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五首导学案共33页文档
《诗词曲五首导学案》

《诗词曲五首》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诗词曲五首》的作者和背景;2. 掌握《诗词曲五首》的核心内容和主题;3. 分析《诗词曲五首》中的意境和表达手法;4. 感悟《诗词曲五首》传达的情感和思想。
导学步骤:第一步:导入请同砚们思考一下,你们对《诗词曲五首》这部作品有什么了解?有没有听说过这个名字?它是谁写的?它的主题是什么?第二步:了解作者和背景《诗词曲五首》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作品,他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一位巨匠。
杜甫生活在唐朝的盛世时期,他的诗歌充满了对社会现实和人生命运的思考,被誉为“诗史上的伟人”。
第三步:核心内容和主题《诗词曲五首》中包括《春夜喜雨》、《春夜喜雨二首》、《春夜喜雨三首》、《春夜喜雨四首》、《春夜喜雨五首》,主题盘绕着春天的夜晚雨水给人带来的喜悦和生气。
通过描绘春雨的清新、明媚和生气勃勃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第四步:意境和表达手法在《诗词曲五首》中,杜甫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意象描写,如“春雨贵如油”,“滋润万物心”,“落花独立”,“风吹柳花满地金”,使诗歌充满了生动的意境和深刻的感情。
第五步:情感和思想通过阅读《诗词曲五首》,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同时也可以体会到他对人生的感慨和对命运的思考。
这些情感和思想贯穿于整个作品中,给人以启迪和感悟。
第六步:总结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不仅了解了《诗词曲五首》的作者和背景,还深入探讨了作品的核心内容、意境和表达手法,以及传达的情感和思想。
希望同砚们能够在阅读和欣赏这部作品的过程中,感受到诗歌的魅力,激发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拓展延伸:1. 请同砚们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解读和感悟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2. 请同砚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春天的作文,表达自己对春天的感受和对生活的热爱。
以上就是本次关于《诗词曲五首》的导学案,希望同砚们能够在进修中有所收获,感受到诗歌的魅力和力量。
《诗词五首》导学案

《诗词五首》导学案课题第25课诗词五首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形式上的各自特点,背诵五首诗。
2、能力目标: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祖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重点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的各自特点。
学习程序学习内容学法指导第一课时【学习目标】学习《饮酒》【温故知新】检查预习【自主学习】一、背景资料1、作者介绍《饮酒》作者:,著名田人,辞赋家、散文家,字,一说名潜,世称,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因仕途坎坷,又“”,陶渊明于41岁毅然辞去在任仅80余日的彭泽县令,回柴桑归隐。
此后直到他逝世的23年间,以耕读自娱,未再入仕。
有《陶渊明集》传世,主要散文有《归去来兮辞(并序)》《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
陶渊明最爱的是花,这一点从《爱莲说》中得到认证。
2、背景:《饮酒》二十首,前有小序说:“余闲居寡欢,兼此夜已长,偶有名酒,无夕不饮。
顾景独尽,忽焉复醉。
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辞无诠次,聊命故人书之,以为欢笑尔。
”据此,则这二十首是同一年秋天饮酒后写的杂感诗。
托言酒醉,是为逃避。
萧流《陶渊明集序》说:“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者也。
”《饮酒》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大概作于晋安帝义熙十三年(417年),陶渊明五十三岁。
二、整体感知1、朗读全诗,注意断句与正音。
喧()篱()见()2、字义悠然:人境:车马喧:心远地自偏。
心:自:日夕:真意:辨:三、诗歌赏析1、结构:全诗可分为两个层次。
前四句为第一层,从哲理的高度来表达。
第五句以下为第二层,写。
2、欣赏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答:3、感悟主旨: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道理,表达作者。
四、疑难解析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什么“而无车马喧”呢?答:【练习训练】1、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诗词五首》导学案

