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碳酸酯的生产及应用

合集下载

聚碳酸酯属于什么塑料

聚碳酸酯属于什么塑料

聚碳酸酯属于什么塑料聚碳酸酯是一种常见的塑料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它由碳酸酯单体经过聚合反应形成,具有诸多优点,例如优良的物理性能、热稳定性和耐化学腐蚀能力等。

本文将介绍聚碳酸酯的基本特性以及其在工业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物化性质聚碳酸酯具有较高的熔点和玻璃化转变温度,使其具备良好的热稳定性能。

它们具有较高的硬度和强度,抗冲击性也相对较好。

此外,聚碳酸酯还具有优异的耐化学腐蚀性能,在酸、碱等环境中具备较高的稳定性。

应用领域聚碳酸酯在工业生产中广泛应用。

由于其热稳定性和耐化学腐蚀性能,它常被用于制造化工设备、管道以及耐酸碱液体的容器等。

聚碳酸酯制品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制造电子产品、汽车零件和机械零件等。

其优良的物理性能也使得聚碳酸酯被用于制造光学镜片、塑料瓶等透明制品。

另外,聚碳酸酯还具有良好的电绝缘性能,被广泛用于制造电气电子设备的绝缘材料。

对于食品行业,聚碳酸酯制品无毒、无味,因此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包装材料的制造。

环保与可持续发展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提高,可持续发展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话题。

在塑料领域,聚碳酸酯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

相比于传统的塑料材料,聚碳酸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排放和废水排放相对较少,因此更加环保。

此外,聚碳酸酯还具有较好的可回收性和可再生性。

在回收过程中,聚碳酸酯可以通过加热再次变为可塑化的状态,从而可以进行再加工。

同时,一些聚碳酸酯制品还可以通过化学降解的方式,使其变为可再生的原料,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结论聚碳酸酯作为一种重要的塑料材料,具有优良的物理性能、热稳定性和耐化学腐蚀能力。

它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电子产品制造、光学器件等领域。

此外,在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聚碳酸酯的环保性能和可回收性也使其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

总而言之,作为一种多功能的塑料材料,聚碳酸酯在不同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环保意识的增强,聚碳酸酯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和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

聚碳酸酯板是什么材料生产的

聚碳酸酯板是什么材料生产的

聚碳酸酯板是什么材料生产的聚碳酸酯板是一种常见的塑料制品,由聚对苯二甲酸碳酸酯和一些促进剂组成。

它具有高强度、高透明度、抗冲击等特点,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家具、电子、医疗器械等领域。

聚碳酸酯板的制作过程首先是将聚对苯二甲酸碳酸酯作为原料,通过特定的加工工艺进行加热并加入一定比例的促进剂。

促进剂的种类和比例根据所需的产品性能而定。

随后,通过挤出、压制、注塑等方法将熔化的聚碳酸酯原料进行成型。

最后,经过冷却、固化等工艺,制成成品。

聚碳酸酯板的原料聚对苯二甲酸碳酸酯具有独特的化学结构,通过高温加热可以使其熔化成为可塑性的物质。

同时,加入适量的促进剂可以调整聚碳酸酯板的物理和化学性能,使其更加适合于不同的应用领域。

聚碳酸酯板具有许多优良的特性。

首先,它具有优异的透明度,透光率高达90%以上,比玻璃更加清晰明亮。

其次,聚碳酸酯板具有较高的强度,抗冲击性能优异,是一种非常坚固耐用的材料。

此外,它还具有良好的耐化学腐蚀性能,不易受到酸碱等物质的侵蚀。

同时,聚碳酸酯板还具有较好的耐候性和隔热性能,可以在各种恶劣环境中稳定使用。

因为其优异的性能,聚碳酸酯板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建筑领域,聚碳酸酯板常用于采光天窗、室内分隔、隔音屏障等装饰材料。

在家具领域,它可以用于制作桌面、椅背、护栏等部件,美观且耐用。

在电子行业,聚碳酸酯板常用于制作手机外壳、显示屏保护板等。

在医疗器械领域,它可以用于制作手术器械的透明罩等。

总结而言,聚碳酸酯板是一种以聚对苯二甲酸碳酸酯为原料,经过加热、挤出、压制、冷却等工艺制成的塑料制品。

它具有高强度、高透明度、抗冲击等特点,在建筑、家具、电子、医疗器械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聚碳酸酯板的制作过程经过严格的工艺控制,确保产品的质量稳定可靠。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聚碳酸酯板的性能和应用领域也将不断拓展,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和美好。

国内外聚碳酸酯的生产

国内外聚碳酸酯的生产

国内外聚碳酸酯的生产、消费与市场何燕(浙江巨化股份公司贸易部)聚碳酸酯(PC),学名2,2—双(4—羟基苯基)丙烷聚碳酸酯,即通常所称的双酚A型聚碳酸酯。

是一种无定形的、无味、无臭、无毒、透明的热塑性聚合物,具有机械、热及电等综合性能,特别是耐冲击、蠕变小、制品尺寸稳定,它与ABS、PA、POM、PBT以及改性PPO一起被称为六大通用工程塑料。

是六大通用工程塑料中唯一具有良好的透明性能品种,且以冲击强度高而著称。

在工程塑料中消费量仅次于聚酰胺,是性能均衡,用途广泛的重要品种,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中有着广泛的用途。

聚碳酸酯自1956年问世以来,首先在德国工业化,以后陆续在日本、西欧、美国实现了工业化,到80年代其生产能力已发展到40余万吨/年。

最早的PC树脂的合成工艺主要为酯交换法和双酚A溶液光气法,这两种工艺现在都已被淘汰。

目前所有的双酚A型PC树脂生产都采用双酚A钠盐光气界面缩聚法。

由于光气的毒性很高,需采用一氯甲烷作溶剂,生产中会生成副产物氯化钠,此种工艺正面临越来越多的来自环保方面的压力,这使得有关方面研究非光气工艺的兴趣越来越浓,第一套工业化非光气法PC树脂生产装置已于1993年在日本投产。

l 生产方法生产双酚A型聚碳酸酯的合成方法很多,工业生产主要有光气法(界面缩聚)和酯交换法(熔融缩聚)两种,分别得到光气法聚碳酸酯和酯交换法聚碳酸酯两种产品。

两种方法均可采用间歇或连续方式生产。

2 世界PC树脂市场到1997年初,世界PC树脂生产能力近140万t,1996年的平均开工率为84%,产量达114万t。

PC树脂的产量在80年代增长很快,1981年时为23万t,1988年时猛增到54.5万t,年均增长率达13%。

随后,由于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的世界经济衰退,1988年至1996年,世界PC树脂产量的年增长率只有9.1%。

