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专题:建筑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ppt 人教课标版课件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人民版必修1ppt版本
![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人民版必修1ppt版本](https://img.taocdn.com/s3/m/2c588d5c67ec102de2bd896b.png)
学 (1)背景分析法:历史概念有其客观存在的特定背景,根据历
案
栏 目
史概念的时间和空间,联系所学知识,直接选取合适的答案。
开
关 (2)本质定性法:就是对历史概念的性质、本质等属性上的界
定,即分析“该概念是什么”,凡是与题目所考查的概念性质
不同的就要淘汰。
(3)时空定量法:就是对历史概念的时间、使用范围等量度上
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
本 学
(4)北宋时期以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
案 权、军权、财权,相权被分割、皇权加强。
栏
目 开
(5)明朝:明太祖罢中书省,废丞相,由皇帝亲决国政,宰相
关 制度遂废。
2.秦朝以来地方行政管理体制的演变和地方割据与中央集权
的斗争
(1)秦朝在全国范围内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
系为基础
郡、县是地 行省长官由朝廷
和中央 诸侯国相对独立于 方行政机 任命,行省拥有
政府的 中央政府,权力、 构,郡守、 经济、军事大权,
关系
地位可以世袭 县令都由皇 但行使权力时受
本不
帝直接任免 到中央节制
学
案同
在一定时期内产生
栏 目 开 关
不仅在当时有效地加强了中
点
一些积极作用,但
作用和
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统一,而
节度使的权力。
(4)元朝创立行省制度,是中国省制的开端。明初废行省、
设三司,三司分别隶属中央有关部门。
全面认识和分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含义:是我国封建社会基本的政治制度。专制主义是指中
央决策方式,君主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全国的最高统治权集
本 学
中在君主一人手中;中央集权是指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中央对
学高中历史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总结新人教版必修PPT课件
![学高中历史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总结新人教版必修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47c96ae8bd63186bdebbc20.png)
11/19/2019
3
4.演变趋势 (1)改革中央行政机构,特别是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2)变革地方行政机构,加强中央对地方,特别是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3)对人们的思想控制日益加强。 5.评价:从整个历史进程来看,具有双重性。一般而言,在封建社会前期,其 积极作用是主要的,在封建社会后期,其消极作用是主要的,尤其是明清时期,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不 央的关系
同
位可以世袭
皇帝直接任免
接对中书省负责
点
பைடு நூலகம்作用
在一定时期内产生过一 些积极作用,但从长远 来看不利于国家的统一 和社会的安定
郡县制和行省制不仅在当时有效地加强了中央 集权,维护了国家的统一,而且经过后世的调整 和补充,其积极作用愈益明显
相同点
11/19/2019
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目的都是为了巩固统治;都在一 定时期内产生过积极影响
(2)明成祖时内阁出现
导致后期宰相权势扩大,有 时左右皇位继承
使君主专制发展到一个新 的高度
雍正时期设军机处,军机大臣跪受笔
清朝
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录,军国大事由皇帝裁决
11/19/2019
8
11/19/2019
9
2019/11/19
10
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 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 权的独尊
(1)设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 (2)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 割宰相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削弱了相权,皇帝总揽 大权
7
(1)设中书省,取代三省 元朝 (2)中书省是最高的行政机关,其长
官行使宰相职权
(1)明太祖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 明朝 部分理全国政务
高考人教版必修一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复习PPT
![高考人教版必修一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复习PPT](https://img.taocdn.com/s3/m/82e5c71b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df.png)
官吏权力 拥有封地和相应的爵位 只有俸禄,无封地 筛选要对对应的段落进行划分,提取关键词语。综合信息筛选注意对局部或全文内容的概括,重点注意各段的段首和段尾的句子。答
题是注意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分析作答。此题注意从材料中分出角度进行概括。
6.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与中央的关 第一部分(从“秦将王翦破赵”到“愿足下更虑之”)行刺的缘起 地方诸侯国独立性 地方绝对服从中央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系 3.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讲 先秦时期国家政治制度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 1.王位世袭制的确立及评价 (1)确立: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今大道既隐, 天下为家”
—《礼记·礼运》
(2)评价:
2.其它行政管理制度:
中央设相、卿士等;地方封侯和伯 殷人尊神事鬼、崇尚巫术
3.特点: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诗经》
3.礼乐制度—权力的认同,等级观念生活化 ,天下归心 (1)实质: (2)作用: 4.世卿世禄制:
归纳提升:1.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的关系 ①三者间相辅相成,维护了西周的政局稳定。②宗法制与分封制 互为表里,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 也是巩固分封制的重要手段,分封制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之上,也 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外在体现。③礼乐制是西周文化的框 架,是作为一种通过礼仪和艺术表现出来的外在文化,本身就体 现了分封制、宗法制的内涵,从本质上说是保证分封制、宗法制 稳定推行的工具,使周文化具有惊人的稳定性与延续性。
再别康桥 问:大堰河死后得到的是什么?(微薄的葬礼)
题是注意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分析作答。此题注意从材料中分出角度进行概括。
6.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与中央的关 第一部分(从“秦将王翦破赵”到“愿足下更虑之”)行刺的缘起 地方诸侯国独立性 地方绝对服从中央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系 3.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讲 先秦时期国家政治制度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 1.王位世袭制的确立及评价 (1)确立: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今大道既隐, 天下为家”
—《礼记·礼运》
(2)评价:
2.其它行政管理制度:
