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中语文校本课程 婉约词鉴赏 第4讲 柳永词鉴赏教案

合集下载

浙江省奉化中学高中语文校本课程 婉约词鉴赏 第4讲 柳永词鉴赏教案

浙江省奉化中学高中语文校本课程 婉约词鉴赏 第4讲 柳永词鉴赏教案

第四讲柳永词鉴赏[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柳永的生平与创作了解柳永在词史上的贡献[教学难点与重点]柳永词的艺术成就[教学内容]《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一、柳永生平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

北宋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代表作《雨霖铃》。

原名三变,字景庄。

后改名永,字耆卿。

排行第七,又称柳七。

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

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耽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浅斟低唱”中寻找寄托。

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人,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制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景祐进士,官屯田员外郎。

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

死时靠妓女捐钱安葬。

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词作流传极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柳永是北宋专力写词的第一人。

他在扩大词境、发展慢词、丰富词作表现手法上都有杰出贡献。

唐末宋初,词开始快速发展。

而此时的词都为小令,简短。

柳永,正是慢词的开创者,在词发展上有极大的贡献,他对词的理解是深刻透彻的。

他的词有咏爱情的,有咏友情的等等,在婉约词上有诸多绝唱。

可惜的是才华无人赏识,他五十几才考上个小官,他对八股文章深恶痛绝。

经常出入妓院的他死时也无亲人无钱替他下葬,还是生前几个妓女埋的他。

柳词内容有三类:1.描写城市的繁荣景象和市民的生活风尚,《望海潮》最为有名。

这是一首最早出现的,由文人创作的长调慢词,它形象地描绘出钱塘江的秀美景色和繁华富庶。

2.描写男女情爱。

这类词中有表现下层人民不幸以及作者对他们的深切同情的,如《定风波》,有写妓女悲苦和她们对轻薄男子怨恨的,如《少年游》,有写妓女渴望自由、渴望真正爱情生活的,如《迷仙引》。

3.江湖落拓的感慨是他词作的另一重要内容。

《雨霖铃》、《八声甘州》、《夜半乐》是这部分词的代表作。

高中语文优质教学设计9:第4课 柳永词两首教案

高中语文优质教学设计9:第4课  柳永词两首教案

柳永词两首——雨霖铃教学目的:1.理解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特点。

2.理清思路,熟读成诵。

教学重点:鉴赏词,体味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品位诗词意像,体会作者感情。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我们在介绍宋词的时候说过,宋词可以分为两个流派——豪放派和婉约派。

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是——苏轼、辛弃疾。

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是——柳永、李清照。

请看一则对话故事传说苏轼曾问一个善于唱歌的幕士:“我词何如柳七(柳永)?”这个人回答:“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

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由此大家可知这两个流派的不同特点(婉约词读多写离情别绪,情感缠绵;豪放词充满豪情壮志,意境雄浑)能让苏轼与之一争高下的“杨柳岸晓风残月”出自哪首词?(生:《雨霖铃》)今天我们就来教学这首《雨霖铃》(板书)二、关于柳永柳永,原名三变,排行第七,世称柳七。

他少年时到汴京应试,由于擅长词曲,熟悉了许多歌妓,并替她们填词作曲,表现了一种浪子作风。

当时有人在仁宗面前举荐他,仁宗批了四个字说:“且去填词”。

柳永在受了这种打击之后,别无出路,就只好以开玩笑的态度,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在汴京(即开封)、苏州、杭州等都市过着一种流浪的生活。

大约在少年时的“怪胆狂情”逐渐消退时,才改名柳永,考取进士,在浙江的桐庐、定海等处做过几任小官。

晚年死于润州(江苏镇江县)。

死时家无余财,群伎和金葬之于南门。

他精通音律,变旧声为新声,在唐五代小令的基础上创制了大量适合于歌唱的慢词,这首词调名《雨霖铃》,就是取唐时旧曲翻制。

据《明皇杂录》云,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避地蜀中,于栈道雨中闻铃音,起悼念杨贵妃之思,“采其声为《雨霖铃》曲”。

所以这支曲本来就是寄托相思的,词调极尽哀怨。

”柳永充分利用这一词调声情哀怨、篇幅较长的特点,写委婉凄侧的离情。

(此词当为词人从汴京南下时与一位恋人的惜别之作。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第4课《柳永词两首》教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第4课《柳永词两首》教案

四、《柳永词两首》教案汪凯内容感知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从唐代开始便是历史上著名的大城市,到了宋代又有进一步的发展。

柳永在杭州生活过一段时期,对杭州的山水名胜、风土人情有着亲身的体验和深厚的感情。

在《望海潮》这首词里,作者以生动的笔墨,把杭州描绘得富丽非凡。

西湖的美景,钱塘江潮的壮观,杭州市区的繁华富庶,当地上层人物的享乐,下层人民的劳动生活,都一一注于笔下,描绘出一幅幅优美壮丽、生动活泼的画面。

这画面的价值,不仅在于它描画出了杭州的锦山秀水,而且更重要的是它刻画出了当时当地的风土人情。

上阕主要描写杭州山水的美丽,城市之繁荣。

下阕写西湖山水、人民欢乐、盛赞孙何的声势和高雅。

《雨霖铃》这首写离情的词,围绕“伤离别”而构思。

先写离别之前,重在勾勒环境;次写离别时候,重在描写情态;再写别后想象,重在刻画心理。

三个层次,层层深入,从不同层面上写尽离情别绪,可令人叹为观止。

上阕描写深秋的傍晚一对男女话别的场面。

选取典型的情景和动作,把离情别绪渲染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下阕主要写别后的痛苦。

