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血液分析参数检测原理和临床意义

合集下载

血气分析及临床意义

血气分析及临床意义

血气分析及临床意义血气分析是一种常用的临床检验方法,用于评估人体血液中各种气体和酸碱平衡情况,帮助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本文将介绍血气分析的原理、常见参数及其临床意义,并具体举例说明。

一、血气分析的原理血气分析是通过采集动脉血液样本来分析血液中气体含量和酸碱平衡状态的一种方法。

一般使用动脉穿刺的方式获取样本,通过专用的血气分析仪器进行分析。

血气分析仪器通过电化学法和光学法来测定各项指标。

电化学法通过测量电流来判断各种物质的浓度,而光学法则通过光的吸收和发射来测定物质的浓度。

二、常见血气分析参数及其临床意义1. pH值:pH值指血液的酸碱平衡程度,是衡量酸碱平衡状态的重要指标。

正常人的动脉血pH值范围为7.35-7.45,高于7.45属于碱性,低于7.35属于酸性。

临床意义:pH值的改变可以反映人体内环境的酸碱平衡紊乱情况。

如酸中毒、碱中毒等。

例如,代谢性酸中毒常见的原因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此时血液中的pH值将下降。

2. 氧分压(PaO2):PaO2指血液中的氧气分压,反映了肺部的氧气交换情况。

临床意义:PaO2的降低常见于肺部疾病或呼吸衰竭患者,如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等。

3. 二氧化碳分压(PaCO2):PaCO2指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分压,反映了肺部的二氧化碳排除情况。

临床意义:PaCO2的升高常见于肺部疾病或呼吸衰竭患者。

例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常伴有呼吸性酸中毒,PaCO2升高。

4. 氧合指数(PaO2/FiO2):氧合指数指动脉血氧分压与呼吸机氧浓度之比,用于评估呼吸功能。

临床意义:氧合指数的降低常见于弥散性肺病、ARDS等严重肺部疾病。

5. 碳酸氢盐(HCO3-):碳酸氢盐是人体体液中的重要酸碱缓冲系统之一,能够帮助维持血液的酸碱平衡。

临床意义:HCO3-的浓度改变与酸碱平衡的紊乱有关。

例如,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常伴有代谢性酸中毒,血液中的HCO3-浓度下降。

三、血气分析在临床中的应用举例1.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诊断和治疗:血气分析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氧合指数、PaO2和PaCO2水平,以评估ARDS的严重程度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血气分析及临床定义

血气分析及临床定义

血气分析及临床定义血气分析是一种常用的临床检验方法,用于评估人体的酸碱平衡、氧合状态以及电解质水平等重要生理指标。

本文将介绍血气分析的基本原理、常见的检测指标,以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及意义。

一、血气分析的基本原理血气分析是通过测量动脉血液中的气体含量,包括氧气 (O2)、二氧化碳 (CO2) 以及酸碱状态来评估人体的生理功能。

常用的测量方法包括电极法、光谱法和传感器法等。

电极法是一种常见且准确的测量方法,通过将一系列电极插入样品中,根据电流变化来测量血液中的气体含量。

电极法对于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测量精确度较高,且结果具有实时性。

光谱法则通过测量指定波长的光在血液中的吸收程度来计算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

这种方法具备实时性,但对于血液中的其他物质的影响相对较大。

传感器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测量方法,利用传感器感知技术来测量血液中的气体含量。

这种方法响应速度快,且便于携带和操作,逐渐得到了临床的广泛应用。

二、常见的血气分析指标1. pH值:pH值反映了血液的酸碱平衡状态,正常血液的pH值在7.35-7.45之间。

当pH值偏高时,说明血液呈碱性;当pH值偏低时,说明血液呈酸性。

2. 氧分压 (PaO2):氧分压是指血液中的氧气分子在单位面积上对血液的压力,通常用毫米汞柱 (mmHg) 来表示。

正常的氧分压范围在80-100 mmHg之间。

3. 二氧化碳分压 (PaCO2):二氧化碳分压是指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分子在单位面积上对血液的压力,同样用毫米汞柱 (mmHg) 来表示。

正常的二氧化碳分压范围在35-45 mmHg之间。

4. 氧合度 (SaO2):氧合度是指血液中的血红蛋白与氧气结合的程度,通常以百分比来表示。

正常的氧合度范围在95%以上。

5. 碱剩余 (BE):碱剩余是指血液中的碳酸氢根离子 (HCO3-) 与氧气结合所形成的酸碱中和物质的数量。

正常的碱剩余值范围在-2到+2之间。

三、血气分析在临床上的应用及意义血气分析是临床上常用的一项实验室检查方法,通过评估血液中相关指标的变化,医生可以判断患者的酸碱平衡、氧合状态以及电解质水平等重要生理功能,并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血气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血气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血气分析及其临床意义血气分析是一种用于评估患者酸碱平衡、氧合状态和呼吸功能的检测方法。

通过血气分析,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血液氧气饱和度、pH 值、二氧化碳分压等指标,从而判断患者的生理状态,进而有效指导治疗。

血气分析在急诊科、重症监护室和呼吸科等临床领域广泛应用,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一、血气分析的基本原理血气分析是通过采集动脉血样进行检测,通常是从尺侧动脉、肱动脉或桡动脉进行采血。

采集的动脉血样一般用化学传感器或机械传感器进行实时检测。

其中,化学传感器可测量 pH 值、氧气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机械传感器则可测量血液的温度和离子浓度。