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PC树脂1996年供需情况见表1。

表1 1996年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PC树脂生产消费及预测(万t)聚碳酸酯按功能特性可分为一系列品级,如通用级、透明级、医药食品级,阻燃、耐热、耐候、润滑、玻璃纤维增强、无机物填充、电磁屏蔽、抗静电等品级和复合品级。

聚碳酸酯制作过程

聚碳酸酯制作过程

聚碳酸酯制作过程
聚碳酸酯是一种常见的高性能塑料材料,具有优异的耐热性、耐冲击性和透明度,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其制作过程主要包括原料准备、缩聚、聚合和后续加工等阶段。

首先,聚碳酸酯的制作需要准备适量的苯酚和二氧化碳。

苯酚是聚碳酸酯的主要原料之一,而二氧化碳则是用来进行缩聚反应的重要中间体。

这两种原料的质量和纯度对最终产品的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缩聚阶段,苯酚和二氧化碳首先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进行反应,形成二酚化合物。

随后,这些二酚化合物会进一步聚合,形成线性或支化结构的聚合物。

这一缩聚过程通常需要催化剂的存在,以促进反应的进行。

接着是聚合阶段,聚碳酸酯的分子链会不断延伸,形成长链聚合物。

这一过程一般是在高温下进行,以确保聚合反应的顺利进行。

此时需要控制好反应的温度和时间,以获得理想的聚合物分子结构和分子量。

最后,在完成聚合反应后,会进行一系列的后续加工步骤。

例如,将聚碳酸酯熔融后注射成型,制成各种塑料制品。

这些制品可以进一步经过表面处理、添加填料或着色等工艺,以满足不同应用领域的需求。

总的来说,聚碳酸酯的制作过程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化学工程过程。

通过精准控制原料质量、反应条件和加工工艺,可以生产出高质量的聚碳酸酯材料,为各行各业提供优质塑料产品。

1。

聚碳酸酯(PC)材料简介

聚碳酸酯(PC)材料简介

聚碳酸酯材料简介聚碳酸酯 3.1 简介聚碳酸酯是一种无味、无臭、无毒、透明的无定形热塑型材料,是分子链中含有碳酸酯的一类高分子化合物的总称,简称PC。

一般结构式可表示,由于R基团的不同,它可分为脂肪族类和芳香族类两种。

但因制品性能、加工性能及经济因素等的制约,目前仅有双酚A型的芳香族聚碳酸酯投入工业化规模生产和应用。

双酚A型聚碳酸酯是目前产量最大、用途最广的一种聚碳酸酯,也是发展最快的工程塑料之一。

双酚A型聚碳酸酯(Bisphenol A type Polycarbonate,简称PC)的结构式因其具有优良的冲击强度、耐蠕变性、耐热耐寒性、耐老化性、电绝缘性及透光性等,广泛应用于电气电子零部件、机械纺织工业零部件、建筑结构件、航空透明材料及零部件、泡沫结构材料等。

随着汽车行业和电子行业的迅猛发展,近年来对PC的需求空前高涨,世界消费能力已达l100kt/a,其中国内PC消费也已达60kt/a。

目前PC的生产厂主要分布在美国、西欧和日本,其中,GE塑料公司、Bayer公司和Dow化学公司的生产能力占世界总生产能力的80%以上。

我国PC的研制开发工作始于1958年,由沈阳化工研究院首先开发成功;发展至今,所有工艺路线均以光气为起始原料,生产规模较小。

PC作为一类综合性能优越的工程塑料,应用范围越来越广。

但它也存在一些缺点:如加工流动性差,易于应力开裂、对缺口比较敏感以及耐磨性欠佳等。

但随着PC的生产工艺和改性技术的进步,这些方面逐步得到了改进,因此PC在越来越多的领域中得以应用。

3.2 聚碳酸酯的合成技术PC的早期工业化生产方法有酯交换法和溶液光气法两种,这两种工艺现在基本不再使用。

目前在工业生产中采用的主要是接口光气法。

由于光气毒性大,同时二氯甲烷和副产品氯化钠对环境污染严重,故20世纪90年代以来非光气法工艺发展迅速,1993年第一套非光气法装置在日本投产。

3.2.1 接口光气法接口光气法工艺先由双酚A和50%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双酚A钠盐,送入光气化反应釜,以二氯甲烷为溶剂,通入光气,使其在接口上与双酚A钠盐反应生成低分子聚碳酸酯,然后缩聚为高分子聚碳酸酯。

复合材料—聚碳酸酯PC

复合材料—聚碳酸酯PC

合成
• 2 熔融酯交换缩聚法
• 熔融酯交换缩聚法的两种反应单体分别是双酚A 和碳酸二 苯酯。
• 碳酸二苯酯和双酚A 在催化剂的作用下, 先进行酯交换反 应, 由于酯交换反应过程为可逆平衡反应, 在反应过程中不 断除去小分子苯酚, 以使反应向酯交换反应的正反应方向 进行。在缩聚反应过程中, 在高温、高真空、催化剂存在 的情况下, 不断除去碳酸二苯酯, 使聚合物粘度逐渐升高, 当搅拌功率达到一定值时, 熔体聚合物直接从缩聚反应器 中挤压成条, 经切粒机切粒后形成聚碳酸酯树酯。
应用
• ⑴用于建材行业 • 聚碳酸酯板材具有良好的透光性,抗冲击性,
耐紫外线辐射及其制品的尺寸稳定性和良好的 成型加工性能,使其比建筑业传统使用的无机 玻璃具有明显的技术性能优势。 • ⑵用于汽车制造工业 • 聚碳酸酯具有良好的抗冲击、抗热畸变性能, 而且耐候性好、硬度高,因此适用于生产轿车 和轻型卡车的各种零部件,其主要集中在照明 系统、仪表板、加热板、除霜器及聚碳酸酯合 金制的保险杠等
• 在本生产工艺中, 碳酸二苯酯的生产是由光气法反应生成 的。
合成
• 3 非光气熔融酯交换缩聚法 • 非光气熔融酯交换缩聚法的两种反应单体同样分别是双酚
A 和碳酸二苯酯, 只不过此种方法的碳酸二苯酯的合成不 需要光气等有毒物质, 因此被称为绿色环保工艺。非光气 法制碳酸二苯酯技术, 以甲醇、一氧化碳、氧气为原料, 在 催化剂的作用下, 经氧化、羧基化等反应合成碳酸二甲酯; 或由二氧化碳、环氧乙烷合成碳酸亚乙酯, 碳酸亚乙酯与 甲醇反应生成碳酸二甲酯。再由碳酸二甲酯经酯交换过程 制取碳酸二苯酯。碳酸二苯酯和双酚A 在熔融状态下在催 化剂的作用下进行酯交换反应, 在反应过程中不断除去小 分子苯酚。然后在催化剂, 高真空, 高温条件下进行缩聚反 应, 生成聚碳酸酯。 • 本工艺不需要光气作为反应物, 无副产物, 基本无污染, 并 使碳酸二苯酯的纯度提高, 更加有利于聚合过程的进行, 是 今后聚碳酸酯生产工艺的发展方向。