冷落清秋的时节,扁舟夜发,愁醉迷蒙,忽然醒来,想必已是拂晓。

惊起忙寻觅,情人在何处?唯有杨柳岸上晓风残月!还虚写了别后的情景。

作者离开情人,寂寞凄凉,孤独万分,从今以后即使有良辰美景,也只形同虚设,然而越是有良辰美景,就越发使人念情伤神。

恐怕今后只能在“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中虚度余日了。

【教学目标】了解词的有关知识理解作品情感,把握作品意境,体会柳永词的语言特色及创作风格学会从情感、格调上鉴赏同一题材的不同诗词作品,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作品情感,把握作品意境,体会柳永词的语言特色及创作风格难点:比较同一题材诗词作品的异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了解词,认识作者。

2.整体感知,疏通词句。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这个单元我们主要学习宋词。

宋词是在我国诗史上继唐诗之后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一种诗歌体裁。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4课 柳永词两首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4课 柳永词两首教案

柳永词两首★★学习目标1.掌握词的文体知识,了解词的几个发展阶段和两大流派;了解柳永及其婉约词的特点。

▲词的有关知识(1)词的起源:词产生于唐,盛行于宋,在唐代广为流传,最初是宋代的“流行歌曲“。

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得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

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歌词”等。

(2)关于词牌和标题:此的标题是次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次的主要内容;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3)词的分类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阙”或“片”)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学习过程第一课时《望海潮》这首词是柳永年轻时的作品,他从家乡福建崇安前往开封应试,路过杭州,拜谒世交前辈两浙转运使孙何,于是写此词投赠。

在这首词里.柳永以生动的笔墨.把杭州描绘得富丽非凡.写景多于写投赠之意。

我们也不妨把它作为写杭州风景的作品。

北宋初期,历经五代战乱.城市人口均不多,而杭州能有十万人家,可与北宋都城汴京媲美.所以柳永便铺陈其繁华富庶。

《望海潮》是柳永创制的新词牌.钱塘江是天下景观。

调名当取其意。

一、☆★品味语言,探究鉴赏1、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了杭州的繁华与美丽【历史沿革、城市规模、市容市貌、特色景观、生活图景。

】上阙主要描写杭州山水之美丽,城市之繁荣:写法上层层铺叙.由概括到具体,逐次展开步步深入。

各句均有不同侧面:东南形胜——从地理角度;三吴都会——从都市角度;钱塘自古——从历史角度。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写“都会”;“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天涯”侧重刻画“形胜”;“市列珠玑.户盈罗绮”侧重突出了杭州的富庶繁华.这几句具体描写了杭州的繁华与美丽。

2、清代刘熙载在《艺概·词曲论》中说:“词有点。

必修4《柳永词两首》教案

必修4《柳永词两首》教案

必修4《柳永词两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熟悉柳永的生平及创作背景。

1.2理解并背诵《雨霖铃·寒蝉凄切》和《望海潮·东南形胜》两首词。

1.3掌握词的基本特点及表现手法。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对词的朗读、分析,提高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2.2运用比较法,分析两首词的异同,深入理解柳永的词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感受柳永词中的忧愁、孤独与豪放,培养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2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并背诵两首词。

1.2分析词的表现手法及情感表达。

2.教学难点:2.1理解柳永词中的意象和情感。

2.2掌握词的基本特点及鉴赏方法。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介绍柳永的生平及创作背景。

1.2引导学生关注柳永的词风特点。

2.词的朗读与感知2.1学生自读两首词,注意把握词的节奏和韵味。

2.2教师示范朗读,引导学生感受柳永词的音乐美。

3.词的分析与理解3.1分析《雨霖铃·寒蝉凄切》3.1.1分析上片写景部分的意象,体会作者的情感。

3.1.2分析下片抒情部分的情感表达,理解作者的离愁别绪。

3.2分析《望海潮·东南形胜》3.2.1分析上片写景部分的意象,体会作者的情感。

3.2.2分析下片抒情部分的情感表达,理解作者的豪放情怀。

4.比较分析4.1对比两首词的异同,分析柳永的词风特点。

5.实践与拓展5.1学生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词进行背诵和鉴赏。

5.2学生尝试自己创作一首词,表达自己的情感。

6.课堂小结6.2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学习和欣赏柳永的词。

四、课后作业1.背诵并默写两首词。

2.深入阅读柳永的其他词作,了解其词风特点。

3.结合自己的感受,写一篇关于柳永词的鉴赏文章。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分析、比较等方法,使学生深入理解了柳永的词风特点,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在实践与拓展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尝试创作,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高中语文优质教学设计5:第4课 柳永词两首教案

高中语文优质教学设计5:第4课 柳永词两首教案

《柳永词两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词的相关知识;了解作者柳永。

2、反复诵读,流畅背诵,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中优美的意境。

3、学习柳词中善于点染、铺叙、融情于景、虚实相生的艺术特点。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初步了解词的章法和句法特点。

2、了解柳永的生平简介及他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3、感受、品赏词的意境、词的情韵。

4、学习本词中点染的表现手法。

二、能力目标1、训练学生初步掌握读词诵词的能力。

2、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品赏词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背诵这两首词。

三、德育目标在词的艺术境界中提升自己的人格,净化自己的情怀。

重点难点:1、从词的章法入手,了解词的内容;2、抓词眼,详细分析名句,有助学生深入词中境界。

教学方法:朗读法、讲授法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常识简介1、词的起源:词产生于唐,盛行于宋,在唐代广为流传,最初是宋代的“流行歌曲“。

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得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

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歌词”等。

2、关于词牌和标题: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词的主要内容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

3、词的分类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阙”或“片”)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二、一轮诵读,知人论世柳永(约987—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

