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七分册备课笔记第2课 宋明理学
北师大版历史必修三第2课 宋明理学(共18张PPT)
宋明理学
知识·梳理
背景: 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理 学
创立:北宋二程
的 成熟:南宋朱熹 发
展 发展:陆王心学
对宋明理学的认识
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二 阅 材2、、读料13不材1程、、:参同料、“程考时辨朱理颐思主期析路:”张宋题:“指“明天儒格理下物学家只致的伦是知代理一”表个道,人理德既物”;通的“过观是万实点对物践:立皆、是关学理系习”。明;事理;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有人对这段话解释
是:“仁者,本心之全德。克,胜也。己,谓身之私
欲也。复,反也。礼者,天理之节文也。” 这就把
“克己复礼”解释为 A.“人伦者,天理也”
B
B.“存天理,灭人欲”
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D.“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4. “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
北宋时期,儒家学者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的义 理。他们建立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称之 为“理学”。
宋明理学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兄程颢
弟程颐
朱熹
陆九渊 王守仁
二、宋明理学主要流派
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一南)、宋程以朱后理成学为官方哲学。
二程观点
朱熹观点
天理是万物本原,先理后物
时期
南宋
“心”是万物的本原,
“心”即“理”
主张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 即是真理”,天地万物 都在心中
反省内心可得到天理
王阳明
明朝心学集大成者
“心外无物”“心外 无理”; “致良知” “知行合一”
主观唯心主义
商场着火了--
程朱理 学代表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二 考点48宋明理学 .docx
考点48 宋明理学一、理学的创立1.背景⎩⎨⎧ 魏晋时期道教的兴起和佛教的传播,冲击 着儒家思想作为核心价值观念的地位。
儒学的统治地位进一步被削弱。
唐代的韩愈、李翱提出了复兴儒学的主张; 北宋士大夫们掀起了儒学复兴运动。
2.创立:北宋时期,以程颢、程颐为代表的“北宋五子”将儒学提升到“天理”的高度,创立了一种新儒学体系——理学。
“二程”确立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并认为天理的核心是“仁”。
张载是理学中唯物主义的杰出代表。
[微点拨] 正确理解“理学”和“理”的涵义(1)理学是以“理”或“天理”为核心,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它的出现标志着儒学的成熟。
(2)理是世界万物的本原,是天地万物遵循的普遍原则。
其实质是封建的儒家伦理道德规范,主要是三纲五常。
二、理学的成熟1.标志:南宋朱熹建立了庞大而严密的理学体系。
2.表现⎩⎪⎨⎪⎧ 理气关系:朱熹认为理气互相依存,但理先于气,理不能离开气。
修养论:强调日积月累,强调“仁”和仁者境界。
社会政治理论: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干预政治的关键是“正君心”。
3.影响:朱熹的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儒学,维护了专制主义政治制度,对后世影响巨大。
[微点拨] 程朱理学在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原因(1)五代的长期分裂与混乱,使传统伦理道德规范遭到极大破坏,社会需要新的适应封建统治的思想出现。
(2)程朱理学是一种以儒、道、佛三教合一为特征的新儒学,它提出一系列重要的道德规范和修养方法,有利于封建统治者巩固其统治秩序。
三、陆王心学1.发展(1)标志: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2)表现①陆九渊是心学的开创者,提出“心即理也”的核心命题。
②王守仁是心学的集大成者,提出“致良知”的思想,特别强调“知行合一”。
2.评价(1)积极①对政治生活、文化教育和社会教化等影响深远。
②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
(2)消极:用“三纲五常”维护专制统治,扼杀了人们的自然欲求。
高中历史 第1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2课 宋明理学教师用书 北师大版必修3-北师大版高
第2课宋明理学学习目标:1.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
2.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1.重点:宋明理学的阶段特征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
2.难点:宋明理学的影响。
教材整理1理学的产生1.背景(1)唐宋时期,出现了“三教合一”的局面,重建儒家的核心价值观,成为唐宋以来儒家学者不断思索的重要问题。
(2)面对困境,朝廷要求封建思想家对儒学进行改造创新,以维护封建统治。
2.产生(1)王安石创立了“新学”,并以其为指导,实行变法。
(2)官僚地主集团反对王安石变法,把理学作为他们反对变法的精神武器。