通过这些数据,可以计算出其他血液参数,如碳酸氢盐离子浓度、氧合度等。

二、血气分析的临床意义1. 评估酸碱平衡:血气分析可以定量评估患者体内的酸碱平衡状态,通过检测 pH 值和碳酸氢盐离子浓度,医生可以判断患者的酸中毒或碱中毒程度。

这对于危重病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2. 评估氧合状态:血气分析可以测量血氧饱和度,即血液中氧的含量。

通过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医生可以判断患者的氧合状态是否正常,及时发现肺部功能异常或循环系统问题。

3. 评估呼吸功能:血气分析可测量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通过该指标,医生可以评估患者的呼吸功能,判断改善通气或纠正呼吸性酸中毒的治疗效果。

此外,血气分析还可计算呼吸衰竭指数(A-aDO2),评估肺泡灌洗功能。

三、血气分析的临床应用1. 急性呼吸衰竭的诊断和治疗:急性呼吸衰竭是导致患者急需呼吸机抢救的重要原因之一。

血气分析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氧合水平、酸碱平衡状况,以及导致呼吸衰竭的原因,从而指导及时有效的治疗。

2. 重症监护中的血流动力学监测:血气分析可以通过测量碳酸氢盐离子浓度和血氧饱和度,评估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况,指导心血管支持治疗。

3.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监测: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往往伴有呼吸性酸中毒。

血气分析可帮助医生及时评估患者的酸碱平衡状态,监测疾病进展,制定有效治疗措施。

动脉血氧血气分析及临床意义

动脉血氧血气分析及临床意义

动脉血氧血气分析及临床意义动脉血氧分析是一种临床常用的血液检测方法,它能够反映呼吸系统功能以及体内酸碱平衡情况,对于诊断和治疗各种疾病具有重要价值。

本文将详细介绍动脉血氧分析的方法、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一、动脉血氧分析的方法动脉血氧分析主要通过抽取动脉血液样本进行检测。

在抽取血液样本前,医生通常会要求患者休息片刻,以避免剧烈运动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抽取的血液样本会被送往实验室进行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pH 值等指标的测定。

二、动脉血氧分析的正常值动脉血氧分析的正常值因年龄、性别、体重等因素而异。

一般来说,正常人的动脉血氧分压为95-100mmHg,二氧化碳分压为35-45mmHg,pH值为7.35-7.45。

这些指标的异常可能提示呼吸系统疾病、酸碱平衡紊乱等疾病。

三、动脉血氧分析的临床意义1、呼吸系统疾病诊断动脉血氧分析可以反映呼吸系统功能,对于诊断呼吸系统疾病具有重要价值。

例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往往下降,而二氧化碳分压则升高,这表明患者存在通气功能障碍。

肺部感染、肺水肿等肺部疾病也可能导致动脉血氧分析结果的异常。

2、酸碱平衡紊乱诊断动脉血氧分析还可以反映体内酸碱平衡情况,对于诊断酸碱平衡紊乱具有重要价值。

例如,代谢性酸中毒患者的pH值会下降,而代谢性碱中毒患者的pH值则会上升。

呼吸性酸中毒和呼吸性碱中毒也可能导致动脉血氧分析结果的异常。

3、指导治疗和评估预后动脉血氧分析的结果可以帮助医生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并评估治疗效果和预后。

例如,对于患有COPD的患者,如果动脉血氧分压下降且二氧化碳分压升高,医生可能会采取机械通气等措施来改善患者通气状况。

动脉血氧分析的结果还可以指导医生调整酸碱平衡紊乱患者的治疗方案。

动脉血氧分析是一种重要的血液检测方法,它能够反映呼吸系统功能以及体内酸碱平衡情况,对于诊断和治疗各种疾病具有重要价值。

医生可以根据动脉血氧分析的结果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并评估治疗效果和预后。

血气分析的临床应用全解

血气分析的临床应用全解

血气分析的临床应用全解血气分析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验方法,通过分析血液中的气体成分及酸碱平衡情况,可以为医生提供重要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指导。

本文将全面解析血气分析在临床上的应用,包括其原理、常规参数以及一些特殊情况的应用。

一、血气分析原理血气分析是通过采集动脉血样进行检测,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pH值:血液的酸碱平衡状态,pH值低于7.35为酸中毒,高于7.45则为碱中毒。

2. 二氧化碳分压(pCO2):反映肺功能的情况,其升高则代表肺通气不足,降低则代表肺通气过度。

3. 氧分压(pO2):血液中氧气的浓度,可以衡量肺功能是否正常。

4. 标准碳酸氢盐(SBC):反映血液的缓冲功能,减少则代表酸中毒,增加则代表碱中毒。

此外,血气分析还可以进一步测定氧合饱和度(SaO2)、血红蛋白(Hb)浓度等参数,从而提供更准确的参考和判断依据。

二、血气分析的临床应用1. 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与评估血气分析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呼吸功能情况,对于评估肺功能及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如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气促等症状,血气分析可以提供pO2、pCO2等指标,帮助医生判断是否存在缺氧、通气不足等问题。

2. 酸碱平衡的评估与调整血气分析中的pH值和SBC等指标可以反映人体的酸碱平衡状态。

在临床中,酸碱平衡紊乱是一种常见的病理生理现象。

通过血气分析,可以得知血液的酸碱性,从而有助于医生判断是呼吸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等,并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治疗。

3. 手术、监护和重症监护中的应用血气分析在手术中的应用是十分必要的。

通过血气分析,可以了解手术过程中患者的氧合情况、酸碱平衡以及肺功能等;对于监护与重症监护,可以通过监测血气分析中的相关参数,及时评估患者的病情和疾病进展,并进行相应的治疗和调控。

