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概论第六章学习辅导材料(1)
环境学概论第六章解读
11/16/2020
BACK 12
四、环境质量评价的基本内容
❖ (一)污染源的调查和评价 ❖ (二研)究环污境染质的量数量指,数质评量价特征,研究污染源的发生和 ❖ (三发用)展无环规量境律纲质指。量数表功征能环评境价质量的高低。当所采用的环
环境学概论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理学院地理系
陈修文
第六章 环境质量评价
本章提要
本章主要介绍环
第一节 环境质量评价的意义境和质类量、型环境质量
第二节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评价的理论方法, 大气环境、水体环
第三节 环境影响评价
境、土壤环境评价 的类型、方法和数
学模型,环境影响
评价和区域环境综
合整治等问题。
11/16/2020
❖ 2.按研究环问境题质的量范根影围据响划历评分史价:资是局料地揭根的示据、区近区两域、的三、年流的域环的和 全球的环指境对质区量域评价今环后境的状开况发的发境展监变测资料对区域环
❖ 3.按环境活要动素将分会:化给大过区气程域、。水环体境、境土状壤况、进噪行声评评价价。 ❖ 4价.按评价质 评要量价素带。的来数的量影分响为进:单行要素评价、多要素综合评
级别均来值型表多达因其子质环量境的质量优评劣价,指并数对每一个范围
或洁级 、计别 轻权型赋 污多予 染因一 、子定 中环的污境K质染质ij的量量、值评评重最价语污大指或染者数描和即为述严主词 重要, 污污如 染染清 ;物。
或优几良何均、值较型好多、因一子般环境、质警量戒评水价平指、数 Nhomakorabea报水平、
紧急环水境质平量和的显综著合危评害价指水数平等。 或
王家坪、窑洞。
环境学复习资料最详细版
环境学复习资料最详细版09级7班《环境学概论》复习资料第一、二章绪论环境问题一名词解释:1、环境概念:所谓环境,总是相对某一中心事物而言,它因中心事物的不同而不同,随中心事物的变化而变化。
与某一中心事物有关的周围事物就是这个中心事物的环境。
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类的一切自然行成的物质、能量自然现象的总体”常简称为环境。
2、环境结构:环境中各个独立组成部分(环境要素)在数量上的配比、空间位置上的配置、相互间的联系内容与方式。
环境要素的配置关系。
总体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各个独立组成部分在空间上的配置,是描述总体环境的有序性和基本格局的宏观概念。
3、环境规律: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规律。
整体性,有限性,不可逆性,隐显性,持续反应性,灾害放大性。
4.环境要素:又称环境基质是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烟花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分自然环境皂素和人工环境要素。
5、环境质量:是在一个具体的环境内,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是反映人类的具体要求而形成的对环境评定的一种概念。
二简答题:1、简述环境科学的基本原理环境学把社会和自然的直接演化作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人口,经济,资源与环境等主要因素的制约关系,从多层次乃至高层次上讨论人与环境协调演化的具体途径。
它涉及到科学技术发展方向的调整,社会经济模式的改变,人类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变化等。
人与环境和谐,环境协同原理,环境多样性原理,规律与规划原理。
2.环境问题的实质是什么?如何产生和发展的?环境问题的实质是社会、经济、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问题以及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问题。
环境问题是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产生发展的。
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有:第一,人口压力。
第二,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第三,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
环境问题的特点有:全球化,综合化,社会化,高科技化,累计化,政治化。
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的发展趋势:第一,人口激增和贫困-发展中国家的主要环境问题。
《环境科学概论》复习提纲
《环境科学概论》复习提纲第一章绪论1、环境的概念(以环境科学的概念为主)2、环境的分类(按主体分类和按成因分类)3、自然环境的要素包括哪些?4、环境的特性有哪些?5、如何理解环境的整体性?6、如何理解环境的隐蔽性和滞后性?7、什么是环境问题?8、环境问题分类?9、两次环境问题高潮出现的时间是什么?10、两次环境问题高潮时期各具有什么特点?引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1、当今世界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哪些?12、环境科学研究的对象和目的分别是什么?13、环境科学诞生于什么时间?第二章大气环境1、大气的垂直分层?2、大气的组成分类?3、大气污染的分类?4、大气污染物的分类5、温室气体6、酸雨的定义?第三章水体环境1、水体污染的类型?2、水质指标COD,BOD的含义?3、城市污水处理分级?第四章土壤环境1、土壤背景值和土壤环境容量的概念?2、土壤污染具有什么特点?3、土壤污染物的分类?4、土壤污染的类型?第五章固体废物与环境1、什么是固体废物?2、固体废物处理和固体废物处置各是什么意思?3、固体废物的分类?4、固体废物污染的特点?5、控制固体废物污染的技术政策?第六章物理环境1、噪声污染?2、国家《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中,明确规定的城市五类区域的环境噪声最高限值分别是多少?3、噪声控制的原则?4、光污染?第七章生物环境1、生态系统的功能?2、生物多样性?3、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4、生物多样性保护?第八章环境管理1、“三同步、三统一”方针?2、我国环境管理的三大基本政策是什么?3、我国环境管理的基本制度有哪些?第九章环境科学技术与方法1、环境监测分类?2、什么是环境监测?3、环境评价?4、环境影响评价应遵循的原则?。