流落于汴京、苏州、杭州等地,每到一地都流连于秦楼楚馆,为歌伎填词作曲。

最后,他在饱受世态炎凉,“怪胆狂情”逐渐消退时,才改名柳永,至景佑元年(1034年)54岁时方才考取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柳郎中。

柳永终客死襄阳,家无余财,群伎合金葬之南外。

宋词至柳永而一变,柳永发展了长调的体制,善于用民间俚俗的语言和铺叙的手法,组织较为复杂的内容,用来反映中下层市民的生活面貌,具有浓厚的市民气息,受到广大百姓的喜爱。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4 柳永词两首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4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4 柳永词两首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4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4 柳永词两首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4【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识记作家作品,了解柳永词的写作背景及其艺术风格。

二、过程与方法:1、反复吟咏,整体把握词的内容,感受词的音律美。

2、品味语言,运用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情与景浑然交融的意境美。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词中作者流露出的浓浓的离情。

2、领略杭州物阜民丰的盛景,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培养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鉴赏词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写作手法。

2、准确把握作者情感,培养词的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词的意境的鉴赏。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内容与过程】第二课时一、学习引导人生无常,聚散不定,我们的生活总是充满了别离的。

长亭送别,执手相看,柴门扶杖,汽笛声催,生命总在演绎着悲欢离合的故事,而当我们轻轻敲开古典诗词的门扉,不经意间就会发现一个个凄婉缠绵的动人故事。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柳永的《雨霖铃》,感受作者笔下抒写的哀婉动人的别离。

这首词是作者离开汴京(当时为北宋首都)与情人话别之作,当时作者由于仕途失意,尽情十分抑郁,决定离开京城到外地去,但一想到从此不能跟心爱的人生活在一起,失去了爱的慰藉,更觉痛苦万状。

二、先学后研1、朗读该词。

2、诵读点评诵读时要注意把握感情,注意字音、语调、节奏。

①寒蝉凄切——“切”要拖音,“切”字为韵脚,韵脚字一般要读得鲜明;尾音读长更能读出凄切之情。

②竟无语凝噎——要稍重、稍停,并读出哽咽之声、冷涩之感。

(人物情感的高潮)③念去去——要稍重、稍停,拖音。

(领起字)④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何处”读出疑问语气,杨柳岸,晓风残月,就一景一顿,声断气不断。

⑤更那堪——稍重、稍停,拖音。

(统领字)⑥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稍重、稍停,拖音(统领字)3、指名朗诵,要求感受情感氛围。

三、合作探究1、思考:本词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明确:本词是一首写离别之情的词,感情基调格外低沉悲戚。

高中语文优质教学设计12:第4课 柳永词两首教案

高中语文优质教学设计12:第4课  柳永词两首教案

柳永词两首重点:理解作品情感,把握作品意境;体会柳永词的语言特色及创作风格。

人。

他的词作具有很深广的群众基础,评价要求:1、评价同学声音要洪亮、清楚;2、先点评展示同学应该注意的问题;再点评展示的[答案],力争进行补充或必要的拓展;最后对展示组进行评判打分3、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积极思考、大胆质疑大家在小组内交流对以上问题的看法,形成统一的意见,做好展示评价的准备。

展示——两分钟后,出示展示任务分配及要求例:问题一:——第一组展示(前黑板)问题二:——第四组展示(前黑板)问题三:——第五组展示(前黑板)明确:1、太平、富庶、安定、祥和的都市生活图景;2、“东南形胜”三句从地理条件、悠久历史来说的,“烟柳画桥”六句是从风景美丽和人口众多来说,“市列珠玑”三句是从人们生活的城市的商业发展来看的。

(地理位置、历史传统、自然景观、市井面貌、百姓生活);对杭州风物的惊叹、赞美、艳羡。

对两浙转运使孙何的奉承。

3、“东南形胜”是从地理条件写的,杭州地处东南,地理位置很重要,风景优美,故曰“形胜”。

“三吴都会”,是从历史悠久着笔的。

杭州是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那里人才荟萃,财货聚集,故曰“都会”。

“钱塘自古繁华”,这一句是对前两句的总结,因为杭州具有这些特殊条件,所以“自古繁华”。

开头三句,以博大的气势笼罩全篇。

自“烟柳”一句以下,便从各个方面描写杭州之形胜与繁华。

“烟柳画桥”,写街巷河桥的美丽。

“风帘翠幕”,写居民住宅的雅致;“参差十万人家”一句,表现都市人烟稠密。

“云树”三句,由市内说到郊外,只见钱塘江堤上,绿树环抱,远远望去,郁郁苍苍,犹如云雾一般。

“怒涛”两句,写钱塘江潮的澎湃与浩荡。

“天堑”,原意为天然的深沟,这里用来形容钱塘江。

钱塘江八月观潮,历来称为盛况,描写钱塘江潮是必不可少的一笔。

“市列”三句极写杭州的繁华。

市场上商品丰富,商业繁荣,市民家家户户罗绮盈箱。

只抓住“珠玑”“罗绮”两个细节,便把市场的繁荣、市民的富裕反映出来。

必修4《柳永词》教案,教你如何欣赏柳永的爱情词

必修4《柳永词》教案,教你如何欣赏柳永的爱情词

必修4《柳永词》教案,教你如何欣赏柳永的爱情词教案主题: 如何欣赏柳永的爱情词教学目标:1.学习柳永的生平和作品背景,理解柳永的创作思想。

2.学习柳永的爱情词的艺术表现手法,掌握欣赏爱情词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情感体验能力。

教学重点:1.柳永的生平和作品背景、创作思想。

2.柳永爱情词的艺术表现和欣赏方法。

教学难点:1.欣赏柳永爱情词的表现手法和内涵。

2.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情感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教师简单介绍柳永的生平和作品背景,引起学生兴趣。