《诗词五首》导学案[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这五首诗。
2、结合作者生平和写作背景理解诗歌内容。
3、理解这五首诗词的意境或者蕴涵的情理。
[教学重点]背诵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这五首诗词的意境或者蕴涵的情理。
[知识链接]1、《使至塞上》作者:王维,字摩诘,唐代山水田园诗人,又称“诗佛”,官至尚书右丞,故称“王右丞”。
王维是个多才多艺并有较高艺术修养的作家,他能诗能画,精通音乐。
苏轼曾赞道:“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背景:开元25年,河西节度副使崔希逸战胜吐蕃,唐玄宗命令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使汉塞,安抚察访军情。
这实际上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
2、《泊秦淮》作者: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晚唐杰出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
以七言绝句著称,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又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
背景:《泊秦淮》是杜牧游金陵,夜泊秦淮时所作。
杜牧生活于晚唐时期,这时的唐王朝内忧外患,战乱不断,民不聊生。
秦淮河两岸酒家繁多,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地方。
诗人泊舟于此,不禁心生感慨。
3、《无题》作者: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唐代怀州河内(今河南泌阳)人。
他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情致婉曲,然用典多,意旨隐晦。
晚唐唐诗在前辈的光芒照耀下大有山穷水尽的下滑趋势,而李商隐又将唐诗推向了又一次高峰,是晚唐最著名的诗人,杜牧与他齐名,两人并称"小李杜"。
有《李义山诗集》。
4、《浣溪沙》作者:晏殊,字同叔,临川(今江西抚州)人。
幼孤,少有才名,七岁能文章,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进士出身。
北宋前期著名词人。
晏殊历任要职,更兼提拔后进,如范仲淹、欧阳修等,皆出其门。
他一生富贵优游,所作多吟成于舞榭歌台、花前月下,而笔调闲婉,理致深蕴,音律谐适,词语雅丽,为当时词坛耆宿,尤擅小令,有《珠玉词》传世。
5、《水调歌头》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即今四川眉山)人,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
《诗词五首导学案》

《诗词五首》导学案一、导入在中国古代文学中,诗歌是一种重要的文学形式,代表了古代文人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追求。
本次进修的《诗词五首》选取了五首经典的古代诗词,通过进修这些诗词,我们可以领略到古人的情感表达和文学创作技巧,同时也可以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文学修养。
二、目标1. 了解《诗词五首》选取的五首古代诗词的作者、时代背景和主题内容。
2. 掌握这五首古代诗词的基本意义和表达方式。
3. 能够通过诗词欣赏,感悟其中的情感和意境,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
三、进修内容1. 《静夜思》——作者:李白2. 《登鹳雀楼》——作者:王之涣3. 《春江花月夜》——作者:张若虚4. 《将进酒》——作者:李白5. 《青玉案·元夕》——作者:辛弃疾四、进修过程1. 阅读诗词《静夜思》,了解诗人李白的生平宁创作背景,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2. 阅读诗词《登鹳雀楼》,了解诗人王之涣的生平宁时代背景,分析诗中的意境和文学技巧。
3. 阅读诗词《春江花月夜》,了解诗人张若虚的生平宁诗歌特点,感悟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4. 阅读诗词《将进酒》,了解诗人李白的风格和创作特点,分析诗中的豪放与豪情。
5. 阅读诗词《青玉案·元夕》,了解诗人辛弃疾的生平宁时代背景,分析诗中的情感表达和意境描写。
五、教室讨论1. 请同砚们就每首诗词的主题、意境和情感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感悟和理解。
2. 通过诗词的欣赏,探讨古代诗歌的艺术特点和文学价值。
六、思考题1. 你认为《诗词五首》中哪一首诗词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为什么?2. 你觉得古代诗词对摩登人有何启迪和价值?3. 你是否有兴趣尝试创作一首诗词?如果是,请简要描述你的创作主题和情感表达。
七、总结通过本次进修,《诗词五首》带给我们不仅是对古代诗歌的欣赏,更是对古人情感和审美追求的感悟。
希望同砚们在进修过程中能够深入理解诗词的内涵,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
愿我们能够在诗歌的世界里,感受到古人的情感和智慧,不息丰富自己的心灵世界。
《诗词曲五首》导学案

《诗词曲五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背诵五首诗词曲,准确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学习重难点领会诗歌所抒发的作者思想感情及诗词中所描绘的意境。
学习课时:3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由唐诗引入新课二、品读诗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1、听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正确划分节奏,初步体会作者感情。
作者无限辛酸、愤懑不平以及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2、自由朗读,直至背诵3、请同学自由发言,谈谈读后感受。
4、提供背景及相关材料,重新研读诗歌。
5、师生品读诗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沉舟”“病树”为诗人自喻。
虽然我一人被贬远迁,但后继者仍大有人在。
何必为我一人可惜?显示了诗人开朗的胸怀。
此句蕴含生活哲理,喻新生事物不可抗拒。
6、自由有感情品读这首诗。
三、品读诗歌《赤壁》。
1、指名朗读《赤壁》2、同学根据所查资料介绍杜牧3、思考探究:(1)、《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沙里沉埋着铁戟,点出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
折戟沉沙而仍未销蚀,又发岁月流逝物存人非的感慨。
凡是在历史上留下过踪迹的人物、事件,常会被无情的时光销蚀掉,也易从人们的记忆中消逝,但又常因偶然机会被人记起。
正由于发现了这把铁戟,使诗人无法平静,因此他要磨洗并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前朝”——三国赤壁之战时的遗物。
从而为下文铺垫。
(2)、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议论感慨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二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
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
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4、齐读背诵这首诗。
四、背诵前两首诗,当堂默写。
五、布置作业1、预习下面的诗词曲,并搜寻资料,准备鉴赏。
2、继续熟背诗歌。
第二课时一、检查背诵二、品读诗歌《过零丁洋》。
1、集体朗读《过零丁洋》。
2、介绍赏析诗歌的注意点第一通语言,明意象。
《诗词曲五首导学案》

