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燕子来舟中作》阅读训练及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100(附答案)含解析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100(附答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c05e4730722192e4536f662.png)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100(附答案)含解析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1.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小题江行[宋]严羽瞑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
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梢行。
离家今几宿,厌听棹歌①声。
【注】①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
(1)尾联一个“厌”字写出了作者那种________、 ________的情感。
(2)发挥想象,试描绘出“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梢行”这一联所写的景与情。
【答案】(1)思乡心切;厌倦漂泊生活(2)在舟中远眺,天在水中,水与天接,江天一色,彼此不分;小舟起起伏伏慢慢前行,树杪隐隐约约,缓缓后退。
天无尽,水亦无尽,而行舟又悠悠,这样的行旅何日是尽头呢?【解析】【分析】(1)“离家今几宿,厌听棹歌声”。
离家的日子,诗人是每天都在心头盘算的。
天天盘算着,日子一长也就茫然了,“今几宿”的疑问,一则说明诗人离家之久,二则表明诗人心中盘算着回家的次数之频。
桨声一如游子心中的离家悲歌,一声声、一阵阵,把心都敲碎了,更敲倦了。
(2)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天”“江水”“舟”“树”的特点,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
舟中远眺,天在水中,水与天接,江天一色,彼此不分;小舟起起伏伏慢慢前行,树杪隐隐约约缓缓后退。
天无尽,水亦无尽,而行舟又悠悠,真不知这样的行旅何日是尽头。
景中寓情,作者把羁旅之情、思乡之感寄寓于“舟行所见”之景中,情与景完美地交融在一起,表达了漂泊在外的乡愁与孤单。
故答案为:⑴思乡心切;厌倦漂泊生活⑵在舟中远眺,天在水中,水与天接,江天一色,彼此不分;小舟起起伏伏慢慢前行,树杪隐隐约约,缓缓后退。
天无尽,水亦无尽,而行舟又悠悠,这样的行旅何日是尽头呢?【点评】⑴本题考查诗歌鉴赏的炼字。
考生要读懂诗歌,了解诗歌的内容,感悟诗人的情感,要结合诗句进行分析理解。
高中高三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
![高中高三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1632a889700abb68a982fba3.png)
高中高三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一、高中诗词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燕子来舟中作杜甫湖南为客动经春,燕子衔泥两度新。
旧入故园尝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
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
暂语船樯还起去,穿花贴水益沾巾。
【注释】本诗是诗人晚年客居湖南时的作品,于公元770年(唐代宗大历五年)写于从岳州前往潭州途中。
此时作者滞留湘,以舟为家。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开篇点明诗人的真实处境,并以燕子衔泥筑巢来形象地描绘春天的景象,引出所对象燕子。
B. 诗的颔联运用拟人修辞,用燕子的疑惑深刻地表达了自己孤独的心情与长期漂泊的无奈。
C. 最后两句,前十一字是写燕子,深情而无奈;后三字转而写诗人自己凄楚悲怆,感人肺腑。
D. 本诗所咏之燕与刘禹锡《乌衣巷》中的燕子都是历史的见证,见证了昔日繁华的衰落、世事的沧桑。
(2)有人认为,本诗颈联的内容是以燕子的口吻表达的,你是否同意这种解读?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
【答案】(1)D(2)示例:①同意。
颈联想象着燕子触景生情,联想到自己居无定所、天涯飘荡的境况,对诗人流浪他乡、江湖飘荡的处境表示深切的同情。
燕子的同情,从侧面深深地写出了诗人生活的凄惨。
②不同意。
颈联描绘的是燕子居无定所、天涯飘荡的境况,表现了诗人对燕子的悲悯情怀,同时也是对诗人自己漂泊处境的怜惜和感慨。
(本题为探究题,允许考生进行个性化的解读,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分析】(1)D项,“都是历史的见证,见证了昔日繁华的衰落、世事的沧桑”错误。
两诗中的燕子形象不同:杜诗中间两联是对燕子形象的描绘和倾诉,诗人想象着所见即是旧日筑巢于自己屋室的燕子,说自己四处漂泊居无定所,和燕子到处筑巢别无两样;尾联写燕子弃我而去,留下的只有空虚、惆怅和寂寞而不禁老泪横流。
居无定所、天涯飘荡的燕子是诗人自己漂泊处境的真实写照。
刘诗中飞入寻常百姓家的燕子,则是历史的见证,见证了昔日繁华的衰落、世事的沧桑。
燕子来舟中作原文及赏析
![燕子来舟中作原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b69dad07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be.png)
燕子来舟中作原文及赏析燕子来舟中作原文及赏析原文:燕子来舟中作杜甫〔唐代〕湖南为客动经春,燕子衔泥两度新。
旧入故园尝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
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
暂语船樯还起去,穿花贴水益沾巾。
译文:我飘泊到湖南为客,已过了整整一个春天,燕子如今也是第二次在此衔泥筑巢了。
以前你入我故园中曾经认识了我这主人,如今春社之日你却远远地看我为陌生人。
可怜你到处筑巢为家,却没有定居之所,与我飘飘荡荡,托身江湖没有什么不同。
桅杆上暂时同我说话,还是要飞起而去,穿花贴水飞去,我不禁泪越发湿了衣巾。
注释:湖南:洞庭湖之南,这里即指潭州。
动经春:动不动便又经历了一个春天。
动,不知不觉。