二、课堂讲授(10分)1.柳永的生平和作品背景讲解柳永的生平,讲述他的成就和经历,帮助学生了解柳永的时代背景和文化环境。

2.柳永的创作思想以柳永《六宫记》为例,引导学生理解柳永的创作思想,讲解“情以词为体,意存词外”和“时代精神、文化审美”的关系,提醒学生:欣赏柳永的词不只是简单地赏词,而是要通过作品去深挖柳永的情感表达和文化内涵。

3.柳永爱情词的表现手法和欣赏方法讲解柳永爱情词的表现手法,如讲解柳永爱情词中的意境、语言、形象、文化内涵等,帮助学生对柳永爱情词的表现手法有更深刻的认识。

注重欣赏方法,讲解如何欣赏柳永的爱情词,如如何理解愁思、错别字、通假字等,以及如何清楚表达对词的感受,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分组讨论(15分)把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首柳永的词进行讨论,讨论的重点为作品的表现手法,让每个学生发表对词的看法和感受。

四、展示和点评(15分)每组小组,进行讨论后,展示自己对柳永词的理解和评价,其他小组进行点评和发言,及时纠正错误的认识,增进各小组之间的交流。

五、练习(20分)让学生针对课堂上讲解的欣赏方法进行分析和练习,如通过朗读、背诵、仿写、鉴赏等,提高学生的欣赏技能和表达能力。

六、巩固(5分)在课堂结束前,复习柳永的生平和作品背景、表现手法、欣赏方法等主要内容,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柳永爱情词的艺术结构和内涵。

高二语文第四课《柳永词两首》公开课教案

高二语文第四课《柳永词两首》公开课教案

第四课《柳永词两首》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初步了解词的章法和句法特点。

2、了解柳永的生平简介及他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3、感受、品赏词的意境、词的情韵。

4、学习本词中点染的表现手法。

二、能力目标1、训练学生初步掌握读词诵词的能力。

2、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品赏词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背诵这两首词。

三、德育目标在词的艺术境界中提升自己的人格,净化自己的情怀。

重点难点:1、从词的章法入手,了解词的内容;2、抓词眼,详细分析名句,有助学生深入词中境界。

教学方法:朗读法、讲授法教学过程:一、导入: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杭州西湖以其湖光山色之美令古代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千古传颂的名篇,读后令人心旷神怡。

今天,让我们走进柳永的《望海潮》,感受词人笔下杭州的美好景色。

二、背景、知识、资料介绍:1、走近“词”词是诗的别体,是唐代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了全盛时期。

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

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

词一般都分两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阕),极少有不分段或分两阙(片)以上的。

宋词派别婉约派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

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

内容比较狭窄。

代表人物:柳永、晏殊、晏几道、周邦彦、李清照、姜夔、李煜等。

豪放派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和字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

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岳飞宋词的类别按字数多少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以内长调:91字以上按音乐性质分:可分为令、引、慢、三台、序子、法曲、大曲、缠令、诸宫调九种。

走近柳永:才子词人,白衣卿相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字耆卿,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

北宋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代表作《雨霖铃》。

必修4《柳永词》教案,带你走进柳永词的诗意世界

必修4《柳永词》教案,带你走进柳永词的诗意世界

必修4《柳永词》教案,带你走进柳永词的诗意世界。

柳永是南唐末期的一位著名词人,其创作的词歌集《柳永词》所具有的文学价值被誉为“天下第一楼”。

而作为高中必修4的一门课程,不仅仅是要学习词的形式和技巧,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学习柳永词,领略其诗意世界,感受其情感和生命力。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主要的天籁要素2、掌握柳永词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3、重点掌握《锦瑟》、《雨霖铃》两首词的内涵和艺术特点(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媒体、互动授课等多种教学手段进行课堂教学2、学生通过朗读、背诵和演讲等方式与柳永词进行深入互动(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提高爱好、欣赏和创造诗歌的能力2、唤起学生对诗文中情感、形象等方面的共鸣和领悟二、教学内容(一)柳永词的基本特点柳永词以细腻、柔媚、感人为主要特征。

所谓“细腻”,即在情感、形象和意义三个层面都有非常精细的描绘和构思。

所谓“柔媚”,即柳永在语言和音乐方面寻求柔美、抒情、丰富的表现手法。

所谓“感人”,即柳永作为一个真正热爱生活、热爱人生的词人,在他的词中体现了一份深深的情感和真实的情感表达。

(二)柳永词的历史背景与文化内涵1、柳永及其时代南唐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阶段之一。

柳永所处的历史时期是南唐末期,也是这一时期文学最为繁荣、最为灿烂的时代。

南唐的文化表现为“中兴后期”,与中唐时期的文化相比,略显个性化,发挥了更多的独立、创新、积极性因素。

而柳永恰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之一,不仅因其娴雅的词作而被后人所传颂,还因其热爱生活、追求自由的人生态度而备受后人赞颂和尊崇。

2、柳永词的文化价值柳永的词具有“情意之美、音乐之美、形式之美和韵味之美”四大元素。

他的词意在文学史上占有着独特的位置和地位,正是因为他对于词的音乐性表达有着极为自己的见解和创新。

而这种音乐性,正是他对于文学及语言艺术的深刻认知和领悟的表现。

所以说,柳永的词虽然表达的是短暂的感情和情感,但是却植根于深厚的文化背景之下,有着深刻的思想和万千的情感表达。

柳永词两首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四(1)

柳永词两首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四(1)

柳永词两首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二必修四,第四章《宋词》,具体内容包括柳永词两首:《雨霖铃·寒蝉凄切》和《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通过分析这两首词的背景、意境、修辞手法等方面,使学生了解柳永词的艺术特色和情感表达。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柳永词的背景和创作特点,把握词的情感基调。

