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骨折教学幻灯课件

合集下载

下肢骨折 PPT课件

下肢骨折 PPT课件

不癒合或陳舊性骨折
❖ 固定骨折同時植骨: ①游離植骨 ②帶蒂植骨:縫匠肌蒂骨瓣、旋髂深動脈 骨瓣的骨移植術。
❖ 截骨術:轉子間截骨術或轉子下截骨術。
股骨頸骨折的癒合
癒合較慢,平均需5~6個月 不癒合率較高,平均為15%左右 影響骨折癒合的因素
年齡、骨折部位、骨折類型、骨折和移位程 度、複位品質以及內固定堅強程度有關。
病因與分類
多為間接外力引起 分類的目的在於示其穩定性 按骨折線走行方向分為: 順粗隆間線型 逆粗隆間線型
Evans' classification
Type I: Undisplaced 2-fragment fracture Type II: Displaced 2-fragment fracture Type III: 3-fragment fracture without posterolateral support Type IV: 3-fragment fracture without medial support Type V: 4-fragment fracture without posterolateral and medial support (combination of Type III and Type IV) R: Reversed obliquity fracture
固定牢靠,減少對股骨 頭的損傷。
人工關節置換術
老年人頭下型骨折、 陳舊性骨折、骨折不 癒合或股骨頭缺血性 壞死。
Hale Waihona Puke 工全髖關節置換 人工股骨頭置換兒童和青壯年股骨頸骨折
高能量損傷 以低位經頸骨折為主 治療方法主要採用複位+螺絲釘內固定 兒童股骨頭血供與成人不同,很容易缺

下肢骨折教学幻灯

下肢骨折教学幻灯
• B型——旋转不稳定但垂直稳定的骨折 ( 后 方 韧 带 结 构 完 整 ) B1 翻 书 样 骨 折 ( 前 后 压 缩 、 外 旋 ) B2 侧 方 压 缩 , 同 侧 ( 内 旋 ) B3 侧方压缩,对侧
Tile 骨盆骨折分类(C)
• C型——旋转、垂直不稳定性骨折 (垂直剪切力——骨盆底破裂) C1 单侧 C2 双侧 C3 合并髋臼骨折
• 局部体征:畸形、反常活动、骨擦音、肿胀 • X线表现:可确诊
• 下1/3骨折:可伤及坐骨神经、腘动静脉
治 疗
• 急救时临时夹板固定
• 持续牵引及局部固定
• 切开复位内固定:移位骨折、多段骨折,并血管神经伤者
方法:接骨板,加压负重钢板,髓内钉
新进展:闭合复位、顺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 • 新生儿骨折:伤肢用绷带固定于胸腹部 • 幼儿骨折(3、4岁以下):垂直悬吊牵引 • 儿童骨折:水平皮牵引
内踝或双踝,并用石膏固定最少3个月
• 三踝骨折:应作切开复位
• 下胫腓关节分离:需用一枚螺丝钉固定下胫腓关节
the Lower Limbs
and
Pelvis)
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创伤骨科 中国人民解放军创伤骨科中心
骨 盆 骨 折
( Pelvis Fracture )
顺序 分 类 1 旋后/外旋 缩写 足的位置 S.L 内翻 距骨移动方向 外旋 常用术语 外旋损伤 无下胫腓分离 外展损伤
2
旋前/外展
P.A
外翻
外展
3
旋前/外旋
P.L
外翻
外旋
外旋损伤 伴下胫腓分离
内收损伤 垂直压缩损伤
4 5
旋后/内收 旋前/背屈
S.A P.D
内翻 外翻

下肢骨折()[可修改版ppt]

下肢骨折()[可修改版ppt]