《诗词曲五首》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诗词曲五首》的作者及其代表作品。
2. 熟悉《诗词曲五首》的内容和主题。
3. 掌握《诗词曲五首》的背景和意义。
4. 能够欣赏《诗词曲五首》的艺术价值和美学意义。
导学内容:1. 作者简介:介绍《诗词曲五首》的作者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的生平及代表作品。
2. 作品赏析:分别介绍《将进酒》、《登高》、《水调歌头》、《青玉案》、《声声缓》五首作品的背景、主题和意义。
3. 欣赏指导:指导学生如何欣赏《诗词曲五首》的艺术价值和美学意义,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修养。
4. 教室活动:设计教室活动,加深学生对《诗词曲五首》的理解和感受,提高学生的进修兴趣和参与度。
导学步骤:第一步:介绍《诗词曲五首》的作者及其代表作品1. 李白(701年-762年):代表作品《将进酒》2. 杜甫(712年-770年):代表作品《登高》3. 苏轼(1037年-1101年):代表作品《水调歌头》4. 辛弃疾(1140年-1207年):代表作品《青玉案》5. 李清照(1084年-1155年):代表作品《声声缓》第二步:作品赏析1. 《将进酒》:描述诗人豪饮的场景,表达对人生的豁达和豪情。
2. 《登高》:表现诗人的志向和抱负,展现对自然的敬畏和倾慕。
3. 《水调歌头》:反映诗人的感慨和离愁,表现出对人生的无奈和苦涩。
4. 《青玉案》:描绘了诗人对爱情的追求和痴情,表现出对美好的倾慕和渴望。
5. 《声声缓》: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伤感,展现了对过往美好的追忆和依恋。
第三步:欣赏指导1. 欣赏《诗词曲五首》时,要注重把握作品的情感和意境,感受其中蕴含的深刻思想和情感。
2. 注意品味作品中的诗意和意境,体会其中的艺术表现和审美价值。
3. 培养对《诗词曲五首》的奇特感悟和理解,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和审美素养。
第四步:教室活动1. 分组朗诵《诗词曲五首》,让学生亲身感受作品的韵味和魅力。
2. 设计小组讨论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探讨作品中的主题和意义。
第30课《诗五首》导学案

第30课《诗五首》导学案第30课《诗五首》导学案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反复诵读课文,学习朗读技巧。
2.把握诗歌的意境,理解诗中抒发的感情。
3.体会诗中景物描写带给人的审美感受。
教学重点:把握诗歌的意境,理解诗中抒发的感情,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体会诗中景物描写带给人的审美感受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诵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2、指导预习,掌握文章的基本字词。
3、品味鉴赏诗歌。
二、学习过程【自主预习】(一)走近作者1、李白(701-762),代伟大的诗人,字,号,有“”美誉,与杜甫并称为“”。
其诗想象丰富奇特,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气势雄浑瑰丽,风格雄奇豪放,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
存诗900余首。
有《李太白集》。
2、王安石(1021-1086),字,晚号,世人称公、先生,(朝代)杰出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为:、、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著有《临川先生文集》。
3、常建,代诗人,其诗以写山水田园为主。
4、杜甫(712-770),字,世称杜工部、杜少陵,自号,代伟大的诗人,后人尊称为“”,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500多首,其诗因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而被誉为“”,诗风“沉郁顿挫”。
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有《杜工部集》传世。
5、曹操(155-220),字,末年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
其诗以见称。
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在文学史上留下光辉的一笔。
(二)字词梳理1、注意下列字音:岱宗()决眦()碣石()澹澹()万籁()竦()峙()萧瑟()钟磬()哉()2、解释加点字词(诗中有些词语的含义比较重要,对理解诗歌内容很有帮助,请你把它们的含义记住)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左迁:自缘身在最高层自缘:万籁此都寂万籁:岱宗夫如何岱宗:夫(fú):齐鲁青未了未了:造化钟神秀造化:钟:阴阳割昏晓阴:阳:决眦入归鸟决:眦会当凌绝顶会当:凌:一览众山小一:览:水何澹澹何:澹澹:山岛竦峙竦:峙:幸甚至哉幸:至:(三)朗读背诵1、请同学们根据朗读指导,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诗歌,直至读懂诗歌大意。
(完整word版)部编版八上诗词五首导学案

