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一语文下册专题07课内文言文阅读(必修3-4)知识梳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07 课内文言文(必修3-4 )知识梳理
★★ 必修三★★
寡人之于国也
一、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今山东邹城)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孟子是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学大师,是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被尊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
孟子发展了孔子“仁”的学说,在政治上主张法先王、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进步思想,提倡以“仁”“义”为中心的所谓“仁政” “王道”,反对“霸道” ,以“平治天下”为己任。
2.背景简介:孟子所处的战国中期,各诸侯国的统治者,对外争城夺地,相互攻伐,“争地以战,杀人
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 ;对内残酷剥削,加重劳役,破坏生产。这就造成了兵员匮乏、劳力不足的局面,争夺人口成为各诸侯国统治者的当务之急。
据《史记·魏世家》记载,梁惠王三十五年,梁惠王招贤,目的在于富国强兵,恢复并扩大疆土。一见面,梁惠王就对孟子说:“寡人不佞,兵三折于外,太子虏,上将死,国以空虚,以羞先君宗庙社稷,寡人甚丑之。叟不远千里,辱幸至弊邑之廷,将何以利吾国?” 可见,梁惠王迫不及待地向孟子讨教救国治国之策。本文就是孟子在魏国期间与梁惠王的一次谈话。
《孟子》中的大部分篇目没有题目,后人取其开篇的某些词句作为文章的题目。《寡人之于国也》就是如此。
3.补充内容:
孟子的主要思想:① 民本:孟子思想的精华所在。孟子提出只有“保民”才可以“王”天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他认为决定统治者统治地位是否稳固的政治基础是民心的向背,民心归附是统一天下的决定性因素。
②仁政: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孟子的仁政思想主要表现在养民、教民两个方面。
③王道:孟子提出的国家政治的最高理想。孟子主张行仁政必须效法先王,即像商汤、周文王那样“以德行政者王”。在孟子看来,实行王道之治就是“保民而王” ,就是“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
④性善:孟子伦理思想和政治思想的根基。孟子认为,人的本性与动物本性的不同之处在于人有道德,即人生而具有仁、义、礼、智等道德品质。
“四书五经” :“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 《诗》《书》《礼》《易》《春秋》“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的经典书籍,是南宋以后儒学的基本书目,也是儒生的必读书。
二、字词梳理
1.扫除生字
粟(Sù)好(hào)战曳(yè)兵数罟(c ùgǔ )
洿(Wū)池养生丧(s ānɡ )死鸡豚(t ún)狗彘(zhì)
庠(Xi áng )序孝悌(t ì )衣帛(y ìbó )饿莩(pi ǎo)
2.通假字
①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无失其时(“无”通“毋” ,不要)
②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 。颁白,头发花白)
③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 ,道路。“莩”通“殍” ,饿死)
3.古今异义
①河内凶(古义:专指黄河。今义:泛指一切河流)
②弃甲曳兵而走(古义:跑,这里指逃跑。今义:人或鸟兽的脚交互向前移动)
③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古义:供养活着的人。今义:保养身体)
4.一词多义
数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shù,数词,几,几个)
数罟不入洿池(cù,形容词,密)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shu ò,副词,多次,屡次)历载八百余年,数极德尽(shù,名词,命运,气数)汉王数羽十罪(shǔ,动词,责备,列举罪状)兵
非我也,兵也(名词,兵器)
可汗大点兵(名词,士兵,军队)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名词,战争)公不论兵,必大困(名词,兵法)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动词,打开粮仓,赈济百姓)
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动词,拨动)
发闾左適戍渔阳(动词,征发)
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动词,打开)
发诸郡兵救之(动词,派遣,派出)
胜
材木不可胜用也(sh ēng,副词,尽)
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shēng,动词,经得住,能承受)
予观夫巴陵胜状(形容词,优美的)
日出江花红胜火(动词,超过,胜过)
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动词,制服,战胜)
之
填然鼓之(音节助词,无实义)
无如寡人之用心者(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五亩之宅(结构助词,的)
申之以孝悌之义(代词,代百姓)
未之有也(代词,代前面所说的情况)鸡豚狗彘之畜(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以
请以战喻(介词,用)
以五十步笑百步(介词,凭借)
斧斤以时入山林(介词,按照)
申之以孝悌之义(介词,把)
5.词类活用
⑴名词的活用
填然鼓之(名词用作动词,敲鼓)
树之以桑(名词用作动词,种植)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名词用作动词,穿)
然而不王者(名词用作动词,为王,使天下百姓归顺)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名词用作动词,归咎、归罪)⑵动词的活用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动词用作名词,生,活着的人;死,死了的人)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迁移)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动词的为动用法,为⋯⋯办丧事)
⑶形容词的活用
谨庠序之教(形容词用作动词,认真从事)
6.文言句式
⑴判断句
是亦走也(⋯⋯也,表判断)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也,表判断)
⑵ 宾语前置句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未之有也”即“未有之也” )
⑶ 状语后置句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介词短语“于邻国”作“多”的状语,即“于邻国多” )申之以孝悌之义(介词短语“以孝悌之义”作“申”的状语,即“以孝悌之义申之” )⑷固定句式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何如,⋯⋯怎么样)
直不百步耳(直⋯⋯耳,只是⋯⋯罢了)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是何异于⋯⋯,这和⋯⋯有什么不同呢)
三、结构思路图
四、主旨归纳
文章记载了孟子和梁惠王之间的一次对话,围绕着“民不加多”的问题,孟子用作战中“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设喻说理,暗示梁惠王施小恩小惠并不能使国家富强、百姓增多,而必须施仁政、行王道,使百姓发展生产,丰衣足食,受到教化。只有这样,才能“王天下” 。
劝学
一、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当时人们尊称他为荀卿。荀子一生“序列著数万言” ,后人编为《荀子》,其中绝大部分是他自己的作品,极小部分是他的学生或门人记录荀子的言行的作品。
该书是中国古代儒、法、道、墨等诸子思想的集大成之作。内容涉及哲学思想、政治问题、治学方法、立身处世之道、学术论辩等方面。文章说理透彻,气势浑厚,语言质朴,句法简练绵密,多用排比句,又善于用比喻,被称为“学者之文” 。
2.背景简介:《劝学》是荀子的代表作之一,是《荀子》的第一篇。劝,在本文中是“鼓励”的意思,故题意是“鼓励人们勤奋学习” 。
战国时期,奴隶制度进一步崩溃,封建制度逐步形成,历史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许多思想家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