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船的研究》教案(2022新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船的研究》教案(2022新版)一. 教材分析《船的研究》是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探究船的原理和制作过程,了解浮力、密度等物理概念,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对浮力、密度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同时,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强,乐于参与实践活动。
但在团队合作方面,部分学生可能存在沟通不畅、协作不积极等问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浮力、密度等物理概念,并掌握相关的实验操作技能。
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沟通交流的能力。
3.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浮力、密度等物理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2.制作船的过程中,如何保证船的稳定性和载重能力。
3.团队成员之间的协作和沟通。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
2.运用实验、观察、讨论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活动。
3.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验材料,如船模型、浮力计、密度计等。
2.划分学习小组,确保每组成员在数量、能力上相对均衡。
3.教师提前学习相关知识,做好教学准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各种船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船的形状、大小、用途等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浮力、密度等物理概念,并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浮力和密度在船的原理中的应用。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运用浮力计、密度计等仪器,测量不同材料的浮力和密度,探究船的载重能力和稳定性。
4.巩固(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让学生明白浮力、密度等物理概念在船的原理中的重要性。
5.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如何设计一艘既能载重又能稳定行驶的船?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设计方案,并进行展示。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二单元)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教学设计第1课《热起来了》教学设计教学导航【学情分析】:关于热,学生已在四年级对其有所认识,知道了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是身体热起来。
对于“衣服能否自己产生热”这个话题,很多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历,但大多是一些无意观察。
活动开始就让学生预测衣服能否自己产生热,应引导学生提取原有的经验,明确活动探究的方向,调动学生的思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在取证的过程中,涉及观察现象等多项任务,但五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小,对物质的认知和分辩能力稍差,所以对本课的教学老师要多加引导。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
2、加穿衣服会使人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
过程与方法:1、自主设计实验探究衣服是否能为身体增加热量。
2、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并由此形成合乎逻辑的实验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1、对热现象产生探究的兴趣。
2、尊重客观事实。
【教学重点】自主设计实验探究衣服是否能为身体增加热量。
【教学难点】设计、验证“衣服能不能自己产生热”的活动【教学准备】温度计、毛巾、实验记录单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直接揭题。
(一)进入新课谈话:这几天的天气比起冬天怎么样?(根据具体情况与学生互动)(板书——热起来了)二、制造认知矛盾,激发探究欲望。
(二)怎样给身体增加热量谈话:当我们觉得很冷时,我们经常用什么办法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学生回答具体热起来的方法,教师追问热起来的原因。
PPT:议一议我们觉得很冷时,有什么有办法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配图创设问题情境)谈话:老师根据刚才同学们所说到的热起来的方法和原因,进行了梳理。
大致有如下内容:(PPT课件分别呈现热起来的方法、热起来的原因。
)谈话:接下来我们来玩一个连线游戏,将热起来的方法与热起来的原因对应起来。
(设计意图:不仅帮助学生概括热源类型,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产生认知矛盾——“衣服能否产生热量?”)PPT:连线:请将热起来的方法与热起来的原因对应起来。
2021-2022学年度教科版五年级科学(第二学期)第二单元船的研究全套教学设计
2021-2022学年度教科版五年级科学(第二学期)第二单元船的研究全套教学设计教科版五年级下2.1《船的历史》教学设计课题船的历史单元学科科学年级教材分析本课是五年级下册《船的研究》单元的第1课。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隶属于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技术与工程领域,指向以下3个主要概念:人们为了使生产和生活更加便利、快捷、舒适,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人工世界;技术的核心是发明,是人们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工程技术的关键是设计,工程是运用科学和技术进行设计、解决实际问题和制造产品的活动。