PolyCarbonate(PC)简介

PolyCarbonate(PC)简介

•维卡软化点(VST, ASTM D 1525) 维卡软化点一般比热变形温度高,并且对树脂的实质软化点的测试上非常有用,因 为不受试样注塑条件的影响。 PC 树脂的维卡软化点随熔融指数增加也能维持较高 的维卡软化点。 ( 熔融指数 4 :151℃;熔融指数 22: 147℃) 另外, 因PC树脂的收缩率(0.005-0.007mm/mm)和线性热膨胀系数低,所以可用于高 温环境下要求耐热性能的产品。
PC原材料的用途及应用范围
应用范围 电器和电子 产品 一般机械 举例 通讯(手机, 传呼机)零部件, 家电(VTR, 音响)零部件, 电子 (电脑, 终端设备, 连接器)零部件, 照明(信号灯)零部件 电动工具零部件, 泵叶轮, 螺栓, 螺丝
精密办公 设备
汽车配件 医疗机械 安全设备
相机配件, 表的零部件, 现金出纳机零部件, 复印机零部件
大前灯镜头, 仪表板 眼药水容器 头盔, 防尘眼镜
PC的冲击强度与缺口直径的关系
缺口直径的大小对PC的冲击强度影响很大。 上图为不同熔融指数所对应的冲击强度与缺口直径的关系。当缺口直径为10-mil时, 随熔融指数增加冲击强度没有大幅度的下降情况;当缺口直径为 5-mil时,因应力过 于集中,当熔融指数高于12时,冲击强度有急速下降的情况。
PC的应力-应变(S-S) 曲线(@23℃)
PC的熔融指数与螺旋流长度的关系
如图所示在相同的加工温度及相同的挤出压力条件下,可以看得出熔融指数为22的树脂 比熔融指数为15的树脂在流动距离上比较长.因此螺旋流试验对树脂的实质流动性比较 上非常有用.
PC的伊佐德式冲击强度与温度关系
如上图所示温度和流动性对冲击强度的影响。当温度上升时,分子的运动会活跃起来, 因此树脂的柔软性和冲击强度也跟着增加。反之,当温度低于零摄氏度以下时,冲击 强度有急剧下降的倾向,特别是熔融指数越高这种倾向越明显,因此在选择低温条件 下使用的材料时得考虑上述倾向问题。

聚碳酸酯用途是什么

聚碳酸酯用途是什么

聚碳酸酯用途是什么聚碳酸酯作为一种重要的高分子材料,具有广泛的用途。

它有许多优秀的性能,例如优异的机械性能、热稳定性、电气绝缘性、耐候性和化学稳定性等,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首先,聚碳酸酯在塑料制品的生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由于其良好的加工性能和优异的机械性能,聚碳酸酯被广泛用于制造各种塑料制品,如电器壳体、家用电器配件、汽车零部件、电子产品外壳等。

聚碳酸酯制品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度,同时又具备一定的耐冲击性,能够满足各种应用的需求。

其次,聚碳酸酯在光学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聚碳酸酯具有良好的透明性和光学性能,特别是在紫外线透射性和耐辐射性方面表现出众。

因此,聚碳酸酯被广泛应用于光学器件,如眼镜镜片、防护面板、透明盾构屏障等。

聚碳酸酯制成的光学产品具有优秀的光学性能和强度,能够满足各种复杂环境下的使用需求。

另外,聚碳酸酯还被广泛应用于纺织领域。

由于聚碳酸酯纤维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如强度高、耐磨损、耐腐蚀等,被用于制作各种纺织品,如服装、家居纺织品等。

同时,聚碳酸酯纤维还具有优异的耐高温性能,能够满足一些特殊领域的需求。

此外,聚碳酸酯还有许多其他的应用。

例如,在建筑领域,由于聚碳酸酯具有良好的耐候性和耐久性,被广泛用于制作建筑材料,如光伏板、隔热材料等。

在包装领域,聚碳酸酯被用于制作各种食品包装材料,如瓶盖、瓶身等。

此外,在医疗领域,聚碳酸酯也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器械、医疗用品等。

总之,聚碳酸酯作为一种多功能的高分子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其优异的性能使其能够满足各种领域的需求,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相信聚碳酸酯在更多领域会有更广阔的应用空间。

聚碳酸酯(PC)工程塑料知识简介

聚碳酸酯(PC)工程塑料知识简介

聚碳酸酯(PC)树脂是一种性能优良的热塑性工程塑料,具有突出的抗冲击能力,耐蠕变和尺寸稳定性好,耐热、吸水率低、无毒、介电性能优良,是五大工程塑料中唯一具有良好透明性的产品,也是近年来增长速度最快的通用工程塑料。

目前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电气、建筑、办公设备、包装、运动器材、医疗保健等领域,随着改性研究的不断深入,正迅速拓展到航空航天、计算机、光盘等高科技领域。

一、生产状况聚碳酸酯工业化合成主要是界面光气化路线,以双酚A为原料,使用光气、氢氧化钠和二氯甲烷为原料及反应助剂,此法工艺成熟,产品质量较高,易于规模化和连续化生产,经济性好等,长期占据着聚碳酸酯生产的主导地位。

但由于该法使用的原料光气剧毒,因此近年来各大公司纷纷研究非光气法生产路线。

1993年非光气法工艺研究成功,并由GE塑料日本公司实现了工业化生产。

主要以双酚A与碳酸二苯酯为原料,该工艺是一种符合环境要求的“绿色工艺”,已成为今后聚碳酸酯合成工艺的发展方向,预计未来在聚碳酸酯生产中将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2002年全球PC总生产能力约230万吨/年,PC生产主要集中在美国、西欧和日本,上述三大产地生产能力约占世界总生产能力的90%。

目前世界聚碳酸酯工业发展呈现两大特点,一是生产更趋集中和垄断,德国拜耳公司、美国GE化学公司、道化学公司及日本帝人公司的生产能力占世界总生产能力的80%左右,这几大公司控制着世界聚碳酸酯的生产与市场,主宰着世界聚碳酸酯的命运。

二是亚洲发展迅速,近年来随着亚洲经济逐步恢复,中国、印度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对工程塑料的需求越来越强劲,世界著名聚碳酸酯生产商纷纷来亚洲投资建厂,据不完全统计.1997~2004年建设或拟建的聚碳酸酯装置70%在亚洲。

我国原有10余家聚碳酸酯生产企业,目前能维持生产仅有3家,分别为常州合成化工总厂3000吨/年(光气法)、上海中联化工厂1200吨/年(酯交换法)、重庆长风化工厂1000吨/年(酯交换法),总产能约5000吨/年,年产量不足千吨。