4. 休克状态的评估休克是一种严重的病理生理现象,常常表现为组织灌注不足和器官功能衰竭。

血气分析可以通过分析休克患者动脉血液中的参数,如乳酸水平、pH值等,来评估患者的休克程度和严重程度,并指导医生采取相应的急救和抢救措施。

血细胞分析仪简介

血细胞分析仪简介
6. RMI(reticulocyte mature index,网织红细胞成熟指数)
-
该参数可表达骨髓造红细胞的功能,能早期反映贫血疗效、骨髓被抑制或造血重建等情况
三、中国成人静脉血有关血细胞参数的参考范围
丛玉隆教授组织了国内哈尔滨、长春、北京、天津、兰州、西安、南京、苏州、上海、成都、武汉、重庆、福州、昆明、广州等15个城市医院进行了中国健康成人有关全血细胞各参数的调查,现摘录如下。
5利用激光流式细胞分析系统加核酸荧光染色技术分类法:通过前向散射光、侧向荧光信号和侧向散射光,分别获得反映细胞体积大小、反映RNA、DNA含量多少和反映细胞内核的形状和有无颗粒存在等信息。不仅获得准确的白细胞五分类结果,而且根据核酸含量得到未成熟粒细胞的参数。同时还可以提供网织红细胞计数及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指数,由于加入了核酸荧光染色,使血小板计数更加可靠。
表一中国人群成人静脉血血细胞分析参考范围*
白细胞总数109/L白细胞总数109/L血红蛋白g/L
均值范围均值范围均值范围
男6.03 3.97~9.15 4.19 4.09~5.74 151 131~172
女5.89 3.69~9.16 4.26 3.68~5.13 129 113~151
有的仪器采用流式细胞术加二维激光散射法检测RBC及PLT。全血经专用稀释液稀释后,使自然状态下的双凹盘状扁圆形红细胞成为球形并经戊二醛固定,这种处理并不影响红细胞的平均体积。红细胞通过测量区时,激光束以低角度前向光散射测量单个红细胞的体积和红细胞总数,同时用高角度光散射测量每个红细胞内血红蛋白浓度。同样原理可测定每个血小板的大小、数量和密度,使红细胞及血小板计数更加准确。
(三)白细胞参数检测原理
白细胞计数是利用溶血剂将一定倍数稀释的血液中红细胞溶解,而白细胞胞浆也经胞膜渗出,胞膜紧裹在细胞核和存在的颗粒周围,使白细胞成为“膜包核”状态被保留下来。利用电阻抗原理经小孔计数出白细胞数量及体积测定,通过白细胞体积分布直方图,将白细胞大小进行分群,即当今的二分群、三分群血细胞分析仪。

红细胞平均指数和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红细胞平均指数和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红细胞平均指数和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的检测及临床意义红细胞平均指数一、概述1、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群体中单个红细胞体积的平均值。

2、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红细胞群体中单个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的平均值。

3、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全部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的平均值。

二、检测原理与方法1、手工法:根据RBC、Hb、H ct测定结果计算红细胞平均指数。

MCV =[H ct/ RBC(L)] x1015=##飞升(fl)MCH=[Hb(g/L) / RBC(L)] x1012=##皮克(pg)MCHC=Hb(g/L) / H ct=##g/L2、血液分析仪法:①MCV 由血液分析仪直接测定导出②由仪器测定Hb、RBC可计算出:MCH = Hb/RBCMCHC = Hb/ (RBC x MCV)。

三、注意事项1、手工法红细胞平均指数由RBC、Hb、Hct测定后计算而来,因此,必须采用同抗凝血标本,且所检测的结果必须准确。

2、仪器法红细胞平均指数的测定同样依赖于RBC、Hb和MCV测定的准确性。

3、由于以上三个参数都是间接算出的,因此红细胞数、血红蛋白浓度和血细胞比容的检测数据必须准确,否则误差很大。

4、结合红细胞形态学进行贫血种类的分析。

四、参考区间1、成年人MCV(f):82-1002、成年人MCH(pg):27-343、成年人MCHC(g/L):320-360五、临床意义(一)MCV1. MCV增高:见于红细胞体积增大时,见于各种造血物质缺乏或利用不良引起的巨幼细胞贫血、酒精性肝硬化、获得性溶血性贫血、出血性贫血再生之后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等。

2、MCV降低:见于红细胞减小时,见于慢性感染、慢性肝肾疾病、慢性失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地中海贫血)、铁缺乏及铁利用不良等引起的贫血等;其他原因引起的贫血 MCV一般正常,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失血性贫血和某些溶血性贫血等。

(二)MCH1、MCH增高:见于各种造血物质缺乏或利用不良的大细胞性贫血(如巨幼细胞贫血)、恶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网织红细胞增多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等。

临床检验技师考试_临床检验基础讲义_第四章血液分析仪及其临床应用

临床检验技师考试_临床检验基础讲义_第四章血液分析仪及其临床应用

第四章血液分析仪及其临床应用考纲·检测原理·检测参数·血细胞直方图·方法学评价·临床应用检测原理(一)电阻抗法(库尔特原理)1.库尔特原理将等渗电解质溶液稀释的细胞悬液置入不导电的容器中,将小孔管插进细胞悬液中。

小孔管内充满电解质溶液,并有一个内电极,小孔管的外侧细胞悬液中有一个外电极。

当接通电源后,位于小孔管两侧的电极产生稳定电流,稀释细胞悬液从小孔管外侧通过小孔管壁上宝石小孔(直径<100μm,厚度约75μm)向小孔管内部流动,使小孔感应区内电阻增高,引起瞬间电压变化形成脉冲信号,脉冲振幅越高,细胞体积越大,脉冲数量越多,细胞数量越多,由此得出血液中血细胞数量和体积值。

