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钢筋计算公式
板钢筋计算公式
![板钢筋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e1932321240c844768eaeeed.png)
板的钢筋计算【下部贯通纵筋】1)底筋长度=净跨+伸入支座长度*2+弯勾*2伸入支座长度=max﹛(ha/2),(5d)﹜(端部支座为梁、剪力墙、圈梁) = max﹛(ha/2),(12d)﹜=(ha/2+5d)=(ha/2)=(ha—bhc)ha为支座(梁、剪力墙、圈梁)宽,bhc为支座(框架梁、剪力墙、圈梁)保护层=La (最小锚固长度)= max(120,h) (端部支座为砌体墙,h为板厚)2)底筋根数=(净跨-50*2)/板筋间距+1=(净跨—保护层*2)/板筋间距+1=(净跨+保护层+左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2+保护层+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2)/板筋间距+1【面筋】1)面筋长度=净跨+伸入支座锚固长度*2+弯勾*2伸入支座锚固长度=La(最小锚固长度)=0.4 La+15*d=(支座宽ha—支座保护层bhc)+(板厚h -2*保护层)=(支座宽ha-支座保护层bhc)+(板厚h -保护层)=伸入支座中心线ha/2+(板厚h —2*保护层)=伸入支座中心线ha/2+(板厚h —保护层)2)面筋根数=(净跨-50*2)/板筋间距+1=(净跨-保护层*2)/板筋间距+1=(净跨+保护层+左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2+保护层+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2)/板筋间距+1【负筋】端支座负筋1)端支座负筋长度=锚入支座长度+弯勾+板内净尺寸+弯折长度锚入支座长度= La(最小锚固长度)=0.4 La+15*d=(支座宽ha —保护层bhc)+(板厚h -2*保护层)=(支座宽ha -保护层bhc)+(板厚h —保护层)=伸入支座中心线ha/2+(板厚h -2*保护层)=伸入支座中心线ha/2+(板厚h -保护层)弯折长度=(板厚h —2*保护层)=(板厚h —保护层)2)负筋根数=(净跨—50*2)/板筋间距+1=(净跨—保护层*2)/板筋间距+1=(净跨+保护层+左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2+保护层+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2)/板筋间距+13)端支座负筋分布筋长度=(轴线(或净跨)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搭界长度150*2+弯勾*2=轴线长度+弯勾*2=布筋范围长度+弯勾*2布筋范围=净跨-50*2=净跨-保护层*2=净跨+保护层+左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2+保护层+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24)分布筋根数=负筋板内净长/分布筋间距(向上取整)=负筋板内净长/分布筋间距+1(向上取整)中间支座负筋1)中间支座负筋长度=标注长度a+标注长度b+弯折长度*2=标注长度a+标注长度b+支座+弯折长度*2弯折长度=板厚—2*保护层=板厚—保护层2)负筋根数=(净跨-50*2)/板筋间距+1=(净跨—保护层*2)/板筋间距+1=(净跨+保护层+左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2+保护层+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2)/板筋间距+13)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长度=(轴线(或净跨)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搭接长度150*2+弯勾*2=轴线长度+弯勾*2=布筋范围长度+弯勾*2布筋范围=净跨-50*2=净跨—保护层*2=净跨+保护层+左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2+保护层+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24)分布筋根数=(布筋范围a /分布筋间距)+ (布筋范围b /分布筋间距)(向上取整)=(布筋范围a /分布筋间距+1)+ (布筋范围b /分布筋间距+1)(向上取整)【温度筋】1)温度筋长度=(两支座中心线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搭接长度150*2+弯勾*2=(两支座净长-负筋标注长度*2)+搭接长度150*2+弯勾*2 2)温度筋根数=(两支座中心线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温度筋间距—1=(两支座净长-负筋标注长度*2)/温度筋间距—1【纯悬挑板的钢筋计算】上部筋1)上部受力筋长度=锚固长度La +(悬挑板净跨XBK—保护层)+(h-保护层*2+5d)+(搭接长度*搭接个数)一端悬挑=(悬挑板净跨XBK—保护层*2)+(h-保护层*2+5d)*2+(搭接长度*搭接个数)两端悬挑2)上部受力筋根数=(悬挑板长度L —50*2)/上部受力钢筋间距+1=(悬挑板长度L -保护层*2)/上部受力钢筋间距+1=(悬挑板长度L +保护层*2+左梁角筋1/2直径+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上部受力钢筋间距+13)上部分布筋长度=(悬挑板长度L-保护层*2)+弯勾*2上部分布筋根数=(悬挑板净跨XBK—保护层)/分布筋间距下部筋1)下部构造钢筋长度= max(支座宽/2,12d)+(悬挑板净跨XBK—保护层) +弯勾*2下部构造钢筋根数=(悬挑板长度L -50*2)/上部受力钢筋间距+1=(悬挑板长度L—保护层*2)/下部构造钢筋间距+1 2)下部分布筋长度=(悬挑板长度L-保护层*2)+(弯勾*2 一级钢筋)下部分布筋根数=(悬挑板净跨XBK—保护层)/分布筋间距【板中开洞的底筋计算】1)非洞口钢筋长度=净跨+伸进长度max﹛(ha/2),(5d)﹜*2+弯勾*22)洞口截断钢筋长度=伸进长度max﹛(ha/2),(5d)﹜+(净跨—保护层)+设定弯折+水平玩折(h-保护层*2+5d)+弯勾3)洞口加强钢筋长度=净跨+伸进长度max﹛(ha/2),(5d)﹜*2。
板钢筋等面积代换公式
![板钢筋等面积代换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43e59c31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85.png)
板钢筋等面积代换公式
板钢筋等面积代换公式,指的是同等面积下不同尺寸的板钢筋所代表的钢筋数量相同的计算公式。
具体而言,假设有两根板钢筋,分别为宽度为b1、厚度为h1、长度为L的A型板钢筋和宽度为b2、厚度为h2、长度为L的B型板钢筋,且它们的面积相等,即b1*h1=b2*h2。
那么,它们所代表的钢筋数量相同的公式为:
A钢筋数量 = B钢筋数量
b1*h1*ρ = b2*h2*ρ
b1*h1 = b2*h2
d1*d1/4*π*L = d2*d2/4*π*L
d1^2 = d2^2
d1 = d2
其中,ρ为钢筋密度,d1和d2分别为A型板钢筋和B型板钢筋的直径。
因此,当两根板钢筋宽度和厚度不同时,它们的直径需要满足上述公式才能代表相同数量的钢筋。
这个公式在建筑工程中的混凝土结构设计和施工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可以保证在满足同等面积的条件下,选择合适的板钢筋尺寸,从而节省材料和成本,提高工程质量和安全性。
- 1 -。
板钢筋计算公式
![板钢筋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41538a7bf61fb7360a4c6526.png)