3.含义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取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
4.影响把儒学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对“三教合一”的认识“三教合一”的主X并不是要求“三教”合为“一教”,而是主X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
“三教合一”的提出,一方面反映了儒家学说的正统地位面临挑战;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与交流,以及儒家思想的兼收并蓄和与时俱进。
教材整理2理学的奠基者程颢和程颐1.地位北宋重要的理学家,是理学思想的奠基人。
2.主X(1)核心思想: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和主宰,主X先有理而后有物。
(2)认识论: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
(3)道德观:强调“克己复礼”,主X“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的修养方法,目的在于“存天理,灭人欲”,以维护封建纲常。
教材整理3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1.思想主X(1)“理”是宇宙的本原,是万物的根据。
理是唯一的、绝对的存在,故又称“天理”。
(2)封建的三纲五常就属于“天理”,主X“存天理,灭人欲”。
2.影响(1)在元、明、清时期,朱熹被统治者尊崇为“大贤”,其地位仅次于孔孟。
(2)朱熹的理学还跨出国门,被日本德川幕府奉为“官学”,被西欧的启蒙学家所借用,创造了“理性”概念。
教材整理4明代理学的代表人物王阳明1.心学的形成南宋理学家陆九渊提出“心即理也”,“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认为“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高三历史宋明理学知识点
高三历史宋明理学知识点高三历史宋明理学知识点宋明理学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潮之一,兴起于宋代,达到高峰于明代。
它融合了儒、道、墨、名、法等诸子百家思想,并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键的宋明理学知识点。
一、性理学说的基本观点宋明理学的核心观点是性理学说,它强调人的性与天人合一的道德境界。
在宋明理学中,性是人的根本特征,而理则是宇宙间的普遍原则。
人们通过修养和实践,以达到与天地万物相平衡的境界。
二、理学四大家派宋明理学主要由四个流派组成,分别是程朱理学、陆王理学、王阳明心学和李贽学派。
他们对于性理的理解和实践方法有所不同,但都致力于提升个人的道德修养和社会秩序的建立。
1. 程朱理学程朱理学是宋明理学的最主要流派之一,它由程颢、程颐兄弟以及朱熹等人所创立。
程朱理学注重实践和道德修养,强调“致良知”和“格物致知”,通过实践推行人与天地万物的和谐关系。
2. 陆王理学陆王理学由陆九渊和王船山创立,他们提出人的经验和智慧比追求抽象的理念更为重要。
他们强调实践的角度,将心性引入理学中,认为通过内省和反思实践,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与他人的关系。
3. 王阳明心学王阳明心学是明代的一个重要流派,强调人心的直觉和内在的良知。
王阳明提倡“知行合一”,认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理解和践行道德。
他的理论对后来的中国哲学影响深远。
4. 李贽学派李贽学派是明清之际的一个重要流派,他们对于理学中的问题提出批判性的看法,并强调经世致用的实践意义。
李贽学派对于宋明理学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三、宋明理学对社会思潮的影响宋明理学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在学术领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还对社会思潮和政治局势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 社会道德观念的提升宋明理学注重道德修养和实践,强调了个人道德修养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
这种观念的提升使得社会道德观念更加注重个人的内心和情感,对于社会伦理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 对政治的影响宋明理学对政治有一定的影响力,尤其是在明代。
宋明理学课件
高二历史名师课程
历史学家钱穆曾说:若从现代观念言,朱子言格物, 其精神所在,可谓既是属于伦理的,亦可谓属于科学
B 的,其“科学”主要表现在( )
A.属于唯物主义的范畴 B.通过实践方式探求理 C.用伦理纲常维护统治 D.强调人具有正当私欲
格物致知目的是明道德之善。
高二历史名师课程
人之所以为人者,以有天理也。天理之不存,则与禽兽何异矣。
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
贯通处。
——《二程遗书》
朱熹理解的“格物” … … 即扩展、充广知识… …
致知是格物的目的和结果。 … …朱熹认为格物的对
象是广泛的… …这种广泛性也就决定了格物途径的
多样性,其中主要是阅读书籍、接触事物、道德实
践。
——陈来《宋明理学》
观点3:格物致知的方法论
甚矣,欲之害人也。人之为不善,欲诱之也。诱之而弗知,则
至于天理灭而不知反。
——《二程集》
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朱子语类》
(门人)问:“饮食之间,孰为天理,孰为人欲?”