环境学概论复习资料
环境学概论复习资料环境学概论复习资料环境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它涉及到环境的各个方面,包括生态系统、气候变化、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等。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环境学概论的复习资料,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门学科。
1. 环境学的定义和发展环境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旨在研究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以及如何保护和改善环境。
环境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人们开始关注工业化对环境的影响。
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学逐渐发展成为一个跨学科的领域,涉及到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2. 环境问题的分类环境问题可以分为几个主要类别,包括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退化、生物多样性丧失以及气候变化等。
这些问题对人类和自然环境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来解决。
3. 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完整的系统。
它包括了物种、栖息地和生态过程等。
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指标,它指的是地球上各种生物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
4. 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气候变化是指长期气候模式的变化,而全球变暖则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现象。
人类活动释放的大量温室气体导致了地球的气温升高,进而导致了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对于农业、水资源和生态系统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需要采取减排和适应性措施来应对。
5. 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资源利用是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导致了资源的枯竭和环境的破坏。
为了保护环境,人们需要采取可持续的资源利用方式,包括节约能源、减少废物和推广可再生能源等。
6. 环境政策和法律环境政策和法律是保护环境的重要手段。
各个国家和地区都有相应的环境政策和法律来规范和管理环境问题。
这些政策和法律的制定和执行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
7. 环境教育和公众参与环境教育是提高公众环境意识和环境保护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
环境科学概论第六章学习辅导材料(1)
环境科学概论第六章环境污染及防治技术学习辅导材料一、内容撮要1、环境污染及形成〔1〕环境污染✧是指有害的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发生扩散、迁移、转化,使生态系统的布局与功能发生变化,对人类以及其它生物的保存和开展发生不利影响。
〔2〕污染源✧污染源是造成环境污染的污染物的发生源,通常是指向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对环境发生有害影响的场合、设备和装置的总称。
✧按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可把污染源分为天然污染源、报酬污染源✧天然污染源——是指自然界自行向环境排放污染物或造成有害影响的场合,如正在喷发的火山。
✧报酬污染源——是指人类社会活动所形成的污染源,是环境庇护研究和控制的主要对象。
✧污染源按环境污染的主要对象(受体),可分为大气污染源、水体污染源、土壤污染源以及生物污染源等。
✧按向环境排故污染物的空间分布方式,污染源可分为点污染源、线污染源和面污染源(合称为非点污染源)。
✧按照人类社会活动功能,污染源可分为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交通运输污染源、生活污染源。
〔3〕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和转化✧污染物的迁移——是指污染物在环境中所发生的空间位置的移动及其所引起的富集、分散和消掉的过程,是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运动形式之一。
✧污染物迁移的方式:机械迁移、物理-化学迁移、生物迁移2、大气污染及防治技术〔1〕大气污染效应✧由于大气污染的作用,可以使某个或多个环境要素发生变化,使生态环境受到冲击或掉去平衡,环境系统的布局和功能发生变化。
这种因大气污染而引起环境变化的现象,称为大气污染效应。
〔2〕空气主要污染物✧颗粒物质、硫化物、碳氧化物、氮氧化合物、碳氢化合物〔3〕颗粒物质✧颗粒物质——是指除气体之外的包含于大气中的物质,包罗各种各样的固体、液体和气溶胶。
✧按粒径的差别,可以分为降尘和飘尘两种。
✧降尘——指粒径大于 10μm,在重力作用下可以降落的颗较状物质。