板【下部贯通纵筋】底筋长度=净跨+伸入支座长度*2+(弯勾*2 一级钢筋)伸入支座长度=max﹛(ha/2),(5d)﹜端部支座为梁、剪力墙、圈梁= max﹛(ha/2),(12d)﹜=(ha/2+5d)=(ha/2)=(ha-bhc)ha为支座(梁、剪力墙、圈梁)宽,bhc为支座(框架梁、剪力墙、圈梁)保护层=La (最小锚固长度)= max(120,h)(仅为手工算法) 端部支座为砌体墙板端支座为砌体墙,h为板厚12板底钢筋伸入支座的长度:计算设置-计算设置-板-受力筋-板底钢筋伸入支座的长度6种选择底筋根数=(净跨-50*2)/板筋间距+1=(净跨-保护层*2)/板筋间距+1=(净跨+保护层+左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2+保护层+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2)/板筋间距+12起始受力钢筋、负筋距支座边距离:计算设置-计算设置-板-公共属性-起始受力钢筋、负筋距支座边距离50mm,保护层,(S/2-第一根钢筋距梁角筋为1/2板筋间距)15受力筋根数计算方式:计算设置-计算设置-板-受力筋-受力筋根数计算方式3种选择向上取整+1,向下取整+1,四舍五入+1【面筋】面筋长度=净跨+伸入支座锚固长度*2+(弯勾*2 一级钢筋)伸入支座锚固长度=La(最小锚固长度)=0.4 La+15*d=(支座宽ha –支座保护层bhc)+(板厚h -2*保护层)=(支座宽ha -支座保护层bhc)+(板厚h -保护层)=伸入支座中心线ha/2+(板厚h -2*保护层)=伸入支座中心线ha/2+(板厚h -保护层)14面筋(单标注跨板受力筋)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计算设置-计算设置-板-受力筋-面筋(单标注跨板受力筋)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6种选择面筋根数=(净跨-50*2)/板筋间距+1=(净跨-保护层*2)/板筋间距+1=(净跨+保护层+左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2+保护层+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2)/板筋间距+12起始受力钢筋、负筋距支座边距离:计算设置-计算设置-板-公共属性-起始受力钢筋、负筋距支座边距离50mm,保护层,(S/2-第一根钢筋距梁角筋为1/2板筋间距)15受力筋根数计算方式:计算设置-计算设置-板-受力筋-受力筋根数计算方式3种选择向上取整+1,向下取整+1,四舍五入+1【负筋】1端支座负筋长度=锚入支座长度+(弯勾一级钢筋)+板内净尺寸+弯折长度锚入支座长度= La(最小锚固长度) (弯勾一级钢筋)=0.4 La+15*d (弯勾一级钢筋)=(支座宽ha -保护层bhc)+(板厚h -2*保护层)(无弯勾一级钢筋)=(支座宽ha -保护层bhc)+(板厚h -保护层)(无弯勾一级钢筋)=伸入支座中心线ha/2+(板厚h -2*保护层)(无弯勾一级钢筋)=伸入支座中心线ha/2+(板厚h -保护层)(无弯勾一级钢筋)26单标注负筋锚入支座的长度:计算设置-计算设置-板-负筋-单标注负筋锚入支座的长度6种选择*28单边标注支座负筋标注长度位置:计算设置-计算设置-板-负筋-单边标注支座负筋标注长度位置:支座内边线,支座中心线,支座轴线,支座外边线,负筋线长度(此设置与板负筋-定义构件-属性编辑-左/右标注值有关)弯折长度=(板厚h -2*保护层)=(板厚h -保护层)9负筋在板内的弯折长度:计算设置-计算设置-板-公共属性-负筋在板内的弯折长度2种选择负筋根数=(净跨-50*2)/板筋间距+1=(净跨-保护层*2)/板筋间距+1=(净跨+保护层+左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2+保护层+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2)/板筋间距+12起始受力钢筋、负筋距支座边距离:计算设置-计算设置-板-公共属性-起始受力钢筋、负筋距支座边距离50mm,保护层,(S/2-第一根钢筋距梁角筋为1/2板筋间距)29负筋根数计算方式:计算设置-计算设置-板-负筋-负筋根数计算方式3种选择向上取整+1,向下取整+1,四舍五入+12端支座负筋分布筋长度=(轴线(或净跨)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搭界长度150*2+(弯勾*2 一级钢筋是否带弯勾)和负筋(跨板受力筋)搭接计算=轴线长度+(弯勾*2 一级钢筋是否带弯勾)按轴线长度计算=布筋范围长度+(弯勾*2 一级钢筋是否带弯勾)布筋范围=净跨-50*2=净跨-保护层*2=净跨+保护层+左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2+保护层+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2按负筋(跨板受力筋)布置长度计算3分布钢筋的配置:计算设置-计算设置-板-公共属性-分布钢筋的配置直径/型号/间距4分布钢筋长度计算:计算设置-计算设置-板-公共属性-分布钢筋长度计算3种选择5分布筋与负筋(跨板受力筋)的搭接长度:计算设置-计算设置-板-公共属性-分布筋与负筋(跨板受力筋)的搭接长度150mm8分布筋是否带弯勾:计算设置-计算设置-板-公共属性-分布筋是否带弯勾是分布筋根数=负筋板内净长/分布筋间距(向上取整)=负筋板内净长/分布筋间距+1(向上取整)7分布筋根数计算:计算设置-计算设置-板-公共属性-分布筋根数计算3种选择向上取整+1,向下取整+1,四舍五入+13中间支座负筋长度=标注长度a+标注长度b+弯折长度*2=标注长度a+标注长度b+支座+弯折长度*227板中间支座负筋标注是否支座:计算设置-计算设置-板-负筋-板中间支座负筋标注是否含分布筋根数=(布筋范围a /分布筋间距)+ (布筋范围b /分布筋间距)(向上取整)【温度筋】温度筋长度=(两支座中心线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搭接长度150*2+(弯勾*2 一级钢筋)负筋标注为:单边标注支座负筋标注长度位置:支座中心线板中间支座负筋标注是否含支座:是=(两支座净长-负筋标注长度*2)+搭接长度150*2+(弯勾*2 一级钢筋)负筋标注为:单边标注支座负筋标注长度位置:支座内边线板中间支座负筋标注是否含支座:否6温度筋与负筋(跨板受力筋)的搭接长度:计算设置-计算设置-板-公共属性-温度筋与负筋(跨板受力筋)的搭接长度150mm温度筋根数=(两支座中心线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温度筋间距-1=(两支座净长-负筋标注长度*2)/温度筋间距-1纯悬挑板的钢筋计算【上部钢筋】1上部受力筋长度=(弯勾一级钢筋)+锚固长度La +(悬挑板净跨XBK-保护层)+(h-保护层*2+5d) +(搭接长度*搭接个数)一端悬挑14面筋(单标注跨板受力筋)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计算设置-计算设置-板-受力筋-面筋(单标注跨板受力筋)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6种选择- La(最小锚固长度)选中上部受力筋-点右键-构件属性编辑器-第5行右弯折设置为(h-保护层*2+5d)=(悬挑板净跨XBK-保护层*2)+(h-保护层*2+5d) *2+(搭接长度*搭接个数)两端悬挑选中上部受力筋-点右键-构件属性编辑器-第4、5行左右弯折设置为(h-保护层*2+5d)搭接个数设置:计算设置-搭接设置-其余钢筋定尺10搭接长度设置:计算设置-计算设置-纵筋搭接接头错开百分率-25%、50%上部受力筋根数=(悬挑板长度L -50*2)/上部受力钢筋间距+1=(悬挑板长度L -保护层*2)/上部受力钢筋间距+1=(悬挑板长度L +保护层*2+左梁角筋1/2直径+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上部受力钢筋间距+12起始受力钢筋、负筋距支座边距离:计算设置-计算设置-板-公共属性-起始受力钢筋、负筋距支座边距离50mm,保护层,(S/2-第一根钢筋距梁角筋为1/2板筋间距)2上部分布筋长度=(悬挑板长度L-保护层*2)+(弯勾*2 一级钢筋)选中上部受力筋-点右键-构件属性编辑器-第4、5行左右弯折设置为(0)-0上部分布筋根数=(悬挑板净跨XBK-保护层)/分布筋间距【下部钢筋】1下部构造钢筋长度= max(支座宽/2,12d)+(悬挑板净跨XBK-保护层)+(弯勾*2 一级钢筋)12板底钢筋伸入支座的长度:计算设置-计算设置-板-受力筋-板底钢筋伸入支座的长度6种选择- max﹛(ha/2),(5d)﹜下部构造钢筋根数=(悬挑板长度L -50*2)/上部受力钢筋间距+1=(悬挑板长度L-保护层*2)/下部构造钢筋间距+12下部分布筋长度=(悬挑板长度L-保护层*2)+(弯勾*2 一级钢筋)下部分布筋根数=(悬挑板净跨XBK-保护层)/分布筋间距板中开洞的底筋计算1非洞口钢筋长度=净跨+伸进长度max﹛(ha/2),(5d)﹜*2+(弯勾*2 一级钢筋)2洞口截断钢筋长度=伸进长度max﹛(ha/2),(5d)﹜+(净跨-保护层)+设定弯折+水平玩折(h-保护层*2+5d)+ (弯勾一级钢筋)3洞口加强钢筋长度=净跨+伸进长度max﹛(ha/2),(5d)﹜*2。
板钢筋计算公式图解
![板钢筋计算公式图解](https://img.taocdn.com/s3/m/d0662faadd88d0d233d46ace.png)
7、异形板钢筋计算
弧形板钢筋计算
7、异形板钢筋计算
弧形板钢筋计算
7、异形板钢筋计算
弧形板钢筋计算
8、板中开洞钢筋计算
板上开洞平面布置图
8、板中开洞钢筋计算
洞口构造(一)04G101-4P35
矩形洞边长和圆洞直径不大于300时钢筋构造(受力 钢筋绕过孔洞,不另设补强钢筋)
8、板中开洞钢筋计算
第一根钢筋距梁或墙边50mm 第一根钢筋距梁或墙边一个保护层 第一根钢筋距梁角筋为1/2板筋间距
1、单跨板底筋布置示意图
50
练习
1、请画板及其底筋并计算其长度和根数 2、用软件计算板底钢筋并与手工对量
1、单跨板钢筋的计算
板负筋长度的计算04G101-4 P30
负筋长度=锚入长度+弯勾+板内净尺寸+弯折长度
伸进长度=max(板厚,120)
1、单跨板钢筋的计算
板底钢筋的支座-伸进长度其它情况
伸进长度=max(≥12d且≥梁(或墙)宽/2 ) 伸进长度≥La(锚固长度) 伸进长度=过墙(或梁)中线+5d 伸进长度=梁(或墙)宽-保护层 伸进长度=到墙(或梁)的中线
1、单跨板钢筋的计算
板底钢筋根数计算
带栏板的阳台板
9、其它形式板钢筋计算
梁板式阳台
9、其它形式板钢筋计算
纯悬挑阳台
9、其它形式板钢筋计算
雨蓬板
9、其它形式板钢筋计算
挑檐
9、其它形式板钢筋计算
挑檐04G101-4P27
★软件重点功能
1、自动布置最小板 2、跨板钢筋的布置 3、平行边布置受力筋 4、XY方向布置受力筋 5、按弧线布置放射筋 6、查看板的布筋范围 7、查看受力筋布置情况 8、查看板内钢筋
板钢筋重量计算公式
