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中考专题复习课件
6.《桃花源记》复习课件.ppt
(今)不充足。
(二)通假字: “要”通“邀”,读 “yāo”,邀请。
(三)一词多义
1、为: 捕鱼为业
作为
不足为外人道也 对,向
2、其: 复延至其家பைடு நூலகம்
自己的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渔人
3、并: 并怡然自乐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都 一起
4、遂:
遂与外人间隔 遂迷
于是,就 竟然
5、寻 寻向所志 寻病终
1.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语句是: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语句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描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语句是:便邀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4.表现桃花源中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
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
2.作者为什么要虚构一个与现实对立的美好世界?
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广大人民的愿望;对美好生 活向往,对黑暗社会批判。
3.写出文章的整体思路 。 (渔人)发现桃源、访问桃源、离开桃源。
4.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不希望外人来打扰这里的生活。也为下文再 寻桃源不 得埋下伏笔。
8.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 鸡鸣狗叫的
声音(可以)互相听到。
9.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田种作,男女的
穿戴,都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一样。
10.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
11.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桃花源中人)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 摆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
中考语文复习:第1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1文言文阅读第10篇 桃花源记课件
三、主旨情感类 本文描绘了一个怎样的理想社会?表达了作者的什么追求? 答案:本文描绘了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自食其力、和平恬静、 人人自得其乐的理想社会。表达了作者反对剥削、反对战乱及对和平生活 的向往与追求。
四、拓展延伸类 这篇文章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这个理想在当时的条件下能不能实 现?为什么?今天我们应当怎样看待这样的理想? 答案:寄托了作者对没有战乱、宁静淳朴、安居乐业、幸福和谐的理想社会 的向往。这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当时的社会动荡不安,到 处一片混乱,想要摆脱这种现实是不可能的,所以这只能是一种空想。作者的这 一社会理想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在客观上也反映了人民摆脱压迫、摆脱剥 削的要求,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它又带有一定程度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 中也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一词多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中中 先.帝 无创 杂业 树未半而中 中.道间。崩殂
半,一半。
2.闻鸡村犬中相闻.闻有.此人
听到。 听说。
不复出.焉
出去。
3.出皆 出 卷.石出 则.底 酒 无以敌 食国 出.外患者拿出露。出在。国外。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升起。
不敢出.一言以复
说,发出。
4.乃见 乃.渔 不人 知有 ,乃汉.大 ,无 惊论魏于晋是,就竟。然,竟然。
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渔人)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
既出,得其船, (渔人)已经出来,找到了他的船,
写太
便扶向路,处处志 就顺着旧路(回去),一路上处处做了
守派人随
之。及郡下,诣太 记号。到了郡城,(他)去拜访太守,
渔人寻找
守,说如此。太守 报告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
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完整版)PPT课内文言文 下 桃花源记
上一页 下一页
直接默写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上一页 下一页
理解默写 《桃花源记》中描写老人和孩子生活幸福的 句子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上一页 下一页
三、结构图解
上一页 下一页
四、写作特色
采用层层设疑的写法(或: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 文章开头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并未确切指
