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司法考试理论考试复习00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系统/生态系统视角
系统理论
基本假设:
1、对于机械观点的反思,对于把整体分为部分的做法,认为各部分之和不等于整体
2、封闭系统/开放系统
3、系统整体和部分以及各部分之间是消长调试的
4、系统和各部分之间是动态的,是不断变迁演变的
5、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
6、系统的整体和各部分是共存共荣的
主要理论观点:
1、系统主要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结构(“人在情境中”微观、中观、宏观)
过程
行动(改变媒介系统,案主系统,目标系统,行动系统)
机能(系统运作要保持某种范畴,系统内部各部分之间要有互馈性)
2、处遇原则
对于案主的问题的观点:一定要考虑到外在环境里的社会支持网络、社会资源、社会制度对案主问题形成有重要影响
3、处遇目标
A、确保系统可以生存,要协助案主从外在环境中获取生存所需要的资源
B、确保系统维持稳定平衡
C、各个子系统之间可能建立互惠互利的机能
系统理论与生态系统理论:系统理论强调要改变系统的能力;生态系统理论强调人与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
格式塔心理学:1、强调整体功能,20世界20年代发起于德国,经验整体原则,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整体先于部分,决定元素
2、场论:磁场是元素之间相互影响作用,每一个鑫经验都会改变人格
生态系统观点的发展背景:勒温拓林心理学;布朗劳伦纳生态心理学
勒温:1、需求和紧张心理系统说
需求引起活动,引起活动的目标的方向就是满足需求。需求求有两种:一是客观的生理需求,一是准需求,即在心理环境中,对心里事件起实际影响的需求
2、动力场说
B=f(PE) 行为可以表现为人与环境的函数,要确定当时情境中的各种心理事件以及当时的完整结构
能够满足人的需求和愿望的或者受到保护就会有正的引拒值
不能满足人的需求和愿望的或者受到伤害就会有负的引拒值(吸引与抗拒)
约束力由阻碍引起,满足需求的驱动力
布朗劳伦纳环境为知觉到的环境,即行为背景
生态心理学认为,不能以环境的客观性为考察对象,即案主如
知觉环境
生态系统理论观点:生活模型
一、理论假设
1、人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人都能在环境中互动,都能参与他人发展关系,气质与环境的适合度要匹配
2、所谓问题都是生活中的问题,要了解个人的问题应将个人置于其生活的整齐空间来理解。
3、基因和其他生活因素是人与环境交流的结果,
二、主要的李军观点与观念
1、人与环境的调和程度——互惠性的结果
作为生物,怎么运用环境中的资源,如何因应环境的各种变动达到生存需要,如何提升环境的调试,提高环境多元性。
互惠性:1、环境为生物提供资源
2、生物使环境中物种多元
a、人天生有适应环境的能力
b、人要与环境形成适切调和,在生命周期的每一个实际点获得足够滋养才能向前发展
c、个人生活问题要置于整体环境加以考虑
2、环境的品质(社会环境,物理环境)
3、生活中 大问题(社会工作者应聚焦于案主与其环境的互动是不是符合生活的任务)
生命周期:影响个人发展的相关社会结构,历史变迁(时间线)
人及关联:个人有拥有的与他人连结而建立关系的能力(依恋关系的建立开始的)
胜任能力:透过个人与环境问题的成功交流经验,个人掌控环境的能力
角色(表现):按互惠性的角色期待做出表现
生态地位:个人在某种环境区域在所拥有的成员地位
栖息地:个人与他在的文化脉络是的物理和社会情境
适应力:在个人和环境交流的过程里,个人和环境间相互营销和反映以达到最佳调合度
滋养性环境:所在环境在适当的时刻能够提供必要的支持、安全,给个人以增进,认知情绪等发展
匮乏/不友善环境:支持不足或扭曲
干预目标:
1、增进个人胜任能力
2、加强社会支持
三、外遇原则和过程
1、案主问题的界定
a、由生活变动(变迁)所英气的问题(预期的/不预期的)
b、环境压力
c、案主所经历的人际经历
女性主义与社会工作
倡导我们要意识觉醒、注意觉悟的培养、学会反思
主要的行动策略是社会运动和针对个案问题的危机管理(独特性、立体性)
派别:自由派:激动女性主义 社会主义女性主义
后现代女性主义:妇女女性主义(性别种族、去殖民化)
文化派:男性和女性以“不同的声音“表达他们关于道德的思维
男性:公平、公平 女性:同情、关爱、关系
处遇原则与过程
1、最忠实度是分析女性被歧视的内涵,女性被贬抑的决制,被剥夺的觉知
2、解除社会女性的压迫,实现两性平等(长期目标)
3、让女性对问题及社会根源有认知,要提升自我价值感和环境掌控感,参与社会行动(短期目标)
社会建构论
1、社会现实不是客观独立的存在,是社会建构而成的
2、社会个体的状态是历史的,动态的和变化的
3、社会问题的社会构建性
增权理论与倡导
一、基本假设
1、经验——无力感——不能环境交流
2、直接简介的权能障碍影响人实现自己
3、权能可以通过社会互动增加与衍生更多的个人及人际权能
4、案主视为有能力、有价值的人
5、社工员要与案主建立协调的伙伴关系
二、概念架构
1、权利:获得所需要的资源的能力;影响他人思考、感受、行动或者信念的能力;影响资源在诸如家庭、组织、社区或者社会等社会系统中分配的能力
2、无权:能力与资源的缺乏状态,同时也是一个内化的过程
3、增权:一个过程,一个目标,一种介入方式
A、一种理论和实践,处理权力,无权,压迫以及它们如何造成个人,家庭问题
B、增权的目标是增加个人、人际、政治权利——争取行动改善处境
C、增权是一个过程,能够促使个人有足够的力量去参与、控制及影响他自己的生命的过程
D、增权通过建立信任关系,提升意识,构筑知识网络,传授技巧,社会倡导等介入方法
E、增权包含的要素:获得一个更好的自我概念和自信;批判性的能力;培育社会和政治行动所需的个人
和集体资源
介入层次:1、个人层次:强调提高自我形象,获得对自我人生的掌控能力
2、人际层次: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建立与别人共处的团体能力
3、政治层次:要学习争取社会资源的平等分配,强调社会行动
增权社会工作的特点:把案主看作有多种能力和潜能的个体,强调案主的能力,强调案主是一个积极的个体
增权的过程:1、个体的态度、价值观,信念2、集体经验分享3、批判性思考4、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