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晶技术
结晶技术的现状与未来趋势
结晶技术的现状与未来趋势
结晶技术是一种将溶液或气体中的物质通过结晶过程分离和纯化的方法。
它在化学、医药、食品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下面是结晶技术的现状和未来趋势:
1. 现状:
- 结晶技术在化学合成中广泛应用,用于提取和纯化有机化合物。
它可以通过控制结晶条件来获得高纯度的化合物。
- 在药物制造中,结晶技术被用于纯化和分离药物成分,确保药物的质量和纯度。
- 在食品加工中,结晶技术可以用于提取和纯化食品成分,如糖类、盐类等。
- 结晶技术也在材料科学和电子工业中得到应用,用于制备纯度高的材料和晶体。
2. 未来趋势:
- 精准控制结晶过程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通过调整溶液的温度、浓度和搅拌速度等因素,可以实现对晶体形态、大小和分布的精确控制,提高产品的性能和质量。
- 高通量结晶技术的发展。
高通量结晶技术可以同时处理多个样品,加快结晶过程,并提高结晶的成功率。
这对于高效的药物筛选和材料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结晶过程的机理研究。
通过深入研究结晶过程的原理和机理,可以更好地理解结晶的规律,并开发新的结晶技术和方法。
- 结晶过程的模拟和计算。
借助计算机模拟和建模的方法,可以预测和优化结晶过程,提高结晶的效率和产率。
总的来说,结晶技术在化学、医药、食品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
随着科学技术
的不断进步,结晶技术将更加精确、高效和可控,为各个行业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结晶技术
过饱和溶液
让我们再以谷氨酸一钠过饱和 溶解度曲线为例说明过饱和溶 液现象。
对处于60℃、70℃、80℃时, 对几种浓度谷氨酸钠饱和溶液 进行降温,使之进入过饱和状 态,仔细观察(借助放大镜) 降温过程中溶液微观变化(测 定结果见表1)。
第一节 物理与机械分离----结晶
一、结晶的基本概念
1、结晶定义:凡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匀相中形成固体 颗粒者,统称为结晶
结晶是制备纯品的有效方法,由于晶体外 观好,易于被消费者喜爱,一般生产中常 以结晶作为最后一步的精制操作。
比如在食品配料和添加剂都是通过结晶获 得的。如葡萄糖酸,蔗糖、谷氨酸钠等。
➢2、结晶的过程:结晶是指从均匀相中形成 固体颗粒的过程。主要有以下过程:
相反要想使溶质从溶液中析出。则要反方向 来破坏这个动态平衡,使结晶速度大于溶解 速度。
溶液中的溶质含量超过它饱和溶液中溶质含 量时,溶质质点间的引力起着主导作用,它 们彼此靠拢、碰撞、聚集放出能量,并按一 定规律排列而析出,这就是结晶过程。
工业生产上可采用蒸发浓缩,冷却或其他降 低溶解度的方法来破坏溶液的动态平衡,使 溶质结晶。
根据结晶过程中液相与固相即溶液与溶质晶 体之间的关系,
从图7可以看到:曲线α0和曲线α2将图分成三 个区域,即稳定区、不稳定区和介稳区。
不饱和区(溶解区)
曲线α0下方为不饱和溶液,无晶体析出现 象,外加晶体溶解
亚稳区
曲线α0和α2之间为略过饱和溶液,晶核不 会自动形成,但诱导可以产生,若有晶体 存在可以长大
过饱和溶液
通过实验而给出的各种物质溶解度与温度关 系的曲线称为溶解度曲线。
结晶技术
(1)晶体与搅拌螺旋桨间的碰撞; (2)湍流下晶体与结晶器壁间的碰撞; (3)湍流下晶体与晶体的碰撞; (4)沉降速度不同,晶体与晶体的碰撞。
2、影响接触成核速率的因素
(1)过饱和度的影响
产生的晶粒数N是过饱和度S的函数。
无论哪一类晶体,晶核生成量与晶体生长速率成正比。
(2)碰撞能量E的影响 在很大范围内,产生的晶粒数与碰撞能量成正比。
粒度大且较均匀的晶体所夹带的母液较少,洗涤也 比较容易。
可见产品粒度及粒度分布会影响到晶体产品的纯度。
晶体纯度的影响因素
(3)晶习
晶习是指晶体外形。
影响晶习的因素:
① 溶液性质、杂质和溶剂等。
② 操作条件如温度、搅拌程度、冷却或浓缩方式、 pH的调节速度等是影响过饱和度的因素。
3、成核现象
3、初级非均相成核
在工业规模的结晶过程中,一般不应以初级成 核作为晶核的来源,因为实际操作时难以控制 溶液的过饱和度,使晶核的生成速率恰好适应 结晶过程的需要。
二、二次成核现象
绝大多数工业结晶器中,二次成核已被认为是 晶核的主要来源。
在二次成核中起决定作用的两种机理
(1)液体剪切应力成核 (2)接触成核(碰撞成核) 晶核生成量与搅拌强度有直接关系。
可归纳成三种形式:
(1)初级均相成核:不含外来物体时自发产生晶核。
(2)初级非均相成核:外来物体诱导下产生晶核。
(3)二次成核:溶液中已有溶质晶体存在的条件下形 成晶核的现象。二次成核中又以接触成核占主导。
成核现象
接触成核:新生的晶核是晶浆中已有的晶体颗 粒,在结晶器中与其他固体接触碰撞时产生的 晶体表层的碎粒。
化工产品结晶技术
化工产品结晶技术1. 引言化工产品结晶技术是指通过控制溶液中溶质的结晶过程,使其形成晶体或颗粒的过程。
