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名曲赏析》教学大纲
《中西方音乐史与作品欣赏》课程教学大纲解析
![《中西方音乐史与作品欣赏》课程教学大纲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092e2a28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ef.png)
《中西⽅⾳乐史与作品欣赏》课程教学⼤纲解析《中西⽅⾳乐史与作品欣赏》课程教学⼤纲⼀、基本信息课程编号:10601100570课程名称:《中西⽅⾳乐史与作品欣赏》英⽂名称:Chinese and western music And Masterpiece Appreciation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总学时:64 学分:4理论学时:64 实验学时: 0实践学时:0 指导⾃学学时:0适⽤专业:⾳乐学(⾳乐治疗) 适⽤层次:本科先修课程:基本乐理、视唱练⽿、基础和声等承担院部:⼈⽂学院学科组:⾳乐学⼆、课程介绍(⼀)课程⽬标及地位《中西⽅⾳乐史与作品欣赏》是⼀门阐述中西⽅⾳乐⽂化从起源⾄近代发展历史的史论学科,对其经典作品进⾏欣赏。
它以中西⽅⾳乐发展的历史及其欣赏为主要内容,是⾳乐学专业本科⽣必修的基础性专业课。
在学习基本乐理、视唱练⽿、基础和声等课程基础上,掌握中西⽅⾳乐发展的历史与特点,为歌曲演唱、钢琴演奏、曲式分析、⾳乐治疗临床等有关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该课程培养学⽣从整体上了解和掌握《中西⽅⾳乐史与作品欣赏》的基本内容,认识中西⽅⾳乐发展的历史,欣赏中外著名经典作品;让学⽣从理论课的学习中找到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法;探究中西⽅⾳乐⽂化发展的相同点与相异点,真正理解⾳乐史学的⽂化传承功能;树⽴起全⾯完整的⾳乐⽂化观,⽤理性态度对待中国传统⾳乐治疗与西⽅现代⾳乐治疗,以提⾼学⽣独⽴从事⾳乐治疗⼯作以及其他⾳乐实践活动的综合能⼒。
(⼆)教学基本要求通过《中西⽅⾳乐史与作品欣赏》的学习,掌握中西⽅⾳乐发展的基本史实,欣赏经典作品,帮助学⽣认识中西⽅⾳乐历史的发展,这既是对学⽣已有的⾳乐理论进⾏系统的补充、丰富并加以整合的过程,⼜是对中西⽅⾳乐发展中的各种历史现象进⾏溯源、求证、提炼的过程,同时也是对中西⽅⾳乐的发展进⾏⼈⽂关怀的过程。
1.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标通过该课程学习,使学⽣在⾳乐治疗职业中具备良好的⼼理素质、社会责任感,有正确的⼯作态度,能胜任⼯作所需的沟通与协调能⼒。
中外名曲音乐欣赏(含5篇)
![中外名曲音乐欣赏(含5篇)](https://img.taocdn.com/s3/m/7a318e62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21.png)
中外名曲音乐欣赏(含5篇)第一篇:中外名曲音乐欣赏中外名曲赏析心得体会一个学期的中外名曲赏析课即将结束,在此感谢老师的专业知识的传授,使我从简单的“听歌”这样的肤浅理解,到懂得欣赏音乐元素的基本欣赏方法的概念的转变。
开始学习这门课程就感觉到音乐的魅力,或许真的是这样:我们不一定都要成为音乐家,但是懂得欣赏音乐就是我们对音乐最直接的热爱的表现形式。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们通过聆听这种方式,阅读并分析有关音乐的背景和材料,从而得到了审美的愉悦。
学了《中外名曲赏析》之后,恍然大悟。
原来在欣赏一首音乐作品时,你一定要知道这首作品的时代背景,同时自己不能带太多自己的东西去听。
在听的时候自己要适当的投入进去,带有感情色彩的去品味它。
这样才能从中体会到她的精华,欣赏到她诱人的地方。
现在的我不再是乐盲了,我也不承认了。
在没学《中外名曲赏析》之前可以这样说,但现在不能了……以前的我只知道盲目的听一些自己认为好听的歌,什么都不知道,可以说就是一个乐盲。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如今已是学期将末,中外名曲赏析课也即将结课。
虽然只是进行了短短的几节课的学习,但这却是我音乐学习上的重大转折。
在此之前,我只是肤浅的认为音乐就是歌曲,就是节奏,就是各种乐器的复合,也就只能简单地根据自己的感觉分出一段音乐好听与否。
但是通过这几节课对乐理基本知识的学习,对一些以前从未接触过的音乐形式的简单欣赏,使我从简单“听歌”这样肤浅的理解,到懂得该如何分析一段乐曲,如何欣赏一段乐曲,也能简单的理解乐谱中的一些符号及其意义。
也更深刻理解了音乐的内涵,音乐其实是任何一种艺术的、令人愉快的、神圣的或其他什么方式排列起来的声音。
它是一种符号,声音符号,表达人的所思所想,是人们思想的载体之一;是有目的的,是有内涵的,其中隐含了作者的生活体验,思想情怀;它能用有组织的旋律和节奏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音乐,是人们生活中不可音乐的最大功能是从精神上让我们超越有限的生命的围墙,把视野投向另一个关于美的音乐世界。
《中外经典音乐名作鉴赏》课程教学大纲
![《中外经典音乐名作鉴赏》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86e14e35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68.png)