出年代和地名,渔人也不著姓名,所写桃林奇景也没说 出它的确切地点,在人间似有似无,桃源里是一幅活生 生的人间生活图画,可渔人出而复寻却无迹可找,文末 写真实的历史人物刘子骥“欣然规往”而“未果”,这 样一来,桃源这个虚实难定的境界就真成为“千古之谜” 了。这种层层设疑的写法,表达了作者希望现实社会也 像世外桃源一样的思想感情,也能激发读者的兴趣。
属 (1)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名词,类)
(2)属予作文以记之(动词,同“嘱”,嘱
托)
(3)属引凄异
(动词,连接)
上一页 下一页
鲜 (1)芳草鲜美 (2)屡见不鲜 (3)陶后鲜有闻
(形容词,鲜艳) (形容词,新鲜) (形容词,少)
足 (1)不足为外人道也 (副词,值得)
(2)先天不足
(形容词,充足)
上一页 下一页
其 中往 来 种 作 ,男女 衣着, 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 自 乐。
那里面的人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 完全和桃花源以外的世人一样。老人孩子全都安适愉 快自得其乐。
其中:那里面的人。往来:来来往往。种作:耕种
劳作。悉(xī):副词,全,都。外人:桃花源以
初中语文文言文中考知识点学习课件PPT桃花源记 〔东晋〕陶渊明
拓展思考题
1.[2022贵港] 请结合文章,说一说桃花源百姓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
[答案] 百姓热情、淳朴,安居乐业,生活在和平的环境中,过着自由快乐、自给自足的生活。
初中语文文言文中考知识点学习课件PPT
桃花源记 〔东晋〕陶渊明
本文是作者陶渊明退归林下后虚构的一则故事,作者通过本文表达了自己的社会理想。 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东晋诗人。自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我国第一位杰出的山水田园诗人。
原文呈现
字词详解
①缘:沿着,顺着。
[答案] 桃花林的景色:眼前流淌着的是一条清澈的小溪,溪水两岸是大片美丽的桃花林。林里绿草如茵,桃花芬芳馥郁,一株株桃树像娇艳的少女,柔臂细腰,随风轻扬的花瓣如同漫天春雨,纷繁美丽。
桃花源中的景象:僻静的小路两旁,一丛丛翠竹迎风摇曳,一排排桑树拼命地伸展出绿油油的枝叶,向行人热情地点头招手。往前走,那平坦开阔的田地,纵横交错的小径,一直蔓延到黛绿的山下。田间农人挥锄劳作。远处,茅草屋前的老人悠闲地晒着太阳,一阵阵孩童的嬉闹声和鸡鸣狗吠声传来……仰望天空,天是那样蓝,白云悠悠地飘着。 感受:美好、宁静、温暖,是理想中的家园。
告诉
5.<zzd>既</zzd>出 既:______
已经
6.<zzd>欣然</zzd>规往 欣然:____________
高兴的样子
句子翻译
1.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答案] (溪水)两岸几百步内,中间没有别的树木,芳草新鲜美好,落花繁多。
桃花源记中考复习课件
桃花源记中考复习课件桃花源记中考复习课件桃花源记是一篇重点的文言文,复习的时候如何教学呢?接下来小编搜集了桃花源记中考复习课件,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桃花源记中考复习课件复习目标1、积累文言知识,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2、梳理文言文中考考点,指导文言文解题技巧。
3、理解作者笔下的社会理想及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预习方案1、阅读《中考指导》,研究去年中考考题,探讨文言文考点。
2 复习课文《桃花源记》的有关内容并探究本课考点。
3、找出与《桃花源记》有共同点的文章,对比阅读并仿照中考题的形式拟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有位英国文学家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即便是在最痛苦的时候也能找到美好的因素。
”同学们往往也有这样的体验:当你遇事不顺时,当你心烦意乱时,当你郁闷低沉时,你会去想一些开心的东西。
生活在东晋的大诗人陶渊明一生经历坎坷磨难,但他却把希望寄托在美好的憧憬之中,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名篇《桃花源记》,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复习。
二、明确中考文言文的考点㈠新课标对文言文阅读的要求是:1、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评价阅读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查记诵积累的过程,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查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
下面就以2010年的考题为例,看文言文从哪几个方面命题的?㈡、研究2010年中考题,探讨文言文考点。
学生自由发言,总结考点,然后师出示投影:1、掌握文学常识2、理解常见实词在文章中的含义(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3、理解并翻译文章中的句子4、归纳文章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5、分析概括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观点态度和写作手法三、《桃花源记》考点探究㈠、文学常识1、请你说出本文作者、朝代、出处。
本文作者是______代 ______,选自《______ 》。
师问:你了解作者多少呢?生答。
2、文体知识记: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桃花源记复习课(好用)ppt课件
3 留白,是绘画艺术的一种手法,文学创作中也不乏“留白〞,它给读者留下了许 多想像的空间,他以为本文何处运用了这种手法,试简要分析。
例如:“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具言〞的内容和“叹惋〞的是桃花 源外世事变化,人们饱经战乱之苦。
32
4 今天我们应怎样对待陶渊明的这种 政治理想?