该技术在化工行业中具有广泛应用,可以用于制备高纯度的产品、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纯度、改善产品的物理性质等。
本文将从结晶原理、影响因素、操作方法和应用案例等方面进行全面深入地探讨化工产品结晶技术。
2. 结晶原理结晶是物质由溶液或熔融状态转变为晶体状态的过程。
在溶液中,溶质分子或离子与溶剂分子或离子之间通过化学键或静电作用力相互结合,形成溶液。
当溶液中的溶质浓度超过了溶解度限度时,溶质会逐渐聚集形成微晶核,并通过析出过程逐渐长大,最终形成稳定的晶体。
结晶过程受到物质的溶解度、温度、溶液浓度、搅拌速度等因素的影响。
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溶质在溶剂中达到平衡时的最大浓度,是决定结晶过程中溶液中溶质浓度的重要参数。
温度和溶液浓度的变化会改变物质的溶解度,从而影响结晶过程的进行。
3. 影响因素结晶过程的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3.1 温度温度是影响结晶过程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一定的溶质浓度下,温度的升高会增大物质的溶解度,从而抑制结晶过程的发生。
相反,温度的降低会减小物质的溶解度,有利于结晶过程的进行。
因此,在结晶工艺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温度,以实现最佳的结晶效果。
3.2 溶质浓度溶质浓度是指溶液中溶质所占的比例。
溶质浓度的增加会提高溶质与溶剂分子的碰撞频率,从而促进晶体的形成。
当溶质浓度超过饱和浓度时,过饱和现象会发生,有利于晶体的生长。
因此,在结晶工艺中需要控制好溶质的浓度,以实现理想的结晶效果。
3.3 搅拌速度搅拌速度对溶质在溶液中的分散均匀性和晶体生长速率有重要影响。
适当的搅拌可以加强溶质与溶剂之间的质量和热量传递,促进晶体的生成和生长。
搅拌过快则会造成晶体的碎化、生长不良等问题,搅拌过慢则会导致溶质的不均匀分散,影响晶体的质量和纯度。
因此,在结晶工艺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搅拌速度。
结晶技术
结晶技术
第一节、概述
结晶技术:使溶质从过饱和溶液中以晶体状态析 出的操作技术 固体有结晶和无定形两种状态 结晶
析出速度慢,溶质分子有足够时间进行排列,粒子排 列有规则
无定形固体
析出速度快,粒子排列无规则
结晶操作的特点
只有同类分子或离子才能排列成晶体,因此结晶过 程有良好的选择性。
通过结晶,溶液中大部分的杂质会留在母液中,再通过过 滤、洗涤,可以得到纯度较高的晶体。
晶核形成和晶体生长
1、晶核的形成
晶核的形成:最先析出的微小颗粒是以后晶体的 中心,称为晶核。
均相初级成核 一次成核 成核方式 二次成核
非均相初级成核
剪应力成核:当过饱和溶液以较大的流速流过正在生长 中的晶体表面时,在流体边界层存在的剪应力能将一些附 着于晶体之上的粒子扫落,而成为新的晶核。
接触成核:当晶体与其他固体物接触时所产生的晶体表
C2---小晶体的溶解度; C1---普通晶体的溶解度 σ---晶体与溶液间的表面张力;ρ---晶体密度 γ2---小晶体的半径; γ1---普通晶体半径 R---气体常数; T---绝对温度
2、溶解度曲线和过饱和曲线
过饱和曲线可分成三个区: 稳定区 不稳区 溶解度曲线以下的区域 溶解度曲线以上的区域 过饱和区
过饱和现象的表示方法:
C C C
式中:
C —溶度差过饱和度,Kg溶质/100Kg溶剂; C—操作温度下的过饱和浓度,Kg溶质/100Kg溶剂; C*—操作温度下的溶解度,Kg溶质/100Kg溶剂。
凯尔文(Kelvin)公式
溶质溶解度与温度、溶质分散度(晶体大小)有关。
c2 2M 1 1 ln ( ) c1 RT r2 r1
结晶技术练习题
结晶技术练习题结晶是一种将可溶性物质从溶液中沉淀出来的方法,常用于矿石开采、制药、化妆品以及食品加工等领域。
通过结晶技术,我们可以获得纯度较高的产品,实现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本文将介绍一些结晶技术的相关概念和实践操作。
一、结晶原理结晶是物质从溶液或熔融状态中形成晶体的过程。
其基本原理是当溶液中的溶质浓度超过其饱和溶解度时,溶质会通过核心生长形成晶体。
结晶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溶质溶解:将溶质加入适量的溶剂中,在适当的温度和搅拌条件下将其溶解。
2. 过饱和度的达成:通过加热或增加溶质的浓度,使溶液中的溶质浓度超过其饱和溶解度,达到过饱和状态。
3. 成核:在过饱和状态下,产生微小的凝固核心。
核心的生成可以通过添加种晶剂或者通过温度的改变促进。
4. 结晶生长:溶液中的溶质在凝固核心上逐渐沉积成长,最终形成晶体。
晶体的形态和生长速度与温度、浓度和搅拌等因素密切相关。
二、结晶操作实践1. 准备工作:首先,准备所需的溶质和溶剂,并确保它们的纯度和质量。
其次,准备结晶容器,可以是玻璃烧瓶、结晶皿或结晶皿等。
同时,准备好热源和搅拌设备,以及必要的安全措施。
2. 溶质溶解:根据实验要求,在适量的溶剂中溶解溶质。
可以调整温度和搅拌速度来提高溶质的溶解度。
3. 过饱和度的达成:通过加热溶液或者增加溶质的浓度,使溶液中的溶质浓度超过其饱和溶解度,使溶液达到过饱和状态。
这一步需要根据实验要求和操作经验来确定。