2.白细胞分类计数原理根据电阻抗法原理,经溶血剂处理的、脱水的、不同体积的白细胞通过小孔时,脉冲大小不同,将体积为35~450fl白细胞分为256个通道。

3.血红蛋白测定原理当稀释血液中加入溶血剂后,红细胞溶解并释放出血红蛋白,血红蛋白与溶血剂中的某些成分结合形第 1 页共11 页成一种血红蛋白衍生物,在特定波长(530~550nm)下比色,吸光度变化与稀释液中Hb含量成正比,最终显示Hb浓度。

如含氰化钾的溶血剂,与血红蛋白作用后形成氰化血红蛋白,其最大吸收峰接近540nm。

(二)光散射法血液分析仪检测原理1.白细胞计数和分类计数原理(1)激光与细胞化学法(2)容量、电导、光散射法(3)电阻抗与射频法(4)多角度偏振光散射(MAPSS)法2.红细胞检测原理3.血小板检测原理4.网织红细胞计数原理(1)激光与细胞化学法1)过氧化物酶检测通道:2)嗜碱性粒细胞/分叶核检测通道血液与酸性表面活性剂反应,不仅红细胞溶解,而且除嗜碱性粒细胞外,其他所有白细胞膜均被破坏,胞质溢出,仅剩裸核。

当激光束照射到细胞时,产生不同强度的散射光,形成二维细胞图,其中,嗜碱性粒细胞呈高狭角散射,定位于细胞图上部,裸核细胞则位于细胞图下部。

血气分析及临床意义

血气分析及临床意义

血气分析及临床意义血液是人体内最重要的液体之一,它通过循环系统在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间进行交流和输送,为维持生命活动提供了必要的供氧和营养。

血气分析是通过检测动脉血液中的气体和酸碱平衡指标来评估人体的呼吸和代谢功能,该检验结果对于临床医生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血气分析的原理和方法,以及其在临床上的各种应用。

一、血气分析的原理和方法1. 原理血气分析通过检测动脉血液中的氧、二氧化碳和酸碱平衡指标来评估人体的呼吸和代谢功能。

其中,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酸碱平衡指标(pH值、碱剩、二氧化碳分压碱度和血浆酮体)是最常用的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通过特定的电极、光谱和化学方法来测定。

2. 方法血气分析主要通过动脉血采样来获取检测样品。

采样通常在人体较大的动脉血管,如桡动脉或股动脉进行,以获得更准确的结果。

采样时,需要使用专用的动脉血气采样器,并确保采样器与外界环境隔离,以避免样品的污染和氧化。

采样后,需要立即将样品送到实验室进行处理和分析,以防止样品内气体成分和酸碱平衡出现变化。

二、血气分析的临床意义1. 评估呼吸功能通过检测血气分析的结果,可以评估人体的呼吸功能。

例如,PaO2指标反映了肺的氧合能力,如果PaO2值较低,可能表示患者存在肺部疾病或呼吸功能不全。

PaCO2指标则可以反映肺的通气情况,如果PaCO2值过高,可能表示患者存在呼吸性酸中毒。

这些信息有助于医生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2. 评估代谢功能血气分析还可以评估人体的代谢功能。

例如,pH值反映了体内的酸碱平衡状态,如果pH值偏低,可能表明患者存在代谢性酸中毒。

碱剩指标可以反映碱缺乏或酸过多的情况,如果碱剩值较低,可能表示患者存在代谢性酸中毒。

这些信息有助于医生了解患者的代谢情况,指导治疗的选择和调整。

3. 监测治疗效果血气分析可以用于监测临床治疗的效果。

对于呼吸支持治疗的患者,如氧疗、机械通气等,通过定期进行血气分析可以了解治疗的效果和调整治疗方案。

血液分析各项指标的临床意义

血液分析各项指标的临床意义

血液分析各项指标的临床意义血液分析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查方法,通过分析血液中的各项指标,可以为医生提供大量有关患者健康状况的信息。

血液分析中的各项指标反映了人体内部的代谢状态、免疫功能、细胞数量和功能等方面,对诊断和预防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血液分析中常见的几项指标,探讨其临床意义。

1. 血红蛋白(Hb)和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是衡量机体供氧能力的重要指标。

低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常见于贫血、骨髓抑制、失血等病症。

高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则可提示机体存在着慢性缺氧或肾脏疾病等问题。

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的异常表现可能是贫血、高原适应、心脏病等疾病的指示标志。

2. 白细胞计数(WBC)白细胞计数是评估机体免疫功能的重要参数。

白细胞计数的增加可能预示着机体存在炎症、感染或免疫系统异常等情况。

而白细胞计数的减少则可能暗示机体存在着免疫功能低下、骨髓抑制或某些药物的不良反应等问题。

通过监测白细胞计数的变化,可以直观地了解机体免疫系统的状况,提前预防和诊断疾病。

3. 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计数反映了血液的凝血功能。

高血小板计数可能表明机体存在感染、炎症、出血或骨髓疾病等情况。

低血小板计数则暗示着机体易于出血,可能是由于骨髓抑制、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等原因引起的。

定期检测血小板计数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发现和处理凝血功能紊乱相关的疾病。

4. 血糖水平(Glu)血糖水平是评估机体糖代谢状态的重要指标。

高血糖水平通常是糖尿病的表现,而低血糖水平则可能是由胰岛素瘤等疾病引起的。

控制血糖水平对于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和预防并发症非常重要。

通过定期检测血糖水平,可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疾病。

5. 血脂水平(TC、TG、HDL-C、LDL-C)血脂水平是评估机体脂代谢状态和心血管健康的重要指标。

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指标的异常与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疾病密切相关。

