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余类 理想

合集下载

近世代数第四章 环与域题解讲解

近世代数第四章 环与域题解讲解

第四章环与域§1 环的定义一、主要内容1.环与子环的定义和例子。

在例子中,持别重要的是效域上的多项式环、n阶全阵环和线性变换环,以及集M的幂集环.2.环中元素的运算规则和环的非空子集S作成子环的充要条件:二、释疑解难1.设R是一个关于代数运算十,·作成的环.应注意两个代数运算的地位是不平等的,是要讲究次序的.所以有时把这个环记为(R,十,·)(或者就直接说“R对十,·作成一个环”).但不能记为R,·,十).因为这涉及对两个代数运算所要求满足条件的不同.我们知道,环的代数运算符号只是一种记号.如果集合只有二代数运算记为 ,⊕,又R对 作成一个交换群,对⊕满足结合律且⊕对 满足左、右分配律,即就是说,在环的定义里要留意两个代数运算的顺序.2.设R对二代数运算十,·作成一个环.那么,R对“十”作成一个加群,这个加群记为(R,十);又R对“·”作成一个半群,这个乍群记为(R,·).再用左、右分配律把二者联系起来就得环(R,十.·).三、习题4.1解答1.2.3.4.5.6.7.8.证明:循环环必是交换环,并且其子环也是循环环.§4.2 环的零因子和特征一、主要内容1.环的左、右零因子和特征的定义与例子.2.若环R 无零因子且阶大于1,则R 中所有非零元素对加法有相同的阶.而且这个相同的阶不是无限就是一个素数.这就是说,阶大于l 且无零因子的环的特征不是无限就是一个素数. 有单位元的环的特征就是单位元在加群中的阶.3.整环(无零因子的交换环)的定义和例子. 二、释疑解难1.由教材关于零因子定义直接可知,如果环有左零因子,则R 也必然有右零因子.反之亦然.但是应注意,环中一个元素如果是一个左零因子,则它不一定是一个右零因子.例如,教材例l 中的元素⎪⎪⎭⎫⎝⎛0001就是一个例子.反之,一个右零因子也不一定是一个左零因子.例如,设置为由一切方阵),(00Q y x y x ∈∀⎪⎪⎭⎫ ⎝⎛对方阵普通加法与乘法作成的环.则易知⎪⎪⎭⎫⎝⎛0001是R 的一个右零因子,但它却不是R 的左零因子.2.关于零因子的定义.关于零因子的定义,不同的书往往稍有差异,关键在于是否把环中的零元也算作零因子.本教材不把零元算作零因子,而有的书也把零元算作零因子.但把非牢的零因子称做真零因子.这种不算太大的差异,读者看参考书时请留意.3.关于整环的定义.整环的定义在不同的书中也常有差异.大致有以下4种定义方法: 定义1 无零因子的交换环称为整环(这是本教材的定义方法). 定义2 阶大于l 且无零因子的交换环,称为整环. 定义3 有单位元且无零因子的交换环,称为整环.定义4 阶大于1、有单位元且无零因子的交换环,称为整环.以上4种定义中,要求整环无零因子、交换是共同的,区别就在于是否要求有单位元和阶大于1.不同的定义方法各有利弊,不宜绝对肯定哪种定义方法好或不好.这种情况也许到某个时期会得到统一.但无论如何现在看不同参考书时应留意这种差异.本教材采用定义1的方法也有很多原因,现举一例。

剩余类与剩余系

剩余类与剩余系

一、同餘,剩餘類與剩餘系(a ) 同餘的性質:(1) a ≡b (mod m ),c ≡d (mod m ),則 a ±c ≡b ±d (mod m ) 且ac ≡bd (mod m )。

(2) a ≡b (mod m ),c ∈N ,則 ac ≡bc (mod cm )。

(3) a ≡b (mod m ),n ∈N 且 m n ,則 a ≡b (mod n )。

(4) 若a ≡b (mod m ),則 (a ,m )=(b ,m )。

(5) 整數a ,b ,則 ab ≡1 (mod m ) iff (a ,m )=1。

(b ) 剩餘類:m 為正整數,將全體整數按照對模m 的餘數進行分類,餘數為r (10-≤≤m r ) 的所有整數歸為一類,記為K r (r =0,1,..,m -1),每一類K r 均稱為模m 的剩餘類 (同餘類)。

剩餘類K r 是數集K r ={mq +r m 是模,r 是餘數,q ∈Z }={a Z a ∈且)(mod m r a ≡}, 它是一個以m 為公差的(雙邊無窮)等差數集。

並具有如下的性質:(1) 1210-⋃⋃⋃⋃=m K K K K Z 且∅=⋂j i K K (j i ≠)。

(2) 對於任意的Z n ∈,有唯一的r 0使0r K n ∈。

(3) 對於任意的a 、b Z ∈,a 、b r K ∈ ⇔ )(mod m b a ≡(c ) 完全剩餘系:設K 0,K 1,…,K m-1是模m 的全部剩餘類,從每個K r 中取任取一個數a r ,這m 個數a 0,a 1,…,a m-1組成的一個數組稱為模m 的一個完全剩餘系。

(d ) 簡化剩餘系:如果一個模m 的剩餘類K r 中任一數都與m 互質,就稱K r 是一個與模m 互質的剩餘類。

在與模m 互質的每個剩餘類中,任取一個數 (共)(m ϕ個) 所組成的數組,稱為模m 的一個簡化剩餘系。

(二) 高觀點:同餘類環(ring)1.等價關係:給集合S中一個關係”~”。

剩余类与完全剩余系ppt课件

剩余类与完全剩余系ppt课件
m 6,b 2 m 5,b 2 m 5,a 2 m 6,a 2
6
定理3 设m 1,a,b是整数,(a, m) = 1,{x1, x2, , xm} 是模m的一个完全剩余系,则
{ax1 b, ax2 b, , axm b}也是模m的完全剩余系。 证明 由定理2,只需证明:若xi xj,1 i, j m
从而
axi b
m
k j
m
j
m1 j
i 1
m
j 1
m j1 m
j1 m
m1 j
1 m(m 1) m 1 .
j1 m m
2
2
9
3、剩余系间的联系 定理4 设m1, m2N,AZ,(A, m1) = 1,
X { x1, x2 ,L , xm1 } ,Y { y1, y2,L , ym2 } 分别是模m1与模m2的完全剩余系, 则 R = { Ax m1y:xX,yY }是模m1m2的一个 完全剩余系。
Ax Ax (mod m1) x x (mod m1) x = x ,
由x = x ,Ax m1y Ax m1y (mod m1m2),
(2) 定理3也可以叙述为:设m 1,a,b是整数, (a, m) = 1,若x通过模m的一个完全剩余系, 则ax+b也通过模m的一个完全剩余系;
(3)特别地,若x通过模m的一个完全剩余系, (a, m) = 1,,则ax和x+b也分别通过模m的一 个完全剩余系。
8
例2 设A = {x1, x2, , xm}是模m的一个完全剩余系, 以{x}表示x的小数部分,证明:若(a, m) = 1,则
§3.2 剩余类与完全剩余系
一、剩余类 ——按余数的不同对整数分类
一个整数被正整数n除后,余数有n种情形:0,1,2, 3,…,n-1,它们彼此对模n不同余。这表明,每个 整数恰与这n个整数中某一个对模n同余。这样一来, 按模n是否同余对整数集进行分类,可以将整数集分 成n个两两不相交的子集。

【离散数学】知识点及典型例题整理

【离散数学】知识点及典型例题整理

【半群】G非空,·为G上的二元代数运算,满足结合律。

【群】(非空,封闭,结合律,单位元,逆元)恰有一个元素1适合1·a=a·1=a,恰有一个元素a-1适合a·a-1=a-1·a=1。

【Abel群/交换群】·适合交换律。

可能不只有两个元素适合x2=1【置换】n元置换的全体作成的集合Sn对置换的乘法作成n 次对称群。

【子群】按照G中的乘法运算·,子集H仍是一个群。

单位子群{1}和G称为平凡子群。

【循环群】G可以由它的某元素a生成,即G=(a)。

a所有幂的集合an,n=0,±1,±2,…做成G的一个子群,由a生成的子群。

若G的元数是一个质数,则G必是循环群。

n元循环群(a)中,元素ak是(a)的生成元的充要条件是(n,k)=1。

共有ϕ(n)个。

【三次对称群】{I(12)(13)(23)(123)(132)}【陪集】a,b∈G,若有h∈H,使得a =bh,则称a合同于b(右模H),a≡b(右mod H)。

H有限,则H的任意右陪集aH的元数皆等于H的元数。

任意两个右陪集aH和bH或者相等或者不相交。

求右陪集:H本身是一个;任取a∉H而求aH又得到一个;任取b∉H∪aH而求bH又一个。

G=H∪aH∪bH∪…【正规子群】G中任意g,gH=Hg。

(H=gHg-1对任意g∈G都成立)Lagrange定理G为有限群,则任意子群H的元数整除群G的元数。

1有限群G的元数除以H的元数所得的商,记为(G:H),叫做H在G中的指数,H的指数也就是H的右(左)陪集的个数。

2设G为有限群,元数为n,对任意a∈G,有an=1。

3若H在G中的指数是2,则H必然是G的正规子群。

证明:此时对H的左陪集aH,右陪集Ha,都是G中元去掉H的所余部分。

故Ha=aH。

4G的任意多个子群的交集是G的子群。

并且,G的任意多个正规子群的交集仍是G的正规子群。

5 H是G的子群。

模n剩余类环的理想结构

模n剩余类环的理想结构

若 PJ, 则 j q 。这就 矛盾 了 , 也就 是说 P不 整除 q 易见 P是 素数 , 么 ( q 。 那 户,)一1 则 可 以找到整 ,
数 s, ',使得 s+t一1 ;・ +i・ =一 由定 义 2条件 () p p i 一 , q l 2 可得 T 一;・ + ∈M ,由此 可得 M=Z 。 ・
( ) 2一2 ≥f , 一是P 1 当 f r 时 V“ ( ) 2一2<f 。 “ 2 当 t r 时 取 一P
0 b ,=l P
0 则 a =0 所 以 5是无单 位元 的零环 。 。 b 。
0 。一prt = 0 则 a =P 一0 所 以 S是有零 因 子的环 。假 如 2 P z , b , =
维普资讯
1 0
佛 山科 学技 术 学院 学报 ( 自然科 学版)
第2 6卷
命题 2 当 一户(≥2 , 中 P是 素数 时 , z P 阶 (<f理 想 5是 含零 因子无 单位 元的 环 。 f ) 其 则 , 的 r )
证明 Z P , 的 阶 理 想 S : , , ,P 一 1 户 } 一 0P … ( ) 。
知 道 任意 一个 环至 少 有零 理 想 和单 位 理想 两 个 理想 , 以 Z 也 至 少 有零 理想 S一 { } 单位 理想 所 0和
S 一Z 个 理 想 。 ,两
注 意 z 的这 两个理 想 是相 同 的 , 。 即所 以也 可 以说仅 有 一个 理想 。
2 模 剩 余 类环 的理 想
有单 位元 。 则可得 S—Z 与 l P 矛盾 。 因此 是无单 位 的环 。 5l —P<
命 题 3 若 一 P , 是 素 数 , qP q是 大 于 1的 正 整 数 , ( q 一 1时 , , P 阶 理 想 S 是 域 , S 当 P,) Z, 的 且 兰