![板钢筋重量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9ec6884c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0127454.png)
板钢筋重量计算公式
钢筋是建筑工程中必不可少的材料之一,它在混凝土中起到增强和支撑作用。
然而,在建筑工程中,精确计算钢筋的重量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板钢筋重量的计算公式。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些基本概念。
板钢筋是一种用于增强和支撑混凝土板的钢筋。
钢筋通常由螺纹钢筋、轻轨钢筋、捻转钢筋、带肋扭钢等制成。
其截面形状一般为圆形、六角形和三角形。
其次,计算板钢筋重量需要知道几个参数,包括板钢筋长度、直径和密度。
其中,密度是一个固定值,一般取为7.85g/cm³。
而钢筋的直径和长度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和计算的参数。
板钢筋的重量计算公式如下:
重量(公斤)=长度(米)x直径²(毫米)x密度(7.85
g/cm³)÷1000
例如,假设板钢筋长度为6米,直径为10毫米,则其重量为:重量=6x10²x7.85÷1000=4.71公斤
当然,在实际计算中,我们也需要考虑钢筋的浪费率(一般取为5%),以及不同直径的钢筋之间的连接问题。
总之,板钢筋重量计算公式在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它可以帮助施工人员合理安排材料和计算施工成本。
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楼板钢筋计算公式
![楼板钢筋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dd2e147052d380eb62946da3.png)
一、普通板底筋计算(一)、底筋长度底筋长度=净跨+伸进长度×2+弯钩×21、当板的端支座为框架梁时底筋长度=净跨+左右伸进支座长度max(框梁支座宽/2,5d)+弯钩×22、当板的端支座为剪力墙时底筋长度=净跨+左右伸进支座长度max(墙支座宽/2,5d)+弯钩×23、当板的端支座为圈梁时底筋长度=净跨+左右伸进支座长度max(圈梁支座宽/2,5d)+弯钩×24、当板的端支座为砌体墙时底筋长度=净跨+左右伸进支座长度max(120,板厚)+弯钩×2(二)、底筋根数情况一:底筋根数=(净跨-50mm×2)/板筋间距+1情况二:底筋根数=(净跨-保护层×2)/板筋间距+1情况三:底筋根数=(净跨+保护层×2+左梁角筋1/2直径+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板筋间距+1二、面筋计算(一)、端支座负筋1、端支座负筋长度端支座负筋长度=锚入长度+弯钩+板内净尺寸+弯折长度情况一:锚入支座长度=锚固长度LaE(1)、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2时,端支座负筋长度=(锚固长度LaE+弯钩)+(板内净长)+(板厚-保护层×2)(2)、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时,端支座负筋长度=(锚固长度LaE+弯钩)+(板内净长)+(板厚-保护层)情况二:锚入支座长度=0.4La+15d(1)、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2时,端支座负筋长度=(0.4La+15d+弯钩)+(板内净长)+(板厚-保护层×2)(2)、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时,端支座负筋长度=(0.4La+15d+弯钩)+(板内净长)+(板厚-保护层)2、板端负筋根数情况一:负筋根数=(净跨-50mm×2)/板筋间距+1情况二:负筋根数=(净跨-保护层×2)/板筋间距+1情况三:负筋根数=(净跨+保护层×2+左梁角筋1/2直径+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板筋间距+1(二)、端支座负筋分布筋1、端支座负筋分布筋长度情况一:分布筋和负筋参差150mm(1)、分布筋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或净跨)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150mm×2+弯钩×2(2)、分布筋不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或净跨)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150mm×2情况二:分布筋=轴线长度(1)、分布筋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长度+弯钩×2(2)、分布筋不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长度2、端支座负筋分布筋根数情况一:负筋分布筋根数=负筋板内净尺寸/分布筋间距(向上取整)情况二:负筋分布筋根数=负筋板内净尺寸/分布筋间距+1(向上取整)(三)、中间支座负筋1、中间支座负筋长度中间支座负筋长度=标注长度+弯折长度×2情况一: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2时,中间支座负筋长度=标注长度+(板厚-保护层×2)×2情况二: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时,中间支座负筋长度=标注长度+(板厚-保护层)×22、中间支座负筋根数情况一:中间支座负筋根数=(净跨-50m m×2)/板筋间距+1情况二:中间支座负筋根数=(净跨-保护层×2)/板筋间距+1情况三:中间支座负筋根数=(净跨+保护层×2+左梁角筋1/2直径+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板筋间距+1(四)、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1、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长度情况一:分布筋和负筋参差150mm(1)、分布筋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或净跨)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150mm×2+弯钩×2(2)、分布筋不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或净跨)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150mm×2情况二:分布筋=轴线长度(1)、分布筋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长度+弯钩×2(2)、分布筋不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长度2、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根数情况一:根数=布筋范围/间距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根数=(布筋范围1/分布筋间距)+(布筋范围2/分布筋间距)情况二:根数=布筋范围/间距+1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根数=(布筋范围1/分布筋间距+1)+(布筋范围2/分布筋间距+1)三、温度筋为了防止板受热胀冷缩而产生裂缝,通常在板的上部负筋中间位置布置温度筋。
板钢筋计算公式
![板钢筋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841ea34a2b160b4e767fcf4d.png)