《中外经典音乐名作鉴赏》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1.中文名称中外经典音乐名作鉴赏2.英文名称 Music App reciation3.课程号二、学时总学时36学时其中:授课36学时实验0学时三、考核方式:考察四、适用专业全校各专业选修五、课程简介(200字以内)此课程是以中外经典音乐名作品欣赏为内容的课程,同时将音乐基础知识贯穿整个课程。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让学生了解中、西方音乐的整个发展历程,中西音乐在不同时期的创作风格、特点,作曲家在音乐创作过程中的思维方式、创作手法等。
从而拓宽学生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对音乐艺术的审美方式,丰富学生的音乐文化知识。
六、本门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本课程通过在教学过程中紧密结合音乐知识要素及中外音乐作品欣赏等方面知识的学习,使学生逐步具备准确、敏锐地从整体上感受、体验音乐表现内容的能力。
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使学生掌握多方面的音乐表现形式、音乐体裁等知识,从绚丽多彩的音乐作品中学习历史、了解社会、认识生活,成为具有一定音乐欣赏水品水平的音乐爱好者,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修养和品位,引导学生培养高尚品德。
七、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要求:1、通过中外经典名作的欣赏,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2、通过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掌握音乐理论知识。
3、通过学习,队中外作曲家作曲方法、写作特点有一定的研究。
八、实验内容九、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1.教材:《中外音乐欣赏》汤倚张重辉编著2.主要参考资料:(包括书籍和杂志)《古典音乐——伟大作曲家及其代表作》山东人民出版社杨燕迪马骅等《音乐欣赏》高等教育出版社王建欣主编十、先修课程无下面是诗情画意的句子欣赏,不需要的朋友可以编辑删除!!谢谢1. 染火枫林,琼壶歌月,长歌倚楼。
岁岁年年,花前月下,一尊芳酒。
水落红莲,唯闻玉磬,但此情依旧。
2. 玉竹曾记凤凰游,人不见,水空流。
3. 他微笑着,在岁月的流失中毁掉自己。
4. 还能不动声色饮茶,踏碎这一场,盛世烟花。
外国文学名著赏析课程教学大纲
![外国文学名著赏析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d3ce0463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01cf447.png)
外国文学名著赏析课程教学大纲第一篇:外国文学名著赏析课程教学大纲《外国文学名著赏析》课程教学大纲(2001年制订,2006年修订)课程编号:300017 英文名:Analysis and Appreciation of Foreign Literary Masterpiece 课程类别:通识教育选修课前置课程:无后置课程:无学分:2学分课时:36课时主讲教师:刘诠路、侯睿选定教材:刘诠路、侯睿,简明东西方文学,现代知识出版社,2003年课程概述:本课程是面向全校各专业学生而开设的一门通识教育选修课程。
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欧美文学和东方文学两大部分,授课以文学史为纲,上迄古代文学,下止20世纪的外国文学的经典名著,在兼顾文学风格和作品流派多样性的前提下,从作家生平、内容简述、作品评析三个层面循序渐进地予以讲授。
作家生平侧重从历史时代、社会生活及文化修养方面概括的勾勒;内容简述力求准确全面,简明扼要地介绍经典名著的风貌供读者了解;作品评析主要探求经典名著的精义,既要体现作品的艺术风采,又要领略作家试图昭示世人的深层内涵。
并有的放矢的兼顾史论评述,对文艺理论的关键概念予以重点介绍,以便在学习外国文学时予以参照。
教学目的:本课程主要以外国文学名著的经典性,展示世界文学风貌。
重在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外国文学发展的基本线索和文学思潮、流派的基本内容和演变情况;了解外国文学主要作家的生平创作、主要作品的思想艺术特点、成就及其意义。
以培养学生用文学发展论,历史地把作品放在特定时代、社会生活的人文大背景下去阅读,进而把学生散碎的外国文学作品的知识予以沉淀、梳理、提升。
以加深学生对经典名著的理解。
逐步为扩充人文思想的积淀,构建复式文化思维方式,开拓本专业以外的文学视野,为潜移默化地提高他们的自身素质做出努力,使他们具有一定的鉴赏和分析外国文学作品的能力。
课程力求科学系统的在经典名著赏析、文艺理论学习、文学发展轨迹三者的有机统一下,为外国经典名著赏析和外国文学知识的充实提高指出扩充、整合方向。
中外歌剧鉴赏教学大纲
![中外歌剧鉴赏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62181118915f804d2a16c10e.png)
中外歌剧鉴赏教学大纲教育与艺术系姚婧课程名称:中外歌剧鉴赏课程代码:16000172总学时:32学分:2适用专业:公选课(通识课)第一部分课程描述(一)课程性质、目的、任务歌剧是集文学、交响乐、声乐演唱、舞美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艺术感染力较强。