中央设相、卿士等;地方封侯和伯 殷人尊神事鬼、崇尚巫术
3.特点: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诗经》
3.礼乐制度—权力的认同,等级观念生活化 ,天下归心 (1)实质: (2)作用: 4.世卿世禄制:
归纳提升:1.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的关系 ①三者间相辅相成,维护了西周的政局稳定。②宗法制与分封制 互为表里,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 也是巩固分封制的重要手段,分封制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之上,也 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外在体现。③礼乐制是西周文化的框 架,是作为一种通过礼仪和艺术表现出来的外在文化,本身就体 现了分封制、宗法制的内涵,从本质上说是保证分封制、宗法制 稳定推行的工具,使周文化具有惊人的稳定性与延续性。
再别康桥 问:大堰河死后得到的是什么?(微薄的葬礼)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21e1b3637e21af45b307a8b7.png)
宋朝:设参知政事,分散相权(2分) ②中国古代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目的是什么?它 要解决哪些矛盾? (3分) ③以唐、宋朝为例说明该制度是如何解决君权和相权的矛 盾的?(2分) ④皇权空前加强的重要标志是什么?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④标志:设军机处; 度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2分)
• 趋势:相权不断削弱, 直至废除,皇权不断加强。(2分)
3.西周分封制的核心内容是 A.分封土地 B.分封爵位 C.规定义务 D.规定贡赋
D.权力
4.宗法制度的核心是 A.嫡长子继承制 B.大宗小宗制 C.礼乐制 D.世卿世禄制 5.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 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 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消除这一担心而采 取的举措是 A.制定律例 B.推行郡县制 C.强化中央机构 D.统一文字 6.三公九卿机构的职能在汉武帝时期演变成为 A.监察机构 B.执行机构 C.决策机构 D.军事机构
10.宋朝的“二府”是指 A.中书省、门下省 B.尚书省、门下省 C.门下省、枢密院 D.中书门下省、枢密院
11.北宋三司使的权力是 A.管理军事 B.掌管财政 C.掌管行政 D.监察百官
12.下列关于北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北宋在中央设枢密院 B.枢密院有发兵权 C.北宋调兵权与统兵权分离 D.按“守外虚内”原则部属兵力 13.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有 ①加强了中央集权 ②打破了传统的贵族 分封制 ③造成了积贫积弱的后患④改变了 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秦朝: 皇帝制度、中央官制、地方郡县制 ①发展了皇帝制度 中央 ②三公九卿 汉朝 地方: 郡国并行制州郡县 魏晋南北朝 三省体制(隋唐)三省六部制 隋唐 中央:中书门下、枢密院参知政事、三司使分相权 宋朝 地方:(路)州县,派文臣做地方官
• 趋势:相权不断削弱, 直至废除,皇权不断加强。(2分)
3.西周分封制的核心内容是 A.分封土地 B.分封爵位 C.规定义务 D.规定贡赋
D.权力
4.宗法制度的核心是 A.嫡长子继承制 B.大宗小宗制 C.礼乐制 D.世卿世禄制 5.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 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 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消除这一担心而采 取的举措是 A.制定律例 B.推行郡县制 C.强化中央机构 D.统一文字 6.三公九卿机构的职能在汉武帝时期演变成为 A.监察机构 B.执行机构 C.决策机构 D.军事机构
10.宋朝的“二府”是指 A.中书省、门下省 B.尚书省、门下省 C.门下省、枢密院 D.中书门下省、枢密院
11.北宋三司使的权力是 A.管理军事 B.掌管财政 C.掌管行政 D.监察百官
12.下列关于北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北宋在中央设枢密院 B.枢密院有发兵权 C.北宋调兵权与统兵权分离 D.按“守外虚内”原则部属兵力 13.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有 ①加强了中央集权 ②打破了传统的贵族 分封制 ③造成了积贫积弱的后患④改变了 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秦朝: 皇帝制度、中央官制、地方郡县制 ①发展了皇帝制度 中央 ②三公九卿 汉朝 地方: 郡国并行制州郡县 魏晋南北朝 三省体制(隋唐)三省六部制 隋唐 中央:中书门下、枢密院参知政事、三司使分相权 宋朝 地方:(路)州县,派文臣做地方官
人教新课标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复习课件(共21张PPT)
![人教新课标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复习课件(共2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04414b9c83d049649b66586f.png)
c
2.“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赖宗庙,天下初定, 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这表 明秦始皇( ) A、力主推行分封制B、反对分封制
C、实行郡国并行制D、推崇世袭制
B
3.“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 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 因素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史料三 早期的国家是从部落制中脱胎出来的……王权不可避免地 受到各方面的制约。王国维在谈到早期国家权力时说:“盖诸侯之 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
问:材料反映了我国早期政治的什么特点? 王权与神权的紧密结合。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了国家政治结构。 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
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关系: 1.二者是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2.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分封制在 血缘关系方面的体现就是宗法制。
历史探究一
史料一 据殷墟出土的大量的甲骨文卜辞,表明当时的 商朝统治者几乎是每日必卜、每事必卜。许多重要的军国 大事都要由神意来决定…… 史料二 (西周)整个国家政权就是由“大宗”、“小宗” 的宗法血缘关系组织起来的。家族的血缘关系与国家的组 织关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C
3、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 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 A.宗法制 B.郡县制 A C.君主专制 D.中央集权制
考点梳理(二)
1、秦的统一 2、始皇帝的来历和秦朝的中央官制 3、郡县制推广和作用
特别提醒5
材料一: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 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皇位世袭 材料二:‚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荀子· 儒效篇》说: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 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PPT课件57 人教课标版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PPT课件57 人教课标版](https://img.taocdn.com/s3/m/2a2bbfb06529647d2728525f.png)
重合法性”。这可不仅仅是统战。
——《奠基者》
根据以上材料你认为周初分封的意图是什么?
