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一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①国家机构更加完善,商王是最高统治者,设有尹 Nhomakorabea内服
◎ 商
及各类事务官。 ②内外服制
商王直接统治的 王畿地区
族 势 力 范
外服之地只是间接地受商
外服
围 示
统治,隶属关系并不稳固,往
意
往视商之国力盛衰而定。
商王间接控制的
图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方国和部落
(3)考古发现:甲骨文、青铜器
龟甲兽骨——甲骨文 “后母戊”青铜方鼎 妇好鸮尊 兽型觥
1、“三皇五帝”
尧
禅 让
舜
禅 让
禹
黄帝战蚩尤
2、夏朝的建立
(1)建立:BC2070年 (2) 政 治 : ①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②夏王是最高统治者,中央机构基本具备。 ③夏部族对除生活以外的地区实行间接统治。
益让帝禹之子启。 ——《史记·夏本纪》 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 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
——《战国策·燕策一》
关于启的即位,为什么会出现上述不同说法?
◎夏朝统治范围示意图
(3)文化遗存:二里头遗址很有可能是夏文化遗址。
关于夏朝是否真实存在,学术界仍然存在争论,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依据学者观点制作 ◎二里头早期宫殿复原 想象图
三、商和西周
1、商朝
(1)建立:约BC1600年
(2)政治:
结合课本,完成表格
时期
区域
文化遗存
距今约
7000-5000 年前
黄河流域 长江流域
仰韶文化 大汶口文化 河姆渡文化
距今约 5000年前
黄河流域 辽河流域 长江流域
龙山文化 红山文化 良渚文化
主要考古发现 彩绘陶器、粟
人教版历史必修上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新石器时代
仰韶文化
距今约7000年至5000年
红山文化
距今约7000年至5000年
河姆渡文化
距今约7000年
燕辽文化区 山东文化区 中原文化区
江浙文化区
大汶口文化
距今约6500-4500年
良渚文化
距今约5300-4500年
龙山文化
距今4000年
中国远古文化遗存具有哪些特征?
大河附近;平原地带;分布广泛、多元一体、中原核心
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彩陶鱼纹盆
半坡遗址碳化谷物
01 02
03 原始人定居生活
04 磨制石刀
出现陶器
从事原始农业, 开始定居生活 打磨结合的方法制作石器
私有制已经产生, 阶级分化日益明显
从部落到国家
私有制的产生
生产力发展
剩余财产
私有制壮大
贫 富 差 距
阅读上述材料,分析宗法制的特点,并根据所学说出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商和西周
01
特点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把血缘关系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家”与“国”密切结合 保证各级贵族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
02
关系
商和西周
问
题
阅读教材并结合你所了解的知识,归纳我国早期政治制
情 度的特点? 境
(1)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将国家权力和家族关系结合起来,形成
国家产生
权贵阶层
社会阶级分化
7
从部落到国家
夏朝的统治
二里头文化遗址
约公元前2070年, 禹建立
启继位,世袭制代 替了禅让制
出现公共权力
中央设有主管行政、军 事、司法和宗教的机构 与职官,聚族而居。
高中历史统编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西周主要 宗法制 井田制是商周时期的土地制度,是奴隶主土地国有制,周天子名义上占有全国的土地和臣民,土地不能随意买卖。
辽 河 上游:红山文化 神农氏——为我国农业始祖和医药始祖。 元谋人(距今170万年)
政治制度: 旧石器时代:以使用打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文化发展阶段。
②会使用火(北京人、 元谋人) ③打制石器④过着群居生活
深化理解
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
生产力 的发展
剩余产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出现
遗址中的墓葬随葬品悬殊
私有财 产出现
出现贫 富分化
奴隶主及 奴隶阶级 产生
国家机器出 现,原始社 会解体
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贫富分化和不平等开始出现 联系紧密,形成较大部落和部落联盟 私有制产生 阶级分化明显,出现权贵阶层 通过战争争夺财富和权力 即将迈入阶级社会的门槛
权力继承方式:禹传启,传子代替传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家天下代替公天下。 元谋人(距今170万年)