积极意义:寄托了人民的理想、愿望, 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精神的归宿,使人 们在苦楚中找到寄托,得以抚慰; 消极意义:让人产生退守过去、不思 进取、陶然无为的心思。 而今天的青少年应该做敢于梦想行 动,直面现实的勇士,却并非避世。
C.担忧渔人不能照实反映情况 6.将下边句子中省略的成分补出来 ①( )见渔人,( )乃大惊,问( )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 〕还家。
②此人一一为( )具言所闻,( )皆叹惋。
①桃花源中人,桃花源中人;渔人;渔人;桃花源中人;渔人;②桃花源中人;桃花源中人
35
D
7.文段中“问今是何世……皆叹惋。〞两句话的“问者、不知者、叹惋者〞分别是(
10
发现桃源
再寻桃花源
访问桃源
分开桃 源
11
<桃花源记>是<桃花源诗>的
。本文以
为线索,按
顺序,记叙了渔人
桃的源愉的快行、愿迹序望文。
的武过陵程渔,人描进画出了一个
分开桃源
发现桃源 再寻桃源
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 宽广人民
、
、
的理想社会,反映了
时间 访问桃源
12
文章主旨
作者经过虚拟一个安静安乐的世外桃源,描画出一幅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 人安居乐业、彼此和睦相处的生活图景,来寄托作者的社会理想,反映了当时人 民厌恶战争的心情和追求和平劳动生活的愿望。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 桃花源记 课件(共55张PPT)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这个渔人一一地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 向(桃花源中人)详细地说出所知道的事情,(桃花源中人)
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都感叹惋惜起来。其余的人各自又邀请(渔人)到自己家
皆 出 酒 食 。 停 数 日 , 辞 去 。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逗留了几天,告辞离开。
参考译文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在那里)便出现
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 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口里)隐隐约约好像有光亮。
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渔人)于是下了船,从洞口进入。起初(洞口)很狭窄,仅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 容一人通过。(渔人)又走了几十步,(视线)由狭窄幽暗
4.渔人甚异之 异: 惊异,诧异。这里是“对……感到惊异”的意思
5.欲穷其林 穷: 尽
第20篇
桃花源记花源记
三、重点实词
6.仿佛若有光 7.才通人 8.豁然开朗 9.屋舍俨然 10.阡陌交通
仿佛: 才: 豁然: 俨然: 阡陌: 交通:
第20篇
桃花源记花源记
三、重点实词
6.仿佛若有光 7.才通人 8.豁然开朗 9.屋舍俨然 10.阡陌交通
桃花源记花源记
三、重点实词
11.悉如外人 12.黄发垂髫
13.并怡然自乐 14.咸来问讯 15.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悉:全,都 黄发:旧说是长寿的特征,用来指老人 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 怡然:快乐的样子 咸:全,都 妻子:妻子儿女
第20篇
桃花源记花源记
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 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
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 (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朝时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和
第9课《桃花源记》复习课件(共18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例句】有闻而传之者。
《桃花源记》中的文言文虚词
“之”做代词,指“这,这些……”“那,那些……”
【例句】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之”做助词,定语与中心语之间,翻译为“的”
【例句】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桃花源记》中的文言文虚词
“之”做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记公式:主(名、代)+之+谓(动、形)
【例句】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之”做助词,宾语前置标志词,不译
【例句】何陋之有
“之”做助词,定语后置标志词,不译
【例句】马之千里者
《桃花源记》中的文言文虚词
“之”做音节助词,一般与表时间词语连用,不译。
【例句】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之”做动词,译为“到,往”,助记公式:之+表地点名词
【例句】已而之细柳军
8 为什么“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这里的人害怕世人知道桃花源这个地方,扰乱、破坏了他们的和平宁静的生活,也为下文再寻桃花源而不 得埋下了伏笔。
