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四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历览前贤国与家,披文入情悟精华11高考命题点四理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四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历览前贤国与家,披文入情悟精华 10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四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历览前贤国与家,披文入情悟精华 10

高考命题点三分析综合文言文阅读的分析综合包括如下考点:①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②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分析综合是在对文意理解的基础上,对所叙述的事件或所主张的观点归纳概括,理解分析。

近年来,高考试卷均把对文意总体把握的考查作为文言文阅读考查的重头戏。

文言文分析综合题呈现在高考试题中,可分为两种题型:一是筛选信息题,二是概括分析题(“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往往与“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一并考查)。

全国卷考查概括分析题。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这三项很多时候是结合在一起的,很难截然区分开来。

三项内容是一个层层深入的分析和综合的过程。

在试卷中,表现为一个综合分析选择题。

这是考查考生全面把握文言阅读材料内容与主旨的“压轴题”,每年必考。

这类题常常以选出错误选项的形式来设置,因而探究命题者设置错项陷阱的类型,进而掌握应对方法,对提高考生的辨别能力,快速而准确地判断出文意理解的正误,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一、如何判断——明确五大比对角度、十个命题设误点角度一:比对人物1.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

[原文] (2017·高考全国卷Ⅰ)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卷,遗财禄秩,一不关豫。

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曜、弘微并以文义赏会。

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

瞻等才辞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混特所敬贵,号曰微子。

[选项] B.弘微简言服众,此举受到重视。

他参与集会,常与子弟们诗文唱和,住在乌衣巷,称为乌衣之游;又极有文才口才,受到叔父谢混赏识,称为微子。

[分析] 根据原文“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曜、弘微并以文义赏会”可知,常与子弟们诗文唱和的是“谢混”而不是“谢弘微”。

谢弘微自己家里一向贫穷俭约,但嗣父产业很丰盈,他只接受了嗣父的数千卷书,遗产俸禄,一概不加过问。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4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1 文言文阅读历览前贤国与家 披文入情悟精华 隐形考点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4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1 文言文阅读历览前贤国与家 披文入情悟精华 隐形考点

(6)鳞次栉比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答案] (1)名词,处所、地方,这里指曲水之旁 (2)名词, 下一等 (3)动词,按次序,引申为“轮到” (4)动词,驻扎 (5) 名词,次序 (6)动词,有次序地排列
二、古今异义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4)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秦师》)
(5)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6)孔子鄙其小器(《训俭示康》)
____________
(7)敢竭鄙怀,恭疏短引(《滕王阁序》) ____________
[题组一 对点练]
一、一词多义
1.属(10 年 12 考)
(1)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赤壁赋》)
____________ (2)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琵琶行并序》)
(3)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滕王阁序》)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4)衡少善属文(《张衡传》)
(8)以致天下之士(《过秦论》)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9)退而致仕
____________
[答案] (1)名词,情致 (2)动词,到达 (3)动词,招致、招 来 (4)动词,得到 (5)动词,表达、表述 (6)动词,集中(力 量、意志等) (7)副词,极,尽 (8)动词,招请,招集 (9)动 词,归还,交还
属于 (4)动词,连缀 (5)动词,通“嘱”,嘱托 (6)名词,等
辈、类 (7)名词,等,辈 (8)动词,接连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4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1文言文阅读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4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1文言文阅读
答:
[答案] ①助词,推测语气,可译为“吧”;②介词,相当 于“于”;③助词,感叹语气,可译为“啊、呀”;④助词, 用在句中表停顿;⑤助词,形容词词尾,……的样子;⑥句末 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
2.判断“于”在文中的意义。
“黄鸟①于.飞,差池其羽”,何其笑也。然②于.吾等,则 久别矣。自十年前偶见之,③于.今已十载,未睹其姿。今造林 还草,生态渐复,黄鸟复见,其鸣之美则倍④于.昔。吾乡之美 已闻⑤于.四方。世人皆欲老⑥于.吾乡,此乃多人言⑦于.我也, 非吾杜撰耳。⑧于.是吾等畅饮抒怀,陶然醉⑨于.是,不亦乐乎?
答:
[答案] ①助词,凑足音节;②介词,表示对象,可译为“对 于”;③介词,可译为“到”;④介词,表示比较,可译为“比”; ⑤介词,表示被动,可译为“被”;⑥介词,表示方位,可译 为“在”;⑦介词,表示对象,可译为“对”或“向”;⑧同 现代汉语,可译为“于是”;⑨介词,可译为“在”。
3.判断“为”在文中的意义。
5.判断“以”在文中的意义。
“古人思秉烛夜游,良有①以.也。”若②以.己美于潘安, 则出无伤;否则,③以.如吾之容现于当衢,则恐惊人。故自当 ④以.书卷为伴,弃夷⑤以.近则随众而游,险以远则独不敢至之 怯,慕“凌九霄⑥以.闹天宫”之勇,从而可醉乎“木欣欣⑦以. 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之美……
畅游书海⑧以.极夫天地之乐,如此,⑨以.帝位予我,亦弃 之也,岂⑩以.一冕之故而弃心神之逸?⑪以.吾有如此之意,故 方能长享逸乐。
“天行有常,不①为.尧存,不为桀亡。”此②为.至理,当 ③为.世人言之,切勿使之④为.巫所惑。巫者,以诡⑤为.业,其 所⑥为.皆⑦为.利也。故⑧为.其来也,即斥之以此理,彰其用心。 ⑨为.天下除残去秽,乃吾辈本分,何辞⑩为.?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四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_历览前贤国与家披文入情悟精华5备考与素养文言实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四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_历览前贤国与家披文入情悟精华5备考与素养文言实

