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李清照教案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设计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设计第一篇:《李清照词两首》教案设计《李清照词两首》教案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了解李清照的生平与创作。
2.鉴赏李清照作品的婉约派风格。
二、能力培养目标.了解作风格与社会环境、个人遭遇的关系。
2.体味词作中的意象和由意象营造的意境,以及词句中凝聚的感情。
三、德育渗透目标在词的艺术境界中陶冶美好的感情。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了解作风格与社会环境、个人遭遇的关系,体味词作中的意象和由意象营造的意境,以及词句中凝聚的感情,是本的重点和难点。
【时安排】1时【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了解作风格与社会环境、个人遭遇的关系。
2.体味词作中的意象和由意象营造的意境,以及词句中凝聚的感情。
二、整体感知.作者简介李清照(1084—11?),宋代女词人。
自号易安居士。
济南章丘(今属山东)人。
父格非,官至礼部员外郎、京东路提点刑狱。
出自韩琦门下,又曾以受知于苏轼,学识渊博,尤用意于经学,在齐、鲁一带颇负盛名。
后因列于元祐党籍而被罢官。
平生著述较多,现仅存《洛阳名园记》一卷。
母王氏,是状元王拱辰孙女(《宋史·李格非传》),一说为汉国公王准孙女(庄绰《鸡肋编》),也知书善文。
李清照的文集在当时就曾刻印行世。
《直斋书录解题》载《漱玉集》1卷,“别本”分卷。
黄异《花庵词选》称有《漱玉词》3卷。
《宋史·艺文志》载有《易安居士文集》7卷、《易安词》6卷。
都久已不传。
现存的诗文及词集是后人所辑。
四印斋本有《漱玉词》1卷,李文椅编的《漱玉集》卷,辑录的作品最多。
但其中所收词多有赝品。
近人赵万里《校辑宋金元人词》中的《漱玉词》收有60首。
今人孔凡礼《全宋词补遗》中有新发现的李清照词。
王仲闻有《李清照集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排印本。
2.李清照和“闺怨词”唐宋词的创作有一个传统的题材,就是写闺怨,“闺怨词”是专门用来表现妇女的生活和情感的。
但其作者基本上都是男性,他们写的词被称为“代言体”,也就是代替妇女说话。
高一语文必修李清照词两首教案
高中语文必修四《李清照词两首》教案高中语文必修四《李清照词两首》教案教学博苑02-13 1558高中语文必修四《李清照词两首》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把握其诗风的变化。
2、了解词的意象,体味词的意境,把握诗歌情感。
3、鉴赏诗歌关键词语,体会诗歌情感。
教学重难点:学习鉴赏诗词的基本方法,并且能运用到实际的鉴赏过程当中。
第一课时教学导入:唐宋词的创作中有一个传统的题材,就是写闺怨,“闺怨词”是用来表现妇女的生活和情趣的。
但其多为男性,他们写的词称为“代言体”,也就是代替妇女说话。
这一现象终于在宋代被一个女人打破了,她以自己惊世的才华,大胆的笔触,借助词作直写自己的闺怨情愁,使词坛绽放出了一道最夺目的光芒。
她就是李清照。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卓然不群的女词人的内心世界,来品读她的两首愁情词。
古人云:读其书,诵其诗,更得知其为人。
大家在下面查阅了不少李清照的资料,也熟知她的一些诗文。
那就请你们来谈一谈你所了解的李清照。
背景导读《声声慢》是李清照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
靖康之难以后,词人的丈夫已故,他们精心收集的金石书画,都已散失。
词人飘泊江南,由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一变而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的寡妇。
国破家亡,引起的国恨家愁,像铅一样压在她的心头,在这位女词人的心里点燃了爱国思想的火花。
这是女词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里的生活感受,一行行写的都是冷冷清清的秋景,一行行反映的都是孤独凄凉的境况。
全词所写,不外一个“愁”字,但与她南渡以前所写的“愁”相比,有了全新的内容,感情更深沉也更博大。
【全词赏析】一、简介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李清照自幼就受过很好的教育,其父亲李格非是学者兼散文家,母亲出身于官宦人家,也有文学才能。
李清照多才多艺,能诗词,善书画,很早就受人注意。
史书记载说她:“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
”李清照十八岁嫁了太学生赵明诚,赵爱好金石之学,也有很高的文化修养。
婚后,他们过着美满和谐的生活,夫妇在一起常常诗词唱和,欣赏金石拓片。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李清照词两首》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李清照词两首》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及词的类型特点。
2、了解《如梦令》和《声声慢》两首词的词意、词曲和艺术价值。
3、能够朗读和背诵《如梦令》和《声声慢》两首词。
二、教学内容:1、导入:通过学生唱词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李清照的词创作是源于她的身世和心理.2、任务:了解《如梦令》和《声声慢》两首词的词意、词曲和艺术价值。
3、活动1:小组讨论,每组介绍一首词的词意、词曲、艺术价值。
4、整体讲解:教师就词的类型特点及其艺术价值作整体讲解,同时对比分析两首词的异同,引导学生思考并加深对李清照词的理解。
5、活动2:通过背诵和演唱《如梦令》和《声声慢》两首词的方式,增强学生对两首词的了解和感受。
同时,通过临场评论的方式,增加两首词的欣赏程度。
6、总结:让学生自由讨论,表达对两首词的喜爱及感悟,并从中探讨中国文化的共同价值。
三、教学重点: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及词的类型特点2、理解《如梦令》和《声声慢》两首词的词意、词曲和艺术价值。
3、背诵和演唱《如梦令》和《声声慢》两首词四、教学方法:1、活动性、情感性和体验性的教学方法。
2、合作、探究和启发式教学法。
3、听课及现场评论式教学法。
五、教学手段:PPT、录音机、黑板、水彩笔等六、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让学生唱词《如梦令》2、任务明确了解《如梦令》和《声声慢》两首词的词意、词曲和艺术价值。
3、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了解一首词的词意、词曲和艺术价值,并进行汇报讨论,引导学生充分理解。
4、齐堂讲解教师就文章的类型特点及其艺术价值作整体讲解,加深对李清照词的理解。
同时对比分析两首词的异同,引导学生思考并加深对李清照词的认识。
5、背诵和演唱教师带领学生背诵和演唱《如梦令》和《声声慢》两首词,同时让学生从词曲和艺术价值等方面进行深入讨论。
李清照词两首优秀教案
感情要带出浓浓的愁绪 。 (方案二:自主)
由课代表组织各组选派一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本词。
学生活动: 自由朗读 全班朗读 个别朗读
教师活动: 教师范读
五、品析鉴赏《醉 花阴》 (方案一)
(1)瑞.脑.销金兽:
(2)佳节又重.阳.:
(3)有暗香盈.袖:
(4)凄凄惨惨戚戚:
参考答案: 1(1)一种香料。 (2)我国传统节 日,农 历九 月初 九。在 这一 天有 登高的风 俗。
(5)乍.暖.还.寒.时候:
(6)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3)充满。
2.从唐五代兴起,而在宋代兴盛的一种新体诗是_____。前人评论宋词有“婉 ( 4 )寒 冷 萧
那我们同学也来品品这神来之笔的佳妙之处。 我们先看,这三句中哪句是重点?这句中哪个字是重点? 好,那我们就结合全篇来品品这个“瘦 ”字的妙处。
①结构上,“瘦”字和首句的“愁”字相呼应。因为有刻骨的离愁,所以衣带渐宽, 腰肢瘦损;
②手法上,运用夸张比喻,极生动地描绘出诗人因思念日渐消瘦的形象。 ③内容上,末了一个“瘦”字,归结全 篇的情意,上面种种景物描 写,都是表达 这刻骨的离愁的。词人因相思而成的寂寞忧郁跃然纸上。 这一“瘦”字恰是 全词的“词眼” 愁——凉——瘦三 字前后呼应,情感一气贯穿,内容衔 接紧密。 诗人由愁生凉,满怀寂寞之 意;因凉而形瘦,一片忧郁之情,由此,我们知道了, 词人的愁是一种闺 怨之愁,是因相思而致的寂寞忧郁。 通过对这两个字的品读,我们要能明确,在 一首诗 或某联、某句中往往 都有那种 最能体现作者 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具有 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 词或句。这 些词句往往运用一些表现手法,活用字词,多用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等生动传 学生活动: 神地刻画出景物,使得情感表达得更淋漓尽致。它们是读者窥探诗歌内容的窗口。我 吟咏诵读 们在鉴赏一首诗歌 时,要特别注意从这些词、句入手深 入肌里,去理解诗歌情感。 好,明白了诗人具体的情感,那接下来 ,我们就再次通过朗读进入 到诗人敏感多 情的内心世界。此时我们在朗读的时候就 要读出一种女子的慵懒,娇柔 。读出她的闺 怨这愁。因相思而致的寂寞之意,忧郁 之情 。 全班再次朗读,找个别学生朗读。
点绛唇课件
在什么样的花园里? 在什么样的花园里? 映入你眼帘的是一番什么样的动美态? 映入你眼帘的是一番什么样的动美态? 萦绕你耳畔的又是……(笑声,尖叫声, 萦绕你耳畔的又是 (笑声,尖叫声, 秋千吱吱声等) 秋千吱吱声等)
参考词语: 参考词语: 罗衣轻扬 襟飘带舞 自由驰骋 忽飞忽落 上下翻飞 美丽弧线 憨态可掬 清雅脱俗 花容失色 高歌一曲 满心愉快 呼啸而过
点绛唇
蹴罢秋千, 蹴罢秋千, 起来慵整纤纤手。 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 露浓花瘦, 薄汗轻衣透。 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 见有人来, 袜刬金钗溜。 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 和羞走, 倚门回首, 倚门回首, 却把青梅嗅。 却把青梅嗅。
蹴 (
cù
)
慵 ( yōng )整 袜刬( chǎn )
李煜《南乡子》: 李煜《南乡子》 刬袜步香阶, 刬袜步香阶, 步香阶 手提金缕鞋。 手提金缕鞋。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应是绿肥红瘦!
起 来 慵 整 纤 纤 手 。 , 千 秋 罢 蹴
露 薄 汗 轻 衣 透 。 浓 花 瘦 ,
袜 刬 金 钗 溜 。
见 有 人 来 ,
和 羞 走 ,
却 把 青 梅 嗅。 , 首 回 门
倚
点绛唇
李清照( 1084-1155), 济南章丘 - )
教学李清照词选的课程设计教案
本篇文章将为大家介绍一篇关于教学李清照词选的课程设计教案。
这个课程旨在通过学习李清照的作品,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欣赏唐宋词,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水平。
一、课程目标与重点1.1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1.掌握李清照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2.了解唐宋词的历史背景和文学特点,认识唐宋词的价值和意义。
3.能够理解和欣赏李清照的词作品,掌握李清照的词歌曲曲调以及基本的韵律和格律。
4.通过学习李清照的词歌曲,了解词曲艺术的文化传承和时代发展。
1.2 课程重点1.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2.讲解唐宋词的历史背景和文学特点,分析李清照的词作品。
3.学习李清照的词歌曲,掌握李清照的词曲基本韵律和格律。
4.探讨词曲艺术的文化传承和时代发展,加深对李清照及其作品的理解。
二、教学内容及方法2.1 教学内容1.李清照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2.唐宋词的历史背景和发展。
3.李清照的代表作品选读(包括《如梦令》、《声声慢》等)。
4.学习李清照的词曲,掌握词曲基本韵律和格律(包括平水韵、蒙山韵等)。
5.词曲艺术的文化传承与时代发展。
2.2 教学方法1.讲授: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和文学成就,以及唐宋词的历史背景和文学特点。
2.选课:选读李清照的代表作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欣赏唐宋词。
3.研讨:让学生学习词曲基本韵律和格律,深入探讨词曲艺术的文化传承和时代发展。
4.评价:根据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自我提高和创新。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环节播放李清照的词曲视频,让学生感知李清照词曲的艺术魅力。
3.2 学习内容1.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2.讲解唐宋词的历史背景和文学特点,分析李清照的词作品。
3.选读李清照的代表作品,包括《如梦令》、《声声慢》等。
4.学习李清照的词曲,掌握词曲基本韵律和格律,了解平水韵、蒙山韵等。
5.探讨词曲艺术的文化传承和时代发展,加深对李清照及其作品的理解。
3.3 巩固环节让学生分组,互相朗诵李清照的词曲,进行交流和分享。
小学校本课程_李清照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传统文化《李清照》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李清照生平,感受其作品清丽婉约的风格特点。
2、能熟练诵读课文中的两首诗词。
3、感受李清照词作的艺术魅力。
教学重、难点:朗读诗词的正确方法,流畅的朗读诗词;赏析诗词的基本方法,并且能运用到实际的鉴赏过程当中。
一、导语:在号称“天下第一泉”的济南趵突泉公园内坐落着一座纪念堂,纪念堂内有一幅郭沫若先生写的楹联“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这座纪念堂谁的?你是从我刚才话中的那些信息判断出来的?(学生畅所欲言)教师板书:李清照及代表作《漱玉词》《金石录》出示“学习目标”,齐读一下!二、作者介绍1、在学习课文之前,先来看一段“微视频”,了解一下李清照的人生经历。
2、通过刚才的视频,我们可以看出李清照经历了怎样的人生.(学生归纳,教师总结)李清照,济南章丘人,宋代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诗、词、散文皆有成就,但她最擅长的、成就最高的还是词。
她的词在两宋词坛上独树一帜,被称为“李易安体”,把婉约词推向了高峰。
有《漱玉词》、《李清照集》。
李清照婚前婚后都生活在书香世家。
其父是苏轼的学生,其夫赵明诚是著名金石考据家。
夫妇俩志同道合,幸福美满。