聚碳酸酯生产工艺

聚碳酸酯生产工艺

聚碳酸酯生产工艺
聚碳酸酯是一种重要的合成材料,广泛应用于塑料、纺织、建筑、电子、医疗等领域。

其生产工艺主要包括原料准备、缩聚反应、无溶剂脱模和后处理等步骤。

首先是原料准备。

聚碳酸酯的主要原料包括二酯酸(如对苯二甲酸)、二元醇(如乙二醇)和催化剂(如碲酸)。

在生产中,需要准备足够的原料,并确保其纯度和质量符合要求。

原料的配比需要根据具体产品的要求进行调整。

接下来是缩聚反应。

原料按照一定的比例加入反应釜中,同时加入适量的溶剂,如甲苯或氯甲烷等,使反应体系能够充分混合。

然后加热反应体系,一般在温度为150-200℃的条件下进
行反应。

在反应过程中,催化剂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加速了二元醇和二酯酸之间的酯键形成。

缩聚反应时间一般在2-4小
时左右,具体时间取决于原料的种类和用量。

随后是无溶剂脱模。

在缩聚反应结束后,得到的聚合物是高分子链结构,其中还存在着残留的溶剂和未反应的原料。

为了去除这些杂质,需要进行无溶剂脱模。

主要采用真空蒸馏的方式,将反应釜中的溶剂和未反应的原料蒸馏出来,得到高纯度的聚碳酸酯。

最后是后处理。

在无溶剂脱模后,还需要对聚碳酸酯进行进一步的处理,以获得最终的产品。

后处理的方式有很多种,例如冷却、混色、造粒和整形等。

具体的后处理方式取决于产品的用途和要求。

综上所述,聚碳酸酯的生产工艺包括原料的准备、缩聚反应、无溶剂脱模和后处理等步骤。

这些步骤的顺序和条件都有一定的要求,需要根据具体的产品需求进行调整。

科学合理地控制整个生产过程,能够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和提高生产效率。

聚碳酸酯

聚碳酸酯

聚碳酸酯(pc)工业上应用的聚碳酸酯主要由双酚A和光气来合成,其主链含有苯环和四取代的季碳原子,刚性和耐热性增加,Tm=265-270℃,Tg=149℃,可在15-130℃内保持良好地力学性能,抗冲性能和透明性特好,尺寸稳定,耐蠕变,性能优于涤纶聚酯,是重要的工程塑料。

但聚碳酸酯易应力开裂,受热时易水解,加工前应充分干燥。

聚碳酸酯的制法有酯交换法和光气直接法。

(1)酯交换法原理与生产涤纶聚酯的酯交换法相似。

双酚A与碳酸二苯酯熔融缩聚,进行酯交换,在高温减压条件下不断排除苯酚,提高反应程度和分子量。

酯交换法需用催化剂,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温度180-200℃,压力270-400Pa,反应1-3h,转化率为80%-90%;第二阶段,290-300℃,130Pa以下,加深反应程度。

起始碳酸二苯酯应过量,经酯交换反应,排出苯酚,由苯酚排出量来调节两基团数比,控制分子量。

苯酚沸点高,从高粘熔体中脱除并不容易。

与涤纶聚酯相比,聚碳酸酯的熔体粘度要高得多,例如分子量3万,300℃时的粘度达600Pa·s,对反应设备的搅拌混合和传热有着更高的要求。

因此,酯交换法聚碳酸酯的分子量受到了限制,多不超出3万。

(2)光气直接法光气属于酰氯,活性高,可以与羟基化合物直接酯化。

光气法合成聚碳酸酯多采用界面缩聚技术。

双酚A和氢氧化钠配成双酚钠水溶液作为水相,光气的有机溶液(如二氯甲烷)为另一相,以胺类(如四丁基溴化铵)作催化剂,在50℃下反映。

反映主要在水相一侧,反应器内的搅拌要保证有机相中的光气及时地扩散至界面,以供反映。

光气直接法比酯交换法经济,所得分子量也较高。

界面缩聚是不可逆反应,并不严格要求两基团数相等,一般光气稍过量,以弥补水解损失。

可加少量单官能团苯酚进行端基封锁,控制分子量。

聚碳酸酯用双酚A的纯度要求高,有特定的规格,不宜含有单酚和三酚,否则,得不到高分子量的聚碳酸酯,或产生交联。

聚氨基甲酸酯一、耐溶剂聚氨酯弹性体的制备方法由聚酯多元醇与二异氰酸酯通过一步或多步硫化反应进行制备。

聚碳酸酯材料用途

聚碳酸酯材料用途

聚碳酸酯材料用途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热塑性树脂,具有优异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质,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多种用途。

下面将介绍聚碳酸酯材料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电子产品领域在电子产品制造中,聚碳酸酯材料被广泛用于生产外壳、屏幕保护板和连接件等部件。

其优异的耐热性、抗冲击性和透明度使其成为制造手机、平板电脑、相机等产品的理想材料。

此外,聚碳酸酯还具有电气绝缘性能和耐候性,适用于生产电子元件的外壳和绝缘材料,保障电子设备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建筑领域聚碳酸酯材料在建筑领域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其高强度、耐候性和耐腐蚀性使其成为制造采光顶、隔热板和建筑外墙材料的理想选择。

聚碳酸酯材料的透明度和抗紫外线性能能够有效保护建筑内部不受紫外线侵害,同时提供良好的采光效果,使建筑更加明亮舒适。

汽车工业在汽车制造领域,聚碳酸酯材料通常用于生产车灯、车窗、车身外壳和内饰件等部件。

其优异的耐候性、抗冲击性和耐高温性能使其能够满足汽车在复杂道路条件下的使用需求。

聚碳酸酯材料还具有较好的加工性能,可通过注塑成型等工艺方式生产各种复杂形状的汽车部件,提高汽车的安全性和外观品质。

医疗器械领域在医疗器械制造中,聚碳酸酯材料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医疗器械外壳、手术器械、输液管路等产品。

其无毒、耐腐蚀和易清洁的特性使其成为医疗行业的首选材料之一。

聚碳酸酯材料还具有良好的透明性,能够确保医疗器械的清晰可见性,提高医疗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其他领域除了以上领域,聚碳酸酯材料还被应用于食品包装、家居用品、体育用具等多个领域。

其稳定性、耐用性和易加工性使其在各种应用场景下都能发挥重要作用。

例如,聚碳酸酯材料制成的饭盒、水杯、咖啡杯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和透明性,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

综上所述,聚碳酸酯材料具有多种优良性能,在各个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使其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功能性材料,为现代工业生产和生活提供了重要支撑。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需求的不断扩大,聚碳酸酯材料的用途将会更加多样化和广泛化。