✧飘尘——指粒径小于 10μm的煤烟、烟气和雾在内的颗粒状物质。
环境科学概论复习提纲
环境科学概论复习提纲环境科学概论复习提纲第一章绪论一、名词概念环境——是指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的总体,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的综合体。
环境问题——是指全球环境或区域环境中出现的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现象。
环境要素——又称环境基质,指构成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而又相互联系的基本物质组分。
公害病——因环境污染引起的地方性疾病。
公害事件——因环境污染造成在短期内人群大量发病和死亡的事件。
二、填空题三、问答题1、如何理解“环境”这个概念?1)从哲学上来说,环境是一个相对主体而言的客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2)生态学中的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3)对于环境科学而言,环境是指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的总体,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的综合体。
或者是指围绕着人群空间,以及其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体。
中心事物:人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的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2、什么是环境问题?举例说明环境问题分为哪几类?1)环境问题是指全球环境或区域环境中出现的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现象。
环境问题的分类:①第一环境问题。
也称原生环境问题,是指由自然力引起的环境问题。
分两类:一是自然灾害:如火山爆发、山崩、地震、海啸、台风、水旱灾害等;二是自然界本来就存在对人类和生物有害的因素:如某些地方水土中缺少(或过多)某些人体所需的化学元素而导致疾病的发生(地方病)。
②第二环境问题。
又称次生环境问题,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作用于周围的环境,引起环境质量的恶化,以及这种恶化反过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问题。
分为三种类型:a)生态环境破坏问题:不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超出环境承载力,使生态环境质量恶化或自然资源枯竭的现象。
环境科学概论课后答案
环境科学概论课后答案【篇一:环境科学概论思考题】____________,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之间存在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流动,构成一个环境科学研究的复杂体系2绿色交通(green transport)是指: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适合都市环境的运输工具,来完成社会经济活动的一种交通概念。
一般绿色工具(green modes)包括徒步、自行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环境承载力是衡量地球承载力以及人与环境和谐程度的重要指标,是指在一定的时期范围内,维持人类-环境系统稳定,人类活动不引起环境功能破坏发生质的改变的能力,其实质是在维持人与环境和谐的前提下,人类-环境系统能承受的人类活动的阈值。
4环境背景值亦称自然本底值,指在__________________的情况下,环境组成的各要素中与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的各种化学元素的含量及基本化学成份。
5土壤污染人类活动所产生的物质(污染物),通过多种途径进入土壤,其数量和速度超过了_土壤的容纳能力和__土壤的净化速度_,从而引起土地正常功能遭到破坏或土壤肥力降低,并对土壤、植物和动物造成损害的现象。
6对众多污染物进行分级排队,从中筛选出潜在危害性大,在环境中出现率高,有可靠的监测手段并能获得准确数据,有环境质量标准的污染物作为监测和控制对象。
经过优选的污染物称为环境优先污染物。
7环境规划的特点综合性、涉及面广、地区性、动态性、政策性强等。
8环境污染控制中末端控制与全过程控制相比具有被动消极、原始传统、投资大,效果差、治标等缺点;集中控制与分散控制相比具有尽可能少的投入、尽可能大的效益。
9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利用原则是“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
10按时间要素环境评价可分为环境回顾评价、环境现状评价、环境影响评价。
其中环境影响评价是对拟开发行动方案或规划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提出合理削减负面影响对策。
环境科学概论复习资料
环境科学概论复习资料第⼀章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任务(⼀)研究对象:⼈类——环境系统1.环境:就是围绕于中⼼事物的东西(客观事物的整体)(1)⾃然因素:地貌、⽓候、⼟壤、植被、⽔⽂(2)社会因素:社会制度、法律、宗教、道德2.环境的类型:⾃然环境、社会环境、⼯程环境3.环境的特性:(1)整体性:指环境的各个组成部分和要素之间构成了⼀个有机整体。
(2)变化性:地域分异;内部结构、外在状态不断变化。
(3)开放性:指环境是⼀个开放系统,有物质和能量的输⼊和输出。
(4)有限性:环境为⼈类发展提供的资源都不是⽤之不竭的;环境对污染物的容纳量也不是⽆限的。
(5)综合性:⾃然环境已不是纯粹的天然环境,⽽是综合了⼀定的社会因素。
(6)可调节性:⾃然环境是⾼度复杂的系统,当⼈类⾏为作⽤引起的环境结构与状态的改变不超过⼀定的限度时,环境系统的⾃动调节功能可以使这些改变逐渐消失使结构和状态恢复原有的⾯貌。