第二节 股骨转子间骨折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 股骨上端上外侧为大转子,下内侧为小转子,均为松质骨, 转子间是骨质疏松的好发部位。
• 股骨矩:在股骨颈、干连接的内后方,形成致密的纵形骨 板。股骨矩的存在决定了转子间骨折的稳定性。
股骨粗隆间骨折
• 骨折多见于中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直接暴 力或间接暴力均可引起骨折。
以非手术治疗为主
易发生骨折不愈合或股骨 很少发生
头缺血坏死
第三节 股骨干骨折
Fracture of the sh状骨
• 转子下至股骨髁上的骨折 • 全身骨折的4-6% • 男性多于女性,约2.8:1
解剖概要
• 股骨干是全身最粗、最长、承受应力最大 的长管状骨,骨干的密质骨较厚,骨干中 部松质骨较少。
• 为关节囊外的骨折。 • 该处骨折血供丰富,易于愈合,很少发生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 转子间是骨囊性病变的好发部位,因此可
发生病理性骨折。
病因与分类
• 稳定性骨折:股骨矩的完整性未破坏 • 不稳定性骨折:股骨矩不完整
Evans' classification
临床表现及诊断
• 局部疼痛、肿胀、压痛和功能障碍 • 有时髋外侧可见皮下瘀血斑 • 远侧骨折段处于极度外旋位,严重者可达
大转子上移征
临床表现与诊断
Bryant三角
Nelaton线
Shoemaker线
临床表现与诊断
影像学检查
• X片:骨盆正位, 髋关节正侧位
• 螺旋CT三维重建
• MR:隐匿性骨 折
治疗
• 治疗方案选择取决于 1.骨折部位 2.骨折移位程度 3.病人年龄
治疗

中医骨伤科学下肢骨折PPT模板

中医骨伤科学下肢骨折PPT模板

手术
术中
空心拉力螺钉
手 术:固定
固定后
空心拉力螺钉
手 术:融合
(fracture of calcaneus)
教学要求
熟悉:跟骨骨折的病因病理。 掌握:跟骨骨折的手法整复要点。
特点
负担全身 50~60%重量 合并颅底、 脊柱骨折 破坏足弓, 影响负重
解剖
骨质特点:松质 骨。
结节关节角:跟 骨后关节面最高 点到跟骨结节连 线,跟骨后关节 面最高点到跟骨 前突最高点连线 ,两线相交所成 的角度。正常角 度约为30~45°。
手法复位
固定足,按压外踝,纠正踝部外移
手法复位
背伸足,纠正后踝移位及距骨后移
临床问题
固定 治疗要求 近年趋势
采用塑形夹板或者石 膏进行固定
准确对位 固定牢固
多采用手术
优点:部位浅, 入路不复杂, 易固定
缺点:易感染
牵引
塑形夹板
手术
手术
张力带加钢板螺 钉
手术
手术
注意下胫腓联合 螺钉的去除应在 术后10周内
根据受伤姿势可分:
1、内翻损伤。 2、外翻损伤。 3、外旋损伤。 4、纵向挤压损伤。 5、侧方挤压损伤。 6、跖屈损伤。 7、背伸损伤。
根据损伤严重程度 再进行分度
损伤机制
外翻损伤机制
损伤机制
内翻损伤机制
诊断要点
外伤史 临床表现 影像学
手法复位
对抗牵引,纠正重叠
手法复位
内翻旋转,纠正外翻
75%~85%并发有同侧腓骨骨折 有增多的趋势
损伤机制
低能量损伤(如滑雪): 常为简单骨折
高能量损伤(如高处坠落,交通事故): 常引起复杂的关节内骨折

下肢骨折教学幻灯PPT课件

下肢骨折教学幻灯PPT课件
根据骨折类型选择合适的固定方式, 如石膏、夹板等,以减轻疼痛和避免 二次损伤。
合理用药
遵循医嘱,按时服药,同时避免自行 使用非处方药或草药。
康复训练
在医生或康复师的指导下进行适当的Hale Waihona Puke 康复训练,促进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 。
注意事项
观察病情变化
注意患肢的肿胀、疼痛 、颜色等变化,如有异
常及时就医。
定期复查
病例三:胫腓骨骨折
总结词
常见的下肢骨折之一,愈合时间较长
详细描述
胫腓骨骨折通常由直接暴力或扭伤引 起,症状包括小腿疼痛、肿胀、畸形 和活动受限。治疗以石膏固定和手术 为主,术后需进行康复训练。
THANKS
感谢观看

