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教学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历史教学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

在历史教学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人素养,是指由知识、能力、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个人的内在品质,表现为一个人的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中国自古有着“观乎人,以化天下”的人教育传统和五千年的优秀化成果,但是由于西方明的冲击,我们许多丰富的传统资被边缘化,甚至消失殆尽。特别是西方腐朽化和“个人至上”的价值观念已经开始影响着新一代青年的价值取向,甚至导致了某些人民族自信心的失落和民族意识的淡漠,使价值尺度走向了西化。所以在基础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素养就显得更为必要。

高中历史新教材不但提高了对历史学习方面能力的要求,更强调了对人的可持续发展,不仅贯穿了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更突出了人精神。我们在进行历史教学的过程中,目的不是培养历史专家,而是让学生接受历史化的熏陶,培养学生的人素养,教给学生一种历史思辩的能力。本试图结合自己历史教学的实践,针对历史学科的特点,对如何培养学生的人素养谈一点浅显之见。一、历史教学中人素养培养的内容与方法

1、创新精神的培养

创新是人精神的重要内涵,也是历史教学的主要目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首先,通过挖掘教材中的历史史实,用榜样的力量启发学生的创新意

识。历史教材中敢于创新的人物和事迹多不胜数,例如:在思想领域:春秋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敢于革新,挑战旧的奴隶主贵族势力。东汉前期杰出的唯物思想家王充,提出了“万物由元气构成,元气是一种客观事物”的唯物思想主张,反对当时被汉王朝推崇的“天人感应”说。宋代平民毕什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为世界化交流的加强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宋代指南针的发明并西传,为实现欧洲航海家发现新大陆和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从此世界由局部历史逐渐融合为整体。天学家哥白尼创立“太阳中心”说,震撼了科学界和思想界,动摇了封建神学,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等等。教学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把创新榜样制作成鲜活的素材,引导和启发学生的创造意识。

其次、以评价历史人物的留白艺术为手段,引导学生发展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历史人物的事迹是评价这个历史人物的最基础的标准,而站在不同的角度对历史人物会有不同的评价。所以,我常常会让学生根据自己对历史人物的认识,结合对历史人物的个人见解,并根据自己兴趣所向的不同收集大量资料对人物进行评价论证。给学生留下教学的空白,提供思维的空间,让学生亲生体验历史人物,让学生自己去填补历史。这样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模式,引导学生挖掘自身潜在的创造思维,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更多的学生能从多种角度思考问题。

2、科学情感的培养

历史教学不仅要给学生一种精神上的感染同时要把这些情感付诸于行动,才会形成个人的品格、个性。这样,历史教学才是有效果的、

有用的。爱国主义、民族主义和传统道德教育是历史教学中最重要最基础的人情感教育,然而现代的历史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具备人的情感,而且还应该培养学生具备科学的情感。科学的情感同时也是对真理的情感,是一种理性的、执着的追求真理的体验,就是这种体验中蕴藏着丰富的科学情感。

对科学情感的培养:

首先、通过科技的进步或落后直接导致一个国家经济的兴衰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科学的价值和重视科学的必要性。

其次、利用历史人物对权威的批判、对真理不断追求的事例培养学生具备追求科学的品格和思想。例如:艺复兴时期的布鲁诺捍卫和发展了哥白尼的日心说,提出了一种新的理论,可是在这种新的理论中对唯物主义的宣传却触怒了教会,被宗教裁判所判火刑处死。但是我们从这里却学到了为科学的发展执着追求直至最终献身科学的精神。可通过给学生看纪录片、人物传记等给学生直观的科学精神体验,以培养学生养成对科学的信仰和真理的追求,形成良好的人格,为今后发展和参与社会竞争做准备。

最后、通过亲身经历追求真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情感。如,我让同学们收集中学教材包括初中教材中对李鸿这个人物的评价结果,当然了同学们几乎一样的得出结论——卖国贼。我根据同学们得出的结果给同学们布置了一篇历史小论,题目是:李鸿是个爱国者。请同学们从决然相反的角度挑战对李鸿传统的评价。对于完全对立的角度,对于挑战传统的观念,同学既兴奋有感到无从下手,当时我和另

外几个教师的合作下,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历史献书籍和网站名称。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在亲身体验追求真理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愉悦和奋斗的艰辛。这种科学情感可以使学生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更好地学习历史,提出历史问题,解决问题,历史才会进步,时代才会前进。培养了学生养成对科学的追求和勇于挑战科学的精神。

3、公民意识的培养

人不仅是单个的“人”,而且还是社会中的一员,在现代社会中人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居民,更应是享受权利并承担义务的公民,所以在历史教育中必须强调公民意识。

公民意识就是对社会的关注,对社会的责任与奉献。在现代社会中,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公德意识、人生价值是公民意识培养的三大目标,同时也是我们历史教学所要达到的要求。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从历史的角度观察社会,关注生活的能力,使学生有社会意识与社会责任,勇于承担责任,使学生成为具有人素养的合格公民。

历史上的有许多的政治家、思想家、学家、艺术家都以不同的方式表达着对社会的关注。例如:大禹为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公而忘私的业绩,至今广为流传。人们赞扬大禹高尚的情操,推崇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美好品质,而这优良的传统,被世代赞美的品德,在中国历史上是云渊流长、恒古至今的。远有大禹,近有谭嗣同。戊戌变法时期激烈的政治活动家,忧国忧民,一身爱国志士舍身报国的英雄气概。今有焦裕禄同志带领兰考人民战天斗地改造

大自然的英雄事迹活在了广大中国人的心里。在列举这些事迹的同时组织学生讨论:这些人为了国家的安危,为了建设国家不惜以牺牲性命为代价,到底是图什么?培养学生学会深层次的考虑问题,并从国家的利益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并从学生得出的结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引导学生认识到:生活在只有自己的世界里,并无所作为的人是渺小和丑陋的。我们要以自己的方式报效祖国,所以要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并正确对待自己存在的价值观。以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4、美育的培养

历史教学中最重要的美育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历史中欣赏美、感受美,并且学会在生活中创造美。教育学认为,无论自然形态的审美对象,还是社会形态的审美对象,他们都具有形象性和感染性的特点。审美教育就是通过美的具体、鲜明的形象感染人;审美教育也是通过美的事物影响人的心理活动,从而使人们心理上产生感受,情感上产生共鸣。审美教育的特点就是以美感人,以情动人,并激励人们去行动。

中学历史教材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美,历史是人类生活和斗争的记录,历史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明和精神明的瑰宝。若”汉魏之苑、晋之清淡、南北朝以后之书画与雕刻、唐之诗、五代以后之词,元以后之小说与剧本,以及历代著名之建筑与各种美术工艺品,历史学上各时代伟大与都雅之人物、事迹,无不于智育之中,含美育之原素。”史之所存,美之所在,历史教材本身就是一座美育的大宝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