聚碳酸酯生产工艺技术

聚碳酸酯生产工艺技术

聚碳酸酯生产工艺技术聚碳酸酯是一种重要的高分子材料,具有优良的物理性能和化学稳定性,被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建筑材料、汽车零部件、医疗器械等领域。

其生产工艺技术对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介绍聚碳酸酯的生产工艺技术,包括聚碳酸酯的合成、成型工艺和产品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一、聚碳酸酯的合成聚碳酸酯的合成是一个复杂的化学反应过程,一般采用缩聚反应和聚合反应两个步骤。

缩聚反应是将二苯酮和环氧丙烷反应生成二酚,然后再与高浓度的碳酸酯反应形成聚合物。

在缩聚反应中,需要控制反应的温度、压力和溶剂的选择,以确保产物的纯度和收率。

聚合反应是将聚合体和环氧化合物反应生成聚碳酸酯,这个步骤需要控制反应温度和时间,以及催化剂的选择和用量。

聚碳酸酯材料可以通过注塑、挤出、压延等成型工艺来制备成各种产品。

注塑是将熔融的聚碳酸酯材料通过注射机注入模具中,然后冷却成型,这种成型工艺适用于制备复杂形状的产品,并且生产效率高。

挤出是将熔融的聚碳酸酯材料挤出成型,适用于制备板材、管材等产品。

压延则是通过将熔融的聚碳酸酯材料挤出至两个辊子之间进行成型,适用于制备薄膜、片材等产品。

成型工艺的选择需要考虑产品的形状、尺寸和表面质量的要求。

三、聚碳酸酯产品的质量控制聚碳酸酯产品的质量受到原料、工艺和设备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需要严格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以确保产品的质量稳定。

首先是原料的选择和质量控制,需要选择优质的二苯酮、环氧丙烷和碳酸酯原料,并严格把关原料的纯度和含杂质的数量。

其次是工艺参数的控制,需要对反应温度、压力、时间进行严格控制,确保合成和成型过程中的各个参数处于最优状态。

最后是设备的维护和保养,需要定期对反应釜、注塑机、挤出机等生产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和产品的稳定质量。

聚碳酸酯生产工艺技术是一个综合性的技术体系,需要充分考虑化学合成、成型工艺和产品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在生产实践中,需要不断优化工艺和设备,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满足市场的需求。

聚碳酸酯生产工艺技术

聚碳酸酯生产工艺技术

聚碳酸酯生产工艺技术聚碳酸酯是一种重要的工程塑料,具有优异的物理性能和化学稳定性,被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建筑等领域。

聚碳酸酯的生产工艺技术对产品的质量和成本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介绍聚碳酸酯的生产工艺技术,包括原料准备、聚合反应、成型工艺等方面。

一、原料准备聚碳酸酯的生产原料主要包括苯酚、二氧化碳和苯基碳酸酯。

苯酚是聚碳酸酯的主要原料,通常采用苯与氢氧化钠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发生氢氧化反应制备苯酚。

二氧化碳作为碳原子的来源,通常采用从空气中提取二氧化碳。

苯基碳酸酯是聚碳酸酯的中间体,可以通过苯酚和二氧化碳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酯化反应制备。

在原料准备阶段,需要对原料进行精细的分析和控制,确保原料的纯度和稳定性,以保证最终产品的质量。

二、聚合反应聚碳酸酯的生产主要通过聚合反应实现。

聚合反应是将苯基碳酸酯与酸酐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环状开合聚合反应。

在反应过程中,需要控制反应温度、压力和催化剂的使用量,以保证聚合反应的高效进行。

还需要对反应过程进行监控和调节,确保聚合反应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聚合反应的控制是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需要进行精细的调节和控制。

三、成型工艺聚碳酸酯在生产过程中需要经过成型工艺才能形成最终的制品。

成型工艺主要包括热塑性成型和注塑成型两种方式。

热塑性成型是将聚碳酸酯材料加热至熔融状态,通过模具成型制成所需产品。

注塑成型是将熔融的聚碳酸酯材料注入模具中,经冷却凝固后形成所需产品。

在成型工艺中,需要对温度、压力、速度等参数进行严格控制,以保证产品的成型质量和精度。

还需要对成型工艺进行优化,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四、产品检测生产出的聚碳酸酯制品需要经过严格的产品检测,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性能符合要求。

产品检测主要包括外观检测、物理性能测试和化学性能测试等方面。

外观检测主要是检测产品的表面光洁度、色泽和外观缺陷等。

物理性能测试主要是检测产品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冲击强度、热变形温度等物理性能指标。

聚碳酸酯生产工艺技术

聚碳酸酯生产工艺技术

聚碳酸酯生产工艺技术
聚碳酸酯是一类高性能、高透明度、高可加工性的工程塑料,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耐化学腐蚀性、耐紫外线辐射性、耐冲击性等特点,广泛应用于电子、光学、医疗、汽车等领域。

在聚碳酸酯的生产中,主要有两种工艺技术,分别为直接法和酯交换法。

一、直接法
直接法是将苯酐或其其他衍生物与二元醇或其磷酸酯或缩醛等化合物反应得到母液,然后在酸催化剂下加入碳酸二丁酯或碳酸二乙酯等双酯类化合物生成聚碳酸酯的一种工艺。

工艺流程:
1. 用醇酸催化剂反应苯二酐、甲基2-丙烯醇酯、乙二醇酯和二甲基丙酮醇。

2.加入碳酸二乙酯或碳酸二丁酯,再用醇酸催化剂进行缩聚。

3. 去除溶剂,在真空中干燥得到聚碳酸酯产物。

4. 粉碎、造粒、注塑成型成为产品。

二、酯交换法
酯交换法是指将酸酐类化合物与二元醇、三元醇等醇类反应,先生成酯类,再在催化剂存在下进行开链聚合得到聚碳酸酯的一种工艺。

1. 将酸酐类化合物(如苯酐)与二元醇(如乙二醇)混合,并加入催化剂,通入氮气,反应制备酯类。

2.将产物和碳酸二丁酯进行混合,在鈹酸鈉催化下进行酯交换反应。

3. 进行聚合,反应40-60min,再加入混合物中绝大多数催化剂,反应30min,随后加入小量抗氧化剂进行加料。

4.降温、过滤、洗涤,干燥,制得聚碳酸酯。

聚碳酸酯的生产、应用及市场前景研究

聚碳酸酯的生产、应用及市场前景研究

聚碳酸酯的生产、应用及市场前景研究摘要:聚碳酸酯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在很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文章首先对其生产情况进行了调研,然后研究了其在各行业的应用情况,最后就其发展前景展开探究。