板钢筋计算公式一、普通板底筋计算(一)、底筋长度底筋长度=净跨+伸进长度×2+弯钩×21、当板的端支座为框架梁时底筋长度=净跨+左右伸进支座长度max(框梁支座宽/2,5d)+弯钩×22、当板的端支座为剪力墙时底筋长度=净跨+左右伸进支座长度max(墙支座宽/2,5d)+弯钩×23、当板的端支座为圈梁时底筋长度=净跨+左右伸进支座长度max(圈梁支座宽/2,5d)+弯钩×24、当板的端支座为砌体墙时底筋长度=净跨+左右伸进支座长度max(120,板厚)+弯钩×2(二)、底筋根数情况一:底筋根数=(净跨-50mm×2)/板筋间距+1情况二:底筋根数=(净跨-保护层×2)/板筋间距+1情况三:底筋根数=(净跨+保护层×2+左梁角筋1/2直径+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板筋间距+1二、面筋计算(一)、端支座负筋1、端支座负筋长度端支座负筋长度=锚入长度+弯钩+板内净尺寸+弯折长度情况一:锚入支座长度=锚固长度LaE(1)、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2时,端支座负筋长度=(锚固长度LaE+弯钩)+(板内净长)+(板厚-保护层×2)(2)、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时,端支座负筋长度=(锚固长度LaE+弯钩)+(板内净长)+(板厚-保护层)情况二:锚入支座长度=0.4La+15d(1)、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2时,端支座负筋长度=(0.4La+15d+弯钩)+(板内净长)+(板厚-保护层×2)(2)、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时,端支座负筋长度=(0.4La+15d+弯钩)+(板内净长)+(板厚-保护层)2、板端负筋根数情况一:负筋根数=(净跨-50mm×2)/板筋间距+1情况二:负筋根数=(净跨-保护层×2)/板筋间距+1情况三:负筋根数=(净跨+保护层×2+左梁角筋1/2直径+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板筋间距+1(二)、端支座负筋分布筋1、端支座负筋分布筋长度情况一:分布筋和负筋参差150mm(1)、分布筋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或净跨)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150mm×2+弯钩×2(2)、分布筋不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或净跨)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150mm×2情况二:分布筋=轴线长度(1)、分布筋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长度+弯钩×2(2)、分布筋不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长度2、端支座负筋分布筋根数情况一:负筋分布筋根数=负筋板内净尺寸/分布筋间距(向上取整)情况二:负筋分布筋根数=负筋板内净尺寸/分布筋间距+1(向上取整)(三)、中间支座负筋1、中间支座负筋长度中间支座负筋长度=标注长度+弯折长度×2情况一: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2时,中间支座负筋长度=标注长度+(板厚-保护层×2)×2情况二: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时,中间支座负筋长度=标注长度+(板厚-保护层)×22、中间支座负筋根数情况一:中间支座负筋根数=(净跨-50mm×2)/板筋间距+1情况二:中间支座负筋根数=(净跨-保护层×2)/板筋间距+1情况三:中间支座负筋根数=(净跨+保护层×2+左梁角筋1/2直径+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板筋间距+1(四)、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1、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长度情况一:分布筋和负筋参差150mm(1)、分布筋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或净跨)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150mm×2+弯钩×2(2)、分布筋不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或净跨)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150mm×2情况二:分布筋=轴线长度(1)、分布筋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长度+弯钩×2(2)、分布筋不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长度2、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根数情况一:根数=布筋范围/间距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根数=(布筋范围1/分布筋间距)+(布筋范围2/分布筋间距)(向上取整)情况二:根数=布筋范围/间距+1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根数=(布筋范围1/分布筋间距+1)+(布筋范围2/分布筋间距+1)(向上取整)三、温度筋为了防止板受热胀冷缩而产生裂缝,通常在板的上部负筋中间位置布置温度筋。
板、梁、柱钢筋的计算公式
![板、梁、柱钢筋的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04e872f0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9c.png)
板底筋长度=净跨+伸进长度*2+弯勾2*6.25*d板底筋根数=ceil((净跨-2*起步距离)/间距)+1(起步距离=第一根钢筋距梁或墙边50mm)板中间支座负筋长度=水平长度+弯折长度*2板端支座板负筋长度=锚入长度+弯勾+板内净尺寸+弯折长度板负筋根数=ceil((净跨-2*起步距离)/间距)+1(起步距离=第一根钢筋距梁或墙边50mm)板负筋分布筋长度=轴线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参差长度*2(轴线长度-轴线两边内梁的宽度)(参差长度是分布筋和负筋搭接长度)板端支座负筋的分布筋根数=负筋板内净长/间距(取整)+1板中间支座负筋的分布筋的根数=布筋范围1/间距(取整)+布筋范围2/间距(取整)+1温度筋长度=轴线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参差长度*2(参差长度是温度筋和负筋搭接长度)温度筋根数(梁一跨中间的非加密区根数)=(净跨长度-负筋伸入板内的净长)/温度筋间距-1马凳筋∏型长度=L1+L2*2+L3*2马凳筋∏型双层双向板马凳筋根数=板净面积/(间距*间距)+1马凳筋∏型负筋马凳筋根数=排数*负筋布筋长度/间距+1马凳筋一字型长度=L1+L2*2+L3*2或L1+L2*2+L3*4马凳筋一字型根数=排数*每排个数梁上部通筋长度=总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搭接长度*搭接个数梁上部边支座负筋(第一排)=1/3净跨长+左支座锚固梁上部边支座负筋(第二排)=1/4净跨长+左支座锚固梁上部中间支座负筋(第一排)=1/3净跨长(取大值)*2+支座宽梁上部中间支座负筋(第二排)=1/4净跨长(取大值)*2+支座宽梁架立筋长度=净跨-两边负筋净长+150*2(注意钢筋类别)梁侧面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搭接长度*搭接个数(注意钢筋类别)梁侧面受扭钢筋长度=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搭接长度*搭接个数(注意钢筋类别)梁下部通筋长度=总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搭接长度*搭接个数梁边跨下部筋长度=本身净跨+左锚固+右锚固梁中间跨下部筋长度=本身净跨+左锚固+右锚固梁箍筋长度=2*(H-2*25+B-2*25)+(11.9*2+8)d二-四级抗震箍筋根数计算加密区根数=(1.5*梁高-50)/加密间距+1 (一跨分左加密、右加密)非=(净跨长-左加密区-右加密区)/非加密间距-1总根数=加密*2+非加密梁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9d+2*d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2)×(构造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板钢筋计算公式
![板钢筋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86186a41a8956bec0975e3e0.png)
板的钢筋计算【下部贯通纵筋】1)底筋长度=净跨+伸入支座长度*2+弯勾*2伸入支座长度=max﹛(ha/2),(5d)﹜(端部支座为梁、剪力墙、圈梁) = max﹛(ha/2),(12d)﹜=(ha/2+5d)=(ha/2)=(ha-bhc)ha为支座(梁、剪力墙、圈梁)宽,bhc为支座(框架梁、剪力墙、圈梁)保护层=La (最小锚固长度)= max(120,h) (端部支座为砌体墙,h为板厚)2)底筋根数=(净跨-50*2)/板筋间距+1=(净跨-保护层*2)/板筋间距+1=(净跨+保护层+左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2+保护层+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2)/板筋间距+1【面筋】1)面筋长度=净跨+伸入支座锚固长度*2+弯勾*2伸入支座锚固长度=La(最小锚固长度)=0.4 La+15*d=(支座宽ha-支座保护层bhc)+(板厚h -2*保护层)=(支座宽ha-支座保护层bhc)+(板厚h -保护层)=伸入支座中心线ha/2+(板厚h -2*保护层)=伸入支座中心线ha/2+(板厚h -保护层)2)面筋根数=(净跨-50*2)/板筋间距+1=(净跨-保护层*2)/板筋间距+1=(净跨+保护层+左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2+保护层+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2)/板筋间距+1【负筋】端支座负筋1)端支座负筋长度=锚入支座长度+弯勾+板内净尺寸+弯折长度锚入支座长度= La(最小锚固长度)=0.4 