血液分析仪原理

血液分析仪原理

血液分析仪原理血液分析仪是一种用于检测血液成分和疾病指标的仪器,它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原理是基于光学、电化学、免疫学和生物化学等多种技术的综合应用,通过对血液样本的分析,可以得出患者的血液信息,为医生提供诊断和治疗的依据。

首先,血液分析仪的光学原理是其基本原理之一。

它利用光的吸收、散射、透射和反射等特性,通过对血液样本中不同成分的光学特性进行测量和分析,来获得血液中各种成分的含量和性质。

例如,血红蛋白含量可以通过光的吸收特性来测定,血液中的白细胞和血小板数量可以通过光的散射特性来测定。

这些光学原理的应用使得血液分析仪可以快速、准确地对血液成分进行分析。

其次,血液分析仪的电化学原理也是其重要原理之一。

它利用电化学传感器和电化学反应原理,对血液中的离子、分子和化合物进行测定和分析。

例如,血糖、尿酸、钠、钾等物质的含量可以通过电化学传感器来测定,血液中的酸碱平衡可以通过电化学反应原理来测定。

这些电化学原理的应用使得血液分析仪可以对血液中的生化成分进行精确测定。

此外,血液分析仪还利用了免疫学原理进行血液分析。

免疫学原理是通过检测血液中的抗原和抗体来获得有关疾病指标的信息。

例如,通过检测血液中的特定抗体和抗原,可以对感染疾病、自身免疫疾病和肿瘤等疾病进行诊断和监测。

血液分析仪通过免疫学原理的应用,可以对血液中的病原微生物、肿瘤标志物和免疫球蛋白等进行检测和分析。

最后,血液分析仪还利用了生物化学原理进行血液分析。

生物化学原理是通过检测血液中的生化成分和酶活性来获得有关患者健康状况的信息。

例如,血清中的蛋白质、脂质、酶类等成分可以通过生物化学方法来测定,血液中的代谢产物和内分泌物质可以通过生物化学方法来测定。

血液分析仪通过生物化学原理的应用,可以对患者的代谢状态、内分泌功能、肝肾功能等进行全面分析。

综上所述,血液分析仪的原理是基于光学、电化学、免疫学和生物化学等多种技术的综合应用。

通过对血液样本的分析,可以得出患者的血液信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及临床意义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及临床意义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及临床意义一、概述1、白细胞(LEU)是周围血的有核细胞,其数量显著少于红细胞,仅相当于后者的0.1%~0.2%。

根据细胞的形态特征,可将白细胞分为粒细胞GRAN、淋巴细胞(L)和单核细胞(M)三类。

2、粒细胞的胞质中含有特殊颗粒,依其颗粒的特点又可分为三个亚类,即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3、白细胞通过不同方式、不同机制消灭病原体,消除过敏原和参加免疫反应、产生抗体,是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等异物入侵的主要防线。

二、检测方法白细胞计数(WBC)是测定单位体积血液中各种白细胞的总数。

白细胞计数有显微镜计数法和血液分析仪计数法,以后者最为常用。

在血液分析仪计数结果异常(如白细胞数量较低、存在干扰等)需要确认或没有条件使用血液分析仪时,可采用手工显微镜法进行白细胞计数。

(一)血液分析仪检测法1、原理:血液分析仪检测法进行白细胞计数的原理主要有电阻抗法和光散射法。

即血液经溶血素处理后,在鞘流液的带动下白细胞逐个通过血液分析仪的细胞计数小孔或激光照射区,引起小孔周围电阻抗的变化或产生特征性的光散射,对应的脉冲信号或光散射信号的多少即代表白细胞的数量。

(二)、显微镜计数法1、原理:显微镜计数法(手工法)时用白细胞稀释液将血液稀释一定倍数并破坏成熟的红细胞,然后将稀释后的标本充入细胞计数板(又称牛鲍计数板)的计数池,在显微镜下计数一定体积内的白细胞数,换算出每升血液中白细胞的数量。

三、方法学评价1、临床实验室主要使用血液分析仪进行白细胞计数,不仅操作简便、检测快速,而且重复性好,易于标准化,适合批量标本的检测。

使用配套校准物或溯源至参考方法的定值新鲜血实施校准后,可确认或改善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2、某些人为因素(如抗凝不充分)或病理状态(如外周血出现有核红细胞、巨大血小板、血小板凝集)干扰仪器的检测结果时,需使用手工法进行确认。

3、手工法是白细胞计数的传统方法,简便易行,无需特殊设备,但检测速度慢、结果重复性较差,难于满足常规工作批量标本的检测需求。

血细胞分析仪的检测技术与临床应用

血细胞分析仪的检测技术与临床应用

10 血小板比积(PCT): 男:1.08~2.72mL/L 女:1.14~2.82mL/L PCT 与 PLT、MPV 正相关。所以 PLT、MPV 的增减使 PCT
发生相应的变化。增高见于:骨纤、脾切除、慢粒;减低见 于: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等。
11 血小板分布宽度(PDW):15.5~18.1 %
再障