两度新:杜甫从大历四年(769)春来到潭州。
到现在已是第二个春天,已是第二次见到燕子衔泥了。
故园:指诗人在洛阳、长安的旧居。
社日: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这天是人们祭神祈求丰收的日子。
远看人:指仍然认识自己,远远地望着自已。
巢居室:指燕子处处在人家屋室的梁上作窝。
托此身:指诗人自己的到处漂泊求地安身。
樯:船桅。
沾巾:指诗人见燕子如此多情而动心落泪。
鉴赏:诗的前四句总写客舟逢燕。
“湖南为客动经春,燕子衔泥两度新”,诗人流落湖南不觉得已迎来第二个春天。
“新”对“泥”而言。
燕子于春季常衔水边湿泥,筑其新巢。
“两度新”也就是说诗人在这里已两见燕子衔泥筑巢了。
古人与动植物的直接接触远比现代人密切,对动植物的观察也很仔细。
他们习惯于根据各种生物的特性,赋于它们不同的象征意义。
燕子逐春而生,巢梁而居,所以常常被看作春天的象征,它的鸣叫与飞舞又使人联想到闲适安居的欢乐。
杜甫很喜欢燕子,他虽然“漂泊西南天地间”(《咏怀古迹》)已有十年,但是他始终辛苦经营,像筑巢的燕子一样,为给自己创造安稳的生活环境而不懈地努力。
在这些日子里,体态轻盈的燕子曾伴诗人度过了不少良辰美景,在诗人的佳篇秀句中留下了栩栩如生的形象:“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水槛遣心》)“泥融飞燕子,沙暖卧鸳鸯。
2024届高考语文备考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阅读专练(附答案解析)
![2024届高考语文备考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阅读专练(附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e4118d5f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2e.png)
2024届高考语文备考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阅读专练(附答案解析)题组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鹧鸪天①陆游懒向青门学种瓜,只将渔钓送年华。
双双新燕飞春岸,片片轻鸥落晚沙。
歌缥缈,橹②呕哑,酒如清露鲊如花。
逢人问道归何处,笑指船儿此是家。
【注】①1166年春,词人以“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被免职归家。
这首词就是这一年词人归家不久闲居镜湖时所作。
汉初邵平不愿为官,在长安青门外种瓜。
②橹:另作舻。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片首句用典,并着一“懒”字,词人借以表达不想学古人种瓜都城门外的心境。
B.上片三四句,紧承“渔钓”,动静结合,状写了镜湖新燕翩飞、沙鸥憩晚的美丽春色。
C.下片一二句,歌声与橹声并作,“缥缈”“呕哑”相映,以动衬静,极写山水的宁静。
D.下片第三句,以清露喻杯中酒,以花喻盘中菜,状物传情,想象丰富而自然。
2.这首词移情于景,含而不吐,举重若轻,耐人寻味。
请结合“只将渔钓送年华”一句,分析其“举重若轻”之妙。
题组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闲居自述陆游寒沙四面平,飞雪千里惊。
风断阴山②树,雾失交河城。
朝驱左贤阵,夜薄休屠营③。
昔事前军④幕,今逐嫖姚兵。
失道刑既重,迟留法未轻⑤。
所赖今天子⑥,汉道日休明。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A.诗人以山翁自称,懒于世事,认为外物不关自身,表达了远离世俗的心志。
B.第五句写诗人的居室窗户打扫得洁净明亮,几案不加雕饰,清净而又素朴。
C.第六句写诗人穿过茂密的竹林,行走在河岸边,头上戴着乌巾,悠闲自得。
D.末句运用典故,即使没有立足之地也不觉得贫困,表明了诗人的人生态度。
2.诗歌的颔联历来为人称道,请结合全诗赏析其精妙之处。
题组三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问题。
(甲)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乙)咸阳城东楼许浑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高中语文李杜诗五首阅读练习2 人教版
![高中语文李杜诗五首阅读练习2 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aa7b84a3fd0a79563c1e72d5.png)
高中语文李杜诗五首阅读练习2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燕子来舟中作杜甫湖南为客动经春,燕子衔泥两度新。
旧入故园尝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
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
暂语船樯还起去,穿花贴水益沾巾。
注:本诗是诗人晚年客居湖南时的作品。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燕子”二字是全诗的关键。
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解析:本诗的思想感情是借对燕子的描绘和与燕子的对话表达出来的,燕子是本诗所借托的物象。
答案:(示例)同意。
本诗以燕子为歌咏对象,实际上句句关联着自己的身世,这样借燕言情,借燕抒怀,表达了凄楚悲怆之感。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画鹰杜甫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
耸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
绦镟光堪摘,轩楹势可呼。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这是一首题画诗,通过对画鹰的描绘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抱负?解析:本题需要注意对“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两句诗意的品味。
答案:抒发了嫉恶如仇的激情和凌云的壮志。
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倦夜杜甫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
