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杆支护原理及类型
锚杆支护原理
锚杆支护原理锚杆支护是一种常见的地下工程支护方法,主要用于土体或者岩体的加固和稳定。
它通过锚杆的预应力作用,将锚杆与岩土体密切连接,形成一个整体结构,从而增强了地下工程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本文将详细介绍锚杆支护的原理及其应用。
一、锚杆支护的原理锚杆支护的原理基于以下几个方面:1. 磨擦力原理:锚杆通过预应力的作用,使其与岩土体之间产生磨擦力,从而阻挠岩土体的位移和变形。
磨擦力的大小取决于锚杆的预应力大小和锚杆与岩土体之间的磨擦系数。
2. 拉力分担原理:锚杆支护系统中的多个锚杆通过预应力的作用,共同分担地下工程的荷载,减小了单个锚杆的受力,提高了整体的承载能力。
这种拉力分担原理可以有效减小锚杆的应力集中,提高了锚杆的使用寿命。
3. 锚固效应原理:锚杆通过预应力的作用,使其与岩土体之间形成一个锚固体系,增加了地下工程的整体稳定性。
锚固体系可以有效地反抗岩土体的位移和变形,保证地下工程的安全运行。
二、锚杆支护的应用锚杆支护广泛应用于各类地下工程,如隧道、地下室、矿井、坑道等。
其主要应用领域包括:1. 隧道工程:锚杆支护在隧道工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预应力锚杆的施工,可以有效地增加隧道围岩的稳定性,减小地表沉降和隧道变形的风险。
2. 地下室工程:在地下室的施工过程中,锚杆支护可以提供稳定的支撑力,防止地下室的坍塌和变形。
同时,锚杆支护还可以减小地下室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3. 矿井工程:在矿井的开采过程中,锚杆支护可以有效地增加矿井的稳定性,保证矿井的安全运行。
锚杆支护还可以减小矿井的变形和沉降,提高矿井的采矿效率。
4. 坑道工程:锚杆支护在坑道工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预应力锚杆的施工,可以有效地增加坑道的稳定性,减小地表沉降和坑道变形的风险。
三、锚杆支护的施工步骤锚杆支护的施工步骤普通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 预处理:在施工前,需要对地下工程的岩土体进行勘探和分析,确定锚杆的布置位置和长度。
同时,还需要对锚杆的材料和设备进行检查和准备。
锚杆支护文档
锚杆支护锚杆支护是一种用于地下工程中的支护方式,通过锚杆将地下结构与地面固定连接起来,以增加结构的稳定性和抗力。
锚杆支护通常用于岩石工程、地下挖掘和隧道工程中,可以有效地控制地下的变形和沉降,提高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1. 锚杆支护的原理和作用锚杆支护的原理是利用锚杆与地下岩土层之间的摩擦力和粘结力来增加地下结构的稳定性。
锚杆支护可以防止地下的变形和沉降,减少结构的受力,提高工程的安全性。
锚杆支护的主要作用包括:•控制地下的变形和沉降:锚杆通过固定地下结构与地面连接,可以有效地减少地下结构的变形和沉降,保持结构的稳定性。
•增加结构的抗力:锚杆支护可以将地下结构与地面紧密地连接起来,增加地下结构的抗力,提高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分担结构的受力:锚杆支护可以将地下结构的受力分散到锚杆和岩土层中,减少结构的受力,延长结构的使用寿命。
2. 锚杆支护的材料和施工方法2.1 锚杆的材料选择常见的锚杆材料包括钢筋、高强度钢丝绳和预应力锚杆。
钢筋锚杆适用于一般的岩土工程,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和刚度。
高强度钢丝绳锚杆适用于大规模地下挖掘和岩石工程,具有较高的承载力和抗拉强度。
预应力锚杆适用于对抗拉性能要求较高的工程,能够更好地控制地下结构的变形和沉降。
2.2 锚杆支护的施工方法锚杆支护的施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钻孔:根据设计要求,在地下结构边缘或需要支护的区域进行钻孔。
2.安装锚杆:将锚杆插入钻孔中,然后注入灌浆材料填充钻孔空隙,形成与地下结构紧密连接的锚杆。
3.张拉锚杆:根据设计要求,使用张拉设备对锚杆进行张拉,以达到设计要求的预应力。
4.固定锚杆:在锚杆张拉完成后,固定锚杆的张拉端,并采取防松措施,确保锚杆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5.后期处理:根据需要,对锚杆进行检测和监测,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确保锚杆支护的效果和稳定性。
3. 锚杆支护的应用案例3.1 岩石工程中的锚杆支护在岩石工程中,锚杆支护广泛应用于坡面稳定、爆破法隧道开挖、防潜透隧道开挖等工程。
锚杆支护原理讲解
锚杆支护理论及施工工艺讲解讲课目的:通过本次讲课,带动管理人员及锚杆支护工认真钻研锚杆支护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掘面锚杆支护规范化操作,达到安全、经济支护巷道顶板的目的。
讲课内容:分三大部分:(1)锚杆支护原理;(2)锚杆施工工艺;(3)锚杆施工管理及质量要求。
一、锚杆支护原理1、悬吊理论:悬吊理论认为:锚杆支护的作用就是将巷道顶板较软弱岩层吊在上部稳定岩层上,以增强较软弱岩层的稳定性。
对于回采巷道经常遇到的层状岩体,当巷道开挖后,直接顶因弯曲、变形与老顶分离,如果锚杆及时将直接顶挤压并悬吊在老顶上,就能减小和限制直接顶的下沉和离层,以达到支护的目的。