《桃花源记》文言文基础
• 通假字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要”同“邀”,邀请)
• 古今异义芳草鲜美( 新鲜美好源自)妻子邑人( 妻子儿女
)
来此绝境( 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2 作者如何描写桃花林的?这样描写有何作用?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写桃林之美有两个作用: 其一,有了桃林的奇丽景色,才引起渔人的惊诧、好奇心,他才会“复前行,欲穷其林”,最终发现桃 花源。 其二,有关桃林的这些描写,颇具神秘色彩,已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渔人进入桃花源从氛围上作 了铺垫。
• 《桃花源记》是作者借虚构的故事表现自己的社会理想。文章开端,先以美好闲静、“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的桃花林作为铺垫,引出一个质朴自然的化外世界。这个幻想中的桃源世界,对生活 在虚伪黑暗、战乱频繁、流血不断的现实世界中的人们来说,无疑是令人神往的。作者的简净笔 触,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桃花源的气氛,使文章更富有感染力。当然,这种理想的境界在当时现实 中是不存在的,只是作者通过大同社会的构想,艺术地展现了大同社会的风貌,是不满黑暗现实 的一种精神寄托。
桃花源记中考复习PPT课件
二、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1~4题。(12分) 【甲】《桃花源记》全文 【乙】明日,宿旦子冈①。甫②行数里,见四野禾油油然, 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 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③美矣。偶舍骑 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 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 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
儿女啼笑,鸡犬鸣吠。
第28页/共32页
4.【甲】文中“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中 “叹惋”的是什么?【乙】文中“余顾而慕之”中, 作者“慕”的是什么?(4分) 【解析】【甲】文作者生活在东晋末期,社会政治黑暗, 兵连祸结,民不聊生,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对黑暗现实 的批判,从叹惋中可以看出。【乙】文中描写的是农家 的和睦温馨、自得其乐的生活,尤其是“儿女啼笑,鸡 犬鸣吠”这一情景更是令人羡慕。
第14页/共32页
3.文意理解 (1)“诣太守,说如此”这句话中的“如此”包括哪些 内容? (1)“如此”是代词,指代内容如下:①发现桃源 村的经过;②村中的生活情状;③归途中做标记的事。 (2)渔人“处处志之”,后来却“不复得路”,作者这 样写有什么用意? 暗示桃花源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使故事显得亦真 亦幻,给桃花源增添了神秘色彩。(或:使文章悬念 迭起,引人入胜)
第27页/共32页
【解析】(1)句中翻译时要注意“延”字,它译为“邀 请”,而“其家”则是指“余人”各自的家。(2)句中要 注意“以为”应译为“认为”,“意”应译为“意趣”。 3.【乙】文中有一处生活场景描写与【甲】文中“阡陌 交通,鸡犬相闻”极为相似,请写出来。(2分) 【解析】题干指明【甲】文句子是“阡陌交通,鸡犬相 闻”。据此阅读【乙】文可知,“儿女啼笑,鸡犬鸣吠” 与【甲】文中描绘的生活场景有相似之处,据此确定答 案。
中考语文公开课《桃花源记》复习ppt课件
”) v (古: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指“走投无
路的境地”)
文言词语2——古今异义(续)
v 4、无论魏晋 v (古:不必说,更不用说;今:用作关
联词) v 5、不足为外人道也 v (古:不值得;今:一般指“不充足,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 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文言词语1——通假字
v 便要还家 v (通“邀”邀请)
文言词语2——古今异义
v 1、芳草鲜美 v (古:鲜艳美丽;今:指“食物味道好”) v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v (古:交错相通;今:指“各种运输和邮电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文学常识
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 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 “五柳先生”,谥“靖节”, 世称靖节先生,东晋大诗人。
桃花源记
【作者】陶渊明 【朝代】魏晋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 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陌交通,鸡犬相闻。
(2)、描写挑花源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 v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谁叹惋?为什么叹惋?