中国歌剧的创作和表演形式与国外歌剧有很大差别,通过《中外歌剧鉴赏》教学来拓展大学生的艺术视野,提高高大学生对高雅艺术的认识,对中西方歌剧文化差异的了解,也是通晓中西方文化的一条学习路径。
本课程的理论教学是为赏析教学做准备,教学重点在“赏析”部分。
(二)基本要求1、知识与技能目标:本课程属于普通高校本科专业学生的公共选修课,开设本科程是为了使非音乐专业的学生对西方歌剧艺术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和认识,以提高其艺术修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提供有效的途径。
2、过程与方法目标:本课程的教学主要通过学生课前预习、教师课堂讲解、赏析相关音像资料、共同探讨相关论题、学生课后作业、期末书面考试等环节和形式,采用教育、教学及心理学的相关原理与方法,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全面地了解西方歌剧这一综合艺术形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目标: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将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思想与理念,而不只是纯粹理论知识的了解与掌握,提倡批判精神,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将西方歌剧艺术与西方社会、历史、哲学、美学、文化人类学等相关学科与知识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社会责任感以及品行操守,使这一门公选理论课的教学成为让学生全面发展与成长的途径之一。
(三)本课程难点和重点重点:本课程虽为全院共选课程,但是学生上课前同样要认真预习,课堂要专心听讲,课后要认真做作业,还要充分利用图书资料、网络资源查阅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搜集并欣赏一定的音乐音响、音像资料,以期更好地学习效果。
难点:选修本课程的学生还要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视野,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以西方歌剧知识为核心辐射相关知识与学科,使本课程的教学成为让学生获取多种知识与能力的平台。
中外经典文学作品赏析课程教学大纲
![中外经典文学作品赏析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61e1b137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ec.png)
《中外经典文学作品赏析》课程教学大纲I 课程实施细则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中文):中外经典文学作品赏析课程名称(英文):Appreciation of works China and foreign ancient classical literature 课程性质:□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限选课□任选课□实践性环节课程类别*:■学术知识类□方法技能类□研究探索类□实践体验类课程代码:周学时: 4节总学时: 32节学分: 2学分先修课程:无开设专业:所有专业二、课程简介该课程是一门为广播电视编导、主持、表演、动画等艺术类专业学生开设的通识平台课程。
分为中国古代经典文学作品赏析\中国现当代作品赏析以及外国经典文学作品赏析三个部分.专业培养目标:一是为学生拓宽文学知识面,大致了解外国文学发展的概貌;二是以加深学生文学素养积淀为主要目的,引导其领会最具代表性的中外文学流派及其经典作品的主要旨趣和文学特色。
授课将循着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着重对诗经、楚辞、左传、史记、乐府民歌、唐诗、宋词、唐宋八大家散文、元明散曲、明清小说中的重要作品进行思想与艺术的分析,培养学生自学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能力,提升他们的文学修养,为他们的艺术实践提供必备的中国古典文学的常识。
以国别为专题分别介绍欧洲、美洲、亚洲等各国各地区经典文学作品的基本特征,并推荐相应书目、分析其相关文学特点。
对学生的价值:学生不仅得到情操陶冶和对现当代社会生活的认知,还能在语言表达方能力方面得到提高。
三、课程目标本课程循着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着重对诗经、楚辞、左传、史记、乐府民歌、唐诗、宋词、唐宋八大家散文、元明散曲、明清小说中的重要作品进行思想与艺术的分析,培养学生自学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能力,提升他们的文学修养,为他们的艺术实践提供必备的中国古典文学的常识。
为学生拓宽文学知识面,大致了解外国文学发展的概貌;二是以加深学生文学素养积淀为主要目的,引导其领会最具代表性的外国文学流派及其经典作品的主要旨趣和文学特色。
中外名曲欣赏教案