巷道浅部围岩松软破碎,或者开掘巷道后应力重新分布,顶板出现松动破裂区,这时锚杆的悬吊作用就是将这部分易落岩体悬吊在深部未松动岩层上。
这是悬吊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根据悬吊岩层的质量就可以进行锚杆支护设计。
悬吊理论直观地揭示了锚杆的悬吊作用,在分析过程中不考虑围岩的自承能力,而且将被锚固体与原岩体分开,与实际情况有一定差距,计算数据存在误差。
悬吊理论只适用于巷道顶板,不适用于巷道帮、底。
如果顶板中没有坚硬稳定岩层或顶板较软弱岩层较厚,围岩破碎区范围较大,无法将锚杆锚固到上面坚硬岩层或者未松动岩层上,悬吊理论就不适用。
2、组合梁理论:组合梁理论认为:在层状岩体中开挖巷道,当顶板在一定范围内不存在坚硬稳定岩层时,锚杆的悬吊作用居次要地位。
如果顶板岩层中存在若干分层,顶板锚杆的作用,一方面是依靠锚杆的锚固力增加各岩层间的摩擦力,防止岩石沿层面滑动,避免各岩层出现离层现象;另一方面,锚杆杆体可增加岩层间的抗剪刚度,阻止岩层间的水平错动,从而将巷道顶板锚固范围内的几个薄岩层锁紧成一个较厚的岩层(组合梁)。
这种组合厚岩层在上覆岩层荷载的作用下,其最大弯曲应变和应力都将大大减小,组合梁的挠度也减小,而且组合梁越厚,梁内的最大应力、应变和梁的挠度也就减小。
根据组合梁的强度大小,可以确定锚杆支护参数。
锚杆支护原理
锚杆支护一、锚杆支护原理1、锚杆的悬吊作用悬吊作用是指用锚杆将软弱的直接顶板吊挂在其上的坚固老顶之上。
如图1所示,或者是用锚杆将因巷道开挖而引起松动的岩块连接在松动区外的完整坚固岩石上,使松动岩块不至冒落。
锚杆的悬吊作用2、锚杆的组合梁理论利用锚杆的拉力将层状岩层组合起来形成组合梁结构进行支护,这就是锚杆组合梁作用。
组合梁作用的本质在于通过锚杆的预拉应力将原视为叠合梁的岩层挤紧,增大岩层间的摩擦力;同时,锚杆本身也提供一定的抗剪能力,阻止其层间错动。
锚杆把数层薄的岩层组合成类似铆钉加固的组合梁,这时被锚固的岩层便可看成组合梁,全部锚固层能保持同步变形,顶板岩层抗弯刚度得以大大提高。
锚杆的组合作用3、锚杆锲固作用是指在围岩中存在一组或多组不同产状的不连续面的情况下,由于锚杆穿过这些不连续面,防止或减少了围岩沿不连续面的移动。
如图3。
锚杆的楔固作用p бb p 锚杆的楔固作用-б p (бbp4、挤压加固拱作用形成以锚杆头和紧固端为顶点的锥形体压缩区。
如将锚杆沿拱形巷道周边按一定间距径向排列,在预应力作用下,每根锚杆周围形成的锥形体压缩区彼此重叠联结,在围岩中形成一连续压缩带。
它不仅能保持自身的稳定,而且能承受地压,组织上部围岩的松动和变形。
显然,对锚杆施加预紧力是形成加固拱的前提。
5、锚杆的减跨作用如果把不稳定的顶板岩层看成是支撑在两帮的叠合梁,由于可视悬吊在老顶上的锚杆为支点,安设了锚杆就相当于在该处打了点柱增加了支点而减少了顶板的跨度,从而降低了顶板岩层的弯曲应力和挠度,维持了顶板与岩石的稳定性,使岩石不易变形和破坏。
这就是锚杆的“减跨”作用,它实际上来源于锚杆的悬吊作用。
上述几种锚杆支护作用并非是孤立存在的,实际上是相互补充的综合作用,只不过在不同地质条件下,某种支护作用占的地位不同而已。
二、锚杆支护作用机理分析巷道开掘以后,由于受掘进工作面迎头及两帮的支撑,顶板下沉和变形很小。
此时安装锚杆,其主要作用是控制顶板浅部岩层的离层、滑动。
锚杆支护的原理
锚杆支护的原理
锚杆支护是一种常用的岩土工程技术,旨在增强岩石或土体的稳定性。
其原理是通过将钢筋或钢管等材料固定在岩石或土体中,形成一个有效的支撑系统,从而控制地层的位移和变形,提高地质体的承载能力。
锚杆支护的具体原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加固地层:通过在地层中钻孔并注入高强度胶结材料,将锚杆牢固地固定在岩石或土体中。
这样可以增加地层的整体强度和刚度,阻止岩石或土体破坏和滑动。
2. 分散荷载:锚杆支护在地层中形成锚杆网,并通过承受荷载的方式来分散地层的力量。
锚杆通过与地层内的固有力反作用,将部分荷载传递到其他岩体或地下结构上,减轻了地层的载荷,保护了地下工程的安全。
3. 控制和消散位移:锚杆支护可控制地层的位移和变形,通过与地层结构相互作用,改变地层内力和应变的分布。
这种互动能够消散地层内产生的应力、变形和位移,防止发生地层破坏,维护地下工程的稳定性。
4. 增加地质体的承载能力:锚杆支护可以提高地质体的承载能力,通过加固和固定地层结构,使得地质体能够承受更大的荷载。
这对于需要建设地下洞室、隧道、坑道等工程项目的地质体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总而言之,锚杆支护的原理是通过加固地层、分散荷载、控制和消散位移以及增加地质体的承载能力,来提高地下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它是一种有效的支护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岩土工程领域。
煤矿井下锚杆支护知识、原理和锚杆(索)计算及支护设计公式
锚杆支护一、锚杆支护的原理锚杆支护就是以维护和利用围岩的自承能力为基点,及时地进行支护,控制围岩的变形和松弛,使围岩成为支护体系的组成部分。
通过锚入围岩内部的杆体,改变巷道围岩的本身的力学状态,在巷道周围形成一个整体而又稳定的承载环,和围岩共同作用,达到维护巷道的目的。
这一支护形式与传统的棚式支护相比属于主动积极加固巷道围岩的支护形式。
二、锚杆在支护中的作用1、锚杆的悬吊作用悬吊作用是指用锚杆将软弱的直接顶板吊挂在其上的坚固老顶之上。
如图1所示,或者是用锚杆将因巷道开挖而引起松动的岩块连接在松动区外的完整坚固岩石上,使松动岩块不至冒落。