1127年靖康之乱,李清照随家颠簸南下,国破,家亡,财散,再嫁,离婚,无子嗣,所有的厄运相继降临到她身上,最后她孑然一身,郁郁终老。
(学生总结李清照前后两期的生活特点)教师板书:前期:幸福美满;后期:颠沛流离。
3、那今天我们先来看一看她前期的词风及词作。
欣赏《如梦令》《醉花阴》三、朗读词作,整体感知,诗歌是为了传情达意,我们在刚接触一首诗歌时,一定会对诗中蕴含的情感有一个最初的感受。
那接下来我们就带着自己对词作的情感把握,通过朗读来表现出来。
好,我们在小组内自由朗读一下,互相评价一下。
指定两位同学朗读,并师生共同评价一下。
指导:语速要缓慢,表情感的词重音要读出,断句要注意,如有暗香放在一起读,不能断开。
古诗文系列课件模板-点绛唇·蹴罢秋千
古诗文系列:点绛唇·蹴罢秋千
简析:
这和今天现实生活中,年轻的姑娘以摆弄 辫梢、手绢等,来掩饰她的害羞、紧张也 是类似的。至于“回首”,那也和欧阳炯 《南乡子》中“水上游人沙上女,回顾, 笑指芭蕉林里住”的“回顾”,李珣《南 乡子》中“玉纤遥指花深处,争回顾,孔 雀双双迎日舞”的“回顾”一样,虽然它 们所表现的内容、表达的感情,并不完全 相同,但它们都是以简单的回头看的动作, 表现比较复杂的内心活动的。
古诗文系列:点绛唇·蹴罢秋千
注释:
⑴点绛唇:词牌名。 ⑵蹴:踏。此处指打秋千。 ⑶慵:懒,倦怠的样子。 ⑷袜刬:这里指跑掉鞋子以袜着地。金钗 溜:意谓快跑时首饰从头上掉下来。 ⑸倚门回首:这里只是靠着门回头看的意 思,不必有何出典,更与“倚门卖笑”无 关。假如一定要追问其出处的话,“倚门” 是语出《史记·货殖列传》的“刺绣文不 如倚市门”。
古诗文系列:点绛唇·蹴罢秋千
注释:
司马迁是以此说明“农不如工,工不如商” 的道理。而“倚门卖笑”是后人的演绎, 以之形容妓女生涯是晚至元代和清代的事: ‘“你看人似桃李春风墙外枝,卖俏倚门 儿”(王实甫《西厢记》三本一折)、 “婉娈倚门பைடு நூலகம்笑,绸缪鼓瑟之娱,谅非得 已”(汪中《经旧苑吊马守真文》)。
在李清照之前,虽然绝大多数词都是 写妇女,但是,能够描绘出妇女的形象, 并写出妇女的内心世界,而且有一定意义 的却不多。
古诗文系列:点绛唇·蹴罢秋千
简析:
李清照这首《点绛唇》语言质朴,形象生 动逼真,不但有心理描写,而且有一定的 深意,的确是一首写封建社会的少女(词 人的自我写照)的好作品。它和李清照的 著名词作《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 秋”)、《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 昼”)、《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 尽”)、《声声慢》(“寻寻觅觅”)等 完全可以媲美。
李清照教案
李清照教案李清照教案一、教材分析:《李清照教案》是针对中学生学习古代文学中李清照的诗歌和散文进行教学设计和指导的教案。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女性才子,她的作品以深情而又细腻的描写方式,反映了她在动荡岁月中的满腔柔情。
通过学习李清照的作品,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还可以让学生了解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女性在文学创作中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她的文学特点和价值;2. 学习分析和欣赏李清照的诗歌和散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3.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水平,培养学生细腻而深情的文学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 李清照的诗歌和散文欣赏;3. 李清照与其他文学家的对比鉴赏。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 理解并分析李清照的诗歌和散文;2. 学习李清照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她的文学价值;2. 欣赏法:通过欣赏李清照的诗歌和散文,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3. 分析法:通过分析李清照的作品,帮助学生理解她的文学特点和表达方式;4. 对比法:通过对比李清照与其他文学家的作品,帮助学生理解不同文学流派的特点和风格。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1)导入:通过介绍李清照诗词中“人约黄昏后”的名句,让学生猜测并热烈讨论李清照的身份和职业。
(2)讲解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包括她的出身背景、婚姻经历和政治背景。
(3)评析李清照的作品,探讨她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第二课时:2. 李清照的诗歌和散文欣赏(1)导入:通过展示李清照的部分诗歌和散文,让学生对她的作品有初步了解。
(2)分析李清照的诗歌和散文,包括她的题材选择、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3)欣赏李清照的代表作品,包括《如梦令》、《如醉如痴》等,让学生体会其中的情感和意境。
高二下册《李清照词两首》语文教案
《李清照词两首》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李清照的生平经历,感受其词作的艺术魅力。
2.分析《如梦令》和《声声慢》的意象、意境和情感。
3.培养学生鉴赏古典诗词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李清照词的艺术特点。
2.《如梦令》和《声声慢》的情感分析和意象解读。
三、教学难点1.李清照词的审美价值。
2.古典诗词鉴赏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如梦令》一、导入1.介绍李清照的生平经历,让学生了解这位才女的一生。
2.引导学生关注李清照词的艺术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二、课文解析1.让学生自读《如梦令》,体会词的意境和情感。
2.分析词中的意象,如“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等,引导学生感受李清照词的细腻情感。
3.讨论李清照词的语言特点,如“浓淡相宜”“含蓄委婉”等。
三、课堂小结2.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查阅资料,了解李清照的其他词作。
第二课时:《声声慢》一、复习导入1.复习《如梦令》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李清照的词风。
2.介绍《声声慢》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这首词的背景。
二、课文解析1.让学生自读《声声慢》,体会词的意境和情感。
2.分析词中的意象,如“寻寻觅觅,冷冷清清”“梧桐更兼细雨”等,引导学生感受李清照词的深沉情感。
3.讨论李清照词的语言特点,如“字字锤炼”“意境悠远”等。
三、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比较《如梦令》和《声声慢》的异同,加深对李清照词的理解。
第三课时:综合探究一、课堂讨论1.让学生分享自己查阅到的李清照的其他词作,感受其词风。
2.讨论李清照词的艺术价值,如“婉约派代表人物”“千古绝艳”等。
3.分析李清照词对后世的影响,如“影响了一代词人”“成为古代文学经典”等。
二、课堂小结2.强调古典诗词鉴赏的方法,如“关注背景、品味语言、感受情感”等。
三、课后作业1.写一篇关于李清照词的鉴赏文章,题目自拟。