本单元共七课,前五课围绕船的材料、结构、动力等内容,引导学生在比较船的不同中,认识船只在体积、材料、构造、动力等方面的科学技术演化特点。
最后两课让学生选择材料,设计和制作一艘符合一定性能标准的小船。
作为单元的起始课,本课聚焦部分明确了研究对象是“船”,开门见山地抛出问题“关于船,你知道什么?还想研究什么?”,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探索部分由三个活动组成。
第一个活动是交流关于船的知识,并将“我们已经知道的”和“我们还想研究的”内容记录在班级记录表上;第二个活动通过观察不同时期的典型的船,思考“船的哪些方面发展了”,教材还进一步选取摇橹木船和轮船两类典型船,从体积、船体材料、动力等方面比较不同;第三个活动研究独木舟如何稳定地负载物体,还通过对比实验验证了尖形船首有利于减小船在水中受到的阻力。
研讨部分,“从船的发展历史中,你发现了哪些变化?”,这个问题引发学生体会到技术变革在船的演化上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怎样让独木舟保持稳定而不侧翻?”“怎样减小船在行驶中的阻力?”,这两个问题能让学生认识到船的外型、结构和性能之间存在关联,为学生后续制作小船,开启研究船的历程进行了铺垫。
这三个问题可以作为核心问题穿插在探索活动中,也可以在课堂最后用于梳理和总结提升。
学情分析对于船这种交通工具,五年级学生非常熟悉,他们能说出许多种船的名称,知道一些常见船的用途。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1.热起来了【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热是一种能量,是可以传递的。
2.有多种方法可以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
3.加穿衣服会使人体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而是起到了保温作用。
过程与方法:1.自主设计实验探究衣服是否能为身体增加热量。
2.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并由此形成合乎逻辑的实验结论。
3.确立自己的观点并进行推理与论证。
情感态度价值观:1.对热现象产生探究的兴趣。
2.尊重客观事实。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对冷热现象的关注和探索是经常和普遍的。
比如根据天气的冷热增减衣服;把压瘪了的乒乓球,浸人开水里烫一下,让乒乓球重新鼓起来;喝太烫的开水时会加入一些凉水,等等。
这节起始课就从“怎样给身体增加热量”的话题开始,让学生讨论,我们的身体从周围获得热量的途径和方法。
怎么让自己感觉热起来,学生有很多的体验:运动、晒太阳、用电暖器取暖……也包括加穿衣服。
对于小学生来说,增减衣服是习以为常的方法。
但如果反问一句:“衣服能给身体增加热量吗?”学生们或许会不置可否。
这是一个学生不曾思考过的问题,但也是可以去探究的问题。
这节课就让学生重点展开对“衣服是否能给身体增加热量”的自主探究活动,并由此引发学生探究热及热现象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经历“问题——解释——思维论证——实验验证——产生新的问题……”的探究过程。
【教学难点】分析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与数据,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与论证。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一个冷水袋、3个热水瓶、移动式小黑板块等。
学生材料:毛巾、一瓶接近人体温度的温水、电子温度计、记录表、手表等。
【教学过程设计】一、活动情境导入1.感受:摸摸冷水袋,说说感觉。
2.问题:什么时候我们的身体会感觉到冷?3.导入:冬天的时候,我们身上的热量容易散失,会觉得很冷,有什么方法能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吗?(揭题:热起来)二、热起来的方法1.交流:你有什么方法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每位同学说一种方法。
(1)学生自由说,教师引导。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二单元热
第二单元热
第九课时
教学内容:1、热起来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
2、加穿衣服会使人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
过程与方法:
1、自主设计实验探究衣服是否能为身体增加热量。
2、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并由此形成合乎逻辑的实验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对热现象产生探究的兴趣。
2、尊重客观事实。
【教学重点】自主设计实验探究衣服是否能为身体增加热量。
【教学难点】设计、验证“衣服能不能自己产生热”的活动【教学准备】温度计、毛巾、实验记录单等
【教学过程】
三、研究衣服否生热的问题
1、师:早上起床和晚上躺入被窝时,你的被子是凉还是热的呢?说明什么?
2、学生交流。
3、衣服到底能不能生热呢?我们怎么研究这个问题?
4、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加穿衣服是不会给身体增加热量。
(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方法)
5、交流研究方法。
(通过讨论、验证衣服能不能自己产生热的活动,使学生经历“问题——解释——思维论证——实验验证”的探究过程。
在交流活动中学生的方案可能存在不严谨的地方,教师要和孩子们集体研讨,发现问题,提出调整建议)
6、学生分组验证实验,根据实验现象进行交流。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备课手册BEI KE SHOU CE
学科:科学
年级:五
学年度
第二学期第2本
单位:
主备人:
姓名:
单元教学计划(第 2 单元)
课时备课
课时备课
课时备课
课时备课
课时备课
课时备课
课时备课
课时备课
意的事项。
3、学生分组实验。
4、交流实验结果,汇报哪种保温方法最为有效。
5、你们有办法让热水始终保持原来的温度吗?