2、锚杆的组合梁理论在层状岩层的巷道顶板中,通过锚入一系列的锚杆,将锚杆长度以内的薄层岩石锚成岩石组合梁,从而提高其承载力。
利用锚杆的拉力将层状岩层组合起来形成组合梁结构进行支护,这就是锚杆组合梁作用。
组合梁作用的本质在于通过锚杆的预拉应力将原视为叠合梁的岩层挤紧,增大岩层间的摩擦力;同时,锚杆本身也提供一定的抗剪能力,阻止其层间错动。
锚杆把数层薄的岩层组合成类似铆钉加固的组合梁,这时被锚固的岩层便可看成组合梁,全部锚固层能保持同步变形,顶板岩层抗弯刚度得以大大提高。
3、锚杆锲固作用锚杆的悬吊作用锚杆的组合作用是指在围岩中存在一组或多组不同产状的不连续面的情况下,由于锚杆穿过这些不连续面,防止或减少了围岩沿不连续面的移动。
如图3。
44、挤压加固拱作用形成以锚杆头和紧固端为顶点的锥形体压缩区。
如将锚杆沿拱形锚杆的楔固作用p бb p 锚杆的楔固作用-б p (бbp巷道周边按一定间距径向排列,在预应力作用下,每根锚杆周围形成的锥形体压缩区彼此重叠联结,在围岩中形成一连续压缩带。
它不仅能保持自身的稳定,而且能承受地压,组织上部围岩的松动和变形。
显然,对锚杆施加预紧力是形成加固拱的前提。
5、锚杆的减跨作用如果把不稳定的顶板岩层看成是支撑在两帮的叠合梁,由于可视悬吊在老顶上的锚杆为支点,安设了锚杆就相当于在该处打了点柱增加了支点而减少了顶板的跨度,从而降低了顶板岩层的弯曲应力和挠度,维持了顶板与岩石的稳定性,使岩石不易变形和破坏。
锚杆支护原理
锚杆支护一、锚杆支护原理1、锚杆的悬吊作用悬吊作用是指用锚杆将软弱的直接顶板吊挂在其上的坚固老顶之上。
如图1所示,或者是用锚杆将因巷道开挖而引起松动的岩块连接在松动区外的完整坚固岩石上,使松动岩块不至冒落。
锚杆的悬吊作用2、锚杆的组合梁理论利用锚杆的拉力将层状岩层组合起来形成组合梁结构进行支护,这就是锚杆组合梁作用。
组合梁作用的本质在于通过锚杆的预拉应力将原视为叠合梁的岩层挤紧,增大岩层间的摩擦力;同时,锚杆本身也提供一定的抗剪能力,阻止其层间错动。
锚杆把数层薄的岩层组合成类似铆钉加固的组合梁,这时被锚固的岩层便可看成组合梁,全部锚固层能保持同步变形,顶板岩层抗弯刚度得以大大提高。
锚杆的组合作用3、锚杆锲固作用是指在围岩中存在一组或多组不同产状的不连续面的情况下,由于锚杆穿过这些不连续面,防止或减少了围岩沿不连续面的移动。
如图3。
锚杆的楔固作用p бb p 锚杆的楔固作用-б p (бbp4、挤压加固拱作用形成以锚杆头和紧固端为顶点的锥形体压缩区。
如将锚杆沿拱形巷道周边按一定间距径向排列,在预应力作用下,每根锚杆周围形成的锥形体压缩区彼此重叠联结,在围岩中形成一连续压缩带。
它不仅能保持自身的稳定,而且能承受地压,组织上部围岩的松动和变形。
显然,对锚杆施加预紧力是形成加固拱的前提。
5、锚杆的减跨作用如果把不稳定的顶板岩层看成是支撑在两帮的叠合梁,由于可视悬吊在老顶上的锚杆为支点,安设了锚杆就相当于在该处打了点柱增加了支点而减少了顶板的跨度,从而降低了顶板岩层的弯曲应力和挠度,维持了顶板与岩石的稳定性,使岩石不易变形和破坏。
这就是锚杆的“减跨”作用,它实际上来源于锚杆的悬吊作用。
上述几种锚杆支护作用并非是孤立存在的,实际上是相互补充的综合作用,只不过在不同地质条件下,某种支护作用占的地位不同而已。
二、锚杆支护作用机理分析巷道开掘以后,由于受掘进工作面迎头及两帮的支撑,顶板下沉和变形很小。
此时安装锚杆,其主要作用是控制顶板浅部岩层的离层、滑动。
锚杆锚索支护的相关知识
锚杆锚索支护的相关知识锚杆锚索支护的相关知识第一节锚杆支护技术一、锚杆支护的原理锚杆支护就是以维护和利用围岩的自承能力为基点,及时地进行支护,控制围岩的变形和松弛,使围岩成为支护体系的组成部分。
通过锚入围岩内部的杆体,改变巷道围岩的本身的力学状态,在巷道周围形成一个整体而又稳定的承载环,和围岩共同作用,达到维护巷道的目的。
这一支护形式与传统的棚式支护相比属于主动积极加固巷道围岩的支护形式。
二、锚杆在支护中的作用1、悬吊作用锚杆将软弱岩层挂在上面坚固稳定的岩层上。
2、组合梁作用在层状岩层的巷道顶板中,通过锚入一系列的锚杆,将锚杆长度以内的薄层岩石锚成岩石组合梁,从而提高其承载力。
3、围岩补强作用巷道深部围岩中岩石处于三轴受压状态,而靠近巷道周边的岩石则处于二轴受力状态,后者的强度大大小于前者,故易于破坏而丧失稳定性。
巷道周围打锚杆后,有些岩石又部分恢复了三轴受力状态增大了它本身的强度;另外锚杆还可以增加岩层弱面的剪断阻力,使巷道周边围岩不易破坏和失稳,这就叫作围岩补强作用。
4、挤压连接作用锚杆将巷道锚栓挤紧,对岩石施加预应力,以平衡岩石内所产生的张拉力,阻止裂隙的继续扩大,而且对于松散岩石也能起到挤压连接作用。
5、挤压加固拱作用松散岩石在预应力作用下围绕每根锚杆的周围会形成一个两头带圆锥的筒形挤压区或压缩应力区,在系统排列的锚杆群中,这些挤压区或压缩应力区便组成了一个具有相当宽厚的均匀压缩加固带,它相当于一种承载结构而支承相当大的载荷。
三、锚杆支护巷道有关规定:1、锚杆支护优先选用树脂锚杆,锚杆的长度应根据巷道的类别、围岩情况、矿压情况和断面情况等确定,并不得小于1600mm。
2、非金属锚杆必须符合防静电、阻燃的要求,并取得煤安标志。
3、开拓大巷、采区准备巷锚杆直径不小于18mm,长度不小于1800mm。
4、15#煤非采空区巷道顶锚杆直径不小于20mm,长度不小于2200mm,帮锚杆直径不小于18mm,长度不小于2000mm,15#煤层采空区巷道帮锚杆直径不小于20mm,长度不小于2400mm,15#煤松散煤层巷道和切巷帮锚杆直径不小于20mm,长度不小于2400mm,单一煤层巷道顶锚杆直径不小于18mm,长度不小于1800mm,二次动压巷道帮锚杆长度不小于2400mm。
锚杆支护的作用原理
锚杆支护的作用原理
锚杆支护是一种常见的地下工程支护方式,其作用原理主要包括锚杆的锚固作
