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英镑说课稿及课堂习题设计

百万英镑说课稿及课堂习题设计
百万英镑说课稿及课堂习题设计

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说课稿

时秀敏英语组

各位评委老师,我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现学教材必修三第三单元的第一篇阅读课文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课型为阅读课。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课

一、教学内容: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根据马克〃吐温短篇小说《百万英镑》改编的戏剧剧本。学生阅读部分是剧本中第一幕的第三场,这一场描述了故事的开端,富商兄弟俩打赌想把一张百万英镑钞票给一个一无所有但又诚实可靠的穷人,想看看一个月后此人会发生什么事。最后他们物色到一个穷困潦倒、流落伦敦街头的美国小伙子Henry Adams。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 掌握本课的12个生词和5个短语。2)了解戏剧这种文学形式的特点,特别注意学习了解戏剧的语言。

2.能力目标:

1) 能基本读懂经简写后适合中学程度的英语剧本;

2)理解作者是如何利用动作和语言表现人物的情感状态、身份地位以及性格特征3)用恰当的语音语调朗诵本篇课文。

3.情感目标:1)鼓励学生在共同完成一些交流、表演等任务的过程中,加强团体协作意识。2)树立正确的金钱观,特别是在与人交往过程中不应看重他人的金钱与地位。

三、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和技巧(比如速读、细读、精读等阅读微技能);

2、引导学生通过人物语言探究人物心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表达自己的观点。

四、教法设计以及学法设计

本节课多种教学方法并存,直观法、任务型教学法和情感激励教学法。主旨是在

读后

Step1导入部分:给学生讲述我的梦境,意外获得大笔的钱,可正当要花却梦中醒来,顺势导入话题:请学生来思考现实生活中,如果获得大笔钱财如何花?

设计意图:这一假设情景在剧本中成了现实,从而揭示本单元故事的序幕,为随后的戏剧冲突埋下伏笔,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也反映了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Step2: 读前部分:简单介绍剧本的语言特点,指导学生读中留意。

Step3: 读中部分:第一环节:Fast-reading 了解剧本大意,分别从时间、地点、人物、和发生什么来询问,凸显文章大意。

设计意图:感知舞台说明的重要性,理解人物关系。

第二环节:Careful-reading (寻读) 分三部分,由于这是学生高中阶段第一次接触剧本,且能力参差不齐,我特将课文按故事发展划定三部分,依次放录音,让学生感知故事的发展同时感受戏剧中地带的口语,并针对故事的发展来设置每部分的任务。第一部分(lines1-5)任务为,让学生通过理解文字来口头介绍主人公henry的基本情况。任务较容易,激发学生的参与度,同时感知很容易的心里活动。第二部分(6-21),任务一根据henry的回答来让学生整合语言介绍他的悲惨经历。任务二,找出两富兄弟的问题,目的让学生能感知,英国绅士的

礼貌风范。第三部分(22-42),精读,既是最重要的环节,也是突破本课重难点的关键所在,人物冲突激化,让学生仔细阅读文章,通过人物间对话和动作来分析他们情感的变化和主人公henry的性格特征。

设计意图:这一过程是对学生进行细读的训练,培养学生获取特定信息和挖掘。推理文章深层次信息的能力。并学习如何从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探究人物的心理,为随后的学习打下基础。第三环节:朗读,由于分析了人物的心理特点,再利用电影视频给学生直观视觉冲击,激起学生表演朗读欲望。

Step4: 读后部分:

1.深层理解问题。

2.复述课文是对所学知识积累和巩固的过程。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话复述,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用老师课前印发的课文缩写采取填空的形式,目的是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从而达到人人有所得。

(到这一环节,对学生进行语言输入的训练就结束了,接下来的读后阶段就是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灵活运用,实现知识的迁移,达到语言的输出。)

Step5.创设下一节课的悬念Inspiration,激发课后阅读兴趣

1、what do you think will happen to Henry?

2、Will the bank note help him or get him into trouble?

3、最后和学生分享一首诗。

Money can buy a house but not a home.

Money can buy a bed but not sleep.

Money can buy a clock but not time.

Money can buy a book but not knowledge.

Money can buy medicine but not health.

You see, money is not everything.

「设计说明」

这一环节是将德育教育渗透到教学的良好的契机,通过讨论“金钱是万能的吗”这一话题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使本课的主题得到升华,实现情感教育目标。

Step5: Homework (作业)1′

1、use the third person to rewrite the story .

2、Role play: Please form a group of four and act it out and try to imitate their tones and try your

best to make it as funny as possible.

作业的设置要体现巩固性和实践性,第一项作业整合文章脉络,回顾所学单词和句型。

第二项作业是让学生根据剧本进行表演,同时注意模仿人物的语音和语调。通过表演的形式,体验人物的心理,感悟剧本的内涵,实现知识的延伸。

五、本课设置的所有活动,目的是给学生提供更多语言实践的机会,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畅所欲言,然后加以引导,真正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课标理念。

剧本《百万英镑》课堂练习:

1.Line:(26-36)Henry’s story: Why is Henry lost in london?How did he get there?(主人公经历)pair work

A month ag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owards nightfal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he next morning: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Lastly: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Line:(43-63)(主人公心理变化)group work

3.What kind of person is Henry?His personality?(主人公性格)

He i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erson.

4.Summary:(全文总结)

Henry was an_________. One day he had an accident in a_____. Luckily he was _____ by a ship for_______. He arrived in London by earning his ________as an ______ hand. He was _______on the pavement in_____. To his surprise an __________ thing happened. Two rich brothers gave him a million pound bank-note because they had made a_____.