模n剩余类环

模n剩余类环
,故 [a]可逆.
剩余类环中非零元不是可逆元就是零因子.
2020/7/10
08:42
例 1 Z12
解 (1) 全部零因子:
[2],[3],[4],[6],[8],[9],[10]
(2) 全部可逆元: [1],[5],[7],[11]
直接计算可知,相应的逆元为
[1]1 [1],[5]1 [5],[7]1 [7],[11]1 [11]
(3) 全部子环:
([0]), ([1]), ([2]), ([3]), ([4]), ([6])
(4) 各子环特征:
char(([0])) 1, char(([1])) 12, char(([2])) 6,
char(([3])) 4, char(([4])) 3, char(([6])) 2.
为其一同态满射,则在之下单位元的象是单位元,

即1 1,从而对任意的整数x有
~
~~
:x x 特别有0=m m 0.故n m
2020/7/10
08:42
定理4 除去零乘环外,在同构意义下,循环环有且 只有整数环及其子环以及剩余类环及其子环. 注:整数环及其所有非零子环虽然作为加群他们 彼此同构,但是作为环来说,它们彼此并不同构.
近世代数
第四章 环与域 §4 模n剩余类环
2020/7/10
08:42
定义1(同余)整数a关于模正整数m同余于 整数b,是指
m∣a-b, 并写a≡b (mod m).
整数模m同余类共有m个,他们分别为 mk+0, mk+1, mk+2,…mk+(m-1); k∈z,每 一个算一类,每一类都可以选一个代表元, 一般选这一类中的最小的非负整数。于是 称[0],[1],[2],…[m-1]为标准完全剩余系。

高等代数F[x] 模某个理想的剩余类环

高等代数F[x] 模某个理想的剩余类环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一个多项式的根的扩域
现设 ∂p(x) = n, p(x) = anxn + · · · + a1x = a0. 由于 p(x) 不可约,上 面推论中指出商环 F[x]/(p(x)) 是域. 我们有下面定理. 定理 F 是域,p(x) 是 F[x] 中不可约多项式,∂(p(x)) = n,则
. .. . . ..
F[x] 中的极大理想
推论 F[x]/(f(x)) 是域当且仅当 f(x) 是不可约多项式. 证明 由 § 4 定理 3 是域当且仅当 f(x) 是不可约多项式.
. . . .... .... .... . . . . .... .... .... . .
. .. . . ..
故 ¯x 是 p(x) 的一个根.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一个多项式的根的扩域
(ii) 作映射
F[x] −→φ F(α)
f(x) −→ f(α),
易知这是环同态.ker φ = {f(x) | f(α) = 0}. 因 p(x) 不可约及 p(α) = 0,由 § 2 定理 4 及推论,ker φ 中任一多项式 f(x) 是 p(x) 的倍数. 于是 ker φ = (p(x)). 由环的同态基本定理知 F[x]/(p(x)) = F[x]/ker φ ∼= F(α). 这里虽是环同构,但两者都是域, 故是域同构.
. .. . . ..
F[x] 模某个理想的剩余类环
设 F 是域,§ 4 例 12 中已指出 F[x] 的全部理想都是主理想 (f(x)) = f(x)F[x], f(x) 是 F[x] 中任意多项式. 设 ∂(f(x)) = n,作商环 F[x]/(f(x)),则

剩余类与完全剩余系

剩余类与完全剩余系
n
n 1
3 x1 x
也是模3 =2H+1的绝对最小完全剩余系。(再由 模2H+1的绝对最小完全剩余系具有唯一性得到结论)
① 3n xn 3n 1 xn 1 xi 1, 0,1(i 0,1, 故3n xn 3n 1 xn 1
3x1 x0共有n 1项,当
2、完全剩余系的构造
定理2 整数集合A是模m的完全剩余系的充要条件是
① A中含有m个整数; ② A中任何两个整数对模m不同余。 注:由定理1及定义2易得证。 思考:1、既然完全剩余系是不唯一的,不同的剩余系 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呢? 2、一个完全剩余系的所有元素通过线性变化 后,还是完全剩余系吗?
检验:设{x1, x2, , xm}是模m的一个完全剩余系, 那么,{b+x1, b+x2, , b+ xm}和 {ax1, ax2, ,a xm} 是模m的一个完全剩余系吗?
m m m 1 axi b j j j 从而 { } {k } { } { } m m j 1 m i 1 j 1 j 1 m m 1 1 m ( m 1) m 1 j . m 2 2 j 1 m m
3、剩余系间的联系 定理4 设m1, m2N,AZ,(A, m1) = 1,
Aixi Aixi (mod mi)〔证明方法同定理4〕。
再利用条件2推得 xi xi (mod mi), 因此xi = xi.
3n 1 1 例2、()证明 1 H , , 1, 0,1, , H H 3 1 中每一个整数有而且只有一种方法表示成 3n xn 3n 1 xn 1 3x1 x0 的形状,其中xi 1, 0或1. (2)说明应用n+1个特制的砝码,在天平上可以量出 1到H中的任何一个斤数.