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注:本诗写于“安史之乱”刚刚平息之后。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本诗描绘了一幅“秋夜图”,透过这幅图画,我们可以看出主人公的形象。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解析:本题共两问,第一问考查对诗歌画面内容的理解能力,第二问考查对诗歌形象的鉴赏能力。
这两问的正确回答,都必须建立在对全诗全面理解的基础之上。
答案:同意。
主人公辗转反侧,不能成眠,一会儿听到窗外竹叶萧萧,一会儿对着溶溶月光沉思默想,一会儿对着旷野心事浩茫……从月升到月落,诗人彻夜不眠,真可谓寂孤老倦。
4.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南邻杜甫锦里先生乌角巾,园牧芋栗未全贫。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
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
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月色新。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这首诗由两幅画组成,一幅是“山庄访隐图”,一幅是“江村送别图”。
【小初高学习】高中语文 小题集练-诗鉴赏
![【小初高学习】高中语文 小题集练-诗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8c4e6b06915f804d2b16c1bf.png)
高中语文小题集练——诗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燕子来舟中作杜甫湖南为客动经春,燕子衔泥两度新。
旧入故园尝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
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
暂语船樯还起去,穿花贴水益沾巾。
【小题1】明末清初卢世榷《杜诗胥抄》中说:“七言律诗以此收卷,五十六字内,比物连类,似复似繁。
”请你结合诗句,分析诗歌是如何“比物连类“的。
【小题2】杜甫诗歌艺术成就极高,尤其是七律,千锤百炼,可为典则。
请结合二三两联说说诗歌的艺术手法。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登原州城呈张贲从事魏野异乡何处最牵愁?独上边城城上楼。
日暮北来惟有雁,地寒西去更无州。
数声塞角高还咽,一派泾河冻不流。
君作贫官我为客,此中离恨共难收。
⑴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
⑵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醉中感怀陆游早岁君王记姓名,只今憔悴客边城。
青衫犹是鵷行①旧,白发新从剑外生。
古戍旌旗秋惨淡,高城刁斗夜分明。
壮心未许全消尽,醉听檀槽②出塞声。
注:①鵷行:喻指朝官的行列。
②檀槽:指乐器。
【小题1】“古戍旌旗秋惨淡,高城刁斗夜分明。
”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它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小题2】抒情主人公过去和现在的形象特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内容分析。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初晴游沧浪亭①苏舜钦夜雨连明②春水生,娇云浓暖弄阴晴。
帘虚日薄花竹静,时有乳鸠相对鸣。
【注】①沧浪亭:苏州园林之一。
②连明:通宵。
【小题1】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画面,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小题2】这首诗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做简要分析。
5、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访隐者[宋]郭祥正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①寒云抱泉石。
山翁②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①坞:山坳。
②山翁:此处指隐者。
【小题1】在诗句中,与诗题相呼应的最关键的一个字是________【小题2】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
《燕子来舟中作》古诗赏析
![《燕子来舟中作》古诗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a0b3ef26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e1a7650.png)
《燕子来舟中作》古诗赏析:漂泊与归宿的诗意表达杜甫的《燕子来舟中作》是一首充满漂泊感伤,却又蕴含着对归宿渴望的七言绝句。
这首诗看似平淡,却在看似简单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流露中,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心境和深沉的社会思考。
其艺术魅力在于以小见大,以景托情,将个人的漂泊与国家的动荡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引发读者无限的遐想和共鸣。
本文将从诗歌的创作背景、意象分析、情感表达以及艺术手法等方面,对这首诗进行深入的赏析。
一、创作背景与诗歌解读杜甫晚年生活颠沛流离,饱经战乱之苦。
安史之乱后,他辗转流亡,漂泊不定,身心俱疲。
这首《燕子来舟中作》正是他漂泊途中所作。
诗中“舟中”二字,点明了诗人的处境——孤身一人,漂流于江河之上,无家可归,这与他当时的生活现状完全吻合。
“燕子来”则是一个重要的意象,它象征着春天的到来,也象征着家园的温暖和希望。
然而,燕子飞来的是诗人的舟中,而非诗人魂牵梦萦的家园,这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更突显了诗人漂泊无依的悲凉境遇。
诗歌创作的时间,虽然没有明确记载,但结合杜甫晚年流亡的经历,以及诗歌内容的悲凉氛围,可以推测其创作时间应在安史之乱之后,诗人流亡途中某个特定的时刻。
当时的杜甫,经历了家破人亡、国破家亡的巨大打击,身心俱疲,对未来充满了迷茫和不安。
这首诗,便是他内心复杂情感的真实写照。
二、诗歌意象分析这首诗的意象简洁而富有象征意义,主要包括“燕子”、“舟中”、“春风”等。