5.Homework Today:(课后作业):

1).1.Rewrite act 1 scene 3 in you own words (以第三人称)

以第一人称改写第一幕第三场的内容!

2). Act out this scene in groups of five( a narrator, the servant, the brothers and Henry).

熟读文章,揣摩人物心理,注意语音语调,以备表演

基础设计例题

、钢筋混凝土墙下条形基础设计。某办公楼为砖混承重结构,拟采用钢筋混凝土墙下条形基础。外墙厚为370mm ,上部结构传至000.0±处的荷载标准值为 K F = 220kN/m, K M =45kN ·m/m ,荷载基本值为F=250kN/m, M=63kN .m/m ,基础埋深1. 92m (从室内 地面算起),室外地面比室内地面低0.45m 。地基持力层承载力修正特征值a f =158kPa 。 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 ( c f = 9. 6N/mmZ ),钢筋采用HPB235级钢筋 () 2210mm f y N =。试设计该外墙基础。 解: (1)求基础底面宽度 οb 基础平均埋深:d=(1.92×2一0. 45)/2=1. 7m 基础底面宽度:b =m d f F G K 77.1=-γ 初选b=1.3 × 1.77=2.3m 地基承载力验算 .517.12962max +=++=b M b G F P K K K k =180.7kPa <l.2a f =189.6kPa 满足要求 (2)地基净反力计算。 a j a j b M b F P b M b F P KP =-=-=KP =+=+=2.375.717.10862.1805.717.10862min 2max (3)底板配筋计算。

初选基础高度h=350mm ,边缘厚取200mm 。采用100mmC10的混凝土垫层,基 础保护层厚度取40mm ,则基础有效高度ho =310mm. 计算截面选在墙边缘,则 1a =(2.3-0.37)/2=0.97m 该截面处的地基净反力I j p =180.2-(180.2-37.2)×0.97/2.3=119.9kPa 计算底板最大弯距 ()()221max max 97.09.1192.180261261 ?+??=+= I a p P M j j =m m ?KN 3.75 计算底板配筋 mm f h M y 1285210 3109.0103.759.06 max ???=ο 选用14φ@110㎜()21399mm A s =,根据构造要求纵向钢筋选取8φ@250 ()2 0.201mm A s =。基础剖面如图所示: 用静力平衡条件求柱下条形基础的内力

《色彩的冷暖》_优质课比赛说课稿

《色彩的冷暖》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色彩的冷暖》。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教学过程、板书五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说教材 1、教材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及特点 《色彩的冷暖》是选取河北美术出版社的四年级上册。本课从首先回顾色彩的基础知识,并联系生活去感受色彩。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既加强了课堂的交互能力,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对他们进行艺术熏陶。本课的目标可分为二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重了解、研究表达色彩的冷与暖,第二课时主要是对色彩的调和与应用。在这里我将以第一课时作为我的说课内容。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和《美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我确定本节课要达到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认识冷色与暖色,了解色彩的基础知识。 2、体验色彩给人的不同感受。 能力目标:让学生在欣赏体会学习的基础上,认识冷暖色,能用冷暖色进行简单绘画练习。 素质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美术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色彩的热爱、对美丽自然热爱的情感。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及判断冷色与暖色。 教学难点:理解冷暖色的相对性。 下面,为了讲清重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二、说教法与学法 (一)说教法 由于每位同学存在的个体差异性较大,学习的内容又是大部分同学们第一次接触色彩知识,因此教师要注重每位学生的接受能力,本课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尽量的将各个知识点讲解得浅显易懂些,在此基础上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要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变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基于以上的原因,我设计如下教法: 1、根据学生无意注意占优势的原理,运用知识形象化、趣味化、生活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无形中掌握了知识,把枯燥的学习变成了乐学。 2、创设情境法:通过问题的设疑,使学生感受到了色彩的快乐 3、运用谈话法、讨论法以引起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分析能力。 4、视觉图象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直观教具,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学习、理解和感受色彩的情感。如:在色彩冷暖的练习时,通过直观图片看图说话,帮助学生用绘画的形式表达其想表现的内容。 5、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休,实践操作和游戏为主线”的教育思想 (二)说学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给学生如何学习的启示。从本课的教学目的出发,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确定如下学法: 1、遵循“学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做到学与练紧密结合。让学生先认真观察、听讲,再操

有效课堂练习题设计

有效课堂练习设计是实施高效课堂的保证 旬邑县逸夫小学赵丽丽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解题是数学的灵魂。学生只有通过解题才能达到巩固理解所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提高数学素质的目的。因此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必须有高质量的练习作为保证,设计课堂练习题在数学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认为在设计练习题时,着重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巧设计,练成效,促高效课堂。 《新课程标准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课堂练习的设计也是这样。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普遍认为学生练得越多,分数就越高,为了得到高分,教师在课堂上展开了题海战术,让学生不断地重复同类型的练习,而这种枯燥乏味的机械重复练习,扼杀了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状态,思维变得呆板,阻碍了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围绕教学目标和结合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形式多样的课堂练习题,讲究巧设计,突出精炼,让学生从题海解放出来,真正练在点子上。在练习中形成数学技能,锻炼思维,发展智力,练出成效,促进高效课堂。 首先,练习设计的针对性要强。俗话说,箭要射到靶子上,我们的练习设计也要瞄得准,才会出效果。设计练习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基础这两方面去考虑,做到有的放矢。学生已掌握的知识,不要