模n的剩余类环的子环

模n的剩余类环的子环

模n的剩余类环的子环模n 的剩余类环的子环作者:*** 指导老师:***摘要:模n 剩余类环是一种比较透彻的特殊环,模n 的剩余类环为有限可换环、整环及域都提供了丰富的例证,剩余类环对Euler 函数关系式、Eis emstein 判别法、整数多项式无整数根、Euler 定理及Fermat 小定理等数论的古典结果给出纯代数的证明.并从代数的角度观察熟知完全及简化剩余系的一些性质.关键字:模n 剩余类环的子环 幂等元 理想1 引言环是有两个二元运算建立在群的基础上的一个代数系统,因此它的许多基本概念与理论是群的相应内容的推广,同时环也有一些特殊的问题,例如因子分解问题等.2 模n 的剩余类环的子环的性质和运用2.1 基本概念 定义 2.1.1 任取正整数n , 令}1,,2,1,0{-=n Zn 则n Z 为n 个剩余类的集合,对任意n Z j i ∈,,规定j i j i +=+,ij j i =⋅,则nZ 关于这两个运算做成一个环, 且是一个具有单位元的交换环, 称之为以n 为模的剩 余类环, 或简称模n 剩余类环.定义2.1.2 对任意nZ i ∈, 若类i 中有一个整数与n 互素, 则这个类中所有整数均同n 互素, 因此称类i 与n 互素.定义2.1.3 称环nZ 的一个非空子集A 叫做n Z 的一个理想子环, 假如:(i)A a ∈][,A b a A b ∈-⇒∈][][(ii)A a ∈][,A a b b a A b ∈⇒∈]][[],][[][ 在代数运算中, 我们都知道若0=a ,0=b , 则必有0=ab , 相反若0=ab , 则必有0=a 或0=b 成立, 而在环中是否还存在这样的运算性质呢?我们有 :定义 2.1.4 模n 剩余环nZ 中, 如果任意元0][≠a ,0][≠b , 但0][=ab , 那么称][a 为nZ 的一个左零因子,][b 为n Z 的一个右零因子, 若n Z 的左零因子与右零因子都为][a ,称][a 为nZ 的零因子. 定义 2.1.5 一个环⋅〉+〈,,nZ 中若有元素e 使得nZ a ∈∀][, 有][]][[]][[a e a a e ==, 那么称元素][e 叫做环⋅〉+〈,,n Z 的单位元,记作1. 定义 2.1.6 在环⋅〉+〈,,n Z 中, 如果nZ a ∈∀][, 满足: 任意n Z b ∈∀][, 有1]][[]][[==a b b a , 则称][a 是n Z中的逆元,且][a 与][b 互逆.定义 2.1.7 设R 为任意一个环,而I 是R 的理想.那么I R /称作R 关于理想的剩余类环(也叫商环或差环),其中I R /中, 每个元素叫作模I 的剩余类.定义 2.1.8 模n 剩余环nZ 的乘法群G (当n 为素数,nZ 中的所有非零元作成乘法群, 当n 为合数,nZ 中的所有可逆元作成乘法群)中, 适合a a =2的元素 a 称为环nZ 的一个幂等元. 定义 2.1.9 设n Z b a ∈,,若存在nZ q ∈使得q a b =, 则称a 整除b ,记为|a b --,称a 为b 的因数,而称b 为a 的倍数. 否则,称a 不整除b .2.2 剩余类环n Z 的基本性质定理 2.2.1 在模 n 剩余环nZ 中,若][][b a =,则有),2,1,1( --=+=k nk b a .定理2.2.2在nZ 中,每个元素的n 倍均为零.即]0[][][][][][==++=na a a a a n .定理 2.2.3 设nZ b a ∈,, 则|a b 的充要条件为(,)|a n b .2.3 剩余类环n Z 的一般性质利用已有的定义和基本性质,可以得出模n 剩余环nZ 的更一般的一些性质. ① 模n 剩余环nZ 是交换环. ② 在模n 剩余环nZ 中,所有左右零因子都是其零因子.③ 模n 剩余环nZ 是无零因子环的充分必要条件是n 为素数.④ 设⋅〉+〈,,n Z为无零因子环(n Z 模大于1),那么加群⋅〉+〈,,n Z 中每一个非零元素的阶必相同.⑤ 模n 剩余环n Z 为整环的充分必要条件是n为素数.⑥ 对于p Z , (1)pZ 是特征为p 的有单位元的可换环;(2) 环pZ 是域⇔p 为素数. ⑦ 模n 剩余类环nZ 的所有子群(对加法)是循环子群. 例:设nZ s ∈,若1),(=n s ,t s =,则1),(=n t . 证明: 因为t s = ,故)(|t s n -,从而有整数k 使 nk t s =- ,nk t s +=如果1),(>=d n t ,则由上式可知,d 是s 与n 的一个公因数,这与1),(=n s 矛盾.因此 1),(=n t .2.4群与其子群有相同的单位元,环与其子环有相同的零元,但子环不一定有单位元. 例如}6,4,2,0{1=S是8Z 的子环,1S 无单位元,而且子环即使有单位元,单位元也不一定与环的单位元相同,}30{1,=S 与}4,2,0{2=S 都是6Z 的子环,但1S 的单位元是3,2S 的单位元是4,它们都与6S 的单位元1不同.2.5p 是素数的充要条件是模p 的剩余类环Z 是域.它的每个非零元都是可逆元,全体非零元关于环的乘法组成一个1-P 阶的群.由域是整环以及)/(n Z Z n =易证:当p 是素数时,(p )是整数环的素理想,也是整数环Z 的极大理想,事实上,有Z 是含幺交换环,Z 的理想(p )是素理想⇔)/(p Z 是整环⇔p 是素数,由Z 是含幺交换环,Z 的理想(p )是极大理想⇔)/(p Z 是域⇔p 为素数.另外,由域P Z 的特征数是素数p 且PZ 是一个素数.任意一个素域F 的特征数或者为0或者为素数p ,当为0时,Q F ≅,当为素数p 时,Z F ≅.3 n Z 的子环、域、零环3.1 定义设n 是正整数,p 是素数,n Z 是模n 的剩余类环,S 是nZ 的子环.我们将得到如下结果:(1)设)2(≥=t p n t ,)(||t r p S r<=,则S 是有零因子无单位元的环;(2)设pq n =,p S =||当1),(=q p ,则S 是域,当p q p =),(时,S 是零环.(3)设1)(≠=v u uv n 是合数,u S =||,则S 是有零因子无单位元的环.3.2 命题证明命题3.2.1 当)2(≥=t p n t,其中p 是素数时,则nZ 的tp 阶)(t r <子环S 是含零因子无单位元的环. 证明 n Z 的tp 阶子环})1(,,,0{r t r r t p p p S ---= ,(1)当t r t ≥-22时,0≠=∀-r t p k a ,0≠=-r t lp b 则0=ab ,所以S 是无单位元的零元. (2)当t r t <-22时,取0≠=-r t pa ,02≠=--r t t r p pb ,0==t p ab ,S ∴是有零因子的环下证S 是无单位元的环设S 有单位元r t p t e -=,r t p k a -=∀,1-≤≤t p k l ,有a ea =,即r t r t r t kp p k p l ---=⋅,得到 t r t r t mp kp lkp +=--22r t r r r t kp k mp l k mp lkp --+=⇒+=取 1=k ,则rt r p p m l -+=11 因为r r t r t t t r <-⇒<-⇒<-0222所以r r t p m p 1|-而p 不整除l 故11+-r r t p m p 不整除故l 不是整数,∴S 无单位元.命题3.2.2 若pq n =,p 是素数,q 是大于1的正整数,当1),(=q p 时.nZ 的p 阶子环S 是域;且p Z S ≅;当p q p =),(时,nZ 的p 阶子环S 是零环. 证明 nZ 的p 阶子环})1(,,0{q p q S -= (1)当p q p =),(时,,0,,,,,2121==⇒==∈∀=pd k pd k ab q k b q k a S b a pd q 所以S 是零环.(2)当1),(=q p 时,,,21S q k b q k a ∈==∀若q k k p mpq q k k q k q k 2122121|0⇒=⇒=⋅,只要01≠=q k a 时,21|k p k p ⇒不整除,所以0=ab 有00=⇒≠b a ,即S 是无零因子环,又S 有限,所以S 是域.设lq e =是S 的单位元,则S kq ∈∀,有kq kq lq =⋅即mpq kq lkq +=2,取1=k ,得q p m l 11+=.因为l 为整数,只要适当选取1m 使l 为整数,即可求得单位元. 命题3.2.3 设uv n =,其中u 是合数,1≠v ,则n Z 的u 阶子环是含零因子的无单位元的环.证明 因u 是合数,设st u =,nZ 的u 阶子环})1(,,2,,0{v u v v S -= ,取0≠=sv a ,0≠=lv b ,则0=ab ,故S 含有零因子.设S 有单位元lv e =,)11(-≤≤=∀v k kv a , 有a ea =,即k mu lkv kv lkv +=⇒=2kv kmu l +=,(1)设1),(≠=d v u 时,在)(⋅取1=k ,v um l 11+=,如l 有整数解,即整数方程11=+-xv u m 中x 有整数解,所以方程有整数解的充要条件为1|),(v u ,与假设矛盾,所以无单位元.(2)设1),(=v u ,在)(⋅式中取11>-=u k ,1)1,())1(,(=-=-u u u v u ,vu u u ml k )1(1--+,l 有整数解即为整系数方程1)1(-=-+-u vx u u m k有整数解x ,x 有整数解的充要条件是:1|))1(,(--u v u u .因1),(=v u ,故1))1(,(=-v u u 不整除1-u 与假设矛盾,故S 无单位元.我们还相应的讨论了商环)/()(mn n 在什么条件下是域或是有零因子无单位元的环.命题3.2.4 设n 是正整数,)(n R =是由n 生成的环,则商环)/()(t n n S = (t 是正整数,且2≥t )是含零因子,无单位元的环.证明 当2=t 时,)/()(2n n S =是有限零环. 事实上,S b a ∈∀,,n k a 1=,n k b 2=, 0221==n k k ab当2>t 时,})1(,,,0{1n nn S t -=- 取0≠=n a ,02≠=-n nb t 0==t n ab ,所以S 是含零因子的环. 设S 有单位元ln =e ,则S kn a ∈=∀, 有a ea =,即kn k mn l mn kn lkn kn lkn t t +=⇒+=⇒=-122, 取1=k ,n n m l t 111+=-, 因为11|t n m n -,1不整除n ,111+-t n m n 不整除,所以不存在整数l ,故S 无单位元. 命题3.2.5 设n 是正整数,p 是素数,)(n R =是由n 生成的环,则商环)/()(pn n S =,当1),(=n p 时是域且pZ S ≅,当p n p =),(时S 是零环.证明 设})1(,2,,0{)/()(n p n n pn n S -== ,① 1),(=n p 时,S b a ∈∀,,n k a 1=,n k b 2=, 如果n k k p n k k pn n k k n nk k ab 2122122121||0⇒⇒===,因为1),(=n p ,所以21|k k p , 当01≠=n k a 时,21|k p k p ⇒不整除即0=b ,所以S 是无零以你的环,S 中消去率成立,又S 是有限,所以S 是域.设e 是S 的单位元,pZ a ∈∀,有a 对应于a ,e 即可得S Zp ≅. ② p n p =),(时,pd n =,S b a ∈∀,,n k a 1=,02=⇒=ab n k b 所以S 是零环.命题3.2.6 设m n ,是正整数,且m 是合数,1≠n ,)(n R =是由n 生成的环,则商环)/()(mn n S =是含零因子无单位元的环.证明 })1(,,,0{)/()(n m n mn n S -== 是m 阶环.设uv m =,u <1,m v <,取un a =,vn b =,则0=ab 所以S 是有零因子的环.设S 有单位元ln =e ,S kn a ∈=∀有a ea =,即tmn kn lkn kn kn +=⇒=⋅2ln所以 kn k tm l /)(+=(*) (1)当1),(≠=d n m 时,在(*)式中取1-=m k ,n m m t l k )1/()]1([--+=)1(|)1(-+-m m t n m k ,即找到正整数x 使得1)1(-=--m m t nx m k ,x 有整数解的充要条件是1|),)1((--m m n m ,而1),1(),)1((=-=-m m m n m 与假设矛盾,所以S 无单位元. 4 模n 的剩余类环n Z ,对幂等元的存在4.1 设n Z 是一个模n 的剩余类环,考察n Z 中的乘法群G (当n 为素数,nZ 中非零元作成乘法群;当n 为合数则有nZ 中可逆的元作成乘法群),我们首先定义如下.定义:群G 中适合2g =g 的元素g 称为环nZ 的一个幂等元由定义可知群G 中的单位元e 是G 的一个幂等元,且显然有 ===32e e e 反之,若g 是环n Z 的一个幂等元,则g 必是nZ 的一个乘法群的单位元;例如g 是一元群][g 的单位元. 在一个低阶的模n 的剩余类环,例如18Z 中,不难通过测试的方法确定其幂等元;一般地,在模n 的剩余类环nZ 中则可如下考虑. 设e 施环nZ 中的一个幂等元, 那么,我们有)(mod e 2n e ≡(1)因而 )(mod 0)1(e n e ≡-(2)即e 和1-e 是互素的、相邻的整数;且若n 为整数,有)(或n mod 10e ≡,若n 为合数,不妨设n=21n n ,不考虑)(或n mod 10e ≡的幂等元(即e 既非环n Z 的零元也非n Z 单位元),e 或1-e 将分别是n 的因子21n n 和的倍数;此时可考虑取该因子的倍数判断是否为环的幂等元.例如,设9218⨯==n ,于是在18Z 中若是取9=e ,则首先我们有9(9-1)≡0)(mod n 或者)(n mod 992≡即9=e 是18Z 中的一个幂等元;其次,由于9和(9-1)=8互素,故11819=⨯-⨯在上式两端分别加上98-89⨯⨯,则可推算出163-6479-88==⨯⨯并得到适合(2)式得两个相邻整数64和63,于是由)(modn 1064≡,)(modn 10102≡又可得到18Z 中的另一个幂等元10.对于上述18Z 中的两个幂等元9和10,容易看出它们还具有如下有趣的性质:10+9≡1(18mod ),10⨯9≡0(18mod )因而,我们有如下4.2 命题:设R 是一个有单位元的环,e 是R 的非零非单位元的幂等元,则ef -=1也是R 的幂等元,且具有性质:0,1==+ef f e .证明 事实上,由e -112121e -122=-=+-=+-=f e e e e e 即)(是R 的一个幂等元;又1)1(=-+=+e e f e ,0)1(2=-=-=e e e e ef .于是命题得证.运用该命题,我们已经可以容易地从nZ 中的一个非零非单位元幂等元求出另一个幂等元f 例:已知r =13是26Z 的一个幂等元,则由 F=1-e=1-13=-12=14(mod n))(mod 14121311n e f ≡-=-=-= 故f =14也是26Z 的一个幂等元由命题,我们还可以得出关于n Z 中的幂等元与nZ 元素之间另一关系的如下结果:设n=21n n ,且幂等元e 是1n 或其倍数,则nZ 中每一个元素k 均可表为nZ 中幂等元e 和f 的唯一组合:)(mod n f y e x k ⋅+⋅≡ (**)其中幂等元e 的系数)(m od 2n k x ≡,而幂等元f 的系数)(m od 1n k y ≡,例如:在上述26Z 中,n =26=13⨯2,幂等元e 为13;任取k =17,则由(**)有)26(mod 000f e +≡)26(mod 69144134117≡⨯+≡+≡f e)26(mod 18114121312125≡⨯+≡+≡f e 其中)2(mod 117≡≡x ,而)13(mod 417≡≡y .以上讨论了模n 的剩余类环nZ 中幂等元的存在和求法,那么,对于给定的一个整数ε,ε可以是哪一个模n 的剩余类环nZ 的幂等元呢? 若要ε为nZ 的幂等元,则应有: )1(|)(m od 0)1()(m od 2-⇔≡-⇔≡εεεεεεn n n于是对于给定的一个整数ε,取定一个)1(-εε的因子n ,便可在模n 的最小非负剩余系中确定以ε为幂等元的包含于n Z 的群,为此,对于ε,令)})1(,,2,,1{(εεε-≡n R (4)则 (1)Zn 中以,幂等元ε为单位元的乘法群R G ⊂;(2)R 中属于G 的元必须是一个关于R 和G共同的单位元的ε的有逆元的元.为此,令:},|{)(111ε==∈∃∈=---rr r r R r R r R G 使,则()G R 是一个满足要求的、由R 的可逆元作成、包含幂等元ε的乘法群.例: 设ε=25,则n 是6002425)1(=⨯=-εε的一个因子,不妨设n =30,则显然有)30(mod 25252≡,而由(4)式得:)30}(mod 25,20,15,10,5,0{}25)130(,),25(2),25(1,0{=-= R不难判断R 中关于单位元ε=25的可逆元为5,25,因此)30}(m od 25,5{)(30=Z G为所求30Z 中包含幂等元ε=25的乘法群.至此,上述对于模n 的剩余类环nZ 及其乘法群的一些讨论,阐述了群与环的部分关系;有群的单位元导出了幂等元,并给出了如何在nZ 中去确定幂等元;反之,对于给定的一个整数,也可以确定以其为幂等元的换nZ 及其所构成的乘法群.5 模n 剩余类环n Z的理想 结论:模n 剩余类环n Z 的所有理想都是主理想.证明: 对循环子群(对加法), ][i ∀,根据理想的定义,])([][],[,][i c b Z a n∈∈∀有 1) ])([][][][i c b c b ∈-=-;2) ])([][][][][]][[i b b b ab b a a∈++==,同理])([]][[i a b ∈; 所以])([i 做为一个理想,显然])([i 是主理想.由定理上叙定理的证明过程可以看出:所有循环子群(对加法)加上乘法都是模n 剩余类环nZ 的主理想.定理5.1 环n Z 有且只有T (n )个子环(其中T (n )表示n 的正因子的个数), 而且nZ 是一个n阶循环环,从而其子加群、子环、理想是一致的.定理5.2 设nZ 是模n 剩余类环,则 (1)若n 是素数,n Z 是域,则nZ 只有零理想和单位理想;(2)nZ 是域充分必要条件是(n )是Z 的极大理想.证明 (1) 显然成立.(2)由上述定理6知nZ 是域充分必要条件是n 为素数. 因此只须证明(n )是Z 的极大理想的充分必要条件是n 为素数.由于nZ 是有单位元的交换环, 设主理想}|{)(Z k nk n ∈=.若(n )为极大理想,如果n 不是素数,则必有,1,2121n nn n n n <<=,于是)(1n n ∈,但)(1n n ∉,)(1n 是n Z 的真包含(n )的理想.由(n )为极大理想知n Z n =)(1.但)(11n ∉矛盾,所以n 是素数.反之,设n 是素数,A 是n Z 的理想,且A n Z A n n ≠⊆⊆)(,)(, 则存在0),(,a n n a A a ⊥∉∈. 因为n 是素数, 所以n 与a 互素.于是存在Z v u ∈,,使1=+nv ua ,由A a n ∈,可知Z A A vn ua =∈+=,1因为Z n n ≠±≠)(,1, 所以( n )是极大理想在模n剩余类加群)(+,nZ 及其子群中,0是单位元(有时也称零元),a 的逆元是a -.但在模n 剩余类环)(⋅+,,nZ 中,0必称零元,a 的负元记作1-a .又知“a 是nZ 的可逆元⇔1,a =)(n ”,“a 是nZ 的零因子⇔n ,a 1,a ≠≠)且()(n n (注意这里2≥n ).6 剩余类环的应用本节将利剩余类环对Euler 函数关系式、Eisenstein 判别法、整系数多项式无整数根、Euler 定理及Fermat 小定理等数论的古典结果给出纯代数的证明.并从代数的角度观察熟知完全及简化剩余系的一些性质.定理6.1 (Euler 函数关系式)ϕ为Euler 函数当1),(=n m 时,有)()()(n m mn ϕϕϕ=.证 1),(=n m 时))/(())/(())/((n Z U m Z U mn Z U ⨯=,而 )())/((mn mn Z U ϕ=, )())/((n n Z U ϕ=, )())/((m n Z U ϕ=,所以)()()(n m mn ϕϕϕ=.注:为方便起见下面出现的函数ϕ,都是Euler 函数.定理 6.2 (Eisenstein 判别法):设011)(a x a x a x f n n n n +++=-- 是一个整系数多项式,如果有一个质数p ,使得p 满足条件:i) P 不整除na ; ii) P|ia (1,1,0-=n i ); iii) 2p 不整除0a ,那么)(x f 在][x Z 中不可约. 证 首先令])[/()(0x p Z x a x f ni ii ∈=∑=,其中a 表示a 的模p 剩余类.现反设f 在][x Z 中可约gh f =,其中0111b x b x b x b g t t t t ++++=-- .0111c x c x c x c h m m m m ++++=-- ,n t m <,n t m =+. 于是h g f =,另一方面011)(a x a xa x f n n n n +++=-- .因p |i a (10-≤≤n i )p 不整除n a ,故nn x a f =,于是有t x g α=,m x h β=,这说明g 的常数项00=b ,h 的常数项00=c ,那么p |0b 且p |0c ,所以2p |000a cb =,这与2p 不整除0a 矛盾,故)(x f 不可约.定理 6.3 (整系数多项式无整数根):设011)(a x a x a x f k k +++= 是整系数多项式, 且0a 及∑=ki ia 0都是奇数,则)(x f 无整数根. 证 令∑=∈=ki i i x Z x a x f 0])[2/()(,其中i a 表示i a 的模2剩余类,反设)(x f 有一整数根n .而0=n 或1=n ,若0=n ,则有0)0()(0===a f n f ,故有2|0a 矛盾.若1=n ,则有0)1()(0===∑=k i i a f n f ,故2|∑=ki k a 0,矛盾.故反设不成立,即)(x f 无整数根.定理6.4 (Euler 定理) 设n 是大于1的整数,1),(=n a ,则)(m od 1)(n a x ≡ϕ.证 因1),(=n a ,又,))/((n Z U a ∈a-∈U(Z/(n)),但单位群))/((n Z U 的阶为)(n ϕ,所以1)(=n aϕ,即1)(=n a ϕ,所以)(m od 1)(n a n ≡ϕ).定理 6.5 (Fermat 小定理) 若p 是质数,则)(mod p a a p ≡.证 若1),(=p a ,由Euler 定理及1)(-=p p ϕ,即得)(mod 11p a p ≡-,因而)(mod p a a p =,若0),(≠p a ,则a p |,故)(mod p a a p ≡.下面从代数的角度观察完全及简化剩余性质.定理6.6 设110,,,,1),(-=n a a a n a 为模n 的完全剩余系,则110,,,-n aa aa aa 也是 模n 的完全剩余系.证 由题设知)/(},,,{110n Z a a a n =- ,而从1),(=n a 得a可逆,故有)/(},,,{110n Z aa aa aa n =- ,从而110,,,-n aa aa aa 也是模n 的完全剩余系. 定理 6.7 设1)(10,,,,1),(-=n a a a n a ϕ 为模n 的简化剩余系,则1)(10,,,-n aa aa aa ϕ 也是模n 的简化剩余系. 证 由题设知))/((},,,{1)(10n Z U a a a n =-ϕ ,又因1),(=n a ,得知a 可逆,故))/((},,,{1)(10n Z U aa aa aa n =-ϕ ,从而1)(10,,,-n aa aa aa ϕ 是模n 的简化剩余系.结束语 模n 剩余类环是一种比较透彻的特殊环,模n的剩余类环为有限可换环、整环及域都提供了丰富的例证.模n 剩余类环的所有理想是主理想,并且它们都可由n 的所有因子作为生成元生成的(或者由n 与其所有因子的差作为生成元生成),它们的个数都为n 的欧拉数.使我们得以迅速求解其子环和理想.且当n 是素数时,模n 剩余类环只有零理想和单位理想.参考文献[1] 朱德高. 关于模n 剩余类环[J]. 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6,(02) .[2] 唐再良. 论模n 剩余类环Z_n 的性质与扩张[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8,(08) .[3] 陈水林. Z/(n)模n 剩余类环的构造[J]. 咸宁师专学报, 1994,(04) .[4] 单桂华,张琴,叶涛. 模n 的剩余类Z/(n)的几点应用[J].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S1) .[5] 杨树生. 模n 的剩余类加群(Z_n,+)及模n 剩余类环(Z_n,+,·)的若干性质[J]. 河套大学学报, 2004,(01) .[6] 李晓毅,黄凤琴. 循环群中剩余类加群的讨论[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03) .[7] 李伯葓. 模n 的剩余类环的子环[J].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2,(03) .[8] 韩清,胡永忠. 剩余类环上的二阶可逆矩阵[J].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01) .[9] 陈欣,李保红. 模n 剩余类环中元素的周期分布规律[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01) .Modulo n residual class ring of the ringAuthor: *** Tutor: ***Abstract:Modulo n residual class ring is a relatively thorough special ring, modulo n residual class ring is a finite commutative ring, domain and domain provides a wealth of examples, residue class ring on Euler function type, Eisemstein discriminant method, no integer root integer polynomial, Euler theorem and Fermat theorem and number theory the classical results are given purely algebraic proof. And from the algebra view known to simplify surplus system completely and some properties of.Keywords: Modulo n residual class ring sub-ring ideal idempotent element.。