La+15*d=(支座宽ha -保护层bhc)+(板厚h -2*保护层)=(支座宽ha -保护层bhc)+(板厚h -保护层)=伸入支座中心线ha/2+(板厚h -2*保护层)=伸入支座中心线ha/2+(板厚h -保护层)弯折长度=(板厚h -2*保护层)=(板厚h -保护层)2)负筋根数=(净跨-50*2)/板筋间距+1=(净跨-保护层*2)/板筋间距+1=(净跨+保护层+左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2+保护层+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2)/板筋间距+13)端支座负筋分布筋长度=(轴线(或净跨)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搭界长度150*2+弯勾*2=轴线长度+弯勾*2=布筋范围长度+弯勾*2布筋范围=净跨-50*2=净跨-保护层*2=净跨+保护层+左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2+保护层+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24)分布筋根数=负筋板内净长/分布筋间距(向上取整)=负筋板内净长/分布筋间距+1(向上取整)中间支座负筋1)中间支座负筋长度=标注长度a+标注长度b+弯折长度*2=标注长度a+标注长度b+支座+弯折长度*2弯折长度=板厚-2*保护层=板厚-保护层2)负筋根数=(净跨-50*2)/板筋间距+1=(净跨-保护层*2)/板筋间距+1=(净跨+保护层+左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2+保护层+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2)/板筋间距+13)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长度=(轴线(或净跨)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搭接长度150*2+弯勾*2=轴线长度+弯勾*2=布筋范围长度+弯勾*2布筋范围=净跨-50*2=净跨-保护层*2=净跨+保护层+左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2+保护层+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24)分布筋根数=(布筋范围a /分布筋间距)+ (布筋范围b /分布筋间距)(向上取整)=(布筋范围 a /分布筋间距+1)+ (布筋范围 b /分布筋间距+1)(向上取整)【温度筋】1)温度筋长度=(两支座中心线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搭接长度150*2+弯勾*2 =(两支座净长-负筋标注长度*2)+搭接长度150*2+弯勾*22)温度筋根数=(两支座中心线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温度筋间距-1=(两支座净长-负筋标注长度*2)/温度筋间距-1【纯悬挑板的钢筋计算】上部筋1)上部受力筋长度=锚固长度La +(悬挑板净跨XBK-保护层)+(h-保护层*2+5d)+(搭接长度*搭接个数)一端悬挑=(悬挑板净跨XBK-保护层*2)+(h-保护层*2+5d) *2+(搭接长度*搭接个数)两端悬挑2)上部受力筋根数=(悬挑板长度L -50*2)/上部受力钢筋间距+1=(悬挑板长度L -保护层*2)/上部受力钢筋间距+1=(悬挑板长度L +保护层*2+左梁角筋1/2直径+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上部受力钢筋间距+13)上部分布筋长度=(悬挑板长度L-保护层*2)+弯勾*2上部分布筋根数=(悬挑板净跨XBK-保护层)/分布筋间距下部筋1)下部构造钢筋长度= max(支座宽/2,12d)+(悬挑板净跨XBK-保护层) +弯勾*2下部构造钢筋根数=(悬挑板长度L -50*2)/上部受力钢筋间距+1=(悬挑板长度L-保护层*2)/下部构造钢筋间距+12)下部分布筋长度=(悬挑板长度L-保护层*2)+(弯勾*2 一级钢筋)下部分布筋根数=(悬挑板净跨XBK-保护层)/分布筋间距【板中开洞的底筋计算】1)非洞口钢筋长度=净跨+伸进长度max﹛(ha/2),(5d)﹜*2+弯勾*22)洞口截断钢筋长度=伸进长度max﹛(ha/2),(5d)﹜+(净跨-保护层)+设定弯折+水平玩折(h-保护层*2+5d)+弯勾3)洞口加强钢筋长度=净跨+伸进长度max﹛(ha/2),(5d)﹜*2。
板钢筋计算公式
![板钢筋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3a2a1d56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90.png)
板钢筋计算公式
板钢筋的计算,一般以每立方米的承载力来计算,包括材料的抗拉强度和抗压强度。
1、根据结构的承载要求,确定每立方米所需的板钢筋的抗拉强度
σs,它与结构要求承载力及偏差系数正相关,σs=F/A×K。
其中,F为结构所需要的承载力,A为板钢筋的面积,K为偏差系数。
2、根据板钢筋材料的抗拉强度和杆件截面尺寸,确定每立方米所需的板钢筋抗压强度σp,它与结构截面受压面积、混凝土压力标准强度和安全系数有关,其计算公式为:σp=A2・fc/γ×K,其中,A2为结构截面受压面积,fc为混凝土压力标准强度,γ为安全系数。
3、根据确定的抗拉强度和抗压强度,确定板钢筋所需要的型号,并确定每立方米所需的板钢筋的数量。
4、根据结构尺寸及板钢筋数量,确定板钢筋的使用长度。
楼板钢筋计算公式
![楼板钢筋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aaa53f876529647d272852b9.png)
一、普通板底筋计算(一)、底筋长度底筋长度=净跨+伸进长度×2+弯钩×21、当板的端支座为框架梁时底筋长度=净跨+左右伸进支座长度max(框梁支座宽/2,5d)+弯钩×22、当板的端支座为剪力墙时底筋长度=净跨+左右伸进支座长度max(墙支座宽/2,5d)+弯钩×23、当板的端支座为圈梁时底筋长度=净跨+左右伸进支座长度max(圈梁支座宽/2,5d)+弯钩×24、当板的端支座为砌体墙时底筋长度=净跨+左右伸进支座长度max(120,板厚)+弯钩×2(二)、底筋根数情况一:底筋根数=(净跨-50mm×2)/板筋间距+1情况二:底筋根数=(净跨-保护层×2)/板筋间距+1情况三:底筋根数=(净跨+保护层×2+左梁角筋1/2直径+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板筋间距+1二、面筋计算(一)、端支座负筋1、端支座负筋长度端支座负筋长度=锚入长度+弯钩+板内净尺寸+弯折长度情况一:锚入支座长度=锚固长度LaE(1)、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2时,端支座负筋长度=(锚固长度LaE+弯钩)+(板内净长)+(板厚-保护层×2)(2)、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时,端支座负筋长度=(锚固长度LaE+弯钩)+(板内净长)+(板厚-保护层)情况二:锚入支座长度=0.4La+15d(1)、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2时,端支座负筋长度=(0.4La+15d+弯钩)+(板内净长)+(板厚-保护层×2)(2)、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时,端支座负筋长度=(0.4La+15d+弯钩)+(板内净长)+(板厚-保护层)2、板端负筋根数情况一:负筋根数=(净跨-50mm×2)/板筋间距+1情况二:负筋根数=(净跨-保护层×2)/板筋间距+1情况三:负筋根数=(净跨+保护层×2+左梁角筋1/2直径+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板筋间距+1(二)、端支座负筋分布筋1、端支座负筋分布筋长度情况一:分布筋和负筋参差150mm(1)、分布筋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或净跨)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150mm×2+弯钩×2(2)、分布筋不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或净跨)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150mm×2情况二:分布筋=轴线长度(1)、分布筋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长度+弯钩×2(2)、分布筋不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长度2、端支座负筋分布筋根数情况一:负筋分布筋根数=负筋板内净尺寸/分布筋间距(向上取整)情况二:负筋分布筋根数=负筋板内净尺寸/分布筋间距+1(向上取整)(三)、中间支座负筋1、中间支座负筋长度中间支座负筋长度=标注长度+弯折长度×2情况一: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2时,中间支座负筋长度=标注长度+(板厚-保护层×2)×2情况二: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时,中间支座负筋长度=标注长度+(板厚-保护层)×22、中间支座负筋根数情况一:中间支座负筋根数=(净跨-50m