关键词:聚碳酸酯;生产;应用;市场前景引言聚碳酸酯的化工生产中,生产方法主要有界面缩聚工艺和熔融聚合两种工艺。

界面缩聚工艺为光气法,熔融聚合工艺为非光气法。

由于光气有剧毒,基于人们现在的环保和安全的理念,以及国家在聚碳酸酯行业的发展规划,在未来,熔融聚合工艺以其清洁性将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有效地推进其化工生产,使聚碳酸酯在更多领域得以应用。

一、生产(一)界面缩聚工艺(又称光气法)在界面缩聚法路线中,双酚A和烧碱首先反应生成双酚A钠盐,然后在惰性溶剂中被光气化。

反应一般按光气化反应和缩聚反应两个主要步骤进行批量连续操作,按其生产步骤,可以分为一步法和二步法,目前两种方法均已工业化。

光气化反应温度为25-42℃,压力为常压,反应产物为多相混合物,由溶解有聚合物的有机相和含烧碱、双酚A钠盐和氯化钠的水相组成。

在水相,光气快速水解为盐酸和CO2,该反应十分容易,甚至水和光气多相混合物在惰性介质中也能发生这种水解反应。

为此,不可能快速从二羟基化合物和光气在含水系统中直接制取聚碳酸酯。

另外,光气与双酚A钠鹽在含水介质中的反应比其水解要快得多,甚至在室温或低于室温下,苯基碳酸酯也可快速生成。

如果反应发生在与水不互溶的惰性溶剂中,光气或得到的氯甲酸酯的水解就可进一步减少,生成的聚碳酸酯为可溶状态,适用的溶剂包括在反应条件下稳定的芳香烃和氯化脂肪烃或氯化芳香烃,二氯甲烷是常用的溶剂。

当光气通人双酚A钠盐的水溶液中时,就生成氯化碳酸酯。

这些酯类从反应混合物中分出,并进一步与光气反应生成低分子量聚碳酸酯,这种低分子量产品再通过缩聚转化成高分子量聚碳酸酯。

(2)熔融聚合工艺(又称非光气法)非光气法是指在生产聚碳酸酯的整个过程中均不使用光气,包括碳酸二苯酯和碳酸二甲酯的合成,聚碳酸酯合成的副产苯酚可以循环至碳酸二苯酯合成,碳酸二苯酯合成的副产甲醇可以循环至碳酸二甲酯合成,最终形成了非光气法合成碳酸二甲酯—碳酸二苯酯一聚碳酸酯的绿色、安全、无毒和清洁的生产工艺路线。

聚碳酸酯聚合单体

聚碳酸酯聚合单体

聚碳酸酯聚合单体
在塑料工业中,聚碳酸酯是一类重要的高性能工程塑料,其聚合单体是一种重要的基础化学物质。

聚碳酸酯聚合单体是一种含有羰基和酯基的化合物,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耐候性和机械性能。

聚碳酸酯聚合单体的生产通常采用酚类和羧酸类作为原料。

其中,双酚A和苯二甲酸是常用的起始原料。

在聚合反应中,酚类与羧酸类经过酯交换反应生成聚合物的酯键,从而形成聚碳酸酯。

聚碳酸酯聚合单体具有很高的透明度和耐热性,因此广泛应用于制造各种透明的塑料制品,如光盘、眼镜镜片等。

与其它塑料相比,聚碳酸酯聚合单体还具有较高的抗冲击性,能够有效抵御外界冲击造成的破坏,因此在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此外,聚碳酸酯聚合单体还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可以通过注塑、挤出、吹塑等多种加工工艺制备成型。

这种优异的加工性能使聚碳酸酯聚合单体成为塑料制品加工行业的重要原料。

总的来说,聚碳酸酯聚合单体作为一种重要的高性能塑料原料,在现代工业生产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其优异的性能和广泛的应用领域使得聚碳酸酯聚合单体成为塑料行业中备受关注的研究对象,相信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聚碳酸酯聚合单体会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1。

聚碳酸酯的生产方法

聚碳酸酯的生产方法

聚碳酸酯的生产方法聚碳酸酯是一种重要的工程塑料,广泛应用于汽车零部件、光盘、瓶装饮料等领域。

其生产方法主要包括直接酯化法和环保法两种。

以下将详细介绍这两种生产方法的基本原理及步骤。

直接酯化法直接酯化法是一种传统的聚碳酸酯生产方法,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将二甲酯与苯酚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酯化反应制得聚碳酸酯。

具体步骤如下:1.原料准备:准备二甲酯、苯酚等原料,并根据一定的比例将它们加入反应釜中。

2.添加催化剂:加入酸性或碱性催化剂,以促进酯化反应的进行。

3.加热反应:在一定温度下加热反应釜,使反应物发生酯化反应,生成聚碳酸酯。

4.聚合:经过一系列的反应步骤后,生成的聚碳酸酯可通过适当的工艺进行聚合,形成成品。

直接酯化法是一种较为成熟的生产方法,已在工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

环保法随着社会对环保要求的提高,环保法逐渐成为一种备受关注的新型聚碳酸酯生产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环保催化剂在无溶剂或低溶剂条件下,在较低的温度下直接将二醇与二酸进行缩聚反应制备聚碳酸酯。

具体步骤如下:1.原料准备:准备二醇、二酸等原料,并将它们加入反应釜中。

2.添加环保催化剂:添加环保催化剂,它具有高效、低毒、低催化剂用量的特点。

3.低温反应:在较低的温度下进行反应,降低能耗和底物的损耗。

4.高效合成:通过环保法,可以在保障产品品质的同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符合现代工业的绿色生产理念。

环保法作为一种绿色环保的生产方法,受到了广泛关注和应用,为聚碳酸酯的生产带来了新的发展方向。

综上所述,聚碳酸酯的生产方法主要包括直接酯化法和环保法两种。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环保意识的提高,相信在未来这两种生产方法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并为聚碳酸酯的生产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可能。

聚碳酸酯生产工艺技术

聚碳酸酯生产工艺技术

聚碳酸酯生产工艺技术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是一种热塑性树脂,具有优异的透明度、耐热性、耐冲击性和机械性能,被广泛应用于电子、汽车、建筑、医疗等领域。

聚碳酸酯的生产工艺技术是非常关键的,它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性能和成本。

本文将介绍聚碳酸酯的生产工艺技术,包括原料准备、聚合反应、生产工艺流程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一、原料准备聚碳酸酯的生产主要原料是双酚A(Bisphenol A)和光氧化二甲基苯酚(Phosgene)。