3.8剩余类环,同态与理想

3.8剩余类环,同态与理想
定理1(p75, § 2.11) 一个群 G同它的每一个商群G /N同态.
定理1 假定R是一个环,A 是它的一个理想, R是所有模A 的剩余类作成的集合.那么 R本身也是一个环,并且R与R同态.
§3.8 剩余类环、同态与理想
定理1 假定R是一个环,A 是它的一个理想, R是所有模A 的剩余类作成的集合.那么 R本身也是一个环,并且R与R同态.
§3.8 剩余类环、同态与理想
整数的剩余类环
设R是整数环,n是一个整数, 则模n的整数的剩余类环正是R/(n), 这里(n)为R的主理想.
§3.8 剩余不变的
定理3(p77, § 2.11)假定 G和G是两个群,并且G 与G 同态.那么在这个同态满射之下的 (ⅰ) G 的一个子群 H 的象 H 是G的一个子群; (ⅱ) G 的一个不变子群N 的象 N 是G 的一个不变子群. 定理4(p78, § 2.11)假定 G和G 是两个群,并且G 与G 同态.那么在这个同态满射之下的 (ⅰ) G 的一个子群 H的逆象H 是G的一个子群; (ⅱ) G的一个不变子群 N的逆象N 是G 的一个不变子群.
§3.8 剩余类环、同态与理想
给了一个环R和R的一个理想A , 若我们只就加法来看,R作成 一个群, A 作成R的一个不变子群.这样A 的陪集 a , b , c , 作成R的一个分类,把这些类叫做模A 的剩余类.
这个分类相当于R的元间的一个等价关系
a b a bA 现在等价关系用符号a b A 来表示.
§3.8 剩余类环、同态与理想
子环同理想经过一个同态满射也是不变的
定理3在环R到环 R的一个同态满射之下, (i)R的一个子环S 的象 S是 R的一个子环; (ii)R的一个理想A 的象A 是 R的一个理想; (iii)R 的一个子环 S的逆象S 是R的一个子环; (iv)R的一个理想A 的逆象A 是R的一个理想.