![中外名曲欣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9faede0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d1ed465.png)
中外名曲欣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中外名曲的基本背景和特点;(2)学会欣赏和分析中外名曲的旋律、节奏和和声;(3)能够辨别和演唱中外名曲中的片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听力训练,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能力;(2)运用对比分析法,让学生掌握中外名曲的差异与共性;(3)采用实践演唱,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2)增强学生对中外文化的认识和理解;(3)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高雅的生活品味。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名曲:(1)《茉莉花》(2)《长城谣》(3)《黄河大合唱》2. 外国名曲:(1)《四季》(2)《土耳其进行曲》(3)《欢乐颂》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中外名曲的基本背景和特点;(2)学会欣赏和分析中外名曲的旋律、节奏和和声;(3)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2. 教学难点:(1)中外名曲的差异与共性的辨识;(2)音乐作品的情感表达和审美分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中外名曲的概念和意义;(2)引导学生关注中外文化在音乐领域的交流与影响。
2. 教学内容展示:(1)中国名曲:《茉莉花》、《长城谣》、《黄河大合唱》;(2)外国名曲:《四季》、《土耳其进行曲》、《欢乐颂》。
3. 欣赏与分析:(1)教师播放中外名曲片段,学生认真聆听;(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名曲的旋律、节奏和和声特点;(3)对比分析中外名曲的差异与共性。
4. 实践演唱:(1)学生分组演唱中外名曲片段;(2)教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指导和评价;(3)选拔优秀演唱团队进行汇报演出。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演唱能力:通过汇报演出,评价学生的演唱水平和团队协作能力;2. 学生欣赏能力: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中外名曲的欣赏和理解程度;3. 学生审美情趣:通过课堂表现和课后反馈,评价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品味。
(中外音乐名家名作讲析)课程教学大纲
![(中外音乐名家名作讲析)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c2a3636367ec102de3bd8950.png)
(中外音乐名家名作讲析)课程教学大纲本课程通过对古今中外音乐名作的感性直观观赏,介绍中外闻名音乐家及乐人、乐事,使学生掌握音乐观赏、品鉴的方法,能够从观赏和聆听音乐的感性体验中体会作品的时代风格与民族风格,并对作品的精神内涵及社会意义做出理性评述。
通过中外作品的赏析,增进当代大学生对世界音乐的关注与了解,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及文化品位。
【三】课程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中外经典名作的观赏,给学生讲析与作品相关的历史、人文和社会背景知识,使学生对中外闻名音乐家、音乐事件、音乐作品的体裁等有一个全面认知和理解,并使学生逐步掌握不同艺术形式及其差不多音乐特征,以及音乐作品的鉴赏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观赏、聆听的音乐审美实践中,使学生体会并感知由不同民族、国家的地理环境、心理状态、历史背景、语言环境之差异所导致的音乐文化现象之间的个性差异。
通过教师引导观赏、学生参与辨析的互动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展目标: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文化价值相对论”的差不多思想与理念,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正确看待不同民族、国家的音乐文化,将本课程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社会学、民俗学、文化人类学等相关学科与知识巧妙的结合,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社会责任感以及品行操守,使公共音乐理论课的教学成为促进大学生科学全面进展与成长的有效途径。
【四】与前后课程的联系学生能够通过《音乐基础与名曲观赏》等课程的学习,对差不多乐理知识和中外名曲积存一定的理论知识和感性认知,在此基础上选修本课程那么可在比较的视野上有针对性的对中外名作的精神内涵与社会意义给予进一步深入的探究与思考。