2.收集其他古代词人的作品,进行比较阅读。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是否掌握了李清照词的艺术特点。
最新-《李清照词两首》教案(优秀5篇)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优秀5篇)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
宋代婉约派代表词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下面是编辑为家人们收集的《李清照词两首》教案(优秀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篇一《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创作背景理解诗词丰富深刻的意蕴,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欣赏古代诗词的能力(2)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词的思想内容,感受诗词的意境,赏析诗词的艺术特色(3)了解李清照前后期的不同风格(4)了解婉约派的特点教学重点:(1)结合创作背景理解诗词丰富深刻的意蕴,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欣赏古代诗词的能力(2)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词的思想内容,感受诗词的意境,赏析诗词的艺术特色教学过程:渲染气氛,激趣导入:(播放二泉映月)同学们,老师现在给大家提供一组评语,请大家个个根据评语判断我们评价的对象是中国古代哪位文化名人资料链接-----她有忧时伤世的赤子精魂她是登峰造极的沧海愁人她是旷古绝今的词坛奇女知道她是谁吗?没错!她正是“千古才女李易安,万古愁心李清照”她是沧海愁人,她有万古愁心,然而要解读她的一腔愁绪,却又是“怎一个愁字了得” ,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同学习李清照的两首代表词作《醉花阴》和〈〈声声慢〉〉,让我们一起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用心去感受她的万古愁心。
走近作者,了解身世资源共享:学生就自己搜集的关于李清照的资料进行交流,注意关注李清照的生平遭遇倾情诵读,整体感知引导:李清照的一生是充满悲剧色彩的一生,她以词代声,向世人诉说她的悲剧愁情,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聆听她的倾诉诵读要求:连续两遍,第一遍要读通读顺,注意读出感情,第二遍要结合课下注释边读边理解词的意思,并将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读后大家共同解决感悟词意,把握感情,自主探究引导:联系作者生平遭遇思考---两首词中“愁”的含义是否相同?你能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作者的这种愁绪?两首词中“愁”的程度有何不同呢?提示:学生可选两首词中的任何一首谈谈自己的感悟,既可以从整体谈,也可选自己喜欢的某一个句子谈,教师给予适当的评价和引导教师小结并板书:《醉花阴》是李清照前期的作品,主要抒发自己对丈夫的思念之愁,但那只是生离之愁、暂时之愁、个人之愁,而从〈〈声声慢〉〉中我们看到的李清照的“愁”,不再是从前词人所常写的所谓“闲愁”,这个“愁”是由乡关之思、身世之苦,失去亲人的悲哀和理想破灭后的失望所交织而成的,是死别之愁、永恒之愁,因此,这“愁”字表现得更加凄厉沉痛。
小学校本课程_李清照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李清照》教学设计一、课前活动:飞花令“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在这个生机勃勃的春天,让我们一起播撒诗意的种子,希望有一天能够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上课之前我们先玩一组飞花令,今天我们飞花令的主题是“春”字。
谁想挑战?请两位同学上台下面我来说一下飞花令的活动规则:请选手依次说出一句带有春字的诗句,如果5秒钟之内有哪位选手不能接出诗句或者诗句重复即视为输掉比赛。
听清楚了吗?好,谁先开始。
谁想挑战?感谢几位诗词小达人带我们领略了古诗词的语言魅力。
同学们是不是跃跃欲试啊?老师也积累了带有春字的诗句:“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唉,同学们,听出来了吗,这句词的作者是谁呀?对,这句词出自李清照的《永遇乐》。
二、新授《永遇乐》说起李清照,可是我们章丘的名人呢!谁来说一说你所了解的李清照。
(生1、2、3、4)拓展齐读一首《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小结前期作品两首《如梦令》风格。
看来同学们对我们家乡的这位女词人可以说是情有独钟啊。
接下来请同学们打开课本43页,自己读一下关于李清照的简介。
(生读)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资料,通过自主学习和观看视频。
我们了解到:李清照的词长与抒情,语言优美,音韵和谐,是婉约派的代表,她的诗词早期多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清理明快;后期多写身世不幸和家国仇恨,悲凉沉郁。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李清照的后期代表作品《永遇乐》。
1、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首词的写作背景,请一生回答。
2、接下来就请同学们听老师读一读这首《永遇乐》。
3、请同学们结合大屏幕老师划分的节奏,自己练读这首词。
5、一生读。
6、下面就请同学们结合课文注释弄懂这首词的意思,有困难的地方可以和同学交流。
7、交流学习同学们讨论的很热烈,请同学们思考这样几个问题:文中写了什么节日?景色怎么样?天气如何?可以用自己的话回答也可以用文中的原话来回答。
那既然天气晴好,景色优美,当李清照的朋友们香车宝马来相召时,李清照有没有去游玩呢?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强调“谢”的意思,谢绝。
高二下册《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设计
高二下册《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设计高二下册《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设计【高二下册《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 了解李清照的生平与创作。
2.理解词中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3.了解作品风格与社会环境、个人遭遇的关系。
4.分析词中的意象。
一导入新课古人喜欢用花来形容女子的美貌,如“芙蓉如面柳如眉”“人面桃花相映红”等,但宋代有位女词人却以憔悴的“黄花”自指,同学们知道她是谁吗?(李清照)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女词人。
她学识渊博,才华横溢,工于诗词,长于文赋,精通音律善作诗画。
她那无可比拟的才气和无比辉煌的诗词创作令无数须眉汗颜。
以前我们曾经学过她的不少作品,大家能不能背出一两首来?或者说出一两句?(《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看起来同学们对李清照的词都相当熟悉。