2.2剩余类与完全剩余系word版下载

2.2剩余类与完全剩余系word版下载

2.2 剩余类与完全剩余系一、剩余类与完全剩余系本讲约定m 是正整数.由上一讲同余的基本性质可知:对于给定的模m ,整数的同余关系是一个等价关系.因此可将全体整数按“对模m 是否同余”分为若干个两两不相交的集合,使得同一个集合中任意两个数对模m 一定同余,而不在同一个集合中的任意两个数对模m 一定不同余.这些集合就是模m 的剩余类.定义 1 对模m 与已知整数a 同余的所有整数构成的集合,称为模m 的剩余类(或模m 的同余类),记为[]m a由定义1立即得到: 定理1 (1) []{}{}|(mod )|m ax x a m a km k =∈Z ≡=+∈Z ;(2) [][]m m ab =的充要条件()mod a b m ≡;(3) 对任意,a b ∈Z ,或者[][]m m ab =或者[][]m m a b =∅ ;可见,模m 的剩余类与选取其中哪个数作为代表元并无关系.同一剩余类中任意两个整数对模m 同余,属于不同剩余类的任意两个整数对模m 不同余. 定理2 对于给定的模m ,有且仅有m 个不同的剩余类,即[][][][]0,1,2,1m m m m m - .证明 由于0,1,2,3,…,m-1这m 个数对模m 两两不同余,所以[][][]0,1,2,m m m []1m m -是m 个两两不同的模m 的剩余类,如果还有一个模m 的剩余类[]m t,则由带余除法定理,可得,,,0,t mq r q r r m =+∈Z ≤<故()mod t r m ≡,而r 为0,1,2,,1m - 中的某一个数,所以[][]m m t r =.例1 当6m =时,模6的剩余类共有6个,它们是[]{}{}[]{}{}[]{}{}6666660,12,6,0,6,12,[1],11,5,1,7,13,2,10,4,2,8,14,[3],9,3,3,9,15,4,8,2,4,10,16,[5],7,1,5,11,17,=--=--=--=--=--=--而且整数集[]560k k =Z = .定理3 (1)在任意取定的1m +个整数中,必有两个数对模m 同余; (2)存在m 个数对模m 两两不同余.证明 (1)由定理2知,有且仅有m 个不同的模m 的剩余类,即[][][][]0,1,2,1,m m m m m - 所以1m +个数中必有两个数属于同一个模m 的剩余类,即这两个数对模m 同余.(2)在每个剩余类[]()0,1,2,m rr m = 中取定一个数r x ,作代表,这样就得到m 个两两对模m 不同余的数01,1,,m x x x - .这就证明了(2).由此引出完全剩余系的概念:定义2 从模m 的每一个剩余类中各取一个数,得到一个由m 个数组成的集合,称为模m 的一个完全剩余系.下面是几个常用的完全剩余系:(1)把{}0,1,,1m - 称为模m 的最小非负完全剩余系; (2)把{}1,2,,m 称为模m 的最小正完全剩余系;(3)把()(){}1,2,,1,0m m ----- 称为模m 的最大非正完全剩余系; (4)把(){},1,,2,1m m ----- 称为模m 的最大负完全剩余系; (5)当m 是奇数时,把11,1,0,1,,22m m --⎧⎫--⎨⎬⎩⎭ 称为模m 的绝对最小完全剩余系;当m 是偶数时,把1,1,0,1,,22mm ⎧⎫-+-⎨⎬⎩⎭ 或,1,0,1,,122m m ⎧⎫---⎨⎬⎩⎭ 称为模m的绝对最小完全剩余系;显然,模m 的完全剩余系有无数多个.如果{}12,,,m y y y 是模m 的一个完全剩余系,那么对任意整数a ,这m 个数中有且仅有一个i y 与a 对模m 同余.综上,模m 的一个完全剩余系就是m 个两两不同余的整数. 例2 证明:{}11,4,18,20,32--是模5的一个完全剩余系.定理4 设1|m m .那么,对任意的r ,有[][]1m m r r ⊆,等号当且1m m =成立.更精确地说,若12,,,d l l l 是模1md m =的一组完全剩余系,则有[]11j m m j d r r l m ≤≤⎡⎤=+⎣⎦ ,右边并式中的d 个模m 的剩余类两两不同.特别地有:[][]10m m j dr r jm ≤<=+.证明 我们把剩余类[]1m r 中的数按模m 来分类.对[]1m r 中任意两个数11,r k m +21r k m +,()1121mod r k m r k m m +≡+成立的充要条件是()12mod k k d ≡. ■ 由此推出右边和式中的d 个模m 的剩余类是两两不同的,且[]1m r 中的任一数1,r km +必属于其中的一个剩余类.另一方面,对任意的j 必有[]1111,j j m m m r l m r l m r ⎡⎤⎡⎤+⊆+=⎣⎦⎣⎦这就证明了所要的结论.例3 奇数按照模6可以分成哪几类,偶数按照模6可以分成哪几类? 解 {全体奇数}=[][][][]26661135= ; {全体偶数}=[][][][]26660024= .二、完全剩余系的性质定理5 设a 是整数,(),1a m =,b 是任意整数,若x 遍历模m 的完全剩余系,则ax b +所取的值也遍历模m 的完全剩余系. 证明 设{}12,,,m x x x 是模m 的一个完全剩余系,则当x 依次取值12,,,mx x x 时,ax b +所取的m 个值为12,,m ax b ax b ax b +++ .如果()mod i j ax b ax b m +≡+,则()mod i j ax ax m ≡,由于(),1a m =.则()mod i j x x m ≡,于是i j =.因而{}12,,m ax b ax b ax b +++ 也是模m 的完全剩余系.■例4 证明:{}7,12,17,22,27,32是模6的一个完全剩余系. 证明 7507,12517,17527=⨯+=⨯+=⨯+22537,27547,32557=⨯+=⨯+=⨯+ .因为()5,61=,所以由定理5知,当x 遍历模6的最小非负完全剩余系{}0,1,2,3,4,5时,57x +所取的值,即{}7,12,17,22,27,32也是模6的完全剩余系.定理 6 设,a b 是两个整数,且(),1a b =,若x 遍历模b 的完全剩余系,y 遍历模a 的完全剩余系,c 是任意整数,则ax by c ++所取的值组成模ab 的完全剩余系. 例5 利用模10和模199的完全剩余系表示模1990的完全剩余系. 解:()199,101,199101990.=⨯=设{}12,10,,x x x 是模m 的一个完全剩余系,{}12,199,,y y y 是模199的一个完全剩余系,那么{}19910,1,2,10,1,2,,199i j x y i j +== 组成模1990的一个完全剩余系.习题2.21.验证下列各组整数是否为模8的完全剩余系:{}{}{}{}1,3,5,7,9,11,13,152,4,6,8,10,17,21,237,9,12,17,22,27,322,2,3,3,5,6,7,8---------(1);(2);(3);(4).2.验证下列各组整数是否为模7的简化剩余系:{}{}{}{}8,16,24,32,40,482,4,6,2,4,61,3,5,9,11,12,132,22,42,62,82---(1);(2);(3);(4).3.(1)求模9 的一个完全剩余系,使其中每个数都是奇数; (2)求模9 的一个完全剩余系,使其中每个数都是偶数; (3)对于模10来说,能实现(1)和(2)的要求吗?(4)请找出规律,并证明。

2剩余类及完全剩余系

2剩余类及完全剩余系

型剩余类及完全剩余系定义设m是一个给定的正整数,K r r 0,1,”,m 1表示所有形如qm r q 0, 1, 2,川的整数组成的集合,则称K。

,©,川,K m1为模m的剩余类.定理1设m 0, K°K,川,心1是模m的剩余类,则(i)每一整数必包含于某一个类里,而且只能包含于一个类里;(ii)两个整数x, y属于同一类的充分必要条件是x y modm .证(i)设a是任意一个整数,则由带余除法,得 a qm r ,0 r m,故a K r-故每一整数必包含于某一类里.又设a K r,且a K r,这里0 r m,0 r m,则存在整数q, q使得a mq r,a mq r .于是,m| r r , m| r r .但是0 r r m,故r r 0,r r 0,r r .(ii)设a,b是两个整数,并且都在K r内,则存在整数q1,q2分别使得a q1m r ,b q2m r.故a b modm .反之,若a b modm,则由同余的定义知,a,b被m除所得的余数相同,设余数都为r 0 rm,则a和b都属于同一类K r.定义在模m的剩余类K0,K1^|,K m 1中,各取一数a j C j, j 0,1川,m 1,此m个数a0 ,a1,川,a m 1称为模m的一个完全剩余系.推论m个整数作成模m的一个完全剩余系的充分必要条件是这m个整数两两对模m 不同余.证充分性设a1,a2,|#,a m是m个两两对模m不同余的整数.由定理1知,每个整数a i必在模m的m个剩余类K0,K1,川,K m1中某一剩余类里,且只能在一个剩余类里.因a1,a2,|||,a m是m个两两对模m不同余的整数,故有定理1得,a1,a2,川,a m分别属于不同的剩余类,故a i ,a 2,川,a m 是模m 的一个完全剩余系必要性 设a i ,a 2,川,a m 是模m 的一个完全剩余系,则由完全剩余系的定义得,这 m 个数分别属于不同的m 个剩余类K 0, K 1^|,K m1.由定理1得,a 1,a 2^| ,a m 两两对模m 不 同余•0,1,川,m 1是模m 的一个完全剩余系号,川,1,0,1,川,号 是模m 的一个完全剩余系定理2设m 是一个正整数,a,b 都为整数, a,m 1,若x 通过模m 的一个完全剩余系,则ax b 也通过模m 的一个完全剩余系.证 设x 通过模m 的完全剩余系a 1, a 2^ |, a m .下面证明ax b 也通过模m 的一个完全 剩余系.根据定理1的推论,只需证明aa 1 b,aa 2 b,川,aa m b 两两对模m 不同余.因厲赴,川,a m 是模m 的一个完全剩余系,故由定理 1的推论得,a 「a 2,川,a m 两两对 模m 不同余.下面用反证法证明 aa 1 b,aa 2 b,川,aa m b 两两对模 m 不同余.假设 aa 1 b,aa 2 b,川,aa m b 不是两两对模 m 不同余,则其中有两个数对模 m 同余,设aa i b a j b modm ,1 i j m ,贝U aa a j modm .因 a, m 1 , 故 a i a j modm .这与a 「a 2,川,a m 两两对模m 不同余矛盾.定理3设m , 0,m 2 0, m,, m 21,而x 1, x 2分别通过模 , m 2的一个完全剩余系,则m ?X 1 gX 2通过模gm ?的一个完全剩余系.证 当x-i , x 2分别通过模 m“ m 2的一个完全剩余系时, 值,下面证明这 gm 2个整数两两对模 m 1m 2不同余.设m 2为 m]X 2 m 2x 1 gx ? modm ^m ?,其中x,X i 是X i 所通过的模m i 的完全剩余系中的数,i 1,2.当m 为奇数时, 当m 为偶数时,m2 都是模m 的完全剩余系.1与号训‘仙川号m 2m m 1x 2共取了 mim 2个整数(1)由(1)得,m2% BX2 叫為m1x2modg ,从而叫為m2% mod m .因mi,m21,故% x i modm .又因x),x1是模的完全剩余系中的数,故捲洛.同理,X2 X2.故当x1, x2分别通过模m i, m2的一个完全剩余系时,m2m m|x2共取了m^m?个整数值, 下面证明这m i m)2个整数两两对模m i m2不同余.从而由定理1的推论得,这m^m?个整数作成模mim2的一个完全剩余系.定义0,1^|,m 1叫做模m的最小非负完全剩余系;当m是奇数时,m 4 d I L 1 1 a m •d ,|||, 1,0,1,|||, 叫做模m的绝对最小完全剩余系;当m是偶数时,号,川,1,o,1, 忙1或m训,仙川,m叫做模m的绝对最小完全剩余系.作业P57: 1,2,3,4 ,习题解答1.证明X u p st v,u 0,1j||, p s t 1,v 0,1,|||,p t 1,t s是模p s的一个完全剩余系。

6.剩余类思想及其应用

6.剩余类思想及其应用

第六节剩余类思想及其应用按“剩余”分类是分类思想在整数性质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应用。