6、小组讨论
7、全班交流:保持热水原来温度的方法。
8、小结:保温杯只能减缓物体温度的变化,而不能
保持物体原来的温度不变。
四、保藏冰块比赛
1、选择合适的材料制作一个保温杯,杯外的包装厚
度不得超过3厘米。
2、课外进行保藏冰块的比赛,看看哪组的保温效果
最好。
板书设计: 8 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
热的良导体-------吸热快,散热快--------水温降得快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也慢-----水温降得慢教后反思:。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1、任务
根据所学知识和提供的材料,发挥想象,自己设计一艘小船。2、制定方案
为了更好地完成任务,我们要先做好设计。我们在设计船的时候需要考虑哪些方面的因素?
3、画出船的设计图
4、设计图展示与交流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2.根据设计目标,对制作的竹筏(木排)的性能进行测评,并不断改进结构提高船的载重量和稳定性。
3.通过探究,认识到船的结构与载重量和稳定性有关。
教学重难点:通过实验发现浮的材料可以制作船,改变材料的结构可以改变船的载重量和稳定性。
竹筏的制作和测试。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任务:设计与制作竹筏模型
1、从制作的材料、方法等角度说出自己的设想。
3、为什么沉的材料做成船形后能浮在水面上?
三、挑战载重量
1、活动要求2、实验演示
播放视频。
3、挑战记录表
4、讨论
为什么各小组制作的小船载重量不一样?
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第二单元第4课主备人:投放日期2023年月日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第4课增加船的载重量
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目标
1.技术可以改变船的载重量,推动着船的发展。
教学过程
一、用橡皮泥和铝箔纸造船
1、橡皮泥和铝箔纸有什么特点?
明确:较软,容易塑形。
2、我们能否利用橡皮泥和铝箔纸的可塑性制造一艘小船?
3、根据自己的设想画出设计图,说明设计理由。
二、小船浮起来
1、做好的橡皮泥小船和铝箔纸船放在水面上能浮起来吗?
实验检验,能浮起来。
2、轻轻地把小船向下压,你感觉到了什么?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课题 2.1热起来了共 1 课时第 1 课时教学目标1、自主设计实验探究衣服是否能为身体增加热量。
2、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并由此形成合乎逻辑的实验结论。
教学重难点或关键设计、验证“衣服能不能自己产生热”的活动教学具温度计等教学时间年月日教学流程添加或删减内容一、引入:师与学生握手感觉手凉手热。
师:你有什么办法使我(或你)的手热起来吗?(板书课题:热起来了)师:大家思考过没有,为什么搓手能使我们的手热起来?(摩擦产生了热)二、讨论使我们身体热起来的原因1、冬天,我们觉得很冷时,有什么办法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2、小组讨论交流(老师板书时分四类板书1、外界物质直接给予热;2、外界物质吃进我们身体变成热;3、自身运动产生热的;4、保温的)3、分析使我们身体热的原因师:分析这些方法是怎么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的?板书:晒太阳、温泉、烤火……(外界物质给予热量)吃食物(外界物质吃进身体产生热量)跑步等运动(血液循环加快)加穿衣服、盖被子 ----- ?师:加穿衣服后,我们的身体为什么会感觉热起来呢?讨论汇报(加穿衣服使我们热起来的原因-----衣服能生热;衣服不能生热,,衣服的作用是保温,阻止热量散发,同时阻挡冷气进入.....)(通过提出这样一个发散的问题,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为什么会热起来,热的产生跟什么有关?在师生交流活动中,知道使身体热起来的一些方法,同时引出衣服能不能自己产生热的问题。
)三、研究衣服否生热的问题1、师:早上起床和晚上躺入被窝时,你的被子是凉还是热的呢?说明什么?2、学生交流。
3、衣服到底能不能生热呢?我们怎么研究这个问题?4、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加穿衣服是不会给身体增加热量。
(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方法)5、交流研究方法。
6、学生分组验证实验,根据实验现象进行交流。
四、小结:1、通过实验,你们现在是怎么认为的?2、通过实验研究你们有什么新的发现?3、通过实验研究你们有什么新的想法?4、通过实验你们有什么新的问题?板书设计1、热起来了晒太阳、温泉、烤火……(外界物质给予热量)吃食物(外界物质吃进身体产生热量)跑步等运动(血液循环加快)加穿衣服、盖被子 ----(衣服不能生热,衣服的作用是保温,阻止热量散发,同时阻挡冷气进入)反思(注:内容统一用五号宋体编写)课题 2.2给冷水加热共 2 课时第 1 课时教学目标从影响物体在水中沉浮的因素去分析水受热后产生的变化。
2023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含教材目录)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船的研究1.船的历史2.用浮的材料造船3.用沉的材料造船4.增加船的载重量5.给船装上动力6.设计我们的小船7.制作与测试我们的小船1.船的历史【教材简析】本课是五年级下册《船的研究》单元的第一课。
本单元共七课,前五课围绕船的材料、结构、动力等内容,引导学生在比较船的不同中,认识船只在体积、材料、构造、动力等方面的科学技术演化特点。
最后两课让学生选择材料,设计和制作一艘符合一定性能标准的小船。
作为单元的起始课,本课聚焦部分明确了研究对象是“船”,开门见山地抛出问题“关于船,你知道什么?还想研究什么?”,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探索部分由三个活动组成。
第一个活动是交流关于船的知识,并将“我们已经知道的”和“我们还想研究的”内容记录在班级记录表上;第二个活动通过观察不同时期的典型的船,思考“船的哪些方面发展了”,教材还进一步选取摇橹木船和轮船两类典型船,从体积、船体材料、动力等方面比较不同;第三个活动研究独木舟如何稳定地负载物体,还通过对比实验验证了尖形船首有利于减小船在水中受到的阻力。