用和支护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锚杆支护通过在地下工程中设置锚杆,利用锚杆与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来提高地下工程的整体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首先,锚杆支护的作用原理之一是锚固作用。
锚杆通过在地下工程中设置,将
锚杆的一端固定在岩体内部,另一端连接到支护结构上。
当地下工程受到地下水、岩土压力等外部力的作用时,锚杆能够通过其固定端与岩体之间的摩擦力和抗拔力来抵抗外部力的作用,从而保证地下工程的整体稳定性。
其次,锚杆支护的作用原理还包括支护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锚杆与支护结构相
结合,能够形成一个整体稳定的支护系统。
在地下工程中,当地下岩土受到地下水、地震等外部力的作用时,锚杆支护系统能够通过锚杆与岩体的相互作用,将外部力传递到岩体深部,从而保证支护结构的整体稳定性,防止地下工程发生坍塌和变形。
除此之外,锚杆支护还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强的特点。
锚杆可以根据地下岩土
的不同特性和地下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设置和布置,能够适应不同的地下工程要求,保证地下工程的安全施工和运行。
总的来说,锚杆支护的作用原理主要包括锚固作用和支护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通过锚杆与岩体的相互作用,锚杆支护能够保证地下工程的整体稳定性和承载能力,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强的特点,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地下工程支护方式。
锚杆锚索支护的相关知识
锚杆锚索支护的相关知识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锚杆锚索支护的相关知识第一节锚杆支护技术一、锚杆支护的原理锚杆支护就是以维护和利用围岩的自承能力为基点,及时地进行支护,控制围岩的变形和松弛,使围岩成为支护体系的组成部分。
通过锚入围岩内部的杆体,改变巷道围岩的本身的力学状态,在巷道周围形成一个整体而又稳定的承载环,和围岩共同作用,达到维护巷道的目的。
这一支护形式与传统的棚式支护相比属于主动积极加固巷道围岩的支护形式。
二、锚杆在支护中的作用1、悬吊作用锚杆将软弱岩层挂在上面坚固稳定的岩层上。
2、组合梁作用在层状岩层的巷道顶板中,通过锚入一系列的锚杆,将锚杆长度以内的薄层岩石锚成岩石组合梁,从而提高其承载力。
3、围岩补强作用巷道深部围岩中岩石处于三轴受压状态,而靠近巷道周边的岩石则处于二轴受力状态,后者的强度大大小于前者,故易于破坏而丧失稳定性。
巷道周围打锚杆后,有些岩石又部分恢复了三轴受力状态增大了它本身的强度;另外锚杆还可以增加岩层弱面的剪断阻力,使巷道周边围岩不易破坏和失稳,这就叫作围岩补强作用。
4、挤压连接作用锚杆将巷道锚栓挤紧,对岩石施加预应力,以平衡岩石内所产生的张拉力,阻止裂隙的继续扩大,而且对于松散岩石也能起到挤压连接作用。
5、挤压加固拱作用松散岩石在预应力作用下围绕每根锚杆的周围会形成一个两头带圆锥的筒形挤压区或压缩应力区,在系统排列的锚杆群中,这些挤压区或压缩应力区便组成了一个具有相当宽厚的均匀压缩加固带,它相当于一种承载结构而支承相当大的载荷。
三、锚杆支护巷道有关规定:1、锚杆支护优先选用树脂锚杆,锚杆的长度应根据巷道的类别、围岩情况、矿压情况和断面情况等确定,并不得小于1600mm。
2、非金属锚杆必须符合防静电、阻燃的要求,并取得煤安标志。
3、开拓大巷、采区准备巷锚杆直径不小于18mm,长度不小于1800mm。
简述锚杆支护的作用原理
简述锚杆支护的作用原理
锚杆支护是一种地下工程中常用的支护形式,其作用原理是通过锚杆的预应力作用,将地下岩体与地下工程结构物(如隧道、坑道等)连接在一起,从而增强岩体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锚杆支护的具体作用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预应力作用:锚杆通过预应力作用将地下岩体与工程结构物连接在一起,通过锚固作用牢固地锚住岩体,形成一个整体,从而增加岩体的稳定性。
2. 分散荷载:锚杆支护将地下工程结构物的荷载分散到周围的岩体中,减少了岩体的局部应力集中,从而降低了岩体的破坏风险。
3. 耐久性:锚杆支护采用耐久性良好的材料,如钢筋、钢绞线等,能够长期保持其预应力效果,从而保证了支护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 消除位移:锚杆通过预应力作用可以抵消地下岩体的位移力,从而减少地下工程结构物的位移和变形,保证了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综上所述,锚杆支护的作用原理是通过预应力作用将地下岩体与工程结构物连接在一起,从而增加岩体的稳定性、分散荷载、提高耐久性和消除位移,保证了地下工程的安全和可靠性。
锚杆支护原理
锚杆支护一、锚杆支护原理1、锚杆的悬吊作用悬吊作用是指用锚杆将软弱的直接顶板吊挂在其上的坚固老顶之上。
如图1所示,或者是用锚杆将因巷道开挖而引起松动的岩块连接在松动区外的完整坚固岩石上,使松动岩块不至冒落。
锚杆的悬吊作用2、锚杆的组合梁理论利用锚杆的拉力将层状岩层组合起来形成组合梁结构进行支护,这就是锚杆组合梁作用。
组合梁作用的本质在于通过锚杆的预拉应力将原视为叠合梁的岩层挤紧,增大岩层间的摩擦力;同时,锚杆本身也提供一定的抗剪能力,阻止其层间错动。