双酚A是一种有机化合物,是聚碳酸酯的主要单体,是从石油产品中提炼得到的重要化工原料。

光氧化二甲基苯酚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也是聚碳酸酯的重要原料之一。

在生产前,需要对原料进行充分的准备和检验,确保原料的纯度和质量达到生产要求。

二、聚合反应聚碳酸酯的生产主要是通过双酚A和光氧化二甲基苯酚的缩聚反应而成。

在反应过程中,首先将双酚A和催化剂加入反应釜中,然后通过加热使其熔化,再将光氧化二甲基苯酚注入反应釜中。

通过这样的工艺方法,在适当的温度下,双酚A和光氧化二甲基苯酚经缩合反应生成聚碳酸酯。

聚合反应的温度、压力、反应时间等参数需要严格控制,以确保聚碳酸酯的质量和性能达到要求。

三、生产工艺流程聚碳酸酯的生产工艺流程通常包括原料预处理、聚合反应、聚合产物的处理和加工等环节。

在原料预处理阶段,需要对双酚A和光氧化二甲基苯酚进行精炼和净化处理,以确保原料的纯度和质量。

在聚合反应阶段,需要对反应温度、压力、时间等参数进行严格控制,确保聚合反应能够顺利进行。

在聚合产物处理和加工环节,需要对聚合产物进行冷却、固化等处理,然后再进行加工成型,以得到成品。

四、质量控制聚碳酸酯的生产过程中,质量控制是非常关键的。

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对原料、反应条件、生产工艺等进行严格控制和监测,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需要对产物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和试验,确保产品符合标准和客户的要求。

对废水、废气等环保问题也需要进行严格的控制,确保生产过程的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聚碳酸脂的生产及应用系(分院):×××专业班级 : ×××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2012年5月16日星期三目录1.前言 (2)2.聚碳酸脂的生产工艺 (2)2.1 溶液光气法 (2)2.2 酯交换熔融缩聚法 (2)2.3 界面缩聚光气法 (3)2.4 非光气酯交换熔融缩聚法 (3)2. 5 双酚A氧化羰基化法合成PC (3)3.聚碳酸脂的应用 (4)3.1用于建材行业 (4)3.2 用于汽车制造工业 (4)3.3 用于生产医疗器械 (4)3.4 用于航空、航天领域 (5)3.5 用于包装领域 (5)3.6 用于电子电器领域 (5)3.7 用于光学透镜领域 (5)3.8 用于光盘的基础材料 (5)4.我国聚碳酸酯的发展建议[4] (6)4.1 通过各种途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6)4.2 加强聚碳酸酯的应用研究 (6)4.3 合作开发非光气法 (6)5.致谢! (7)毕业论文摘要:本文论述了聚碳酸酯的各种生产工艺路线, 对其在各种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建设新的聚碳酸酯装置的建议。

关键词:聚碳酸脂,生产,应用,发展建议1.前言聚碳酸酯简称PC,是一种无定型、无臭、无毒、高度透明的无色或微黄色热塑性工程塑料,具有优良的物理机械性能,尤其是耐冲击性优异,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压缩强度高; 蠕变性小,尺寸稳定; 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和耐低温性,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具有稳定的力学性能,尺寸稳定性,电性能和阻燃性,可在- 60 ~ 120 ℃下长期使用; 无明显熔点,在20 ~230 ℃呈熔融状态;其应用领域非常广泛, 已进入到汽车、电子电气、建筑、办公设备、包装、运动器械、医疗保健、家庭用品等领域。

目前, PC 正迅速地扩展到航空、航天、电子计算机、光盘等高新技术领域, 尤其在光盘的应用上发展更快。

PC 还可与其它树脂共混形成PC 共混物或PC 合金, 改善其抗溶剂性和耐磨性较差的缺点, 使之性能更加完善, 能适应多种特定应用领域对成本和性能的要求。

在五大工程塑料中, PC 树脂是增长速度最快的通用工程塑料。

2.聚碳酸脂的生产工艺自从1956 年, 第一个工业化PC 装置投产以来, PC 工业见证了工艺进展的重大变化。

60 年代, 界面光气法、酯交换法( 熔融法) 和溶液光气法是3 个主要工艺路线。

由于经济性原因,溶液法不再采用。

目前工业上生产PC 绝大多数采用界面光气法工艺。

近年来, 非光气熔融工艺也得到迅速发展[1]。

2.1 溶液光气法溶液光气法是以光气和双酚A 为原料,在碱性水溶液和二氯甲烷( 或二氯乙烷) 溶剂中进行界面缩聚,得到的PC 胶液经洗涤、沉淀、干燥、挤出造粒等工序制得PC 产品。

此工艺经济性较差,且存在环保问题,已完全淘汰。

2.2 酯交换熔融缩聚法酯交换法其实也是一种间接光气法工艺。

在该工艺中,酚经过光气法反应生成碳酸二苯酯,然后在卤化锂或氢氧化锂等催化剂和添加剂存在下和双酚A 进行酯交换反应,生成低聚物,再进一步缩聚得到聚碳酸酯产[2]品。

酯交换法生产PC 的主要化学反应为:O OH (n+1)C OO HO CCH 3CH 3+n O O O CCH 3CH 3O C O O +2n OH酯交换法是最早工业化的聚碳酸酯生产工艺,虽然其成本被认为低于界面缩聚工艺,但由于其产品光学性能较差,催化剂易污染,存在副产品酚而导致产品相对分子质量较低,因此限制了它的商业应用。

而近期新建项目多采用熔融聚合法,熔融聚合法一般在聚合时不使 用溶剂,只将粉末中间体在高于熔点下呈熔融状态反应制成球状体,方法简单,可靠性强。

GE 集团在日本千叶和西班牙的工厂、三菱集团的黑崎厂、拜耳公司在中国和欧洲的工厂以及台湾旭美化成等公司的工厂都采用了这种工艺。

2.3 界面缩聚光气法界面缩聚工艺是目前世界上聚碳酸酯的主要生产工艺,迄今世界上接近90%左右生产能力的装置仍使用界面光气法。

此法以双酚A 、光气、氢氧化钠等为原料和反应助剂,使用二氯甲烷为溶剂,有关的化学反应如下:① 双酚A 与氢氧化钠反应制备双酚A 钠盐。

HO CCH 3CH 3+OH NaOH 2NaO CCH 3CH 3OH +2H 2O②双酚A 钠盐与光气进行缩聚,为控制缩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加入单官能团物质苯酚做官能团封锁剂界面缩聚光气法工艺成熟,和其他工艺相比,该工艺适于规模化和连续化生产,生产出的产品纯净、易加工、产品分子量高,能满足各种用途,长期占据着聚碳酸酯生产的主导地位。

但由于生产中使用剧毒光气,因而开发不用光气来生产聚碳酸酯的新工艺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2.4 非光气酯交换熔融缩聚法首先,以甲醇羰基化法或碳酸乙烯酯( 或碳酸丙烯酯) 与甲醇酯交换生产碳酸二甲酯( DMC) ; 再与醋酸苯酯交换生成碳酸二苯酯( DP) ; 然后在熔融状态下与双酚A 进行酯交换、缩聚制得PC 产品。