研讨部分,“从船的发展历史中,你发现了哪些变化?”这个问题引发学生体会到技术变革在船的演化上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怎样让独木舟保持稳定而不侧翻?”“怎样减小船在行驶中的阻力?”,这两个问题能让学生认识到船的外型、结构和性能之间存在关联,为学生后续制作小船,开启研究船的历程进行了铺垫。
这三个问题可以作为核心问题穿插在探索活动中,也可以在课堂最后用于梳理和总结提升。
【学情分析】对于船这种交通工具,五年级学生非常熟悉,他们能说出许多种船的名称,知道一些常见船的用途。
然而,他们缺乏对船的历史的深入了解,不清楚船在发展过程中哪些方面发生了改变,对船在行驶中如何保持稳定、减少阻力的方法认识模糊。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船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2.造船的技术发展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明进程。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导读: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二单元热第二单元热第九课时教学内容:1、热起来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
2、加穿衣服会使人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
过程与方法:1、自主设计实验探究衣服是否能为身体增加热量。
2、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并由此形成合乎逻辑的实验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1、对热现象产生探究的兴趣。
2、尊重客观事实。
【教学重点】自主设计实验探究衣服是否能为身体增加热量。
【教学难点】设计、验证“衣服能不能自己产生热”的活动【教学准备】温度计、毛巾、实验记录单等【教学过程】一、引入:师与学生握手感觉手凉手热。
师:你有什么办法使我(或你)的手热起来吗?(板书课题:热起来了)师:大家思考过没有,为什么搓手能使我们的手热起来?(摩擦产生了热)二、讨论使我们身体热起来的原因1、冬天,我们觉得很冷时,有什么办法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2、小组讨论交流(老师板书时分四类板书1、外界物质直接给予热;2、外界物质吃进我们身体变成热;3、自身运动产生热的;4、保温的)3、分析使我们身体热的原因师:分析这些方法是怎么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的?板书:晒太阳、温泉、烤火……(外界物质给予热量)吃食物(外界物质吃进身体产生热量)跑步等运动(血液循环加快)加穿衣服、盖被子-----?师:加穿衣服后,我们的身体为什么会感觉热起来呢?讨论汇报(加穿衣服使我们热起来的原因-----衣服能生热;衣服不能生热,,衣服的作用是保温,阻止热量散发,同时阻挡冷气进入.....)三、研究衣服否生热的问题1、师:早上起床和晚上躺入被窝时,你的被子是凉还是热的呢?说明什么?2、学生交流。
3、衣服到底能不能生热呢?我们怎么研究这个问题?4、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加穿衣服是不会给身体增加热量。
(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方法)5、交流研究方法。
(通过讨论、验证衣服能不能自己产生热的活动,使学生经历“问题——解释——思维论证——实验验证”的探究过程。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三洲中心校第五下册科学科教案
(注:内容统一用五号宋体编写)
三洲中心校第五下册科学科教案
(注:内容统一用五号宋体编写)
三洲中心校第五下册科学科教案
(注:内容统一用五号宋体编写)
三洲中心校第五下册科学科教案
(注:内容统一用五号宋体编写)
三洲中心校第五下册科学科教案
(注:内容统一用五号宋体编写)
三洲中心校第五下册科学科教案
(注:内容统一用五号宋体编写)
三洲中心校第五下册科学科教案
(注:内容统一用五号宋体编写)
三洲中心校第五下册科学科教案
(注:内容统一用五号宋体编写)
三洲中心校第五下册科学科教案
(注:内容统一用五号宋体编写)
三洲中心校第五下册科学科教案
(注:内容统一用五号宋体编写)
三洲中心校第五下册科学科教案
(注:内容统一用五号宋体编写)
三洲中心校第五下册科学科教案
(注:内容统一用五号宋体编写)。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2.4空气的热胀冷缩》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2.4空气的热胀冷缩》教案一. 教材分析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2.4空气的热胀冷缩》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探究,了解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先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热胀冷缩现象,再通过实验探究空气的热胀冷缩,最后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生活中的现象有好奇心,愿意探究问题。
但他们对于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验和讲解让他们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有待提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知道热胀冷缩的原因。
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科学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的理解和掌握。
2.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验探究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思考、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热水、冷水、气球、塑料瓶等。