《诗词五首》导学案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_ 学号________一、知识链接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人,东晋诗人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
“沉郁顿挫”是其诗的基本风格。
“三吏三别”即《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李贺,字长吉,唐代诗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
有"诗鬼"之称。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唐代诗人。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人。
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
二、课文理解《饮酒》通过对田园生活中自然景色的描绘,表现了农村自然风光的优美和诗人悠然自得的心情,以及诗人厌恶官场生活,决心归隐自洁、超脱世俗的人生追求。
《春望》深沉含蓄,句句都有言外之意。
形象地描述了安史之乱中诗人被困长安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
《雁门太守行》构思奇妙,想象丰富。
这首诗以凝练的笔墨描写了一场惨烈的战争,表现了将士们为朝廷效命、战死疆场的英雄气概和献身精神。
《赤壁》是一首咏史怀古诗,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渔家傲》一词通过记梦,展示了一个神奇的境界,写梦中海天迷蒙的景象及词人与天帝的问答,隐喻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与失望,表达了词人烦闷的心情,充分展示了她对幸福的追求、对自由的渴望。
《诗词五首导学案

《诗词五首》导学案一、导入教学目标:通过进修《诗词五首》,了解中国古代诗词的魅力,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进修《诗词五首》的内容和背景知识,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教学难点:领会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体会其中的艺术魅力。
二、呈现1.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田园。
背景知识:作者李白,表达了对田园的思念之情,以明月为媒介,表现出一种离乡思乡之情。
2.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背景知识:作者王之涣,表达了登高遥眺的壮美意境,借登高之景寄托了对人生的追求和倾慕。
3. 《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背景知识:作者孟浩然,描绘了春天清晨的景色,表现了春天的生气勃勃和变幻莫测。
4. 《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背景知识:作者李白,以喝酒为主题,表达了豪迈豁达的人生态度,展现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和豪放不羁的个性。
5.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背景知识:作者苏轼,表现了对人生的追问和对命运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世界的疑惑和追求。
三、引导1. 请同砚们谈谈对这五首诗词的理解和感受,如何体会其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2. 请同砚们尝试背诵其中一首诗词,并结合背景知识,深入理解诗词的内涵和艺术表达。
3. 请同砚们思考,古代诗词对摩登人有何启迪和影响,如何将古诗词的精神融入到摩登生活中。
四、拓展1. 探索古代诗词的魅力,了解更多名家名作,拓展古诗词的视野和欣赏范围。
2. 鼓励同砚们尝试创作诗词,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体验古诗词的魅力和韵味。
3. 培养学生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和欣赏能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操。
五、总结通过进修《诗词五首》,我们不仅了解了中国古代诗歌的魅力和韵味,更培养了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希望同砚们能在今后的进修和生活中,不息感悟诗词之美,体验文学之乐,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操。
《诗词曲五首》导学案