(朱熹)曰:“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
人欲:违反社会规范的,不正当的欲求。
——《朱子语类》
观点4:存天理,去人欲
高二历史名师课程
宋明理学
高二历史名师课程
【本课目标】
1、运用时间轴构建宋明理学的发展历程,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2、借助地图和史料分析宋明理学兴起的历史背景和影响,培养学生初 步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利用试题和史料解读宋明理学的基本观点,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和历 史解释的能力。 4、通过学习,使学生加深对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理解,增强民族自信 心和自豪感,培养家国情怀。
宋明理学优质课件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项目
宇宙观
伦理观
认识论
二程 ___天__理___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把伦天理理和道封德建____________ 提出“____格___物___致__知”,只有探究万物
先有理后有物
直接联系起来
才能掌握天下之理
朱熹 理 之 源 在 于 天 理 , 天 理 就 是 强调“____存___天___理,灭人欲 “ 格 物 致 知 ” 的 目 的 在 于 明
第 4 1 讲 宋 明 理学 课 件 -2 021届高 考历史 一轮复 习(共 42张PP T)
第十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 4 1 讲 宋 明 理学 课 件 -2 021届高 考历史 一轮复 习(共 42张PP T)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历史 • 人教版
返回导航
(2)思想主张
项目
宇宙观
第十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 4 1 讲 宋 明 理学 课 件 -2 021届高 考历史 一轮复 习(共 42张PP T)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历史 • 人教版
主干梳理 • 理思路
返回导航
第 4 1 讲 宋 明 理学 课 件 -2 021届高 考历史 一轮复 习(共 42张PP T)
第十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 4 1 讲 宋 明 理学 课 件 -2 021届高 考历史 一轮复 习(共 42张PP T)
第十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十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 4 1 讲 宋 明 理学 课 件 -2 021届高 考历史 一轮复 习(共 42张PP T)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历史 • 人教版
返回导航
1.宋明理学兴起的社会条件有哪些? 提示:(1)适应唐末以来重建纲常伦理的需要:唐末和五代时期的长期分裂和混 乱,使传统伦理道德规范遭到极大破坏,因此,宋代统治者一开始就倡导尊儒读 经,宋代的儒学复兴便由此开始。 (2)宋代科学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宋代稳定政局后,农业、手工业得到迅速恢 复和大规模发展,商品经济发展,尤其是城市生活的变化以及科学文化的进步,为 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高中历史第1单元第2课宋明理学学案含解析北师大版必修3
第2课宋明理学一、理学的产生1.背景(1)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到宋代达到顶点,并开始衰落。
官僚地主肆意兼并土地,加深了社会矛盾。
(2)朝廷要求封建思想家对儒学改造创新,以维护封建统治。
(3)官僚地主集团把理学作为反对王安石变法及其新学的精神武器。
2.产生: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取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它把儒学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判断正误(1)北宋时期开展的儒学复兴运动没有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
( ×)(2)理学吸收佛道、阴阳五行等思想,把儒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 ×)二、理学的奠基者程颢和程颐1.代表人物:程颢、程颐,人称“二程”,宋代理学的奠基人。
2.主要思想观点(1)核心思想:提出“天理”的概念。
①认为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
②把天理与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认为封建伦理道德和封建等级制度就是天理。
(2)在认识论上,提出“格物致知”,把“格物”当作领悟天理的手段。
(3)在道德修养上,继承孔子的“克己复礼”,主张“存天理,灭人欲”。
问题思考材料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宋]张载《张子语录》思考材料反映了宋朝理学家们创立理学的目的是什么?有什么作用?提示目的:继承和发展圣人的学说,创立人世间的伦理规范、行为准则,从而达到国家昌盛、人民幸福的太平盛世。