单纯小细胞性贫血


8 血小板计数(PLT):100~300×109/L(G/L) 9 血小板平均体积(MPV):9.4~12.5fl
MPV 应与 PLT 相结合进行分析。 (1) 鉴别血小板减少的原因:
【1】 骨髓造血功能损伤时,PLT↓,MPV↓; 【2】 血小板在周围血中破坏增多时,PLT↓,MPV↑; 【3】 血小板分布异常时,PLT↓,MPV 正常。
② 血小板凝集:分布峰左侧起点高,离横坐标 0.6cm,右侧
在 20fl 处,离横坐标 0.4cm。与正常差别明显。血片上可
见 5~15 个聚集成堆血小板。图 26。
③ 小红细胞干扰:分布峰的右侧离横坐标较高,呈拖 尾状。图 27。
④ 小血小板:集中分布于 2~10fl,“小血小板”。图 28。
图中阴影部分是稀释标本,稀释液是由NaCl等导电物质组成 的导电液,当图中所示恒流源起作用时,稀释液将和线路一起 组成一个回路,由于负压的作用,血细胞(不良导体)通过计 数微孔时,稀释液被细胞代替,引起了阻抗的变化,从而在测 量线上产生了电脉冲(如上图),仪器就记录下此电脉冲的数 量及幅度(细胞的大小)
• RBC 红细胞总数
PCT 血小板比积
• HGB 血红蛋白浓度
HDW 血红蛋白分布宽度
• HCT 红细胞比积

血液检查的意义与方法

血液检查的意义与方法

血液检查的意义与方法血液检查是一种常见的医学检查方法,通过分析血液中的成分和指标来评估人体的健康状况。

血液检查可以提供很多有用的信息,帮助医生预防、诊断和治疗各种疾病。

本文将介绍血液检查的意义以及常见的方法。

一、血液检查的意义1. 诊断疾病:血液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诊断许多疾病,如贫血、感染、糖尿病、肾功能异常等。

通过分析血液中的各种成分,医生可以得到关于患者身体状况的有用信息,从而作出准确的诊断。

2. 监测治疗效果:对于已经被诊断出患有某种疾病的患者,血液检查可以用于监测治疗的效果。

例如,在化疗过程中,医生可以通过检查患者的血液指标来评估治疗的效果,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 评估健康状况:血液检查可以提供关于整体健康状况的信息。

通过检查血液中的指标,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体内是否存在潜在的问题,从而及早采取预防措施。

例如,检查胆固醇水平可以评估心脏病的风险。

4. 疾病筛查:血液检查还可以用于疾病的早期筛查。

一些疾病在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但通过检查血液指标可以发现潜在问题。

例如,乳腺癌在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的体征,但通过检查肿瘤标志物CA15-3的水平可以进行早期筛查。

二、血液检查的方法1. 血常规检查:血常规检查是最基本的血液检查方法之一,用于评估血液中的各种细胞成分。

这些指标包括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和血小板计数等。

血常规检查广泛应用于诊断贫血、感染和炎症等疾病。

2. 生化检查:生化检查衡量血液中的生化指标,如血糖、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等。

这些指标提供了有关患者的内脏器官功能的信息,有助于诊断各种疾病,并且可以用于监测治疗效果。

3. 凝血功能检查:凝血功能检查用于评估血液的凝血能力。

这些检查包括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指标。

凝血功能检查在手术前评估患者的出血风险以及监测抗凝治疗的效果时起到关键作用。

4. 免疫学检查:免疫学检查用于评估免疫系统功能和检测特定的抗体和抗原。

血液分析仪测定的原理

血液分析仪测定的原理
RF:射频电流 细胞内部结构信息
DC:直流电 细胞大小的信息
(1)嗜酸性粒细胞检测系统 专用的E溶血剂, 电阻抗法
(2)嗜碱性粒细胞检测系统 专用的B溶血剂, 电阻抗法
(3)淋巴、单核和粒细胞检测系统 电阻抗和 射频联合检测
(4)幼稚细胞检测系统 电阻抗法
幼稚
幼稚
幼稚
膜上脂质少
结合AA多
保持完整
2、鞘流 维持颗粒于液流中央,顺序、单个、 恒速向前流动,即流体动力学聚焦。
3、细胞悬液 被检测细胞(颗粒)的悬 液,由气压导入流动池。
4、光检测器 接受来自各种角度的散射 光或吸收光信号,并转换成相应特征的 电信号
三、射频电导法
射频(radio frequency, RF) 指射频电流, 是每秒变化大于10 000次的高频交流电磁波。 高频电流能通过细胞壁。
分光光度法是所有类型的血细胞分析仪检测 Hb 的原理:被稀释的血液加入溶血剂后, 红细胞溶解,释放血红蛋白,后者与溶血剂 结合形成Hb衍生物,在特定波长(530~ 550nm)下比色,吸光度的变化与液体中 Hb含量成比例。
溶血剂 λ=540nm
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 衍生物
Hb浓度
吸光度
血红蛋白测定的溶血剂
(二)光散射法白细胞分类
1. 体积、电导和光散射法(volume, conductivity, light scatter, VCS)
VCS