文言实词识记一 120个实词巧记1.爱(1)动词①疼爱,爱护。

如: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师说》②喜欢,爱好。

如: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阿房宫赋》③爱惜,珍惜。

如: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阿房宫赋》④同情,怜惜。

如: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⑤羡慕,欣赏。

如: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赠孟浩然》⑥爱戴。

如: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李将军列传》(2)形容词①可爱。

如: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项脊轩志》②吝啬,吝惜(此义项虽很少用,但是古今意思差别较大)。

如: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齐桓晋文之事》【推导助记】“爱”在古代常有“吝啬,舍不得”的意思,“舍不得”自然就会“喜欢”并加以“爱护”。

由“喜欢”可推出“亲爱的,心爱的”(如“爱女”)等义。

【成语助记】爱莫能助爱屋及乌节用爱民爱不释手爱毛反裘2.安(1)形容词①安稳。

如: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②安逸。

如:然后得一夕安.寝。

《六国论》(2)动词①抚慰,安抚。

如: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孔雀东南飞并序》②安适。

如: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归去来兮辞并序》③养生,安身。

如: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曹刿论战》(3)疑问代词哪里。

如:沛公安.在?《鸿门宴》(4)疑问副词哪里,怎么。

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推导助记】“安”的本义即“安全、安定”;“安全”了就会感到“舒服、安逸”。

后又用于使动义“使安”,由此又可推出“奉养”“安抚、安慰”等义。

【成语助记】居安思危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既来之,则安之安之若素安然无恙安土重迁3.被读音一:bèi(1)名词被子。

如: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

《杨修之死》(2)动词遭受,遇到,蒙受。

如: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荆轲刺秦王》(3)介词表被动。

如:妆成每被.秋娘妒。

《琵琶行并序》读音二:pī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

2019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四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历览前贤国与家,披文入情悟精

2019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四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历览前贤国与家,披文入情悟精

文言基础突破三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高考对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不单独命制考题,往往将其隐含在翻译题目中考查。

这种隐性的考查方式,要求考生熟练掌握各种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准确解答题目。

本部分我们将细致讲解《考试说明》规定的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的表现形式,各种词类活用和句式的翻译方法与技巧,并借助课文中的熟悉例句帮助考生理解和掌握,为解答翻译题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词类活用六大类型词类活用就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

判断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去推断。

(一)名词活用作动词在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在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活用作动词。

活用以后,名词变成了相应的动词。

在翻译时应把活用的名词翻译为相应的动词。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国虽小,其食足以食天下之贤者,其车足以乘天下之贤者,其财足以礼天下之贤者。

与天下之贤者为徒,此文王之所以王也。

今虽未能王,其以为安也,不亦易乎!此赵宣孟之所以免也,孟尝君之所以却荆兵也。

古之大立功名与安国免身者,其道无他,其必此之由也。

贤士不可以骄恣屈也。

昔赵宣孟之绛,见骫[注]桑之下有饿人卧不能起者,宣孟止车,为之下食,再咽而后能视。

宣孟问之曰:“女何为而饿若是?”对曰:“臣宦于绛,归而粮绝,羞行乞而憎自取,故至于此。

”宣孟与脯二,拜受而弗敢食也。

问其故,对曰:“臣有老母,将以遗之。

”宣孟曰:“斯食之,吾更与女。

”乃复赐之脯二束,与钱百,而遂去之。

【注】骫(wěi):弯曲。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注意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1)国虽小,其食足以食.天下之贤者,其车足以乘天下之贤者,其财足以礼天下之贤者。

译文:解析:句中的第二个“食”为名词活用作动词,“供养”。

注意“乘”“礼”等词的翻译。

答案:国家即使小,它的粮食也足以供养天下的贤士,它的车辆也足以乘载天下的贤士,它的钱财也足以礼遇天下的贤士。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四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历览前贤国与家,披文入情悟精华 2 文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四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历览前贤国与家,披文入情悟精华 2 文

文言基础突破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贺钦,字克恭,世家定海,父孟员,以戎籍隶辽之义州卫。

钦少颖敏,习举子业辄鄙.之曰:“为学止于是耶?”取《近思录》读之,有省。

成化二年以进士授户科给事中。

因亢旱上章极谏,复以言官旷职召灾,自劾求退。

会陈献章被征来京师,钦听其论学,叹曰:“至性不显,真理犹霾,世即用我,而我奚以为用?”即日上疏解.官去,执弟子礼事献章。

既.别,肖其像事之。

其学专读《五经》、《四书》、小学,期.于反身实践,主敬以收放心。

有来学者,辄辞.之曰:“己尚未治.,何以治人?”既而从游者甚众,磨砻淬厉,成其器业。

如是者十余年,虽不出户庭,而达官贵人闻风仰德者,莫不躬拜床下。

弘治改元,用阁臣荐,起为陕西右参议。

玺书至而母适.病死,乃上疏恳辞。

(节选自清光绪五年《镇海县志》卷二十一《人物传二·明一》) 1.与“习举子业辄鄙.之曰”的“鄙”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B.孔子鄙.其小器C.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D.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解析:选B。