(⼆)研究任务1.基本任务:揭⽰⼈类-环境系统的实质,研究⼈类-环境系统之间的协调关系,掌握它的发展规律,调空⼈类与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过程,以改善环境质量,促进⼈类与环境协调发展。
2.主要任务:(1)环境的背景知识:演化规律、基本特征、环境结构(2)⼈类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3)探索污染物对⼈体危害的机理,为⼈类健康是⽣活服务(4)环境污染的防治与治理(三)⼈类——环境系统的发展与环境问题1.环境问题:是指作为中⼼事物的⼈类和作为周围事物的环境之间的⽭盾(⼈类和环境之间的消极影响就构成环境问题)(1)⼈类的⽣产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积极——>对环境起改善和美化作⽤消极——>对环境起退化和破坏作⽤(2)⾃然环境限制和破坏⼈类的⽣产和活动2.3.⼋⼤公害事件第⼆节环境科学的内容和分科(⼀)环境科学的学科体系:(1).理论地理学:环境科学的⽅法论、环境质量评价原理与⽅法、环境规划原理与⽅法(2).综合环境学:①宏观:全球环境学②中观:区域环境学③微观:聚落环境学(3).部门环境学:①与⾃然科学过渡:物理、化学、⼤⽓、⽔⽂、⼟壤环境学等②与技术科学过渡:⼯程环境学③与社会科学过渡(⼆)环境科学的分科:1.环境科学:①环境⽣物学②环境物理系③环境化学④环境⽣态型⑤环境医学⑥环境地学2.环境技术学:①环境控制学②环境⼯程学(环境污染防治⼯程技术、环境系统⼯程…)3.环境社会学:①环境法学②环境经济学③环境管理学④环境规划学⑤环境教育学⑥环境美学⑦环境⼼理学⑧环境理论学第三节环境科学的发⽣和发展1.探索阶段:(1)⼤约在公元前5000多年,中国在烧制陶瓷时就在柴窑中采⽤了烟囱排烟。
环境工程概论第6章资料
三、热污染的防治 1、大气热污染的防治
(1)积极开发和利用新能源;(2)提高热能转化和利用率;
(3)加强隔热保温;(4)加强绿化和改善“通风道” ;(5)建
设渗水性地面;(6)制定法律、法规和标准,严格限制排放。
2、水体热污染的防治
(1)加强监督和管理,制定废热排放标准;(2)提高冷 却排放技术水平,减少废热排放;(3)综合利用温排水。
(1)产生电磁干扰:许多正常工作的电子仪器、设备工作时辐射 出的电磁波,会干扰周围其他电子仪器的正常工作,使邻近的电子、 电气设备性能下降乃至无法工作,甚至造成事故和设备损坏。
二、放射性污染及危害 1、放射性污染及污染源
放射性污染主要来自于放射性物质,是指由于自然原因或人类活 2、放射性污染的途径 动排放的放射性物质造成的环境污染和对人体的危害。放射性物质的 原子核能发生衰变,放出人肉眼看不见也感觉不到、只能用专门仪器 才能探测到的α、β、γ射线。其中危害较大的主要是β射线和γ射 线,α射线由于射程太短而对人体构成危害较小,而γ射线是波长很 3、放射性污染的危害 短、穿透力极强,对人体危害最大。
防护原则
防护措施和方法
(1)提高电磁辐射防护意识;(2)统一电磁辐 射标准,建立电磁辐射监测网;(3)加强规划与 管理。 常用的方法主要有:① 距离防护;②屏蔽与接地; ③反射与吸收;④个体防护。
《环境工程概论》
高等学校土建类创新规划教材
2013年
第六章 其他物理污染与控制
§6-1 §6-2 §6-3 §6-4 热污染控制 光污染控制 电磁污染和放射性污染控制 土木工程中的其它物理污染与控制
§6-1 热污染控制
一、大气热污染及危害 二、水体热污染及危害 三、热污染的防治
环境科学导论 复习资料讲解
环境科学导论考试复习环境的概念:环境是指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主要是地球表面与人类发生相互作用的自然要素及其总体。
生态环境是“由生态关系组成的环境”的简称,是指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各种自然(包括人工干预下形成的第二自然) 力量(物质和能量)或作用的总和。
生态系统指由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
生态系统的范围可大可小,相互交错,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最为复杂的生态系统是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人类主要生活在以城市和农田为主的人工生态系统中。
2 环境问题(1)环境问题全面理解在环境当中进行资源的开发,然后进行产品的生产,产出品要使用和服务,在使用和服务的过程中,会有些废弃物排入环境中,。
在生产产品的过程中,也会有些废弃物的回收和利用,在进行到环境中的过程,这是一个整体的循环过程。
(2)环境问题分类A 原生环境问题:火山、地震、台风等B 次生环境问题a. 环境破坏:水土流失、沙漠化、盐渍化、物种灭绝b. 环境污染与干扰噪声、震动、电磁波干扰、热干扰等。
(3)八大公害事件产生的原因及主要危害马斯河谷烟雾事件:烟尘及SO2多诺拉烟雾事件:烟尘及SO2伦敦烟雾事件:烟尘及SO2洛杉矶化学烟雾事件:光化学烟雾水俣事件:甲基汞富山事件(骨痛病):镉四日市事件: SO2、煤尘重金属粉尘米糠油事件:多氯联苯二全球环境问题1 酸沉降:指大气中的酸性物质(主要是H2SO4\HNO3及其前体物SOX,NOX等)通过降水(包括雨、雷、霜、雹、雾、露等形式)或在气流作用下直接迁移到地表造成污染的现象。
酸沉降,它可分为“湿沉降”与“干沉降”两大类,湿沉降指的是所有气状污染物或粒状污染物,随着雨、雪、雾或雹等降水型态而落到地面者,干沉降则是指在不下雨的日子,从空中降下来的落尘所带的酸性物质而言。
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的酸性降水。
酸雨主要是人为的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造成的。
我国的酸雨主要是因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的,多为硫酸雨,少硝酸雨,此外,各种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
环境科学概论复习重点知识点汇总
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使他们相互达到高度适应、协调统一的状态。
第四章 大气污染与防治 大气圈:
概念:在自然地理学上,把由于地心引力而随地球旋转的大气层叫作大气 圈. 大气圈结构:
均质层分为: 对流层、平流层和中间层 非均质层中又分: 暖层(电离层)和散逸层(外层) 大气污染: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向大气排放出各种污染物,当污染物超过环境所 能允许的极限(环境容量)时,大气质量发生恶化,对人们的生活、工作、健康、 精神状态、设备财产以及生态环境等遭受到恶劣影响和破坏,此类现象称为大气 污染 。
七、能源、资源短缺 八、森林锐减 九、垃圾成灾 十、有毒化学品污染
十一、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对资源的不合理开采和利用 公众环境意识不高 人口压力 片面追求经济增长
第三章 生态学基础 生态学是研究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相互关系的科学。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指一定空间范围内,生物群落与其所处环境 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具有能量转换、物质循环代谢和信息 传递功能的统一体,是生态学的基本功能单位。 生态系统的特征: 是生态学的一个主要结构和功能单位,属于生态学研究的最高层次 内部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 生态系统中营养级的数目受限于生产者所固定的最大能值和这些能量在流动中 巨大损失,因此生态系统中营养级不会超过 5-6 个 生态系统是一个动态系统
悬浮物质、溶解物质、胶体物质 水环境容量:是指在不影响水的正常用途的情况下,水体所能容纳的污染物的量 或自身调解净化并保持生态平衡的能力。 水的自净能力:是指水体受到污染后,由于其本身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生物的作 用,使水体在一定时间内及一定条件下逐渐恢复到原来状态的现象。
环境科学导论复习材料-按章节(精品).doc
第一章绪论1、环境问题:是指由于白然力或者人为活动所导致的全球环境或区域环境出现的不利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各种环境影响2、环境承载力:是衡量地球承载力以及人与环境和谐程度的重要指标,是指在一定时期、范围下,维持人类■环境系统稳定,人类活动不引起换进功能破坏发生质的改变的能力,其实质就是在维持任意环境和谐的前提下,人类・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活动的阈值。
3、环境科学的发展历程:⑴诞生:标志一蕾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2)迅速发展:标志—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1987年《我们共同的未来》提出“可持续发展"概念;⑶学科体系趋于成熟一标志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口程》。
第二、三章复习要点1、大地女神(Gaia)假说的观点1)、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在不断地、主动积极的对地球环境起着调节作用。
2)、正是上述调节作用是地球生态系统保持稳定性,而此稳定性的实现是基于Gaia系统内部生物的各个部分相互有序、协调的合作。
3)、强调只有把生物和环境看成一个整体才能真正了解地球。
4)、在地球进化系统屮包括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和物质环境,即强调生物对地球进化的作用和影响,气候和化学组成的调节是该进化系统的自发应变特性,进化本身是渐进和间断地结合。
2、大气圈结构组成,根据海拔不同的分类,温室效应和温室气体。
对流层:平均12km平流层:约12・50km中间层:约50-80km热成层:80-800km逸散层:>800km3白然环境的功能: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食物链:,是各种生吻通过一系列吃与被吃的关系,把这种工物与那种僅物紧密地联系起来,这种生物2间以食物营养关系彼此联系起来的序列,在生态学上被称为食物链。
地带分布规律:(p38)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水平地带性包括经度地带性和纬度地带性4人工环境:是在£|然物质的基础上,通过人类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加工和改造自然物质,创造物质生产体系, 积累物质文化等所形成的环境体系。
环境科学概论第六章辅导材料(2)
《环境科学概论》第六章环境污染及防治技术学习辅导材料之二一、内容提要(一)土壤污染与控制1、土壤组成及其性质(1)土壤环境就是指位于陆地地表的土壤圈层。
(2)土壤剖面结构土壤是由腐殖质表层(A层)、淀积层(B层)、母质层(C层)和风化层(D层)构成的。
(3)土壤的组成✧土壤矿物质的组成:原生矿物质:岩石经过物理风化作用被破碎形成的碎屑,其原来的化学组成没有改变;次生矿物质:原生矿物质经过化学风化后形成的新矿物,其化学组成和晶体结构均有所改变。
✧土壤化学组成:氧、硅、铝、铁、钙、钠、钾、镁八大元素含量约占96%以上,与岩石中各元素的含量相似。
✧土壤机械组成——指不同大小颗粒(沙砾、粉粒、黏粒)的相对含量。
✧土壤有机质✧土壤生物✧土壤溶液——来源主要有:大气降水、降雪、地表径流、灌溉、地下水。
✧土壤空气——来源于大气、生物化学反应和化学反应产生的气体(4)土壤的性质✧吸附性——对有机污染物(如有机磷和有机氯农药)和无机污染物(如Hg2+、Pb2+、Cu2+、Cd2+等重金属离子)有较强的吸附能力或离子交换吸附能力。
✧酸碱性✧氧化-还原性(5)土壤环境元素背景值✧土壤环境元素背景值简称土壤环境背景值,是指未受或很少受人类活动特别是人为污染影响的土壤化学元素的自然含量。
(6)土壤环境容量✧所谓土壤环境容量是在人类生存和自然生态不致受害的前提下,土壤环境所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2、土壤环境污染及其特点(1)土壤环境污染✧是指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通过不同途径进入土壤并积累到一定程度,引起土壤质量恶化的现象。
(2)土壤污染的特点✧隐蔽性和潜伏性✧不可逆性和长期性(3)土壤污染的类型按照土壤污染源和污染物进入土壤的途径,土壤污染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水质污染型——即利用工业废水、城市生活污水和受污染的地表水进行灌溉而导致的土壤污染。