存图片,指出中华文明起源的特征。 2、分封的目的:巩固统治、稳定秩序、扩大疆域
造型雄奇,纹饰华丽 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陕西临潼姜寨聚落遗址复原图 5 材料:(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 元谋人(距今170万年)
▲ 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
1 元谋人(距今170万年)
2 北京人(距今70—20万年) 3 山顶洞人(距今18000年) 生产和生活:①从事渔猎和采集 ②会使用火(北京人、 元谋人) ③打制石器④过着群居生活
5
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旧石器时代
观察P2《中国旧石器时代主要人类遗址分布图》指出 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高一历史必修一《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教案

高一历史必修一《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教案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必修上册《中外历史纲要》第一单元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本课通过三个子目(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从部落到国家、商和西周)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早期国家产生的关系;认识夏、商、西周的国家制度和经济文化。
本课在整个材当中处于开篇的重要地位。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唯物史观】通过研究,使学生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的关系,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时空观念】通过《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教科书和配套课件,认识早期中华文明所处的特定的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史料实证】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牵挂,使学生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夏商周国家制度的特征,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本领。
【历史解释】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教材中文献资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认识夏商周国家的特征,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家国情怀】通过教学让学生熟悉到分封制与宗法制相联合,促进了中原民族和同一多民族国家观念的形成;宗法观念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华文明起源及早期国家的形成2.难点:夏、商、西周的政治、经济、文化特征【课前准备】1.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前期课前准备,提出问题请教师有目的性地准备课程资料。
2.学生课前预,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汇集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课堂导入】通过相关图片,导入本课研究。
【讲授新课】石器时代的昔人类和文化遗存问题情境人类最早使用的工具是石器,请阅读教材内容,指出石器时代分为哪两个阶段?区分两个阶段的标准分别是什么?两个阶段各有哪些代表性的文化遗址?自主研究石器时代分为旧石器和新石器两个时代。
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不等式类型及其解法: 一.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类型1: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开口,判别式,求根,画图,写解集) 1.解下列不等式:(1)022<--x x ; (2)0322>-+-x x 。
(3))2(3)2(2+<+x x x (4)21212≤-+≤-x x2.(湖南)不等式x 2-5x+6≤0的解集为______. 类型2:解含参数的一元二次不等式的问题含参数的一元二次不等式,若二次项系数为常数,可先考虑分解因式,再对参数进行讨论;若不易因式分解,则可对判别式分类讨论,分类要不重不漏。
若二次项系数为参数,则应先考虑二次项系数是否为零,然后再讨论二次项系数不为零时的情形,以便确定解集的形式;其次,对相应的方程的根进行讨论,比较大小,以便写出解集。