2. 分析柳永词的意境、修辞手法,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柳永词的意境、修辞手法分析。

难点:词中情感的理解与把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柳永的生平简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分析柳永词的创作背景,详细解读《雨霖铃·寒蝉凄切》和《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的意境、修辞手法。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词中情感的理解。

4. 例题讲解:分析《雨霖铃·寒蝉凄切》中的“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和《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中的“对潇潇暮雨洒江天,宿昔浮梦绕心田”两句的修辞手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并仿写柳永词的句子。

六、板书设计1. 柳永词两首2. 内容:《雨霖铃·寒蝉凄切》意境:凄凉、离别修辞手法:拟人、对偶《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意境:苍凉、孤寂修辞手法:拟景、对仗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并比较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和《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两首词的意境、修辞手法。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等多种方式,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柳永词的特点。

但在课堂互动方面,还需加强,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阅读柳永的其他作品,了解其艺术风格,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高中语文优质教学设计7:第4课 柳永词两首教案

高中语文优质教学设计7:第4课  柳永词两首教案

柳永词两首——雨霖铃教学目标1、通过反复朗读,感知作品内容和思想感情;2、鉴赏意象,掌握婉约派的特点;3、掌握写景抒情、情景交融和虚实结合的写法;4、培养学生的诗歌兴趣和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1、感知作品内容,把握词的抒情基调。

2、理解古典诗歌传统意象在作品中传情达意的效果,积累古人用来描写离情别绪的诗歌意象。

3、体会宋词婉约的风格。

4、掌握本词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艺术特色。

教学思路1、朗读听读,整体感知2、鉴赏意象,体会感情3、掌握写景抒情、情景交融和虚实结合的写法主要教学方法美读法讨论法问答法诵读法教学过程一、导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千百年来,别离之情不知拨动了多少人的心弦。

今天让我们轻轻叩开古典诗词的门扉,来聆听一曲凄婉缠绵的离别之歌《雨霖铃》。

二、了解词人通过预习,大家对柳永已经不再感到陌生,下面请一位同学把词人的情况给大家介绍一下。

(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查找关于作者的资料。

课堂上让学生来介绍作者。

同学之间可互相补充。

)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

仁宗景祐元年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

他通晓乐律,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是以描写城市风貌见长的婉约派代表词人。

柳永创造了慢词即长调,对北宋词的发展有重要的贡献和影响,对后来的说唱文学和戏曲也有很大影响。

柳词在宋元时期流传最广,相传当时“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坎坷不济,更多的时日跟歌妓们一起过着依红偎翠、浅酌低唱的生活。

他深深了解这些歌妓们的生活,深切同情她们的不幸遭遇。

在他的作品中,很多是反映和她们在一起的悲欢离合。

《雨霖铃》便是其中为世人所传诵的一首,被称为“宋金十大曲之一”。

三、初读感知1、听读课文(听录音或老师范读)要求:听准字音,把握节奏,体会感情。

听完后教师强调字音。

骤.雨(zhòu)凝噎.(yē)暮霭.(ǎi)那堪..(nǎ kān)2、生自由朗读要求:体会感情基调,并勾画出自己不懂的语句。

2019-2020年高中语文教学资料《柳永词两首》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

2019-2020年高中语文教学资料《柳永词两首》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

导入新课:学生唱李煜词《虞美人》(以唱代背检查上节课内容),带出热烈的课堂气氛。

解读作者,明确目标(均用投影展示):(1)学生展示收集到的有关柳永的资料,教师略加补充。

(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第一步:美美地听感受词的语言美。

播放Flash课件,学生听情感真挚的配乐朗读。

(1)第一次听:进行语感熏陶,注意节奏。

(2)第二次听:感受词的意境,注意情感的运用。

第二步:美美地读语感训练。

(1)第一次读:再播放Flash课件,学生小声仿读。

(2)第二次读:教师范读一小节,作节奏指导,学生自主朗读训练。

(3)第三次读:抽检学生朗读情况,来个小比赛,看谁朗读得最好。

(先抽两个学生分别朗读上片和下片,由同学评价,若认为自己朗读得更好的,可以向他们挑战)第三步:美美地品把握意象,品味意境,掌握技巧。

1.老师作诗词鉴赏技法指导(1)由意象品味意境。

(2)语言:理解有感情色彩的词句、有象征意义的词、用典等。

(3)写作技巧:把握写作技巧。

2.小组讨论(1)找意象,说作用。

(幻灯片上逐一展示有关意象的词及其表达的感情)明确:意象:寒蝉长亭骤雨兰舟烟波暮霭楚天晚杨柳岸晓风残月作用:渲染惆怅伤感之情(2)找出体现作者情感的词语,说表达的情感。

明确:无绪执手相看泪眼无语凝噎(难分难舍)良辰好景虚设更与何人说(惨不成欢)(3)写作技巧的探讨:请同学们回顾诗词常见的表达技巧,说说本词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明确:情景交融虚实相生补充相关的写作技巧: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借景抒情,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以乐写哀,以哀写乐)。

3.个人体悟请闭目凝神,通过意象想象离别场面,品味词中美的意境,然后说说你感受到的意境。

(学生各抒己见,同学们评点谁的感悟最好)4.小组交流讨论鉴赏词中美的词句,说说你认为写得最美、感受最深的词句美在哪里?(学生开始堂上发言,其他同学评点,教师点评穿插其间)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赏析发言,要准备足够的应对材料,以便生动自如地应答学生的发言。