为了进行有效统治
西周初年的周人有一系列的动作:再编组、大迁徙、广殖民、泛分封 。总之 该镇压的镇压,该安抚的安抚,该酬劳的酬劳,该收编的收编。现 在西周统治者可以高枕无忧了吧?
策略只是“术”,制度才是“政” 。 制度建设才是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 。
本钱,还捞到了油水,得到了赏赐,不少蛮族从此与中原诸国平起平坐。
周用一张空头支票换取了各方国对新政权的承认和支持,赎买了异动之心
和武装力量,既建立了自己的统一战线,还巩固了自己的领导权。事实上
,只要方国承认自己是周人所封,就至少在名义上认同周的领导,何况受
封最多的还是姬姓。正是方国的加盟,周的政权才有了天命和人心的“双
3、只因没留下文字?——学者的质疑
1)“古史辨”派,顾颉刚:夏存在,禹是动物,是神话。
2)西方学者:
顾先生的观点影响很大,尤其是国外影响更大。国外部分学者认为 夏文字尚未发现,因此对夏只能作为传说,不能作为信史看待。
——《夏史和夏代文明》詹子庆著,李学勤主编,上海科技出版社, 2007/04,P10
——以上均引自孟世凯《商史和商代文明》服与外服
目前卜辞中所见方国六十多个,与商王朝关系有友好,也有敌对战争,常是 商王征伐的对象。侯国五十多个,侯是王在外地的耳目,卜辞中的许多侯大多数 臣服于商,故被商王征伐者少。伯有近四十个,从卜辞中看侯、伯在商王朝无多 大差别。
纵观商代各地晚期文化,可以看到一种现象,在商王武丁之后,商王朝周边的一些 地区,原本较为浓厚的商文化因素有所减少,各地本地的文化特色却日渐鲜明。这种文 化与东周时期各列国的文化各自形成特色的情况如出一辙。
人教版必修1 历史: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复习课件(共20张PPT)
![人教版必修1 历史: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复习课件(共2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ffb23c9308a1284ac85043bf.png)
(2)分权是加强中央权力的有效手段,尤其 是北宋、明朝最为突出。
西汉贾谊在《治安策》中说:“欲天下之
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 义,国小则亡邪心。”贾谊这一主张后来发展 成为( )
A.分封.“附益之法”
解析
本题考查阅读分析能力。由“国小则亡邪
心”可判断作者认为封国变小、实力减弱后就 无法对抗中央,故实行推恩令。
责范围 有对土地的管理权。
无管理和所有权。
和中央 政府的 关系
诸侯国相对独立,并且 权力和地位可以世袭。
郡、县 是中央政府 下属的地方 行政机构, 地方绝对服 从中央。
行省只是中央最高 行政机关——中书省的 派出机构,其行政长官 直接对皇帝负责。
作用和 影响
有利于稳定政治秩序, 但易形成割据。
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 国家统一;后世经过调整和补充,其 积极作用日益明显。
解析
科举制的实行,做到了公平、公正、公开, 是行之有效的选官用人制度,培养了一大批极 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 管理专家。
答案:A
谢谢
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中写道:“行中书省是由中央宰相府 (都省)分出一个机关驻扎在外面。这 因蒙古人征服中国,不敢把政权分散, 要完全把握集中在中央……行省就是一 个行动的中书省。”从此番议论中可以 看出元代行省的主要职能是( )
A.从军事上控制地方
B.监察和管理地方
C.地方自治的方便
D.提高汉族官僚的权力
解析
本题考查对行省制的理解。由材料“蒙古 人……不敢把政权分散”可排除D项;根据材 料“要完全把握集中在中央”可排除C项;结 合所学知识可知,行省是元代的地方行政区划, 其虽掌有军事大权,但更多的是关于地方行政 的职能,故排除A项,答案为B项。
西汉贾谊在《治安策》中说:“欲天下之
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 义,国小则亡邪心。”贾谊这一主张后来发展 成为( )
A.分封.“附益之法”
解析
本题考查阅读分析能力。由“国小则亡邪
心”可判断作者认为封国变小、实力减弱后就 无法对抗中央,故实行推恩令。
责范围 有对土地的管理权。
无管理和所有权。
和中央 政府的 关系
诸侯国相对独立,并且 权力和地位可以世袭。
郡、县 是中央政府 下属的地方 行政机构, 地方绝对服 从中央。
行省只是中央最高 行政机关——中书省的 派出机构,其行政长官 直接对皇帝负责。
作用和 影响
有利于稳定政治秩序, 但易形成割据。
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 国家统一;后世经过调整和补充,其 积极作用日益明显。
解析
科举制的实行,做到了公平、公正、公开, 是行之有效的选官用人制度,培养了一大批极 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 管理专家。
答案:A
谢谢
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中写道:“行中书省是由中央宰相府 (都省)分出一个机关驻扎在外面。这 因蒙古人征服中国,不敢把政权分散, 要完全把握集中在中央……行省就是一 个行动的中书省。”从此番议论中可以 看出元代行省的主要职能是( )
A.从军事上控制地方
B.监察和管理地方
C.地方自治的方便
D.提高汉族官僚的权力
解析
本题考查对行省制的理解。由材料“蒙古 人……不敢把政权分散”可排除D项;根据材 料“要完全把握集中在中央”可排除C项;结 合所学知识可知,行省是元代的地方行政区划, 其虽掌有军事大权,但更多的是关于地方行政 的职能,故排除A项,答案为B项。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复习课件(共26张PPT)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复习课件(共2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84a25a346f1aff00bfd51e9a.png)
材料一:《礼记》:“殷人尊神,率民 以事神,先鬼而后礼。” 材料二: 《左传》:“国之大事,在祀 与戎。”
材料三:《史记》记载,商朝开国丞相伊 尹先后辅佐汤的三个儿子和一个孙子,其 中孙子太甲暴虐无道,不理政事,伊尹便 将他放逐,令他闭门思过,直至悔改。
商朝行政管理制度:内外服制度
中央:相、卿士等