《诗词曲五首》导学案设计者:刘垂良班级:姓名:一、【学习目标】(一)、教材分析古典诗歌是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瑰宝,特别是唐诗、宋词、元曲,代表着我国古代文学的辉煌的成就。
本科通过对五首诗词的学习和吟咏,让学生领略古典诗歌的优美意境,以接受文化熏陶,提高文学品味和审美能力。
(二)、学生分析学生对古典诗词的认识和学习仅仅停留在背诵和默写阶段,对于诗歌的意境难以深刻理解,对诗歌的内涵的理解更是少之又少,这与学生的人生经历和思想品味关系密切。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五首诗的作者生平及相关的背景知识;(2)、了解五首诗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反复读诵,体会五首诗的艺术特色及语言风格;(2)、背诵并默写五首诗;3、情感与价值目标这五首诗,或抚今追某昔、慷慨激昂,或感时伤怀,或思亲忧国,文笔优美,文思独特。
通过学习,以激发学生灵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四)、重点难点1、反复朗读,把握含蓄蕴藉的诗意;借助想象,感悟意境。
2、深刻体味作品所蕴含的情思,理解诗人的胸襟抱负。
二、【课前自学】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诗的历史源远流长,名家辈出,名篇佳作卷帙浩繁,在中华文明中蔚为壮观。
今天,我们学习《诗词曲五首》,让我们漫步于古诗苑,接受一次美的洗礼。
目标一:了解作家作品和相关背景。
方法引导:1、认真阅读课下注释 2、查阅相关资料。
练习: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完成以下问题。
1、《行路难》作者,字,号。
代诗人。
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伟大的主义诗人。
后世称为“”,现存作品有《》。
2、杜甫,字,代伟大的主义诗人。
他的诗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深刻反映了这个时代,后世称为“”,他被称为。
3、《己亥杂诗》选自《》。
龚自珍(1792—1841),代浙江人。
代家、____________家。
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作者,代诗人,和并称高岑。
目标二:初读感受方法引导: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 诗词曲五首》优秀导学案

诗词曲五首学习目标:1.了解五首诗的作者生平及相关的背景知识。
2.领会诗意,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背诵并默写五首诗。
预习内容及方法指导:了解每首诗词的写作背景,掌握每首诗的作家作品,把握每首诗的朗读节奏,然后理解品析,感悟诗情,并熟读成诵。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文学常识1.作者(了解:名、时、地、评、作)2.背景:二、朗读(读准字音、读出句读、读流畅)三、感知诗意(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重点词语的解释在文中做出批注。
)我的疑问:探究案:合作探究、理解品析1.首联交代了什么?“凄凉地”和”弃置身”表露了诗人怎样的心情?2.颔联描写了怎样的现状?体会作者此时此刻的心情。
3.颈联颈联表达了怎样的哲理?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境界?4.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赤壁》一、文学常识1.作者(了解:名、时、地、评、作)2.背景:这是一首咏史诗。
杜牧好谈兵论战,虽有用世之心,却无用武之地。
在这首诗歌中,诗人见解独到,不以成败论英雄,把历史上赤壁之战的胜利归于东风,把周瑜的成功归为偶然机遇,有悖于史家的评论,其用意恐怕在于借史事,吐露心中的抑郁不平。
二、朗读(读准字音、读出句读、读流畅)三、感知诗意(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重点词语的解释在文中做出批注。
)我的疑问:探究案:合作探究、理解品析1.首联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2.诗人对历史的评价因何而发?3.“二乔”在诗歌中指代什么?“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有什么含义?诗中写“二乔”有什么意义?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过零丁洋》一、文学常识1.作者(了解:名、时、地、评、作)2.背景:这是一首咏志诗。
祥兴元年(1278年)十二月,文天祥兵败被俘。
第二年元月,元军出珠江口,进军南宋最后据点崖山,文天祥被押解同行,过零丁洋时写了这首诗,决心以死殉国。
后来元军统帅张弘范逼他招降宋军抗战将领张世杰等,文天祥严正拒绝,说:“我自救父母不得,乃教人背父母,可乎?”遂出此诗以明心志。
《诗五首》优秀导学案