m×2)/板筋间距+1情况二:中间支座负筋根数=(净跨-保护层×2)/板筋间距+1情况三:中间支座负筋根数=(净跨+保护层×2+左梁角筋1/2直径+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板筋间距+1(四)、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1、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长度情况一:分布筋和负筋参差150mm(1)、分布筋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或净跨)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150mm×2+弯钩×2(2)、分布筋不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或净跨)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150mm×2情况二:分布筋=轴线长度(1)、分布筋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长度+弯钩×2(2)、分布筋不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长度2、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根数情况一:根数=布筋范围/间距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根数=(布筋范围1/分布筋间距)+(布筋范围2/分布筋间距)情况二:根数=布筋范围/间距+1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根数=(布筋范围1/分布筋间距+1)+(布筋范围2/分布筋间距+1)三、温度筋为了防止板受热胀冷缩而产生裂缝,通常在板的上部负筋中间位置布置温度筋。
板钢筋计算公式详细图解
![板钢筋计算公式详细图解](https://img.taocdn.com/s3/m/b60372d3195f312b3169a520.png)
伸进长度=max(支座宽 支座宽/2,5d) 伸进长度=max(支座宽/2,5d)
伸进长度=max(支座宽/2,5d) 伸进长度=max(支座宽/2,5d) 支座宽
伸进长度=max(板厚,120) 伸进长度=max(板厚,120) 板厚
1、单跨板钢筋的计算 、
板底钢筋的支座-伸进长度其它情况 板底钢筋的支座-伸进长度其它情况 伸进长度=max(≥12d且 伸进长度=max(≥12d且≥梁(或墙)宽/2 ) 或墙) 伸进长度≥La(锚固长度) 伸进长度≥La(锚固长度) 伸进长度=过墙(或梁)中线+ 伸进长度=过墙(或梁)中线+5d 伸进长度=梁(或墙)宽-保护层 伸进长度= 或墙) 伸进长度=到墙(或梁) 伸进长度=到墙(或梁)的中线
洞口构造(二 洞口构造 二)04G101-4P36
8、板中开洞钢筋计算
洞边被切断钢筋端部构造
矩形洞和圆形洞加强筋构造图
8、板中开洞钢筋计算
9、其它形式板钢筋计算
挑板式阳台板
9、其它形式板钢筋计算
带栏板的阳台板
9、其它形式板钢筋计算
梁板式阳台
9、其它形式板钢筋计算
纯悬挑阳台
9、其它形式板钢筋计算
6、纯悬挑板钢筋计算
练习
1、请计算纯悬挑板的钢筋 2、与软件进行对量
底筋计算
7、异形板钢筋计算
2号轴线面筋计算 号轴线面筋计算
7、异形板钢筋计算
弧形板钢筋计算
7、异形板钢筋计算
弧形板钢筋计算
7、异形板钢筋计算
弧形板钢筋计算
7、异形板钢筋计算
板上开洞平面布置图
8、板中开洞钢筋计算
洞口构造(一 洞口构造 一)04G101-4P35
8、板中开洞钢筋计算
板(有梁板)钢筋计算公式
![板(有梁板)钢筋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5f94b2f97c1cfad6195fa78e.png)
板(有梁板)钢筋计算公式
1、底筋:
长度= 锚固+净跨长+锚固+弯钩长度*2 (HPB300级钢筋末端应做1800弯钩,弯钩长度6.25d)
根数= (净长–起步*2)/间距+1 (向上取整)
起步距离=1/2布筋间距
锚固取值= Max(支座宽/2,5d) 支座宽指梁宽
2、面筋:
长度= 锚固+净长+锚固+弯钩长度*2 (HPB300级钢筋末端应做1800弯钩,调整值为每个弯钩6.25d)
根数= 计算公式( 同底筋)
锚固取值= 支座宽–梁保护层+15d 支座宽指梁宽
3、边支座标注负筋
长度= 锚固+净长+弯折
根数= 计算公式(同底筋)
锚固取值:支座宽-梁保护层+15*d 支座宽指梁宽
弯折长度:板厚-板保护层*2
净长长度:标注长度
或标注长度—支座宽/2
关于标注长度
1)支座边起标
2)支座中心线起标
3)无标注
4、中间支座标注负筋
长度= 弯折+直段净长+弯折
根数= (净长–起步*2)/间距+1 (向上取整)
弯折长度:板厚-板保护层*2
5、负筋分布筋
长度= 净跨长–两侧负筋净长+ 150 *2 (HPB300末端无需做180度弯钩)
根数= (负筋净长–起步)/间距(向上取整即可)
(注:负筋分布筋计算根数不用+1)
6、温度筋
长度=轴线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参差长度*2
根数=(净跨长度-负筋伸入板内的净长)/温度筋间距-1。
板钢筋计算
![板钢筋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bb50dbd1c1c708a1284a4439.png)
钢筋部位
及其名称
计算公式
说明
附图
板面筋
长度=净长+左+右(支座内锚固)
11G101-1P92有梁楼盖楼(屋)面板配筋构造
图5.1
注:左、右支座锚固长度的取值判断:
当hc-保护层(直锚长度)>LaE时,取LaE
当hc-保护层(直锚长度)≤LaE时,取hc-保护层+15*d
二、板底筋计算
四、板温度筋计算
符号说明
代号
含义
代号
含义
Labe
抗震基本锚固长度
Lab
基本锚固长度
LaE
受拉钢筋抗震锚固长度
La
受拉钢筋的最小锚固长度
11E
纵向钢筋抗震受拉钢筋绑扎长度
11
非抗震绑扎长度
C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d
钢筋直径
hb
为梁节点高度
Lw
钢筋弯折长度
Hn
为所在楼层的柱净高
Ln
梁跨净长
hc
在计算柱钢筋时:为柱截面长边(圆柱为截面直径),在计算梁钢筋时:为柱截面沿框架方向的高度
图5.2
注:支座锚固长度的取值判断:
当hc-保护层(直锚长度)>LaE时,取LaE
当hc-保护层(直锚长度)≤LaE时,取hc-保护层+15*d
钢筋部位
及其名称
计算公式
说明
温度筋
长度=板净跨长-2*负筋伸入
板内尺寸+2*11
11G101-1P94单双向板配筋示意纵向钢筋非接触搭接构造
注:分布筋自身及与受力主筋、构造钢筋的搭接长度为150;当分布筋兼作抗温度筋时,其自身及与受力主筋、构造钢筋的搭接长度为11
板钢筋工程量计算(公式+实例)
![板钢筋工程量计算(公式+实例)](https://img.taocdn.com/s3/m/e5653a82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cd.png)
板钢筋⼯程量计算(公式+实例)⼀、板钢筋计算依据和钢筋的类型1、板的平法图集和计算依据是《04G101-4》2、现浇混凝⼟楼板的钢筋分为以下⼏种2.1 板底钢筋(包括特殊形式的板底通长钢筋);2.2 上层通长钢筋、⽀座负筋(包括特殊形式板⾯通长钢筋);2.3 ⽀座筋的分布筋、温度筋、附加筋;2.4 马蹬筋;⼆、各种板钢筋的详细计算1、字母代表的含义: La—⾮抗震时锚固长度; d ---钢筋直径; L1E—连接长度; BHC—保护层;Ha—⽀座宽度 S--- 钢筋间距 ceil—向上取整2、板底通长钢筋(下层通长钢筋)板底通长钢筋有⽔平和垂直两个⽅向,可以布置多个板块或者⼀个板块。
长度L=板扣除两端⽀座的长度(板净长) + 左锚固 + 右锚固 + “连接长度”+12.5*D(II级以上为0)其中:12.5D是指⼀级钢中的180度弯钩,⼀端弯钩是6.25D,两端就是12.5D.“左锚固、右锚固”算法有如下⼏种,可根据图纸说明操作:Max ( ha /2,5*d) (即,⽀座宽度的⼀半与钢筋直径的5倍相⽐取⼤值);Max ( ha /2,12*d) (即,⽀座宽度的⼀半与钢筋直径的12倍相⽐取⼤值);La (即,钢筋的锚固长度);ha /2+5*d (即,⽀座宽度的⼀半加钢筋直径的5倍);ha–bhc (即,⽀座宽度 - 保护层);ha /2 (即,⽀座宽度的⼀半);·“连接长度” 算法为:当采⽤焊接、机械连接时:连接长度 = 0 ,计算接头个数;当采⽤搭接时,连接长度=接头个数 * L1=取整(通长钢筋直段长 / 定尺长度)* L1根数N= ceil [(钢筋布置范围–2倍的受⼒筋到⽀座边的距离) / 钢筋间距 ] +1;在根数计算时,起始受⼒筋距离⽀座边间距有三种情况可以考虑A:50mm,第⼀根钢筋距离⽀座边50mm;B:保护层距离,第⼀根钢筋距离⽀座边保护层距离;C:S/2,第⼀根钢筋距离⽀座边S/2(S为间距);纵向的钢筋长度与根数和⽔平⽅向的算法⼀致,不在详讲!3、板⾯通长钢筋(上层通长钢筋)板⾯通长钢筋有⽔平和垂直两个⽅向,可以布置多个板块或者⼀个板块。