文中的“鄙”为动词,意为“轻视”,B项与之相同。

A项,形容词,粗野而又地位低微。

C项,名词,边界地方。

D项,形容词,庸俗,见识浅。

2.与“即日上疏解.官去”的“解”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庖丁为文惠君解.牛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C.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D.上心知公材,怜其枉,部议力持之,乃命解.官归里解析:选D。

文中的“解”指辞官,D项与之相同。

A项,动词,剖开,特指解剖动物的肢体。

B项,动词,解释,解答。

C项,动词,理解。

3.与“既.别,肖其像事之”的“既”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既.克,公问其故B.肴核既.尽,杯盘狼籍C.既.来之,则安之D.既.无伯叔,终鲜兄弟解析:选A。

文中的“既”为副词,表时间的过去或动作的完成,“已经……”或“……以后”,A项与之相同。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四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历览前贤国与家,披文入情悟精华 7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四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历览前贤国与家,披文入情悟精华 7

高考命题点一文言文断句高考命题点一文言文断句文言文断句这一考点在近几年的高考中有加强之势,主要有两种题型:客观选择题和主观断句题。

高考全国卷一般采用第一种形式。

客观选择题相对容易一些,但无论是哪种题型,其解题的思路及基本方法都是一样的。

一、断句要牢记一个前提,遵循一个原那么,善于借助词、句、结构关系首先,牢记一个前提——领会大意。

拿到一篇古文,首先要反复阅读全文。

从段到篇,理解词义,了解结构,揣摩语气,大致弄清文章所写的事情、所表达的观点和作者的写作目的。

在此基础上,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X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的联系。

其次,遵循一个原那么——先断后点。

即在上一步基础上,按文章的文意和结构先用顿号断开,然后再考虑该用什么样的标点符号。

点标点时,可按先易后难的原那么,先点容易的,然后逐步缩小X围,难点的地方要经推敲后再确定。

再次,要善于借助词、句、结构关系等断句。

在具体断句与加标点时,要运用初、高中时学到的有关字、词义、句式等的知识,找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来。

二、断句的基本方法技巧(一)凭借名(代)词断句在文言文中,可以借助名词或代词通常所在的固定位置来给文言文断句。

名词常作主语、宾语等,断句时可先找出名词,如人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等,这些名词如果作主语,那么其前面就可以断句;如果作宾语,那么其后面就可断句。

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

如《鸿门宴》中“于是X良至军门见樊哙〞,先用全称,后文“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遂入〞等就不再提姓。

常见代词有:吾、余、予,表示“我〞;尔、汝(女)、公、卿、君、假设,表示“你〞;彼、此、其、之,表示“他〞;此、是、斯、兹、夫,表示“这〞。

[即时小练]1.(2016·高考全国卷Ⅲ改编)请用“/〞给下面文段画线的句子断句。

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档:第4部分专题1文言文阅读

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档:第4部分专题1文言文阅读

专题一文言文阅读——历览前贤国与家,披文入情悟精华本专题在生疏考情、学会读文的基础上,依据高考的变化,预备从新考点“断句和文化常识”入手突破,虽为新考点,但考查的是考生的句读技巧和学问积累,实际难度不大,从这两个考点入手能减轻考生对文言文的畏惧心理,增加自信念。

然后,重点突破“概括分析”和“翻译”两大考点,这两个考点是热点,也是难点,所以重点突破。

最终,再突破“实词和虚词”这个轮换考点,或者说是隐性考点,在高考题中没有特地出题考查,但在文言文翻译题中这两个考点却是评分时的采分点。

这样既能增加翻译文言文语句的力量,还能防备今年高考直接设题。

这样支配,让我们备考没有盲点,让文言文这一高考难点成为我们成果的增分点。

一、(2022·高考全国卷乙)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9分)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

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

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

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

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真公亮明练文法,更践久,习知朝廷台阁典宪,首相..韩琦每咨访焉。

仁宗末年,琦请建储..,与公亮等共定大议。

密州民田产银,或盗取之,大理当以强。

公亮曰:“此禁物也,取之虽强,与盗物民家有间矣。

”固争之,遂下有司..议,比劫禁物法,盗得不死。

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

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

”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

英宗即位,加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加户部尚书。

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愿赴。

公亮质之曰:“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

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使者即就席。

熙宁三年,拜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

明年,起判永兴军。

居一岁,还京师。

旋以太傅致仕。

元丰元年卒,年八十。

帝临哭,辍朝三日。

公亮方厚庄重,沉深周密,平居谨绳墨,蹈法规;然性吝啬,殖货至巨万。

【精选】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四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_历览前贤国与家披文入情悟精华11高考命

【精选】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四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_历览前贤国与家披文入情悟精华11高考命