桃花源人。 为外面的世界如此动乱、人民生活如 此痛苦而叹惋。 。
(4)渔人出桃源时,"处处志之",为什么再 往时,"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使人觉得桃源是一个 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花源 是虚构的。
2020年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桃花源记》课件(共36张PPT)
5.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艺术地再现了“大同”社会 的生活风貌,因此二者有许多相似的地方。请参照示例,从两段 选文中再找出一例,说说它们的相似之处。
示例:从“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可以看出“桃源”中社会 环境和平安宁,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盗窃乱贼而不作”。
参考答案:(1)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可以看出 “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因为受到全社会的关爱,生活极其幸福, 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老有所终”“幼有所长”。
(13)黄发垂髫( 旧说是长寿的特征,用来指老人 ) ( 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 )
(14)见渔人,乃大惊( 于是,就 ) (15)具答之( 详细 ) (16)便要还家( 同“邀”,邀请 ) (17)咸来问讯( 全,都 ) (18)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儿女 )
( 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
(19)遂与外人间隔(于是,就)( 隔绝,不通音讯 ) (20)乃不知有汉( 竟然,居然 ) (21)无论魏晋( 不要说,更不必说 ) (2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对,向 ) (23)皆叹惋( 感叹 ) (24)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邀请 ) (25)此中人语云( 告诉(渔人)说 ) (26)不足为外人道也( 不值得,不必 )
渔人对此感到非常惊异,又往前走,想要走 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这里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还有肥 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
(3)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之声可以互相听到。 (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老人和小孩,个个都安闲快乐。
(5)《桃花源记》中,通过选取两个不同年龄阶段 的人来传达桃花源之中人们生活安乐自在的句子是: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语文版】中考文言文复习《桃花源记》ppt课件(八下)
4.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1)①异:原意为诧异,活用意思为
______________ 对 ……感到诧异 。
向前 。 ②前:原意为前面,活用意思为______ ③穷:原意为尽,活用意思为______________ 走到……尽头 。 代词,代指桃花林 (2)其:____________________ (渔人)感觉很奇怪,于是继续前行, (3)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省略句:仿佛若有光。
提示:省略主语,原句应为“(小口)仿佛若有光。”
6. 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舍弃 ②才: ______ 仅仅 (1)①舍:______ 渔人就舍弃小船,从洞口进去。开始 (2)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洞口很窄,仅容一个人通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开阔的样子 (1)①豁然:_____________ ②开朗: _____________ 开阔而明亮
12.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
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隔断,隔绝 (1)①先世:前辈,祖先 __________ ②间隔: __________ 妻子和子女 ,今义:男子的 (2)①妻子:古义: ___________ 配偶。 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没 ②绝境:古义: _______________ 有出路的境地。 他们自己说前代祖先为了躲避秦朝时 (3)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代词,他们 (1)之:__________ ,于是很惊 (2)译文:(桃花源中的人)看见渔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奇 ,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详尽地回答了他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倒装句:问所从来。 提示:“问所从来”宾语前置,即“问从所 来”。
桃花源记 4F高效课件 中考热点复习资料
邀请
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
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
到
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做的标记 终于
为具言所闻 ,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给他们讲述自己所知道的事,(他们听 了)都感叹惋惜不已。其余的人各自都 又请打鱼人到他们家中做客, 皆出酒食。停数日, 辞去。 都拿出好酒好菜招待他。打鱼人住了几 天后,就告别(他们)回去。
老人和小孩, 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 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