•燕子:燕子是春天和希望的象征,它代表着生机勃勃、温暖祥和的生活。
在传统的文化中,燕子筑巢于屋檐下,象征着家庭的安定和幸福。
然而,诗中的燕子却飞入诗人的舟中,这与传统的意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显了诗人漂泊无依的悲凉处境。
燕子是自由的,它可以自由地飞翔,而诗人却困于舟中,无法自由地选择自己的生活。
这是一种无奈的对比,也更突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无奈。
•舟中:“舟中”二字点明了诗人的处境,暗示了诗人漂泊流离的生活状态。
舟是流动的,象征着诗人漂泊不定的人生旅程。
统编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20211110041829)
![统编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20211110041829)](https://img.taocdn.com/s3/m/8d98f0431a37f111f0855bea.png)
统编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详尽答案一、高中诗词鉴赏1.阅读下边这首唐诗,达成下边小题。
燕居即事①韦应物冷清竹林院,风雨丛兰折。
幽鸟林上啼,青苔人迹绝。
燕居日已永,夏木纷成结。
几阁积群书,时来北窗② 阅。
【说明】①本诗作于唐德宗贞元元年 (785 年 )夏时诗人罢任滁州刺史,闲居于滁州西涧。
燕居 :闲居。
②北窗 :语出陶潜《与子俨等疏》 : “尝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冷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
”(1)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 首联紧扣”燕居”睁开描绘,竹、兰既是两种客观光景,也寄寓诗人的主观感情。
B.颔联上句以动写静,下句直接描绘静景,突出了居处环境的幽静安静,无人来访。
C.颈联感触光阴易逝,闲居之长,不知不觉中太阳已经下山,夏木忧如也为之郁结。
D. 全诗以写景为主,然在写景中奇妙达成了感情的变换,正堪称“妙在漠然不著印迹”。
(2)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表达了诗人如何的思想感情?【答案】( 1) C(2)橱架上堆满了书本,诗人常来坐在北窗边翻看。
诗人经过描绘闲居的平时生活,并化用陶潜的典故,表达了虽罢官闲居而念书自娱、泰然自适的旷达乐观之情。
【分析】【剖析】( 1) C 项,“太阳已经下山,夏木忧如也为之郁结”赏析不正确。
颈联意为闲居的日子已经好久,不知不觉已经是夏季,树木已经结果。
应选C。
(2)“几阁积群书,时来北窗阅。
”燕居之地人迹罕至,但是诗人并无感觉孤独、丧气。
桌上、楼阁上堆满了书本,没有世务的搅扰,他正能够不时到达书斋,享受阅读的乐趣。
表达了虽罢官闲居而念书自娱、泰然自适的旷达乐观之情。
故答案为:⑴ C;⑵ 橱架上堆满了书本,诗人常来坐在北窗边翻看。
诗人经过描绘闲居的平时生活,并化用陶潜的典故,表达了虽罢官闲居而念书自娱、泰然自适的旷达乐观之情。
【评论】(1)本题考察对诗歌内容、重要字词含义作用、感情和艺术手法的剖析鉴赏能力。
解答此类题,要通读诗歌,整体掌握诗歌内容要旨和思想感情,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找寻答题点;最后精读有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能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照,或许能否能依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测出来或许能否正确。
2018届北京各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教师版(可编辑修改word版)
![2018届北京各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教师版(可编辑修改word版)](https://img.taocdn.com/s3/m/ba349c9bbe23482fb5da4ca8.png)
2018 届北京各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教师版2018 东城一模三、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18 分。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 1 5- 18 题。
夜游宫吴文英竹窗听雨,坐久隐几【1】就睡,既觉,见水仙娟娟于灯影中。
窗外梢溪雨响。
映窗里、嚼花【2】灯冷。
浑似潇湘系孤艇。
见幽仙,步凌波,月边影。
香苦欺寒劲。
牵梦绕、沧涛千顷。
梦觉新愁旧风景。
紺云【3】歌,玉搔斜,酒初醒。
注释:[1]隐几:靠着桌案。
[2]嚼花:指赏花。
[3] 紺云:头发。
15.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窗外”一句写词人雨夜静坐,听窗外的溪声雨声混成一片。
B.“映窗里”一句写词人借冷冷的灯光欣赏当窗摆放的水仙花。
C.“香苦”一句写香气浓郁的水仙受到了雨夜寒气的侵袭。
D.词人抒发了内心的苦闷,只有在梦醒后才感觉到温馨。
16.本词借人写花,写出了水仙花的特点。
下列诗句采用这一写作手法的一项是((3 分)()A.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宋之问《有所思》)B.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映浅红。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C.娇含嫩脸春妆薄,红蘸香绢艳色轻。
(徐黄《牡丹花》)D.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小池》).17.《夜游宫》一词与下面的诗在运用意象方面有何异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6 分)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8.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6 分)“ 雨” 是诗词中常见的意象。
如杜甫写到的春雨:“ 好雨知时节,①。
随风潜入夜,②。
”范仲淹笔下的连绵阴雨:"③,连月不开,④,浊浪排空。
”还有苏轼在沙湖道中偶遇之雨:“莫听穿林打叶声,⑤。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⑥。