本课程的教学为其他公共选修课程,如《戏曲鉴赏》、《民族民间音乐鉴赏》、《歌剧鉴赏》等的学习起到基础性的作用。
此外,也开阔了大学生的艺术视野,对提高音乐辨析与鉴赏能力提供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中外歌剧名作赏析课程教学大纲
![中外歌剧名作赏析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cf6d27a0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95.png)
《中外歌剧名作赏析》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一)总体目标《中外歌剧名作赏析》是面向全院学生开设的一门选修课。
歌剧包含很多艺术类型,如音乐、舞蹈、戏剧、舞台美术以及文学等艺术形式,其中音乐又包括声乐和器乐,舞蹈又包括民间舞和芭蕾舞,戏剧又包括剧本与表演,文学主要指的是歌剧中的诗歌等,可以说歌剧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艺术类型。
其灵活多样的表现形式,高雅、古典、浪漫的情调,精美的舞台场景,优雅的唱腔,跌宕起伏的情节等因素使之成为音乐艺术的瑰宝。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得学生基本掌握中外歌剧基本内容、基本过程、基本规律、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初步了解和熟悉不同类型的中外歌剧作品,了解赏析歌剧的途径。
本课程融文学性、戏剧性、表演性为一体,对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具有重要作用。
(二)课程目标通过对不同种类的中外经典歌剧鉴赏,让学生逐步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和对歌剧艺术的欣赏能力。
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艺术修养,使学生能够全面的了解中西方歌剧这一艺术形式。
课程目标1:培养学生欣赏歌剧的基本途径及提高学生歌剧鉴赏能力。
使得学生基本掌握中外歌剧基本内容、基本过程、基本规律、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等内容。
(支撑毕业要求3-1)课程目标2:培养学生利用现代媒体查找分析、欣赏歌剧的自学能力,让学生课程在结课后能更好的享受歌剧的艺术。
让学生体验歌剧综合艺术特征,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同时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综合能力。
(支撑毕业要求3-2)课程目标3:通过对中外歌剧的鉴赏,培养了解人类人性民族文化意识形态中的真善美,在乐中让学生得到真善美的教育。
(支撑毕业要求6-2)(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课程内容的对应关系表1:毕业要求、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的对应关系三、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歌剧的时代、故事梗概、作者的生平,使得学生能够将中国歌剧和外国歌剧的特点区分开来,能更好地理解每一部歌剧的情感表达及欣赏方式。
中外名曲欣赏课程教学大纲
![中外名曲欣赏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70a96da0d1f34693daef3e54.png)
《中外名曲欣赏》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中外名曲欣赏》是在高校开设的一门艺术课程。
本课程以审美为主线,以古今中外的优秀音乐作品为基础,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想象能力、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掌握多方面的音乐表现形式、音乐体裁等知识,从大学生审美和艺术修养的实际出发,旨在提高本校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音乐欣赏教学,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使学生掌握多方面的音乐表现形式、音乐体裁等知识,并在教学过程中紧密结合音乐要素知识及中外音乐史等方面知识的学习,使学生逐步具备准确、敏锐地从整体上感受、体验音乐表现内容的能力,逐步具备评价音乐内容和形式中所反映的真、善、美与假、丑、恶的能力。
从绚丽多彩的音乐作品中学习历史、了解社会、认识生活,成为具有一定音乐欣赏水品水平的音乐爱好者。
三、教学内容:本学期上课时间为10周,每周2个课时,共分2个单元。
第一单元(第1-5周)教学内容:中国音乐作品欣赏教学目的:通过对不同题材的中国作品的学习和欣赏,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民族音乐不同的风格和特色。
重点、难点:分析作品时,要对每部作品进行分段赏析。
不仅要让学生分析作品的曲式结构,还要了解每段音乐的表现内容。
(1)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 1、作者简介:华彦钧,小名阿炳,民间音乐家,江苏无锡人。