她的词婉丽清畅、精美绝伦,是词中之精品,很值得一学。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她早期的词作《醉花阴》。
(板书课题)二作者简介 (见补充资料)三写作背景 (见补充资料)三推进新课(一)释题醉花阴,词牌名。
初见于毛滂《东堂词》,词中有“人在翠阴中,欲觅残春,春在屏风曲。
劝君对客杯须覆”,词牌取义于此。
双调五十二字,上下阕各五句,三仄韵。
(二)朗读体味同学们结合注解,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词。
注意停顿。
请同学有感情的朗读。
(三)整体把握《醉花阴》是一首小令。
李清照的词有个鲜明的艺术特色,就是情与景的交互相融。
而且,她非常善于摘取个人生活当中极富情味的画面来写作,很有生活气息,情真意切。
这首词也同样如此。
请大家先仔细地阅读全词,思考一下,上片和下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谁能用四字短语把它概括出来?上片重阳思亲 (板书“重阳思亲”)下片饮酒赏菊 (板书“饮酒赏菊”)(五)鉴赏评价1 有没有同学能结合课文的注释,具体说说词上片的内容呢?注意,学习诗词要借助联想和想象,不要像古文一样原文翻译,可以自由地发挥、补充。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篇一:《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设计】《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设计【课标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与创作。
〔2〕在具体语境中体会、掌握意象的一般内涵。
2、过程与方法〔1〕结合注释,疏通词的大意。
〔2〕有感情地诵读,在品读中体会和品味词的意境。
〔3〕结合李清照的生平,把握词的主旨。
3、情感与价值观〔1〕通过词句品读和场景再现,体味词人的情感。
〔2〕了解作品风格与社会环境、个人遭遇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1〕理解、掌握词中意象的深刻内涵。
〔2〕熟读成诵,在阅读中品味古典诗词的美感和词作中抒发的感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同学们,音乐好听吗?感觉怎样?有谁愿意说一说这首曲子吗?明确:这首曲子叫《二泉映月》,是我国著名的民乐,瞎子阿炳用他如泣如诉的二胡声演绎了人世间的悲凉。
静静地听,人们莫不为之动容,这是用音乐表达悲愁的经典。
今天,我们要来学习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用文字表达愁苦的经典。
二、知人论世李清照,字漱玉,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是宋代婉约词派的代表之一。
她出身名门世家,父亲李格非师从苏轼,是著名的经史学家,母亲王氏也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李清照从小就耳濡目染,聪明伶俐,善于音律,能诗会词。
18岁嫁给门当户对的太学士赵明诚为妻,两人情趣相投。
赵明诚热衷于金石的研究,李清照还与其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夫妻感情笃厚,家庭幸福美满。
公元1125年,金入侵宋朝。
两年后,北宋灭亡。
从此,李清照的个人命运也随着国家命运的改变而改变,她一家被迫南迁避难。
两年后,其夫赵明诚在赴官上任的途中不幸染病身亡,留下李清照孤苦伶仃一个人。
此后生活一直不如意,遭受了一连串的打击〔国破、家亡、夫死、半生收藏的金石丧失殆尽等〕。
她的作品也分为前后期,前期多写闺中生活的情趣和大自然风光,风格清新明丽;后期多反映战乱痛苦的生活,风格沉郁凄怆。
三、整体感知提问:《声声慢》和《醉花阴》,哪一篇的情感更能打动你?哪一篇是她后期的作品?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明确:《声声慢》是她后期的作品,从“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守着窗儿,单独怎生得黑”“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等句子都可以看出来。
李清照教学设计(共12篇)
李清照教学设计(共12篇)第1篇:一剪梅李清照教学设计一剪梅教案一、导入。
以“愁”导入,以歌生情。
在古代的诗词中,愁绪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比如:1、(PPT)词中的“愁”: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将进酒·君不见》唐·李白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五代·李煜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卜算子·咏梅》宋·陆游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春江花月夜》唐·张若虚2、师:千古文人,有失意之愁,有思国之愁,有感叹时光之愁,有壮志难酬之愁……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思念之愁”。
二、诵读与整体感知1首先,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首词的朗诵。
(听朗诵录音)2.听了这段满含深情的朗诵之后,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李清照和她的丈夫赵明诚之间的故事。
李清照18岁嫁予当朝宰相赵挺之子赵明诚,两人都喜好金石,志趣相同,婚后相敬如宾。
我们一起来看看诸葛忆兵在《李清照和赵明诚》中怎样描述李清照和她的丈夫赵明诚之间的日常: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
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
甘心老是乡矣!故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
收书既成,归来堂起书库大橱,簿甲乙,置书册。
李清照和她的丈夫赵明诚可谓情投意合,相亲相敬,要是生活能这样一直幸福下去多好,但是赵明诚时为太学生,后时常因公出差,李饱受相思之苦,由此而诞下《一剪梅》、《醉花阴》等词作。
因此,《一剪梅》满含词人的相思之苦。
在了解了背景之后,现在,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情感自己再次读读这首词,开始。
4.全班配乐齐读,边读边思考词中最能表达词人情感的是哪个词?这首词整体的感情基调是什么?(配乐《月满西楼》纯音乐)最能表达作者情感的词:愁感情基调:哀婉、凄凉、愁苦三、进入文本分析意象及所表达的情感请大家再次自由诵读这首词,并找出词中运用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分别具有什么样的特征?意象:玉簟;特征:秋凉,凄清(玉簟秋,秋,代表了凉意)兰舟寂寞,孤独(雁孤独,寂寞(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因此,我们可以看出“雁”意象一般表达什么样的情感: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李清照两首教学设计(通用7篇)