板筋计算公式
![板筋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cf0bb8f04693daef5ef73da1.png)
板筋计算公式:不规则板面积为S正方形边长为b,b=根号S钢筋间距为a,钢筋单向布筋根数为n=b/a钢筋直径为d,钢筋总长度L=b(2n+1)+lm当钢筋直径为ф6-ф10时,板两端头钢筋的增加长度lm 按下式计算简直板 lm=14(n+3)d固端板 lm=75(n+3)d吊筋计算公式:吊筋长度=2*锚固(20d)+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其中框梁高度>800mm 夹角=60°≤800mm 夹角=45一、普通板底筋计算(一)、底筋长度底筋长度=净跨+伸进长度×2+弯钩×21、当板的端支座为框架梁时底筋长度=净跨+左右伸进支座长度max(框梁支座宽/2,5d)+弯钩×22、当板的端支座为剪力墙时底筋长度=净跨+左右伸进支座长度max(墙支座宽/2,5d)+弯钩×23、当板的端支座为圈梁时底筋长度=净跨+左右伸进支座长度max(圈梁支座宽/2,5d)+弯钩×24、当板的端支座为砌体墙时底筋长度=净跨+左右伸进支座长度max(120,板厚)+弯钩×2(二)、底筋根数情况一:底筋根数=(净跨-50mm×2)/板筋间距+1情况二:底筋根数=(净跨-保护层×2)/板筋间距+1情况三:底筋根数=(净跨+保护层×2+左梁角筋1/2直径+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板筋间距+1二、面筋计算(一)、端支座负筋1、端支座负筋长度端支座负筋长度=锚入长度+弯钩+板内净尺寸+弯折长度情况一:锚入支座长度=锚固长度LaE(1)、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2时,端支座负筋长度=(锚固长度LaE+弯钩)+(板内净长)+(板厚-保护层×2)(2)、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时,端支座负筋长度=(锚固长度LaE+弯钩)+(板内净长)+(板厚-保护层)情况二:锚入支座长度=0.4La+15d(1)、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2时,端支座负筋长度=(0.4La+15d+弯钩)+(板内净长)+(板厚-保护层×2)(2)、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时,端支座负筋长度=(0.4La+15d+弯钩)+(板内净长)+(板厚-保护层)2、板端负筋根数情况一:负筋根数=(净跨-50mm×2)/板筋间距+1情况二:负筋根数=(净跨-保护层×2)/板筋间距+1情况三:负筋根数=(净跨+保护层×2+左梁角筋1/2直径+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板筋间距+1(二)、端支座负筋分布筋1、端支座负筋分布筋长度情况一:分布筋和负筋参差150mm(1)、分布筋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或净跨)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150mm×2+弯钩×2(2)、分布筋不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或净跨)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150mm×2情况二:分布筋=轴线长度(1)、分布筋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长度+弯钩×2(2)、分布筋不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长度2、端支座负筋分布筋根数情况一:负筋分布筋根数=负筋板内净尺寸/分布筋间距(向上取整)情况二:负筋分布筋根数=负筋板内净尺寸/分布筋间距+1(向上取整)(三)、中间支座负筋1、中间支座负筋长度中间支座负筋长度=标注长度+弯折长度×2情况一: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2时,中间支座负筋长度=标注长度+(板厚-保护层×2)×2情况二: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时,中间支座负筋长度=标注长度+(板厚-保护层)×22、中间支座负筋根数情况一:中间支座负筋根数=(净跨-50mm×2)/板筋间距+1情况二:中间支座负筋根数=(净跨-保护层×2)/板筋间距+1情况三:中间支座负筋根数=(净跨+保护层×2+左梁角筋1/2直径+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板筋间距+1(四)、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1、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长度情况一:分布筋和负筋参差150mm(1)、分布筋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或净跨)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150mm×2+弯钩×2(2)、分布筋不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或净跨)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150mm×2情况二:分布筋=轴线长度(1)、分布筋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长度+弯钩×2(2)、分布筋不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长度2、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根数情况一:根数=布筋范围/间距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根数=(布筋范围1/分布筋间距)+(布筋范围2/分布筋间距)(向上取整)情况二:根数=布筋范围/间距+1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根数=(布筋范围1/分布筋间距+1)+(布筋范围2/分布筋间距+1)(向上取整)三、温度筋为了防止板受热胀冷缩而产生裂缝,通常在板的上部负筋中间位置布置温度筋。
板钢筋根数计算公式
![板钢筋根数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b46d6c3e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5a1b119.png)
《板钢筋根数计算公式》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板钢筋根数咋算。
这在建筑施工里还挺重要的呢。
咱先说说板底钢筋的根数计算。
一般来说呢,先得知道板的长度和宽度。
然后呢,咱还得确定钢筋的间距。
比如说,设计要求板底钢筋间距是150 毫米。
那咱就这么算哈。
先把板的长度,比如说长是 5 米,换算成毫米就是5000 毫米。
然后呢,用板的长度除以钢筋的间距,5000 除以150,这就得到一个数。
但是呢,这里要注意,这个数可不是最终的钢筋根数哦。
因为在板的两端还得各有一根钢筋呢。
所以最后板底钢筋的根数就是这个数再加一。
再说说板面钢筋的根数计算。
其实和板底钢筋的算法差不多。
同样先确定板的长度和宽度,还有钢筋的间距。
假设板面钢筋间距也是150 毫米。
还是拿刚才那个长 5 米的板来说。
也是先把长度换算成毫米,5000 毫米。
然后用5000 除以钢筋间距150。
同样,得到的这个数也不是最终的根数,还得加上板两端的两根钢筋。
所以板面钢筋的根数也是这个数再加一。
另外呢,在计算的时候还得考虑一些特殊情况。
比如说,如果板的边缘有梁或者墙,那钢筋的根数可能会有点变化。
这时候就得根据具体情况来调整计算方法。
还有啊,如果设计有特殊要求,比如说在板的某些部位要增加钢筋,那也得把这些特殊部位的钢筋根数单独算出来,然后加到总数里。
总之呢,计算板钢筋的根数虽然有个公式,但也得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这样才能算得准确,保证施工质量。
咱搞建筑的,可不能马虎,每一个细节都得算得清清楚楚,这样盖出来的房子才结实可靠。
板钢筋计算
![板钢筋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54bc35d9ba1aa8114531d93b.png)
板钢筋计算
计算公式:钢筋长度=板净跨Ln+伸入左右支座内长度+弯钩增加长度。
(数据带入即可计算)
具体数据的计算:
底筋长度=净长+2*max(支座宽/2,5d)+2*6.25d(一级钢筋)+搭接
根数=(净长-2*50)/间距+1
面筋长度=净长+2*la+2*6.25d(一级钢筋)+搭接
根数=(净长-2*50)/间距+1
la:非抗震;lae:抗震
端支座负筋长度=净长+la+6.25d+(板厚-2*保护层)
根数=(净长-2*50)/间距+1
中间支座负筋长度=左净长+右净长+2*(板厚-2*保护层)
根数=(净长-2*50)/间距+1
分布筋长度=净长-两端端负筋露出长度+2*150