再花大力气去重复练习,练习的程度和数量也要针对不同学生的需要。 (1)抓重点,细思量。在设计巩固练习时,要突出教学重点,要对重点内容集中时间进行专题训练,使学生达到熟练掌握所学的知识,通过练习,把知识内化为能力。例如:教学圆柱的体积这节课,教学的一个重点是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那围绕这一教学重点可以设计练习,以巩固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使课堂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2)针缺失,破难点。学生在学习新知识过程中,往往对某些问题掌握得不够准确,有些知识本身也容易发生混淆,教师要针对学生存在的知识欠缺设计一些专项练习,以突破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正反比例时,判断正反比例关键是看两个变量的比值一定还是乘积一定。而刚开始学习正反比例时,学生总是判断不准确,针对这一情况,可以设计几组题来训练学生判断正反比例。 其次,设计要典型、新颖、有层次。 要合理地选择范例和练习题。一要典型,有助于巩固和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助于提高解题的能力。二是难度要适当,选题难度太大,超出大部分学生的思维承受能力,将影响课堂教学的进行,过多不利于激发学生思维动力。多层次练习能促进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并促进技能转化,从而达到传授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练习题设计要注意形式新颖,从班级学生实际出发,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设计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习题,以中等学生为着眼点,面向全体学生配备好“必做”题和自选练习题,力求使好、中、差学生都有所获。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及例题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开题日期: 2014年 5月 26 日完成日期: 2014年 6 月 1 日 一、设计目的 通过本次设计,让学生初步掌握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的设计步骤、方法及具体的计算过程,并逐步培养从事基础工程浅基础的设计能力。 二、设计内容 (一)设计题目 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 (二)设计内容 1、确定基础埋深; 2、按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确定基础底面尺寸; 3、验算地基变形; 4、基础结构设计:拟定基础剖面尺寸,进行内力分析、强度验算和配筋设计,并满足构造设计要求; 5、绘制基础施工图,包括基础平面图、立面图及配筋图。 三、设计资料

1、地形 拟建建筑场地平整 2、工程地质资料 自上而下依次为: ①号土层填土:厚约0.5 m,含部分建筑垃圾; ②号土层粉质黏土:厚1.2 m,软塑,潮湿,承载力特征值f ak=130 kpa; ③号土层黏土:厚1.5 m,可塑,稍湿,承载力特征值f ak=180 kpa; ④号土层,细砂,层厚2.7 m,中密,承载力特征值f ak=240 kpa; ⑤号土层,强风化砂质泥岩,厚度未揭露,承载力特征值f ak=300 kpa。 3、岩土设计技术参数 地基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如表1所示。

地基 岩土 物理 力学 参数表 4、水文资料为 地下水对混凝土无侵蚀性;地下水位于地表下1.5 m。 5、上部结构资料 上部结构为多层全现浇框架结构,室外地坪标高同自然地面,室内外高差450mm。柱网布置见图1,图中仅画出了1-6列柱子,其余7-10列柱子和4-1列柱子对称。 图1 柱网平面图 6、上部结构作用: 柱底的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和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分别见表2和见表3。 表2 柱底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

百万英镑-公开课教案

汇报课教案古丽 Unit 3 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Enable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story and be able to answer the question referring to the details of the text. 2.能力目标 Enable students to be able to sort out useful information in a passage. 3.情感目标 Have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at Money is NOT everything and there are lots of things that we cannot buy with money. 教具 A projector, a computer and copies of questions to be hand out to students. 教学过程 Warming up 1)To have students to look at two pictures: Chinese play(京剧) and western play(西方戏剧), and explain to students what is a play.(1min) 2)To ask students if they know anything about the author of this play, Mark Twain? Students to answer the question.(2min) Then to show the birth date, birth place and famous books of Mark Twain on the screen. Scanning 1)Students to watch the video of act I, scene 3 “get the letter” (5mins) 2)Students to scan the text to find out the four elements of this play:time, place, people and event.(2mins) 3)Students to fill out the form and 2 student to come up to the blackboard to write down their answer.(3mins)

矩形的性质公开课教案+说课稿

《矩形的性质》教学设计

对角线:对角线互相平分 对称性:中心对称图形 2.但矩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它还具有一些特殊性质。下面我们来进一步研究矩形的其他性质。 活动:(1)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测量身边的矩形(如书本,课桌,铅笔盒等)的四条边长度、四个角度数和对角线的长度及夹角度数,并记录测量结果; (2)根据测量的结果,猜想结论。当矩形的大小不断变化时,发现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 (3)通过测量、观察和讨论,你能得到矩形的特殊性质吗? 结论:矩形性质1: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矩形性质2: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活动: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矩形纸片,折一折,观察并思考。 ①矩形是不是中心对称图形? 如果是,那么对称中心是什么? ②矩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如果是,那么对称轴有几条? 结论:矩形是轴对称图形,它有两条对称轴。 3.请你总结一下矩形有哪些性质? 归纳概括矩形的性质: 从边来说,矩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 从角来说,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从对角线来说,矩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 从对称性来说,矩形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 4.问题:矩形具有而一般平行四边形不具有的性质是 ( C ) A.对角相等 B.对边相等 C.对角线相等 D.对角线互相平分形的特性,还可提醒学生,这种探索的基础是矩形“有一个角是直角”,学生通过动手测量,动脑思考,动口讨论,自主发现矩形的性质。 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操作、观察、猜想,最终得到矩形的对称特征,这对学生来说是富有意义的活动,学生对此也很感兴趣。 第三环节:层层递进,推理论证 提问:怎样证明你的猜想? 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是矩形,∠ABC=90°对角线AC与DB相交于点O。求证:(1)∠ABC=∠BCD=∠CDA=∠DAB=90°教师写出定理1、2的已知、求证,请同学分析思路,写出证明过程后互相订正交流。 该环节重在训练学生规范写出推理过程。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研究调查问卷学[1](2)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研究调查问卷(学生问卷) 1.你喜欢数学吗? A. 喜欢 B. 谈不上喜欢与不喜欢 C. 不喜欢请选择你喜欢数学吗? 2. 你有喜欢的数学老师吗? A. 有 B. 说不出来 C. 没有请选择你有喜欢的数学老师吗 3.你喜欢哪种类型的授课方式? A.老师讲,学生听B.由学生小组讨论,老师点拨C.无 4.你喜欢小组合作讨论吗? A .喜欢 B .还能够C.一般 5.你喜欢老师的授课方式吗? A.喜欢B.还能够C.一般 6.你在课堂上每次都积极参与讨论吗? A.是 B 有时参与,有时不参与 C .不参与,因为我害怕说错,他们笑话我 7.课堂上你对积极回答问题的同学有什么看法? A.他真勇敢B.谁让我自己不会呢 6.课堂上你会主动和同学交流吗? A .会B.不会,我担心说错被他们取笑 C.有时会,有时不会 8 .你认为学习数学的压力主要来自于?