•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 我。。2021年8月2021/8/42021/8/42021/8/48/4/2021
•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021/8/42021/8/4August 4, 2021
•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 自强不 息。2021/8/42021/8/42021/8/42021/8/4
隋朝 唐朝 五代十国 北宋 南宋
581年——618年(科举,三省 六部制度) 618年——907年(科举,三省 六部制度)
907年——979年(政治动荡)
960——1127年(二府三司制 度)
1127年——1276年
元朝
明朝 清朝 前期
1271年——1368年(行省制度)
1368年——1644年(废丞相、 设内阁)
(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中央集权的发展
汉朝:西汉建立后,实行郡国并行制,导致了王国问题的出 现,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面临严峻的挑战。为解 决王国问题,汉景帝在削藩的基础上,平定西汉七国之乱, 收回王国官吏任免权。汉武帝时,又颁布了推恩令及其他举 措,解除了王国的威胁。武帝又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实行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终于找到了一种最适合封建专制 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所需要的理论基础。从此,封建政治 制度的政体基本定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制度得以巩固。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复习课件 (共37张PPT)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复习课件 (共3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a5ca6eea4693daef5ef73d7c.png)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掌握
下列制度中,对我国社会人际关系影响最为深远的是( ) A.礼乐制 B. 分封制 C.宗法制 D.三公九卿制 1、进入封建社会后,宗法制中的嫡长子继承制仍沿袭,王 权的传世长期进行。 2、宗法思想影响: 积极作用: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易于形成强大的 民族凝聚力。 消极作用:强调家庭本位,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个人的自 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 3、当今现象: 1)尊宗敬祖、认祖归宗等现象 2)传宗接代、重男轻女的思想 3)任人唯亲、唯上是从的作风 4)干部职务终身制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熟记考纲考点: (1)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西周政权的建立与灭亡;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秦朝的统一;皇帝制度;中央官僚机构与郡县制; 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郡国并行制;选官制度;三省六部制;行省制度。 (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明朝宰相制度的废除与内阁的出现;清朝军机处的 设置。 (5)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与历史特点;中央集 权制度的社会影响。
大框架
概览 特征 世界 海洋文明 政治:古希腊的民主 政治:奴隶社会的分封制和 制度;古罗马的法律, 宗法制;封建社会的专制主 为人类的政治文明留 义中央集权制度 下了宝贵的遗产 经济: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 经济:手工业、海外 手工业、商业发达;资本主 贸易发达;商品经济 表现 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 占有重要地位 思想文化:儒家思想的产生 思想文化:古希腊哲 和发展;古代科技文化世界 学,人文主义精神的 领先 起源 对外关系:由对外开放到闭 对外关系:对外扩张, 关锁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 航海和海外贸易发展 流 中国 农耕文明
秦创立的中央集权制对后世的影响
【人教版】 必修一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25ppt
![【人教版】 必修一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25ppt](https://img.taocdn.com/s3/m/6567f9e0f7ec4afe05a1df55.png)
古代监察制度的作用 (1)强化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一定程度上调 整了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巩固了封建统治。 (2)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止官员贪腐, 促进吏治清明。 (3)封建统治的本质决定了古代监察制度作用 是有限的,是帝王维护统治的工具。
[练习3-3] [2019·海南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汉代实行以察举、征辟为主体的人才选拔制度。东 汉中后期强调“文治”,高级官员往往也是儒学名家,拥有成 百上千的“门生”。某人一旦成为某位官员的下属,便终生为 其“故吏”。一些家族有人长期担任朝廷重要官职,如弘农杨 氏、汝南袁氏,“门生故吏遍于天下”,成为影响人才选拔的 重要因素。官员们互相请托,推荐亲属故旧,所推荐的人才 “不复依其质干,准其才行,但虚造声誉”。外戚、宦官轮流 把持朝政,任人唯亲,以便控制朝廷与地方政治。世家大族干 预人才选拔,一些地方的人才选拔甚至是被数个家族长期把 持。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清代“南书房、军机处” 跪受笔录,上传下达;简速