作用:为人们学习儒学指明了方向,具有精神鼓舞的作用。
三、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1.地位:是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地位仅次于孔孟。
2.思想内容(1)认为“理”是宇宙的本原。
(2)封建的三纲五常就属于“天理”。
(3)主张“存天理,灭人欲”,用封建纲常伦理来改造人性。
3.国际影响:被日本德川幕府奉为“官学”,被朝鲜王朝奉为“国教”,被西欧的启蒙学家所借用,创造了“理性”概念。
误区警示理学对后世的最大影响并非是“理”“气”等深奥的哲理,而是儒学的普及化、通俗化。
汉代儒学强化了君为臣纲,宋代的理学不仅强化了君为臣纲,而且使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深入人心,将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推广到全社会每一个家庭中。
宋明理学ppt课件
张载
程颢
程颐
可编辑ppt
11
二、北宋五子与理学的创立
1、理学的开创者 : 2、思想来源: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
3、基本含义:把儒家的忠、孝、节、义上升到天理的高 度,形成一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理学(新 儒学)
4、各自主张:
可编辑ppt
12
二、北宋五子与理学的创立
1、理学的开创者 : 2、思想来源:
可编辑ppt
5
佛教盛行的原因
★动荡和战乱时代,佛教宣扬的来生幸福给予 人民精神寄托; ★寺院占有大量土地,不入户籍,可逃避赋役, 破产农民大量投身寺院,形成独立的寺院经济; ★佛教为了适应中国而进行自我改造。 ★魏晋南北朝统治阶级对佛教的扶持;
可编辑ppt
6
《三教图》清·丁云鹏
“三教合一”的社会思潮。
772~841
可编辑ppt
8
一、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1、儒学的困境(必然性) 2、儒学复兴运动(可能性) (1)韩愈和李翱的思想,成为北宋儒学复兴和理
学创立的先声
(2)北宋相对宽松的文化政策 (3)北宋大规模的儒学复兴运动:
①北宋士大夫推崇《春秋》中的“尊王攘夷”之旨, 认为要巩固统治,必须复兴儒学。
宇宙间“物之至者”,人所以灵于万物,
最根本的在于人能知天地万物之理。他
提出“以物观物”,认为“以物观物”
则明,“以我观物”则暗,反对认识客
观事物时加入主观感情的成分。邵雍的
哲学思想基本上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可编辑ppt
14
二、北宋五子与理学的创立
1、理学的开创者 : 2、思想来源: 3、基本含义:
4、各自主张:
宋明理学笔记
『宋明理学』弁言☆一.儒家、儒学、儒教大体上,“儒家”的用法可强调其与道家、墨家等其他学派的分别;“儒学”的用法强调其作为学术体系的意义;“儒教”的用法往往注重其作为教化体系的意义。
近代以来中国学术界所习惯使用的“儒家”、“儒学”,一般都指“儒家思想”而言,换言之,“儒学”、“儒家”是指称孔子所开创的思想传统。
☆二. 儒学与理学1.儒学儒学首先是哲学思想,是对宇宙、道德、知识的知性探究(intellectual inquiry),也是对人心、人生、人性的内在体验,又是对理想人格和精神境界的追寻与实践,也是对社会、政治和历史的主张和探索。
2.理学儒学的这种特点,不仅体现于孔子、孟子、荀子、朱子、王阳明、王船山这些著名思想家,也体现于中国各个历史时代的儒学,特别是宋明理学的众多思想家。
只要翻阅《宋元学案》和《明儒学案》,从其中充满着宋明理学有关道体、性体、心体、有无、动静的详尽讨论中,就可了解,中国新儒学思想体系具有很强的哲学性和思辨性,宋明理学的思想家对宇宙、人心、体验、实践有一套相当系统的理论化思考和细致入微的辨析分疏。
因此,不可否认,理学既是一种具有普遍性的知性探究,又是精神生命的思考体验,当然也是通向终极意义的道德实践☆三.宋明理学的文化背景在文化上,中唐出现了三大动向:宗教的,新禅宗的盛行宗教改革;文学的,新文学运动的开展古文复兴;思想的,新儒家的兴起儒学重构。
其基本精神是突出世俗性、平民性、合理性。
引言☆一.宋明理学的正名1.“存天理,去人欲”整个康德伦理学的基调就是用理性克抑感性。
从孔子的“克己”,孟子的“取义”到来明理学的天理人欲之辨,与康德的基本立场是一致的。
宋明儒者所说的“存天理、去人欲”,在直接的意义上,“天理”指社会的普遍道德法则,而“人欲”并不是泛指一切感性欲望,是指与道德法则相冲突的感性欲望,用康德的话来说,天理即理性法则,人欲即感性法则。
理学所要去除的“人欲”并非像现代文学家过敏地理解的那样特指性欲,更不是指人的一切自然生理欲望。
《第2课 宋明理学》(同步训练)高中历史第七分册_华东师大版_2024-2025学年
《第2课宋明理学》同步训练(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宋明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谁?A、朱熹B、王阳明C、程颢D、张载2、下列哪项不属于宋明理学的特点?A、强调道德修养B、重视历史研究C、注重实践应用D、提倡“格物致知”3、下列哪位思想家是宋明理学的集大成者,其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A、朱熹B、王阳明C、程颢D、程颐4、宋明理学强调“格物致知”,其中“格物”指的是什么?A、研究自然界和事物B、规规矩矩做事C、改变事物的本质D、对事物进行哲学思考5、题干:《的中庸之道》强调“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这反映了宋明理学中的哪种思想?A、心学B、格物致知C、性即理D、知行合一6、题干:宋明理学家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这一主张的目的是?A、提倡节俭,反对奢侈B、反对道教、佛教,弘扬儒家思想C、规范社会秩序,维护封建统治D、提倡仁爱,反对兽欲7、宋明理学中强调“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家是:A. 