私生子的社会地位,使他自幼遭人冷眼和歧视,但也形成了他倔强和敢于反抗的性格。
他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饱尝了人间的辛酸与欺凌。
2、一系列的因素造就了他超人的毅力与卓越的才华: 1)能够演奏多种民族乐器;2)受道教音乐和民间音乐的熏陶; 3)具有很高的音乐天赋;4)坎坷不平的人生经历。
3、流传于世的作品:三首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三首琵琶曲:《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龙船》。
4、曲名的来历:乐曲本来是没有标题的,而是即兴商定的,因此我们对音乐的理解不应完全借助于标题,把它看作是一首以描绘景色为主的作品,而应从乐曲本身的音乐表现进行恰当的、合乎情理的分析。
中外经典歌剧鉴赏教学课程大纲邹威特
![中外经典歌剧鉴赏教学课程大纲邹威特](https://img.taocdn.com/s3/m/8adebc19240c844768eaee83.png)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一、课程介绍《中外经典歌剧鉴赏》是中国海洋大学全校通识教育层面的课程,属于''通识教育课程”中的艺术与审美人生模块,主要授课对象为全校对歌剧这门音乐戏剧艺术感兴趣的学生。
通过一学期课堂授课的教学方式,鉴赏大量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歌剧作品,通过学习让学主获得理解并欣赏歌剧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基本LI标:了解狀剧的基本知识,初步建立鉴赏歌剧的方法和能力,逐步增强对歌剧的兴趣。
通过修读本课程,学生掌握歌剧名著中蕴含的反映哲学、历史、文学等人文知识,并能运用艺术分析的方法,分析歌剧结构。
三、学习要求要完成所有的课程任务,学生必须:(1)按时上课,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随堂练习和测试。
本课程将包含较多的随堂练习,课堂表现和出勤率是成绩考核的组成部分。
(2)按时完成常规练习作业。
这些作业在下一次课堂授课时检查,只有按时完成作业,才能掌握课程所要求的内容。
(3)具体的作业形式主要包括歌剧剧作分析、狀剧剧U及片段预习和复习。
这些作业能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并能更好地掌握歌剧知识。
五、参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西洋歌剧简史与名作》周小静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第一版《歌剧与观念》保罗.罗宾逊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第一版《歌剧概论》钱苑林华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4第一版六、成绩评定(-)考核方式E现场问答:A.闭卷考试B.开卷考试C.论文D.考查E.其他(二)评价体系:课程考核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构成,平时成绩根据出勤、课堂讨论、课后作业、期中检查等评定。
考核各部分的比重曲老师结合课程内容给定:平时成绩:30 %期末考试:70」七、学术诚信学习成果不能造假,如考试作弊、盗取他人学习成果、一份报告用于不同的课程等,均属造假行为。
他人的想法、说法和意见如不注明出处按盗用论处。
本课程如有发现上述不良行为,将按学校有关规定取消本课程的学习成绩。
八、大纲审核教学院长: 院学术委员会签章:。
《外国音乐史及名作欣赏》课程教学大纲【模板】
![《外国音乐史及名作欣赏》课程教学大纲【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9a5b1d521a37f111f0855b27.png)
《外国音乐史及名作欣赏》课程教学大纲二、课程简介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基本了解西方音乐发展的基本脉络、主要流派的艺术特征及代表人物。
大致理解各代表人物的主要艺术思想以及在西方音乐发展的过程中所作贡献的主要内容、方式、方法等,并结合当今的音乐发展现状,引导学生掌握前人的技术与方法,培养学生在音乐学术研究中的思维和分析能力。
三、课程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为了使学生系统地了解和认识西方音乐文化的形成发展及诸多的音乐现象,特别是了解欧美艺术音乐、文化的产生、发展、演变和各个时期的具有代表性的音乐家、作曲家以及音乐风格和流派,包括他们的生平、创作道路和历史地位以及各个时期的体裁,乐器演奏、演唱、织体、音乐理论等,以此丰富学生的史论知识和对作品的体验,提高其音乐素质,开阔其艺术视野,从而为他们今后所从事的专业活动提供理论指导。