分类讨论:讨论自己求自己先交后并,讨论别人求自己不交不并,各写各的。
二次不等式常用的分类方法有三种: (一)、按方程02=++c bx ax 的根21,x x 的大小来分类,即212121,,x x x x x x <=<; 例1解不等式06522>+-a ax x ,0≠a(二)、按判别式∆的符号分类,即0,0,0<∆=∆>∆; 例2: 解不等式042>++ax x练习: 解不等式()()R m x x m ∈≥+-+014122(三)、按2x 项的系数a 的符号分类,即0,0,0<=>a a a ; 例3 解不等式:()0122>+++x a ax练习1: 解不等式()00652≠>+-a a ax ax类型3:已知不等式的解集求参数(恒成立问题: 设)0()(2≠++=a c bx ax x f ,(1)R x x f ∈>在0)(上恒成立00<∆>⇔且a ;(2)R x x f ∈<在0)(上恒成立00<∆<⇔且a 。
) 1.若不等式012>-+bx ax 的解集是}43|{<<x x ,则实数.__________,==b a 2.若不等式04)2(2)2(2<--+-x a x a 对R x ∈恒成立,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3.若不等式13642222<++++x x mmx x 的解集为R ,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二:解分式不等式(1)解分式不等式时,要注意先移项,使右边化为零,要注意含等号的分式不等式,分母不为零。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知识点3 商和西周——中华文明的早期发展 1.商朝国家治理
建立 文化
政治 影响
约公元前___16_0_0___年,汤建立。 文字:__甲__骨__文__是商人刻写的___占_卜____记录,是一种成熟的 文字。 青铜器:殷墟出土了很多青铜器。 中央机构:商王是最高统治者,其下设有____尹____及各类事 务官。 地方:实行__内__外_服___制度。 商朝的政治势力和文化影响东到大海,西及陇山,南跨江汉, 北至燕山。
养家畜,生活逐渐稳定。
(3)代表性文化遗存
文化遗存
仰韶文化
大汶口文化 河姆渡文化
龙山文化 红山文化 良渚文化
位置
概况
黄河中游
典型器物是彩绘陶器,以__粟___等为主要栽 培作物。
黄河下游
—
长江下游 居民种植___水_稻____,掌握了养蚕缫丝技术。
_黄__河_流__域__ 代表器物是黑陶。
辽河上游 出土了精美玉器,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
1.【学术情境】 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社会变化 结合教材“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的祭坛、积石冢”“山西襄汾陶寺 遗址墓地部分及2001号大墓出土时全景”及新石器时代中国其他重要 文化遗址。 思考:新石器时代晚期,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
提示:①生产力发展,大量剩余产品出现。②男性开始主导生产和生活,进入 父系氏族社会。③墓葬出现分化,表明社会阶层开始分化,有了等级。
6.【名师指津】 教材P5“学思之窗” 关于启的继位,为什么会出现上述不同说法?
提示:第一种说法说明了原始社会末期,禅让制的继续推行,是称颂禅让制的 体现;第二种说法,说明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表明 “公天下”变成“家天下”,中国中原地区从此出现“国家”的概念。这反映了 从公天下的禅让制到家天下的世袭制转变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一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旧石器时代 距今约170万年 进入旧石器时代
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 距今约70万~20万年的北京人
新石器时代
距今约1万年 我国进入新石器时代
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 河姆渡文化,龙山文化,
良渚文化,红山文化
从事渔猎和采集,
开始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
过着群居、穴居生活,
修建村落,生活逐渐稳定;
已经会用火
结成氏族公社、部落甚至部落联盟
打制石器 较粗糙
磨制石器 精细尖锐
用于采集和渔猎
用于农耕生活 刀耕火种
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生产工具变了,用途也跟着变了。
原先较为粗糙的打制石器只适用于采集与渔猎,
而新石器时代的磨制石器,变得精细,也迎合了农耕生活的需要
贰
从部落到国家
壹 油纸伞
【合作探究】 1、你对神话有什么看法? 认为哪些是可信的?哪些 带有神话色彩?怎样看才 更为科学? 2、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 是从什么时候算起?后世 为什么称黄帝为人文初祖? 3、你还听过哪些有关炎帝、 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 什么样的人才能被选为部 落首领?