朱熹B. 王阳明C. 张载D. 陆九渊8、明代心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是:A. 周敦颐B. 程颢C. 王守仁D. 朱熹9、【题目】下列关于程朱理学的核心观点,错误的是:A. “格物致知”B. “心即理”C. “天人合一”D. “存天理,灭人欲” 10、【题目】宋明理学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A. 加强了中央集权B. 推动了儒学的世俗化C. 提高了士人的道德修养D. 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发展11、宋明理学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儒家哲学体系,其核心命题“理”主要体现出哪一种哲学思想?A、唯物主义B、唯心主义C、无为而治D、法家思想12、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在探讨“理”的来源和存在方式时存在分歧。
程朱理学认为“理”存在于:A、人的内心世界B、先验的世界C、社会伦理规范D、自然现象之中13、宋明理学中的“格物致知”理论,强调的是人的哪种认知途径?A. 直觉感悟B. 经验归纳C. 实践探究D. 经典著述14、以下哪种做法最能体现宋明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A. 儒家经典的学习与研究B. 古代的祭祀仪式C. 推崇节俭反对奢华D. 三纲五常的社会规范15、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是:A. 周敦颐B. 张载C. 朱熹D. 王阳明16、明朝心学的代表人物王阳明提出的著名观点是:A. “格物致知”B. “知行合一”C. “致良知”D. “性善论”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高二宋明理学知识点梳理
高二宋明理学知识点梳理宋明理学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学派之一,它是在宋代和明代逐渐形成和发展的。
该学派主要关注人性、伦理道德和政治理论,并与其他学派进行对话和辩论。
一、宋明理学的起源和发展宋明理学起源于北宋的程朱理学,其学说受到程颢和朱熹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思想体系。
明代时,理学进一步得到发展和完善,形成了明代理学的特点。
明代理学强调实践,强调宇宙间的理和人事之理的关联。
二、宋明理学的核心思想1. 人性论:宋明理学认为人性本善,有良知和道德意识,人通过修养和教化可以培养和发展自己的道德品质。
2. 伦理道德:宋明理学强调人际关系和伦理道德,提出了“仁”的概念,认为人应该通过修养自己的道德品质来实现仁义和和谐的社会。
3. 政治理论:宋明理学关注政治问题,主张君主立宪制和君主为民的理念。
他们认为君主应该以道德为准则来治理国家,依靠贤能来辅佐自己。
4. 教育观念:宋明理学强调教育的重要性,认为通过教育可以培养人的德才兼备,提出了“格物致知”和“强本治人”等理念。
三、宋明理学的主要思想家和代表作品1. 程颢和程颐:北宋时期,程颢和程颐是理学的代表人物,他们的作品包括《二程集》和《程颢程颐集注》等,其中包括了他们对人性、伦理道德和政治理论的思考。
2. 朱熹:南宋时期,朱熹是理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作品包括《朱子家训》和《四书集注》等,他对人性、伦理道德和政治理论都有独特的见解。
3. 王阳明:明代时期,王阳明对理学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和批判,他强调人的内心体验和直觉认识,提出了“知行合一”的主张,主张心学。
四、宋明理学对后世的影响宋明理学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学派,对后世影响深远。
它不仅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产生了重要影响,还对后世的政治、教育、道德和思想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
宋明理学的思想成果广泛影响了中国历史上的各个时期。
总结起来,高二阶段学习宋明理学是重要的课程内容。
通过学习宋明理学,可以了解中国传统哲学的发展和演变过程,理解中国古代思想的核心问题和思考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思维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宋明理学人教版
04
宋明理学的特点和影响
宋明理学的特点
强调“理”的重要 性认为“理”是万 物的本源
注重道德修养强调 “修身齐家治国平 天下”
强调“知行合一” 认为知识和行动是 相互促进的
注重心性修养强调 “心性”的重要性 认为“心性”是道 德修养的基础
宋明理学的影响
思想影响:强调道德修养注重个人修养和道德实践
佛教思想:宋明理 学借鉴了佛教的哲 学思想和修行方法 强调内心世界的探 索和修行。
魏晋玄学:宋明理 学继承了魏晋玄学 的思辨精神和哲学 思想强调对宇宙和 人生的思考。
宋明理学的形成和发展
背景:宋代理学兴起明代理学 发展
代表人物:朱熹、王阳明等
主要思想:心学、理学等