数十骑入魏界,安置标榜。
保留词语
高帝、宋明帝、黄门郎、伯玉、魏界
关键词语
征、安置、标、榜
“为宋明帝所疑”(“为……所……”式被动句), 关键句式
“被征为黄门郎”(“被”表被动的被动句)
高帝被宋明帝怀疑,被征召做黄门郎,高帝深感
译文 忧虑,伯玉劝高帝派遣几十骑兵进入魏界,设置
界标表示占据该地。
(2)武帝罢广兴还,立别宅,遣人于大宅掘树数株,伯玉不与,驰
(节选自《吕氏春秋》) 【注】 ①钜子:墨家学派对墨家有成就的人称“钜子”。 ②腹:人名,战国时墨家学派领袖。
(1)此所以禁杀伤人也。夫禁杀伤人者,天下之大义也。
删削词语
也(第一个)、夫
关键词语
所以、禁
这是用来禁止杀人和伤人的方法。而禁止杀人和伤 译文
人的法,是天下(人应该遵守)的大义啊。
(2)子,人之所私也。忍所私以行大义,钜子可谓公矣。
常同字子正,邛州临邛人,绍圣御史安民之子也。登政和 八年进士第。靖康初,除大理司直。高宗南渡,辟浙帅机幕。 建炎四年,诏:“故监察御史常安民,抗节刚直,触怒权臣, 摈斥至死。今其子孙不能自振,朕甚悯之。”召同至行在,至
则为大宗丞。绍兴元年,乞郡,得柳州。三年,召还,首论朋 党之祸:“朋党之结,盖缘邪正不分,但观其言行之实,察其朋 附之私,则邪正分而朋党破矣。愿陛下始终主张善类,勿为小 人所惑。”时韩世忠屯镇江,刘光世屯建康,以私忿欲交兵。同 奏:“昔汉诸侯王有过,犹责师傅,今两军幕属赞画无状,乞先 黜责。”上以章示两军。吕颐浩再相,同论其十事,且曰:“陛 下未欲遽罢颐浩者,岂非以其有复辟之功乎?臣谓功出众人,
非一颐浩之力。”颐浩罢相。论张浚丧师失地,遂诏浚福州居住。 同与辛炳在台同好恶,上皆重之。伪齐宿迁令张泽以二千人自 拔来归,泗州守徐宗诚纳之,韩世忠以闻。朝论令世忠却泽等, 而械宗诚赴行在。同奏,诏处来归者于淮南,释宗诚罪。张浚 乞复其田产税役,令一卒持书瑞昌,而凌悖其令郭彦参,彦参 系之狱。浚诉于朝,命罢彦参,同并封还二命。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四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_历览前贤国与家披文入情悟精华1高考体验真题呈现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四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_历览前贤国与家披文入情悟精华1高考体验真题呈现

专题一文言文阅读——历览前贤国与家,披文入情悟精华本专题在熟悉考情的基础上,首先突破文言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近年来这几个考点在高考题中虽没有专门出题考查,但在文言文翻译题中却是评分时的采分点。

这样既能增强翻译文言文语句的能力,还能防备今年高考直接设题。

然后按近几年高考题型文言文断句、识记常见的文化常识、分析综合、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分为四个考点各个击破。

这样安排,让我们备考没有盲点,让文言文阅读这一高考难点成为我们成绩的增分点。

一、(2017·高考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

父思,武昌太守。

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

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嗣。

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卷,遗财禄秩,一不关豫。

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曜、弘微并以文义赏会。

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

瞻等才辞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混特所敬贵,号曰微子。

义熙八年,混以刘毅党见诛,妻晋陵公主以混家事委之弘微。

弘微经纪生业,事若在公,一钱尺帛出入,皆有文簿。

高祖受命,晋陵公主降为东乡君。

自混亡,至是九载,而室宇修整,仓廪充盈,门徒业使,不异平日,田畴垦辟,有加于旧。

中外姻亲..,道俗义旧,入门莫不叹息,或为之涕流,感弘微之义也。

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去职。

居丧以孝称,服阕逾年,菜蔬不改。

兄曜历御史常。

太祖镇江陵,弘微为文学。

母忧..中丞,元嘉四年卒。

弘微蔬食积时,哀戚过礼,服虽除,犹不啖鱼肉。

弘微少孤,事兄如父,兄弟友穆之至,举世莫及也。

弘微口不言人短长,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

九年,东乡君薨,资财钜万,园宅十余所,奴僮犹有数百人。

弘微一无所取,自以私禄营葬。

曰:“亲戚争财,为鄙之甚。

今分多共少,不至有乏,身死之后,岂复见关。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四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历览前贤国与家,披文入情悟精华2文言基础突破一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四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历览前贤国与家,披文入情悟精华2文言基础突破一

文言基础突破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虽然近年来全国卷对文言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等不单独设题,但是文言文阅读离不开对文言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等的理解。

断句、文化常识、概括分析包含着对文言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等的考查,翻译题更是直接考查实词、虚词、文言句式和词类活用等。

因此,它们是阅读解答文言文的基础。

在讲解考点前,先让考生掌握文言文的系统知识是十分必要的,也是不可或缺的。

文言基础突破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考试说明》中要求“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常见”是指在运用中出现频率较高,属常用词或次常用词,主要是考纲要求的120个实词[详见“备考锦囊”]和语文课本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常用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明确了考查方向,即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一、夯实文言实词三类知识点文言实词主要指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

文言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是学好文言文的基础,是阅读浅易文言文的前提。

学好文言实词,首先要掌握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和特殊实词这五大知识点。

其中“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合起来作为一个突破点。

(一)多义实词:溯源辨流,紧扣语境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很多文言词具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义项,即一个词具有多种含义。