”各种各样的雨,都寄托了作者丰富而细腻的感悟。
三、本大题共4 小题,共18 分。
15.(3 分)D 16.(3 分)C17.(6 分)答案要点:相同点:都通过想象、联想,赋予意象感情色彩,将意象人格化。
初中语文2024中考复习羁旅行役主题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共十五大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初中语文2024中考复习羁旅行役主题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共十五大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450a7e1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3f.png)
中考语文羁旅行役主题诗歌鉴赏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古诗鉴赏旅夜书怀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注】①唐代宗永泰元年正月,杜甫辞去节度参谋职务,返居成都草堂。
四月,严武死去,杜甫在成都市区依靠,遂携家由成都乘舟东下,此诗约为途中所作。
②危樯:高耸的桅杆。
③星垂:星星低垂。
④月涌:月亮倒映,随水流涌。
1.诗歌的首联描写了、、等景物,营造了一种的意境。
2.“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这两句极为传神,为后人传诵,《茧斋诗谈》评价这两句“气象极佳,极失意事,看他气不萎靡,此是骨力定”。
请你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对这一联做简要赏析。
二、古诗文阅读早寒江上有怀孟浩然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闻雁韦应物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1.《早寒江上有怀》首联捕捉了典型季节性的景物:__________,__________,北风呼啸,活画出一幅深秋景象,渲染出________的气氛。
其中,两首诗歌都有“雁”这一意象,《闻雁》中“雁”引发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2.“乡泪客中尽”一句中的“尽”字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
三、古诗文阅读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题至第2题。
春中田园作王维屋上春鸠①鸣,村边杏花白。
持斧伐远扬②,荷锄觇③泉脉。
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
临觞忽不御④,惆怅远行客。
【注】①鸠(jiū):斑鸠。
②远扬:又长又高的桑枝。
③觇(chān):探测,查看。
④临觞(sh1.诗人在前六句诗中借助哪些意象描绘了怎样的春天景象?2.请结合具体诗句,简析诗中表达的感情。
四、诗歌鉴赏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①缺月挂疏桐,漏断②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③。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注释】①此词作于苏轼被贬黄州之时。
《燕子来舟中作》古诗赏析
![《燕子来舟中作》古诗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fc303c26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bb04556.png)
《燕子来舟中作》古诗赏析“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
”这两句是以巢居的燕子,比喻飘零的自身——燕子啊,可怜你天南地北,处处衔泥筑你的窝巢,和我这飘泊无定,随处托身的人,又有什么两样呢?极写飘泊动荡之忧思,晚景凄凉,发人怜悯。
此联以燕子自比,借燕言情,借燕抒怀;表达了诗人凄楚、悲怆的漂泊之感。
出自杜甫《燕子来舟中作》湖南为客动经春,燕子衔泥两度新。
旧入故园尝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
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
暂语船樯还起去,穿花贴水益沾巾。
注巢居室:指燕子处处在人家屋室的梁上作窝。
托此身:指诗人自己的到处漂泊求地安身。
参考译文我飘泊到湖南为客,已过了整整一个春天,燕子如今也是第二次在此街泥筑巢了。
以前你入我故园中曾经认识了我这主人,如今春社之日你却远远地看我为陌生人。
可怜你到处筑巢为家,却没有定居之所,与我飘飘荡荡,托身江湖没有什么不同。
桅杆上暂时同我说话,还是要飞起而去,穿花贴水飞去,我不禁泪越发湿了衣巾。
赏析这首诗极写漂泊动荡的忧思,看似咏燕,实是慨叹诗人的茫茫身世。
此诗是杜甫生命即将走到尽头的一篇诗作,已经淡去了早些年强烈的时代和政治主题,而弥漫出一片萧索、苍凉、悲怆的身世之慨。
首联点名时间并引出所咏对象——燕子;中间两联是对燕子形象的描绘和倾诉,诗人想象着所见即是旧日筑巢于自己屋室的燕子,说自己四处漂泊居无定所,和燕子到处筑巢别无两样;尾联写燕子弃我而去,留下的只有空虚、惆怅和寂寞而不禁老泪横流。
这首诗借轻盈的燕子的形象深沉真挚的人性表达出来,写得朴实自然而深沉真挚。
诗的'前四句总写客舟逢燕。
“湖南为客动经春,燕子衔泥两度新”,诗人流落湖南不觉得已迎来第二个春天。
“新”对“泥”而言。
燕子于春季常衔水边湿泥,筑其新巢。
“两度新”也就是说诗人在这里已两见燕子衔泥筑巢了。
古人与动植物的直接接触远比现代人密切,对动植物的观察也很仔细。
他们习惯于根据各种生物的特性,赋于它们不同的象征意义。
(诗词阅读题)《燕子来舟中作》阅读答案附赏析
![(诗词阅读题)《燕子来舟中作》阅读答案附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b876185f1ed9ad51f01df27f.png)
《燕子来舟中作》阅读答案附赏析诗词阅读题燕子来舟中作杜甫湖南为客动经春,燕子衔泥两度新。
旧入故园尝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
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
暂语船樯还起去,穿花贴水益沾巾。
【注】杜甫于大历三年(768)出峡,先是漂泊湖北,后转徙湖南,大历四年正月由岳州到潭州。
写此诗时,已是第二年的春天了,诗人仍滞留潭州,以舟为家。