该法的副产物醋酸甲酯经热裂解转化为甲醇和乙烯酮,甲醇回收后用于合成碳酸二甲酯,乙烯酮与苯酚反应生成醋酸苯酯,从而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

该工艺为绿色工艺[3],具有全封闭、无副产物、基本无污染等特点,从根本上摆脱了有毒原料光气,且碳酸二苯酯的纯度进一步提高,对聚合更为有利,是PC 工艺的发展方向。

2. 5 双酚A 氧化羰基化法合成PC羰基化法直接合成PC 与其它方法相比更具有吸引力, 该法以双酚A 为原料, 选择第ØB 族金属( 如钯) 或其化合物为主催化剂, 配合无机( 如Se 、Co 等) 和有机助催化剂, 并加入提高选择性的有机稀释剂, 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 通入CO 和O2 进行羰基化反应而制得PC。

据报道, 日本国家材料和化学研究院已用羰基化法成功地合成了分子量为5 000 的PC, 该预聚体进一步聚合, 可制得商品级PC。

该工艺具有毒性小、无污染、产品质量高等优点, 是世界各国争相研究的热点。

3.聚碳酸脂的应用聚碳酸酯按功能特性可分为一系列品级,如通用级、透明级、医药食品级、阻燃、耐热、耐候、润滑、玻璃纤维增强、无机物填充、电磁屏蔽、抗静电等品级和复合品级。

各品级又可进一步按树脂熔体指数或混配改性添加物成分不同,细分为更多的具体牌号。

一些大的生产厂商可提供几十个品级、上百个牌号的产品。

聚碳酸酯的应用开发是向高复合、高功能、专用化、系列化方向发展,目前已推出了光盘、汽车、办公设备、箱体、包装、医药、照明、薄膜等多种产品各自专用的品级牌号。

3.1用于建材行业聚碳酸酯板材具有良好的透光性、抗冲击性、耐紫外线辐射及其制品的尺寸稳定性和良好的成型加工性能,使其比建筑业传统使用的无机玻璃具有明显的技术性能优势。

经压制或挤出方法制得的聚碳酸酯板材重量是无机玻璃的50%,隔热性能比无机玻璃提高25%,冲击强度是普通玻璃的250 倍,在世界建筑业上占主导地位,约有1/3 用于窗玻璃、商业橱窗等玻璃制品。

另外,由聚碳酸酯制成的具有大理石外观及低发泡木质外观的板材也将在建筑业和家具行业中大显身手。

目前,国内建有聚碳酸酯建材中空板生产线20 余条,年需用聚碳酸酯7 万t 左右,预计到2005 年将达到14 万t。

3.2 用于汽车制造工业轻型化、安全化是汽车制造业所追求的重要目标。

聚碳酸酯具有良好的抗冲击、抗热畸变性能,而且耐候性好、硬度高,因此适用于生产轿车和轻型卡车的各种零部件,其主要应用领域集中在制造照明系统、仪表板、加热板、除霜器及聚碳酸酯合金制的保险杠等。

尤其在汽车照明系统中,充分利用聚碳酸酯易成型加工的特性,将车灯头部、连接片、灯体等全部模塑在透镜中,设计灵活性大、便于加工,解决了传统玻璃制造头灯在工艺技术上的困难。

根据发达国家数据,聚碳酸醋在电子电气、汽车制造业中使用比例在4 0 % -50%,目前中国在该领域的使用比例只占10% 左右,电子电气和汽车制造业是中国迅速发展的支柱产业,未来这些领域对聚碳酸酯的需求量将是巨大的。

预计2005 年我国汽车总量将达300 多万辆,届时需求量也将达到3万t,因而聚碳酸酯在这一领域的应用是极有拓展潜力的。

3.3 用于生产医疗器械由于聚碳酸酯制品可经受蒸汽、清洗剂、加热和大剂量辐射消毒,且不发生变黄和物理性能下降,因而被广泛应用于人工肾血液透析设备和其他需要在透明、直观条件下操作并需反复消毒的医疗设备中,如生产高压注射器、外科手术面罩、一次性牙科用具、血液充氧器、血液收集存储器、血液分离器等等。

3.4 用于航空、航天领域近年来,随着航空、航天技术的迅速发展,对飞机和航天器中各部件的要求不断提高,使得PC 在该领域的应用也日趋增加。

据统计,仅一架波音型飞机上所用聚碳酸酯部件就达2500 个,单机耗用聚碳酸酯约2 吨。

而在宇宙飞船上则采用了数百个不同构型并由玻璃纤维增强的聚碳酸酯部件及宇航员的防护用品等。

3.5 用于包装领域近年来,在包装领域出现的新增长点是可重复消毒和使用的各种型号的储水瓶。

由于聚碳酸酯制品具有质量轻,抗冲击和透明性好,用热水和腐蚀性溶液洗涤处理时不变形且保持透明的优点,目前一些领域PC 瓶已完全取代玻璃瓶。

我国上海塑料工业公司已形成年产50 万只可重复使用的PC 饮用水瓶的能力,年耗聚碳酸酯树脂200-300 吨。

据预测,随着人们对饮用水质量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聚碳酸酯在这方面的用量增长速度将保持在10% 以上,预计到2005 年将达到6 万t 。

3.6 用于电子电器领域由于聚碳酸酯在较宽的温、湿度范围内具有良好而恒定的电绝缘性,是优良的绝缘材料;同时,其良好的难燃性和尺寸稳定性,使其在电子电器行业形成了广阔的应用领域。

聚碳酸酯树脂主要用于生产各种食品加工机械、电动工具外壳、机体、支架、冰箱冷冻室抽屉和真空吸尘器零件等。

而且对于零件精度要求较高的计算机、视频录像机和彩色电视机中的重要零部件方面,聚碳酸酯材料也显示出了极高的使用价值。

3.7 用于光学透镜领域聚碳酸酯以其独特的高透光率、高折射率、高抗冲性、尺寸稳定性及易加工成型等特点,在该领域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

采用光学级聚碳酸酯制作的光学透镜不仅可用于制造照相机、显微镜、望远镜及光学测试仪器等,还可用于制造电影投影机透镜、复印机透镜、红外自动调焦投影仪透镜、激光束打印机透镜,以及各种棱镜、多面反射镜等,其应用市场极为广阔。

聚碳酸酯在光学透镜方面的另一重要应用领域便是作为儿童眼镜、太阳镜、安全镜和成人眼镜的镜片材料。

近年来,世界眼镜业聚碳酸酯消费量年均增长率一直保持在20%以上,显示出极大的市场活力。

3.8 用于光盘的基础材料近年来,随着信息产业的倔起,由光学级聚碳酸酯制成的光盘作为新一代音像信息存储介质,正在以极快的速度迅猛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