2、过程与方法目标:本课程的教学主要通过学生课前预习、教师课堂讲解、赏析相关音像资料、共同探讨相关论题、学生课后作业、期末书面考试等环节和形式,采用教育、教学及心理学的相关原理与方法,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全面地掌握西方音乐的发展历程及相关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目标: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贯彻素质教育的思想与理念,而不只是纯粹理论知识的了解与掌握,提倡批判精神,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将理论知识与哲学、美学、文化人类学等相关学科与知识巧妙的结合,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社会责任感以及品行操守,使音乐理论课的教学成为使学生科学全面的发展与成长的有效途径。
四、与前后课程的联系本课程的教学需要在掌握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后进行,如《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大学英语》等课程之后开设,该课程的开设将对学生以后学习《音乐美学》、《复调音乐》、《曲式与音乐作品分析》、《歌曲写作》、《管弦乐法》起到基础性的作用,并有助于学生在撰写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时开阔思路、提高思辨能力和知识创新能力。
中外名曲欣赏教案
![中外名曲欣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f73c80df8c75fbfc67db256.png)
《中外名曲欣赏》课程简介课程名称:中外名曲欣赏总课时:28培养目的: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使学生熟悉中外音乐,增进乐感,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考核方式:堂考或卷考课程简介:《中外名曲欣赏》为音乐公共选修课之一,主要以欣赏国外的歌剧和音乐剧以及中国器乐为主。
教材:《中国民族音乐概述》,其余部分自选。
主讲:朱晓红《中外名曲欣赏》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外名曲欣赏》总学时:28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1、《中外名曲欣赏》为音乐公共选修课之一2、培养目的和任务: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提高学生对艺术美的感知能力、鉴赏能力及创造和表现能力,培养学生崇高的审美理想、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其中中国音乐部分能使学生熟悉和热爱中国音乐文化,从而继承和弘扬中国民族文化、培养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本课程从欣赏国外的歌剧和音乐剧及中国器乐为主,部分介绍歌剧与音乐剧的欣赏与歌唱;部分欣赏中国民族音乐。
中国民族音乐品种丰富、形式多样。
具有高度审美价值和人文研究价值。
三、教学内容:第一讲:民族乐器的产生和发展(从远古——明清)民族器乐发展概况吹奏乐器:1、笛子:曲目《鹧鸪飞》、《喜相逢》、《姑苏行》等2、唢呐:曲目《百鸟朝凤》、《打枣》等3、管:曲目《江河水》;葫芦丝:曲目《小河淌水》4、其它:巴乌、埙、笙等。
第二讲:拉弦乐器及弹拨乐器1、拉弦乐器(二胡类)的发展概况a、刘天华与十大二胡曲b、华彦钧与二泉映月c、刘文金的现代二胡曲2、弹拨乐器的发展a、古琴:曲目《流水》、《梅花三弄》、《阳关三叠》等b、古筝:曲目《渔舟唱晚》、《战台风》、《高山流水》、《寒鸦戏水》等第三讲:琵琶1、琵琶的发展与流派2、曲目《十面埋伏》、《霸王卸甲》、《彝族舞曲》、《大浪淘沙》等第四讲:打击乐器、传统乐种1、打击乐器种类2、传统乐种基本介绍:打击乐合奏、吹管乐合奏、丝弦乐合奏、丝竹乐合奏第五讲: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1、简介]2、曲目:《欢乐歌》、《云庆》、《行街》、《四合如意》等八大传统曲目3、广东音乐第六讲:吹打音乐(丝竹锣鼓乐合奏)、民族管弦乐合奏1、苏南吹打:《将军令》等2、山西鼓乐:《大得胜》等3、《金蛇狂舞》、《春江花月夜》等第七讲:音乐思想面面观1、先秦诸子音乐观——墨、道、儒2、嵇康与《声无哀乐论》3、白居易及其音乐理论4、欣赏第八讲:歌剧艺术的基本特征1、绪论2、基本特征a、音乐与戏剧的最高综合形式b、歌剧与戏剧之比较及歌剧的戏剧性特征c、作品欣赏第九讲:音乐戏剧的发展轨迹1、雏形和成型:礼拜剧、田园剧等2、歌剧类型:a、17、18世纪意大利正歌剧等b、19世纪歌剧:大歌剧、喜歌剧等c、作品与欣赏第十讲:歌剧的结构模式1、戏剧结构与音乐结构2、歌剧的宏观结构原则3、连续剧与组合剧4、作品欣赏第十一讲:歌剧的独唱形式与多声部形式1、日常生活语言与歌剧音乐语言2、传统歌剧的唱段类型3、重唱组合形式4、合唱5、作品欣赏第十二讲:歌剧中的器乐:歌剧大师的创作1、歌剧乐队的发展概况及作用2、音乐会性质的器乐曲3、18世纪的歌剧大师:莫扎特等4、19世纪的歌剧大师:贝多芬等5、意大利和法国浪漫主义时期、后期浪漫主义时期第十三讲:音乐剧简介:音乐剧历史上的大师与杰作1、发展概况2、音乐特点3、百老汇音乐剧的开山祖:杰罗姆.科恩4、百老汇历史上的“黄金组合”与“白银搭档”5、严肃音乐大师与通俗音乐喜剧6、作品欣赏第十四讲:课程小结、复习考试四、教材:《中国民族音乐概述》及自选部分五、主讲:朱晓红. ..。
中外名曲赏析修改
![中外名曲赏析修改](https://img.taocdn.com/s3/m/30c36187b84ae45c3a358cb8.png)