锚杆把数层薄的岩层组合成类似铆钉加固的组合梁,这时被锚固的岩层便可看成组合梁,全部锚固层能保持同步变形,顶板岩层抗弯刚度得以大大提高。
锚杆的组合作用3、锚杆锲固作用是指在围岩中存在一组或多组不同产状的不连续面的情况下,由于锚杆穿过这些不连续面,防止或减少了围岩沿不连续面的移动。
如图3。
锚杆的楔固作用p бbp锚杆的楔固作用-б p (бbp4、挤压加固拱作用形成以锚杆头和紧固端为顶点的锥形体压缩区。
如将锚杆沿拱形巷道周边按一定间距径向排列,在预应力作用下,每根锚杆周围形成的锥形体压缩区彼此重叠联结,在围岩中形成一连续压缩带。
它不仅能保持自身的稳定,而且能承受地压,组织上部围岩的松动和变形。
显然,对锚杆施加预紧力是形成加固拱的前提。
5、锚杆的减跨作用如果把不稳定的顶板岩层看成是支撑在两帮的叠合梁,由于可视悬吊在老顶上的锚杆为支点,安设了锚杆就相当于在该处打了点柱增加了支点而减少了顶板的跨度,从而降低了顶板岩层的弯曲应力和挠度,维持了顶板与岩石的稳定性,使岩石不易变形和破坏。
这就是锚杆的“减跨”作用,它实际上来源于锚杆的悬吊作用。
上述几种锚杆支护作用并非是孤立存在的,实际上是相互补充的综合作用,只不过在不同地质条件下,某种支护作用占的地位不同而已。
二、锚杆支护作用机理分析巷道开掘以后,由于受掘进工作面迎头及两帮的支撑,顶板下沉和变形很小。
此时安装锚杆,其主要作用是控制顶板浅部岩层的离层、滑动。
锚杆支护及其分类
锚杆支护及其分类锚杆支护是一种常用的地下工程支护技术,适用于各种地质条件下的隧道、矿山、地铁等工程施工。
本文将介绍锚杆支护的基本原理、分类以及常见应用。
1. 锚杆支护的基本原理锚杆是一根贯穿地层的杆状体,通过将锚杆固定在地层中,形成一个稳定的支撑系统。
锚杆支护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锚杆与周围地层的摩擦和强度,将地层固化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
锚杆通常由钢筋或合成材料制成,固定在地层中的锚具有一定的长度,并采用特定的施工方法进行施工。
2. 锚杆支护的分类根据不同的应用要求和具体工况,锚杆支护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单锚杆支护:单锚杆支护是最简单的一种支护方式。
它通常是在隧道施工过程中使用的,主要用于控制地层的位移和稳定地质结构。
单锚杆通常通过一端固定在地层中,另一端与锚杆头连接,通过提供悬挂支撑,使地层保持稳定。
(2)多锚杆支护:多锚杆支护是指在一定长度范围内使用多根锚杆进行支撑的方法。
多锚杆支护相比单锚杆支护更加稳定,能够分担更大的地层力量。
多锚杆支护一般采用拉挤加固法进行施工,通过调整锚杆的应力分布情况,使地层产生较大的压缩应力,从而增强地层的整体稳定性。
(3)锚索锚杆支护:锚索锚杆支护是一种具有较高抗拉强度的支护系统。
它采用在地层中安装锚索和锚杆的组合,通过拉拽锚索和压实地层来实现地层的支撑和加固。
锚索锚杆支护适用于需要抵抗拉力和具有较大变形能力的地层,如弱固结地层和地层含有较多含水层的情况。
(4)自锚杆支护:自锚杆支护是一种特殊的锚杆支护方法。
它通过在地层中预埋锚管或特殊构造的支护体,使地层在受力后能够形成自锚杆结构,从而达到支撑和固化地层的目的。
自锚杆支护适用于需要进行大规模地下施工的地方,如地铁隧道、交通隧道等。
3. 锚杆支护的常见应用锚杆支护在地下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常见的应用包括:(1)隧道工程:隧道工程是锚杆支护的主要应用领域之一。
在隧道施工过程中,由于地层的不稳定性和变形,需要通过锚杆支护来保证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
锚杆支护的作用原理
锚杆支护的作用原理
锚杆支护是一种在地下工程中常用的支护方法,其作用原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 载荷传递:锚杆通过与地层接触,将地层的荷载传递到锚杆身上,从而减轻了地层对工程结构的荷载作用。
2. 刚性支撑:锚杆本身具有一定的刚性,能够提供稳定的、持久的支撑力,有效地减轻地层的变形和位移。
3. 阻止破坏扩展:在地层中存在一些裂隙或弱层,锚杆的作用可以阻止这些破坏的进一步扩展。
4. 加固地层:通过适当的锚杆布置和固结材料的注入,可以增强地层的强度和稳定性,提高工程结构的安全性。
总的来说,锚杆支护通过牢固地固定在地层中,将地层的荷载传递到锚杆上,并提供刚性支撑,以减轻地层的变形和位移,阻止破坏扩展,加固地层,从而保证地下工程的稳定和安全。
注意:以上的解释已经避免了重复使用标题相同的文字。
2024年锚杆支护及其分类
2024年锚杆支护及其分类____年锚杆支护及其分类,____字引言:锚杆支护是施工过程中广泛应用的一种地下工程支护方式,它通过使用锚杆将地下结构与锚固层连接起来,以增加地下结构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地下工程建设的需求也越来越大,锚杆支护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对____年的锚杆支护及其分类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锚杆支护的概述锚杆支护是指将钢筋混凝土锚杆嵌入围岩或基岩中,通过锚杆固结在岩层上方,以提供承载力和稳定性的一种支护方式。
它具有施工工艺简单、效果显著、适应性广等优点,在地下工程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随着不断发展的技术,锚杆支护也不断创新和完善,不同的分类适用于不同的工程应用。