4. 成核:在过饱和状态下,通过添加种晶剂或者调节温度来促使凝固核心的形成。
种晶剂能够提供表面供晶体生长所需要的结晶中心。
5. 结晶生长:在凝固核心上,晶体逐渐生长形成。
可以控制温度、搅拌条件和结晶速率来控制结晶体的形状和大小。
6. 结晶收获:当晶体生长到满意的程度时,停止结晶过程。
通过过滤或离心的方法将晶体与溶液分离,然后用清洁的溶剂洗涤晶体,最后将晶体晾干或采用其他适当的方式进行干燥。
三、结晶技术的应用1. 矿石开采:结晶技术在矿石加工中常用于提取有用金属或矿物。
简述结晶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简述结晶技术的原理及应用1. 结晶技术的原理结晶技术是一种物质从无序状态过渡到有序状态的过程,是通过调控物质中的分子或原子排列方式,使其形成具有规律的晶体结构。
结晶技术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 溶解过程溶解是结晶技术的起始阶段,物质在适当的溶剂中经过溶解形成溶液。
根据溶剂和溶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不同,溶解过程中的物质分子或原子会以不同的方式进行排列。
1.2 过饱和度控制过饱和度是指溶液中溶质的浓度超过了该温度下溶解度的情况。
通过控制溶质的浓度和溶液的温度,可以控制过饱和度的大小,进而影响结晶的形成速率和晶体的尺寸。
1.3 晶核形成晶核是结晶过程中的起始结构单元,是溶液中起初形成的微小晶体。
晶核的形成需要克服过饱和度引起的能量障碍,通过调节溶液中的溶质浓度、温度和搅拌速度等条件,可以控制晶核的数量和尺寸。
1.4 晶体生长晶体生长是指溶液中的晶核逐渐生长并形成完整的晶体。
晶体生长的速率和形态受到温度、溶液流动性、溶质浓度等因素的影响。
通过调节这些条件,可以控制晶体生长的速率和形态,从而获得所需的晶体产物。
2. 结晶技术的应用结晶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特别是在化工、药物、食品等工业中的应用非常重要。
2.1 化工行业在化工行业中,结晶技术被广泛用于纯化和分离物质。
通过结晶技术可以去除溶液中的杂质,获得高纯度的产品。
此外,结晶技术还可以用于提纯有机化合物、制备催化剂和分离物质等领域。
2.2 药物工业在药物工业中,结晶技术是药物制剂的重要环节。
药物的结晶技术可以影响药物的溶解性、生物利用度和稳定性等特性,因此结晶技术对于药物的研发和制造具有重要的意义。
2.3 食品工业在食品工业中,结晶技术主要应用于糖类制品的生产。
通过控制结晶条件,可以获得细腻的糖晶、均匀的结晶度和适合口感的糖类制品。
2.4 材料科学在材料科学领域,结晶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合金、陶瓷、晶体管等材料的制备与改性。
通过控制结晶条件和晶体生长过程,可以调控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从而获得具备特定功能的材料。
化工产品结晶技术
化工产品结晶技术一、概述化工产品的结晶技术是化工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可以通过控制结晶条件和操作过程,使得溶液中的物质得以结晶并获得高纯度的固体产品。
本文将从结晶原理、影响因素、结晶设备及操作技术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二、结晶原理1. 饱和度饱和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液中已经溶解了最大量的物质,再加入任何物质都无法溶解。
当饱和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出现结晶现象。
2. 晶种晶种是指在已有的溶液中添加少量已经形成的小晶体,通过吸附作用来促进新的大晶体形成。
选择合适的晶种对于获得高纯度产品十分关键。
3. 温度温度对于结晶速率及产物形态有着重要影响。
通常情况下,在较低温度下能够获得更大且更纯净的单一形态产物。
三、影响因素1. 溶剂选择不同的溶剂对于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溶解度,选择合适的溶剂能够提高结晶效率。
2. 溶液浓度溶液浓度过低会导致产物分散,难以形成大晶体;而过高则会导致结晶速率过快,难以得到单一形态产物。
3. 搅拌速度搅拌速度能够影响晶体生长速率及晶体大小。
适当的搅拌能够增加晶种数量,促进结晶。
4. 温度控制温度控制是获得高纯度产物的关键因素之一。
通过合理控制温度,可以控制结晶速率及产物形态。
四、结晶设备1. 普通结晶器常用于小规模实验室试验或中小型工业生产。
其优点为操作简便、投资成本低,但对于大规模生产不适用。
2. 循环冷却式结晶器通过循环冷却系统来降低溶液温度,并利用搅拌器促进溶质分子间的接触和聚集,从而形成大颗粒的结晶体。
适用于中等规模工业生产。
3. 蒸发结晶器通过加热蒸发溶液中的溶质,使其浓缩达到饱和度,然后降温结晶。
适用于大规模工业生产。
五、操作技术1. 晶种选择选择合适的晶种是获得高纯度产物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常情况下,选择同一物质的晶种能够提高结晶效率及产物纯度。