A. 听不懂教师的课 B. 作业太多 C. 数学太难了 9. 你能承受学习数学的压力吗? A. 能承受 B. 基本能承受 C. 不能承受 10.一般情况下,老师布置的数学课堂练习量: A. 适量 B. 有点多,我跟不上 C. 很多,我根本做不来 11.你觉得平时课堂上,老师布置的练习 A. 与新课知识很相近 B. 比新课知识难一点 C. 跟新课一点关系也没有请选择你觉得平时课堂上,老师布置的练习 12.你觉得数学课堂练习的难度? A. 适中 B. 有点难,跟新课内容不同的 C. 很难 13.你认为自己练习做不好的原因是? A. 上课不够专注,没听清楚老师讲解 B. 我很认真听了,但还是不会做 C. 大部分我都会做,但有些变化的题目就不会 14. 你认为数学练习重要吗? A. 很重要,只有通过练习才能较好掌握数学知识 B. 不太重要,有一点点练习就可以啦。 C. 不重要,只要把例题掌握了就可以了。 15. 你认为数学课堂练习效率高吗? A. 高 B. 一般 C.不高

道德与法治第3课《弘扬优秀家风》第二课时公开课教案和说课稿

第3课《弘扬优秀家风》第2课时说课稿 一、设计理念 优秀家风是一个家庭或一个家族世代相传的风尚,是长期的生活实践中不断形成的家庭文化,优秀家风中中华传统美德精粹,滋养了一代代中国人。无论时代如何变化,优秀家风都是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基础。本课设计力求以主题活动的形式将话题定位到优秀家风上,通过故事分享、讨论交流感受优秀家风对个人成长、国家发展、民族进步和社会和谐的重要意义,并尝试通过多种形式宣传优秀的家风,做优秀家风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部编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3课第20-21页的教学内容。本课主要从学生家庭生活入手,引导学生了解并理解优秀家风背后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以及中华民族精神。 三、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过有关家风的名言警句,但这并不代表学生们就真正懂得家风的含义,能够主动践行优秀家风,感受家风的重要性,感知优秀家风重在实践,树立自觉践行优秀家风的意识,既是教学目标,也是社会需要。 四、教学目标 1.愿意了解家风、学习家风,清楚自己家的家风。 2.知道传承和弘扬优秀家风,要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 3、懂得通过家风可以向社会传播正能量,形成引领良好社会风气的文明风尚。

五、教学重难点 传承和弘扬优秀家风,要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 六、教学主备 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步骤 1、导入新课 2、讲授新课 3、拓展延伸4课堂小结及布置作业 5、板书设计 八、教学措施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寓道德概念和行为要求于生动、活泼的具体形象之中。 2.利用插图,图文对照,边看边说边想,帮助学生理解。 3、教师可以结合活动园的内容开展“家风伴我行”故事会,请学生讲家风影响或者改变自己的故事,体会家风对自己的教育作用。 4、教学中可以开展“传承家风,我能......”的交流活动,引导学生从身边具体事例中认识到家风传承就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在传承中可以提升自己,传播正能量。 5、可以集合语文学科,在课后开展“写家书,读家书”活动。