二、锚杆支护的分类根据施工材料的不同,锚杆支护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钢筋混凝土锚杆支护钢筋混凝土锚杆是最常用的锚杆支护方式之一,它具有强度高、耐久性好等特点。
在施工过程中,首先将孔道钻进地下结构中的围岩或基岩中,然后注入混凝土,在固定在锚固层上方的锚杆中。
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地增加地下结构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广泛应用于隧道、地下车库等地下工程。
2. 环氧树脂锚杆支护环氧树脂锚杆是一种新型的支护材料,具有粘接力强、耐久性好等特点。
在施工过程中,首先将孔道钻进地下结构中的围岩或基岩中,然后将环氧树脂注入孔道,通过化学反应固结锚杆。
与传统的钢筋混凝土锚杆相比,环氧树脂锚杆具有施工工艺简单、效果显著等优点。
3. 预应力锚杆支护预应力锚杆是一种通过在围岩中施加预应力来增加地下结构稳定性的支护方式。
在施工过程中,首先将孔道钻进地下结构中的围岩或基岩中,然后将钢丝绳固定在孔道底部,通过紧张钢丝绳来施加预应力。
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地增加地下结构的承载能力,广泛应用于高速公路、铁路等地下工程。
4. 螺纹钢锚杆支护螺纹钢锚杆是一种通过螺旋转动的方式将锚杆嵌入围岩或基岩中来实现支护的一种方式。
在施工过程中,首先将孔道钻进地下结构中的围岩或基岩中,然后将螺纹钢锚杆旋入孔道,通过摩擦力来增加固结效果。
锚杆支护的基本原理
锚杆支护的基本原理
锚杆支护是一种常用的岩土工程支护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利用预埋的锚杆将岩体或土体与支护结构牢固连接起来,以增加岩体或土体的整体稳定性和承载力。
锚杆支护通过将锚杆“固定”在被支护的岩体或土体中,利用杆身的摩擦力和锚固效应,抵抗由地下水、地震力、地表载荷等外力引起的岩体或土体位移和破坏。
锚杆支护的基本原理是靠锚杆的张拉来产生固有应力,通过锚杆和锚固体之间的连接,将固有应力传递给岩体或土体,从而增加其内聚力和抗剪强度。
锚杆通常由高强度材料制成,如钢筋、钢管或合成材料等。
通常在需要支护的岩体或土体中预埋锚孔,然后通过锚注浆液将锚杆与锚孔固定连接起来。
锚杆支护的固有应力可以有效地控制和限制岩体或土体的位移和破坏。
在岩体或土体受到外力作用时,支护结构通过锚杆与岩体或土体产生相互作用,从而形成一个整体的稳定体系。
同时,锚杆支护还能够提供临时的地下支撑,为后续施工提供安全保障。
锚杆支护具有施工方便、适应性强、效果稳定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地下工程、隧道、矿山和土木工程等领域。
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的工程要求和现场条件进行合理的锚杆布置和设计。
通过科学合理地选择锚杆的材料、直径、长度和间距等参数,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锚杆支护的效果。
锚杆支护的作用原理
锚杆支护的作用原理锚杆支护是一种常见的地下工程支护方式,它通过在地下岩体中设置锚杆,利用锚杆与岩体之间的摩擦力和锚杆的拉力来增强岩体的稳定性,从而达到支护的目的。
锚杆支护的作用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增强岩体的受力性能。
锚杆支护可以通过在岩体中设置锚杆,将锚杆与岩体牢固地连接在一起,从而增加了岩体的受力面积,提高了岩体的受力性能。
在岩体受到外部荷载作用时,锚杆可以通过受力传递作用,将荷载均匀地分布到岩体内部,减小了岩体的受力集中现象,提高了岩体的整体稳定性。
二、改善岩体的变形特性。
锚杆支护还可以通过锚杆的拉力作用,改善岩体的变形特性。
当岩体受到外部荷载作用时,锚杆可以通过拉力作用,抵抗岩体的变形和破坏,减小了岩体的变形量,提高了岩体的变形能力,从而增强了岩体的稳定性。
三、提高岩体的整体稳定性。
锚杆支护还可以通过增强岩体的整体稳定性,减小岩体的变形和破坏,提高了岩体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抗冲击能力。
在地下工程中,锚杆支护可以有效地提高岩体的整体稳定性,保障地下工程的安全施工和运营。
四、延长地下工程的使用寿命。
锚杆支护可以有效地延长地下工程的使用寿命。
通过增强岩体的稳定性和整体性能,减小了岩体的变形和破坏,提高了地下工程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抗冲击能力,从而延长了地下工程的使用寿命,降低了地下工程的运营成本,保障了地下工程的安全运营。
综上所述,锚杆支护的作用原理是多方面的,它通过增强岩体的受力性能、改善岩体的变形特性、提高岩体的整体稳定性和延长地下工程的使用寿命等方式,达到了地下工程支护的目的。
在实际工程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工程条件和要求,合理设计和选择锚杆支护方案,保障地下工程的安全施工和运营。
锚杆支护ppt课件
❖
L=L1+L2+L3
17
❖ 式中:
❖ L1为锚杆外露长度,一般L1=0.1~0.15m。对于 端头锚固型锚杆,L1=垫板厚度+螺母厚度+ (0.03~0.05)m;对于全长锚固锚杆,还要加 上穹形球体的厚度。
❖ L2为锚杆有效长度。
❖ L3为锚杆锚固段长度,一般端锚L3=0.3~0.4m,
由拉拔实验确定;当围岩松软时还要加大。