根数=左标注/间距+右标注/间距(不减起步距离,不加1,不减1)温度筋长度=净长-两端端负筋露出长度+2*150+2*6.25d(一级钢筋)根数=(净长-两端端负筋露出长度)/间距-1(不减起步距离,不加1,减1)
板中开洞:洞口左端长度=净长-保护层+max(支座宽/2,5d)+6.25d+(板厚-2*保护层)+5d
洞口右端长度:同左端
根数=洞口宽/间距+1
悬挑:悬挑长度(一端在柱子里)=净长+la+(板厚-2*保护层) +6.25d(一级钢筋)
悬挑长度(两端都在板里)=(板厚-2*保护层)+净长+(板厚-2*保护层)+5d。
底板钢筋实际长度计算公式
![底板钢筋实际长度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91e750a2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2f.png)
底板钢筋实际长度计算公式在建筑工程中,底板钢筋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承担着承重和抗弯的作用。
因此,正确计算底板钢筋的长度是非常重要的。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底板钢筋实际长度的计算公式,并且讨论一些与计算相关的注意事项。
底板钢筋实际长度的计算公式如下:L = (2a + 2b) + (2c + 2d) 2e f。
其中,L代表底板钢筋的实际长度,a代表底板的长度,b代表底板的宽度,c代表底板边缘到第一排钢筋的距离,d代表底板边缘到最后一排钢筋的距离,e代表钢筋的直径,f代表钢筋的间距。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工程情况来确定这些参数的数值。
首先,我们需要测量底板的长度和宽度,然后确定钢筋距离底板边缘的距离。
接着,我们需要确定钢筋的直径和间距。
最后,我们就可以使用上述公式来计算底板钢筋的实际长度了。
在进行计算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确保测量准确,底板的长度和宽度以及钢筋到底板边缘的距离需要准确测量,任何误差都会影响到最终的计算结果。
2. 考虑钢筋的弯曲,在实际施工中,钢筋往往需要进行弯曲,这会影响到钢筋的实际长度。
因此,在计算时需要考虑到这一点。
3. 注意钢筋的间距,钢筋的间距也会影响到最终的计算结果,因此在确定间距时需要按照相关的标准来进行。
4. 考虑到工程的实际情况,在进行计算时,需要考虑到具体工程的实际情况,比如底板的承重情况、使用的钢筋规格等。
总之,底板钢筋的实际长度计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它直接关系到底板的承重和抗弯能力。
因此,在进行计算时需要非常谨慎,确保所有的参数都得到准确的测量和计算。
同时,需要根据具体的工程情况来确定计算公式的参数,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实际施工中,底板钢筋的长度计算是一个重要的工作,它需要施工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只有通过正确的计算和合理的安排,才能保证底板的承重和抗弯能力,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
因此,我们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施工人员更好地理解底板钢筋实际长度的计算方法,从而提高施工质量,保障工程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板钢筋计算公式
板的钢筋计算
【下部贯通纵筋】
+伸入支座长度*2+弯勾*2 1)底筋长度=净跨
伸入支座长度=max,(ha/2),(5d), (端部支座为梁、剪力墙、圈梁) = max,(ha/2),(12d),
=(ha/2+5d)
=(ha/2)
=(ha-bhc)
ha为支座(梁、剪力墙、圈梁)宽,
bhc为支座(框架梁、剪力墙、圈梁)保护层
=La (最小锚固长度)
= max(120,h) (端部支座为砌体墙,h为板厚
)
2)底筋根数=(净跨-50*2)/板筋间距+1
=(净跨-保护层*2)/板筋间距+1
=(净跨+保护层+左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2+保护层+右梁角筋
1/2直径-板筋间距/2)/板筋间距
+1
【面筋】
1)面筋长度=净跨+伸入支座锚固长度*2+弯勾*2
伸入支座锚固长度=La(最小锚固长度)
=0.4 La+15*d
=(支座宽ha-支座保护层bhc)+(板厚h -2*保护层) =(支座宽ha-支座保护层bhc)+(板厚h -保护层) =伸入支座中心线ha/2+(板厚h -2*保护层) =伸入支座中心线ha/2+(板厚h -保护层)
2)面筋根数=(净跨-50*2)/板筋间距+1
=(净跨-保护层*2)/板筋间距+1
=(净跨+保护层+左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2+保护层+右梁角筋1/2
直径-板筋间距/2)/板筋间距+1
【负筋】
端支座负筋
1)端支座负筋长度=锚入支座长度+弯勾+板 =(支座宽ha -保护层bhc)+(板厚h -保护层)
=伸入支座中心线ha/2+(板厚h -2*保护层)
=伸入支座中心线ha/2+(板厚h -保护层)
弯折长度=(板厚h -2*保护层)
=(板厚h -保护层)
2)负筋根数=(净跨-50*2)/板筋间距+1
=(净跨-保护层*2)/板筋间距+1
=(净跨+保护层+左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2+保护层+右梁角筋
-板筋间距/2)/板筋间距+1 1/2直径
3)端支座负筋分布筋长度=(轴线(或净跨)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搭界长度
150*2+弯勾*2
=轴线长度+弯勾*2
=布筋范围长度+弯勾*2
布筋范围=净跨-50*2
=净跨-保护层*2
=净跨+保护层+左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2+保护层+右梁角筋
1/2直径-板筋间距/2
4)分布筋根数=负筋板内净长/分布筋间距(向上取整)
=负筋板内净长/分布筋间距+1(向上取整)
中间支座负筋
1)中间支座负筋长度=标注长度a+标注长度b+弯折长度*2
=标注长度a+标注长度b+支座+弯折长度*2
弯折长度=板厚-2*保护层
=板厚-保护层
2)负筋根数=(净跨-50*2)/板筋间距+1
=(净跨-保护层*2)/板筋间距+1
=(净跨+保护层+左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2+保护层+右梁角筋
1/2直径-板筋间距/2)/板筋间距+1
3)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长度=(轴线(或净跨)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搭接长度150*2+弯勾*2
+弯勾*2 =轴线长度
=布筋范围长度+弯勾*2
布筋范围=净跨-50*2
-保护层*2 =净跨
=净跨+保护层+左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2+保护层+右梁角筋
1/2直径-板筋间距/2
4)分布筋根数=(布筋范围a /分布筋间距)+ (布筋范围b /分布筋间距)(向上取整)
=(布筋范围a /分布筋间距+1)+ (布筋范围b /分布筋间距+1)
(向上取整)
【温度筋】
1)温度筋长度=(两支座中心线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搭接长度150*2+弯勾*2 =(两支座净长-负筋标注长度*2)+搭接长度150*2+弯勾*2
2)温度筋根数=(两支座中心线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温度筋间距-1
=(两支座净长-负筋标注长度*2)/温度筋间距-1
【纯悬挑板的钢筋计算】
上部筋
1)上部受力筋长度=锚固长度La +(悬挑板净跨XBK-保护层)+(h-保护层*2+5d) +(搭接长度*搭接个数) 一端悬挑
=(悬挑板净跨XBK-保护层*2)+(h-保护层*2+5d) *2+(搭
接长度*搭接个数) 两端悬挑
2)上部受力筋根数=(悬挑板长度L -50*2)/上部受力钢筋间距+1
=(悬挑板长度L -保护层*2)/上部受力钢筋间距+1
=(悬挑板长度L +保护层*2+左梁角筋1/2直径+右梁角筋1/2
直径-板筋间距)/上部受力钢筋间距+1
3)上部分布筋长度=(悬挑板长度L-保护层*2)+弯勾*2
上部分布筋根数=(悬挑板净跨XBK-保护层)/分布筋间距
下部筋
1)下部构造钢筋长度= max(支座宽/2,12d)+(悬挑板净跨XBK-保护层) +
弯勾*2
)/上部受力钢筋间距+1 下部构造钢筋根数=(悬挑板长度L -50*2
=(悬挑板长度L-保护层*2)/下部构造钢筋间距+1
2)下部分布筋长度=(悬挑板长度L-保护层*2)+(弯勾*2 一级钢筋) 下部分布筋根数=(悬挑板净跨XBK-保护层)/分布筋间距
【板中开洞的底筋计算】
1)非洞口钢筋长度=净跨+伸进长度max,(ha/2),(5d),*2+弯勾*2
2)洞口截断钢筋长度=伸进长度max,(ha/2),(5d),+(净跨-保护层)+设定弯
折+水平玩折(h-保护层*2+5d)+弯勾
3)洞口加强钢筋长度=净跨+伸进长度max,(ha/2),(5d),*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