如何进行课堂练习设计

如何进行课堂练习设计 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必须经历对数学知识的领会、巩固和应用三个过程.数学课堂教学中听讲、探索阶段只是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初步的领会和识记,还未达到对数学知识的深度理解、巩固和灵活应用水平,要达到数学知识学习的后续阶段,则必须借助于教师精心的练习设计与有效地组织教学. 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练习设计呢? 一、要吃透教材习题的编排意图合理进行有效练习指导 新课标指引下的新教材,除例题的安排与设计体现了编者的教学理念外,课后的试一试、练一练、想想做做也体现了编者的独具匠心.在平常的教学中可能我们的教师都以这些练习为主指导学生开展课堂练习.但是书中的题教师不能凭直觉画几条,而是要做到对教材中的练习题了如指掌,针对学生情况,有的放矢的指导学生进行训练.所以,教师要吃透书中练习题的编排意图,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精心选择.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书中的有些题还要挖掘其中更深层次的数学思想或者作进一步的拓展. 二、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设计针对性练习 这是针对知识的难点及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而设计的练习,这种练习也是教师自己设计选编的.教学时教师要注意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 三、要加强对易混知识的对比练习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学生对貌似质异的题,往往会分不清楚,经常出差错.通过对容易混淆知识的对比练习,学生从中可以找到题目之间的不同点,从而在以后的解题时引起警觉,进而达到提高解题正确率的目的.所以,在设计练习时,教师要加强对易混知识的对比练习. 四、要在教学时适时进行变式练习 变式练习主要是将习惯的呈现形式进行变换,是其中的本质属性保持恒在,非本质属性则不常出现.这种练习,可以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提高分析解题能力. 五、设计由浅入深具有思维深度的练习 教学时,设计的练习题,如果从学生的思维起点出发,让学生从练习中由浅入深的去感悟,学生学习的知识就容易内化为他们自己的东西, 六、要选择促进学生积极思考的开放性练习 练习设计力求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在全体学生获得必要发展的前提下,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体验.因为各个时期学生的智力和学习能力各有差异,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做较多较难的练习;能力弱的学生,只能作较少较易的练习.基于“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教师在练习设计时必须具有比较大的开放性,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即既要照顾“弱势”学生,使他们在练习中获得成功的愉悦,也要照顾学有余力的学生,使他们也能吃得饱.例如教师布置数学练习,除了指定若干基本练习题供全体学生练习之外,还可以补充若干练习题供优秀学生练习之用. 七、要重视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练习 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已经普遍被认为是拓宽思路、发展思维和培养创造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要重视让学生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练习.需要提醒的是教师要注意让学生比较解题思路,找出各种解法之间的联系,从而更好的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总之,多设计一些一题多解、开放性的练习题,可以更好地处理好练习题的量与质的关系.这样既能让大多数学生通过练习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又可以让少数优等生有事做,吃得饱.

优质课获奖说课稿

优质课获奖说课稿 优质课获奖说课稿范文 优质课获奖说课稿1 1、教材分析 《詹天佑》是小学语文s版第十一册第十七课。首先我来谈谈我对这篇课文理解,这篇课文记叙了詹天佑在修筑北京到张家口这段铁路中,不怕帝国主义的重重阻挠,克服各种艰苦的困难,提前完成修筑任务的英雄事迹。从而表明了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2、教学目标: (1)抓住重点段、句、词,深刻理解课文内容。 (2)了解詹天佑修筑铁路的过程,理解詹天佑是我们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这样确定教学目标,使传授知识,发展能力,进行思想教育紧密结合在同一教学过程中,互相渗透,共同完成。】 3、教学重点 了解詹天佑修筑铁路的过程,并理解"两端凿进法"、"竖井开凿法"和"‘人’字形线路". 4、教学难点 理解"竖井开凿法"和"‘人’字形线路",讨论为什么说"詹天佑士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说教法】

1、品读 2、精思 3、感悟 4、演示 【说学法】 1、边读边画边想,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增强其思维能力。 2、抓住重点词句品味,体会思想感情,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 3、采取多种多样的"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说教学过程】 这一篇课文可以设定为两课时。下面我将具体说一说我对第二课时是怎么达成我的教学目标的。在教学这一课时的教学中我将从以下四个环节做起: 一、复习导入,感知课文 对于课文的第一环节,我打算安排两个小步骤。 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詹天佑是一位怎样的人?【板书:杰出、爱国】 2、詹天佑的杰出体现在哪里?他的爱国又是怎样表现出来的?在修筑铁路中遇到哪些困难?怎样克服困难?分别在哪些自然段?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板书:克服困难】 【这一步目的是让学生在复习上节课内容的基础上引出新课,在老师定向的引导下,一下子能捕捉住课文的重点段,然后再从重点内容入手,去仔细品味、剖析围绕一个中心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每一个事例,这对全文来说起到了居高临下,总览全局的作用。】 二、精读课文,品词品句 1、教学课文第四自然段"勘测线路"一节,我请学生带着以下问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有效性 西吉第一小学马晓娟[内容摘要]新课程倡导在课堂教学中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本文从这一角度出发,对小学数学练习的设计的有效性应从以下角度考虑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练习设计要有针对性、练习设计要有针对性、练习设计要有针对性、练习设计具有丰富性突出、练习设计富有思考性、发掘学生的内在潜力、练习题的应用性。 关键词:新课程数学练习设计有效性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随着新课改的层层深入,这种理念已渗透到教学的各个层面,也渗透到了每节课的练习中。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练习时要从学生自身的特点和发展的需要出发,设计的练习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和发展智力,另一方面又能够对他们进行品质培养和情感教育,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课堂练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特殊重要的地位,必须精心设计。如何让数学课堂练习散发出新课程的气息,进一步优化练习,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新授课堂练习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练习设计的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那么怎样才能设计好新授课的练习呢?经过本人几年的研究探索,练习设计应考虑以下原则。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和手段。而活动又是儿童的天性,对于形象思维为主的学生来说,数学是枯燥的、机械的、严肃的,重复的作业尤其令人乏味。根据这些特点,练习应转变作业方式,