(1)本诗颈联在抒情上有什么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2)本诗与刘禹锡的《乌衣巷》都写到了燕子,燕子的形象在两诗中有什么不同?(3)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燕子二字是全诗的关键,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此联是诗人对燕子的倾诉:我老病一身,有谁来怜我,只有你小燕子倒来关心我了。
而我也正在哀怜你,天地如此广阔,小小的燕子却只能到处筑巢没有定居之所,这跟飘飘荡荡托身于茫茫江湖之中的我有什么区别呢?看似句句咏燕,实是句句关连着自己的茫茫身世。
体物缘情,浑然一体,使人分不清究竟是人怜燕,还是燕怜人,凄楚悲怆,感人肺腑。
参考答案(1)颈联以燕子自比,借燕言情,借燕抒怀;表达了诗人凄楚、悲怆的漂泊之感。
(2)杜诗中居无定所、天涯飘荡的燕子是诗人自己漂泊处境的真实写照。
刘诗中寻常百姓家的燕子是历史的见证,见证了昔日繁华的衰落、世事的沧桑。
(3)同意。
本诗以燕子为歌咏对象,实际上句句关着自己的茫茫身世,这样借燕言情,借燕抒怀,表达了凄楚悲怆之感。
阅读练习二:(1)如何理解该诗颔联的意思及其所表达的情感?(2)清人卢世榷评论此诗:五十六字内,比物连类,似复似繁,茫茫有身世无穷之感,却又一字不说出。
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1)旧时你入我故园之中曾经认识了我这主人,如今又逢春社之日,小燕儿,你却只远远地看着我,莫非你也在怀疑我?诗人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用燕子的疑惑深刻地表达了自己孤独的心情与长期漂泊的无奈。
(意对即可)(2)同意。
杜甫《燕子来舟中作》阅读练习及答案
![杜甫《燕子来舟中作》阅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25a5b6e2e3f5727a5e9628b.png)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15题燕子来舟中作杜甫湖南为客动经春,燕子衔泥两度新。
旧入故园尝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
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
暂语船樯还起去,穿花贴水益沾巾。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题交代了作诗的起因,结合全诗内容可看出,诗人此时以船为屋、寄身水上。
B.首联以“动经春”表明时光飞逝,借春燕“两度”衔泥表现诗人羁留时间之长。
C.颔联说旧时相识的燕子如今在远处看着别人,含蓄地表达了对世态炎凉的批评。
D.尾联写燕子在桅杆上呢喃数语后“穿花贴水”而去,这让诗人感到寂寥和悲伤。
15.杜甫的诗歌体现了“民胞物与”的思想,即所有的人都是我的同胞,所有的物都是我的朋友。
请结合本诗颈联和下面诗句对此观点加以分析。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6分)14.C(选项C,“含蓄地表达了对世态炎凉的批评”曲解诗意。
颔联的意思是,以前你入我故园中曾经认识了我这主人,如今春社之日你却远远地看我为陌生人。
“远看人”既画出了燕子对诗人的同情与疑问,也流露出诗人的无限感慨。
在这烟水渺渺之处,前途茫茫之际,诗人无依无靠,独有燕来相就,倍感身世的凄凉。
没有对世态炎凉批评之意。
故答案选C。
)15.①本诗颈联“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有对弱小的燕子的关心和怜悯,燕子居无定所,这与诗人漂泊无依的生活非常相似,能表现所有的物都是朋友的思想。
②《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本身处境艰难,不自悲自怜,反想到如何让“天下寒士”“得广厦千万间”“俱欢颜”,他心忧他人,能体现所有的人都是我的同胞的思想。
【解析】首先结合诗歌的颈联进行分析,诗歌颈联: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
根据理解“可怜”代表诗人对燕子的怜爱之情,诗人觉得燕子居所不定就像自己一样,足以体现出物与我统一的思想。
作者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写的茅屋即是自己的居所,也是作者心忧天下大济苍生的思想,也体现出了物我统一的思想。
燕子来舟中作原文及赏析
![燕子来舟中作原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5e388561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01.png)
原⽂: 湖南为客动经春,燕⼦衔泥两度新。
旧⼊故园尝识主,如今社⽇远看⼈。
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
暂语船樯还起去,穿花贴⽔益沾⼱。
译⽂ 我飘泊到湖南为客,已过了整整⼀个春天,燕⼦如今也是第⼆次在此衔泥筑巢了。
以前你⼊我故园中曾经认识了我这主⼈,如今春社之⽇你却远远地看我为陌⽣⼈。
可怜你到处筑巢为家,却没有定居之所,与我飘飘荡荡,托⾝江湖没有什么不同。
桅杆上暂时同我说话,还是要飞起⽽去,穿花贴⽔飞去,我不禁泪越发湿了⾐⼱。
注释 湖南:洞庭湖之南,这⾥即指潭州。
动经春:动不动便⼜经历了⼀个春天。
动,不知不觉。
两度新:杜甫从⼤历四年(769)春来到潭州。
到现在已是第⼆个存天,已是第⼆次见到燕⼦衔泥了。
故园:指诗⼈在洛阳、长安的旧居。
社⽇:⽴春后的第五个戊⽇,这天是⼈们祭神祈求丰收的⽇⼦。
远看⼈:指仍然认识⾃⼰,远远地望着⾃已。
巢居室:指燕⼦处处在⼈家屋室的梁上作窝。
托此⾝:指诗⼈⾃⼰的到处漂泊求地安⾝。
樯:船桅。
沾⼱:指诗⼈见燕⼦如此多情⽽动⼼落泪。
赏析: 诗的前四句总写客⾈逢燕。
“湖南为客动经春,燕⼦衔泥两度新”,诗⼈流落湖南不觉得已迎来第⼆个春天。
“新”对“泥”⽽⾔。
燕⼦于春季常衔⽔边湿泥,筑其新巢。
“两度新”也就是说诗⼈在这⾥已两见燕⼦衔泥筑巢了。
古⼈与动植物的直接接触远⽐现代⼈密切,对动植物的观察也很仔细。
他们习惯于根据各种⽣物的特性,赋于它们不同的象征意义。
燕⼦逐春⽽⽣,巢梁⽽居,所以常常被看作春天的象征,它的鸣叫与飞舞⼜使⼈联想到闲适安居的欢乐。
杜甫很喜欢燕⼦,他虽然“漂泊西南天地间”(《咏怀古迹》)已有⼗年,但是他始终⾟苦经营,像筑巢的燕⼦⼀样,为给⾃⼰创造安稳的⽣活环境⽽不懈地努⼒。
在这些⽇⼦⾥,体态轻盈的燕⼦曾伴诗⼈度过了不少良⾠美景,在诗⼈的佳篇秀句中留下了栩栩如⽣的形象:“细⾬鱼⼉出,微风燕⼦斜。
”(《⽔槛遣⼼》)“泥融飞燕⼦,沙暖卧鸳鸯。
《燕子来舟中作》古诗赏析