通“邀”,邀请 都 消息 竟然 详细地
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
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 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竟然
与世隔绝的地方 兼词,“于之” 间离断绝
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带着妻子儿女以及乡邻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 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于是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隔。问 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 魏 晋 。此人一一
问(打鱼人)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用说魏朝和 晋朝了。打鱼人一件一件地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 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
妻子儿女
不要说,更不必说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 看见打鱼人,(他们)竟然非常惊 异,问从什么地方来,打鱼人详 细地回答了他们。 答之。便要还 家,设酒杀鸡作食。
(他们)就邀请(打鱼 人)到他们家 里,摆酒杀鸡热情款待。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 村中听说来了这么个人,都来打听 消息。(他们)自述说他们的祖先 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
桃花源记复习课公开课 ppt课件
称靖节先生 ,自号五柳先生 ,浔
阳柴桑人。东晋 (时期)伟大诗人, 他开创了__田__园 诗体,是我国文学史
上第一位田__园__ 诗人,代表作有
《 归去来兮辞》、《五柳先生传》 《 饮酒 》等。本文选自
陶渊明集 《
》。 桃花源记复习课公开课
三字音
huò
yǎn qiān mò
豁然开朗 屋舍俨然 阡陌交通
7.俨然
整齐的样子
8.桑竹之属
类
9.交通
交错相通
10.黄发垂髫 指老人和孩子
11.具答之
完全,详尽
12.咸来问讯 咸:都,全
13.率妻子邑人
妻子:妻与子女 邑人:同乡,乡邻
来此绝境
绝桃花境源记:复习课与公开人课 世隔绝的地方
15.为具言所闻 16.延至其家 17.既出 18.便扶向路 19.处处志之 20.及郡下 22.欣然规往 23.寻病终
桃花源记复习课公开课
五 重点语句翻译
17.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 路。
大守立即派人随同渔人前往,他们寻找先前所 做的标记,竟然迷了路,再也找不得到(通向 桃花源的)路了。 18.闻之,欣然规往。 他听到这件事后,高高兴兴地打算前往。
19.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没有实现,不久就病死了。从此以后,就再也 没有人探寻(桃花源)了。
古义: 交错相通 交通
今义: 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5、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 古义:指妻子和儿女 今义: 专指男子的配偶 绝境 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 没有出路的地方
6、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古义: 不要说、(更)不必说 无论
今义: 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中考一轮文言文复习《桃花源记》课件(共38张ppt)
(2)它又带有原始共耕的痕迹,表现了一定程度 的复古倾向,是不可能实现的,因而只能是一种空 想。
桃源有缺陷 小国寡民、原始农耕是幻想 落后闭塞、消极遁世有局限
4.第重9篇点实桃花词源记 (1)武陵人捕鱼为业 (2)缘溪行 (3)落英缤纷 (4)欲穷其林 (5)仿佛若有光 (6)便舍船 (7)才通人 (8)复行数十步
为:作为 缘:沿着,顺着 落英:落花 缤纷:繁多的样子 穷:尽 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不 真切 舍:动词,舍掉 才:仅仅、只 复:又
(第99)篇豁桃然花开源记朗 (10)屋舍俨然 (11)桑竹之属 (12)阡陌交通 (13)鸡犬相闻 (14)悉如外人 (15)黄发垂髫
怡然:快乐的样子 具:详细 咸:全,都 遂:于是、就 闻:知道,了解 叹惋:感叹惋惜 延:邀请 语:告诉 不足:不值得,不必
第9篇 桃花源记
(25)便扶向路 (26)及郡下 (27)诣太守 (28)寻向所志 (29)欣然规往 (30)未果 (31)寻病终 (32)后遂无问津者
扶:沿着、顺着 向:先前的 及:到 诣:拜访 寻:寻找 规:打算,计划 果:实现 寻:随即,不久 问津:询问渡口。这里是 “访求,探求”的意思 津:渡口
开朗:开阔敞亮 舍:名词,房屋 俨然:整齐的样子 属:类 阡陌:田间小路 相闻:可以互相听到 闻:听到 悉:全,都 黄发:指老人 垂髫:指小孩
第9篇 桃花源记
(16)并怡然自乐 (17)具答之 (18)咸来问讯 (19)遂与外人间隔 (20)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21)皆叹惋 (22)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23)此中人语云 (24)不足为外人道也
今义:连词,表条件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来自北京二中,高考成绩672分,还有20 分加分。“何旋给人最深的印象就是她 的笑声,远远的就能听见她的笑声。” 班主任吴京梅说,何旋是个阳光女孩。 “她是学校的摄影记者,非常外向,如 果加上20分的加分,她的成绩应该是 692。”吴老师说,何旋考出好成绩的秘 诀是心态好。“她很自信,也很有爱心。 考试结束后,她还问我怎么给边远地区 的学校捐书”。
四、主题思想 本文按时间先后顺序,把发现桃源、访问桃源、离开桃源、再寻桃源 的曲折离奇的情节贯串起来,描绘了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压 迫,没有战乱,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恬静,人人自得其乐,彼此 和睦相处的社会。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对理想社会的憧憬、 渴望。