把机械单调的练习转变为学生自己的有声有色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去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让学生通过操作来理解题意,解答习题,学生学得比较主动,不会出现干坐着一筹莫展的情形。简单的“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放一放”等操作活动,很大程度上可以使学生在活动中找到解题的突破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练习不能仅仅停留在单一的“书面练习”和“口头练习”等形式上,还要重视学生练习的操作性。 二、练习设计要有针对性 短短的40分钟内,既要完成新授知识,又要及时的进行练习巩固,那么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使课堂练习更有效呢?首先要做到课堂练习的设计要有针对性。 所谓针对性是指练习的设计要紧扣教学目标,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还要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尤其是对后继知识的延伸和拓展。这样就能使学生通过练习有所提高,从而真正的练在关键处。例如,在教学“认识东南西北”后,针对学生将生活中的东南西北与地图上的东南西北容易相混,设计了这样的练习: 1、看一看:让学生任选一处观察它的东南西北各有什么; 2、说一说:你观察到了什么? 3、画一画:将你所观察到的画在作业本上; 这样的练习,既复习了生活中的东南西北,又巩固了图上的东南西北方向,更重要的是,将两者同时进行,使学生更清楚的明了生活

墙下条形基础设计例题.doc

目录 课程设计任务书 (1) 教学楼首层平面图 (4) 工程地质条件表 (5) 课程设计指导书 (6) 教学楼首层平面大图 (19)

《地基与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目的 1、了解一般民用建筑荷载的传力途径,掌握荷载计算方法; 2、掌握基础设计方法和计算步骤,明确基础有关构造; 3、初步掌握基础施工图的表达方式、制图规定及制图基本技能。 二、设计资料 工程名称:中学教学楼,其首层平面见附图。 建筑地点: 标准冻深:Z0 = 地质条件:见附表序号 工程概况:建筑物结构形式为砖混结构,采用纵横墙承重方案。建筑物层数为四~六层,层高3.6m,窗高2.4m,室内外高差为0.6m。教室内设进深梁,梁截面尺寸 b×h=250×500mm,其上铺钢筋混凝土空心板,墙体采用机制普通砖MU10, 砂浆采用M5砌筑,建筑物平面布置详见附图。 屋面作法:改性沥青防水层 20mm厚1:3水泥砂浆找平层 220mm厚(平均厚度包括找坡层)水泥珍珠岩保温层 一毡二油(改性沥青)隔气层 20mm厚1:3水泥砂浆找平层 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120mm厚(或180mm厚) 20mm厚天棚抹灰(混合砂浆), 刷两遍大白 楼面作法:地面抹灰1:3水泥砂浆20mm厚 钢筋混凝土空心板120mm厚(或180mm厚) 天棚抹灰:混合砂浆20mm厚 刷两遍大白 材料重度:三毡四油上铺小石子(改性沥青)0.4KN/m2 一毡二油(改性沥青)0.05KN/m2 塑钢窗0.45KN/m2 混凝土空心板120mm厚 1.88KN/m2 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180mm厚 2.37KN/m2 水泥砂浆20KN/m3 混合砂浆17KN/m3 浆砌机砖19KN/m3 水泥珍珠岩制品4KN/m3 钢筋混凝土25 KN/m3

百万英镑公开课教案完整版

百万英镑公开课教案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汇报课教案古丽 Unit 3 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Enable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story and be able to answer the question referring to the details of the text. 2.能力目标 Enable students to be able to sort out useful information in a passage. 3.情感目标 Have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at Money is NOT everything and there are lots of things that we cannot buy with money. 教具 A projector, a computer and copies of questions to be hand out to students. 教学过程 Warming up 1)To have students to look at two pictures: Chinese play(京剧) and western play(西方戏剧), and explain to students what is a play.(1min)

2)To ask students if they know anything about the author of this play, Mark Twain? Students to answer the question.(2min) Then to show the birth date, birth place and famous books of Mark Twain on the screen. Scanning 1) Students to watch the video of act I, scene 3 “get the letter” (5mins) 2) Students to scan the text to find out the four elements of this play:time, place, people and event.(2mins) 3) Students to fill out the form and 2 student to come up to the blackboard to write down their answer.(3mins) Skimming 1)Students to read the text again carefully.(4-5mins) 2)The whole class is divided into 11 groups, with each group having four students.. Each group has one question. They need to work together and fine out the answer of the questions. The three questions that left out will be done by the whole class together.(10-12mins) Questions:

《一副名扬中外的画》公开课教案及说课稿模板

钟山镇白龙小学2017年秋季学期语文公开课教案执教人:代兰 执教年级:三年级年级 执教时间:17年11月9日 执教课题:《一副名扬中外的画》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对照画面,了解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容,了解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3.培养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课文和观察画面,初步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容和艺术价值,继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难点: 对照画面,了解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教、学具及课件准备: 班班通 教学时数:一课时 一、导入,揭题解题。

1.师:这一单元我们已轻轻打开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大门,走进它,我们已经认识了一座了不起的古代建筑。今天,我们要来欣赏一幅名扬中外的古画。(课件)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什么叫“名扬中外”? 2.(课件欣赏)说说自己的感受。 3.这幅画叫什么名字?你对他有多少了解?(生自由交流与习资料)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师:课文将怎样向我们介绍这幅古画呢?请同学们认真地读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生自由地读课文,指名交流。 2.指名分段读文,重点正音三个多音字“作”“溜”“乘”。 3.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可以怎样划分段落? 三、精读课文。 1.现在对课文有了初步的了解,让我们一起再欣赏一下这幅画吧。清明上河图全貌(课件) 2.从刚才同学们惊奇的眼神、赞叹的话语中老师感受到你们对这幅图的喜爱。这幅图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我们的课文对它进行了生动具体的描写。读懂了课文,你一定会更喜欢它。想用什么方法来读懂课文呢?引导学生读读课前的阅读提示,明白学这一课可以用“图文对照法”。 3.自由读文,对照图画,看看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那些容?简单地标注在文字旁边。 4.选一个你最感兴趣的方面,细细读一读,体会体会,说说自己的感受。 (1)读第2小节时,重点引导学生看图上画了哪些人?通过读句子,并想象补充省略的人物,来体会“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画在上面了。”体会择端花了很大工夫,画出来的画了不起。