✧大气污染型——即大气污染物通过干、湿沉降过程而导致的土壤污染。
✧固体废物污染型——主要是工矿排出的废渣、污泥和城市垃圾在地表堆放或处置过程中通过扩散、降水淋溶、地表径流等方式直接或间接地造成的土壤污染。
环境科学概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环境的概念:狭义的概念中心事物是人类, 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 即人类生存、繁衍所必须的相适应的环境, 或物质条件的综合体, 可分为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两种。
环境要素:环境要素又称环境基质, 是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
分自然环境要素与人工环境要素环境要素的属性最差(小)限制律: 整体环境的质量, 不能由环境诸要素的平均状态决定, 而是受环境诸要素中那个与最优状态差距最大的要素所控制。
整体性大于个体和: 是指环境诸要素互相联系、互相作用产生的集体效应, 是个体效应基础上质的飞跃。
出现先后, 互相联系, 互相依赖:是指环境诸要素在地球演化史上的出现, 具有先后之别, 但它们又是相互联系, 相互依赖的。
环境质量环境质量是指在一个具体的环境内, 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 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 是反映人群的具体要求而形成的对环境评定的一种概念。
环境的功能特性☐人类环境系统是一个复杂的、有时、空、量、序变化的动态系统和开放系统。
由于存在连续不断的、巨大的和高速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流动, 表现出对人类活动的干扰和压力。
☐. 根据环境的概念界定,各种环境要素都是人类所需要的资源。
☐环境的功能首先是为人类生存提供所需要的资源。
☐环境具有调节功能。
☐环境具有服务功能。
☐环境具有文化功能。
整体性:局部污染可以对其他地区造成影响和危害。
有限性:弱小的地球(背景值、容量、自净)不可逆性:物质循环的可逆与能量流动的不可逆隐显性:后果的显现需要一个过程持续反应性:灾难隐患和遗传隐患灾害放大性:小的影响导致大的破坏环境问题广义: 由自然力或人力引起生态平衡破坏, 最后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客观存在的问题。
狭义: 使自然生态系统失去平衡, 反过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切问题。
根据环境问题的来源, 可分为两类。
(1)、由自然力引起的为原生环境问题, 又称第一环境问题, 它主要是指地震、洪捞、干旱、滑坡等自然灾害问题;(2)、由人类活动引起的为次生环境问题, 也叫第二环境问题, 它主要分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两类。
环科概论学习辅导材料之一
《环境科学概论》第三章全球环境问题学习辅导材料之一一、内容提要1、全球气候变暖(1)全球气候变暖的机理地表温度是由地表接受太阳辐射能与从地表向宇宙发出的辐射能之差所决定的。
太阳光主要以可见光的形式到达地面,30%被反射掉,剩余的被地表面吸收。
被吸收的能量再以红外辐射的形式释放出来,而碳酸气体等微量气体成分会将其中的一部分阻挡住。
如果吸收这些红外辐射的成分在大气中增多,阻挡了红外线向外释放,就将使地球变暖。
(2)温室效应地球的保暖作用来自于地球大气中的一些微量气体,这些微量气体一方面对于大阳的辐射(可见光为主的短波辐射)吸收极少,使其几乎无衰减地通过:另一方面其可强烈吸收地面发射的长波辐射,并同时向宇宙和地面两个方向辐射波长更长的长波辐射,其中向下到达地面的大气逆辐射将一部分热量又返回地面:从而减少了向外层空间的能量净排放,使大气层和地球表面热起来。
大气这种对地表热辐射遮挡保温的属性类似温室中玻璃具有的作用,所以被称为温室效应。
(3)温室气体➢温室气体:大气中存在的、能吸收红外辐射并对大气有加热效果的所有气体的总称。
➢温室气体种类:二氧化碳、甲烷、臭氧、一氧化二氮、氟里昂等。
➢造成温室效应最大的气体是CO2。
(4)主要温室气体及其特征①二氧化碳来源: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等)燃烧、交通汽车尾气排放、森林砍伐。
二氧化碳浓度急剧增加的原因:●人类消耗的矿物燃料迅速增加;●大片森林的毁坏一方面使森林吸收的二氧化碳大量减少,另一方面烧毁森林时又释放大量二氧化碳,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
②甲烷:人为源——包括天然气泄漏、石油煤矿开采及其它生产活动,热带生物质燃烧、反刍动物、城市垃圾处理场、稻田等。
自然源——包括天然沼泽、湿地、河流湖泊、海洋、热带森林、苔原、白蚁等。
③氧化亚氮主要发生源是土壤中硝酸盐的脱氮和氨盐的硝化④CFCsCFCs 是著名的破坏平流层臭氧的物质,因人类生产和使用这种化学物质,其浓度增加速度很快。
环境科学知识-第6章
第6章特殊天气与农业寒潮对农业的影响活动于我国境内的冷性反气旋,几乎都是由高纬大陆沿西北、北、西和东北4条路径移来的,主要影响我国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势力较强者可以直至长江流域以南地区。
强烈的冷高压活动带来强冷空气的侵袭,给我国广大地区带来剧烈降温、霜冻、大风等灾害性天气。
根据我国中央气象台规定,长江流域及其以北区48小时以内最低气温下降10℃以上,长江中下游地区最低气温达4℃以下,并且陆上伴有5~7级大风,海上伴有6~8级大风,称为寒潮。
寒潮是大规模的冷空气活动,因此寒潮侵袭时,天气发生剧烈的变化。
但由于季节、地理条件以及寒潮的强度不同。
各地天气变化也不一样。
一般来说,冬季最突出的是冷锋过境时温度下降,风向剧变,锋后往往有强大的偏北风,在西北和内蒙古地区有风沙现象,淮河以北,偶有降雪。
冷锋一过天气便转睛朗。
冷锋过淮河以后,降水机会增多,尤其当冷锋速度缓慢或在江南静止时,降水时间将会持久。
寒潮是一种灾害性天气。
由于它强度大、影响范围广、时间长,所以对农业生产影响相当严重。
寒潮过境后,气温骤然下降,降温可持续一天至数天。
西北、华北地区降温幅度大,中部、南部降温幅度小,但可以出现冰冻和霜冻现象。