高中语文优质教学设计11:第4课 柳永词两首教案

高中语文优质教学设计11:第4课  柳永词两首教案

柳永词两首[教学目标]1、掌握词的文体知识,了解词的几个发展阶段和两大流派;了解柳永及其婉约词的特点。

2、反复吟诵诗词,品味语言,发挥想象,理解意境,准确把握作者情感。

3、学习作者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写作手法;学习“点染”的表现手法。

4、明确鉴赏古诗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技巧。

5、通过对两首词的学习,领悟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怀,从而陶冶自己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反复吟诵诗词,品味语言,发挥想象,理解意境,准确把握作者情感.培养诗词鉴赏能力。

2、学习作者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写作手法;学习“点染”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1、学习作者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写作手法;学习“点染”的表现手法。

2、通过对两首词的学习,领悟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怀,从而陶冶自己的审美情趣。

[教法指导]自主学习(诵读、研读、赏析)、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教师点拨。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说明]阅读诗词的前提是理解,理解的前提是读懂。

要反复吟诵词作,准确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作品的不同风格。

学会用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词作,通过相关链接,全面了解作者生活的时代及所处环境,探究他们的人生历程,准确而全面地把握作者寄寓在词作中的感情,准确理解词作的主旨。

意境的欣赏是属于文学鉴赏较高层次的一种学习活动。

所谓“意境”,就是作品所描绘的自然、生活图景和所表现的主观思想感情融会一致所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

在鉴赏诗词时,要运用联想和想象,透过字句和画面,去细心体会、感受作者的情怀,从而领会意境中所蕴涵的思想感情。

学习诗词要注意方法技巧的学习揣摩,要学会品味语言、把握意象、理解意境、鉴赏表达技巧,从而提高阅读鉴赏诗词的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反复吟诵诗词,品味语言,发挥想象,理解意境,准确把握作者情感。

2、作者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写作手法;学习“点染”的表现手法。

一、知识链接1、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宋工部侍郎柳宜的幼子。

2019-2020年高中语文最新教学资料《柳永词两首》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

2019-2020年高中语文最新教学资料《柳永词两首》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

2019-2020年高中语文最新教学资料《柳永词两首》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核心目标:把握词的内容,品味词的语言,学习表现手法。

辅助目标:掌握词的文体知识;了解柳永及其婉约词的特点。

导入:这个单元我们来学习宋词。

词是在我国文学史上继唐诗之后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一种诗歌体裁。

而宋代是词的鼎盛时期,名家辈出,风格各异。

他们的作品兼顾了豪放和婉约两种风格。

今天,我们通过学习婉约派代表词人柳永的作品《望海潮》和《雨霖铃》,来体会柳永词的语言特色及其创作风格。

词的相关知识介绍:词,是歌词的意思,一种按乐谱的曲调和节拍来填写、歌唱的文学。

它与音乐有极密切的关系。

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 “诗余”“曲子词” “曲词”“歌词”等。

词产生于唐,盛行于宋,相当于宋代的“流行歌曲“。

“楚之骚、汉之赋、六朝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自序》)词有它独特的体制特点,从三个方面来介绍。

1、词调与词题词调指写词时所依据的乐谱、乐调。

每个词调都有个名字,即词牌。

如本词的词牌是《望海潮》,《望海潮》是柳永创制的新词牌,钱塘江是天下雄伟景观,调名当取其意。

其他常见的如《菩萨蛮》、《如梦令》、《水调歌头》等等。

但要注意的是,词牌不像我们平常写作文的题目一样,它与词的内容是不一致的。

比如说《相见欢》、《龟虽寿》,听起来好象是写欢喜、高兴的气氛,但其实是描述悲凉、凄惨的曲调。

总之,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词的主要内容;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2、词体根据乐调的变化,发展出长短不同的篇章,一般来说,分为三类:小令:58个字以内;中调:59—— 90个字;长调;91个字以上最短的小令只有14个字,最长的长调有200个字以上,可见悬殊是很大的。

每首词中有分段:单调:不分段,往往就是一首小令,篇幅较短。

双调:两段,也叫片或阕或遍,上片下片,前阕后阕三叠、四叠:即三段四段,较少见,尤其四叠极少见。

人教版新课标语文必修4 柳永词两首 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语文必修4 柳永词两首 教案

第四课柳永词两首【教学目标】1、了解关于词的知识、作家作品,体会柳永写本词的目的。

2、味词的语言,鉴赏词中形象。

3、学习词的表现手法,分析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1、理解作品情感,把握作品意境。

2、体会柳永词的语言特色及创作风格。

【教学难点】1、鉴赏词中的形象。

学习表现手法,领会表达效果。

2、比较同一题材诗词作品的异同。

【教学方法】诵读法、感悟法、讨论法、探究法。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有关作者和词一、导入新课这个单元我们主要学习宋词。

宋词是在我国诗史上继唐诗之后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一种诗歌体裁。

而宋代是词的鼎盛时期,名家辈出,风格各异。

他们的作品兼顾了豪放和婉约两种风格。

今天,我们通过学习婉约派的代表词人柳永的作品《望海潮》和《雨霖铃》,体会柳永词的语言特色极其创作风格。

二、作者及著作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字耆[qí]卿,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

北宋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代表作《雨霖铃》。

原名三变,字景庄。

他出身于书香仕宦之家,但个人世路坎坷,多次应进士试不第。

最后,他在饱受世态炎凉,“怪胆狂情”逐渐消退时,才改名柳永,至景佑元年(1034年)54岁时方才考取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

排行第七,又称柳七。

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许。

【柳永大约在公元1017年,宋真宗天禧元年时到京城赶考。

以自己的才华,他有充分的信心金榜题名,而且幻想着有一番大作为。

谁知第一次考试没有考上,他不在乎,轻轻一笑,填词道:“富贵岂扇?时会高志须酬。

”等了5年,第二次开科又没有考上,这回他忍不住要发牢骚了,便写了那首著名的《鹤冲天》(1022年):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