密
考点2:地方体制 ——从“天下共主”到日益强化的中央集权制度
总趋势: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朝代 西周 秦朝 汉朝
地方制度或地方行政区设置 分封制 郡县制 初期郡国并行制,后演变为州—郡—县三级制
隋朝 唐朝
州(郡)——县两级制 逐渐形成道——州——县三级制
总趋势: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 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萌芽(先秦)——王位世袭制、宗法制 ➢创立(秦朝)——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 ➢发展(西汉)——中外朝制度 ➢完善(隋唐)——三省六部制 ➢加强(宋朝)——二府三司制 ➢ (元朝)——中书省 ➢强化(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顶峰(清朝)——军机处
家国同构观念
历史专题:建筑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ppt 人教课标版
![历史专题:建筑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ppt 人教课标版](https://img.taocdn.com/s3/m/a0b89734b52acfc789ebc9b6.png)
立法、司法和军事大权总揽于一人之手。 英国: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政体; 英王是国家元首,但平常仅扮演仪
性的角色,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
雅典民主政府的重要权力机构,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陪审法 庭以及十将军委员会的议事会场及大厅都坐落在这儿。如果说,雅 典曾经是地中海世界的中心,那么雅典广场就是中心的中心。
雅典广场西边竖立着雅典历史上10位英雄的雕像。雕像基座相当 于今天的公告牌,政府的各种政令以及准备提交公民大会审议的法 令都要预先在这里公示。 回答: ⑴为什么说“雅典广场是中心的中心”?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之。
四合院是我国古代北方出现的一种独特的民居形式,它的结构 设计与传统文化中的政治制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阅读下列材 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四合院)内宅居住的分配是非常 严格的,所谓“北屋为尊,两厢次之”,内宅 中位置优越显赫的正房,都要给家长和老一 代的老爷、太太居住。东西两侧的卧室也有 尊卑之分,在一夫多妻的制度下,东侧为尊, 有正室居住,西侧为卑,有偏房居住,而西 厢房的高度及宽度,都比东厢房略矮小。 材料二 对大门的规定,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以至于外人只要 看一眼大门、门钉等,就可以知道这家主人的身份和地位,四合 院的装修、雕饰、彩绘……如以蝙蝠、寿字组成的图案,寓意 “福寿双全”,以花瓶内安插月季花的图案寓意“四季平安”, 而嵌于门管、门头上的吉辞祥语,附在檐柱上的抱柱楹联,更是 采古今之名句,或颂山川之美,或咏鸿鹄之志。
情节源于中国古代的
A.分封制 C.禅让制
性的角色,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
雅典民主政府的重要权力机构,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陪审法 庭以及十将军委员会的议事会场及大厅都坐落在这儿。如果说,雅 典曾经是地中海世界的中心,那么雅典广场就是中心的中心。
雅典广场西边竖立着雅典历史上10位英雄的雕像。雕像基座相当 于今天的公告牌,政府的各种政令以及准备提交公民大会审议的法 令都要预先在这里公示。 回答: ⑴为什么说“雅典广场是中心的中心”?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之。
四合院是我国古代北方出现的一种独特的民居形式,它的结构 设计与传统文化中的政治制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阅读下列材 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四合院)内宅居住的分配是非常 严格的,所谓“北屋为尊,两厢次之”,内宅 中位置优越显赫的正房,都要给家长和老一 代的老爷、太太居住。东西两侧的卧室也有 尊卑之分,在一夫多妻的制度下,东侧为尊, 有正室居住,西侧为卑,有偏房居住,而西 厢房的高度及宽度,都比东厢房略矮小。 材料二 对大门的规定,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以至于外人只要 看一眼大门、门钉等,就可以知道这家主人的身份和地位,四合 院的装修、雕饰、彩绘……如以蝙蝠、寿字组成的图案,寓意 “福寿双全”,以花瓶内安插月季花的图案寓意“四季平安”, 而嵌于门管、门头上的吉辞祥语,附在檐柱上的抱柱楹联,更是 采古今之名句,或颂山川之美,或咏鸿鹄之志。
情节源于中国古代的
A.分封制 C.禅让制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ppt48 人教课标版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ppt48 人教课标版](https://img.taocdn.com/s3/m/62910b5bfad6195f312ba6aa.png)
郡县制
皇帝任免 有任期
收归中央
皇帝指挥
凭借才能
分封制
周王分封 后世袭 诸候自用 诸候指挥 凭借血缘 少量上贡
哪项制度能更有效地控制地方?
秦朝从中央到地方行政机构示意图
中 央 太尉
(虚设)
皇帝
丞
御史大夫
相 九卿
郡(郡守)
地
县(县令)
方
乡里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示意图
这套制 度有何 作用和 影响?