这就是一词多义现象。

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普遍。

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等。

以“引”为例:意义例句本义拉开弓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孟子》引申义牵、拉左右或欲引.相如去《廉颇蔺相如列传》拉长引.吭高歌(成语)抽、拔出引.佩刀刺马杀之《宋史·太祖本纪》伸着狼奄至,引.首顾曰《中山狼传》拿引.绳而束缚之《中山狼传》带领燕引.兵东围即墨《史记·田单列传》承担公卿各引.咎自责《北史·周武帝纪》举荐、提拔奖引.后进,如恐不及《欧阳修传》延请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援引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出师表》引导引.火烧身、引.人入胜(成语)掉转相如引.车避匿《廉颇蔺相如列传》为基础引申出其他义项,众多义项间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四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_历览前贤国与家披文入情悟精华6阅读技法“三读法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四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_历览前贤国与家披文入情悟精华6阅读技法“三读法
合尾注、题目,综观总览,上下贯通,这一点就传记类文言文 而言,力求对传记中的人物各个时期的生活和事件的大体脉络 心中有数。具体需要:
一是知人。传记文的写作对象就是人。知人,就是要掌握 文中所写之人。具体地说,文章主要人物是谁,经历了哪些事 件,有哪些性格特征;次要人物有哪些,和主人公之间有什么 关系等。
二、读文示范 试题原文
(2017·高考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赵憙字伯阳,南阳宛人也。少有节操。从兄为人所杀,无
子,憙年十五,常思报之。乃挟兵结客,后遂往复仇。而仇家 皆疾病,无相距者。憙以因疾报杀,非仁者心,且释之而去。 顾谓仇曰:“尔曹若健,远相避也。” 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 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 信义著名愿得降之更始乃征憙。憙年未二十,既引见,即除为
迁憙平原太守:时平原多盗贼,憙与诸郡讨捕,斩其渠帅,余 党当坐者数千人;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 百姓歌之。 二十七年:拜太尉,赐爵关内侯。 时南单于称臣,乌桓、鲜卑并来入朝:典边事。 建初五年:憙疾病,帝亲幸视。及薨,车驾往临吊。时年八十 四。谥曰正侯。 2.辨理 结合赵憙的所作所为,概括其品质(用自己的话概括):耿直磊落, 为人光明正大;忠于朝廷;忠于职守。
第三步:借助概括分析题选项,筛选信息,以“题”悟意 第 3 题题干是“概括和分析”,再看每一选项,前面是概 括,后面是分析。以 C 项为例:“赵憙制止祸患,大力推崇义 行。他担任平原太守时,诛杀盗贼首领,但对待余党却能区别 处理,只是将他们迁往异地,并教导他们应该弃恶从善。”这 是对“其年”到“诛锄奸恶”部分的总结。“诛杀盗贼首领” 对应“憙与诸郡讨捕,斩其渠帅”句,因此可以“悟”出“斩 其渠帅”的意思;“但对待余党却能区别处理,只是将他们迁 往异地”对应他处置“余党”的相关内容。 请借助下面第 3 题 A、B、D 选项尝试用此方法阅读文本, 看看能帮你疏通哪些读文障碍,继而判定各个选项的正误。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4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1 文言文阅读历览前贤国与家 披文入情悟精华 考点2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4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1 文言文阅读历览前贤国与家 披文入情悟精华 考点2

8.遂通五.经.,贯六.艺. 五经:
六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9.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乞骸骨:
[答案] 1.寡人:这个称号是在秦始皇之前的君主自称,春秋 战国时期常用。而在其后皇帝一般都以“朕”自称。2.足下:是 古时交际用语,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辞。3.陛下:对帝王的尊 称。“陛”,是特指帝王宫殿的台阶。这里的“陛下”是台阶 前面。4.婚姻:此处指儿女亲家。5.朕:先秦时,指我、我的。 自秦始皇时起专用作皇帝的自称。
高考对文化常识的考查,如同对文言实词的考查,也是由课 内到课外的一个牵引拓展过程,许多知识来自课内,只要能把课 文中出现的一些常识性的东西记牢,就能轻易解答此类题目。
以 2016 年高考全国卷乙为例:
考查点
相关教材
首相 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指南录后序》)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 建储
第四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考点二 识记常见的文化常识
从 2015 年起,高考全国卷新增加了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 2017 年新大纲明确提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核内容,充分 发挥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在“古诗文阅读” 部分增加“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考查内容,对 “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考查内容和形式一定会有所增加和 改变。 古代文化知识囊括的范围十分广泛,涉及时代背景、文 化习俗、政治变更、历史变迁等。可以说,一篇文言文背后的 整体文化背景,反映了先人的思想、意识和历史形成的惯例。
6.结发:①束发,古代人成年之后开始束发,因而“结发”指成 年;②指成婚之夕,男左女右共髻束发,故代指结婚。7.九宾: 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的礼节,由傧者九人依次传呼接引宾客上殿。 8.五经:《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的合称。六艺: ①六种技能:礼、乐、射、御、书、数。②六经:《易》《书》《诗》 《礼》《乐》《春秋》。9.乞骸骨:封建社会,大臣年老了请求辞 职为“乞骸骨”,意思是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4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1 文言文阅读历览前贤国与家 披文入情悟精华 隐形考点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4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1 文言文阅读历览前贤国与家 披文入情悟精华 隐形考点