明代暂遗贤,如何向。

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

何须论得丧。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幸有意中人,堪寻访。

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

青春都一饷。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婉约词鉴赏第4讲柳永词鉴赏教案[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柳永的生平与创作了解柳永在词史上的贡献[教学难点与重点]柳永词的艺术成就[教学内容]《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一、柳永生平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

北宋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代表作《雨霖铃》。

原名三变,字景庄。

后改名永,字耆卿。

排行第七,又称柳七。

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

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耽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浅斟低唱”中寻找寄托。

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人,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制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景祐进士,官屯田员外郎。

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

死时靠妓女捐钱安葬。

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词作流传极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柳永是北宋专力写词的第一人。

他在扩大词境、发展慢词、丰富词作表现手法上都有杰出贡献。

唐末宋初,词开始快速发展。

而此时的词都为小令,简短。

柳永,正是慢词的开创者,在词发展上有极大的贡献,他对词的理解是深刻透彻的。

他的词有咏爱情的,有咏友情的等等,在婉约词上有诸多绝唱。

可惜的是才华无人赏识,他五十几才考上个小官,他对八股文章深恶痛绝。

经常出入妓院的他死时也无亲人无钱替他下葬,还是生前几个妓女埋的他。

柳词内容有三类:1.描写城市的繁荣景象和市民的生活风尚,《望海潮》最为有名。

这是一首最早出现的,由文人创作的长调慢词,它形象地描绘出钱塘江的秀美景色和繁华富庶。

2.描写男女情爱。

这类词中有表现下层人民不幸以及作者对他们的深切同情的,如《定风波》,有写妓女悲苦和她们对轻薄男子怨恨的,如《少年游》,有写妓女渴望自由、渴望真正爱情生活的,如《迷仙引》。

3.江湖落拓的感慨是他词作的另一重要内容。

《雨霖铃》、《八声甘州》、《夜半乐》是这部分词的代表作。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八声甘州》)、“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雨霖铃》),道出了居无定处,四海漂泊的乡思愁怀;“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雨霖铃》)、“败荷零落,衰杨掩映”(《夜半乐》)和“是处红衰翠减,冉冉物华休”(《八声甘州》)中主人公颓唐的心情将秋日景象涂抹上浓重的阴影。

词人的离愁别绪与冷落清秋的景物相互交融,达到了高度的艺术境界。

宋词自柳永起开始作容纳内容更多的慢词,这为小令之外又提供了一种新的形式。

柳词善以铺叙的手法说物言情。

大量吸收口语,是柳词表达富于变化的内容时的一种手段。

二、作品赏析(一)《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的《雨霖铃》是抒写离情别绪的千古名篇,也是柳永的代表作和宋词婉约派的名作之一。

这篇作品,词人将他离开汴京(北宋京都,今河南开封)时与爱人惜别的真情实感表达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

词的上片写饯行时难分难舍的情景,抒发离情别绪。

从日暮雨歇,送别都门,设帐饯行,到兰舟摧发,泪眼相对,执手告别,依次层层描述离别的场面和惜别的情态,犹如一首带有故事性的剧曲,展示了令人伤心惨目的画幕。

起首三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点明离别的时间和地点,并用“寒蝉”、“长亭”、刚停息的“骤雨”渲染环境和气氛。

准确地将爱人分别时的心情烘托出来,为整首词定下了凄凉伤感的调子;字字写景,景中含情。

“都门帐饮无绪”,极写饯行时依依惜别的心情;“无绪”两字写出不忍离别,而又不得不别的心绪,真是“剪不断,理还乱”,以致饮酒索然无味。

而正在无绪饮酒,难分难舍之际,“留恋处”却又“兰舟催发”。

天色已晚,船夫阵阵催促;出发上路即刻就是无情的离别现实,可想而知,词人的内心是多么的痛苦。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一对恋人,执手相拥,泪眼相视;千言万语,无从诉说。

这两句使用白描的手法,把彼此悲痛、眷恋而又不得不分别的心情,写得淋漓尽致;一对恋人失魂伤别的情状,跃然纸上。

此处的“竟”,加重气氛;“凝噎”两字把此时的别绪刻画到至极,为神来之笔。

而此时,离别的双方虽已“凝噎”“无语”,但词人的内心却百感交集。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写别后思念的预想,近情远景相融,实情虚景相交。

词人把黯淡的心情与沉沉的暮霭融在一起,给别后的思念,抹上了厚重的阴影。

这两句表面是写景,但实则句句寓情于景,用虚景烘托出别时、别后的思念心情;表明旅人前程茫茫,情人再会将遥遥无期,景无边而情无限。

一个“念”字,说明写景只是想象的。

“去去”是指分别后越去越远的意思。

这二字用得极好:不忍离去,而又不得不离去,包含了离别的无奈和无限的凄楚。

只要兰舟启碇,就会越去越远;而且,一路上暮霭沉沉、烟波千里,最后漂泊到广阔无边的远方。

离愁之深,别恨之苦,溢于言表。

从词的结构看,这两句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下片抒怀,承“念”而来,设想别后的情景和思念的凄楚。

换头起首两句,“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是以情起句,叹息古往今来多情离别之可哀;从普遍现象到个体情状,点明“多情”就会“伤离别”。

“自古”两字,把“离愁别绪”从特殊提升到普遍,扩大了词的意义。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一个“更”字,强调自己所承受的痛苦比常人、比古人更多。

这句用眼前的“清秋节”,来形象地说明这种痛苦的程度,同时又呼应上片的“寒蝉”,构成寒秋时节凄冷的协调意象。

那么,词人这种甚堪于常人、古人的别痛,又将是怎样的情形呢?接下来,词人用很具象的言语渲染出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这两句,其精之处,在于用景写情,虚景实写,以景染情,融情于景;景语即情语。