2. 溶液制备在制备溶液时应注意控制溶剂用量、浓度等参数,并进行充分搅拌和过滤等处理。
3. 温度控制合理控制温度是获得高纯度产物的关键步骤之一。
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应用
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应用一、结晶的原理结晶是指溶液中溶质物质因过饱和而产生固相晶体的过程。
它是物质从无序状态向有序状态转变的过程,是一种重要的纯化和分离技术。
结晶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过饱和度:溶质在溶液中的浓度高于其溶解度时,溶液处于过饱和状态。
过饱和度是结晶发生的关键参数,直接影响结晶的速率和产物的纯度。
2.稳定结晶核形成:结晶过程中,溶质分子在溶液中发生聚集,形成最初的结晶核。
稳定结晶核的形成受到溶剂特性、温度和搅拌等因素的影响。
3.结晶生长:在稳定结晶核的基础上,晶体逐渐增大,形成可见的晶体固相。
结晶生长的速率受到温度、浓度、搅拌速率和晶体生长面等因素的影响。
二、常见的结晶方法在工业生产和实验室研究中,常用的结晶方法包括:1.蒸发结晶法:将溶液置于容器中,通过加热或静置,使溶质逐渐从溶液中析出,并形成晶体。
2.降温结晶法:通过降低溶液温度,使溶质溶解度降低,从而导致过饱和,从溶液中析出晶体。
3.倾析结晶法:将过饱和的溶液慢慢倾斜放置,使晶体沿着特定方向缓慢生长。
4.冷凝结晶法:利用冷凝在冷凝器内壁上的水珠作为晶核,使溶质析出晶体。
5.溶剂结晶法:通过改变溶剂的性质(如溶解度、沸点等)来控制结晶的发生。
三、结晶的应用结晶是一项重要的分离和纯化技术,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1.医药工业:结晶在药物的分离纯化、提取和制备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
通过结晶技术可以得到纯度高、晶型良好的药物物质。
2.食品工业:结晶用于食品添加剂、人工甜味剂、调味品等的提纯和制备过程中。
3.化学工业:结晶是许多化学品的纯化过程中的关键步骤。
通过控制结晶条件,可以得到高纯度的化学品。
4.环境保护:结晶技术可以用于废水处理,通过结晶分离出有价值的溶质,从而减少废水对环境的污染。
5.材料科学:结晶是合成和制备许多材料的重要方法,如单晶材料、多晶材料和纳米材料等。
总之,结晶技术在各个行业都有重要的应用,它不仅可以实现物质的纯化和分离,还能得到具有良好晶型和高纯度的产品,以及提高产品的品质和性能。
结晶技术在原料药生产中的应用
结晶技术在原料药生产中的应用1. 引言1.1 结晶技术在药物生产中的重要性结晶技术在药物生产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很多方面。
结晶技术可以提高药物的纯度和稳定性,确保药物的质量符合标准,从而有效地减少了药物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结晶技术可以帮助生产商更好地控制药物的释放速度和溶解性能,从而确保药物能够在人体内被有效吸收,并发挥治疗作用。
结晶技术也可以降低药物生产的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为医药行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结晶技术在药物生产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它为药物的研发、生产和质量控制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保障。
通过不断地改进和创新,结晶技术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医药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1.2 结晶技术对原料药品质的影响结晶技术对原料药品质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控制结晶条件和过程参数,可以有效地调控原料药的晶型、晶形和晶粒大小,从而影响药物的溶解性、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进而影响药效和药品的质量。
不同的晶型和晶形会导致药物在体内的生物利用度和溶解性不同,甚至会影响其毒性和药效。
通过合理的结晶技术选择和控制,可以提高原料药的质量和稳定性,确保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结晶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原料药的纯度和稳定性,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量和效率。
结晶技术在原料药生产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影响不可忽视。