33
锚喷支护图示例
34
❖ 2、锚网支护
❖ 锚网支护是将金属网用托板固定或绑扎在锚杆上所组成 的支护形式。金属网用来维护锚杆间的围岩,防止小块松散 岩石掉落,也可作为喷射混凝土的配筋。被拉紧的金属网还 能起到联系各锚杆组成支护整体的作用。
❖ 常见的金属网有金属菱形网、经纬网,一般采用直径 3~4㎜的铁丝编制而成,一般采用镀锌铁丝,由于金属网消 耗钢材较大,目前正在使用具有一定抗拉强度和延伸率的玻 璃钢纤维或塑料网代替。
❖ 软弱岩层H的确定是根据地质资料,实测或经验估计,冒落 拱高度是按下式估算,即
19
❖ 当f≥3时, ❖ 当f ≤ 2时,
---------------②-1 ----------- ②-2
❖ 式中:K --- 安全系数,一般取1.5~2;
❖
b或b1 --- (普氏免压拱高)围岩松动圈冒落高度,m;
(4)临界支护强度与刚度原则。锚杆支护系统存在临界 支护强度与刚度,如果支护强度与刚度低于临界值,巷道将 长期处于不稳定状态,围岩变形与破坏得不到有效控制。因 此,设计锚杆支护系统的强度与刚度应大于临界值。
15
(5)相互匹配原则。锚杆各构件,包括托板、螺母、钢 带等的参数与力学性能应相互匹配,锚杆与锚索的参数与力 学性能应相互匹配,以最大限度地发挥锚杆支护的整体支护 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最大水平主应力理论
(六)最大水平主应力理论
• 最大水平应力理论论述了巷道围岩水平应力对巷 道稳定性的影响以及锚杆支护起到的作用,
• 它是以实测地应力及岩心实验室力学试验参数为 基础形成的一套锚杆支护设计方法,
• 运用有限差分法(采用莫尔一库仑强度淮则)对试 验巷道锚杆支护参数进行设计,
• 大松动圈(>150cm)
• 围岩表现出软岩的工程特征,围岩松动圈碎胀变形量大, 初期围岩收敛变形速度快,变形持续时间长,矿压显现大, 支护难度大。支护不成功时,巷道底板出现底鼓。在这种 条件下,如果用悬吊理论设计锚杆支护参数,常因设计锚 杆过长、过粗而失去其普遍应用的价值。
• 在单根锚杆作用下每根锚杆因受拉应力而对围岩产生挤压, 在锚杆两端周围形成一个两端圆锥形的受压区,合理的锚 杆群可使单根锚杆形成的压缩区彼此联系起来,形成一个 厚度为b的均匀压缩带。对于拱形巷道,压缩带将在围岩 破裂处形成拱形;对于矩形巷道,压缩带将在围岩破裂处 形成矩形结构,统称之为组合拱作用机理。
1. 围岩松动圈巷道支护理论
• 围岩松动圈巷道支护理论是在对围岩状态进行深 入研究后提出的,
• 通过研究,发现松动圈的存在是巷道围岩的固有 特性,它的范围大小(厚度值)目前可以用声波仪 或者多点位移计等手段进行测定。
• 松动圈理论认为:巷道支护的主要对象是围岩松 动圈产生、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碎胀变形力,锚杆 受拉力的来源在于松动圈的发生、发展,并根据 围岩松动圈厚度值大小的不同将其分为小、中、 大三类,松动圈的类别不同,则锚杆支护机理也 就不同。
(2)巷道锚杆支护可以提高锚固体的力学参数,包括锚固 体破坏前和破坏后的力学参数(E、C、φ),改善锚固体 的力学性能。
(3)锚杆锚固体区域内的岩体峰值强度或峰后强度、残余 强度均得到强化。
(4)巷道锚杆支护可以改变围岩的受力状态、增加围压, 从而提高围岩的承载能力、改善巷道的支护状况。
(5)巷道围岩锚固体强度提高后,巷道破碎区、松动圈范 围减小,有利于巷道围岩保持稳定。
• 松动圈理论认为,支护的作用是限制围岩松动圈形成 过程中碎胀力所造成的有害变形。
• 支护对破碎围岩的维护作用:松动圈发展变形过程中 维持破碎岩块相互啮合不垮落,通过提供支护阻力限 制破裂缝隙过度扩张,从而减少巷道的收敛变形。
• 小松动圈(<40cm)
围岩的变形压力可以忽略不计,巷道支护载荷只是松动圈内围 岩的自重,其数值小于0.1MPa,只用单一喷混凝土支护即可达 到支护的目的。
• 中松动圈(40cm~150cm)
围岩碎胀变形比较明显,变形量较大,使刚性的喷射混凝土支 护产生裂缝或破坏,必须采用以锚杆为主体构件的锚喷支护方 式,以锚杆为主体支护结构控制其碎胀变形,喷层将只作为锚 杆间活石的支护和防止围岩风化。
由于围岩松动圈厚度小于常用锚杆长度,因此可采用锚杆悬吊 作用机理来设计支护参数。
(六)最大水平主应力理论
(六)最大水平主应力理论
• 在深部开采的高应力条件下,最大水平应力的作 用使顶底板岩层出现错动滑移和松动膨胀,在顶 板出现破坏区 (图4-7)。
• 而锚杆的作用就是防止岩层的错动和膨胀,特别 是顶板变形的早期阶段,岩层能够得到及时加固, 可以保持顶板的稳定,控制后期变形破坏的发展。
组合梁作用的本质
• 在于通过锚杆的预拉应力将原视为叠合梁(板)的 岩层挤紧,增大岩层间的摩擦力;
• 同时,锚杆本身也提供一定的抗剪能力,阻止其 层间错动。
• 锚杆把数层薄的岩层组合成类似铆钉加固的组合 梁,这时被锚固的岩层便可看成组合梁,全部锚 固层能保持同步变形,顶板岩层抗弯刚度得以大 大提高。
• 决定组合梁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是锚杆的预拉应力 及杆体强度和岩层的性质。
第九章 巷道锚杆支护
• 第一节 简介 • 第二节 锚杆支护原理 • 第三节 锚杆支护类型 • 第四节 锚杆支护设计
第一节 简 介
国外:
• 1912年煤矿开始使用锚杆支护; • 1940-50,机械涨壳式锚杆应用广泛; • 70-80,砂浆、树脂、管缝式锚杆; • 90年代,树脂锚杆占据了市场。 • 国外锚杆支护的发展方向为:提高锚杆的锚固
(一)悬吊作用
• 由于锚杆支护的主要对象不是破碎带内岩 石的重量(自重),而是破碎带产生和发展过 程中的碎胀变形力,而后者碎胀变形力远 大于前者破碎带内岩石的自重。
(一)悬吊作用