诗五首学习目标:1.了解五首诗歌的创作背景及不同的艺术风格。
2.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3.背诵五首诗歌。
预习内容及方法指导:1.在读准的基础上,熟背这五首诗词曲。
2查阅关于这几首诗词曲的资料,充分占有资料。
了解作者生平,作品的写作背景,主题思想等。
书上做好批注。
3写出自己对诗词曲的鉴赏,做好批注。
4我的疑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探究案学生问学生:合作探究,问题解决《饮酒》一、文学常识1.了解作者:陶渊明(365-427),名,字,世称。
文学家。
浔阳柴桑人。
二十九岁时开始出仕,任江州祭酒,不久归隐。
后陆续做过镇军参军、建威参军等小官,过着时隐时仕的生活。
四十一岁再出为彭泽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他以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诗歌创作,是诗派的开创者。
诗风平淡自然,极受后人推崇,影响深远。
主要作品有《归去来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
2.背景:《饮酒》是一组五言古诗,共20首。
写于作者辞官归隐之后,时年作者53岁,这些诗表达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据说,《饮酒》为陶渊明酒后即兴之作,大都表达醉中的乐趣和对人生的感慨。
二、朗读并感知诗意(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重点词语的解释在文中做出批注。
三、理解品析1.诗人“结庐在人境”,为什么又说“而无车马喧”呢?2.你最喜欢哪几句诗(或你认为诗中哪些词语用得好)?说说理由。
3.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四、理解性默写理解性默写1.形容超然物外的思想感情的诗句:2.形容事物有真意妙趣,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诗句:3.表明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4.反映诗人陶渊明的生活志向,其中表现他自由自在的隐居生活的名句是:《行路难》一、文学常识1.作者:2.背景:李白少有大志,以管仲、晏子等名相自期,想辅佐帝王,成就大业。
《诗词五首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诗词五首》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入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中国传统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学习诗词,我们能够了解古代文人的思想情感,感受他们对生活的感悟和表达。
本次导学案将带领同学们一起深入学习五首经典的诗词,领略其中的风采和内涵。
二、学习目标1. 了解五首诗词的背景和作者;2. 理解五首诗词的意境和情感表达;3. 掌握五首诗词的基本诗意;4. 提升对中国传统文学的认知和欣赏能力。
三、学习内容1. 《静夜思》李白2. 《将进酒》李白3. 《春晓》孟浩然4. 《江雪》柳宗元5. 《登鹳雀楼》王之涣四、学习过程1. 学习《静夜思》背景介绍:这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描写了作者在夜晚独自思考人生的境地。
诗词赏析:请同学们朗读全文,并思考作者通过怎样的语言表达了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2. 学习《将进酒》背景介绍:这是李白的另一首名篇,写出了作者豪迈奔放、豪情壮志的形象。
诗词赏析:请同学们分析诗中的“将进酒”意味着什么,以及作者通过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3. 学习《春晓》背景介绍:这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代表作之一,描绘了春天清晨的美好景象。
诗词赏析:请同学们品味诗中对春天的描写,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4. 学习《江雪》背景介绍:这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代表作之一,描绘了冬日江雪的壮美景象。
诗词赏析:请同学们感受诗中对江雪的描绘,思考作者通过诗歌传达了怎样的情感和思想。
5. 学习《登鹳雀楼》背景介绍:这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代表作之一,描绘了作者登高远眺的场景。
诗词赏析:请同学们思考作者通过诗歌表达了对人生和世界的怎样的思考和感悟。
五、课堂练习1. 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各自所选诗词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展开分享交流;2. 请同学们就“诗词中的意境如何体现作者的思想情感”展开写作,并进行展示。
六、总结反思通过本次学习,同学们对五首经典诗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不仅提升了对中国传统文学的认知和欣赏能力,也拓展了自己的文学修养。
《诗词五首》导学案

29.《诗词五首》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利用工具书和注释读懂诗词的内容。
2、培养学生诵读和鉴赏诗词的能力。
3、通过反复诵读,品味诗词中的佳句,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二、学法指导:1、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2、初步感知:了解作者、写作背景,感知文面内容,初知写作方向、情感倾向。
3、深入理解:借助资料,疏通理解内容;结合背景,加深意境理解;把握关键诗词句,深入赏析。
三、学习过程:预习·导学1、疏通字词障碍,默读、朗读,逐渐读出节奏、读出感情,随后交流朗读感受。
2、自查资料,了解写作背景,为理解诗歌内容、情感做好准备。
3、自由品读诗歌,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诗意,谈谈对诗词内容的理解。
4、根据自己对诗词内容的感受,把诗词的结构和主题概括出来。
学习·研导1、小组合作交流预习成果。
2、合作探究、品味鉴赏:思考·探究《长歌行》1、诗中通过描写什么来说明时间易逝的?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这句诗蕴含了怎样的道理?《望洞庭湖赠张丞相》1、“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中,“蒸”“撼”两个动词好在哪里?2、你是怎样理解“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的?《山居秋暝》1、作者在诗歌中写到了哪些景?并用一句话分别描绘一下这些景象。
2、“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渔家傲》1、“学诗谩有惊人句”倾诉了词人怎样的情怀?2、“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长相思》1、请谈谈你对“山一程,水一程”、“风一更,雪一更”的理解。
2、“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表达作者这样的心境。
29、《诗词五首》导学案问题答案《长歌行》1、通过朝露易逝、花草枯萎和百川归海,说明美好时光短暂而易逝,且一去不复返。
2、告诫人们不可蹉跎岁月,要珍惜青春年少的好时光,要有所作为这一道理。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1、“蒸”显示出洞庭湖丰厚的积蓄,仿佛广大沼泽地带都受到湖的滋养哺育才才显得那样郁郁葱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