《中外名曲赏析》课程标准(执笔人:谢霓,曾环审阅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课程编号:英文名称:Appreciation and analysis on Chinese and foreign famous songs and musical预修课程:《音乐基础》、《艺术概论》学时安排:18学时学分:1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地位《中外名曲赏析》是我校本科学员的一门公共基础选修课程。
音乐赏析能够丰富学员的音乐知识,提高学员对艺术美的感知能力、鉴赏能力及创造和表现能力,培养学员崇高的审美理想、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其中中国音乐部分能使学员熟悉和热爱中国音乐文化。
因此,《中外名曲赏析》在人文与社会科学课程系列中,对于培养学员的艺术鉴赏力,并从中继承和弘扬中国民族文化、培养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二)课程基本理念本课程以审美为主线,以古今中外的优秀音乐作品为基础,扩大学员的音乐视野,提高学员的音乐感受能力、想象能力、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掌握多方面的音乐表现形式、音乐体裁等知识,从学员审美和艺术修养的实际出发,旨在提高本校学员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从而促进学员更好地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通过对中外音乐文化历史的进程与成果,对各时期中外不同民族优秀作曲家及其作品的介绍与鉴赏,使学生对世界音乐文化有所了解,从而开阔他们的艺术视野、培养他们对音乐作品的欣赏、理解与分析的能力,发展他们的思维与创造力,陶冶他们的情操,提高他们对音乐艺术鉴赏的能力。
理论教学占总学时的二分之一,即9学时;欣赏分析教学占总学时的二分之一,即9学时。
二、课程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本课从审美欣赏的高度,剖析音乐作品的艺术魅力之所在,引导学生在欣赏中外名曲的审美活动中,提高音乐素养和艺术鉴赏水平。
(二)过程与方法本课程以理论为主,结合作品分析,并配合音像资料。
教学过程中以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陶冶法、探究法为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名曲赏析
Appreciation and analysis on Chinese and foreign famous
Songs and Musical compositions
内容简介
本课从审美欣赏的高度,剖析音乐作品的艺术魅力之所在,引导学生在欣赏中外名曲的审美活动中,提高音乐素养和艺术鉴赏水平。
本课分为中国作品、外国作品两大部分,主要介绍中外中小型乐曲和声乐作品。
乐曲包括:器乐独奏、重奏、管弦乐曲、协奏曲、舞剧选段。
声乐作品包括:艺术歌曲、民歌、电影插曲、歌剧选曲等。
本课荟萃古今中外好歌名曲之精华,是人们喜闻乐见、经久不衰、脍炙人口的名曲。
如器乐作品,中国的有:琵琶古曲《十面埋伏》、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等。
外国作品有:肖邦的圆舞曲、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圣.桑的管弦乐曲《动物狂欢节》、柴可夫斯基的舞剧《天鹅湖》等。
声乐作品中国的有:《叫我如何不想他》、《梅娘曲》、《嘉陵江上》《玫瑰三愿》、《半个月亮爬上来》、《牧歌》、《兰花花》、《康定情歌》等。
外国作品有:《重归苏莲托》、《小夜曲》、《欢乐颂》、《春之声圆舞曲》、《饮酒歌》、《我的太阳》、《鸽子》、《跳蚤之歌》、《红莓花儿开》、《三套车》、《星星索等》。
本课对音乐作品逐首进行分析,介绍作品的时代背景、创作意图、思想内容、结构特点、以及作者的生平,并配合音像资料,使学生充分领略和体会音乐。
学时学分:每周二学时一学分
全校通选课:面向全校学生
上课时间:地点:周三5—6节(中午12:30---14:20)理教109
欢迎广大同学选修艺术学系通选课:)
祝大家学习愉快!
中外名曲赏析教学大纲
上篇声乐
一、声乐体裁及其特征二、声部和声音类型三、声乐的演唱形式及其特点
第一章中国民歌
一、民歌的产生和发展
二、民歌的特点
三、民歌的体裁分类
四、民歌的演唱形式
五、民歌的音乐语言和音乐结构
六、作品赏析
兰花花嗄达梅林小河淌水牧歌放马山歌草原情歌半个月亮爬上来等。
第二章外国民歌
一、历史概况
二、民歌的调式、调性
三、民歌的音乐结构
四、各国民歌的特点
五、作品赏析
拉网小调星星索伏尔加船夫曲桑塔露琪亚鸽子我的太阳三套车等。
第三章中国艺术歌曲
一、艺术歌曲的产生和发展
二、艺术歌曲的特点
三、艺术歌曲的音乐结构
四、中国作品赏析
叫我如何不想他玫瑰三愿满江红松花江上铁蹄下的歌女嘉陵江上等。
第四章外国艺术歌曲
一、外国艺术歌曲的产生和发展
二、艺术歌曲的特点
三、艺术歌曲的音乐结构
四、外国作品赏析
重归苏莲托小夜曲魔王鳟鱼跳蚤之歌红莓花儿开负心人等。
下篇器乐
一、乐的基本表现手段二、音乐的分类三、曲式结构
第五章中国器乐作品
概述
一、民族器乐的发展及乐器分类
二、名类器乐作品的体裁和特征
三、作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