整数的很多性质都可以归结到对各“剩余”类性质的研究。

本节是上节的继续。

通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知道全体整数按它们对模m 的余数共分成m 类。

同一类中任一个数称为此类中另一个数的剩余,它们都对模m 同余。

从每一类中任取一个数就得到m 个数,这m 个数叫做模m 的完全剩余系。

模m 的完全剩余系有无穷多个。

但最常用的是下面两种:(1)非负最小完全剩余系:0,1,2,…,m -1。

(2)绝对值最小的完全剩余系,它随m 的奇偶性不同而有所区别。

当m=2k+1(*N k ∈)时,m 的完全剩余系为:k k k k ,,1,0,1,),2(),1(, ------。

当m=2k (*N k ∈)时,m 的完全剩余系为:kk k ,,1,0,1,),2(),1( -----或1,,1,0,1,),1(,-----k k k 。

例1、已知n 是一个使222221)(n n S +++= 不能被5整除的自然数,试求n n S +++= 21)(1除以5所得的余数。

解:考虑到任意五个连续正整数对模5组成的完全剩余系,其和可被5整除,故令:)40(5≤≤+=r r k n ,则:)5(mod )5(mod 22r n r n ≡≡∴)5(mod )()(11r S n S ≡又)5(mod 0304321022222≡=++++ ∴)5(mod )()(22r S n S ≡∵)4(|5)2(|5)0(|5)3(|5)1(|522222S S S S S ,∴当)5(mod 1≡n 时,)5(mod 1)1()(11≡≡S n S ,当)5(mod 3≡n 时,)5(mod 16)321()3()(11≡≡++=≡S n S ,∴所求)(1n S 除以5的余数为1。

例2、设正整数d 不等于2,5,13。

证明:在2,5,13,d 中可以找到不同两数a ,b 使得ab -1不是完全平方数。

高中数学竞赛——数论

高中数学竞赛——数论

高中数学竞赛 数论剩余类与剩余系1.剩余类的定义与性质(1)定义1 设m 为正整数,把全体整数按对模m 的余数分成m 类,相应m 个集合记为:K 0,K 1,…,K m-1,其中K r ={qm+r|q ∈Z,0≤余数r ≤m-1}称为模m 的一个剩余类((2)2.(1)a r ,得m 个数特别地,完全为偶数时,,2-m (2)证明:即证a 0,a 1,…,a m-1与aa 0+b, aa 1+b,…,aa m-1+b 同为模m 的完全剩余系,因a 0,a 1,…,a m-1为模m 的完系时,若aa i +b ≡aa j +b(modm),则a i ≡a j (modm),矛盾!反之,当aa 0+b, aa 1+b,…,aa m-1+b 为模m 的完系时,若a i ≡a j (modm),则有aa i +b ≡aa j +b(modm),也矛盾!(ⅲ)设m 1,m 2是两个互质的正整数,而x,y 分别遍历模m 1,m 2的完系,则m2x+m1y历遍模m1m2的完系.证明:因x,y分别历遍m1,m2个整数,所以,m2x+m1y历遍m1m2个整数.假定m2x/+m1y/≡m2x//+m1y//(modm1m2),其中x/,x//是x经历的完系中的数,而y/,y//是y经历的完系中的数.因(m1,m2)=1,所以,m2x/≡m2x//(modm1),m1y/≡m1y// (modm2),从而x/≡x//(modm1),y/≡y//(modm2),矛盾!3.(1).在与模m的一个(2)(ϕm)x1≡x2,则a1,a2,…,aφ(m)是模m的一个既约剩余系.证明:因a1,a2,…,aφ(m)是)m(ϕ个与m互质的整数,并且两两对模m不同余,所以,a1,a2,…,aφ(m)属于)m(ϕ个剩余类,且每个剩余类都与m互质,故a1,a2,…,aφ(m)是模m的一个既约剩余系.(ⅴ)设m1,m2是两个互质的正整数,而x,y分别历遍模m1,m2的既约剩余系,则m 2x+m 1y 历遍模m 1m 2的既约剩余系.证明:显然,既约剩余系是完系中所有与模互质的整数做成的.因x,y 分别历遍模m 1,m 2的完系时,m 2x+m 1y 历遍模m 1m 2的完系.由(m 1,x )=(m 2,y )=1,(m 1,m 2)=1得(m 2x,m 1)=(m 1y,m 2)=1,所以,(m 2x+m 1y,m 1)=1,(m 2x+m 1y,m 2)=1,故 (m 2x+m 1y, m 1m 2)=1.反之若(m 2x+m 1y, m 1m 2)=1,则(m 2x+m 1y,m 1)=(m 2x+m 1y,m 2) =1,1m 2的既)(2m ϕ)., 1,α(4.欧拉欧拉(Euler)定理 设m 是大于1的整数,(a ,m)=1,则)(m od 1)(m a m ≡ϕ. 证明:设r 1,r 2,…,r )(m ϕ是模m 的既约剩余系,则由性质3知a r 1,a r 2,…,a r )(m ϕ也是模m 的既约剩余系,所以, a r 1a r 2…a r )(m ϕ≡r 1r 2…r )(m ϕ(modm),即≡)(21)(m m r r r a ϕϕ)(21m r r r ϕ ,因()(21m r r r ϕ ,m)=1,所以,)(m od 1)(m a m ≡ϕ.推论(Fermat 定理) 设p 为素数,则对任意整数a 都有)(m od p a a p ≡.证明:若(a , p )=1,由1)(-=p p ϕ及Euler 定理得)(m od 11p a p ≡-即)(m od p a a p ≡;若(a , p )≠1,则p |a ,显然有)(m od p a a p ≡.例1设m>0,证明必有一个仅由0或1构成的自然数a 是m 的倍数.证明:考虑数字全为1的数:因1,11,111,1111,…中必有两个在modm 的同一剩余类中,它们的差即为所求的a .例(m 整除,.例m,使得2011|f n f 3因所以,例,是整数序列负整数假设对每个正整数:在数列123,,,a a a 中,每个整数都刚好出现一次.证明:数列各项同时减去一个整数不改变本题的条件和结论,故不妨设a 1=0.此时对每个正整数k 必有∣a k ∣<k:若∣a k ∣≥k,则取n=∣a k ∣,则a 1≡a k ≡0(mod n),矛盾.现在对k 归纳证明a 1,a 2,…,a k 适当重排后是绝对值小于k 的k 个相邻整数.k=1显然.设a 1,a 2,…,a k 适当重排后为-(k -1-i),…,0,…,i (0≤i ≤k -1),由于a 1,a 2,…,a k ,a k+1是(mod k+1)的一个完全剩余系,故必a k+1≡i+1(mod k+1), 但∣a k+1∣<k+1,因此a k+1只能是i+1或-(k -i),从而a 1,a 2,…,a k ,a k+1适当重排后是绝对值小于k+1的k+1个相邻整数.由此得到:1).任一整数在数列中最多出现一次;2).若整数u 和v (u<v) 都出现在数列中,则u 与v 之间的所有整数也出现在数列中.得到:例,(i,j)也历mod2n 的和≡例可被,且是周期数列,所以, 数列{a n }中存在无穷多项可被2011整除.例7证明:存在无穷多个正整数n,使得n 2+1∤n!.证明:引理1对素数p >2,⇔≡)4(mod 1p 存在x(1≤x ≤p -1)使)(m od 12p x -≡. 证:充分性:因对1≤x ≤p -1,( p ,x)=1,所以,)(mod 1)(2121p x x p p ≡=--,≡-212)(p x)(mod 1)1(21p p ≡--,所以,21-p 为偶数,即).4(mod 1≡p 必要性:因1≤x ≤p -1时,x,2x,…,(p -1)x 构成modp 的既约剩余系,所以,存在1≤a ≤p -1,使得a x ≡-1(mod p ),若不存在a (1≤a ≤p -1), a =x,使a x ≡-1(mod p ),则这样的a ,x 共配成21-p 对,则有)(mod 1)!1()1(21p p p -≡-≡--,即21-p 为奇数,与 p 2证a =4(p 1p 设2p 1 p 2…12x -≡,相应的x 例(1)(2)n n+1n (n=1,2, …),且每个a n 都是f(x)的周期.证明:(1)设T=nm (正整数m,n 互质,且n ≥2),因(m,n)=1,所以,m,2m,…,nm 构成 modn 的完系,故存在k ∈N *使得km ≡1(modn),即存在t ∈N *使得km=nt+1,因f(x)=f(x+kT)=f(x+n km )=f(x+t+n 1)=f(x+n 1),所以n1是周期. 设n=kp ,其中k ∈N *, p 为素数,则n k p 11⋅=是周期.故存在素数p,使p 1是周期. (2)当T 为无理数时,取a 1=T,则T 为无理数, 0<T<1.设k≤n 时存在无理数a k ,使得0<a k <a k-1<1,且a k 是周期.对k+1,总存在存在u,v ∈N *,使得0<u a k -v<a k <1,取例解:,对任意}包含了modn+1零剩余,≤k ≤n, a 1+a 2+取例. 例11求所有的奇质数p ,使得∑=-11|k p k p .例12求所有质数p ,使得2122213)()()(|-+++p p p p C C C p .例13设n 为大于1的奇数,k 1,k 2,…,k n 是n 个给定的整数,对1,2,…,n 的每一个排列a=(a 1,a 2,…,a n ),记S(a)=∑=ni i i a k 1.证明:存在两个1,2,…,n 的排列b 和c(b ≠c),使得n!|S(b)-S(c).证明:如果对1,2,…,n 的任意两个不同排列b 和c(b ≠c),都有n!∤S(b)-S(c),那么当a 取遍所有排列时(共n!个),S(a)遍历模n!的一个完系, 因此,有∑a a S )(≡1+2+…+n!≡2!2)1!(!n n n ≡+(modn!) ①, 另一方面,我们有 ∑a a S )(=)!(mod 0)1(!])!1[(n k n n j n k a k a k n i n n in i i n i i ≡+=-==∑∑∑∑∑∑∑ ②. 由①∑a .例modm 因(m,2n 例x 例在A同余方程与同余方程组1.同余方程(组)及其解的概念定义1 给定正整数m 及n 次整系数多项式0111)(a x a x a x a x f n n n n ++++=--,则同余式f(x)≡0(modm)①叫做模m 的同余方程,若a n 0(modm),则n 叫做方程①的次数.若x=a是使f(a)≡0(modm)成立的一个整数,则x≡a(modm)叫做方程①的一个解,即把剩余类a(modm)叫做①的一个解.若a1(modm),a2(modm)均为方程①的解,且a1,a2对模m不同余,就称它们是方程①的不同解.由此可见,只需在模m的任一组完系中解方程①即可.例12解:例2解:.2.设a x解,例3解:tx即)8-≡x.3,1-(mod≡t),1,08(mod1=4+例4解方程12x≡6(mod9).因(12,9)=3,且-1是一个特解,所以,方程12x≡6(mod9)的解为:(modx即)8t5,2,1,≡t≡-x.(mod),2,1,083+1=-3.同余方程组定义3给定正整数m 1,m 2,…,m k 和整系数多项式f 1(x),f 2(x),…,f k (x),则同余式组 ⎪⎪⎩⎪⎪⎨⎧≡≡≡)(mod 0)()(mod 0)()(mod 0)(2211k k m x f m x f m x f ②,叫做同余方程组.若x=a 是使f j (a )≡0(modm j )(1≤j ≤k)成立的一个整数,则x ≡a (modm)叫做方程组②的一个解,即把剩余类a (modm)叫做②的一个解.例5解:⎩⎨⎧-≡≡13x x .M=m 1m ⎪⎪⎩⎪⎪⎨⎧≡≡≡21k a x a x a x 其中M j ).(2)j j j j 则x ≡y (modm j ),即m j |x -y ,因m 1,m 2,…,m k 两两互质,所以M| x-y 即x ≡y (modM). 注:(1)存在无穷多个整数x 满足同余方程组③,这些x 属于同一模m 的剩余类;(2)同余方程组③仅有一个解x ≡a 1M 1M 1-1+a 2M 2M 2-1+…+a k M k M k -1(modM).(3)当(a ,m i )=1(=1,2,…,n)时,同余方程组⎪⎪⎩⎪⎪⎨⎧≡≡≡⇔⎪⎪⎩⎪⎪⎨⎧≡≡≡---)(mod )(mod )(mod )(mod )(mod )(mod 12211112211k k k k m a a x m a a x m a a x m a ax m a ax m a ax仍然具有定理结论. 这在数论解题中具有重要应用.例6“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余二,五五数之余三,七七数之余二,问物几何”.解,352115≡x 例.解:210×210-1≡210-1≡1(mod11)⇔210-1≡1(mod11),所以,同余方程组的解为: )2310(mod 2111637121010330438553462≡=⨯+⨯+⨯+⨯≡x ,即x=2310k+2111(k ∈N).例8证明:对任意n 个两两互质的正整数:m 1,m 2,…,m n ,总存在n 个连续的自然数k+1,k+2,…,k+n 使得m i |k+i(i=1,2,…,n).证明:由剩余定理知,总存在整数k 使得⎪⎪⎩⎪⎪⎨⎧-≡-≡-≡)(mod )(mod 2)(mod 121n m n k m k m k,即存在连续的自然数k+1,k+2,…,k+n 使得m i |k+i(i=1,2,…,n).例9证明:对任意n ∈N *,存在n 个连续正整数它们中每一个数都不是素数的幂(当 数⎪⎪⎩⎪⎪⎨⎧-≡-≡-≡21n m m m例,且A 例 {k +a n }⎩⎨⎧-≡≡)(mod 102p x x 123⎪⎩-≡)(mod 232p x 2的最小正整数a 2=38.假定a 1,a 2,…,a n 都已确定,则取a n+1适合⎪⎪⎩⎪⎪⎨⎧-≡-≡≡+)(mod )(mod 1)(mod 0121n p n x p x p x 且大于a n 的最小正整数,由剩余定理知满足条件的a n+1存在.则上述递推关系定义的数列{a n }满足题意:因对任意k ∈N *,当n ≥k+1时,都有k+a n ≡0(mod p k+1),由{a n }递增可知{k +a n }从第k+2项起每一项都是p k+1的倍数,且都大于p k+1,所以,数列{k +a n }中至多有k+1项为素数.例12是否存在一个由正整数组成的数列,使得每个正整数都恰在该数列中出现一次,且对任意正整数k ,该数列的前k 项之和是k 的倍数?解:,S=a 1+a 2⎩⎨⎧++≡+t r S r S {a n }例的质因数.例例。