影响:对后世哲学、政治、文 化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朱熹的理学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理学之宗”
王阳明的心学思想
心即理:认为心是万物的本源理在心中
知行合一:强调知识和实践的统一知行不能 分离
致良知:追求内心的良知实现道德的自我完 善
心外无物:认为心外无物万物皆在心中
心学与儒学的关系:王阳明的心学是对儒学 的继承和发展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和实践。
宋明理学人教版PPT大纲
单击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目录
01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02
03
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和思想
04
05
人教版PPT的内容和结构
宋明理学的背景和形成 宋明理学的特点和影响
01
添加章节标题
02
宋明理学的背景和形成
宋明理学的历史背景
宋明时期: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儒家思想:宋明时期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主流思想对宋明理学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高二历史课件:《宋明理学》
高二历史课件:《宋明理学》高二重点解决三个问题:吃透课本;找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总结自己考试技巧,形成习惯。
下面本文库为您推荐高二历史课件:《宋明理学》。
【课件一】课程标准: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一、教材分析《宋明理学》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思想文化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三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二程、朱熹、陆九渊、王阳明主要思想,掌握理学和心学的内涵,体会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本节内容是对前两节春秋战国---西汉儒家思想的继续和发展,又是第四节课明清之际儒学发展的铺垫,在本专题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说出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观点(2)说出理学和心学的内涵。
2.能力目标:(1)通过宋明理学学习,学会分析宋明时期儒学的新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2)通过小组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思维的严密性。
培养学生理解古代思想家主要学术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宋明理学及其代表人物相关知识的学习,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民族精深,源远流长的思想文化的理解,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初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炎祖国文化宝库增益新的内容的人生理想。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宋明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的各阶段的特征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
难点:宋明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的各阶段的特征及其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理解。
四、学情分析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学生对前两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已有了深入的学习,基本掌握儒家思想的基本特征和发展历程。
但是本课思辨性较强,所以讲解时需要详细讲述理学和心学的内涵,应让学生看出对前代儒家思想的的继承和宋明时期儒学的新发展。
五、教学方法1.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阅读法等学习相关问题,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分析宋明理学与传统儒学的异同,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且要注重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
宋明理学历史必修三知识点记忆2021
宋明理学历史必修三知识点记忆2021历史学习要从历史的成败得失中总结经验教训,从纷繁的历史现象中获得深刻的历史启迪,小偏整理了宋明理学历史必修三知识点记忆2021,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宋明理学历史必修三知识点记忆2021一、兴起的社会背景1、魏晋南北朝:佛教道教广泛传播使儒学的统治地位受到巨大的冲击。