2.教学课件: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的图片、视频等。
3.教学设计:教学流程、问题设计、实验操作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热胀冷缩现象,如夏天汽车爆胎、冬天水管破裂等,引导学生关注热胀冷缩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展示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空气也会发生热胀冷缩。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实验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4.巩固(5分钟)学生分享实验结果,教师总结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并解释原因。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船的研究》教案(2023春新课标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船的研究》教案(2023春新课标版)一. 教材分析《船的研究》是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课。
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船的浮力原理和船的设计与制作。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科学原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浮力原理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船的设计和制作方面可能缺乏实践经验,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提高。
此外,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也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培养。
三. 教学目标1.了解船的浮力原理,知道船的设计和制作的基本知识。
2.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浮力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2.船的设计和制作技巧。
五. 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法、实验法、小组合作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主动探究船的浮力原理和设计制作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材、PPT、实验器材(如船模型、浮力计、水等)。
2.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一个船模型和相关的实验器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各种船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船的形状和结构,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引导学生观察船模型,提问:“你们观察到了船的哪些特点?船是如何浮在水上的?”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船的浮力原理。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船的浮力原理和设计制作方法。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设计一艘更稳定的船?如何提高船的速度?”让学生发挥创新意识,提出自己的设计方案。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船的浮力原理和设计制作方法。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设计(教科版)
---------------------------------------------------------------最新资料推荐------------------------------------------------------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设计(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设计(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设计(教科版)莲山课件 k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设计(教科版)第二单元热 1、热起来了【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
2、加穿衣服会使人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
过程与方法:1、自主设计实验探究衣服是否能为身体增加热量。
2、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并由此形成合乎逻辑的实验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1、对热现象产生探究的兴趣。
2、尊重客观事实。
【教学重点】自主设计实验窃探究衣服是否能为身体增加胰热量。
【教学难点】设计蔬、验证衣服能不能自己产诔生热的活动【教学准备积】温度计、毛巾、实验记录冶单等【教学过程】一、坊引入:师与学生握手感觉颞手凉手热。
