界发生的同样事件,是否对生态系统形成干扰不
仅仅取决于干扰本身,同时还取决于干扰发生的客体。
对干扰事件反应不敏感的自然体,或抗干扰能力较强
由干扰的重复间隔的倒数来测定
受干扰的面积,每次干扰过后一定时间内景观被干 扰的面积
干扰事件对格局与过程,或对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 的影响程度 对生物有机体、群落或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 对其它干扰的影响(如火山对干旱;虫害对倒木)
干扰生态学
(2)干扰具有明显的尺度性
如病虫害的发生,对于种群—→是一种严重的干扰行
复杂的,也是多方面的。
目前研究较多、较公认的是草原放牧干扰的生态学意
义。适度放牧即轻度干扰能促进群落的生物多样性和 生产力提高(盛连喜等,2002)。
干扰生态学
7.2 人为干扰的主要形式
7.2.1 传统劳作方式对生态系统的干扰
1. 对森林和草原植被的砍伐与开垦
始于大约1万多年前的早期农业。会导致一系列生态环境
问题发生,如森林被大量砍伐后,不仅导致森林植被的退 化、水土流失加剧、区域环境的变化,还会造成因生物环 境的破坏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等。
2. 采集
据统计,全球80%的人口依赖于传统医药,其85%与野生
动植物有关。例如,美国用途最广泛的150种医药中, 118种源于自然,其中74%来源于植物,18%源于真菌。
干扰生态学
干扰生态学
3. 采樵
满足人们对能源的需求,对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则是破
坏了物质循环的正常进行。
4. 狩猎和捕捞
狩猎是一种特殊的干扰方式。人类以经济和食用为目的
的非计划性狩猎,尤其是对种群数量很少的濒危动物的 捕杀,将会严重破坏动物种群的生殖和繁衍,甚至造成 物种的灭绝。
对水生生物资源的适度捕捞,可保持水产品的持续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