2、隋唐:“三教合一”,各家思想互相渗透。
3、宋代:儒学吸收佛教、道教思想,形成新儒学体系------理学。
二、宋明理学1、程朱理学(代表——北宋的程颢、程颐兄弟(著作《二程遗书》)和南宋的朱熹(著作《四书章句集注》)。
朱熹是继孔孟之后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儒学思想家,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
)(1)内容:①“理”是世界的本原。
“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②把握“理”的方法:“格物致知”。
③“存天理,灭人欲”(实质是维护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2)历史地位:程朱理学,特别是朱熹的学术思想对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影响很大,还远及日本、朝鲜和欧洲,形成“朱子学”学派。
2、陆王心学——吸取佛教禅宗思想,把理学发展到新阶段(1)内容:陆九渊——南宋理学家,认为“心即理也”,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
提出“发明本心”(发:产生于;明:懂得;本心,自己的内心)是求理的方法,反对“格物致知”王阳明(王守仁)——明朝中期儒学的代表人物,他把理学发展到“心学”阶段。
他①认为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原,宣扬“心即理”“宇宙便是吾心”等主观唯心论的宇宙观。
②提出“致良知”的学说,认为“良知”是人所固有的善性,“致良知”就能成为圣贤,进一步发挥儒家的“仁”的思想。
3、心学与理学的关系(1)心学是理学的新发展,心学是明朝时期的理学。
(2)相同之处:①思想上:都属于唯心主义;②目的上:都要求克服私欲,维护封建统治的社会秩序。
(3)不同之处:把握“理”的方法。
三、评价: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宋明理学
考纲要求:朱熹的理学(B);王守仁的“致良知”(A)
重点:程朱理学的内容
导入:理学的含义是什么?(参考“知识链接”P7)
一.程朱理学
1.背景
(1)唐代中期以来,儒学的研习、传播面临新的严峻挑战;
A.佛教、道教广泛传播,三教合一、三教并行的现状开始对儒学的正统地位构成威胁;B.历史条件和社会背景发生变化,神学色彩浓郁的“天人感应“说不再盛行,粗疏而僵化的传统经学不再令人信服,也难与佛、道对抗,更无法解答一系列现实问题。
(2)由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出现一系列重大变化,延续近千年的经学体系既不符合时代的认识水平,也不适应现实社会的需要;
经学体系的基础是神学色彩浓郁的天人感应说(将天道与人事相比附)
(3)儒家极力维护的社会等级秩序以及相应的伦理纲常遭到佛教、道教的巨大冲击;(4)有学者大声疾呼:复兴儒学,直接继承孔孟“道统”;
(5)自宋初以来,众多儒家学者致力于儒学经典的重新解释。
2.理论来源:儒、道、佛思想
3.产生的方式:儒家学者致力于儒学经典的重新解释,在排拒佛、道的同时,融合佛、道思想,将儒家的伦理、政治学说提升到哲学思辨的高度,就宇宙本原问题展开广泛而深入地探讨,创成一个以“理”核心的更加精致完备的新儒学体系——理学。
●“入世“的理学以解答现实的伦理、政治问题见长;
●佛、道善于讨论深奥玄虚的哲学问题,在理论思维的层次上儒学出于下风;
●理学家吸收佛、道的思想成果,对儒学加以创新改造,才能在理论高度与佛、道进行对抗;
●后人形容理学“儒表佛里”一语中的;
●佛教认为宇宙万物原本为空,人经过修行,排除欲望,领悟并达到空的境界,即可成佛;
●道教认为世界由道而生,人经过返朴归真的修炼,与道合一,即可成仙;
●这种成佛、成仙的出世观与儒家重伦理、重人事的入世学说相矛盾。
●佛教和道教思辨的特点及其宇宙起源、万物生成的解释对儒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4.理学体系的形成——朱熹(朱学)
(1)地位、贡献: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形成一个庞大而完整的理论体系
(2)时间:南宋
(3)思想主张
A.思想核心是天理论,关键落实到天理与人伦的沟通
a天理既是宇宙的本原,又存在于现实世界之中:“天理流行,触处皆是”
b人世间的伦理纲常是天理的具体体现:“‵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
B.明天理,灭人欲:人性与天理一致,但为后人的欲望所蒙蔽所以要“明天理,灭人欲”
5.理学家讨论宇宙本原问题的出发点和目的:出发点是围绕伦理道德这一基点,目的是论证儒家伦理纲常的永恒、合理、至善。
●劝导世人遵守礼制秩序和伦理纲常。
●劝导世人遵守礼制秩序和伦理纲常的方法不同:孔子提出“仁”概念,把“仁”作为最高道德准则,凭借的是宗法关系下的血缘亲情;董仲舒提出的三纲五常,依据的是天人感应说,把“天”神圣化为有意志力的万物主宰;理学家把伦理纲常与天理联结,天理既是宇宙的本原,又是万事万物的总法则,所唤起的是建立在人们高度的理性认识和道德意识基础上的出自内心的自觉行为。
6.理学的实践:高度强调人们对天理的自觉意识,力图将外在的社会规范转化为内在的主动追求
(1)目标:要求人们通过体验逐渐达到道德与天理一体的最高境界
(2)认识途径:“格物致知”,即把握“理”的方法,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在体验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理”的体验。
(3)修身公式:“正心诚意”
7.影响:二程、朱熹的学说后经历代统治者的推崇成为居于正统地位的官方哲学和维护君主专制的思想工具。
问题:为什么历史书和政治书都把朱熹归类到客观唯心主义呢?