多元一体的发展基础。
②代表文化
社会特征:
距今时间
约7000至 5000年
约5000年
代表
特征
仰韶文化(黄河中游) 器物彩绘陶器;作物
大汶口文化(黄河下游)
河姆渡文化(长江下游) 种植水稻;掌握养蚕缫丝技术
龙山文化(黄河中下游)
黑陶
红山文化(辽河上游) 出土精美的玉器;出现较大规
良渚文化(长江下游) 模的祭坛和神庙。
壹 油纸伞
P5页史料阅读翻译:
上古时代,人民少,可是禽兽却很多,人类受不了禽兽虫 蛇的侵害。有位圣人出现了,在树上架木做巢居住来避免兽群 的侵,人民很爱戴他,便推举他做帝王,称他为有巢氏。当时 人民吃野生植物的果实和蚌肉蛤蜊,有腥臊难闻的气味,伤害 肠胃,人民疾病很多。有位圣人出现了,钻木取火来消除食物 的腥臊,人民很爱戴他,便推举他做帝王,称他为燧人氏。中 古时代,天下发大水,鲧和禹疏导了入海的河流。近古时代, 夏桀和商纣残暴淫乱,商汤和周武王起兵讨伐。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右图为良渚文化遗 址出土的玉琮
(琮是用于祭地的 玉器)
二 • 显微镜下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和发展
(二)中华文明的形成: 早期国家
从部落到早期国家
(
变革)
部落战争
争夺 和权力
上层统治者) 设立公共权力
政府 军队 文字
下层(被统治者)
的发展
剩余产品产生 (
贫富 分化
阶级 出现
新石器时代(磨制)
旧石器时代(打制)
内服
商王直接统治的王畿地的起源、形成和发展
(三)中华文明的早 期发展:商周时期
1、商朝: (1)建立:公元前1600年 ,汤 (2)政治制度: (3)考古发现:
①甲骨文:神权色彩 ②青铜器:阶级分化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左传》
“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 先鬼而后礼。”
二 • 显微镜下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和发展
如果说
是
传
(三)中华文明 的早期发展:商
说时代,那么, 就开始了 信史时代了。
周时期
《史记·殷本纪》 甲骨文
1937年殷墟考古发掘情形
纸上之材料
地下之新材料
王国维:二重证据法
二 • 显微镜下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和发展
(三)中华文明的早期发 展:商周时期
1、商朝: (1)建立:公元前1600年 ,汤 (2)政治制度: ①商王是最高统治者,商 王之下设有尹及各类事务 官 ②商朝的国家管理结构是 :内外服制度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程标准: 1、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
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 2、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
人教版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文明的起源
1、文明起源最根本的标志是社会开始出现贵贱、贫富 的分化和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 出现了脱离劳动、 专门从事管理职能的阶层。
2、剩余产品的积累是文明起源的物质基础,工具的使 用是人类和其他动物最大的不同点,也是文明起源的 历史前提
中 华
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中华文明的起源
文
明
的
禅让制到世袭制
禹死后,其子启与其支持者杀死益,启继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这一“代替”带来了哪些变化? 社政会权形性态质::公天下 → 家天下
权力传承:传贤 → 传子
原始公有制 → 奴隶私有制
时间 公元前1600—公元前1046
商朝 建立者 汤——纣
都城 殷(今河南安阳)
商
和
政治制度
西 周
版图
周朝
代表 元谋人 北京人
特征
1、渔猎和采集 2、群居生活 3新、石已器时经代学:会打磨用结火合方法制造石器
母系氏族社会
磨制石器
特征 1、大量使用陶器 2、开始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 3、修建村落、生活逐渐稳定
父系氏族社会
三皇五帝 从 部 落 到 国 家 夏王朝的建立
传说时代
神话色彩浓厚
“三皇五帝”
大儿子:我是长子,年纪最长,你们都应该听我的。 二儿子:我是正室夫人所生,而且我又是儿子,当然 应该 由我来继承王位。 三女儿:我最聪明伶俐,学识渊博,所谓巾帼不让须眉, 当然由我来统治周朝。 四儿子:你们都别争了!我是父王最疼爱的儿子,父王一 定会挑我的。
宗法制
《吕氏春秋》载:“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 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 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妻妾不分则家室乱,嫡孽无 别则宗族乱。”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课 早期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二、早期国家的产生
2.2 从部落到国家——夏朝建立
材料三 二里头遗址从第二期开始发现有宫殿建筑群和 宫城。宫城方正规矩,有中轴线规划。其中一号宫殿有