部胞

结大

内 和的 细颗 胞粒 表性 面、 结核 构分
体积
电导
光散射
2、电阻抗与射频法(能透入细胞内,测量 核的大小及颗粒的多少)。
流式细胞仪的技术特点

血细胞分析仪测定原理与参数分析

血细胞分析仪测定原理与参数分析

三、激光散色法流式细胞术检测原理

如细胞(或其他颗粒)用
荧光染料染色,则染色后的细胞
(或其他颗粒)被激光照射时,
可产生不同波长的荧光散射,
可用检测器接受散射荧光。将
来自各种散射光的信息进行综
合分析,即可准确区分正常类
型的细胞(其他颗粒)。激光
散射法在区别体积相同而类型
不同的细胞特征时,比电阻抗
法血细胞分群更准确。故激光
细胞膜脂质层可测定细胞的导电性,
提供细胞内部化学成分、细胞核和
细胞质(如比例)、颗粒成分(如
大小和密度)等特征性信息。电导
性特别有助于鉴别体积虽相同、但
内部结构性质不同的细胞(或相似
体积的颗粒)如淋巴细胞和嗜碱性
粒细胞两者直径虽均9~12um,但
在高频电流检测时,因两类细胞不
同核质比例而出现不同的检测信号。
嗜碱性粒细胞散点图
1、流式细胞术、电阻抗、射频和特殊细胞染色法
检测通道:
➢ (3)未成熟粒细胞信息(IMI)
通道:用射频、电阻抗和细胞化学
染色法。在细胞悬液中加硫化氨基
酸,幼稚细胞与硫化氨基酸结合的
量多于较成熟的细胞、且对溶血剂
有抵抗作用。因此,当加入溶血剂
时,成熟细胞被溶解,只留下幼稚
细胞(含未成熟细胞、原始细胞、
➢ 电阻抗法可精确测量出细胞
(理。电 •
阻抗法还与光学检测原理组合应用 于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中。
电阻抗法细胞计算原理
二、射频电导法

射频指射频电流,是每秒变化
大于10000次的高频交流电磁波。电
导性即电的传送性能。高频电流能
通过细胞壁。用高频电磁探针渗入
2、双流体(双鞘流)动力连续系统(DHS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感染、慢性肝肾疾病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26
<80
<正常
缺铁性贫血、慢性失血
8.PLT: 血小板计数(63.PLT-I;64.PLT-O)
原理: 1. 阻抗法:根据体积大小将小颗粒计数为血小板(PLT-I) 2. RET通道:FSC+SFL根据荧光强度和大小与红细胞白细胞区分,从而准 确计数PLT(PLT-O)(XT-2000i,XE-2100,XE-5000开通RET通道时,根 据如下九条: 规则报告PLT) PLT-I转换为PLT-O报告PLT的9条规则: (1)RL(%) > 10% (2) PL(%) > 9% (3) PU(%) > 39% (4 )PU < 23fL and PU > 20% (5) 出现 “Fragments?”报警 (6) 出现 “RBC Agglutination?”报警 (7) PU% > 13% and PLT 35fL>45% and PLT-I#>=80x109/L (8) PLT-I < 50x109/L (9) PLT-I/PLT-O > 115%
红细胞研究参数
50.LScRBC%:弱前向散射光的红细胞百分比 51.HScRBC%:强前向散射光的红细胞百分比 52.MicroR%:小 RBC 百分比。 53.MacroR%:大 RBC 百分比。 54.RBC-O:光学分析中的 RBC 计数。 55.RBC-He: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RET-CH) 56.D-He:是RET-He与RBC-He的差值 57.RET-Y:网织红细胞平均前向散射光强度 58.RBC-Y:成熟红细胞平均前向散射光强度 59.IRF-Y:未成熟网织红细胞平均前向散射光强度 60.FRC#:红细胞碎片计数 61.FRC%:红细胞碎片百分比 62.RPI: 网织红细胞生成指数。
原理: MCV=HCT/RBC; MCH=HGB/RBC; MCHC=HGB/HCT 临床意义:贫血的鉴别诊断

MCH(pg) MCV(fl) MCHC(g/L) 病
正常 大细胞性贫血 正常细胞性贫血 单纯小细胞性贫血 26~34 >34 正常 <26 80~100 >100 正常 <80 320~360 正常 正常 正常
•原理:
XT/XE:
DIFF通道:分出NEUT+BASO,LYMPH,MONO,EO
BASO通道:分出BASO XS:
DIFF通道:分出NEUT,LYMPH,MONO,EO, BASO
白细胞分类计算方式

XT/XE:
BASO%=BASO# / WBC (NEUT+BASO)%=(NEUT+BASO)-D / WBC-D LYMPH%=LYMPH-D / WBC-D MONO%=MONO-D / WBC-D EO%=EO-D / WBC-D NEUT%=(NEUT+BASO)% - BASO% IG%=IG-D / WBC-D OTHER%=OTHER-D / WBC-D 每个亚型# = WBC*每个亚型%
血小板研究参数
63.PLT-I:电阻抗中的血小板计数。 64.PLT-O:光学分析中的血小板计数。 65.IPF#: 幼稚血小板计数。 66.PLT-X:血小板平均荧光强度 67.H-IPF:高荧光强度幼稚血小板的百分比。
体液参数(XE-5000)
68.WBC-BF:体液分析模式的WBC 计数 69.RBC-BF:体液分析模式的RBC 计数 70.MN%: 在WBC-BF中的单个核细胞的百分比 71.MN#: 在WBC-BF中的单个核细胞数 72.PMN%: 在WBC-BF中的多形核细胞的百分比 73.PMN#: 在WBC-BF中的多形核细胞数 74.TC-BF: 体液有核细胞数 75.HF-BF%: 体液高荧光强度的有核细胞百分比 76.HF-BF#: 体液高荧光强度的有核细胞绝对值 77.EO-BF%: 体液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 78.EO-BF#: 体液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
1. 2. 3. 4. 5. 6.
RDW-CV:11.0~14.1% RDW-SD:37.0~54.0fl 利用MCV与RDW进行贫血分类
小细胞均一性(MCV↓RDW正常)贫血 小细胞不均一性(MCV↓RDW↑)贫血 正细胞均一性(MCV正常,RDW正常)贫血 正细胞不均一性(MCV正常RDW↑)贫血: 大细胞均一性(MCV↑RDW正常)贫血 大细胞不均一性(MCV↑RDW↑)贫血
1.WBC: 白细胞计数
原理: FSC:XS CBC模式时 BASO通道:FSC+SSC(XT/XE-2100/XE-2100L/XE2100D) DIFF通道:SFL+SSC(XE-5000:难溶红细胞? 时)(XS:CBC+DIFF模式时) 异常淋
巴 单 核
幼稚粒细 胞
嗜碱
淋 巴 嗜 碱
中 性