此两句与上片的“念去去”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更为甚者,“今宵酒醒何处”遥接上片的“都门帐饮”,足见词人虽“无绪”,却仍借酒浇愁,以致沉醉。

“杨柳岸、晓风残月”,则集中了一系列极易触动离愁的意象:“柳”与“留”谐音,写出了难留的离情;晓风的凄冷,写出了别后的寒心;残月的破碎,写出了今后难圆的预感。

这两句景语,将离人凄楚惆怅、孤独忧伤的感情,表现得十分充分、真切,创造出一种凄清冷落的怀人意境;历来为世人所称道,成为宋词名句。

“此去经年”以下四句,推想别后惨不成欢的境况:今后漫长的孤独日子,怎么能熬得过去呢?即使有再多的良辰美景,没有心爱的人与自己共享,也形同虚设;再退一步,即便对良辰美景有些许的感觉,有无尽的缠情蜜意,又能向谁去诉说呢?这几句,由“千里烟波”想到“千种风情”,由“无语凝噎”想到“更与何人说”,回环反复,又一气贯注,抒泻了无尽的愁思,也传达了彼此关切的心情。

词人用反问的形式结句,并嵌入一“纵”一“更”的副词,使情感的表达更为强烈。

这首《雨霖铃》是描写离情别绪最具代表性的经典之作;被列为宋词“十大金曲”之一。

它出自柳永之手,不是偶然的。

这不仅仅因为柳永的文才超强,更与柳永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有着密切的关联。

柳永生于官宦之家、书香门第,其父、其兄、其侄及本人均为进士出身。

柳永少有俊才,为人风雅,倜傥不羁,工于词章。

年轻时即入京参加科考,常留恋于歌坊柳巷,写了很多流传于社会的“俗词”,为崇尚“雅词”的仁宗皇帝所不喜。

在一次贡院科考落第时,柳永又写了一首《鹤冲天》来发牢骚,不想惹祸上身,招致了日后的不幸。

当时已是举人的柳永,善为歌辞,性情风流,“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柳永的词,在社会上广为流传。

这首词很快就被宋仁宗知道。

词中的“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等文字使仁宗大为光火。

仁宗在发榜谕批时说“此人好作‘浅斟低唱’,何要浮名?”因而,柳永连续五次科考都不被录用。

直到景佑元年,柳永将名字“柳景庄”改为“柳永”,才被赐为进士身;当时已经47岁。

其后在定海、睦洲、余杭等地做过小官。

由于其生性放荡不羁,官场屡屡失意,不被朝廷所重用;他在任满进京后,又因出言不逊,得罪朝官,被罢免了“屯田员外郎”;曾有人向宋仁宗举荐柳永,仁宗却说:“得非填词柳三变乎?……任作白衣卿相,风前月下填词!”这无疑宣判了柳永的仕途死刑。

之后,柳永干脆“奉旨作词”,浪迹市井,行于秦楼楚馆之中。

此后,他对社会生活有了更为广泛的接触,对都市生活、妓女和市民阶层相当熟悉;都市生活的繁华,妓女们的悲欢、愿望及男女恋情,以及自己的愤恨与颓放、离情别绪和羁旅行役的感受,都成了其词作的重要内容。

柳永的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秦楼楚馆亲热唱和,其词作多半产生于笙歌艳舞、锦塌秀被之中。

由于他的坎坷、潦倒,在与那些遭遇不幸的歌妓们相处时,有着“同是天涯沦落人”的真切感受,因而能以同情之心,体察那些生活在社会低层的歌妓,为她们写词,深得其共鸣,并建立起深厚的感情。

柳永晚年死于润州(今江苏扬州),终身未婚;死时一贫如洗;歌妓姐妹们为他集资营葬;死后亦无亲族祭奠;每年清明时节,歌妓相约赴其坟地祭扫,并相沿成习,称之“吊柳会”。

其生前,与谢玉英、陈师师、赵香香等名妓交往甚深。

正是这样的人生经历,使他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有着十分丰富的、感性的男女情感体验,加之本身出色的文才,方能写就如此经典的《雨霖铃》。

这首词以凄清冷落的秋景作衬托,首先刻画难分难舍的惜别情景,进而想象别后的离愁伤恨,层层铺述,情景相生,委婉凄楚地诉说了词人离愁别绪。

全词以“别情”为线索,来表达“伤离别”的主题。

就时间而言,先点出“秋天”,后点出“傍晚”,再从“今宵”设想到“经年”;但不管时间怎样变化,都处处在写“别情”。

就空间而论,从送别都门的“长亭”,到暮霭沉沉的“楚天”,到“晓风残月”的“杨柳岸”;而空间变换,仍始终离不开抒写“别情”。

从而使全篇如行云流水,自然流畅,层层推进,突出主题。

在表现形式上,通篇层层铺叙,写景、抒情均用白描手法,情景相交,虚景实景相融。

“寒蝉”、“长亭”、“骤雨”、“烟波”、“暮霭”、“杨柳”、“晓风”、“残月”都是写景词语;情态描写的词语有如:“帐饮无绪”、“留恋”、“执手相看泪眼”、“无语凝噎”等。

而“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与“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几句,则将景物描写虚实相融,很好地寄情于景中。

在情景交融方面,前片把黯然离别的心情溶入沉沉暮霭之中,绵绵离恨,犹如空阔无际的楚天;后片把酒醒后的清冷之感,溶入杨柳岸上的晓风残月之中,秋水伊人,天各一方,上,船夫紧紧地催促着行人”,也看到了“晓风吹拂的杨柳岸边,离别之人正在痛苦地徘徊”,而在“烟波浩渺的江河上,词人越去越远,直到暮霭沉沉的远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