A.不能复分.别. C.对.面.取人物
B.乃厌.倦.不堪 D.对面取人.物.
[解析] A 项“分别”在文中是“分辨”的意思,而现在多 是“各自”“分离”的意思;C 项“对面”在文中是“当面” 的意思,而现在多是“正前方”“对过”的意思;D 项“人物” 在文中是“别人的物品”,而现在多是“在某方面有代表性或 具有突出特点的人”的意思。
有一个楚国人生活贫困,读《淮南方》,读到“螳螂窥伺蝉 时用树叶遮蔽自己,这样可以隐藏起身体”,于是到树下仰头摘 取树叶——螳螂捕蝉时借以隐形的那片树叶,把它摘下来。树 叶落到树下,树下原先有落叶,他不能够再分辨出来了。他就 扫了几斗回去,一片一片地拿树叶遮蔽自己,问他的妻子说:“你 看见我没有?”妻子开始时一直回答“看见”,楚人整天这样问, 妻子于是厌倦到不能忍受,就骗他说“看不见”。楚人沉默不出 声,心中大喜,带着树叶来到市场,当面拿人家的物品。吏卒 于是绑着他去县衙。
一、掌握文言实词的 类常考形式 (一)一词多义 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很多文言词具有两个或者两个以 上的义项,即一个词具有多种含义。这就是一词多义现象。以 “引”为例:
意义
例句
本义
拉开弓 牵、拉
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孟子》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廉颇蔺相如列 传》
引申义
拉长 抽、拔出
伸着 拿
带领
(D) A.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B.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C.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 D.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古今异义词。A 项古义为“先 例”,今义为“真实的或虚构的用作讲述对象的事情,有连贯 性,富吸引力,能感染人”;B 项古义为“窘迫,走投无路”, 今义为“生活贫穷,经济困难”;C 项古义为“英明睿智”, 今义为“懂事理,有远见,想得周到”。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4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1 文言文阅读-历览前贤国与家 披文入情悟精华 隐性考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4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1 文言文阅读-历览前贤国与家 披文入情悟精华 隐性考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4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1 文言文阅读-历览前贤国与家披文入情悟精华隐性考点2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4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1 文言文阅读-历览前贤国与家披文入情悟精华隐性考点2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4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1 文言文阅读-历览前贤国与家披文入情悟精华隐性考点2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全部内容。

隐性考点2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主要考查常见文言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

课标全国卷不直接命题考查,但放在翻译题中间接考查。

“常见文言虚词”,即《考试说明》明确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文言虚词的考查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要求考生在阅读文言文时,应根据上下文,正确理解某个虚词的具体意义和用法;其二,主要指虚词在句中的意义与语法功能,如词性、语法作用等。

文言虚词主要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文言代词也归入文言虚词之中。

在高考中出现频率最多的是连词、介词、副词、助词、代词的用法。

一、摆正文言虚词的“ 个关系"文言虚词题得分率一直很低,从2016年高考各省、市阅卷组抽样统计的结果来看,正确率整体上还未达到百分之六十。

为使高考文言虚词的复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必须摆正四个关系。

(一)用法与意义的关系比较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异同,考生多注重意义,而不注重用法,这极易导致判断的失误.文言虚词的“意义”是缘“用法”而生的,我们在辨析其异同时,应该遵循先“用法”后“意义”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化繁为简,绕开误区,准确作答.高考试卷中虚词题“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选项,就是最好的例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命题点四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题组一对点练]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提示:在翻译句子之前,请先找出“关键实词”“关键虚词”“文言句式”,并作解释)徐勉字修仁,东海郯人也。