三、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秦朝廷的一场辩论
王绾
❖:“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
不为置王,毋以填(zhen)之。 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李斯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 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 (chou),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 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 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 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 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2. “德高三皇,功过五帝”“名号 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反映 了_______的来历。
A. 上古天神名号 B. 上古部落和部落联盟首领称呼 C. 先秦王朝统治者称呼 D. 我国最高封建统治者称呼
3. 秦朝的御史大夫的主要职责有 A. 掌握财政 B. 管理军政 C. 裁决军事 D. 兼理监察事务
齐 楚燕韩赵魏秦
统一货币
统一度(长度)、量(体积)、衡(重量)
颁布通行全国的《秦律》细密、严苛,轻罪重罚
四、中央集权制度的重大影响p9
1、对秦朝的影响:
①有利于国家的统一,我国疆域的初步奠定; ②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 ③秦的暴政使人民处境不断恶化。
2、对后世的影响: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 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中央 与地方官制的基本原则为历代王朝所继承,提高了 行政效率,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对此后2000多年 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课件人教版必修1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课件人教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ccbde65bfd0a79563d1e725b.png)
④秦朝建立的从中央到地方行政机构的影响 ⑤严苛的法律保证 ⑥特征: 中央和地方权力高度集中在皇帝一人手里
⑦作用及影响: ⑴对秦朝的影响:
★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和中华 民族的形成.都起了重要作用。 ★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
★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秦的 暴政造成人民处境的恶化. ⑵对后世的影响: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 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 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 不断加强与完善。
王位世袭制概念: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 (本质)是以最高统治者——王为核心和 维护王、诸侯继统的王权专制制度。 夏商周三代,王位世袭制历经了形成、发 展、完善的变化过程。
第二部分 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含义 1、含义:包括专制主义(决策方式)和中央集权 (组织形式)两个概念 2、实行原因: (1)经济根源:维护封建经济基础的需要 (2)政治根源:巩固、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 (3)理论来源:法家思想奠定理论基础
加强皇权削弱相权 中央集权地方分权
中国古代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三维设计P10 ➢汉朝--察举制
选官标准--孝、廉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选官标准--门第高低,出身贵贱 ➢隋唐--科举制
选官标准--文化素质,能力高低
通过分割地方权力,地方的权力受中央节制的 做法,达到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
第四部分: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元代:中书一省制 皇 帝 相权的一次重要反弹
殿阁大学士
明太祖:位低权轻
亲中自书掌省管
归入
归入
影内 阁响 ? 相明权成祖过:位重高、权重威胁皇权
政局动荡
吏
户
⑦作用及影响: ⑴对秦朝的影响:
★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和中华 民族的形成.都起了重要作用。 ★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
★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秦的 暴政造成人民处境的恶化. ⑵对后世的影响: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 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 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 不断加强与完善。
王位世袭制概念: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 (本质)是以最高统治者——王为核心和 维护王、诸侯继统的王权专制制度。 夏商周三代,王位世袭制历经了形成、发 展、完善的变化过程。
第二部分 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含义 1、含义:包括专制主义(决策方式)和中央集权 (组织形式)两个概念 2、实行原因: (1)经济根源:维护封建经济基础的需要 (2)政治根源:巩固、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 (3)理论来源:法家思想奠定理论基础
加强皇权削弱相权 中央集权地方分权
中国古代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三维设计P10 ➢汉朝--察举制
选官标准--孝、廉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选官标准--门第高低,出身贵贱 ➢隋唐--科举制
选官标准--文化素质,能力高低
通过分割地方权力,地方的权力受中央节制的 做法,达到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
第四部分: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元代:中书一省制 皇 帝 相权的一次重要反弹
殿阁大学士
明太祖:位低权轻
亲中自书掌省管
归入
归入
影内 阁响 ? 相明权成祖过:位重高、权重威胁皇权
政局动荡
吏
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合院是我国古代北方出现的一种独特的民居形式,它的结构 设计与传统文化中的政治制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阅读下列材 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四合院)内宅居住的分配是非常 严格的,所谓“北屋为尊,两厢次之”,内宅 中位置优越显赫的正房,都要给家长和老一 代的老爷、太太居住。东西两侧的卧室也有 尊卑之分,在一夫多妻的制度下,东侧为尊, 有正室居住,西侧为卑,有偏房居住,而西 厢房的高度及宽度,都比东厢房略矮小。 材料二 对大门的规定,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以至于外人只要 看一眼大门、门钉等,就可以知道这家主人的身份和地位,四合 院的装修、雕饰、彩绘……如以蝙蝠、寿字组成的图案,寓意 “福寿双全”,以花瓶内安插月季花的图案寓意“四季平安”, 而嵌于门管、门头上的吉辞祥语,附在檐柱上的抱柱楹联,更是 采古今之名句,或颂山川之美,或咏鸿鹄之志。
尊敬长者,注重家庭建设和家庭关系; 祈求平安的美好愿望;崇尚文化建设。
探究二:从古都城布局分布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07临沂二模)明朝的内阁距离皇帝寝宫1000米,清朝的
军机处距离皇帝寝宫只有50米。政务中心逐步靠近皇帝寝宫的
这一过程, 从本质上体现了
A、皇宫建筑布局愈以合理 B、政府行政效能不断提高
C、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D、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
探究二:从古都城布局分布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材料一 阅读下列三幅图:
图一 :西汉长安城 图二:北宋东京城 图三:明朝北京城 注:未央宫:是汉朝君臣朝会的地方。
大 内:指皇帝宫殿或宫内库房。 紫禁城:又称宫城,现在的故宫,为明清两朝的皇宫。
探究二:从古都城布局分布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乾清宫正殿宝座上方悬着由清代顺治皇
帝御笔亲书的“正大光明”匾,这个匾的背后
藏有密建皇储的“建储匣”。为了缓和皇子之
间夺取皇位的矛盾,自雍正朝开始采取秘密
建储的办法,这一变化对清中后期的政治产
生了重要的影响。
探究三:从中西方建筑看古代政治制度的差异
材料二 雅典广场紧邻卫城西北,是一处相当宽阔的坡地。作为
建筑 VS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 古建筑,一个区域沧桑的见证,文化 的荟萃,它将历史、科学和艺术完美 的融汇在一起。
▪ 建筑是文化领域中最具有时代性、社 会性和民族性的因素,有效解读这些 蕴涵着丰富历史文化信息的物质遗存, 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探究历史,了解 中华民族,认识世界文明。
探究一:从四合院的结构设计看宗法制的影响
-------摘自《中国古代民居文化》
探究一:从四合院的结构设计看宗法制的影响
回答: ⑴材料中,四合院“居住的分配”和“大门的规定”体现了中
国古代哪一制度的思想内涵?简要阐述这种政治制度在古代 产生深远影响的原因。 宗法制 。 宗法制度注重体现上下尊卑的等级秩序,维护专制统治。
⑵你认为古代居民文化中有哪些值得传承的思想观念?