课堂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研究

专题研讨 提高数学课堂有效性的研究 ——课堂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数学练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是一种有目的、有指导、有组织的学习活动,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掌握教学情况,进行反馈调节的重要措施。长期以来,注重“双基”学习,追求基础知识的扎实和基本技能的熟练,是为大家所公认的。勤于习题演练,重视系统训练,强调精讲多练,成为我们普遍的教学模式,所以在练习中存在多、繁、杂的现象,我们很少反思哪些练习对学生的学习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甚至是有负面影响的。 1、当前课堂练习设计的误区: (1)题型操练,熟能生笨 当前,在很大一部分教师观念中还存在“不加强练习,不进行重复的练习怎么能使学生掌握知识?”的认识,偏重解题技能技巧的操练。在练习中经过多次反复归类训练,掌握某一类题型的固定解法,逐渐形成对某一类题型的解答定势。学生擅长套用和模仿,就题论题。在大量的题海战术中疲惫不堪,丧失学习的兴趣,造成思路狭窄,创造力低下。 (2)形式单一,缺乏新意 新课程的练习与以往的老教材相比,在叙述方式、题材选择方面有很大的改善。减少了练习量,留给老师更大的设计空间。而在实际教学中,有的老师不重视练习设计,往往按照课本中的练习安排,做一些简单划分,或者找一些课外习题分成几个层次,让学生边做边讲评。更多老师只注重书面练习,缺乏其它形式的练习,如:动手练习、动口练习、社会实践等。练习演变为呆板地做题再做题,学生往往感到枯燥无味。 (3)注重结果,忽视过程 因为作业量太多使学生没有时间深入思考,往往是马虎应付,老师没有时间研究性地批阅,往往是简单查看对错,很少评价思维过程,在数学练习中答案和解题过程就成了练习的全部和目的。这种状况不仅使训练难以到位,严

《27海的女儿》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及说课稿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海的女儿》是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节选自《海的女儿》的结尾部分,通过介绍小人鱼亲自参加王子的婚礼,忍受身体和精神的苦痛,一步步变成泡沫,走向死亡的故事。这是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 【作者介绍】 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1805-1875),19世纪丹麦著名的童话作家,既是世界文学童话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个虔诚的基督教徒,被誉为“世界儿童文学的太阳”。他出生于欧登塞城一个贫穷的鞋匠家庭,童年生活贫苦。父亲是鞋匠,母亲是佣人。早年在慈善学校读过书,当过学徒工。受父亲和民间口头文学影响,他从小爱文学。11岁时父亲病逝,母亲改嫁。为追求艺术,他14岁时只身来到首都哥本哈根。经过8年奋斗,终于在诗剧《阿尔芙索尔》中崭露才华。因此,被皇家艺术剧院送进斯拉格尔塞文法学校和赫尔辛欧学校免费就读,历时5年。1828年,升入哥本哈根大学。毕业后始终无工作,主要靠稿费维持生活。1838年获得作家奖金——国家每年拨给他200元非公职津贴。 安徒生文学生涯始于1822年的编写剧本。进入大学后,创作日趋成熟。曾