李清照教学设计李清照两首教学设计(通用7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李清照两首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李清照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课标的要求,我制定以下目标:(1)通过诵读准确把握该词的情感;(2)了解并把握李清照的创作分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诵读和赏析把握作者情感。
教学难点:体会并理解李清照创作分期和创作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设计同学们,我们先看一句台词:“皇上,您还记得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吗?”(PPT展示),当然也有人进行过恶搞。
(PPT展示:皇上,您还记得大明湖畔的容嬷嬷吗)实际上,大明湖畔确实出现过一些美女和才女,这里有一幅对联为证: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彩有后主遗风。
这就是郭沫若题李清照故居漱玉堂的对联,那么我们今天就来走进李清照,学习《李清照词两首》。
二、板块教学,整体感知1. 读一读。
向学生提出四维诵读要求。
读得准确读出节奏读出关键(愁:一个“愁”字开篇,反应的是作者浓浓的愁思,使全词都笼罩在凄迷、哀怨的氛围当中。
思考:李清照因何而愁?凉。
表面上:重阳节,天气转凉。
玉枕纱橱,难于风寒。
深层面:独居家中,没有家庭的温馨,内心感到孤独、凄凉。
)引申问题:本词写作的季节?时间?重阳节。
本应于家人团聚,而此时赵明诚在山东做官,李清照在青州老家居住,李清照清寂无聊,写了这首词给赵明诚,以寄相思。
“永昼”“半夜”“黄昏后”。
巧妙抓住了这几个时间的推移,来写自己在家中生活的空虚,无聊,来表达自己对丈夫那种夜以继日的相思之情。
读出感觉2. 品一品。
品读“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黄色的菊花与作者因相思而消瘦的体态相近,这样的比喻比较恰当地反映了当时作者由于作者离开丈夫而孤独、愁闷的生活和内心情感。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精选5篇)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精选5篇)《李清照词两首》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背诵这两首词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对比探究,品味意象,体会“闲愁”与“悲愁”的`区别,熟悉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学会知人论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真情之美,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及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通过反复诵读,对比探究,品味意象,体会“闲愁”与“悲愁”的区别,熟悉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学会知人论世。
教学方法:诵读法、情境法、对比探究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二、新课导入三、诵读感悟四、品读探究赏析意象1、对比赏析《醉花阴》《声声慢》中的黄花意象。
2、自读并比较《醉花阴》《声声慢》中愁绪的不同3、作者还通过那些意象表达了两种不同的愁绪,请同学们再读两词,选出你喜欢的词句及意象,从深层赏析两词,品味象外之象、景外之景,试用化的语言,加入适当的想象和联想,以“我”开头进行描述。
五、课堂小结六、课后作业七、板书设计一、课前预习1、回顾以前学过的李清照的作品。
2、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李清照生平。
3、利用早读熟读成诵,初步感知这两首词。
二、新课导入请大家欣赏歌曲《菊花台》,歌词中为什么说“菊花残,满地伤”?菊花有什么象征意义?大家可能对《满城尽带黄金甲》这部电影比较熟悉,铺满皇宫的菊花象征着宫廷军变的失败,生命的凋残消逝所以菊花在影片中象征①对已逝辉煌的伤感②对生命凋残的悲悼。
“花”这个意象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古人有以花喻女子美貌的习惯,比如“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人面桃花相映红”等等,黄花也无例外地成为这一习惯借用的对象,菊花就是黄花,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是一位善用“黄花”表达情思的人,《菊花台》中的菊花意象就是对古诗词中黄花意象的继承。
李清照在一个秋雨点点滴滴的黄昏,看着满地堆积残损的黄花正伤怀,听着急风细雨吹打梧桐的哀乐,又想起那声声凄厉的雁鸣,不觉悲从中来,百感交集,写出了饱含苦涩愁情的词作《声声慢》,而在《醉花阴》中她写黄花则是一句肝肠寸断的“人比黄花瘦”,同样的黄花词人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情感体验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李清照词两首》,从黄花入手,感悟一般黄花别样情。
李清照《点绛唇 闺思》古诗词PPT
宋代·李清照
目录
一 诗人生平 二 诗词内容 三 诗词鉴赏 四 诗人轶事
第一部分
诗人生平
一诗人生平
夫妻恩爱
北宋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18岁的李清照与21岁的太学生赵明 诚在汴京(今开封)成婚。 当时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担任礼部员外郎,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担任吏部 侍郎,虽两人均为朝廷高级官吏,但两个家族都算贫俭之家,因此,李清 照夫妇新婚后的生活较为清贫。 不过,两人均爱好诗贴碑文,日子过的倒也安静和谐、高雅有趣,赵明诚 在每月初一、十五回家与妻子团聚时,会去当铺把衣物典当后换得一些银 钱,然后前往相国寺市场,买回两人所喜爱的碑文、果实,夫妇两一遍赏 玩碑文,一边咀嚼着果实。
三诗词鉴赏
接着写道:“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崔花雨”这里指崔花调 落的雨。这是环境描写,意在烘托主人公忧愁的心境。一个“惜” 字表明了词人对“春春去”的情感。接着又是“几点催花雨”,真 有雪上加霜的感觉。 原本令人怜惜且最能给人带来希望的春天却走了,可是,“屋漏偏 雨”,这里,春去而偏又下起了摧残鲜花的暮春雨。可见,词人惜 春中自然也包含着怜惜青春的心理。
二诗词内容
翻译
暮春时节,深闺里无边的寂寞如潮水般涌来,一寸柔肠便有千缕愁 丝。越是珍惜春天,春天却越容易流逝,淅淅沥沥的雨声催着落红, 也催着春天归去的脚步。 倚遍栏杆,纵是春天千般好,怎奈也是无情绪。所思念的人在哪里 呀?眼前只有那一眼望不到尽头的萋萋芳草,正顺着良人归来时所 必经的道路蔓延开去,一直延伸到遥远的天边。
一诗人生平
悲痛江宁
“靖康之变”后,北宋朝廷崩溃,南宋开始。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 赵明诚的母亲在江宁(今南京市)逝世,赵明诚南下奔丧。李清照则着重 整理行李,前往江宁。 因为去江宁的路上,无法携带那么多的行李,李清照只能挑挑拣拣,先把 书籍中又重又大的印本舍弃,而后又把藏画中有重复的舍弃,再之后,把 没有款识的古器又舍弃掉。 经过多番舍弃,还是装了十五车的书籍行李。历经重重困难,她终于把这 些凝聚着两人心血的古籍古物运到了江宁。与此同时,两人还牵挂着青州 老家所收藏的众多古籍古物,打算等来年春天再备船将之运到江宁。不料, 建炎元年十二月,金兵攻破青州,两人在青州老家所藏均化为灰烬。