面积近达一万平方①米宫的廷夯土气底派座的。建中筑心群大殿前有广庭,
四周有回廊。整个宫__殿___建__筑__群__壮__观___、__庄__严__,具备了后世 宫廷的规模特征,是权力、地位的象征。……墓__葬__等___级__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 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一、原始社会:中华文明的起源 1.原始社会的阶段划分
原始人群
母系氏 族社会
父系氏 族社会
46亿年前 地球诞生
3000万年前 类人猿诞生
300万年前 旧石器时代
1万年前 新石器时代
距打今制约石17器0万年
一、原始社会:中华文明的曙光 1.2 新石器时代
生活状态
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 生活逐渐稳定;村落定居
典型代表
新石器时代早期:仰韶文化 河姆渡文化,大汶口文化
新石器时代晚期:龙山文化、良 渚文化、红山文化
✎中国新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
一、原始社会:中华文明的曙光 1.2 新石器时代早期(距今约7000-5000年)
分___化__严__重__,高②等墓级葬墓等葬级随葬分品化丰严富重,有铜器、玉器、象
牙器、骨器、漆器、陶器等……夏朝已经具备了国家的
框③架成,体如系国的君国、家官机吏器、部门、赋税、刑法、军队的一套 _国__家__机__器__。夏朝时期,“天下为公”的大④同王社位会世转袭变制为
“天下为家”的小康社会,_世__袭__制__代___替__了__禅__让___制__。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1.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一)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 分封制的影响: 当时:①疆域扩展,众星拱月,加强统治,趋向严密。
②诸侯独立性大,易成割据,周亡的制度性因素。 后世:①中国封建社会的皇族分封;
②中国的姓氏起源; ③中国地名的简称。
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二)血缘维系的宗法制 1)目的:为了解决贵族间在权、财和地继承的矛盾。 2)含义:根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 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3)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3、夏朝的统治
巩固统治
中央:设主管行政、军事、司法和宗教 的机构与职官 地方:对部族间接统治
国家机构的实质:奴隶主阶级压迫奴隶和平民的 工具
商朝的建立与政治制度
●西周建国: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都镐京
西周建立者周武王
西周政治制度的主要制 定者周公
三、武王伐纣
1、牧野之战:公元前1046 年,周军和商军在牧野决 战。商军倒戈,商朝灭亡 2、武王建立周朝:1046年, 定都镐,又称镐京,历史 称西周。
➢ 诸侯义务:镇守疆土、交纳贡赋、朝觐述职、随从作战
➢ 诸侯权力:世袭封国权、行政治民权
征派赋役权、军事征伐权
观察地图,并 结合刚才所讲 内容,找出分 封的主要诸侯 国,并总结归 纳分封制的特 点。
高一历史必修2019中外纲要上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和早期国家 知识点

高一历史必修2019中外纲要上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和早期国家知识点古老而璀璨的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
它渊源流长,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本文将从中华文明的起源和早期国家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中华文明的起源中华文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距今约5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晚期。
那个时候,人类从原始社会逐渐进入部落社会,并开始农业生产,以种植谷物为主要经济活动。
农业的发展使得人类开始定居下来,形成村落,村落之间开始有了交流和合作。
在这个时期,人类开始发展出一种符号文字,用于记录和交流信息。
这就是中国古代的象形文字,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
当然,那个时候的文字还非常简单,并且只有特定的人才能够识读和书写。
此外,中华文明的起源还与华夏族的崛起有着密切的关系。
华夏族是中国最早的一个部落,它们生活在黄河流域,主要以农业为生。
在不断的生产实践中,华夏族逐渐发展出了先进的农业技术,提高了农业产出,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发展。
二、早期国家的形成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社会逐渐由部落社会向国家社会发展。
而这一时期的早期国家,主要是指夏、商、周三个朝代。
首先是夏朝。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它的创立者是禹。