勉幼孤贫,早励清节。

年六岁,属霖雨,家人祈霁,率尔为文,见称耆宿。

及长好学,宗人孝嗣见之叹曰:“此所谓人中之骐骥,必能致千里。

”年十八,召为国子生,便下帷专学,精力无怠。

同时侪辈肃而敬之。

祭酒王俭每见,常目送之,曰:“此子非常器也。

”每称有宰辅之量。

六年,除给事中、五兵尚书,迁吏部尚书。

尝与门人夜集,客有虞皓求詹事五官。

勉正色答云:“今夕止可谈风月,不宜及公事。

”故时人服其无私。

勉虽居显职,不营产业,家无畜积,奉禄分赡亲族之贫乏者。

门人故旧或从容致言,勉乃答曰:“人遗子孙以财,我遗之清白。

子孙才也,则自致辎;如不才,终为他有。

”及卒,帝闻而流涕。

谥简肃公。

(选自《南史·徐勉传》,有删改) (1)祭酒王俭每见,常目送之,曰:“此子非常器也。

”关键实词:关键虚词:文言句式:译文:答案:关键实词:“目”,名词作状语,用目光;“非常”,古今异义词,“非”译为“不是”,“常(器)”译为“普通(人)”。

关键虚词:“之”,代词,代指徐勉。

文言句式:“祭酒王俭每见(之)”为省略句,“此子非常器也”为判断句,“非”表否定判断,译为“不是”。

译文:祭酒王俭每次见到他,都用目光送他离去,说:“这个人不是普通人。

”(2)勉虽居显职,不营产业,家无畜积,奉禄分赡亲族之贫乏者。

关键实词:关键虚词:文言句式:译文:答案:关键实词:“居”,担任;“畜积”,积蓄;“奉”为通假字,通“俸”,俸禄;“赡”,供养;“贫乏”,穷困。

关键虚词:“虽”,有两个义项,一是虽然,一是即使,此处为“虽然”;“之、者”,此处为定语后置的标志。

文言句式:“奉禄分赡亲族之贫乏者”为定语后置句,“贫乏”作“亲族”的定语,现代汉语语序为“奉禄分赡贫乏亲族”。

译文:徐勉虽然身居显要职位,但不经营产业,家里没有积蓄,他将俸禄分送出去以供养穷困的亲族。

(3)勉乃答曰:“人遗子孙以财,我遗之清白。

子孙才也,则自致辎;如不才,终为他有。

”关键实词:关键虚词:文言句式:译文:答案:关键实词:“遗”,遗留;“才”,属于名词作动词,译为“有才能”;“致”,获取;“辎”,财物。

关键虚词:“乃”,副词,于是,就;“以”,介词,把;“之”代词,代指子孙;“则”,副词,那么。

文言句式:“人遗子孙以财”为状语后置句,“以财”作“遗”的状语,翻译时要前置;“我遗之清白”为状语后置和省略句,现代汉语语序为“我(以)清白遗之”;“子孙才也,则自致辎”为省略句,该句省略了表假设关系的虚词,翻译时要加以补充,应该为“(如果)子孙才也,则自致辎”。