地中海贫血的特征
MCV小,RDW-SD小,RDW-CV正常
11.PDW: 血小板分布宽度 12.MPV: 平均血小板体积 13.P-LCR: 大血小板比率 14.PCT: 血小板压积


原理:
PDW:假设峰值高度为100%,在20% 频率水平上的分布宽度即为PDW。单 位用fL表示。 P-LCR 由12 fL界标得到的巨型血小板的比值。 计算时,将固定界标与高界标之间的粒 子数,同低界标与高界标之间的粒子数 相比而得到一个比值。 PCT:有PLT脉冲累计换算而成 MPV:PCT/PLT
血液分析参数的检测 原理和临床意义
CBC报告参数
1.WBC: 白细胞计数 2.RBC: 红细胞计数 3.HGB: 血红蛋白 4.HCT: 红细胞压积 5.MCV: 平均红细胞体积 6.MCH: 平均血红蛋白含量 7.MCHC: 平均血红蛋白浓度 8.PLT: 血小板计数 9.RDW-SD: 红细胞分布宽度-SD 值 10.RDW-CV: 红细胞分布宽度-CV 值 11.PDW: 血小板分布宽度 12.MPV: 平均血小板体积 13.P-LCR: 大血小板比率 14.PCT: 血小板压积

P-LCR(13%~43% ): 增高:见于血小板因消耗多而应激性增生,或血小板减少病人治疗恢复期 减少:见于骨髓增生低下血小板生成减少.

PDW (15.1-18.8fl):反映血小板大小不等异质性的指标。 增高:血小板大小不等如化疗后、巨幼红细胞贫血、脾切除、慢粒、血 栓性疾病等。

15.NEUT%: 嗜中性白细胞百分比 16.LYMPH%: 淋巴细胞百分比 17.MONO%: 单核细胞百分比 18.EO%: 嗜酸性白细胞百分比 19.BASO%: 嗜碱性白细胞百分比 20.NEUT#: 嗜中性白细胞计数 21.LYMPH#: 淋巴细胞计数 22.MONO#: 单核细胞计数 23.EO#: 嗜酸性白细胞计数 24.BASO#: 嗜碱性白细胞计数
原理:阻抗法,根据脉冲信号累计换算而成 临床意义: 男:0.40-0.51;女:0.37-0.47 增高:各原因引起的血液浓缩、慢性肺心病、 真红、>0.70应立即放血治疗; 减少:血液稀释、贫血、<0.14应立即给予输 血。

5.MCV: 平均红细胞体积 6.MCH: 平均血红蛋白含量 7.MCHC: 平均血红蛋白浓度

PLT临床意义
增高:慢粒早期、脾切除、急性失血、特 发性血小板增多症;>600×109/L属于病理 状态应考虑有无高凝状态、慢粒等; >1000×109/L常有出现血栓的可能; 减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 疮、DIC、中毒、过敏、再障等; <40×109/L有自发出血的危险。

9.RDW-SD: 红细胞分布宽度-SD 值 10.RDW-CV: 红细胞分布宽度-CV 值


PDW,MPV,P-LCR,PCT临床意义
MPV (7.0-11.1fL) : 增高:血小板过多破坏或过度生成的疾病如原紫、血栓前状态、血栓性 疾病、脾切除等; 减少:骨髓造血功能降低的血小板减少如再障、脾亢、化疗后等;骨髓 造血功能衰竭时与血小板同时持续降低,恢复时其先升高。

PCT(男:0.10-0.27%;女:0.11-0.29%): 增高:骨髓纤维化、慢粒、脾切除; 降低:再障、血小板减少症、化疗等。


原理:
RDW-SD 假设峰值高度为100%,在 20%频率水平上的分布宽度 即为RDW-SD。单位用fL 表 示。 RDW-CV 点L1和L2在总分布区域中的 出现频率为68.26%,使用下 列方程计算 RDW-CV=(L2 - L1)/(L2 +L1)

RDW-SD,RDW-CV的临床意义

嗜碱
其他 白细 胞
异常淋 巴 单 核
幼稚粒细 胞

XS:
每个亚型% = 每个亚型# / WBC 注:红色为实测值
淋 巴 嗜 碱
中 性
嗜酸
白细胞分类的临床意义

增多:
1. 2. 3. 4. 5. 中性粒细胞:见于急性化脓感染、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出血、溶 血、手术后、尿毒症、酸中毒、急性汞中毒、急性铅中毒等。 嗜酸性粒细胞:见于变态反应、寄生虫病、某些皮肤病、手术后、 烧伤等。 嗜碱性粒细胞: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何杰金病、癌转移、铅及铋 中毒等。 淋巴细胞:见于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慢性淋巴细胞 白血病、麻疹、腮腺炎、结核、传染性肝炎等。 单核细胞:见于结核、伤寒、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疟疾、黑 热病、单核细胞白血病、急性传染病恢复期等。 中性粒细胞:见于伤寒、副伤寒、疟疾、流感、化学药物中毒、X 线和镭照射、抗癌药物化疗、极度严重感染、再生障碍性贫血、 粒细胞缺乏症等。 嗜酸性粒细胞:伤寒、副伤寒、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 淋巴细胞:多见于传染病急性期、放射病、细胞免疫缺陷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