数论-剩余类、完全剩余系、缩系、欧拉函数

数论-剩余类、完全剩余系、缩系、欧拉函数

数论-剩余类、完全剩余系、缩系、欧拉函数剩余类:∀ 0≤r≤m-1(m≥1),Cr={x∈Z | x≡ r (mod m)}={m*q+r|q∈Z}=[r](除m余r的所有数集合),则C0,C1,C2,...,Cm-1为模m的剩余类(共有m个)性质1:①∀ x∈Z, ∃ 0≤r≤m-1,x∈Cr(Cr的定义)②x,y ∈Cj,0≤j≤m-1,当且仅当x≡y (mod m)完全剩余系:定义:a0,a1,a2,...,am-1是模m的⼀组完全剩余系《=》aj∈Cj, 0≤j≤m-1⾮负最⼩完全剩余:0,1,2,...,m-1性质2:{a1,a2,...,am-1}是模m的⼀组完全剩余系,当且仅当∀ 1≤i<j≤m,ai ≠ aj (mod m)性质3:若(k,m)=1,a1,a2,...,am是模m的⼀组完全剩余系,则k*a1,k*a2,...,k*am-1是模m的⼀组完全剩余系证明:(证明他们之间两两不同余)∀ 1≤i<j≤m,假设 k*ai ≡ k*aj (mod m)则 m | k*(ai-aj)∵(m,k)=1 ∴ m | (ai-aj)∴ai ≡ aj (mod m)⼜∵ ai ≠ aj (mod m),与假设相⽭盾,故假设不成⽴,即k*a1,k*a2,...,k*am-1之间两两不同余,是模m的⼀组完全剩余系性质4:若(m,n)=1,a1,a2,...,am和b1,b2,...,bn分别为模m和模n的完全剩余系,则{n*ai+m*bj | 1≤i≤m ,1≤j≤n}是模m*n的⼀组完全剩余系证明:(证明在集合内两两不同余)假设:n*a+m*b≡ n*α+m*β(mod m*n)其中 a,α∈{a1,a2,...,am}, b,β∈(b1,b2,...,bn)故 m*n | n*(a-α)+m*(b-β)故m | n*(a-α)+m*(b-β)∵(m,n)=1,故m|(a-α)即a ≡α (mod m)⼜∵ a,α∈{a1,...,am},,故 a ≠ α (mod m)与假设⽭盾,同理可证b ≡β (mod n)与假设⽭盾故假设不成⽴,即n*a+m*b ≠ n*α+m*β(mod m*n),根据性质2,可知{n*ai+m*bj | 1≤i≤m ,1≤j≤n}是模m*n的⼀组完全剩余系性质5:若n≥3,a1,a2,...,an和b1,b2,...,bn为模m的完全剩余系,则a1*b1,a2*b2,...,an*bn不为模m的⼀组完全剩余系性质6:设p为素数,则(p-1)! +1 ≡ 0 (mod p)(威尔逊定理)(这⾥先举例把,证明太复杂了以后补上)若p=2,则1!+1=2≡0 (mod 2)若p=3,则2!+1=3≡0 (mod 3)若p=5,则4!+1=25≡0(mod 5)若p=7,则6!+1=721≡0 (mod 7)...()缩系定义:剩余类中与m互素的剩余类集合数学公式表⽰:(Z/mz)*={Cr | 0≤r≤m-1, (r,m)=1}中的元素叫做与模m互素的剩余类(这⾥的元素即是集合)|(Z/mz)*| ==>m的剩余类中与m互素的剩余类集合的个数(是有限个)欧拉函数:φ(m)=|(Z/mz)*| 或φ(m)={r | 0≤r≤m-1,(m,r)=1}(⼀个r与⼀个剩余类(模m余r)⼀⼀对应)如何求⼀个数的欧拉函数?例:对于φ(1),完全剩余系{0},(0,1)=1,故存在⼀个,即φ(1)=1对于φ(2),完全剩余系{0,1},(0,2)=2,(1,2)=1,故存在⼀个,即φ(2)=1对于φ(3),完全剩余系{0,1,2},(0,3)=3,(1,3)=1,(2,3)=1,故存在两个,即φ(3)=2(这⾥以⾮负最⼩完全剩余系来为代表)⼀个关于欧拉函数的结论:若p为素数,则φ(p)=p-1性质1:设(Z/mz)*={Cr1,Cr2,...,Crφ(m)},其中0≤r1,r2,...,rφ(m)≤m-1,a1,a2,...,aφ(m)是模m的⼀组缩系,则ai∈Cri, 1≤i≤φ(m)性质2:缩系中有φ(m)个元素性质3:若a1,a2,..,aφ(m)个与m互素的数构成模m的⼀组缩系,当且仅当元素两两不同余性质4:(a,m)=1,{a1,a2,...,aφ(m)}是模m的⼀组缩系,则{a*a1,a*a2,...,a*aφ(m)}也构成模m的⼀组缩系性质5:设m≥2,(a,m)=1,则a**(φ(m)) ≡ 1 (mod m)证明:设r1,r2,...,rφ(m)是模m的⼀组缩系,则a*r1,a*r2,...,a*rφ(m)也为模m的⼀组缩系 a*r1 ≡ <a*r1> (mod m) a*r2 ≡ <a*r2> (mod m) . . . a*rφ(m) ≡<a*rφ(m)> (mod m)其中{a*r1,a*r2,...,a*rφ(m)}和{<a*r1>,<a*r2>,...,<a*rφ(m)>}都为模m的⼀组缩系左边相乘,右边相乘得:(a*r1) *(a*r2) *...*(a*rφ(m)) ≡ r1*r2*...*rφ(m) (mod m)a**(φ(m)) *(r1*r2*...*rφ(m)) ≡ r1*r2*...*rφ(m) (mod m)即a**(φ(m)) ≡ 1 (mod m)性质6:设p为素数,则a**p=a (mod p)证明:若(a,p)=1根据性质5可知,a**(φ(p)) ≡ 1 (mod p)∵p为素数∴φ(p)=p-1∴a**(p-1) ≡ 1 (mod p)即a**p ≡ a (mod p)若(a,p)≠1,p为素数,则p|a ∴a**p ≡ a (mod p)(余数为0)性质7:m≥1,n≥1,(m,n)=1,a1,a2,...aφ(m), b1,b2,...,bφ(n)分别是模m和模n的⼀组缩系,则{n*ai+m*bj | 0≤i≤φ(m), 0≤j≤φ(n)}是模m*n的⼀组缩系推论:若(m,n)=1,则φ(m*n)=φ(m)*φ(n)性质8:设n的标准分解n=(p1**a1)*(p2**a2)*...*(pk**ak) (p≥2,且其中p1<p2<...<pk,都为素数)则φ(n)=n*(1-1/p1)*...*(1-1/pk),且(元素之间两两同余)证明:∵((pi**a1),(pj**aj))=1∴φ(n)=φ(p1**a1)*φ(p2**a2)*...*φ(pk**ak)∵(x,p**a)=1,当且仅当(x,p)=1∴集合{1,2,3,...,p**a}中与p**不互素的元素有{p,2*p,...,(p**a-1)*p},共有p**a-1个,故a互素的有(p**a-p**a-1)个故φ(p**a)=(p**a-p**(a-1))=p**a(1-1/p)故φ(n)=p1**a1(1-1/p1)*p2**a2(1-1/p2)*...*pk**ak(1-1/pk)=(p1**a1)*(p2**a2)*...*(pk**ak) *((1-1/p1)*...*(1-1/pk)) =n*(1-1/p1)*...*(1-1/pk),得证。