清王朝:专制、独断; 体现了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古希腊:民主、开放; 体现了古希腊民主政治制度。
思维扩展:
▪ 你认为还可以从哪一领域事务变化中探讨中国古 代政治制度的变迁?
1、(2008年广东单科,1)右 图是明清古建筑中的一幅牌匾, 与它有关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
雅典民主政府的重要权力机构,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陪审法 庭以及十将军委员会的议事会场及大厅都坐落在这儿。如果说,雅 典曾经是地中海世界的中心,那么雅典广场就是中心的中心。
雅典广场西边竖立着雅典历史上10位英雄的雕像。雕像基座相当 于今天的公告牌,政府的各种政令以及准备提交公民大会审议的法 令都要预先在这里公示。 回答: ⑴为什么说“雅典广场是中心的中心”?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之。
⑴从材料一图中西汉、北宋和明朝三个朝代都城的城市布局分 布图以及材料二的叙述看,中国古代王朝政治中心位置的变迁有 何趋势,导致这种趋势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趋势:政治中心趋向都城中心位置。
根本原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
⑵分别叙述三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
西汉:中央:建立中朝;
地方:设置刺史,实行推恩令。
思维扩展:
2、(09.江苏.1)“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
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其中所说的“九鼎”之所以被广泛
重视并在夏商周流传,主要因为它是
A.反映D.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
3、(07山东.9).服饰是—个时代 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具体体现。 右图是明太祖命制并颁行全国的三 种男子帽式,你从中得到的确切信息是 A.朱元璋关心民众生栝 B.朱元璋鼓励发展纺织业 C.明朝极力加强专制皇权 D.明朝百姓服饰都有统一规范
北宋:中央:相权一分为三,行政权、军权、财权分别归中枢门下、
枢密院和三司掌管;
地方: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
明朝:中央: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由皇帝亲自掌管六部。
探究三:从中西方建筑看古代政治制度的差异
乾清宫和雅典广场不仅代表了中西方古代建筑艺术的高 超精妙,也折射出中西方政治制度的微妙差异。
材料一 乾清宫是故宫内廷正殿, 建筑规模为内廷之首,明 朝的十四个皇帝和清朝的顺治、康熙两个皇帝,都以乾清宫 为寝宫,在这里居住,也在平时召见廷臣、批阅奏章、处理 日常政务、接见外藩属国陪臣和岁时受贺、举行宴筵。后来, 一些日常办事机构,包括皇子读书的上书房,也都迁入乾清 宫中。
⑴雅典是古代民主思想与实践的摇篮,是民主政体的发源地; ⑵雅典广场上坐落着雅典民主政府的重要权力机构(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 会、公民法庭等),是雅典公共生活的中心,集中体现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历 史特点。
⑵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的“建储匣”到雅典广场雕像基座的 “告示牌”,其中的政治决策方式有何不同?从中折射出两国政治 制度有何不同?