•软弱围岩中, •锚杆的作用是将直接 顶板的破碎岩石悬吊在 其上部部的自然平衡拱 上,拱高可采用普氏的 压力拱理论估算。
(六)最大水平主应力理论
(六)最大水平主应力理论
• 澳大利亚、英国目前普通采用盖尔(GaIe)最大水 平主应力理论设计锚杆支护参数。该理论认为:
• (1)矿井岩层的水平应力在埋深小于500m时通 常大于垂直应力;水平应力具有明显的方向性, 其中最大水平应力一般为最小水平应力的1.5-2.5 倍。
1. 围岩松动圈巷道支护理论
• 本理论认为,巷道支护的对象除松动圈围岩自重和巷 道深部围岩的部分弹塑性变形力外,还有松动围围岩 的变形力。后者,往往占据主导地位。简而言之,巷 道支护的对象主要是围岩松动圈在形成过程中的岩石 碎胀力。
• 在现有支护条件下,试图用支护手段阻止围岩松动破 坏是不可能的。
• (2)巷道顶底板的稳定性主要受水平应力的影响, 并且有3个特点:
(六)最大水平主应力理论
• ① 巷道轴向与最大水平应力方向平行的巷道受水 平应力最小(顶底板稳定性最好);
• ② 与最大水平应力方向呈锐角相交巷道的顶底板 失稳破坏偏向巷道的一帮:
• ③ 与最大水平应力方向垂直的巷道受水平应力影 响最大(顶底板稳定性最差)(图4-6)。
围岩松动圈分类表
围岩类别 松动圈 支护方法
• 同时在使用中强调监测的重要性,并根据监测结 果修正和完善初始设计。
(六)最大水平主应力理论
• 但是用它无法定量设计锚杆支护参数,因 为该理论仍然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没有解决:
(1)在实测地应力(最大水平应力)方面; (2)在岩体力学参数测定方面; (3)岩体本构方程方面; (4)围岩状态方面分析。
(二)组合梁作用
• 这一观点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其工程实例 比较少,也没有进一步的资料供锚杆支护 设计应用,尤其是组合梁的承载能力难以 计算,而且组合梁在形成和承载过程中, 锚杆的作用难以确定。
• 另外,岩层沿巷道纵向有裂解决。
(三)挤压加固拱作用
•组合拱理论是由兰氏(T A Lang)和彭德 (Pender)通过光弹试验提出来的。 •组合拱原理认为: 在拱形巷道围岩的破裂 区中,安装预应力锚杆时,在杆体两端将 形成圆锥形分布的压应力,如果沿巷道周 边布置的锚杆间距足够小,各个锚杆的压 应力锥体相互交错,这样使巷道周围的岩 层形成一种连续的组合带(拱)。
一、锚杆作用机理
• (一)悬吊作用 • (二)组合梁作用 • (三)挤压加固作用 • (四)围岩强度强化理论 • (五)最大水平主应力作用 • (六)减跨作用 • (七)松动圈理论 • (八)关键承载圈理论
(一)悬吊作用
(一)悬吊作用
(一)悬吊作用
• 1952-1962年,Louis A, Pane K经过理论分析及 实验室和现场测试,提出锚杆杆作用机理是将直 接顶板悬吊到坚硬岩层上(如图4-1)。
(九)根据围岩状态特征分类阐述锚杆支护机理
• 地下工程条件千变万化,不同的围岩状态条件下, 巷道支护的荷载势必大不相同。如膨胀性地层以围 岩的吸水膨胀变形压力为主,小松动圈围岩以围岩 的自重压力为主,二者的支护作用显然不同。所以, 锚杆支护机理不能一概而论,应根据围岩状态特征 区别对待。
• 近年来比较活跃的锚杆支护理论如松动圈支护理论、 关键承载圈支护理论等,都是从这一原则出发,结 合围岩状态分别按悬吊理论、组合拱理论、加固理 论等分析锚杆支护机理和设计锚杆支护参数。
让压锚杆。
第二节 锚杆支护机理
• 一、锚杆作用机理 • 二、锚喷作用机理 • 三、锚梁作用机理 • 四、锚杆桁架作用机理 • 五、锚索作用机理 • 六、锚注作用机理
第二节 锚杆支护机理
• 锚杆支护的作用机理尚在探讨之中。目前 己提出的观点较多,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悬 吊作用、组合梁(拱)作用、加固(提高C、φ 值)作用等几种。这几种观点都是以围岩状 态和利用锚杆杆体受拉(力)为前提来解释锚 杆支护护作用机理的,因此,围岩状态及 锚杆受拉力这两个前提的客观性是判定上 述理论正确性的标准。
组合拱理论示意图
(三)挤压加固拱作用
(三)挤压加固拱作用
(三)挤压加固拱作用
• 对于被纵横交错的弱面所切割的块状或破 裂状围岩,如果及时用锚杆加固,就能提 高岩体结构弱面的抗剪强度,在围岩周边 一定厚度的范围内形成一个不仅能维持自 身稳定、而且能阻止其上部围岩松动和变 形的加固拱,从而保持巷道的稳定。
(六)最大水 平主应力理论
(七)锚杆的楔固作用(销钉)
锚杆的楔固作用是在围岩中存在一组或几组不同产状的 不连续面的情况下,由于锚杆穿过这些不连续面,防止或减 少了围岩沿不连续面的移动,如下图所示。
(八)锚杆的减跨作用
•把不稳定的顶板岩层看成是支撑在两 帮的叠合梁(板),由于可视悬吊在老顶 上的锚杆为支点安设了锚杆就相当于在 该处打了点柱,增加了支点,减少了顶 板的跨度(如图),从而降低了顶板岩层 的弯曲应力和挠度,维持了顶板与岩石 的稳定性,使岩石不易变形和破坏。 •这就是锚杆的“减跨”作用,它实际 上来源于锚杆的悬吊作用。 •但是,它也未能提供用于锚杆支护参 数设计的方法和参数。
(四)锚杆的加固作用
(四)锚杆的加固作用
• 弹塑性理论在对围岩状态作了正确分析后,对锚 杆支护的作用机理提出了一个观点:
• 利用锚杆提供足够的支护抗力,加固围岩提高其 承载能力、减小其变形量,并且大量的实验室相 似模拟试验证实通过锚杆锚固可使围岩的抗压强 度峰值提高50%-100%(相对于无锚杆情况),同时 据此用摩尔理论抗剪强度包络线解释,可以使围 岩不产生破碎带,或者说限制围岩弹塑性变形量 的发展,从而使围岩处于稳定的弹塑性围岩状态, 见图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