剩余类与剩余系

剩余类与剩余系

整数中,必有两个数对模 m 同余。
证 (1)若 C C ,因为 b C C ,所以存在整数 k ,
a
b
b
a
使得 b a km,即a b(mod m),必要性得证。下证充分
性。
设整数 a,b 满足关系 a b(mod m),则对集合 C 中的元素任 a
意 c ,存在整数 k ,使得 c ak m ,由已知条件
a
0,2,4,6,8,10,12,14,16是模 9的一个完全剩余系, 0,1,2,3,4,5,6,7,8为模 9的最小非负完全剩余系; 1,2,3,4,5,6,7,8,9 为模 9的最小正完全剩余系; 8,7,6,5,4,3,2,1,0 为模 9的最大非正完全剩余系; 9,8,7,6,5,4,3,2,1为模 9的最大负完全剩余系; 4,3,2,1,0,1,2,3,4为模 9的绝对值最小完全剩余系。
a b(mod m)。
如果 a b(mod m),由(1)知 C C ;
a
b
如果 a b(mod m) ,用反证法。假设 C C ,即存在
a
b
整数 c ,使得 c C 且 c C ,于是存在整数 k ,k ,使得
a
b
12
c a k m及c b k m ,由这两个等式很容易得
1
2
例 2 设 a , a 是模 m 的同一个剩余类中的任意两个整数,则有
1
2
(a ,m) (a , m)。
1
2
证 设 a C , a C 。 则 存 在 整 数 k ,k , 使 得
1
r
2
r
12
a r k m , a r k m , 于 是 有 (a ,m) (m, r) ,

剩余类、剩余系、完全剩余系和简化剩余系学习笔记

剩余类、剩余系、完全剩余系和简化剩余系学习笔记

剩余类、剩余系、完全剩余系和简化剩余系学习笔记经常在⼀些数论题题解中看到剩余类、剩余系、完全剩余系、简化剩余系这⼏个名词,但总感觉⾃⼰对它们的概念理解得不是很深,⽽且还经常混淆,故写篇博客记录下⾃⼰所理解的剩余系相关知识,如有错误,欢迎路过的⼤佬指正。

剩余类(同余类)定义n n r∈[0,n−1]n C r=n∗x+r,x∈Znn=1145,r=14C14=1145x+141145−1131,14,1159性质剩余系定义n n n x x xnn=1145r={11,4,5,14}114514性质完全剩余系(完系)定义n n n n nnn=5{0,1,2,3,4}5{5,1,8,−3,14}5性质n r a∈Z,b∈Z gcd(n,a)=1a∗r i+b (i∈[0,n−1])n证明:命题 1 :如果r是⼀个模n的剩余系,那r i+b⼀定也构成⼀个模n的完全剩余系。

反证法,若r i+b不构成⼀个模n的完全剩余系,则存在两个元素同余n,即有r x+b≡r y+b(mod n),同余式两边同时减去b,有r x≡r y(mod n),与r是⼀个模n的剩余系这⼀前提⽭盾,命题 1 得证。

命题 2:若r是⼀个模n的完全剩余系,对于任意的整数a,若有gcd(a,n)=1,则a∗r i也构成⼀个模n的完全剩余系。

同样是反证法,若结论不成⽴,则有a∗r x≡a∗r y(mod n),因为gcd(a,n)=1,所以⼀定存在a mod p的逆元inv(a),同余式两边同时乘以inv(a),则有r x≡r y(mod n),与前提⽭盾,命题 2 得证。

这俩个命题都得证,所以a∗r i构成⼀个模n的完全剩余系,a∗r i+b也构成⼀个模n的完全剩余系,故性质得证。

简化剩余系(既约剩余系、缩系)定义nφ(n)n r nφ(n)φ(n)nn=10{1,3,7,9}10n=5{1,8,7,14}5n n性质n r a∈Z gcd(n,a)=1a∗r i n 参考资料国际惯例。

第16讲 剩余类环

第16讲    剩余类环

结论 而 a 和 b 可由 d 生成: 由理想的吸收性得 d∈N,
定理1 整数环是主理想环
启示: N的极小生成集只能有一个数.
a = qd , b = hd, q, h∈Z.
即N是主理想, 其生成元必然是
N中绝对值最小的数, 设为 n, 则 N = (n) = nZ = {qn: q∈Z}
二 商环的结构
分析
设 n ≠0.
a + (n) ∈ Z∕(n) ,
0 r < n. ?

a = qn + r,
则 a + (n) = r + q n + (n) = r + (n) .
命题1
商环 Zn =Z⁄ (n) = {[0], [1], …, [n 1]}, [k]=k+(n).
称为模 n 的剩余类环 .
例1
写出剩余类加群Z15的
(2) 全部生成元; { [1], [2], [4], [7], [8], [11], [13], [14]} (4) 每个元素的负元; (6) 全部可逆元;
(1) 全部元素; { [0], [1], …, [14]} (3) 全部全部子加群; (5) 全部理想;
(8)[1]=[14], [2]=[13], (7) [1]= Z15, Z15是域吗? [0], 全部零因子; [3]=[12], [4]=[11], [5]={[0], [5], [10]}= [10], 说明理由。 [3]={ [0], [3], [6], [9], [12]} [5]=[10], [6]=[9], [7]=[8]. = [6]= [9]= [12].
:

i 0

n

剩余类及完全剩余类

剩余类及完全剩余类

引理2 ∈ 则 个整数 引理2:m∈Z+,则m个整数 0,r1,…,rm-1,构成一个 个整数r 构成一个 完全剩余系⇔ 的余数(模 两两不相等 两两不相等。 完全剩余系⇔除m的余数 模m)两两不相等。 的余数 证明:剩余系 证明 剩余系 ⇔从m个等价类各取一个代表元 个等价类各取一个代表元 ⇔每个元素各属一个类 根据引理1(3)的“不同类不同余”可知 ⇔根据引理 的 不同类不同余” 除以m的余数不相等 ⇔除以 的余数不相等 引理3 ∈ 引理3: m∈Z+,k∈Z,(k,m)=பைடு நூலகம்,当a1,a2,…,am为完全 ∈ 当 剩余系时,ka 也为完全剩余系. 剩余系时 1+b,ka2+b,…,kam+b也为完全剩余系 也为完全剩余系 证明: 证明 a1,a2,…,am为完全剩余系 ⇔当i≠j时 ai mod m≠aj mod m,又(k,m)=1 ≠时 ≠ 又 反证) ⇒kai mod m ≠ kaj mod m (反证 反证 X依次取 1,a2,…,am时,kx+b依次取 遍历! 依次取a 依次取… 依次取 依次取 遍历!
例题: ∈ 例题 m∈Z+,k∈Z,(k,m)=1,当a1,a2,…,am为完全 ∈ 当 剩余系时,ka 剩余系时 1+b,ka2+b,…,kam+b也为完全剩余系 也为完全剩余系 M=10 k=3, b=2则0,1,2,3,4,5,6,7,8,9为完全剩余 则0,1,2,3,4,5,6,7,8,9为完全剩余 0 , 1 , 2 , 3 , 4 系,则3*0+2,3*1+2,3*2+2,3*3+2,3*4+2, 3*5+2, 3*6+2, 3*7+2, 3*8+2, 3*9+2即 5 6 7 8 9 即 2,5,8,11,14,17,20,23,26,29也是剩余系 模10: 也是剩余系,模 也是剩余系 2,5,8, 1, 4, 7,0, 3, 6, 9 各不个相同,所以 各不个相同, 处在不同的类中,不同类各取一个, 处在不同的类中,不同类各取一个,构成完全剩 余系。 余系。 注意:不能保证与原数处在同一个类。 注意:不能保证与原数处在同一个类。如1原在 原在 [1],但3*1+2却在 中。 1 却在 却在[5]中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以上四点可得到对一个模n剩余类环,求其所有子环和理想的一个方法。

思路:
第一,模n剩余类环对加法构成加群,根据群的定义,找出所有子群;
第三,对所有子群,根据环的定义,对乘法封闭,从所有子群里找出所有环;
第四,对所有子环,根据理想的定义,找出所有理想。

例题:找出模12的剩余类环的所有理想。

具体步骤:
第一步:
模12剩余类环所有元素的集合:
={[0],[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找其对加法构成加群的子群,并因为其对加法构成的子群是循环群,所以用生成元表示:
([0])={[0]};
([1])=([11])= {[0],[1] ,[2] ,[3] ,[4] ,[5] ,[6] ,[7] ,[8] ,[9] ,[10] ,[11]}= ;
([2])=([10])={[0],[2],[4],[6],[8],[10]};
([3])=([9])={[0],[3],[6],[9]};
([4])=([8])={[0],[4],[8]};
([6])={[0],[6]};
第二步:
考虑对乘法的封闭性,求其子环:
([0])={[0]};
([1])=([11])= {[0],[1] ,[2] ,[3] ,[4] ,[5] ,[6] ,[7] ,[8] ,[9] ,[10] ,[11]}= ; ([2])=([10])={[0],[2],[4],[6],[8],[10]};
([3])=([9])={[0],[3],[6],[9]};
([4])=([8])={[0],[4],[8]};
([6])={[0],[6]};
第三步:
根据理想的定义,对以上的子环,求其理想:
([0])= ([12])={[0]};
([1])=([11])= {[0],[1] ,[2] ,[3] ,[4] ,[5] ,[6] ,[7] ,[8] ,[9] ,[10] ,[11]}= ; ([2])=([10])={[0],[2],[4],[6],[8],[10]};
([3])=([9])={[0],[3],[6],[9]};
([4])=([8])={[0],[4],[8]};
([6])=([6])={[0],[6]};
解答完毕。

通过观察以上的例子我们发现以下特点:
∙模12剩余类环的所有对加法构成的子群,等于所有子环,等于所有理想;
∙所有的子群(对加法)是循环群,所有的理想是主理想;
∙第一列的所有生成元都是12的因子;
∙第二列的所有生成元可表示为[12-],其中为12所有的因子.
于是我们有以下结论:
模n剩余类环的所有子群(对加法)是循环子群,所有理想是主理想,并且它们都可由n的所有因子作为生成元生成的(或者由n与其所有因子的差作为生成元生成),它们的个数都为n的欧拉数。

特别地,当n是素数时,只有零理想和单位理想。

命题1模n剩余类环的所有子群(对加法)是循环子群;
这是显然的,因为模n剩余类环本身对加法构成循环群,而循环群的子群是循环群。

得证。

命题2模n剩余类环的所有理想是主理想;
对上面的所有循环子群(对加法),([i]),
根据理想的定义,[a];[b],[c]([i]);有:
[b]-[c]=[b-c]([i]);
[a][b]=[ab]= ([i]),同理:[b][a]([i]);
所以([i])做为一个理想,显然([i])是个主理想,记为。

由命题二的证明过程我们得知:所有循环子群(对加法)加上乘法都是模n剩余类环的主理想。

命题3模n剩余类环的所有循环子群可由n的所有因子作为生成元生成的(或者由n 与其所有因子的差作为生成元生成),它们的个数都为n的欧拉数。

设:n的所有因子为,,,…,,…;为n的因子。

任意取一循环子群由[a]生成(0<a<n,a Z);
设d=(a,n);既d是n的因子不妨设为,则a=, n=(,Z, <),且(,)=1,则a的阶为,又a([]),推出([a])=([]),即该循环子群等价于n的一因子作为生成元生成。

综上所述,命题成立。

所以有以下结论:
模n剩余类环的所有理想是主理想,并且它们都可由n的所有因子作为生成元生成的(或者由n与其所有因子的差作为生成元生成),它们的个数都为n的欧拉数。

推论:当n是素数时,模n剩余类环只有零理想和单位理想。

例题1:找出模18的剩余类环的所有理想。

解:
18的因子:1,2,3,6,9,18;
由上述结论知:所有理想为:([0]),([1]),([2]),([3]),([6]),([9])。

(注:通常([n])用([0])代替,二者等价)
例题2:找出模7的剩余类环的所有理想。

解:
7是素数,由推论知:所有理想为:([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