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创新,结晶技术将会在原料药生产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为药物研发和生产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2. 正文2.1 结晶技术的基本原理结晶技术是一种将溶液中的溶质在适当条件下结晶成固态晶体的方法。
其基本原理包括溶解、过饱和和结晶三个步骤。
将溶质加入溶剂中并通过搅拌使其完全溶解,在适当温度和压力下形成稳定的溶液。
随后,通过控制溶液中的温度、浓度或添加适当的晶种,使溶液过饱和,溶质开始析出晶体。
晶体在适当的条件下生长,形成具有一定结构和形态的晶体。
结晶技术的基本原理在原料药生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控制原料药品质,并影响到后续的制剂生产和药效研究。
结晶的方法2篇
结晶的方法2篇
第一篇:结晶的方法
结晶是指将某种溶解性较强的物质制成晶体的过程,它
是化学分离和纯化方法之一。
在化学实验室中,结晶是常用的实验技术之一。
结晶可以纯化某些物质,例如有机物、金属盐、无机盐等。
以下是两种结晶方法:
一、常温结晶法
1. 溶解物质:将要结晶的物质溶解于适当的溶剂中,加
热使其充分溶解,然后待凉至常温。
2. 搅拌结晶:在常温下用玻璃棒搅拌溶液,或用磁力搅
拌器搅拌,促使晶核形成。
3. 过滤:将结晶与未结晶物质分离,过滤时可以用抽滤器、玻璃滤纸等。
4. 再结晶:将过滤得到的结晶再次溶解于原溶剂中,重
复以上步骤,直至得到纯度达到要求的结晶物。
二、热结晶法:
1. 将要结晶的物质加入热溶剂中,加热至物质完全溶解。
2. 冷却溶液:将溶液放置于不同的温度下,即低于其室温,晶核会沉淀下来,形成结晶。
3. 过滤:用玻璃棒搅拌晶体,促进其生长。
然后通过过
滤分离结晶和母液。
4. 刮刀减压结晶:在母液中剩余极少量的物质,可以采
用刮刀减压结晶的方法,将母液同步减少,使结晶形成。
这个过程在品质管理、过程开发和质量控制中都比较重要。
5. 再结晶:将得到的结晶再次溶解于原溶剂中,进行再次结晶,以提高纯度。
如果所需要的纯度较高,则可以采用热升华结晶法进行提纯。
总之,热结晶与常温结晶法是常用的结晶方法。
每种结晶方法都有其优缺点和使用条件,选择正确的结晶方法即可得到纯度高、晶体完整、外形美观的结晶物。
结晶技术
1、饱和曲线与过饱和曲线
冷却蒸发过程
上图分析
A 稳定区: 不饱和区,没有结晶的可能。 B、C 介稳区或亚稳区:在此区域内,如果不 采取措施,溶液可以长时间保持稳定,如遇到 某种刺激,则会有结晶析出。另外,此区不会 自发产生晶核,但如已有晶核,则晶核长大而 吸收溶质,直至浓度回落到饱和线上。介稳区 又细分为两个区
接触成核
优点: ①动力学级数较低,即溶液过饱和度对成核影响较小。 ②在低过饱和度下进行,能得到优质结晶产品。 ③产生晶核所需要的能量非常低,被碰撞的晶体不会 造成宏观上的磨损。 4种方式: (1)晶体与搅拌螺旋桨间的碰撞; (2)湍流下晶体与结晶器壁间的碰撞; (3)湍流下晶体与晶体的碰撞; (4)沉降速度不同,晶体与晶体的碰撞。 以第一种为主。
控制成核现象的措施
• • • • • • • ①维持稳定的过饱和度 ②限制晶体的生长速率 ③尽可能减低晶体的机械碰撞能量及几率 ④对溶液进行加热、过滤等预处理 ⑤使符合要求的晶粒得以及时排出 ⑥将含有过量细晶母液取出后细消后送回结晶器 ⑦调节pH值或加入具选择性的添加剂以改变成核速率
六、杂质对晶体生长速率的影响
2、连续结晶
• • • • • • • 特点: ①较好地使用劳动力 ②设备寿命长 ③多变的生产能力 ④晶体粒度及分布可控 ⑤较好的冷却与加热装臵 ⑥产品稳定并使损耗减少到最小
方式
• (1)细晶消除 • (2)产品粒度分级排料 • (3)清母液溢流
(1)细晶消除
在工业结晶过程中,由于成核速率难以控制,使晶体数 量过多,平均粒度过小,粒度分布过宽,而且还会使结 晶收率降低。因此,在连续结晶操作中常采用“细晶消 除”的方法,以减少晶体数量,达到提高晶体平均粒度, 控制粒度分布,提高结晶收率的目的。常用的细晶消除 方法是根据淘析原理,在结晶器内部或下部建立一个澄 清区,晶浆在此区域内以很低的速度上流,由于粒度大 小不同的晶体具有不同的沉降速度,当晶粒的沉降速度 大于晶浆上流速度时,晶粒就会沉降下来,故较大的晶 粒沉降下来,回到结晶器的主体部分,重新参与晶浆循 环而继续长大,最后排出结晶器进入分级排料器。而较 小晶粒则随流体上流从澄清区溢流而出,进入细晶消除 系统,采用加热或稀释的方法使细小晶粒溶解,然后经 循环泵重新回到结晶器中。“细晶消除”有效地减少了 晶核数量,从而提高了结晶产品的质量和收率。
4-1 结晶技术
不同
纯度不同:沉淀的纯度远低于结晶,是一种初级分离 技术。但多步沉淀操作也可制备高纯度的目标产物。 结构不同:沉淀是无规则排列的无定形粒子 速度不同:结晶和沉淀相比应当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必须有适合的晶核
应用广泛性:沉淀广泛应用于蛋白质等生物产物的分 离,蛋白质沉淀是不定形颗粒,不是结晶。
(1)剪切力成核,一个变n个
(2)接触成核,两个变一个
晶核的成核速度 定义:单位时间内在单位体积溶液中生成新核的数目。
是决定结晶产品粒度分布的首要动力学因素;
成核速度大:导致细小晶体生成 因此,需要避免过量晶核的产生
3.