CT检查
对于复杂骨折或关节内骨折, CT扫描能够提供更详细的骨
折信息。
MRI检查
对于软组织损伤或怀疑周围神 经损伤的情况,MRI有助于诊
断。
临床检查
医生通过详细询问病史、体格 检查及神经功能检查,综合判
断是否存在骨折。
评估标准
骨折类型
根据骨折的部位和类型,评估 治疗的难度和预后。
骨折移位程度
移位程度影响治疗方式的选择 和预后。
软组织损伤情况
周围软组织的损伤程度影响手 术难度和术后恢复。
患者年龄与健康状况
患者的年龄和整体健康状况对 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有重要
影响。
鉴别诊断
01
02
03
软组织损伤
骨折常伴随软组织损伤, 需与单纯的软组织损伤相 鉴别。
其他骨病
如骨肿瘤、骨髓炎等,需 通过影像学和病理检查进 行鉴别。
神经损伤
骨折可能伴随神经损伤, 需与单纯的神经损伤相鉴 别。

下肢骨折教学幻灯PPT课件

下肢骨折教学幻灯PPT课件

• 清创、外固定架固定
——软组织广泛损伤的开放性骨折
• 皮瓣(带蒂、游离)移植对消灭创面的作用
PPT学习交流
29
石膏外固定
石膏切楔
PPT学习交流
石膏靴
30
PPT学习交流
31
Gustilo开放性骨分类
Ⅰ型:开放性骨折,伤口小于1cm,清洁
Ⅱ型:开放性骨折,伤口长于1cm,无广泛软组织损伤、撕脱或撕脱的皮瓣
15
PPT学习交流
16
病因、分类与骨折移位机理
• 直接暴力致伤多
• 上1/3骨折:
近段屈曲、外旋、外展 远段向上、后、内 向外成角、短缩
• 中1/3骨折:
远段向外成角
• 下1/3骨折:
远折段向后倾倒,
可伤及血管、神经
PPT学习交流
17
临床表现与诊断
• 外伤史与症状:畸形、剧痛、髋膝不能活动 • 局部体征:畸形、反常活动、骨擦音、肿胀 • X线表现:可确诊 • 下1/3骨折:可伤及坐骨神经、腘动静脉
PPT学习交流
18
治疗
• 急救时临时夹板固定 • 持续牵引及局部固定 • 切开复位内固定:移位骨折、多段骨折,并血管神经伤者
方法:接骨板,加压负重钢板,髓内钉 新进展:闭合复位、顺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 • 新生儿骨折:伤肢用绷带固定于胸腹部 • 幼儿骨折(3、4岁以下):垂直悬吊牵引 • 儿童骨折:水平皮牵引
止血带的使用
PPT学习交流
33
1. 清创
(1)清洗伤肢、消毒、铺单 (2)切除创口边缘 (3)清理创腔或创袋 (4)处理皮下组织及脂肪组织 (5)处理筋膜、肌肉肌腱、血管、神经 (6)处理关节韧带与关节囊 (7)处理骨外膜、止血 (8)处理骨折端 (9)再次清洗

中医骨伤科学-下肢骨折(全套261页PPT课件)

中医骨伤科学-下肢骨折(全套261页PPT课件)