师:你有什么棠办法使我(或你)的手热起偾来吗?(板书课题:1/ 23热起来晾了)师:大家思考过没有轭,为什么搓手能使我们的手裹热起来?(摩擦产生了热) 卫二、讨论使我们身体热起キ来的原因 1、冬天,我们霞觉得很冷时,有什么办法使浏我们的身体热起来? 2、小组讨论交流(老师板书时造分四类板书 1、外界物质直i接给予热;2、外界物质吃智进我们身体变成热;3、自郜身运动产生热的;4、保温茛的) 3、分析使我们身体鲶热的原因师:分析这些方俱法是怎么使我们的身体热起蝠来的?板书:晒太阳、温助泉、烤火(外界物质给玉予热量)吃食物(外界物筲质吃进身体产生热量)跑疾步等运动(血液循环加快)宗加穿衣服、盖被子--- 寂 --?师:加穿衣服后,Э 我们的身体为什么会感觉热饥起来呢?讨论汇报(加穿谝衣服使我们热起来的原因- 裨 ----衣服能生热;衣服抿不能生热,,衣服的作用是馒保温,阻止热量散发,同时盯阻挡冷气进入.....) (通过提出这样一个发散的锂问题,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搽为什么会热起来,热的产生瞢跟什么有关?在师生交流活酒动中,知道使身体热起来的一些方法,同时引出衣服能钯不能自己产生热的问题。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设计(教科版)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设计(教科版)第二单元热、热起来了【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
2、加穿衣服会使人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
过程与方法:、自主设计实验探究衣服是否能为身体增加热量。
2、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并由此形成合乎逻辑的实验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对热现象产生探究的兴趣。
2、尊重客观事实。
【教学重点】自主设计实验探究衣服是否能为身体增加热量。
【教学难点】设计、验证“衣服能不能自己产生热”的活动【教学准备】温度计、毛巾、实验记录单等【教学过程】一、引入:师与学生握手感觉手凉手热。
师:你有什么办法使我(或你)的手热起来吗?(板书题:热起来了)师:大家思考过没有,为什么搓手能使我们的手热起来?(摩擦产生了热)二、讨论使我们身体热起来的原因、冬天,我们觉得很冷时,有什么办法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2、小组讨论交流(老师板书时分四类板书1、外界物质直接给予热;2、外界物质吃进我们身体变成热;3、自身运动产生热的;4、保温的)3、分析使我们身体热的原因师:分析这些方法是怎么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的?板书:晒太阳、温泉、烤火……(外界物质给予热量)吃食物(外界物质吃进身体产生热量)跑步等运动(血液循环加快)加穿衣服、盖被子-----?师:加穿衣服后,我们的身体为什么会感觉热起来呢?讨论汇报(加穿衣服使我们热起来的原因-----衣服能生热;衣服不能生热,,衣服的作用是保温,阻止热量散发,同时阻挡冷气进入)三、研究衣服否生热的问题、师:早上起床和晚上躺入被窝时,你的被子是凉还是热的呢?说明什么?2、学生交流。
3、衣服到底能不能生热呢?我们怎么研究这个问题?4、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加穿衣服是不会给身体增加热量。
(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方法)、交流研究方法。
6、学生分组验证实验,根据实验现象进行交流。
四、小结:、通过实验,你们现在是怎么认为的?2、通过实验研究你们有什么新的发现?3、通过实验研究你们有什么新的想法?4、通过实验你们有什么新的问题?板书设计:、热起来了晒太阳、温泉、烤火……(外界物质给予热量)吃食物(外界物质吃进身体产生热量)跑步等运动(血液循环加快)加穿衣服、盖被子----(衣服不能生热,衣服的作用是保温,阻止热量散发,同时阻挡冷气进入)教学后记:2、给冷水加热【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水受热以后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并由此形成合乎逻辑的实验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1、对热现象产生探究的兴趣。
2、尊重客观事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自主设计实验探究衣服是否能为身体增加热量。
【教学难点】设计、验证“衣服能不能自己产生热”的活动
2、学生交流。
3、衣服到底能不能生热呢?我们怎么研究这个问题?
4、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加穿衣服是不会给身体增加热量。(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方法)
5、交流研究方法。
6、学生分组验证实验,根据实验现象进行交流。
四、小结:
1、通过实验,你们现在是怎么认为的?
2、通过实验研究你们有什么新的发现?
3、通过实验研究你们有什么新的想法?
教学资
源与开发
温度计、塑料袋、热水瓶、气球、水槽、试管、烧杯、烧瓶、橡皮塞、玻璃管、金属热胀冷缩演示器、酒精灯、铁架台、铁片、火柴、蜡烛、各种材料制成的杯子和调羹、毛巾、泡沫塑料块。
课时
安排
共8课时
课时备课
课题
1、热起来了
课型
新授
总课时
9
授课日期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1、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
2、加穿衣服会使人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
科学概念
●热是一种能量的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
●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传递,不同物质传递热的本领是不同的。
●物体由冷变热或由热变冷的过程中会发生体积的变化,这可以通过我们的感官感觉到或通过一定的装置和实验被观察到。
●大多的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具有受热时体积膨胀,遇冷时体积缩小的性质。
2、根据看到的现象尝试做出解释。
3、小组讨论,谁的解释更有说服力。
4、全班交流。
5、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哪些因素有关?
6、冷水由沉变浮能不能用物体沉浮的几个因素来进行解释?