据史书记载,夏朝的国君都是姓夏氏,因此夏朝也被称为夏氏王朝。
夏朝时期,国家政权开始崛起,并在黄河流域扩大其版图,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其次是商朝。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它在夏朝灭亡后登上历史舞台。
商朝最著名的特点是商代青铜文化的兴起,青铜器成为商朝统治者的象征,并被广泛应用于礼仪、祭祀和战争。
在政治方面,商朝实行周天子和诸侯之间的封建制度,确立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最后是周朝。
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三个朝代,也是中华文明的发展阶段中最重要的一个朝代。
周朝的国君采取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农工商”四等级的社会阶层划分,实行封建制度,并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基石。
此外,周朝对于文化发展和思想进步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儒家学说、道家思想等都在这个时期得以形成和发展。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件(共42张PPT) 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一种说法说明了原始社会末期禅让制的继续推行,是称颂禅让制的体现;第二种说法说明了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表明“公天下”变成“家天下”,中原地区从此出现“国家”的概念。
种植水稻,掌握了养蚕缫丝技术
距今约5000年(新石器时代晚期)
黄河流域
红山文化
精美玉器,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
长江下游
长江下游
龙山文化
良渚文化
辽河上游
典型器物为彩绘陶器,以粟等为主要栽培物
代表器物为黑陶,胎壁薄如蛋壳,被称为“蛋壳陶”
分布特征:
从满天星斗趋向于中原中心
多元一体,中原核心
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社会
问题4:结合材料3,谈谈你对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认识。
认识:(1)神话传说反映了古代人民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原始理解。(2)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有丰富的内涵,其史料价值是值得重视的。(3)三皇五帝传说中的一些情节和早期国家出现政治强权的情形相符合。
夏禹
大同之世→小康之世
天下为公→天下为家
禅让制→世袭制
(2)宗法制(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小宗
小宗
小宗
渊源
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
内容
按父系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是西周政治的典型特征
目的
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巩固统治。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夏朝——中华文明的形成
四、商周时期 (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771年)
甲骨文
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遗址
大克鼎
1890年出土于陕西扶风西周遗址
四、商周时期 (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771年)
材料:
。
结合所学,材料反映的商朝政治特征是?
神权与王权结合
商王朝的统治 内外服制度
“内服”是商王直接控 制的“王畿”地区。
——《史记·周本纪》
分封制:“封邦 建国”(封建)
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帝王后代
思考:①分封制如何保障权利的继承? ②分封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2 国家的发展
(3)西周的统治
嫡长子继承制
分封影响: 积极:①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
②确立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
消极:诸侯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后期造成分
学习聚焦:
阶级的产生、国家的形成、文字的 出现是文明诞生的基本标志。
——《中外历史纲要(下)》第2页
上
(文明)
层
阶级、国家、文字 建
筑
(私有制)
剩余产品出现
经
济
基
(生产力发展)
础
农耕畜牧的产生
根据生产力的发展,将原始社会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一、旧石器时代(距今约170万年~距今约1万年)
大克鼎 1890年出土于陕西
鼎最早的用途是什么?
“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