無移位骨折:固定膝關節伸直位,抱膝圈 或石膏外固定
上、下極撕脫性骨折:將上、下極小骨 片切除,修復股四頭肌腱
粉碎骨折:可用鋼絲或絲線環紮,配合石 膏外固定
完全粉碎並移位明顯;髕骨陳舊骨折伴創 傷性膝關節炎者:可進行做髕骨切除術
橫型骨折
可選用兩枚克氏針與張力帶鋼絲固定,固定 作用強,術後不用外固定,可以早期進行功 能活動。
適應征:有移位的新鮮 骨折
三枚拉力螺紋釘或三棱釘固定
手術後三不前提下可 儘早活動
適應征:Garden’s II、III 型頸中、基底型骨折
人工髖關節置換
手術後即可不負重活 動,二周內可逐步負 重鍛煉
適應征:60歲以上, Garden’s II型以上股 骨頸頭下型骨折,以 及陳舊性股骨頸骨折 不癒合,股骨頭無菌 性壞死,且無手術禁 忌者
長時間臥床牽引 患者易併發呼吸道、 泌尿道、褥瘡感染
股骨粗隆間骨折
多見於老年人,男性多於女性 主要結構松質骨,周圍肌肉豐厚,血
供良好,骨折預後良好 屬於關節囊外骨折 高齡患者長期臥床併發症較多
病因病機
按骨折線走行方向分類
順粗隆間型 反粗隆間型
粗隆下型
Evans’ 分型
Type I Type II Type III
臨床表現與診斷
受傷史 局部疼痛、腫脹和畸形等,體征較顯著 X線檢查可確定骨折的類型和移位情況
應當注意
血管神經損傷 筋膜間隙綜合症
治療
目的:恢復小腿的長度、對線和負重功 能。
重點:處理脛骨骨折,需完全糾正成角 和旋轉移位。
整複與固定
手法複位和夾板或石膏固定 骨牽引
骨穿針外固定法
廣泛軟組織損傷的 開放骨折,甚至戰 傷骨折,清創後不 能行早期閉合者, 以及不穩定型骨折 比較適用。

骨伤科护理学之下肢骨折PPT课件

骨伤科护理学之下肢骨折PPT课件

骨折合并损伤
胫骨上1/3骨折时,会压迫腘动脉分叉处, 引起小腿缺血性坏死 腓骨上端骨折移位时,会伤及腓总神经
病因病机
积极进行功能锻炼,促进骨折愈合,防止骨折病(关节僵硬、肌肉萎缩)
直接暴力: 去除石膏后主动屈伸膝关节功能锻炼。
术后2-3周:扶拐下地(患肢不负重),进一步增加膝关节活动度,增强下肢肌力
稳定的横断骨折、短斜形骨折:麻醉下手法复位,固定
并发软组织损伤 断裂时,踝穴增宽,踝关节不稳定
间接暴力,可合并韧带损伤,分四类
(浅层) (深
层)
压迫性溃疡(皮肤溃破,溃烂,坏死)危险
间接暴力 高处落下、不慎跌倒 长斜形,螺旋形, 部位:胫骨中下1/3交界处, 双骨折不在同一水平,腓骨骨折线高于胫 骨
了解功能锻炼 间接暴力,可合并韧带损伤,分四类
压迫性溃疡(皮肤溃破,溃烂,坏死)危险 有效固定,保证骨折愈合 避免过大动作 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踝足活动 扶拐下床活动患侧肢体全足底着地,防止摔倒。 双踝合并后踝骨折,三踝骨折 患肢的血运情况(包扎有无过紧、肢体肿胀程度加重、血液循环障碍,发现患肢有苍白、阙冷、发绀、疼痛、感觉麻木等情况应立即 处理 1、下胫腓韧带(下胫腓联合): 症状:膝部疼痛,局部压痛,肿胀, 原因,环境,药物,稳定情绪,动作 生活需要得到满足,独立自理活动 全身情况:术后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抬高患肢,预防肢体肿胀,术后给予心理护理及饮食护理,指导患者功能锻炼
伤处骨折, 移位严重,年龄过大,可作髌骨切除术,修补股四头肌扩张部分和关节囊,重叠缝合伸膝装置防止软组织松弛。
生活需要得到满足,独立自理活动 生活需要得到满足,独立自理活动
拆线后,带石膏双拐下地,扶物下蹲
双骨折在同一水平 触诊小腿软组织有明显内压增高感,局部张力大及时通知医生