客观唯心主义是唯心主义哲学的两种基本形式中的一种;它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原,是第一性的,但这精神并不是个人的主观意识,而是存在于宇宙空间的一种神秘的、客观的精神。
客观唯心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家柏拉图(前427年—前327年),他把这种“客观”精神称为“理念”;中国南宋唯心主义哲学家朱熹(1130年—1200年),他把这种精神称为“理”;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家黑格尔(1770年—1831年),他把这种精神称为“绝对观念”或“绝对精神”。
唯物主义有机械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的区别,机械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世界是由各个个体组成的,如同各种机械零件组成一个大机器,不会变化;辨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世界永远处于运动与变化之中,是互相影响,互相关联的。
机械唯物论的代表人物是费尔巴哈,辨证唯物论的代表是马克思。
朱熹的天理是意志而非物质。
唯物主义:物质是本原,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
我认为是因为这个属唯心主义的…朱熹的“理”是封建道德伦常,是天理的体现,是绝对、永恒、神圣不可侵犯的。
朱熹说:“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朱子语类》卷一),“理即礼也”,“君臣父子,天下之定理,无逃于天地之间”。
二.陆王心学
1.概念:由于陆九渊和王守仁都高度重视“心”的作用,世人习称这一学派为“陆王心学”
2.主要观点:心理合一,“心即理”;心外无物,“致良知”
(1)陆九渊:心理合一,“心即理”
A.“心理合一”的典型语言:
B.完成个人修养的途径:
(2)王守仁:在他的理论体系中,“心即理”的观念得到进一步强化,“心”作为一种精神实体被视为宇宙的最高本原
A.心外无物、无事、无理
B.核心思想:“致良知”
a“良知”的含义:人先天固有的善性,是存在于人心中的天理
b“致良知”的途径:除人欲
问题: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在思想方法上的异同点
同:思想上,就为学宗旨而言,都通过对宇宙本原的探讨,以论证儒家伦理的永恒与至善;异:方法上,根本分歧在于修身方法,即通过何种途径去完成个人的道德修养。
程朱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途径和“正心诚意”的修身公式,要求人们通过一步步的体验、领悟,逐渐达到道德与天理一体的最高境界;而陆王则宣称道德修养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即可获得天理。
问题:概述从春秋至宋明儒家学说的演变。
春秋:儒家学说兴起于春秋,由孔子创始,以“礼”的规范约束人们的一切言行,以“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准则;以“义”作为判断事物的价值标准;
战国:孟子、荀子分别从不同方向发展了儒家学说。
孟子认为人性善是儒家道德准则的基础与开端,由“仁”发展出“仁政”,提出民本思想;荀子从性恶论出发,注重外在的社会规范和刑罚制度对人的制约作用,重新解释礼,融礼、法于一炉,主张礼法兼治,王霸并用。
汉朝:董仲舒采用阴阳五行学说,提出天人感应,倡导君权神授,强调“三纲五常”;提出“大一统”,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成为官方哲学。
南宋:朱熹融会贯通诸家之说,形成一个庞大而完整的理论体系,提出“天理论”,天理是宇宙的本原,伦理纲常是天理的具体体现,“明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正心诚意。
明代:王守仁提出“心即理”,核心是除人欲,致良知。
三.练习与思考
1.P11
2.P11
参考答案:
1.
第一首诗:借景喻理的名诗。
全诗以方塘作比喻,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的读书感受。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句,借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
从哲学角度思考,诗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道明了源与流的关系。
第二首诗:《宋诗鉴赏词典》是这样说的:“蒙冲巨舰,需要大江大海,才能不搁浅,才能轻快地、自在地航行。
如果离开了这样的必要条件,违反了它们在水上航行的规律,硬是要用人力去ˋ推移ˊ,即使发挥了人们的冲天干劲,也还是白费气力。
”朱熹此诗是因为观书有感而作。
从这样的视角出发,诗中所谓的“蒙冲巨舰”、“向来枉费推移力”表面所指为自然现象,但暗中指向的却是平时虽刻苦读书,百般思索,千样计较,书中之理仍然有不易了解这样一种困难迷惑的情景。
但长期而艰辛的思索、探求,于“昨夜”豁然明朗,大彻大悟,以前所有的困难都迎刃而解,悄然冰释,书中之理在自己的脑海中融会提升为井然有序的“洁净空阔”的理世界。
朱熹认为,人的认识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即物穷理”,要经过“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的渐进阶段,苦苦摸索,艰难积累。
在此一阶段,为了解放迷惑困顿而上下求索。
在这一阶段的基础上,我们才有可能进入“豁然贯通”、大彻大悟的第
二阶段。
第一阶段是第二阶段的准备或基础,第二阶段是在第一阶段之上的飞跃。
诗句道出了朱熹哲学的认识世界的思想、方法。
2.程朱理学认为天理既是宇宙的本原,又存在于现实世界中,是万事万物的总法则,人世间的伦理纲常是其具体体现,人们需要通过“格物致知”的方式,渐进式地探究理。
而陆王心学则提出心理合一的观点,陆九渊宣称“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王阳明则进一步发展“心即理”的观念,将“心”视为宇宙最高本原,因此求理不需要借助外物,唯有求于心,“致良知”方可。
四.作业
1.练习册第2课
2.预习第3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