高中语文《点绛唇》教学设计
《点绛唇》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 准确流利地诵读并背诵《点绛唇》;2. 了解词的大意与主要内容;3.感知词中作者所描绘的少女形象。
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教师导语:上单元我们大家一起诵读了几篇汉乐府的民歌。
在这一单元中,多为爱情诗,其中《白头吟》巧妙地通过抒情主人公的言行,塑造了一个个性爽朗,感情强烈的女性形象,我们再来一起背诵一遍《白头吟》好好地回味一下。
(学生齐背)这样的女子是那样地让人难忘,今天,我们再来诵读第二单元,这个单元是以少女情态为主题的古诗,为我们大家描绘出一个身形窈窕的如花少女天真活泼的娇美形象。
我们先看第一首李清照的《点绛唇》(教师板书课题)。
二、新授过程过渡语:李清照在这首词中到底描写一个怎样的少女呢?大家自由地朗读,去感受一下吧!1.学生自由朗读,并把文中的注音标注到词中。
2.分派任务过渡语:大家已经读了几遍,少女的动作层次分明,所以今天老师在原先诵读的步骤多加了一个“演”的环节,今天共四个环节——“读”、“演”、“讲”、“背”分派任务一、二组朗读,三组讲词意,四组讲诗意,五组说简析,六、七组表演,八组背诵。
各小组长组织安排。
3.小组合作展示,见证实力的时刻到了,请第一组同学展示。
过渡语:同学们,(过渡语:这两组的同学读得津津有味,我们也一起来读,1、师生分读,2、前后分读,3、指名读,4、男、女各读,5、学生齐读。
)第一小组齐读,并指出容易读错的字词。
第二小组分读,女生读上阕、男生读下阕。
过渡语:这两组同学读得津津有味,我们也一起来读一读。
①、师生分读;②、前后分读;③、指名朗读;④、男女各读;⑤、全班齐读第三小组板书重点词义,进行讲解,第四小组一人读原句,一人说诗意,第五小组组长再读,组员讲简析,第六、七小组分别进行表演,学生点评第八小组背诵。
过渡语:第八组同学能够流利地背诵,那么其他同学能不能向他们发起挑战呢?学生自由背诵。
教师抽查背诵:①、分组背诵;②、指名背诵;③全班齐背诵4.古诗新唱——新编《点绛唇》以小组为单位,或演唱、或拍掌、或编故事等形式新编这首词。
李清照教案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声声慢·寻寻觅觅》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夏日绝句》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一、真挚朴素的情感1、真实的情感是她生活经历艺术的再现真情是词之骨,词之言情,贵得其真。
艺术来源于生活,真实的情感是艺术的生命。
李清照词之所以给人以强烈的真实感,是由于词中的情感和生活都是她的亲身经历和亲身体验,是她生活经历艺术的再现,恐怕这就是身为女性的李清照所得天独厚的一个条件,也是众多男性词人所可望而不可及的主要原因。
她将自己体验的感情用艺术形象毫无掩饰地真实地表现出来。
前代词作者,多是模仿而写表现女性情感与生活的词作,他们虽以写男女伤离惜别为特长,并有过不少名作,但也有些难免发生隔靴搔痒乃至“伪情”的情况。
再者,许多“雌男儿”为应歌笑欢之用,专写妓女娇柔卖弄的情态,其感情往往浅露轻浮,软弱无力,甚至于隐含着一种猥亵的心理。
大多数作者在写到女性时无法深入女性内心世界,他们不熟悉女性生活,不了解她们纤细、复杂、敏感的心理,缺乏亲身经验,并常将主观自我加入进去,在写作过程中会在有意无意间著上“男性外衣”,往往流于陈套,终不如女性自我描写之真实贴切。
而李清照的词,多发至于本人腑肝之诚,把感性的生命发扬光大了,故多有自然深挚之趣,没有“雌男儿”模仿女性的忸怩作态,具有极强的生命力。
与前代那些“应歌”填词的作家不一样,李清照只抒写属于她个人的独特性情和真实感受,这是她的词最显著的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点绛唇李清照教案【篇一:李清照《声声慢》教学设计(赛课一等奖)】一代词人有旧居,半生漂泊憾何如。
冷清今日成轰烈,传诵千古是著书。
——李清照《声声慢》教学设计【教学对象分析】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李清照前期的代表作,如《如梦令》、《一剪梅》等,也接触过其它抒写“愁绪”的作品,可以让学生展开联想,进行比较,更好地体会李清照词的妙处。
【教材分析】本词是李清照后期的代表作,被后人誉为“千古绝唱”。
在这首词中,作者的情绪虽然比较低沉,但却显示了她过人的艺术才华。
词围绕“愁”展开,运用各种各样的手法来加强愁绪的渲染。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李清照后期的人生际遇对其词作风格的影响,体会其前后期作品的不同风格。
2、技能目标学习李清照是如何写愁的,学会抓住诗歌意象去品味诗歌情感。
3、情感目标体会李清照夫亡家破、饱经忧患和乱离的哀愁,感悟李清照坚韧、孤高的灵魂。
【教学重难点】1、深入研读诗歌,抓住意象,体验愁情,渗透对学生诗歌诵读的指导。
2、让学生由词及人,突破文本的显性层面,进入到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感悟词作愁的深刻意蕴和李清照孤高的灵魂。
【教学方法】诵读品悟法、情感体验法、探究学习法、对比阅读法【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步骤】一、课前预习熟读《声声慢》这首词,力求能背诵,回顾李清照的生平事迹和所学的其前期的作品。
二、课前五分钟播放安雯演唱的《月满西楼》mtv(这首歌化用了李清照前期的词作——《一剪梅》)至上课,意在激发学生兴趣,营造诗情画意气氛,让生更易融入到词的意境当中。
(幻灯片1)三、课文导入——李清照前期代表作《如梦令》和《点绛唇》(引领学生回忆朗读,配有短小欢快的音乐)(幻灯片2和幻灯片3)从《如梦令》和《点绛唇》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见到一个什么样的清照呢?明确:开朗活泼快乐是的,因为少女时代的清照是快乐幸福的,所以她写出了清新明快的词作。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时代的变迁,物是人非,沧海桑田,李清照在后期却写出了与《如梦令》和《点绛唇》风格截然不同的一首词——《声声慢》(幻灯片4)。
这首词被誉为“千古绝唱”。
下面,我们先一起来读读这首词。
四、朗读《声声慢》(学生集体配乐朗读)五、整体感知读罢此词,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愁(幻灯片5)六、诗歌赏析——如何写愁既然如此,我们就抓住这个“愁”字,看看清照是如何来写愁的。
先来探寻第一个问题:(一)怎样入愁入,即进入,清照起笔就哭诉道:“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寻寻觅觅,清照在寻觅什么呢?动作若有所失寻觅无果冷冷清清,是什么冷清呢?环境处境冷清心境清冷凄凄惨惨戚戚,又写出了清照什么样的心理呢?沉痛凄厉所以,清照起笔就给我们定下了一个什么样的基调?悲苦愁绝(幻灯片6)(二)赏意象品愁情(幻灯片7)同学们都知道,中国古典诗词主要是通过意象来传情达意。
什么是意象呢,就是融入了作者主观感情的物象。
清照在写作愁情的时候,同样是借助一些意象来抒写。
所以,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赏意象,品愁情。
1、清照在词中选取了哪些意象?(请一位同学配乐朗读,其他同学勾画出意象)(学生:淡酒晚风孤雁黄花梧桐细雨)2、这些意象是如何表现出愁情的呢?——意象探究(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幻灯片8)①小组交流探讨(前后四个人为一小组)②集体探讨(小组代表发言)探讨明确:酒并非酒太淡,而是愁太浓,酒力压不住心愁。
(幻灯片9)风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百鸟飞回。