![《燕子来舟中作》古诗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a561ac5b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c1.png)
《燕子来舟中作》古诗赏析“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
”这两句是以巢居的燕子,比喻飘零的自身——燕子啊,可怜你天南地北,处处衔泥筑你的窝巢,和我这飘泊无定,随处托身的人,又有什么两样呢?极写飘泊动荡之忧思,晚景凄凉,发人怜悯。
此联以燕子自比,借燕言情,借燕抒怀;表达了诗人凄楚、悲怆的漂泊之感。
出自杜甫《燕子来舟中作》湖南为客动经春,燕子衔泥两度新。
旧入故园尝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
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
暂语船樯还起去,穿花贴水益沾巾。
注巢居室:指燕子处处在人家屋室的梁上作窝。
托此身:指诗人自己的到处漂泊求地安身。
参考译文我飘泊到湖南为客,已过了整整一个春天,燕子如今也是第二次在此街泥筑巢了。
以前你入我故园中曾经认识了我这主人,如今春社之日你却远远地看我为陌生人。
可怜你到处筑巢为家,却没有定居之所,与我飘飘荡荡,托身江湖没有什么不同。
桅杆上暂时同我说话,还是要飞起而去,穿花贴水飞去,我不禁泪越发湿了衣巾。
赏析这首诗极写漂泊动荡的忧思,看似咏燕,实是慨叹诗人的茫茫身世。
此诗是杜甫生命即将走到尽头的一篇诗作,已经淡去了早些年强烈的时代和政治主题,而弥漫出一片萧索、苍凉、悲怆的身世之慨。
首联点名时间并引出所咏对象——燕子;中间两联是对燕子形象的描绘和倾诉,诗人想象着所见即是旧日筑巢于自己屋室的燕子,说自己四处漂泊居无定所,和燕子到处筑巢别无两样;尾联写燕子弃我而去,留下的只有空虚、惆怅和寂寞而不禁老泪横流。
这首诗借轻盈的燕子的形象深沉真挚的人性表达出来,写得朴实自然而深沉真挚。
诗的前四句总写客舟逢燕。
“湖南为客动经春,燕子衔泥两度新”,诗人流落湖南不觉得已迎来第二个春天。
“新”对“泥”而言。
燕子于春季常衔水边湿泥,筑其新巢。
“两度新”也就是说诗人在这里已两见燕子衔泥筑巢了。
古人与动植物的直接接触远比现代人密切,对动植物的观察也很仔细。
他们习惯于根据各种生物的特性,赋于它们不同的象征意义。
燕子逐春而生,巢梁而居,所以常常被看作春天的象征,它的鸣叫与飞舞又使人联想到闲适安居的欢乐。
杜甫《小寒食舟中作》阅读练习及答案
![杜甫《小寒食舟中作》阅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9f9ba4c77232f60ddcca1a8.png)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小寒食舟中作①杜甫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②萧条戴鹖冠③。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注】①诗人暮年漂泊潭州时所作。
②隐几:席地而坐,靠着小桌几。
③鹖(he)冠:传为楚隐者鹬冠子所戴的鹖羽所制之冠。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诗题交代写作时间与地点。
“舟中”一语双关,真实反映了杜甫晚年的漂泊处境,同时隐喻天下百姓像自己一样流离失所。
B.首句承题,写诗人强打精神,饮酒过节。
“强饮”两字意蕴丰富,折射出诗人不欲饮酒、应节当饮、以饮浇愁的复杂心绪。
C.第二句写诗人穷愁潦倒的身世际遇。
以儒士之身而戴隐者鹗冠,点出诗人无官无职,包蕴着不为朝廷所用的无奈与辛酸。
D.第二联传神地写出舟中所见所感。
诗人因年迈多病、老眼昏花而产生了“天上坐”“雾中看”的错觉,给人感觉十分真切。
E.尾联总束全诗,深化主题。
面对眼前春江之上青山白云的自然景色,诗人遥想万里外的长安,表现了他忠君忧国的执著。
15.第三联在诗中有何作用?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分)14.(5分)AD(A项没有“一语双关”;“舟中作”为实写,并无隐喻;D项产生“天上坐”的错觉是由于天空倒映在水中。
选对一项2分,选对两项5分。
选三项及以上O分)15.(6分)①承接第二联,写舟中所见的蝴蝶翩跹、白鸥远翔之景,呼应题目“舟中作”。
(3分)②与尾联抒情形成反转:蝶鸥自在,与诗人的困于舟中的处境形成反衬。
(3分)(意思相近即可)。
杜甫《燕子来舟中作》题解,译文,注释赏析
![杜甫《燕子来舟中作》题解,译文,注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806c01a7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59.png)
杜甫《燕子来舟中作》题解,译文,注释赏析杜甫《燕子来舟中作》题解,译文,解释赏析燕子来舟中作【题解】此诗为唐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杜甫在长沙所作。
大历三年(768)正月,杜甫离开夔州出三峡,在江湘之间漂泊了一年。
次年春,他投奔潭州刺史韦之晋,不幸韦病故了。
杜甫全家只好以船为家寄身水上,睹物伤怀,便写了这首诗作。
杜甫自喻像筑巢的燕子一样,为创造安稳的生活环境而不懈地努力。
如今诗人在漂泊无定的时刻又看见了燕子,便将深情厚意寄托在一只微小的燕子身上。
它完全不同于那些从概念出发的、以物喻理的咏物诗,也不同于那些堆砌典故的咏物诗,而是抓住事物最突出的特征,通过内在联系,把人的感情赋于物,使物我达到契合无间的境界,读来深刻感人。
【原文】湖南为客动经春①,燕子衔泥两度新②。
旧入故园尝识主③,如今社日远看人④。
可怜处处巢居室⑤,何异飘飘托此身⑥。
暂语船樯还起去⑦,穿花贴水益沾巾⑧。
【解释】①湖南:洞庭湖之南,这里即指潭州。
动经春:动不动便又经历了一个春天。
动:不知不觉。
②两度新:杜甫从大历四年(769)春来到潭州。
到现在已是第二个春天,第二次见到燕子衔泥了。
③故园:指诗人在洛阳、长安的旧居。
④社日: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这天是人们祭神祈求丰收的日子。
远看人:指仍然认识自己,远远地望着自已。
⑤巢居室:指燕子处处在人家房屋的梁上作窝。
⑥托此身:指诗人自己到处漂泊求地安身。
⑦樯(qiáng):船桅杆。
⑧沾巾:指诗人见燕子如此多情而动心落泪。
【译文】我流落到湖南,不知不觉中又经历了一个春天,我这是第二次见到燕子在此街泥筑巢了。
燕子啊燕子,去年你与我同舍而居,曾经把我当作是你的主人,如今仅仅是经过了一个社日之春,你却远远地望着我,把我视作陌生人。
可怜你到处筑巢为家,总是在别人家的梁上筑巢,与我这四处漂泊、无地可居之人没有什么不同。
燕子站在桅杆上同我说了暂短的一会儿话,似有同情,但它发现这是一只漂流不定的船,还是要飞离而去,但它又似有不舍,于是贴水低飞,绕船盘桓,迟迟不肯离去,见你如此有情,我不禁更加感动,泪水沾湿了衣巾。
《燕子来舟中作》古诗赏析