晶体的成长
晶体成长速度大大超过晶核生成速度,过饱和度主要用 来使晶体成长, 得到粗大而有规则晶体;
特点:
优点:构造简单,生产能力大,操作控制较容易。
缺点:必须使用蒸汽,冷凝耗水量较大,操作费用和能 耗较高。
名词
晶浆:在结晶器中结晶出来的晶体和剩余的溶液 (或熔液)所构成的混悬物。 母液:去除悬浮液中的晶体后剩下的溶液(或熔液)。 晶习: 一定环境中,结晶的外部形态。 结晶过程中,含有杂质的母液(或熔液)会以表面粘 附和晶间包藏的方式夹带在固体产品中。
3. 结晶操作的特点
多数情况下,只有同类分子或离子才能排列成晶体,因 此结晶过程有良好的选择性。
结晶
真空浓缩结晶锅主要用于味精结晶
冷却盘式结晶器
八
提高纯度
结晶过程的预测与改善
提高产率:提高起始浓度,降低溶解度, 杂质的存在原因: a 母液带入; b 杂质包埋; c 单晶中包含母液; d 杂质取代晶格分子 改善晶体大小分布:改变成核和生长速度,控制过饱和度 进程 控制过滤速度:大晶体与窄的粒径分布过滤效果好 避免结垢:晶体沉积在容器中
第十一章工业结晶技术ppt课件
晶体结构与特性
自范性:晶体具有自发地生长为多面体结构的可 能性。即晶体常以平面作为与周围介质的分界面。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工业结晶过程_方法与设备
间歇结晶和连续结晶
连续结晶操作有很多显著的优点,特别是大规模生产更合理。 操作费用低,经济性好。 结晶工艺简化,相对容易保证质量。 生产周期短,节约劳动力费用。 结晶设备的生产能力可比分批操作提高数倍甚至数十倍。 操作参数相对稳定,易于实现自动化控制。
第十一章 结晶技术
第一节 基本概念 第二节 结晶热力学与动力学 第三节 结晶操作和结晶设备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了解结晶的基本概念,结晶过 程的热力学与结晶过程的动力学。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结晶过程原理_过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溶液恰好饱和,溶质既无溶解也无结晶, 即溶质与溶液处于平衡状态,此溶液称为饱和溶液。 未饱和溶液:若添加固体则固体溶解。 过饱和溶液:溶质浓度超过饱和溶解度时,该溶液称 之为过饱和溶液。 过饱和度:同一温度下,过饱和溶液与饱和溶液的浓 度差。溶液的过饱和度是结晶过程的推动力。
结晶技术
一、基本原理
(1)基本概念
• 结晶:形成晶形物质的过程。
• 晶体:内部结构中的质点作
规律排列的固态物质。
• 晶体的性质
自范性 各向异性 均匀性 具有一定的熔点 对称性
(2)饱和曲线和过饱和曲线
结晶过程取决于固体与其 溶液之间的平衡关系。 溶液的过饱和度与结晶的 关系如下图:
二、结晶过程
采用的技术 细晶消除:淘析原理,结晶器 内部或下部建立澄清区 粒度分级排料: 清母液溢流:
四、结晶设备
• 立式搅拌结晶罐:分批式结晶器 • 卧式结晶槽:辅助冷却结晶器 • 真空结晶器: 要求颗粒粗大时 • 孪生式结晶器:晶体粒度较为齐整
• DTB型结晶器
谢谢!
结晶过程: 产生晶核→晶核长大
晶体纯度的影响因素:
• 母液在晶体表面的吸藏 • 形成晶簇,包藏母液 • 晶习
成核现象
•初级均相 自发产生晶核 •初级非均相 诱导产生晶核 •二次成核 接触成核占主 导
二次成核机理
剪切应力成核: 速度差引起的剪切应力 接触成核:生成量与搅拌强度有直接关系 优点:动力学级数低 低过饱和度下进行 产生晶核所需的能量低 方式:晶体与搅拌螺旋桨
湍流下晶体与晶体,晶体与器壁 • 碰撞能量 • 螺旋桨 • 晶体粒度 • 螺旋桨材质
• 分批结晶
三、结晶操作
• 图为不同的操作方式对分批冷却结晶过程的影响
• 连续结晶 要求:产品粒度分布符合质量 高的生产强度 降低晶垢产生速度 维持结晶器的操作稳定性
第5章结晶技术
饱和曲线与过饱和曲线
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可以用 饱和曲线。 一般地,每种物质具有一条 饱和溶解度曲线。
开始有晶核形成的过饱和浓 度与温度的关系用过饱和曲 线(图中虚线和)来表示。
温度溶解度关系图四个区域
)稳定区 )第一介稳区 )第二介稳区 )不稳区
第章结晶技术
.概述 .结晶的基本原理 .结晶的类型
.结晶技术概述
结晶历史 结晶原理 结晶与沉淀异同点 结晶实质
.结晶过程的实质
形成新相的过程 表面化学反应过程 热质传递过程 过饱和度 晶核
. 结晶过程:
()形成过饱和溶液 ()晶核形成 ()晶体生长
过饱和度是结晶的推动力
3. 3. 试述食盐晶体在货架期结块的原因,并结合 结晶过程说明预防的方法?