下肢骨折-ppt参考课件

下肢骨折-ppt参考课件

胫腓骨骨折——病因与分类
直接暴力:重物直接打击或车轮碾 压,至横行,短斜行或粉碎性骨折, 折端在同一水平,多开放 间接暴力:高处跌落,强烈扭转, 可至长斜行或螺旋行骨折,腓骨骨 折面稍高,折端可刺破皮肤,嗲出 摄小腿全长X光片,以免漏诊
胫腓骨骨折——诊断与治疗
临床表现为局部疼痛,肿胀,畸形, 开放骨折可有伤口及创面,同时注 意肢体血运,运动,感觉以及胫前 区和腓肠肌区张力是否增高 治疗目的;恢复小腿长度,对线和 持重功能,胫腓骨复位同样重要, 一般先满足胫骨的复位
股骨颈骨折——分类
按骨折部位分:头下,经颈,基底 按X线表现:内收:Pauwels>50度, 不稳定骨折,外展:Pauwels<30度 按移位程度(Garden):不完全骨折, 无移位的完全骨折,部分移位的完 全骨折,完全移位的完全骨折
股骨颈骨折——临床表现与诊断
病史:跌倒史,行走功能丧失,嵌 插型病人有时仍能行走,疼痛轻 检查:伤足呈45-60度的外旋,患髋 压痛,患肢短缩,大转子明显突出, Bryant三角底边缩短,大转子顶端 在Nelaton线之上 测量Pauwels角,了解骨折的稳定性
踝部骨折——一般特点
多由间接暴力引起,较多见 分类较复杂,要综合受伤机制,受 伤部位及下胫腓连接,以指导治疗 疼痛 ,肿胀,畸形,X光片确诊 踝部骨折多为关节内骨折,为恢复 关节面平整及负重,多行手术治疗, 同时注意下胫腓连接损伤的修复
跟骨骨折——一般特点
跟骨后端为着地点,跟骨结节有跟腱附着, 载距突承载距骨,正常跟骨的结节关节角 约为40度 多为高处跌落垂直暴力使跟骨压缩或劈裂, 可合并脊柱骨折,勿漏诊 临床表现为跟痛,肿胀,平足,足底宽或 外翻,应摄正,侧,斜及跟骨轴位X光片 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效果差别不大

《下肢骨折阅片》PPT课件

《下肢骨折阅片》PPT课件
下肢骨折阅片
精选ppt课件
1
下肢骨的构成 腓骨
中跗骨
股骨 髌骨
胫骨
距骨
足跖趾骨
精选ppt课件
2
1、股骨颈骨折
精选ppt课件
3
• 按骨折线部位分
骨折病理分型 头下型骨折 颈中型骨折
基底部骨折
血供破坏少,骨折 易愈合,预后好
精选ppt课件
血 供 破 坏 大, 骨 折 难 愈 合, 预 后 差
4精选ppt课件源自精选ppt课件19
精选ppt课件
20
精选ppt课件
21
3、股骨干骨折
精选ppt课件
22
股 骨 干
精选ppt课件
23
骨折移位情况
上1/3骨折
中1/3骨折
下1/3骨折
精选ppt课件
24
精选ppt课件
25
精选ppt课件
26
精选ppt课件
27
精选ppt课件
28
4、股骨髁上骨折
(股骨髁间骨折)
精选ppt课件
50
精选ppt课件
51
精选ppt课件
52
精选ppt课件
53
精选ppt课件
54
精选ppt课件
55
精选ppt课件
56
精选ppt课件
57
精选ppt课件
58
5
精选ppt课件
6
精选ppt课件
7
精选ppt课件
8
精选ppt课件
9
无移位骨折
精选ppt课件
10
2、股骨转子间骨折
(股骨粗隆间骨折)
精选ppt课件
11
精选ppt课件