![《燕子来舟中作》古诗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169cb7ab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8b.png)
《燕子来舟中作》古诗赏析“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
”这两句是以巢居的燕子,比喻飘零的自身——燕子啊,可怜你天南地北,处处衔泥筑你的窝巢,和我这飘泊无定,随处托身的人,又有什么两样呢?极写飘泊动荡之忧思,晚景凄凉,发人怜悯。
此联以燕子自比,借燕言情,借燕抒怀;表达了诗人凄楚、悲怆的漂泊之感。
出自杜甫《燕子来舟中作》湖南为客动经春,燕子衔泥两度新。
旧入故园尝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
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
暂语船樯还起去,穿花贴水益沾巾。
注巢居室:指燕子处处在人家屋室的梁上作窝。
托此身:指诗人自己的到处漂泊求地安身。
参考译文我飘泊到湖南为客,已过了整整一个春天,燕子如今也是第二次在此街泥筑巢了。
以前你入我故园中曾经认识了我这主人,如今春社之日你却远远地看我为陌生人。
可怜你到处筑巢为家,却没有定居之所,与我飘飘荡荡,托身*湖没有什么不同。
桅杆上暂时同我说话,还是要飞起而去,穿花贴水飞去,我不禁泪越发湿了衣巾。
赏析这首诗极写漂泊动荡的忧思,看似咏燕,实是慨叹诗人的茫茫身世。
此诗是杜甫生命即将走到尽头的一篇诗作,已经淡去了早些年强烈的时代和*主题,而弥漫出一片萧索、苍凉、悲怆的身世之慨。
首联点名时间并引出所咏对象——燕子;中间两联是对燕子形象的描绘和倾诉,诗人想象着所见即是旧日筑巢于自己屋室的燕子,说自己四处漂泊居无定所,和燕子到处筑巢别无两样;尾联写燕子弃我而去,留下的只有空虚、惆怅和寂寞而不禁老泪横流。
这首诗借轻盈的燕子的形象深沉真挚的人*表达出来,写得朴实自然而深沉真挚。
诗的前四句总写客舟逢燕。
“湖南为客动经春,燕子衔泥两度新”,诗人流落湖南不觉得已迎来第二个春天。
“新”对“泥”而言。
燕子于春季常衔水边湿泥,筑其新巢。
“两度新”也就是说诗人在这里已两见燕子衔泥筑巢了。
古人与动植物的直接接触远比现代人密切,对动植物的观察也很仔细。
他们习惯于根据各种生物的特*,赋于它们不同的象征意义。
燕子逐春而生,巢梁而居,所以常常被看作春天的象征,它的鸣叫与飞舞又使人联想到闲适安居的欢乐。
语文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模拟试题答案
![语文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模拟试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5b0eb28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2d.png)
语文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模拟试题答案一、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古诗阅读山雨[清]何绍基短笠团团避树枝,初凉天气野行宜。
溪云到处自相聚,山雨忽来人不知。
马上衣巾任沾湿,村边瓜豆也离披注。
新睛尽放峰峦出,万瀑齐飞又一奇。
【注释】离披:分散下垂、纷纷下落的样子。
(1)本诗与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写到了暴雨突袭后的情形,所流露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
2.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宋)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注】这首词是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
(1)词的上阕开头两句有什么作用?(2)“孤鸿”是本词的关键意象,请结合下阙说说作者借“孤鸿”传达的心境。
3.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1)写出诗句中加下划线字的意思。
山光悦鸟性________但余钟磬音________(2)尾联两句运用________手法,以钟磬音响轻轻回荡,表现了山寺万籁俱寂的宁静气氛。
诗人通过欣赏幽美的景色,营造了________意境,表现了淡泊的情怀和遁世绝俗的情趣。
4.诗词赏析:诗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5.古诗词鉴赏。
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卜算子·咏梅》一词分上下两阕,从内容上看,上阕写梅花的________,下阕写梅花的________。
(2)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请具体说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 小题。
燕子来舟中作
杜甫
湖南为客动经春,燕子衔泥两度新。
旧入故园尝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
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
暂语船樯还起去,穿花贴水益沾巾。
【注】本诗是诗人晚年客居湖南时的作品,于公元770年(唐代宗大历五年)写于从岳州前往潭州途中。
此时作者滞留湘,以舟为家。
14.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开篇点明诗人的真实处境,并以燕子衔泥筑巢来形象地描绘春天的景象,引出所写对象燕子。
B.诗的领联运用拟人修辞,用燕子的疑惑深刻地表达了自己那孤独的心情与长期漂泊的无奈。
C.最后两句,前十一字是写燕子,深情而无奈;后三字转而写诗人自己凄楚悲怆,感人肺腑。
D.本诗所咏之燕与刘禹锡《乌衣巷》中的燕子都是历史的见证,见证了昔日繁华的衰落、世事的沧桑。
15.有人认为,本诗颈联的内容是以燕子的口吻表达的,你是否同意这种解读?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
(6分)
【参考答案】
14.D
15. 示例: (1)同意。
颈联想象着燕子触景生情,联想到自己居无定所、天涯飘荡的境况,对诗人流浪他乡、江湖飘荡的处境表示深切的同情。
燕子的同情,从侧面深深地写出了诗人生活的凄惨。
(2) 不同意。
颈联描绘的是燕子居无定所、天涯飘荡的境况,表现了诗人对燕子的悲悯情怀,同时也是对诗人自己漂泊处境的怜惜和感慨。
( 本题为探究题,允许考生进行个性化的解读,言之成理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