发表游记和歌舞喜剧,出版诗集和诗剧。1833年出版长篇小说《即兴诗人》,为他赢得国际声誉,是他成人文学的代表作。他最著名的童话故事有《小锡兵》《海的女儿》《拇指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皇帝的新装》等。安徒生生前曾得到皇家的致敬,并被高度赞扬:给全欧洲的一代孩子带来了欢乐。他的作品《安徒生童话》已经被译为150多种语言,成千上万册童话书在全球陆续发行和出版。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选读一:海的女儿 在海的深处,水是那么蓝,又是那么清。最深的地方是海王的宫殿。海王同他的老母亲和6个美丽的女儿生活在一起。6个女儿都没有腿,她们身体的下部是一条鱼尾,因此她们又叫人鱼。其中最小的人鱼最美丽。 小人鱼的奶奶给她讲了许多故事,最使她向往的是陆地上的情景:花儿能散发出香气,森林是绿色的,而且树枝间游来游去的“鱼儿”会唱得那么好听。 “等你满15岁的时候,我就准许你浮到海面上去。”奶奶许诺说。 等啊,等啊,小人鱼终于到了15岁。这天,她浮出了海面。 小人鱼看见一艘大船。每次当海浪把她托起来的时候,她可以透过像镜子一样的舷窗,望见里面站着许多服装华丽的男子,他们中间最美的是一位有一双大眼睛的王子,看样子,他的年纪还不到16岁。 啊,那位年轻的王子是多么英俊啊!已经很晚了,但小人鱼舍不得离去。 忽然在海的深处传来了一阵嗡嗡和隆隆的声音。浪涛怒吼,乌云翻腾,电闪雷鸣。啊,可怕的风暴到来了!这条巨大的船开始倾斜了。小人鱼知道他们遇到了危险。当船身开裂、开始下沉的时候,小人鱼看见了王子。绝不能让他死去!小人鱼赶紧游过去,把他的头托出水面,他们随着浪涛一起向前漂去。 终于漂到了岸边,小人鱼把王子放在沙滩上,然后躲到一块大石头后面,看有谁会来到这个可怜的王子身边。 过了一会儿,走过来一位年轻的女子。她似乎非常吃惊,马上找来了几个人把昏迷的王子抬进了一幢高大的房子里。小人鱼跳到海里,游回去了。 接下来的好多个日子,小人鱼一次次浮出水面,向她曾经放下王子的那个地方游去。小人鱼在沙滩上看到附近花园里的果子熟了,被摘下来了;她看到高山顶上的雪融化了;但是她却没有看到那个王子。 小人鱼忍不住把心事告诉了姐姐们,有一位姐姐正好知道王子在哪儿。后来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探索和实践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探索和实践 发表时间:2012-02-06T10:40:41.660Z 来源:《素教教师》2011年第13期供稿作者:黄坚[导读] 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黄坚 摘要:课堂练习设计,是教学流程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直接关系到数学教学质量的高低。作业应是一种生活,一种活动,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而非单一、千篇一律的重复。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数学练习设计 数学的课堂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系统的数学基础知识,训练技能、技巧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个理念贯穿于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也充分体现在每堂课的练习设计中。因此,数学练习必须精心设计与安排: 一、目的性和针对性相结合 教学内容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而教学目标的设计又应紧紧围绕新课程标准的规定和要求,并落实到每一堂课的课堂教学中。由此,我们要根据教学目标来设计练习。同时,我们在练习设计中,目的性和针对性往往是相结合的,既要有目的性,更要有针对性,所有的练习设计都应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分层施教的原则,应该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练习。首先,应抓住教学中的重难点设计专项练习;其次,还应针对学生学习中的薄弱之处设计专项练习。根据作业中普遍存在的薄弱进行专项习题的设计,使得学生能很好地掌握薄弱的知识点。 例如,在“平均数应用题”中,关键之处在“寻找总数量和总份数”,可以针对这个重难点设计寻找总数量和总份数的练习,让学生在比较、练习中明晰概念。又如,学生学习了“质因数”、“分解质因数”、“互质数”后,容易把它和前面的“质数”混淆起来,也可以设计专项练习,使学生加深对这两个概念的对比,准确掌握知识。 二、层次性和整体性相结合 练习设计的好坏,直接体现在练习的层次性中。根据学生的学习过程,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精心设计练习层次。要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做到环环紧扣,逐步提高。既要设计一定数量的基本练习,又要有一些变化式习题,以利于新旧知识的沟通,拓展学生思路,还要设计一些综合性比较强的思考性练习,以利于学生加强实践,促进知识向技能、智能方面转化。同时还应该根据各种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以利于因材施教,充分体现在实施新课程标准实践活动中,让全体学生都参与数学活动,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和提高,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 练习的层次性还要和练习的整体性相结合。从学科教学任务的整体出发,我们在设计练习时还要注意练习的整体性。数学知识结构本身逻辑性、连贯性比较强,我们还应该认真分析课题在本单元、本书知识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握它们内部的相互联系、知识的重难点,有的放矢地设计练习,注意知识系统的整体性、连贯性。 三、趣味性和开放性相结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所学知识一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可以在课堂练习中主动、轻松、持久、集中地投入到练习中来,有助于学生知识能力的提高。所以,练习设计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知识的趣味性,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完成学习任务。 如:《分数的基本性质》时为了激起学生练习的兴趣,我这样设计:有一天,猴妈妈从瓜田里摘了一个大西瓜。回家后,将这个西瓜平均分成了两份,正要分给两个孩子,突然,一只小猴子吵起来:妈妈,我要吃两块,一块太少了。接着另一个小猴子也吵着要吃两块。这下猴妈妈为难了,因为两只小猴子太小不懂得谦让,家里又只有一个西瓜。谁能用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来帮助猴妈妈解决这个问题呢?使学生对本练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把练习内容寓于游戏、竞争之中,就能帮助他们从厌倦的情绪中解放出来,唤起他们主动参与练习的激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唤起学生兴味盎然地再一次追求成功的心愿。完全符合新课程思想:“创设了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习题更要富有思考性、操作性、灵活性、迷惑性……真正做到让每一个学生“动”起来,让学生的思维“飞”起来,让我们的课堂“活”起来,充分体现在教学活动要开放,课堂要开放,学生思维要开放。开放题的设计是开放式教学的切入点,教师应充分利用开放题来为开放式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开放题的多向性、发散性有利于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培养创新意识、凸现个性。合理设计开放题进行开放式教学,能更好地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探究问题,把握知识点。 四、创新性与实践性相结合 新课程标准同时提出让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的发展,依托于个性的充分发展。要发展学生个性,就是要发展学生批判思维能力,使他们富于冒险心、好奇心、挑战心、想象力等。还要鼓励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去理解问题。允许独立从事探索活动,不排斥学生的错误,公平公正对待学生。努力为学生思维活动提供最大限度的伸展空间的创新性作业。让学生有机会充分展示自我。实践性作业可以是学科内容的扩展和延伸,也可以不受课内学习内容的限制,更具有让学生自主创造的空间,让学生自主选择、计划、探究、体验,学生对问题就会有一定深度的思考和研究,各方面的能力和技能都会有提高,更重要的是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和责任感都会大大加强。在课堂练习的设计中,还要注意练习题组的多样形式,如改错、竞赛、抢答、等等,通过这些形式新颖趣味性较强的练习题,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既能增大练习面,又能使全体学生主动参与。 巧妙合理的练习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作业应是一种生活,是一种活动,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而非单一的、千篇一律的重复。因此我们教师要不断地在平时教学中反思,不断归纳总结,以获得实施练习设计的最佳效果,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 叶季明《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原理和方法》[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