.结晶操作特性
①过饱和度 ②温度 ③搅拌 ④溶剂与值 ⑤晶种 ⑥晶浆浓度 ⑦循环流速 ⑧结晶设备
.提高晶体质量的途径
晶体大小 晶体形状 晶体纯度 晶体的结块 重结晶
作业
1. 1. 名词解释:初级成核、二次成核、直接结晶、 间接结晶、晶核
2. 2. 请画出味精结晶的T~C关系图,•并说明图上 各曲线和区域的物理意义,在图上表示出粉状味 精和棒状味精生产的操作特点。
介稳区的宽度
介稳区宽度物理意义 介稳区宽度的测定方法
.过饱和溶液的形成
()将热饱和溶液冷却 ()将部分溶剂蒸发 ()化学反应结晶 ()盐析结晶
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
.晶核的形成
初级成核 二次成核
.晶体的生长
晶体的生长过程由扩散和表面化学反应相继组成。 晶体生长速率与初始晶体的原始粒度无关。 搅拌 升温 降粘度 过饱和度
晶体学中的结晶法及其应用
晶体学中的结晶法及其应用晶体学是研究晶体结构和性质的学科,结晶法是晶体学的一项重要技术。
在晶体学研究中,结晶法被广泛应用于物质分析、材料研究以及生物科学领域等方面。
本文将简要介绍晶体学中的结晶法及其应用。
1. 结晶法简介结晶是指把溶液中的溶质分子聚集成具有有序排列的晶体的过程。
结晶法就是为了得到纯净、均匀、高质量的晶体而采用的一系列方法。
根据溶液中的物质性质和晶体的结构特征,结晶法可分为传统结晶法和现代结晶法两类。
传统结晶法包括蒸发结晶法、溶剂蒸发结晶法、重结晶法等方法,这些方法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而现代结晶法则主要包括凝胶结晶法、微重力结晶法、高压结晶法、生长晶体法等。
2. 结晶法的应用2.1 物质分析物质分析是利用化学方法将物质分离、鉴定、定量等分析方法的统称。
在化学分析中,结晶是一种重要的方法。
通过结晶技术,可以将混合物中的组分分离出来,为进一步的鉴定和定量提供了基础数据。
比如,在药品制造中,通过结晶法可以获得纯净的有机单体,从而制成高纯度的药品。
同时,晶体学还可以对物质的晶体结构进行分析,探索物质的化学性质和反应机制。
2.2 材料研究材料学是研究材料的性质、结构、制备及应用的一门学科。
利用结晶法,可以制备出高质量、高纯度的晶体材料。
比如,半导体材料的制备就需要高纯度的单晶体,通过结晶技术可以获得对于半导体电子性质有重要影响的单晶体。
同时,结晶法还可以帮助制备具有特定形状和尺寸的晶体材料,如磷酸盐晶体、硅晶体等,在电子学、光学等领域有重要应用。
2.3 生物科学生物科学是对生命现象及其机理的研究,生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而细胞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都是晶体,其结构是分子生物学和晶体学的研究对象。
通过结晶法能够获得高质量、高分辨率的生物大分子晶体,为生物分子的三维结构分析提供了重要的手段。
结晶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药物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蛋白质三维结构分析以及药物设计等方面。
3. 结语总之,结晶法在晶体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其应用范围涵盖了物质分析、材料研究和生物科学等领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化学反应结晶
• 加入反应剂或调节PH生成一种新的溶解度 更低的物质,当其浓度超过溶解度时,晶 体析出。
4.解析法
• 向溶液中加入某些物质,使溶质的溶解度 降低,形成过饱和溶液而结晶析出。 • 盐析结晶法 • 有机溶剂结晶法 • 水析结晶法
解析法特点
• 优点:(1)与冷却法结合,提高溶质从母液 中的回收率 • (2)结晶过程可将温度控制较低水平,有利 于热敏性物质的结晶 • (3)杂质保留在母液中,简化了晶体的提纯。 • 缺点:需处理母液,分离溶剂与抗溶剂等, 增加回收设备。
5.温度
• 生化物质的结晶温度一般控制在0~20℃。 但有时温度过低时,由于溶液粘度增大会使 结晶速度变慢,这时可在析出晶体后,适当 升高温度。另外,通过降温促使结晶时,降 温快,则结晶颗粒小;降温慢,则结晶颗粒 大。
结晶操作
分批结晶
连续结晶
1.分批结晶
分批结晶有以下4种操作方式: (1) 不加晶种,迅速冷却
影响结晶析出的主要条件 1.溶液浓度
• 溶液的浓度应根据工艺和具体情况实验 确定。一般地说,生物大分子的浓度控 制在3%~5%比较适宜,小分子物质如 氨基酸浓度可适当增大。
2.样品纯度
• 大多数生物分子需要有一定的纯
度才能够结晶析出。一般来说, 结晶母液中目的物的纯度应达到 50%以上,纯度越高越容易结晶。
液中析出的过程。