——杜甫渲染愁情(幻灯片10)雁象征悼亡之悲、怀乡之思(幻灯片11)黄花喻憔悴的容颜孤苦飘零的晚境(幻灯片12)梧桐一叶知秋牵愁惹恨(幻灯片13)细雨雨滴梧桐却敲碎人心哀伤﹑愁丝的象征(幻灯片14)注意:1、古典诗词中传统的意象有着特定的内涵。
(幻灯片15)酒:愁文化风:渲染愁情雁:怀乡之思音信之盼黄花:憔悴的容颜梧桐:牵愁惹恨雨:哀伤愁丝2、作者的心情不同,相同意象会传递不同的情感。
(幻灯片16)黄花战地黄花分外香雁长空雁叫霜晨月3、总结本词的意象、意境和情感。
(幻灯片17)淡酒秋风过雁黄花冷清凄美的意境传递出孤寂愁苦梧桐细雨(三)为何生愁(幻灯片18)当清照沉浸在这种冷清凄美的意境中不能自拔之时,她发出了绝望地呼告:“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的确,“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此时此地,此情此景,已经不单单是一个“愁”字可以概括得了的。
让我们突破诗词的显性层面,进入到作者苦闷,复杂的心灵,看看作者为何而生愁?到底命运在清照身上刻下了哪些烙印呢,让时间老人来告诉我们答案吧!1127年:金灭北宋,夫妇所存的十余屋金石书画在战火中焚为灰烬。
1129年:赵明诚孤身赴任,身染重病,八月十八日去世。
1132年夏:再嫁张汝舟,可惜遇人不淑,9月提出诉讼,与张汝舟离婚。
被判刑两年。
1151-1156年:李清照没有子嗣,凄然一身,悲苦地离开人世。
无人知道死于何时,葬于何处。
祸不单行孤苦飘零(幻灯片19)由亡国到丧失,由再嫁到离异,由入狱到悲死,可谓祸不单行、孤苦飘零呀。
晚景凄凉,没有子嗣的清照就这么去了,带着一腔悲愤,悄无声息的去了,无人知道她死于何时,葬于何地。
连最公正的时间老人也没有记录。
了解这些史实之后,你能更深刻地理解李清照的愁了吧?到底《声声慢》中的愁是一种什么样的愁呢?(幻灯片20)明确:情愁--独居之寂寞家愁--丧夫之哀国愁--亡国之恨比起清照前期代表作《一剪梅》中的相思闲愁,这份愁又多了多少深刻的内涵呀。
七、写作练习——我为清照写碑文(幻灯片21)作为一个女人,李清照何其不幸;作为一个诗人,她又何其伟大。
苦难不停地擦试着李清照的艺术灵魂,这些经历像重物一样压在她生命的弹簧上,但它们不能压垮李清照,相反,苦难越重,艺术的灵魂飞得越高。
虽然我们不知道她死于何时,葬于何地。
但我相信,她已在我们每个人的心目中留下了一座丰碑,只是这碑上还缺少碑文。
这碑文就交给同学们来写吧。
八、结束语(幻灯片22)最后,让我们齐声背诵《声声慢》,在诵读声中送别清照,向清照坚韧、孤傲的灵魂致敬!【篇二:李清照《声声慢》教学设计(赛课一等奖)】一代词人有旧居,半生漂泊憾何如。
冷清今日成轰烈,传诵千古是著书。
——李清照《声声慢》教学设计【教学对象分析】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李清照前期的代表作,如《如梦令》、《一剪梅》等,也接触过其它抒写“愁绪”的作品,可以让学生展开联想,进行比较,更好地体会李清照词的妙处。
【教材分析】本词是李清照后期的代表作,被后人誉为“千古绝唱”。
在这首词中,作者的情绪虽然比较低沉,但却显示了她过人的艺术才华。
词围绕“愁”展开,运用各种各样的手法来加强愁绪的渲染。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李清照后期的人生际遇对其词作风格的影响,体会其前后期作品的不同风格。
2、技能目标学习李清照是如何写愁的,学会抓住诗歌意象去品味诗歌情感。
3、情感目标体会李清照夫亡家破、饱经忧患和乱离的哀愁,感悟李清照坚韧、孤高的灵魂。
【教学重难点】1、深入研读诗歌,抓住意象,体验愁情,渗透对学生诗歌诵读的指导。
2、让学生由词及人,突破文本的显性层面,进入到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感悟词作愁的深刻意蕴和李清照孤高的灵魂。
【教学方法】诵读品悟法、情感体验法、探究学习法、对比阅读法【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步骤】一、课前预习熟读《声声慢》这首词,力求能背诵,回顾李清照的生平事迹和所学的其前期的作品。
二、课前五分钟播放安雯演唱的《月满西楼》mtv(这首歌化用了李清照前期的词作——《一剪梅》)至上课,意在激发学生兴趣,营造诗情画意气氛,让生更易融入到词的意境当中。
(幻灯片1)三、课文导入——李清照前期代表作《如梦令》和《点绛唇》(引领学生回忆朗读,配有短小欢快的音乐)(幻灯片2和幻灯片3)从《如梦令》和《点绛唇》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见到一个什么样的清照呢?明确:开朗活泼快乐是的,因为少女时代的清照是快乐幸福的,所以她写出了清新明快的词作。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时代的变迁,物是人非,沧海桑田,李清照在后期却写出了与《如梦令》和《点绛唇》风格截然不同的一首词——《声声慢》(幻灯片4)。
这首词被誉为“千古绝唱”。
下面,我们先一起来读读这首词。
四、朗读《声声慢》(学生集体配乐朗读)五、整体感知读罢此词,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愁(幻灯片5)六、诗歌赏析——如何写愁既然如此,我们就抓住这个“愁”字,看看清照是如何来写愁的。
先来探寻第一个问题:(一)怎样入愁入,即进入,清照起笔就哭诉道:“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寻寻觅觅,清照在寻觅什么呢?动作若有所失寻觅无果冷冷清清,是什么冷清呢?环境处境冷清心境清冷凄凄惨惨戚戚,又写出了清照什么样的心理呢?沉痛凄厉所以,清照起笔就给我们定下了一个什么样的基调?悲苦愁绝(幻灯片6)(二)赏意象品愁情(幻灯片7)同学们都知道,中国古典诗词主要是通过意象来传情达意。
什么是意象呢,就是融入了作者主观感情的物象。
清照在写作愁情的时候,同样是借助一些意象来抒写。
所以,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赏意象,品愁情。
1、清照在词中选取了哪些意象?(请一位同学配乐朗读,其他同学勾画出意象)(学生:淡酒晚风孤雁黄花梧桐细雨)2、这些意象是如何表现出愁情的呢?——意象探究(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幻灯片8)①小组交流探讨(前后四个人为一小组)②集体探讨(小组代表发言)探讨明确:酒并非酒太淡,而是愁太浓,酒力压不住心愁。
(幻灯片9)风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百鸟飞回。
——杜甫渲染愁情(幻灯片10)雁象征悼亡之悲、怀乡之思(幻灯片11)黄花喻憔悴的容颜孤苦飘零的晚境(幻灯片12)梧桐一叶知秋牵愁惹恨(幻灯片13)细雨雨滴梧桐却敲碎人心哀伤﹑愁丝的象征(幻灯片14)注意:1、古典诗词中传统的意象有着特定的内涵。
(幻灯片15)酒:愁文化风:渲染愁情雁:怀乡之思音信之盼黄花:憔悴的容颜梧桐:牵愁惹恨雨:哀伤愁丝2、作者的心情不同,相同意象会传递不同的情感。
(幻灯片16)黄花战地黄花分外香雁长空雁叫霜晨月3、总结本词的意象、意境和情感。
(幻灯片17)淡酒秋风过雁黄花冷清凄美的意境传递出孤寂愁苦梧桐细雨(三)为何生愁(幻灯片18)当清照沉浸在这种冷清凄美的意境中不能自拔之时,她发出了绝望地呼告:“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的确,“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此时此地,此情此景,已经不单单是一个“愁”字可以概括得了的。
让我们突破诗词的显性层面,进入到作者苦闷,复杂的心灵,看看作者为何而生愁?到底命运在清照身上刻下了哪些烙印呢,让时间老人来告诉我们答案吧!1127年:金灭北宋,夫妇所存的十余屋金石书画在战火中焚为灰烬。
1129年:赵明诚孤身赴任,身染重病,八月十八日去世。
1132年夏:再嫁张汝舟,可惜遇人不淑,9月提出诉讼,与张汝舟离婚。