五、理解默写
1.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成语是: 豁然开朗。
5.多词一义 (1)缘.溪行 便扶.向路( 沿着,顺着。 ) (2)便要.( yāo )还家 延.至其家( 邀请。) (3)悉.如外人 咸.来问讯、皆.叹惋、并.怡然自乐( 都。) (4)此中人语.(yù)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说。) (5)便.扶向路 遂.与外人间隔( 于是,就。 )
6.成语积累 世外桃源 豁然开朗 怡然自乐 无人问津 鸡犬相闻 阡陌交通 黄发垂髫
“同课异构”杯2020年度教学技能大赛
一等奖获奖作品
人教版
第1篇 桃花源记
语文
一、文学(文体)常识 1.《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名潜, 字元亮,东晋著名诗人。自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田园生活是陶渊 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 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其中《桃花源记》是《桃花源诗》 的序言)等,有“田园诗人”之称。他也是田园派的鼻祖。 2.记,古代常用的一种文体。可记人和事,可记山川名胜,可记器物 、建筑等。写法上大多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抒情成分。
(6)无.论.魏晋 古( 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相)同。 (7)不.足.为外人道也( 古义:不值得。今义:不充足;不满。 ) (8)遂与外人间.隔.古( 义:与外界隔绝,断绝往来。今义:两个地方分) 隔开。 (9)屋舍俨.然.古( 义:整齐的样子。今义:形容很像) 。 (10)后遂无问津.者( 古义:渡口。今义:唾液。 )
二、词语积累 1.通假字 便要.还家。( 通“邀”,邀请。) 2.词类活用 (1)林尽.水源( 形容词作动词,消失。) (2)渔人甚异.之( 形容词作动词,对……感到诧异。 ) (3)复前.行(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前。) (4)欲穷.其林( 形容词作动词,穷尽,走到尽头。) (5)处处志.之(名词作动词,做标记。) (6)未果.( 名词作动词,实现。 )
高考总分:711分 毕业学校:北京八中 语文139分 数学140分 英语141分 理综291分 报考高校: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北京市理科状元杨蕙心
4.一词多义
(1)乃:①见渔人,乃.大惊( 于是,就。 )
②乃.不知有汉( 竟然。 )
(2)其:①欲穷其.林( 这。 )
②其.中往来种作( 代词,代桃花源。 )
③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自己的。 )
④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代词,代指渔人。 )
(3)寻:①寻.向所志( 动词,寻找。 )
②寻.病终( 副词,不久。 )
语文
小魔方站作品 盗版必究
谢谢您下载使用!
更多精彩内容,微信扫描二维码获取 扫描二维码获取更多资源
附赠 中高考状元学习方法
高考总分:
692分(含20分加分) 语文131分 数学145分 英语141分 文综255分
毕业学校:北京二中 报考高校: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 院
北京市文科状元 阳光女孩--何旋
2.描写桃花林自然景色的语句: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3.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4.“村人”来桃花源的原因是: 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5.本文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 A.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B.余人各复延 至其家,皆出酒食。 6.表现桃花源人长久与世隔绝的句子是: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古今异义 (1)芳草鲜.美.(古义:鲜艳美丽。今义:食物味道好。)
(2)豁然开.朗. ( 古义:地方开阔,光线充足。今义:乐观,畅快,不阴郁低沉。 )
(3)阡陌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古义:妻子儿女。今义:男子的配偶。 )
(5)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 义: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
班主任: 我觉得何旋今天取得这样的成绩, 我觉得,很重要的是,何旋是土生土长的北京 二中的学生,二中的教育理念是综合培养学生 的素质和能力。我觉得何旋,她取得今天这么 好的成绩,一个来源于她的扎实的学习上的基 础,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我觉得特别想提的, 何旋是一个特别充满自信,充满阳光的这样一 个女孩子。在我印象当中,何旋是一个最爱笑 的,而且她的笑特别感染人的。所以我觉得她 很阳光,而且充满自信,这是她突出的这样一 个特点。所以我觉得,这是她今天取得好成绩 当中,心理素质非常好,是非常重要的。
(4)舍:①便舍.(shě)船( 动词,丢下。 )
②屋舍.(shè)俨然( 名词,房屋,客舍。
)
(5)中:①中.无杂树( 中间。) ②晋太元中.( 年间。 ) ③其中.往来种作( 里面。 ) (6)志:①处处志.之( 名词作动词,做标志。 ) ②寻向所志.( 志,与“所”连用,译为:所做的标记。 ) (7)为:①武陵人捕鱼为.(wéi)业( 动词,作为。 ) ②不足为.(wèi)外人道也( 介词,对,向。 ) ③此人一一为.(wéi)具言所闻( 读wéi,介词,对、向。 ) (8)闻:①鸡犬相闻.( 听见。 ) ②闻.有此人( 听说。)
7.四个带“然”的短语: (1)豁然开朗( 豁然,开阔的样子 ) (2)屋舍俨然( 俨然,整齐的样子 ) (3)怡然自乐( 怡然,愉快的样子 ) (4)欣然规往( 欣然,高兴的样子 )
三、文言句式 1.倒装句 问所从来。( 介词宾语前置,应为“问从所来” ) 2.省略句 (1)(渔人)便舍船,从口入。( 省略主语 ) (2)(村中人)便要(渔人)还家。( 省略主语、宾语 ) (3)林尽(于)水源。( 省略介词) 3.判断句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也”表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