译文:徐勉就回答说:“别人把财产留给子孙,我把清白留给他们。

子孙如果有才,就会自己取得财物;如果没有才,财产终究要为他人所有。

”徐勉字修仁,是东海郯人。

徐勉幼年丧父,家境贫寒,很小就自我勉励,恪守高洁的节操。

六岁时,恰逢连绵大雨,家人祈祷放晴,徐勉随意写了一篇祷文,竟被有名望有学问的老人称道。

年龄稍大后喜爱学习,同族人徐孝嗣见到他赞叹说:“这就是所说的人中的骏马,一定能到达千里之外啊。

”十八岁时,被召为国子生,他就闭门苦读,专攻学业,精力很好,不知疲倦。

同辈人都对他肃然起敬。

祭酒王俭每次见到他,都用目光送他离去,说:“这个人不是普通人。

”常称赞他有宰辅的气度。

天监六年,被授官为给事中、五兵尚书,迁任吏部尚书。

他曾经跟门客夜间举行宴会,有个叫虞皓的门客请求做詹事五官。

徐勉端庄严肃地回答说:“今晚只可谈风月,不应说及公事。

”所以当时的人都很佩服他的无私。

徐勉虽然身居显要职位,但不经营产业,家里没有积蓄,他将俸禄分送出去以供养穷困的亲族。

门客、老友有人随口进言,徐勉就回答说:“别人把财产留给子孙,我把清白留给他们。

子孙如果有才,就会自己取得财物;如果没有才,财产终究要为他人所有。

”等到他去世,皇帝听说后流泪痛哭。

谥号为简肃公。

2.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鲁般者,肃州燉煌人,莫详年代,巧侔造化。

于凉州造浮图,作木鸢,每击楔三下,乘之以归。

无何,其妻有妊,父母诘之,妻具说其故。

父后伺得鸢,击楔十余下,乘之遂至吴会。

吴人以为妖,遂杀之。

般又为木鸢乘之,遂获父尸。

怨吴人杀其父,于肃州城南作一木仙人,举手指东南,吴地大旱三年。

卜曰:“般所为也。

”赍物具千数谢之。

般为断一手,其日吴中大雨。

国初,土人尚祈祷其木仙。

(1)于凉州造浮图,作木鸢,每击楔三下,乘之以归。

译文:(2)般为断一手,其日吴中大雨。

译文:解析:(1)翻译时,地名(凉州)、事物名(木鸢)不用翻译,“浮图”可译为现代名称。

“击楔三下”虽为定语后置,但不作语序调整仍文意通顺。

“以”为连词,表修饰关系,可不译。

(2)人名、事物名、地名可保留不译。

句中省略的内容应补译出来。

“大雨”,名词作动词,下大雨。

答案:(1)他在凉州建造佛塔时,造了一只木鸢,敲击机关三下,木鸢就可以飞,他就乘着木鸢飞回家。

(2)鲁般为他们砍断(木仙人)一只手,那天吴中就下了大雨。

鲁般,肃州燉煌人,生卒年月不详,他心思精巧,善于创造。

他在凉州建造佛塔时,造了一只木鸢,敲击机关三下,木鸢就可以飞,他就乘着木鸢飞回家。

不久,他的妻子怀孕,父母再三追问,他的妻子才说出了这一切。

后来,他的父亲伺机得到木鸢,敲击机关十多下,乘上它,一直飞到了吴会。

吴人以为鲁般的父亲是妖怪,就杀了他。

鲁般又造了一只木鸢,乘上它飞到吴会,找到了父亲的尸体。

鲁般怨恨吴人杀了他的父亲,回来后在肃州城南造了一个木仙人,让他的手指向东南吴地方向,吴地大旱三年。

占卜术士说:“吴地大旱,是鲁般干的。

”吴人带着许许多多的物品来向鲁般谢罪。

鲁般为他们砍断(木仙人)一只手,那天吴中就下了大雨。

大唐初年,当地人还祈祷过这个木仙人。

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

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

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

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

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吾以之名吾亭。

(苏轼《喜雨亭记》) (1)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

译文:(2)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吾以之名吾亭。

译文:解析:(1)重点是把“是”“岁”“雨”“阳”“占”“有”等词解释为“这”“年”“下雨”“南面”“占卜”“丰”。

(2)重点是把“以”“适”“名”解释为“因而”“刚好”“命名”。

答案:(1)这年的春天,在岐山的南面随雨落下了麦子,经过占卜,那卦辞说是丰年。

(2)愁闷的人因而喜悦,患病的人因而痊愈,我的亭子也刚好在这个时候落成,我就用它(喜雨)命名我的亭子。

我到扶风上任的第二年,才修建了一座地方官居住的房屋,并且在厅堂的北面建造了一座亭子,还在它的南面开凿了一个池塘,引导流水进来,种植树木,把它作为休息的场所。

这年的春天,在岐山的南面随雨落下了麦子,经过占卜,那卦辞说是丰年。

后来整月不降雨水,百姓正为此忧心。

过了三个月,到乙卯日才有雨,到甲子日又下雨,老百姓认为还不够;丁卯日下大雨,下了三天方才停止。

官吏在衙院里一道庆贺,商人在市场上一道欢歌,农民在田野中共同欢庆,愁闷的人因而喜悦,患病的人因而痊愈,我的亭子也刚好在这个时候落成,我就用它(喜雨)命名我的亭子。

4.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齐晋相与战。

平阿之余子亡戟得矛,却而去,不自快。

谓路人曰:“亡戟得矛,可以归乎?”路之人曰:“戟亦兵也,矛亦兵也,去兵得兵,何为不可以归?”去行,心犹不自快,遇高唐之孤叔无孙,当其马前,曰:“今者战,亡戟得矛,可以归乎?”叔无孙曰:“矛非戟也,戟非矛也,亡戟得矛,岂亢责也哉?”平阿之余子曰:“嘻!”还反战。

趋,尚及之。

遂战而死。

叔无孙曰:“吾闻之,君子济人于患,必离其难。

”疾驱而从之,亦死而不反。

令此将众,亦必不北矣。

令此处人主之旁,亦必死义矣。

今死矣而无大功,其任小也。

(1)戟亦兵也,矛亦兵也,去兵得兵,何为不可以归?译文:(2)叔无孙曰:“吾闻之,君子济人于患,必离其难。

”疾驱而从之,亦死而不反。

译文:解析:(1)句翻译时注意句式的调整:“何为不可以归”为宾语前置句,应该调整为“为何不可以归”。

(2)句翻译时注意句式的调整:“君子济人于患”为状语后置句,应该调整为“君子于患济人”。

答案:(1)戟是兵器,矛也是兵器,丢失兵器又捡到兵器,有什么不可以回家的?(2)叔无孙说:“我听说,君子在患难中救人,必须使他脱离灾难。

”(于是)扬鞭策马追赶他,和他一起参加战斗,结果也死在战场上,没能回去。

齐国和晋国互相征战。

平阿的余子丢失了戟捡到支矛,退下战场离去,心里不痛快。

问路上的陌生人说:“丢失了戟捡到支矛,可以回家吗?”路人说:“戟是兵器,矛也是兵器,丢失兵器又捡到兵器,有什么不可以回家的?”往回家的路走着,心里还是不痛快,碰到高唐的孤叔无孙,就挡在他的马前,说:“今天打仗,丢失了戟捡到支矛,可以回家吗?”叔无孙说:“矛不是戟,戟不是矛,丢失了戟捡到支矛,它们难道可以相抵吗?”平阿的余子说:“是啊!”反身回去参战。

跑步,才赶上了战斗。

终于战死了。

叔无孙说:“我听说,君子在患难中救人,必须使他脱离灾难。

”(于是)扬鞭策马追赶他,和他一起参加战斗,结果也死在战场上,没能回去。

要是让他(叔无孙)领兵,肯定不会打败仗的。

让他成为国王的左右,也必然是为义而死。

这次的死没有什么大的功绩,是因为他的官职(或权力)小啊。

5.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楚厉王有警,为鼓以与百姓为戍。

饮酒醉,过而击之也,民大惊。

使人止之,曰:“吾醉而与左右戏,过击之也。

”民皆罢。

居数月,有警,击鼓而民不赴,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1)饮酒醉,过而击之也,民大惊。

使人止之,曰:“吾醉而与左右戏,过击之也。

”译文:(2)居数月,有警,击鼓而民不赴,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

译文:答案:(1)(有一次)楚厉王喝酒喝醉后,错误地敲响了军鼓,民众都非常惊慌。

楚厉王派人安抚大家,说:“我是醉酒后和近侍开玩笑,才错误地击了鼓。

”(2)过了几个月,楚国又遇到军情警报,楚厉王击鼓,民众却不去备战,于是楚厉王更改命令,明确信号,这样民众才信从了。

楚厉王遇到军情警报,就用敲鼓的方式来集合民众参与防守。

(有一次)楚厉王喝酒喝醉后,错误地敲响了军鼓,民众都非常惊慌。

楚厉王派人安抚大家,说:“我是醉酒后和近侍开玩笑,才错误地击了鼓。

”于是民众都松懈了下来。

过了几个月,楚国又遇到军情警报,楚厉王击鼓,民众却不去备战,于是楚厉王更改命令,明确信号,这样民众才信从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