下肢骨折PPT课件

下肢骨折PPT课件
股 骨 干
股骨干解剖特点: • 骨皮质坚固、厚(承受较大的应力) • 肌肉附着点多(收缩移位,易生长) • 血管丰富(易损伤A、V、N)
股骨干骨折
•直接暴力 (打击、 挤压): 横断、粉 碎骨折
病因病理
• 间接暴力 (扭转、杠 杆):斜形、 螺旋形骨折
•儿童受伤: 青枝骨折
股骨干骨折
骨折移位情况
• 熟悉:股骨髁上、髁间骨折解剖特点 • 掌握:股骨髁上、髁间骨折的病因病机、
诊断要点、复位手法及固定方法。
股骨髁上骨折
位置: 在腓肠 肌始点 上 2~4cm 的范围
• 多发于青壮 年 • 直接暴力
• 骨折易损伤A
股骨髁上骨折
分型
屈曲型
伸直型
股骨髁间骨折
在股骨髁上骨折的基础上,残余暴力继 续作用于骨折部,将股骨髁劈成二块,成“T” 或“Y”型骨折
2、股骨转子间骨折
(股骨粗隆间骨折)
15
教学目的
• 了解: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固定方法、药物 治疗
• 熟悉: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分型 • 掌握: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鉴别诊断要点、
复位手法。
股骨转子间骨折
股骨距:
•致密纵行骨板 •颈干承重结构 •血运丰富
股骨转子间骨折
分型
股骨转子间骨折
骨折X线片
股骨转子间骨折
髌骨骨折
髌骨
•伸膝作用 •增强肌力 •保护膝关节
髌骨骨折
骨折类型
髌骨骨折 治疗要求:属于关节内骨折,关节面平滑 恢复膝关节屈伸功能。
• 无移位:抽吸瘀血,伸直位外固定 • 有移位:手术内固定 • 尽早练习股四头肌 • 药物配合:中药熏洗,通利关节
6、胫骨髁骨折
(胫骨平台骨折)

中医伤科学下肢骨折精品PPT教学课件

中医伤科学下肢骨折精品PPT教学课件

2020/12/8
28
2020/12/8
29
诊查要点
有明显外伤史,伤后局部肿胀、疼痛、压痛; 严重移位的股骨下1/3骨折,在腘窝部有巨大
的血肿,出现小腿感觉、运动障碍,足背、胫 后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损伤严重者,早期可并发外伤性休克,还可并 发脂肪栓塞。 X线检查可显示骨折的部位、类型及移位情况。
2020/12/8
11
治疗
新鲜无移位骨折或嵌插骨折不需复位, 但患肢应制动;
移位骨折应尽早给予复位和固定; 陈旧性股骨颈骨折可采用髋关节重建术
或改变下肢负重力线的截骨术,以促进 骨折愈合或改善功能。
2020/12/8
12
整复方法
牵引复位法:为减少对软组织的损伤, 保护股骨头血运,目前多采用骨牵引逐 步复位法。
2020/12/8
17
股骨粗隆间骨折
2020/12/8
18
股骨粗隆间骨折又称股骨转子间骨折, 发病原因及受伤机制与股骨颈骨折相同。 因转子部骨质松脆,多为粉碎性骨折, 根据骨折线的方向和位置,可分为顺转 子间型、反转子间型和转子下型,均属 不稳定型骨折。
2020/12/8
19
2020/12/8
2020/12/8
24
练功活动
积极进行患肢股四头肌舒缩活动,以及踝关 节和足趾关节的屈伸功能锻炼,防止肌肉萎 缩、关节僵硬及骨质脱钙现象。
解除固定和牵引后,逐渐加强患肢膝关节的 屈伸活动,并可扶双拐不负重下床活动。
每1~2个月拍X线照片复查1次,至骨折坚固 愈合、股骨头无缺血性坏死现象时,弃拐逐 渐负重行走,一般约需半年左右时间。
2
下肢肌肉发达,骨折整复后,单纯夹板 固定难以保持断端整复后的位置,尤其 是股骨干骨折及不稳定的胫腓骨骨折, 常需配合持续牵引,固定时间也应相对 长些,以防止过早负重而发生畸形或再 骨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