如在1955年1月,由于寒潮连续暴发性的南下,武汉出现了-14.6℃,上海出现了-19.2℃,南宁出现为-2.1℃的极端最低气温,海南岛也出现了罕见的霜冻现象。
其中苏、皖、鄂、湘、赣等省不少地区连续出现10~15天一大雪和冻雨,导致了交通、电讯受阻,农牧业生产遭受重大损失。
春秋时节,寒潮天气除大风和降温外,在长江流域以南常有雨雪。
有时还会出现雷暴和冰雹等灾害性天气,特别是由寒潮引起的终霜、初霜和霜冻对华北、华中地区农作物的威胁更大,往往造成严重减产。
寒潮冷锋之前常有一个低气压作为它的向导,所以,当寒潮前锋迫近时,首先刮起的并不是强烈的西北风,而是微弱的南风或西南风。
因此,在寒冷的冬天,如果天气反常地暖起来并有偏南风,就是寒潮到来的预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科学概论》第六章环境污染及防治技术学习辅导材料一、内容提要1、环境污染及形成(1)环境污染✧是指有害的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发生扩散、迁移、转化,使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发生变化,对人类以及其它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2)污染源✧污染源是造成环境污染的污染物的发生源,通常是指向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对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场所、设备和装置的总称。
✧按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可把污染源分为天然污染源、人为污染源✧天然污染源——是指自然界自行向环境排放污染物或造成有害影响的场所,如正在喷发的火山。
✧人为污染源——是指人类社会活动所形成的污染源,是环境保护研究和控制的主要对象。
✧污染源按环境污染的主要对象(受体),可分为大气污染源、水体污染源、土壤污染源以及生物污染源等。
✧按向环境排故污染物的空间分布方式,污染源可分为点污染源、线污染源和面污染源(合称为非点污染源)。
✧按照人类社会活动功能,污染源可分为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交通运输污染源、生活污染源。
(3)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和转化✧污染物的迁移——是指污染物在环境中所发生的空间位置的移动及其所引起的富集、分散和消失的过程,是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运动形式之一。
✧污染物迁移的方式:机械迁移、物理-化学迁移、生物迁移2、大气污染及防治技术(1)大气污染效应✧由于大气污染的作用,可以使某个或多个环境要素发生变化,使生态环境受到冲击或失去平衡,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
这种因大气污染而引起环境变化的现象,称为大气污染效应。
(2)空气主要污染物✧颗粒物质、硫化物、碳氧化物、氮氧化合物、碳氢化合物(3)颗粒物质✧颗粒物质——是指除气体之外的包含于大气中的物质,包括各种各样的固体、液体和气溶胶。
✧按粒径的差异,可以分为降尘和飘尘两种。
✧降尘——指粒径大于 10mm,在重力作用下可以降落的颗较状物质。
✧飘尘——指粒径小于 10mm的煤烟、烟气和雾在内的颗粒状物质。
(4)硫化物✧硫常以二氧化硫和硫化氢的形态进入大气,也有一部分以亚硫酸及硫酸(盐)微粒形式进入大气。
✧SO2的存在会造成酸雨、光化学烟雾,使大气的能见度大大降低。
两种物质。
(5)碳氧化物——主要有CO和CO2(6)氮氧化合物✧氮氧化合物的种类较多,N2O 、NO、 NO2、 N2O4、 N2O3、 N2O4、N2O5等,主要是NO和NO,它们是常见的大气污染物。
2(7)碳氢化合物✧碳氢化合物是由烷烃、烯烃和芳烃等复杂多样的物质组成。
✧燃油的机动车亦是主要的碳氢化合物污染源。
✧碳氢化合物是形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成分。
(8)造成大气污染因素✧城市空气有限的稀释作用✧污染物协合相互作用——协合相互作用现象:当两种和两种以上的物质相互作用并产生比一个它们单独作用之和大得多的作用。
涉及到污染物的协和效应的例如:光化学烟雾、细粒、吸烟。
✧广泛效应——大气污染己不仅仅是一种城市现象,现今己形成一个较广泛的影响,如酸雨。
✧全球效应——一些工业废物排放到空气中,会影响到整个地球。
(9)光化学烟雾✧氮氧化物(NOx)和碳氢化合物(HC)在大气环境中受强烈的太阳紫外线照射后产生一种新的二次污染物——光化学烟雾。
✧光化学烟雾主要发生在阳光强烈的夏、秋季节。
✧主要污染源是汽车排放的CO、NOx、HC三种污染物。
(10)细粒✧协合效应也可能包括燃烧任何燃料和火化废物的烟的细粒(粒度小于0.002mm),这样的颗粒基本上由非活性碳组成。
✧这些颗粒通过过滤器出来后长期悬浮在空气中,具有极强的吸附力,能吸附象铅这种的金属原子、碳氢化合物、硫和氧化氮;并且这些细粒带上了所有的污染物。
✧许多导致形成更毒的化合物的化学反应可能发生在细粒的表面上。
(11)大气污染防治技术✧运用法律的手段限制和控制污染物排放数量和扩散影响范围;✧运用技术手段减少或防止污染物的排放。
从而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合理利用环境的自净能力✧治理排出的污染物(12)合理利用环境自净作用的技术措施✧大气的自净能力✧合理工业布局✧选择有利于污染物扩散的排放方式✧发展绿色植物(13)控制或减少污染物排放的技术途径✧改革能源结构——发展城市燃气、采用无污染或少污染能源✧发展集中供热——热电联产供热、集中锅炉房供热、余热利用供热✧进行燃料的预处理、改革工艺设备✧改善燃烧过程等。
(14)颗粒污染物治理技术——除尘技术✧机械式除尘器除尘✧湿式除尘器除尘✧过滤式除尘器除尘✧电除尘器除尘(15)气体污染物的治理技术✧吸收法、吸附法、催化法、燃烧法、冷凝法、生物法、膜分离法3、水体污染及防治技术(1)水体自净✧受到污染的水体,在一定的时间内,通过自然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等作用,污染程度逐渐降低——水体自净。
(2)水体污染✧水体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当污染物进入水体后,其含量超过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使水质变坏——水体污染。