——许慎《说文解字》
走近文物,走进中华文明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距今约170万年
距今约1万年
仰韶、大汶口、 河姆渡
龙山、 红山、 良渚
约公元 前 2070 年
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二) 文化遗存
1.黄河流域
(1) 时间:距今约7 000~5 000年前。 (2) 仰韶文化:典型器物是__彩__绘__陶__器___,以粟为主要 栽培作物。 (3) 其他:大汶口文化。
课前篇·自主梳理知识 课堂篇·研习重难要点 重效果·学业测试重速达标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2.长江流域
(1) 时间:距今约7 000~5 000年前。 (2) 河姆渡文化:居民种植水稻,掌握了_养__蚕__缫__丝___技术。
3.龙山文化
(1) 时间:距今约5 000年。 (2) 代表器物:黑陶。 (3) 其他遗址:红山文化、良渚文化等。
课前篇·自主梳理知识 课堂篇·研习重难要点 重效果·学业测试重速达标
课前篇·自主梳理知识 课堂篇·研习重难要点 重效果·学业测试重速达标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史论背诵]
分封制的特点和影响
(1) 西周分封制的特点 ① 分封对象的多样性,主要有同姓王室、异姓功臣、古代 帝王后裔,以同姓子弟为主体。 ② 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③ 土地和人民是分封的主要内容。 ④ 以血缘关系为主要纽带,与宗法制互为表里。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巧思妙记] 用“一、二、三、四”巧记宗法制
课前篇·自主梳理知识 课堂篇·研习重难要点 重效果·学业测试重速达标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堂篇 ·
研习 重难要点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研习1 分封制
[合作讨论]
材料一 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 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 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 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 次受封。
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多元一体 源远流长 文明古国
原始人群
氏族公社
早期国家
旧器
新器
母系
父系
部落
王朝
时间 空间 状况
距今170万年-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771年
古人类分布 特点
火的使用 与意义
原始人群
旧石器时代
距今170万—1万年前
体形特征: 似人似猿 额扁吻突 眉粗齿大 工具: 打制石器 知道用火 生产活动: 渔猎采集 生活状况: 穴居群聚 数量有限 条件恶劣 寿命较短
距距甘今今肃1二 大71三地0.万十湾饲年—万遗料-1年址公万距—元因年今1前前万素123年07000年0-7-公00元0年前前771年 在民周间代 谚猪,语所更对营是饲筑认的为料城:的邑“通富要常不求有离两书远层,远城穷墙不低,离于从猪内”其到、它外“分种牲别田畜为不城养,和猪根郭,,等据城于记内秀称才载“不,国读人书当”时,城的外人的称们“利野人用”残或者羹“剩鄙人菜”和。 人不 甘古除除肃人了了大 为 为能地何人人湾要们们吃遗祭提提的址祀供供距?肉肉剩今祭食食余祀,,13有猪猪0农0何也也0副-作是是70用小小产00?农农年品经经前济济,中中一不不可可个缺缺家少少的的庭一一一环环。。年养1-2头猪,是可以做到的。 在其人中口 ,殷2高墟.速肥出增土料长的,因甲肉骨素食文需数求量量最激多增,内的容年最代丰,富猪,为无研疑究是商最代适文合字的的家构畜造提供了第一手材料。 第甘 陕浙1肃西江课大蓝 良除地 田渚中湾 人文了华遗 距化文为址 今距明距 五今的人今 六5起3们十1源030万与0提-40年早50供0-期700年国肉0左0家年食右前,猪也是小农经济中不可缺少的一环。虽然猪不能像牛一样 在山周东代 龙耕,山所文地营化,筑距的今但城约是邑46通0它0常-4能有00两提0年层供城墙种,植从内业到最外分需别要为城的和肥郭,料城。内称尤“其国人是”中,城国外很的称早“就野人废”除或者了“土鄙人地”的。 休耕 虽人始浙然类于江猪 最 约 河制不早公姆能驯元渡度像养前文,牛的化20一家距7牲0样畜今年畜耕有约地哪7的0,些0粪0但?年是便前它作能提为供肥种植料业对最需于要恢的肥复料土。 壤的肥力,起到重要作用。民间谚语更是 河辽南宁仰 金认韶牛文山为化人:距今“约富72080万不0年年离-50书00,年 穷不离猪”、“种田不养猪,等于秀才不读书” 除虽民了然间为 猪 谚3人不语.们能更数提像是量供牛认肉一为因食样:素,耕“猪地富也,不是但离小是书农它,经能穷济提不中供离不种猪可植”缺业、少最“的需种一要田环的不。肥养料猪。,等于秀才不读书” 部 尤落其:是猪中国还很能早就最废高除了效土的地的为休人耕制类度提,牲供畜肉的粪食便。作为明肥朝料对浙于江恢复嘉土兴壤的府肥早力,有起“到重肉要猪作用一。年饲养两槽,一 血距距山缘今今东相 11大77窝近汶00万万口通宗—年文族常1-化公万结距元有年合今前前小约2分067部仔50屯0年40居-年-公1-元405前0只07年7,1年而牛、羊、鹿一般每年生仔仅有1只。一头肉猪饲养6个月 除在了周为 代可人,们所得提营白供筑肉的肉食城9,邑0猪通斤也常”是有小两的农层记经城济墙录中,,不从可内而缺到清少外的分代一别同环为。城治和年郭,间城的内称《“上国人海”县,城志外》的称更“记野人载”:或者““豕鄙人,”邑。 产皮 北京人厚距今而约宽70万,—有20重万年至二百余斤者。”在提供肉食总量方面,根据《膳夫经手录》所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权