• 由于只有同类分子或离子才能排列 成晶体,所以通过结晶,溶液中的 大部分杂质会留在母液中,使产品 得到纯化。
基本原理
当溶液处于过饱和状态时,分子间 的分散或排斥作用小于分子间的相 互吸引作用,便于开始形成沉淀或 结晶。
结晶的操作注意事项
• 调整溶液,缓慢趋向过饱和点
• 调整溶液的性质和环境条件,使尽可能多 的溶质分子相互碰撞,形成结晶
(2) 不加晶种,缓慢冷却
(3) 加晶种,迅速冷却 (4) 加晶种而缓慢冷却
2.连续结晶
连续结晶的操作中往往要采用: (1) 细晶消除
(2) 粒度分级排料
(3) 清目 (4) 加晶种而缓慢冷却
连续结晶的优点:
①冷却法和蒸发法采用连续结晶操作费用低,经 济性好。
②结晶工艺简化,相对容易保证质量。 ③生产周期短,节约劳动力费用。 ④连续结晶设备的生产能力可比分批结晶提 高数倍甚至数十倍,相同生产能力则投资少, 占地面积小。 ⑤ 连续结晶操作参数相对稳定,易于实现自动化 控制。
结晶溶剂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 ①溶剂不能和结晶物质发生任何化学反应。 • ②溶剂对结晶物质要有较高的温度系数。 • ③溶剂应对杂质有较大的溶解度,或在不 同的温度下结晶物质与杂质在溶剂中应有 溶解度的差别。 • ④溶剂如果是容易挥发的有机溶剂时,应 考虑操作方便、安全。
4.pH值
• 一般来说,两性生化物质在等电点附近溶 解度低,有利于达到过饱和而使晶体析出, 所选择pH值应在生化物质稳定范围内,尽 量接近其等电点。
3.溶剂
• 对于大多数生物小分子来说,水、乙醇、 甲醇、丙酮、氯仿、乙酸乙酯、异丙醇、 丁醇、乙醚等溶剂使用较多。尤其是乙 醇,既亲水又亲脂,而且价格便宜、安 全无毒,所以应用较多。对于蛋白质、 酶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使用较多的是 硫酸铵溶液、氯化钠溶液、磷酸缓冲溶 液、Tris缓冲溶液和丙酮、乙醇等。
结晶技术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结晶法:在固相析出过程中,析
出物为晶体时称为结晶法。 沉淀法:在固相析出过程中,析出 物为无定形固体时则称为沉淀法。 • 结晶:析出速度慢,溶质分子有足够 时间排列,粒子排布有规则。 • 沉淀:析出速度快,粒子排布无规则。
概念
• 结晶是使溶质以晶态(外观形状一
定,内部的分子在三维空间进行有规则 的排列而产生的物质存在状态)从溶
所以,过饱和溶液的形成是结晶的前提, 过饱和度是结晶的推动力
过饱和溶液的制备方法 1.饱和溶液冷却
• 直接降低溶液的温度,使之达到过饱和状 态,溶质结晶析出。
• 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显著减小的场 合
2.部分溶剂蒸发
• 使溶液在加压减压或常压下加热,蒸发除 去溶剂达到过饱和溶液的结晶方法。 • 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降低变化不大的场合 或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场合
晶体的生长
• 概念:在过饱和溶液中已有晶核形成 或加入晶种后,以过饱和度为推动力, 晶核或晶种将长大,称为晶体的生长。
• 影响晶体生长速度的因素
1)杂质:改变晶体和溶液之间界面的滞留层
特性,影响溶质长入晶体、改变晶体外形, 因杂质吸附导致晶体生长缓慢; 2)搅拌:加速晶体生长,加速晶核形成; 3)温度:促进表面化学反应速度的提高,增 加结晶速度; 4)过饱和度:增高一般会使结晶速度增大, 但同时引起粘度增加,结晶速度受阻。
结晶的过程
• 过饱和溶液的形成 • 晶核的形成 • 晶体的生长
过饱和溶液的形成
• 如果溶液浓度未达到饱和,固体的溶解速 度大于沉积速度。 • 如果溶液浓度达到饱和,固体的溶解速度 等于沉积速度,溶液处于平衡状态,不能 析出晶体。 • 如果溶液浓度超过饱和状态,固体的溶解 速度小于沉积速度,晶体析出。
晶核的形成
• 晶核:在过饱和溶液中最先析出的微小颗 粒,是以后结晶的中心。 • 成核速度:单位时间内在单位体积溶液中 生成的新晶核数目。
• 晶核的诱导:
1)有现成晶体时,取少量现成晶体研碎后,稀 释至一定浓度(稍稍过饱和),倒进待结晶的 溶液中,用玻棒轻轻搅拌,放置一段时间后即 有结晶析出。 2)无现成晶体时,取1-2滴结晶溶液置表面玻璃 皿上,缓慢蒸发除去溶剂,可获得少量晶体。 或取少量待结晶溶液置于一试管中,旋转蒸发 至一定程度后冷却试管,管壁上即可形成一层 结晶。 3)玻璃微粒作为异种晶核。 4)蛋白质和酶结晶时,常加入金属离子才能形 成晶核。
连续结晶的缺点:
①换热面和器壁上容易产生晶垢,并不断 积累,使运行后期的操作条件和产品质量 逐渐恶化。 ②与分批结晶相比,产品平均粒度较小。 ③操作控制上比分批操作困难,要求严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