材料二 紫禁城坐落在北京城南北中轴线上。其中太和殿是中轴 线上最高大的建筑,民间俗称“金銮殿”, 建于明永乐十八年 (1420年)。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殿高35. 05米,面 积2377平方米,共55间,72根大柱,皇帝即位、婚礼、生日、 命将出征、接受文武百官朝贺等重大活动都在此举行。其殿顶为 传统的最尊贵、等级最高的五条脊、四大坡的重檐庑殿式,均以 光彩夺目的黄色琉璃瓦铺就。 回答:
尊敬长者,注重家庭建设和家庭关系; 祈求平安的美好愿望;崇尚文化建设。
探究二:从古都城布局分布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07临沂二模)明朝的内阁距离皇帝寝宫1000米,清朝的
军机处距离皇帝寝宫只有50米。政务中心逐步靠近皇帝寝宫的
这一过程, 从本质上体现了
A、皇宫建筑布局愈以合理 B、政府行政效能不断提高
C、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D、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
探究二:从古都城布局分布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材料一 阅读下列三幅图:
图一 :西汉长安城 图二:北宋东京城 图三:明朝北京城 注:未央宫:是汉朝君臣朝会的地方。
大 内:指皇帝宫殿或宫内库房。 紫禁城:又称宫城,现在的故宫,为明清两朝的皇宫。
探究二:从古都城布局分布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乾清宫正殿宝座上方悬着由清代顺治皇
帝御笔亲书的“正大光明”匾,这个匾的背后
藏有密建皇储的“建储匣”。为了缓和皇子之
间夺取皇位的矛盾,自雍正朝开始采取秘密
建储的办法,这一变化对清中后期的政治产
生了重要的影响。
探究三:从中西方建筑看古代政治制度的差异
材料二 雅典广场紧邻卫城西北,是一处相当宽阔的坡地。作为
建筑 VS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 古建筑,一个区域沧桑的见证,文化 的荟萃,它将历史、科学和艺术完美 的融汇在一起。
▪ 建筑是文化领域中最具有时代性、社 会性和民族性的因素,有效解读这些 蕴涵着丰富历史文化信息的物质遗存, 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探究历史,了解 中华民族,认识世界文明。
探究一:从四合院的结构设计看宗法制的影响
-------摘自《中国古代民居文化》
探究一:从四合院的结构设计看宗法制的影响
回答: ⑴材料中,四合院“居住的分配”和“大门的规定”体现了中
国古代哪一制度的思想内涵?简要阐述这种政治制度在古代 产生深远影响的原因。 宗法制 。 宗法制度注重体现上下尊卑的等级秩序,维护专制统治。
⑵你认为古代居民文化中有哪些值得传承的思想观念?
清王朝:专制、独断; 体现了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古希腊:民主、开放; 体现了古希腊民主政治制度。
思维扩展:
▪ 你认为还可以从哪一领域事务变化中探讨中国古 代政治制度的变迁?
1、(2008年广东单科,1)右 图是明清古建筑中的一幅牌匾, 与它有关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
雅典民主政府的重要权力机构,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陪审法 庭以及十将军委员会的议事会场及大厅都坐落在这儿。如果说,雅 典曾经是地中海世界的中心,那么雅典广场就是中心的中心。
雅典广场西边竖立着雅典历史上10位英雄的雕像。雕像基座相当 于今天的公告牌,政府的各种政令以及准备提交公民大会审议的法 令都要预先在这里公示。 回答: ⑴为什么说“雅典广场是中心的中心”?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之。
⑴从材料一图中西汉、北宋和明朝三个朝代都城的城市布局分 布图以及材料二的叙述看,中国古代王朝政治中心位置的变迁有 何趋势,导致这种趋势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趋势:政治中心趋向都城中心位置。
根本原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
⑵分别叙述三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
西汉:中央:建立中朝;
地方:设置刺史,实行推恩令。
思维扩展:
2、(09.江苏.1)“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
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其中所说的“九鼎”之所以被广泛
重视并在夏商周流传,主要因为它是
A.反映D.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
3、(07山东.9).服饰是—个时代 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具体体现。 右图是明太祖命制并颁行全国的三 种男子帽式,你从中得到的确切信息是 A.朱元璋关心民众生栝 B.朱元璋鼓励发展纺织业 C.明朝极力加强专制皇权 D.明朝百姓服饰都有统一规范
北宋:中央:相权一分为三,行政权、军权、财权分别归中枢门下、
枢密院和三司掌管;
地方: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
明朝:中央: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由皇帝亲自掌管六部。
探究三:从中西方建筑看古代政治制度的差异
乾清宫和雅典广场不仅代表了中西方古代建筑艺术的高 超精妙,也折射出中西方政治制度的微妙差异。
材料一 乾清宫是故宫内廷正殿, 建筑规模为内廷之首,明 朝的十四个皇帝和清朝的顺治、康熙两个皇帝,都以乾清宫 为寝宫,在这里居住,也在平时召见廷臣、批阅奏章、处理 日常政务、接见外藩属国陪臣和岁时受贺、举行宴筵。后来, 一些日常办事机构,包括皇子读书的上书房,也都迁入乾清 宫中。
⑴雅典是古代民主思想与实践的摇篮,是民主政体的发源地; ⑵雅典广场上坐落着雅典民主政府的重要权力机构(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 会、公民法庭等),是雅典公共生活的中心,集中体现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历 史特点。
⑵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的“建储匣”到雅典广场雕像基座的 “告示牌”,其中的政治决策方式有何不同?从中折射出两国政治 制度有何不同?
材料二 紫禁城坐落在北京城南北中轴线上。其中太和殿是中轴 线上最高大的建筑,民间俗称“金銮殿”, 建于明永乐十八年 (1420年)。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殿高35. 05米,面 积2377平方米,共55间,72根大柱,皇帝即位、婚礼、生日、 命将出征、接受文武百官朝贺等重大活动都在此举行。其殿顶为 传统的最尊贵、等级最高的五条脊、四大坡的重檐庑殿式,均以 光彩夺目的黄色琉璃瓦铺就。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