山 东 省 安丘 第 二中 学
ShanDongShengAnQiuDiErZhongXue
外服
附属 国
பைடு நூலகம்
都城
王畿
附属 国
察政制得失,明兴替规律
(二)西周
1、建立者、时间、都城: 2、重大制度 3、分封制——目的:
分封对象:王族子弟、功臣、前朝贵族 分封内容: 特点: 4、宗法制——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5、作用: 6、灭亡:“国人暴动”、“共和执政”、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 迁洛邑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0 1 旧石器时代
1、概念
2、文化遗存
文化遗址 年代
生产水平
社会发展
元谋人 北京人
距今约170万年 距今约70万~20万年
从事渔猎和 采集,已经 学会用火。
a.过着群居生活。
b.旧石器时代晚期进入母 ,氏族成员共
同劳动,成果共享。
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谢谢
山 东 省 安丘 第 二中 学
ShanDongShengAnQiuDiErZhongXue
察政制得庶失,明兴替规律
(二)西周
1、建立者、时间、都城: 2、重大制度 3、分封制——目的:
分封对象:王族子弟、功臣、前朝贵族 分封内容: 特点: 4、宗法制——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5、作用: 6、灭亡:“国人暴动”、“共和执政”、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 迁洛邑
1.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组成“家国合一”的国家政治结构。 2.王权和神权密切结合,形成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 度。 3.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形成 严格的等级结构。 4.具有相对的延续性和稳定性。 5.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夏 政治
商
西周
经济 文化
农业 手工业
2、源远流长
三、商和西周
(一)商
时间: 建立者: 迁都: 殷墟文化:a.甲骨文:
b.青铜器: 制度完善:内外服制度 影响:
商朝的政治制度
(1)政治制度:
附属
内服与外服制度
国
(2)制度特点:
①商王具有支配内服与 外服的实际权力
内服
②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
力是有限的
附属
③商朝弥漫着神权色彩,
国
商王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
2、部落与部落联盟形成; 3、私有制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权贵阶层 通过战争扩大财富和权力。
二、从部落到国家 禅让制
世袭制
公天下 家天下
夏:
时间 : 建立者: 社会性质: 社会特点:
文化遗存: 重要制度:
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
1、多元一体
(1)“满天星斗”走向“中原核心” (2)华夏杂处走向多元一体
(三)商周经济的繁荣
1、农业: a.地位: b.土地制度:井田制 2、手工业: a.青铜器 b.地位 c.特点
贵族土地所有制
井田制:土地名义上为国家共有,其中 有“公田”和“私田”之分。“公田”实际上为 贵族占有,“私田”是村社成员的份田,只 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
实质:奴隶主土地国有制
早期国家特征?
0 1 新石器时代
1、概念
2、文化遗存
文化遗址 年代
地点
仰韶文化
黄河中上游
大汶口文化 距今约7000——5000年
黄河下游
河姆渡文化
长江下游
龙山文化 红山文化 良渚文化
距今约5000年
黄河流域 北方辽河上游 长江下游
社会发展 彩绘陶器,以粟为主要栽培 作物。
种植水稻,并且掌握了养 蚕缫丝技术。 代表器物是黑陶
代出土精美的玉器,并且出 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
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0 3 中国原始社会的发展
1、阶段划分:
2、社会发展
时代
生产力
生产关系
母系氏族社会 旧石器时代晚期
父系氏族社会 新石器时代晚期
特点
私有制
阶级
生产力十分低下,氏族成员共同劳动,成果 共享。
1、社会贫富私分有化与制不如平何等产的生萌?芽开始出现;
大宗——由嫡长子传宗继统的这支系统 宗法制
小宗——嫡长子的同母弟和庶母弟
2.血缘纽带
大小宗关系 (相对性)
大宗
嫡长子(嫡长孙……)
(宗主)
天子
嫡长子(嫡长孙…… )
小宗
诸侯
大宗
《》
小宗
嫡长子(嫡长孙…… )
大宗
特点?
嫡长子
卿大夫
小宗 嫡长子……
大宗
余嫡子及庶子 1.政治隶属关系
3.嫡长子士继承制
小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