7、再次对冷水袋上浮的原因做出自己的推测。
三、研究水受热上浮的原因
1、师:我们用什么方法来证明我们的推测呢?为了把实验做好,在研究之前要设计好实验方案。
2、小组讨论交流(老师板书时分四类板书1、外界物质直接给予热;2、外界物质吃进我们身体变成热;3、自身运动产生热的;4、保温的)
3、分析使我们身体热的原因
师:分析这些方法是怎么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的?板书:晒太阳、温泉、烤火……(外界物质给予热量)
吃食物(外界物质吃进身体产生热量)
跑步等运动(血液循环加快)
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过程中,发现和提出新的问题,并通过观察、实验,搜寻证据以解决问题。
●改进实验方法,以获得更多、更明显的观察现象。●根据已有知识,运用推理对现象做出解释。●尝试自主设计实验,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对观察结果选择合适的方法(文字或图示)进行描述和交流。●尝试用模型解释微观现象。●学习正确使用酒精灯、温度计等仪器开展观察实验活动。
加穿衣服 、盖被子 ----- ?
师:加穿衣服后,我们的身体为什么会感觉热起来呢?
讨论汇报(加穿衣服使我们热起来的原因-----衣服能生热;衣服不能生热,,衣服的作用是保温,阻止热量散发,同时阻挡冷气进入.....)
三、研究衣服否生热的问题
1、师:早上起床和晚上躺入被窝时,你的被子是凉还是热的呢?说明什么?
4、通过实验你们有什么新的问题?
板书设计:1、热起来了
晒太阳、温泉、烤火……(外界物质给予热量)
吃食物 (外界物质吃进身体产生热量)
跑步等运动 (血液循环加快)
加穿衣服 、盖被子 ----(衣服不能生热,衣服的作用是保温,阻止热量散发,同时阻挡冷气进入)
教后反思:
课时备课
课题
2、给冷水加热
课型
新授
总课时
备 课 手 册
学科:科学
年级:五
学年度
第二学期第2本
单位:
主备人:
姓名:
单 元 教 学 计 划
(第2单元)
单元
》、《给冷水加热》、《液体的热胀冷缩》、《空
气的热胀冷缩》、《金属热胀冷缩吗》、《热是怎样传递的》、《传热比赛》、《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八个教学活动。
教
学
目
标
设
定
课前准备:温度计、毛巾、实验记录单等
教学过程
我的修改
(二次备课)
一、引入:
师与学生握手感觉手凉手热。
师:你有什么办法使我(或你)的手热起来吗?(板书课题:热起来了)
师:大家思考过没有,为什么搓手能使我们的手热起来?(摩擦产生了热)
二、讨论使我们身体热起来的原因
1、冬天,我们觉得很冷时,有什么办法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
【教学难点】研究水受热上浮的原因
课前准备:为每组准备:可封口的小塑料袋,水槽;热水,冷水;天平,试管;气球皮,剪刀,橡皮筋。
教学过程
我的修改
(二次备课)
一、谈话导入:
1、要使一杯冷水变成热水,有哪些方法?
2、师生交流。
二、给塑料袋里的冷水加热
1、师:在密封的小塑料袋里装满冷水,然后浸入热水中,仔细观察冷水袋的变化。
10
授课日期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水受热以后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
过程与方法:1、从影响物体在水中沉浮的因素去分析水受热后产生的变化。2、设计实验,观察水受热以后重量和体积是否发生了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乐于发现新的问题,愿意积极探索。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关注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
2、设计实验,观察水受热以后重量和体积是否发生了变化
教学难点:探究物质在热量变化过程中产生的不易察觉的变化,主要是热胀冷缩现象,以及热量转移(传递)的过程。
教
学
整
体
构
思
与
建
议
本单元的8个课题活动之间是有着很强的联系的。每课的探究内容或是对前一课提出的问题的解答,或是对前一活动内容的继续深人。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中有效引导,促使学生们在每个探究活动即将结束时,能为下一个的探究提出新的问题,或清理出进一步探究的方向。
2、研究水在变热过程中重量是否发生变化。
3、研究水在变热过程中体积是否发生变化。
4、分析整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探究热现象的兴趣。
●相信自己的感受,但更愿接受客观事实。
●意识到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这种运动变化的规律是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被人们所认识的。
●初步意识到事物遵循普遍规律,但也有特殊性。
教
学
重
点
难
点
教学重点:探究物质在热量变化过程中产生的不易察觉的变化,主要是热胀冷缩现象,以及热量转移(传递)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