(3)水中污染物及其来源✧点源——生活污水与工业废水一般均由管网或沟渠收集后在某一定点排放到受纳水体,这种排放源称为点源。
✧非点源——城市和农业径流一般具有多排放点的特征,故称为非点源。
✧耗氧物质——在受纳水体中可被氧化并消耗溶解性分子氧的物质称为耗氧物质。
耗氧物质通常为生物可分解的有机物,但也包括某些无机化合物。
✧营养物质——氮和磷是人们最为关注的两种营养物质,同时也是污染物。
✧病原微生物——在废水中发现的微生物主要包括来自患病的人和动物的细菌、病毒与原生动物。
✧悬浮固体——从废水带入受纳水体中的有机和无机颗粒称为悬浮固体。
✧盐类✧毒性金属与毒性有机物✧热(5)废水中悬浮污染物指标✧悬浮物指水中呈悬浮状态的固体物质,悬浮物直径一般小于2毫米,它包括无机物和有机物(不溶于水的淤泥、粘土、微生物等)。
✧悬浮物的含量是水质污染程度的基本判断指标之一。
用每升水样中含有多少毫克悬浮物来表示,记为毫克/升。
✧水中悬浮物还可根据其挥发性能分为挥发性悬浮物和固定性悬浮物。
(6)耗氧物质对河流的影响✧耗氧物质无论是有机的还是无机的,在排入河流后均会造成水中溶解氧的降低,当溶解氧降到临界值后,鱼类及水生生物便受到威胁。
(7)生化需氧量(BOD)✧指水中有机污染物在好氧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成稳定状态的无机物所需要的氧量,用毫克/升来表示。
✧一般规定在20℃的条件下,连续培养5天后,测定水中溶解氧的消耗量,所测得的生化需氧量用BOD5表示。
(8)化学需氧量(COD)✧用化学氧化剂在酸性条件下,将水中有机污染物氧化为CO2、H2O等所消耗的相当于氧的量,单位是毫克/升。
✧化学需氧量数值越大,水中有机物含量越高。
✧化学需氧量测定中常用的氧化剂为重铬酸钾(K2Cr2O7)和高锰酸钾(KMnO4)。
✧目前测定中用的最多的氧化剂还是重铬酸钾,测得的化学需氧量用COD Cr表示。
(9)BOD5/CODCr✧通常用生化需氧量与化学需氧量的比值(BOD5/COD Cr)作为废水是否适合采用生物处理的衡量指标。
✧一般认为,这一比值大于0.3时,污水就适合采用生物处理的方法进行处理。
(10)氮的氧化✧碳氧化引起的耗氧量称为CBOD,而氮氧化引起的耗氧星称为NBOD。
✧从有机物中释放出的氮以及工业废水和农业径流等其他来源的氮,被硝化菌氧化成硝酸盐(NO3-),此过程称为硝化。
(11)氧垂曲线✧溶解氧浓度是河流水质的指标。
✧河流水质管理的主要方法之一就是评估河流容纳污染物的能力。
✧评估方法是确定废水排入后下游溶解氧的变化,该变化曲线称为氧垂曲线。
(12)影响溶解氧的其它因素✧在小河流中,流速对维持高DO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疏浚与筑坝降低了流速,也对DO产生很大影响。
✧坝下游的DO会因落水造成的混合作用而升高。
✧水生植物也会对DO产生很大的影响。
(13)营养物质对河流水质的影响✧营养物质是指植物生长所需的要素,按植物组织含量次序排序,包括碳、氮、磷和各种微量元素。
✧氮的影响(对受纳水体有以下危害):1) NH3-N浓度高时对鱼有毒;2) 低浓度NH3和NO3-可导致藻类过量生长;3) NH4+转化为NO3时消耗大量溶解氧。
✧磷的影响——磷的主要危害在于它是藻类生长的重要营养盐。
若含磷量可满足藻类生长的需求,藻类即过量生长。
藻类死亡后变成细菌可分解的耗氧有机物,其耗氧量往往超过水体可供给的氧量,因此会造成鱼类死亡。
(4)湖泊水质管理✧分层作用与翻腾——这种物理现象的发生与水质无关,然而却影响水质。
✧生物层——由于阳光和氧的作用,湖泊中有几个不同的生物活性层,最重要的是:透光层、沿岸层、湖底层。
✧湖泊生产力——是湖泊维持食物网能力的度量。
湖泊生产力可通过度量藻类生长量而确定。
生产力在决定水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可作为湖泊分类的依据——分为贫营养湖、富营养湖、中营养湖和老化湖。
✧富营养化——是一个自然过程。
由于营养物质的引入与循环,湖泊逐渐变浅且生产力提高。
富营养过程的快慢与原始湖泊大小及沉积物、营养物质引入的速率有关。
✧藻类生长需求——藻类的生长受限于最不易获得的营养物质。
磷的含量控制着藻类生长和湖泊生产力。
✧湖泊中磷的控制——降低排入湖泊中的磷量、加铝盐将磷沉淀、挖出含磷量高的沉积物(5)污水处理技术✧按其作用原理,可分为三类: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
✧物理法——沉淀、筛滤、气浮、反渗透✧化学法——混凝法、中和法、氧化还源法、电解法、吸附法、电渗析法以及汽提法、吹脱法、萃取法、化学沉淀法等。
✧生物法——利用微生物新陈代谢功能,使污水中呈溶解和胶体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被降解并转化为无害的物质,使污水得以净化。
属于生物处理法的工艺有: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生物稳定塘、土地处理法、厌氧消化法(6)城市水处理系统✧城市废水处理技术按处理程度可分为:一级处理、二级处理、三级处理。
✧预处理的目的是保护废水处理厂的后续处理设备。
✧一级处理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沉降或气浮去除废水中的固体污染物。
✧二级处理的主要目的是去除一级处理出水中的溶解性BOD5,并进一步去除悬浮固体物质。
✧当二级处理无法满足出水水质要求时,则需进行废水的三级处理。
三级处理过程中可能使用化学处理及过滤方法或将二级处理出水小心地灌入土壤中,利用土壤—作物系统去除污染物。
三级处理出水高品质的饮用水相近。
✧预处理单元:格栅、沉砂池、破碎机、调节池。
✧一级处理:沉淀池✧二级处理:滴滤池法、活性污泥法、氧化塘法、生物转盘法(RBC)。
最后消毒处理。
✧三级废水处理或高级废水处理:过滤、活性炭吸附、除磷、脱氮、土地处理。
二、思考题1、大气污染物包括哪些物质?其有哪些来源?2、硫氧化物的来源及危害?3、颗粒污染物的来源及危害?4、氮氧化物的来源及危害?5、什么是水污染,常见的污染物有哪些?6、水体中溶解氧的来源和减少有哪几方面?7、生活污水有哪些特点?8、主要的水污染物质有哪些?9、什么是富营养化?其有哪些危害?10、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防治大气污染?11、什么是环境污染?环境污染源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